世界当代史 复习资料(答案整理)
期末复习---世界当代史
世界当代史复习资料整理第一章:战后世界格局一、名词解释1、杜鲁门主义1947年3月,杜鲁门在国会两院联席会议上宣读了一篇咨文。
这篇咨文的主旨和主要内容后来被称为“杜鲁门主义”。
杜鲁门的这篇咨文远不止是援助希、土的一项具体政策声明,而是一个在全世界范围内扩张美国势力的宣言,是对苏联发动全面冷战的“宣战书”,标志着战后美、苏“冷战”年代的开始。
杜鲁门主义出台,标志着美国对外政策彻底摆脱了孤立主义的影响,转向积极干预世界事务、夺取世界领导权的全球霸权战略,美国由此步入了全球扩张的时代。
2、戴维营会谈艾森豪威尔与赫鲁晓夫于1959年9月在美国马里兰州总统疗养地戴维营举行的会晤。
双方就美苏关系、德国及柏林问题交换了意见,但没有达成实质性的一致。
戴维营会谈是美苏关系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产生了“戴维营精神”式的美苏缓和,开创了冷战时期美苏之间用首脑会议形式调整彼此关系并操纵国际事件的先例。
3、新东方政策新东方政策是1969年由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提出的。
新东方政策改善了同苏联和东欧国家以及两个德国之间的关系,缔结了相应的条约。
其实质是联邦德国承认了战后欧洲的现状,同时试图改善欧洲内部的各种关系,以便有朝一日和平统一德国。
新东方政策是联邦德国在国际政治舞台去重新发挥重要作用的开端和标志,促进了世界战略格局多元化趋势,有利于东西方关系的缓和。
4、三环外交是二战后50~60年代英国两党共同奉行的由丘吉尔提出的基本外交政策。
“三环”是指是以英美联盟为基础的说英语的国家、英国和欧洲、英国和英联邦。
“三环外交”指英国的外交政策要把这三者结合起来,并以英国为中心,发展外交优势。
该政策的目的是希望与法德和解,振兴西欧,与美国保持“特殊关系”以对抗苏联,以及继续控制英联邦统治下的殖民地。
由于战后世界形势的发展变化,三环外交并未能继续贯彻下去,但这种政策的痕迹仍然存在于当代英国外交之中。
5、布雷顿森林体系二战后形成的国际金融体系。
世界当代史复习
世界当代史复习世界当代史复习名词1.联合国:1945年3月5日,美、苏、中、英、法五国向当时世界上的各个国家发出邀请,准备召开联合国大会。
1945年4月25日,联合国大会在美国旧金山召开。
50个国家的代表团参加了会议,共计282名代表,1726名顾问和记者。
最后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的有51个国家(包括波兰),《联合国宪章》于1945年10月24日生效,标志联合国正式建立。
联合国设立联合国大会、安全理事会等机构。
联合国成立后,在维护世界和平、缓和国际冲突以及经济和社会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为人类做出了巨大贡献。
2.冷战:“冷战”是相对于“热战”而言的,“热战”通常是指直接使用军事手段的战争。
而“冷战”是指二战结束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与以苏联为首的东方社会主义国家在对峙时,采用的除直接战争手段以外的其它方面的对抗,有时也有局部战争。
1947年美国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冷战的全面展开;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冷战的结束。
3.布雷顿森林体系:1944年7月1日,来自苏联、中国、美国等44个国家的730名代表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召开联合国家货币金融会议,协调各国经济,恢复战后经济。
会议最后通过三个重要文件:《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的最后决议书》及两个附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
规定建立两个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
除此之外,还确定了两个挂钩原则,即美元与黄金挂钩以及资本主义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
这些文件和规定共同组成了“布雷顿森林体系”。
布雷顿森林体系对二战后世界经济与金融产生了重要影响。
4.忠诚调查:是战后初期美国政府颁布的一项反共反民主的法令。
1947年3月,杜鲁门政府签署“9835号”行政命令,也叫“联邦忠诚法”。
主要内容:规定由美国司法部联邦调查局和各地成立的特别委员会对美国190万政府雇员进行审查,审查他们是否忠诚美国政府。
同时规定政府职员、大学教师、学术机关的研究员也必须宣誓效忠政府,如果发现不忠诚或不宣誓者,要强迫辞职或被解职,是战后初期美国政治反动的表现之一。
世界近、现代史大题及答案
文档从互联网中收集,已重新修正排版,word格式支持编辑,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世界近现代史大题(一)1、材料一:欧债危机时指在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后,欧盟国家所发生的债务危机。
2012年为债务危机爆发的第四个年头,目前危机仍在继续-2012年4月8日环球外汇网(1)欧盟是在哪一个组织的基础上成立的?它在当前世界上处于什么样的重要经济地位?欧洲共同体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材料二:我们应该认识到,有一半的是正处于困境中,而这一半是发达经济体,美国、欧洲和日本等等,而新兴经济体仍然在蓬勃成长,中国经济幅度将近9%。
亚洲增幅达到8%,新兴经济体的整体增幅将近6%,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的半边天。
因此现在是一些经济体有麻烦,二以中国为首的另外一半经济体,尽管发展速度放缓,但仍然表现很好--- 201212年1月25日《国际在线专稿》(2)材料二认为新兴经济体以哪一个国家为首?根据所学知识,指出该国走上了一条什么建设道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3)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在欧债危机中影响下世界经济发展的特点发达的经济体处于困境,新型的经济体正蓬勃发展(1)该国在A处进行了哪次重要改革?使其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转变?改革:明治维新转变:摆脱封建社会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2)一战后,它在1921年参加了为解决远东、太平洋地区矛盾而召开的国际会议,并起到主要作用。
请写出该会议签署的条约名称及该条约对中国社会造成的危害。
条约:《九国公约》危害:又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3)该图在B处也曾深受经济危机的困扰,它是如何应对的?试举一例说明。
应对:建立法西斯专政,走上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侵华战争,七七事变(4)在20世纪50年代后,该国采取一系列措施实现了经济的飞速发展,这些措施中最富远见的是什么?日本成为地位经济大国是在何时?中国可以借鉴日本经济腾飞的哪些经验?远见:坚持教育先行战略,重视人才培养。
时间:20世纪70年代经验:科教兴国,积极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加大国家对经济的投入;加强科技创新;坚持贸易立国,发展外向型经济。
世界当代史 复习资料(答案整理)
世界当代史列举题10选51、列举两次世界大战中都参与德国方面作战的国家:匈牙利,保加利亚【参与对德国方面作战的国家:英国,法国,俄国,美国,中国,塞尔维亚,希腊,波兰】2、组成欧共体的其他三个共同体: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3、列举赫鲁晓夫期间苏美三次危机以及爆发时间:①1958年欧洲大陆的第二次柏林危机②1961年8月至10月在欧洲大陆的第三次柏林危机③1962年10月的古巴导弹危机4、列举不结盟运动的5个发起国和领导人:南斯拉夫—铁托;埃及—纳赛尔;印度—尼赫鲁;印度尼西亚—苏加诺;加纳—恩克鲁玛5、按先后顺序列举最先爆炸核武器的五个国家:1945年美国;1949年前苏联;1952年英国;1960年法国;1964年中国6、按照先后顺序列举70—80年代美国总统的名字:尼克松,福特,卡特,里根7、列举60s中苏关系恶化的三个重要事件:1960年苏联撤走在华科技专家并挑起边界纠纷1962年,苏联在新疆伊犁地区策动叛乱并指责中国对印的自卫反击战为入侵印度1969年3月苏联入侵我国珍宝岛事件。
8、列举日本右翼分子制造的有损中日关系的三个重要事件:篡改教科书、参拜靖国神社、修改宪法、中日毒饺子事件9、列举50s美国出面组织的四个军事集团的名字:1951年:《美菲共同防御条约》、《美日安全条约》、《美澳新安全条约》;1953年:《美韩共同防御条约》;1954年:《东南亚集体防务条约》、《美蒋共同防御条约》;1955年:《巴格达条约》10、列举20c80-90s先后加入欧盟的国家:1972年1月22日。
英国、爱尔兰、丹麦和挪威加入1973年后,英国、丹麦、爱尔兰、希腊、西班牙和葡萄牙先后加入欧共体,成员国扩大到12个20世纪80年代之后,希腊、西班牙和葡萄牙先后加入欧共体1995年,奥地利、瑞典和芬兰加入,使欧盟成员国扩名词解释5x5`=25`铁幕演说:1946年3月5日,以民间身份访问美国的丘吉尔在杜鲁门的陪同下,在富尔敦市的威斯敏斯特学院发表了题为“和平砥柱”的演说,宣称:“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的里雅斯特,一副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了。
世界现代史考试答案(期末复习)
世界现代史考试答案(期末复习)世界现代史试卷A答案一、名词解释(共8题,每题4分,共32分)十月革命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爆发于俄国彼得格勒由俄国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
1917年3月俄国爆发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制度,但临时政府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
1917年8月布尔什维克党“六大”确定了武装起义方针。
11月5日,列宁回到彼得格勒领导起义。
从11月6日深夜到7日凌晨,大约有20万工人赤卫队员和革命士兵参加了这次起义。
7日凌晨2点占领临时政府所在地冬宫。
7日晚10时45分全俄苏维埃第2次代表大会在斯莫尔尼宫召开,大会通过列宁起草的《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宣布临时政府已被推翻,全部政权归苏维埃。
8日晚9时召开第2次会议。
大会通过列宁起草的《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选举了新的全俄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共有委员101名。
大会还组建了新的政府机构——人民委员会,列宁任人民委员会主席。
世界上第1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
1917年11月至1918年2月至3月,苏维埃政权在全国各地建立起来。
契卡俄文Чека的音译,肃反委员会之意。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苏维埃政府设立的第一个国家安全机关。
1917年12月7日,根据列宁的提议,全俄人民委员会决定设立。
全称是“全俄肃清反革命和怠工非常委员会”。
捷尔任斯基任主席。
内设三个机构:情报局、组织局和行动局。
主要任务是:在全国范围内消灭一切反革命和怠工的企图和行动,将一切怠工者和反革命分子交付革命法庭审判,制定同这些分子斗争的措施。
全俄各地相继建立了地方肃反委员会。
1922年2月改组为国家政治保卫局,1934年并入内务人民委员部。
6、布列斯特和约1918年3月3日苏维埃俄国与德国在布列斯特所签订的条约。
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第二天,苏维埃政权颁布和平法令,宣告愿与各交战国和谈,以缔结公正、民主的和约,遭协约国反对。
苏俄便与德国奥匈帝国等在布列斯特开始谈判。
世界现代史复习资料(含知识结构和精选习题)
世界现代历史一、苏联历史(一)、俄国十月革命1、俄国《四月提纲》内容:①指出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基本完成,应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阶段②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
2、十月革命的意义: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国家,为把俄国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工业强国和实现国家现代化创造了重要前提。
十月革命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向世界宣告一种新的社会制度,过去的革命的目的是以一种剥削制度代替另一种剥削制度,而十月革命目的是要消灭剥削制度,解放生产力,实现劳动人民当家作主,建设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社会。
十月革命对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是一个极大的鼓舞和推动。
十月革命使人类进入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新时期,被看做是世界的现代史开端。
3、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①农业——实行余粮收集制;②工业——全面推行工业国有化,建立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③商业——取消一切商品贸易;④分配——一切生活必需品由国家集中分配;强制劳动。
(二)、经济的恢复和工业化建设1、新经济政策实施的必要性:①国内战争和外国武装干涉基本结束。
苏俄急需恢复发展经济,巩固政权。
②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日益显现,引发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
③政府暂时无力领导和组织所有企业生产。
内容:①农业——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②工业——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企业仍归国有;中小企业和国家无力兴办企业,允许国内外资本家经营。
③贸易——允许自由贸易。
④分配——废除实物分配制,实行按劳分配制。
意义:①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恢复了被战争破坏的国民经济,迅速消除了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②它探索了一条适合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是列宁领导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伟大创造。
2、“斯大林模式”经济表现。
通过高度集中的行政手段实施的计划经济体制,排斥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和价值规律的作用经验教训:通过两个五年计划,迅速使一向国家工业化,苏联成为工业强国,苏联经济实力迅速增长,为后来取得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奠定物质基础;政治方面:高度集中,破坏民主集中制,导致社会缺乏民主,造成个人的高度转券;干部职务终身制,对干部没有形成必要间的,对斯大林个人崇拜盛行。
世界当代史复习资料(超详细版本)
世界当代史复习资料(超详细版本)世界当代史复习资料第一部分:冷战后世界秩序的重建经济:一、战后世界经济的重建;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增强(统一性的建立、表现);布雷顿森林体系(基本原则、核心内容)一、二战后经济统一性的增强的背景/原因:1、二战后各国恢复法西斯经济的要求,即避免再次爆发如战前的贸易保护主义而阻碍经济的发展,各国也需要他国资源来发展本国经济;2、反法西斯国际统一战线的扩大和法西斯集团的崩溃,为重建世界经济统一性创造了条件,即苏联加入反法西斯阵线使得社会主义经济与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空前的密切起来;二、布雷顿森林体系:1、定义:布雷顿森林体系:美国政府为建立战后资本主义世界金融体制,发起召开国际货币金融体系会议。
1944年7月1日—22日,美英苏等44个国家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举行。
会议通过了《联合国家货币金融会议的最后议定书》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总称布雷顿森林体系,据此成立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并决定美元和黄金挂钩,各国货币和美元挂钩,汇率固定在百分之一幅度内波动。
从而建立起以美元为支柱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
在这两个机构中,美国都拥有最多的投票权。
2、历史背景:世界大战造成国际金融关系极度混乱世界力量对比发生了重大变化,为美元的霸权地位创造了特殊条件;美英争夺领导权的斗争;“凯恩斯计划”与“怀特计划”3、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内容第一、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每盎司黄金兑换35 美元;第二、其他会员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即同美元保持固定汇率关系;第三、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国际间就货币事务进行共同商议,为成员国的短期国际收支逆差提供信贷支持;第四、美国作为储备货币的发行国有两点基本责任:美联储保证美元按照官价兑换黄金,维持协定成员国对美元的信心;提供足够的美元作为国际清偿手段。
5、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影响:稳定了国际金融秩序,促进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使他们经历了20世纪50、60年代经济高速增长的“黄金岁月”。
西南大学《世界当代史》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0416)《世界当代史》复习思考题一、单项选择1、按国家独立的先后排序,正确的是:A、印度尼西亚印度几内亚加纳B、印度印度尼西亚几内亚加纳C、印度尼西亚印度加纳几内亚D、印度印度尼西亚加纳几内亚2、___年被称为“非洲年”,在这一年中有__个非洲国家获得独立A、1960 17B、1960 18C、1961 17D、1961 183、1963.5.22----26日,31个非洲独立国家元首、首脑及代表举行会议,通过了《非洲统一章程》,成立了“非统组织”,会议决定把___定为“非洲解放日”。
A、5.22B、5.23C、5.24D、5.254、南非在90年代废除了种族隔离制度,在1994年4月的大选中,____当选为南非历史上首位黑人总统。
A、卡扎菲B、拉萨尔C、曼德拉D、穆沙拉夫5、英国殖民当局于___年通过了“蒙巴顿方案”,英属印度被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国家。
A、1946B、1947C、1948D、19496、20世纪90年代是世界向新格局过渡的起始阶段,这个阶段的特征主要表现为A、世界走向多极化B、新旧矛盾并发,诸种力量竞相争夺新格局的主导权C、世界政治开始出现“一超多强”的局面D、和平与稳定仍是世界局势的主题,战争和动荡只是局部现象7、海湾战争正式打响的时间是A、1990.8.2B、1990.8.7C、1991.1.17D、1991.2.248、海湾战争的进攻方代号为A、沙漠风暴B、沙漠盾牌C、沙漠之狐D、沙漠军刀9、世界格局转换过程中第一场表现新格局特征的局部战争是A、阿富汗战争B、科索沃战争C、海湾战争D、两伊战争10、科索沃危机根源于A、强国争夺势力范围B、统治集团内部夺权C、政府与反政府武装间的冲突D、南斯拉夫的解体11、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开始介入科索沃危机的时间是A、1998年初B、1998年底C、1999年初D、1999年底12、___年,第___届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首次提出“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口号A、1962.1B、1963.1C、1964.2D、1966.213、___年代是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高速增长期A、50---60B、50---70C、60—70D、70---8014、在美欧关系中,___首先向美国的领导地位发起挑战A、英国B、法国C、德国D、意大利15、国际共运的内部矛盾最早表现于A、苏波矛盾B、苏匈矛盾C、苏南矛盾D、苏中矛盾16、以下不属于亚非会议发起国的是A、印度尼西亚B、缅甸C、锡兰D、越南17、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时间是A、2000.1B、2000.12C、2001.1D、2001.1218、以下不属于1948年联合国大会规定的基本人权的是A、人生而有之的自由和平等B、人类个人的自由和精神的完整C、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D、经济权利和社会、文化权利二、多项选择1. 联合国分别于1952年、1960年通过了哪两个决议或宣言谴责殖民主义政策,认同民族自决原则A、《关于人民与民族的自决权》B、《关于给予殖民地国家和人民独立的宣言》C、《关于给予殖民地国家人民自决权的宣言》D、《关于亚非拉的非殖民化决议》2. 以下国家属于英联邦成员国的是A、印度尼西亚B、巴基斯坦C、阿尔及利亚D、加纳3、发展中国家的特征有A、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的二元性B、产业结构单一,市场化程度低C、贫困问题严重D、各国发展极不平衡4、按经济结构和现代化程度划分,发展中国家可分为哪几种类型A、原料和初级产品生产国B、对外投资和加工产品出口国C、石油生产国和出口国D、新兴工业国家和地区5、以下属于新兴工业国家的是A、台湾B、巴西C、墨西哥D、新加坡6、发展中国家在取得独立后的发展模式有哪些A、非资本主义发展道路B、“东亚模式”C、“西欧模式”D、“拉美模式”7、“东亚四小龙”经济发展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有A、集权型政治启动现代化B、发展独立民族经济,采用“进口替代”发展战略C、抓住机遇,利用外向型发展战略D、以建构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8、二战后,南北经济关系的不平等突出表现在A、工业制成品和初级产品间的巨额剪刀差B、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资本流动不对称C、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在技术开发及利用上极不平衡D、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在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上极不公平9、亚非会议所倡导的“万隆精神”包括A、反对殖民主义B、争取民族独立C、维护世界和平D、加强各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和合作10、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的内容有A、任何一方都不应在亚太地区谋求霸权B、每一方都反对任何其他国家和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势力C、任何一方都不应首先使用核武器D、美国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11、“里根主义”全球战略构想包括A、发展高新技术重振美国经济军事实力B、同苏联展开全方位争霸斗争C、以同三世界国家打“低烈度战争”将苏联排挤出去D、利用中苏矛盾,使美、中、苏战略三角作有利于美国的倾斜12、以下属于戈尔巴乔夫“新思维”观的是A、维护世界和平B、全人类利益优先C、国际关系非意识形态化D、从多样性中寻求各国利益的均衡13、1998年有哪些原华约集团国家加入到北约组织A、波兰B、匈牙利C、乌克兰D、捷克14、人类社会面临的“全球问题”中国际政治领域以什么为主题A、战争与和平B、霸权与均势C、合作与斗争D、稳定与发展15、当前人类社会所面临的在发展领域中的重大问题主要表现在A、发展的自然性结构失衡问题B、发展的社会性结构失衡问题C、自然性结构失衡和社会性结构失衡的双重效应问题D、发展的持续性结构失衡问题16、冷战结束后,中国面临的新的挑战是什么A、西方国家推广自己的经济社会模式和价值观念冲击社会主义事业B、损害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阻碍中国统一大业的完成C、技术革命正推动着新一轮的产业革命,国际经济竞争日趋激烈D、亚太地区的形势目前虽相对稳定,但潜伏着不少不稳定因素17、当代世界思想文化发展的时代背景有A、二战及战后动荡的国家局势B、第三次技术革命的兴起C、世界一体化趋势增强D、世界现代化的新进展18、当代世界的三大政治文化类型是A、民主主义文化B、民族主义文化C、资本主义文化D、社会主义文化19、当代和平思想的内容包括A、反对核竞赛B、消灭核武器C、主张裁军D、用对话和合作代替对抗20、凯恩斯主义的内容有A、国家大力干预经济生活B、实行国有化和福利国家政策C、极力缩紧政府开支D、一定程度抑制垄断资本的过度行为21、20世纪的历史运动创造了哪些有利于“全球化”的基本历史条件?A、科学技术不断取得革命性突破,并带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大发展B、世界体系经历裂变和重组,向全球统一的世界市场过渡C、民族解放运动席卷全球,以及在此基础上现代民族国家普遍建立D、在一个区域内启动了现代化的世界进程22、20世纪下半叶的世界历史所表现的中心内容是什么?A、启动区域性现代化进程B、全球性现代化进程的展开C、世界体系的重构D、科技的发展23、世界当代史的基本线索有哪些?A、国际关系和世界格局的演变B、科学、技术革命与世界经济(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代表)的发展C、苏联(及东欧)发展模式的变革,以及“第三世界”国家的发展道路D、当代世界的思想文化思潮以及中国在当代世界的地位和作用24、“布雷顿森林协定”包括:A、《国际经济发展协定》B、《国际货币基金协定》C、《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D、《国际合作协定》25、资本主义体系的重组体现在哪几个方面?A、美国登上霸主地位B、西欧实力衰退C、日本处于被占领和半占领状态D、苏联成为世界大国26、战后日本民主化改革的主要内容有:A、解除日本武装,惩办日本战犯B、进行政治整肃,实行教育和社会民主改革C、修改日本宪法D、解散财阀,实行农地改革27、科学技术革命的整体过程包括:A、科学革命B、技术革命C、产品革命D、产业革命28、构成20世纪以来科学革命的主要景观的是:A、物理学的变革B、生命科学的变革C、系统科学的创立D、高等数学的变革29、推动技术革命的社会因素有:A、社会的需要特别是军事的需要B、国际经济竞争的加剧C、科学理论的不断发展D、国家宏观调控30、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开始为新技术革命阶段,该阶段的主要内容包括:A、信息技术B、生物工程技术C、新能源技术D、海洋技术31、战后技术革命的基本特点有:A、新技术的突破速度明显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时间大大缩短B、新技术的产生和发展往往是“连锁反应”,形成技术的“群体革命”C、战后科技发展中,多种学科相互渗透,相互交叉,科学技术日趋综合化和整体化D、技术发展的社会化和国际化空前加强,高新技术的地位日渐突出32、战后技术革命对生产力发展的推动作用体现在:A、促进生产力诸要素及生产内在结构发生变革B、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C、使科学技术开始转化为生产力D、使新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大大缩短33、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取决于:A、经济部门的变化B、人们需求的变化C、社会生产力的发展D、科技进步34、战后技术革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主要表现为:A、提高世界的整体劳动生产率,促进世界性的产业结构的调整B、引起新的国际分工,使经济全球化趋势开始C、使经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加强D、使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日趋加剧35、战后技术革命对文化的影响有:A、使文化的冲突甚于文化的融合B、使文化的内容发生变化C、推动文化的多元化发展D、推动文化的融合36、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总态势为:A、美国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干预B、经济发展重心向西部和南部转移C、现代跨国公司兴起D、经济危机的烈度大大减低37、欧洲共同体是哪些机构的统称?A、煤钢共同体B、原子能共同体C、经济共同体D、石油共同体38、1973年1月1日哪些国家正式加入欧洲共同体,使欧洲共同体实现了历史上的第一次扩大?A、挪威B、英国C、丹麦D、爱尔兰39、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原因有:A、战后初期的民主改革B、国家对经济的大力干预C、积极参与世界经济体系,建立外向型经济D、在大力引进先进技术的同时充分发挥传统文化中的积极因素40、里根政府“经济复兴计划”的基本原则是:A、减税B、减规C、减开支D、节制通货流量41、“撒切尔主义”经济政策的核心是:A、扩大财政赤字B、减少税收C、控制货币供应量D、压缩政府的公共开支42、20世纪进入90年代后,世界经济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出现了哪些新现象?A、世界经济的网络化B、世界经济的数字化C、以网络化、数字化为推动力的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发展D、世界经济形式的多样化43、哪两件事表明赫鲁晓夫试图通过批判斯大林为推行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开辟道路?A、苏共“十九大”B、苏共“二十大”C、平反冤案D、“秘密报告”44、苏联解体对世界历史的影响有:A、它结束了曾对20世纪的人类社会产生深刻影响的一种发展模式即苏联模式的实践B、它结束了曾在战后45年间主导国际政治的两极格局C、为走向新世纪的人们留下了一份内涵丰富的历史遗产D、使社会主义不再存在45、“休克疗法”的主要措施有:A、实行“价格自由化”B、实行“经济自由化”C、实行国有资产的“私有化”D、实行“财政缩减化”46、战后历届美国政府的国内施政纲领有:A、“公平施政”纲领B、“新政”政策C、“中间道路”D、“新边疆”和“伟大的社会”47、战后西欧经济复兴的特点有:A、西欧战后的重建起步较慢B、马歇尔计划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C、西欧各国战后实施的经济和社会政策起了重要作用D、各国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进行复兴48、19世纪末物理学领域取得的三大发现是:A、原子的发现B、X射线的发现C、放射性现象的发现D、电子的发现49、系统科学主要包括哪些方面?A、系统论B、信息论C、控制论D、相对论50、信息技术包括哪些方面?A、微电子技术B、计算机技术C、通信技术D、生物技术51、生物工程技术包括哪几个方面?A、基因工程B、遗传工程C、酶工程D、细胞工程和蛋白质工程52、新能源技术主要有:A、核能技术B、太阳能技术C、石油技术D、地热能技术53、战后技术革命使社会阶级状况发生了哪些变化?A、白领工人阶层逐步扩大B、教师队伍不断壮大C、发达国家的失业状况更为复杂D、蓝领工人比例上升54、战后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对日本产生的影响有:A、使日本在经济上的国际地位迅速提高B、使日本的产业结构和社会结构发生了根本性转折C、日本国民生活水平得到很大提高D、社会结构的变迁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引起思想观念的变化55、从1973年开始的西方国家的经济危机具有的明显特征有:A、在危机中西方各国的生产下降幅度更大,持续时间更长B、股市跌幅大,企业破产严重,失业人数创战后最高纪录C、使绝大部分西方国家出现巨额国际收支逆差,使国际贸易状况恶化D、造成了西方资本主义经济较长时间的“滞胀”56、70年代欧共体内各成员国所实行的非关税壁垒有哪些形式?A、繁琐的手续及与边界相联系的控制B、政府在采购市场上的保护主义C、千差万别的技术管理规则与标准D、商业活动的跨边界障碍57、弗里德曼的基本经济学观点是:A、提倡“自由放任”,反对政府对市场的干预和控制B、主张控制货币发行量,用稳定货币供给的增长率来稳定物价和保证繁荣C、主张由市场进行自发调整D、主张自由效率,反对福利国家政策58、20世纪90年代认为美国经济发展进入一个新时期的理由是:A、高新技术尤其是电子技术和远程通讯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B、美国政府的符合市场需要的“减规”政策和货币政策C、国际环境良好,为美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外部条件D、美国企业活力的增强和服务业的兴盛三、判断题1、所谓雅尔塔体制,就是美、苏、英三国(主要是美、苏两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为了各自的战略利益,在以雅尔塔会议为代表的一系列重要国际会议上,达成有关结束战争,安排战后世界,划分势力范围的一系列协议而确立的国际关系体制。
《世界现代史》期末复习试题及答案.docx
世界现代史复习资料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45分)1.1859年西方思想家主张:“政府应公平分配财富,以达到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然而资本主义发展的事实却与之背道而驰。
”为实现这一目标,率先在政治方面进行的实践是()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巴黎公社的建立C.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D.罗斯福新政的实施2.“我们从根本上改变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方法和形式,实行了特殊的'过渡办法',它不但有利于资产阶级,同时也有利于无产阶级。
”材料反映的政策是()A.新经济政策B.罗斯福新政C.斯大林模式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3.“鉴于日本海上势力的扩展,为维护太平洋地区(尤其中国)的秩序及保证美国利益, 必须通过外交途径采取应对措施。
”和上述应对“措施”相关的是()A.《凡尔赛和约》B.《九国公约》C.《马斯特里赫特条约》D.《四国条约》4.“他们用让步、妥协、牺牲别国人民利益去满足侵略者的欲望的办法来保全自己而坐收渔利。
既未消除侵略者的进攻,也未能阻止世界大战的爆发”。
材料评价的是()A.日本走上法西斯道路B.日本偷袭珍珠港C.《慕尼黑协定》D.《北大西洋公约》5.“对古典学派以来奉为神明的完全竞争,市场机制和自由放任提出挑战,即国家应该干预经济生活。
”下列哪项是对上述主张的实践()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罗斯福新政C.优先发展重工业D.实现农业集体化6.雅尔塔体系是二战后带根本性的两极世界格局的基本框架,该体系建立的主要因素是()A.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B.二战后世界力量对比发生变化C.法西斯势力被清除D,欧洲国家普遍衰弱7.1947年美国副国务卿说:“如果美国不尽快援助欧洲,……走向暴政统治不可避免,欧洲复兴关涉美国的全球战略利益。
”为此美国采取的措施是()A.推动建立欧共体B.倡导建立欧洲联盟C.帮助欧元流通发行D.实施马歇尔计划8.二战后,日本很快普及义务教育,并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形成了由低到高完整的学校教育结构和体制。
世界当代史考研试题及答案
世界当代史考研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二战后初期,美国对苏联实行的政策被称为:A. 杜鲁门主义B. 马歇尔计划C. 冷战政策D. 不干涉政策答案:C2. 1960年代,非洲大陆的独立运动风起云涌,其中哪个国家被称为“非洲独立运动的摇篮”?A. 埃及B. 加纳C. 阿尔及利亚D. 南非答案:B3. 1991年,标志着冷战结束的事件是:A. 柏林墙的倒塌B. 苏联解体C. 华沙条约组织的解散D. 东欧剧变答案:B4. 以下哪场战争是越南战争的一部分?A. 第一次世界大战B. 第二次世界大战C. 朝鲜战争D. 冷战答案:D5. 1978年,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这一政策的提出者是:A. 毛泽东B. 邓小平C. 江泽民D. 胡锦涛答案:B6. 1999年,欧洲统一货币欧元正式启用,这一事件体现了:A. 经济全球化B. 区域经济一体化C. 政治多极化D. 文化多元化答案:B7. 2001年,美国遭受了历史上最严重的恐怖袭击,这次袭击通常被称为:A. 九一一事件B. 珍珠港事件C. 波士顿马拉松爆炸案D. 洛克比空难答案:A8. 冷战期间,美国和苏联之间的对抗主要表现在:A. 直接军事冲突B. 意识形态对立C. 经济封锁D. 科技竞赛答案:B9. 20世纪末,亚洲金融危机对以下哪个国家的影响最为严重?A. 日本B. 韩国C. 泰国D. 印度尼西亚答案:D10. 2007-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其根源可以追溯到:A. 欧洲债务危机B. 美国次贷危机C. 中国股市崩盘D. 拉丁美洲经济衰退答案:B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冷战时期美苏两大阵营的对立及其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答案:冷战时期,美苏两大阵营的对立主要表现在意识形态、政治、经济和军事等多个方面。
美国领导的西方阵营推崇资本主义和自由民主制度,而苏联领导的东方阵营则坚持共产主义和集权制度。
这种对立导致了全球范围内的分裂,形成了以美国为首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ATO)和以苏联为首的华沙条约组织(Warsaw Pact)的军事对峙。
《世界当代史》复习资料1
《世界当代史》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布雷顿森林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货币金融体系。
该体系实际上确认了“两个挂钩”的原则,即美元与黄金挂钩,资本主义各国货币再与美元挂钩。
即各国货币与美元保持固定汇率。
这样一来,美元就成为黄金的等价物,而西方各国货币只有通过美元才能与黄金挂钩,美元成为资本主义国家进行国际清算的支付手段和主要储备货币。
从40年代中后期一直到50年代末,美国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掌控了西方国家的经济命脉。
杜鲁门主义1947年3月,杜鲁门在国会两院联席会议上宣读了一篇咨文。
这篇咨文的主旨和主要内容后来被称为“杜鲁门主义”。
杜鲁门的这篇咨文远不止是援助希土的一项具体政策声明,其正式宣布了美国战后初期的基本国策,是一个在全世界范围内扩张美国势力的宣言,是对苏联发动全面冷战的“宣战书”。
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推动了冷战的全面爆发,表达了美国称霸世界的要求与愿望。
第四点计划1949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就职演说中,提出美国全球战略的四点行动计划,并着重阐述了第四点,即对亚、非、拉美不发达地区实行经济技术援助,以达到在政治上控制这些地区的目的,这就是“第四点计划”。
“第四点计划”是美国在战后实施“遏制战略”、推行冷战政策的重要工具,以经济援助为特征,为美国全球霸权战略服务。
不过,“第四点计划”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受援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小石城事件1957年在美国阿肯色州,有九名黑人中学生援例获准进入小石城州立中学就读。
但在9月开学之际,该州州长福布斯动用国民警卫队,封锁学校,禁止黑人学生入学。
后在法院干预下,国民警卫队被撤回。
但在在州长的纵容下,上千名种族主义分子包围学校,殴打黑人记者,并把8名入学的黑人学生赶走。
随后南方几个州也发生了袭击黑人的事件。
小石城事件震动了全世界。
艾森豪威尔政府被迫派伞兵部队千余人赶赴小石城,保护黑人入学。
小石城事件将黑人民权运动的高潮期推向了一个新阶段。
世界当代史题库答案
世界当代史1.布雷顿森林体系美国政府为建立战后资本主义世界金融体制,发起召开国际货币金融体系会议。
1944年7月1日—22日,美英苏等44个国家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赖顿森林举行。
会议通过了最后议定书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据此成立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并决定把各国货币与美元以固定比价联系起来,从而建立起亿美元为支柱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
在这两个机构中,美国都拥有最多的投票权。
2.《美洲国家间互助条约》也叫《泛美联防公约》、《西半球联防公约》或《里约热内卢公约》。
1947年9月2日泛美联盟19个成员国(缺尼加拉瓜和厄瓜多尔。
尼加拉瓜于1948 年批准该约) 在巴西首都里约热内卢签订。
主要内容: 整个西半球都是条约所指的“联防”地区; 这个地区的任何一国受到“侵略”时,缔约国要实行“共同防御” 和“集体自卫” ; 经缔约国2/3多数的同意,就可决定任何一国为“侵略” 者,并对其采取断绝外交关系等措施,直至“使用武装力量” 。
这个条约是1945年签订的《查普特佩克议定书》的具体化,当时美国利用这个条约,企图从军事上进一步控制拉丁美洲。
3.《蒙巴顿方案》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政府制订的印度和巴基斯坦分治的方案。
1947年6月3日,由新任印度总督蒙巴顿发表,故名。
同年7月英国国会通过。
根据人民的宗教信仰,印度被分割为伊斯兰教的巴基斯坦国(包括东巴基斯坦和西巴基斯坦)、印度教的印度联邦(包括英属印度的其余部分)、两个自治领和王公土邦(可自由加入任一自治领)。
8月25日,印巴正式分治,英军同日撤退,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告终。
大多数土邦并入印度。
但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导致了1947年10月印巴战争的爆发,1949年停火并划定了在该地区的军事分界线。
1950和1956年印、巴先后宣布为独立的共和国。
4.亚非会议万隆会议于1955年4月18—24日召开。
它的正式名称是“第一次亚非会议”,因为是在印尼的万隆召万隆会议开而得名。
世界当代史题库(更新)
世界当代史题库(更新)世界当代史题库整理版一、名词解释1、冷战冷战是20世界40年代中后期到90年代初,以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为首的两大集团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外交、意识形态乃至于科学技术等一切方面的一种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全面对峙和竞争状态。
冷战不仅具有传统的大国利益冲突的实质内容,具有明显的地缘政治与战略特点,更以其强烈额意识形态色彩为主要特征;另外冷战双方在进行激烈的军备竞赛特别是核竞赛的同时,又具有使美苏之间始终避免兵戎相见的自我控制机制。
冷战影响深远,它构成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即20世纪中后期国际关系的主旋律。
2、巴鲁克计划由联合国原子能委员会美国代表伯纳德·巴鲁克于1946年6月14日提出的一项计划,亦称为原子能管制计划。
其主要内容是:设立原子能发展总署,作为国际原子能监督机构,管制原子能的发展和利用,甚至包括原料生产,任何利用裂变材料来发展原子弹的违反管制的行为都将受到严厉制裁;该机构可以派遣代表到各国“观察”,以确保有效的管制;该机构不受大国一致原则的约束,联合国常任理事会无否决权;在机构确立有效管制后,停止核武器生产,并销毁一切现存核武器。
同年12月30日,联合国原子能委员会表示同意该计划。
由于这一计划要求先建立有效的管制,然后处置现存核武器,所以并不能确保销毁现存核武器,这势必有利于美国保持核垄断地位,这是巴鲁克计划的目的和实质内容。
在接下来的三年里,美苏之间在联合国的谈判继续,但未产生任何结果。
同时,苏联制造核武器的努力终于成功,正如美国科学家所预测的那样,1949年7月,苏联制造出了核武器,核军备竞赛开始了3、雅尔塔体系1943年9月意大利投降后,反法西斯同盟为战后世界的安排问题而举行了一系列会议,达成了一系列协议,其中最重要的是1945年召开的雅尔塔会议,因此将这些协定的总和称之为雅尔塔体系。
雅尔塔体系的内容包括:开败德日法西斯,处置战败国;绘制战后欧亚政治地图;建立联合国;承认被压迫民族的权利等。
世界近现代史复习1
世界近现代史复习一、世界现代史的基本线索世界现代史的基本线索是:垄断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曲折前进;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制度长期并存,互相对抗;世界人民争取独立、民主、和平与发展。
具体表现:(一)垄断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1、一战后,垄断资本对国家政治生活干预加强。
2、在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中,罗斯福 “新政”将国家政权开始和垄断资本相结合,资本主义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德国、日本和意大利等国经济基础相对薄弱,走上了法西斯专政的道路。
3、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宏观管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经济呈现繁荣景象,其中德日最引人注目。
70年代形成了美欧日三足鼎立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
4、1973年的中东石油危机引发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美国进入“滞涨”时期,里根上台后走介于自由主义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第三条道路,经济逐渐恢复。
在美国影响下,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也迅速恢复。
(二)社会主义曲折前进1、1917年,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2、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社会主义成为一种世界范围的社会制度。
各国都不同程度确立了苏联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从五六十年代起,有些社会主义国家试图进行改革,但是都没有取得成功。
3、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巨变和苏联解体,社会主义运动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挫折。
(三)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制度长期并存,互相对抗1、十月革命后 ,帝国主义对苏俄进行武装干涉并长期采取敌视封锁政策。
2、第二次世界大战中 ,苏联和美英等结成了战时同盟打击法西斯 。
3、战后,由于国家利益的矛盾、意识形态的冲突出现“冷战”,形成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 。
此后 ,美苏争霸主导世界发展。
4、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社会主义制度受挫,但双方的对抗和矛盾依然存在 。
(四)世界人民争取独立、民主、和平与发展一战后,德意志等老的殖民帝国崩溃,一些新兴的民族国家建立起来。
世界当代史下复习题及答案
世界当代史复习提纲与参考答案一、泛非主义是指反对种族歧视和殖民主义的黑人民族主义,其旨在动员非洲及全世界黑人联合起来,弘扬黑人传统文化,争取自由和平衡,乃至整个非洲的统一,最终建立一个泛非联邦或非洲联合国。
泛非主义起源于20世纪初,其领袖是美国黑人学者杜波依斯。
首次泛非大会于1900年在伦敦举行,至1974年第六届达累斯萨拉姆大会,先后召开六次大会。
二战后,泛非主义从美国黑人的思想和运动发展成为非洲民族主义者领导的争取非洲独立和统一的政治运动。
二、经互会经济互助委员会的简称,是指由苏联组织建立的一个由社会主义国家组成的政治经济合作组织。
是继承“莫洛托夫计划”后的经济合作计划。
于1949年成立,总部设在莫斯科,标志着二战后两个对立经济集团的形成。
1991年6月解散。
其建立是苏东国家在战略上和经济上互助的结果,它奠定了社会主义国家多边合作的基础,促成了成员国经济的发展。
这个组织实际上是苏联控制东欧、与美国对抗的工具。
三、甘地主义是指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领袖甘地在南非领导印侨以非暴力抵抗方式进行反对南非当局的种族制度的斗争,并逐步形成了他的理论----甘地非暴力主义。
主要包括哲学思想(宗教泛爱观和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真理观相结合)、政治思想(非暴力革命实现印度的自治或独立)、经济思想(提倡手工纺织,抵制西方物质文明)和社会思想(建立平等和谐的社会)。
甘地主义的核心内容是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对印度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产生了重大影响,但又有限制群众运动和民族独立运动健康发展的局限性的一面。
四、第四点计划也称“技术援助落后地区计划”,是指1949年1月20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就职演说中提出的侵略计划中的第四点,故名。
该计划对象是发展中国家,是当时实施于西欧的“马歇尔计划”的补充。
目的是通过对亚、非、拉美不发达地区实行经济技术援助,以达到在政治上控制这些地区的目的。
“第四点计划”所开创的一系列对外援助计划,对世界政治和经济格局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推动了美国实现侵略和扩张的政策。
世界当代史复习提纲 主要是大题的答案
2009级世界当代史复习提纲一、名词解释:马歇尔计划;冷战;布雷顿森林体系;联合国;旧金山体制;铁幕演说;杜鲁门主义;北约;华约;朝鲜战争;中共“八大”;苏共“二十大”;波兹南事件;匈牙利“十月事件”;英国“共识政治”;法兰西第四共和国;杜鲁门“公平施政”;柏林危机;《部分禁试条约》;新东方政策;不结盟运动;文化大革命;巴勒斯坦战争;埃维昂协议;古巴导弹危机;新东方政策;日内瓦协定;蒙巴顿方案;意大利“六党协议”;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自治制度;团结工会;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石油输出国组织;第三次科技革命;戈尔巴乔夫改革;“撒切尔主义”;戴高乐主义;“滞涨”危机。
二、简答题:1、简述雅尔塔体系的主要内容。
2、简述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会员国应当遵守的7项原则。
3、简述捷共中央1968年4月《行动纲领》中的政治内容。
4、简述供应学派和货币主义学派的基本经济学观点。
5、简述里根政府1981年“经济复兴计划”的主要内容及其理论依据。
三、论述题:1、论述战后初期日本的政治经济民主化改革。
2、论述战后欧洲一体化。
3.、论述苏联解体的原因。
1、马歇尔计划答案及评分标准:⑴二战后美国对被战争破坏的西欧各国进行经济援助、协助重建的计划;1分⑵1947年马歇尔在哈佛毕业典礼上发表演说,表示任何愿意协助完成经济复兴工作的政府都将得到美国充分合作,但欧洲各国要作为一个整体提出通盘复兴计划,美国才尽力给予援助;3分⑶马歇尔计划从1948年2月到1951年结束,共有英、法等16个国家和地区接受了一百多亿美元的援助,解了西欧的燃眉之急,是杜鲁门主义的延续和扩大。
2分2、蒙巴顿方案答案及评分标准:⑴蒙巴顿方案即“印巴分治”方案。
1947年6月由英国驻印度最后一任总督路易斯·蒙巴顿提出而得名;1分⑵主要内容:根据居民宗教信仰,英属印度分为印度联邦和巴基斯坦两个自治领,分别建立自治政府;巴基斯坦由东巴基斯坦和西巴基斯坦构成;各土邦在“移交政权”后享有独立地位,可分别谈判加入印巴任何一个自治领;3分⑶根据该方案,印、巴先后获得独立,结束了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但也为印巴日后的长期冲突埋下了伏笔。
世界近现代史专题试题及答案
世界近现代史专题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5小题,计20分)1.下列各项关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C )A.实行余粮收集制B.把大中企业都收归国有C.其实施推动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D.强制劳动,实行“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2.俄国1917年爆发的二月革命,其直接目标是(A )A.推翻沙皇专制统治B.建立无产阶级专政C.反对参加世界大战D.推翻临时政府3.二月革命的性质属于( B )A.社会主义革命B.资产阶级民主革命C.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D.革命阵营的内讧4.下列关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C )A.其直接目的是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B.它保证了苏维埃政权军事上的胜利C.它使工农联盟得到巩固D.列宁把它作为向共产主义过渡的直接途径5.苏联制定1936年宪法的目的是( C )A.为落实农业集体化的方针B.为落实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把苏联从农业国变为工业国C.为把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D.为了实施三个五年计划二、非选择题阅读下列材料1918年3月3日,苏俄同德国签订了《布列斯特和约》。
和约规定原来俄国控制下的波兰、立陶宛、白俄罗斯和拉脱维亚的部分地区都划归德国,红军要撤离芬兰、乌克兰和爱沙尼亚。
同时,还把原来俄国控制下的卡尔斯、巴统和阿尔达甘等地割让给土耳其。
《布列斯特和约》的签订使苏俄丧失了大片土地,但苏俄也由此摆脱了帝国主义战争,赢得了巩固政权的机会。
——摘自《苏联兴亡史》请回答:(1)苏维埃政权签订该和约,主要是为了( C )A、反击协约国的武装干涉B、分化帝国主义战线C、巩固苏维埃政权D、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2)该和约签订前,列宁等多数人从稳定国内局势出发,主张签约;托洛茨基等人签于和约的苛刻性,坚决反对。
两人就签约的不同立场表明( A )A、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对同一客观事物有不同的看法B、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C、感性认识要上升到理性认识D、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3)根据该和约,苏俄丧失了乌克兰境内的大片领土和重要基地,其中丧失“炼铁复合体型”的工业基地是 D(4)一战结束后,苏维埃政权宣布废除《布列斯特和约》,苏俄对德政策体现了( A )A、国际关系是以国家利益作为对外关系的准则B、无产阶级政党是最进步、先进的政党C、国际间的较量决定国家的对外政策D、军事实力决定国家的对外政策B卷综合提升卷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5小题,计20分)1.十月革命与以往革命相比,首要不同点是( D )A.是新的历史时期的开端B.是推翻旧的统治阶级的社会革命C.是人民群众广泛参加的社会革命D.建立了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制度2.列宁在谈判新经济政策时,曾说过“后退一步是为了前进两步”。
《世界现当代史》题库
《世界现当代史》题库一、选择题1、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A 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B 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C 萨拉热窝事件D 英德矛盾成为帝国主义之间的主要矛盾2、十月革命发生于()A 1917 年 11 月 7 日B 1917 年 10 月 7 日C 1918 年 11 月 7 日D 1918 年 10 月 7 日3、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是()A 对工业的调整B 新建公共工程C 整顿银行D 调整农业4、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是()A 莫斯科保卫战B 斯大林格勒战役C 诺曼底登陆D 柏林战役5、冷战开始的标志是()A 杜鲁门主义出台B 马歇尔计划实施C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D 华沙条约组织成立6、欧洲共同体成立于()A 1967 年B 1968 年C 1969 年D 1970 年7、苏联解体的时间是()A 1989 年B 1990 年C 1991 年D 1992 年8、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是()A 多极化B 全球化C 区域化D 集团化9、以下不属于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美国新经济特点的是()A 信息化B 全球化C 军事化D 知识化10、中东问题的关键是()A 巴勒斯坦问题B 耶路撒冷问题C 以色列问题D 宗教问题二、填空题1、一战前形成的两大军事集团是_____和_____。
2、巴黎和会上签订的对德和约是《_____》。
3、 1929 1933 年经济危机首先在_____爆发。
4、二战中,打破德军“不可战胜”神话的战役是_____。
5、二战后,美国在日本进行了_____改革。
6、 20 世纪 60 年代,_____成为欧洲头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
7、冷战结束后,_____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
8、 1993 年,_____成立,欧洲正朝着经济政治一体化目标迈进。
9、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印度经济发展迅速,_____产业成为其经济的重要增长点。
10、 1999 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_____进行了 78 天的轰炸。
大学世界现代史考试资料(期末复习)
二月革命:1917年3月10日(俄历2月25日),彼得格勒工人的罢工已经发展成为政治罢工,提出“打倒沙皇!”“打倒战争!”等口号。
根据列宁的指示,布尔什维克党彼得格勒委员会发出传单,号召起义,打倒沙皇专制政权。
11日,当时负责领导工作的以莫洛托夫为首的中央局发出起义号召,工人们立即动员起来,解除警察、宪兵的武装,用来武装自己,起义开始。
3月12日(俄历2月27日)起义席卷全城。
结果,尼古拉二世被迫退位,把政权交给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彼得格勒起义的消息传出,全俄各地都发生了革命,统治俄国达三百多年的罗曼诺夫王朝垮台了。
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制度。
俄国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发生在1917年2月(俄历),故名。
(俄历)2月18彼得格勒普悌洛夫工厂工人开始罢工,迅速发展为全俄总政治罢工。
26日,工人响应布尔什维克党的号召,转为起义。
首都驻军也相继加入,推翻沙皇政权。
革命胜利后,出现了工兵代表苏维埃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并存的局面。
二月革命结束了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无产阶级为准备和实现社会主义革命而斗争。
十月革命:也称为“布尔什维克革命”或“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俄国工农兵在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领导下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人类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国家的革命。
十月革命发生于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在列宁和托洛茨基等人的领导下,俄国共产党(布尔什维克)领导工人士兵发动武装起义,建立了苏维埃政权这是无产阶级政党领导的第一次成功的社会主义革命。
革命推翻了俄罗斯克伦斯基领导的俄国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十月革命胜利后颁布了一系列革命法令。
随即苏维埃俄国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帝国主义阵营对于无产阶级政权极为恐惧仇恨,他们在1918-1920年多次发动干涉进攻,并且支持俄国的反动势力妄想扼杀革命,苏维埃俄国在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的坚强领导下在广大工人农民支持下,取得了俄国国内革命战争的胜利。
粉碎了协约国的武装干涉进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吉田茂(日文よしだしげる英文Shigeru Yoshida 1878-1967)日本首相(1946~1947,1948~1954)。
生于动荡无常的明治前期,死于战后日本经济起飞的前夜。
其前半生为外交家,以亲英美而干涉中国内政而闻名。
后半生,以坚毅而充满智慧的表现就任五次首相,长达7年之久,任期间进行农地改革,制定《日本国宪法》,根据道奇路线调整经济,建立警察预备队,签订《旧金山对日和约》和《日美安全保障条约》。
同时配合朝鲜战争,制定《破坏活动防止法》,镇压日本共产党。
与蒋介石集团签订《日台条约》。
是日本战后最有影响力的政治巨人之一。
世界当代史列举题1、组成欧共体的其他三个共同体: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2、按先后顺序列举最先爆炸核武器的五个国家:1945年美国;1949年前苏联;1952年英国;1960年法国;1964年中国3、按照先后顺序列举70—80年代美国总统的名字:尼克松,福特,卡特,里根4、60s中苏关系恶化的三个重要事件:1960年苏联撤走在华科技专家并挑起边界纠纷1962年,苏联在新疆伊犁地区策动叛乱并指责中国对印的自卫反击战为入侵印度1969年3月苏联入侵我国珍宝岛事件。
5、列举50s美国出面组织的四个军事集团的名字:1951年:《美菲共同防御条约》、《美日安全条约》、《美澳新安全条约》;1953年:《美韩共同防御条约》;1954年:《东南亚集体防务条约》、《美蒋共同防御条约》;1955年:《巴格达条约》名词解释5x5`=25`、1.不结盟运动万隆会议之后,原南斯拉夫总统铁托、印度总理尼赫鲁和埃及总统纳赛尔倡导了不结盟运动。
其成员国,已由1961年9月在贝尔格莱德举行第一次不结盟的国家或政府首脑会议时的25国增加到1995年10月在卡塔赫纳举行第十一次会议的113个国家,占全世界国家总数的近2/3,占世界人口一半以上,它是仅次于联合国的国际讲坛。
不结盟运动是时代的产物。
它每隔三年召开一次的首脑会议,集中地反映了它在反殖反帝反霸斗争和促进发展中国家经济合作事业中所发挥的作用,代表了时代的呼声。
不结盟运动诞生以来的历史表明,它是顺乎世界潮流的一股强大的革命运动,已为人类的进步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它现在进入了一个新的困难的发展时期,但这一运动发展的潜力依然存在,它将适应形势,调整政策,继续前进。
2.古巴导弹危机美苏两国在古巴玩弄核诈骗导致国际局势紧张的事件。
1959年古巴革命后,苏联向古巴运送导弹。
1962年8月,美国发现苏联这一行动,9月,美国总统肯尼迪决定封锁古巴,美国在世界各地的军队也进入戒备状态。
国际局势严重紧张。
11月,苏美两国达成协议,苏联在30天内撤走导弹和轰炸机,美国终止海上封锁。
美苏两国都宣布自己是这一回合的胜利者,但实际上双方各有得失。
在美国的压力下,苏从古巴撤走导弹,在全世界面前丢了面子;美承诺不入侵古巴并从土耳其撤走导弹,也使苏达到了在古巴部署导弹的部分目的。
这次危机一方面使美苏两个大国认识到核时代两国直接对抗的危险,转而以保持对话防止意外冲突的出现;但另一方面也使双方更加激烈的互相攀升的发展战略核武器的军备竞赛。
3.亚非会议万隆会议于1955年4月18—24日召开。
它的正式名称是“第一次亚非会议”,因为是在印尼的万隆召万隆会议开而得名。
是由缅甸、锡兰(今斯里兰卡)、印度、印度尼西亚和巴基斯坦五国发起的。
除这5个国家外,还有18个亚洲国家和6个非洲国家,共29个国家参加。
用东道主印尼已故总统苏加诺的话说,这次会议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有色人种的洲际会议”。
周恩来总理应邀率领中国政府代表团出席了会议。
万隆会议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会议,是对战后两极格局的第一次大冲击,它标志着亚非人民的觉醒和团结,显示出发展中国家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的重要作用,它成了第三世界的发祥地。
会议所体现的亚非人民团结一致、反帝反殖、争取民族独立、维护世界和平、发展各国间的友好合作精神,被称为“万隆精神”而载入史册。
4、铁幕演说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在美国富尔顿发表的反苏、反共演说。
又称铁幕演说。
1946年1月,丘吉尔应邀访美。
3月5日,在杜鲁门的母校威斯敏斯特学院发表了题为“和平砥柱”的演说。
丘吉尔在演说中公开攻击苏联“扩张”,宣称“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苏联对“铁幕”以东的中欧、东欧国家进行日益增强的高压控制。
对苏联的扩张,不能采取“绥靖政策”。
美国正高踞于世界权力的顶峰,应担负起未来的责任。
主张英、美结成同盟,英语民族联合起来,制止苏联的“侵略”。
演说可以认为是杜鲁门借他人之口发表的“冷战”宣言,是美国发动“冷战”的前奏曲。
5、杜鲁门主义1947年3月12日,杜鲁门总统在致国会的关于援助希腊和土耳其的咨文中,提出了以“遏制共产主义”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和对外政策的指导思想。
这个咨文被称为“杜鲁门主义”。
其实质是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内政。
是美苏之间“冷战”正式开始的重要标志。
具体内容是:援助希腊、土耳其政府,帮助他们镇压人民革命运动,美国要接替英国,填补东地中海的真空;并指出任何国家的人民革命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都“危害着国际和平的基础和美国的安全”。
宣称世界已分为两个敌对的营垒,一边是“极权政体”,一边是“自由国家”,每个国家都面临着两种不同生活方式的抉择;美国要承担“自由世界”守护神的使命,充当世界宪兵的角色。
阐述了多米诺骨牌理论,认为如果丧失希腊,就会立刻危及土耳其和整个中东,其影响将不仅是东方,还将殃及西方的民主制度。
6、猪湾事件:猪湾事件是1961年4月17日在美国中央情报局的协助下逃亡美国的古巴人向菲德尔〃卡斯特罗领导的古巴革命政府进行的一次武装进攻。
猪湾事件标志着美国反古巴行动的第一个高峰。
由于古巴担心美国再次进攻,因此古巴开始与苏联靠近,这个靠近不断升级最终导致了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
7、超越遏制战略美国总统布什制定的新的对苏政策。
1989年5月12日,布什总统在得克萨斯农业大学毕业典礼上发表讲话,提出其政府经过三个多月的回顾和审议所制定的新的对苏政策。
布什称之为“超越遏制”战略,宣称它是“美国战后对苏政策的彻底改变”,标志着“美国外交政策将进行哲学思想的变革”。
“超越遏制”的主旨是积极同苏联发展关系,加强美苏合作,促使苏联逐渐实现“自由化”,把苏联拉进“国际大家庭”,使其融合到国际社会中来。
超越遏制是鉴于国际格局发生新变化而作出的政策调整。
布什上台伊始,即指定其国家安全事务副助理罗伯特〃盖茨组织国务院、国防部、中央情报局和国家安全委员会的专家成立专门小组,就美国对苏政策进行全面的审查和评估。
布什正是根据该小组提交的《对苏政策审查的报告》而宣布“超越遏制”战略的。
这一战略强调,今后美国和北约组织对苏政策的主要重点将转向更多地同苏联的公开性和经济改革打交道。
在对苏保持警惕的同时,充分利用当前国际形势的缓和,发挥美国的相对优势,抓住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所提供的历史机会,运用经济、政治、文化和意识形态等手段,特别是以经济援助为诱饵,用“和平演变”的方式,最终改变苏联制度的基础,使苏联同过去的政策彻底决裂。
对苏联国内,促使其实现政治多元化和经济自由化;对外,要使苏联采取不干涉主义,重新回到世界秩序中来,成为国际体系中的正式成员。
要使苏联的这种变化不受苏联某一个人的观点、权力和在位时间长短的影响,能长期巩固下来。
8、吉田茂(1878—1967)日本首相(1946—1947,1948—1949,1949—1952,1952—1953,1953—1954)。
东京人。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任日本出席巴黎和会代表团团员。
1928—1939年,历任外务次官、驻意和驻英大使。
日本投降后,1945年9月起任外相,1946年5月起任自由党总裁。
1946—1954年,先后五次组阁,奉行亲美反华政策。
9、阿登纳(Adenauer,Konrad 1876~1967)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第一任总理(1949~1963)。
1876年1月5日生于科隆天主教家庭,卒于1967年4月19日。
先后在弗赖堡、慕尼黑和波恩的大学里学习法律和政治。
1906年选入科隆市议会;1917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任科伦市长;从1920 年起他是普鲁士各省议会中央组织的成员,1928 年任议长。
纳粹统治期间曾两度下狱。
1946年当选为基督教民主联盟主席。
战争一结束,他不失时机地在盟军的占领区里建立并扩大党的组织。
在美、英、法把3个占领区合并建立统一的联邦时,他就任联邦议会议长,为即将建立的联邦共和国制订了宪法。
1949年8月,就任总理。
阿登纳反对社会主义思想,主张实现在法律统治下的个人主义,深信国家必须保证公民有独立研究学术和发展经济的最适合的机会,并使公民得到完全的法律保护。
在他执政时期,他的兴趣侧重在外交方面。
他对于与共产主义世界和平共处的可能性没有信心,并认为西方只有保持优势的威慑力量才能遏止共产主义集团的直接军事威胁。
他竭力支持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它的核装备,反对德国中立化。
在他任职期间,联邦德国恢复了主权,重振了国力,并赢得在欧洲事务上的发言权。
1963年阿登纳以88岁高龄辞去总理职务,继续担任基督教民主联盟主席到1966年。
简答题3x10`=30`一、简析尼克松主义的背景及主要内容。
背景:1、五、六十年的朝鲜、越南战争,导致美国财政状况恶化,国内大规模群众反对越战和黑人民权运动使美国实力地位下降,而苏联势力地位有所增强。
2、西欧、日本经济迅速发展,形成美、日、欧三足鼎立的局面。
3、第三世界的崛起,反对美国的霸权主义。
主要内容:1、把建立同盟国的“伙伴关系”作为美国对外政策的基石,要求盟国在经济、军事政策上协调一致,共同对付苏联;2、以实力为后盾,以谈判为手段,通过谈判制约苏联,维持美苏之间的均势;3、利用中国制约苏联,积极打开对华关系大门;4、在第三世界缩短战线,加强重点。
二、简析阿以冲突原因。
1、20世纪上半叶,犹太复国运动组织大批犹太人移居巴勒斯坦,造成与阿拉伯人争夺土地的冲突。
2、耶路撒冷的旧城同是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圣城,但三大宗教彼此互不包容。
3、美国和苏联为了在中东渗透自己的影响,各自扶植了一批国家,一步步升级了阿以冲突。
4、以色列为解决水荒而拦截约旦河及其支流河水,使阿拉伯国家也受缺水问题的困扰。
5、以色列在中东战争中先后占领了原本属于阿拉伯国家部分领土,并定居之上。
三、简评战后美英特殊关系。
1、美英特殊关系具有以下几个特征:天然性:特殊的历史渊源和共同的文化背景是英美联盟的自然纽带。
必然性:战后美英在称霸世界战略中,美英两国都必然要互相利用。
两面性:两国的利益关系是既互相一致又相互冲突的双重复杂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