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免疫学检查自身抗体结果解析
自身抗体在诊断SLE中的临床意义及SLE的临床诊断
![自身抗体在诊断SLE中的临床意义及SLE的临床诊断](https://img.taocdn.com/s3/m/c15c1cde964bcf84b9d57bdd.png)
自身抗体在诊断SLE中的临床意义及SLE的临床诊断摘要: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临床诊断,国内仍采用1985年制订的11条依据,其中实验室内自身抗体的检查仍是诊断SLE的主要依据。
通过854例SLE病人的ANA、A-RNP、A-SM、ADS-DNA抗体的血清学检查结果的统计、结合临床进行详细分析、阐述了以上四种自身抗体检查在SLE诊断、鉴别诊断、病情变化、治疗效果及估计预后方面的重要意义,对阴性结果的临床意义也作了详细分析。
主题词:系统性红斑狼疮,实验室诊断,自身抗体鉴别诊断1、资料与方法采用1985年至1992年南京军区总医院免疫实验室资料,从临床诊断为SLE的病人中,筛选出854例同时进行ANA、A-RNP、A-Sm、ADS-DNA抗体血清学检查结果,按阴性、阳性统计见附表。
检查方法均为国内普通采用的实验方法,均以WHO制定的阳性标本作对照。
ANA的检查采用间接荧光抗体法,鼠肝片为底物片,待测血清1:10稀释。
A-Sm, A-RNP抗体的检测采用对流免疫电泳法,ENA抗原由小牛胸腺制备,待测血清不做稀释,同时以热处理过的ENA抗原做A-SM抗体沉淀线的鉴别。
ADS-DNA抗体的检查,分别采用变性DNA和短膜虫作包被抗原的ELISA方法,同时实验,对比后确定实验结果,待测血清均做1:10稀释。
2、结果在统计的854例SLE病人中,男女比例为1:5,年龄最大的70岁,最小的13岁,以25至35岁的女性青年最多。
ANA、A-RNP、A-SM抗体的阳性率接近于美国关节炎基金会1982年统计的数据,ADS-DNA抗体的阳性率低于美国关节炎基金会1982年统计的数据,可能与国内采用ELISA测定法有关。
3、讨论ANA阳性可见于多种结缔组织病、恶性肿瘤及肝性疾病,SLE病人ANA阳性率虽然很高,但无诊断特异性。
如果进一步分型检查,可提示有关SLE特异性自身抗体的存在。
ANA阳性滴度变化与病情及治疗密切相关,病情活动时可呈强阳性或滴度增高,病情经治疗缓解后ANA滴度下降甚至呈阴性。
临床检验结果案例解析
![临床检验结果案例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542747af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551ea45.png)
临床检验结果案例解析
临床检验结果案例解析:
案例一:血常规检查
患者:男性,45岁,因发热、咳嗽就诊。
检验结果: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淋巴细胞比例降低。
解析:根据检验结果,患者存在细菌感染的可能性较大。
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是机体对细菌感染的常见反应。
淋巴细胞比例降低可能与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有关。
案例二:尿常规检查
患者:女性,28岁,因尿频、尿急、尿痛就诊。
检验结果:尿液浑浊,白细胞计数升高,蛋白质阳性。
解析:根据检验结果,患者可能患有尿路感染。
尿液浑浊、白细胞计数升高是尿路感染的常见表现。
蛋白质阳性可能表明患者同时存在肾脏损伤或尿路感染导致的一过性蛋白尿。
案例三:生化检查
患者:男性,58岁,因食欲不振、乏力就诊。
检验结果: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升高,总胆红素升高,血糖升高。
解析:根据检验结果,患者可能存在肝功能异常和糖尿病。
ALT是反映肝细胞损伤的敏感指标,总胆红素升高可能表明存在黄疸或肝功能异常。
血糖升高符合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建议患者进一步检查以明确诊断。
案例四:免疫学检查
患者:女性,35岁,因反复口腔溃疡就诊。
检验结果:抗核抗体(ANA)阳性,抗SSA抗体阳性。
解析:根据检验结果,患者可能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干燥综合征等。
ANA和抗SSA抗体是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常见抗体,阳性结果表明患者体内存在自身抗体。
建议患者进一步检查以明确诊断。
自身抗体的检测操作方法
![自身抗体的检测操作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5e930dfc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aa.png)
自身抗体的检测操作方法自身抗体的检测是一种用于确定人体是否产生特定抗体的实验方法。
它在临床诊断、免疫学研究以及药物疗效评估等领域起着重要作用。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自身抗体检测的操作方法。
首先,自身抗体检测需要从患者的血液中提取血清。
一般情况下,采用静脉采血的方式获取血样。
为了提取血清,可以将采集到的静脉血样置于无菌离心管中,接着通过离心操作,将红细胞和血液中的其他细胞沉淀下来,留下含有抗体的上清液。
接下来,提取到的血清样本需要存储在低温条件下,储存在零下20摄氏度或更低的冰箱中。
这是因为高温会导致抗体的变性和降解,从而影响后续检测的准确性。
在进行自身抗体检测之前,需要选择适当的实验方法。
常见的自身抗体检测方法包括免疫荧光法(IFA)、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等。
这些方法各有特点,在不同的情况下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检测。
以ELISA为例,操作方法如下:首先,将含有抗体的血清样本加入到固相底物的微孔板中,使血清中的抗体与固相底物结合。
然后,用稀释液对样本进行稀释,以减少非特异性背景信号的干扰。
接着,加入特异性的酶标记抗体,使其与固相底物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
经过洗涤,去除非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随后,加入含有受体物质的底物,使底物与酶标记抗体发生反应,产生比色或荧光信号。
最后,根据比色或荧光信号的强度,通过光度计或荧光计测定样本中特定抗体的浓度。
将测量结果与标准曲线进行比较,可以得出样本中抗体的相对含量。
除了ELISA,还有其他的自身抗体检测方法。
例如,免疫荧光法是一种通过观察荧光信号来确定特定抗体的存在与否的方法。
在这种方法中,将血清样本与特定抗原结合,然后加入荧光标记的抗体,通过观察标本下荧光信号的出现来确定抗体是否存在。
在进行自身抗体检测时,还需要注意一些技术细节。
比如,选择合适的控制组设置,以确保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实验前需要对试剂进行质量控制,如检查试剂是否过期、是否发生了结冰等,以避免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568例不孕不育症患者血清免疫性抗体结果分析论文
![568例不孕不育症患者血清免疫性抗体结果分析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24efa849b307e87101f696df.png)
568例不孕不育症患者血清免疫性抗体结果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血清免疫性抗体与不孕不育的关系。
方法对2010年10月——2012年10月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568例不孕不育患者进行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
结果女性不育不育组抗心磷脂抗体(aclab)、抗精子抗体、抗子宫内膜抗体(emab)、抗卵巢抗体(aoab)的检测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女性对照组(p<005)。
男性不孕不育组的抗精子抗体(asab)阳性率要显著高于男性对照组(p<001)。
结论血清免疫性抗体和不孕不育存在密切关系,体内免疫抗体检测能查出免疫性不育的原因,为患者治疗提供依据。
【关键词】不孕不育;血清免疫性抗体;分析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6020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2823-01近年来,不孕不育比例呈大幅上升趋势,与西方国家不孕不育比例已比较接近[1]。
随着生殖免疫学的进步,人们逐渐认识到不孕不育和自身免疫抗体也存在密切的关系。
不孕不育患者体内的抗心磷脂抗体(aclab)、抗子宫内膜抗体(emab)、抗精子抗体(asab)、抗卵巢抗体(aoab)与不孕不育有一定联系。
本文将568不孕不育患者免疫抗体检测结果,与正常人免疫抗体检测结果比较,探讨不孕不育症与血清免疫抗体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010年6月——2012年10月间我院收治的568例不孕不育症患者,其中女性353例,年龄22-41岁,男性215例,年龄23-44岁,不孕不育时间1-9年。
所有患者经妇产科及泌尿外科检查,排除生殖器畸形及其他病变导致不孕不育者。
将所有女性不孕不育患者作为女性不孕不育组,所有男性不孕不育患者作为男性不孕不育组,并选取200名正常女性和100名正常男性作为女性正常对照组和男性正常对照组。
女性不孕不育组和女性对照组检查项目包括aclab、asab、emab、aoab;男性不孕不育组和男性对照组检查项目为asab。
血清免疫学自身抗体检查结果解析PPT课件
![血清免疫学自身抗体检查结果解析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f93aa8569dc5022aaea009b.png)
IgA
参考值:成人0.7~3.9克/升。IgA在局部免疫中起重要作 增高:见于IgA型多发性骨髓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肝硬化、
用。主要由肠系淋巴组织中的浆细胞产生。不能通过胎盘, 湿疹、血小板减少等疾病。
小儿只能从母乳中得到。
降低:反复呼吸道感染、见于重链病、轻链病、吸收不良综合征、某些免疫缺陷
特异糖蛋白,是抗体发挥溶菌作用的必要补充条件。包括C1~C9共9种成分(C3最多),
• 作用:补体具有溶解靶细胞、促进吞噬、参与炎症反应等功能,同时补体还在免疫调节、清除免疫复合物、稳定机体内
环境、参与变态反应及自身免疫性疾病起关键性作用。
补体名称
特点
参考值
临床意义
总补体溶血活性 (CH50)
检测以红细胞50%溶血 为判定终点,测知总补 体溶血活性。
IgE。
作用及意义:测定人体血清免疫球蛋白的含量,是了解机体免疫功能的重要方
法,对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有一定的价值,特别是对浆细胞恶变、体液免疫 缺陷的诊断是很重要的指标。 此外,对观察疾病的疗效也有一定价值。 但血清免疫球蛋白的变化范围较大,又很少有特异性,因此,在诊断及分析其意 义时必须密切结合临床疾。
免疫学检查分析
2019-03-30
临床常用免 疫学检测
01
血清免疫球蛋白(Ig)检测
02
血清补体检测
03
细胞免疫检测
04
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
05
感染免疫学指标检测
06
自身免疫抗体检测
一、血清免疫球蛋白检测
• 定义:Ig(免疫球蛋白)指具有抗体活性和(或)抗体样结构的球蛋白。 • 分类:应用免疫电泳与超速离心分析可将Ig分5类: IgG、IgA、IgM、 IgD、
自身免疫指标检查分析报告
![自身免疫指标检查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9a3039d6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551ea48.png)
自身免疫指标检查分析报告尊敬的患者先生/女士:您好!感谢您选择我们医院进行自身免疫指标检查。
我们将通过本报告,为您详细解读检查结果,并提供相关分析和建议。
一、背景信息1. 个人基本信息:姓名:年龄:性别:就诊日期:检查日期:2. 病史:现病史:既往病史:家族病史:二、免疫指标检查结果以下是您的免疫指标检查结果(以参考范围为标准),请仔细阅读。
1. 血清学指标- 白细胞计数:- 淋巴细胞计数:- 中性粒细胞计数:- 嗜酸性粒细胞计数:- 血红蛋白浓度:2. 免疫球蛋白检测- 总免疫球蛋白(IgG):- 免疫球蛋白G亚类(IgG1, IgG2, IgG3, IgG4): - 总免疫球蛋白M(IgM):- 总免疫球蛋白A(IgA):- 总免疫球蛋白E(IgE):3. 自身抗体检测- 核型抗体:- 线粒体抗体:- 核糖体抗体:- 细胞浆抗体:- 非细胞浆抗体:4. 细胞免疫指标- CD3+T淋巴细胞数目:- CD4+T淋巴细胞数目:- CD8+T淋巴细胞数目:- B淋巴细胞数目:- 自然杀伤细胞数目:三、结果解读与分析根据您的免疫指标检查结果,我们对您的免疫系统健康进行如下解读与分析:1. 血清学指标根据您的血液指标,白细胞、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均处于正常范围内,说明您的免疫系统对外界病原体具有正常的响应能力。
2. 免疫球蛋白检测经检测,您的总免疫球蛋白(IgG)浓度在正常范围内,各亚类(IgG1、IgG2、IgG3、IgG4)、总免疫球蛋白M(IgM)、总免疫球蛋白A(IgA)以及总免疫球蛋白E(IgE)水平也正常。
这表明您的机体免疫系统整体正常。
3. 自身抗体检测根据您的自身抗体检测结果,核型抗体、线粒体抗体、核糖体抗体、细胞浆抗体和非细胞浆抗体均未检出。
这说明您目前没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表现。
4. 细胞免疫指标您的CD3+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B 淋巴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数目均符合正常范围。
免疫学检查
![免疫学检查](https://img.taocdn.com/s3/m/6e6761d37c1cfad6195fa7b0.png)
免疫学检查免疫学检查是什么1、免疫学检查是机体识别“自身”与“非己”抗原,对自身抗体形成天然免疫耐受,对非己抗原产生排斥作用的一种生理功能的检测。
正常情况下,这种生理功能对机体有益,可产生抗感染、抗肿瘤等维持机体生理平衡和稳定的免疫保护作用。
在一定条件下,当免疫功能失调时,也会对机体产生有害的反应和结果,如引发超敏反应、自身免疫病和肿瘤等。
2、血清免疫学检测,是主要的免疫学检查。
检查内容主要为: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D(IgD),免疫球蛋白E(IgE),心肌肌钙蛋白T(cTnT),肌红蛋白(Mb),类风湿因子(RF)。
部分男性因为出现免疫性不育,即体内存在非正常的精子抗体,可以通过免疫学检查来诊断并对症治疗。
3、不孕不育的免疫学检查包括男性抗精子自身免疫不育、女性抗精子同种免疫不育和女性抗透明带免疫不育。
用免疫学技术来检测精浆和血清中抗精子抗体,是了解男性不育原因的重要手段之一。
免疫学检查的意义与适应症免疫学检查的意义在于检查不明原因的不孕不育男女。
精子具有抗原性,在一定条件下能诱发特异性抗精子抗体产生,用免疫学方法检测原因不明的不育男女,发现有部分不育男性血清和(或)精浆、女性血清和(或)宫颈粘液中存在抗精子抗体,所以,目前公认抗精子抗体是免疫不育的重要原因。
检测抗精子抗体,除检测血清中抗体外还要注意生殖道内产生的局部抗体,如精浆和宫颈粘液中的抗体。
抗精子抗体的检测方法很多,可能结果会不尽相同,应尽量采用新的、标准化的方法测定,结合病史和其他指标做综合判断。
免疫学检查的适应症是针对男性出现不育以及女性出现不孕的情况。
当免疫学检查中如果出现异常结果,通过多项免疫学检查说明不孕不育,则需要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免疫学检查项目免疫学检查项目包括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D(IgD),免疫球蛋白E(IgE),心肌肌钙蛋白T(cTnT),肌红蛋白(Mb),类风湿因子(RF)。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诊断标准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诊断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9f4c153d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d6.png)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是自身免疫系统介导的慢性胰腺炎,占慢性胰腺炎病例的2%~6%,多见于老年男性,大多﹥50岁。
医生会通过完善自身免疫抗体检查、胰腺超声、CT、血清学检查、血尿淀粉酶及肝功能检查、胰腺病理学检查等来进行诊断。
1.、血清学检查:可见Ig4抗体增高,对该病确诊具有重要意义2、胰腺超声、CT:对于胰腺炎具有提示性意义。
检查可见胰腺弥漫性肿大,超声显示以低回声为主的胰腺肿大。
3、自身抗体检查:因该病由免疫系统介导,检查可发现抗核抗体、抗线粒体抗体、抗CA-Ⅱ抗体、类风湿因子、抗平滑肌抗体可不同程度升高。
4、血尿淀粉酶及肝功能:该检查没有特异性,血尿淀粉酶升高不明显。
部分患者肝功能指标升高。
5、胰腺病理学检查:病理学检查后期可见胰腺纤维化。
如有身体不适症状时,应及时前往医院就诊,在医师指导下,明确原因后给予针对性治疗。
血清抗线粒体抗体检查自身免疫
![血清抗线粒体抗体检查自身免疫](https://img.taocdn.com/s3/m/c267a686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fd.png)
血清抗线粒体抗体检查自身免疫自身免疫性疾病是指机体免疫系统异常地攻击自身组织和器官,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
而抗线粒体抗体是一类自身抗体,其检测能够帮助医生判断和诊断自身免疫性疾病。
本文将从血清抗线粒体抗体的检查原理、检查方法以及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介绍。
一、检测原理血清抗线粒体抗体检测是通过检测血清中的特定抗体水平来判断机体是否存在自身免疫反应。
正常情况下,机体的免疫系统会抑制自身抗体的产生,防止免疫系统攻击自身组织。
而当机体的免疫系统出现异常时,自身抗体的产生会增加,对线粒体等自身组织发生免疫攻击,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
二、检查方法血清抗线粒体抗体检查可以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或间接免疫荧光法进行。
这些方法通过特定蛋白质抗原与抗体的结合反应,来测定血清中的抗线粒体抗体水平。
1.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ELISA是目前常用的检测方法之一。
该方法通过将抗线粒体抗体与酶标记结合,再加入抗人IgG抗体与底物,产生颜色反应来进行定量测定。
ELISA法具有操作简便、结果准确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中。
2. 间接免疫荧光法间接免疫荧光法是另一种常用的检测方法。
该方法通过将患者血清和抗人免疫球蛋白荧光素标记结合,加入切片中的线粒体抗原,通过观察是否出现荧光信号来判断是否存在抗线粒体抗体。
三、临床应用血清抗线粒体抗体检查在临床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它主要用于以下几个方面:1.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抗线粒体抗体的检测可以帮助医生对自身免疫性疾病进行诊断。
例如,抗线粒体抗体的阳性结果可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等疾病的关联进行判断,有助于提供更准确的诊断依据。
2. 预测疾病进展和指导治疗抗线粒体抗体水平的变化可以作为评估疾病进展和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
医生可以通过定期检测抗体水平的变化,来了解疾病的活动性以及治疗效果,从而调整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3. 预防疾病的发生对于高危人群,如亲属中有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的人群,可以通过进行血清抗线粒体抗体的检测,了解自身免疫疾病的患病风险。
自身免疫性脑炎抗体阴性的自身免疫性脑炎一例
![自身免疫性脑炎抗体阴性的自身免疫性脑炎一例](https://img.taocdn.com/s3/m/fcd0a797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b5.png)
自身免疫性脑炎抗体阴性的自身免疫性脑炎一例自身免疫性脑炎是一种罕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它是由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大脑和/或脊髓导致的。
一般来说,自身免疫性脑炎患者会在血清或脑脊液中检测到特定的抗体,帮助医生做出正确的诊断。
有时患者的抗体检测结果为阴性,这给诊断和治疗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本文将介绍一例自身免疫性脑炎抗体阴性的病例,并探讨其诊断和治疗的挑战。
病例介绍:患者,女性,36岁,因精神错乱、抽搐和行为异常入院。
既往健康良好,无特殊家族史。
急性起病,病程数周。
体格检查发现患者神志不清,言语不连贯,面部表情淡漠,双侧肌张力增高,存在不自主性抽搐。
脑部MRI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脑脊液检查结果正常。
血清抗体检测包括抗NMDA受体、抗VGKC、抗中枢神经元、抗AMPAR、抗GABA受体和抗GAD 抗体均为阴性。
诊断与治疗:由于患者的典型临床表现和神经影像学检查结果未见异常,临床医生初步怀疑患者可能患有自身免疫性脑炎。
抗体检测结果的阴性却给诊断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在排除其他可能性的情况下,医生最终以自身免疫性脑炎的临床诊断进行治疗。
患者治疗方案包括抗炎症药物(如泼尼松)、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以及抗精神病药物。
在治疗的过程中,患者的精神状态和抽搐症状逐渐得到了缓解,显示出治疗的有效性。
讨论:对于自身免疫性脑炎抗体阴性的病例,临床医生应该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详细的病史询问、全面的体格检查和必要的辅助检查。
医生还应考虑到自身免疫性脑炎的临床表现和神经影像学检查结果,以辅助诊断。
在治疗方面,针对自身免疫性脑炎抗体阴性的病例,临床医生应该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神经影像学检查结果来制定治疗方案。
通常来说,抗炎症药物和免疫抑制剂是主要的治疗手段,可以有效地控制患者的症状,改善其神经功能。
总结:自身免疫性脑炎抗体阴性的病例虽然相对较少见,但并不罕见。
对于这类病例,临床医生应该进行全面细致的评估,以尽早明确诊断并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血清免疫学检查自身抗体结果解析
![血清免疫学检查自身抗体结果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347c724d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fe.png)
自身抗体检测结果不能作为诊断疾病的唯一 依据,需要与其他检查结果相互印证。
自身抗体检测结果可能存在假阳性和假阴性, 需要结合其他检查结果进行验证。
谢谢
血清免疫学检查自身 抗体结果解析
演讲人
目录
01. 自身抗体的种类 02. 自身抗体的临床意义 03. 自身抗体检测方法 04. 自身抗体结果解析
1 自身抗体的种类
抗核抗体
01 抗核抗体是一种自身抗体, 02 抗核抗体的种类繁多,包
主要针对细胞核内的抗原
括抗DNA抗体、抗RNA
产生免疫反应。
抗体、抗组蛋白抗体等。
2
自身抗体的临床 意义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
01 自身抗体检测:通过检测血清中的自身抗体,了解自身免疫 性疾病的可能性
02 临床症状: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如关节疼痛、皮肤病变等, 判断是否与自身免疫性疾病有关
03 影像学检查:通过影像学检查,如X光、CT等,了解患者关 节、骨骼等组织的病变情况
预后判断
自身抗体阳性: 可能提示自身 免疫性疾病
01
自身抗体滴度 变化:可能反 映疾病活动程 度
03
02
自身抗体阴性: 可能排除自身 免疫性疾病
04
自身抗体与其他 检查结果结合: 有助于判断预后 和治疗效果
3
自身抗体检测方 法
间接免疫荧光法
优点:灵敏度高,特异 性强,可同时检测多种
抗原
应用:主要用于自身免 疫性疾病的诊断和研究
临床意义不明确
阴性结果的临床意义
自身免疫性疾病:阴性
01
结果可能表示患者没有
患上自身免疫性疾病。
血清免疫学检查自身抗体结果解析
![血清免疫学检查自身抗体结果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64500eab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00.png)
肿瘤:阳性结果可能提示患有肿瘤,如淋巴瘤、乳 腺癌等。
药物反应:阳性结果可能提示药物反应,如抗癫痫 药物、抗肿瘤药物等。
阴性结果的意义
自身抗体检测结果为阴性,表明受检者体内可能不 存在自身抗体。
阴性结果可能意味着受检者没有发生自身免疫性疾 病。
检测目的:用于系统性红斑狼 疮(SLE)的辅助诊断
正常值范围:阴性
检测方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
临床意义:阳性结果提示可能 患有系统性红斑狼疮(SLE)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
节炎等
检测方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
演讲人
血清免疫学检 查自身抗体结 果解析
2023-10-05
目录
01. 自身抗体检测的意义 02. 自身抗体检测的项目 03. 自身抗体检测结果的解读
自身抗体检测的意义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
自身抗体检测 是诊断自身免 疫性疾病的重 要手段之一
自身抗体检测 有助于发现早 期疾病,及早 治疗
自身抗体检测 有助于区分不 同类型的自身 免疫性疾病
结果解读:阳性结果可能提示自 身免疫性疾病,但需要结合临床 症状和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
断
临床意义:ANCA阳性结果有助 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但并非所有ANCA阳性患者都会
发展为自身免疫性疾病。
自身抗体检测结果的解读
阳性结果的意义
自身免疫性疾病:阳性结果可能提示患有自身免疫 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阴性结果也可能表明受检者正处于疾病早期,自身 抗体尚未产生。
阴性结果不能完全排除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可能性, 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免疫生化的评价指标
![免疫生化的评价指标](https://img.taocdn.com/s3/m/ab6534b3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d8.png)
免疫生化评价指标
一、免疫球蛋白水平
免疫球蛋白(Ig)是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在人体内起着重要的防御作用。
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变化可以反映机体的免疫状态。
常见的免疫球蛋白检测包括IgG、IgA、IgM等。
这些指标的异常可以提示机体存在免疫系统疾病或感染等疾病状态。
二、补体系统活性
补体系统是免疫系统中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帮助机体清除病原体和细胞碎片。
补体系统的活性可以通过检测补体成分的浓度或活性来评估。
补体成分的减少或缺乏可以提示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或存在免疫系统疾病。
三、细胞因子水平
细胞因子是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分泌的蛋白质,它们在免疫反应和炎症反应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常见的细胞因子检测包括白细胞介素(IL)、肿瘤坏死因子(TNF)等。
这些指标的异常可以反映机体的炎症反应状态和免疫功能
状态。
四、自身抗体检测
自身抗体是指针对自身抗原的抗体,它们的存在可以反映机体自身免疫反应的程度。
常见的自身抗体检测包括抗核抗体(ANA)、类风湿因子(RF)等。
这些指标的阳性可以提示机体存在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五、肝肾功能
肝肾功能是生化检测中的常规项目,它们可以反映机体的代谢和排泄功能。
常见的肝肾功能检测包括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尿素氮(BUN)、肌酐(Cr)等。
这些指标的异常可以提示机体存在肝肾疾病或其他代谢性疾病。
自身抗体检测项目及临床意义
![自身抗体检测项目及临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60e4ce48ce2f0066f4332273.png)
一、抗核抗体抗核抗体(antinuclearantibodies,ANA)泛指抗各种核成分的抗体,是一种广泛存在的自身抗体。
ANA的性质主要是IgG,也有IgM和IgA,甚至IgD和IgE。
ANA可以与不同来源的细胞核起反应,无器官特异性和种属特异性。
ANA主要存在于血清中,也可存在于其他体液如滑膜液、胸水和尿液中。
ANA在SIE患者的滴度较高,但也出现在其他许多自身免疫病中,在许多研究报告中,都将检出ANA作为自身免疫甚至自身免疫病存在的依据。
这种现象的机制尚未明了,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一)ANA的类型及意义由于细胞核成分的复杂性,不同成分的抗原性也不同;因此就会有多种不同的ANA。
1.抗核蛋白抗体核蛋白抗原(DNP)由DNA和组蛋白组成。
由于DNP抗原存在不溶性和可溶性两个部分,可分别产生相应的抗体。
不溶性DNP抗体通常不完全被DNA和组蛋白所吸收,它是形成狼疮细胞的因子;可溶性抗原存在于各种关节炎病人的滑膜液中,其相应抗体也出现于RA病人的滑膜液中。
2.抗DNA抗体可以分为两大类:①抗天然DNA(nDNA)抗体,或称抗双链DNA (dsDNA)抗体;②抗变性DNA抗体,或称抗单链DNA(ssDNA)抗体。
抗dsDNA抗体对SLE 有较高的特异性,70%~90%的活动期SLE病人该抗体阳性,效价较高,并与病情有关。
抗ssDNA抗体可见于多种疾病中,特异性较差。
3.抗ENA抗体可提取性核抗原(ENA)多从动物的胸腺中提取。
先将胸腺匀浆并破碎细胞,分离出细胞核;再经盐水或磷酸盐缓冲液处理后,很容易从胞核中提取出来。
ENA不含DNA,对核糖核酸酶敏感。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ENA可分为十几种,现仅介绍几种主要的ENA及其相应抗体。
(1)抗PNP抗体:PNA即核糖核蛋白,对核糖核酸酶和胰蛋白酶敏感,加热561h 变性。
抗PNP抗体多见于混合性结缔组织病。
高效价的抗PNP抗体对混合性结缔组织病有诊断意义,而低效价的抗PNP抗体可在SIE患者中发现。
血清抗体检测措施
![血清抗体检测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3007c23b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26.png)
血清抗体检测措施摘要血清抗体检测是一种用于识别和量化人体内特定抗体水平的重要工具,对于疾病的诊断、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血清抗体检测的基本原理、常用方法、检测准备工作和质量控制措施,以及应注意的注意事项。
1. 引言血清抗体检测是通过检测人体内抗体的存在和水平来评估免疫系统的状况。
随着疾病的流行和免疫学研究的不断发展,血清抗体检测在疾病的早期诊断、免疫疫苗的效果评估和免疫学研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2. 血清抗体检测的基本原理血清抗体检测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检测人体内特定抗体与相应抗原结合形成复合物,并用适当的方法来检测抗原-抗体复合物的存在和数量。
常见的血清抗体检测方法包括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放射免疫测定法(RIA)、免疫荧光法等。
每种方法都有其适用的场景和特点,具体选择方法需要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判断。
3. 血清抗体检测的常用方法3.1 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ELISA是一种常用且广泛应用的血清抗体检测方法,它基于酶标记技术和抗原-抗体特异性反应原理。
ELISA可以用于定性和定量检测抗体,具有操作简便、灵敏度高和成本较低的特点。
3.2 放射免疫测定法(RIA)RIA是一种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抗体的方法来检测血清抗体的浓度。
该方法灵敏度高,可以定量测定非常低浓度的抗体,但由于涉及放射性物质,操作相对复杂且具有一定的风险。
3.3 免疫荧光法免疫荧光法是一种利用特定抗体与抗原结合后在显微镜下观察荧光信号的方法。
该方法适用于检测抗体的特异性,并可用于判定某些自身免疫疾病的诊断。
4. 血清抗体检测的准备工作在进行血清抗体检测前,需要进行一些准备工作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准备工作措施:4.1 血清的采集和存储血清的采集应遵循标准操作规程,确保采集过程无菌,并将采集的血清储存在-20°C或更低温的冰箱中,避免多次冻融。
4.2 样本标识和记录对于每个样本,应正确标识并记录样本的相关信息,如样本编号、采集时间、患者基本信息等。
解析体检中的血清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异常指标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的风险评估
![解析体检中的血清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异常指标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的风险评估](https://img.taocdn.com/s3/m/0562f195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a3.png)
解析体检中的血清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异常指标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的风险评估甲状腺是人体内一个重要的内分泌腺体,它负责分泌一系列的激素来调节人体的代谢、生长和发育等功能。
而在体检中,血清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异常指标被广泛用于判断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的风险评估。
本文将对该指标的意义以及如何解读其异常结果进行分析。
1. 血清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的基本知识血清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是一种针对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原的免疫球蛋白。
过氧化物酶是甲状腺合成甲状腺激素T3和T4时必需的酶,而TPOAb的产生通常意味着人体免疫系统对甲状腺发生了攻击,即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
2. 血清TPOAb异常的意义当血清TPOAb的水平升高时,通常表示甲状腺发生了自身免疫性疾病,如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Hashimoto's thyroiditis)和Graves病等。
这些疾病对甲状腺的正常功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干扰,进而导致甲状腺激素合成减少或过度。
3. 血清TPOAb的风险评估虽然血清TPOAb升高可能预示着甲状腺疾病的风险,但并不意味着所有携带该抗体的人都会患上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
研究发现,具体的风险评估还要结合其他因素进行综合判断,如个体的年龄、性别、家族史、甲状腺结节的情况等。
4. 与其他指标的结合分析当血清TPOAb异常时,还可以结合其他指标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例如,甲状腺功能相关的指标,如甲状腺刺激素(TSH)、游离甲状腺激素(FT3和FT4)等,可以更全面地了解甲状腺的功能状态。
5. 其他可能引起TPOAb异常的因素除开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外,其他因素也可能引起血清TPOAb 的升高。
例如,怀孕期间、正常老年人以及一些非甲状腺疾病患者中也可能出现血清TPOAb异常。
6. 注意事项和建议对于体检中发现血清TPOAb异常的人群,及早的进一步评估和治疗十分重要。
首先,建议进行详细的甲状腺功能检查,了解甲状腺激素的水平是否正常。
血清免疫学自身抗体检查结果解析
![血清免疫学自身抗体检查结果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d8a74f39bb68a98271fefa8a.png)
作用及意义:测定人体血清免疫球蛋白的含量,是了解机体免疫功能的重要方
法,对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有一定的价值,特别是对浆细胞恶变、体液免疫 缺陷的诊断是很重要的指标。 此外,对观察疾病的疗效也有一定价值。 但血清免疫球蛋白的变化范围较大,又很少有特异性,因此,在诊断及分析其意 义时必须密切结合临床疾肝炎抗体:是HCV感染的标志,抗-HCV的存在一般表示
有传染性。一旦查出丙肝抗体阳性,只能说明曾经感染过,但是现在体内 是否还有病毒,则需要进行 HCV-RNA的化验。
• HCV-RNA测定:HCV-RNA阳性与HCV现存感染有关,明确病毒有无复
制和传染性,阳性需进一步治疗。
补体名称 临床意义
增高:见于恶性肿瘤、急性炎症、急性组织损伤及妊娠 检测以红细胞50%溶血 。 总补体溶血活性 试管法: 为判定终点,测知总补 降低: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自身免疫性疾病、亚急性 (CH50) 50000~100000U/L 体溶血活性。 感染性心内膜炎、慢性肝病、肝硬化、AIDS、严重烧伤 等。 主要由巨噬细胞和肝脏 合成,在经典激活途径 免疫比浊法 与旁路激活途径中发挥 0.85~1.70g/L 重要作用。 由肝脏、吞噬细胞合成, 单向免疫扩散法: 参与补体的经典激活途 0.197+/-0.109/L 径。 增高:作为急性时相蛋白,在急性炎症、传染病早期、 急性组织损伤、恶性肿瘤、抑制物排斥反应时增高。 降低:补体消耗过多(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系统 性红斑狼疮、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类风湿性关节炎 及移植排斥反应);合成原料不足(肝硬化、慢性活动 性肝炎和重症急性肝炎);丢失太多(于外伤、手术和 大失血);先天性补体缺乏 临床意义基本与C3相似,降低还见于多发性骨髓瘤、 IgA肾病、遗传性C4缺乏症等。
免疫学检测在风湿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免疫学检测在风湿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773162d5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551ea49.png)
免疫学检测在风湿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风湿性疾病是一类涉及免疫系统的疾病,包括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等。
免疫学检测作为一种重要的辅助检查手段,在风湿性疾病的早期诊断、疾病活动性评估以及治疗效果监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探讨免疫学检测在风湿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一、自身抗体检测风湿性疾病的发生与人体产生的自身抗体密切相关。
通过检测患者血清中的自身抗体水平,可以判断是否存在风湿性疾病以及疾病的类型。
常见的自身抗体包括类风湿因子(RF)、抗核抗体(ANA)、抗双链DNA抗体(dsDNA)等。
例如,在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中,类风湿因子阳性和ANA阳性可以作为重要的判断指标。
二、炎症指标检测风湿性疾病常伴随着炎症反应的发生。
通过检测患者血清中的炎症指标,可以评估疾病的活动性以及判断治疗效果。
典型的炎症指标包括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等。
这些指标的升高往往与疾病的活动性增加有关。
三、细胞因子检测细胞因子在风湿性疾病的发生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调节作用。
通过检测患者血清中的细胞因子水平,可以了解疾病的发展过程以及预测疾病的进展趋势。
常见的细胞因子包括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等。
这些细胞因子的异常水平与疾病的进展密切相关。
四、免疫球蛋白亚型检测免疫球蛋白是机体免疫系统中的重要成分,其亚型的分布情况对于风湿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检测患者血清中的免疫球蛋白亚型,可以更好地了解免疫系统在风湿性疾病中的异常变化。
常见的免疫球蛋白亚型包括IgG、IgA、IgM等。
综上所述,免疫学检测在风湿性疾病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自身抗体检测、炎症指标检测、细胞因子检测以及免疫球蛋白亚型检测,可以辅助医生进行风湿性疾病的早期诊断、疾病活动性评估以及治疗效果监测。
然而,免疫学检测结果仅供参考,临床医生还需结合患者的病史、体征和其他辅助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以取得更准确的诊断结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抗-HCV IgM阳性:常见于急性HCV感染,是诊断丙肝的早期敏感指标;
是HCV活动的指标,是判断HCV传染性的指标。
五、感染免疫学指标检测
• 血清抗链球菌溶血素“O”测定
• 参考值: 乳胶凝集法(LAT):<500U • 意义:增高 常见于A组溶血链球菌感染相关疾病,如扁桃腺炎、感染性
心内膜炎、风湿热、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等。
抗-HBe 乙肝E抗体
乙肝五项
阳性表示感染乙肝 阳性表示对乙肝已免疫 阳性表示传染性强,复制活跃 阳性表示传染性小,复制活性低 阳性表示曾经感染过乙肝 常见结果解读: 1.+ - + - + 大三阳,传染性强 2.+ - - + + 小三阳,传染性低 3.- + - - - 注射疫苗后已产生抗体 4.- + - + + 乙肝感染恢复期
ASO 在A组溶血链球菌感染后1周开始升高,4~6周达高峰,可持续几个月
或几年。
血清C-反应蛋白(CRP)测定
C-反应蛋白是一种由肝脏合成的,能与肺炎双球菌C多糖体起反 应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具有激活补体,促进吞噬和免疫调理 作用。
• 参考值:<8.2mg/L(免疫比浊法)
• 意义:组织损伤,如大手术,严重创伤,烧伤,心肌梗死等, 发病后数小时迅速增高,病情好转后又迅速下降。 • 风湿热活动期,可达200mg/L以上。 • 细菌性感染常明显升高,病毒性感染升高不明显或轻度升高。 • 恶性肿瘤,器官移植后排斥反应,妊娠等可见明显升高可在发 病后数小时迅速增高,病情好转后又迅速下降至正常。
艾滋病血清学检查
• 艾滋病抗体检测(抗HIV):筛查方法包括ELISA法、化学发光法或免疫 荧光试验、快速检测等,确证试验常用的方法是免疫印迹法。如复查后仍 有一种或两种试剂呈阳性反应,需进行HIV抗体确证试验。 HIV病毒载量测定检测PCR法:预测疾病进程、提供开始抗病毒治疗依据、 评估治疗效果、指导治疗方案调整以及HIV感染早期诊断的参考指标。
分类
各类免疫球蛋白特点及意义
特点 临床意义
具有抗菌、抗病毒作用的大部分抗体属于IgG(75%), 唯一能够通过胎盘的Ig。主要由脾脏和淋巴结中的浆细胞 合成与分泌 增高:见于IgG型多发性骨髓瘤、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慢性活动 性肝炎、结核病、黑热病及某些感染性疾病等。 降低:见于肾病综合征、某些肿瘤、白血病、重链病、轻链病及某些免疫缺陷病。 参考值:成人0.7~3.9克/升。IgA在局部免疫中起重要作 增高:见于IgA型多发性骨髓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肝硬化、 用。主要由肠系淋巴组织中的浆细胞产生。不能通过胎盘, 湿疹、血小板减少等疾病。 小儿只能从母乳中得到。 降低:反复呼吸道感染、见于重链病、轻链病、吸收不良综合征、某些免疫缺陷 病、输血反应、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参考值:成人0.4~3.5克/升。分子量最大,是抗原刺激 后最早出现的抗体,其杀菌、溶菌、溶血、促吞噬以及凝 集作用比IgG高500~1000倍。在临床上检测此抗体可作 为疾病急性期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指征。 参考值:成人0.6~2.0克/升。可能有流动和调节免疫的 功能。是一种可在个体发育任何时间产生的抗体,但体内 含量却很低,易被蛋白酶水解,半寿期很短(仅3天)。 其主要的生理功能还不十分清楚。 参考值:成人0.13~0.93克/升。主要由鼻咽部、支气管、 胃肠道等粘膜浆细胞分泌,正常人含量非常稳定,是血清 中含量最少的免疫球蛋白。在机体遇到过敏原时,IgE与 肥大细胞、嗜硷粒细胞等细胞的亲合力较强,能使细胞释 放出多种活性物质,引起I型超敏反应。 增高:见于巨球蛋白血症、自身免疫性疾病(系统性红班狼疮、类风湿关节炎、 干燥综合征)、病毒感染、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和恶性淋巴瘤。 降低:见于多发性骨髓瘤、烧伤、营养不良和免疫低下疾病。 增高:多发性骨髓瘤、慢性骨髓炎、流行性出血热、肝硬化、某些结缔组织病、 变态反应性疾病、桥本甲状腺炎和病毒感染性疾病。 降低:原发性无丙种球蛋白血症、矽肺等。 增高:见于支气管哮喘、荨麻疹、湿疹等过敏性疾病及寄生虫病(蛔虫、钩虫) 等。 降低:见于原发性无丙种球蛋白血症。
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
• 抗-HCV 丙型肝炎抗体:是HCV感染的标志,抗-HCV的存在一般表示
有传染性。一旦查出丙肝抗体阳性,只能说明曾经感染过,但是现在体内 是否还有病毒,则需要进行 HCV-RNA的化验。
• HCV-RNA测定:HCV-RNA阳性与HCV现存感染有关,明确病毒有无复
制和传染性,阳性需进一步治疗。
IgE。
作用及意义:测定人体血清免疫球蛋白的含量,是了解机体免疫功能的重要方
法,对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有一定的价值,特别是对浆细胞恶变、体液免疫 缺陷的诊断是很重要的指标。 此外,对观察疾病的疗效也有一定价值。 但血清免疫球蛋白的变化范围较大,又很少有特异性,因此,在诊断及分析其意 义时必须密切结合临床疾。
IgG IgA
IgM
IgD
IgE
血清M蛋白
• 血清M蛋白是一种单克隆B淋巴细胞异常增殖时产 生的IgG分子或片段,一般不具有抗体活性。 • 临床意义:1.多发性骨髓瘤(MM),占35%~65%; IgD、 IgE型罕见。2.巨球蛋白血症。3.重链病 (HCDs)。4.半分子病。5.恶性淋巴瘤。6.良性M 蛋白血症。
四、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
乙肝五项 临床意义 (1)急慢性HBV感染; (2)可能具有传染性; (3)浓度降低表明感染恢复; (4)无症状HBsAg长期携带者 HBsAg 乙肝表面抗原
(1)感染后免疫;在乙型肝炎感染率调查时, HBsAg、抗-HBs和抗-HBc均为感染率的指标。在这三项指标中, 只要其 中一项阳性, 表示受过HBV感染。 抗-HBs 乙肝表面抗体 (2)抗-HBs是对HBV免疫的指标, 抗-HBs阳性率和滴度表示人群的免疫状况。 (3)乙型肝炎疫苗的免疫应答,在疫苗免疫后, 如抗-HBs阳转或抗体滴度明显提高, 表示疫苗免疫效果良好。 (4)对乙型肝炎预后的判断。抗-HBs的出现表示疾病处于恢复期,预后较佳。 (1)HBcAg是HBV感染和复制的标志之一,高滴度的抗HBc表示HBV现症感染,低滴度的抗HBc表示过去感染,常 抗-HBc 乙肝核心抗体 与抗HBs 并存。 (2)高滴度的抗HBc-IgM是诊断急性肝炎的金指标,低度的抗HBc-IgM表示慢性肝炎急性发作。 HBeAg 乙肝E抗原 A. 传染性:反映病毒复制及传染性指标。慢性HBsAg携带者中,HBeAg及HBV-DNA检测可以用来评估其传染危险 性。 B. 预后:急性期HBeAg的消失通常伴随ALT的降低,预示着疾病的好转;HBeAg持续阳性超过12个星期提示HBV感 染趋向慢性;慢性感染期HBeAg阳性后出现HBeAg的消失,则被认为是正在恢复,预后好的信号。 A、表示HBV低复制或不复制,通常情况下HBsAg(+)、抗HBe(+)病例的传染性较低; B、监视急性和慢性HBV感染:血清HBeAg消失、抗HBe出现对监视急慢性HBV感染很有诊断价值,特别是抗HBe出 现更有预见价值,在干扰素治疗中出现表明疾病状况的改善; C、预后:抗 HBe阳转出现在HBeAg阴转可能预示急性肝炎恢复顺利;如出现在晚期(HBeAg阴转后6周以上)或不 出现抗HBe,则提示可能发展为慢性肝炎。
• 定义:补体是存在于人和脊椎动物体液中的一组具有酶原活性、可被抗原抗体复合物或其他因素激活、但不耐热的非
特异糖蛋白,是抗体发挥溶菌作用的必要补充条件。包括C1~C9共9种成分(C3最多), 环境、参与变态反应及自身免疫性疾病起关键性作用。 特点 参考值
二、血清补体检测
• 作用:补体具有溶解靶细胞、促进吞噬、参与炎症反应等功能,同时补体还在免疫调节、清除免疫复合物、稳定机体内
Th细胞
Ts细胞
CD3、CD8是抑制性T细胞的标志。
B淋巴细胞
CD19为全部B细胞共有的表面标志。
NK细胞
NK细胞能直接杀伤效应细胞,具有抗肿瘤、 升高:常见于病毒感染的早期,Down综合征,接受器官移植、骨髓移植的患者等及免疫增强 抗感染和和免疫调节等功能,CD16、 剂治疗患者。 CD56为其标志物。 降低:常见于恶性肿瘤、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AIDS和免疫抑制剂治疗者等。
伤寒、副伤寒
• 伤寒 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经消化道传播的急性传染病。
• 临床特征
为长程发热、全身中毒症状,相对缓脉、肝脾肿大、玫瑰疹及白细胞减少等。
• 主要并发症肥达氏反应所用的抗原有伤寒 为肠出血、肠穿孔。 血清学检查 O抗原、H抗原和副伤寒甲、乙、丙H抗原5种。一般从病程第2周
开始阳性率逐渐增加,第4周可达90%,病愈后阳性反应可持续数月之久。 参考值 :O凝集价<1:80,伤寒H凝集价<1:160,副伤寒甲、乙、丙凝集价<1:80 伤寒、副伤寒抗体IgM测定:阴性或滴度<1:20。 临床意义: 正常人血清中可能有低效价凝集抗体存在,故通常O抗原效价在1:80以上,H抗原效价在1:160以上,才 有诊断价值。 必须多次重复检查,一般每周检查1次,如凝集效价逐次递增,则其诊断意义更大。 伤寒与副伤寒有部分共同的O抗原,产生相同的O抗体,因此O抗体效价增高只能推断为伤寒类疾病, 而不能区别伤寒或副伤寒。
血清C3
血清C4
• 定义:淋巴细胞是构成机体免疫器官的基本单位,它在免疫应答的过程中起核心作 用。
三、细胞免疫检查
• 分类:从大的细胞群来说,淋巴细胞分为T、B、NK细胞等。
• 临床意义:淋巴细胞亚群的测定是检测机体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的重要指标, 细胞免疫 特点 临床意义 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它可以辅助诊断某些疾病,观察疗效及
补体名称 临床意义
增高:见于恶性肿瘤、急性炎症、急性组织损伤及妊娠 检测以红细胞50%溶血 。 总补体溶血活性 试管法: 为判定终点,测知总补 降低: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自身免疫性疾病、亚急性 (CH50) 50000~100000U/L 体溶血活性。 感染性心内膜炎、慢性肝病、肝硬化、AIDS、严重烧伤 等。 主要由巨噬细胞和肝脏 合成,在经典激活途径 免疫比浊法 与旁路激活途径中发挥 0.85~1.70g/L 重要作用。 由肝脏、吞噬细胞合成, 单向免疫扩散法: 参与补体的经典激活途 0.197+/-0.109/L 径。 增高:作为急性时相蛋白,在急性炎症、传染病早期、 急性组织损伤、恶性肿瘤、抑制物排斥反应时增高。 降低:补体消耗过多(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系统 性红斑狼疮、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类风湿性关节炎 及移植排斥反应);合成原料不足(肝硬化、慢性活动 性肝炎和重症急性肝炎);丢失太多(于外伤、手术和 大失血);先天性补体缺乏 临床意义基本与C3相似,降低还见于多发性骨髓瘤、 IgA肾病、遗传性C4缺乏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