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鹿箐隧道进口二线弃碴场施工方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鹿箐隧道进口二线弃碴场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宜万铁路马鹿箐隧道进口位于恩施市屯堡乡鸦丘坪村长阳沟,长阳沟属于清江水系,该处地形陡峭,自然坡度25-50°,沟底大部分范围内基岩裸露,沟内常年有流水。

本区属鄂西南高、中山区,本区主要特点是间歇性隆起,表现为多期层状地貌。

河沟两岸分水岭高程1400-1500m,总体上对应于区域层状地貌单元风化侵蚀面,具层状地貌特征,河谷呈不对称的“V”字型,左陡右缓。

马鹿箐隧道进口二线弃碴场位于一线弃碴场下方的长阳沟内,总占地面积为52.9亩,弃碴场容碴量43万立方,可以满足二线和泄水洞的洞碴存放。

二、弃碴场防护措施
1、碴场规划原则
为了防止在建设过程作中产生的弃碴造成新增的水土流失,和加剧区域石漠化,荒漠化保护项目区内的生态环境,必须对弃碴场进行合理规划,确定碴场规划原则,以便很好地进行弃碴处理。

○1根据地形、地质条件、工程布置及施工总体布置,采取就近的原则,安全合理的布置碴场,尽量缩短出碴运距,减少施工干扰;
○2结合主体工程施工及施工场地平整,充分利用开挖碴料,减少工程最终弃碴,降低工程造价;
○3碴场应布置在地形、地质条件较好的区域,防止造成大量新增
水土流失,避免引发泥石流;
○4碴场应尽可能不占或小占耕地,降低对项目区内及周边地区生态环境的影响,减少工程建设对居民生产生活的负面效应;
○5碴场应在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安全可靠。

2、施工过程中的出碴要求
为了减少因弃碴堆置不当,破坏自然、生态环境,产生水土流失,工程出碴必须及时运输至指定碴场集中堆放,不得随意倾倒。

3、工程措施设计
根据碴场地形、地貌、地质等特性,对弃碴场布局、场地平整、堆放范围、碴料分区、对碴边坡、挡碴墙、排水系统等进行研究,提出弃碴场水土流失防治技术措施。

○1设计原则
根据碴场地形特点,按照《开发建设项目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SL204—98)的要求,确定工程措施的设计原则为:
A、在碴场外沿设置浆砌块石护坡,防止因暴雨冲刷形成坡面流失。

B、通过控制堆碴体边坡坡度,保持边坡稳定,防止发生局部垮塌,护坡坡度为1:2。

C、充分考虑排水措施,以防止暴雨期坡面来水冲刷碴体。

○2工程措施设计
A、拦碴措施
为了增大碴场容量,同时为了防止因暴雨冲刷形成坡面流失和碴
体失稳,使弃碴进入下游河道,影响行洪,根据当地的地形,弃碴堆放初期在弃碴场下游边缘建浆砌片石挡碴墙进行拦护处理。

挡碴墙为俯斜式重力挡碴墙,墙身高3m,顶宽0.5m,墙背坡度20.1°,墙面直立,基础高0.5m,基础宽1.85m,挡墙基础必须开挖到基岩,整个墙体M5浆砌石砌筑。

在挡碴墙基础以布设排水孔,上、下排排水孔成“品”字形排列,各排排水孔水平距离2m,排水孔断面尺寸为20cm×20cm,坡降3%。

每隔10—15m设一沉降缝,缝宽2cm。

具体设计图纸附后。

拟沿弃碴场右边碴脚修建M5浆砌仰式挡墙,墙面坡度1:0.25,挡墙顶部高程870m,挡墙高度及断面随地形决定。

基础设置在硬质土基上,若设置在岩石地基上,应清除岩石风化层。

挡墙每隔10—15m设一伸缩缝,缝宽2cm。

挡碴墙墙顶宽500mm,以上按1:20的稳定边坡堆碴,挡碴墙及堆体断面图附后。

在挡碴墙垂直方向每隔1.5m布设排水孔,最低设置于地面线以上,呈“品”字形布置,水平距离3m,排水孔断面尺寸为15cm×15cm,坡降3%,弃碴场顶向外3%,弃碴场顶向外3%的排水坡。

碴体坡面上的护坡工程用干砌块石砌筑厚度为300mm,用以防止雨冲刷坡面。

B、排水措施设计
为防止山体坡面汇水冲蚀碴体,拟在碴体和山坡的连接线以上内沿修建排水沟,与一线排水沟相连,从碴场下游排入河道中。

排水沟采用矩形断面,断面尺寸30c m×30cm,浆砌块石衬砌厚30cm,在排水沟进入河道前设沉沙池兼消力池。

沉沙池为矩形断面、
块石砌筑并抹面,内控尺寸长×宽×深为3.00m×1.00m×1.50m。

C、溪沟改道设计
碴场的建成将占用原河道位置,溪沟将被截流,从右边山坡挡碴墙外修建一条长350m的人工引水渠。

按20年一遇的来水量标准设计,按100年一遇的来水量便准校核。

根据调查弃碴场上游坡上面集水面积1.6km2,据水文资料知:频率P=5%时的Ih最大降雨量为68.5mm,频率P=1%时的Ih最大降雨量为87.5mm,结合集水面积推算各碴场排水沟设计频率产生的洪峰流量上游坡面,集水1.6km2,洪峰流量125m3/s。

4、弃碴场顶面绿化措施
全部堆碴完成后,对碴场顶面清理平整,对边坡进行修整,清除不稳定的碎石块,坡面尽量平顺。

在整理好的碴场表面上并对其覆盖80公分以上熟土层,采取植物措施进行绿化、护坡。

植物护坡利用植物材料庞大的根系,茂密的树冠或灌木密集的栽植,或草本类地被植物对裸露岩土的覆盖,截留雨水,涵养水源,减少降水对土壤冲刷,能够控制水土流失,维护坡面稳定,保养护坡工程,改善生态环境。

护坡造林采用深根性与浅根性相结合的乔灌木混交方式,并选用速生、固土功能强、耐寒、耐瘠薄的乔木和灌木树种,结合藤木攀缘植物,以达到绿化覆盖坡面的目的。

三、水土流的监测
马鹿箐隧道工程建设时间长,为了适时掌握项目区水土流失状况,工程水土流失及其危害,测算水土保持措施的实施效果,为主体
工程和水保工程服务。

在二线开工建设初就建立好水土流失监测系统。

1、监测项目
(1)监测因子
结合项目工程特点,对沟道、坡面、堆料场、碴场、开挖扰动面进行水土流失典型监测。

监测因子包括项目工程所在地区降雨、风、地面坡度、坡长、地面组成物质,建设过程中水土流失强度、特点及其危害,植被及覆盖度,水土保持设施的数量和质量变化等。

(2)监测内容
A、水土流失量的监测
重点监测工程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水土流失状况和弃土、石碴量的流失变化情况。

B、水土流失危害监测
工程建设过程产生的水土流失及其对下游河道的影响;弃碴场下游河道泥沙变化及其危害;工程建设区植被及生态环境变化;项目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影响。

C、水土保持工程效益的监测
对项目工程实施本方案的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土地整治措施等,在控制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的作用。

2、监测方法
实地调查法主要用于铁路隧道建设期的水土流失量和水土流失灾害监测。

实地调查法的方法是:在建设期一次大暴雨后和每年的
4~10月汛期过后,对各分区及其他水土流失的重点区域产生的水土流失量和灾害进行实地调查,以确定水土流失的强度和危害。

中铁十一局集团四公司宜万项目部
2006年8月28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