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运动氧供应与代谢第三四五六节
《生物化学》课件-第七章-新陈代谢与氧代谢
在典型的线粒体呼吸链中,至少含有5种不同细胞色素: b、c、c1、a1、a3。
电子的传递顺序是:
• b→c1→c→aa3→O2
aa3不能分开,两者结合在一起形成寡聚体。 一氧化碳和氰化物可与细胞色素a3结合,使 其丧失传递电子的功能,以致呼吸链电子传 递中断。
• NAD
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或辅酶Ⅰ
• NADP 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或辅酶Ⅱ
• FMN • FAD
黄素单核苷酸 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
(一)呼吸链的主要成分
1、NAD+和NADP为辅酶的脱氢酶
【组成成分】 酶蛋白、尼克 酰胺(维生素 pp)核糖、磷 酸与AMP。
【作用】 辅酶接受代谢物脱
生物氧化释放的能量,除了部分用以维 持体温,大部分通过磷酸化作用转至高 能磷酸化合物如ATP中。
体内生成ATP的方式
底物磷酸化 氧化磷酸化
(1)底物水平磷酸化
底物分子发生化学反应时,因脱氢、脱水 等作用使能量在分子内部重新分布而形成 高能磷酸化合物,然后将高能磷酸基团转 移给ADP形成ATP的方式。
N
NN OCH2 O
HH
H
H
OH OH
(2)烯醇式磷酸化合物
COOH O CO PO CH2 O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61.9kJ/摩尔
(3)酰基磷酸化合物
OO H3N+ C O P O-
O-
氨甲酰磷酸
Hale Waihona Puke OORC O P O A O-
酰基腺苷酸
OO
RCH C O P O A
N+H3
《氧运输与氧代谢》课件
细胞内的氧代谢过程
在线粒体中,氧气与NADH或FADH2 结合,生成水,同时释放能量。
在氧代谢过程中,会产生一些有害的 代谢产物,如超氧阴离子、过氧化氢 等,这些物质需要被及时清除以避免 对细胞造成损伤。
这些能量可以用于合成ATP,为细胞 提供能量。
细胞对代谢产物的排放
细胞内的代谢产物如二氧化碳、尿素等需要被排出细胞,以维持细胞内环境的稳定 。
呼吸深度
呼吸深度也受到神经和体液的调节,在需要更多氧气的情况下,如 运动时,个体通常会深呼吸。
呼吸道通畅
呼吸道通畅对于氧运输和氧代谢至关重要,呼吸道阻塞可能导致缺 氧。
循环系统的调节
心率
01
心率的变化直接影响氧运输,心率过快可能导致氧运输不足,
心率过慢可能导致氧运输过多。
血压
02
血压的变化也会影响氧运输,血压过高或过低都可能影响氧运
缺氧
当氧运输能力不足时,组织细胞可能缺氧,影响 生理功能。
过度耗氧
过度的有氧运动或疾病状态可能导致过度耗氧, 引发疲劳和呼吸困难。
适应与调节
人体通过生理适应机制(如肺通气增加)来调节 氧运输和氧代谢。
04
氧运输与氧代谢的调节
呼吸系统的调节
呼吸频率
呼吸频率的调节主要通过神经和体液机制来实现,例如,在运动 或缺氧的情况下,呼吸频率会增加,以提供更多的氧气。
输。
血管舒缩
03
血管的舒缩状态影响血液流量运输。
内分泌系统的调节
激素调节
某些激素,如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可以刺激呼吸和循环系 统,增加氧运输和氧代谢。
缺氧反应
当体内缺氧时,内分泌系统会释放激素以刺激呼吸和循环系统, 增加氧运输和氧代谢。
氧供应
肌细胞摄取和利用氧气的能力
取决于:肌纤维类型(肌细胞内线粒
体的数量、体积、酶活性)
最大吸氧量的测试
遗传、年龄、性别对最大吸氧量的影响
遗传:研究表明最大吸氧量主要受遗传影响,
其遗传度为66-93%。 年龄:男子在18-20岁最大吸氧量值达峰值,并 稳定地保持到30岁左右;女子在14-16岁即达峰 值,并稳定地保持到25岁左右。以后随年龄的 增加而递减,大约每10年降低9%。若坚持体育 锻炼,降低幅度可减少至每10年降低5%。 性别:在青春期以前,男女之间的最大吸氧量 没有明显的差异。成年之后,女子的最大吸氧 量只有男子的70-75%。
心泵功能
运动训练可引起心血管产生良好的适应,
表现于:运动性心动徐缓、心搏量增加、 心脏增大、调节机能改善(动员快、节 省化、恢复快)。
血液重新分配
血量重新分配 心输出量的重新分配
(通过改变各器官中血 管的半径来实现)
组织换气
组织换气的能力受血液与组织液间的氧分压
差、毛细血管的开放数量、毛细血管膜的厚 度等因素的影响。
心泵功能
评定心泵功能的常用指标:心搏
量、心输出量、心指数、射血分 数、心力贮备 心输出量=搏出量×心率 当运动强度达40%VO2max时心搏 出量达最大值,此时的心率值称 为心搏峰。男大学生约为125次/ 分,女为120次/分。 心率在40-180次/分之间,心输出 量随心率的增加而增加,其中在 120-180次/分之间心输出量保持 在较高水平,称为最佳心率范围。
膜面积、通气/血流、温度 气体交换时间:0.3s 血流时间:0.75-0.4s
血液的运氧功能
氧气在血液中的存在形式:物理溶解
(1.5%)、化学结合(98.5%)
运动中的氧供与氧耗ppt课件
认识到了贫困户贫困的根本原因,才 能开始 对症下 药,然 后药到 病除。 近年来 国家对 扶贫工 作高度 重视, 已经展 开了“ 精准扶 贫”项 目
不
侧 ) 和 最 大 摄 氧 量
பைடு நூலகம்
同 项 目 运 动 肌 肉 中
%
( 右 侧 )
慢 肌 纤 维
(
左
认识到了贫困户贫困的根本原因,才 能开始 对症下 药,然 后药到 病除。 近年来 国家对 扶贫工 作高度 重视, 已经展 开了“ 精准扶 贫”项 目
认识到了贫困户贫困的根本原因,才 能开始 对症下 药,然 后药到 病除。 近年来 国家对 扶贫工 作高度 重视, 已经展 开了“ 精准扶 贫”项 目
• 肝对乳酸的消除能力减少:在运动中由于血液的重新分 配,流入肝的血液减少,降低肝对乳酸的消除能力。
• 血乳酸浓度依存于能量代谢物质的动用:在运动前大量 摄取咖啡或高脂肪膳食,使血液中的游离脂肪酸浓度增 加,在运动中脂肪作为能量物质的动用而抑制了乳酸供 能。
研究表明在渐增负荷运动中,气体 代谢的各种指标随运动强度的增加而逐 渐有规律的变化,当血乳酸急剧增加时 ,通气量、CO2排出量等指标发生非线 性的上升,可用这种变化特点来判断乳 酸阈的发生。通气阈是判断乳酸阈的一 种非损伤性的方法,其判断多采用通气 量的急剧上升为开始确定。
通气阈产生的机制
缺氧是引起通气阈积聚增加的一个因素。运动强度缓 慢增加时,由于这种强度比较低,运动主要是有氧供能。 随运动强度增大,有氧代谢产生的能量,满足不了需氧量 ,糖酵解代谢供能的比例增多,而使血乳酸浓度增加。体 内碳酸氢盐缓冲系统,生成乳酸钠和H2CO3,使细胞中 CO2的产生量增岬。这样,在有氧代谢所产生的CO2量又 增加了一种由碳酸氢盐缓冲而产生的CO2量。由于动脉血 中的HCO3减少,PCO2和H+浓度增加,并刺激了颈动脉体 化学感受器及呼吸中枢。为了维持体内正常的碳酸平衡, 排出更多CO2而使通气量增加,产生了过度通气。因此, 在乳酸阈时出现了通气量 ,CO2排出量非线性增加, [CO2]下降现象。
运动时物质和能量代谢精品PPT课件
2.磷酸原系统供能特点
➢ 启动:“最早起动、最快利用”和最大功率输出 的特点。
➢ 输出功率:最大输出功率可达每千克干肌每秒 1.6—3.0毫摩尔~P。
➢ 可维持最大供能强度运动时间:约6—8秒钟。 (磷酸原储量有限,ATP为每千克湿肌4.77.8mmol,CP为每千克湿肌20-30mmol。)
(二)ATP的生物学功能
1.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
ATP-ADP循环是人体内能量转换的基本方 式,维系着能量的释放、贮存与利用。
2.合成磷酸肌酸
3.参与构成一些重要辅酶 ATP是一些重要辅酶,如NADP、
NAD+、FAD、CoA的结构成分,参与细胞 内糖、脂、蛋白质与核酸等的代谢反应。
4.提供物质代谢时需要的能量 ATP作为磷酸的供体,参与糖、脂肪等
二、糖酵解供能系统
糖酵解
糖原或葡萄糖无氧分解生成乳酸,并 合成ATP的过程为糖的无氧代谢,又称为 糖酵解。
(一)糖酵解供能的基本过程
亚细胞定位:细胞浆 底物:葡萄糖、(肌)糖原 终产物:乳酸 基本反应过程:共12步反应,如图。
1.ATP的净生成数量 1葡萄糖:生成4-消耗2=2 1肌糖原的葡萄糖单位:3分子
生物氧化的共同规律:
可总结为三个阶段。
1.生物氧化中水的生成
电子传递链(呼吸链)
在线粒体内膜上,一系列递氢、递电子 体按一定顺序排列,构成的一条连锁反应 体系。由于此反应体系与细胞摄取氧的呼 吸过程有关,故又称为呼吸链。
Cytc
e- Ⅳ
胞液侧
e-
Q e-
e-
Ⅰ
Ⅱ e-
Ⅲ
Ⅴ
NADH+H+ NAD+
ADP+H20--AMP+Pi+30.6KJ/Mol
第三章 运动氧供应与代谢
❖ 血压:动力性运动:收缩压升高
❖
静力性运动:舒张压的升高
❖ 高血压的患者是否不运动最好?
❖ 长期有氧运动-----血压下降(舒张压)
❖ 中、低强度,动力性运动,避免静力性运动 (闭气)
❖ 血量:短时间:血量增加
❖
长时间耐力运动:血量减少(发汗)
❖静力性运动对血压的影响表现为( ) ❖ A、收缩压变化不大 ❖ B、舒张压升高 ❖ C、收缩压下降 ❖ D、舒张压下降 ❖ E、舒张压变化不大
后来斯塔林和贝利斯给上述这类数量极少但有生理作用, 可激起生物体内器官反应的物质起名为“激素”(荷尔蒙)。
自从出现激素一词后,新的激素又不断地被发现,人们 对激素的认识还在不断地加深、扩大、反思。
(一)激素的一般生理作用
※调节三大营养物质及水盐代谢,维持内环境的自稳态 ※促进细胞分裂、分化,调节机体生长、发育、成熟和 衰老过程; ※促进生殖系统发育成熟,影响生殖过程; ※影响神经系统发育活动,调节学习记忆及行为活动; ※调节机体造血过程; ※参与机体的应激反应
运动氧供应与代谢
康复教研室 王迪
Contents
1
运动与心血管功能
2
运动与呼吸功能
3
能量代谢
4
运动与激素
❖ 患者,吴某,既往有冠心病病史,于两月前上 四层楼梯时,突发呼吸困难,唇甲发绀。
❖ 患者为何在运动之后出现上述症状?
❖ 骨骼肌和心肌的耗氧量增加
呼吸运动
(心血管调节) 心排出量增加
心泵功能的评价指标
2.左右手分别放在腹部和胸前
3.吸气时用鼻吸入,尽量挺腹,呼气时用口呼出,同时收缩 腹部,胸廓保持最小活动幅度,缓呼深吸(呼时经嘴 吸时 经鼻)
运动氧供应与代谢
-----糖酵解系统
——乳酸生成和供能
运动时,骨骼肌糖原或葡萄糖可在无氧条件下 酵解,生成乳酸并释放出能量供肌肉运动,这 个过程的简式为:
C6H12O6 2C3H6O3 + 3ATP
从肌糖原开始进行酵解,1分子肌糖原可净生成3ATP(消耗1ATP, 生成4ATP);从葡萄糖开始进行酵解可净生成2ATP(消耗2ATP, 生成4ATP)。
丙酮酸
5(2H)+3CO2
乙酰辅酶A的氧化——三羧酸循环
丙酮酸 NAD
NADH+H+ 乙酰辅酶A CO2
草酰乙酸 NAD NADH+H
+
柠檬酸 NAD
苹果酸
FADH2
2CO2
NADH+H+ a—酮戊二酸 NAD
FAD
琥珀酸
GTP
GDP
NADH+H+
(二)脂肪的有氧代谢
脂肪
甘油
+
脂肪酸
甘油
磷酸甘油
运动氧供应与代谢
Contents
1
2 3
运动与心血管功能
运动与呼吸功能
能量代谢
4
运动与激素
One 运动对心血管的影响
大家说一说运动对心血管有什么影响?
May the force be with you。
正常成年人心率为75次/min 心排血量为5L/min 每搏输出量60~80ml,男性高于女性 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心室舒张末期容积
(一)激素的一般生理作用
※调节三大营养物质及水盐代谢,维持内环境的自稳态
※促进细胞分裂、分化,调节机体生长、发育、成熟和 衰老过程; ※促进生殖系统发育成熟,影响生殖过程; ※影响神经系统发育活动,调节学习记忆及行为活动; ※调节机体造血过程; ※参与机体的应激反应
第三章 人体的有氧代谢供能系统
生成的乙酰辅酶A数
β-氧化的意义: 1、β-氧化是体内脂肪酸分解的主要途径。 2、脂肪酸的β-氧化也是脂肪酸的改造过程。
四、酮体
概念:酮体是指脂肪酸在肝内分解氧化时的特 有的中间产物,包括乙酰乙酸、β-羟丁酸和 丙酮。
含量极少
含量 较多
正常人血液中酮体含量极少 在生理(如饥饿、运动)或病理(如糖尿病) 酮体是肝 情况下,脂肪动员加强,脂肪酸成为人体的 脏输出的 主要供能物质,血液中酮体含量增多 优质能源
NH2
HOOC-CH2-C-COOH
NH3 O
HOOC-CH2-CH2-CH-COOH
NH2
NH3 O
HOOC-CH2-CH2-C-COOH
2、支链氨基酸氧化
亮氨酸 转氨酶 α-酮异己酸 转氨酶 α-酮-β-甲基戊酸 异亮氨酸 (氧化脱羧) α-酮异戊酸 缬氨酸
β-氧化
脂酰CoA
α-酮戊二酸
谷氨酸
第一节 糖有氧氧化
糖有氧氧化基本过程 底物:葡萄糖、糖原 终产物:二氧化碳、水 反应部位:细胞质、线粒体 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葡萄糖 丙酮酸(细胞质) 第二阶段:丙酮酸 二氧化碳和水(线粒体)
细胞质内反应阶段: 葡萄糖 丙酮酸 线粒体内反应阶段: 丙酮酸 乙酰辅酶A 乙酰辅酶A 二氧化碳+水
3ATP
3ATP
此过程共合成24ATP
3ATP
2ATP
1ATP
三羧酸循环的生理意义: 1、是机体获取能量的主要方式; 2、是糖、脂肪和蛋白质彻底氧化的共同途径; 3、是糖、脂肪和蛋白质互相转化的联结机构。
糖有氧氧化中ATP的生成
反应阶段
氧化磷酸化 1、葡萄糖 丙酮酸 6(4)ATP 2、乙酰辅酶A的生成 6ATP 3、三羧酸循环
教学课件:第三章运动氧供应
力量训练
进行力量训练如举重、俯卧撑等, 增加肌肉力量。
综合训练
结合耐力训练和力量训练,全面提 升肌肉性能。
05 案例分析
专业运动员的氧供应特点
高效血红蛋白携氧能力
01
专业运动员的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含量较高,能够更有效地
携带氧气至肌肉组织。
强大的心肺功能
02
专业运动员的心肺系统经过长期训练,能够更有效地摄取氧气
结合新技术和新方法(如代谢 组学、基因组学等)开展运动 氧供应的研究,以更全面地了 解其生理和病理机制。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06 总结与展望
运动氧供应的总结
运动氧供应是维持人体运动能力的重 要因素,涉及呼吸、循环和肌肉等多 个系统的协同作用。
运动氧供应的调节机制包括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和呼吸调节等,这些机制共 同作用以保证人体在运动时的氧供应。
运动时,人体通过增加呼吸频率和深 度、提高心输出量和增加肌肉血流量 等机制来满足肌肉对氧的需求。
运动强度越大,机体对氧的需求 量越高,呼吸和循环系统的负担
加重,以提供更多的氧气。
高强度运动时,肌肉的需氧量增 加,通过增加心输出量和呼吸频
率来满足肌肉的氧气需求。
运动强度对呼吸和循环系统的刺 激作用有助于提高机体的心肺功
能和耐力水平。
运动持续时间对氧供应的影响
运动持续时间越长,机体对氧 的需求量越高,呼吸和循环系 统的负担持续加重。
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的重要成分,负责运输氧气,其含量和携氧能力直接影响氧气 的运输效率。
血液循环系统的效率对运动中的氧气供应至关重要,强健的心血管系统能够更好地 满足身体运动时的氧气需求。
肌肉组织与氧利用
第三章运动氧供应
• 2.非弹性阻力 非弹性阻力主要指气流通 过呼吸道遇到的摩擦阻力和在呼吸运动中 呼吸器官组织变形遇到的阻力。非弹性阻 力与呼吸运动的速度有关,呼吸速度越快, 则非弹性阻力越大。
精选2021版课件
38
• 3.呼吸功 • 指呼吸肌克服通气阻力实现肺通气所做的功。 • 不同的呼吸形式对呼吸功的影响是不同的。 • 呼吸功大小与呼吸频率和深度有关。 • 浅快呼吸可以减少克服弹性阻力所做的功,。 • 深慢呼吸可以减少克服气道阻力所做的功。
• 腹式呼吸:以膈肌舒缩为主的呼吸运动,称 为。正常人为混合型的,但在胸部或腹部活 动受限时,可单独出现一种呼吸形式。
精选2021版课件
33
• 脊髓损伤患者由于腹 肌等麻痹,运动能力 和呼吸能力均会受到 限制。
• 呼吸训练:
• 应从缓慢、放松的腹
式呼吸开始。
体位引流
脊髓损伤 呼吸管理
呼吸肌 训练
物理治疗
第三章 运动氧供应
精选2021版课件
1
学习目标
• 掌握:运动时心脏活动的变化、运动时 各器官的血流分配与血压变化、运动中 肺通气和肺换气。
• 熟悉:运动时心血管活动的调节与运动 时的呼吸调节。
• 了解:运动与氧耗。
精选2021版课件
2
学习内容
• 第一节 运动与心血管功能
• 一、运动与心脏活动
• 二、运动与器官的血流变化
• 与5′-核苷酸酶,使AMP分解产生腺苷。
• 作用:腺苷具有强烈的舒张小动脉
• 2.其它 H+、CO2、乳酸等,也能使冠脉舒张。
精选2021版课件
28
• 3.有氧运动对冠脉血流量的影响 • (1)增加心脏侧支循环的形成,使冠状动脉血流
氧运输与氧代谢
精选版课件ppt
1
一 有关概念
• 1 动脉血氧分压:指溶解在血浆中氧产生的压 力 。 在 吸 入 海 平 面 空 气 的 情 况 下 , 、 PaO2 为 75-100mmHg。
• 2 动脉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氧合血红蛋白占全 部血红蛋白的百分比。
• 3 动脉血氧含量:物理溶解的氧加血红蛋白携 带氧的总和。
1/3,氧摄取率平均为0.25。如在运动时,氧耗增加,
氧供也随之增加,此时主要通过增加心排量完成,最
大运动量时,氧供可增加到基础值的4-5倍以上,但此
种升高未必能满足组织对氧的需求,因此时的氧耗可
升高至基础值的10倍以上,这时机体主要通过增加氧
摄取率来代偿
精选版课件ppt
13
五 氧供和氧耗的关系
•
精选版课件ppt
25
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
• 正常参考值为75%左右。临床意义:SvO2正常,心 肺功能正常;SvO2 > 65%,为氧储备适当; 50-60%, 为氧储备有限;35-50%为氧储备不足。SvO2降低,表 明氧需 > 氧供,说明氧输送下降或组织氧耗增加;临
床见于两种情况,心功能不全和呼吸功能不全;
精选版课件ppt
11
五 氧供和氧耗的关系
• 正常情况下,氧供大于氧耗,氧耗大于氧供就 会出现氧债,反之出现氧过剩。病理情况下,氧耗 大于氧供,组织氧代谢必然从有氧代谢转向无氧代 谢,这种失衡不很快纠正,就会产生过多的乳酸而 导致进行性酸中毒。
精选版课件ppt
12
五 氧供和氧耗的关系
• 一般情况下,氧供和氧耗是匹配的,氧耗是氧供的
病理性氧供 依赖性
一般见于组织灌注不足、缺氧、细胞对氧需求增加而氧摄 取和利用障碍,是产生氧债的结果。ຫໍສະໝຸດ 精选版课件ppt16
氧摄取和氧代谢
氧摄取和氧代谢1. 引言氧摄取和氧代谢是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过程之一,对维持正常生理功能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氧摄取和氧代谢的定义、影响因素以及相关疾病等方面进行探讨。
2. 氧摄取的定义和机制2.1 氧摄取的定义氧摄取是指机体从外界环境中吸收氧气的过程,为维持细胞呼吸和能量代谢提供充足的供氧源。
2.2 氧摄取的机制氧摄取主要通过人体呼吸系统完成。
当我们吸气时,氧气进入肺泡,通过肺泡膜和毛细血管膜的交换,将氧气运输到血液中,在血液中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氧合血红蛋白。
随后,氧合血红蛋白通过血液循环被输送到身体各个组织和细胞,供细胞呼吸和能量代谢使用。
3. 氧摄取的影响因素3.1 生活环境因素•高海拔地区:高海拔地区氧气稀薄,氧摄取较低。
•气候条件:气温过高或过低会影响呼吸道的顺畅,从而影响氧摄取效率。
•空气污染:有害气体和细颗粒物等污染物会阻碍氧气进入呼吸系统,降低氧摄取能力。
3.2 身体状况因素•肺功能:肺功能不良或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人群,其氧摄取能力较低。
•心脏功能:心脏功能不良会影响血液循环,导致氧气无法有效地输送到组织和细胞。
•血红蛋白含量:贫血等状况会降低血红蛋白的含量,减少氧气与血红蛋白的结合,影响氧摄取。
4. 氧代谢的定义和机制4.1 氧代谢的定义氧代谢是指细胞和组织利用摄取到的氧气进行能量产生和废物排除的过程。
氧代谢产生的能量通过三磷酸腺苷(ATP)的生成供细胞和组织进行各种生命活动。
4.2 氧代谢的机制氧代谢主要发生在细胞的线粒体内。
在线粒体内,通过复合物和细胞色素等结构,将电子从底物中转移,形成电子传递链。
通过电子传递链,细胞将氧气作为氧化剂,将底物氧化,产生化学能,并最终合成ATP。
5. 相关疾病及预防措施5.1 氧摄取相关疾病•缺氧:氧摄取不足,导致细胞和组织功能受损。
预防措施包括改善生活环境,提高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功能等。
•高原反应:在高海拔地区暴露后,由于氧气稀薄,机体产生一系列适应性反应,预防措施包括逐渐适应高海拔环境,补充足够的水分和饮食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能量代谢测定的几个基本概念
2.食物的氧热价
• 某种食物氧化时消耗1升氧所产生的热量,称为这种食物的 氧热价(thermal equivalent of oxygen)。由于各种营养物 质中所含的碳、氢和氧等元素的比例不同,因此,同样消 耗1升氧,各种物质氧化时所释放的热量也不相同。
代谢
测定 原理
代谢 因素
测定
(一)能量代谢的测定原理
• 机体的能量代谢遵循能量守恒定律,即在整个能量代谢过程 中,机体摄入的蕴藏于食物中的化学能与最终转化的热能和 所做的外功,按能量来折算是完全相等的。
• 测量单位时间内机体的产热量即可得到机体的能量代谢率。
(二)能量代谢测定的几个基本概念
1.食物的热价 • 1克某种食物氧化时所释放的能量,称为这种食物的热价。 • 食物的热价分为物理热价与生物热价。
(三)有氧代谢供能系统—长时间能量
3.供能速度
• 由于糖氧化分解时所需的O2比脂肪少,氧化分解供能的速 率比脂肪快,所以,糖氧化供能的输出功率比脂肪大,是 脂肪的一倍。对长时间亚极量运动而言,糖的储量对运动 能力有较大的影响。
(三)有氧代谢供能系统—长时间能量
4.运动与康复
• 长期坚持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如健走、慢跑、爬山、游 泳、自行车、跳舞以及太极拳等,可有效地增强心肺功能, 提高机体免疫力,改善消化系统、运动系统、神经系统及 泌尿系统的功能,加快机体康复的速度,使人精神愉悦, 体力增强。这对于防治疾病的发生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作 用。
(四)运动与供能系统关系
1.极量运动与亚极量运动
• 在进行极量运动与亚极量运动时,必须启动能量输出功率 最快的磷酸原供能系统。由于该系统供能可持续7.5s左右, 所以首先动用CP使ATP再合成。当达到CP供能极限而运动还 必须持续下去时,就会启动输出功率次之的糖酵解供能系 统,表现为运动强度略有下降。
丙氨酸-葡萄糖循环
一、三大营养物质代谢
(四)体内糖、脂、蛋白质代谢相互联系
—体内糖、脂、蛋白质的代谢通过共同的中间代谢物连成整体。三者之间 可以互相转变,当一种物质代谢障碍时可引起其他物质代谢的紊乱,如糖尿 病由于糖代谢的障碍,可引起脂代谢、蛋白质代谢甚至水盐代谢的紊乱。
一、三大营养物质代谢
(四)体内糖、脂、蛋白质代谢相互联系
(四)运动与供能系统关系
• 三大供能系统是人体处于不同活动水平 上,即摄氧量不同,代谢特点不同,进 行紧密相连,不可分割、能量连续的供 能系统。因此,在选择运动方式和掌握 运动量时,必须了解各种供能代谢的特 点,才能针对不同人群、根据不同目的 制定出合理科学的运动处方。
(一)运动与糖的补充
• 体内糖的储存与运动种类和运动强度呈正 比,当糖储存量减少时,不仅使机体耐力 下降,而且也影响速度,使机体的最大输 出功率下降。
(一)磷酸原(ATP-CP)供能系统—即刻能量
3.供能速度
• 由于ATP、CP在骨骼肌中储量少(后者为15~20mmol/kg湿 肌),供能时间短,最大强度运动时,供能约为6~8s。但 磷酸原在运动时最早启动,最快被利用,为激活糖酵解等 系统供能提供过渡时间。所以,在短时间激烈运动中,磷 酸原供能系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能量来源与转化
(二)能量转化
• 各种能源物质在体内氧化过程中释放的能量,50%以上转化为 热能,其余部分是以化学能的形式储存于ATP等高能化合物的 高能磷酸键中,供机体完成各种生理功能,如肌的收缩和舒张、 神经传导等。
二、能量来源与转化
(三)能量平衡
• 人体的能量平衡是指机体摄入的能量和消耗的能量之间的平衡。 • 运动的关键效益在于调节能量平衡。 • 体力活动和合理营养已成为当今国内外健康促进的重要措施。
葡萄糖---血糖
糖原-----
肌糖原-----能量供应的重要来源 肝糖原----维持血糖的稳定
糖过程在体内的代谢
• 一、无氧酵解(缺氧) • 丙酮酸
• 乳酸--------肌肉酸痛
• ATP
CO2+H2O
• 二、有氧氧化(氧气充足) ATP(最多)
•
丙酮酸
3.运动与糖代谢 短时间大强度------血糖升高 长时间大强度------血糖下降 长时间中等强度-----血糖下降(明显) 长时间中等强度的规律运动,是治疗糖尿病的最佳治疗方法之一。
1.定义 • 在供氧充足的条件下,糖、脂肪、蛋白质等彻底氧化生成 CO2和H2O,同时释放能量供ADP磷酸化合成ATP,这一供能系 统称为有氧代谢供能系统。
(三)有氧代谢供能系统—长时间能量
2.供能特点
• 限制该系统供能过程的主要因素是氧和能源物质的储量。 从储能数量而言,人体脂肪储量可满足任何耐力运动。因 此,有氧代谢供能系统的供能时间比较长,是长时间耐力 运动时的主要供能系统。
(一)磷酸原(ATP-CP)供能系统—即刻能量
4.训练方法
• 这一系统供能能力的强弱,主要和绝对速度有关,如果要 提高50m、100m、200m等短距离跑的绝对速度,就要发展磷 酸原系统的供能能力。发展这一供能系统能力的训练方法 最好是采用持续10s以内的全速跑,重复进行练习,中间间 歇休息30s以上。如果间歇时间短于30s,则由于磷酸原系 统恢复不足,会产生乳酸积累。
ATP水解为二磷酸腺苷(ADP)及磷酸时,同时释放出能量供机体利用。ATP 既是体内直接的供能物质,又是体内能量储存的重要形式。
二、能量来源与转化
(一)能量来源
2.三大营养物质的能量转化 — 一般认为蛋白质仅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参与供能(如
长期不能进食或体力极度消耗时)。因此,ATP的生成主 要在糖和脂肪的分解代谢过程中进行。糖的分解可以是 有氧氧化,也可以是无氧酵解;脂肪的分解则完全是有 氧氧化。这样ATP的生成就包括有氧生成和无氧生成两种 类型。
(一)磷酸原(ATP-CP)供能系统—即刻能量
2.供能特点
• ATP是肌工作时的唯一直接能源。ATP在骨骼肌中储量少, 在以最大强度运动时,不足维持肌做功1s。在ATP消耗的同 时,CP迅速分解,把高能磷酸基团转给ADP,使ADP磷酸化 合成ATP,以维持AT统的输出功率最大, 是速度、力量项目运动时的主要供能系统。
(三)运动与蛋白质的补充
• 蛋白质对运动能力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肌质量的增加、预防 运动性贫血以及身体机能调节等方面。在力量运动项目中, 较高的蛋白质膳食有助于肌纤维中蛋白质的合成,使肌纤 维增粗,从而提高肌的收缩力量。
第五节
运动时能量消耗 的规律和特点
运动时能量消耗的规律和特点
能量
影响
能量
代谢
能量
(四)运动与供能系统关系
2.递增负荷的力竭性运动
• 运动开始阶段,由于运动强度小,能耗速率 低,有氧氧化系统能量输出能够满足其需要, 故启动有氧氧化系统(主要是糖的氧化分 解)。随着运动负荷的逐渐增大,当有氧供 能达到最大输出功率,仍不能满足因负荷增 大而对ATP的消耗时,必然动用输出功率更大 的无氧供能系统。无氧供能系统包括磷酸原 系统和糖酵解系统。因磷酸原系统维持时间 很短,故此时主要是糖酵解系统供能,直至 力竭。
(一)磷酸原(ATP-CP)供能系统—即刻能量
5.运动与康复
•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已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运动与健康的重要性,但在运 动之前如果没有进行必要的体格检查,排除相关器质性病变的存在,不遵循运 动训练的科学原则,贸然进行短时间激烈的运动,就有可能导致诸如心肌梗死、 猝死等心血管意外的发生。这是由于剧烈运动时,肢体血管大量扩张,而心脏 冠状血管发生一过性供血不足、血管内膜出血、间质出血或粥样硬化物破裂堵 塞冠状动脉,引起心肌缺氧、坏死,导致运动性猝死。
• 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及心脑血管疾病具有重要作用。
一、三大营养物质代谢
(三)蛋白质代谢
1.蛋白质的生理功能 —氧化供能 —构成和修补机体组织 —调节机体生理功能
一、三大营养物质代谢
3.运动与蛋白质代谢 —机体运动时蛋白质可提供一部分能量 —运动导致骨骼肌蛋白质合成增加——肌的横截面积增加。
一、三大营养物质代谢
运动学基础
第三章 能量代谢
康复教研室 王迪
第三节 运动与代谢
•
谈谈减肥?
•
如何才能减肥成功?
一、三大营养物质代谢
糖代谢 脂肪代谢
蛋白质代谢
一、三大营养物质代谢
(一)糖代谢
1.糖的生理功能 —供给能量 —细胞结构成分 —调节脂肪酸代谢 —节约蛋白质供能
一、三大营养物质代谢
(一)糖代谢
2.糖在体内的代谢过程 —糖在体内主要以两种形式存在
一、三大营养物质代谢
(二)脂肪代谢
脂肪可分成真脂和类脂两大类
• 真脂是由脂肪酸和甘油构成甘油三脂(脂肪) • 类脂主要是磷脂和胆固醇等
1.脂肪的生理功能 —氧化供能(长时间运动时主要能源) —脂溶性维生素溶剂 —保护作用
• 长时间中等强度的运动能够增强脂代谢,减少过多的脂肪堆积, 保持正常的体重。
(二)乳酸能(糖酵解)供能系统——短 时能量
5.运动与康复
• 运动训练必须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不可骤然 加大运动量,如引体向上时猛然用力,突然加 快跑速等,或者患上呼吸道感染(感冒、气管 炎等)要充分恢复后才可参加剧烈的运动和比 赛,以及避免在运动时剧烈咳嗽。否则,会导 致自发性气胸的发生。
(三)有氧代谢供能系统—长时间能量
—摄入的糖量超过体内能量消耗时,即有大量的糖转变为脂 肪。 —脂肪绝大部分不能在体内转变为糖。 —蛋白质可以转化为糖和脂肪,但其重要性较小。 —糖和脂肪的代谢中间产物可以氨基化而合成某些氨基酸, 再进一步合成蛋白质。
二、能量来源与转化
能量来源 能量转化 能量平衡
二、能量来源与转化
(一)能量来源
1.ATP——直接能量来源 — ATP是糖、脂、蛋白质在生物氧化过程中合成的一种高能化合物,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