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生理学(能量代谢)

合集下载

运动生理学——第六章 物质和能量代谢

运动生理学——第六章 物质和能量代谢

二.脂类代谢:脂类是脂肪和类 脂的总称.
脂肪(又称为真脂)是1分子甘油和3 分子脂肪酸所形成的甘油三酯.类脂是一 类在某些理化性质上与脂肪很相似的物质, 包括磷脂,糖脂,胆固醇等.
(一)脂类的生理功用
1.是储存能量和供给能量的重要 物质.1克脂肪在体内完全氧化时 放出能量为9千卡,比同重量的糖 和蛋白质产热量大,另外脂肪含水 量极少,而糖元和蛋白质含水量多 多脂肪所占体积远较糖元和蛋白质 小,因此脂肪是贮存能量的最好形 式.
2.磷脂和胆固醇是构成组织细胞的必要 的结构成分
3.合成某些物质:如胆固醇是体内合成 胃上腺皮质激素,性激素,胆汁酸盐和维 生素D的原料
4.脂肪是脂溶性维生素的溶剂:食物中 的脂溶性维生素,如维生素ADEK等可 溶于食物油脂中,并随同油脂一起在肠道 被吸收阶段.
(二)脂肪的氧化作用
人体的脂肪大部分储存于皮下、肠系膜、 大网膜、肾脏周围等脂肪组织中这些称 (脂库)
新陈代谢是生命的基本特征,新 陈代谢过程的顺利进行是正常生命活 动的必要条件.如果新陈代谢发生障 碍,必将影响正常的生命活动而造成 疾病,新陈代谢一旦停止,生命也随 之结束.
第一节 物质代谢
一、糖代谢 (一)糖的生理功能 A.是供给人体所需的能量(一般情况
下人体所需能量大约70%来源于糖 的氧化) B.糖是构成组织器官的重要成分之一 (核糖和脱氧核糖是细胞中核酸的组 织成分)
1.甘油的氧化利用:A.在肝脏中甘油 可转变成磷酸丙糖,经糖的有氧氧化途径 参加三羧循环,氧化释放能量 B.甘油 亦根据生理需要经糖元异生途径合成糖元 或葡萄糖.
2.脂肪酸的氧化:脂肪酸在 体内彻底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 同时释放出大量能量的全过程.
三 蛋白质代谢
蛋白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一切生命活 动都与蛋白质联系在一起.导师恩格斯他 在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时提出“生命是蛋白 体的存在方式”他这一科学的定义说明了 两个问题:A.蛋白体是生命最重要的物 质基础B.蛋白体的新陈代谢是生命活动 的基本特征.

运动生理学课件能量代谢

运动生理学课件能量代谢
通过合理饮食和适量运动 ,控制体重在健康范围内 ,是维护健康的重要措施 。
能量平衡与慢性疾病预防
慢性疾病
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某些癌 症等慢性疾病,与能量平衡密切
相关。
风险因素
长期能量摄入过多或过少,都可能 导致慢性疾病的发生。保持能量平 衡有助于降低这些风险。
预防措施
通过维持能量平衡,结合其他健康 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规律运动 等,可以有效预防慢性疾病的发生 。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能量就越多。
意义
活动代谢是人体能量消耗的重要 组成部分,适量的活动可以促进 能量消耗,有助于控制体重和预
防肥胖。
食物特殊动力作用
定义
食物特殊动力作用是指摄食过程中对食物进行消化、吸收 、代谢转化过程而消耗的热量。
影响因素
食物特殊动力作用的消耗与摄食量、食物种类和个体差异 有关。一般来说,摄食量越大、食物中蛋白质含量越高, 食物特殊动力作用所消耗的能量就越多。
脂肪
脂肪是运动中主要的慢速能源 ,能够提供大量的能量,帮助 运动员在长时间内维持运动。
脂肪的能量密度高,每克脂肪 可以提供9千卡的能量,比碳水 化合物和蛋白质都高。
在长时间、低强度的运动中, 脂肪的供能比例较高,而在高 强度运动中,脂肪供能比例较 低。
蛋白质
蛋白质在运动中主要起修复和构 建肌肉的作用,但在某些情况下
在动物体内,呼吸作用是主要的能量来源,通过氧化有机物来释放能量 。
能量代谢的生理意义
能量代谢是维持生物体正常生理功能的基础,为各种生理活动提供所需的能量。
通过能量代谢,生物体能够适应环境变化,维持内环境的稳态,保证正常的生理功 能。
能量代谢与生长发育、应激反应等生理过程密切相关,对生物体的生存和繁衍具有 重要意义。

运动生理学 第1章 能量

运动生理学 第1章  能量
1)机体运动时蛋白质可提供一部分能量。 2)运动导致骨骼肌蛋白质合成增加—肌肉壮大。
四、 ATP 的生成过程
(一)、 ATP供能的无氧代谢过程
1、磷酸原供能系统
ATP → ADP+Pi+E
CP+ADP → C+ATP
特点:无氧代谢;供能速度极快; 能源:CP; ATP生成很少;
肌肉中贮量少,最大强度运动持续供能时间6-8秒;
2.糖的分解供能
• 供能特点:
1克葡萄糖在体内彻底氧化释放约4千卡热能。 人体供能的50-70% 有氧供能、无氧也可供能; 动员快、耗氧少、能效高 (1)糖的有氧分解 底物 氧气 1分子葡萄 糖生成 产能速率 葡萄糖或糖原 有 38分子ATP 较低 (2)糖的无氧分解 葡萄糖或糖原 无 2分子ATP 较高
能量守恒的基本规律第一节生物能量学概要一叶绿体和线粒体是高等生物细胞主要的能量转叶绿体存在在绿色植物细胞中能进行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并储存于糖脂肪和蛋白质等有机大分子中电镜下的叶绿体线粒体普遍存在于动植物细胞内是进行生物氧化的场所产生机体生命活动的唯一直接能源atp二atp与atp稳态由腺嘌呤核苷酸再加上三个磷酸根组成后面的两个磷酸之间的键称为高能磷酸键可以贮存或释放能量
• 具体措施为:
• 运动频度:每周运动3-5次。 • 运动时间:每次持续30-60分钟。 • 运动强度:刺激体脂消耗的“阈值”。 • 即50%-85%最大摄氧量或60%-70%最大心率。
(三) 蛋白质代谢
1、蛋白质的生理功能
1)构成和修补机体组织 2)调节机体生理功能 3)氧化供能
2、体内氨基酸的来源和去路
ATP—三磷酸腺苷酸 ADP—二磷酸腺苷酸 CP—磷酸肌酸
三、生命活动的能量来源

运动生理学 能量代谢 第二章第二节

运动生理学 能量代谢 第二章第二节
同一时间内机体CO2的生成量和耗氧量的比值称为 呼吸商(respiratory quotient,RQ)
日常生活中,进食的是糖、脂肪和蛋白质的混 合膳食,机体几种食物同时分解氧化,呼吸商常 变动于0.71~1.00之间,具体值取决于机体内三 种营养物质氧化分解的比例。一般情况下,混合 膳食的呼吸商约在0.85左右。
根据这一原理,计算一定时间内人体中氧化分解 的糖、脂肪和蛋白质各有多少,就可计算出整个机体 单位时间内释放的热量。
食物热价
1g 食 物 氧 化 时 产 生 的 热 量 称 为 食 物 热 价 ( thermal equivalent of food)或卡价(caloric value of food)。
机 械 功 也 可 将 其 折 算 为 热 量 ( 1 kg • m 的 功 相 当 于 0.0024 kcal的热量,1kcal = 4.1868kJ)。
能量代谢测定原理
机体代谢过程中,由营养物质氧化所释放的能量,应等于它最终 转化在的热能和所做的机械功之和。
在能量代谢的实际测定中,如果机体处于静息状态,而未做外功 ,所释放的能量应全部转化成热能散发,测定单位时间内机体所产 生的热量就可测算出机体的能量代谢。
基础条件
① 清晨空腹,餐后12小时以上,前次进餐为素食,且不宜过 饱,以排除食物特殊动力作用的影响; ② 室温保持在20-25℃,排除环境温度的影响; ③ 测定前避免剧烈活动,休息30分钟左右。测定时平卧,全 身肌肉放松,尽量排除肌肉活动的影响; ④ 受试者消除紧张、焦虑、恐惧等,排除精神紧张的影响; ⑤ 受试者体温正常。
中国人正常的基础代谢率平均值(kJ/m2·h)
年龄 (岁)
11~15
16~17
18~19

运动生理学---第五章-物质与能量代谢PPT课件

运动生理学---第五章-物质与能量代谢PPT课件

三大能源系统及供能特点
磷酸原系统 (ATP-CP)
乳酸系统
无氧代谢
无氧代谢
有氧系统 有氧代谢
十分迅速
迅速

化学能源:CP
食物能源:糖原
食物能源:糖原、 脂肪、蛋白质
ATP生成很少 肌肉存贮量少 高功率、短时间
ATP生成有限 乳酸致肌肉疲劳
用于1.~3分钟
ATP生成较多
无致疲劳副产品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耐力运动
31
运动过程中能源物质的动员
氮平衡:一天食物中摄取蛋白质的含氮量与当 天排泄物中的含氮量平衡
正氮平衡:儿童、孕妇、病后恢复、运动锻炼 过程中,蛋白质摄取量大于排泄量
负氮平衡:衰老、饥饿、营养不良、消耗性疾 病时,蛋白质摄取量小于排泄量
.
23
蛋白质代谢
蛋白质
氨基酸 合成代谢
组成蛋白质
分解代谢
血浆蛋白
丙酮酸 + NH3
尿素
性的需要; 水解复杂的食物成分,使之便与吸收; 通过分泌粘液、抗体和大量液体,保护消化
道粘膜。
.
10
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内各部位的消化
口腔:主要是咀嚼和少量唾液淀粉酶消化糖 类,分解成麦芽糖;
胃:机械和化学消化,胃液含盐酸,呈酸性, Ph值在0.9-1.5,胃蛋白酶。食物在胃中的 排空速度,糖类>蛋白质>脂肪。
溶液(35-40%),服用量为40-50克 长时间运动中饮用低浓度饮料,每次15-20克 一般补充人工合成的低聚糖(2-10个G)
.
19
(二)脂肪代谢
脂肪在体内的作用 含能量最多,最重要的供能物质 构成细胞 贮存体内:能量储备,保护器官、减少摩擦、

运动生理学教案_第一章_运动的能量代谢

运动生理学教案_第一章_运动的能量代谢

③小肠内消化 方式:机械消化(紧张性收缩、分节运动、小肠蠕动)和 化学消化 消化液:胰液(由胰腺分泌,显碱性)、胆汁液(由肝脏 分泌,成分复杂,其中主要是胆盐,能乳化脂肪, 加速脂肪分解)、小肠液(显弱碱性,可降低渗透 压,促进吸收的进行)、肽酶(将多肽分解为氨基 酸)和麦芽糖酶等等, 时间:3~8小时 ④大肠内消化 方式:没有复杂的消化活动,只有机械性运动(分节运动 和蠕动) 消化液:大肠液(主要是黏液蛋白),具有保护肠粘膜 和润滑粪便的作用 作用:12~24小时
糖、脂肪、蛋白质之间的关系
(三)ATP分解与再合成的关系
能量的释放、转移和利用
二、供ATP再合成的三个供能系统
1.磷酸原系统 (ATP—CP系统) 定义:——指ATP和磷酸肌酸(CP)组成的系统。 燃烧物质:ATP和CP 最大输出功率:56J/Kg· s 持续时间:7.5秒左右 特点:供能总量少、持续时间短、功率输出最快是、不需 氧、不产生乳酸类等代谢中间产物。 意义:是一切高功率输出运动项目的物质基础 项目代表:短跑、投掷、跳跃、举重 2.酵解能系统(底物:肌糖原、葡萄糖) 定义:糖原和葡萄糖在细胞浆内无氧分解生成乳酸过程中, 再合成ATP的能量系统。
第一章 运动的能量代谢
主要讲解内容:
一、能量的直接来源——ATP 二、供ATP再合成的三个供能系统 三、能量的间接来源——糖、脂肪、蛋白 质
一、能量的直接来源—ATP
能量的直接来源——ATP
1、一切生命活动来源都来自于ATP
2、ATP(三磷酸腺苷):是一种存在于细胞内(胞浆和核
浆内)、由自身合成并能迅速分解被直接利用的一种自
持续时间:理论上讲是无阻的! 特点:供能总量最大,持续时间很长,功率输出很低, 需要氧的参与,终产物是水和二氧化碳。 意义:是长时间耐力活动的物质基础 项目代表:长跑,越野赛等!

王步标运动生理学 能量代谢与运动

王步标运动生理学 能量代谢与运动
• ATP的再合成途径:①PCr分解生能 ②糖酵解生能
③糖、脂肪、蛋白质有氧氧化生能。
• 二、机体三个供能系统
磷酸原系统 糖酵解系统 有氧氧化系统
运动生理学
(一)磷酸原系统( ATP-PCr系统或非乳酸能系统)
• 概念 磷酸原系统是由三磷酸腺苷和磷酸肌酸构成的能
量系统。也称ATP-PCr系统或非乳酸能系统。
9 / 23
运动生理学
10 / 23
运动生理学
12 / 23
运动生理学
13 / 23
运动生理学
14 / 23
运动生理学
15 / 23
运动生理学
16 / 23
运动生理学
1 / 16
运动生理学
17 / 23
运动生理学
2 / 16
运动生理学
3 / 16
运动生理学
4 / 16
运动生理学
5 / 16
运动生理学
• (二)能量代谢测定的方法
直接测热法
闭合式
间接测热法 开放式—气体代谢法
直接测热法
闭合式
运动生理学
气体代谢法
运动生理学 MAXII-运动肺功能测试
运动生理学
• (三)呼吸商:
• 概念:生理学把机体在同一时间内呼出的CO2量与耗O2量的 比值称为呼吸商。 RQ= CO2/O2
有氧氧化系统
足球、越野滑雪、马拉松 跑、慢跑
标 准 的 表 示 形 式
以 运 动 时 间 为 区 分
运动生理学
100
100
有氧氧化系统
ATP-PCr系统
ATP
供 应 百 分

糖酵解系统
②③

运动时间

运动生理学运动的能量代谢学习教案

运动生理学运动的能量代谢学习教案

1 2 3
合理营养补充
通过饮食和营养补剂调整能源物质摄入,增加体 内能源物质储备,提高运动耐力和爆发力。
有针对性训练
根据运动项目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训练计划, 提高运动员相应能量代谢途径的供能能力和效率 。
科学恢复手段
运动后采用科学合理的恢复手段,促进能源物质 恢复和消除疲劳,保证运动员在比赛中保持良好 的竞技状态。
运动项目举例
100米冲刺、举重、跳高、跳远 等。
中等强度长时间运动
能量来源
主要依赖糖酵解系统和有氧氧化系统进行供能, 持续提供稳定的能量。
代谢特点
有氧代谢为主,乳酸堆积适中,运动后恢复相对 较慢。
运动项目举例
400米跑、游泳、自行车、长跑等。
不同项目间差异比较
供能系统差异
01
不同运动项目对三大供能系统的依赖程度不同,导致能量代谢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06
实验方法与技能培养
常用实验技术介绍
气体代谢分析技术
通过收集和分析运动过程中呼出的气体,了解能量代谢过程中氧 气消耗和二氧化碳产生的情况。
血液生化指标检测技术
通过采集和分析血液样本,了解运动过程中血糖、血脂、血乳酸等 生化指标的变化情况。
肌肉活检技术
通过取肌肉组织样本进行组织学、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分析,了 解运动对肌肉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运动生理学运动的能量代 谢学习教案
目录
• 课程介绍与目标 • 运动过程中能量代谢途径 • 不同运动项目能量代谢特点 • 能量代谢与运动表现关系 • 营养补充与能量代谢调控 • 实验方法与技能培养 • 课程总结与拓展延伸
01
课程介绍与目标
运动生理学概述

运动生理学

运动生理学

绪论运动生理学:是从人体运动的角度研究人体在体育运动的影响下机能活动变化的科学。

第一章运动的能量代谢1、生命活动能量的来源:糖类、脂肪、蛋白质。

2、机内活动时能量供应的三个系统及各自的特点:(1)、磷酸原系统:供能总量少,持续时间短,功率输出最快,不需要氧,不产生乳酸之类的中介产物。

主要供高功率的运动项目如:短跑、投掷、跳跃、举重等项目;(2)、乳酸能系统:功能总量教磷酸原系统多、短功率输出次之、不需要氧,物质—乳酸,主要供应的运动项目1分钟高输出项目如:400米、100米游泳等;(3)、有氧氧化系统:ATP生成总量很大,但速率很低需要氧的参与。

3、基础代谢:是指人体在基础状态下得能量代谢。

单位时间内的基础代谢称为基础代谢率。

4、对急性运动种能量代谢的一个误区是认为有氧代谢系统对运2动能量需求的反应相对较慢,因而在短时大强度运动运动时并不扮演重要的角色。

(判断)第二章肌肉活动1、肌肉的物理特性:伸展性、弹性、黏滞性。

2、准备活动的意义:肌肉的物理特性受温度的影响。

当肌肉温度升高时,肌肉的黏滞性下降,伸展性和弹性增强。

反之~~~,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使肌肉的温度升高能降低肌肉的黏滞性,提高肌肉的伸展性和弹性,从而有利于提高运动成绩。

3、骨骼肌的生理特性及兴奋条件:(1)、兴奋性和收缩性;(2)、a、一定的刺激强度;b、持续一定的时间;c、一定强度时间的变化率。

4、动作电位:当细胞膜受到有效刺激时,膜两侧电位极性即暂时迅速的倒转称为动作电位。

5、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点:(1)、生理完整性;(2)、双向传导性;(3)、不衰减性和相对疲劳性;(4)、绝缘性。

6、肌小节:两相邻Z线间的一段肌原纤维称为肌小节。

是肌肉细胞收缩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肌小节=1/2明带+暗带+1/2明带。

7、肌肉的兴奋—收缩偶联:把以肌膜的电变化特征的兴奋过程和以肌纤维的机械变化为基础的收缩过程之间联系起来,这一中介过程称为肌肉的兴奋—收缩偶联。

运动生理学——第六章 物质和能量代谢

运动生理学——第六章 物质和能量代谢
肝糖元可以进行氧化分解,供给肝细胞生理 活动所需要的能量,但其主要的功能是在磷酸酶 的作用下,重新分解为葡萄糖补充到血液中维持 血糖的正常浓度.
磷酸酶只存在于肝脏,其他组织缺乏这种磷 酸酶,故其他组织中的糖元如肌糖元,就不能直 接分解为葡萄糖.
(三)糖在体内的氧化
两种形式:
A.缺氧条件下,糖元和葡萄糖 分解为HL释放能量极少.
第二节 能量代谢
有机体的一切生命活动,如呼 吸循环神经活动,肌肉活动等都 要消耗能量,所消耗的能量来自 糖,脂肪,蛋白质的氧化.1克 糖或1克蛋白质在体内完全氧化 能释放4千卡热量.
1克脂肪在体内完全氧化能释放出 9千卡的热量.一般说来,分解代 谢是释放能量的过程,而合成代谢 则是吸能过程.通常把物质代谢过 程中所伴随的能量释放、转化和利 用称为能量代谢.
(二)蛋白质代谢的动态平衡
蛋白质的主要功用是构成新的组织蛋白, 另一方面旧的组织蛋白又不断分解最后产 生水,二氧化碳和一些含氮的最终产物排 出体外,那么体内蛋白质(合成占优势) 还是消减(分解占优势),要解答这得从 氮平衡来得出结果.
什么是氮平衡?(食物中的含氮物质主 要是蛋白质)蛋白氮.
而且蛋白质分子中的含氮量约为16%
1.甘油的氧化利用:A.在肝脏中甘油 可转变成磷酸丙糖,经糖的有氧氧化途径 参加三羧循环,氧化释放能量 B.甘油 亦根据生理需要经糖元异生途径合成糖元 或葡萄糖.
2.脂肪酸的氧化:脂肪酸在 体内彻底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 同时释放出大量能量的全过程.
三 蛋白质代谢
蛋白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一切生命活 动都与蛋白质联系在一起.导师恩格斯他 在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时提出“生命是蛋白 体的存在方式”他这一科学的定义说明了 两个问题:A.蛋白体是生命最重要的物 质基础B.蛋白体的新陈代谢是生命活动 的基本特征.

运动生理学复习重点

运动生理学复习重点

运动⽣理学复习重点第⼀章运动的能量代谢名词解释;1、能量代谢;⽣物体内物质代谢过程中所伴随的能量储存、释放、转移和利⽤,称为能量代谢。

2、⽣物能量学;3、磷酸原供能系统;对于各种⽣命活动⽽⾔,正常条件下组织细胞仅维持较低浓度的⾼能化合物。

这些⾼能化合物多数⼜以CP的形式存在。

CP释放的能量并不能为细胞⽣命活动直接利⽤,必须先转换给ATP。

ADP+CP——磷酸激酶ATP+C这种能量瞬时供应系统称为磷酸原供能系统或ATP-CP功能系统。

4、糖酵解供能系统;在三⼤营养物质中,只有糖能够直接在相对缺氧的条件下合成ATP,这⼀过程中葡萄糖不完全分解为乳酸,称为糖酵解。

5、有氧氧化供能系统;7、能量代谢的整合;8最⼤摄氧量;指在⼈体进⾏最⼤强度的运动,当机体出现⽆⼒继续⽀撑接下来的运动时,所能摄⼊的氧⽓含量。

9、运动节省化;系统训练后,完成相同强度的⼯作,需氧量及能源消耗量均减少,能量利⽤效率提⾼,即“能量节省化”10、消化;是指事物中所含的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内被分解为可吸收的⼩分⼦物质的过程。

11、脂肪和类脂总称为脂类12、蛋⽩质主要由氨基酸组成。

13、物质分解释放能量的最终去路包括;细胞合成代谢中储存的化学能,肌⾁收缩完成机械外功,转变为热能。

14、基础代谢是指⼈体在基础状态下的代谢。

6、基础代谢率;基础代谢是指⼈体在基础状态下的能量代谢。

单位时间内的基础代谢称为基础代谢率。

15、基础状态是指室温在20—25、清晨、空腹、清醒⽽⼜及其安静的状态,排出了肌⾁活动、环境温度、⾷物的特殊动⼒作⽤和精神紧张等因素的影响。

16、甲状腺功能的改变总是伴有基础代谢率的变化。

简答⼀简述能量的来源与去路1、能量的来源糖;能量的主要来源,葡萄糖为主(70%以上)脂肪;能源物质主要的储存形式(30%),在短期饥饿时是机体的主要供能物质蛋⽩质;正常情况下很少作为能源物质,长期饥饿或极度消耗时才成为主要能量来源。

2、去路50%转化为热能维持体温,以⾃由能形式储存于ATP中,肌⾁组织中还可以合成磷酸肌酸,当细胞耗能增加时还可以合成ATP。

生理学 第一章 第二节(运动状态下的能量代谢)

生理学  第一章  第二节(运动状态下的能量代谢)

三、不同体力活动项目的能量代谢特点 、
四、与运动相关的能量代谢检测与评价
1、ATP--CP供能 、 供能
通过单位时间内完成总功 与血乳酸增值的比值来反 系统能力。 映ATP-CP系统能力。 系统能力
2、乳酸能供能:Wingate实验 、乳酸能供能: 实验 3、有氧供能:最大摄氧量是公认的反映 、有氧பைடு நூலகம்能: 有氧运动能力的指标。 有氧运动能力的指标。
(二)急性运动时的有氧代谢
有氧运动的代谢供能特点: 有氧运动的代谢供能特点: 如果运动持续时间特别长, 如果运动持续时间特别长,有氧代谢就 会取代上述系统进行供能。 会取代上述系统进行供能。在 800米、 米 马拉松、划船、 马拉松、划船、越野滑雪和长距离轮滑 等耐力运动中,会发生有氧代谢。 等耐力运动中,会发生有氧代谢。
(三)急性运动中能量代谢的整合
二、能量代谢对慢性运动的适 、 应
慢性运动可上调其主要能量代谢供能系 统的酶活性,使急性运动对神经、 统的酶活性,使急性运动对神经、激素 的调节更加敏感, 的调节更加敏感,内化境变化时各器官 系统的功能更加协调, 系统的功能更加协调,同时加速能源物 质以及各代谢调节系统的恢复, 质以及各代谢调节系统的恢复,促进疲 劳的消除。 劳的消除。
思考题
名词解释:能量代谢、磷酸原供能系统、 名词解释:能量代谢、磷酸原供能系统、 乳酸能系统(糖酵解供能系统) 乳酸能系统(糖酵解供能系统)、有氧 氧化供能系统、 氧化供能系统、基础代谢率 三大供能系统各自的特点? 三大供能系统各自的特点?
第二节 运动状态下的能量代谢
一、能量代谢对急性运动的反应 (一)急性运动时的能量代谢 急性运动刚开始的能量主要来源于ATP、 急性运动刚开始的能量主要来源于 、 CP的分解。 的分解。 的分解

运动生理学 能量代谢第二章第三节

运动生理学 能量代谢第二章第三节

(四)无氧供能的暂时性
根据能量统一体理论,ATP再合成的无氧 方式与有氧方式是一个统一体。启动哪一种方 式供能取决于运动强度的变化,当运动强度耗 能速率大于有氧产能最大速率时,必然动用产 能更快的无氧方式,以满足该状态的代谢需要。
(五)有氧代谢的基础性
从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来看,有氧供能是机 体生命活动最基本的代谢方式。它具备完善的 代谢场所、途径、方式和调节系统。另外,运 动时无氧代谢产物的清除及疲劳和能源物质的 恢复等必须依赖于有氧代谢来完成。
次之,不需要氧,终产物是导致疲劳的物质——乳酸。血乳酸 常用来衡量乳酸能系统供能能力。
主要供能的运动项目:1分钟高功率输出项目,如400米跑、
100米游泳等。
有氧氧化供能系统
概念:指糖、脂肪和蛋白质在细胞内彻底氧化成H2O和 CO2的过程中,再合成ATP的能量系统。
能量容量:几乎无限大。 输出功率: 15J/kg.s 供能特点:ATP生成总量很大,但速率很低,持续时间很
(四)强度变换的持续性运动 以有氧供能为基础的混合性一类运动。其特
点是:以CP供能快速完成技战术的配合,间歇时 靠有氧能力及时恢复的持续性运动,运动中乳酸 能参与的比例较小。
第三节 运动状态下的 能量代谢
谢谢大家!
不产生乳酸等类中间产物。 主要供能的运动项目:高功率输出项目,如短跑、投掷、跳跃、举
重等运动项目。
无氧糖酵解供能系统
概念:乳酸能系统是指糖原或葡萄糖在细胞浆内无氧分解生成乳
酸过程中(又称酵解),再合成ATP的能量系统。
供能时间:33S 输出功率:29.3J/kg.s 供能特点:供能总量较磷酸原系统多,持续时间较短,功率输出
步态运动状态下供能系大强度的运动必须启动能量输出功率最快的磷酸原系 统。

运动生理学复习

运动生理学复习

运动生理学第一章运动的能量代谢1、能量代谢:生物体内物质代谢过程中所伴随的能量储存、释放、转移和利用。

2、ATP稳态:在氧气浓度较低或利用相对不足的条件下,细胞的ATP来源首先在磷酸激酶催化下迅速将CP的高能磷酸键转移至ADP,依赖糖的无氧酵解和有氧氧化及其他物质参加的三羧酸循环和电子传递链合成大量ATP。

CP + ADP→C(肌酸)+ATP3、生命活动的能量来源:人体通过摄入体内食物提供人体化学能的物质包括: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4、能源物质的消化与吸收消化:是指食物中所含的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内被分解为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

吸收:食物经消化后形成小分子物质,以及维生素、无机盐和水通过消化道黏膜上皮细胞等进入血液和淋巴的过程。

吸收部位:食物在口腔及食道内一般不被吸收,胃仅吸收酒精和少量水分,大肠主要吸收水分和盐类。

小肠是重要的吸收部位,小肠具有食物停留时间长、内容物多为已消化的结构简单的可吸收物质、食物吸收面积达大、管壁血液、淋巴循环丰富等多方面的有利条件。

5、机体能量的利用物质分解释放能量的最终去路包括:细胞合成代谢中储存化学能,肌肉收缩完成机械外功,转变为热能。

6、基础代谢基础代谢是指人体在基础状态下的能量代谢。

基础状态是指室温在20℃~25℃、清晨、空腹、清醒而又极其安静的状态。

7、急性运动中能量代谢的整合(P26-27)8、能量代谢对慢性运动的适应(P27-28)第二章肌肉活动1、肌肉的物理特性:是指它的伸展性、弹性和黏滞性。

2、肌肉的生理特性:兴奋性、收缩性。

3、兴奋性:是指一切生命所具有的生理特性。

4、产生兴奋三个基本条件:一定刺激强度、持续一定作用时间和一定的强度——时间变化率。

5、阈值:通常把在一定刺激作用时间和强度——时间变化率下,引起组织细胞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

6、兴奋的本质:组织细胞产生动作电位及其传导。

7、静息电位:膜内为负膜外为正的电位差。

8、动作电位:当细胞受到有效刺激时,膜两侧电位的极性即发生暂时迅速的倒转。

运动生理学课件第二章能量代谢

运动生理学课件第二章能量代谢

2020/3/15
运动生理学
10
引自:Brooks GA, Fahey TD, White TG. Exercise
physiology: human bioenergetics and its applications.4th edition, New York: McGraw-Hill, 2004。
2020/3/15
运动生理学
16
图2-2 葡萄糖有氧氧化概述
2020/3/15
运动生理学
17
2020/3/15
运动生理学
18
对于能量代谢而言,三羧酸循 环本身并非ATP合成的主要地 点,其主要作用在于为氧化磷 酸化提供还原当量。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分子糖
38或36分子ATP
(糖酵解ATP生成量的18~19倍。)
2020/3/15
运动生理学
3
第一节 人体能量的供给
一、 ATP与ATP稳态 二、 ATP的生成过程 三、 不同途径合成ATP的总量及效率
2020/3/15
运动生理学
4
一、ATP与ATP稳态
*ATP是能量代谢的重要媒介
ATP既是能量的受体又 是能量的供体。
机体中所贮存的ATP 是及其有限的
化学能 新的ATP (不能被机体直接利用)
概念明晰
单位时间内的基 础代谢,称为基 础代谢率,通常 以每小时每平方 米体表面积的产 热量(kJ/m2﹒h) 来表示。
2020/3/15
运动生理学
37
测定基础代谢率的条件
清晨空腹,餐后12小时以上,前次进餐为素食,且不 宜过饱,以排除食物特殊动力作用的影响;
室温保持在20-25℃,排除环境温度的影响;

运动生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机制

运动生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机制

运动生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机制运动生理学是研究人体在运动过程中的生理变化及其机制的科学学科。

通过对运动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人体在运动中的表现及其背后的原理。

本文将介绍运动生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机制,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人体在运动中的生理变化。

一、能量代谢能量代谢是指在运动过程中,人体所消耗的能量来自于哪些途径。

人体获得能量的方式主要有三种:磷酸化系统、无氧系统和有氧系统。

磷酸化系统是指短时间内通过肌肉中的肌酸磷酸化反应来提供能量。

无氧系统是指通过糖原的无氧酵解反应来获得能量。

有氧系统则是指通过氧化葡萄糖和脂肪来获得能量,这个过程需要氧气的参与。

二、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运动对心血管系统有着重要的影响。

运动能够提高心肌收缩力和心排血量,增强心脏功能。

此外,运动还能增加血管内皮细胞中一氧化氮的释放,进而扩张血管,降低血压,改善血液循环。

因此,运动是预防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三、运动对呼吸系统的影响运动对呼吸系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肺容积和通气功能的增加。

运动可以增加肺容积,使得氧气更充分地进入肺泡,二氧化碳更顺畅地排出体外。

此外,运动还可以增加呼吸肌肉的耐力和强度,提高呼吸的效率。

四、运动对肌肉系统的影响运动对肌肉系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肌肉力量、耐力和肌肉形态的改变。

通过训练,人体的肌肉力量和耐力都可以得到提高。

此外,运动还可以引起肌肉的适应性改变,即肌肉形态的改变,比如肌肉的增长和形状的改善。

五、运动对骨骼系统的影响运动对骨骼系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骨密度、骨量和骨质的改变。

长期进行适度的有氧运动和负重训练可以增加骨密度和骨量,预防骨质疏松。

六、运动对神经系统的影响运动对神经系统的影响主要包括改善大脑认知功能、调节情绪和改善睡眠质量。

运动可以促进神经递质的释放,改善大脑的学习和记忆功能。

此外,运动还可以提高人体对压力的适应能力,并帮助放松心情,改善睡眠质量。

七、运动对代谢系统的影响运动对代谢系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和调节血糖水平。

运动生理学第一章运动的能量代谢

运动生理学第一章运动的能量代谢
• 因而,人葡体萄的糖糖以血糖、肝糖肌原肉和肌糖原的形 式存在,并以血糖为中心,使之处于一种动态 平衡。葡萄糖是人体内糖类的运输形式,而糖 原是糖类的贮存形式。
(1)糖原
• 人体各种组织中大多含有糖原,但其含量的差异 很大。例如,脑组织中糖原含量甚少,而肝脏和 肌肉中以糖原方式贮存的糖类约有350-400克,运 动员糖原储量可达400-550克。
2、不同性质运动中的能量代谢规律 及应用。
第一节 生物能量学概要
一、ATP与ATP稳态 生物体从单细胞的低等生物到多细胞的高等生
物以及人体,其体内的一切生命活动的能量来源 都直接来源于ATP。肌肉的收缩活动也是如此。
三磷酸腺苷:ATP是一种存 在于细胞内(胞浆和核浆内)、 由自身合成并迅速分解被直接 利用的一种自由存在的化学能形 式。
(三)ATP分解与再合成的关系
ATP→ADP+Pi+E 每克分子ATP可释放29.26-50.16KJ(712Kcal) ATP一旦被分解,便迅速补充
CP+ADP→C+ATP 肌肉中CP的再合成则要靠三大能源物质的 分解供能。
三、生命活动的能量来源——糖、脂肪、 蛋白质
七大营养素
• 糖(碳水化合物) • 脂肪 • 蛋白质 •水 • 无机盐 • 维生素 • 纤维素
第一章 运动的能量代谢
教学目标:
1、掌握肌肉活动时直接能量与间接 能量来源及相互关系。 2、学会分析不同性质运动中的代谢 规律及应用。 3、掌握运动中能量代谢变化的特点 4、掌握三个供能系统各自的特征以及 运动强度、时间的对应关系。
教学重点与难点:
1、三个供能系统各自特征以及运动 强度、时间的对应关系。
慢一倍。
4.运动对脂肪代谢的影响

生理学__第一章运动的能量代谢__第一节(生物能量学概要)

生理学__第一章运动的能量代谢__第一节(生物能量学概要)

① 机体活动一开始,ATP迅速分解,由于ATP贮量 有限, CP便迅速分解补充ATP:
CP+ADP C+ATP
② CP贮量也有限, 三大能源物质的分解供能合成 ATP :

脂肪 能量+ADP+Pi+O2 蛋白质
CO2+H2O +ATP
二、能量的间接来源-糖、脂肪和蛋白 质
(一)糖代谢 (二)脂肪代谢 (三)蛋白质代谢 (四) 营养物质的消化与吸收
出 项目,如400米跑、100米游泳等。
三、有氧氧化系统
❖ 概念:指糖、脂肪和蛋白质在细胞内彻底氧化成H2O 和CO2的过程中,再合成ATP的能量系统。
❖ 供能特点:ATP生成总量很大,但速率很低,持续 时间很长,需要氧的参与,终产物是H2O和CO2,不 产生乳酸类的副产品。
❖ 评定有氧工作能力的指标:最大摄氧量和无氧阈等。
组织氧化 CO2+H2O
肌糖原 乳酸
CO2+H2O 肌肉
血液 小 肠
葡萄糖80-
120mg/

3.糖的分解代谢
(1)糖酵解 (2)有氧氧化
无 氧 酵 解 糖 的 分 解 代 谢
有 氧 氧 化
(1)糖的有氧分解:葡萄糖或糖原在有氧条件 下,最终氧化成CO2和H2O,并生成ATP的 过程称为有氧分解。1分子的糖原或葡萄糖可 生成39~38分子的ATP。
基础代谢率的相对数值
BMR=(实测值-正常值)/正常值×100% 正常范围: 10% ~ 15% BMR<-20%或BMR>+20%为异常
意义:辅助诊断甲状腺疾病
Go Ahead! Fly higher!
ATP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技能大赛《运动生理学》第一章运动的能量代谢第一节生物能量学概要能量的直接来源—— ATP [三磷酸腺苷]能量的间接来源——糖、脂肪、蛋白质一、叶绿体和线粒体是高等生物细胞主要的能量转换器二、ATP与ATP稳态1.ATP的分解供能及补充ATP → ADP+Pi+E每克分子ATP可释放29.26-50.16KJ(7-12Kcal)的能量。

ATP一旦被分解,便迅速补充。

这一直接补充过程由肌肉中的另一高能磷酸化合物CP(磷酸肌酸)完成。

CP释出能量用以将ADP再合成为ATP。

CP+ADP→C+ATPATP 在酶的催化下,迅速分解为( ),并释放出能量。

A、三磷酸腺苷和无机磷酸B、二磷酸腺苷和有机磷酸C、三磷酸腺苷和有机磷酸D、二磷酸腺苷和无机磷酸ATP 分解释放的能量被用于()。

A、水的吸收B、肌肉做机械功C、兴奋的传导D、细胞膜上各种"泵"的工作2.ATP稳态的概念机体在能量转换过程中维持其ATP恒定含量的现象称为ATP稳态。

一方面,组织细胞存在高效能的ATP转换机制,即正常组织细胞中ATP浓度较低,但大多数条件下细胞内又能够满足各种生命活动较高浓度ATP的需求。

另一方面,ATP稳态被打破,机体会迅速出现疲劳状态。

从机体能量代谢的整个过程来看,其关键环节是()。

A、糖酵解B、糖类的有氧氧化C、糖异生D、ATP的合成与分解三、主要营养物质在体内的代谢(一)糖代谢糖代谢---最主要经济快速能源70%人体内糖类主要是糖原及葡萄糖,通过食物获得。

单糖被吸收进入血液后,一部分合成肝糖原;一部分随血液运输到肌肉合成肌糖原贮存起来;一部分被组织直接氧化利用;另一部分维持血液中葡萄糖的浓度。

因而,人体的糖以血糖、肝糖原和肌糖原的形式存在,并以血糖为中心,使之处于一种动态平衡。

葡萄糖是人体内糖类的运输形式,而糖原是糖类的贮存形式。

每天从糖类获得的能量约占总能量消耗的( ) %。

A、50B、60C、70D、80糖的吸收主要是以( )为吸收单位。

A、葡萄糖B、麦芽糖C、糖原D、淀粉正常情况下血糖的去路有()。

A、有氧氧化B、合成糖原C、转变呈非糖类物质D、随尿排除体外()是人体最主要的供能物质。

A、糖类B、脂肪C、蛋白质D、维生素人体的糖以血糖、肝糖原和肌糖原的形式存在。

( ) 1、糖原人体各种组织中大多含有糖原,但其含量的差异很大。

例如,脑组织中糖原含量甚少,而肝脏和肌肉中以糖原方式贮存的糖类约有350-400克,运动员糖原储量可达400-550克。

肌糖原既是高强度无氧运动时机体的重要能源,又是大强度有氧运动时的主要能源。

许多研究表明,糖原贮量(特别是肌糖原)的增多,有助于耐力性运动成绩的提高。

糖贮存于( ) 部位最多。

A、脑B、心脏C、肝脏D、肌肉2、血糖血液中的葡萄糖又称血糖,正常人空腹浓度为80-120mg%。

血糖是包括大脑在内的中枢神经系统的主要能源。

运动员安静状态下的血糖浓度与常人无异。

血糖浓度是人体糖的分解及合成代谢保持动态平衡的标志。

饥饿及长时间运动时,血糖水平下降,运动员会出现工作能力下降及疲劳的征象。

肝糖原可以迅速分解入血以补充血糖,维持血糖的动态平衡。

血液中的葡萄糖又称( ),正常人空腹浓度为( )。

A、糖元,60mg%~120mg%B、血糖,80mg%~120mg%C、血糖,60mg%~120mg%D、糖元,80mg%~120mg%肝糖原是包括大脑在内的中枢神经系统的主要能源。

( )3、运动与补糖运动前3-4小时、运动前5分钟内或运动开始时补糖。

一方面,糖从胃排空→小肠吸收→血液转运→刺激胰岛素分泌释放,需要一定的时间;另一方面,可引起某些激素如肾上腺素的迅速释放,从而抑制胰岛素的释放,使血糖水平升高。

在比赛前一小时左右不要补糖,以免因胰岛素效应反而使血糖降低。

运动前( )补糖可以增加运动开始时肌糖原的贮量。

运动前( )或运动开始时补糖效果较理想。

A.l~2小时,2分钟内B.3~4小时,5 分钟内C.1~2小时,5 分钟内D.3~4小时,2分钟内目前一般认为,运动前1小时补糖可以增加运动开始时肌糖原的贮量。

()运动前或赛前补糖可采用稍高浓度的溶液(35%-40%),服用量40-50克糖。

运动中或赛中补糖应采用浓度较低的糖溶液(5%-10%),有规律地间歇补充,每20分钟给15-20克糖。

运动前补糖可采用稍( )浓度糖溶液,运动中可采用稍()浓度糖溶液进行补充。

A、高,高B、高,低C、低,低D、低,高目前一般认为,运动前1小时补糖可以增加运动开始时肌糖原的贮量。

()一般认为,补液中糖的浓度不能超过( ),无机盐浓度不应超过( )。

A. 20g/L, 25g/LB.25g/L, 20g/LC. 20g/L, 20g/LD. 25g/L, 30g/L(二)脂肪代谢人体脂肪的贮存量很大,约占体重的10%-20%。

一般认为,最适宜的体脂含量为:男性为体重的6%-14%,女性为10%-14%。

一般认为,最适宜的体脂含量为,男性、女性分别为体重的 ( )。

A、6 %~14%, 12%~14%B、8%~14%, l0%~14%C、6%~14%,10%~14%D、8%~14%, 12%~14%脂肪在体内的分解代谢:脂肪在脂肪酶的作用下,分解为甘油及脂肪酸,然后再分别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大量能量,用以合成ATP。

在氧供应充足时进行运动,脂肪可被大量消耗利用。

运动中脂肪代谢与糖代谢的比较:动员慢、耗氧量大、能效率低脂肪在氧化时比同量的糖类( )。

A、耗氧量少,能量放出少B、耗氧量多,能量放出多C、耗氧量少,能量放出多D、耗氧量多,能量放出少脂肪作为能源物质,其特点为()。

A、组织脂肪是主要的能量来源B、体内各能源物质贮存的主要形式C、在机体缺氧条件下也可供能D、氧化时释放的能量较糖类或蛋白质多人体脂肪的贮存量很大,占体重的10%~20%。

( )人类合理膳食的总热量有30%—40%由脂肪供给。

()脂肪代谢与运动减肥能力摄入=能量释放+能量释放+能量储存(食物)(做功)(产热)(脂肪)运动减肥通过增加人体肌肉的能量消耗,促进脂肪的分解氧化,降低运动后脂肪酸进入脂肪组织的速度,抑制脂肪的合成而达到减肥的目的。

减肥的方式一是参加运动,二是控制食物摄入量。

选择较适宜的运动方式,提倡采用动力型、大肌肉群参与的有氧运动,如步行、跑步、游泳、骑自行车、“迪斯科”舞蹈等运动,均可以有效地降低体脂水平。

水中运动减肥为近年来提倡的减肥方式。

水中运动已发展到在水中行走、跑步、跳跃、踢水、水中球类游戏等多种运动。

减肥运动量的设定适宜:每周减轻体重0.45公斤(1磅)上限:每周减轻体重0.9公斤(2磅)具体措施为:运动频度:每周运动3-5次运动时间:每次持续30-60分钟运动强度:刺激体脂消耗的“阈值”即50%-85%VO2max或60%-70%最大心率每周减轻体重0.45Kg较适宜,每周减轻体重l.5Kg为可以接受的上限。

( )有训练者动用的脂肪供能的能力比无训练者强。

( )从工作中利用的总能量来看,有训练者利用的脂肪供能比例与无训练者相比()。

A、完全相同B、要大C、要小D、明显要高(三)蛋白质代谢氮平衡食物中的含氮物质主要是蛋白质,非蛋白质含氮物质可忽略不计。

蛋白质的含氮量约为16%,机体摄入氮>排出氮量时,人体处于正氮平衡。

儿童、孕妇、恢复期病人以及抗阻训练期间的高蛋白质膳食者。

机体摄入氮<排出氮量时,人体处于负氮平衡。

超长时间运动、长期饥饿、运动性损伤和消耗性疾病均可造成负氮平衡。

这时,氨基酸可在肝脏异生为糖,然后转化为糖原。

当长时间运动或饥饿时,糖的储备迅速减少,脂肪和蛋白质就作为其消耗时的能源。

关于蛋白质的补充问题成人最低生理需要量约为30-45克/天或0.8克/公斤体重。

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由于组织增长及再建的需要,蛋白质的需要量为2.5-3克/公斤体重。

运动员的蛋白质供给量比普通人高,目前认为我国运动员为1.2-2克/公斤体重,优秀举重运动员蛋白质补充量每日1.3-1.6克/公斤体重,耐力性运动中,即使糖类足以供应机体运动中所需能量,膳食中蛋白质的补充量也应达到1.5-1.8克/公斤体重。

正常生理情况下,蛋白质的主要生理功用在于维持机体的生长发育、组织新修补。

()蛋白质在运动中作为能源供能时,通常发生在持续30分钟以上的耐力项目。

( ) 糖在氧化时所需要的氧少于脂肪和蛋白质,因而成为人体最经济的能源。

()在剧烈运动中产生的乳酸可大部分转化为糖原或葡萄糖的器官是( )。

A、心肌B、骨骼肌C、肝脏D、肾脏四、人体的三个供能系统1、磷酸原供能系统(ATP-CP系统):ATP → ADP+Pi+ECP+ADP → C+ATP由ATP和CP构成的能量系统,其供能时的能量来源于ATP和CP分子中的高能磷酸键断裂所释放的能量,因此该系统又称为磷酸原系统。

特点:无氧代谢,不产生乳酸;供能速度极快;能源:CP; ATP生成很少;肌中贮量少,最大强度运动持续供能时间短6- 8秒;输出功率最大。

意义:磷酸原供能系统是一切高功率输出运动项目的物质基础。

数秒内要发挥最大能量输出,只能依靠磷酸原系统,如短跑、投掷、举重、足球射门等运动项目。

属于磷酸原系统的供能特点有( )。

A、能量输出功率高B、无氧代谢C、ATp生成少D、动员所有贮备可供能33s2、糖酵解系统:糖酵解系统:是指糖原或葡萄糖在细胞浆内无氧分解生成乳酸过程中,再合成ATP的能量系统。

肌糖元+ADP+ Pi →乳酸+ ATP1mmol葡萄糖共生成2mmolATP特点:无氧代谢,产生乳酸,可导致肌肉疲劳;供能速度快;能源:肌糖元;ATP生成有限;用于2-3’的最大强度运动。

在糖进行无氧分解过程中,每分子葡萄糖生成2分子乳酸,并释放能量。

( )由糖酵解供能为主的情况为( )。

A、30m加速跑B、长距离跑的终点冲刺时C、长距离赛跑时D、以最大速度完成400 m跑属于乳酸能系统供能的特点有( )。

A、供能的最大容量有限B、快速可动用性C、产生乳酸D、其底物为乳酸进行一段时间训练,60m跑速度提高了,而跑后血乳酸含量却比训练前减少了,这说明( )。

A、糖类的有氧供能比例增大B、肌红蛋自含量增多C、乳酸能供能能力提高D、ATP-CP 供能比例增大3、有氧氧化系统有氧氧化系统:是指糖、脂肪和蛋白质在细胞内彻底氧化成H2O和CO2的过程中,再合成ATP 的能量系统,是三个能量系统中最复杂的。

糖脂肪 +ADP+Pi+O2 →CO2+H2O +ATP蛋白质1mmol葡萄糖共生成36mmolATP特点:供能总量最多,输出功率最低;有氧代谢;供能速度慢;能源:糖、脂肪、蛋白质;没有导致疲劳的副产品;维持运动的时间长,用于耐力或长时间的活动意义:当运动中氧的供应能满足氧的需要时,如长时间耐力运动,运动所需的ATP主要由该系统提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