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色病1
1例血色病多次放血疗法的护理体会
3 . 1 患有糖尿病 , 为预防其发生低血糖反应 , 应
铁的血液 , 是减轻体 内铁负荷主要的措施 , 从而达到有效的治疗
效果。 根 据报 道 , 静 脉 放 血 有4 种方法 , 但 是 实 践 证 明使 用 一 次 性 塑料 血 袋操 作简 单 、 方 法 快捷 , 更 好 的优 点是 可 以减 少 职业 暴 露日 。 本科于2 0 1 1 年1 1 月 2 0 1 2 年5 月, 对1 例 血 色 病 患 者 使 用 一 次 性 塑 料 血 袋 先后 施 行 1 O 次 静 脉 放 血 疗法 , 得 到 了 很 好 的 治 疗效 果 , 现
时报告医师 , 及 时处理 。 若 患者 出现异常 , 操作 者必须冷静 , 立即
停止 采 血 , 报 告 医生 。 神 志不 清 者 按 压 人 中 , 呕 吐者 头 偏 向一 侧 , 注意 稳定 患 者情 绪 , 防 止采 血反 应 进一 步恶 化 [ 4 1 。
3 . 4 操 作 后 护理
血袋 的外包装打开并扎上止血带 , 当拔出针头时需要患者配合先 用手按住纱块 , 等护士把护针套套住采血针使其固定后再给患者
压迫 止 血 。 其 它 步骤 与 方法 一 相 同 。
3 护理
体血色病基 因( H F E) 突变所致【 】 1 。 主要临床特点为皮肤色素沉着 、
肝硬 化 、 糖尿病 、 心 脏 病变 、 关节病变。 血 色 病 治 疗 的 首 选 方 法是 间 隙放 血 【 】 1 , 放 血 疗 法 可 显 著 降低 原 发 性 血 色 病 患 者 体 内的 含铁 量, 改 善 患 者 的肝 功 能 目 。 通过静脉放血疗法 , 能 及 时 地 除 去 富含
选择在饭后 1 h 进行操作 , 操作前上洗手 间解大小便 , 提前准备 1
血色病名词解释
血色病名词解释
血色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由于胃肠道吸收铁元素异常增加,导致体内铁负荷明显增高(铁蛋白及血清铁明显升高),沉积于肝脏、心脏、胰腺等重要脏器,引起脏器功能损害。
常见的临床表现有皮肤色素沉着、血糖升高、肝脏肿大伴功能损害、充血性心力衰竭、关节肿痛等。
血色病患者,实验室检查可见血清铁、血清铁蛋白、转铁蛋白饱和度等明显升高,肝脏穿刺活检可见肝脏纤维化或肝硬化表现。
患者考虑有血色病的可能时,需及时到血液内科就诊,完善贫血六项、骨髓穿刺及肝脏穿刺活检等检查,以明确诊断,由专科医师评估病情后,制定治疗方案,积极治疗。
遗传性血色病1例
[】 段 涛 , 慧 霞 主 译 . 危 妊 娠 [ ] 版 . 京 : 民 卫 生 出 版 社 , 2 杨 高 M . 北 3 人
2 08:4 8. 0 12
遗传性血色病1 例
陈锦 辉 【 键词 】遗 传性 血 色病 ;遗 传病 关 赵 念
中图分 类号 :R5 5
文献标 识码 :B
1.×1 ,红细胞51 0 L 1 0 0 . ×1 / ,血d  ̄4 0 0 ,尿糖2 。肝功能示 x 8 ×1 +
AS 1 L,T L3 .UL,DBL 1. T7U/ Bi 55 / i 6 mo/ BL1. mo/ 6 l L,Ii 56 l L,总蛋
一
参考文献
[] 马 润 玫主 译 . 产科 医师行 医必读 [ .版 . : 民卫生 出版 1 妇 M] 6 北京 人
社, 0. 2 9 0
治疗 办法 是尽快排 空子 宫 。若胎儿 已死 ,13 /病例 可伴 凝血功 能 障
碍 ,约半数患者 自发分娩 ,除有横 位等产科适应症 需选择剖 宫产者 , 常规处理应选择 阴道分娩 。若胎儿仍存 活 ,应尽早 考虑剖宫 产挽救胎 儿 ,可根据胎心监测结果判 断胎儿状况 以助选择分娩 方式。
道上皮 细胞 ,在 十二指肠 隐窝细胞 中分 布最多 ,通 过与转铁蛋 白受体 (as rn eet ,TR tnf r c o r ei r p r f )结合 形成 复合物抑制细胞对含铁转运 蛋白
黄染 ,消瘦 ,全身轻表淋 巴结未及肿大 。心肺未 见异常 ,腹 平软 ,肝
右肋缘下3m处可触 及 ,质硬 ,表面 光滑 ,有 深压痛 ,无反跳痛 ,腹 c 水征 阴性 ,双下肢无水肿。人 院后查血 常规 :血红蛋 18gL  ̄ 9/ ,白细胞 /
血色病
第十四章血色病正常铁代谢实验室检查分类、病因与发病机制诊断与鉴别诊断病理治疗临床表现血色病(hemochromatosis)又称含铁血黄素沉着症或血色素沉着症,为一组铁代谢性疾病,是由于体内的铁过多,并沉积于肝、胰、心、肾、脾、皮肤等组织,引起不同程度的实质细胞破坏、纤维组织增生及脏器功能损害,临床上表现为皮肤色素沉着、肝肿大、肝硬化、DM、心脏扩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症状。
遗传性血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铁代谢病[1~3],患病率一般为3‰~8‰。
本病在北欧人群中较为常见,平均患病率可达1/300,患病基因的携带情况更是高达1/10[2]。
【正常铁代谢】从出生后到青春期,体内的铁含量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增加,至成年以后达到较为恒定的水平。
健康成年人体内的铁总量为3~4g,其中2/3存在于血红蛋白、肌红蛋白、细胞色素和过氧化氢酶中;其余则以铁蛋白和含铁血黄素形式贮存于肝、胰、心肌、内分泌腺、皮肤和粘膜等组织。
后者称为贮存铁,其含量因性别而异,一般男性平均为1g左右。
育龄妇女的贮存铁相对较少,约为300mg左右,但绝经后开始缓慢增加,最终达到与男性相似的水平。
铁蛋白是铁贮存的主要形式,其中60%贮存于肝脏,40%贮存于肌肉组织和网状内皮系统。
肝内贮存铁有95%是以铁蛋白的形式存在于肝细胞中,余下的5%则存在于Kupffer细胞的溶酶体残粒中。
在溶酶体蛋白酶的作用下,铁蛋白降解为不溶于水的含铁血黄素。
其中的铁含量可高达40%,这是铁贮存的另一种形式。
体内铁含量的相对恒定,主要是通过铁的吸收与丢失之间的动态平衡而得以维持。
铁的吸收主要在十二指肠和空肠上段[4],正常人每日从肠道中吸收的铁约为0.5~1mg,行经期妇女为1~2mg。
肠粘膜对铁的吸收率受体内铁贮量、红细胞生成速度和肠粘膜吸收功能等影响。
铁的吸收受体内铁贮存情况的影响,贮存铁减少可使铁的吸收增加;反之,则铁的吸收减少。
此外,红细胞生成增多或发生急性溶血时亦可刺激铁的吸收。
血色病诊断标准
血色病诊断标准
血色病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疾病,主要表现为患者皮肤和黏膜呈现鲜红色。
由
于其罕见性和独特的症状,血色病的诊断一直是一个难题。
为了帮助临床医生更准确地诊断血色病,制定了以下的血色病诊断标准。
一、临床表现。
1. 皮肤和黏膜呈现鲜红色,无瘙痒感和疼痛感。
2. 患者在出生后不久即出现鲜红色皮肤,随着年龄增长,颜色不会改变或减轻。
3. 除了皮肤和黏膜颜色异常外,患者无其他明显症状。
二、家族史。
1. 患者有家族史,患者的父母或近亲中有人患有相似的症状。
2. 家族中有多人患有血色病的情况。
三、实验室检查。
1. 血液检查,患者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浓度正常。
2. 基因检测,通过基因检测可以发现患者携带了与血色病相关的基因突变。
四、皮肤活检。
1. 皮肤活检显示表皮和真皮的毛细血管扩张,血管壁增厚,毛细血管内有红细
胞充盈。
五、其他相关检查。
1. 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皮肤红斑,如过敏性皮炎、药物反应等。
2. 对于疑难病例,可进行皮肤病理学检查,以排除其他皮肤病。
六、诊断标准。
根据临床表现、家族史、实验室检查和皮肤活检等综合分析,如符合以上标准,可诊断为血色病。
血色病是一种罕见的疾病,但随着对其认识的不断深入,诊断和治疗都有了较
大的进展。
希望通过本文提出的血色病诊断标准,能够帮助临床医生更准确地诊断血色病,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和管理。
血色病1例
血色病1例作者:毕宁王菁来源:《健康必读(上旬刊)》2019年第02期【关键词】血色病;诊断;肝功能异常【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9)02-0283-01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55岁,因“解稀烂大便2年余”入院,既往有反复胸闷病史,在外院诊断为原发性心肌病,心功能不全,给于强心、利尿、改善心肌重构等治疗后症状能缓解,有甲状腺功能减低病病史多年,口服右旋甲状腺素治疗。
入院查体:BP130/80mmHg,神清,皮肤巩膜无黄染,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律不齐,可闻及杂音,腹平软,肝脾未触及,双下肢无水肿。
入院后查血常规白细胞8.34*10^9/L,红细胞4.05*10^12/L,血紅蛋白132g/L,血小板199*10^9/L,谷丙转氨酶449U/L,谷草转氨酶 236U/L,球蛋白24.2g/L,白蛋白42.5g/L,直接胆红素4umol/L,间接胆红素12.3umol/L,谷氨酰转肽酶23U/L,碱性磷酸酶76U/L,尿素6.29mmol/L,血肌酐97.1umol/L,葡萄糖5.65mmol/L,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2.61pg/ml,促甲状腺素9.57uIU/ml,铁蛋白1510ng/ml,空腹转铁蛋白饱和度(transferrin saturation,TS) 62.1%,抗dsDNA 阴性(-),抗ANA 阴性(-),自免肝全套阴性,肝炎相关标志物阴性。
常规心电图检查:频发室性早搏。
肝胆脾胰甲状腺心脏彩超检查:肝、胆囊、脾脏声像图均未见明显异常,甲状腺肿大,二尖瓣轻度关闭不全,室壁运动异常,心功能减低,左室增大,左室舒张功能减低,LVEF(左心功能测定):约39%(50-75%),左心室缩短率:20%(25-45%)。
上腹部CT平扫检查:肝脏密度增高,建议结合临床有无输血史、血液病史综合考虑。
甲状腺ECT检查:双叶甲状腺摄锝功能明显减低。
血色病诊断标准PPT大纲
非药物治疗方法介绍
放血疗法
通过定期放血,减少体内铁元 素的含量,从而减轻症状和改
善预后。
饮食调整
限制含铁食物的摄入,如动物 内脏、红肉等,同时增加富含 维生素C的食物,以促进铁的
吸收和利用。
生活方式改变
避免饮酒、吸烟等不良生活习 惯,保持规律作息和适当运动
。
预后评估指标
血清铁蛋白水平
监测血清铁蛋白水平的变化,评估治 疗效果和预后情况。
建立多学科协作机制
建立多学科协作机制,整合各学科优势资源 ,提高血色病的综合诊疗水平。
完善诊断标准和流程
不断完善血色病的诊断标准和流程,提高诊 断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谢谢您的聆听
THANKS
胰岛素分泌不足或抵抗
胰岛素释放试验异常,提示胰岛素分泌不足或 抵抗。
排除其他原因
排除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等其他类型糖尿病后,结合血色病病史和临床表现 进行诊断。
其他相关临床表现
心脏受累表现
心悸、气短、胸闷等症状 ,心电图可出现心律失常 等表现。
胰腺受累表现
腹痛、腹胀、消化不良等 症状,胰腺B超或CT检查 可见胰腺肿大或萎缩等表 现。
血色病诊断标准PPT大纲
03-20
CONTENTS
• 血色病概述 • 实验室检查方法 • 临床表现与诊断依据 • 鉴别诊断与误区提示 • 治疗方案及预后评估 •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
01
血色病概述
血色病定义与特点
01
血色病是一种慢性铁负荷过多疾 病,由于肠道铁吸收的不适当增 加导致。
02
疾病特点为过多的铁储存于肝脏 、心脏和胰腺等实质性细胞中, 引发组织器官退行性变和弥漫性 纤维化,以及代谢和功能失常。
血色病诊断标准
血色病诊断标准血色病是一种罕见的病症,它的症状主要包括皮肤瘙痒、骨髓增生异常以及血液样貌异常等。
由于血色病的诊断方法相对较为复杂,因此临床医生普遍采用“血色病诊断标准”来进行诊断。
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这个标准。
第一步是病史采集。
在进行血色病的病史采集过程中,医生需要详细了解患者的家族史、既往史、用药史以及近期的生活史等信息。
此外,对于患有皮肤瘙痒、动态性皮癣等皮肤疾病的患者,也需要特别关注,以便将皮肤疾病与血色病进行区分。
第二步是体格检查。
在进行体格检查时,医生需要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包括皮肤状况、淋巴结肿大情况、肝脾大小、肢体麻木等方面。
此步骤的目的是为了了解患者身体状况和病情的严重程度。
第三步是实验室检查。
血色病是一种血液病,因此实验室检查至关重要。
具体来说,实验室检查包括血液学检查、骨髓穿刺检查、蛋白质电泳及免疫球蛋白定量等项目。
其中,骨髓穿刺检查是最为关键的检查项目,能够准确判断患者的骨髓情况,诊断是否为血色病。
第四步是病理学检查。
在进行病理学检查时,医生需要对患者的皮肤、淋巴结以及骨髓等部位进行详细检查,以便了解病变的情况及程度。
病理学检查可以确定是否存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血液病。
最后,通过以上多种检测手段,医生可以结合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等资料来进行综合分析,判断是否患有血色病。
而针对血色病的治疗方案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选择,包括化疗、放疗、骨髓移植等方式。
总之,血色病诊断标准对于血色病的诊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实际操作中,医生需要根据标准有序地开展工作,以便对患者进行准确诊断,从而为患者设计出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案。
HJV基因突变致多器官损伤的成人遗传性血色病1例报告
!1IJK!HJV基因突变致多器官损伤的成人遗传性血色病1例报告吴树铎1,2,詹沂博2,李新华3,许长磊1,曹敏玲1,池晓玲1,21广东省中医院肝病科,广州510120;2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广州510006;3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广州510630关键词:血色素沉着症;铁代谢障碍;突变;HJV基因基金项目:2020年广东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2020JGXM028)HereditaryhemochromatosiswithmultipleorgandamagecausedbyHJVgenemutationinadults:AcasereportWUShuduo1,2,ZHANYibo2,LIXinhua3,XUChanglei1,CAOMinling1,CHIXiaoling1,2(1.DepartmentofLiverDisease,GuangdongProvincialHospitalofChineseMedicine,Guangzhou510120,China;2.TheSecondClinicalCollegeofGuangzhouUniversity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Guangzhou510006,China;3.DepartmentofInfectiousDiseases,TheThirdAffiliatedHospitalofSunYat-senUniversity,Guangzhou510630,China)Correspondingauthor:CHIXiaoling,chixiaolingqh@163.com(ORCID:0000-0003-3193-1943)Keywords:Hemochromatosis;IronMetabolismDisorders;Mutation;HJVgeneResearchfunding:PostgraduateEducationInnovationProjectofGuangdongProvincein2020(2020JGXM028)DOI:10.3969/j.issn.1001-5256.2022.11.026收稿日期:2022-04-22;录用日期:2022-05-29通信作者:池晓玲,chixiaolingqh@163.com 遗传性血色病又称遗传性血色素沉着症,是一种多发于北欧血统人群的、以铁在体内过度沉积导致组织损伤为主要病理特点的遗传性疾病。
血色病诊断标准
血色病诊断标准血色病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疾病,主要表现为患者皮肤和眼球的色素沉着增加,导致皮肤和眼球呈现出深红色或棕褐色。
这种疾病对患者的生活和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因此对血色病的诊断非常重要。
以下是血色病的诊断标准,供医生和患者参考。
一、临床表现。
1. 皮肤色素沉着增加,呈现出深红色或棕褐色。
2. 眼球色素沉着增加,眼白呈现出深红色或棕褐色。
3. 皮肤和眼球的色素沉着呈进行性增加趋势。
二、实验室检查。
1. 皮肤组织活检,镜下观察可见黑色素细胞数目明显增多,且色素颗粒呈现出深红色或棕褐色。
2. 血液检查,血清黑色素含量显著增加。
3. 基因检测,通过基因检测可发现相关基因发生突变。
三、影像学检查。
1. 皮肤超声,可见皮肤下黑色素沉着增加。
2. 眼科检查,眼底检查可见眼球黑色素沉着增加。
四、诊断标准。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结合家族史和遗传学检测,可以进行血色病的诊断。
五、鉴别诊断。
1. 霍奇金淋巴瘤,需通过淋巴组织活检和淋巴细胞免疫表型鉴别。
2. 黑色素瘤,需通过皮肤组织活检和黑色素瘤特异抗原鉴别。
六、治疗。
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对症治疗和遗传咨询是目前的主要治疗手段。
七、预后。
血色病是一种进行性疾病,预后较差,患者的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
八、结语。
血色病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疾病,对患者的生活和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
准确的诊断对于指导治疗和遗传咨询非常重要,希望医生和患者能够加强对血色病的认识,早日找到有效的治疗方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肝血色病1例
疾 病 , 当肝 细 胞 内 糖 原 积 聚 到 一 定
量时 ,肝实质 密度增高。 采用 双 能
量 CT 扫 描 可 资 鉴 别 。 80 kV 和
12 0 k V 的 CT 图像 ,肝 实质密度差 异
大 时 , 即 为 H C ;而 糖 原 贮 积 病 患 者
的肝 密度 变 化 不 大 。 (2 ) W ils o n 病
维普资讯
3 18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2 00 8 年 7 月第 16 卷第 4 期
Chin e s e
J
Me d
Im a gin g ,
Ju ly
2008 ,
Vol
16
,
No .
4
病例 报 告
肝 血 色病 1 例
李天 平 何 清 李宜键
血 色病 ( he m o c hr o m a t o s is , H C ) 又 称 肝 血 色 素沉 着 症 或 过 量
由于铁吸收增加 、溶血 增多或铁利用 障碍 时 ,可 由于铁过 载而沉
积于肝 、脾、 淋 巴结等,最终可 导致受累器 官纤 维化 和 功能不
全 “0 。
肝 内铁贮 存量 增 多 时 ,则形 成含 铁血 黄素颗粒 , 铁 反 应 阳
查 体 : 皮肤 、 粘 膜无 黄染 但 , 有 色 素 沉 着 , 肝 脏 于 肋 下 3 ~ 4 c m 处
× 1 0 ’/L 。
空腹血 糖
17 .
2m
m
o L/1 ( 正 常 值
<
7 .
Om
m
o l/1 )
,餐后
2h
血 糖 3 2 . 5 m m o L/l 。
血 清 铁 3 9 la J n o l/1 ( 正
误诊为慢性活动性肝炎的血色病1例
形态不一 , 不高 于皮 面( 图 1 。全身 浅表淋 巴结 见 ) 未 及。双 肺 呼 吸 音 清 , 闻 及 干 湿 哕 音 , 率 未 心
107 mn 律 齐 , 闻及 病 理 性 杂 音 。腹 平 软 , 0  ̄/ i, 未 未 见腹 壁静 脉 曲张 , 压痛 , 跳 痛 , 脾 未 及 。双 下 无 反 肝 肢不 肿 。 实 验 室 检 查 :A A 1 8 , S N N :0 D D A(一) ,
胞损 伤 和死 亡 。另 一方 面 , ufr 胞 在 吞 噬受 损 K pe细 的含 铁肝细胞 后 被激 活 , 生 成 纤维 细胞 生 长 因子 , 产 转化 生长 因子 刺 激星 形 细胞 活化 , 生 大量 胶 原 , 产 铁
A T 3 / , S 8 / G T 8 6 / 。 B超 示 脂 肪 L 6 u L A T 8 u L, G 1 u L
病因分 为原发 性 和继发 性 两 大类 。原发 性 的 血色 病
清 , 色素沉 着 。上 述部 位可 见多 个褐 色皮 疹 , 有 大小
是由于先天性铁代谢 障碍所致。常见的继发性病因
有反复输 血 、 过量 的摄 人 酒精 、 含 量高 的药 物或食 铁 物 。铁是 引起肝脏损 害 的主要 原 因。一方 面 , 细胞 肝 内铁 引起 L O, 致线 粒 体 、 粒 体 和溶 酶 体等 细 胞 P 导 微
原发性血色病1例
原发性血色病1例作者:周建峰拉措来源:《中国社区医师》2014年第06期摘要本文对1例原发性血色病的诊断、治疗进行报告如下,期待能够对以后临床治疗有所帮助。
关键词原发性血色病诊断治疗病例资料患者,女,38岁,因间断性右上腹胀痛不适6年入科,患者于入院前6年,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上腹间断性胀痛,并向右肩背部放射。
既往有四肢关节间断性隐痛不适病史3年(未正规治疗),36岁闭经。
查体:全身皮肤色泽正常,弹性较差,皮肤干燥,体毛稀少。
腹平软,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右上腹轻度压痛,墨菲氏征阳性,肝脾未触及,肝肾区无叩击痛,移动性浊音阴性,听诊肠鸣音可,四肢关节无红肿、畸形,无压痛,活动自如。
腹部B超及上腹CT均提示:胆囊炎,胆结石。
心电图示:心动过缓。
血常规示WBC 4.2×109/L,N 51.9%,PLT 83×109/L。
空腹血糖4.34mmol/L,肝功正常。
抗“O”阴性,类风湿因子阴性。
入院后在全麻下行胆囊切除术,术中发现胰腺体部可见点片状黑褐色物附着,且胰腺质地较硬,取少量黑褐色组织行病理检查,术中探查肝脏未见异常。
术后病理检查结果提示:胰腺组织实质萎缩小叶间纤维化并有大量黑褐色的含铁血黄素沉积,符合血色病的胰腺病变。
术后查血清铁75umol/L,血清铁蛋白900μg/L,术后诊断:①慢性结石性胆囊炎;②原发性血色病。
患者住院14天后出院。
讨论根据病因不同,血色病可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
原发性血色病,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具有明显家族集聚性。
遗传性血色病基因位于第6号染色体的短臂,90%以上患者都存在HFE基因突变[1]。
一般只有纯合子患者才会出现血色病症状[2]。
过多的铁沉积于体内的许多脏器,其中以肝脏及胰腺积聚最多,可达正常人的50~100倍,心脏、脾、肾皮肤等组织铁的沉积约正常人的5~15倍。
血管壁及结缔组织内亦可有铁质沉积。
原发性血色病的起病隐匿,进展缓慢,症状大多于40~60岁左右才出现,以男性多见。
血色病疾病研究报告
血色病疾病研究报告疾病别名:古铜色糖尿病,色素性肝硬化所属部位:全身就诊科室:内科,内分泌科病症体征:肝脏病变弥漫,皮肤色素沉着,性欲减退疾病介绍:血色病是怎么回事?血色病又叫遗传性血色病,属于常见的慢性铁负荷过多疾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由于肠道铁吸收的不适当增加,导致过多的铁储存于肝脏,心脏和胰腺等实质性细胞中,导致组织器官退行性变和弥漫性纤维化,代谢和功能失常,主要临床特点为皮肤色素沉着,肝硬化,继发性糖尿病症状体征:血色病有什么症状?血色病的症状有下面几种:随着时间延长和铁的积累,HHC病人逐渐出现症状并渐加重。
HHC早期通常无症状或者初始症状无特异性,包括虚弱无力、关节痛、昏睡、慢性疲劳、体重减轻(消瘦)、腹痛、皮肤颜色改变、缺乏性欲等。
晚期本病最主要的三大临床表现是皮肤铁色素沉着、继发性糖尿病、肝硬化。
HFE相关HHC,男性的临床表现通常在40~50岁变得明显;女性患者症状常发生在绝经期后,发病年龄常较男性晚。
非HFE基因改变所致HHC与HFE-相关HHC有共同的临床特点。
青少年HHC:典型者在10~30岁发病;常见并发症包括:DM、性腺功能低下、心律失常、心衰,与HFE相关HHC相比更常出现心力衰竭。
皮肤色素沉着:90%~100%的病人有皮肤色素沉着。
特征性的金属颜色或石板灰色有时被描述为青铜色或暗褐色,这是由于黑色素增多(导致青铜色)和铁沉积(导致灰色色素)沉着在真皮中。
皮肤干燥,表面光滑、变薄、弹性差,毛发稀疏脱落。
色素沉着通常为全身性,但皮肤暴露部位、腋下、外阴部、乳头、瘢痕等部位可能更为明显。
口腔黏膜及牙龈亦有色素沉着。
色素沉着的分布特点与慢性肾上腺皮质机能不全相似。
继发性糖尿病:见于50%~80%的患者,在有糖尿病家族史的患者中更可能发生。
早期轻度受损者可无典型症状,中、后期胰岛受损严重者则可有典型症状。
晚期并发症与其他原因引起的糖尿病相同。
未及时治疗者可发生急性代谢紊乱并发症如酮症酸中毒、非酮症高渗糖尿病昏迷等。
遗传性血色病简介
遗传性血色病简介遗传性血色病,又称遗传性溶血性贫血,是一类遗传性疾病,以红细胞寿命缩短和溶血为特征。
该疾病通常由遗传基因突变引起,影响红细胞的形态和功能,导致患者出现贫血、溶血、黄疸等症状。
遗传性血色病包括镰状细胞性贫血、地中海贫血和类球形细胞性贫血等多种类型,不同类型的血色病其遗传方式、致病基因和临床表现均有所不同。
遗传方式遗传性血色病通常是由致病基因的突变引起的,遗传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常染色体显性遗传:部分类型的血色病如类球形细胞性贫血等,采取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方式。
2.常染色体隐性遗传:镰状细胞性贫血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患病的子代需要从两个携带致病基因的父母继承。
3.X染色体遗传:地中海贫血通常为X连锁隐性遗传,男性患病的几率要高于女性。
致病基因不同类型的遗传性血色病具有不同的致病基因,其中较为常见的包括:1.HBB基因:镰状细胞性贫血的致病基因为HBB基因,该基因发生突变后导致血红蛋白S的产生,使得红细胞发生变形,引发慢性溶血。
2.HBB基因和HBA基因:地中海贫血的致病基因包括HBB和HBA基因,患者通常缺乏正常的血红蛋白合成,导致贫血和组织器官受损。
3.ANK1、SPTA1、SPTB基因:类球形细胞性贫血的致病基因包括ANK1、SPTA1和SPTB等多个基因,突变会导致细胞膜蛋白异常,影响红细胞的形态和功能。
临床表现遗传性血色病患者常表现为贫血、溶血、黄疸等症状,具体表现因病种和病情严重程度而有所不同。
部分常见症状包括:1.贫血:患者常出现乏力、虚弱、头晕等贫血症状,严重者可能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
2.溶血:红细胞寿命缩短引起的溶血会导致患者出现黄疸、尿液变色等症状。
3.危及生命:某些严重的遗传性血色病如地中海贫血,若未及时治疗可能造成器官受损、甚至危及生命。
诊断与治疗诊断遗传性血色病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家族病史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如血液学检查、基因检测等。
常规治疗包括输血、药物治疗、骨髓移植等,早期干预和治疗对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预后至关重要。
遗传性血色病预防和措施
一旦确诊,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心理支持
提供心理支持和咨询,帮助患者应对疾病带 来的心理压力。
患者及其家属应了解疾病,积极参与治疗。
我们能做什么?
我们能做什么?
公众教育
加强对遗传性血色病的公众健康教育,提高社会 认知。
通过讲座、宣传材料等方式传播知识。
我们能做什么?
筛查项目
推动医疗机构开展遗传性血色病的筛查项目。
遗传性血色病预防和措施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遗传性血色病? 2. 谁容易患上遗传性血色病? 3. 如何预防遗传性血色病? 4. 一旦确诊,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5. 我们能做什么?
什么是遗传性血色病?
什么是遗传性血色病? 定义
遗传性血色病是一种由于体内铁过量积累导致的 遗传性疾病。
该病通常与铁代谢异常相关,导致器官损伤。
男性相对女性更易患病,因女性经期排铁。
谁容易患上遗传性血色病?
症状识别
早期可能无明显症状,但常见症状包括疲劳 、关节疼痛和皮肤变色。
随着病情发展,可能出现糖尿病、肝硬化等 并发症。
谁容易患上遗传性血色病? 检测建议
建议有家族史的人定期进行基因检测和血液 检查。
早期诊断有助于及时采取预防措施。
如何预防遗传性血色病?
避免烟酒,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少对肝脏的负担。
一旦确诊,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
一旦确诊,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医疗干预
使用抽血放铁疗法(phlebotomy)定期降低 体内铁含量。
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
一旦确诊,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药物治疗
可使用铁螯合剂(如去铁胺)帮助排除多余 铁。
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避免副作用。
SLC40A1基因突变致遗传性血色病1例报告
#/01SLC40A1基因突变致遗传性血色病1例报告朱承谕,陈 琦,封忠昕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血液内科,贵州遵义56300关键词:遗传性血色病;突变;治疗学中图分类号:R575;R446.9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1-5256(2021)05-1180-03HereditaryhemochromatosiscausedbymutationintheSLC40A1gene:AcasereportZHUChengyu,CHENQi,FENGZhongxin.(DepartmentofHematology,TheAffiliatedHospitalofZunyiMedicalUniversity,Zunyi,Guizhou56300,China)Keywords:HereditaryHemochromatosis;Mutation;TherapeuticsDOI:10.3969/j.issn.1001-5256.2021.05.041收稿日期:2020-12-03;修回日期:2020-12-16作者简介:朱承谕(1995—),女,住院医师,主要从事恶性血液病研究通信作者:陈琦,zyfyhenqi@163.com 遗传性血色病(hereditaryhemochromatosis,HH)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遗传病,北欧高加索人群发病率较高,其发病机制为铁代谢相关基因突变导致小肠对铁吸收过多,体内过量的铁进行性蓄积造成肝、肾、脑、胰腺等组织损伤,从而引起器官功能障碍导致肝硬化、糖尿病、心肌病、垂体损伤、睾丸萎缩、关节疾病和皮、肤色素沉着等[1]。
现将本院收治的1例HH患者的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1 病例资料患者男性,29岁,因“发现肝功能异常4年,CA19-9升高1个月”于2018年11月30日入本院,患者于2014年体检时发现肝功能异常,转氨酶升高(具体值不详),无乏力、腹胀、目黄等不适,未予重视,2018年10月体检发现转氨酶升高,且伴CA19-9升高,为求进一步诊治就诊于本院。
血色病有哪些症状?
血色病有哪些症状?*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血色病症状,尤其是血色病的早期症状,血色病有什么表现?得了血色病会怎样?以及血色病有哪些并发病症,血色病还会引起哪些疾病等方面内容。
……*血色病常见症状:腹痛、肝肿大、无力、睾丸萎缩、肝昏迷、肝功能受损、消瘦、消化不良、充血*一、症状随着时间延长和铁的积累,HHC病人逐渐出现症状并渐加重。
HHC早期通常无症状或者初始症状无特异性,包括虚弱无力、关节痛、昏睡、慢性疲劳、体重减轻(消瘦)、腹痛、皮肤颜色改变、缺乏性欲等。
晚期本病最主要的三大临床表现是皮肤铁色素沉着、继发性糖尿病、肝硬化。
HFE相关HHC,男性的临床表现通常在40~50岁变得明显;女性患者症状常发生在绝经期后,发病年龄常较男性晚。
非HFE 基因改变所致HHC与HFE-相关HHC有共同的临床特点。
青少年HHC:典型者在10~30岁发病;常见并发症包括:DM、性腺功能低下、心律失常、心衰,与HFE相关HHC相比更常出现心力衰竭。
皮肤色素沉着:90%~100%的病人有皮肤色素沉着。
特征性的金属颜色或石板灰色有时被描述为青铜色或暗褐色,这是由于黑色素增多(导致青铜色)和铁沉积(导致灰色色素)沉着在真皮中。
皮肤干燥,表面光滑、变薄、弹性差,毛发稀疏脱落。
色素沉着通常为全身性,但皮肤暴露部位、腋下、外阴部、乳头、瘢痕等部位可能更为明显。
口腔黏膜及牙龈亦有色素沉着。
色素沉着的分布特点与慢性肾上腺皮质机能不全相似。
继发性糖尿病:见于50%~80%的患者,在有糖尿病家族史的患者中更可能发生。
早期轻度受损者可无典型症状,中、后期胰岛受损严重者则可有典型症状。
晚期并发症与其他原因引起的糖尿病相同。
未及时治疗者可发生急性代谢紊乱并发症如酮症酸中毒、非酮症高渗糖尿病昏迷等。
过去认为胰岛B细胞破坏是导致糖尿病的主要原因,但近年发现有的患者血中胰岛素浓度并无明显下降,故有人认为铁有直接拮抗胰岛素的作用,可使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降低,从而导致血糖升高及糖尿病。
血色病诊断标准
血色病诊断标准血色病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疾病,患者常常出现面部和皮肤呈现深红色的特征。
对于血色病的诊断,需要根据一系列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来进行判断。
下面将介绍血色病的诊断标准,以便医生和患者能够更好地了解和诊断这种疾病。
首先,血色病的诊断需要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
患者常常出现面部和皮肤呈现深红色的特征,这是血色病的典型表现之一。
除此之外,患者还可能出现贫血、出血倾向、骨骼畸形等症状,这些都可以作为诊断的重要依据。
其次,实验室检查也是血色病诊断的重要手段。
血常规检查可以发现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偏低,红细胞形态异常,血小板计数减少等情况。
骨髓穿刺检查可以观察到骨髓中红系细胞增多,巨核细胞减少等特征。
此外,遗传学检查也可以帮助确认血色病的诊断,通过检测HBB基因的突变情况来确定患者是否患有血色病。
除了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也可以为血色病的诊断提供重要信息。
X线检查可以观察到患者骨骼的异常情况,如骨髓增生、骨质疏松等。
MRI和CT检查可以帮助观察到患者骨骼和内脏器官的情况,有助于诊断和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
最后,对于家族史和遗传史的了解也是血色病诊断的重要依据。
由于血色病是一种遗传性疾病,患者的家族中可能存在其他患者或携带者,因此对家族史和遗传史的询问和了解可以为诊断提供重要线索。
综上所述,血色病的诊断需要综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以及家族史和遗传史等多方面的信息。
只有全面了解患者的情况,并进行系统的诊断分析,才能准确诊断血色病,为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治疗和管理。
希望本文所述的血色病诊断标准能够为医生和患者提供帮助,更好地认识和了解这种疾病。
1例血色病患者的观察与护理体会
关 键 词 : 色病 ; 理护 理 ; 食 护 理 ; 血 疗 法 血 心 饮 放
中 图分 类 号 : 4 33 R 5 R 7. :59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编 号 :0 6— 9 12 0 )3— 04—0 10 4 3 (0 8 2 0 5 2
左 侧 扩 大 , 音 有 力 , 闻 及 期前 收 缩 音 , 尖 区可 闻 及 3~ 心 可 心 6级 收 缩 期 吹 风样 杂 音 ; 肋 下 4Cl剑 下 5c 可 触 及 , 硬 , 压痛 。 肝 I l , m, 质 无 实
验 室 检 查 示 总 胆 红 素 3 . m l L 直 接 胆 红 素 l. .o/ , 18I o/ , z 0 8p lL 间 m 接 胆红 素 2 .o/ , 氨 酸 氨 基 转 移 酶 5U/ , 门冬 酸氨 基 转 1 m lL丙 p L天 移 酶 12U/ , 清 铁 2. 4p o/ , 蛋 白大 于 l 0 g L 腹 0 L 血 9 1 . l L 铁 m 0I / 。 0 x 部超 声 示肝 硬 化 、 肿 大 。 院时 患 者血 糖 高 达 3. m 1 L 尿 酮 脾 人 47m o/ , 体( ++)葡 萄 糖 ( , ++++)糖 化 血 红 蛋 白 A ( b .) 1. % , . H Ac 为 0 8 诊 断为 血 色 病继 发 糖 尿病 酮症 。 予无 渣 糖 尿 病 低铁 饮食 , 射胰 给 注 岛素 控 制 血糖 并 保 肝 降 酶 治疗 后 酮 症 纠 正 。 院第 7天, 者 因受 人 患 凉 出现 胸 闷, 能 平 卧 , 动后 加重 , 断 咳 嗽 , 卧 时 明 显 。 不 活 间 平 体格 检 查 示 血 压 10 7 g 左 肺 底可 闻及 少 量 湿 性 罗 音 , 颤 律 , 1/ 0 mmH , 房 心 率 大 于 10次 / i, 颈 静 脉 回流 征 阳 性 , 4 mn 肝 双下 肢 凹 陷性 水 肿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色病
血色病为一种罕见的先天性代谢缺陷病,由于过多的铁质沉着在脏器组织所致,引起不同程度的基质细胞破坏、纤维组织增生及脏器功能障碍,临床表现有肝硬化、糖尿病、皮肤色素沉着、内分泌紊乱、心脏和关节病变。
血色病是因组织中铁的沉积过多而发生的全身性疾病。
血色病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
原发性血色病是隐性遗传性疾病,男性多见。
继发性血色病主要由于严重的慢性贫血(重型β海洋性贫血和再生障碍性贫血)长期大量输血(一般在输血100次以上)以后,造成体内铁贮积过多所致,也有少数病例因多年摄入大量药物性铁或饮食中的铁后发生。
相当多的嗜酒,某些酒中铁含量较高,酒精又能刺激铁的吸收,长期纵酒者肝功能损害也能增加铁的吸收。
【发病机理】
血色病的发病机制主要是第六对染色体上基因异常,导致小肠粘膜对食物内铁吸收增加,以致体内铁含量增加,超过正常的5~10倍以上。
示踪核素检查表明,血色病患者对口服铁的吸收率可高达20%~45%(正常人为1.5%~4.4%)。
体内铁沉积过多造成肝损害和肝硬化的机制有3种学说:①含铁血黄素在溶酶体的酸性环境中,将铁释放出来,使溶酶体膜不稳定,其中的水解酶类进入胞质内,造成破坏;②过多的游离铁使细胞器的类脂发生脂质过氧化,线粒体和细胞膜进一步破坏,使细胞死亡;③肝内铁过多,直接刺激胶原纤维的合成,导致肝纤维化和肝硬化。
【病理改变】
最突出的病理变化是各脏器实质细胞内有不等量的含铁色素(含铁血黄素、铁蛋白)及非含铁色素(脂褐素和黑色素)的沉着,并伴有纤维化。
一、肝脏
肝含铁量常50~100倍于正常肝含铁量的上限,最明显异常是肝细胞内有含铁血黄素颗粒。
主要分布在小管周边,晚期胆管上皮细胞、枯否细胞和巨噬细胞都有铁质沉着,非特异性的变化有脂肪变性和空泡变性。
几乎所有有症状患者都存在肝纤维化或肝硬化,纤维间隔宽窄不一,纤维束起源于门静脉周围,然后延伸,包绕一个或数个小叶,其形态学变化类似慢性胆管部分梗阻。
结节内铁质沉积常是在肝细胞内,而不累及纤维组织,提示结节的形成是纤维组织的包绕,而不是存活肝细胞的增生所致。
二、胰腺
胰腺的内分泌细胞和外分泌细胞,都有铁的过量沉积,有症状者,胰腺腺泡结构破坏,小叶内和小叶间明显纤维化,胰岛细胞减少。
腺泡细胞内及纤维组织铁质沉积明显重于胰岛Langerhans细胞,说明内分泌细胞对铁的毒性作用敏感。
二、其他内分泌腺
甲状腺腺泡、肾上腺髓质球状带、垂体前叶细胞(嗜酸细胞除外)及甲状旁腺都有含铁血黄素沉着,睾丸生精上皮萎缩,但铁质沉着相对少。
三、皮肤
50%~90%病人黑色素沉着,皮肤呈青铜色,临床所看到的皮肤色素沉着多是由于表皮基底的黑色素沉着,但是,在萎缩了的真皮和表皮上,可看到含铁血黄素沉着到汗腺、血管内皮和真皮结缔组织而呈现出来的灰色色素沉着。
四、心脏
心脏明显肥大,心肌受累严重,肌纤维数减少,心室肌有含铁血黄素沉着,心内膜下、收缩肌细胞含铁血黄素沉着程度转传导组织重,心肌细胞核周围可见贮铁蛋白,这些细胞变性、坏死,代之以纤维组织。
五、关节
滑膜细胞内有大量含铁血黄素沉着,相关纤维组织内有大量含铁血黄素沉着,超微结构显示在合成细胞、纤维细胞和软骨细胞内有铁质沉积,而巨噬细胞则几乎不含铁,软骨细胞和周围的软骨组织有继发性退行性变、钙化,有软骨下囊肿形成。
脾脏、骨髓、脑和神经组织受累较轻。
【症状】
血色病患者当体内铁贮积量达25~50g时才出现临床症状。
出现症状的平均年龄为50岁,但由血色病所致的早期临床表现往往被忽视,因而通常拖延4~5年后才能确立诊断。
本病男性多见,男女比例为8:1。
血色病最主要的症状为皮肤色素沉着,糖尿病、肝硬化和性腺功能减退。
由于近代诊断方法的改进,一些无典型症状或甚至尚未出现症状的纯合子均可被发现。
最近,对163
例患者分析表明,83%有无力和嗜睡,58%有腹痛,43%有关节痛,38%有性欲减退和阳萎,15%有心功能衰竭症状。
69%有肝硬化,83%肝肿大,13%脾肿大,20%体毛丢失,8%男性乳房发育,75%皮肤色素沉着,55%有临床糖尿病。
一、肝脏
肝脏肿大先于肝硬化,其肿大程度与铁质沉积程度有关,血色病非肝硬化患者69%有肝肿大,肝硬化者中90%肝肿大,提示铁沉积本身对肝脏病变起主要作用。
肝硬化形成后,多出现肝功能不全和门脉高压,肝功能试验可有血清白蛋白降低,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转氨酶可轻度升高,肝硬化其他非特异性表现有性欲减退、阳瘦长、闭经、男性乳房发育。
导致肝硬化和肝纤维化的肝内铁沉积阈值为22mg/g干重,在肝硬化基础上易发生肝癌,血色病肝硬化的癌发生率高于正常人的200倍,主要是原发性肝细胞癌,大部分可起源于肝内胆管,肝外癌发生率不高。
右上腹痛多为慢性,但有时为急性,急性腹痛很剧烈,有时可致疼痛性休克,其原因尚不十分明了。
二、糖尿病
血色病肝硬化患者,71%有显性糖尿病,其中60%为胰岛素依赖型,31%为非胰岛素依赖型;非肝硬化患者,20%有临床糖尿病,其中60%为非胰岛素依赖型。
其余非显性糖尿病的血色病患者,31%有糖耐量异常,对于经过治疗而长期存活的血色病糖尿病患者,其并发症如视网膜病变、神经病变、肾脏病变和周围血管病变与其他糖尿病相似。
所以又有人称它为“青铜色糖尿病”。
三、皮肤色素沉着几乎所有患者均有皮肤色素沉着,尤其是裸露部位,但由于进展隐匿,患者及其亲属往往不会注意。
四、心脏 1/3患者有心律不齐,15%患者可出现心力衰竭,心电图示低电压、T 波变化、早搏、心房和心室颤动、束支传导阻滞、超声心动示全心扩大。
五、关节病变
发生率为43%~57%,其中仅55%有关节疼痛症状,检查可见关节病变,有些关节不痛,物理检查也正常者,X线可发现有病变,如囊性变和关节边缘硬化改变,多见于第二、三掌指关节,膝、髋关节也可受累。
关节病变发生率与有否肝硬化无关,可作为首发现或唯一表现。
六、内分泌腺异常
男性患者可出现性欲减退和阳痿,并伴有第二性征改变,这些改变常与肝脏受累有关,但多出现在肝硬化之前,女性闭经与有无肝硬化无关,男性乳房发育的发生率低于其他原因所致肝硬化患者,且与有无肝硬化无关,性腺功能低下的大多数患者都存在有促性腺激素分泌低下、黄体激素低下、促卵泡生成素低下及对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反应低下。
一般垂体-肾上腺和垂体-甲状腺功能均正常。
【实验室检查】:
血清铁增高达200μg/dl以上,平均约250μg/dl,血清转铁蛋白的铁饱和度高达70%~100%。
血浆铁蛋白常高达500μg/L。
骨髓涂片或切片见含铁血黄素明显增多。
尿检、皮肤活检均见含铁血黄素,后者尚可见黑色素增多。
去铁草酰胺试验:去铁草酰胺是一种铁螯合剂,能与铁结合,并促使铁从尿中排出。
先给病人维生素C,每日200毫克,连服7天,然后肌肉注射去铁草酰胺,每公斤体重10毫克,再测定24小时尿中铁的排泄量,常超过5毫克或10毫克(正常值不超过2毫克)。
肝活检呈色素性肝硬化变,充满含铁血黄素颗粒,是诊断本病的主要方法。
【诊断】对临床症状明显的患者诊断不难,如患者有①血清铁增高,②血清铁饱和度增高③血清铁蛋白增高,应进一步做肝活检确诊,
应除外如下几种疾病:各种类型肝硬化、糖尿病、Addison病、肝豆状核变性、
【治疗】
应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因已有肝硬化的血色病患者,预后差,寿命缩短,并发肝癌的机会高,而肝硬化前期的患者,如能及时将贮存的过多铁排尽,则不影响寿命,且不会发生肝癌。
由HLA分型确定的纯合子,即使无明显铁贮积过多,也应每年定期查转氨酶、血清铁、转铁蛋白饱和度和铁蛋白,及时发现早期或已有铁贮积过多患者,早期治疗。
最根本的治疗方法是放血疗法以去除体内过量的铁,每500ml血含铁约250mg,每次500ml,每周或每2周1次,直至把过多铁排尽,一般需2~3年,以后根据情况,每2~4周放血1次,以维持疗效。
静脉放血后,患者全身症状减轻,体重增加,皮肤色素沉着和肝、脾肿大减轻。
对心力衰竭
患者,可肌注铁螯合剂,如去铁敏0.5g,每日2次,待心脏好转后,再用放血疗法。
对于肝硬化腹水、门脉高压、糖尿病和心力衰竭、性功能不全者,应对症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