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花爆竹仓库雷电防护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烟花爆竹仓库雷电防护设计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烟花爆竹仓库的雷电防护设计,其中主要有直击雷防护系统设计、闪电感应防护系统设计和闪电电涌侵入防护系统设计。旨在总结经验,减少雷灾害造成的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
关键词:烟花爆竹;雷电防护;接地装置;电涌保护器
雷电灾害是“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公布的最严重的十种自然灾害之一。自然界每年都有几百万次闪电,雷电作为一种强大的自然力的爆发,目前是无法制止的。最新统计资料表明,雷电造成的损失上升到自然灾害的第三位。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因雷击以及雷击效应造成的人员伤亡达3000~4000人,财产损失在50亿~100亿元人民币,而烟花爆竹建筑物遭雷击所造成的损失又是雷电损失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旨在总结经验,为烟花爆竹建筑物雷电防护提供一种思路,从而减小其造成的人身、财产损失。
1烟花爆竹仓库特点
烟花爆竹仓库一般建立在比较偏僻的地方,而且四周没有建筑物,比较孤立。这样的条件很容易导致雷电的入侵。仓库里存放的大量烟花爆竹,一旦遭遇雷击便会给社会带来重大安全威胁和经济损失,为此,必须对该建筑物雷电防护确实做到安全、经济、有效。根据gb50057-2010、gb50161-2009和gb50058-
1992的规定,烟花爆竹仓库一般采用以下雷电防护措施,包括直
击雷防护设计、闪电感应防护系统设计和闪电电涌侵入防护系统设计。
2防雷设计分析
2.1直击雷防护系统设计
接闪器:在建筑物两侧采用独立接闪杆,对闪电进行直截拦截。引下线:采用独立接闪杆的金属支撑杆为引下线作为雷电流的泄入通道。
接地装置:采用小于10ω(gb50057-2010)人工接地体传导雷电流并将其流散入大地。
2.1.1接闪器。接闪器作为引雷装置,目的就是通过接闪器(主要由拦截闪击的接闪杆、接闪带、接闪线、接闪网以及金属屋面、金属构件组成)将雷电吸引过来并通过引下线或者是独立接闪杆的金属支撑杆将雷电流散流到大地。接闪器采用独立接闪杆,对雷电进行引入并传导在大地上泄流掉。
2.1.2引下线。引下线用于将雷电流从接闪器传导至接地装置的导体。引下线采用圆钢、扁钢、钢管,优先采用圆钢。
2.1.3接地装置。接地装置是接地体和接地线的总和,用于传导雷电流并将其流散入大地。按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规定易燃易爆建筑物冲击接地电阻小于10欧。经实测建筑物的基础地网冲击接地电阻为
3.9ω。如某仓库采用人工接地体埋设,防直击雷人工接地体距离建筑物出入口或人行道应大于3m,当小于
3m时应加深或铺50~80mm的沥青层(宽度超过接地体2m),埋入土壤里的接地装置,连接处采用焊接,并在焊接处做防腐措施。
2.2闪电感应防护系统设计
将建筑物内的金属门、窗大金属物应以最短距离接到防闪电感应的接地装置上(利用建筑物基础作为防闪电感应的接地装置),其工频接地电阻不于大于10ω,防闪电感应的接地装置与直击雷的接地装置之间的距离大于3m。
2.3闪电电涌侵入防护系统设计
如某仓库的电源线为架空引入的主要用于照明,在架空线与建筑物的距离小于15m的连接处安装户外型电涌保护器并和金属外皮一起接地,其冲击接地电阻应小于30ω。在入户处的配电箱(距离地面上2m处)里安装电源电涌保护器并,以最短距离接到防闪电感应的接地装置上。
3维护与管理
为了使仓库防雷设施得到较好的质量保证,必须采取良好的维护管理方式,防雷设施需每半年进行一次检测。
露天防雷设施及接闪器安装之后,应检查所有接线是否正确安装,然后运行测试,看系统和设备是否正常工作,有无异常情况。如有,应及时检查,直至整个系统均正常运作。
每年雷雨季节前应对接地系统进行检查和维护。主要检查连接处是否紧固、接触是否良好、接地引下线有无锈蚀、接地体附近地面
有无异常,必要时应挖开地面抽查地下部分锈蚀情况。如果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
每年雷雨季节前应对运行中的避雷器进行一次检测,雷雨季节中要加强外观巡视,如检测发现异常应及时处理。
当前我国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高耸建筑物、各用电设备、烟花爆竹等喜庆产品每年大副增加,这就加大了潜在的雷电灾害隐患。我国乃至全球随着雷电防护都处在探索发展阶段,随着气候的变化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提高烟花爆竹厂等易然易爆建筑物的雷电防护已迫在眉睫。做好雷击风险评估、加大雷电技术服务、加强雷电防护宣传,从而更加科学地进行雷电防护,减少雷击灾害,促进我国雷电防护与经济更加和谐地发展。
参考文献:
[1]许颖.建筑物的雷电防护[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2]梅卫群,江燕如.建筑防雷工程与设计(第三版)[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