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科急救工作制度83702
产科应急预案工作制度
产科应急预案工作制度一、目的为了加强产科急救管理,有效控制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确保母婴安全,提高产科应急处理能力,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院危重孕产妇的急救应急工作。
三、应急原则1. 预防为主,常备不懈。
2. 统筹协调,分级负责。
3. 反应及时,措施果断。
四、组织结构与职责1. 产科急救应急领导小组:负责医院产科急救的领导和指挥,负责产科急救应急措施的重大决策。
2. 产科急救应急办公室:制定产科急救的对策、措施及应急预案,建立与完善产科急救原则与流程,组织协调产科急救工作,负责将会诊及抢救的危重孕产妇情况及时上报。
3. 产科急救应急专业小组:负责本院危重、疑难孕产妇的抢救工作,根据孕产妇死亡及急救中诊治、抢救的薄弱环节,及时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并指导落实,及时完善各种抢救记录。
五、应急预案1. 院前产科急救:(1)妇产科或急诊科接到呼救电话后,询问并记录地点、发病时间、初步诊断、目前病情、需求、联系电话等。
(2)不需要产科现场紧急处理的,由急诊科出诊。
(3)需要产科紧急处理的,通知妇产科,由产科主任指派医师出诊接患者回院。
(4)产科急救工作组根据急救工作状况进行人员、物资、设备调配,必要时报告分管院长和医务科统一调配。
2. 院内产科急救:(1)首诊医师积极处置,同时立即报告二线医师或科主任,必要时报告应急办,由应急办组织各专业协同制定治疗方案。
(2)妇产科负责产妇的整体状况的把握和控制。
(3)麻醉科负责术中患者安全。
(4)相关科室及时会诊,负责器官功能维护及并发症处理。
(5)妇产科指定一名医师负责记录病情并随时与患者家属沟通。
(6)妇产科指定一名护士负责记录口头医嘱及计算出入量等,必要时指定其他护士负责液体通道通畅、医疗物资供应及执行医嘱等。
(7)产科急救工作组负责现场协调及内外联络。
六、培训与演练1. 定期组织产科急救知识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急救意识和能力。
2. 定期开展产科急救演练,检验应急预案的实施效果,发现问题及时改进。
产科危急重症工作制度
产科危急重症工作制度一、目的为了提高我院产科危急重症的救治质量,保障母婴安全,降低孕产妇、围产儿死亡率,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及其实施办法,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二、急危重症孕产妇救治原则1. 坚持首诊负责及就地就近抢救原则,尊重病人知情选择的原则。
2. 建立急危重症孕产妇急救绿色通道,凡有急危重症孕产妇急救优先安排。
三、急危重症孕产妇院内抢救组织架构1. 急危重症孕产妇院内抢救由我院产科急救小组负责,急救小组组长由产科主任担任,副组长由主治医师担任,组员由具备丰富临床经验的医师、护士、助产士等组成。
2. 急救小组负责制定危急重症孕产妇的救治方案,指导临床救治工作,组织救治过程中的培训和演练。
四、抢救流程1. 抢救人员应严密观察孕产妇病情,详细记录病情变化、治疗经过及效果。
2. 对于病情中出现的新问题难以处理时,应及时通知急救专家组成员进行院内、院外会诊,同时继续采用各种有效措施进一步诊治。
3. 其他相关科室如:药剂、辅检、后勤等应全力配合抢救,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
五、急救药品管理制度1. 抢救用药应做到“四及时”:及时备齐、及时传递、及时使用、及时补充。
2. 抢救药品应定点放置,标识清晰,保持有效期内,定期检查,确保抢救时药品的使用安全。
六、危重病人抢救报告制度1. 抢救结束后,抢救负责人应及时向产科主任报告抢救经过,并将抢救情况记录在病历中。
2. 产科主任应及时组织相关部门对抢救情况进行分析,总结经验教训,制定改进措施。
七、孕产妇急救小组工作制度1. 孕产妇急救小组定期开展危急重症孕产妇救治培训和演练,提高救治能力。
2. 急救小组成员应掌握孕产妇危急重症的识别、处理流程,提高急救技能。
八、孕产妇急危重症管理制度1. 建立孕产妇急危重症病例库,对急危重症孕产妇病例进行收集、整理、分析,为临床救治提供参考。
2. 定期对急危重症孕产妇救治情况进行统计分析,评估救治效果,制定改进措施。
产科急救工作制度
目录一、孕产妇急救转运制度二、高危孕产妇报告管理制度三、急危重症孕产妇会诊合作制度四、产儿科合作制度五、急危重症及死亡病例讨论制度六、急危重症抢救报告制度七、抢救用血管理制度八、新生儿窒息复苏抢救制度九、接(出)诊及反馈制度十、急救流程图十一、急救知识培训制度(一)孕产妇急救转运制度1、具备各种难产诊疗技术、产科及新生儿危重症的抢救、麻醉等技术和相应设备以及急救药品,而且急救物品随时处于功能状态。
2、向全社会公布急救电话,实行24小时值班制,免费接诊孕产妇。
接电话后5分钟内出车,危重孕产妇到达医院后5分钟内处置。
3、在偏远地区或交通不便的地区,应动员社区力量来解决转诊所需要的交通工具和人力,必要时一面用人力转运产妇,同时由医院派出救护车,两种方法相结合,尽量缩短转运时间。
4、转诊、接诊的医务人员在转运途中进行院前急救。
并根据病情需要,保持与医院联系,以便更好地做好抢救准备工作。
3、转诊过程的要求:医院如遇有特别危重或合并严重并发症的孕产妇,本院在技术或设备上确有困难的应及时上转。
对下级医院转入的病人必须认真接待,并将诊断、治疗、处理结局等信息及时反馈。
(二)高危孕产妇报告管理制度一、医疗保健机构对高危孕产妇实行首诊负责制,发现高危孕产妇要进行建档及专人管理,早期干预,及时转诊,避免诊治延误。
二、各级医疗保健机构妇保医生在出诊时对筛查出的高危孕产妇要进行专册登记,专案管理,并在保健卡(册)上做特殊标记,实施逐级报告制度。
三、对已确诊的高危孕妇,根据不同的危险因素,采取不同的保健治疗措施,认真进行监护,重点管理,按时进行高危评分,积极诊治。
将每次检查治疗结果及处理意见详细记录在管理卡册上。
四、对高危孕产妇加强管理,同时增加产前检查和产后访视次数,定期跟踪随访,确保母婴安全。
五、高危孕产妇均应住院分娩,医疗保健机构应开设高危门诊及高危病房,加强对高危孕妇的监护,制定诊疗方案,适时计划分娩,做好新生儿窒息复苏的准备工作,保证母婴平安。
产科急救中心工作制度
产科急救中心工作制度一、总则产科急救中心工作制度是为了提高产科急救水平,确保孕产妇及新生儿生命安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医疗规范,结合实际情况制定。
本制度适用于产科急救中心全体工作人员。
二、急救工作原则1. 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医疗规范,确保孕产妇及新生儿生命安全。
2. 坚持以患者为中心,及时、准确、有效地开展急救工作。
3. 实行多学科协作,提高急救救治成功率。
4. 加强急救设备、药品和物资管理,确保急救工作需要。
5. 不断提高急救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服务质量。
三、急救工作流程1. 遇有急危重症孕产妇,抢救小组成员必须立即到达现场,由科主任统一指挥组织进行紧张有序的抢救。
并报告急救中心急救小组组长。
2. 护士长带领有关护士,密切配合医生进行抢救,准备好一切抢救药品及器械。
3. 由一名护士专人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各种监护数据变化,准确记录,随时向有关医生报告,及时处理。
4. 主管医生(或值班医生)负责详细随时记录病情变化,开出医嘱及有关项目检查。
5. 严格执行医嘱,精心做好各项护理,防止交叉感染。
6. 保持抢救室安静、整洁。
7. 医生、护士认真做好交接班,除交接班记录外,还须做好床前交班。
四、孕产妇转运急救制度1. 具备各种难产诊疗技术、产科及新生儿危重症的抢救、麻醉等技术和相应设备以及急救药品,而且急救物品随时处于功能状态。
2. 向全社会公布急救电话,实行24小时值班制,免费接诊孕产妇。
接电话后5分钟内出车,危重孕产妇到达医院后5分钟内进行救治。
3. 在偏远地区或交通不便的地区,应动员社区力量来解决转诊所需要的交通工具和人力,必要时一面用人力转运产妇,同时由医院派出救护车,两种方法相结合,尽量缩短转运时间。
4. 转诊、接诊的医务人员在转运过程中必须做好病情观察和急救处理,确保患者安全。
五、多学科联合救治制度1. 对于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产科急救中心应立即启动多学科联合救治机制,组织相关科室人员进行联合救治。
妇产科急救管理制度
妇产科急救管理制度一、引言妇产科急救是指对妇科和产科相关急症患者进行紧急处理和救治的临床工作。
由于妇科和产科急症的特殊性,对其应急管理制度进行规范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从妇产科急救流程、急救人员配备、急救设备配置和急救培训等方面,详细阐述妇产科急救管理制度。
二、妇产科急救流程1.接诊与评估:当妇科和产科急症患者来院就诊时,急救人员应迅速接诊,并对患者进行初步评估,了解患者病情和急救的紧急性及治疗优先级。
2.紧急处理:在患者初步评估后,根据患者具体症状和医生的指导,立即进行紧急处理,包括止血、维持呼吸道通畅、纠正休克、协助分娩等。
3.检查与诊断:在急救处理完成后,进行必要的检查和检验,以确定患者的具体疾病类型和病情的严重性。
4.救治与转运决策:根据患者病情和诊断结果,急救人员会与医生一起决定患者的救治方案和是否需要转运至更高级别医院。
5.继续救治与转运:当患者需要进一步救治时,应及时将其转运至相关的医疗机构,并确保在转运过程中继续救治。
三、急救人员配备1.急救医生:妇产科急救医生应具备妇科和产科急症救治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并具备独立处理急危重症患者的能力。
2.护理人员:妇产科急救护理人员应具备妇科和产科护理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能够对患者进行基本护理和急救处理。
3.操作人员:急救设备操作人员应接受相关的培训和考核,能够熟练操作妇产科急救设备。
四、急救设备配置1.呼吸道管理设备:包括口罩、喉罩、气管插管等,用于维持患者呼吸道通畅。
2.补液与输血设备:包括静脉留置针、输液泵、血液透析机等,用于补充患者体液和输血。
3.监护设备:包括血压监测仪、心电监护仪、脑电图机等,用于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心电图。
4.手术设备:包括手术台、手术灯、手术器械等,用于进行手术救治和分娩。
五、急救培训1.妇产科急救基础培训:对相关医护人员进行妇产科急救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操作培训,包括对妇产科急症的识别、初步救治和转运决策的培训。
2.现场模拟演练:定期组织妇产科急救的模拟演练,提高急救人员的急救反应能力和配合协作能力。
产科急救管理制度
产科急救管理制度标题:产科急救管理制度引言概述:产科急救管理制度是指针对孕产妇在急危重症情况下的救治和管理措施。
建立健全的产科急救管理制度对于保障孕产妇的生命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急救设备、急救人员、急救流程、急救培训和急救记录等五个方面详细介绍产科急救管理制度。
一、急救设备1.1 配备先进的监护设备,如心电监护仪、血压监测仪等。
1.2 提供呼吸道管理设备,如气管插管工具、氧气面罩等。
1.3 准备应急药品和药械,如肾上腺素、阿托品等。
二、急救人员2.1 配备专业的产科急救团队,包括产科医生、护士、麻醉师等。
2.2 确保急救人员具备相关的急救知识和技能,能够熟练处理各类急救情况。
2.3 建立急救团队的值班制度,确保24小时随时待命。
三、急救流程3.1 确立急救流程,包括急救诊断、急救处理、急救转运等环节。
3.2 制定急救预案,根据不同急救情况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
3.3 建立急救协作机制,与其他科室、医院进行有效的协作与沟通。
四、急救培训4.1 定期进行急救培训,包括模拟演练、案例讨论等形式。
4.2 不定期组织急救知识考核,评估急救人员的技能水平。
4.3 鼓励急救人员参加相关的急救培训课程,提升急救能力。
五、急救记录5.1 建立完善的急救记录系统,记录每一次急救过程和结果。
5.2 对急救记录进行及时归档和整理,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5.3 定期进行急救记录的审查和总结,为提高急救工作质量提供参考。
结语:产科急救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健全对于提高孕产妇的生存率和减少并发症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配备先进设备、培训专业人员、规范急救流程、加强急救培训和记录管理,可以有效提高产科急救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保障孕产妇的生命安全。
希望各医疗机构能够重视产科急救管理制度的建设,为孕产妇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医疗保障。
妇产科抢救工作制度
妇产科抢救工作制度一、目的为了提高妇产科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质量,保障母婴安全,降低孕产妇、围产儿死亡率,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及其实施办法,结合医院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妇产科急危重症孕产妇的抢救工作。
三、要求1. 抢救工作在科主任、护士长领导下进行。
科主任负责组织和指挥抢救工作,护士长负责组织和指挥护理人员对急危重症患者进行抢救护理。
2. 妇产科抢救小组由科主任、护士长、主治医师、护士等组成。
抢救小组成员应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应急能力。
3. 妇产科抢救工作应遵循首诊负责制和就地就近抢救原则,尊重患者及家属的知情选择权。
4. 建立妇产科抢救绿色通道,确保急危重症患者得到及时救治。
5. 抢救物品和药品应做到“五定”:定数量品种、定点放置、定专人管理、定期消毒、灭菌、定期检查维修。
抢救物品不准挪用或外借,必须处于应急状态。
6. 抢救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准确、及时填写病历和护理记录,确保抢救过程的详细记录。
7. 抢救结束后,及时清理抢救现场,整理抢救物品,登记抢救情况。
8. 定期对妇产科医护人员进行急救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抢救意识和水平。
9. 加强妇产科抢救工作的质控管理,定期评估抢救工作质量,持续改进。
四、抢救工作流程1. 急危重症患者一经诊断,立即通知妇产科抢救小组成员。
2. 抢救小组成员迅速到位,进行病情评估,制定抢救方案。
3. 按照抢救方案,分工合作,密切配合,执行医嘱。
4. 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抢救措施。
5. 抢救过程中,确保患者及家属的知情权,尊重其选择。
6. 抢救结束后,对抢救过程进行总结,分析抢救成功的经验和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措施。
五、考核与奖惩1. 妇产科抢救工作纳入医院年度考核,对抢救工作成绩突出的个人和团队给予表彰和奖励。
2. 对违反抢救工作制度,导致严重后果的,依法依规追究责任。
六、附则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原有相关规定与本制度不符的,以本制度为准。
产科急救工作制度
产科急救工作制度一、总则为确保母婴安全,提高产科急救工作质量,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管理1. 成立产科急救领导小组,由院长担任组长,分管副院长、医务科主任、产科主任、护士长等为成员。
2. 产科急救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监督产科急救工作,确保急救措施的落实。
3. 设立产科急救办公室,负责日常产科急救工作的管理和协调。
三、急救流程1. 接诊(1)设立产科急救绿色通道,优先接待急危重症孕产妇。
(2)接诊人员应迅速了解患者病情,做出初步判断,立即报告值班医生。
2. 诊断(1)值班医生接到报告后,立即前往现场进行诊断。
(2)必要时,邀请相关科室专家会诊。
3. 治疗(1)根据诊断结果,制定治疗方案,立即执行。
(2)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措施。
4. 转诊(1)对于诊断明确、病情危重的患者,应及时转诊至相应科室或上级医院。
(2)转诊过程中,确保患者安全,做好交接工作。
四、急救措施1. 设备与药品(1)配备完善的产科急救设备,如心电监护、呼吸机、氧气、急救药品等。
(2)定期检查设备性能,确保处于备用状态。
2. 急救技能培训(1)定期开展产科急救技能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急救能力。
(2)培训内容包括:心肺复苏、新生儿窒息复苏、宫外孕、胎盘早剥等急救技能。
3. 应急预案(1)制定产科急救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处理流程、责任人和联系电话。
(2)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综合素质。
五、质量控制与评价1. 设立产科急救质量控制小组,负责监督、检查、评价产科急救工作。
2. 定期分析产科急救病例,查找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3. 实施产科急救工作满意度调查,了解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六、考核与奖惩1. 产科急救工作纳入医务人员绩效考核,对于表现优秀的医务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
2. 对于违反产科急救制度、工作不负责任的医务人员,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
妇产科急救管理制度
妇产科急救管理制度一、引言妇产科急救管理制度是为了保障妇产科急救工作的高效性、安全性和规范性而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
本文将详细介绍妇产科急救管理制度的目的、适用范围、管理体系、工作流程和责任分工等内容。
二、目的妇产科急救管理制度的目的是确保妇产科急救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提高医疗质量和工作效率,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三、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的妇产科急诊科室及相关医务人员,包括妇产科医生、护士、技术人员等。
四、管理体系1. 妇产科急救管理委员会设立妇产科急救管理委员会,由医院领导和相关科室的负责人组成。
委员会负责制定和修订妇产科急救管理制度,监督和评估急救工作的执行情况。
2. 妇产科急救团队组建妇产科急救团队,由妇产科医生、护士和相关技术人员组成。
团队成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定期接受培训和考核。
3. 妇产科急救设备医院应配备完善的妇产科急救设备,包括监护仪、呼吸机、除颤器等。
设备应定期维护和检修,确保其正常运转。
五、工作流程1. 急诊接诊患者到达急诊科后,由接诊医生进行初步评估,确定是否属于妇产科急诊范畴。
如属于妇产科急诊,立即通知妇产科急救团队。
2. 急救处理妇产科急救团队接到通知后,立即赶往急诊科抢救现场。
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相应的急救处理,包括止血、心肺复苏、紧急手术等。
3. 急救记录急救过程中,妇产科急救团队应详细记录患者的病情、处理过程和用药情况等。
记录应准确、清晰,并及时报告给相关负责人。
4. 急救后处理急救结束后,妇产科急救团队应对患者进行进一步观察和治疗,并提供必要的护理和指导。
同时,应及时与患者家属沟通,解答其疑问和提供必要的支持。
六、责任分工1. 妇产科急救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和修订妇产科急救管理制度,并监督和评估急救工作的执行情况。
2. 妇产科急救团队负责接收和处理妇产科急诊患者,并进行相应的急救处理。
3. 急诊科医生负责初步评估患者的病情,并通知妇产科急救团队。
产科应急预案工作制度范本
产科应急预案工作制度一、目的为了提高产科应急处理能力,确保孕产妇及新生儿的生命安全,降低产科并发症和事故发生率,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医院的相关规定,制定本应急预案工作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科室对孕产妇、新生儿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以及本科室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
三、组织架构1. 产科应急指挥部:由产科主任、护士长、医生、护士等组成,负责组织、协调、指挥本科室的应急工作。
2. 应急小组:由医生、护士、助产士、实习生等组成,负责具体执行应急措施。
四、应急预案1. 孕产妇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1)孕妇临产或分娩过程中的突发事件:立即启动应急小组,确保孕妇及胎儿的安全,同时报告产科应急指挥部。
(2)孕妇出现严重并发症:立即启动应急小组,采取紧急治疗措施,同时报告产科应急指挥部。
(3)孕妇及胎儿生命危险:立即启动应急小组,采取紧急救治措施,同时报告产科应急指挥部。
2. 新生儿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1)新生儿窒息:立即启动应急小组,进行新生儿窒息抢救,同时报告产科应急指挥部。
(2)新生儿发热、感染等疾病:立即启动应急小组,采取紧急治疗措施,同时报告产科应急指挥部。
(3)新生儿意外伤害:立即启动应急小组,采取紧急救治措施,同时报告产科应急指挥部。
3. 本科室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1)设备故障:立即启动应急小组,进行设备维修或更换,确保医疗设备的正常运行。
(2)停电、停水等突发情况:立即启动应急小组,采取紧急措施,确保患者及员工的安全。
(3)火灾、地震等自然灾害:立即启动应急小组,组织疏散患者和员工,同时报告产科应急指挥部。
五、应急流程1. 发现突发事件,立即启动应急小组,执行应急预案。
2. 应急小组成员到达现场,进行紧急救治或处理,同时报告产科应急指挥部。
3. 产科应急指挥部根据情况,协调其他科室及相关部门进行支援。
4. 应急处理结束后,对事件进行总结分析,提出改进措施,以防止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六、培训与演练1. 定期组织应急培训,提高科室员工的应急处理能力。
产科急救工作制度
产科急救工作制度一、制度目的与依据1.目的:制定产科急救工作制度,旨在确保孕产妇在产科急救过程中得到及时、科学、有效的救治,降低孕产妇及胎儿的风险,保障其生命安全。
2.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医疗机构内部管理规范和标准、临床实践经验。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疗机构的产科急诊科室及相关医务人员。
三、产科急救工作职责1.孕产妇家属的告知与引导:安抚家属情绪,告知急救措施和风险,引导家属正确配合医务人员进行急救。
2.产科急救医务人员的职责:a.急救前,进行初步评估,确定病情严重程度。
b.急救过程中,进行全面检查和监护,及时处理紧急情况,确保生命体征稳定。
c.如条件允许,进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和辅助检查,协助医生作出准确诊断。
d.根据医生指示,配合完成急救操作,如气管插管、心脏复苏、剖宫产等。
e.急救后,定期监测患者恢复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3.急救训练和演练:医务人员应进行定期急救培训,学习常见产科急症的诊疗流程和操作技能,保持良好的急救素养。
四、急救流程与操作规范1.急救指南:根据产科急救指南执行急救流程,确保操作正确、及时。
2.生命征象监测: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频率、体温等,准确反映患者病情变化。
3.心肺复苏:根据具体情况,合理进行心肺复苏,包括人工呼吸、心脏按压等,争取恢复自主呼吸和心律。
4.容量复苏:根据患者失血情况,进行静脉输液或输血,稳定患者血流循环,保证供氧供血。
5.疼痛控制:对产妇进行有效的疼痛控制,减轻疼痛症状,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6.紧急手术:在有需要的情况下,及时安排紧急手术,如剖宫产、切除病灶等,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五、急救设备和药物使用1.急救设备:医疗机构应保证产科急诊科室内的急救设备完好可用,包括心电监护仪、除颤仪、呼吸机、输液泵等,确保急救的顺利进行。
2.急救药品:各类常用急救药品应储备充足,并在有效期内,包括肾上腺素、阿托品、氯化钾等,以便抢救工作的开展。
产科急救演练工作制度
产科急救演练工作制度一、目的为了提高我院产科全体医务人员的急救意识,确保母婴生命安全,提高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规范产科急救流程,特制定本制度。
二、演练原则1. 定期演练:每月进行一次产科急救演练,确保全体医务人员熟悉急救流程和操作技能。
2. 全员参与:全体产科医务人员、相关辅助科室及后勤保障部门共同参与,提高协作能力。
3. 实战模拟:尽量模拟真实急救场景,提高演练的真实性和紧迫感。
4. 总结反馈:每次演练结束后,组织总结会议,分析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改进。
三、演练内容1. 产后大出血:模拟经产妇分娩巨大儿后出现宫缩乏力,引起产后大出血。
2. 新生儿窒息:模拟新生儿出生后出现呼吸困难,需进行紧急抢救。
3. 子痫:模拟孕妇在分娩过程中出现子痫,需进行紧急救治。
4. 胎盘早剥:模拟孕妇在分娩过程中出现胎盘早剥,需进行紧急处理。
5. 脐带脱垂:模拟孕妇分娩过程中出现脐带脱垂,需进行紧急抢救。
6. 子宫破裂:模拟孕妇在分娩过程中出现子宫破裂,需进行紧急手术。
7. 羊水栓塞:模拟孕妇在分娩过程中出现羊水栓塞,需进行紧急救治。
四、演练流程1. 演练前准备:确定演练时间、地点、内容,通知相关参与人员,准备演练所需的器材和药品。
2. 演练开始:主持人宣布演练开始,各参演人员按照预定的角色和职责进行操作。
3. 演练过程中,各参演人员要密切配合,严格按照急救流程和操作规范进行。
4. 演练结束:主持人宣布演练结束,组织参演人员进行总结和反馈。
5. 演练总结:分析演练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记录在案。
五、演练评价1. 评价内容:演练的组织管理、参演人员的操作技能、急救流程的合理性、团队合作等方面。
2. 评价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现场观察、参演人员反馈等方式进行评价。
3. 评价结果:根据评价结果,对演练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提高急救水平。
六、演练考核1. 考核对象:全体产科医务人员及相关辅助科室人员。
2. 考核方式:定期对参演人员进行急救知识和技能的考核,不合格者需进行补考。
产科急救工作制度
产科急救工作制度一、背景和目的产科急救工作制度是为了提高产科急救人员的急救水平,提供高质量的产科急救服务,保障孕妇和胎儿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本制度的目的是规范产科急救工作,明确急救人员的职责和权限,加强急救队伍的管理和培训,提升急救能力。
二、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从事产科急救工作的医务人员,包括医生、护士等。
三、职责和权限1.医生:(1)对产科急救病人进行初步评估和诊断。
(2)制定和实施急救治疗方案。
(3)指导和培训急救护士,确保其具备基本的急救技能。
(4)制定急救设备和药品的采购计划。
(5)参与产科急救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
2.护士:(1)协助医生进行产科急救病人的初步评估和诊断。
(2)履行医生指定的急救治疗方案,执行医嘱。
(3)确保急救设备和药品的储备和维护。
(4)积极参加产科急救培训,提高急救技能。
(5)负责记录和报告产科急救病人的情况。
四、急救流程1.呼叫急救:当发生产科急救情况时,立即通过内部通信系统呼叫急救团队。
呼叫时需提供产妇的基本情况、病情描述、所需的急救设备和药品。
2.急救准备:急救团队接到呼叫后,立即集结并准备急救设备和药品。
3.前线救治:急救团队到达现场后,由医生对产妇进行初步评估和诊断,确立急救治疗方案,护士执行医生的指示。
4.运送和转运:如果产妇需要转运到医院进行更进一步的治疗,急救团队需要确保其安全和稳定,为转运做好准备。
5.后续救治:抵达医院后,急救团队将产妇交由相关科室进行后续救治。
急救护士需及时记录转运过程中的相关情况。
五、急救设备和药品1.急救设备:根据产科急救需要,配备有心肺复苏设备、胎监仪、急救箱、吸引器等。
2.急救药品:急救药品应根据国家相关规定进行定期采购,确保药品的种类和数量满足急救需求。
六、培训和演练1.急救培训:员工应定期参与产科急救培训,学习基本的急救知识和技能。
2.急救演练:定期组织急救演练,模拟真实情况,提高急救团队的应急反应和协作能力。
七、记录和报告1.记录:急救护士需要详细记录产妇的急救过程和治疗方案,确保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妇产科急救管理制度
妇产科急救管理制度一、引言妇产科急救管理制度是为了保障孕妇和产妇在急需医疗救助时能够及时获得专业的急救服务而制定的。
本制度旨在规范妇产科急救的流程和操作,提高急救效率,降低医疗事故的发生率,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妇产科急救中心、妇产科病房和相关医务人员。
三、妇产科急救管理流程1. 急救呼叫(1) 当发生妇产科急救事件时,相关人员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向急救中心报告情况,并提供详细的患者信息。
(2) 急救中心接到呼叫后,应迅速组织急救人员前往现场。
2. 急救现场处理(1) 急救人员到达现场后,应首先评估患者的病情,确保患者的基本生命体征稳定。
(2) 根据患者的病情,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如心肺复苏、止血、氧气供应等。
(3) 急救人员应与现场医务人员密切配合,共同救治患者。
3. 患者转运(1) 在急救现场处理完成后,如患者需要转运至妇产科急救中心或其他医疗机构,应及时安排救护车或直升机进行转运。
(2) 在转运过程中,急救人员应继续对患者进行监护和护理,确保患者的安全。
4. 急救记录与报告(1) 急救人员在急救过程中应详细记录患者的病情、急救措施和治疗效果等相关信息。
(2) 急救结束后,急救人员应及时向急救中心提交急救报告,并将急救记录归档保存。
五、急救设备与药品管理1. 急救设备的配置与维护(1) 妇产科急救中心应配备必要的急救设备,如除颤器、呼吸机、监护仪等,并定期进行检测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2) 急救设备的使用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熟悉设备的操作方法。
2. 急救药品的管理(1) 妇产科急救中心应建立急救药品管理制度,明确药品的采购、存储和使用流程。
(2) 急救药品应定期检查保质期,并进行更新,避免使用过期药品。
六、急救人员培训与考核1. 急救人员培训(1) 妇产科急救中心应定期组织急救人员进行培训,包括基础急救知识、急救技能和团队合作等方面的培训。
(2) 急救人员应参加相关的急救认证考试,取得相应的资质证书。
产科急救工作制度
产科急救工作制度一、目的为了提高产科急救工作的质量和效率,确保母婴安全,降低孕产妇和围产儿死亡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及其实施办法,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急救原则1. 坚持首诊负责制和就地就近抢救原则,确保急危重症孕产妇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2. 尊重患者及家属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做好沟通解释工作。
3. 严格执行各项诊疗规范和操作流程,确保医疗安全。
三、组织架构1. 成立产科急救小组,由产科主任担任组长,护士长担任副组长,医生和护士为组员。
2. 急救小组负责日常产科急救工作的组织和管理,制定急救预案和培训计划。
3. 设立产科急救绿色通道,确保急危重症孕产妇能得到优先救治。
四、急救措施1. 急救设备及药品(1)确保产科急救设备齐全、功能正常,包括胎心监测仪、氧气供应设备、新生儿复苏设备等。
(2)备足急救药品,包括催产素、硫酸镁、肾上腺素等。
2. 急救流程(1)接诊急危重症孕产妇时,立即进行病情评估,确定救治措施。
(2)做好患者家属沟通工作,解释救治方案及可能的风险。
(3)立即启动产科急救绿色通道,安排优先救治。
(4)急救过程中,严格遵循诊疗规范和操作流程,确保医疗安全。
(5)病情稳定后,转入相应科室继续治疗。
3. 急救培训(1)定期开展产科急救知识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急救意识和技能。
(2)组织医护人员参加上级部门举办的产科急救培训班,不断提升救治水平。
(3)开展产科急救演练,检验急救预案和救治流程的实际效果。
五、质量控制与持续改进1. 设立产科急救质量控制小组,负责定期检查急救工作的实施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2. 开展产科急救质量评价,对急救工作的各项指标进行监测和分析,不断提升急救水平。
3. 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修订急救预案和救治流程,确保急救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六、应急预案1. 遇有以下情况,立即启动应急预案:(1)孕产妇出现心跳呼吸骤停、大出血、胎盘早剥等危及生命的情况。
妇产科急救管理制度
妇产科急救管理制度一、引言妇产科急救管理制度是为了保障妇产科急救工作的高效性、安全性和质量,确保妇产科急救工作能够及时、准确地对各类妇产科急危重症患者进行救治和处理。
本文将详细介绍妇产科急救管理制度的目的、适合范围、工作流程、责任分工以及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内容。
二、目的妇产科急救管理制度的目的是确保妇产科急救工作的科学性、规范性和标准化,提高急救效率,降低急救风险,最大限度地保护妇产科急危重症患者的生命安全。
三、适合范围本制度适合于我院妇产科急救中心的所有工作人员,包括医生、护士、技术人员等。
四、工作流程1. 急救呼叫当妇产科急危重症患者浮现时,医院内部或者外部人员可通过急救电话或者急救呼叫系统向妇产科急救中心发起呼叫。
接到呼叫后,急救中心将即将启动急救流程。
2. 急救评估急救中心的医生和护士将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快速评估,确定患者的急救优先级,并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
3. 急救处理根据急救评估的结果,医生和护士将对患者进行相应的急救处理,包括但不限于静脉通路建立、气道管理、心肺复苏等。
4. 急救转运在急救处理完成后,急救中心将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求,安排相应的转运措施,确保患者能够及时转运到相应的医疗机构进行进一步的救治。
5. 急救记录急救中心的医生和护士将对患者的急救过程进行详细记录,包括患者的病情、急救措施、治疗效果等。
记录应准确、完整,并及时归档。
五、责任分工1. 急救中心主任负责妇产科急救管理制度的制定、实施和监督。
2. 急救中心的医生和护士负责具体的急救工作,包括急救评估、急救处理等。
3. 相关科室(如麻醉科、手术室等)负责提供必要的支持和配合。
六、质量控制1. 急救中心将定期开展急救培训和演练,提高医务人员的急救技能和应急反应能力。
2. 急救中心将建立急救质量评估机制,定期对急救工作进行评估和反馈,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
3. 急救中心将建立急救事故报告和处理机制,对急救事故进行调查和分析,总结教训,提出改进措施。
产房抢救工作制度
产房抢救工作制度产房是医院中负责接生和处理难产等紧急情况的重要部门,抢救工作在产房中尤为重要。
为了确保母婴安全,提高抢救成功率,产房抢救工作制度应严格制定并执行。
以下是一份产房抢救工作制度,以供参考。
一、组织管理1. 产房抢救工作由科主任、护士长负责组织和指挥,抢救小组成员包括医生、护士、助产士等。
2. 科主任、护士长应定期组织抢救培训和演练,提高抢救意识和技能。
3. 产房抢救工作应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医院相关规定和医疗护理规范。
二、抢救设施与物资1. 产房应配备完善的抢救设施,如胎儿监护仪、心电监护仪、氧气供应设备、抢救药品等。
2. 抢救药品应实行五定管理,即定品种、定数量、定位置、定专人管理、定期检查。
3. 产房抢救物品应定期检查、维护,保证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三、抢救流程与分工1. 产房抢救流程应明确分工,医生负责诊断和处理病情,护士负责药品和设备的准备,助产士负责接生和处理难产。
2. 抢救时,全体工作人员应密切配合,听从指挥,坚守岗位。
3. 产房抢救应遵循ABC原则,即Airway(保持呼吸道通畅)、Breathing(维持呼吸功能)、Circulation(保证血液循环)。
四、病情观察与记录1. 产房工作人员应密切观察产妇和胎儿病情,及时报告异常情况。
2. 准确、及时填写产妇和胎儿护理记录单,记录内容应完整、清晰。
3. 抢救过程中,执行口头医嘱时,护士应复述一遍,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
抢救结束后6小时内据实补记抢救经过。
五、培训与演练1. 产房工作人员应定期参加急救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抢救能力。
2. 科主任、护士长应组织定期开展抢救演练,检验抢救工作制度的实际效果。
六、质量控制与持续改进1. 产房抢救工作应进行质量控制,分析抢救成功率和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2. 科主任、护士长应关注抢救工作中的不足,持续改进抢救工作制度。
七、抢救工作考核与评价1. 产房抢救工作应进行定期考核,评估抢救成功率、工作人员抢救技能和配合程度。
妇产科急救管理制度
妇产科急救管理制度
标题:妇产科急救管理制度
引言概述:
妇产科急救管理制度是为了确保妇产科急救工作的高效性和安全性而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
本文将从急救管理制度的必要性、组织架构、培训与演练、设备与药品配置以及质量管理等五个方面详细阐述妇产科急救管理制度的内容。
一、急救管理制度的必要性
1.1 提高急救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1.2 保障急救工作的安全性
1.3 促进急救资源的合理利用
二、组织架构
2.1 设立急救管理委员会
2.2 制定急救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
2.3 配备专业急救人员和管理人员
三、培训与演练
3.1 制定培训计划和内容
3.2 进行急救技能培训和模拟演练
3.3 定期组织急救知识考核和技能竞赛
四、设备与药品配置
4.1 确保急救设备的齐全和正常运行
4.2 定期检查和维护急救设备
4.3 合理配置急救药品和消耗品
五、质量管理
5.1 建立急救工作的质量评估体系
5.2 定期进行急救工作的质量检查和评估
5.3 收集并分析急救工作中的意外事件和不良事件,提出改进建议
结论:
妇产科急救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对于提高急救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保障急救工作的安全性以及促进急救资源的合理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合理的组织架构、培训与演练、设备与药品配置以及质量管理等方面的措施,可以有效提升妇产科急救工作的水平,为妇产科急救患者提供及时、安全、有效的救治。
妇产科急救管理制度
妇产科急救管理制度标题:妇产科急救管理制度引言概述:妇产科急救管理制度是指针对急性妇科疾病和产科急难病例的应急处理和管理措施。
建立健全的妇产科急救管理制度,可以有效提高医疗机构对急性妇科疾病和产科急难病例的救治能力,保障孕产妇和新生儿的生命安全。
一、急救团队的组建和培训1.1 确定急救团队成员:急救团队应包括妇产科医生、护士、麻醉师等专业人员。
1.2 进行急救培训:急救团队成员应定期接受急救培训,提高应急处理能力。
1.3 制定急救预案:急救团队应制定详细的急救预案,包括各类急救病例的处理流程和应对措施。
二、急救设备和药品的准备2.1 配备必要的急救设备:包括监护仪、除颤器、呼吸机等急救设备。
2.2 储备常用急救药品:如心肺复苏药物、止血药物、镇痛药等。
2.3 定期检查设备和药品:保证设备和药品的完好性和有效性,及时更换过期或损坏的物品。
三、急救流程和标准化操作3.1 制定急救流程:建立标准化的急救流程,确保每一步操作都符合规范。
3.2 实施急救措施:在急救过程中,应按照预定的流程进行,确保及时有效的救治。
3.3 记录和评估急救效果:对每一次急救行动进行记录和评估,不断完善急救管理制度。
四、急救知识的宣传和普及4.1 开展急救知识培训:定期开展急救知识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和患者的急救意识。
4.2 制作急救宣传资料:制作急救宣传手册、海报等资料,提高公众对急救知识的了解。
4.3 参与急救演练:定期组织急救演练活动,提高医务人员的急救应对能力。
五、持续改进和质量监控5.1 建立质量监控机制:建立急救质量监控机制,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
5.2 定期开展急救质量评估:定期开展急救质量评估,评估急救效果和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
5.3 持续改进急救管理制度:根据评估结果和实际情况,持续改进急救管理制度,提高急救救治水平。
结语:妇产科急救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对于提高妇科急救救治水平至关重要。
医疗机构应加强对急救团队的培训和管理,配备齐全的急救设备和药品,规范化急救流程和操作,普及急救知识,持续改进和监控质量,以保障孕产妇和新生儿的生命安全。
产科急救工作制度
目录一、孕产妇急救转运制度二、高危孕产妇报告管理制度三、急危重症孕产妇会诊合作制度四、产儿科合作制度五、急危重症及死亡病例讨论制度六、急危重症抢救报告制度七、抢救用血管理制度八、新生儿窒息复苏抢救制度九、接出诊及反馈制度十、急救流程图十一、急救知识培训制度一孕产妇急救转运制度1、具备各种难产诊疗技术、产科及新生儿危重症的抢救、麻醉等技术和相应设备以及急救药品,而且急救物品随时处于功能状态;2、向全社会公布急救电话,实行24小时值班制,免费接诊孕产妇;接电话后5分钟内出车,危重孕产妇到达医院后5分钟内处置;3、在偏远地区或交通不便的地区,应动员社区力量来解决转诊所需要的交通工具和人力,必要时一面用人力转运产妇,同时由医院派出救护车,两种方法相结合,尽量缩短转运时间;4、转诊、接诊的医务人员在转运途中进行院前急救;并根据病情需要,保持与医院联系,以便更好地做好抢救准备工作;3、转诊过程的要求:医院如遇有特别危重或合并严重并发症的孕产妇,本院在技术或设备上确有困难的应及时上转;对下级医院转入的病人必须认真接待,并将诊断、治疗、处理结局等信息及时反馈;二高危孕产妇报告管理制度一、医疗保健机构对高危孕产妇实行首诊负责制,发现高危孕产妇要进行建档及专人管理,早期干预,及时转诊,避免诊治延误;二、各级医疗保健机构妇保医生在出诊时对筛查出的高危孕产妇要进行专册登记,专案管理,并在保健卡册上做特殊标记,实施逐级报告制度;三、对已确诊的高危孕妇,根据不同的危险因素,采取不同的保健治疗措施,认真进行监护,重点管理,按时进行高危评分,积极诊治;将每次检查治疗结果及处理意见详细记录在管理卡册上;四、对高危孕产妇加强管理,同时增加产前检查和产后访视次数,定期跟踪随访,确保母婴安全;五、高危孕产妇均应住院分娩,医疗保健机构应开设高危门诊及高危病房,加强对高危孕妇的监护,制定诊疗方案,适时计划分娩,做好新生儿窒息复苏的准备工作,保证母婴平安;六、乡镇卫生院识别出高危孕产妇后应及时上转,上级医疗保健机构要及时向下级单位反馈转诊病人的诊断、治疗、处理、结局等信息,评价转诊是否及时和延误,并指导和纠正不正确的处理方法,提高转诊的效率;三急危重症孕产妇会诊合作制度1、凡遇疑难病例,应及时申请会诊;2、科间会诊:由经治医师提出,上级医师同意,填写会诊单;应邀医师一般要在当天内完成,并写会诊记录;如需专科会诊的轻病员,可到专科检查;3、急诊会诊:被邀请的人员,必须随请随到;4、科内会诊:由经治医师或主治医师提出,科主任召集有关医务人员参加;5、院内会诊:由科主任提出,经医务科同意,并确定会诊时间,通知有关人员参加;一般由申请科主任主持,医务科要有人参加;6、院外会诊:本院一时不能诊治的疑难病例,由科主任提出,经医务科同意,并与有关单位联系,确定会诊时间;应邀医院应指派科主任或主治医师前往会诊;会诊由申请科主任主持;必要时,携带病历,陪同病员到院外会诊;也可将病历资料,寄发有关单位,进行书面会诊;7、科内、院内、院外的集体会诊:经治医师要详细介绍病史,做好会诊前的准备和会诊记录;会诊中,要详细检查,发扬技术民主,明确提出会诊意见;主持人要进行小结,认真组织实施;四产儿科合作制度1、凡高危孕产妇或估计在分娩当中可能对新生儿有危害的,在分娩时均应提前通知儿科医生到场,并做好对新生儿窒息复苏的一切准备;2、妇产科医生或助产士要密切配合儿科医生做好新生儿窒息复苏;3、儿科医生在新生儿出生和出院时要进行体格检查;对母婴同室的新生儿做好医疗保健工作,每天至少查房两次,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必要时转儿科治疗;4、保健科、产科、儿科医生要密切配合,从孕期、分娩期到产褥期共同管理高危围产儿;5、儿科医生要向家长交待新生儿情况,指导并教育母亲有关新生儿护理知识;6、保健科与儿科共同做好高危新生儿随访工作;五急危重症及死亡病例讨论制度1、急危重症病例讨论会:凡遇急危重症病例,应立即组织讨论,由科主任或主治医师主持,有关人员参加,认真进行讨论,尽早明确诊断,提出治疗方案;讨论情况记入病历;2、术前病例讨论会:对重大、疑难及二次手术病例必须进行术前讨论;由科主任或主治医师主持,手术医师、麻醉医师、护士长、护士及有关人员参加;提出手术方案、术后观察事项、护理要求等;对需二次手术的病例,必须提出手术理由;讨论情况记入病历;3、死亡病例讨论会:凡死亡病例,一般应在死后一周内召开,特殊病例应及时讨论;尸检病例,待病理报告后进行,但不迟于二周;由科主任主持,医护和有关人员参加,必要时,请医务科派人参加;讨论情况记入病历;六急危重症抢救报告制度1、加强对危重病人抢救工作的组织和领导,积极、及时、有效地进行抢救,做到组织落实、制度落实,措施落实;2、遇有危重病人抢救时,应立即报告急救小组组长组织抢救,同时向院长和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3、凡正在抢救的危重病人,要常规填写病危通知单一式三份,分别上报医务科、家属或单位,留一份进病历;并对其病情的发展和预后作详细交待和说明,做好思想工作;4、凡经抢救的病人,必须详细记录病情变化及治疗经过和效果,及时总结分析情况,以便补充、修改或调整治疗方案;必要时应请求紧急会诊;七抢救用血管理制度1、配血和输血工作人员应有高度责任心和熟练的操作技术,以保证病员输血安全;2、严格掌握输血指征,履行审批手续;3、输血前要与患者或家属进行谈话并签字;4、输血前常规定血型并使用正确的交叉配血方法;5、确保输入血与病人血无相斥性,必须有2人同时核对,确认血液或血液成份及接受输血的病人两者正确无误并签名;8、严格执行“三查八对”;查血液有效期及容器袋、查血液质量、查输血装置;对病人姓名、床号、住院号、血袋号、血量、血品种、血型、交叉配血化验单,也包括献血员姓名、血型、编号、交叉配血化验单等;7、不能将药物加入血液或血液成份中一起输注;8、根据病情决定输血速度;原则上是开始速度应慢,5ml/分,观察10~15分钟无异常后适当加快速度,急性失血性休克或心功能差者酌情加快或减慢;9、严格执行无菌技术和操作规程,实行一人一针一管,10、输血后,应将输血反应记录卡于24小时内送回血库,瓶内余血应保留24小时,以备发生输血反应时复查;八新生儿窒息复苏抢救制度1、确保每次分娩时至少有一名熟练掌握新生儿复苏技术的医护人员在场,其职责是照料新生儿;2、新生儿复苏物品,如复苏囊、喉镜、吸引器、氧气均应处于功能状态,做到放置合理,随手可拿,随手可用;3、急救药品需配齐,及时更换过期药品;4、新生儿复苏必须团结协作,服从指挥,配合默契,由最高在职医师指挥,或科主任指挥;5、有重度窒息儿抢救,应立即请儿科医师一起参加抢救,抢救完成后及时转儿科治疗;6、剖宫产的新生儿宫内窒息,出生时需抢救时,应请儿科医师到手术室一起做好抢救新生儿准备,一起协同抢救;7、产房分娩时,发现宫内窒息,估计新生儿需抢救应请儿科医师一起协助抢救新生儿,对早产儿低体重儿分娩要及时通知儿科医师,分娩后转儿科治疗;8、复苏操作的医护人员要严格、准确按照“复苏流程图”中的步骤进行复苏,准确实施每一步的操作,正确评价每一步的效果,及时作出下一步的选择,确保复苏成功;9、复苏程序结束后,该消毒的抢救器械应进行清洗消毒,其他应复原位,以便下次使用方便;九接出诊及反馈制度1、向全社会公布急救电话,实行24小时值班制,免费接诊孕产妇;接电话后5分钟内出车,危重孕产妇到达医院后5分钟内处置;2、接诊医生应详细了解病情和用药情况,做好交接班工作,必要时参与抢救,并做好院前急救记录及接诊有关登记;3、出诊的医务人员在转运途中进行院前急救;并根据病情需要,保持与医院联系,以便更好地做好抢救准备工作;4、出诊过程的要求:医院如遇有特别危重或合并严重并发症的孕产妇,本院在技术或设备上确有困难的应及时上转;对下级医院转入的病人必须认真接待,并将诊断、治疗、处理结局等信息及时反馈;5、在病人出院后将诊断、治疗、处理、结局等信息用电话反馈给转诊单位的妇产科;如由医生送来的高危孕产妇,当时已作出了诊断的,应立即将情况反馈给医生,并嘱转诊医生参与处理,以提高其业务技术水平;十急救流程图十一急救知识培训制度1、由医院继续教育领导小组兼管;医务科、护理部负责日常工作及计划并具体实施;2、培训时间:每年对急救小组人员进行至少2次的培训和演练;3、培训内容:职业道德、各种抢救常规、急救仪器的使用、心脏骤停人工复苏技术、急性心功能衰竭、失血性休克的抢救、合理用血、急救药品的使用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1、产儿科合作制度 (1)2、急救知识的培训制度 (3)3、急危重症及死亡病例讨论制度 (4)4、急危重症抢救报告制度 (5)5、降低剖宫产率制度与措施 (6)6、接出诊及反馈制度 (9)7、新生儿窒息复苏抢救制度 (10)8、孕产妇急救转运管理制度 (11)产儿科合作制度依据上级文件精神,为提高围生保健水平,降低窒息、早产及其并发症发生率,降低婴儿死亡率及儿童死亡率,加强产儿科医生产前、产时及产后各时期的密切合作,特制定本制度。
1、高危孕妇定期会诊制度:对高危孕产妇,当宫内条件不适宜胎儿生存,并威胁到孕妇生命安全时,根据医院现有技术力量,产科与儿科医生共同协商,决定使胎儿及时娩出还是宫内转运。
2、产儿科每周交班会:为了使新生儿医生掌握孕妇,尤其是高危孕妇的情况, 做好新生儿出生后的观察, 产儿科的医生与护士长每周定期召开一次交班会,对重点的孕产妇情况进行通报,使儿科医生掌握即将出生的高危胎儿情况,做好相应的准备措施同时将高危新生儿的情况及时汇报给产科医生。
3、所有高危孕产妇分娩时均有儿科医生到场,24 h 随叫随到,做好复苏和抢救准备,并做好及时转运准备。
4、儿科医生坚持每天到产科查房,密切观察新生儿生命体征的变化,及时发现新生儿异常情况及时处理,发现危重儿及时会诊治疗,及时阻断了新生儿疾病的发展,必要时转院。
5、对新生儿分娩后重点观察 4 小时,尤其是Apgar 评分低、母有糖尿病、母亲产前曾有发热或有胎膜早破史等新生儿,避免母婴同室内新生儿急症的发生。
儿科医生对母婴同室的婴儿进行每日的体检,定期巡视病房,定期培训母婴同室护理人员,并与产科医生及护理人员及时交流产妇及婴儿情况,共同管理6、儿科要配合产科做好产妇及家属的工作。
对有产科合并症的婴儿酌情配合产科医生做好宣教工作,如产钳后皮肤损伤、血肿、轻度HIE 等,儿科医生协助产科做解释工作,尽量不给家属增加思想负担,甚至配合产科做好上门随访,儿科成为产科医生坚强后盾。
7、加强培训医护人员的窒息复苏、新生儿常见疾病的早期诊断、新生儿护理等知识。
急救知识的培训制度一、由医院继续教育领导小组监管,医教科、护理部负责日常工作及培训计划并具体实施。
二、培训时间:每年对急救小组成员进行急救知识的培训和演练。
急救培训时间为每年1-2次。
三、培训内容:各种产科抢救常规(羊水栓塞、产后出血、前置胎盘、胎盘早剥、新生儿窒息、DIC、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等)、职业道德、急救仪器的使用、心胀骤停人工复苏技术、急性心功能衰竭、失血性休克的处理、合理用血、急救药品的使用等。
急危重症及死亡病例讨论制度(一)凡有疑难病例、危重病例由经治医师或主治医师提出,科主任决定并主持讨论会,全科医师及有关人员参加。
(二)应由经治医师汇报病情,各有关人员作好准备,认真进行讨论,发挥集体智慧,尽早明确诊断,提出治疗方案。
(三)如病情危重,不允许参加人员有时间作发言准备,参加人员亦应认真负责,各抒己见,求得比较确切的诊断及较恰当的治疗方案。
(四)讨论由经治医师记录,科主任总结,明确诊断意见、治疗方案,以便经治及主治医师执行。
死亡病例讨论(一)凡死亡病例都应在死亡一周内进行讨论,特殊病例要及时讨论。
(二)由科主任主持,全科医护人员参加,必要时请医务科或分管业务副院长参加。
(三)讨论重点是诊断、治疗经过及抢救措施、护理等各方面是否正确,经验及教训等,讨论记录由经治医师负责,主持医师审查,并签字记入病历。
(四)死亡病历应如实详细记录,事后不得涂改、补充。
急危重症抢救报告制度一、凡疑难手术、新技术、特殊技术、重大疑难病例,重大合并症的抢救,包括急诊抢救手术,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脏骤停、昏迷等抢救,尤其非常规、有创、特殊治疗及检查,主管医师必须报告科主任,按医院规定的形式及时报告医教科或分管业务院长。
二、上述诊治活动需要外请专家协助时,经科主任同意后,上报医教科及业务副院长,并负责组织安排专家会诊讨论。
三、对于抢救过程中需要人员或医疗资源调配,由科主任提出上报医务科及业务副院长并安排专人协调抢救事宜。
四、科室应指派专人向医教科及医院领导书面汇报抢救情况,书写抢救记录以备检查,凡是报医教科的治疗抢救意见及过程要实事求是,如实报告病例情况。
五、如未履行医院的有关规定,造成医疗纠纷,医疗事故者,将按照有关法律规定对当事人追究责任。
上述所有医疗活动,必须严格按照医院有关医疗管理程序逐级负责,责任到人,严格纪律,避免发生不必要是技术纠纷。
降低剖宫产率制度与措施各科室:为进一步加强妇幼保健工作,控制和降低剖宫产率,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院实际,制定了降低剖宫产率制度与措施,请各科室认真组织学习,严格按照降低剖宫产率制度与措施执行。
一、管理制度1、严格手术审批制度。
除急诊剖宫产手术外,所有择期剖宫产术必须经科主任批准,严禁开展择时、无指征剖宫产,提高产科质量,确保母婴安全与健康。
2、正确掌握剖宫产手术指征,剖宫产手术需由中级职称以上的妇产科医师组织相关专业医师召开术前讨论会,并形成剖宫产手术专题意见书备案。
3、严格执行高危孕妇分级管理制度,及时做好高危孕妇的转诊工作。
高危孕妇剖宫产手术必须有儿科医师在场。
产科医生实行24小时值班制,成立由业务院长、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麻醉科等相关人员组成的产科抢救小组和新生儿抢救小组。
4、规范产科病历,剖宫产手术应有术前小结、手术、麻醉知情同意书及患者授权书、输血治疗同意书,术后有手术情况知情书、麻醉记录、手术记录等。
5、严格遵守手术室管理制度,包括手术器械、物品消毒灭菌管理、消毒隔离、查对清点制度等。
二、保障措施:1、加强产前查体的力度,早期发现妊娠合并症并积极采取应有的治疗措施,及时纠正胎位不正。
2、加强孕期指导,合理指导孕期饮食,避免巨大儿产生。
3、加强产前检查及产前健康教育,主动向孕妇及其家属进行自然分娩知识宣传,消除产妇的恐惧、紧张情绪。
4、在科室内张贴自然分娩好处和剖宫产风险的宣传材料,努力营造降低剖宫产的氛围。
5、细心观察产程,及时纠正有可能导致剖宫产的因素。
6、产妇入院后,医务人员热情接待,加强医患沟通,让产妇对医务人员有信任感、依赖感,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
7、提高医务人员的政治素质,树立科学分娩的意识。
坚持惠民利民,为母子两代谋利益。
8、妇产科、孕妇学校负责向孕产妇及家属宣传自然分娩的好处及剖宫产的危害。
孕妇住院分娩时,产科人员应加强孕产妇的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大力宣传自然分娩,消除孕妇的紧张心理,减少由精神因素造成的难产。
9、妇产科负责对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把自然分娩的适应范围和剖宫产手术的临床手术指征等纳入培训的重要内容,进一步提高妇产科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技术水平,熟练掌握剖宫产适应症、禁忌症和操作技术,熟练处理剖宫产术中的异常情况,如胎儿娩出困难、术中大出血、羊水栓塞、子宫切口撕裂等。
提高产科水平和质量,科学控制和降低剖宫产率,剖宫产率控制在45%以下,每超过1个百分点,罚科室200元。
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年月日接出诊及反馈制度1、产科急救中心接到求救电话后,应积极主动的态度,组织医务人员,进行现场抢救,病情稳定后接回急救中心进行进一步的治疗。
2、义转入我院的孕产妇,急救中心人员应积极组织抢救,制度治疗方案,对疑难病例及时组织会诊,并做好危重孕产妇抢救记录集总结。
3、对转诊病人入院时情况、治疗经过、出院时情况及出院后的注意事项等反馈到村、乡级卫生院,对产妇进行产后随访,保健指导,以利于产后康复。
新生儿窒息复苏抢救制度1、每次分娩都有一名熟练掌握新生儿复苏技术的医务人员在场,其职责是照料新生儿。
2、多胎分娩的新生儿都应有专人负责。
3、复苏小组的每名成员均应具备复苏技能,新进助产人员按新生儿窒息复苏考核标准考核合格后方可从事助产工作。
4、检查设备、药品齐全,并且功能良好。
5、新生儿娩出前要做好新生儿窒息复苏准备。
妇产科人员要提高新生儿窒息的预见性,对高位妊娠的产妇要提前10分钟通知新生儿科医师到产房或手术室,组成复苏组,进入复苏应急状态。
6、紧急情况下由手术室或产房人员通知儿科医师到场参加抢救,讲清楚地点及窒息程度,下级儿科医师遇到一些复杂问题,及时请上级医师到场参加抢救。
7、新生儿气管插管术是窒息复苏方案中最重要的一项技术,一般要求10-20秒内完成,对有插管指征的,其熟练程度如何,决定抢救的成功及预后,除儿科医师外,所有产科及麻醉科医务人员均应熟练掌握,并应用。
8、对进行新生儿窒息复苏的要做好相关记录,其中新生儿科参加抢救的中、重度新生儿要由新生儿科医师书写抢救复苏记录。
8A Unit2 School life单元测试卷孕产妇急救转运管理制度一、转运患者前,应先与接诊医院联系,让接诊医院提前做好接诊准备。
负责孕产妇转运的妇产科或急诊科医生和护士,必须持有执业证,有单独处理孕产妇急救的能力。
二、转运孕产妇时,应准确填写转诊单。
携带必备的急救药品、器械和产包等。
三、为需要转运的孕产妇,建立绿色通道,以尽快安全到达妇产科、手术室。
四、在转运途中要及时处理孕产妇出现的急诊症状,关心、体贴产妇,最大限度的减轻孕产妇的痛苦。
五、转运的孕产妇要及时登记,建立反馈制度,及时了解孕产妇的健康状况。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D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