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某学院“十三五”学科专业建设发展规划报告

合集下载

机电工程学院专业建设“十三五”发展规划

机电工程学院专业建设“十三五”发展规划

机电工程学院专业建设“十三五”发展规划一、指导思想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和《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 年)》的精神,结合自治区及呼和浩特市“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立足学院办学与发展实际,制定本规划。

二、现有基础(一)产业背景分析机电一体化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机器人技术专业是制造业实现自动化生产的基础,是关系到国家战略地位和体现国力水平的重要标志,是提高制造业产品质量和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手段,在制造领域得到了普遍应用。

目前,这些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大量新型现代化企业应运而生,前景十分广阔。

呼和浩特市“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提及培育发展六大新兴产业,其中一项就是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产业,这也为这些专业的发展提供了契机。

内蒙古自治区煤炭、天然气、有色金属储量丰富,风电装机容量、外送电量、牛奶产量均居全国第一,内蒙古自治区生产总值近几年居全国前列。

内蒙古进入了一个转变发展方式的新阶段。

一方面,对汽车运输业的物流形成了高标准的系统化要求,另一方面,随着内蒙古自治区资源型经济的崛起与快速发展,呼、包、鄂金三角地区汽车消费热持续升温,近两年,汽车保有量增长53%;私家车拥有量增长66%;呼和浩特市机动车保有量已突破112万辆,私家车成为了机动车增长的主要“推手”,专家分析呼和浩特市2018年汽车保有量将继续呈快速增长趋势。

(二)人才需求分析随着现代化工业的快速发展,机电一体化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机器人技术专业更显得尤为重要,企业中原始的、简单的数控设备已在逐步淘汰,取而代之的是设备先进、技术精良的新型的现代化、自动化加工企业,为适应现代化工业发展的需要,作为培养一线生产和管理岗位人才的职业技术学院,更应关注职业需求的变化趋势。

调研情况表明,传统的机械工业已增加了新的内涵,产品的加工制造手段也逐渐被新技术、新方法所取代。

云南三鑫职业技术学院“十三五”专业建设发展规划

云南三鑫职业技术学院“十三五”专业建设发展规划

云南三鑫职业技术学院“十三五”专业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专业是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具体实施的载体,专业建设是教学内涵建设的核心,是教学改革的切入点,是人才培养质量的保证,是学校办学特色的集中体现。

为了进一步全面系统地加强专业建设,促进学校办学水平的整体提升,为地方未来产业发展培养更多优秀的高技能人才,特制定学校“十三五”专业建设定位规划。

一、“十二五”专业建设基本情况目前,学校开设有大中专专业50个,三年制大专专业28个,五年制大专专业18个,三年制中专专业4个。

专业涵盖云南重点发展的医学、汽修、建筑业为支柱产业的产业群,其中护理、汽修、建筑、会计四个专业是重点专业。

总体来看,我校专业建设有以下特点:1、专业建设工作趋于规范。

专业建设学校实行了校系二级管理,制定了《实施性专业教学计划制定办法》、《课程教学大纲制订办法》等规章,在专业开发、修订、评估等工作进行了规范。

实施过程中,坚持市场导向,根据社会需求,每年进行一次专业整合、教学计划大纲的修订、课程内容改造及校本教材建设,不断完善专业教学内容,学习领域更贴近工作领域。

同时将专业建设工作纳入学校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考核,使专业建设工作走向了规范化、科学化轨道。

2、专业培养方向更符合社会需要,特色更加明显。

学校成立了专业建设工作咨询指导委员会和专业建设工作小组,按照“转模式、调结构”的要求,对各个专业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进行了调整重构,按照“必须、够用、先进”原则,进一步压缩了文化课,加大了实训和一体化教学比例,不同层次实训教学比例普遍达到5:5以上,突出了职业道德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从实施性专业教学计划的制定,课程设置、教材和教学内容的选择,到教师(师傅)的配备、教学实施过程和教学评价人,校企实现了紧密合作,共同培养人才,增强了人才培养的适应性。

3、专业培养成效显著。

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技能大赛成绩逐年提高,学校毕业生连续保持了95%以上的就业率,受到企业的好评,不少学生在职场中取得了可观的业绩。

数计学院十三五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

数计学院十三五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

数计学院“十三五”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一.学校办学定位及发展规划学校办学定位为:建设开放型、有特色、高水平的新型地方大学。

在专业建设方面,要从重视专业内涵建设的学术性向突出专业内涵建设的应用性、实践性转型,要改变专业服务面向不清、特色不明的问题。

数计学院将整合全院力量“做大工科,做强理科”,在两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省特色专业的支撑下,打造服务地方经济建设、有特色的“大数据管理新技术”、“智能制造”教学与科研创新服务平台。

学院教师在教学、科研、服务社会上取得突破,所培养的学生将成为具有“厚基础、高素质、强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1、实现转型、提升内涵建设一支有一定学术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和教师教育素质高的教师队伍;博士学位者占专任教师的比例达30%,教授达到10位,改善教师职称、学历、学缘结构;培育一批团结务实,优质高效的教学团队,培育2—3名学术带头人,培育1—2名教学名师。

2. 形成特色、构建优势建设符合人才培养目标、体现学科交叉、注重实践和应用、高度整合、有助于提升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的先进的专业课程体系。

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成效显著,启发式教学广泛开展,学生学习的独立性、自主性大幅度提升。

各专业均建设3—6个优质稳定的教育实习和专业实践基地,打造品牌实践基地。

开发若干高质量的教材和教学参考书,发表高水平教研论文。

初步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质量评价体系。

二.现有专业基本情况(包括数量、结构、特色等)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现有专业4个,其结构如下表所示:数计学院现有专业情况一览表其中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为师范类专业,其他三个专业为非师范类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和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隶属于数学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隶属于计算机学科,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隶属于管理学学科。

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了以工学为主、理学为支撑的专业发展格局,并以此为基础逐步发展工科专业,引领学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专业群的方向转变。

某某学院“十三五”学科专业建设发展规划

某某学院“十三五”学科专业建设发展规划

某某学院“十三五”学科专业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某某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规定》和《省教育厅关于加快建立普通高等学校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的指导意见》文件要求,充分发挥学科建设在我院各项事业发展中的龙头作用,进一步提升我院的综合实力,按照“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优先发展市场急需专业;以工为主,文理管结合,相互支撑、相互渗透的学科专业发展格局”的总体思路,遵循“增强优势、突出特色、合理布局、协调发展”的建设原则,根据学院事业发展的总目标,制定某某学院“十三五”学科专业建设发展规划。

一、发展现状及面临形势(一)发展现状1.学科专业规模逐步扩大。

“十二五”期间,我院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一切为了学生”的办学理念,秉承为社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宗旨,正确处理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关系,学科专业建设有了很大发展,形成了石油主干学科为特色,以工为主、文理管结合的学科格局,学科门类涵盖工学、理学、管理学和文学。

专业由“十二五”初的XX个发展到“十二五”末的XX 个,专业规模逐渐扩大。

XX个专业中,理工类专业XX个,占XX%;文管类专业XX个,占XX%。

2.学科专业特色更加鲜明。

积极推进特色办学的各项改革和探索,构建具有学科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确立了人才培养总目标:即培养“适应能力强、创新精神强、创业技能强”的特色实用人才。

“十二五”期间,学院的传统优势和特色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学院现有1个省级重点培育专业(勘查技术与工程)、2个某某省战略新兴产业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化学工程与工艺)、5个校级重点培育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土木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工学学科成为我院专业建设群的主体,反映了我院鲜明的办学特色。

安徽科技学院“十三五”学科建设发展规划

安徽科技学院“十三五”学科建设发展规划

科技学院“十三五”学科建设发展规划为进一步加强我校学科专业建设,大力提升学科专业建设水平,大幅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根据科技学院第二次党代会提出的目标任务和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的要求,特制订本规划。

一、“十二五”学科建设回顾“十二五”以来,学校在加强办学条件建设的基础上,坚持一手抓学科拓展建设,一手抓专业涵提升,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在专业设置、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室建设、课程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已取得明显成效,为学科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学校主动对接地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需求,积极开展学科建设,进一步凝炼学科方向,优势农科得到加强,新兴工科进一步发展,建设校级重点学科3个、重点建设学科5个、重点培育学科3个,学科对专业建设的支撑进一步显现。

(一)主要成绩1.学科体系初步形成,建设水平逐步提升学校现有18个教学院部,62个本科专业,涵盖工、经、管、理、文、法、农等学科门类,形成了以新兴工科和优势农科为重点,多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应用型学科专业体系。

目前拥有6个省级重点学科,1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23个省级科技创新平台及示实验实训中心。

近年来,我校主动适应新形势,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主动对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积极开展系统性的三级学科体系建设,新近遴选校级A类4个、B类6个、C类8个,学科方向进一步凝炼,学科特色更加明显。

2.科研水平不断提高,学科梯队建设初显成效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采取培养与引进相结合、聘与外聘相结合的办法,努力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

学校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教师开展科学研究。

近五年来,累计获批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69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7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项;荣获市(厅)级以上奖励34项,实现了省级科技和社科奖励二等奖的突破;发表论文2800余篇(其中四大检索论文270篇);鉴定科研成果32项,授权专利245项(其中发明专利63项),获批省“115”产业创新团队2个;高校科研创新平台团队2个;学科平台建设卓有成效,实现了在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省共性技术研究院等方面的突破。

物理系十三五学科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

物理系十三五学科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

物理系“十三五”学科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2016—2020)根据学校发展定位和专业建设发展规划的目标和要求,结合物理系的具体情况,特制定物理系“十三五”学科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

一、现状分析1.基本情况物理系源于1999年成立的数理系以及2009年组建的理化学院,2013年独立设置。

现设有物理学和材料物理两个本科专业,全部为理学,在校生507人(毕业班100人,非毕业班407人)。

现有教职工37名,其中专任教师30人(含教辅人员),行政人员7人;拥有教授4名,副教授11名;具有博士学位教师9名,另有3名在读博士。

全系有校级本科实践教学基地3个,校级重点课程1门,建有凝聚态物理研究所校级非实体性科研机构。

五年来,我系教师主持承担并完成省市级科研项目10余项,正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省市级科研项目5项,在各级各类刊物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SCI、EI收录50余篇。

2.存在问题(1)办学规模较小(仅2个专业),办学层次有待提高(无硕士点)。

(2)应用型大学建设思想认识不到位,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不够(无校级专业改革试点专业)。

(3)校企合作不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较少,尤其非师范专业类;科研实力较弱,缺少横向科研项目。

(4)实验室面积不足,仪器设备数量及档次差距较大,缺少校内实习实训设备及场地。

(5)师资队伍职称结构、梯队不合理,较强的教学及科研团队尚未形成。

(6)学生就业方面的问题正逐步显现。

二、发展思路及发展目标1. 发展思路在扩大办学规模基础上逐步实现转型升级,一是新增社会发展急需的本科专业,二是对现有招生就业情况不好的本科专业进行专业定位及课程体系构建;通过专业合作积极筹划硕士点的建设。

在应用型建设方面,重点抓好“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积极参与全校专业综合改革,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2. 发展目标(1)办学定位办学类型定位—教学型。

坚持以人为本,以教学为中心,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正确处理教学与科研的关系,依靠科研提升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依靠科研促进和支撑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十三五”专业(群)建设规划

“十三五”专业(群)建设规划

学院“十三五”专业(群)建设规划为全面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关于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和加快建设现代职教体系的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我院专业(群)建设,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促进学院更好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根据《学院“十四五”发展规划》要求,制订本规划规划。

一、“十三五”专业建设成效“十三五”期间,学院按照“依托职教集团、对接产业、校企融合、错位竞争、特色发展”的办学思路,干群同心,真抓实干,专业建设工作迈上新台阶。

(一)专业品牌大幅提升学校形成以智能制造专业群为两翼的特色专业体系。

专业群核心专业和重点专业在全省甚至全国已具有较好的品牌影响力。

“智能制造专业群”获批自动控制省示范特色专业群;智能制造专业和自动控制专业被评为浙江省特色专业,两个专业的实训基地均获得中央财政资助;智能制造专业成为浙江省精品专业,自动控制实训基地成为浙江省校企合作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智能制造实训基地成为浙江省生产性(教师认证培训)实习实训基地;智能制造实训基地成为“浙江省自动控制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基地”。

学院当选为全国智能制造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单位,成为教育部“智能制造领域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的建设单位。

(二)教学条件明显改善。

初步建成精致、秀美、具有浓厚职业文化气息的校园;校内实训基地面积智能制造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达智能制造万元,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达到智能制造元;数字化校园按计划完成;公寓的每问寝室都有空调和热水。

(三)课程改革成效显著为突破以学科为中心的传统教学体系,学院先后开展了“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空间课程开发”“基于任务驱动的项目化课程”“MOOC和微课教学”等四轮课程改革。

重点专业构建了课岗相融的专业课程体系,专业群架构了“平台+模块”项目化课程体系,建成“教学车间”和企业“生产车间”配套的六大实训中心、实习实训室为主体,5个“学研实践基地”挂牌企业为依托的实习实训基地;构建了基于岗位实际需要的80门网络资源课程、10门项目化课程、5门MOOC课程和12门省校级精品课程;引入企业真实项目45项、职业资格标准和技能抽考标准47个,牵头开发省级技能抽考标准7项,承担全国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库1项,出版专著和教材24部,开发校本教材、实习实训指导书10本,引进和开发虚拟工艺、虚拟车间、虚拟实验、教学管理软件75套,拍摄视频225个,制作精品课件978项,教学资源容量达到20GB;项目分步训练、竞赛激励教学,空间仿真教学,“主题+活动”教学、分层翻转课堂等多种教学新模式应用于在线教学。

宿迁学院十三五专业发展规划(5.20)

宿迁学院十三五专业发展规划(5.20)

宿迁学院“十二五”学科专业建设规划为进一步加强我校学科专业建设, 大力提升学科专业建设水平,大幅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根据《宿迁学院中长期改革发展规划(2010年—2020年)》的目标要求,制订本规划。

一、学科专业建设现状分析建校以来,在省、市政府及省教育厅的关心指导下,在八所联建院校的鼎力支持下,学校坚持一手抓办学条件建设,一手抓专业内涵建设,办学规模迅速扩大,教学条件明显改善,在专业设置、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室建设、课程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已取得明显成效,为学科专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主要成绩1.学科专业体系初步形成,专业建设水平逐步提升目前,学校与联建学校联合举办本科专业36个,覆盖了文、理、工、农、教、经、法、管等八大学科门类。

其中,工学类专业14个,占总数的38.9%;管理学类专业7个、文学类专业6个,分别占总数的19.4%、16.7%。

一个以应用学科为主、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初步形成(具体分布情况见表一)。

为加快学科专业建设,学校制订了《宿迁学院“十一五”学科与专业建设规划》,并认真组织实施。

每个专业都成立了专业指导委员会,制订了专业建设具体规划。

根据江苏省学士学位授权点的建设标表一:本科专业分布一览表准,制订了《宿迁学院本科专业合格评估指标体系及评分标准(暂行)》,并组织开展了专业评估活动。

目前,已有31个专业通过了专业评估,其中评为优秀、良好、合格的专业分别是2个、6个、23个。

学校积极创造条件,加强特色专业、精品课程建设,现已建有院级特色专业6个、遴选特色专业建设点7个,建成省级精品课程2门、院级重点课程48门、院级精品课程35门。

2.师资队伍建设初显成效,教学科研水平不断提高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采取培养与引进相结合、内聘与外聘相结合的办法,努力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

截止2010年12月,学院专任教师达到607人,其中硕士以上341人、高级职称136人,分别占专任教师总数的58.4%、23.1%。

福建工程学院十三五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

福建工程学院十三五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

福建工程学院“十三五”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为进一步推动学校优化专业结构,强化办学优势和特色,提升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的契合度,根据《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规定》、《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福建省教育厅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福建省财政厅关于开展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试点工作的通知》、《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福建省教育厅关于加快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结构调整优化的指导意见》精神,按《福建省教育厅关于做好普通本科高校“十三五”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闽教高〔2016〕3号)要求,结合学校发展实际,特编制本规划。

一、学校办学定位与发展目标(一)办学定位办学类型定位:区域性的高水平应用技术型大学。

办学层次定位:以本科教育为主体,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

学科发展定位:以工为主,工管结合、工文渗透、工管文理经法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培养笃志求真、诚实守信、勤奋耐劳、勇于创新的应用技术型高级专门人才。

服务面向定位:立足福建,面向基层,贴近行业,服务社会。

(二)发展目标完成学校更名“大学”的各项准备,实现从新建本科高校向以增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核心的新型应用技术大学转变,在优势学科领域培育并力争建设博士学位授权点,2020年基本建成国内高水平的示范性应用技术型大学。

二、专业建设基本情况(一)数量与结构始终坚持走应用型人才培养和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定位与发展思路。

构建了“大机电、大土木”学科优势,截止2015年底,本科专业达50个,全日制本科在校生25400多人。

其中工学32个、管理学7个、文学5个、理学1个、经济学1个、法学2个、艺术学2个。

工学专业占64.00%,工学类学生占70.79%,是福建省工学类专业比例和工学类在校生比例最高的本科高校。

进一步完善了我校以工为主、工、管、文、理、经、法、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专业体系。

某大学“十三五”学科专业建设规划

某大学“十三五”学科专业建设规划

**大学《“十三五”学科专业建设规划》(2016-2020)征求意见稿2016年3月22日《“十三五”学科专业建设规划》(2016-2020)加强学科专业建设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水平及服务社会能力的重要基础,是学院整体发展的龙头和主线,是关系全面发展的核心工程。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江西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等文件精神及学院“十二五”发展情况,为进一步提升学院核心竞争力,打造区域学科专业品牌,全面建设应用技术大学,特制定《**大学“十三五”学科专业建设规划》(2016-2020)。

第一部分“十二五”发展回顾一、建设成就和经验总结“十二五”期间是学院发展的重要时期,学院面临众多国家教育改革举措出台,尤其是面对“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等政策的推进和落实,选择更好更快的发展路径摆在了学院面前。

“十二五”期间紧密围绕学科专业建设规划开展各项工作,基本实现“十二五”办学目标,为进一步转型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学科专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取得新进展学院不断深化内部管理机制改革,构建院系二级管理制度。

坚持依法治校,系部二级管理进一步深化,为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创造了制度保障。

实行两级管理后,院级学科专业指导机构(学术委员会、教学指导委员会)侧重于宏观管理和目标管理,主要任务是统筹规划、把握政策、组织协调和检查监督,加强决策咨询和审议评估等职能。

系部侧重于学科专业管理调查研究,微观管理和过程管理,拥有一定教学管理、科研评审、经费使用、实训安排等方面的自主权。

2.学位授予权取得突破,优势特色学科基本形成“十二五”期间学院共有41个本科专业(2015年),覆盖工、文、理、教、经、法、管、艺等八个学科门类。

分布在矿冶系(9个)、机电系(8个)、建工系(2个)、经管系(8个)、人文系(6个)、信息系(7个)、理学系(1个)。

其中,工学专业23个,占总数的56.1%;管理学专业8个、艺术类专业4个,经济学2个,其余类各为1个。

师范学院专业建设定位规划报告(十三五)

师范学院专业建设定位规划报告(十三五)

师范学院专业建设定位规划报告为主动顺应《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高等教育改革目标要求,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和《云南省关于推动部分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实施意见》的精神,进一步提高学校发展定位和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契合度,推进学校专业内涵建设,增强办学特色,提升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结合区域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的战略布局,根据学校办学定位和发展规划,制定学校“十三五”专业建设定位规划。

一、学校办学定位和发展规划(一)办学定位学校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和创新为基本职能,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理念,培养“专业素养高、敬业精神强、就业有基础、社会适应快”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不断增强“地方性、民族性、应用性、创新性、开放性”的办学特色,努力提高办学水平,建成特色鲜明、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地方本科院校。

1.学校类型定位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2.办学层次定位以本科教育为主,积极创造条件开办研究生教育。

3.发展目标定位人才培养特色鲜明、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明显增强的应用型本科院校。

4.服务面向定位立足师范,面向云南,辐射南亚东南亚,为基础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5.培养目标定位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着力增强受教育者的担当意识、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培养“专业素养高、敬业精神强、就业有基础、社会适应快”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6.办学特色定位地方性、民族性、应用性、创新性、开放性。

(二)发展规划稳步提高学校专业建设与发展定位和和地方结社发展的结合度,形成结构合理、特色鲜明、优势明显的专业结构,是学校提升办学实力、增强办学活力、培育办学特色,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求,更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

“十三五”期间,学校将进一步加大教学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坚持内涵提升与外延拓展相结合的建设思路,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力争通过五年建设实现以下目标:1.专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导向,积极改造传统专业、增设新专业、培育特色专业,推进专业(群)建设,进一步优化专业结构、初步形成结构合理、特色初显的专业体系。

外国语学院十三五学科建设专项发展规划

外国语学院十三五学科建设专项发展规划

外国语学院十三五学科建设专项发展规划外国语学院“十三五”学科建设专项发展规划(讨论稿)(2016—2020)注:根据石河子大学学科建设工作会议精神,现重发《外国语学院“十三五”学科建设专项发展规划》,望各部门积极组织讨论,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一、现状与背景石河子大学外国语学院源于师范学院外语系,于2005年成立。

近7年来学院在硬件设施建设、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改革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学院目前共有公共外语教学系、英语系、俄语系和1个语言教学实验中心(视听说教学实验室14间共800座,网络教学实验室10间共603座),基本能满足英语、俄语专业主要课程的教学任务和全校大学英语、研究生英语视听说教学和学生网络自主学习的需要。

学院下设外国语言文学研究所、翻译与词典研究所、中亚信息资料中心,拥有外语专业图书资料室,藏书近8000册。

学院有英语、俄语2个重点批次招生本科专业,全日制普通本科在校生现共有718人。

学院除承担英语、俄语本科及高职高专专业教学外,还担负着全校专科生、本科生、硕士及博士研究生等各层次的公共外语教学任务,同时还承担着兵团中小学英语教师继续教育及“国培计划”中短期培训任务,以及兵团各类人员的出国外语培训任务。

我院已成为兵团英语教师培养和英、俄语人才培养与培训的重要基地。

目前,无论从新疆与兵团跨越式发展急需人才的角度看,从地缘特征的角度看,还是从大学努力达到“西部先进、中亚一流、国际知名的有特色、高水平大学”的目标看,石河子大学外国语学院已经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有利时机。

外国语学院将立足教学型学院这个基本现实,完成从外延发展向内涵建设、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的转型阶段。

1、人才培养与科研条件人才培养英语专业自1997年招收英语本科生,累计毕业生已达1130名。

自2007年,俄语专业共为社会培养“懂俄语,晓经贸,知中亚”的优秀毕业生200多人。

公共英语系年均培养本科层次学生8000多名,研究生层次学生近1000名。

某某学院“十三五”学科专业建设发展规划报告

某某学院“十三五”学科专业建设发展规划报告

某某学院“十三五”学科专业建设发展规划报告XXX“十三五”学科专业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某某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规定》和《省教育厅关于加快建立普通高等学校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的指导意见》文件要求,充分发挥学科建设在我院各项事业发展中的龙头作用,进一步提升我院的综合实力,按照“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优先发展市场急需专业;以工为主,文理管结合,相互支撑、相互渗透的学科专业发展格局”的总体思路,遵循“增强优势、突出特色、合理布局、协调发展”的建设原则,根据学院事业发展的总目标,制定某某学院“十三五”学科专业建设发展规划。

一、发展现状及面临形势(一)发展现状1.学科专业规模逐步扩大。

“十二五”期间,我院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一切为了学生”的办学理念,秉承为社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宗旨,正确处理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关系,学科专业建设有了很大发展,形成了石油主干学科为特色,以工为主、文理管结合的学科格局,学科门类涵盖工学、理学、管理学和文学。

专业由“十二五”初的XX个发展到“十二五”末的XX个,专业规模逐渐扩大。

XX个专业中,理工类专业XX个,占XX%;文管类专业XX个,占XX%。

2.学科专业特色更加鲜明。

积极推进特色办学的各项改革和探究,构建具有学科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建立了人才培养总目标:即培养“适应能力强、创新肉体强、创业技能强”的特色适用人才。

“十二五”时代,学院的传统优势和特色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学院现有1个省级重点培育专业(勘查技术与工程)、2个某某省战略新兴财产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化学工程与工艺)、5个校级重点培育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土木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计较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工学学科成为我院专业建设群的主体,反映了我院鲜明的办学特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某某学院“十三五”学科专业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某某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规定》和《省教育厅关于加快建立普通高等学校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的指导意见》文件要求,充分发挥学科建设在我院各项事业发展中的龙头作用,进一步提升我院的综合实力,按照“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优先发展市场急需专业;以工为主,文理管结合,相互支撑、相互渗透的学科专业发展格局”的总体思路,遵循“增强优势、突出特色、合理布局、协调发展”的建设原则,根据学院事业发展的总目标,制定某某学院“十三五”学科专业建设发展规划。

一、发展现状及面临形势(一)发展现状1.学科专业规模逐步扩大。

“十二五”期间,我院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一切为了学生”的办学理念,秉承为社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宗旨,正确处理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关系,学科专业建设有了很大发展,形成了石油主干学科为特色,以工为主、文理管结合的学科格局,学科门类涵盖工学、理学、管理学和文学。

专业由“十二五”初的XX个发展到“十二五”末的XX个,专业规模逐渐扩大。

XX个专业中,理工类专业XX个,占XX%;文管类专业XX个,占XX%。

2.学科专业特色更加鲜明。

积极推进特色办学的各项改革和探索,构建具有学科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确立了人才培养总目标:即培养“适应能力强、创新精神强、创业技能强”的特色实用人才。

“十二五”期间,学院的传统优势和特色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学院现有1个省级重点培育专业(勘查技术与工程)、2个某某省战略新兴产业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化学工程与工艺)、5个校级重点培育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土木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工学学科成为我院专业建设群的主体,反映了我院鲜明的办学特色。

3.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优化。

积极探索特色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特色人才培养体系;挖掘专业资源优势,开发和设置特色课程;大力开展第二课堂特色活动,强化教学内容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创新和完善以“工学结合”为重点的“611”(专科专业“411”)人才培养模式。

4.教学条件明显改善。

“十二五”期间,全院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4755.76万元,较好地满足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5.教学管理日渐规范。

“十二五”期间,学院机构改革,构建院院(部)两级教学管理体制,明确各级管理权限和职责,实施目标管理考核,教学管理更加规范,管理效率得到进一步提高。

6.校企合作教育快速发展。

学院积极探索与企业合作订单式培养学生,建立了一批实践教学基地。

7.办学水平显著提升。

毕业生的综合素质稳步提升,考研录取率和就业率连续多年居全省同类高校前列,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

(二)面临形势由于独立学院在办学地位上的独特性,受庞大的、实力雄厚的公办高校和已有丰富发展经验的高职高专的挤压,办学空间有限,加上自身办学资源有限,这些都影响了我院的学科专业建设和发展,主要表现在:1.学科专业建设整体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学科专业建设和发展不平衡,各学科专业在师资队伍、教学条件、社会影响力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有些专业办学特色不够明显,在独立学院转型发展的大环境下,缺乏高水平双师型的专业领头人,办学水平有待提高。

2.师资队伍结构有待优化,教学科研能力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一是专职教师数量逐年上升,但是不同专业教师的数量严重不平衡,特别是城市建设学院和机械工程学院缺乏自有教师,部分核心课程仍需外聘教师承担。

二是教师学历层次仍需不断提高,“十二五”期间,学院的教师学历层次有了很大提升,之前的本科学历的教师基本都硕士毕业或者正在攻读硕士学位,但是拥有博士学历的教师还是偏少。

三是教师职称以中级为主,具有高级职称的学科带头人偏少。

四是教师水平参差不齐,部分教师不能很好地完成工作,双师型教师数量不能满足教学需求。

3.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化。

一是如何培养应用型人才有待深入研究和探索;二是少数专业人才培养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需求,导致学生就业困难;三是人才培养中如何处理好学生就业针对性与可持续发展两者间的矛盾,需进一步探索;四是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4.人才培养方案与培养应用型人才还有较大差距。

我院大部分专业培养计划、课程设置、教学大纲还有比较浓的长江大学色彩,按照“两个适应”、“两个压缩、两个加强”的原则,我院虽然在人才培养方案上进行了改革,但教学内容、课程体系的改革还不够深入,不能完全满足我院特色人才培养的要求。

5.教学管理有待进一步改进。

教学管理和质量监控的内生动力有待增强。

教学管理粗放,管理系统信息反馈和自我调节机制不够健全,管理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

对教学过程的质量监控力度不够,教学质量检查落实不到位,内部质量保障、质量控制及质量认证的动力不足。

6.教学硬件设施不足。

一是教学办公用房不足;二是图书馆、校园网等公共基础设施条件还有待改善;三是专业实验室数量不够,特别是针对培养特色应用型人才的设备偏少,对实践教学和教师科研均有影响。

二、指导思想、发展思路与目标(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学院学科专业建设与发展;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核心,加强学科专业内涵建设,夯实办学基础,促进可持续发展;以特色专业建设为重点,突出石油主干专业优势;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主动为行业和区域经济发展服务,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强化办学特色;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和育人环境。

积极开展科学研究,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凸显特色,争创优势,不断提高各学科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实现学科专业建设的跨越发展。

(二)发展思路“十三五”期间我院学科专业建设与发展思路为:稳定规模,优化结构;协调发展,强化特色;注重内涵,提高质量。

1.依托优势学科专业,提升专业整体水平。

以优势学科建设引领特色专业建设,进一步发展和强化专业特色和优势,以特色专业建设支撑特色学院建设;加强基础学科专业和传统专业建设和改造,办出特色,促进学院整体办学水平的稳步提升。

2. 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建立专业设立和退出机制,结合学院办学优势和发展定位,新增若干专业或专业方向;淘汰社会需求不旺、专业办学水平不高的专业。

3.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更新教育教学观念,进一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方法,将“案例教学”、“问题教学”、“启发式”、“讨论式”、“慕课”、“微课”等融入整个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强化实践教学,教学做一体化,全面推进创新创业教育。

4. 建立专业评估机制,有效推动专业建设。

建立院内专业建设定期评价制度,促进各分院重视并加强专业建设;主要包括五个内容:一是建设规划,二是师资队伍,三是课程建设,四是实践教学,五是建设成效。

改进教学评价和奖励机制,引导教师把教学作为首要任务,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完善用人单位、教师、学生共同参与的教学质量保障与评价的长效机制,促进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三)发展目标1.总体目标加强学科专业建设的力度,打造一批特色专业,力争在省级特色专业建设上有所突破;以石油主干专业为重点,汇聚一支以较高学术水平学科专业责任教授为核心的师资队伍;围绕人才培养和学院特色定位,构建全新的课程体系和培养方案,突破实践性教学环节建设瓶颈,满足特色实用人才培养需要;构建校企合作的研究平台,科学研究得到较快发展;结合区域经济发展,适时调整本科专业,形成特色突出,结构合理,优势明显的学科专业体系,为全面提升学院的综合实力和学院长远目标的实现奠定坚实基础。

2.具体目标(1)学科专业结构更加合理,特色更加鲜明。

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符合行业和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工、管、理、文等学科协调发展,相互支撑,办学优势特色更加明显,基础学科专业得到长足发展,整体办学水平进一步提升。

“十三五”期间,建成2到3个左右特色鲜明、优势明显的专业,如资源勘查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等专业。

建成一批在省内同类院校中处及于领先地位专业,如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等专业。

(2)条件更加完善,资源更加丰富。

新建1个校内实践教学基地、2个大学生创新平台基地,新增5个校外实习教学基地。

新建多媒体教学系统17套左右,使全院多媒体教室数量占教室总数的80%。

(3)教学建设更加扎实,改革成果更加丰硕。

完成15门左右精品课程的建设任务,实现更高层次教学改革成果的突破。

(4)评价机制更加完善,管理效率明显提高。

完善专业建设管理办法,建立专业准入和退出机制,改革专业建设评价办法,建立校内专业定期评价制度;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和教学质量信息快速响应机制,实现教学质量监控全程化和教学管理精细化。

三、具体措施(一)建立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强化特色专业建设1.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

建立专业设立与退出的动态调整机制和专业建设水平内部评价机制。

“十三五”期间拟将生源较少的专业如测控技术与仪器、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等实行隔年招生,个别专业甚至停招。

规划建设油气储运工程、工程造价、会计学等专业,并且适时规划建设国民经济新兴领域专业。

具体见表1。

表1 2016-2020年拟申请增设本科专业一览表2. 协调发展,突出特色,提升整体办学水平。

“十三五”期间,抓住国家大力发展互联网+、智能制造等产业的机会,主动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巩固和扩大相关学科专业的优势地位,寻找新的特色增长点;稳定热门专业办学规模,加大对基础学科专业的建设支持力度,促进多学科专业协调发展,夯实办学基础,促进专业可持续发展。

3.完善专业负责人制度,强化专业建设责任意识。

为进一步加强专业建设,提高各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培育优势特色专业,从“十三五”开始,实行专业负责人制度。

每个本科专业设一名专业负责人,负责起草专业建设规划,组织拟订或修订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教学大纲等教学文件,具体执行培养方案,组织开展本专业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抓好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开展与其他同类院校的横向交流与合作,努力提高本专业的办学水平,扩大专业的社会影响力。

(二)完善激励与考核机制,狠抓师资队伍建设1.完善激励和考核机制,调动教师教学积极性。

加大青年教师培养与培训工作力度;进一步完善教学质量和科研工作考核办法,鼓励教师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教学工作上,将教学态度、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作为职称评聘的主要依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