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某学院“十三五”学科专业建设发展规划

合集下载

机电工程学院专业建设“十三五”发展规划

机电工程学院专业建设“十三五”发展规划

机电工程学院专业建设“十三五”发展规划一、指导思想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和《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 年)》的精神,结合自治区及呼和浩特市“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立足学院办学与发展实际,制定本规划。

二、现有基础(一)产业背景分析机电一体化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机器人技术专业是制造业实现自动化生产的基础,是关系到国家战略地位和体现国力水平的重要标志,是提高制造业产品质量和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手段,在制造领域得到了普遍应用。

目前,这些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大量新型现代化企业应运而生,前景十分广阔。

呼和浩特市“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提及培育发展六大新兴产业,其中一项就是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产业,这也为这些专业的发展提供了契机。

内蒙古自治区煤炭、天然气、有色金属储量丰富,风电装机容量、外送电量、牛奶产量均居全国第一,内蒙古自治区生产总值近几年居全国前列。

内蒙古进入了一个转变发展方式的新阶段。

一方面,对汽车运输业的物流形成了高标准的系统化要求,另一方面,随着内蒙古自治区资源型经济的崛起与快速发展,呼、包、鄂金三角地区汽车消费热持续升温,近两年,汽车保有量增长53%;私家车拥有量增长66%;呼和浩特市机动车保有量已突破112万辆,私家车成为了机动车增长的主要“推手”,专家分析呼和浩特市2018年汽车保有量将继续呈快速增长趋势。

(二)人才需求分析随着现代化工业的快速发展,机电一体化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机器人技术专业更显得尤为重要,企业中原始的、简单的数控设备已在逐步淘汰,取而代之的是设备先进、技术精良的新型的现代化、自动化加工企业,为适应现代化工业发展的需要,作为培养一线生产和管理岗位人才的职业技术学院,更应关注职业需求的变化趋势。

调研情况表明,传统的机械工业已增加了新的内涵,产品的加工制造手段也逐渐被新技术、新方法所取代。

云南三鑫职业技术学院“十三五”专业建设发展规划

云南三鑫职业技术学院“十三五”专业建设发展规划

云南三鑫职业技术学院“十三五”专业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专业是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具体实施的载体,专业建设是教学内涵建设的核心,是教学改革的切入点,是人才培养质量的保证,是学校办学特色的集中体现。

为了进一步全面系统地加强专业建设,促进学校办学水平的整体提升,为地方未来产业发展培养更多优秀的高技能人才,特制定学校“十三五”专业建设定位规划。

一、“十二五”专业建设基本情况目前,学校开设有大中专专业50个,三年制大专专业28个,五年制大专专业18个,三年制中专专业4个。

专业涵盖云南重点发展的医学、汽修、建筑业为支柱产业的产业群,其中护理、汽修、建筑、会计四个专业是重点专业。

总体来看,我校专业建设有以下特点:1、专业建设工作趋于规范。

专业建设学校实行了校系二级管理,制定了《实施性专业教学计划制定办法》、《课程教学大纲制订办法》等规章,在专业开发、修订、评估等工作进行了规范。

实施过程中,坚持市场导向,根据社会需求,每年进行一次专业整合、教学计划大纲的修订、课程内容改造及校本教材建设,不断完善专业教学内容,学习领域更贴近工作领域。

同时将专业建设工作纳入学校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考核,使专业建设工作走向了规范化、科学化轨道。

2、专业培养方向更符合社会需要,特色更加明显。

学校成立了专业建设工作咨询指导委员会和专业建设工作小组,按照“转模式、调结构”的要求,对各个专业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进行了调整重构,按照“必须、够用、先进”原则,进一步压缩了文化课,加大了实训和一体化教学比例,不同层次实训教学比例普遍达到5:5以上,突出了职业道德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从实施性专业教学计划的制定,课程设置、教材和教学内容的选择,到教师(师傅)的配备、教学实施过程和教学评价人,校企实现了紧密合作,共同培养人才,增强了人才培养的适应性。

3、专业培养成效显著。

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技能大赛成绩逐年提高,学校毕业生连续保持了95%以上的就业率,受到企业的好评,不少学生在职场中取得了可观的业绩。

白城师范学院十三五XXX学科建设规划及实施方案-白城师范学院文

白城师范学院十三五XXX学科建设规划及实施方案-白城师范学院文

白城师范学院“十三五”文艺学学科建设规划及实施方案(2016-2020)文艺学是以对文学艺术的批评与理论实践活动的研究为基本内涵的理论学科,故又称文艺理论或文学理论。

它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多学科多方法的概括和阐释文学艺术的本质及创作、欣赏与发展的基本规律,是整个文艺研究的抽象形式和理论形态,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的研究,乃至整个文学艺术的人类审美文化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十二五”期间,文艺学学科取得显著成绩,但也存在诸多问题,为了更好地推进本学科的发展,根据《白城师范学院“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白城师范学院“十三五”学科建设发展规划》,结合我院学科建设和发展实际,特制定本规划和实施方案。

一、“十二五”期间文艺学学科建设总体回顾(以本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申报基本条件为观测点,深入挖掘师资队伍、研究方向、研究成果、科教融合、学术环境等方面的申硕优势与差距)(一)科学设计,稳步发展根据学校出台的《白城师范学院“十二五”学科建设规划》,文学院拟定了《文学院“十二五”学科建设规划》,明确提出了“十二五”文艺学学科建设的目标:以各研究方向建设为依托,整合整个学术团队的研究特色,发挥各研究方向的专长,本着“交叉研究、相互促进”的原则,力争在建设期内在本学科建设方面达到如下目标:在建设期内力争使“文艺学”学科列入吉林省重点建设学科,为该学科获得硕士点奠定基础。

加大力度建设“草原文艺现象与民俗美学”与“东北文艺现象与思潮”两个研究方向,培育特色,坚持以学科建设为主线,以申硕为目标,形成在吉林省本学科内的领先优势。

“十二五”期间,经过多方努力,文艺学课程校级优被评为校级级优秀课程,文艺学获批为校级优势特色重点学科,学院充分发挥科研平台的聚合作用,获省级专项资金75万元,建设了文艺学研究室,购入1万余册图书,添置了若干办公设备和学科建设所需设备,完善了文艺学研究的基础设施。

(二)学科队伍,实力提升“十二五”期间,文艺学学科队伍不断壮大,实力显著提升。

安徽科技学院“十三五”学科建设发展规划

安徽科技学院“十三五”学科建设发展规划

科技学院“十三五”学科建设发展规划为进一步加强我校学科专业建设,大力提升学科专业建设水平,大幅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根据科技学院第二次党代会提出的目标任务和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的要求,特制订本规划。

一、“十二五”学科建设回顾“十二五”以来,学校在加强办学条件建设的基础上,坚持一手抓学科拓展建设,一手抓专业涵提升,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在专业设置、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室建设、课程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已取得明显成效,为学科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学校主动对接地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需求,积极开展学科建设,进一步凝炼学科方向,优势农科得到加强,新兴工科进一步发展,建设校级重点学科3个、重点建设学科5个、重点培育学科3个,学科对专业建设的支撑进一步显现。

(一)主要成绩1.学科体系初步形成,建设水平逐步提升学校现有18个教学院部,62个本科专业,涵盖工、经、管、理、文、法、农等学科门类,形成了以新兴工科和优势农科为重点,多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应用型学科专业体系。

目前拥有6个省级重点学科,1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23个省级科技创新平台及示实验实训中心。

近年来,我校主动适应新形势,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主动对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积极开展系统性的三级学科体系建设,新近遴选校级A类4个、B类6个、C类8个,学科方向进一步凝炼,学科特色更加明显。

2.科研水平不断提高,学科梯队建设初显成效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采取培养与引进相结合、聘与外聘相结合的办法,努力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

学校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教师开展科学研究。

近五年来,累计获批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69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7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项;荣获市(厅)级以上奖励34项,实现了省级科技和社科奖励二等奖的突破;发表论文2800余篇(其中四大检索论文270篇);鉴定科研成果32项,授权专利245项(其中发明专利63项),获批省“115”产业创新团队2个;高校科研创新平台团队2个;学科平台建设卓有成效,实现了在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省共性技术研究院等方面的突破。

机电工程学院十三五专业建设规划 - 参考资料

机电工程学院十三五专业建设规划 - 参考资料

机械工程系十三五专业建设规划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2006〕16号)、《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文件精神,针对“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战略,以及重庆“五大功能区”发展战略,“6+1”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需求,构建装备制造专业群和汽车技术专业群。

二、现有基础(一) 产业背景分析建设装备制造专业群和汽车技术专业群,培养机械制造、工业机器人和汽车维修领域的技术技能人才,是国家产业发展的需要。

建设装备制造专业群和汽车技术专业群的产业背景如下:国家实施制造强国战略,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以提高制造业创新能力和基础能力为重点,推进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促进制造业朝高端、智能、绿色、服务方向发展,培育制造业竞争新优势。

智能制造机器人列为国家重大工程项目,国家将大力发展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手术机器人和军用机器人,推动高精密减速器、高速高性能控制器、高性能伺服电机及驱动器关键零部件的自主化,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各领域商用。

新能源汽车属于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国家将实施新能源汽车推广计划,鼓励城市公交和出租车使用新能源汽车。

(二)人才需求分析装备制造专业领域和汽车技术专业领域技术技能人才需求旺盛。

通过对渝东北机械企业的调研发现:机械制造方面的技能人才每年将需求1万人,工厂电气维修技能人才每年需求量为5000人。

对渝东北汽车制造和维修企业调研发现:汽车领域的技能人才每年需求量约为8000人。

(三) 专业建设基础1、课程条件基础机械工程系目前开设有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汽车应用与维修技术和机械装备制造技术三个高职专业。

形成了机械基础课程群、电工电子课程群、计算机基础课程群和汽车维修课程群,并建立了相应的教学团队,为拟新增设专业的课程教学奠定了基础。

某某学院“十三五”学科专业建设发展规划

某某学院“十三五”学科专业建设发展规划

某某学院“十三五”学科专业建设发展规划某某学院“十三五”学科专业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旨在全面贯彻国家和省级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进一步提升学院的综合实力,按照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工为主、文理管结合的总体思路,增强优势、突出特色、合理布局、协调发展的建设原则,制定学科专业建设发展规划。

一、发展现状及面临形势一)发展现状1.学科专业规模逐步扩大。

在“十二五”期间,学院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理念,正确处理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关系,学科专业建设有了很大发展。

现有专业由“十二五”初的XX个发展到“十二五”末的XX个,其中理工类专业占XX%,文管类专业占XX%。

2.学科专业特色更加鲜明。

学院积极推进特色办学改革和探索,构建具有学科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确立了人才培养总目标:即培养“适应能力强、创新精神强、创业技能强”的特色实用人才。

现有1个省级重点培育专业、2个某某省战略新兴产业专业、5个校级重点培育专业,工学学科成为学院专业建设群的主体。

3.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优化。

学院积极探索特色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特色人才培养体系;挖掘专业资源优势,开发和设置特色课程;大力开展第二课堂特色活动,创新和完善以“工学结合”为重点的“611”(专科专业“411”)人才培养模式。

以上发展现状为学院制定“十三五”学科专业建设发展规划提供了基础和保障。

二)面临形势1.市场需求变化。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

学院需要及时调整专业设置,满足市场需求。

2.学科交叉融合。

随着学科交叉融合的趋势不断加强,学院需要加强学科交叉融合,培养具有跨学科能力的人才。

3.高等教育国际化。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高等教育国际化已成为趋势。

学院需要积极拓展国际化合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国际竞争力。

以上面临形势提醒学院需要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加强学科交叉融合,积极拓展国际化合作,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市场的需求。

财经学院“十三五”专业建设规划

财经学院“十三五”专业建设规划

财经学院“十三五”专业建设规划专业建设是学院的一项基本建设,打造具有一定特色的专业对提高学院的知名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随着“十二五”期间将“地方性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确定为我校的办学宗旨,财经学院“十三五”专业建的指导思想、建设原则、建设目标、建设内容、制度保障也应进行相应的调整,以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以及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新情况。

一、指导思想和建设原则以《安徽科技学院财经学院“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为依据,结合我院的办学条件、学科和师资的实际情况,主动适应学校办学宗旨、学科和专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需要,以安徽省经济快速发展的契机,以人才市场需求和提高专业竞争能力的需要为出发点,以就业市场为导向,突出“地方性、应用型和高水平”的办学理念,不断加强专业内涵建设。

作为一个新学院,师资力量薄弱、基础条件差、积累与沉淀少,专业建设必须遵循需要和可能的原则,正确处理数量与质量,近期与长远,局部与全局的关系,有利于形成合理的专业结构,从而达到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基于这些考虑,在专业建设上我们将具体遵循以下原则:1、合理利用现有资源,集中精力办好现有专业;2、重点建设社会认可度高、招生旺、就业好的专业,使其在五年的建设期内形成一定的特色,在省内产生一定的影响力;3、充分调研论证,谨慎申报新专业;二、现有专业情况财经学院现设财务管理、财务会计教育、审计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经济学、金融工程等6个本科专业。

财务会计教育是学院最早开课的本科专业。

财务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于2005年开设,经济学专业于2009年开设,金融工程和审计学专业是新专业,分别于2013年和2015年实现招生。

各专业每年招生在80-90人之间,年招生规模在400-500人之间,全院学生数1700余人。

三、专业建设的目标为实现学院稳步可持续发展,专业建设的目标要以人才市场为导向,紧密结合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相应专业人才的需求,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积极创造条件,提升专业建设的内涵,努力把我院的各专业建设成结构合理、相互支撑、特色明显、在省内同类院校同类专业中有一定影响的专业。

某大学“十三五”学科专业建设规划

某大学“十三五”学科专业建设规划

某大学“十三五”学科专业建设规划**大学《“十三五”学科专业建设规划》(2016-2020)征求意见稿2016年3月22日《“十三五”学科专业建设规划》(2016-2020)加强学科专业建设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水平及服务社会能力的重要基础,是学院整体发展的龙头和主线,是关系全面发展的核心工程。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江西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等文件精神及学院“十二五”发展情况,为进一步提升学院核心竞争力,打造区域学科专业品牌,全面建设应用技术大学,特制定《**大学“十三五”学科专业建设规划》(2016-2020)。

第一部分“十二五”发展回顾一、建设成就和经验总结“十二五”期间是学院发展的重要时期,学院面临众多国家教育改革举措出台,尤其是面对“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等政策的推进和落实,选择更好更快的发展路径摆在了学院面前。

“十二五”期间紧密围绕学科专业建设规划开展各项工作,基本实现“十二五”办学目标,为进一步转型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学科专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取得新进展学院不断深化内部管理机制改革,构建院系二级管理制度。

坚持依法治校,系部二级管理进一步深化,为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创造了制度保障。

实行两级管理后,院级学科专业指导机构(学术委员会、教学指导委员会)侧重于宏观管理和目标管理,主要任务是统筹规划、把握政策、组织协调和检查监督,加强决策咨询和审议评估等职能。

系部侧重于学科专业管理调查研究,微观管理和过程管理,拥有一定教学管理、科研评审、经费使用、实训安排等方面的自主权。

2.学位授予权取得突破,优势特色学科基本形成“十二五”期间学院共有41个本科专业(2015年),覆盖工、文、理、教、经、法、管、艺等八个学科门类。

分布在矿冶系(9个)、机电系(8个)、建工系(2个)、经管系(8个)、人文系(6个)、信息系(7个)、理学系(1个)。

泉州师范学院十三五专业建设与发展计划

泉州师范学院十三五专业建设与发展计划

泉州师范学院“十三五”专业建设与发展计划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计划纲要(2010-2020)》、《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引导部份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教发〔2015〕7号)、《福建省教育厅关于加速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结构调整优化的若干意见》(闽教高〔2015〕28号)、《福建省教育厅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福建省财政厅关于开展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试点工作的通知》(闽教高〔2015〕39号)等文件精神,主动适应地方,转换及科学技术进步、学科交叉整合的需要,按照学校建设开放型、有特色、高水平的新型地方大学的目标定位,特制定本计划。

一、学校办学定位及发展计划“十三五”期间,学校类型定位为“应用型综合性地方大学”;办学层次定位为“以全日制本科教育为主,发展研究生教育,拓展继续教育”;培育目标定位为“培育敢拼会赢、创新创业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材”;服务面向定位为“植根泉州,立足福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学校推动教育综合改革,全面实施学校综合改革方案(2016~2020年),加速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坚持增量与存量改革并举,从单项改革向综合改革推动,破解深层次瓶颈问题。

到2020年,大体建成“开放型有特色高水平的新型地方大学”。

二、现有专业大体情况(包括数量、结构、特色等)学校现设置本科专业60个,其中工学19个,理学11个,艺术学9个,文学6个,教育学5个,管理学5个,经济学3个,历史学和法学各1个。

师范类本科专业19个,占%,非师范类本科专业41个,占%。

详见下表:泉州师范学院本科专业设置一览表目前,学校已经较完整地构建了适应基础教育需要的教师教育专业体系,同时发展了一批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本科专业,专业结构取得进一步优化,专业特色慢慢显现,为多科性大学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音乐学(南音方向)、电子商务获批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音乐学获批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音乐学(南音方向)获批国家级人材培育创新实验区,特殊教育获批国家级卓越教师培育计划项目,英语专业获批教育部教师队伍建设示范项目,生物技术专业获批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等,还有省级特色专业7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8个、省级精品课程25门、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个、省级人材培育模式创新实验区项目10个、省级教学团队4个。

安徽科技学院“十三五”学科建设发展规划

安徽科技学院“十三五”学科建设发展规划

安徽科技学院“十三五”学科建设发展规划为进一步加强我校学科专业建设,大力提升学科专业建设水平,大幅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根据安徽科技学院第二次党代会提出的目标任务和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的要求,特制订本规划。

一、“十二五”学科建设回顾“十二五”以来,学校在加强办学条件建设的基础上,坚持一手抓学科拓展建设,一手抓专业内涵提升,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在专业设置、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室建设、课程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已取得明显成效,为学科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学校主动对接地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需求,积极开展学科建设,进一步凝炼学科方向,优势农科得到加强,新兴工科进一步发展,建设校级重点学科3个、重点建设学科5个、重点培育学科3个,学科对专业建设的支撑进一步显现。

(一)主要成绩1.学科体系初步形成,建设水平逐步提升学校现有18个教学院部,62个本科专业,涵盖工、经、管、理、文、法、农等学科门类,形成了以新兴工科和优势农科为重点,多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应用型学科专业体系。

目前拥有6个省级重点学科,1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23个省级科技创新平台及示范实验实训中心。

近年来,我校主动适应新形势,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主动对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积极开展系统性的三级学科体系建设,新近遴选校级A类4个、B类6个、C类8个,学科方向进一步凝炼,学科特色更加明显。

2.科研水平不断提高,学科梯队建设初显成效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采取培养与引进相结合、内聘与外聘相结合的办法,努力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

学校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教师开展科学研究。

近五年来,累计获批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69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7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项;荣获市(厅)级以上奖励34项,实现了省级科技和社科奖励二等奖的突破;发表论文2800余篇(其中四大检索论文270篇);鉴定科研成果32项,授权专利245项(其中发明专利63项),获批安徽省“115”产业创新团队2个;安徽高校科研创新平台团队2个;学科平台建设卓有成效,实现了在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安徽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安徽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安徽省共性技术研究院等方面的突破。

外国语学院十三五学科建设专项发展规划

外国语学院十三五学科建设专项发展规划

外国语学院十三五学科建设专项发展规划外国语学院“十三五”学科建设专项发展规划(讨论稿)(2016—2020)注:根据石河子大学学科建设工作会议精神,现重发《外国语学院“十三五”学科建设专项发展规划》,望各部门积极组织讨论,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一、现状与背景石河子大学外国语学院源于师范学院外语系,于2005年成立。

近7年来学院在硬件设施建设、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改革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学院目前共有公共外语教学系、英语系、俄语系和1个语言教学实验中心(视听说教学实验室14间共800座,网络教学实验室10间共603座),基本能满足英语、俄语专业主要课程的教学任务和全校大学英语、研究生英语视听说教学和学生网络自主学习的需要。

学院下设外国语言文学研究所、翻译与词典研究所、中亚信息资料中心,拥有外语专业图书资料室,藏书近8000册。

学院有英语、俄语2个重点批次招生本科专业,全日制普通本科在校生现共有718人。

学院除承担英语、俄语本科及高职高专专业教学外,还担负着全校专科生、本科生、硕士及博士研究生等各层次的公共外语教学任务,同时还承担着兵团中小学英语教师继续教育及“国培计划”中短期培训任务,以及兵团各类人员的出国外语培训任务。

我院已成为兵团英语教师培养和英、俄语人才培养与培训的重要基地。

目前,无论从新疆与兵团跨越式发展急需人才的角度看,从地缘特征的角度看,还是从大学努力达到“西部先进、中亚一流、国际知名的有特色、高水平大学”的目标看,石河子大学外国语学院已经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有利时机。

外国语学院将立足教学型学院这个基本现实,完成从外延发展向内涵建设、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的转型阶段。

1、人才培养与科研条件人才培养英语专业自1997年招收英语本科生,累计毕业生已达1130名。

自2007年,俄语专业共为社会培养“懂俄语,晓经贸,知中亚”的优秀毕业生200多人。

公共英语系年均培养本科层次学生8000多名,研究生层次学生近1000名。

数计学院十三五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

数计学院十三五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

数计学院“十三五”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一.学校办学定位及发展规划学校办学定位为:建设开放型、有特色、高水平的新型地方大学。

在专业建设方面,要从重视专业内涵建设的学术性向突出专业内涵建设的应用性、实践性转型,要改变专业服务面向不清、特色不明的问题。

数计学院将整合全院力量“做大工科,做强理科”,在两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省特色专业的支撑下,打造服务地方经济建设、有特色的“大数据管理新技术”、“智能制造”教学与科研创新服务平台。

学院教师在教学、科研、服务社会上取得突破,所培养的学生将成为具有“厚基础、高素质、强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1、实现转型、提升内涵建设一支有一定学术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和教师教育素质高的教师队伍;博士学位者占专任教师的比例达30%,教授达到10位,改善教师职称、学历、学缘结构;培育一批团结务实,优质高效的教学团队,培育2—3名学术带头人,培育1—2名教学名师。

2. 形成特色、构建优势建设符合人才培养目标、体现学科交叉、注重实践和应用、高度整合、有助于提升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的先进的专业课程体系。

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成效显著,启发式教学广泛开展,学生学习的独立性、自主性大幅度提升。

各专业均建设3—6个优质稳定的教育实习和专业实践基地,打造品牌实践基地。

开发若干高质量的教材和教学参考书,发表高水平教研论文。

初步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质量评价体系。

二.现有专业基本情况(包括数量、结构、特色等)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现有专业4个,其结构如下表所示:数计学院现有专业情况一览表其中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为师范类专业,其他三个专业为非师范类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和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隶属于数学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隶属于计算机学科,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隶属于管理学学科。

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了以工学为主、理学为支撑的专业发展格局,并以此为基础逐步发展工科专业,引领学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专业群的方向转变。

福建工程学院十三五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

福建工程学院十三五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

福建工程学院“十三五”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为进一步推动学校优化专业结构,强化办学优势和特色,提升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的契合度,根据《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规定》、《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福建省教育厅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福建省财政厅关于开展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试点工作的通知》、《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福建省教育厅关于加快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结构调整优化的指导意见》精神,按《福建省教育厅关于做好普通本科高校“十三五”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闽教高〔2016〕3号)要求,结合学校发展实际,特编制本规划。

一、学校办学定位与发展目标(一)办学定位办学类型定位:区域性的高水平应用技术型大学。

办学层次定位:以本科教育为主体,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

学科发展定位:以工为主,工管结合、工文渗透、工管文理经法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培养笃志求真、诚实守信、勤奋耐劳、勇于创新的应用技术型高级专门人才。

服务面向定位:立足福建,面向基层,贴近行业,服务社会。

(二)发展目标完成学校更名“大学”的各项准备,实现从新建本科高校向以增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核心的新型应用技术大学转变,在优势学科领域培育并力争建设博士学位授权点,2020年基本建成国内高水平的示范性应用技术型大学。

二、专业建设基本情况(一)数量与结构始终坚持走应用型人才培养和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定位与发展思路。

构建了“大机电、大土木”学科优势,截止2015年底,本科专业达50个,全日制本科在校生25400多人。

其中工学32个、管理学7个、文学5个、理学1个、经济学1个、法学2个、艺术学2个。

工学专业占64.00%,工学类学生占70.79%,是福建省工学类专业比例和工学类在校生比例最高的本科高校。

进一步完善了我校以工为主、工、管、文、理、经、法、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专业体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某某学院“十三五”学科专业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某某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规定》和《省教育厅关于加快建立普通高等学校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的指导意见》文件要求,充分发挥学科建设在我院各项事业发展中的龙头作用,进一步提升我院的综合实力,按照“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优先发展市场急需专业;以工为主,文理管结合,相互支撑、相互渗透的学科专业发展格局”的总体思路,遵循“增强优势、突出特色、合理布局、协调发展”的建设原则,根据学院事业发展的总目标,制定某某学院“十三五”学科专业建设发展规划。

一、发展现状及面临形势(一)发展现状1.学科专业规模逐步扩大。

“十二五”期间,我院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一切为了学生”的办学理念,秉承为社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宗旨,正确处理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关系,学科专业建设有了很大发展,形成了石油主干学科为特色,以工为主、文理管结合的学科格局,学科门类涵盖工学、理学、管理学和文学。

专业由“十二五”初的XX个发展到“十二五”末的XX 个,专业规模逐渐扩大。

XX个专业中,理工类专业XX个,占XX%;文管类专业XX个,占XX%。

2.学科专业特色更加鲜明。

积极推进特色办学的各项改革和探索,构建具有学科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确立了人才培养总目标:即培养“适应能力强、创新精神强、创业技能强”的特色实用人才。

“十二五”期间,学院的传统优势和特色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学院现有1个省级重点培育专业(勘查技术与工程)、2个某某省战略新兴产业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化学工程与工艺)、5个校级重点培育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土木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工学学科成为我院专业建设群的主体,反映了我院鲜明的办学特色。

3.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优化。

积极探索特色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特色人才培养体系;挖掘专业资源优势,开发和设置特色课程;大力开展第二课堂特色活动,强化教学容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创新和完善以“工学结合”为重点的“611”(专科专业“411”)人才培养模式。

4.教学条件明显改善。

“十二五”期间,全院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4755.76万元,较好地满足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5.教学管理日渐规。

“十二五”期间,学院机构改革,构建院院(部)两级教学管理体制,明确各级管理权限和职责,实施目标管理考核,教学管理更加规,管理效率得到进一步提高。

6.校企合作教育快速发展。

学院积极探索与企业合作订单式培养学生,建立了一批实践教学基地。

7.办学水平显著提升。

毕业生的综合素质稳步提升,考研录取率和就业率连续多年居全省同类高校前列,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

(二)面临形势由于独立学院在办学地位上的独特性,受庞大的、实力雄厚的公办高校和已有丰富发展经验的高职高专的挤压,办学空间有限,加上自身办学资源有限,这些都影响了我院的学科专业建设和发展,主要表现在:1.学科专业建设整体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学科专业建设和发展不平衡,各学科专业在师资队伍、教学条件、社会影响力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有些专业办学特色不够明显,在独立学院转型发展的大环境下,缺乏高水平双师型的专业领头人,办学水平有待提高。

2.师资队伍结构有待优化,教学科研能力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一是专职教师数量逐年上升,但是不同专业教师的数量严重不平衡,特别是城市建设学院和机械工程学院缺乏自有教师,部分核心课程仍需外聘教师承担。

二是教师学历层次仍需不断提高,“十二五”期间,学院的教师学历层次有了很大提升,之前的本科学历的教师基本都硕士毕业或者正在攻读硕士学位,但是拥有博士学历的教师还是偏少。

三是教师职称以中级为主,具有高级职称的学科带头人偏少。

四是教师水平参差不齐,部分教师不能很好地完成工作,双师型教师数量不能满足教学需求。

3.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化。

一是如何培养应用型人才有待深入研究和探索;二是少数专业人才培养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需求,导致学生就业困难;三是人才培养中如何处理好学生就业针对性与可持续发展两者间的矛盾,需进一步探索;四是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4.人才培养方案与培养应用型人才还有较大差距。

我院大部分专业培养计划、课程设置、教学大纲还有比较浓的长江大学色彩,按照“两个适应”、“两个压缩、两个加强”的原则,我院虽然在人才培养方案上进行了改革,但教学容、课程体系的改革还不够深入,不能完全满足我院特色人才培养的要求。

5.教学管理有待进一步改进。

教学管理和质量监控的生动力有待增强。

教学管理粗放,管理系统信息反馈和自我调节机制不够健全,管理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

对教学过程的质量监控力度不够,教学质量检查落实不到位,部质量保障、质量控制及质量认证的动力不足。

6.教学硬件设施不足。

一是教学办公用房不足;二是图书馆、校园网等公共基础设施条件还有待改善;三是专业实验室数量不够,特别是针对培养特色应用型人才的设备偏少,对实践教学和教师科研均有影响。

二、指导思想、发展思路与目标(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学院学科专业建设与发展;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核心,加强学科专业涵建设,夯实办学基础,促进可持续发展;以特色专业建设为重点,突出石油主干专业优势;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主动为行业和区域经济发展服务,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强化办学特色;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和育人环境。

积极开展科学研究,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凸显特色,争创优势,不断提高各学科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实现学科专业建设的跨越发展。

(二)发展思路“十三五”期间我院学科专业建设与发展思路为:稳定规模,优化结构;协调发展,强化特色;注重涵,提高质量。

1.依托优势学科专业,提升专业整体水平。

以优势学科建设引领特色专业建设,进一步发展和强化专业特色和优势,以特色专业建设支撑特色学院建设;加强基础学科专业和传统专业建设和改造,办出特色,促进学院整体办学水平的稳步提升。

2. 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建立专业设立和退出机制,结合学院办学优势和发展定位,新增若干专业或专业方向;淘汰社会需求不旺、专业办学水平不高的专业。

3.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更新教育教学观念,进一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方法,将“案例教学”、“问题教学”、“启发式”、“讨论式”、“慕课”、“微课”等融入整个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强化实践教学,教学做一体化,全面推进创新创业教育。

4. 建立专业评估机制,有效推动专业建设。

建立院专业建设定期评价制度,促进各分院重视并加强专业建设;主要包括五个容:一是建设规划,二是师资队伍,三是课程建设,四是实践教学,五是建设成效。

改进教学评价和奖励机制,引导教师把教学作为首要任务,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完善用人单位、教师、学生共同参与的教学质量保障与评价的长效机制,促进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三)发展目标1.总体目标加强学科专业建设的力度,打造一批特色专业,力争在省级特色专业建设上有所突破;以石油主干专业为重点,汇聚一支以较高学术水平学科专业责任教授为核心的师资队伍;围绕人才培养和学院特色定位,构建全新的课程体系和培养方案,突破实践性教学环节建设瓶颈,满足特色实用人才培养需要;构建校企合作的研究平台,科学研究得到较快发展;结合区域经济发展,适时调整本科专业,形成特色突出,结构合理,优势明显的学科专业体系,为全面提升学院的综合实力和学院长远目标的实现奠定坚实基础。

2.具体目标(1)学科专业结构更加合理,特色更加鲜明。

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符合行业和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工、管、理、文等学科协调发展,相互支撑,办学优势特色更加明显,基础学科专业得到长足发展,整体办学水平进一步提升。

“十三五”期间,建成2到3个左右特色鲜明、优势明显的专业,如资源勘查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等专业。

建成一批在省同类院校中处及于领先地位专业,如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等专业。

(2)条件更加完善,资源更加丰富。

新建1个校实践教学基地、2个大学生创新平台基地,新增5个校外实习教学基地。

新建多媒体教学系统17套左右,使全院多媒体教室数量占教室总数的80%。

(3)教学建设更加扎实,改革成果更加丰硕。

完成15门左右精品课程的建设任务,实现更高层次教学改革成果的突破。

(4)评价机制更加完善,管理效率明显提高。

完善专业建设管理办法,建立专业准入和退出机制,改革专业建设评价办法,建立校专业定期评价制度;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和教学质量信息快速响应机制,实现教学质量监控全程化和教学管理精细化。

三、具体措施(一)建立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强化特色专业建设1.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

建立专业设立与退出的动态调整机制和专业建设水平部评价机制。

“十三五”期间拟将生源较少的专业如测控技术与仪器、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等实行隔年招生,个别专业甚至停招。

规划建设油气储运工程、工程造价、会计学等专业,并且适时规划建设国民经济新兴领域专业。

具体见表1。

表1 2016-2020年拟申请增设本科专业一览表2. 协调发展,突出特色,提升整体办学水平。

“十三五”期间,抓住国家大力发展互联网+、智能制造等产业的机会,主动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巩固和扩大相关学科专业的优势地位,寻找新的特色增长点;稳定热门专业办学规模,加大对基础学科专业的建设支持力度,促进多学科专业协调发展,夯实办学基础,促进专业可持续发展。

3.完善专业负责人制度,强化专业建设责任意识。

为进一步加强专业建设,提高各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培育优势特色专业,从“十三五”开始,实行专业负责人制度。

每个本科专业设一名专业负责人,负责起草专业建设规划,组织拟订或修订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教学大纲等教学文件,具体执行培养方案,组织开展本专业的课程体系、教学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抓好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开展与其他同类院校的横向交流与合作,努力提高本专业的办学水平,扩大专业的社会影响力。

(二)完善激励与考核机制,狠抓师资队伍建设1.完善激励和考核机制,调动教师教学积极性。

加大青年教师培养与培训工作力度;进一步完善教学质量和科研工作考核办法,鼓励教师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教学工作上,将教学态度、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作为职称评聘的主要依据。

2.鼓励教师参加企业锻炼,提高实践能力,培养双师型的教师队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