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经济学重点
产业经济学复习各章重点
第一章:产业经济学导论1、何为产业?产业经济学研究对象是什么?答:产业是指国民经济中以社会分工为基础,在产品和劳务的生产和经营上具有某些相同特征的企业或单位集合。
产业经济学研究对象是由狭义产业和广义组成的产业系统。
是研究产业及其发展规律的学科,即研究产业内部各企业之间相互关系的形成与演变规律;产业的产生、成长和兴衰的发展规律;产业与产业之间互动联系的规律;产业在空间上的分布及转移规律;产业发展中资源有效配置的规律等。
2、产业经济学的主要研究领域有哪些?答:(一)产业发展理论;(二)产业组织理论;(三)产业结构理论;(四)产业关联理论;(五)产业布局理论;(六)产业政策理论。
4、研究和学习产业经济学有何意义?答:(一)丰富和完善了经济学学科体系;(二)有利于经济学和管理学的沟通;(三)推动了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第二章:产业发展:分类与规律关键概念:1.产业发展定义:指产业的成长和演讲过程。
产业发展的过程既包括某个产业的成长、繁荣、转化和衰亡的过程,也包括产业总体的成长、壮大和不断现代化的过程,即产业总体结构不断由不合理走向合理、由不成熟走向成熟、由不协调走向协调、由低级走向高级的过程,具体说就是产业结构优化、主导产业分阶段转化、产业布局合理化、产业组织合理化的过程。
2.产业生命周期:产业生命周期是每个产业都要经历的一个由成长到衰退的演变过程,是指从产业出现到完全退出社会经济活动所经历的时间。
一般分为初创阶段、成长阶段、成熟阶段和衰退阶段四个阶段。
3.产业发展战略:就是研究产业发展中带全局性的规律性的东西,或者说,产业发展战略是指从产业发展的全局出发,分析构成产业发展全局的各个局部、因意之间的关系,找出影响并决定经济全局发展的局部或因素,而相应做出的筹划和决策。
1、请利用产业生命周期理论分析你熟悉的一个产业的发展情况。
答:例如中国报纸产业——形成期:唐玄宗开元年间(公元713--742年)开元杂报,北宋末年出现的最早的印刷报纸,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前,外人在中国创办了约180种中外文报刊。
产业经济学重点
产业是一种社会分工的产物,它随着社会分工的产生而产生,并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而发展。
5.战略关联分类法:主导产业:依靠科技进步或创新获得新的生产函数、持续较高的增长率、较强的扩散效应。
先导产业:对其他产业具有引导作用,但未必对国民经济有支撑作用。
支柱产业: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产业规模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较大的份额,并起着支撑作用。
重点产业:在国民经济规划中需要重点发展的产业。
先行产业:狭义的包括:瓶颈产业和基础产业广义的包括狭义的先行产业和先导产业二)三次产业分类法新西兰经济学家费歇尔首先创立英国经济学家、统计学家克拉克在费歇尔的基础上,采用三次产业分类法对三次产业结构的变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的实证分析,总结出三次产业结构的变化规律及其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第一产业--直接从自然界获取产品的物质生产部门第二产业--加工取自自然界的物质生产部门第三产业--非物质生产部门此种分类法的缺陷:产业的归类尚存争议、第三产业内容过于繁杂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产业内部各企业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规律、产业本身的发展规律、产业与产业之间互动联系的规律以及产业在空间区域中的分布规律等。
产业经济学的学科体系第二章产业组织的定义产业组织(Industrial Organization)指同一产业内企业间的组织或者市场关系。
这种市场关系包括:交易关系、行为关系、资源占用关系和利益关系。
对产业组织研究主要是以竞争和垄断及规模经济的关系和矛盾为基本线索,对企业之间的这种现实市场关系进行具体描述和说明。
大规模生产能为企业带来规模经济性,使这些企业的产品单位成本不断下降、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其结果必然导致市场结构中的垄断因素不断增强,而垄断的形成又必然阻碍竞争机制在资源合理配置中所发挥的作用,使经济丧失活力,从而扼杀自由竞争。
所谓有效竞争,简单说就是既有利于维护竞争又有利于发挥规模经济作用的竞争格局。
其中,政府的公共政策将成为协调两者关系的主要方法或手段。
产业经济学 重点
产业经济学:研究产业及其发展规律的经济学。
产业分类:是把具有不同特点的产业按照一定标准划分成各种不同类型的产业,以便进行产业研究和产业管理。
单个产业状况:是指从经济上看的就某个国家或地区的单个产业总体而言的产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
规模经济:又称规模收益或规模经济效益,是指经济体随着规模的扩大而经营成本下降且收益递增的现象。
产业链:指产业按特定顺序依次进行的生产经营环节而构成的具有连续性、关联性的链条或系统。
市场结构:指产业内企业间市场关系的表现形式及其特征。
市场绩效:是指在一定的市场结构下,通过一定的市场行为使某一产业在价格、产量、成本、利润、产品质量、品种及技术进步等方面达到的现实状态。
企业的市场行为:即产业内企业的市场行为,是指企业在根据市场供求条件并充分考虑其他企业关系的基础上,为获取更大的利润和更高的市场占有率所采取的战略决策行为。
产业结构:是指国民经济中产业的构成及其相互关系。
产业结构的优化:是指各产业协调发展、产业总体发展水平和经济效益不断提高的过程。
产业关联:又称为产业联系,是指产业之间在经济技术上的数量比例关系,主要包括产业之间投入与产出、供给与需求的数量关系。
产业布局:又称产业分布、产业空间配置,是指产业在一定地域空间上的分布和组合。
产业集群:是产业及相关机构在空间上集中分布而形成的具有关联性、互补性和竞争优势的产业群体。
产业集聚:又称产业聚集、产业群集,是产业在空间上的集中分布的行为和过程。
集聚经济:即集聚经济效益,是指由经济集聚产生的收益递增。
产业革命:是指产业及其各方面的根本性变革。
产业政策:是政府为了实现一定的经济和社会目标对产业经济活动进行干预而制定的各种政策的总和。
产业竞争力:就是产业在生产经营中拥有的能力或优势。
1、产业链的主要特征(75页)产业链有八个特征,1)关联性,构成产业链的各个环节或产业,紧密相关,相互之间存在多种多样的经济技术联系。
2)连续性,产业链的各个环节或者产业之间的联系,具有连续不断的特点,一环接一环,不能间断。
产业经济学精华笔记整理
产业经济学精华笔记整理
产业经济学是研究产业结构、产业关系和产业政策等方面的经济学分支。
以下是精华笔记的整理,帮助理解产业经济学的核心概念和理论。
1. 产业结构
- 产业结构指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各个产业所占的比重和关联关系。
通过了解产业结构可以分析经济发展状况和调整产业布局的方向。
2. 产业关系
- 产业关系研究产业内部和产业之间的相互依赖和互动关系。
这包括供应链、竞争关系、合作关系等方面的研究。
3. 产业政策
- 产业政策是指政府制定和实施的影响产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
通过制定有利于产业发展的政策,可以提升产业竞争力和经济
增长。
4. 市场结构
- 市场结构是指一个市场中存在的各个市场主体之间的关系。
常见的市场结构有垄断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完全竞争市场等。
5. 产业集中度
- 产业集中度反映了一个产业中少数大企业所控制的市场份额。
高集中度可能导致垄断和市场失灵,影响市场效率和公平竞争。
6. 技术创新
- 技术创新是产业经济学中重要的驱动力之一。
通过技术创新
可以提升产业的竞争力和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
以上是产业经济学的核心概念和理论的精华笔记整理,希望对你的研究有所帮助。
产业经济学复习要点重点
产业经济学复习要点1、产业组织理论、定义产业组织理论的研究对象就是产业组织,专指产业内部企业之间的关系范畴。
这里的企业关系包括企业之间的交易关系、资源占有关系、利益关系和行为关系等。
产业组织理论主要是为了解决所谓的“马歇尔冲突”的难题,即产业内企业的规模经济效应与企业之间的竞争活力的冲突。
(产业经济学12、SCP分析框架内容、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的分析框架(SCP框架。
市场结构是决定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的基础;市场行为取决于市场结构,而市场行为又决定了市场绩效;市场绩效受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的共同制约,是反映产业资源配置优劣的最终评估标志;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又会反作用于市场结构,影响未来的市场结构。
(产业经济学13、衡量市场集中度的指标、行业集中度,洛仑兹曲线,基尼系数,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
(产业经济学34、马歇尔冲突、是马歇尔在其《经济学原理》中所提出的关于规模经济与竞争活力的二难选择命题。
认为规模经济是非常必要而且极为有用,但这又容易导致垄断,反过来就会使经济运行缺乏原动力,企业缺乏竞争活力。
5、衡量市场绩效的指标(1利润率(收益率指标:R=(π-T/E式中:R——税后资本收益率;π——税前利润;T——税收总额;E——自有资本。
(2勒纳指数(Lener index勒纳指数度量市场绩效是通过价格与边际成本的偏离率的计算进行的。
其计算公式为:•L=(P-MC/P•式中:L为勒纳指数;P是价格;MC为边际成本。
•可以看出,勒纳指数越小,则竞争程度高,垄断程度低,市场绩效显著,资源配置效率就越高;勒纳指数越大,则市场竞争程度越低,垄断性越强,市场绩效越差,资源配置效率就越低。
•勒纳指数本身反映的是当市场存在支配能力时,价格与边际成本的偏高程度,但是却难以反映企业为了谋取巩固垄断地位而采取的限制性定价和掠夺性定价行为所产生的结果。
•(3贝恩指数(Bain index贝恩把利润分为会计利润和经济利润两种,这样就克服了简单利润率计算所存在的弊端。
产业经济学重点
产业经济学重点产业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产业组织、产业结构、产业关联、产业发展等方面的经济学分支学科。
它对于理解经济运行、制定产业政策以及企业战略决策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以下将从几个关键方面来探讨产业经济学的重点内容。
一、产业组织理论产业组织理论主要关注企业之间的竞争和垄断关系,以及市场结构对企业行为和市场绩效的影响。
市场结构是产业组织理论的重要概念,包括市场集中度、产品差异化程度和进入退出壁垒等方面。
市场集中度反映了市场中企业规模的分布情况,高集中度往往意味着少数大企业占据主导地位,可能形成垄断势力。
产品差异化则影响着消费者的选择和企业的竞争策略。
进入退出壁垒决定了新企业进入和原有企业退出市场的难易程度。
企业行为包括价格策略、产量决策、广告投入、研发投入等。
在不同的市场结构下,企业的行为会有所不同。
例如,在完全竞争市场中,企业是价格的接受者,只能通过优化产量来实现利润最大化;而在垄断市场中,企业具有一定的定价权,可以通过控制产量和价格来获取高额利润。
市场绩效是衡量市场运行效果的指标,如资源配置效率、生产效率、技术进步等。
良好的市场结构和企业行为通常会带来较高的市场绩效。
二、产业结构理论产业结构指的是各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和相互联系。
产业结构的演变遵循一定的规律。
随着经济的发展,劳动力会从第一产业(农业)逐渐向第二产业(工业)和第三产业(服务业)转移。
同时,产业内部也会不断升级,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转变。
影响产业结构演变的因素众多,包括需求结构的变化、技术进步、国际贸易、政府政策等。
例如,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对服务业的需求会增加,推动产业结构向服务业倾斜。
技术进步会催生新的产业和改造传统产业,从而改变产业结构。
三、产业关联理论产业关联分析研究不同产业之间在投入产出方面的相互依存关系。
投入产出表是产业关联分析的重要工具,它详细展示了各产业之间的中间投入和最终需求。
通过投入产出分析,可以计算出产业的直接消耗系数和完全消耗系数,了解一个产业的发展对其他产业的带动作用和依赖程度。
产业经济学重点
产业经济学名词解释1、产业波及效果:产业波及是指国民经济产业体系中,当某一产业部门发生变化,这一变化会沿着不同的产业关联方式,引起与其直接相关的产业部门的变化,并且这些相关产业部门的变化又会导致与其直接相关的其他产业部门的变化,依次传递,影响力逐渐减弱的过程。
这种波及对国民经济产业体系的影响,就是产业波及效果。
2、洛伦兹曲线(Lorenz Curve):洛伦茨曲线最初用于收入分布研究,后移用于市场集中度分析,以反映产业内企业规模分布的不均匀程度,它表明市场占有率与市场中由小企业到大企业的累计百分比之间的关系。
3、X非效率X非效率是指在垄断企业的大组织内部存在着资源配置的低效率状态,即大企业由于脱离竞争压力而引起的费用增加和效率衰减。
免受竞争压力的保护不但会产生市场配置的低效率,而且还会产生另外一种类型的低效率。
免受竞争压力的厂商存在超额的单位生产成本。
因为这种类型的低效率的性质当时尚不明了,所以称“X的非效率”4、市场进入壁垒所谓进入壁垒,是指相对于企图进入的新企业,现存企业所具有的竞争优势。
它反映了新企业与现存企业之间竞争条件的差异,影响到该市场的垄断竞争状况,从而进入壁垒是影响市场结构的重要因素。
5、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HHI指数)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HHI指数)是赫芬达尔和赫希曼共同提出的一种反映产业集中度的综合指标。
6、产业结构政策产业结构政策是指政府依据本国的产业结构演化趋势,为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而制定的产业政策。
其实质在于从推动产业结构合理演进中,求得经济增长和资源配置效率的改善。
7、产业组织政策产业组织政策指为了获得理想的市场绩效,由政府制定的干预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调节产业内企业关系的公共政策8、中间投入率某一产业的中间投入率是指该产业部门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生产过程中的中间投入与总投入之比9、里昂惕夫逆矩阵系数:里昂惕夫逆矩阵系数可以反映当某一产业发生一个单位变化时,导致各产业部门由此引起的直接和间接使产出水平发生变化的总和。
产业经济学重点
产业经济学重点一、名词解释产业:产业是由提供相近服务产品和服务、或使用相同原材料、相同工艺技术、在相同或相关价值链上活动的企业共同构成的集合。
马歇尔冲突:大规模生产能为企业带来规模经济性,使这些企业的产品单位成本不断下降、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其结果必然导致市场结构中的垄断因素不断增加,使经济丧失活力,从而扼杀自由竞争。
范围经济:是指利用单一经营单位内原有的生产或销售过程来生产或销售多于一种产品而产生的经济。
规模经济:规模经济是指当生产或经销单一产品的单一经营因规模扩大而减少了生产或经销的单位成本而导致的经济。
产业组织:同一产业内企业间的组织或者市场关系。
包括:交易关系、行为关系、资源占用关系和利益关系。
掠夺性定价:是指原有企业将价格消减至对手平均成本之下,以便将对手驱逐出市场或遏制进入,即使遭受短期损失,一旦对手离开市场,原有企业就会提高价格以补偿掠夺期损失。
产业集群:产业集群是特定产业中互有联系的公司或机构聚集在特定地理位置的一种现象。
管制:指具有法律地位的,相对独立的管制者(机构),依照一定的法规,对被管制者(主要是企业)所采取的一系列行政管理与监督。
不对称管制:是行业主管部门为调整不对称竞争,扶持弱小经营者,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而采取的一种过渡性管制手段。
有效竞争:指将规模经济和竞争活力两者有效地相协调,从而形成一种有利于长期均衡的竞争格局。
进入壁垒:使进入者难以成功地进入一个产业,而使在位者能够持续获得超额利润,并能使整个产业保持高度集中的因素。
推出壁垒:是指当一个产业的在位厂商不能赚取到正常利润而决定退出时所负担的成本,或者说是已经投资在退出时依然不能收回,即沉淀成本。
并购:是企业扩大经济规模的一种重要方式,泛指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企业为获得其他企业的控制权进行的产权交易活动。
市场绩效:在特定的市场结构下,通过一定的市场行为使某一产业在价格、成本、产量、利润、产品质量、品种及技术进步等方面达到的最终经济成果。
产业经济学 重点
一、名词解释1、产业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具有相互作用的经济活动组成的集合或系统。
同类属性是指或投入的原材料相似,或工艺工程相似,或产品用途相似。
2、产业经济学具有某些相同特征的经济组织集团的发展规律及其相互作用规律的学科。
3、投入产出模型是由系数、变量的函数关系组成的数学方程组构成,其模型建立一般分两步:一是先依据投入产出表计算各类系数;二是在此基础上,再依据投入产出表的平衡关系,建立起投入产出的数学函数表达式,即投入产出模型。
4、民间主导型产业规制是指企业、市场、政府三者关系中,政府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一种规制模式。
5、政府主导型产业规制是指企业、市场、政府三者关系中,政府既调节市场同时也直接引导企业,并将侧重点放在后者的一种产业规制模式。
6、政府民间平衡型产业规制是指企业、市场、政府三者关系中,政府保障市场,市场引导企业,同时又以社会因素相保证的一种产业规制模式。
7、产业集群化在一个适当大的区域范围,生产某种产品的若干个同类企业,为这些企业配套的上下游企业以及相关服务业,高度密集的聚集在一起,形成产业集群。
它的表现形式是,产业基地、开发区、工业园区,竞争和合作是它的内在动力。
8、产业融合化不同产业或同一产业内的不同行业相互渗透、相互交叉,最后融为一体,逐步形成新产业的动态发生过程。
其特征是产业边界模糊化。
9、产业生态化促进与自然的协调与和谐的产业发展模式,要求以“简炼化、再利用、再循环”为社会经济活动的行为准则,运用生态学规律,把经济活动组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以最大限度的减少污染物排放,提升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
10、产业组织同一产业内企业在同一市场上集合而成的同一产业内各企业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包括交易关系、行为关系、资源占用关系、利益关系等。
这种关系结构决定着产业内企业规模经济效益的实现与企业竞争活力的发挥之间的平衡。
11、产业组织理论以价格理论为基础,通过考察分析产业内部企业之间竞争、垄断和规模经济的关系与矛盾,探讨产业组织状况及其变动对产业内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为合理的市场秩序和经济效率提供理论依据和对策途径。
(整理)产业经济学重点
第一章导论1.阐述产业的概念及其特征。
P31:1产业作为产业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指具有某类特性的企业的集合。
从产业组织的角度来讲,产业指生产同类或有密切替代关系的产品或服务的企业的集合;从产业关联的角度来讲,产业指具有使用相同的原材料、相同工艺技术或生产产品用途相同的企业的集合。
从产业结构的角度来讲,产业是具有相同的原材料、产品和生产过程的特征的企业集合。
特征:①中观性②专门化③规模性第二章产业结构理论3.简述“配第-克拉克定理”及其应用。
P77:6配第-克拉克定理即劳动力专业规律,是研究经济发展中的产业结构演变规律的学说。
前提:克拉克对产业结构演变规律的探讨,是以若干国家产业结构在时间推移中发生的变化为依据的;克拉克在分析产业结构演变时,首先使用了劳动力这个指标,考察了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劳动力在各次产业中的分布状况发生的变化,以反映伴随着经济发展产业结构的变化状况;克拉克产业结构的研究是以三次产业分类法,即将全部的经济活动分为第一次产业、第二次产业和第三次产业为基本框架的。
内容:随着经济的发展,即随着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首先由第一次产业向第二次产业转移;当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时,劳动力便向第三次产业转移。
由此,劳动力在三次产业间的分布状况是:第一次产业将减少,第二次、第三次产业将增加。
应用:根据配第-克拉克定理,通过一个国家的时间序列比较和不同国家的横截面比较,可以判定一个国家产业结构所处的阶段及特点,为制定产业政策提供依据。
根据配第-克拉克定理,可以对一国的未来就业需求进行预测,以便制定相应的劳动就业政策。
4.论述库兹涅茨关于产业结构演进的规律。
P77:7库兹涅茨通过收集和整理二十多个国家的庞大数据,利用经济统计学原理和“比较劳动生产率”的概念,把国民收入在三次产业间的分布状况的变动趋势与劳动力分布状况结合起来研究,得出了比配第-克拉克定理更为彻底、更具有一般性的产业结构演变规律:产业结构的变动受人均国民收入变动的影响,因此,该理论被称作“库兹涅茨人均收入影响论”。
产业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产业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1. 产业组织与市场结构
产业经济学着重研究不同市场结构下企业的行为模式和绩效表现。
主要包括完全竞争市场、垄断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和垄断竞争市场等。
2. 企业行为与战略
产业经济学探讨企业在不同市场环境下的定价策略、产品差异化、广告营销、研发投入、兼并收购等经营决策。
3. 市场力量与市场绩效
产业经济学评估不同市场结构下的资源配置效率、技术进步水平、产品创新能力等市场绩效表现。
4. 政府政策与监管
产业经济学分析政府在促进有效竞争、规范市场行为、保护消费者利益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如反垄断法、产业政策等。
5. 国际贸易与全球化
产业经济学研究跨国公司的战略行为、贸易政策的影响、全球价值链分工等国际经济议题。
6. 新兴产业与创新
产业经济学关注新技术、新商业模式对传统产业的冲击,以及创新对产业演进的推动作用。
产业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不同产业的市场结构、企业行为及其绩效的应用经济学分支,为政府制定产业政策和企业制定竞争战略提供理论指导。
产业经济学知识点
产业经济学知识点1.市场结构与产业组织:产业经济学研究了市场结构对企业行为和市场绩效的影响。
不同市场结构下,企业可能面临的竞争程度和市场力量有所不同。
例如,垄断市场下企业可以通过设置高价格和限制竞争来获得超额利润,而竞争激烈的市场则要求企业不断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研究市场结构和产业组织可以帮助理解企业行为和市场绩效之间的关系。
2.资源配置与生产效率:产业经济学关注企业如何分配资源以实现最佳生产效率。
产业经济学家使用经济学模型和统计方法来研究不同的生产技术和组织方式。
他们研究企业如何选择最佳生产规模、劳动力和资本的配置以及技术创新如何影响生产效率。
3.技术变革与创新:产业经济学研究了技术变革和创新对产业发展的影响。
技术进步可以改变产业结构和组织,创造新的市场机会和竞争优势。
产业经济学家研究创新的决定因素、创新与市场竞争的关系以及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4.产业政策与竞争政策:产业经济学研究了政府干预对产业结构和竞争的影响。
政府可以通过实施产业政策来鼓励产业发展和技术创新,例如提供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
竞争政策则旨在维护市场竞争,防止垄断和卡特尔行为的出现,以保护消费者利益和促进经济效率。
5.产业联盟与企业合作:产业经济学研究了企业之间的合作行为和产业联盟的形成。
企业可以通过合作实现资源共享、风险分担和市场拓展等目标。
产业经济学家关注合作行为的动机和效果,以及合作所带来的竞争和效率影响。
6.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产业经济学关注市场失灵和政府干预的问题。
市场失灵指的是市场无法有效配置资源和提供公共产品的情况。
政府可以通过产业政策、竞争政策和规章制度等方式干预市场,以提升经济效率和社会福利。
7.产业转型和结构调整:产业经济学研究了产业转型和结构调整的问题。
随着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产业结构不断变化,传统产业可能衰退,新兴产业可能崛起。
产业经济学家研究产业结构的变化机制和调整过程,以及相关的经济和社会影响。
总而言之,产业经济学研究了企业行为、市场结构和政府干预对产业发展和经济效率的影响。
产业经济学的核心要点
产业经济学的核心要点产业经济学是研究产业结构和产业运行规律的经济学分支学科,它对于理解和分析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竞争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介绍产业经济学的核心要点,帮助读者对这一学科有更深入的了解。
一、产业经济学的定义和作用产业经济学是研究产业内部结构、产业间关系及其演化规律的经济学分支,它旨在揭示产业的发展规律、竞争机制以及产业政策的制定。
它通过对产业组织、市场结构和竞争机制的分析,为政府和企业提供决策依据,推动产业升级和优化配置资源。
二、产业经济学的主要理论1. 产业组织理论产业组织理论是产业经济学的核心理论之一,研究产业内企业的行为和组织形式。
该理论主要包括交易成本理论、市场结构理论和制度经济学等。
交易成本理论分析了企业内部和企业间的交易成本对产业发展的影响,市场结构理论研究了市场竞争对产业效率的影响,制度经济学则关注产业规则和制度对产业组织和效率的影响。
2. 创新与技术进步理论创新与技术进步是推动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产业经济学研究了创新的来源、创新对产业结构和竞争的影响,以及创新政策对产业发展的作用。
技术进步理论则关注技术演进路径、技术扩散和技术积累对产业变革和竞争力的影响。
3. 产业集聚与地区发展理论产业集聚是指相同或相关行业在一个区域内集中发展的现象,其背后有着一系列的经济和空间驱动因素。
产业经济学关注产业集聚的机制和效应,研究了地区的比较优势、产业集聚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以及政府政策对地区产业发展的作用。
三、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产业经济学采用多种研究方法进行分析和实证研究,主要包括实证经济学方法、计量经济学方法以及案例研究方法等。
实证经济学方法通过收集和分析大量的经济数据来验证理论假设,计量经济学方法则借助统计模型进行数据分析和经济关系的验证,案例研究方法则通过对个别产业或企业的深入调研和分析,来理解产业发展和竞争的具体情况。
四、产业政策与实践产业经济学不仅关注理论研究,也与实践和政策密切相关。
产业经济学知识点整理
产业经济学知识点整理1.市场结构:产业经济学关注不同市场结构对产业竞争和企业行为的影响。
常见的市场结构包括完全竞争、垄断、寡头垄断和寡头竞争。
不同市场结构对价格、产量、创新等方面产生不同的影响。
2.产业结构:研究产业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产业结构,即经济中各个产业之间的相互关系。
产业结构涉及到不同产业的竞争、合作关系以及产业链的关联。
产业结构的变动常常会引起经济的结构性变革。
3.垄断与竞争:研究产业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是理解垄断和竞争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影响。
垄断一般会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价格上涨和创新的减少。
而竞争则有利于资源的有效配置、刺激企业创新以及降低产品价格。
4.企业行为:产业经济学研究企业行为的原因和影响。
企业行为包括企业的定价策略、市场创新、产品品质和销售策略等。
了解企业行为有助于对产业竞争和市场效率的理解。
5.创新与技术进步:创新在产业经济学中占据重要地位。
创新可以推动产业结构变革和提高产业发展水平。
产业经济学研究创新的动因、创新的影响以及如何促进创新。
6.政府政策:政府在产业经济中扮演重要角色,通过产业政策、竞争政策和创新政策等手段来引导和调整产业发展。
研究政府政策对产业的影响有助于优化产业结构和提高产业效率。
8.垂直一体化与分工协作:垂直一体化是指企业通过内部兼并或合作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条,从而更好地控制供应链和降低交易成本。
与之相反的分工协作则强调不同企业间的专业化分工与合作,以提高整体效率。
9.效率与公平:产业经济学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是经济的效率和公平之间的平衡。
在追求效率的过程中,如何考虑社会公平问题是产业发展中需要思考的重要议题。
产业经济学重点知识整理
第一篇总论第一章产业经济学导论第一节产业1、产业得含义:(1)社会分工与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得产物;(2)具有某种同类属性得企业经济活动得集合;①需求角度,具有同类或相互密切竞争关系或替代关系得产品或服务②供求角度,具有类似生产技术、工艺、过程等特征得物质生产活动或类似经济性质得服务活动(3)介于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之间得中观经济。
2、产业得一般分类方法→目得:制定产业政策,调节产业结构(1)关联方式分类法①技术关联分类法:制造业、建筑业、运输业等;②原料关联分类法③用途关联分类法④方向关联分类法:单向、双向、环向关联;(纵向关联得前向、后向关联)⑤战略关联分类法:主导、先导、支柱、重点、先行产业。
(2)三次产业分类法第一阶段(初级生产阶段):农业、畜牧业;第二阶段(18C60、英国工业革命(第一次产业革命)):机器大工业为标志,纺织、钢铁;第三阶段(20c)大量资本与劳动力流入非物质生产部门,商业、旅游、娱乐、文化等。
(3)生产要素分类法①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其生产过程中资本、知识得有机构成水平较低,活劳动特别就是体力劳动所占得比重较大得产业。
如纺织、服装、食品、零售、餐饮等。
②资本密集型产业:在其生产过程中活劳动、知识得有机构成水平较低,资本得有机构成水平较高,产品物化劳动所占比重较大得产业。
如交通、钢铁、机械、石油化学等基础工业与重工业。
③知识密集型产业:在其生产过程中对知识得依赖程度大,即知识含量高、脑力劳动所占得比重较大得产业。
如航天、生物、高分子、信息、计算机等。
3.产业得其她分类方法(1)四次产业分类(2)产业发展阶段分类:分幼小、新型、朝阳、衰退、夕阳、淘汰产业等。
(3)霍夫曼分类法消费资料工业(食品、服装、家具)、资本资料工业(金、机、运、化)、其她工业第二节产业经济学学科领域:产业组织、产业结构、产业关联、产业布局、产业发展理论、产业政策研究第二章产业经济学得理论基础第一节产业组织得理论基础(哈佛大学---SCP基础上)一、产业组织:同一产业内企业间得组织或者市场关系。
产业经济学重点整理
一章1.产业:具有使用相同原材料、相同工艺技术或生产产品用途相同的企业的集合1)三次产业分类法2)国际标准分类法3)生产结构产业分类法4)生产要素分类法5)产业生命周期分类法6)产业战略分类法主导产业:一般是指在产业结构系统中处于带头地位的产业,指示着该产业系统的未来发展方向。
支柱产业:在某产业系统中占总产出份额较大的产业2.研究范围:产业组织理论相对于微观经济学更为关注政策问题。
产业组织研究有助于政府提高公共政策的效率。
产业结构理论研究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大类部门之间、制造业各行业之间,以及行业内各中间产品之间的均衡状态。
3.4.产业组织政策产业组织理论对公共政策的直接作用体现为政府的竞争政策和政府管制政策。
长期以来,人们都认为政府对电力、煤气、城市供水等公用事业领域实行政府管制是理所当然的,出于社会福利最大化的考虑,政府必须对具有自然垄断性质的公用事业进行经济管制,包括价格管制和进入管制。
但存在较大的争论。
此外,在某些产业,存在外部性、公共物品等市场机制无法解决的问题和领域,从市场失灵的角度看,政府管制是必需的。
二章1. 规模经济是指当生产或经销单一产品的单一经营单位因规模扩大而减少了生产或经销的单位成本时而导致的经济。
①生产的规模经济②交易的规模经济③储藏的规模经济④专业化分工效益范围经济是指利用单一经营单位内原有的生产或销售过程来生产或销售多于一种产品而产生的经济。
一个企业生产两种以上的产品的成本低于每个产品分开生产的成本的现象叫范围经济2.3.规模经济判定系数:FC=AC/MC, 大于1,存在规模经济4.规模经济的成因:1)专业化分工和协作的经济性2)采用大型、高效和专用设备的经济性3)标准化和简单化的经济性4)大批量采购和销售的经济性5)大批量运输的经济性6)大规模管理的经济性范围经济成因:1)生产技术设备具有多种功能2)零部件或中间产品具有多种组装性能3)研究与开发的扩散效应4)企业无形资产的充分利用5. 企业成本=固定成本+变动成本6. BC可称之为“最佳规模区间”,B点所在规模称为“最小最佳规模”,C点所在的规模称为“最大最佳规模”。
产业经济学重点
1.产业:产业是社会分工和生产力不断发展的产物;产业是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企业经济活动的集合;产业是介于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之间的中观经济。
2.比较东西方企业的观念:东方人本主义企业理论:家庭风格与超血缘意识并存企业目标与个人利益相融儒家理论与制度理性并用西方P733.企业追求的五个目标:利润、效用、收入、短期增长、长期利润最大化4.市场结构:指的是市场中各种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特征,包括市企业卖方之间、买方之间、买卖双方之间以及市场上现有的买方、卖方与正在进入该市场的买方、卖方之间的关系。
5.市场集中度:用于表示在特定产业或市场中,卖者或买者具有怎样的相对规模的指标。
6.洛伦兹曲线:表明相对集中度的指标,它表明市场占有率与市场中由小企业到大企业的累积百分比之间的关系。
图中横轴OH表示人口(按收入由低到高分组)的累积百分比,纵轴OM表示收入的累积百分比,弧线OL为洛伦兹曲线。
一般来讲,它反映了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程度。
弯曲程度越大,收入分配越不平等,反之亦然。
7.基尼系数:根据洛伦兹曲线所定义的表明相对集中度的指标。
当基尼系数等于0时表明洛伦兹曲线与均等分布线重合,即所有企业规模完全相等;趋向1,表明企业的规模分布越来越不均等。
= 均等分布线与洛伦兹曲线围城的面积/ 均等分布线以下的三角形面积8.市场行为:是企业在市场上为实现其既定目标(如利益最大化、更高的市场占有率等)而采取的适应市场要求的调整行为。
具体有:市场竞争行为——定价行为、广告行为、兼并行为市场协调行为——价格协调行为(形式:卡特尔和价格领导制)9.价格歧视:通常指商品或服务的提供者在向不同的接受者提供相同等级、相同质量的商品或服务时,在接受者之间实行不同的销售价格或收费标准。
实现条件:商家有一定的市场分量,了解消费者对不同商品的支付意愿,能限制转卖行为。
一级价格歧视:又称完全价格歧视,就是每一单位产品都有不同的价格,所确定的价正好等于对产品的需求价格,因而获得消费者的全部消费剩余。
产业经济学 复习
产业经济学复习产业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产业组织、产业结构、产业关联、产业政策等方面的学科,对于理解和分析经济运行中的产业现象和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在复习产业经济学时,我们需要系统地梳理相关知识,加深对重点概念和理论的理解,同时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
一、产业组织理论产业组织理论是产业经济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其中,市场结构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包括市场集中度、产品差异化、进入和退出壁垒等方面。
市场集中度反映了市场中企业的规模分布情况,通过计算行业集中度指标如 CRn 指数等,可以了解市场竞争的程度。
产品差异化则是企业在市场中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不同企业通过产品的质量、性能、品牌等方面的差异来吸引消费者。
进入和退出壁垒影响着市场的竞争格局,高进入壁垒可能导致市场垄断,而低退出壁垒则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
市场行为是企业在市场中为实现自身目标而采取的策略,如定价策略、广告策略、并购策略等。
价格竞争是常见的市场行为之一,但过度的价格竞争可能导致企业利润下降。
非价格竞争如广告宣传、产品创新等对于企业树立品牌形象、提高产品附加值具有重要作用。
企业的并购行为可以实现规模经济、协同效应等,但也可能引发反垄断问题。
市场绩效是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的综合结果,主要通过资源配置效率、生产效率、技术进步等指标来衡量。
有效的市场竞争能够提高市场绩效,促进经济的增长和发展。
二、产业结构理论产业结构是指国民经济中各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和相互联系。
产业结构的演变具有一定的规律,从传统的农业为主导逐渐向工业和服务业为主导转变。
配第克拉克定理指出,随着经济的发展,劳动力会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转移。
库兹涅茨法则进一步阐述了产业结构在经济增长过程中的变化趋势。
影响产业结构的因素众多,包括需求结构、技术进步、国际贸易、政策因素等。
需求结构的变化会引导产业结构的调整,例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服务业的需求不断增加,推动了服务业的发展。
技术进步是产业结构升级的关键驱动力,新技术的出现会催生新的产业,同时也会促使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和升级。
产业经济学知识点
产业经济学知识点1.垄断与竞争:产业经济学主要关注市场结构,即市场上的企业数量和规模分布。
竞争市场允许自由竞争,没有单个企业能够对市场价格施加重大影响。
垄断市场则由单个企业或少数几个企业控制,具有巨大的市场力量。
研究垄断与竞争之间的关系有助于了解市场效率、价格水平和企业的行为。
2.垄断定价:垄断企业在市场上可以通过控制供给量和定价来最大化利润。
产业经济学研究垄断企业如何确定价格,以及不同的定价策略对企业利润和市场福利的影响。
常见的垄断定价策略包括一价定价、差异化定价和价格歧视。
3.水平整合与垂直整合:企业通过水平整合和垂直整合来扩大规模和提高竞争力。
水平整合是指企业在同一产业内并购竞争对手,以扩大市场份额。
垂直整合是指企业在产业链上游或下游收购或与供应商/客户建立合作关系。
产业经济学研究整合的原因、效果和可能的竞争问题。
4.市场结构与市场行为:市场结构决定了市场上企业之间的竞争程度。
产业经济学研究不同市场结构下企业的行为,如定价、生产规模、产品差异化和广告等。
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之间的相互作用会影响市场效率和社会福利。
5.创新与技术进步:产业经济学研究技术创新对产业结构和市场竞争的影响。
创新可以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促进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
研究创新的驱动力、市场竞争对创新的影响以及创新政策的制定有利于优化创新环境和促进经济发展。
6.产业政策和竞争政策:产业经济学研究政府干预对产业结构和竞争的影响。
产业政策旨在促进特定产业的发展,如提供财政补贴、优惠税收和技术支持等。
竞争政策则旨在维护市场竞争,防止市场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
研究产业政策和竞争政策的效果和政策设计有助于提高市场效率和保护消费者权益。
7.产业集中度与市场效率:产业集中度是衡量市场上少数企业控制程度的指标。
高度集中的市场可能存在垄断或寡头竞争,对市场效率和消费者福利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研究产业集中度对市场效率和福利的影响可以指导产业政策和竞争政策的制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产业的含义;产业组织层面:生产同类或有密切替代关系产品、服务的企业集合。
产业结构层面:具有使用相同原材料、相同工艺技术或生产相同用途产品企业的集合。
产业的分类;三次产业分类法第一次产业-农业第二次产业-工业第三次产业--服务业(三次产业分类法是按产业发生时序和劳动对象的特征进行分类的方法。
)要素分类法:劳动密集型产业如:纺织、服装、食品、零售和餐饮等资本密集型产业如:交通、钢铁、机械、石油化工产业等知识密集型产业如:航天、生物、高分子材料、信息产业等第二章企业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含义规模经济:在固定成本不变的情况下,随着投入的增加、产出量的增加,单位产量的固定平均成本开始下降,进而导致平均成本的降低,这时开始产生规模经济效应.(产量增加带来单位成本的下降)范围经济:范围经济是指利用单一经营单位内原有的生产或销售过程来生产或销售多于一种产品而产生的经济。
(产品品种或提供的服务多样化能够带来成本的下降。
)契约人行为的基本假定及含义1有限理性:主观上追求理性,但客观上只能有限做到这一点。
(西蒙)2 机会主义:人们以欺诈手段追求自身利益的行为倾向。
(事前逆向选择和事后的道德风险)描绘交易费用的三个维度1交易所涉及的资产专用性。
(当一项耐久性投资被用于支持某些特定的交易时,所投入的资产就具有专用性)。
2 交易所涉及的不确定性。
3 交易发生的频率。
企业的性质(科斯对企业的观点)市场交易费用的存在决定了企业的存在。
企业的特点(东方以日本为例)1家庭风格与超血缘意识共存2 企业目标与个人利益相融3 儒家伦理与制度理性并用第三章产业组织理论演变理解“马歇尔冲突”的含义马歇尔冲突:自由竞争会导致生产规模扩大,形成规模经济,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又不可避免地造成市场垄断,而垄断发展到一定程度又必然阻止竞争,扼杀企业活力,造成资源的不合理配置。
产业组织理论不同学派的代表人物产业组织理论的渊源、形成与发展(注意马歇尔、张伯伦和罗宾逊夫人对产业组织理论的贡献。
)1 马歇尔经济理论中第一次触及了关于竞争、规模经济和垄断之间的矛盾的观点,即“马歇尔冲突”。
2 张伯伦和罗宾逊夫人对产业组织理论的贡献:四种基本类型的市场结构3 克拉克针对完全竞概念的非现实性提出了有效竞争概念。
(既有利于维护竞争又有利于发挥规模经济作用的竞争格局。
)4 梅森二分法索斯尼克有效竞争标准的三分法(即市场结构标准、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方面的标准)5 贝恩在1959年出版的《产业组织》一书,系统地提出了产业组织理论的基本框架,标志着现代产业组织理论的基本形成。
哈佛学派与芝加哥学派的主要观点及其区别。
哈佛学派代表人物:梅森贝恩SCP分析框架:市场结构决定市场行为,市场行为决定市场绩效。
芝加哥学派代表人物:施蒂格勒(《产业组织》标志着芝加哥学派理论上的成熟)市场集中度与利润率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两个学派的重要区别:1主要观点区别:哈佛学派:市场集中度高的产业,利润率也很高,其高利润额来自于企业的垄断势力。
芝加哥学派:市场集中度高的产业,利润率也很高,但其高利润额来自大企业的高效率可竞争市场理论基本假设和主要内容。
2 产业组织政策方面区别:哈佛学派:有效的产业组织政策应该着眼于形成和维护有效竞争的市场结构。
因此,对经济生活中的垄断和寡占采取规制政策。
芝加哥学派:理论上继承了传统自由主义经济思想,信奉自由市场经济中竞争机制的作用,反对政府对经济生活的干预,反对政府管制。
可竞争市场理论基本假设和主要内容基本假设条件:(1)企业进入和退出市场(产业)是完全自由的。
(2)潜在进入者能够根据现有企业的价格水平评价进入市场的盈利性。
(3)进入行业没有沉没成本,潜在进入者能够采取“打了就跑”的策略。
主要内容:1在可竞争市场上不存在超额利润。
2 在可竞争市场上不存在任何形式的生产低效率和管理上的X低效率。
第四章市场结构市场结构的基本类型及主要特征1.完全竞争市场结构特点:1产业集中度很低2产品同一性很高3不存在任何进入与退出壁垒4完全信息2 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特点:1产业集中度较低2产品有差别3进入和退出壁垒较低3 寡头垄断市场结构特点:1产业集中度高2产业市场被少数大企业控制3 产品基本同质或差别较大4进入和退出壁垒较高4 完全垄断的市场结构特点:1 产业绝对集中度为100% 2没有替代产品;3进入壁垒非常高衡量市场集中度的指标及评价1.绝对集中度它是指规模最大的前几位企业的有关数值占整个市场或行业的份额。
CRn接近于0意味着最大的n个企业仅供应了市场很小的部分。
相反地,CRn接近于1意味着非常高的集中程度。
评价:1该指标计算简单,使用广泛2忽略了中小企业的分布状况3不能揭示前n位企业的个别规模和比例4绝对集中度难以反映市场容量增长、企业兼并所导致的规模和分布的变动状况2.相对集中度:洛伦茨曲线、基尼系数基尼系数在0-1之间变动,当该系数越大时,说明企业的规模分布越不平均,行业集中度越高。
评价:1是对特定市场中企业规模分布情况的一种相对度量。
(当两条不同形状洛伦茨曲线所围成面积大小相等时,计算出来的基尼系数大小也相等)2该指标统计的是相对指标,而不是绝对指标。
3.HHI指数:赫芬达尔指数是指某特定行业市场上所有企业的市场份额的平方和。
产业内企业的规模越是接近,且企业数越多,H指数就越接近于零。
评价:1HHI包含了所有企业的规模信息,能反映出行业集中度所无法反映的集中度的差别。
2由于“平方和”计算的“放大性”,HHI对规模最大的前几个企业的市场份额的变化反映特别敏感,因此HHI能够真实地反映市场中企业之间规模的差距大小。
3缺点:必须收集到该市场上所有企业的市场份额信息,成本比较高。
4.E.I即E指数(熵、埃思塔罗比指数)市场的集中程度越是接近垄断和寡占,E指数就越大。
反之,越是接近于完全竞争状态,E 指数就越小。
进入壁垒、退出壁垒的含义;网络外部性含义。
退出壁垒:退出壁垒指产业内已有企业退出该产业时遇到的限制或障碍。
网络效应或网络外部性:是指消费的外部性,即购买某种商品的消费者数量的增加将提高消费者的效用水平,从而增加了消费者对该商品的需求。
结构性进入壁垒和策略性进入壁垒的含义及成因。
结构性进入壁垒含义:是指企业自身无法支配的、外生的、由产品技术特点、资源供给条件、社会法律制度、政府行为以及消费者偏好等因素所形成的壁垒。
策略性进入壁垒或进入阻挠含义:在位企业为保持在市场中的主导地位,获取垄断利润,利用自身优势,通过一系列有意识的策略性行为构筑起防止潜在进入者进入的壁垒。
影响未来需求结构、未来成本结构的进入阻挠影响未来需求结构的进入阻挠: 1产品扩散策略2提高转换成本3利用长期契约锁定产品需求影响未来成本结构的进入阻挠:1过剩生产能力投资2干中学(learning by doing)3提高竞争对手的成本策略性进入壁垒如何提高竞争对手成本。
提高竞争对手成本方法:1垂直一体化2利用政府管制3利用产品的互补性和配件生产4提高工资和其他投入品的价格第五章市场行为价格领导制的含义及类型。
价格领导含义:指在一个寡头垄断行业内,由一家厂商确定价格作为行业的价格领导者,其他厂商以领导者价格为准制定自己的价格决策。
类型:1. 低成本型厂商领导制;2. 支配型厂商领导制;3. 晴雨表型厂商领导制广告行为对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的影响;广告行为对市场结构的影响:1形成产品差别化阻止新企业进入;2排挤现有竞争对手;(建立品牌知名度和商誉)3形成进入壁垒:4广告导致市场集中度提高。
广告行为对市场行为的影响:1广告提高产品知名度,激励厂商生产高品质商品。
2广告通过赞助主流媒体提供社会福利3过度广告活动会造成资源浪费。
策略性行为、合作策略性行为与非合作性策略行为含义策略性行为:一个企业旨在通过影响竞争对手对该企业行动的预期,使竞争对手在预期的基础上做出对该企业有利的决策行为.合作策略性行为:厂商旨在协调本行业各家厂商行动和限制竞争而采取的一些行为。
(这类行非合作性策略行为:企业为追求利润最大化所采取的提高其竞争地位的行动。
(这类行为通常以降低竞争者的利润为代价来实现己方的利润增长。
为通过减少竞争使本行业内企业均能获利。
)广告对市场行为的影响。
非合作性策略行为(掠夺性定价和限制性定价)掠夺性定价是指在位企业将价格削减至平均成本之下,以便将对手驱逐出市场或者遏制进入。
(即使遭受短期损失一旦对手离开市场,原有企业就会提高价格以补偿掠夺期损失。
)限制性定价:是一种短期非合作策略性行为,它通过原有企业的当前价格策略来影响潜在企业对进入市场后利润水平的预期,从而影响潜在企业的进入决策。
兼并的含义、类型及主要动机兼并:在市场机制作用下,企业通过产权交易获得其他企业产权,并企图获得其控制权的经济行为。
横向兼并(水平兼并):进行兼并的企业属于同一产业,生产同一产品或处于同一加工工艺阶段。
纵向兼并(垂直兼并):进行兼并的企业之间存在着垂直方向(前向或后向)的联系,分别处于生产和流通过程中的不同阶段。
如:生产整车的企业和生产零部件的企业。
混合兼并(复合兼并)指分属不同产业,生产工艺上没有关联关系,产品也完全不同的企业之间的兼并。
如饮料企业和房地产企业的并购。
主兼企业的动机:1获得规模经济的效益2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市场支配力量3降低成本及市场进入壁垒4实行多元化,减少资产经营风险被兼企业的动机:1减少资产经营风险2避免破产3回收资本4有年限的所有者第六章市场绩效衡量市场绩效的指标及评价1 税后资本收益率税后资本收益率= (税前利润- 税收总额) / 自有资本2 贝恩指数:贝恩通过对企业超额利润的衡量来判断市场垄断或竞争的强度。
评价:1基础数据相对容易得到。
2贝恩指数在某些情况下无法反映市场结构的真实情况。
因为企业或行业所获得的高利润并不一定是通过垄断力量实现的,且确实存在垄断势力的市场上贝恩指数不一定就表现得更高。
3 勒纳指数:量度的是价格与边际成本的偏离率。
其计算公式为:L=(P-MC)/P(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勒纳指数等于0;在垄断情况下,勒纳指数较大,但不超过1)评价:1有关边际成本的数据难以获得。
2勒纳指数反映的是企业的实际行为,并不反映企业潜在的垄断或竞争行为。
(如企业降低价格有可能是驱除竞争对手的策略行为,但并不表明市场就是竞争性的市场。
)3正是因为勒纳指数本身反映的是当市场存在支配能力时价格与边际成本的偏离程度,所以它无法反映出企业为了谋取或巩固垄断地位而采取的限制性定价和掠夺性定价等行为。
4相比较的企业所有产品的质量必须能够定量化。
否则,产品质量差异会导致产品的价格变动,从而影响结论的准确性。
4 托宾q:一家企业资产的市场价值(通过已经公开发行并售出的股票和债券来衡量)与这家企业资产的重置成本的比率,是衡量市场绩效的一个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