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第六讲 论语四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年纪比你们大一点,就不敢讲了。(你们)平时常说:‘没有人了解我呀!
’假如有人了解你们,那么(你们)打算怎么做呢?”
子路急忙回答说:“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夹在大国之间,加上外
国军队的侵犯,接着又遇上饥荒;如果让我治理这个国家,等到三年功夫,就
可以使人人勇敢善战,而且还懂得做人的道理。”
孔子听了,带讥讽地微微一笑。
三、贤哉回也
• 翻译: • 孔子说:“颜回多么有修养呀,,一竹筐饭,一瓜瓢
水,住在小巷子里,别人都受不了那穷苦的忧愁,颜 回却不改变他自有的快乐。颜回多么有修养呀!”
Biblioteka Baidu
四、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
• 子路、曾皙(曾晳:名点,字子晳,是曾参的父亲,也是孔子的学生)、冉有、 公西华侍坐(陪侍孔子旁 )。子曰:“以(因为)吾一日长乎尔(比你们 年长),毋吾以(“以吾”的倒装,因为我)也。居(平日)则(常常)曰:‘ 不吾知也。’如(如果)或(有人)知尔,则(那么)何以(何以:“以何 ”的倒装,以什么来治理)哉?”
• 夫子喟(kuì)然(叹气的样子)叹曰:“吾与(yù,赞同)点也 。”
• 三子者出,曾皙后(最后出)。曾皙曰:“夫三子者 之言何如?”
•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 曰:“夫子何哂由也?”
•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谦让),是故哂之。唯 求则非邦也与?(与下文“唯赤”句同为孔子从反面发问之词,然后加以 安 说明。邦:国。与:同欤。这句说,难道冉求所说的就不是邦国之事了吗?) 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 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 ,孰能为之大?(指上文公西华自称“愿为小相”的话。意为公西华只能
• “赤,尔何如?”
•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指祭祀之事。 宗庙,古代君主祭 祖的地方),如(或)会同(指诸侯会盟 ),端(端:一种用整幅布做的礼服)章甫 (一种士大夫戴的礼帽。这里是说穿着礼服,戴着礼帽),愿为小相(古代祭祀、会盟 时赞礼或司仪的职位)焉。”

今译: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陪(孔子)坐着。孔子说:“不要因为
“冉求,你怎么样?”
(冉求)回答说:“一个纵横各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国家,如果让我去
治理,等到三年,就可以使老百姓富足起来。至于修明礼乐,那就只有等待贤
人君子了。”
“公西赤,你怎么样?”
(公西赤)回答说:“我不敢说能做到什么,只是愿意学习。宗庙祭祀的
工作,或者是诸侯会盟,朝见天子,我愿意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小小
• 子路率尔(轻率)而对曰:“千乘之国(古代按土地出兵车,能出一千辆兵车 的是一个拥有一百平方里面积的诸侯之国),摄(逼迫)乎大国之间,加之以 师旅(古代军队的组织单位,2500人为师, 500人为旅。此处指战争 ),因(继) 之以饥馑(饥饿,灾荒。《尔雅·释天》:谷不熟为饥,蔬不熟为馑);由也(也: 句中语气词,无义)为(治理)之,比及(等到)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 (礼义法度 )也。”
的赞礼人。”
• “点,尔何如?”
• 鼓 瑟 希 (弹奏) (一种乐器,有二十五根弦) (即“稀”,指瑟声逐渐稀疏下来 ),铿(曲终收拨的声音)尔,舍(放下)瑟而作(起),对曰:“ 异乎三子者之撰(述 )。”
• 子曰:“何伤(有什么妨碍)乎?亦各言其志也!”曰: “莫春(“暮春”,夏历三月)者,春服既成(春天的服装已能穿 ), 冠者(指成年人。古代男子二十岁要举行束发加冠的冠礼)五六人,童子 六七人,浴乎沂(yí,在今山东省曲阜市南 风 ), (用如动词,迎风乘凉 )乎舞雩(yú ,春秋时鲁国祭天求雨的地方 ),咏而归。”
做小相,那谁还能做大相呢?)”
• “曾点,你怎么样?” (曾点)弹瑟的声音渐渐稀疏下来,铿的一声,放下瑟直起身来
,回答说:“我和他们三人的才能不一样呀!” 孔子说:“那有什么关系呢?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
(曾点)说:“暮春时节(天气和暖),春天的衣服已经穿着了 。(我和)五六位成年人,六七个少年,到沂河里洗澡,在舞雩台上 吹吹风,唱着歌走回家。”
• 孔子为何会赞同点? • 1、积极的角度
• 另一个角度:是从消极方面理解的,认为曾皙是主张消极避世, 符合孔子“道不行,乘桴浮于海”的主张,因此孔子说“吾与点 也”。有下面一些理由。
• 《侍坐》中所记之事当在孔子晚年,因为四弟子中公西华最年幼 ,比孔子小42岁(据刘宝楠《论语正义》),孔子去鲁适卫时56 岁,(据《史记·孔子世家》)时公西华年仅14岁,大概不可能随 孔子出国;又公西华是鲁国人(据《辞海》),也不可能在孔子 周游列国时投师孔子,所以公西华成为孔子弟子当在孔子返鲁后 ,即65岁以后。可见,孔子“与点”时不可能有积极从政的思想 。
孔子长叹一声说:“我是赞成曾点的想法呀!”
子路、冉有、公西华都出去了,曾晳最后走。曾晳问(孔子): “他们三个人的话怎么样?”
孔子说:“也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 (曾晳)说:“你为什么笑仲由呢?”
(孔子)说:“治理国家要讲礼让,可他的话却一点不谦让,所 以笑他。难道冉求所讲的就不是国家吗?怎见得纵横六七十里或五六 十里的地方就不是国家呢?难道公西赤所讲的不是国家吗?宗庙祭祀 和诸侯会同之事,不是诸侯的大事又是什么呢?如果公西华只能给诸 侯做一个小的赞礼人,那谁能来做大的赞礼呢?”
第六讲 论语四篇
主讲:杨志君
一、学而时习之
• 翻译: • 孔子说:“学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它,不也
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来,不也快乐吗?人 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二、吾十五而有志于学
• 翻译: • 孔子说:“我十五岁,有志于学问;三十岁,[懂礼仪
,],说话做事都有把握;四十岁,[掌握了各种知识, ]不致迷惑;五十岁,得知天命;六十岁,一听别人言 语,便可以分别真假,判明是非;到了七十岁,便随 心所欲,任何念头不越出规矩。”
• 夫子(古代的一种敬称)哂(讥讽地微笑)之。
• “求,尔何如?”
• 对曰:“方六七十(指六七十平方里的小国),如(或)五六十,求也为 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使百姓衣食富足)。如其礼乐,以俟(sì) 君子(至于兴礼乐教化,则不是自己所能,须待其他君子。这是自谦的话。如:至
于。 礼乐:礼乐教化。俟:等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