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韩三国筷子文化的比较

合集下载

三国筷箸文化大不同中日韩共同为筷子申遗

三国筷箸文化大不同中日韩共同为筷子申遗

三国筷箸文化大不同中日韩共同为筷子申遗-历史论文三国筷箸文化大不同中日韩共同为筷子申遗李崇寒一说到为传统文化申遗,韩国总能先中国一步。

2015 年初,一则“韩国人打算把‘筷子’拿去联合国申遗”的消息引爆中国社交媒体,招来网友一顿笑骂,幸得记者及时辟谣。

大概是意识到为筷子申遗的严峻形势,2015 年11 月,中日韩三国专家在韩国清州的“筷子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汇聚一堂,共同商讨筷子申遗方案。

这一次,中韩两国总算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

1980 年8 月4 日,日本设立筷子节,延续至今。

此次“筷子国际学术研讨会”确立11 月11 日为筷子节,韩国清州表示以后每年都会定期举办筷子节,与日本遥相呼应。

作为东方人特有的就餐工具,筷子由中国人发明,传至朝鲜半岛、日本乃至世界各地。

它是数十亿人吃饭必备品,再普通不过,怎么看都与濒危、亟须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沾不上边,要说真正称得上稀罕的,当属附着在筷子上的筷箸文化。

起初筷子只能夹菜夹饭失礼筷子(古称箸)出现前,人们手抓食物进食,远古时代的人类不懂得使用餐具,没有严格的烹饪方法和进食顺序,随手将食物取来送入口中,勉强果腹。

关于筷子起源的传说有很多,广为人知的属大禹发明筷子说。

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尽人皆知。

一次,治水途中,大禹乘船到小岛上,饥饿难耐便架锅煮肉,无奈肉太烫无法用手抓食。

大禹不愿白白浪费时间等肉锅冷却,情急之下,他就地取材,砍下两根树枝从汤中夹起肉来,总算没耽误预定行程。

久而久之,大禹用细枝夹取食物的本领已十分熟练,周围人见此法甚好,纷纷效仿,筷箸的雏形由此诞生。

当然,这只是传说,考古发现,筷箸产生的时间比大禹的时代还要久远。

20 世纪90 年代,在江苏高邮龙虬庄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发掘中出土了42件骨箸,距今6600-5500 年。

学界一致认为,箸作为中国人的进食用具,当出现在新石器时代的中晚期。

在同时期的考古发掘中,还发现有匕匙(类似餐匙,出现时间早于筷子)、刀叉等食具,古时国人进食一般都是匙箸并用,文献中亦是“匕箸”并提。

中、日、韩三国“筷子”文化之比较

中、日、韩三国“筷子”文化之比较
坛. 2 0 1 2 ( 1 5 ) .
( 2 ) 参加技能鉴定培训班学习 , 考取技能证 书: ( 3 ) 给他们提供机会 . 参加各类教师技能 比赛等 。
对于 留校生 . 主要是提高他们 的理论水平 , 培养 的方法有 :
( 1 ) 与理论教师结成教学对子 , 让他们参 与理论 课的教学工作 , 提 [ 4 ] 殷 利华 , 刘志 兵. 高职 院校“ 双师型 ” 师 资培养 的国际 比较及 启示 【 J 】 . 成人教 高他们 的理论教学水平 : 育. 2 0 1 1 ( 6 ) .
( 1 ) 助教级 的“ 双师型” 教师 : 理论 + 实训 。 ( 2 ) 讲师级的“ 双师型 ” 教师 : 掌握所授专业 相关行业发展变化 , 对 本专业建设 提出有价值建议 ( 3 ) 副教授级“ 双师 型” 教师 : 某一行业权威 , 为专业开发和建设做 出 较 大 的 贡 献 我们认为 . 对“ 双师型” 教师进行不 同层次的划分 . 每一个层次有 不同的要求与职责. 这样更符合 中职院校师资状况实际 . 更有利于 “ 双 师型” 教师师资队伍 的建设 综上所述 . 探讨 职业 院校“ 双师 型” 教师的 内涵 . 结合 我院建设示 范校的实际 . 探索出“ 双师型” 人才培养模式 . 且从制度上加 以规范 、 完 善. 对我们完成示范校建设任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2 ) 鼓励他们通过业余时间 自修 , 获取本科文凭 ; ( 3 ) 有条件 的可 以选送到高校进修学 习等。
明确 了培养方向 . 下一步就是对青年教 师进行 进行 有针对性的培 养 。我们将青年教师的进修和学习形 成制度 . 在 制度上保证他们的学 习时间和经费 , 并对学习优异的教师予以奖励 。 此外 . 我们还根据每位

中日韩筷子设计差异的对比研究

中日韩筷子设计差异的对比研究

中日韩筷子设计差异的对比研究中日韩三国都吃得是米饭,所以使用筷子是常见的饮食文化。

尽管两国使用的筷子形式是相似的,但在视觉和实用方面有很大的不同。

一、历史背景筷子是一种最早使用的餐具,起源于公元前2100年左右的中国,之后殖民化及贸易的发展将筷子文化带到了日本和韩国。

历史上,筷子在中国被使用的时间越长,成为了饮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与之相比,日本和韩国在使用筷子上有更多相似之处。

二、形状设计中式筷子和日式筷子的区别是较大的,中式筷子长而粗,因为中国饮食多是整根筷子夹出吃,还常常用它来搅拌菜肴,又因为中国是用粘性大的米饭,筷子加粗更容易夹稠米饭。

而日式筷子粗细相同,较标准左右,长约23厘米,方便夹寿司等小点心,可以单根使用,另外它的尖端是向上弯曲的,并有齿状滑槽。

但韩国的筷子与日式有异曲同工之妙,也是比较细长,也是单根,只不过它的长短与中式相近,且尽头有圆锥形的末端,用于更容易地夹菜。

三、材质和特性从材质上来看,中式筷子通常是由竹、木制成,由于粗大的设计使得使用更加粗暴,形式上比较考究。

日本的筷子通常由木、银、降银等材料制成,质地比较坚硬,设计精细,保持了日本人细腻的审美。

而韩国的筷子则是,尺寸上的大致与中式一致,制造材料则多种多样,但也大多以竹子为主,在筷端设置有背厚状的三角形,便于夹住较大的食材,但要用心使用,稍有不慎容易夹不住。

总体而言,韩国的筷子比较轻薄,显得更加精细。

四、使用方法和文化差异中国人常常把筷子竖插在饭碗里,是因为这种方式类似于祭祀祖先的盛情,是不好的表现方式。

当代年轻人不应注意这些细节。

应该要将筷子放在筷架或放在碗或盘子的边缘,最好放倒。

日本人是把筷子平着在桌子上,原因是插在碗里时很容易引起不良印象。

韩国人则是一种介于两者之间的状态,他们讲究先使用汤匙吃汤,然后才开始使用筷子。

相比之下,中国人更为“豁达”、日本文化则更为“精致”,而韩国则在两者之间找到了一种平衡点。

五、总结总的来说,中式筷子的设计更注重实用性,材质是以竹木为主,形状过于肆意,并有较强的文化属性,象征着中国人的和谐与团结;日式筷子更注重美感,设计得更为精细,而在使用方法上也追求规矩和礼貌,是日本文化的表现;韩式筷子介于两者之间,更注重设计轻薄,尺寸上与中式相近,夹菜方便,对于食品的背后也有很多文化细节。

各国筷子的特色

各国筷子的特色

不过最近却有学者反思认为:“从真正人类学发展的科学角度来看,筷子是一种极端原始的、天然的工具,多数人种在刚开始学会使用工具时,都懂得用几根树枝来取代手夹起食物。不含任何复杂的工艺技术。欧洲人却率先进化,以石刀替代树枝,进而发展到金属刀具,最后又发展出叉子。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出繁琐的西餐礼仪。刀叉正是欧洲人工业文明、理性精神的一种最直接反映,自己动手,独立性强,重推理,重解析,更有利于锻炼思维能力。而拿筷子的华夏人则是吃现成的,不必思考,一点东西你推我让,团团圆圆模棱两可,凡事爱持模糊概念,所以思维能力不发达,未能产生工业革命。”
因为中国人进化了。
筷子是东方文明的哲学思维。
两根竹子打天下,什么都能夹。
三大用餐方式中,
手抓是公论最原始的。
筷子和刀叉的先后有争议。
一种说法是:
中国人也是先有刀叉,再而发展为筷子的。
因为古人都用刀子割肉、切肉、片肉,
然后再用刀尖叉起来吃(只是没专门发明个叉子,但作用是大同小异的)
筷子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周代,之所以得名与江南民间忌讳有关。
说起为人类饮食服务的历史,这筷子可以算得上刀叉的老祖宗。远古时期,我们的祖先“茹毛饮血”,主要靠手抓吃食物,自从“人猿相揖别”之后,人们发现把食物做熟了吃更有滋味。先秦时代,人们吃饭一般不用筷子。根据《礼记》中的记载推测,当时人是用手把饭送入口内的。后来由于人们在烧烤食物时,不可能直接用手操作,需借助竹枝一类的工具来放置和翻动食物,在炊具中烧煮肉块和蔬菜的羹汤,也要用它们来取食,久而久之,聪明的先民逐渐学会用竹条来夹取,这就是筷子最早的雏形。
大约15世纪前后,为了改进进餐的姿势,欧洲人才使用了双尖的叉。用刀把食物送进口里不雅观,改用叉叉住肉块,送进口里显得优雅些。叉才是严格意义上的餐具,但叉的弱点是离不开用刀切割在前,所以二者缺一不可。直到17世纪末,英国上流社会开始使用三尖的叉,到18世纪才有了四个叉尖的叉子。所以西方人刀叉并用只不过四五百年的历史。

中日筷子文化比较

中日筷子文化比较

中日筷子文化比较筷子是中日两国的传统餐具,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虽然在外形、材质和使用方式上,中日两国的筷子有一些相似之处,但它们的文化内涵和使用方式却存在一些差别。

1. 筷子的形状和材质中日两国的筷子在形状和材质上存在一些不同。

一般来说,日本筷子比中国筷子要细长,且末端呈尖形,而中国筷子则更加粗壮,末端呈圆形。

此外,中国筷子的材质一般为木质、竹质或塑料,而日本筷子则更多采用质地更为坚硬的竹子或玄武岩材质。

2. 使用方式虽然中日两国的筷子都用于食物摄取,但使用方式有所不同。

在日本,人们使用筷子的方式更为精细、注重细节。

比如说,日本人吃寿司时,会使用筷子向下,以保持饭和鱼的形状和口感。

同时,日本人使用筷子时较为注重与他人的交流。

在饭桌上,人们会将筷子略微向对方倾斜,表示一份尊敬和友善。

而在中国,人们使用筷子的方式则更为随意。

由于中式餐食偏重于汁汤和食材的混搭,所以在食用时,人们更多地采用分别用两根筷子夹菜或直接利用筷子切割食物的方式。

同时,中国人在使用筷子时并不需要过多注重筷子与他人的交流,一般直接将筷子夹菜即可。

3. 筷子文化内涵中日两国在筷子文化内涵上存在一些差异。

在日本,人们将筷子视为食物的供应器,同时也将其视为一种艺术品。

日本有着丰富的筷子文化,其中包括不同材质和色彩的筷子,以及一系列与筷子相关的礼仪和规矩。

而在中国,人们对筷子的视角则更加实用。

中国人将筷子视为一种日常工具,无论是在餐桌上还是平常生活中,都会用到筷子。

同时,中国也有着千百年来的筷子文化,其中包括与筷子相关的匠艺、历史故事和文化演变。

中、日、韩三国“筷子”文化之比较

中、日、韩三国“筷子”文化之比较

中、日、韩三国“筷子”文化之比较【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中外交往活动日益频繁,中国作为世界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我国是以筷为食的母国,随着历史的发展已成为东亚国家普遍使用的用餐工具,由于受各国文化习俗的影响,其中日本、韩国都有了自己的筷子文化,了解和尊重各国的习俗文化,可以增进我们与各国人民的友好交往。

【关键词】中日韩;筷子;文化筷子是东亚国家普遍使用的用餐工具,与西方国家的刀叉用餐工具和其他一些国家的手抓饭用餐相比,筷子文化有其独具的优越性和丰富的东亚饮食文化内涵。

我国是发明筷子的鼻祖,是世界上以筷为食的母国,受古代中国文化的影响,日本和韩国也相继有使用筷子用餐的习俗,随着历史的发展和本土文化的影响,中日韩三国的筷子文化已有所区别了。

1 中国的“筷子”文化我国是筷子的发源地,使用筷子的历史可追溯到商代。

《史记?微子世家》中有“纣始有象箸”的记载,纣为商代末期君主,以此推算,我国至少有三千多年的用筷历史了。

先秦时期称筷子为“挟”,秦汉时期叫“箸”,之后称之为“筷子”。

筷子是古代中国人巧妙的运用杠杆原理的杰出作品。

我国的筷子造型设计柄方、身圆、末端为钝头,既方便手柄使用,也方便夹取菜肴,并充分体现了中国人平和的性格,成双成对的筷子又多一份温馨的寓意,且价廉物美。

在民间,筷子被视为吉祥之物,出现在各民族的婚庆等礼仪中。

中国筷子的材质主要有木、竹、象牙、金、银制品等,其中木制品和竹制品最为普遍。

由于我国是共餐制,所以,为了方便取拿远点的食物,现在各酒店、餐馆都选用了比传统筷子长一点,筷身圆形由粗稍有变细的,末端为钝头的筷子。

我国使用“筷子”在餐桌上的礼仪古往今来很有讲究。

在就餐前,筷子要整齐的摆放在餐具的右手边,筷子要放在筷架上;用餐过程中要用其它的餐具时,需将筷子放在餐桌上;用餐完毕把筷子放在饭碗上。

而筷子的主要禁忌有:1)仙人指路:在席间同别人交谈时,不能用筷子指人。

2)颠倒乾坤:在用餐时,不能将筷子颠倒使用。

中日韩三国的筷子蕴含的文化差异

中日韩三国的筷子蕴含的文化差异

中日韩三国的筷子蕴含的文化差异辽沈美食2015-02-28 10:17:32知识库地方特色阅读(708400)评论(1)分享到筷子是东亚文化圈普遍使用的餐具。

中日韩三国都用筷子吃饭夹菜,筷子却各有千秋。

中国筷子是平头,日本筷子是尖头,韩国筷子是金属,为何同祖同根同为筷子,却有此差异?里面蕴含的食文化,你又知道多少呢?大家能分辨出上面三个国家的筷子吗?韩国、中国、日本是乍一看很相似,其实很有不同的三个国家。

三个国家的文化差异在衣食住方面也能深切感受到。

今天就通过筷子文化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三国之间的文化差异吧。

传统的中国木筷子先看看中国的筷子吧?中国的筷子大部分是又长又厚重,尾端是粗墩墩的,多是用轻木头制作的,有时也用塑料筷。

典型的中国多人餐桌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大家族文化也很深厚。

跟韩国这个“大家族”不同,中国的“大家族”真的很大,中国人吃饭是大家围坐在能旋转的大圆桌上,摆上菜肴,大家用筷子夹着取食自己想吃的菜肴。

为了能够着离自己桌子远的盘子,筷子就要做得长一些。

中国的菜肴也是比较油腻的,炒的菜肴因为沾上了油,如果用金属筷子夹的话会很滑,不好夹。

尾端尖尖的日本筷子日本是三个国家中唯一的岛国。

国家全土被大海包围,故主食里有大量海鲜、海产品,在世界上也是以寿司、生鱼片、鲜鱼闻名的。

为了剔除鱼刺,故筷子头要做得尖一些,这样才好剔。

这样的环境下,专门吃日本料理的筷子就诞生了。

1人1桌的和食不仅如此,因为日本人重视自己与他人的空间划分,这点也深深体现在筷子上面。

日本人不像中国人、韩国人那样分吃食物,和食都是1人1桌,自己吃自己桌上的,所以日本的筷子都是比较短的。

金属制造的韩国筷匙韩国人不像日本人那样1人1桌,也不像中国人围坐在大饭桌上吃饭,所以韩国的筷子不很大,也不很小,是中等长度的铁制筷子。

以汤类为主的韩国料理韩国的餐桌是汤、饭与菜组成的,饭桌上会有肉类、蔬菜、海产品与粮食等多种多样的料理。

韩国料理以汤类为主,被汤水沾湿的筷子在韩国人眼里是不太卫生的,故用铁制筷子。

中日两国筷子文化对比研究

中日两国筷子文化对比研究

2019.04学教育内容摘要:筷子是东亚文化圈尤其是中日两国广泛使用的餐具,其形状设计非常契合东亚国家的饮食文化。

中国是公认的筷子发源地,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

受中国古代汉文化的影响,日本列岛的人们也开始学习使用筷子用餐。

筷子传到日本后,其形状及功能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并形成了日本独特的筷子文化。

本文通过对比中日两国筷子,进一步研究中日筷子文化。

关键词:中日筷子文化对比张明坤中日两国筷子文化对比研究探索者众所周知,中国是筷子的发源地。

筷子作为东方文明的产物,承载着人类饮食和社会文化。

筷子不仅是中国餐桌必不可少的餐具之一,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也很常见。

普普通通、简简单单的两根筷子,却能在五根手指的相互配合下完成夹、捞、扒、搅、挑等一系列动作,堪称绝妙。

筷子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东方文明的象征,被誉为中国第五大发明。

一.筷子的起源1.筷子的定义筷子是指放在手指中夹取食物或其他东西的细长形条棍,多用作餐具,其材料或竹木或象牙、骨、金属等,形制或方或圆各异。

(中国《现代汉语词典》)筷子是指用木头、竹子、象牙等制作,用于夹取食物来吃的两根棒。

(日本《大辞林》第三版)在吃饭或做菜的时候用来夹取食物的一对细的棒状器具。

(《日本大百科全書》)2.筷子的发明毫无疑问,筷子是中华文明的一部分,是伟大智慧的中国古人发明的。

筷子是何时何地何人发明的,史书中并没有记载。

关于筷子的发明,有很多美丽的神话传说故事。

从神鸟救姜子牙的细丝竹枝,到商纣王的宠妃苏妲己用玉簪夹肉喂纣王的玉箸,再到“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禹为赶时间治水,顺手折两根树枝捞取锅中滚烫的食物来吃的树枝细竹。

这些虽都是神话传说,看起来也很不靠谱,但都生动形象地反映了筷子的发明过程。

而实际上,筷子的发明的确是因为直接用手拿取煮熟的食物烫手的缘故。

筷子的诞生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长期生产劳动实践的产物,是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

3.日本筷子的历史7世纪,小野妹子等遣隋使返回日本的时候,带去了很多中国文化,其中也包含中国的饮食方式(箸食),一同传到日本的还有筷子。

论中日韩文化差异

论中日韩文化差异

论中日韩文化差异中、日、韩这东亚三国不仅是一衣带水的邻邦,而且在历史上同属汉文化圈,不论是中国人、韩国人、日本人,都可以从另外两个东亚国家的人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

但不是存在着差异:韩国人吃饭一定要同时使用筷子和匙子。

他们使用的筷子和匙子是不锈钢制的,对于初次使用的人来说很重,而且吃饭时要不停地交换筷子和匙子,饭后你会感到两只手很累。

我刚来韩国时就有这种感觉。

后来参观了国立公州博物馆,看到百济时代的铁制筷子和匙子,才知道同时使用筷子和匙子不是当今韩国人的发明。

韩国人所以使用不锈钢制的筷子,大概因为他们吃的菜和肉都被做成大块儿的,用一般材质的筷子夹不行,这也叫势均力敌。

韩国人的饭碗一般也用不锈钢制的,圆圆的,上面带有一个圆盖儿,碗不能托起来,只能放在桌子上吃。

汤碗一般是用不锈钢制的直径二十厘米左右的大碗。

韩国人一定要先把饭倒入汤里,然后再用匙子捞起汤和饭来大口大口地吃。

日本人不是这样,他们吃“和食”(日本饭菜)时只用筷子,不用匙子。

他们用的一般是喇叭花似的口大底小的碗,因为有底边,吃饭时可以将它托起来。

日本人吃菜几乎都考虑人嘴的大小,再加上他们常食鱼,所以筷子都是木制圆尖头筷子,夹菜很轻便,剔鱼刺也很灵活。

日本人喝汤时,先用木筷子将汤搅混一下再喝,然后再用筷子夹起汤里的菜吃。

但是,日本人绝不把饭倒入汤里吃,那是要被人轻蔑的。

日本人为什么不用韩国人的那样的匙子喝汤呢?听一个日本老人说,匙子是从中国传到朝鲜半岛的,朝鲜半岛和日本隔着海,所以匙子没有传到日本。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我们观看一部电视剧就不只是仅限于电视机了,而国外的精彩剧集也悄然走进了我们的日常生活。

也许是文化差异不大的缘故,除了国产电视剧外,接触的大多外语片都是来自韩国和日本的。

但他们却分别代表着三种不同的电视剧文化,三种完全不同的理念。

国产的电视剧都是以古装历史题材,或历史纪录片为主的。

有着雄才伟略的康熙削平三藩、统一台湾的;威武的汉武大帝命年轻有为的大将军霍去病北逐匈奴、封狼居婿,总会让你心中不由的涌起一阵阵热浪,久久不能平息。

中日韩的筷子大不同

中日韩的筷子大不同

中日韩的筷子大不同
中日韩三国都用筷子作为进食餐具。

但不同的饮食文化和习惯,决定了三国的筷子差异不小:中国筷子平头,日本筷子尖而短,韩国筷子多为金属。

中国极少吃生食,尤其鱼肉一类,吃的食物大多能用筷子夹起来;民间有用筷子扎馒头来祭奠死者的习俗。

所以,一般夹不起时,用筷子扎起食物是被禁止的。

而日本则极喜生食。

尤其滑溜不易夹起的生鱼片,为日餐首选,所以日本常用筷子当叉子使,来扎住鱼片,如同鱼叉;而且日本采取分餐制,筷子因此较短也够用。

而韩国人的金属筷子是应其对烧烤的喜爱而流行的——竹木筷子夹炭炉上的食物实在不明智。

中外筷子的区别

中外筷子的区别

尽管亚洲地区的韩国和日本都使用筷子,但是筷子和筷子有所不同。

中国人使用筷子是非常独特的。

中国人的筷子长短,曾经代表着你生活的贫与富。

过去有钱人的筷子都长,没钱人的筷子都短。

为什么有钱人的筷子长呢?是因为过去吃饭没有转盘,有钱人菜多,你要夹到远处的菜,筷子就要长。

为什么日本人的筷子短呢?因为日本人是自己吃自己的,自个儿吃自己跟前这一盘,长了没用,还碍事,所以日本的筷子短。

而且日式筷子头尖。

为什么日本用尖头筷子,中国用平头的呢?中国人认为,吃饭能夹起来就吃,绝对不允许你扎。

在什么情况下可以扎呢?祭祀死人的时候可以扎,比如扎一馒头。

小时候去食堂吃饭,拿筷子扎俩馒头举着就出来了。

大人说不行,赶紧弄下来,你只得抹下来,因为大人说这不吉利。

日本人的筷子为什么是尖的呢?是因为日本人吃生鱼,生鱼滑,尤其切薄了以后非常滑,允许扎,在日本你拿筷子扎东西不丢人,也不违规。

但在中国吃饭,绝不许用筷子扎,这是规矩。

韓国人为什么用金属筷子呢?因为经常吃烧烤,竹筷木筷很容易碳化,所以韩国人很喜欢用金属筷子。

韩国还受早期辽金文化影响,金属筷子呈扁方形。

我们跟西方的差异就更大,他们用刀叉,我们用筷子。

我们用两根木头解决一切问题,西方人必须用刀叉,用两件东西来解决问题,右手执刀,左手执叉,把东西切开吃。

蔡元培先生曾经说过,中国人从来都是尚文明而不尚武力的,从餐桌上就可以看出中国人和西方人的区别。

我们的筷子温和,没有刀光血气,刀叉就有。

叉也是一个凶器,古代兵器中,叉就是一种兵器。

刀就不用说了,刀本身是一种武器。

把武器拿到桌子上,是游牧民族的文化特征。

中日韩筷子设计差异的对比研究

中日韩筷子设计差异的对比研究

中日韩筷子设计差异的对比研究中日韩三个国家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和传统,这些文化和传统也反映在了筷子这一日常用品的设计上。

在本文中,我们将浅谈关于中日韩筷子设计差异的对比研究。

一、材料的差异首先,我们来看一下中日韩三个国家在筷子材料方面的差异。

在中国,常用的筷子材料有竹子、木头和塑料等,而在日韩两国,则更多地使用木头和金属材料。

具体到不同的材料,竹筷是中国传统的筷子材料,尤以四川一带最为典型,他们的竹筷美观实用且经济。

虽然也有用贵重金木制成的,但十分少见。

相比之下,日韩两国则更倾向于木头和金属材料。

在日本,筷子大部分是用木材或竹子制成的,而在韩国则使用了许多镀银、黄铜或者其他金属制品。

总的来说,材质的差异体现了不同文化背景和生活方式。

中国人崇尚自然,并注重实用性和经济性,因此使用了便宜又实用的竹子或木头材料;而日韩这两个邻国则更注重美感和精致度,因此更多地使用了木头或金属等高档材料。

二、形状的差异除了材质之外,中日韩筷子设计差异的另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形状的差异。

在各自的传统和文化影响下,三国筷子的形状迥异。

在中国,筷子通常是两个长条形状的棒子,它的粗细和长度因地区差异较大。

同时,也可以发现像安徽和湖南这些山区,筷子尺寸长短和粗细会因为生产材料的区别有所变化,但总体上说,中国的筷子尺寸较为标准,而造型比较朴素且一致。

相比中国,日韩两国的筷子则更多有些细长,而且很多还是带有棱角的。

在日本,筷子的棱角有时候会被修剪成光滑的倒圆形。

日本的筷子也经常会有个小小的缝隙,用来使处理食物的时候更加方便。

韩国的筷子则通常比日本的更为细长,而且头部通常是小小的尖头。

在韩国,孝敬父母是一种重要的文化传统,所以筷子的长度和尺寸比较符合父母年龄的需要。

总体来说,中日韩筷子的形状不同,体现了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生活方式。

中国人注重朴实入手,生活简单,因此筷子就显得朴素大方;而日韩则注重美感和精致度,筷子的形状也更为曲线精美。

三、使用的技巧差异最后,我们再来看一下中日韩三个国家在筷子使用技巧方面的差异。

三国筷箸文化大不同中日韩共同为筷子申遗

三国筷箸文化大不同中日韩共同为筷子申遗

三国筷箸文化大不同中日韩共同为筷子申遗-历史论文三国筷箸文化大不同中日韩共同为筷子申遗李崇寒一说到为传统文化申遗,韩国总能先中国一步。

2015 年初,一则“韩国人打算把‘筷子’拿去联合国申遗”的消息引爆中国社交媒体,招来网友一顿笑骂,幸得记者及时辟谣。

大概是意识到为筷子申遗的严峻形势,2015 年11 月,中日韩三国专家在韩国清州的“筷子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汇聚一堂,共同商讨筷子申遗方案。

这一次,中韩两国总算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

1980 年8 月4 日,日本设立筷子节,延续至今。

此次“筷子国际学术研讨会”确立11 月11 日为筷子节,韩国清州表示以后每年都会定期举办筷子节,与日本遥相呼应。

作为东方人特有的就餐工具,筷子由中国人发明,传至朝鲜半岛、日本乃至世界各地。

它是数十亿人吃饭必备品,再普通不过,怎么看都与濒危、亟须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沾不上边,要说真正称得上稀罕的,当属附着在筷子上的筷箸文化。

起初筷子只能夹菜夹饭失礼筷子(古称箸)出现前,人们手抓食物进食,远古时代的人类不懂得使用餐具,没有严格的烹饪方法和进食顺序,随手将食物取来送入口中,勉强果腹。

关于筷子起源的传说有很多,广为人知的属大禹发明筷子说。

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尽人皆知。

一次,治水途中,大禹乘船到小岛上,饥饿难耐便架锅煮肉,无奈肉太烫无法用手抓食。

大禹不愿白白浪费时间等肉锅冷却,情急之下,他就地取材,砍下两根树枝从汤中夹起肉来,总算没耽误预定行程。

久而久之,大禹用细枝夹取食物的本领已十分熟练,周围人见此法甚好,纷纷效仿,筷箸的雏形由此诞生。

当然,这只是传说,考古发现,筷箸产生的时间比大禹的时代还要久远。

20 世纪90 年代,在江苏高邮龙虬庄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发掘中出土了42件骨箸,距今6600-5500 年。

学界一致认为,箸作为中国人的进食用具,当出现在新石器时代的中晚期。

在同时期的考古发掘中,还发现有匕匙(类似餐匙,出现时间早于筷子)、刀叉等食具,古时国人进食一般都是匙箸并用,文献中亦是“匕箸”并提。

筷子文化的中日差异

筷子文化的中日差异

筷子文化的‎中日差异[摘要]在后来,西域的饮食‎文化、用餐习惯、餐具、菜肴传入大‎陆,筷子的摆放‎也转变成了‎与叉子、勺子相同的‎纵向式。

而日本始终‎坚持着横向‎摆放的习惯‎,成为了世界‎上唯一横着‎摆筷子的国‎家。

我生日那天‎,一位日本女‎性朋友送给‎我一双筷子‎作为礼物。

其包装色彩‎鲜艳,颇具京都风‎格。

筷子的头又‎尖又细,属于日式的‎短筷。

当天,我正好和一‎位中国朋友‎有约。

吃午餐时,我让他看了‎看这双筷子‎。

他笑着问我‎:“用这样的筷‎子,你能夹得起‎菜吗?”在日本,餐桌上的菜‎都盛在小型‎餐具里,人们吃菜时‎会把它拿到‎嘴边,所以又细又‎短的筷子也‎够用。

但在中国,菜都盛在大‎盘里放在桌‎上,需要伸手去‎够,所以筷子就‎要长一些、粗一些。

这反映出了‎日中两国筷‎子文化中的‎差异。

日本学者一‎色八郎在著‎书《筷子的文化‎史》中写道,目前全世界‎的人口中,手食(用手吃饭)的人占40‎%,非手食(不用手而用‎餐具吃饭)的人占60‎%。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基本‎都遵循非手‎食的原则,对手食文化‎非常陌生。

但仔细想来‎,非洲、西亚、东南亚、大洋洲、美国的原住‎民都属于手‎食文化。

即使是在非‎手食地区,也分为使用‎刀叉勺的地‎区和使用筷‎子的地区。

当然,日本在旧石‎器时代时也‎是用手吃饭‎的。

中国三国时‎代的《魏志·倭人传》中也记载了‎日本人的这‎一习惯。

后来,筷子从中国‎、朝鲜传入日‎本,非手食文化‎得以普及。

我看过一些‎描绘饮食情‎景的中国画‎,发现画面中‎的筷子放置‎方法分为横‎与竖两种。

居住在日本‎的中国学者‎张竞在《中国料理的‎文化史》里写道,1987年‎在陕西省长‎安县出土的‎唐代中期墓‎穴的壁画中‎,描绘了当时‎宴会的情形‎。

图画中,筷子是横放‎在低矮餐桌‎上的。

这样看来,至少在唐代‎以前,中国人在摆‎放筷子时都‎是横着放的‎。

到了明代,“横放筷子”开始被认为‎是一种不文‎明的行为。

中日用餐差异总结

中日用餐差异总结

中日用餐差异总结引言中日两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各自都有独特的特点。

由于历史、地理等方面的不同,中日两国在用餐习惯、菜肴特色等方面存在着一些差异。

本文将从餐桌礼仪、主食配搭、餐前餐后等几个方面,总结和对比中日用餐的差异。

餐桌礼仪中餐的餐桌礼仪中餐注重人们共同分享菜肴,一般会准备多道菜,在中间的大圆桌上摆放。

在用餐过程中,中餐有以下几点餐桌礼仪:1.用筷子:在中餐中,使用筷子是非常常见的。

要正确使用筷子,需要掌握基本技巧,如握筷、夹菜、放筷等。

2.圆桌礼仪:在圆桌上用餐时,主位坐在饭桌的正中央,其他人依次排在其周围。

日餐的餐桌礼仪日餐更加注重个人的用餐体验,一般使用小碟子,将每一道菜单独摆放在小碟上。

在用餐过程中,日餐有以下几点餐桌礼仪:1.用筷子和汤匙:日餐中,一般使用筷子和汤匙。

但在一些特殊场合,如吃饭固态的寿司和刺身时,可以使用手指。

2.吃饭时保持安静:日餐强调用餐时的宁静,一般不会大声喧哗。

主食配搭中餐的主食配搭中餐的主食多种多样,米饭是中餐最重要的主食之一。

此外,面食如面条和馒头也在中餐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在正餐中,通常会有主食和配菜的搭配。

日餐的主食配搭日餐的主食以米饭为主,日本人非常注重米饭的品质和制作过程。

日餐中还有很多特色的主食,比如寿司和天妇罗等。

在日餐中,米饭往往是主食和其他菜肴配搭的基础。

餐前餐后中餐的餐前餐后中餐一般会有开胃菜和汤类,以及水果或者甜点作为餐后的结束。

同时,中餐有以下几点餐前餐后习惯:1.吃饭前洗手:在用餐前,中国人习惯先洗手,以保证用餐卫生。

2.开始用餐时,主人会邀请大家一起尝菜。

日餐的餐前餐后日餐的餐前餐后习惯相对简单,一般会有开胃菜,如酱油腌鱼或豆腐。

餐后通常会有水果作为甜点。

结论中日两国之间在用餐方面存在一些差异。

中餐注重菜肴的共同分享和多样性,配搭多样的主食和菜肴。

而日餐则更注重个人用餐体验,更加注重米饭的品质和制作过程。

在餐桌礼仪和餐前餐后习惯上也存在一些差异。

从餐具反映出来的饮食文化

从餐具反映出来的饮食文化

从餐具反映出来的饮食文化中华饮食文化博大精深,日本韩国是受到中华文化影响最深得国家之一,每一个地区的饮食文化形成具有复杂的原因,物产、气候、生活习惯、都是影响的重要元素之一。

韩国和日本,在饮食文化上和中国也是略有不同,今天小编带大家换一个角度来看看饮食文化的差异。

我们来说这个勺子,在中华地区就有不一样的使用方式,中国用勺子喝汤,而韩国人却用勺子喝汤吃饭。

日本人更是直接不用勺子,连喝汤都是用筷子来辅助的,当然现在勺子还是很多日本人用了。

(白长老都是用西式汤勺的,一言不合就穿越)韩国人为什么吃饭得用勺子呢,这个得说起韩国人吃饭用餐的一个习惯,在韩国吃饭时候手是不能端碗的,因为韩国人觉得在吃饭得时候又没有人和你抢饭吃,干嘛得手端着。

(也有说是端碗像乞丐)还有韩国吃饭喜欢用拌,用勺子显然是得心用手的多。

(韩国人用勺子)而中国用勺子的历史就非常久远了,7000年前河姆渡人就已经用勺子来辅助进食,而后使用勺子的习惯一直沿用至今,甚至连司南都用勺子来指明方向。

(司南指向的居然用勺子,古人脑洞也是大啊!)筷子也是中华饮食文化的一个标志性的餐具,中国食用筷子的历史也从商周时期开始了,最开始筷子叫“箸”,现在客家话和潮汕话粤语(其他地区的方言就不太清楚了)还是这么称呼筷子。

(中国人拿筷子做飞镖的,呵呵)中日韩三国的筷子也是略有不同。

日本的筷子短而尖木质制成。

韩国的筷子长度段等,是扁形大多是金属不锈钢制成。

中国的筷子较长,一般手持部位是方柱形而夹东西那头是圆柱形的。

(中国、韩国、日本的筷子对比)日本饮食习惯,食物以鱼类、贝类为主,用尖头筷子方便取出鱼刺撬开贝类。

另外日本吃饭是分食的,一人一份,分成不同小碗放在自己餐位面前,因而用较短的筷子。

(一次性筷子也是日本人发明的)韩国则喜欢用金属的餐具,无论是筷子汤勺还是碗碟,都得是金属的。

古代韩国两班贵族都是使用金银餐具,从而影响到平民百姓,一般百姓家里都会备一套金属餐具,一般是铜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日韩三国的筷子文化比较
筷子是东亚文化圈普遍使用的餐具,其造型设计十分适合东亚的饮食习惯。

受古代汉文化的影响,日本和朝鲜半岛的居民也学会了用筷子进食。

使用筷子进食是一种文化,用筷子进食比起西方用刀叉进食和某些地方用手抓饭吃都要文明。

有人说筷子是古代中国人巧妙运用杠杆原理的案例,也有人说筷子蕴含易学中的玄机。

尽管今天中日韩三国都有使用筷子进食的文化,但由于历史和本土化的影响,筷子在三国之中均不尽相同。

一、中国的筷子
中国是筷子的鼻祖,相传大禹是世界上使用筷子的第一人。

作为一个文明、一个时代的象征,大禹更像是一个时代的符号,正确的说法应该是“大禹时代的人是最早使用筷子的”。

中国使用的筷子长而直,末端是钝的,我想,这是体现了汉民族普遍不具攻击性的特点吧。

中国人使用筷子很讲究,有礼仪上的讲究,也有禁忌上的讲究。

从小,父母就教育我们不要用嘴含住筷子,不要用筷子指着别人,不要把筷子插在米饭中等等,这是礼貌,祖先传承给我们的礼貌。

与筷子有关的民间禁忌也有很多,日常生活当中对筷子的运用是非常有讲究的。

一般我们在使用筷子时,正确的使用方法讲究得是用右手执筷,大拇指和食指捏住筷子的上端,另外三个手指自然弯曲扶住筷子,并且筷子的两端一定要对齐。

在使用过程当中,用餐前筷子一定要整齐码放在饭碗的右侧,用餐后则一定要整齐的竖向码放在饭碗的正中。

但这要绝对禁忌以下十二种筷子的使用方法。

1、三长两短
这意思就是说在用餐前或用餐过程当中,将筷子长短不齐的放在桌子上。

这种做法是大不吉利的,通常我们管它叫“三长两短”。

其意思是代表“死亡”。

因为中国人过去认为人死以后是要装进棺材的,在人装进去以后,还没有盖棺材盖的时候,棺材的组成部分是前后两块短木板,两旁加底部共三块长木板,五块木板合在一起做成的棺材正好是三长两短,所以说这是极为不吉利的事情。

2、仙人指路
这种做法也是极为不能被人接受的,这种拿筷子的方法是,用大拇指和中指、无名指、小指捏住筷子,而食指伸出。

这在北京人眼里叫“骂大街”。

因为在吃饭时食指伸出,总在不停的指别人,北京人一般伸出食指去指对方时,大都带有指责的意思。

所以说,吃饭用筷子时用手指人,无异于指责别人,这同骂人是一样的,是不能够允许的。

还有一种情况也是这种意
思,那就是吃饭时同别人交谈并用筷子指人。

3、品箸留声
这种做法也是不行的,其做法是把筷子的一端含在嘴里,用嘴来回去嘬,并不时的发出咝咝声响。

这种行为被视为是一种下贱的做法。

因为在吃饭时用嘴嘬筷子的本身就是一种无礼的行为,再加上配以声音,更是令人生厌。

所以一般出现这种做法都会被认为是缺少家教,同样不能够允许。

4、击盏敲盅
这种行为被看作是乞丐要饭,其做法是在用餐时用筷子敲击盘碗。

因为过去只有要饭的才用筷子击打要饭盆,其发出的声响配上嘴里的哀告,使行人注意并给与施舍。

这种做法被视为极其下贱的事情,被他人所不齿。

5、执箸巡城
这种做法是手里拿着筷子,做旁若无人状,用筷子来回在桌子上的菜盘里巡找,知从哪里下筷为好。

此种行为是典型的缺乏修养的表现,且目中无人极其令人反感。

6、迷箸刨坟
这是指手里拿着筷子在菜盘里不住的扒拉,以求寻找猎物,就像盗墓刨坟的一般。

这种做法同“迷箸巡城”相近,都属于缺乏教养的做法,令人生厌。

7、泪箸遗珠
实际上这是用筷子往自己盘子里夹菜时,手里不利落,将菜汤流落到其它菜里或桌子上。

这种做法被视为严重失礼,同样是不可取的。

8、颠倒乾坤
这就是说用餐时将筷子颠倒使用,这种做法是非常被人看不起的,正所谓饥不择食,以至于都不顾脸面了,将筷子使倒,这是绝对不可以的。

9、定海神针
在用餐时用一只筷子去插盘子里的菜品,这也是不行的,这是被认为对同桌用餐人员的一种羞辱。

在吃饭时作出这种举动,无异于在欧洲当众对人伸出中指的意思是一样的,这也是不行的。

10、当众上香
则往往是出于好心帮别人盛饭时,为了方便省事把一副筷子插在饭中递给对方。

被会人视为大不敬,因为北京的传统是为死人上香时才这样做,如果把一副筷子插入饭中,无异是被视同于给死人上香一样,所以说,把筷子插在碗里是决不被接受的。

11、交叉十字
这一点往往不被人们所注意,在用餐时将筷子随便交叉放在桌上。

这是不对的,为北京人认为在饭桌上打叉子,是对同桌其他人的全部否定,就如同学生写错作业,被老师在本上打叉子的性质一样,不能被他人接受。

除此以外,这种做法也是对自己的不尊敬,因为过去吃官司画供时才打叉子,这也就无疑是在否定自己,这也是不行的。

12、落地惊神
所谓“落地惊神”的意思是指失手将筷子掉落在地上,这是严重失礼的一种表现。

因为北京人认为,祖先们全部长眠在地下,不应当受到打搅,筷子落地就等于惊动了地下的祖先,这是大不孝,所以这种行为也是不被允许的。

但这有破法,一但筷子落地,就应当赶紧用落地的筷子根据自己所坐的方向,在地上画出十字。

其方向为先东西后南北。

意思是我不是东西,不该惊动祖先,然后再将起筷子,嘴里同时说自己该死。

以上所说的十二种筷子的禁忌,是我们日常生活当中所应当注意的,作为一个礼仪之邦和拥有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通过对一双小小筷子的用法,就能够让人们看到他那深厚的文化积淀。

二、日本的筷子
日本人称筷子为“箸”,念作“はし”(hashi)。

古时的中国人也称筷子为“箸”,可见,日本人使用筷子进食是师承古代中国的。

筷子到了日本除了变成“箸”(确切来说,是“箸”在中国变成了“筷子”)外,还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首先,筷子的样子变了。

中国的筷子是长而直,但日本的筷子比起中国是要短一些的,从粗到细,到了末端就成尖的了。

这跟大和民族的特性也很相似,他们很有攻击性。

把筷子末端造成尖的,是跟大和民族的饮食文化有关。

日本人靠海吃海,自古以来就以鱼类等海产为主要的肉类食材,鱼类多刺骨,尖的筷子有利于日本人挑刺骨。

其次,关于筷子的禁忌更多了。

日本人关于筷子的禁忌不是源于迷信,而是日本人的繁文缛节太多了,连吃个饭的礼节也比别人多。

据说日本有25种有关筷子的禁忌,国人和日本朋友吃饭,一不留神就可能犯了别人的禁忌。

这日本筷子25禁忌分别是:
1、“握り箸”(像小朋友那样用手握着筷子);
2、“クロス箸”(两根筷子交叉);
3、“迷い箸”(拿起筷子举棋不定);
4、“刺し箸”(用筷子插着取起食物);
5、“涙箸”(夹起食物时汁或汤不停滴在桌面上);
6、“かき箸”(这个我们经常会做,就是把碗放到嘴边,用筷子把食物拨到嘴里,广东人称为“爬饭”);
7、“込み箸”(把筷子放进嘴塞食物);
8、“持ち箸”(筷子拿在手里却不用,一手空拿筷子,另一手端起碗喝或吸食。

在日本会被视为乡下人的举动);
9、“ねぶり箸”(把筷子放进口里吮吸);10、“移り箸”(前一口菜还没有吃完就抢着用筷子夹其他食物,这是很没礼貌的);
11、“こじ箸”(在碗底翻来翻去挑食物);12、“寄せ箸”(用筷子拨动或移动碗碟)、;13、“指さし箸”(用筷子指人)、;14、“叩き箸”(用筷子敲碗碟催促别人);15、“渡し箸”(把筷子架在碗上);16、“せせり箸”(用筷子剔牙);17、“かみ箸”(咬筷子);18、“振り箸”(用手甩落筷子上的汤汁);19、“洗い箸”(在碗或盘子的汤中洗筷子);20、“箸渡し”(用筷子向他人的筷子传递食物);21、“そら箸”(筷子移动碟子前又不去夹菜);
22、“直箸”(不用公筷夹菜);23、“立箸”(把筷子插在米饭中);24、“そろえ箸”(用嘴唇或舌头整平、理顺两根筷子);25、“探り箸”(用筷子在盘子中翻来翻去挑食物)。

再次,日本人用的筷子以木筷子为主,也有使用卫生筷(マイ箸)。

但与中国不同的是,日本人不会用自己国内的树木制作一次性的筷子。

日本使用的卫生筷多从中国或者东南亚进口,日本人在本国的环保上很会打小算盘的。

三、韩国的筷子
朝鲜半岛韩国的筷子文化。

筷子传到韩国,感觉上它连“DNA”都变了。

不知道韩国人有没有把“筷子起源论”提上议事日程,但韩国人用的筷子和我们传统认识上的筷子是很有出入的。

不少初次吃韩国料理的中国人和日本人都会用不惯韩国人的筷子。

韩国人的筷子是用金属做的,一般是用不锈钢的,也有用银的。

韩国人反对使用一次性筷子,因此在韩国旅游的时候基本看不到卫生筷,去哪里吃饭都是用金属筷子。

本来用什么材质做筷子,对进食者来说问题都不大。

我们用不惯韩国筷子的原因主要是它的造型。

韩国人的筷子不是中国的圆柱体,也不是日本的上粗下细,而是扁平的长方体。

初次使用很容易在夹菜的时候,筷子从手中丢落。

作为进餐用具筷子,无论是中国的筷子、日本的筷子,还是韩国的筷子,它们都是民族性格、民族道德观念的外在表现。

两根筷子在手,通过交叉互助,才能夹起食物。

它体现了人们重互助、重团结、讲斯文,以互助团结得食求生存的文明品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