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1 空气 教案 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课题1 空气 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课题1《空气》(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东社中学赵丽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空气与人类的生活关系最为密切,是学生身边最熟悉的物质,但却是学生从化学角度接触到的第一种物质,教材把空气作为初中化学认识具体物质知识的开端,是因为学生在生活中对它有一定的感性认识,更重要的是它在自然界分布极广、是自然界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条件、是化工生产的廉价资源。
本节课通过空气的研究及氧气的发现史实及实验事例,让学生了解科学探索的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使学生了解人类认识事物的曲折过程以及科学家的探索精神,同时受到一些最基本的化学思维方式、实验方法、探究方法,因此本节内容的学习在初中化学学习中具有及其重要的地位。
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及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方法和原理;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能区分一些常见的纯净物和混合物。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初步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初步学会归纳、概括、对比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科学发现的过程和所运用的方法,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发展相互交流,共同协作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
3、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及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方法和原理教学难点: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方法和原理。
二、学情分析与教学法指导1.学情分析:经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学习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强烈的探索欲望,感受到了化学实验所带来的乐趣和成就感。
但他们的心理发展不够成熟,认知水平有限,自主探究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能力较弱,对问题的认识往往比较肤浅和片面,因此学生之间需要合作,互动交流,以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同时也需要教师的适时点拨和引导。
2.学法指导:主要体现了三个字“探”、“疑”、“用”。
疑:在教学中先让学生分组实验,提出问题或疑惑“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是多少”。
空气教案 公开课教学设计
课题1 空气(第一课时)【核心素养】通过对空气组成成分的探究,加深学生对空气组成和科学探究的认识。
【教学目标】1.掌握空气的组成成分和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2.初步认识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学会判断常见的混合物和纯净物;3.通过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和观察现象能力。
【教学重点】1.了解空气的组成;2.掌握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定义。
【教学难点】1.用探究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2.学会区分常见的纯净物和混合物。
【课前准备】学生完成教师发布的课前预习任务,教师通过预习反馈,了解学生的薄弱点。
【教学过程】【引入】谜语引入【过渡】今天,我们正式学习第二章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空气的第一课时:空气的组成。
【提问】我们周围存在着无色无味的空气,同学们能不能设计一个实验证明空气是客观存在的?【学生自由回答】【提问】空气中到底有什么成分?首先跟随着老师来一起了解空气发展史。
(PPT 展示)【拉瓦锡定量测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阅读课文,思考问题。
阅读书本26页,思考:(1)在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的实验中主要有什么操作,出现了哪些现象?(2)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的实验中得出了结论?结论: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其中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
【过渡】拉瓦锡的实验太过复杂,随着时代的进步,今天我们仿照这个历史上著名的实验原理,来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
【演示实验】(优教提示:教学素材“仿真实验: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①介绍实验装置②操作步骤:(1)连接装置,检查装置的气密性;(2)集气瓶里预留少量水(原因?),将水上方空气均分为五等分;(3)点燃燃烧匙内红磷,立即伸入集气瓶中,并瓶塞塞紧;(4)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代开弹簧夹,观察实验现象和水面变化情况。
注意事项:1.装置必须密封 2.红磷必须过量 3.冷却后再打开止水夹【实验现象】①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热;②冷却后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水倒流进入集气瓶,集气瓶中水位上升约占原空气体积的1/5。
空气初中化学教案
空气初中化学教案空气初中化学教案1一、教学设计思路新的课程改革倡导从学生和社会的开展需要出发,将科学探究引入课堂,激发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通过亲自经历来体验获取知识的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初步形成科学探究的方法。
笔者结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考虑到学生刚接触化学,充满了好奇和兴趣,而空气一节的内容是最贴近学生日常生活,最能培养学生从平常生活中追根溯源,发现问题,是培养他们创新精神和初步掌握科学探究方法的极好契机。
然而学生刚开始学化学,虽在绪言和实验根本操作课上了解掌握了一些知识和操作,但相应的知识储藏也是相当缺乏的,比方C、S、p等物质燃烧后的产物和状态他们都还没有学到,要引导他们完成对空气成分的探究确实有一定的困难。
针对这种情况,我对教材内容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将空气和O2的性质进行了重新整合,设计了以证明空气的存在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为主线的一节实验探究课,并于课前安排并鼓励学生查阅教材、书刊及其他信息资源,既是为探究课做好的必要的知识准备,也是旨在培养学生初步具备探究者应具备的一项能力。
二、教案课题1 空气授课人学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空气的重要性,具备动手操作的实验技能和分析、推理、表达等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学生实验汇报结果交流讨论来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产生对化学学科的热爱,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感受科学发现的过程和所运用的方法,开展相互交流,共同协作的科学精神,初步具备创新意识。
重点空气的成分。
难点探究空气成分的实验设计和实验过程。
教学方法师生互动,合作探究。
仪器、药品集气瓶、胶塞、燃烧匙、玻璃导管、烧杯、酒精灯、火柴、红磷、硫粉、镁带、蜡烛。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言:请同学们猜谜语唐代诗人李峤有一首绝句: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诗中揭示的自然现象是什么?具体说风是什么?一个人多长时间不呼吸会死亡?可见空气是人类和一切动植物的生命支柱,同时也是重要的自然资源,今天我们就共同来学习和研究与我们生命息息相关的空气。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课题1 空气 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课题1 空气 (第二课时)一、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学生学习的第一大类物质。
空气是人人都离不开的物质,由于看不见,摸不着,学生只知其重要,却又不十分清楚空气到底是什么。
本单元选择空气和氧气作为初中化学中接触具体物质知识的开端,不仅因为小学自然课中对空气和氧气的知识已经有过介绍,更重要的是因为它们在自然界分布极广、是自然界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条件;它们与人类的生活关系最为密切,是人类不可离开的天然物质。
通过对它们的认识和了解,可以比较顺利地引导学生进入化学世界来探索物质的奥秘。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图片表格、讨论交流,归纳空气的主要用途,初步了解空气污染的原因、危害及防治措施;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道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养成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空气各成分的用途。
难点:培养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
四、教学方法以图片、视频的形式讲述空气中氧气、氮气和稀有气体的用途以及我们身边的空气污染和空气污染的严重危害,介绍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的知识,由学生搜集、讲述一些身边的大气污染的事件,通过讨论“为了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空气,你能做些什么?”,培养学生建立环境保护的常识。
五、教学过程【创设情境】播放视频“空气罐头”,如果真的有出售空气罐头的你会购买吗?从这则新闻中可以看出空气真的是非常宝贵,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空气的成分,谁能来说一说都有哪些?空气中氧气、氮气和稀有气体各有什么样的性质,并有哪些用途?这就是我们这节课的内容。
【板书】课题1 空气(二)(一)氧气的用途【导语】人们曾把氧气叫做“养气”,这充分说明了氧气的重要性。
【设问】你知道氧气有哪些用途吗?同学们结合图2-5自主学习教材P28 。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纵观氧气的各种应用领域,可知氧气的用途主要表现在哪两个方面?【板书】氧气的用途:支持燃烧、供给呼吸。
初中化学空气教学教案
初中化学空气教学教案
主题:空气的组成和性质
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空气的主要组成和性质,掌握一些关于空气的基本
知识。
一、导入(5分钟)
1. 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空气是什么吗?空气有什么组成物质?我们为什么需要空气?
2. 介绍本节课的主题:空气的组成和性质。
告诉学生本节课我们将学习空气的主要组成和
性质。
二、学习与讨论(30分钟)
1. 空气的组成
- 通过实验或示意图介绍空气的主要组成: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
- 讨论不同气体在空气中的比例以及它们的作用。
2. 空气的性质
- 介绍空气的密度、压强、湿度等性质,以及它们与我们日常生活的关系。
- 分析空气中各种气体的性质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三、实践活动(15分钟)
1. 实验:使用酒精灯来燃烧氧气和氮气,让学生感受不同气体对燃烧的影响。
2. 观察:用气球将空气密封起来,观察气球的变化,引导学生思考密闭空间中气体的性质。
四、小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
1. 小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空气的重要性和复杂性。
2. 布置作业:写一篇关于空气的作文,总结本节课学习到的知识,或者完成书上相关练习题。
五、课堂反思
本节课的设计如何?学生的学习情况如何?有哪些可以改进和提升的地方?
**注意事项:**
1. 在实验环节要注意安全,严格遵守实验室规定。
2. 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和讨论,让课堂更加生动和有趣。
3. 督促学生完成作业,巩固对空气组成和性质的理解。
课题1 空气教学设计教案
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①通过实验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含量,并对空气的成分有进一步的了解。
②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
③初步学会鉴别纯净物和混合物。
④了解空气污染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过程与方法:①初步学习科学实验的方法,进行观察记录并分析实验现象②运用分析对比归纳的方法获取的信息进行整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②保持对生活的好奇心和求知欲③使学生认识到进行科学探究,必须具有严肃认真的精神2.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用探究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教学难点空气成分测定实验中的误差分析3. 教学用具多媒体、板书4. 标签教学过程一、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讲解]为了搞清楚空气的成分,很多科学家都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
瑞典科学家舍勒(KarlWilhelm Scheele,1742~1786)和英国化学家普里斯特里(Joseph Priestley,1733~1804)分别制得了氧气。
当时人们并不知道燃烧与金属生锈是物质与氧气作用的结果。
1774年,法国化学家拉瓦锡(Antoine Laurent Lavoisier,1743~1794)用金属燃烧实验证明燃烧是金属与空气中的“上等纯空气”作用的结果,并发现了金属燃烧后余下的“空气”不支持燃烧和呼吸。
第一次明确提出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
其中,最有名的是法国的化学家拉瓦锡,他最早运用天平作为研究工具,用液态的金属汞作为研究对象,最终研究出了空气的成分。
[设问]那么,拉瓦锡是通过什么方法研究出了空气的成分呢?[请学生阅读课本P22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的实验过程,并引导学生观看图(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所用的装置)][讲解]其实,拉瓦锡并不是最早研究空气成分的人,在他之前已有很多科学家着手研究空气的组成。
如瑞典化学家舍勒和英国化学家普利斯特里,他们很早就发现了空气中的氧气。
但拉瓦锡最早用实验得出了结论: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
九年级化学空气教案精选5篇
九年级化学空气教案精选5篇九年级化学空气教案【篇1】目标要求1、知识与技能:知道空气的组成及各成分的用途,空气污染及环境保护的有关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空气的组成,了解探究的一般过程;联系生活经验,认识纯净物和混合物,初步了解对物质进行分类是化学学习方法之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空气的组成的实验探究,激发学习和探究的兴趣,培养合作和勤于思考的科学作风,体验探究成功的乐趣。
重点:了解空气的组成及空气污染与防治。
难点:能否用红磷以外的物质来测定空气的组成。
课型:探究型,多媒体课时:二课时实验准备:集气瓶、水槽、燃烧匙、单孔橡皮塞、烧杯、导管、弹簧夹、酒精灯、红磷、水、火柴。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1、情景导入:出示一幅蓝天、白云、草地、人、动物图片提问1:这幅图片上除了蓝天、白云、草地、人、动植物外还有什么?——空气提问2:人类和一切动植物的生命支柱是什么气体?——空气。
讨论:请说出空气与我们的关系。
2、新课探究:空气的组成阅读:课本思考:二百多年前,法国科学家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那他是如何研究的呢?拉瓦锡的结论是什么?结论: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约占总体积的1/5。
[实验2-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现象: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反应停止后,水槽中的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中,约占瓶内体积的1/5结论:红磷燃烧消耗氧气,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推论:空气中剩余的约4/5体积的氮气不燃烧,不支持燃烧,难溶于水。
探究:1、在实验中发现测得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含量小于1/5,可能的原因是什么?2、红磷熄灭后瓶内还有没有残余的氧气?3、实验成功的关键是什么?探究参考:1、少于1/5的可能:红磷的量不足,温度没冷到室温就观察,装置的气密性不好,当燃烧到一定程度时,瓶内氧气含量低,红磷不能继续燃烧。
2、如果红磷的量不足反应结束后瓶内有残余氧气;氧气含量低时,红磷熄灭,氧气剩余。
初中化学教材空气教案
初中化学教材空气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掌握空气的组成、性质和重要性。
2. 能力目标:能够描述空气的组成和性质,认识空气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3.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空气的知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珍惜资源的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
1. 空气的组成和性质。
2. 空气在生活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教师用一幅描绘大自然美景的图片引导学生讨论:大自然中有哪些元素?人是否需要这些
元素?为什么?引出本课将学习的内容。
2. 学习空气的组成(15分钟)
A. 进行实验,将空气通过氧气和氮气两种气体分析管分别放入氢气,观察气体发生的变化。
通过实验结果引出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
B. 教师讲解空气的组成,让学生用笔记记录要点。
3. 学习空气的性质(15分钟)
A. 进行实验,用空气和火柴发生反应,让学生观察火柴燃烧和灭火的结果。
通过实验结果
引出空气中含有氧气,是燃烧的必需气体。
B. 教师讲解空气的性质,让学生用笔记记录要点。
4. 空气的应用和重要性(10分钟)
教师结合实际例子,讲解空气在生活中的应用和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到空气的重要性。
5. 拓展练习(5分钟)
课后布置练习题,让学生通过解题巩固所学内容。
四、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空气的组成和性质有了初步了解,认识到空气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教学中还要注意引导学生树立环保意识,珍惜资源的观念,让学生从小懂得保护大自然。
空气初中化学教案
空气初中化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空气的组成和性质;
2. 掌握空气中氧气和氮气的比例;
3. 了解空气的污染问题及预防方法。
二、教学重点:
1. 空气的组成;
2. 空气中氧气和氮气的比例;
3. 空气的污染问题及预防方法。
三、教学难点:
1. 空气中其他气体的存在;
2. 空气污染的相关知识。
四、教学内容:
1. 空气的组成及性质;
2. 空气中氧气和氮气的比例;
3. 空气污染及预防方法。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激发学生对空气的兴趣;
2. 讲解:讲解空气的组成和性质,空气中氧气和氮气的比例;
3. 实验:进行相关实验,让学生亲自体验空气的不同成分;
4. 讨论:讨论空气污染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知识。
六、教学评价:
1. 观察学生对空气知识的掌握情况;
2. 组织学生参加空气污染防治相关活动;
3. 督促学生完成相关作业。
七、教学反思:
1. 对于不同学生的理解程度可以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2. 需要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确保教学效果。
八、课后作业:
1. 完成相关习题;
2. 收集空气污染相关新闻,撰写一篇小结。
以上为初中化学《空气》教案范本,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空气教学设计
课题1空气教学设计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明海一、教学设计思路【教材分析】本课为第二单元课题1空气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
要求学生通过对空气成分的探究,了解空气的组成。
教学重点:空气的组成、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
教学难点: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
【教学理念】本课题主要采用问题探究来设计教学,始终贯穿“设置主题──分析思考──实验探究──总结交流”的教学流程,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努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索精神。
【教学流程】引入课题→探究1:证明空气的存在→探究2:探讨空气成分(包括:空气中有哪些物质;科学家探索空气成分的历史与评价等)→探究3: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探究4: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药品选择及量化测定。
【教法探讨】首先通过猜谜的形式引入课题,使学生兴趣盎然地进入教学情景。
指导学生阅读拉瓦锡探究空气的实验,以期达到以下目的: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②通过科学家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作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③初步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④初步了解拉瓦锡的实验原理,启发学生理解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原理。
对于教材上的实验(如图),教师要进行实验演示: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适时地向学生提问,设置悬念让学生思考、做出假设或得出结论。
如:①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有哪些现象?②为什么打开止水夹后烧杯中的水就会进入广口瓶中?③进入到广口瓶中的水的体积相当于原广口瓶中哪种气体的体积?④通过该实验,可以得出什么结论?⑤完成该实验有哪些注意事项?⑥实验过程的误差分析等等。
在上述问题中,大多数学生对问题③的理解可能有困难,本人设计了一个简单的学生实验(如右图),就很好地将这一难点突破了。
对于问题⑥的误差分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分析,得出产生误差可能有以下原因:①装置气密性不好;②红磷不足,没有把氧气耗尽;③没有等到集气瓶冷却就打开止水夹;④导气管的体积被忽略不计了,同时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还有一个主要误差是来自于燃烧方式本身。
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空气》教案
初中20 -20 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设计主备教师审核教师授课周次授课时间课题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一、空气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准确说出空气的主要成分和组成。
2.在探究过程中,初步学会设计简单实验、学会观察实验现象并加以描述以及对相关实验现象进得合理的解释。
3.初步学会鉴别纯净物、混合物。
4. 知道空气污染物及危害教学重点1、掌握空气里氧气含量的测定2、掌握空气的主要成分和组成。
3、初步学会鉴别纯净物、混合物。
教学难点 1.空气里氧气含量的测定2、鉴别纯净物、混合物。
教学方法与手段讲解、实验探究、教学准备实验准备:红磷大集气瓶燃烧匙烧杯带导管的双孔橡皮塞第一课时课时数1课时课堂教学实施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复备内容或集体备课讨论记录(标、增、改、删、调)一、引入新课:我们的呼吸离不开空气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这个与我们息息相关的重要物质——空气。
二、讲解新课(一)空气是有什么组成的1.空气的组成【引导】:空气充满在我们的周围,但是我们却看不到、闻不着、抓不住它,那么它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物质呢?又是谁首先发现并研究了这个隐藏在我们周围的空气呢?讲述: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所用装置图,学生阅读两百多年前,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怎样研究了空气的成分。
【提问】:1、在上述实验中,汞的物理性质是什么?化学变化是什么?2、通过上述实验,拉瓦锡得出了什么结论?【讲解】:拉瓦锡用实验的方法验证了空气中含有氮气和氧气,今天我们用类似的方法来研究空气的成分?板书:2、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讲解】:并介绍所需仪器①实验原理:②实验步骤:第二课时课堂教学实施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复备内容或集体备课讨论记录(标、增、改、删、调)一、温故知新:1.法国化学家用定量的方法得出了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结论。
2. 在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观察到的主要现象有哪些?得到的结论是什么?二、讲解新课根据拉瓦锡的研究结果,氧气约占1/5,而我们在实验中,为什么气体减少的体积小于1/5?可能的原因有哪些?【学生讨论】:水面上升不满1/5的原因是什么?【归纳】:①装置漏气或红磷不足;装置未冷却到室温就打开止水夹。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课题1空气 优质课教案设计
课题1空气教学目标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份。
氮气和稀有气体的简单知识以及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的方法。
2.掌握氧气、二氧化碳和水的主要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重要用途。
学情分析空气使学生经常听到、用到的词汇,似乎十分熟悉(实际上由于看不见、摸不着,学生对它并不了解),加之本课题要讲解的知识内容不多,如果忽视探究活动,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的目的,就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课堂教学会变得沉闷、乏味。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与思路应该以实验探究和讨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习惯,使学生保持较高的学习热情,深入地了解有关空气的知识。
重点难点重点空气的组成,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难点通过实验探究空气的组成。
教学方法讲演法、自学指导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第一学时一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思考:空气是一种单一的物质吗?空气是一种既看不到踪影又闻不到气味的气体,所以科学家们经过了漫长岁月的研究,终于揭开了组成“空气王国成员”的奥秘,认识到空气并不是一种单一的物质。
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首先通过实验得出了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设问】空气是一种看不到又闻不到的物质,我们怎样能证明空气确实的存在呢?【讨论】让学生讨论得出能证明空气确实存在的方法。
【展示】将一只空集气瓶倒扣在水盆中,但水不能进满集气瓶。
【讲述】这是证明空气确实存在的最简单方法。
【引入】空气确实存在,但空气的组成是比较复杂的。
【演示】实验2-1演示“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
在实验中不断向学生提问,设置悬念让学生思考或提出假设。
例如: (1)将红磷点燃后放到集气瓶里,见到什么现象?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特别注意烟、雾的区别)(红磷燃烧时火焰呈明亮的黄白色,有浓厚的白烟,因为生成固体小颗粒)。
用文字表示磷在氧气中燃烧的式子(2)猜想把止水夹打开后会有什么现象?为什么?(打开弹簧夹后,烧杯中的水会进入集气瓶,约占集气瓶容积的1/5。
初中化学优秀教案空气
初中化学优秀教案空气
课题:空气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空气的组成和性质;
2. 掌握空气的常见成分及其含量;
3. 了解空气的重要性;
4. 通过实验,观察空气的性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空气的主要成分;
2. 空气的重要性;
3. 空气的组成实验。
三、教学准备
实验器材:玻璃管、气相层析色谱仪、吸附剂、加热设备等。
教学素材:空气成分表、空气性质实验记录表等。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简要介绍空气的重要性,并引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 学习空气成分表,深入了解空气的组成及其含量。
3. 完成空气性质的实验,观察空气的性质、找出空气中的氧气和氮气比例。
4. 整理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
5. 结束: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空气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六、作业布置
1. 预习空气的组成、性质和重要性;
2. 完成空气相关实验报告。
七、教学反思
通过本堂课的教学,学生对空气的组成与性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通过实验,学生能够亲眼观察和实践,形成自己的认识和见解。
同时,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激发了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热情,促进了他们的科学素养的提升。
化学初中空气的教案
化学初中空气的教案
课题:空气的组成及性质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空气的组成及气体的性质;
2. 了解空气中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气体的作用;
3. 掌握空气的净化方法。
二、教学内容
1. 空气的组成: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稀有气体等;
2. 氧气的性质和作用;
3. 氮气的性质和作用;
4. 二氧化碳的性质和作用;
5. 空气的净化方法。
三、教学过程
1.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空气的组成及气体的性质;
2. 展示实验:进行氧气燃烧实验,观察氧气的性质;
3. 小组讨论:讨论氮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及作用;
4. 观察实验:观察植物吸收二氧化碳的实验,了解二氧化碳的作用;
5. 教师讲解:介绍空气的净化方法,如植物光合作用、空气净化器等;
6. 小组讨论: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保持空气清洁;
7. 思考问题:让学生思考“如果没有空气,地球上的生物会怎样?”等问题。
四、作业
1. 查找资料,了解空气中其他气体的性质及作用;
2. 写一篇关于空气净化方法的小短文。
五、教学反馈
1. 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验及讨论,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
人教版(2024新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二单元 课题1《我们周围的空气》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2024新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二单元课题1《我们周围的空气》教案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为第二单元课题1我们周围的空气的教学内容。
空气是人人都离不开的最重要的化学物质,由于看不见,摸不着,学生只知道其重要,却不十分清楚空气到底是什么。
本单元选择我们周围的空气作为初中化学接触具体物质知识的开端,不仅是小学自然课曾对空气有过介绍,更重要的是它们在自然界分布极广,是自然界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条件,还是人类须臾离不开的天然物质。
通过对它们的认识和了解,可以比较顺利地引导学生进入化学世界来探索物质的奥秘。
二、学情分析考虑到学生刚接触化学,充满好奇和兴趣,而空气一节的内容是最贴近学生日常生活,最能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追根溯源,发现问题,是培养他们创新精神和初步掌握科学探究方法的极好契机。
然而学生刚开始学化学,虽在绪言和实验基本操作课上了解掌握了一些知识和操作,但相应的知识储备也是相当不足的,比如C、S、P等物质燃烧后的产物和状态他们都还没有学到:气体减少压强降低的物理原理也没有学到,要引导他们完成对空气成分的探究有一定的困难。
针对这种情况,我设计了以证明空气的存在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为主线的一节实验探究课,并于课前安排并鼓励学生查阅教材、书刊及其他信息资源,既是为探究课做好必要的知识准备,也是旨在培养学生初步具备探究者应具备的一项能力。
三、教学策略针对学生的学情特点,我将采取以下教学策略:一是通过设计趣味性和探究性的实验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引导学生在实践中理解空气的成分和性质;二是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图片、视频等直观材料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三是实施分层教学,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难度的问题和任务,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进步;四是加强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目标【化学观念】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及其体积分数。
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并能区分一些常见的混合物和纯净物。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课题1 空气 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的
设
计
教学模式:教学过程结构: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引入课题
出示空杯子,提出问题
思考、回答问题,酝酿化学思维
描述空气的什么样子
用语言进行精炼的描述,对学生进行概括思维的能力训练。
操作探究环节
介绍仪器名称,操作顺序,提示学生观察要点,红磷燃烧的主要现象和水面变化的情况
观察现象
及时记录
讨论交流环节
出示问题 引导分析
课堂教学设计表
课程名称化学设计者周醒民单位(学校)高庄镇三中授课班级九一班
章节名称
第二单元课题一第一课时《空气》
学时
一课时
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初中化学第二单元课题一第一课时
本节(课)学习目标:
知识和能力:了解空气的组成。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能区分一些常见的纯净物和混合物。
过程和方法:通过实验对空气组成的探究,培养学生能够善于观察和分析化学实验的能力。
道具
ppt
ppt
演示实验视频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展示概念
出示例题
B
C
C
E
D
E
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观察实验
分析研讨
交流讨论
得出结论
学生分析,
得出结论
3分钟
15分钟
10分钟
原创
网络
原创
①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分为:A.提供事实,建立经验;B.创设情境,引发动机;C.举例验证,建立概念;D.提供示范,正确操作;E.呈现过程,形成表象;F.演绎原理,启发思维;G.设难置疑,引起思辨;H.展示事例,开阔视野;I.欣赏审美,陶冶情操;J.归纳总结,复习巩固;K.自定义。
初中化学空气的优秀教案
初中化学空气的优秀教案
目标:
1. 了解空气的组成和性质
2. 能够描述空气中氧气和氮气的性质和用途
3. 能够解释空气中其他气体的存在和意义
教学内容:
1. 空气的组成
2. 空气的性质
3. 空气中的氧气和氮气
4. 空气中其他气体的存在
教学步骤:
一、导入(5分钟)
教师介绍空气是什么,为什么我们需要空气,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二、讲解空气的组成(15分钟)
1. 空气主要由氧气和氮气组成
2. 空气中还包含少量的二氧化碳、氩气、氦气等气体
三、讨论空气的性质(10分钟)
1. 空气具有重量、体积和弹性等特性
2. 空气是氧气和氮气的混合物,可以支持燃烧和生物呼吸
四、探究氧气和氮气(15分钟)
1. 氧气是燃烧的必需气体,我们呼吸需要氧气
2. 氮气是稳定的气体,常用于保存易氧化的物质
五、了解其他气体(10分钟)
1. 二氧化碳:植物呼吸的气体,也用于汽水制作
2. 氦气:用于气球充气
3. 氩气:用于保护气体焊接
六、小结(5分钟)
综合讨论空气的组成和性质,强调氧气和氮气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七、延伸拓展(10分钟)
1. 学生自行探究空气中其他气体的性质和应用
2. 实验观察空气的性质,比如水浴燃烧实验
八、作业布置
1. 撰写一篇小结,总结本节课学到的内容
2. 收集一些关于空气的新闻报道,分析其中包含的化学知识
教学评价:
1. 学生能够准确描述空气的组成和性质
2. 学生能够解释氧气和氮气的重要性和应用
3. 学生能够理解空气中其他气体的存在及其意义。
初中化学《空气》教案
初中化学《空气》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空气的组成,包括主要成分及其体积分数。
2. 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如支持燃烧等。
3. 了解空气污染的来源及危害,提高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1. 空气的组成及其体积分数。
2. 氧气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1. 空气污染的来源及危害。
教学准备:1. 教材、PPT、实验器材。
2. 相关视频、图片等教学资源。
教学过程:一、引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空气的重要性,提出问题:“你们知道空气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作用吗?”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空气是人类和动植物生存的基础,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
二、空气的组成(10分钟)1. 教师讲解空气的组成,包括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成分。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总结空气的组成及其体积分数。
三、氧气的化学性质(10分钟)1. 教师讲解氧气的化学性质,如支持燃烧、供给呼吸等。
2. 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氧气的化学性质,如木条复燃等。
四、空气污染及防治(10分钟)1. 教师讲解空气污染的来源及危害,如工业排放、汽车尾气等。
2. 学生通过实验了解空气污染的途径,如PM2.5检测等。
3. 学生讨论如何减少空气污染,提出防治措施。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空气的组成、氧气的化学性质及空气污染的防治知识。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提出改进措施。
教学延伸:1. 邀请环保专家进行讲座,加深学生对空气污染的认识。
2. 组织学生参加环保实践活动,如植树造林等。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验、讨论等方式,使学生了解了空气的组成、氧气的化学性质及空气污染的防治措施。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同时,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深刻认识到空气污染的危害,提高环保意识。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适当增加实践环节,让学生亲身体验环保行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环保素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1 空气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
(2)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
(3)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能区分—些常见的纯净物和混合物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的操作、观察、分析,了解空气的组成;
(2)通过对空气、氧气等几种常见物质的比较,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
(3)通过对空气污染情况的调查,知道空气污染的危害,学会一些简单的防治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了解空气污染给人类带来的严重危害;
(2)知道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3)养成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
【内容分析】
本单元是学生学习的第一大类物质。
空气是人人都离不开的物质,由于看不见,摸不着,学生只知其重要,却又不十分清楚空气到底是什么。
本单元选择空气和氧作为初中化学中接触具体物质知识的开端,不仅因为小学自然课中对空气和氧气的知识已有过介绍,如空气有体积、有质量、形成大气压、空气流动就形成风等;更重要的是因为它们在自然界分布极广、是自然界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条件、是化工生产的廉价资源;它与人类的生活关系最为密切,是人类须臾不可离开的天然物质;还因为氧气是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元素,它能与多种金属和非金属元素化合形成氧化物或含氧化合物。
通过对它们的认识和了解,可以比较顺利地引导学生进入化学世界来探索物质的奥秘。
选择以空气为题,开始这一单元的教学活动,是符合“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进行科学教育“的原则的。
学生对空气已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因此内容的安排既不能与小学自然课中的知识重复,又应以此为基础。
本课题包含了三部分,即“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保护空气“。
这三部分内容相互密切联系,并逐步深入。
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氧气、氮气、稀有
气体的用途)、保护空气(污染与保护)总的看来,本课题教学是很容易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可以说不存在什么教学难点。
本课题主要研究空气的成分及空气污染的有关知识。
小学自然课中学过有关空气的知识,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基础。
“从熟悉的事物入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
把“空气“作为较系统地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开始,有利于引导学生进入化学殿堂。
【教学模式】
调查与讨论,实验探究
【教学过程】
利用电脑播放一段身边美丽的自然环境,蓝天、白云、溪水、绿树、阳光,引出我们须臾离不开的空气
请大家做个深呼吸,你能用一个简单的实验或实例来说明无色无味不易察觉的空气确实存在吗?
讨论发言:
能够说明空气确实存在的实验或实例。
学生互相评价。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放松心情,暗示化学与生活紧密联系。
引导学生探究,激发探究欲望,激活学生的思维。
实验导学探究与原理(过渡)
出示拉瓦锡的照片以及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所用装置的图片,并讲述拉瓦锡发现空气组成的故事。
仿照这个著名实验的原则,我们也来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
[实验2-1]所需的仪器,并组织学生抢答下列问题:
1、有关仪器的名称;
2、集气瓶中有物质吗?
3、谁能说出空气的成分有哪些?要求学生按教材中图2—3连接装置并实验,适时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听故事、思考问题:拉瓦锡在实验过程中是如何发现气体减少了1/5的?
抢答有关问题。
连接装置,进行实验,
观察现象并及时记录。
通过抢答,巩固旧知,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
同时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知道实验是学习化学的基础。
通过学生自主的实
验探究过程,体验实验过程中的成功与失败。
观察分析记录讨论
你在实验过程中看到了什么现象?你能分析原因吗?请把看到的现象及你的分析与同组的同学交流一下。
引导学生从两方面来分析:
1、实验成功,描述现象;
2、实验失败,寻找原因。
(小结)
由于红磷燃烧消耗了瓶内的氧气,导致集气瓶内的气压减小,因而水倒流。
1、描述实验现象;
2、小结并交流成功的
经验;
3、寻找并分析失败的
原因。
让学生在观察与讨论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
决问题,从中培养科学观察、规范表达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树立实事求是、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
分析讨论
1、根据拉瓦锡的研究结果,氧气约占1/5,而我们在实验中,为什么气体减少的体积小于1/5?可能的原因有哪些?红磷熄灭后瓶内还有没有残余的氧气?
分组讨论、交流结果:
1、水面上升不满1/5的原因有:①装置漏气或红磷不足等;②当氧气含量低时,红磷不能继续燃烧。
2、没有
对实验现象作进一步的分析、探究,培养学生的
探索精神。
归纳形成概念
在上述探究活动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归纳空气的主要成分:由与红磷反应的气体(氧气)和与红磷不反应的气体(氮气)组成。
阅读教材的有关内容,归纳空气的组成成分,形成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化学符号。
引导学生对所获得的事实与证据进行归纳,得出
结论。
培养学生的规范表达能力。
观看课件
播放课件空气的成分测定
观看思考
通过课件,加深学生对空气成分的测定的认识
(比较)氮气、二氧化碳、红磷、空气、河水、矿泉水等物质,哪些是混合物,哪些是纯净物?(小结)
空气是由多种成分组成的,这样的物质叫混合物。
而氧气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它属于纯净物。
比较各物质的异同,归纳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
让学生学会运用比较的方法,通过比较,可以清
晰地掌握概念。
总结
回忆归纳总结本课题知道了哪些知识?
引导总结本课题内容要求。
让学生了解空气的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