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翅目害虫】苦楝斑叶蝉(叶蝉科)
【同翅目害虫】二点叶蝉(叶蝉科)
【同翅目害虫】二点叶蝉(叶蝉科)二点叶蝉图片,二点叶蝉长怎么样?二点叶蝉怎么防治,二点叶蝉用什么药最有效?二点叶蝉的危害是什么,有什么症状?二点叶蝉的发生因素有哪些,什么时候发生?以下就作简单介绍,供网友们参考。
一、中文名称:二点叶蝉二、别名:暂无三、学名:Cicadulinabipunctella四、分部地区:分布于东北、陕西、甘肃、河南、江西、湖南、广东、四川、贵州等地。
五、危害作物:水稻、玉米、小麦、茄子、白菜、胡萝卜、大豆、棉花及其他禾本科植物等六、危害方式:刺吸式口器七、危害症状:成虫、若虫在叶背面刺吸汁液,破坏叶绿素的形成。
柿树受害严重时能造成早期落叶。
近几年在产柿山区,发生普遍且严重,是造成柿树生长衰弱,产量下降的原因之一。
八、形态特征:1、成虫:体长约3毫米,全体淡黄绿色,前胸中央有纵行白色宽带,两侧各有1个大白斑。
小盾片黄褪色,中央白带及两侧白斑与前胸背板相接。
前翅有光泽,半透明,翅端1/3处有黑褐色斑1个。
2、卵:长0.7毫米,宽0.15毫米,无色透明,孵化前为淡绿色,长肾形。
3、若虫:初孵时色较淡,头特别大,无翅,以后体色变深,翅芽发达,5龄时前翅芽达第4腹节,后翅翅芽达第4腹节末端。
前翅翅芽黄色。
九、发生规律:在江西南昌1年约发生5代,以成虫及大、中若虫在较潮湿的浅草地越冬(冬暖时仍能活动取食)。
第二年3月下旬至4月上、中旬越冬若虫羽化。
第一代成虫于6月上、中旬出现,以后陆续繁殖危害,直到12月上、中旬仍能正常活动。
在宁夏银川,以成虫在冬麦上越冬,越冬代成虫次年春危害。
1年中7~8月间为盛发期,11月在冬麦上仍有发生。
在湖南长沙,12月中、下旬仍有发生,且数量较多。
十、繁殖方式:以卵在当年生枝条皮层内越冬。
十一、防治方法:1、冬季和早春清除田间及周围的杂草,在成虫益发初期利用黑光灯或普通灯火诱杀(主要雌虫),可以减少虫口基数。
2、在各代若虫发生初期,尤其是5月下旬第一代若虫发生期应及时喷药防治,药剂可用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或50%叶蝉散乳油1000~1500倍液,或25%亚胺硫磷400~500倍液,或50%叶蝉散乳油1000~1500倍液,或80%敌敌畏乳剂1000倍液,或75%乙酰甲胺磷乳剂1000倍液,或20%菊乐合酯乳剂2000倍液,或2.5%天王星乳油3000-4000倍液等。
病虫害拉丁学名
常见病虫害拉丁学名拉丁学名:Anoplophora chinensis (Foster)异名:英文名称:The Invasion and Destruction of Fall Webworm中文名称:美国白蛾中文异名:网幕毛虫分类地位:昆虫纲鳞翅目灯蛾科分布:国内天津(宝坻、蓟县),河北(保定、大厂、易县);日本,韩国,朝鲜,土耳其,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前南斯拉夫,罗马尼亚,奥地利,美国,加拿大。
寄主:特别喜食的植物有:糖槭、桑树、白蜡、柳、杨、花曲柳、水曲柳、梧桐、泡桐、臭椿、杏树、枫杨、山楂、榆树、法桐等。
一般喜食植物有:樱花、樱桃、海棠、赤杨、李、桃、板栗、核桃、核桃楸、刺槐、丁香、山定子、苹果、梨、葡萄及多种农作物、蔬菜、杂草等。
偶尔危害的植物有:国槐、椴树、柞树等。
形态特征:简写成虫美国白蛾成虫体白色,体型中等大小,体长9~17mm,翅展25~45mm。
雄蛾触角呈双栉齿状,雌蛾触角锯齿状。
越冬代雄蛾前翅多有暗色斑点,当年第1代雄蛾前翅只少数个体具暗色斑点。
前足基节及腿节端部橘黄色,胫节和跗节大部分为黑色。
幼虫美国白蛾幼虫有两种类型。
一种类型幼虫的头和背部毛瘤为黑色,另一类型幼虫的头和背部毛瘤为橘红色。
生活史及生活习性:重点写生活史美国白蛾在山东烟台一年发生完整的两代。
越冬蛹于次年4月下旬开始羽化。
第1代发生比较整齐,第2代发生很不整齐,世代重叠现象严重。
大部分幼虫化蛹越冬,少部分化蛹早的可羽化而后发生进入第3代。
在大连市和秦皇岛市一般年发生两代,遇上秋季高温年份,第3代也能完成发育。
天津市、陕西关中第3代发生量较大,化蛹率也高,占总发生量的30%左右。
生活习性美国白蛾幼龄幼虫群集结网生活是该虫的一大特点,故又称网幕毛虫。
1~2龄幼虫只取食叶肉,留下叶脉,叶片呈透明纱网状。
3龄幼虫开始将叶片咬成缺刻。
3龄前的幼虫群集在一个网幕内危害,4龄幼虫开始分成若干个小群体,形成几个网幕,藏匿其中取食。
昆虫学课件第五章 昆虫分类-同翅目
特点:全部为植食性,种类多,数量大,繁 殖力强,传播植物病毒病,危害农作物相当严重 。
生产上难防治的“微小害虫”如蚜虫、飞虱 、粉虱、叶蝉、介壳虫均属此目。但该目也包括 许多重要资源昆虫,如白蜡虫、紫胶虫、五倍子 蚜等。
一、目特征
1、口器刺吸式,从头部后方伸出(喙基部与前 足基节相接近)。
(1)体小而弱,体及翅上常有白色蜡粉。 (2)触角丝状,7节。
(3) 前后翅大小相似,前翅翅脉简单,2-3根,由R 、M、Cu基部愈合成1条较短的主干,后翅仅1条纵 脉。 (4)跗节2节。
该科昆虫常危害蔬菜、花卉等,如温室白粉虱 、烟粉虱等。
பைடு நூலகம்
代表种:褐飞虱、白背飞虱、灰飞虱。
4、蚜虫科Aphididae
(1)触角4~6节,末节中部起突然变细,分基部、 鞭部。
(2)腹6节,腹管1对,腹末有尾片1个。 (3)有或无翅,前翅4条斜脉(R、M、 Cu1-2),
后翅2条斜脉。 代表种:烟蚜、尼古丁蚜、麦蚜等。
蚜虫腹管和尾片
5、粉虱科Aleyrodidae
象(飞虱具长短翅型、蚜虫有翅和无翅)。 5、产卵方式:植物组织中(叶蝉、蝉)、植物表
面(蚜虫)。粉虱产在气孔中。蚧卵产在卵囊里 、介壳下。 7、生殖力强,繁殖速度快。
8、分泌蜜露,引起霉污病。
三、分类 1、蝉科 Cicadidae
(1)体中至大型。 (2)前足腿节膨大,下缘具刺,为半开掘足。 (3)单眼3个(排成3角形)。 (4)雄腹部第1节具发音器(音盖);雌具听器。
2、前翅质地均一,膜翅或革质。 3、触角刚毛状、丝状等。 4、多数具蜡腺,分泌蜡粉、蚧壳(防治困难)
,无臭腺。
二、主要生物学特性
中国斑叶蝉族名录(同翅目:叶蝉科:小叶蝉亚科)
中国斑叶蝉族名录(同翅目:叶蝉科:小叶蝉亚科)
宋月华;李子忠
【期刊名称】《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年(卷),期】2005(24)4
【摘要】斑叶蝉族Erythroneurini是小叶蝉亚科Typhlocybinae中最大的一个族,隶属于同翅目Homoptera,叶蝉总科Cicadeuoidea,叶蝉科Cicadeuidae。
在我国广泛分布于20多个省(市),是农林果树、蔬菜、花卉等的主要害虫,对农林业生产造成的经济损失很大。
但迄今未有人对我国该族小叶蝉进行系统的整理、报道,
【总页数】4页(P352-355)
【作者】宋月华;李子忠
【作者单位】贵州大学,昆虫研究所,贵州,贵阳,550025;贵州大学,昆虫研究所,贵州,
贵阳,55002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969.362.809(2)
【相关文献】
1.中国斑大叶蝉属三新种一新记录(同翅目:叶蝉科:大叶蝉亚科) [J], 杨茂发;杜
艳丽;李子忠
2.中国新纪录属--兜小叶蝉属并记三新种(同翅目,叶蝉科,小叶蝉亚科,小绿叶蝉族) [J], 张雅林;秦道正
3.中国新纪录属--泰小叶蝉属并记四新种(同翅目,叶蝉科,小叶蝉亚科,塔叶蝉族) [J],
黄敏;张雅林;房丽君
4.杨小叶蝉属分类研究(同翅目,叶蝉科,小叶蝉亚科,塔叶蝉族) [J], 张雅林;黄敏;沈林
5.塔叶蝉族—新属新种(同翅目,叶蝉科:小叶蝉亚科) [J], 张雅林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同翅目害虫】小绿叶蝉(叶蝉科)
【同翅目害虫】小绿叶蝉(叶蝉科)小绿叶蝉图片,小绿叶蝉长怎么样?小绿叶蝉怎么防治,小绿叶蝉用什么药最有效?小绿叶蝉的危害是什么,有什么症状?小绿叶蝉的发生因素有哪些,什么时候发生?以下就作简单介绍,供网友们参考。
一、中文名称:小绿叶蝉二、别名:桃叶蝉、桃小绿叶蝉三、学名:Empoascaflavescens(Fabricius)四、分部地区:除西藏、新疆、青海、宁夏外,其他各地均有分布;国外分布于朝鲜、日本、俄罗斯、印度、斯里兰卡以及欧洲、非洲、北美等地五、危害作物:桃、苹果、梨、柑橘、葡萄、杏、李、山楂、樱桃、杨梅、油桐以及单、双子叶草本植物。
棉花、茄子、菜豆、十字花科蔬菜、马铃薯、甜菜、水稻等六、危害方式:刺吸式口器七、危害症状:以成、若虫在叶片上吸食汁液,被害叶片出现失绿白斑,严重时全树叶片呈苍白色,提早脱落,树势衰弱。
八、形态特征:1、成虫:体长3.3~3.7mm。
体淡绿,头冠淡黄绿。
复眼灰褐,无单眼。
前胸背板与小盾板淡鲜绿色。
前翅半透明黄绿色,周缘具淡绿细边。
后翅透明具珍珠折光。
胸、腹部腹面为淡黄绿色。
腹末端淡青绿色。
头冠前伸,前翅端部第1、2分脉在基部接近但向端部伸出,其间形成一个三角形端室,后翅具亚缘脉,仅一端室。
2、卵:长卵形,乳白色,长径约0.60mm,短径约0.15mm,孵化前出现红色眼点。
3、若虫:似成虫,老熟体长2.5~3.5mm,体鲜绿微黄,复眼灰褐色。
具翅芽,头冠与腹部各节疏生细毛。
九、发生规律:此虫年生5〜12代,以成虫在杂草、落叶、树皮缝隙及冬季的低矮生绿色植物中过冬。
长江以南天暖即活动;江西翌年3月上旬始产卵繁殖。
北方翌春,桃、杏等寄主发芽后开始活动图2小绿叶蝉成虫危害芽叶。
十、繁殖方式:卵散产于新梢及叶脉组织内,产卵前期4~5天,卵期5~20天,若虫期8~19天,非越冬成虫寿命1月左右。
6月虫口数量渐增,8~9月数量最多,危害最甚。
旬均温在15~25度时适于其生长发育,28度以上虫口密度即下降;多雨或雨量大、久晴不雨均不利其繁殖。
吸汁害虫—蝉类
大青叶蝉
生活习性
• 一年3~5代,以卵于树木枝条表皮下越冬。 • 4月孵化。各代发生期大体为:第1代4月上旬—
7月上旬,成虫5月下旬开始出现;第2代6月上 旬—8月中旬,成虫7月开始出现;第3代7月中 旬—11月中旬,成虫9月开始出现。
• 发生不整齐,世代重叠。 • 成虫有趋光性,夏季颇强,晚秋不明显。产卵
园林病虫害防治
蝉类
• 代表种:大青叶蝉
Tettigella viridis (Linnaeus)
• 同翅目,叶蝉科。别名青叶跳蝉、青叶蝉、大绿浮尘子等。
分布在全国各地。
• 寄主 160种植物。 • 为害特点 成虫和若虫为害叶片,刺吸汁液,造成退色、畸
形、卷缩、甚至全叶枯死。此外,还可传播病毒病。
形态特征
• 成虫体长7—10mm,雄较雌略小,青绿色。头橙黄色,左右各具1
小黑斑,单眼2个,红色,单眼间有2个多角形黑斑。前翅革质绿色 微带青蓝,端部色淡近半透明;前翅反面、后翅和腹背均黑色,腹 部两侧和腹面橙黄色。足黄白至橙黄色。
• 卵长卵圆形,微弯曲,一端较尖,长约1.6mm,乳白至黄白色。 • 若虫与成虫相似,共5龄。
• 灯光诱杀 在成虫发生期用黑光灯诱杀,可消灭大量成虫。 • 药剂防治 对叶蝉类害虫,主要应掌握在其若虫盛发期喷药防治。可
用40%乐果乳油1000倍液,50%叶蝉散乳油、90%晶体敌百虫 400~500倍液,20%杀灭菊酯1500~2000倍液喷雾秆、叶柄、主脉、枝条等组织内, 产卵处的植物表皮成肾形凸起。
其它蝉:斑衣蜡蝉 Lycorma delicatula White
黑蚱蝉 Cryptotympana atrata Fabricius
综合治理办法
斑衣蜡蝉的生活史观察与防治技术措施
果农之友2022.8斑衣蜡蝉属同翅目、蜡蝉科,又名椿皮蜡蝉、花姑娘、灰花蛾、龙眼鸡、红娘子、樗鸡等。
常以若虫、成虫群聚危害,植株被害后嫩梢变得萎缩甚至畸形,其排出的分泌物极易诱发煤污病,进一步影响了树木的正常生长发育,严重的时候树皮发生枯裂,引起树势衰弱甚至死亡。
因此对于斑衣蜡蝉的危害,应高度重视,及时采取防控措施,避免树木受到危害。
1生活史斑衣蜡蝉为不完全变态,一年发生一代,以卵在枝干或附近建筑物上越冬,翌年4月中旬开始陆续孵化。
成虫、若虫均有群聚性危害的特点,10月下旬仍有少数成虫在活动危害。
若虫喜群集在树木嫩茎和叶背上,习性活泼、善于跳跃,以刺吸汁液危害。
若虫期很长,大约90天以上,低龄若虫体黑色,体背有许多小白点;大龄若虫呈红色,体背有黑色与白色相间的斑点。
若虫经过4次脱皮羽化为成虫,羽化期为7—10月。
成虫体长14~22毫米,翅展40~52毫米,8月中旬开始交尾产卵,飞行能力较弱,受惊扰后迅速跳离。
成虫善跳跃,就近在附近植物上跳跃穿梭、取食危害。
2危害特点2.1危害寄主广斑衣蜡蝉危害臭椿、香椿、葡萄、海棠、苹果、山楂、桃、杏、刺槐、苦楝、楸、悬铃木、女贞、合欢等近30种树木。
在经济林中尤其喜食臭椿、苦楝,在果园中喜欢危害葡萄、梨、猕猴桃等,在果园中是一种常见的害虫。
2.2群聚性危害斑衣蜡蝉吸食树木的汁液,若虫、成虫喜欢几十头呈一条直线排列,群集在树干上吸食危害,有时群集在叶背、新梢上危害,栖息时喜群集在树干基部。
群集性栖息、危害的特点非常明显。
2.3诱发煤污病蜡蝉通过刺吸树木汁液危害,刺吸式口器使树体产生伤口,病菌趁虚而入,造成多种病害流行发生。
分泌物粘着在叶片、树枝和果实上,招引蜜蜂、蝇类等飞虫前来,舐食分泌物,继而引发煤污病,造成树体二次伤害。
3发生规律斑衣蜡蝉在山东一年发生1代,此虫喜欢炎热干燥的气候条件,以卵越冬(图1),翌年4月中旬卵开始孵化若虫,若虫寿命约3个月左右,刚孵化的若虫白色、体柔软,随虫体长大,体壁变硬、变黑并夹杂白色斑点,老龄幼虫蜕皮后,体背呈红色,其间掺杂有黑白相间的斑点。
同翅目各科介绍
角蝉
苹果红脊角蝉
7、木虱科 Psylloidea
触角9-10节,末端有两支刚毛;单眼3枚, 跗节2节;雌虫有3枚产卵瓣。成虫前R、M和Cu1 在基部愈合,近中部3分支,近端部6分支。 常见昆虫 中国梨木虱Psylla chinensis Yang et Li(为害梨树)、 柑桔木虱Diaphorina citri Kuwayama(为害柑 桔和香料植物)。
同翅目分类系统及重要科的介绍
学 生:严 斌 指导教师:戴仁怀 教授 2013年11月19日
同翅目Homoptera
Homo-是指“同、均一”的意思, 而-ptera(翅)指的是前翅质地均 一。同翅目由此而来。其前翅从 基部到端部质地一样,代表昆虫 有蝉类、叶蝉、飞虱、蚜虫、白 背飞虱等;口器均为刺吸式,全 为植食性昆虫,很多还传播植物 的病毒病。因此同翅目在农业昆 虫治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喙着生在前足基节之间
蜡蝉科(蜡蝉亚科、飞虱亚科) 蝉科 (蝉亚科) 沫蝉科(沫蝉亚科) 蝉亚目Cicadomorpha 叶蝉科(叶蝉亚科) 角蝉科 (角蝉亚科)
同 翅 目
木虱亚目Psyllomorpha
木虱科(木虱亚科)
球蚜科
蚜亚目Aphidomorpha
蚜科 蚜亚科
粉虱亚目Aleyrodomorpha
中国梨木虱
柑桔木虱
8、蚜科 Aphididae
触角6节,极少有5节或4节,感觉孔圆形,罕见椭 圆形;复眼多小眼面;前胸及腹部常有缘瘤;翅痣大, 中脉分叉1-2次,爪间毛毛状;尾片形状多样,但不呈瘤 状,尾板末端圆。如:棉蚜Aphis gossypii Glover
桃蚜Myzus persicae(Sulzer), 麦二叉蚜 Schizaphis graminum
斑衣蜡蝉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
・
『 1 1江 漫 ,于甜甜 ,钱 维宏 . 我 国 南方 冬 季低 温 雨 雪 冰 冻 事件 的 大 气 扰 动 信 号 分 析 长和 发育 。
2 形 态 特 征
2 . 1 成 虫 。体 长 1 5~2 5 mm,翅 展 4 0~5 0 m m,全
身 灰褐色 ;前 翅革质 ,基 部约 三分 之二 为淡褐 色 ,翅 面 具有 2 O个 左右 的黑 点 ;端 部约三 分之 一 为深褐 色 ; 后翅 膜质 ,基 部鲜 红色 ,具有 黑 点;端 部黑色 。体翅 表 面 附有 白色 蜡粉 。头 角 向上 卷起 ,呈 短角突 起 。翅
4 防治措 施
头 群集在 新 梢上 ,排列 成一条 直线 ;引起被 害植株 发
生 煤污病 或嫩 梢萎 缩 、畸形等 ,严 重影 响植株 的生长 和 发育 。所刺 的植 物伤 口颇深 ,其 排泄 液粘 附于 枝叶 和 树下 植物 上 ,引起 污 煤病而 使表 面变 黑 ,影响 光合 作 用 ,降低环 境质量 。 嫩 叶受 害常造成 穿孔 ,或 嫩梢 萎缩 、畸形 等 ,严
1 危 害 特 点
3龄 若 虫 体 长 1 0 1 1 1 1 1 1 ,触 角 鞭 节 小 。4龄 若 虫 体 长 1 3 I T l n l ,体背 淡红 色 ,头 部最前 的尖角 、两 侧及 复 眼 基部 黑色 。体足 基色 黑 ,布 有 白色斑 点 。头部 较 以前
各龄 延伸 ,翅 芽 明显 , 由 中胸 和 后 胸 的 两 侧 向后 延
2 0 1 7 年 第 1期
现 代 农 村 科 技
植 物 保 护
斑衣 蜡蝉发生规律及 防治技术
郭 连 茹
中国小叶蝉族分类研究(同翅目:叶蝉科:小叶蝉亚科)
中国小叶蝉族分类研究(同翅目:叶蝉科:小叶蝉亚科)本文是关于中国小叶蝉族昆虫形态、地理分布、系统发育、分类等方面的综合研究论文。
文中详述了小叶蝉亚科分类的国内外研究概况、历史沿革、经济意义、地理分布、分类特征及研究方法等。
形态学术语基本遵从张雅林(1990)和Dworakowska(1993)的有关定义;鉴定标本均为成虫针插标本,雄性标本的外生殖器均采用常规方法完成解剖,在OLYMPUS TX820604体视显微镜下观察鉴定,在OLYMPUS PM-10AD显微镜下绘图,外部形态特征图在NIKON AFx-Ⅱ体视显微镜下绘制。
区系分析总结了中国小叶蝉族目前已发现的39属259种的属级和种级区系分布情况。
中国现有的39属259种主要分布于东洋区中印亚界华南区,尤以滇南山地亚区分布的种类最多,西南区的西南山地亚区次之。
由目前中国的小叶蝉族调查及分类状况来看,同一亚区内不同地区种类的不均衡,不仅反映了该地区的区系,同时更反映了对该地区种类调查的深入程度,中国的小叶蝉族区系还需进一步的研究。
系统发育研究应用Henning86支序分析软件,选用47个性状,首次对中国小叶蝉族40个属及外群斑小叶蝉属Erythroneura共41个属间的亲缘关系进行了探讨分析,得出最简约支序图9个,其中tree 6(length=232,CIvalue=0.65,RI value=0.88,(0 39(40((35(38(14(16(13(15 25))(20(19 22((17 18)(23(21 24)))))))))((5(2(1 3 4)))((33(36(31(32(34 37)))))(26(27(29 30))(28(7 12(11(10(9(6 8)))))))))))))最具代表性,文中对此树各个节点的性状状态进行了解释。
结果表明:1)圆顶小叶蝉属Sannella Dworakowska在严格合意树上位于树的根部而与小叶蝉族其它属的共同分支平行,不属于本族;2)蒿小叶蝉属组Eupteryx complex为一单系群,属于小叶蝉族;3)传统分类所提出的除小叶蝉属组Typhlocyba complex以外的其他几个属组(蟠小叶蝉属组Farynala complex、蒿小叶蝉属组Eupteryx complex和林氏小叶蝉属组Linnavouriana complex)为亚单系群的观点成立。
【同翅目害虫】桑斑叶蝉(叶蝉科)
【同翅目害虫】桑斑叶蝉(叶蝉科)桑斑叶蝉图片,桑斑叶蝉长怎么样?桑斑叶蝉怎么防治,桑斑叶蝉用什么药最有效?桑斑叶蝉的危害是什么,有什么症状?桑斑叶蝉的发生因素有哪些,什么时候发生?以下就作简单介绍,供网友们参考。
一、中文名称:桑斑叶蝉二、别名:血斑浮尘子、桑树桑叶蝉三、学名:Nephotettixbipunctatus (Fabricius)四、分部地区:分布在各桑区。
五、危害作物:桑、桃、李、梅、柑桔、葡萄等六、危害方式:刺吸式口器七、危害症状:成、若虫栖于叶背刺吸新梢及叶,吸吮汁液,初现小白点,后受害处变为黄褐色,严重的造成桑园一片黄褐,叶片枯焦,而无法食用。
成虫把卵产在叶脉组织里,致叶脉受伤失水,桑叶硬化,影响产量和质量。
八、形态特征:成虫体长2~2.5mm,浅黄色,头、胸各生两条血红色纵向斑纹。
头冠向前成钝角前突,前翅半透明,翅上也生有血红色斑纹;后翅略带黄色,透明无斑纹。
卵长0.2mm,椭圆形,略弯曲,深黄色。
末龄若虫比成虫稍小,浅绿色,周身生有分散的暗绿色条纹。
九、发生规律:浙江年生4代,以成虫在落叶、杂草中越冬。
春芽萌动后,桑叶蝉把卵产在叶脉组织里,每处1粒,卵期14天左右。
各代分别在6月中旬、7月下旬、8月下旬、9月下旬孵化后,分别于7月、8月、9月的上旬及10月中旬羽化。
成、若虫喜欢栖息在叶背面。
若虫不大活动。
秋季为害重,春季发生少,夏季较多。
十、繁殖方式:春芽萌动后,桑叶蝉把卵产在叶脉组织里,每处1粒,卵期14天左右。
十一、防治方法:1、及时清除桑园内杂草,秋冬清除落叶,集中深埋或烧毁,可减少越冬成虫。
2、在发生期及时喷洒50%敌敌畏乳油或40%菊·马乳油、或50%啶虫咪水分散粒剂3000倍液、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40%啶虫.毒乳油1500~2000倍液、或40%乐果乳油1000倍液。
晚秋蚕结束后,可喷残效期较长的20%速灭杀丁乳油4000倍液等菊酯类杀虫剂。
【同翅目害虫】葡萄斑叶蝉(叶蝉科)
【同翅目害虫】葡萄斑叶蝉(叶蝉科)葡萄斑叶蝉图片,葡萄斑叶蝉长怎么样?葡萄斑叶蝉怎么防治,葡萄斑叶蝉用什么药最有效?葡萄斑叶蝉的危害是什么,有什么症状?葡萄斑叶蝉的发生因素有哪些,什么时候发生?以下就作简单介绍,供网友们参考。
一、中文名称:葡萄斑叶蝉二、别名:葡萄二星叶蝉、葡萄二黄斑叶蝉三、学名:Erythroneuraapticalis(Nawa)四、分部地区:我国分布于吉林、辽宁、河北、河南、陕西、山东、湖北、湖南、安徽、江苏、江西、浙江、广西、台湾等地;国外主要分布于日本。
五、危害作物:葡萄、樱桃、苹果、山楂、梨、蜀葵、桃、桑树等六、危害方式:刺吸式口器七、危害症状:以以成、若虫在叶背吸食汁液,被害叶初现白色小点,严重时叶片苍白或焦枯,提早脱落,影响枝条成熟和花序分化。
大叶型欧美杂交品系受害重,小叶型欧洲品系受害轻。
八、形态特征:1、成虫:体长2.9~3.7mm,有红褐及黄白色两型。
越冬前成虫皆为红褐色,头顶有2个明显的圆形斑点。
前胸背板前缘区有数个淡褐色斑纹,斑纹大小变化,有时全消失。
小盾板基缘近侧角处各有一块大型黑斑。
翅透明淡黄白色,翅面具不规则的淡褐色斑纹,但其色泽深浅不一,形式多变或全缺。
中胸腹面中央具黑色斑块。
各足跗节端爪黑色。
2、卵:黄白色长椭圆形,长径约0.2mm。
3、若虫:老熟若虫体长约2mm,分红褐与黄白两色,前者尾部上举,后者尾部不上举。
九、发生规律:此虫我国北方年生2~3代,以成虫在果园附近的石缝、杂草或落叶中过冬。
翌年葡萄发芽前,先在发芽早的苹果、山楂等寄主上吸食嫩叶汁液,葡萄展叶花穗出现前后再迁至葡萄上危害。
十、繁殖方式:卵产于叶背叶脉内或绒毛中。
5月中下旬若虫孵化。
第1代成虫6月上中旬出现,第2代成虫8月中旬发生最多,9~10月盛发第3代成虫。
一般通风不良的果园或杂草繁生的葡萄园发生重。
十一、防治方法:1、秋季葡萄落叶后彻底清除落叶和杂草,集中烧毁,消灭越冬场所,减少虫源。
【同翅目害虫】黑尾叶蝉(叶蝉科)
【同翅目害虫】黑尾叶蝉(叶蝉科)黑尾叶蝉图片,黑尾叶蝉长怎么样?黑尾叶蝉怎么防治,黑尾叶蝉用什么药最有效?黑尾叶蝉的危害是什么,有什么症状?黑尾叶蝉的发生因素有哪些,什么时候发生?以下就作简单介绍,供网友们参考。
一、中文名称:黑尾叶蝉二、别名:黑尾浮尘子三、学名:Nephotettixbipunctatus (Fabricius)四、分部地区:分布在长江中上游和西南各省。
五、危害作物:水稻、茭白、慈姑、小麦、大麦、看麦娘、李氏禾、结缕草、稗草等六、危害方式:刺吸式口器七、危害症状:黑尾叶蝉取食和产卵时刺伤寄主茎叶,破坏输导组织,受害处初呈白色斑点,后呈现棕褐色条斑,致植株发黄或枯死,形同火烧。
八、形态特征:1、成虫:体长4.5—6mm。
头至翅端长13~15mm。
本科成员种类不少,最大特征是後脚胫节有2排硬刺。
本种为台湾常见的叶蝉中体型最大的。
体色黄绿色;头、胸部有小黑点;上翅末端有黑斑。
无近似种。
黄绿色。
头与前胸背板等宽,向前成钝圆角突出,头顶复眼间接近前缘处有1条黑色横凹沟,内有1条黑色亚缘横带。
复眼黑褐色,单眼黄绿色。
雄虫额唇基区黑色,前唇基及颊区为淡黄绿色;雌虫颜面为淡黄褐色,额唇基的基部两侧区各有数条淡褐色横纹,颊区淡黄绿色。
前胸背板两性均为黄绿色。
小盾片黄绿色。
前翅淡蓝绿色,前缘区淡黄绿色,雄虫翅端1/3处黑色,雌虫为淡褐色。
雄虫胸、腹部腹面及背面黑色,雌虫腹面淡黄色,腹背黑色。
各足黄色。
2、卵:长茄形,长约1—1.2mm;3、若虫:末龄若虫体长3.5—4mm,若虫共4龄。
九、发生规律:叶蝉多半会危害植物生长,部分种类更是稻作的重要害虫。
江、浙一带年生5—6代,以3—4龄若虫及少量成虫在绿肥田边、塘边、河边的杂草上越冬。
成虫把卵产在叶鞘边缘内侧组织中,每雌产卵100一300多粒,若虫喜栖息在植株下部或叶片背面取食,有群集性,3—4龄若虫尤其活跃。
越冬若虫多在4月羽化为成虫,迁入稻田或茭白田为害,少雨年份易大发生。
昆虫百科同翅目
前翅中脉大多3分岔,少数2分岔;是农林植物常见害虫。
4、粉虱科 胸喙亚目;体微小,仅1-3mm,成虫体、翅上被白色蜡粉;触角细长, 丝状,7节;前翅最多3条翅脉,后翅1条,翅静止时呈屋脊状;常见有温 室白粉虱、烟粉虱等。 5、绵蚜科 蚜虫有发达蜡腺,能分泌白色绵状蜡质敷于体表;翅脉简单,腹管退化; 触角次生感觉圈呈横带式或不规则环形;常见有苹果绵蚜等。 6、木虱科 体小,形似蝉;触角长;前翅革质,翅痣明显,翅脉由1柄分3支,第支 2分叉;分泌蜡质,全体被蜡质。如梨木虱等
在肛门上方覆盖两块三角形的骨片,叫肛板。雄虫翅1对或无翅,腹末具
长蜡丝。如朝鲜球坚蚧、日本龟蜡蚧、扁平球坚蚧、日本球坚蚧 (成虫、 卵)。
9、 盾蚧科
此为蚧亚目中最大的科,其介壳为真正的介
壳,为前一龄的虫蜕再加上其分泌物组成。营固
定生活,除雄成虫外,均终生不可动。雌虫和若
虫,腹部的末几节不分节,愈合成一块完整的骨
2、飞虱科
体小型号;触角刚毛状,着生头侧方两复眼间;喙出自头基部;翅膜 质透明,不少种类有长短翅型;足能跳跃,后足胫节端部有能活动的 距;主要害虫褐飞虱、白背飞虱、灰飞虱等。 3、蚜科 体微小,柔软;触角多为6节,丝状,上有圆形感觉圈,其数量是蚜 虫分类依据;喙出自前足基节之间;腹部8-9节,侧后方有腹管一对; 末端突起为尾片,腹管及尾片形状是分类依据;分有翅型和无翅型,
雌虫和若虫腹部的末几节不分节愈合成一块完整的骨粉虱科温室白粉虱温室白粉虱仙人掌白盾蚧仙人掌白盾蚧扁平球坚蚧扁平球坚蚧日本球坚蚧日本球坚蚧日本龟蜡蚧日本龟蜡蚧朝鲜球坚蚧成虫朝鲜球坚蚧成虫
同翅目
已知有4.5万多种,我国3000种,分两个亚目。头喙亚目(喙起自 头部腹面基部,触角刚毛状,如蝉);胸喙亚目(喙似自前足基节间 发出,触角丝状,如蚜虫)。
苦楝斑叶蝉生物学特性及防治
苦楝斑叶蝉生物学特性及防治
林仲桂;雷玉兰
【期刊名称】《昆虫知识》
【年(卷),期】2001(38)1
【摘要】苦楝斑叶蝉是苦楝树上的重要害虫。
该虫在湖南省衡阳地区每年发生 1代 ,以卵在寄主树皮内越冬。
越冬卵 4月上旬开始孵化 ,5月上旬成虫开始羽化 ,羽化后 10~ 15天产卵 ,卵期约 30 0天。
若虫共5龄。
采用敌敌畏。
【总页数】3页(P47-49)
【关键词】苦楝斑叶蝉;生物学;防治
【作者】林仲桂;雷玉兰
【作者单位】湖南林业专科学校昆虫教研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433.3;Q969.362.8
【相关文献】
1.青杨天牛生物学特性及综合防治措施 [J], 张金花
2.伊犁地区柳蓝叶甲生物学特性、发生规律与防治措施 [J], 徐养诚;刘贝;李东育
3.南瓜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brevisporum生物学特性及药剂防治 [J], 张琳;彭琳;邵郅伟;付长然;高洁;刘丽萍
4.内蒙古新纪录种杨潜叶叶蜂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措施研究 [J], 敖铁胜;李显玉;穆喜云;李秀华;徐国力;张明亮;程瑞春
5.呼和浩特市白蜡窄吉丁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方法探讨 [J], 刘义龙;王平;张晓萝;斯琴;张颖;王树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苦楝斑叶蝉发生及防治的初步研究
苦楝斑叶蝉发生及防治的初步研究
临海县林业特产局;临海县林科所
【期刊名称】《浙江林业科技》
【年(卷),期】1978(000)002
【摘要】无
【总页数】2页(P29-30)
【作者】临海县林业特产局;临海县林科所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小麦纹枯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初步研究 [J], 王顺叶
2.中国梨木虱在呈贡宝珠梨上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初步研究 [J], 李伟;王顺乾;林玉丹;郭恬;太一梅;李志敏
3.杨尺蠖发生及其防治的初步研究 [J], 贾秋红
4.笋用竹竹织叶野螟的发生规律及无公害防治技术初步研究 [J], 李见辉;吴霜寒;李鸣;陈军;杨伟;杨桦;杨春平
5.自贡市核桃主要病害发生与防治初步研究 [J], 王澌璐;江晓东;罗建勋;李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同翅目害虫】苦楝斑叶蝉(叶蝉科)
苦楝斑叶蝉图片,苦楝斑叶蝉长怎么样?苦楝斑叶蝉怎么防治,苦楝斑叶蝉用什么药最有效?苦楝斑叶蝉的危害是什么,有什么症状?苦楝斑叶蝉的发生因素有哪些,什么时候发生?以下就作简单介绍,供网友们参考。
一、中文名称:苦楝斑叶蝉
二、别名:暂无
三、学名:Erythroneuramelia Kuoh
四、分部地区:已知分布于湖南、江西、浙江。
五、危害作物:桑、桃、李、梅、柑桔、葡萄等
六、危害方式:刺吸式口器
七、危害症状:苦楝斑叶蝉为单食性害虫,只危害苦楝树。
以成虫、若虫群集叶背取食,被害叶面初期出现苍白斑点,随后全叶变为苍白色,最后变成枯黄色而提前脱落。
八、形态特征:
1、成虫:雌虫体长4.0~4.4mm,头宽1.1~1.3mm;雄虫体长3.8~4.2mm,头宽0.9~1.1mm,淡黄色,头、前胸背板、小盾片、前胸及前翅密被灰白色蜡粉。
头部在冠部前缘有2枚明显的黑色圆斑。
胸部背板浅黄色,腹板有黑色斑块,胸足淡黄色,爪暗褐色。
腹部各节背板与腹板均为黑色或黑褐色,各节背板、腹板边缘黄白色,两种颜色交替成环状排列。
2、卵:乳白色,柔软,略透明,长卵圆形。
长0.95~10.0mm,宽
0.20~0.25mm;中间微弯曲,先产出的一端较粗,后产出的一端较细,表面光滑。
3、若虫:共5龄。
各龄若虫均为淡黄,体扁平,中间宽,两端窄,触角几乎跟身体等长,复眼黑色。
老熟若虫体长 3.5~3.8mm,头宽0.8~1.0mm,触角刚毛状,长3.8~4.8mm;头部前缘中央略向后凹陷,并着生一排刚毛;翅芽长1.6mm;腹部两侧各着生一排刚毛,腹部倒数第2、3、
4、5节边缘略透明。
九、发生规律:济南地区1年2代,以卵在寄主树皮内越夏越冬,若虫始孵期在5月上旬,5月下旬为孵化高峰期,6月下旬为孵化末期。
若虫初孵时间与寄主展叶时间关系密切,苦楝长出羽状复叶时,若虫开始孵化。
9~10月成虫开始产卵越冬。
十、繁殖方式:卵产于2年生枝条和幼树树干皮层内,以树冠部位为多。
产卵多在上午10点前进行。
雨天不产卵。
十一、防治方法:
此虫发生的时间短而集中,若不抓住防治适期,则会造成危害。
在每年的若虫孵化盛期。
可用80%敌敌畏乳油、40%乐果乳油、90%敌百虫晶体1000倍液稀释液,或50%甲胺磷乳油1500倍稀释液,25%杀虫双水剂600倍稀释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