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资本主义精神思想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资本主义精神
对资本主义精神从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高度的分析,是由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开始的。

其实早在韦伯等西方学者对此分析以前,马克思作为对资本主义进行“天才分析”、周详透彻地研究的第一人,他对这一问题已经有所论及。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分析自始至终沿着两条路线演进:一是从经济事实层面对资本主义的经济规律进行的科学性分析,一是对这一经济过程的价值性的精神批判,二者相辅相成,因此,在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的分析中包含着丰富的资本主义精神思想。

一、马克思在何种意义上谈资本主义精神
什么是马克思资本主义精神思想,马克思又是在何种意义上谈资本主义精神的。

首先来看第一个问题。

在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的研究中,虽然没有明确提出资本主义精神这一概念,但不等于没有资本主义精神的分析和批判思想。

统观《资本论》以后可以发现,在马克思那里,资本主义精神既是资本主义经济伦理的表现,又不能完全归结为经济伦理这一单一层面上,它是与经济伦理相区别相联系而存在的。

资本主义精神是指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经济过程和经济行为等所决定的主体的精神状况,是市场经济主体的思想意识、心理动机、道德伦理以及价值取向的抽象、综合表达。

现在看第二个问题,马克思在何种意义上谈资本主义精神。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精神进行了批判。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精神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意识表现形式,一般商品社会追求的是使用价值,资本主义社会追求的是交换价值,因而主体就有着不同的精神动机和追求。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各种非人道、不道德现象,对资产阶级的经济伦理道德进行了批判,他还剖析了资本主义社会人的关系状况,如拜物教现象、人的异化等。

可以看出,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精神的批判分析构成了总体分析的重要一环。

二、马克思资本主义精神的内涵
资本主义精神到底是指什么? 归纳起来,马克思资本主义精神思想的内涵有四个方面,这就是资本主义精神表现为贪欲精神、剥削精神、利己精神和拜物教精神。

资本主义精神表现为占有剩余劳动的贪欲精神。

马克思认为资本的积累来自贪欲。

他指出,“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初期,致富欲和贪欲作为绝对的欲望占统治地位”。

此外,资本的生产来自贪欲。

马克思把工厂主和封建领主对剩余劳动的贪欲做了比较,封建主从剥削形式上、程度上、劳动界限上以及劳动立法等方面都无法和工厂主相比。

资本“不仅突破了工作日的道德界限,而且突破了工作日的纯粹身体的极限”。

资本主义精神表现为无情的剥削精神。

工作日问题是资本主义经济过程和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的核心问题,在《资本论》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

因此,它也最能体现资本主义的剥削精神。

在资本论第八章中,马克思运用了大量材料、用血和火的文字揭露资本家榨取工人血汗的残酷方法和制度,他还以花边业、陶器业、火柴业、壁纸业、面包业、铁路工人、女裁缝、铁匠等为例进行了具体分析。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多次批判了资本家对童工、妇女的残酷压榨和使用,对资本的原始积累进行了揭露。

他指出,“1833年到1864年的英国工厂立法史,比任何东西都更能说明资本精神的特征! ”。

资本主义精神表现为利己精神。

在资本主义生产条件下,由于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资本主体在这一经济活动中的基本精神表现是利己精神。

首先,表现为企业家社会责任缺失,为个人利益不惜牺牲公众利益。

马克思在谈到面包掺假时,引用了法国化学家舍伐利埃论商品掺假的文章,详细列举了糖、橄榄油、牛奶等11种商品的掺假方法,“甚至仁慈的上帝也不能逃脱这种命运”,就连圣物都是伪造的。

其次,表现为资本家的价值取向。

在资本家眼中只有金钱,
为了自身利润可以不顾工人死活,各种矿难、生产事故不断。

资本家的信条是“我死后哪怕洪水滔天! ”。

最后,表现在市场关系中。

在流通领域“使他们联系在一起的并发生关系的惟一力量,是他们的利己心”。

利己精神也许是“英国资本灵魂深处的秘
密”。

重要的是,资本主义由经济领域所形成的这种精神,在文化、社会生活等领域肆意蔓延,进而成为了资本主义的普遍的价值观。

三、马克思资本主义精神的分析视角
分析研究《资本论》以后就可以发现,生产方式、资本逻辑、批判意识、辨证方法、历史观点等是马克思分析资本主义精神的不同视角,马克思由这些多维视角出发所做的分析构成了自己关于资本主义精神的思想体系。

第一,资本主义精神决定于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

生产方式是马克思研究资本主义精神的出发地。

马克思从资本主义的生产活动出发,把社会关系作为分析资本主义精神的核心。

《资本论》所要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揭示的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的内在构造和运行规律。

资本主义精神是资本主义生产、各种社会关系的意识表现形式,因而,生产方式及其社会关系成了理解它的钥匙。

马克思批判了古典经济学家把资本主义经济活动看作是由个人利已本性决定的错误观点,深刻阐明了资本家的意志是由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决定的这一本质。

第二,资本主义精神内涵于资本运行的逻辑之中。

资本主义精神从本质上是资本属性的逻辑展开和必然反映,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竞争、效率、民主、法制、平等、自由等思想观念和意识,它是资本属性的必然产物。

在以资本运营为典型特征的社会,人的行为动机、目的意图、道德表现、理念和行为都以市场为中心,以盈利为目的展开,资本的逻辑始终未变,资本主义精神的实质未变。

第三,资本主义精神呈现于经济过程和资本主义经济伦理中。

超时工作、掺假、使用童工、矿难、尔虞我诈、破坏生态、社会责任缺失等是资本主义经济过程的普遍现象,而这一切又是由于资本家对剩余价值的追求引起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