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产业结构演进对比及启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外产业结构演进对比及启示
作者:王嘉琛
来源:《商情》2017年第13期
国家经济发展方式以产业结构为支撑,产业发展为国家经济提供导向,产业结构的合理与否决定我国经济发展稳定与否,将决定经济是否向更高水平发展。所以规划正确方向、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因此应通过发达国家的经验借鉴优化资源配置,使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得以实现。
产业结构软化服务化信息化经济转型技术升级深化改革
所谓产业结构即指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产业构成即资源在产业间配置状态,产业发展水平即各产业所占比重,以及产业间的技术经济联系即产业间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方式。
产业结构理论的思想源源可以追溯到17世纪。英国古典政治学家威廉·配第在17世纪第一次发现了世界各国国民收入水平差异和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的关键原因是由于产业结构的不同。他指出:工业比农业收入多且附加值高,商业又比工业的收入多且附加值高。那么在现代经济中,发达国家和我国是如何进行产业结构演进的呢?
一、现代发达国家产业结构演进——以美日为例
从二战前起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产业结构重心开始由第二产业转向第三产业,随着战后科技的不断加速,使产业结构呈现出第一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急剧下降,而第三产业的比重则迅速上升。其发展趋势表现为产业结构不断“软化”,呈现出高技术、服务化、融合化、国际化的新形态。
美国经济在20世纪90年代持续增长了9年,增长方式出现了高经济增长、高劳动生产、高企业效益、低失业、低通货膨胀率发展态势,原因在于其信息网络下开始的以复兴制造业和发展高科技服务业的信息革命。以汽车三大巨头为首开始了改造重组的改革,将商业化的互联网渗透其中。同时在美国历届政府十分重视科学进步并为其制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下,使就业由高技术制造业转向高技术服务业、高技术产业有第二产业转向第三产业,也促使服务业从劳动密集型转到了技术密集型的新发展阶段。美国实现产业结构软化的重要路径。
日本在上世纪90年代泡沫经济崩溃后在产业结构方面进行优化调整。主要体现在产业结构服务化和信息化。80年代中期以后随制造业大规模海外转移生产,制造业生产中投入设计、企划等脑力劳动要素比例增加,人们精神消费需求增加,使相关产业如文化教育娱乐发展加快。进而使第三产业明显上升,同时造成服务业对第一、第二产业渗透。与此同时,日本参照欧美确定的主导产业相近进入产品成熟期,在欧美没有主导产业的情况下失去效仿目标,主
导产业不明使信息产业呈现加速发展的态势,对GDP贡献率逐年增高,信息产业增长速度快、就业人数剧增、产业劳动生产率增高,从而逐步成为主导产业。
二、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产业结构发展现状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于与发达国家的隔绝,我国全面接受了苏联的经济发展理论。认为实现国家工业化就是提高工业总产值特别是重工业产值在总产值中的比例。在产业政策上就是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变农业国为工业国。由于重工业畸形发展和经济结构严重恶化,国民经济处于很不稳定的状态。1953-1978年虽在高积累的条件下实现了工农总产值年均8.2%的高速增长,但却造成了国民经济的产业结构扭曲、经济绩效低下和国民福利的严重损失。
改革开放后,借鉴世界经济发展经验,对我国产业政策进行了全面调整我国经济结构得到初步改善,第三产业比重由1980年的21.4%提高到2014年的48.1%。在这期间,乡镇企业突破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通过乡镇企业向非农业产业转移的二元经济结构束缚,标志着中国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开始向合理化方向演进。随着改革开放深入,中国经济达到快速发展同时需求结构由温饱型需求转换为发展型需求,由此引发了产业结构的进一步变化。我国产业结构逐渐由劳动密集型为主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为主的方向发展,产业结构优化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线,产业技术升级也成为产业结构调整的重中之重。
我国现阶段产业结构已呈现出新兴工业化国家特点,即属于比较典型的工业化加速期的经济结构,与发达国家经济发展过程相比较,与历史上发达国家工业加速期结构最为相似。2016年我国通过加大科技资源共享力度提高高科技资源利用效率;加大重点行业标准化技术体系建设力度,推行行业技术升级;通过具体行动支持重点领域创新发展;发展科技服务业促进科技创新与技术升级并为其创造良好政策环境等五个方面推进产业技术升级。
三、中国产业结构还存在问题及应对方法
(一)产业技术革命还在继续
目前依旧存在传统行业企业受制经济下行压力,技术改造升级动力不足;关键技术设备受制于人依然是产业技术升级的障碍;智能装备和技术水平低质量差、成本高制约我国制造业智能化发展。因此,针对这些问题,在新的“十三五”计划中,升级产业技术必不可缺。政府应继续通过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为企业自主创新和技术改造升级创造良好的体制机制环境,切实落实好已经出台的有关科技体制改革的体制机制环境,通过税收、金融等政策支持从事相应领域企业的研发创新。
(二)产业结构软化启示
根据美日产业结构软化的成果和弊端,我们应该准确把握科技进步和世界经济发展趋势,选准主导产业实现国家经济发展;宽松的创新环境和行之有效的产业政策是推动科研成果的产
业化的必要保障,美国之所以能在发展高科技方面遥遥领先于日本得益于里根时期放松管制和克林顿政府良好产业政策,全方位扶持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人才是实现产业结构软化的核心因素,我们要借鉴发达国家调整经验加快人才培养从物质与精神上给予足够重视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这样才能顺利实现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优化产业结构,改善劳动力素质和企业素质才能提高经济效益,最终实现国民经济现代化。
参考文献:
[1]彭宜种.产业结构理论综述[J].北方经济报,2010(24).
[2]张捷.全球分工格局与产业结构的新变化[M].经济科学出版社.
[3]谢茹.近二十年我国产业结构演变状态评析[J].企业经济报,2007.
[4]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2014-2015年中国产业结构调整蓝皮书[R].人民出版社.
[5]李占风,杨华.产业结构演变对我国经济增长作用分析[J].统计与决策期刊,20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