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历史大众传媒的变迁ppt

合集下载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课件(共24张PPT)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课件(共24张PPT)
《辞海》: “定期出版的 报刊,在前一 期已出版,后 一期尚未出版 的一段时间内, 对发生的重大 新闻和特殊事 件,(报社) 为迅速及时地 向读者报道而 临时编印的报 刊,因不列入 原有的编号, 故名。”
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
课标要求
以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的逐 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 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
三,互联网中的不良信息和网络犯罪对青少年 的身心健康和安全构成危害和威胁。
课堂小结
人类社会的发展促进了媒介的产 生和发展,而媒介的发展又对人类社 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尤其是互联网, 它比其它媒介更有潜力,但它是一把 “双刃剑”,只有正确使用才能促进 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1935年 建国后
《风云儿女》
《小兵张嘎》 等
插曲后来成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工农生活和革命战争成为主要的 电影题材
80年代中 《红高粱》等 期后
中国电影走向辉煌
2、电视
我国第一台黑白电视机
天津无线电厂于 1958年试制成功 我国第一台黑白电 视机。为了纪念这 台电视机的诞生, 将它命名为“北 京”。
(2)发展至成熟(结合书上的历史纵横)
《翠岗红旗》
新中国成立以后,反映工农生活和革命战争题材的故事纷纷 被搬上银幕。
80年代中期后
1·电影发展历程
时期或时间 代表
影响
1905年 《定军山》
中国电影事业开始起步
1931年 《歌女红牡丹》 中国电影从无声→有声的标志
1935年 《渔光曲》 中国第一部获得国际荣誉的影片
材料一:2014年5月30日,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和支付宝钱 包、金蝶达成合作,推出“移动就诊”服务。今后,用户可直 接在支付宝钱包中完成挂号、缴费、查取报告及医患互动等就 医流程。记者体验后发现,无论是挂号,还是缴费,在支付宝 钱包中5秒左右就可完成操作,省去了病人排队缴费的痛苦。

人教高中历史必修二课件: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共17张PPT)

人教高中历史必修二课件: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共17张PPT)

②代表性报刊:《申报》(历时最长、影响最大) 2、发展阶段 (1)维新变法时期:出现国人办报高潮 原因
①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②政治:维新运动的推动,进步人物的倡导 ③思想:维新思潮的兴起
(2)辛亥革命时期(指戊戌变法后至辛亥革命前) 《民报》: 与维新派论战,宣传革命思想
(3)新文化运动时期:
(1)新中国成立后: 工农生活、革命战争为主题 (2)20C80D中期以来: 走向辉煌
(二)电视(现代)
1、诞生 (新中国初 期):
标志:1958年,北京电视台试播。
概况:电视台少数大城市只才有。 电视少;节目单调。
2、普及(改革开放后):
(1)原因 <参见P74页 学思之窗>
①物质: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②政策:政府的政策鼓励支持 ③科技:技术的发展 ④社会需求:人民群众对文化的需求 ⑤电视自身的优势
(2)概况: ①观众不断增多
②电视技术不断发展
③节目日益丰富(名牌栏目、 现场直播、优秀电视剧)
三、广播(见P74,历史纵横) 四、互联网的兴起 (一)背景 1、国际: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和发展。 2、国内: 改革开放;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
转变;国民经济的发展。 (二)概况 1、1994年正式接入 2、用户急剧增加,跳跃式发展
2、改革开放后:欣欣向荣 (1)党报:继续主导宣传 (2)其他类型报刊迅速发展(专业性、娱乐性) 二、影视 (一)电影 1、近代 (1)19C末20C初,电影由西方传入中国 (2)1905年,《定军山》首映,标志起步 (3)20C20D至40D,发展迅速: 《歌女红牡丹》
《渔光曲》《风云儿女》
2、现代
《新青年》: 宣传民主、科学
(4)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中共创办政论性的报纸: 《共产党人》(国民革命)《红色中华》(十年对峙) 《新华日报》(抗战)《解放日报》(解放战争)

人教版历史必修2 5.16《大众传媒的变迁》PPT课件(共40张PPT)

人教版历史必修2  5.16《大众传媒的变迁》PPT课件(共40张PPT)

电视连续剧《红楼梦》中的一个镜头
◎互联网的兴起
1.兴起和发展 (1)互联网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90年代风靡 全球。 (2)1994年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到2006年6月, 中国网民人数已达到1.23亿。 2.互联网的影响 (1)不仅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改变着人们的 生产、学习、娱乐方式,与日常生活的关系日益密切; (如网上购物、网络学习、电子信箱、个人博客、论坛、 电子报刊、网络游戏等) (2)但也使一些未成年人沉迷于网络而不能自拔, 加上不法分子传播影响青少年的成长的不良信息,影响 身心健康。
中国电影走向辉煌
2.电视事业的迅速发展 (1)电视的出现 标志:1958年北京电视台开始试播,标志中国电视 业的诞生。 特点:①普及率低:局限于北京、上海等少数大城 市;只有少数人拥有电视;②节目单调。 (2)电视的普及 原因: ①改革开放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②科技的进步(尤其是卫星传送技术的应用)。 ③国家政策的支持。如“村村通”工程。“村村通” 工程是国家为解决广大农村和边远山区(主要是西部地 区)群众难以看电视听广播问题而实施的工程。到2000 年中国电视的综合人口覆盖率已达93.7%。
内容: ①初期主要是介绍时事、发表评论或讨论商情。 (主要报纸:《循环日报》) ② 戊戌变法前后,多反映社会思潮,宣传维新思 想。(主要报纸:《时务报》、《国闻报》等) ③ 辛亥革命前,革命派与维新派展开论战。 (主要报纸:《民报》) ④新文化运动时期,大力宣传民主与科学思想。 (主要报纸:《新青年》) 作用: 有力的思想宣传武器,发挥着制造舆论、唤醒民 众的重大启蒙作用。
《歌女红牡丹》剧照
《渔光曲》剧照
改革开放使中国的电影再次走向辉煌: 80年代有《舞台姐妹》、《天云山传奇》、《阿 Q正传》、《红高粱》等影片; 90年代有《大红灯笼高高挂》、《秋菊打官司》、 《霸王别姬》、《一个都不能少》等影片在国际上多 次获奖。 谢飞、张艺谋、陈凯歌等成为国际著名的大导演。 巩俐、葛优、章子怡等成为国际影星。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 课件(共31张PPT)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 课件(共31张PPT)

新中国 成立初期
《人民日报》 《光明日报》
广大干部群众了解党的路线、政策和方针 的主要渠道,世界了解和观察中国的重要 窗口
繁 荣
改革开放后
扩大了信息含量,拓宽了报道领域,丰 富了人们的生活,出现欣欣向荣的景象
结合以上资料思考:报刊业迅速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内因: 语言通俗易懂;取材世俗,运笔浅显。 外因: 西方科学文化在中国的传播;

1872年
《申报》 中国近代历时最长、影响最大的中文报刊
戊戌变法时期 《时务报》
辛亥革命时期 《民报》 成为宣传改良、革命和新文化的武器,发
新文化运动 时期
挥着制造舆论、唤醒民众的重大启蒙作用 《新青年》
发 新民主主义 《新华日报》 同国民党控制的报刊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

革命时期 《解放日报》 为夺取革命的胜利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的大光明电影院将近2000个。”材料表明
A.电影业竞争较为激烈 B.电影成为民众娱乐主流
C
C.电影大众化有所发展
D.中国电影事业走向成熟
生。
中国第一部自拍电影
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拍 摄了中国第一部电影:京剧 《定军山》,演员为中国著 名京剧表演艺术家谭鑫培。
《歌女红牡丹》
20世纪20年代中国电 影迅速发展并走向成 熟。
中国第一部有声片— —胡蝶主演的《歌女 红牡丹》,结束了中 国电影无声的历史。
1934年公映时创下连映84天的 记录。1935年,《渔光曲》在 国际电影节上首次获奖。
D
C.互联网深刻改变了人们的饮食习惯
D.互联网影响了人们生活方式
3.1909年,《大公报》上的一篇文章写道:“第一是开眼
界,可以当作游历,看看欧美各国的风土人情……真如同身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共36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共36张PPT)
作用:成为宣传党的路线、政策和方针的主要舆论工具。
(四)报刊业的发展阶段:除了党报、党刊继续发挥主 导宣传作用外,各种专业性、娱乐性报刊业纷纷创办起 来
作用:扩大信息含量,拓宽报道领域,进一步解放 了人们思想。
报刊局限性: 文化要求相对较高, 缺乏直观感染力, 影响普及不如影视。
二、影视事业的发展
(2)中国正式接入:1994年;中国发展,2000年近 1000万户,其势头方兴未艾。
风靡全球原因(优势)
(1)集前三者优势于一体,具有很强的表现、感染力, 其他媒介能办到的,互联网都能办到,且用费低廉。
(2)可以高度互动,双向传授;通过互联网,人们可以 更主动更便捷和最大限变化获取信息。
局限性
(4)电影《风云儿女》插曲后来成为中华人民共和 国国歌。
(二)建国后
(1)建国初期:把反映工农生活和革命战争题材搬 上银幕。
(2)改革开放:中国的电影再次走向辉煌。
导演王晶
演员周星驰
电影的特点
(1)时效性不强。 (2)制作精良,画面清晰,能在短时间内使 观众得到充分的视觉和听觉的享受。 (3)能给观众带来强烈的情感参与和情感体验。
科技:卫星传送技术进步。
三、互联网的兴起
问题3:什么叫第四媒介? 其发展历程怎样? 为什会风靡全球? 有何局限性? 大众传媒的发展有何意义?
第四媒介:
由于互联网同报纸、广播、电视这 三大媒介一样,同样是有传播信息的功 能,所以被称为“第四媒介”。
发展历程
(1)世界互联网产生:20世纪六十年代末;风靡全球, 20世纪九十年代以后。
问题2:我国影视事业是如何发展? 电影事业有何特点? 电视事业迅速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电影事业的发展 (一)建国前

高中历史人教版 必修2课件 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共27张PPT)

高中历史人教版 必修2课件 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共27张PPT)
工程”
B、“菜篮子工程”
C、“村村通工程”
D、“载人航天工程”
6、“第四媒介”的主要功能有( )
①能传播文字、图象和声音
②能模拟三维动态效果,具有很强的表现力
③可查询资料、浏览新闻
④可看电影、看电视、听音乐
⑤双方可以通过电子邮件、聊天室等方式及时
沟通
A、①② C、③④⑤
张艺谋、冯小刚、陈凯歌等成为国际著名的大 导演。巩俐、葛优、章子怡等成为了国际影星。 至于香港电影的成就更是有目共睹。
张艺谋
巩俐
冯小刚 葛优
李连杰陈凯歌
周润发
杨紫琼
(二)、电视业的发展历程
1、中国电视诞生的标志—— 1958年,北京电视台的试播。
2、中国电视的普及—— 改革开放后。 我国的电视业为什么 能在改革开放之后迅速普及?
谭鑫培
1926年,美国华纳兄弟影 片公司在世界上首次尝试拍摄 有声电影。同年8月,有声电影 正式在美国上映。1931年中国 拍摄成功自己的第一部有声电 影──《歌女红牡丹》。
新中国成立后——工农生活和革命战争题材 成为电影主题。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走向辉煌。
八十年代有《阿Q正传》、《红高粱》等影片。 九十年代有《大红灯笼高高挂》、《秋菊打官 司》、《霸王别姬》、《一个都不能少》等影 片在国际上多次获奖。20世纪更是好片迭出。
电视节目的丰富多彩:
一、是出现一批在社会上产生广泛影响的新闻类 节目; 二、是现场直播一些重大事件和体育比赛; 三、是播映许多优秀的电视连续剧。
1、互联网的诞生: 20世纪60年代诞生,90年代风靡全球。 2、互联网的特点(优点):
(1)集报纸、广播、电视的优势于一体; (2)费用低廉; (3)可以高度互动,双向传受; (4)可以更主动、更便捷和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 3、互联网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高中历史 人教版必修2课件 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共35张PPT)

高中历史 人教版必修2课件 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共35张PPT)
书面化特点——要求有一定的文化 水平,而且缺乏直观感染力。
二、影视事业的发展
1、电影
(1)《定军山》——中国人第一次尝试自拍电影 (2)《难夫难妻》——第一部故事片
(3)《歌女红牡丹》——第一部有声片
中国第一部有声片,采用蜡盘发音的 方法,由洪深编剧,张石川导演,胡蝶主演。 影片讲述一歌女嫁给一个无赖,受尽折磨和 痛苦,但毫无怨言终于感动了丈夫。
6、四大媒介指的是哪四大媒介? 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
清末戊戌变法时期中国资产阶级改良派的重要刊物。1896 年8月9日创刊于上海,由梁启超、汪康年、黄遵宪等发起创 办。梁启超任总主笔。他主编的《时务报》,为变法改革作 了广泛的宣传,推动了维新运动的深入进行,也掀起了中国 近代第一次办报高潮。
中国同盟会的机关报。1905年创刊于东京,资产阶级革命派 在海外的主要宣传阵地。孙中山为其撰写发刊词,提出了“三 民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该报的创 办及其宣传壮大了革命派的声势,也壮大了同盟会的队伍,成 为进步舆论的中心。
特点:种类增多、数量增大、集团化、市场化
1、当前我国报刊事业发展的特点和原因是什么?
原因:改革开放后经济的发展、国家的支持、人们对科技文化更加重视
2、根据你的生活实际,谈谈这一发展对人们的生活方式 有什么影响?影响:开阔视野、影响观念、丰富生活、陶冶情操。。
3、报刊媒介的局限性是什么?
报纸的缺陷?
(2)作用 : 扩大了信息含量,拓宽了报道领域,丰富 了人们的生活。
材料一
年份 1978年 2000年
报纸 186 2007
刊物 930 8725
材料二1996年,中宣部批准成立了中国第一个报业集团----广州 日报报业集团,该集团目前共有19种报刊,日均发行量达163 万份,2000年广告总收入达13亿元,连续几年居全国报纸广告 收入第一位--------目前我国批准的报业集团有31家。

人教版高中历史 必修二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课件 (共15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 必修二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课件 (共15张PPT)
不同历史时期,各种媒介手段发 挥作用的程度各不相同。
四、互联网的兴起
1. 互联网的发展
① 1994年,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 ② 2006年,中国网民人数已达1.23亿。
2. 互联网的特点
① 网络媒介可以集文字、图像、声音于一体,还能模 拟三维动态效果,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② 互联网可以高度互动,双向传受
1. 电影事业的发展
① 1905年,第一部国产电影《定军山》首映成功,标志着中国 电影事业开始起步;
② 20世纪20年代,迅速发展,走向成熟; ③ 20世纪30年代,诞生蜚声海内外的进步影片。 ④ 新中国成立后,工农生活和革命战争题材搬上荧幕。 ⑤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走向辉煌。
20世纪30年代,以左翼思潮为主流的电影事业相当发达。
三、广播的发展历程
① 中国的广播出现在20世纪20年代,早期主要在上海、 北京等大城市设立广播电台。
② 此后的半个多世纪中,广播逐渐成为人们获取信息 的主要电子媒介。
③ 改革开放后,随着电视的普及,广播的传播媒介作 用有所降低,但携带方便、覆盖面广等特点,使广 播在我国居民生活中依然占有一定地位。
探究二:
大众传媒的变迁带来了哪些影响?
①政治:宣传了改良、革命等思想,促进了政治变革; ②经济: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 ③思想: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提高了国民素质; ④社会:丰富了人们的社会生活,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娱乐方式。
本课知识结构
怎样变迁? 为何变迁? 变迁影响?
一、报刊业的发展历程
3. 新中国成立后
① 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舆论工具:《人民日报》、《红旗》 ② 介绍学术文化、社会生活:《光明日报》、《文汇报》
4. 改革开放后

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 课件(共21张PPT)

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 课件(共21张PPT)

2.新中国 (1)电影 ①新中国成立后,工农生活和革命战争题材纷纷被搬上银幕,成 为电影主题。 ②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后,中国电影走向辉煌,数量和质量远超 以前,许多优秀影片荣获国际国内大奖。 电影作为信息传播媒介的时效性并不强,但制作精良,画 面清晰,能让观众在短时间内得到充分的视觉和听觉享受;电影的教 化功能,能给观众带来强烈的情感参与和价值审视,其特殊的效果是 其他媒介无法比拟的。 (2)电视 ①1958 年,北京电视台开始试播,标志着中国电视业的诞生。 ②改革开放后,电视逐渐普及,电视节目越来越丰富。看电视已 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
三、互联网
1.发展概况 1994 年,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此后,互联网在中国获得迅速发 展。 2.影响 互联网使人们的生活更加快捷与方便,它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 活方式,也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学习、娱乐方式,与日常生活的关系 日益密切。
【问题】 报刊、影视、互联网是主要的大众媒介,试分析近代 以来大众传媒的变迁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 提示:报刊、影视、互联网,这几种大众传播媒介的依次出现,给 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巨大的变化。 了解这些变化,对于深入理解教材, 从总体上把握大众传媒的演变都会起到重要作用。
及知识、舆论宣传、服务社会、文化娱乐等多种功能。随着社会的 发展,其功能所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泛。
二、影视业
1.旧中国 (1)1905 年,《定军山》首映成功,中国电影事业开始起步。 (2)20 世纪 20 年代以后,中国电影迅速发展并走向成熟,在 30~40 年代,诞生了一批蜚声海内外的进步影片。
5 阅读下列材料: 《时务报》 于 1896 年 8 月 9 日创刊于上海,总经理汪康年,主笔 梁启超,先后任撰述的有麦孟华、徐勤、欧榘甲、章太炎等。以宣传 变法维新、 救亡图强为办报宗旨,载有上谕、 奏折、 论说、 中外杂志、 域外报译等。许多文章议论新颖,文笔活泼,深受知识界欢迎。数月 间销行增到万余份,风靡海内,“为中国有报以来所未有”。 “百日维新” 期间,被清政府改为官办,派康有为督办。于 1898 年 8 月 8 日终刊。 《时务报》在变法维新运动中起了重要作用。 请完成: (1)《时务报》是哪一派别所办的报纸?请再列举这一派别所办报纸 一例。 (2)这一派别所办的报纸有什么特点? (3)简述这一派别的办报活动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所起的作用。

人教版必修2历史: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 课件(共41张PPT)

人教版必修2历史: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  课件(共41张PPT)

——英特尔公司副总裁肖恩·马洛尼
探究:随着互联网在中国的迅速发展,对于它的争论也从未 停止,下面是两种不同的观点,请同学们联系材料及生活实 际谈谈你对互联网的看法
观点一 :大众传媒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新信息,开 阔了我们的视野活跃了我们的思维。它是促进人由传 统人向现代人发展的重要因素。
观点二:所传递的信息,会形成一种舆论环境,不良 的社会舆论不利于人们思想品格的发展。
彩色电视
黑白电视 1958年北京电视台首播
液晶电视
广播影视业的发展经历了怎样的历程?
有线
无线
无声 黑白
有声 彩色
单一性
多样化
探讨:改革开放后影视业普及的原因
提示:经济水平、生活水平、影视技术、 国家政策、影视的优点、精神生活的需 要……
3.互联网——全方位媒介
互联网篇
互联网是魔幻的第七大洲,在这 里,每个人只需敲几下键盘就可以了解 到世界上的所有知识。
探讨:互联网相对于传统媒体的优越性体现在 哪些方面?
1.集报纸、广播、电视、电影的优势于一体; 2.费用低廉; 3.可以高度互动,双向传送; 4.更主动、更便捷和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
探讨与思考: 大众传媒日新月异的互联网+ 时代我们怎样看待其利弊又该 如何应对?
正方观点:大众传媒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新信息, 开阔了我们的视野活跃了我们的思维。它是促进人 由传统人向现代人发展的重要因素。(利大于弊)
探讨:报刊的局限性
提示:文化水平、媒介、地域性、传播 速度、表现力……
2.影视广播——立体媒体
广播 影视篇
近代电影事业的发展
第一部自制电
影《定军山》 第一部有声电影 《歌女红牡丹》
第一部获得国际 荣誉的影片

第16课_大众传媒的变迁.pptx

第16课_大众传媒的变迁.pptx
《邸报》 功能而且只是在官员间传
阅的报纸。
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
一、报刊业走向繁荣
阶段 时间 代表刊物 影响
兴起
19C中期《中国丛报》 《万国公报》
西人开始 在华办报
1873 《昭文新报》创国办人的最报早刊
一、报刊业走向繁荣
阶段 时期 代表刊物 影响
戊戌变法 《时务报》宣传进步思
辛亥革命
《民报》
——方晓红《中国新闻史》
(2)概括报刊这一传播媒体在当时发展
的突出特点。
材料三
(3)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这三份 报刊所宣传的主要思想。
《时务报》:维新思想; 《民报》:民主革命思想; 《新青年》:民主与科学思想 。
材料三
(4)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说 明报刊作为大众传播媒在中国近代 史上的作用。 宣传进步思想文化,批判落后封建 制度,唤醒民众觉悟,支持配合政 治革命。
D、这三类媒介从技术层面上说是一个 逐次替代的过程
合作探究:报纸、电视、广播、网络 作为四大传媒各有什么特点?
报纸:优势——权威性高,保存性强,传阅率 高,适合深度背景分析,受众相对集中; 广播:接收介质简单,占用空间小,价格便宜, 方便,可以随时接收信息;而因其只涉及声音 传播,制作相对简单快捷,信息传送时效快。 电视:受众面广,权威高,时效性强,不受时 空限制,视听合一,动态感强; 网络:优势——时效性强,参与性强,不受时 空限制,可声、像、文、图多媒体传播。
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 四大媒介
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
学习目标 以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
联网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 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 的巨大变化。
法国著名哲学家伏尔泰 曾经说过:“报纸的故乡 在中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报刊业走向繁荣 ❖1. 中国报刊业的形成阶段
•19世纪中前期,外国人开始在华办报。 {世界上第一家中文报刊:《察世俗每月统记传》 中国人最早在中国境内创办的报刊:《昭文新报》}
外文: 《中国丛报》《万国公报》。 中文报: 1833年 《东西洋每月统记传》
1872年 《申报》 我国的报刊业逐步形成了。
材料二
电视质量提高
黑白小电视到大屏 幕高清晰度
由什么电视到 彩色电视以及液晶
什么电视? 电视。
电视逐渐普及原因:
电视逐渐普及原因:
1、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电视已经成为 普通家庭中的普通电器;
2、电视技术的进步,如卫星传送技术的运用,扩大了 电视台的覆盖面积;
3、国家的政策支持,如“村村通”工程; 4、电视的优点:是信息传递的主要形式,具有可视性、

每月统记传》《申报》,1873年艾小梅的《昭 文新报》为国人最早在境内创办的报刊。
戊戌变法时期《时务报》 辛亥革命时期《民报》
发 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新青年》
成为宣传改良、革命和新文化 的武器,发挥着制造舆论、唤 醒民众的重大启蒙作用。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红色中华报》《新华 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谭鑫培在电影《定军山》
中的剧照
1905年7月,中国人 首次尝试拍摄影片。拍片 是北京丰泰照相馆进行的。 这年是谭鑫培的60寿辰。 他扮演黄忠,表演精湛。 谭鑫培是京剧界承前启后 的大宗师,他创立的“谭 派”对老生行甚至整个京 剧艺术的发展都起到重要 作用。当时谭鑫培的表演 艺术以达炉火纯青的境界, “京城无腔不学谭”。可 惜这部电影今已不存。
扩大了信息含量,拓宽了报 道领域,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到2000年的8 725种。
电影 是世界上最流行的一种娱乐
方式,它所利用的是人的视觉暂留现象。 因为人的视觉具有一种短暂的记忆
功能,能将迅速连续移动显示的图像连 接起来,如图像的形状和位置相差甚微, 并以每秒10幅以上的速度在人眼前显示 的话,人眼所看到的将是一组活动着的 图像。
你知道中国人开始自己创办近代报刊是从什么时候开始 的吗?代表的报刊是什么?
19世纪70年代; 国人最早在中国境内创办的报刊——《昭文新报》 (艾小梅 1873年 汉口)
1872年4月,一份中文报纸《申报》在上海创刊,创办人是英国商人美查。 《申报》创刊之初,每两天出版一次,从第五期起改为日报,星期日休 刊。1907年,上海金融世家席裕福以七万五千元买下申报馆全部产业, 从此《申报》的产权与管理权归中国人。1912年史量才成了申报馆的大 股东,并对申报原班人员和版面作重大调整,业务大有进展,成为上海 发行量和影响最大的一份报纸,据上海市邮政局1931年的报告,当年 《申报》发售量为十五万份。1945年抗战胜利后,《申报》被国民党接 收,解放前夕,该报终刊。
传媒——传递信息的载体就 是传媒。
大众传媒——面向大众传递 信息的载体就是大众传媒。
什么叫号外?
报社因需要及时报道某项重要 消息而临时增出的小张报纸,因 在定期出版的报纸顺序编号之外, 故名。
(1)古老的传媒手段 事例介绍:马拉松战役、烽火戏诸侯、飞鸽 传书、驿站。
(2)人类普遍使用的传媒手段 事例介绍:书籍、报纸、杂志。
多角度、覆盖面广的优势; 5、群众精神生活的需要。 6、电视工业的发展
小资料 :“村村通”工程?
“村村通”工程——国家为解决广大农村 和边远山区(主要是西部地区)群众难以看 电视听广播问题而实施的工程。从1998年开 始实施,到2001年3月,累计投资16.2亿多 元,消灭广播电视盲村10万多个,解决了近 7 000万人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的问题。
3. 中国电视事业的发展
中国中央电视台是中华人民共 和国国家电视台,1958年5月1日试 播,9月2日正式播出。初名北京电 视台,1978年5月1日更名为中央电 视台,英文简称CCTV。
中央电视台是中国重要的新闻舆论机构,是党、 政府和人民的重要喉舌,是中国重要的思想文化阵 地,发挥着传播新闻、社会教育、文化娱乐、信息 服务等多种功能,是全国公众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 也是中国了解世界、世界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
①时效性不强; ②制作精良,画面清晰,能在短时间内使观众
得到充分的视觉和听觉的享受; ③能给观众带来强烈的情感参与和情感体验。
什么样的传媒时效性比较强? 电视、互联网
2.广播事业的发展
20世纪早期,在美英等国家出现。 20世纪20年代,中国上海、北平等地出现。 改革开放后,随着电视的普及,作用有所下降,但依 然占有重要地位。
中国第一部在国际电影节获奖 的影片——《渔光曲》剧照
《渔光曲》
云儿飘在海空 鱼儿藏在水中 早晨太阳里晒渔网 迎面吹来大海风 潮水升 浪花涌 渔船儿飘飘各西东 轻撒网 紧拉绳 烟雾里辛苦等鱼踪 鱼儿难捕租税重 捕鱼人儿世世穷 爷爷留下的破渔网 小心再靠它过一冬!
《义勇军进行曲》的诞生 《风云儿女》剧照
•世界上最早印刷出版的周报: 1609年德国《报道或新闻报》
•最早日报: 1663年德国《莱比锡新闻》
•最早出现并具有影响力兼售价低廉的 大众化报纸:
1833年美国《纽约太阳报》
❖2. 中国报刊业的发展阶段
•戊戌变法时期:
《时务报》 —改良
•辛亥革命时期:
《民报》 —革命
•五四新文化运动期间:《新青年》 —新文化
二、影视事业的发展
1、中国电影事业的发展
(1).中国电影事业的起步:1905,定军山 (2).中国电影事业的发展并走向成熟:
20年代——40年代 (3).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走向辉煌:
多部影片获国际国内大奖
任景丰谭鑫培
1905年11月,北京 丰泰照相馆的老板任景丰, 在自家照相馆中的露天空 地上,拍摄了中国有史以 来的第一部电影──京剧 《定军山》。这部电影的 主演是京剧界须生泰斗谭 鑫培。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红色中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报、
《新华日报》、《解放日报》—与敌斗争
•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日报》、 《光明日报》
—党政方针
《时务报》由黄遵宪、汪康年、 梁启超在1896年创办 。
《民报》是中国同盟会机关报, 1905年11月创刊于日本东京。
《新青年》,由陈独秀1915年9月 在上海创办。第一卷名《青年杂 志》,第二卷起改名《新青年》, 一般笼统地称为《新青年》。
日报》《解放日报》等 。
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展 新中国初期《人民日报》
“文革”时期不少报纸停办
成为宣传党的路线、政策和方 针的主意舆论工具。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报刊业出现了一片繁荣景
繁 荣
象。报纸的总数从1978年的186家,发展到 2000年的2 007家,日报的读者超过10%。刊 物的种类也急剧增加,由1978年的930种增加
(3)信息时代的传媒手段 事例介绍:广播、电视、电话、互联网。
我国最早的报纸——邸报
一、报刊业走向繁荣
法国著名思想家伏尔泰曾经说过:“报纸 的故乡在中国。”唐代就出现具有新闻传播 初步功能而且只是在官员间传阅的报纸(邸 报)。 思考:
我国报刊业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请大家阅读课本内容,整理出我国报刊业。
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与发展, 为报刊业提供了物质条件; 西方先进科技、文化的传播在客观上的促 进作用; 外国人在华办报潮流的推动。
《光明日报》与《人民日报》《红旗》 的区别是什么? 《红旗》与《人民日报》是党报党刊 。 主要宣传宣传党的路线、政策和方针 《光明日报》是其他类型的报刊 ,
在介绍学术文化、社会生活方面,内容 比较丰富。
❖3. 中国报刊业的繁荣阶段
1978年 报纸总数: 186家 刊物种类: 930种
请大家阅读【历史纵横】,思考中国报 刊业的发展对社会有何影响?
报纸在报道新闻、传播信息、通达 民情、传播知识、开启民智、立言议政、 和实施舆论监督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 作用。
表现
社会影响

19世纪中前期,外国人在华办报,外文有《中 国丛报》和《万国公报》,中文有《东西洋考
互联网具有很大的优势:
1、集报纸、广播、电视的优势于一体
能模拟三维动态效果,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 感染力。
2、费用低廉 3、可以高度互动,双向传受 4、可以更主动、更便捷和最大限度地
获取信息
互联网的缺陷:
1、不法分子传播影响青少年 的成长的不良信息
2、利用网络进行犯罪 3、青少年沉迷于网络游戏┈
小结:
节目越来越丰富多彩
表现: A、出现一批在社会上产生广泛影 响的名牌栏目; B、现场直播一些重大事件和体育 比赛; C、播映许多优秀的电视连续剧。
《红楼梦》
三、互联网的兴起
1、互联网诞生:20世纪60年代末 2、互联网风靡全球:90年代以后 3、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1994年
美国科学家科兹曼对近现代历史作的划定:“19世 纪是铁路时代,20世纪是高速公路时代,21世纪将是宽 带网络时代。”那么,网络媒介与其他大众传媒相比, 有哪些优势?
近代有识之士为什么要办报刊?
材料一 西方列强的入侵,激起了中国数千年
未有之剧变。先进的知识分子痛于外患 之凭陵,清廷之腐败,国亡之无日,认 识到非革新不足以图存,然手无权柄可 操,遂致力于办报,籍报纸传播其主张, 以言论觉天下。
——陈玉申《晚清报业史》
中国近代报刊业发展原因
近代资产阶级宣传维新、革命思想,挽救民 族危机,无产阶级宣传马克思主义等都需要 报刊。 有没有其他的原因了?
1926年,美国华纳兄弟 影片公司在世界上首次尝试 拍摄有声电影。同年8月, 有声电影正式在美国上映。 1931年中国拍摄成功自己 的第一部有声电影──《歌 女红牡丹》。
1931年,胡蝶在第一部有声电影 《歌女红牡丹》中的剧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