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秒规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秒规则
当你下次跟小盆友大谈特谈老掉牙的“五秒规则”(5 second rule)时,你的腰板又可以挺直一点了——根据英国伯明翰阿斯顿大学的最新研究,五秒规则在食品安全方面确实有着一定的积极意义。
为了终结持续数年,关于五秒规则是否有用的争论。
一支由微生物学家Anthony Hilton带领的团队研究了多种材质的室内地面(包括:地毯、层压板和瓷砖表面)与各种常见食物(例如:吐司、意粉、曲奇、火腿、干果、还有黏糊糊的糖果)接触时,大肠杆菌以及金黄色葡萄球菌在两者间的转移情况。
在研究中,接触时间这一变量设定在3秒到30秒间。
研究人员发现,“接触的时间确实是影响细菌从地面转移到食物上的重要因素。
”五秒规则胜出了——但是,那个掉到地上的食物还能不能吃可不是单单由接触时间决定的。
事实上,地面的类型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例如说:你的食物如果掉到地毯上,那它沾染细菌的机会是比较小的。
但是如果你的食物是掉到硬木板上,而且还超过了五秒钟,那几乎就可以肯定它已经沾染上了让人不愉快的东西了,那个食物还是湿的?那就算了吧,扔垃圾桶也不可惜。
Hilton教授在解释实验结果时说道:
食物掉到地上始终都会有沾染到致病菌的风险。
这风险很到程度上取决于当时地面上的是那一种细菌;但是这个探究结果至少可以给那些支持了“五秒规则”多年的粉丝们一个交代,毕竟这个定律一直以来都被认为只是一个传说。
当然,这个并不是第一次有研究人员着手研究这个神秘的“五秒规则”。
《纽约每日新闻》解释道:节目《流言终结者》曾经做个一个非正式的调查,发现食物掉到地上2秒到6秒所沾染的细菌量并没有明细的差异。
但是Hilton教授的最新研究让人们对这个问题更进一步的认识。
好啦,现在有理论撑腰,你又可以在餐桌上口沫横飞的宣扬你的“五秒规则”了?其实不是的,如果可以避免的,掉到地上的食物当然是不吃最好——这应该都是常识了吧?但是,如果下次你掉了个美味极了的食物,假设你又有敏捷神速的“加藤鹰之手”,那这个五秒钟定律确实可以让你吃得舒心又愉快。
[dalin via Gizmodo]
# 维基:五秒规则
五秒规则或称、五秒钟理论、五秒不沾菌、五秒钟定律等,是一种世界范围内广泛存在的迷信说法。
是一种判断掉在地上的食物是否可以食用的方法。
其核心理论阐述为:如果食物掉在地上后五秒内被拾起,则该食物可以安全地食用。
五秒规则的原始版本已不可考。
五秒规则有很多版本,环境及个人对卫生要求的不同,也导致了各种不同版本的产生。
比如在美国大学宿舍内,通常执行的是十秒规则。
目前流传的版本包括“三秒规则”、“七秒规则”、“五分规则”等。
在某些版本中,拾起食物的时限甚至被延长到食物最终被找到。
2003美国高三学生克拉克主持进行了五秒规则的验证研究,发现即便食品与地面接触的时间少于五秒也都都粘上了相当数量的细菌。
克拉克的研究,获得了2004年度的搞笑诺贝尔奖公共卫生奖。
探索频道的《流言终结者》节目曾对五秒规则进行调查。
结果发现,哪怕是两秒钟都足够使得食物被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