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子植物起源共35页

合集下载

被子植物

被子植物
木兰科植物;
活动要求:详细记载每一种植物的分布地点、同学
们一起讨论和总结植物的野外识别特征,对校园内木 兰科植物的布局提出自己的意见。

樟目Laurales
Amborellaceae Trimeniaceae Monimiaceae Calycanthaceae 蜡梅科 Idiospermaceae Lauraceae 樟科 Hernandiaceae 莲叶桐科
教学设计
1.通过自学在书上找出木兰科的特征,分布、 花程式、识别特征、经济用途和分类地位等内 容的位置(5分钟)

2. 观看木兰科植物的图片

3. 对照花的结构讲解木兰科花图式

难点:花的各部分相对位置的确定

木兰科(Magnoliaceae)
特征 1、植株:木本,具香气 2、叶:单叶互生,托叶大,早落,具托叶环 3、花:花大,花被。雌雄蕊螺旋排列花托上 4、果:蓇葖果 5、分布:热带亚热带亚洲,我国约130种。少

教学设计
1.通过自学在书上找出樟科的特征,分布、花 程式、识别特征、经济用途和分类地位等内容 的位置(5分钟)

2.观看樟科植物的图片 。

3.对照花的结构讲解樟科花图式。

樟科( Lauraceae)
特征: 1、木本,常绿或落叶 2、单叶互生,革质,全缘,三出脉,具油细
为什么被子植物的数量会如此之多? 为什么被子植物有广泛的适应性?
第一节 被子植物的特征
1 具有真正的花 2 具雌蕊 3 具有双受精现象 4 孢子体高度发达 5 配子体进一步退化
第二节 被子植物分类的原则
1.分类的必要性 2.分类原则的困难 3.进化与原始性状的相对性

被子植物的一生课件

被子植物的一生课件
被子植物的繁殖
传粉
传粉是指花粉从花药传到另一 朵花柱头的过程,是植物繁衍 后代的重要环节。
风和昆虫是传粉的两大媒介, 其中昆虫传粉最为常见,约有 80%的被子植物依靠昆虫传粉。
传粉过程中,花粉落在柱头上, 萌发出花粉管,精子通过花粉 管与卵细胞结合,完成受精作用。
受精
受精是指雄配子与雌配子结合形 成合子的过程,是植物繁殖的关
其中,动物传播是最常见的传播 方式。
CHAPT被子植物生命周期的开始, 是种子从休眠状态转化为活跃状态的 过程。
种子萌发过程中,种皮破裂,胚芽和 胚根开始生长,最终突破种皮露出土 壤。
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湿度和光 照等环境条件,以及足够的养分供应。
基于某些特定的标准或人类的需要, 将植物进行分类。例如,根据经济价 值、观赏价值等标准进行分类。
被子植物的命名规则
学名
俗名
英文名称
CHAPTER
被子植物与人类的关系
被子植物在食物链中的作用
被子植物在医药中的应用
被子植物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被子植物通过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来净化空气。 被子植物可以防止水土流失,保持土壤肥力。
营养生长
营养生长是指被子植物在生殖生长之前的生长阶段,主要进行根、茎、叶等营养器 官的生长发育。
营养生长过程中,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质,并吸收水分、无机盐和其他养 分以支持其生长。
营养生长是植物体积增大、组织分化、形成完整植株的过程,为生殖生长提供必要 的物质基础。
生殖生 长
生殖生长是指被子植物开始开花、结实等生殖过程后的生长阶段。
被子植物的一生课件
contents
目录
• 被子植物的起源与演化 • 被子植物的繁殖 • 被子植物的生长与发育 • 被子植物的多样性与分类 • 被子植物与人类的关系

被子植物的起源和演化(一)被子植物发生的地质时期:白垩...

被子植物的起源和演化(一)被子植物发生的地质时期:白垩...

4.克朗奎斯特系统 克朗奎斯特(Cronquist A.)是美国学者,他 的被子植物分类系统是1958年发表的。他1981 年修订的系统将被子植物划分为11亚纲83目383 科。这一新系统与塔赫他间(1980)系统的主要观 点趋于一致,但不用“超目”的分类单元。例如, 被子植物起源于种子蕨而非其他裸子植物;木兰 目是现存被子植物最原始的类群,也是其他被子 植物的出发点;单子叶植物起源于原始双子叶植 物中可能与睡莲相似的草本植物。
3.塔赫他间系统
塔赫他间(Takhtajan A.L.)是前苏联学者,其系统是 1954年公布的,并在1959年以后作了几次修订,最后 一次修订是在1987年。他认为被子植物系起源于种子蕨, 并通过幼态成熟演化而成的,而不是起源于现存的裸子 植物或已绝灭的本内苏铁或科达树。由于被子植物具有 极为简化的雌、雄配子体和独特的双受精现象,因此提 出被子植物单元起源的观点;草本由木本演化出来,单 子叶植物起源于水生双子叶类具有单槽花粉的睡莲目莼 菜科(Cabombaceae)。木兰目是最原始的代表,由木兰 目发展出全部被子植物。至于被子植物的发源地,他提 出从印度东北部的阿萨姆到西南太平洋的斐济。塔赫他 间1987年系统含12亚纲166目533科。
(四)被子植物起源的地点 1.高纬度起源说 2.低纬度热带起源说 ①现代被子植物中多数原始的科都集中分布在低纬 度的热带,如木兰科 ② Camp 提出南美亚马逊流域的热带雨林有许多种接 近被子植物的原始祖先 ③大陆漂移和板块学说的支持 3.被子植物起源的东亚中心假说 孙革在辽西发现辽宁古果(1.5亿年以前)
恩格勒以花部的构造,尤其是花被的特征所显示的递增的复 杂性安排被子植物的系统。把无被或单被、风媒传粉的类群安排 在最前面,认为它们在被子植物中处于原始的地位,花被的分化 成为花萼和花瓣,以及花瓣的连合代表被子植物发育的较高阶段。 整个双子叶植物划分为单被花群、离瓣花群和合瓣花群,每一群 又依据从明显的下位花一直到完全的上位花来表明演化的方向。 他还认为现存的多心皮类和柔荑花序类并无直接的联系,前者来 自叶生胚珠的孢子叶类,后者出自孢子穗类,恩格勒称此为被子 植物的二元起源。1964年版恩格勒系统对目的范围和位置作了重 新的划分和变更,但仍以柔荑花序类作为被子植物最原始的类群。 这种以柔荑花序类作为被子植物最原始的类群,认为由单被花发 展到双被花,由离瓣花发展到合瓣花作为被子植物系统发育理论 基础的学派称为柔荑花序学派,又由于其创始人是恩格勒,也称 为恩格勒学派。这个学派认为单子叶植物是由前被子植物经过退 行演化分支出来,与双子叶植物平行发展,承认它与木兰目和毛 茛目有联系。 中国植物志采用1936年版的恩格勒系统。

被子植物系统发育

被子植物系统发育
3.枝顶芽不发育;落叶性………………………………………(3)粟属Castanea
3.枝顶有顶芽;常绿性…………………………………………………………………………4 4.壳斗外被刺状或瘤状苞片,坚果1-3个,全包于壳斗中;叶
通常2列……………………………………………………………(4)栲属Castanopsis
Armen L. Takhtajan (1910- )
Degeneria ritensis
Degeneria sp
Drimys 林仙树
他赫木(新拟)
Drimys 林仙树 Bubbia
4.壳斗外被硬毛状或鳞状的苞片,坚果1个,大部分露出;叶
不为2裂…………………………………………………………(5)石栎属Lithocarpus
蜡叶标本的采集制作
➢ 植物标本的采集:野外采集标本时要求具有代表性和典型 性。草本植物一般要求具根、茎、叶、花(或果实)完全, 木本植物需选用具花或果的枝条剪下,其长度在 25 - 30cm 左右。采集同时要在标本上挂上标签;并同时做好 记录.
创始人:张宏达教授
华夏具有丰富的 各类代表: • 种子蕨、 • 各类裸子植物、 • 各类原始的被 子植物····· • 以及其他化石
带 生 殖 枝 的 辽 宁 古 果 化 石
辽宁古果化石种子 表面电镜扫描照片
重建的中华古果植物
被子植物的祖先类群
被子植物起源假说: 被子植物花在被子植物的起源有过许多假说,
争论的焦点:植物区系起源的时间、地点、祖先类 群及其演化路线。
北极圈 华夏
阿萨姆-斐济岛
世界植物区系--起源的地点
(1)北极起源说的要点
Heer, Engler 以早期在北极地区发现的大量化

初中生物被子植物的起源.doc

初中生物被子植物的起源.doc

初中生物被子植物的起源被子植物是现代植物中占绝对优势的植物类群,目前已知有300—400科,20—30万种,这在数量上远远超过所有其他植物类群种数之和。

被子植物的起源问题被达尔文称为“讨厌之迷”,已经被研究、争论了一个多世纪。

与之有关的假说、理论层出不穷。

近30年以来,相关的研究取得了快速的发展。

许多涉及被子植物起源的讨论和假说受到学术界较广泛的注意和认可。

这主要应归功于古植物学的研究进展和基于形态学资料、分子生物学数据及两者结合的分之系统学的贡献。

被子植物的起源问题主要有3个方面:(1)被子植物的祖先类群;(2)被子植物的起源时间;(3)被子植物的起源地点。

本文就从这3方面对被子植物的起源问题的研究现状作一简要的介绍。

1. 被子植物的祖先类群这是有关被子植物起源的核心问题,也是争议最多的问题。

在探究此问题之前,首先要清楚被子植物是否单系类群及其内各大类群之间的关系。

被子植物各类群之间形态学、生态学等方面的差异很大,许多学者都认为它不可能是单系类群。

然而,由于被子植物的许多被子植物是现代植物中占绝对优势的植物类群,目前已知有300—400科,20—30万种,这在数量上远远超过所有其他植物类群种数之和。

被子植物的起源问题被达尔文称为“讨厌之迷”,已经被研究、争论了一个多世纪。

与之有关的假说、理论层出不穷。

近30年以来,相关的研究取得了快速的发展。

许多涉及被子植物起源的讨论和假说受到学术界较广泛的注意和认可。

这主要应归功于古植物学的研究进展和基于形态学资料、分子生物学数据及两者结合的分之系统学的贡献。

被子植物的起源问题主要有3个方面:(1)被子植物的祖先类群;(2)被子植物的起源时间;(3)被子植物的起源地点。

本文就从这3方面对被子植物的起源问题的研究现状作一简要的介绍。

1. 被子植物的祖先类群这是有关被子植物起源的核心问题,也是争议最多的问题。

在探究此问题之前,首先要清楚被子植物是否单系类群及其内各大类群之间的关系。

植物学 被子植物的起源与系统发育

植物学 被子植物的起源与系统发育

地史上的理由 : 与大陆漂移和板块构造理论相关。
• 德国地质科学家魏格纳 (Wegener A.L.,1880~1930)根据古生物、 古气候、古生物地理的大量资料,提出了大陆漂移的理论。他认 为现今的大陆是从一个原始的超级大陆开始的。
• 现在已经证实,距今2.25亿年前,地球上存在一个联合古陆,这 一联合古陆被称为“泛古大陆 (Pangaea)”。
A,B.真花说示意图;C,D.假花说示意图
真花说
• 本内苏铁植物具两性花,花的各部分多为螺旋排列,下 面有不育的叶片,它的雄蕊不分化为花药和花丝,心皮 具有边缘生的胚珠。所有这些特征均可在被子植物的木 兰目里找到。因此被子植物被认为是起源于拟苏铁植物 (包括本内苏铁),而木兰目又被多心皮学派认为是现存 被子植物中最原始的代表。这个理论的实质是被子植物 的两性花是由种子蕨简单的两性孢子叶球发展出来,两 性花是原始的。这也就为多心皮(毛茛)学派建立被子植 物系统发育的理论基础。
被子植物的起源地点
• 最早有“北极起源说”,认为被子植物从北极圈开始, 然后向南迁移。这一假说是由希尔 (Heer)提出来的。 按照北极起源说,被子植物起源后向三个方向扩大其 分布区:一是由欧洲到非洲;一是从欧亚大陆经日本 到达喜马拉雅山,再折向中国的西部和南部,伸展到 马来西亚、澳大利亚;一是从加拿大经美国进入拉丁 美洲,最后扩散到全球。这一假说由于北极早白垩世 化石被子植物区系极端贫乏而逐渐被摒弃。
• 从白垩纪开始,被子植物已经遍布于南 北古陆各大陆块。在发源地,许多较原 始的种系如木兰目、毛茛目、金缕梅目 (狭义)等已形成了完整的自然系统,并扩 展到各大陆块,形成被子植物系统发育
被子植物在地球上出现之后如何发展,有下面几 种理论和设想:

种子植物拓展资源-被子植物的起源

种子植物拓展资源-被子植物的起源

被子植物的起源1.起源时间当前多数学者认为被子植物起源于白垩纪或晚侏罗纪。

根据斯科特、马朗和利奥波德(1960)对以前记述过的化石进行了全面的讨论,发现白垩纪之前未曾保存具确实证据的被子植物化石。

此外从孢粉证据来看,同样表现在白垩纪以前的地层中,未能找到被子植物花粉。

多伊尔和马勒根据早白垩世和晚白垩世地层之间孢粉的研究,支持被子植物最初的分化是发生在早白垩世,大概在侏罗纪时期就为这个类群的发展准备好了条件,这一观点也被奥尔夫从美国弗吉尼亚的怕塔克森特早白垩世岩层中得到的叶化石证据所支持。

同时,他们还得出结论:在白垩纪,木兰目的发展先于被子植物的其他类群。

我国学者潘广等人近10年在对华北燕辽地区中侏罗纪地层中发现并确证了原始被子植物的存在,也发现了那时的单子叶和双子叶植物——木兰类和柔荑花序类均已发育较好。

因此,被子植物的起源应早于白垩纪。

这个观点已在1999年第16届国际植物学大会上引起关注。

2.发源地关于被子植物起源的时间,最好的花粉粒和叶化石证据表明,被子植物出现于~亿年前的早白垩纪。

在较古老的白垩纪沉积中,被子植物化石记录的数量与蕨类和裸子植物的化石相比还较少,直到距今8000~9000万年的白垩纪末期,被子植物才在地球上的大部分地区占了统治地位。

至于被子植物起源的地点,目前普遍认为被子植物的起源和早期的分化很可能在白垩纪的赤道带或靠近赤道带的某些地区,其根据是现存的和化石的木兰类在亚洲东南部和太平洋南部占优势,在低纬度热带地区白垩纪地层中发现有最古老的被子植物三沟花粉。

中国植物分类学家吴征镒教授,从中国植物区系研究的角度出发,提出整个被子植物区系早在第三纪以前,便在古代统一的大陆的热带地区发生,并认为中国南部、西南部和中南半岛,在北纬20°~40°间的广大地区,最富于特有的古老科、属,这些第三纪古热带起源的植物区系,即是近代东亚温带、亚热带植物区系的开端,这一地区就是被子植物的发源地。

被子植物的起源与系统发育.ppt

被子植物的起源与系统发育.ppt

第四节 被子植物的起源与系统发育
Section 4 Origin and system development of Angiosperm
一、被子植物的起源 Origin of Angiosperm
• ㈠起源的时间 Original era • 1、古生代起源说 Theory of originated in Paleozoic
一、被子植物的起源 Origin of Angiosperm
• 被子植物起源包括起源的时间、地点和祖先的来源 等问题,其中祖先来源问题从根本上来说是最重要 的。但是起源的时间和地点将会帮助我们去发现祖 先的渊源。
• 长期以来,特别是本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采用了 新的研究方法,摆脱了过去的偏见,重新研究和评 价了过去的工作,使被子植物的起源问题的研究有 了一定的进展。
Section 4 Origin and system development of Angiosperm
一、被子植物的起源 Origin of Angiosperm
• ㈠起源的时间 Original
子植物在白垩纪时突然出现,认为是一个可疑的秘 密,当时他归结为“地质纪录不完全”的结果。 • 100余年后的今天,有关被子植物起源的时间问题, 虽有了一定的进展,但由于可靠的化石证据不多, 大多数的结论仍然是推论性的,粗略归纳起来,有 两种不同的观点:
球的北美、葡萄牙、远东等地,才出现无可置疑的 双子叶植物的叶痕化石,而木材、花和果实化石甚 为罕见。 • 如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早自垩世欧特里夫期(距今 约1.2亿年)地层中,发现被认为是最早的较为可靠 的被子植物果实化石——加州洞核(Onoana california)。
第四节 被子植物的起源与系统发育

被子植物的起源和系统发育ppt

被子植物的起源和系统发育ppt

代表人物:哈钦森(J.Hutchinson)
塔赫他间(A.Takhtajan) 克朗奎斯特(A.Cronquist) 理由见P.365下
五、被子植物主要的分类系统
(1)恩格勒分类系统:
由德国的 Engler 和 Prantl于1897年在《植物自然分科志》中 发表。主要特点为:假花学说为理论依据、科大(2纲62目344科)
1 Chase M N, Soltis D E. Olmstcad R G Phylogenetics of Seed Plants an analysis of nucleotide
sequences from the plastid gene rbcL. Ann Missuri Bot Gard,1993,80:528-580
4 浅间一男. 被子植物的起源. 谷祖纲等译. 北京: 海洋出版社, 1988 5 周云龙主编. 植物生物学.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 6 爱德华.威尔逊著,陈家宽等译. 生命的未来.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5
祝同学们:
谢谢!
第四节
被子植物的起源和系统发育
一、起源的时间
(1)古生代起源说:
因为在南非二叠纪地层中发现了具有两性结实器官的舌蕨。
(2)白垩纪起源说:
大多数学者认为被子植物起源于白垩纪或晚侏罗纪, 因为有大量的化石证据。 因为还不知道被子植物最古老的原始类型到底是什么样 子,所以还没有肯定的起源时间,但起源的时间可以肯定是在 白垩纪以前的某个时间。
二、起源的地点
(1)高纬度起源说:
认为被子植物是在北半球高纬度地区出现; 但化石区系的研究不支持此理论。
(2)中、低纬度起源说:
大多数学者同意被子植物是在中、低纬度的热 带、亚热带起源的。因为无论是化石证据还是现代被子植 物的地理分布都支持此观点。

被子植物的起源与系统发育

被子植物的起源与系统发育

除英、法外,大部分国家采用本系统, 《中国植物志》和我国大多数标本馆 都采 用此系统
Botany
Chapter Ⅷ Angiosperm
图 恩格勒被子 植物分类系统图 (1897)
Botany
Chapter Ⅷ Angiosperm
2、哈钦森被子植物分类系统
1)概况
英国植物学家哈钦森于1926年在《有花植物科志》一书中提出 的,1973年作了修订,从原来的332科增加到411科。 两性花比单性花原始;花各部分分离、多数的,比联合、定 数的为原始,花各部螺旋状排列的,比轮状排列的为原始;木本 较草本为原始。他还认为被子植物是单元起源的,双子叶植物以 木兰目和毛茛目为起点,从木兰目演化出一支木本植物,从毛茛 目演化出一支草本植物,认为这两枝是平行发展的;无被花、单 花被则是后来演化过程中退化而成的;柔荑花序类各科来源于金 缕梅目。单子叶植物起源于双子叶植物的毛茛目,并在早期就分 化为3 个进化线: 萼花群( Calyciferae )、冠花群(Corolliflorae) 和颖花群(Glumiflorae)。
1、化石及现代的裸子植物都是木本的,柔荑花序植物大都亦是木本的; 2、裸子植物是雌雄异株,风媒传粉的单性花,柔荑花序类植物也大都如 此; 3、裸子植物的胚珠仅有1层珠被,柔荑花序类植物也是如此; 4、裸子植物是合点受精的,这也和大多数柔荑花序植物是一致的; 5、花的演化趋势是由单被花进化到双被花,由风媒进化到虫媒类型。
Botany
Chapter Ⅷ Angiosperm
(一)起源的时间(下述地质年代时间单位均为亿年)
1、古生代(5.7-2.3)起源说:
1)坎普、托马斯、埃姆斯等:古生代二叠纪(2.99-2.51) 2)拉姆肖等:古生代的奥陶纪到志留纪(4.88-4.16)

被子植物的起源

被子植物的起源



第一节 被子植物的一般特征
被子植物的种类能如此多,适应性又如此广,这 与上述复杂、完善的结构特征是分不开的,特别 是繁殖器官的结构和生殖过程的特点——如具有 真正的花、胚珠包藏在子房内、具有独特的双受 精现象。 这些特征都给予了被子植物适应和抵御各种不良 环境的内在条件,使被子植物在生存竞争、自然 选择的过程中不断产生新的变异,产生新的物种, 从而使被子植物在地球的植物界占绝对优势。

第一节 被子植物的一般特征
(二)具雌蕊 • 雌蕊:子房、花柱和柱头 • 胚珠包藏在子房内,得到 子房的保护,避免了昆虫 的咬噬和水分的丧失。 • 果实:色、香、味,多种 开裂方式,果皮上常具有 各种钩、刺、翅、毛

第一节 被子植物的一般特征

雄花的苞片 雌花的苞片
花被
心皮
雄花的小苞片消失,剩下雄蕊

雌花小苞片退化剩下胚珠
被子植物的分类系统
1. 恩格勒系统
2. 哈钦松系统
3. 塔赫他间系统 4. 克朗奎斯特系统
19世纪以来,许多植物分类工作者为建立一个“自然”的 分类系统作出了巨大努力。他们根据各自的系统发育理论, 提出的分类系统已有数十个。但由于有关被子植物起源、 演化的知识特别是化石证据不足,直到现在还没有一个比 较完善的分类系统。目前世界上运用比较广泛的仍是恩格 勒系统和哈钦松系统。在各级分类系统的安排上,克朗奎 斯特系统和塔赫他间系统被认为更为合理。
被子植物的起源
一、起源的时间
根据植物的化石推断,被子植物起源于白垩纪。 距今约1亿年前。这是一个未解的迷。
1.古生代起源说 认为被子植物起源于古生代二叠纪 2.白垩纪(或晚侏罗纪)起源说
被子植物起源于白垩纪或晚侏罗纪。 被子植物起源的时间似乎可以肯定,是在白垩纪以

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共35页

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共35页
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
11、不为五斗米折腰。 12、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 贞秀姿 ,卓为 霜下杰 。
13、归去来兮,田蜀将芜胡不归。 14、酒能祛百虑,菊为制颓龄。 15、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谢谢!
35

被子植物的起源.ppt

被子植物的起源.ppt
• 3.本内铁树目着生孢子叶的轴很长,木栏目 的花轴也是伸长的
• 4.具有伸长的花轴,心皮多数而离生的两性 整齐花是原始的类群(木栏目)
(二)被子植物的主要分类系统
• 1.恩格勒系统 • 2.哈钦松系统 • 3.塔赫他间系统 • 4.克郎奎斯特系
一、恩格勒系统

这一系统是德国植物学家恩格勒(Engler)和柏兰特(Prantl)在1892年公布的。他们认为被
• 木本或草本。单叶,稀为羽状或掌 状复叶。花常单性,组成柔荑花序 或否,通常无花瓣或常缺花被,多 半为风媒传粉;雄蕊2(偶1)至数 枚,稀多数,花粉粒2或3核;雌蕊 心皮分离或联合,边缘胎座、中轴 胎座等,胚珠少数,倒生至直生, 常具双珠被及厚珠心,柔荑花序类 各目常合点受精。

植物体一般多少含有丹宁,通
• 2.裸子植物是雌雄异株,风媒传粉的单性花柔荑花 序植物也大都如此;
• 3.裸子植物的胚珠仅有1层株被,柔荑花序类植物 也大都如此;
• 4.裸子植物是合点受精的,这也和大多柔荑花序植 物是一致的;
• 5.花的演化趋势是由单被花进化到双被花,由风媒 进化到虫媒类型.
2.毛茛学派-真花学说
• 被子植物的花是一个简单的孢子叶球,它是 由早已绝灭的本内铁树目,特别是拟铁树的 两性孢子叶的球穗花进化而来的;

关于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的亲缘关系,哈氏认为明显地表现
在单子叶植物中的花蔺目(Butomales)和泽泻目(Alismatales)
上。这两目和双子叶植物的毛茛目有密切关系:(1)都有离生心皮
的雌蕊;(2)通常都有多数雄蕊;(3)花蔺目中有蓇葖果,泽泻目
中有瘦果,又象毛茛目中的果实。因而哈氏认为单子叶植物起源于双
恩格勒系统为代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