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对政府形象塑造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媒体对政府形象塑造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作者:赵雪纯刘衡宇
来源:《现代商贸工业》2020年第02期
摘要:政府形象对于政府行政能力的提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良好的政府形象对于一个地区政府行政工作开展的程度和完成的质量有着直接的联系。随着时代和科技的发展,新媒体传播技术已经走进了政府形象塑造的工作中,对此,如何正确应对网络技术带来的利弊成为每一位政府工作者的又一项工作重点。
关键词:新媒体;政府形象;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20.02.029
1 新媒体技术的应用对塑造政府形象的作用
1.1 丰富信息传播方式,提高信息传播效率
与以往的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的信息传播形式更加多样化,更加突破界限。政府在行政工作的开展过程依靠数字化的媒体传播的技术手段,在传统媒体以文字为主要形式的基础上,添加大量图片,动画,短视频,微电影等多种展现形式,增强了人民群众对政府行政活动的了解,由此拉近了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距离。政府在开展行政工作的过程中利用新媒体技术的海量信息即时传送功能,极大地提高信息传播效率。通过网络化的传播途径,政府可以将想要传递给人民大众的信息随时上传到网络,群众通过这种网络传播的形式能够在第一时间获取政务信息进而提高政府机关的办事效率。
1.2 拓宽受众范围,传播方式更易于接受
新媒体所具有的娱乐性和共享性能够使更大范围的群众接收政府所传达的政务方面的信息,即使是对政务信息方面并不敏感的群体来说,也可以通过更为直观的、形象的数字化网络平台对政务信息略有了解,这种数字化的信息传播方式使信息传送范围不断增大,从而受众范围也会随之拓宽。网络交流平台所具有种科技化、数字化的信息传播模式使人民群众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政府为人民服务的工作中来,从而使政府在群众视域下树立更具亲和力和公信力的形象。
1.3 群众接收政务信息方式由被动转向主动
新媒体时代受众群体主动性的释放,为政府行政工作的开展增添了一分力量。由于网络环境下群众热衷于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可以使政府在发布政务信息的同时得到人民群众最真
实的意见和建议,从而在第一时间做出更贴切群众意见的行政方案。通过新媒体手段的信息传播,民与政之间的距离不断缩小,人民群众感受到自身观点的重要性,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政府的决策制定工作中,网络化的手段促进了政府与人民群众的沟通和交流,有利于增强人民群众对政府认同感和信任感。
1.4 监督力度得到加强,政府行政能力得到提升
新媒体技术的推广与运用使政府在网络环境中变得越来越透明化,随着网络用户的不断增加,其社会影响力也在不断扩大。由于新媒体技术不断地发展,网络化监督力度不断加强,政府的行政能力也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在群众的网络舆论监督之下,能够充分履行自身职能,更好的为人民服务,做到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进而使反腐倡廉工作充分落到实处,使各级政府形成“马上办,钉钉子”的工作作风,办事效率不断增强,使决策制定更加贴近民生,为人民塑造一个群众拥戴,百姓信赖,人民支持的政府形象,人民群众与政府之间关系的和谐化,进一步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向前发展。
2 新媒体技术的应用在塑造政府形象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2.1 网络信息乱象问题严峻,政府公信力受到影响
2008年6月,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网民大国。截至2017年中国网民数达到7.51亿。面对这样庞大的网民数量,政府在运用新媒体传播技术的同时存在着巨大压力,虚假信息的存在对政府的行政工作造成了巨大阻力,政府公信力受到威胁,由于大量虚假信息在网络中传播,政府公众形象的塑造同样面临难题。如何在这样一个网络信息化时代维持良好的政府形象还需要政府自身与人民群众不断探索应对方法。
2.2 新媒体技术的网络覆盖面还需得到完善和提升
政府通过网络渠道发布信息,将政务信息公开透明化,为的是强化信息传播效果,谋求真实的群众意见,增强人民群众参政热情。而当下网络覆盖面不广泛现象的存在势必会影響政府信息宣传效果,无法达到信息公开化的目的。例如政府通过网络渠道发布有关制定有养老保险、社会保障制度调整的政策时,需要收集退休老年人的相关意见,但老年人参与网络交流程度较低,导致政府无法获得对应人群的反馈,这样一来,政策最终的制定没有达到符合目标人群的效果,政策执行过程很容易出现困难。
2.3 网络暴力与负面言论现象层出不穷
网络使群众可以通过开放式的平台进行交流,在积极讨论之外语言暴力现象屡屡发生,许多网友借助着网络交流方式的虚拟性,将自身的愤怒情绪带到网络信息传播当中。更有甚者对新闻当事人进行人肉搜索,将当事人的大量隐私信息公之于众,严重损害当事人自身权益。
网络暴力与负面言论为政府行政工作带来消极的影响,因为网络暴力性事件和负面言论的存在,群众对政府的看法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发生变化。但由于网络环境的虚拟性,这些负面言论往往是匿名发布,无法找寻到信息源头,因此在治理上十分困难,久而久之,政府的公信力和诚信度发生缺失,社会风气也会随之恶化。
3 针对新媒体与政府形象塑造问题的对策
3.1 提高信息筛查和审核效率,确保信息可信性
提高网络信息质量和网络传播效果,信息的筛查和审核尤为关键,作为网络信息监管的源头,做好信息的筛查和审核工作能够为构建良好的网络环境,抵制不良信息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政府在享受运用新媒体信息传播方式带来的便捷的同时,首要工作必须是做好信息筛查和审核工作,而能够做好此项工作的并不只是政府相关工作人员,还需要广大群众的共同努力,因为群众作为网络信息的接受者,同时也是信息的再次传播者,因此受众群体的监督尤为重要。政府可以选择信誉良好,素质水平较高的部分信息受众组成代表,建立一个专门的网络信息监督平台,受众代表们对共同参与信息审核成员的信誉程度进行严格把关,将所发现的不良信息及时在源头上进行清理,政府利用这样一个积极团结的网民队伍,共同致力于网络信息的清洁化。除此之外,政府还可以通过网络手段,建立奖惩机制,对于有价值的举报信息,要对举报者予以奖励。
通过政府与群众的共同治理网络环境,不仅能为广大的网民群众营造更加健康的网络交流环境,更能为政府塑造一个可靠、公正的自身形象。
3.2 不断丰富信息传播渠道,提高信息覆盖率
新媒体信息传播技术呈高速发展态势,但这并不意味着其群众覆盖率达到百分之百,对于一些老年人、文化素质较低者、偏远地区居民来说,新媒体无疑是一种陌生的存在,但为了保证信息传播效果,在提高信息覆盖率方面必须要作出努力。政府作为人们社会生活的可靠力量,其工作开展必须面面俱到,不能忽视任何一个社会群体。在新媒体时代,政府在依靠网络手段发布政务信息之外,应该不断寻找网络信息传播与交流方式以外的传播方式,来迎合不熟练使用新媒体的群体。政府可以通过社区,村委会等基层组织,走访了解居民的日常媒体使用情况,并根据调查结果,在网络交流平台之外,开发相关的、操作方式简单的手机APP、语音信箱、短信服务等其他传播形式。政府在丰富信息传播渠道,提高信息覆盖率的工作中必须与基层社区、村委会保持密切的配合,基层组织要熟练掌握新媒体的信息传播与交流技术,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