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危机中地方政府形象塑造研究
浅谈应急管理中的政府形象塑造
区域治理OVERVIEW浅谈应急管理中的政府形象塑造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王培哲摘要:危急情况下政府的处理能力有利于塑造政府形象,可提高政府公信力。
现阶段高度透明的社会有利于政府日常稳定运行,实现社会和谐发展。
政府部门需清晰政府形象塑造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并了解在应急管理中政府形象塑造的积极作用。
基于此,深入分析现阶段政府在应急管理中所面临的形象塑造问题并分析形象塑造的必要性,提出在应急管理中进行政府形象塑造的有效措施,并提高公共危机事件处理能力,与各行各业一起有效解决各类公共危机。
关键词:应急管理;政府;形象塑造中图分类号:D5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595(2020)23-0039-0001当前我国已进入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之间逐渐暴露出各种矛盾。
应加强应急管理,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使政府应急管理能力成为推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内容,履行政府职能,提高行政能力,做好形象塑造工作,打造负责、诚信、服务的全能型政府。
一、政府形象塑造的必要性(一)稳定行政环境行政环境是实现社会和谐运行不可忽略的重要问题。
从政府与环境关系上看,政府是环境中的一部分,同时也是强有力的关键部分,这表明行政系统必须在生存环境中进行各项工作的落实,不能脱离环境单纯探讨政府影响力,更不能忽略影响行政环境的基础环境因素。
因此需认识到行政系统在环境各要素中所具有的影响力,甚至在某些领域中具有决定性作用。
同时,要强调政府只有适应环境才会对环境产生持久强大影响力,需要在有意识的引导下发挥政府的环境改变功能,从而使环境适合政府发展需求,在应急事件中塑造政府形象。
(二)符合现代公众特征现代社会,公众的特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最突出的表现便是素质水平的整体提升。
首先世界人口中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逐渐增大,同时青年一代在人口结构中的比重也不断增加,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新知识、新理念传播范围愈发广阔,只有政府塑造符合现代公众发展特点的形象才能实现社会稳定发展。
危机事件中我国政府形象传播的问题研究以食品安全事件为例范翔
第9卷第6期2012年6月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Jun.2012Vol.9No.61.问题研究的背景2008年,我国各地相继出现患有肾结石病症的婴幼儿,罪魁纷纷指向三鹿奶粉。
河北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对三鹿集团所产的16批次婴幼儿系列奶粉进行检测,结果有15个批次检出三聚氰胺。
9月9日,媒体首次报道“甘肃14名婴儿因食用三鹿奶粉同患肾结石。
”当天下午,国家质检总局派出调查组赶赴三鹿集团。
9月11日,除甘肃省外,陕西、宁夏、湖南、湖北、山东、安徽、江西、江苏等地也有类似案例发生。
当天,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工厂被贴上封条。
9月12日,联合调查组确认“受三聚氰胺污染的婴幼儿配方奶粉能够导致婴幼儿泌尿系统结石。
”同日,石家庄市政府宣布,三鹿集团生产的婴幼儿“问题奶粉”,是不法分子在原奶收购过程中添加了三聚氰胺所致。
9月13日,党中央、国务院启动国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I 级响应,并成立应急处置领导小组。
卫生部发出通知,要求各医疗机构对患儿实行免费医疗。
2008年的三鹿“毒奶粉”事件,以数万名儿童的生命和健康为代价,给中国上了一堂食品安全教育课。
然而,近日多个地方再度曝出三聚氰胺“死灰复燃”,我们应回头审视,以生命为代价的教训,究竟有多少被汲取,又有多少被遗忘。
在对于三鹿事件的总结中,被提及最多的是信息公开。
从2008年3月至9月长达半年的时间里,质检总局、卫生部、石家庄市政府、三鹿公司任何一方将此危及婴幼儿健康的信息披露,都将避免更多伤害,然而,这一信息却被一再隐瞒,直到局面无法控制才不得不披露。
2009年3月,卫生部副部长陈啸宏说,“我们现在汲取三鹿奶粉事件的教训,争取用一种先发制人的办法。
对违法的行为,我们尽量早得到消息、早采取措施,早一点制止,不再发生三鹿这样的事件。
公共危机中我国政府形象的塑造
目录一、导论 (2)二、公共危机概述 (2)三、政府形象及政府形象管理 (4)(一)政府形象及政府形象管理的定义 (4)(二)政府形象在公共危机治理中的作用 (4)四、“5.12地震中我国政府形象塑造的成功经验 (4)(一)作为核心主体的政府第一时间有效行动 (4)(二)及时成立危机处理组织 (5)(三)真实信息的迅速、及时公开和有效传播 (5)(四)以人为本的人道主义原则 (6)五、“5.12震灾”带给政府塑造形象的启示 (6)六、公共危机中政府形象管理的策略 (6)(一)强化危机教育,加强国民的危机意识 (6)(二)完善政府的危机管理体系 (6)(三)健全政府危机管理的法律保障 (7)(四)更加及时、有效地公开危机信息 (7)(五)加强危机管理的国际合作 (7)参考书目 (7)浅析公共危机中我国政府形象的管理——汶川地震期间我国政府的形象塑造一、导论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0秒,中国四川汶川县发生8.0级地震。
此次地震强度大,波及面广。
宁夏、青海、甘肃、河南、山西、陕西、山东、云南、湖南、湖北、上海、重庆等省市及东南亚地区均有震感。
这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灾害,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截止到6月9日12时,中国四川汶川地震已造成69142人遇难,374065人受伤,失踪17551人,累计受灾人数4624,9048万人,经济损失严重。
1据统计,中国21世纪以来每年因突发公共事件非正常死亡人数超过20万,伤残人数超过200万,经济损失超过6000亿元人民币。
其中自然灾害平均每年造成受灾人数1.5亿~3.5亿,死亡人数1万多人,经济损失高达2000亿元人民币;重特大事故平均每年造成死亡人数13万人,伤残人数70多万人,经济损失达2500多亿元人民币2,这些数字无不触目惊心!……由于客观世界的不确定性以及人类理性的有限性,使得人类社会在其发展过程中总是与危机相伴随,尤其是在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本已充满不确定性因素的社会生活注入了更多的变量和参数,由工业社会的高度发展而导致的现代性对人类社会现有状态的每一个领域哪怕是很小的领域都带来了极大的不确定性因素。
公共危机中的地方政府形象管理
改革 开放以来 , 我 国地方政府形象管理 的意识 逐步加强 , 各 级 政府 在公共危 机管理能 力上显著 提高 , 我国地方政 府在形象 管理
方 面取得 了令人 瞩 目的成绩 。特别 是 S A R S之后 , 我 国各级政 府 都强烈 地意识到政府形象 管理 的重要 意义。在公共 危机 中 , 我 国
【 关键词】 公共危机管理 ; 地方政府形象; 形象管理
一
、
公共危机 中地 方府 形象管理的意义
2 0 1 3 年3 月 5日 温家宝总理在第十二届全国人 民代表大会第一 次会议上强调 : 切实加强政府 自身建设 , 进一步深化行政体制改革 。 可见我 国政府十分重视形 象管理 。政府形象 管理有利 于加强政府 的合法性和权威性 , 有利于提高政府 政策 的执行 效率 , 有利于提高
整个社会道德水平 , 也有利于政府有效应对各种挑战和公共危机 。 在公共危机管理 的过程 中, 地方政府始终起着主导作用 , 如何
及时、 有效 的处 理好公 共危机 , 是我 国地方政府形 象管理中必不可 少的问题 。地方政府在应对公共危机 的过程 中可能会 面临两种状 态: 一是 面对 公共危机 , 地 方政府 经受住 了危机 带来 的打击 , 及 时 采取 了应对措施 , 有效地化解了公共危机 , 提高了地方政府的形象
公众的信息需求 , 而且还引起公众 的恐 慌和猜 疑, 这种做法 既无法 控制负面信息的传播 , 又不利 于透 明的地方政府形象 的建立 。我 国 地方政府在与新 闻媒 体沟通方面也存 在问题 , 公 共危机发生 后 , 很 多地方政府官员总是不善于与新 闻媒体沟通 , 在如何与媒体打交道 的问题上还缺少相应的技巧 , 这些都会损害地方政府的形象 。 3 . 地方政府行政问责制度不健全 行政 问责制是指政府对 主要 负责人在所管辖 的部门和工作范
公共危机中政府形象的塑造
齐 鲁 学 刊
QIU J UR A L O N L
NO. 3
Ge e a . 1 nrl No 2 0
公 共 危 机 中政 府形 象 的塑造
王 嘉 瑞
( 兰州 商学 院 经 贸 学 院 , 肃 兰 州 7 0 2 ) 甘 3 0 0
摘 要 : 范和 化 解 各 种 公 共 危机 , 各 级 政 府 树 立服 务干 民 、 防 是 取信 于 民 良好 形 象 的 关 键 所 在 。 经 济 社 会 发 展
过 程 中, 种 自然 、 济 、 会 政 治 危机 的发 生是 难 免 的 , 府 如 何 通 过 应 对 各 种 公 共 危 机 , 立 良好 政 府 形 象是 当 各 经 社 政 树
作 者 简 介 : 嘉瑞 (9 3 )男 , 肃灵 台人 , 王 1 6一 , 甘 兰州 商学 院经 贸学 院 副 教 授 。
9 O
生活方式 、 会基受到 了威胁 。
发 布信息 , 而是一 味地 封 锁 , 致透 明政 府 、 导 责任 政 府形 象严重受 损 。不 仅造 成 经 济上 的损 失 , 给 我 也 国政 府形象造 成 极其 不 利 的影 响 , 暴露 了我 国政 府 部 门处 理危机 信息 的缺 陷 。 第三 , 府与公 民间信息 沟通缺 乏 , 政 与媒体 间交 流 不畅 。许 多危机 须靠 “ 沟通 ” 协 调” 解 决 , 与“ 来 危 机管理 成败 的关键在 于第一时 间 的沟通 。如果政 府 在公共 危机管 理 中, 有 回应 、 没 责任丧 失 , 缺乏沟 通 , 就会造 成政府 与社会公众 之间 的紧 张关 系。同样 媒 体对政 府形象 的建 构 具有 重 要 的作 用 , 是在 危 机 但 发生时 , 许多政 府既不举 行新 闻发布会 发 布信息 , 甚 至还对 新 闻媒 体带 有 抵触 和 排 斥情 绪 , 剧 了政 府 加 与媒体 间 的矛 盾与 冲突 。若一个 组织 不能 就其发 生 的危机 与公众 进行 合适 的沟 通 , 能 告 诉社 会 它 所 不 面对 的灾难局 面 和正 在采 取 的措 施 , 能很 好 地 表 不
公共危机事件传播中政府形象的塑造_扶黄思宇
2013年第7期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加速期,地震、火灾、传染性疾病、社会动乱等公共危机事件都会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以及社会稳定等造成严重影响。
政府由于在防范并处理公共危机的过程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因此对公共危机事件的处理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关系到自身形象塑造的成败。
如何提高政府应对公共危机事件的能力并以此塑造政府良好形象,已经成为当前政府必须深入思考并且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公共危机事件与政府形象1、公共危机事件的基本内涵一般来说,公共危机指的是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变动,对社会稳定以及公共利益和安全产生严重威胁的危险境况或者紧张状态。
公共危机可以分为自然灾害和社会危机等,也有学者把公共危机分为自然灾害、人为破坏、卫生疾病以及综合灾难等类型。
危机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现象,在任何国家或地区都可能发生。
当公共危机事件出现后,如果政府没有采取有效措施应对,尤其是在没有得到社会公众理解与支持的情况下,政府形象就会遭到损害,使政府原有的威信与地位受到严峻的挑战。
而在公共危机发生之后,如果政府能够迅速采取有效措施,不仅能够经受住公共危机所造成的困扰与压力,而且通过宣传与公关,还能进一步增强社会公众对政府危机决策的认同感,显著提高政府的公信力与号召力,牢固树立政府在广大人民群众中的良好形象。
2、政府形象在处理公共危机事件中的作用一般来说,政府形象指的是社会公众对政府行为及政府工作人员的总体评价。
在现实生活中,政府形象是一种极为重要的能力与资源,在优化政府行为、化解社会风险以及处理公共危机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方面,有助于化解公共危机。
在很多时候,公共危机事件是由各种因素造成的,单靠政府是很难解决的。
因此,必须依靠群众,只有政府与群众相互协作,才能共同应对并化解危机。
而要依靠群众,取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就必须增进人民群众对政府的感情,这就需要政府树立良好的形象。
只有树立良好的政府形象,才能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信赖与支持。
析政府在公共危机管理中的职能
析政府在公共危机管理中的职能摘要:在我国构建职能政府的征途中,系统研究公共危机管理中的政府职能问题,其意义就更加凸显。
关键词:政府;公共危机职能在我国构建职能政府的征途中,系统研究公共危机管理中的政府职能问题,其意义就更加凸显。
一、公共危机管理是政府的重要职能政府职能是指政府在社会中所承担的职责和功能,其根本指向在于为民众谋求利益。
1、能稳定公众的心理恐慌,恢复社会正常秩序。
公共危机的发生往往是突然的,具有巨大的破坏性和不确定性。
它的出现会严重影响公众的生活秩序和社会运行的正常秩序,会给广大的社会公众心理上造成极大的恐慌,从而造成社会动荡不安的局面。
政府有效的对公共危机事件进行管理,确保社会稳定有序的发展,其意义就更显得非凡了。
2、能减少经济损失,促进经济良性发展。
公共危机巨大的冲击力和破坏力,会影响到社会各行各业各部门,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从而对市场造成巨大影响,破坏正常经济运行秩序,如引起交易市场混乱,金融市场无序等,并可能导致社会经济发展处于停滞状态,社会生产力发展速度减缓。
如果对公共危机处理不当,就可能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甚至会造成国民经济运行的全面崩溃。
3、能塑造良好的政府形象,增强公众对政府信任度。
公共危机的爆发会危及广大人民的生命和财产的安全。
在公共危机管理过程中,政府是统一的指挥者和组织者,面对危机,其态度积极,决策果断,措施得力,指挥有序无疑会在公众面前树立起如温家宝总理所说的“时刻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的“负职能政府”的良好形象,从而极大的增强社会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度。
政府树立了“职能政府”、“服务政府”的良好形象,就会产生一种强大的凝聚力量,把全国各族人民的信心与力量聚集成一股巨大的能量。
这股能量是我们取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业全面胜利的最根本保障。
因此,在公共危机时期,政府得力的管理行为更能博得社会公众的支持和认同。
政府对公共危机进行管理是社会民众的需求,是有效地保证民众利益,促使社会变得更美好的事情。
新媒体时代公共危机中政府形象塑造的新模式
新媒体时代公共危机中政府形象塑造的新模式文章分析了当前政府面临的公共危机管理新问题、新挑战,论述了政府形象在化解公共危机中的作用,提出了政府形象塑造的新模式—政务微博。
指出要通过政务微博塑造政府诚信形象,通过选择话题引导舆论导向,通过汇聚民意提升政府执行力。
从而以主导性角色积极进行预先防范并有效化解社会危机。
标签:新媒体时代;公共危机;政府形象塑造;创新模式随着信息与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借助互联网络通信的便捷和高效,利用新媒体进行的网际沟通交流对于推动信息社会进步和发展产生着日益重要的影响。
新媒体时代政府可以通过网络增强与社会公众的沟通、交流和协调,从而实现缓解社会矛盾、化解公共危机的目的。
政务微博作为新媒体时代出现的新兴事物,构建起了政府信息公开、民众互动交流的新平台,可使政府能在短时间内与公众实现零距离的沟通,对化解政府与公众之间的矛盾、传播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公共危机管理是现代政府面临的新挑战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发展,国际危机的变数不断增加,危机事件愈发频繁。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各种社会问题和矛盾也凸显出来,有些呈加剧之势。
一方面经济快速发展而产生利益分配不公,加大了诱发危机的概率,另一方面社会改革不配套,政府转型缓慢,增加了诱发危机的频率。
公共危机已经成为现代政府行政管理面临的常态环境,能否迅速、有力、有效地在危难中寻找契机、谋求更大发展,已成为检验政府应对危机能力和执政能力的试金石。
尽管近年来我国已初步形成了政府危机管理的格局,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政府危机管理还存在较大差距,如缺少统一的国家级紧急事务管理机构,资源整合不足,预警体系松散,危机意识淡漠,危机应对能力较差等等。
[1]公共危机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及社会各方面的通力协作。
要解决当前危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必须树立以政府为主导的全局管控统筹的观念,统一配置资源,健全预警体系,进行风险评估,完善救助机制,通过采取多种积极措施和有效手段,最终实现危机化解的有效、高效和实效。
公共危机管理中树立政府形象的路径选择
中文核 心期 刊
2 0 1 3年 第 5期
No . 5 . 20 1 3
J . NORT HW E S T U NI VER S I TY F OR NATI ONALI TI E S( P h i l o s o p h y a n d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
泛, 波及 人数众 多 , 所 以说 危机 事件呈 现高层 次大 规模 的特 征 。
1 . 公 共危 机 的类型 。公 共危 机概 念较宽 泛 , 标 准不 同 , 类别 上就会有 差异 。本 文从危 机的影 响范 围、 成 因性 质 、 表 现形态 及涉及 范 围、 公共 管理 角度等 方面进行 分类 ( 见表 1 ) 。
表现 形态 及涉及 范 围 政 治危机 、 经济危 机 、 民族 危机 、 宗教 危机 、 宗教社 会危机 、 价值危机 公共 管理 角度 政 治性 的危 机事 件 、 宏 观经 济性 的危机事 件 、 社会 性 的危机事 事件 、 生产 性 的危机 事 件 以及 自然性 危机 事件
【 收稿 日期 ]2 0 1 3 — 0 6 — 2 4
公共 危机 管理 中树 立政 府形 象 的路径选择
董 原 , 关辉 国, 刘纹 希
( 兰 州商 学 院 工 商 管理 学院 , 甘肃 兰州 7 3 0 0 2 0 )
[ 摘
要 ]政 府 承 担 着 提 供 与 公 共 利 益 相 关 的公 共产 品和 公 共 服 务 的职 能 , 并且 拥 有 大量 的配 置 性 公 共 资 源 , 这 就 决
一
、
公共危机 与政府形象
( 一) 公共 危机 的类型及 特征
论公共危机背景下民族地区政府形象塑造
综合印象。 鉴 于政府在社会公共危机应对过程 中的责任和作
用, 公众对政府的预期 本就很高 , 理想化取 向严重 。 和其他地 区相 比,民族地 区公众对危机处理中政府形象 的预期更高 。 所 以, 民族地 区政府形象塑造面临很大挑意义深远 。 对 于公众而言 , 良好 的政府形象又为公众献计献 策和民
、
公 共 危 机 背 景 下 民族 地 区政 府 形 象 塑 造 的 意 义
由于在发展 经济 的过程 中忽视 环境保护 , 直接或 间接 引
主监督提供 了便利的渠道。 政府 的科学决策离不开对“ 一线 ”
授。
基金项 目: 国家社会科 学基金重点项 目“ 中国特 色社 会主 义政 治发展 道路的理论 、 路径 与机 制研 究” ( 1 2 A Z Z 0 0 1 ) 阶段 性
成果 。
.
2 5.
供了条件 , 而且对民族地 区政治 民主化进程的推进也意义重
大。
注意疏通 , 党群干群 间隔阂不断加重。当公众 的正常诉求 难 以通过规范 的、 合法 的渠道有效表达时 , 就必然选择非规范 、
形 象, 不 断提 高各 级 政 府 执 政 的 能 力和 水 平 。
关键 词 : 政府形 象; 民族地 区; 公共危机 中图分类号 : D 6 3 3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3 — 8 4 7 7 ( 2 0 1 3 ) 0 9 — 0 0 2 5 — 0 3
理倾 向和行为倾 向, 在社会上起到广泛的动员作用 。因而良
能够 大大提高政 地 区之一 。作为社会公信力最 高的组织 , 政府在防范和化解 好 的政府形象是政府危机应对 的优势资源 , 对 社会危机 中处 于关键地位 。因此 , 民族地 区政府形象 的塑造 府 的工作效率 ,对 民族地区政府公信力 的提升作用明显 , 直接影 响到危机处理 的效果及 民族地 区的稳定 和谐与发展 。
公共危机下政府形象的塑造
浅析公共危机下政府形象的塑造摘要:信誉和形象堪称政府的生命线,良好的形象是政府的无价之宝,是政府进行社会管理的重要无形资产。
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利益主体多元化、价值判断多元化,已经进入了“矛盾凸显期”,突发公共危机事件发生频率的不断增加给政府形象塑造带来了巨大挑战。
政府只有在公共危机中保持自身的良好形象,才能更好的化解危机。
关键词:公共危机政府形象塑造众所周知,公共危机是突发事件引发的对社会的正常生产生活秩序造成严重危害的一种状态,具有不确定性和公共危害性等特点。
政府作为危机处理最重要的主体,其在危机化解中的行为与表现,直接影响到民众对政府的评价与信任。
政府在危机中良好的形象塑造不仅能够赢得民众的认同与支持,凝聚民心,更为危机的化解创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1政府形象内涵诠释简单而言,政府形象就是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印象,是公众对政府的一种认定和评价。
对于政府形象,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理解,因此对政府形象概念的界定也没有统一的标准。
从当前的研究现状来看,国内对政府形象的定义主要有以下几个观点。
一是从政府的行为与表现和民众对政府的印象角度来进行界定:“政府形象是政府的客观状态在社会公众心目中的投影,是国内外社会公众作为主体感受政府客体而形成的复合体,是社会公众对政府认知、印象和态度的综合反映,也是公众对政府所具有的情感和意志的总和。
“[1]二是认为政府形象是指由政府信仰、价值标准、思维方式等要素凝聚而成的思想观念通过组织机构的功能作用等外显出来的形象,是政府组织及其工作人员通过自己的活动与行为显现出来的外观给予人们直观感受和直观印象。
[2]三是认为政府形象是公众对政府综合认识后形成印象的综合,它是通过政府的建筑物、领导人、公务人员、方针政策、日常施政行为等具体而客观的方面作用于公众思想感情而产生的一种主观的综合印象。
政府形象是政府的整体素质、综合能力和施政业绩在国内外公众中获得的认知与评价,这种认知和评价具体反映为政府在公众中的知晓度和美誉度。
公共危机事件传播中政府形象的塑造
件 中存 在违纪违 规情况 的政府 部 门及 其 工作人 员要根据 相关制 度的规 定严格追
公 共危 机的处理过程 中, 提高处 理危机事
时发 布准确的信息 , 在公共危机事件传 播 件 的速度 与效率 。 另 一方面 , 在公 共危 机 事件出现后 , 政 府及 其工作人员要 及时通
震、 火灾 、 传 染性 疾病 、 社会动乱等公共危 压 力 , 而且通过 宣传 与公关 , 还 能进一 步 显著提高政府 的公 信力 与号召力 , 牢 固树 立政府在广大人 民群众 中的 良好形象。 2 、政府形 象在处理公共危机 事件 中
的作 用
一
害。 在 很多 时候 , 如果对公 共危 机事件 处 理失 当 ,会对政府 造成极为不利 的影响 ,
33 6 2 o l 3 年 第7 期
赫 闻啦簪
学 子 论 文 选 登l N E W S W O R L D
时候 刻意隐瞒甚至谎报公共危机信息 , 这 就严重损 害了政府形象。 由于政府 无法 及
过 程 中 ,会 增 加 社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公 众 的 恐 惧 ,产 生 件 发 生 后 广 泛 调 动 全 社 会 的力 量 投 入 到
社会公 众理解与支持的情况下 , 政府 形象 人 民群众 的积极性 , 能够更好地 引导 群众 就会遭 到损害 , 使政府原有 的威信 与地位 参 与到公共危 机事件的处理过程 中来 。 因
受到严峻 的挑 战。而在公 共危机 发生之
此, 良好 的政府形象使政府在处理公共危
后 ,如果政府能够迅速采取有效措施 , 不 机事件的过程 中更具权威性和影响力 。
方面 , 有 助于化解 公共 危机 。 在很
浅析公共危机管理和政府形象塑造
一
( 三 ) 政 府 危机 管 理 方 式 陈 旧 我 国危机管理 中实行 的由上而下 的管理模式 ,这种体 制在应对某 些 交叉问题时 ,存在不能迅速有效应对危机 的问题 。有效 的沟通可 以增 强 公众对政策 的了解 ,可 以提高政府职能部 门的工作效 率 ,有利于 政令 的 传达和贯彻实施 。但是 目 前一些 职能部 门 “ 官本位 ”思想 尚存 ,政府横 向与公众 、媒体 、非政府组 织沟通 渠道不 畅 ,缺乏必 要 的联 系与交 流 , 导致危机信息不能有效共享 ,不利 于危 机管理 的开展 ;政府纵 向与上下 级部 门的政策传达不准 确、信息传 递不及 时 ,导致危 机信息 不能快 速、 准确传递和公布 ,引起公众 的猜疑和恐慌 ,形成不必要 的骚乱 。 ( 四 ) 政 府公 务 员 示 范 作 用 减 弱
一
、
腐 败、寻租等 问题的存在 ,相 当一 部分源 于行 政道德示 范作用 的减弱 。 些公务员在公共危机发生时不恰 当的言行或者是不作为 的表 现 ,不仅 没有充分展示人 民公仆的服务特质 ,反而 以一种居高临下 的姿 态作威作 福,使得政府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负责任 的形象在不恰 当的危 机处理 中 受 到损 害。 兰 、公共危机管理 中政府形象塑造存在 问题 的原 因分析 ( 一 )政府危机管理意识 不足 事实上 ,越是非常时期 ,政府形象越是受到公众 的关 注。危机意识 是危机管理 的起始 点 ,危机意识 所体 现 出的应是 主体 的主动 性和 预见 性 。危机 意识要求政府作为公共危机管理 的主体 ,能从长 远、战略的高 度 出发 ,前瞻性地从心理和物质上 预测 、组织 、准备各种 可能发生的紧 急情况 ,以期能在危机发生的第一时间给予应对 。但是危机 意识作为一 种主观的形态 ,只是一种隐约 的感觉或者模 糊的认知 ,如 果不能准确把 握,可能 出现两种情况 :一种是过度的惧怕危机 的侵袭 ,另一 种则是低 估危机 的危 害性 。不管怎样 ,政府特殊的地位决定 了政府及 其公务员必 须 提高对危机 的敏锐度 ,即为 了公众利益而 自 觉地增强危 机感 ,表现为 对危机 准确的预测 、有效 的监控 、及时的应对。而 目前我 国政府和公务 员在 自觉增强危机 的积极性上还有欠缺 ,对危机 的认识还 停留在传统狭 隘的认 知层面 ,对待危机的灵活性 、应变性 、策 略性还 不够。在危机潜 在存在或发生初期 ,抱着侥 幸心理 ,以为通过行政命 令可 以封锁信 息 , 但 是现代社会迅捷且多元的传播方式让事情 欲盖弥彰 ,不仅 不利于及 时 解决问题 ,还可 能引发潜在 的群体性事件。
公共危机中政府形象的塑造及维护
公共危机中政府形象的塑造及维护学号:2010130229 班级:2010级2班姓名:XX摘要:政府形象是社会对政府的综合印象,是公共危机管理中的重要问题。
在公共危机中,政府形象管理即政府形象的塑造及维护必须坚持诚实公开,前后一致;快速反应,广泛参与;整体维护,突出重点的原则,重点从公关意识、管理机制、新闻发布、政府与公众互动四个方面进行危机中政府形象维护。
关键词:公共危机;政府形象;形象管理;形象维护面对公共危机,形象管理就是“如何去引导那些身在危机之中,甚至包括处在危机之外的公众对危机的看法和反应”。
希斯指出危机中实施形象管理的五项基本活动:提供恰当人选;加强联系以制定具体声明;保持公开和诚实;保持一贯性;让心存不满者参与。
希斯的论述为我们在危机中从事政府形象管理提供了有益借鉴。
一、公共危机中政府形象管理的原则政府面对社会公众,既要承认所处困境,又不能过于强调困难而推卸责任。
为赢得良好的政府形象,政府应始终保持积极的公共关系意识,并坚持以下原则:(一)诚实公开,前后一致就政府来说,公开真相既包括公开已知的信息,也要说明自己尚未掌握的内容。
一方面,政府部门通过信息公开可以稳定公众情绪,建立、维持与公众之间的良好交流和沟通,使公众对危机事态的程度和危害有客观公正的认识,克服内心的恐慌、猜测和误解,从而尽快动员各种社会力量,减少危机损失和负面影响;另一方面,公众会通过政府严谨的态度、完善的预警、快速专业的反应和有效的沟通,感受到透明、诚信、专业的政府形象。
在诚实公开真相的同时,政府在危机中还要注意保持态度、行为和行动的一致性。
一致性包含多个层次,除非是发生了可以令吹毛求疵者接受的一种信息改变,言谈一定要保持一致。
“声明与行动之间的一贯性或一致性就是有效形象管理的基础。
”为了尽快争取民众的支持和恢复政府的公信力,政府必须言行一致,用事实真相说明谣言的破坏作用和谣言散播者的不良用心,并用自身行动证明管理主体所传播信息的准确性。
浅谈公共危机中的政府形象建设
、
。
所以
。
它
一
般 可 分 为 自然 灾 害 和
、 、
具 有 公 信 力 的政 府 其 方 针 政 策 不 但 能 得 到 国 内公 众 的 支
社 会 危 机 两 类 也 可 细 分 为 自然 灾 害 型 人 为 破 坏 型 战 争
持 与 帮 助 而 且 在 国 际 上 也 能 树 立 良 好 的权 威 赢 得 其 他 国
桥论坛
} Io R 瞄0 N
浅 谈 公 共 危 机 中 的 政 府 形 象建 设
戮黧黧黧筹霎 主 擀嚣 公 一 I| 、
0 危 险境 况 和 紧 张 状 态
,
出 : 当 权 威 结 构 处 于 不 稳 定 状 态 时 当 通 常 稳 定 的 转 i k ~ L制
-
,
,
或 信 任呈 现 不 稳 定 状 态 时 信 任 转 让 行 为 便 可 能 出 现
,
,
爆 发 型 卫 生 疾 病 型 媒体 误 导型 和综 合 灾难 型 等
、
、
。
对社会
家 的 理 解 和 支持 反 之
,
一
,
个 不 注 重 自 己 良好 形 象 建 构 的 政
。
而 言 公 共 危 机 有 更 大 的 危 害性 和 更 广 泛 的影 响
,
。
府 必 然 导 致 公 信 力 的下 降 乃 至 崩 溃
机 发 生 时 它 能 动 员公 众 共 同 应 对 公 共 危 机
, 。
我 们 应 以 处 理 公 共 危 机 为 契 机 针 对 公 共 危 机 情 境 中影 响 政 府 形 象 建 构 的 因 素采 取 相 应 的 措 施
,
浅析危机管理中的政府形象塑造
很 大程度上取 决于其抵抗 风 险、 化解危机 的能力 。由于危机本 身 同时也 意 味着机遇 与危险 , 府如能 抓住这一时 机 , 能有效应对 和化解 危机 , 政 就
巩 固 自己的统 治地 位 。因 此在 危机 应 对 中 , 政府 形 象 的影 响 尤为 重 对 要。
危机 做出判断 , 速反应 , 令畅通 , 迅 政 统一指挥 , 统一行动 , 确保我 们在各 种危 机面前转危 为安 。建 立快 速反应机 制 , 强化 危机发生后 政府 处理 危
20 0 9年 4月 ( 总第 10期 ) 0
大 众 商 务
Po a sn s pulrBu ies
No 4, 0 9 . 20
( u lt e , O.0 ) C mua vl N 1 0 i y
浅析 危 机 管理 中 的政 府 形 象塑 造
沈 明 军
( 上海交 通大学 国际与公共 事务 学院 , 上海 2 12 0 4 4)
机 的能力 , 把人 民群众 的损 失降 到最 低限 度 。及 时 掌握 危机信 号 , 分析 事故 原 因, 断地采取措施 , 果 实施 应变 方案 , 确指 挥 、 调和 控 制的 组 明 协
织与责任 , 实施 危机评估 , 落实 资源保 障措 施 , 强化 沟通 与媒 体管 理 , 从
() 1 我们处于 信息爆炸 的 时代 。在 信 息爆 炸 时代 尤 其是 在 危机 时 代 来临时 , 由于危机 不确定性 影响 已 大大超 乎事 件 的本 身 , 般公 众很 一 难 对危机做 出全面 的分析 , 多都会倾 向于将危机 发生 的主 要责任 归结 大 到管理部 门。人们 有权利要 求获 得及 时的 、 实的信 息 , 真 公开 实情 并采 取有效行 动 , 是政 府的基本 义务 。政府 部 门的 高度 关注 、 及时 解释 和公 开 相关的准确 信息将会 有利于 危机事件 向好的方面 转化 , 公众 在了 解真
公共危机管理中的政府形象塑造的途径
公共危机管理中的政府形象塑造的途径摘要:近年来,我国各种公共危机事件频频发生。
危机事件的发生不仅对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巨大损失,也会阻碍社会的良好发展,更会严重冲击政府的管理能力和行政效率,影响政府良好形象的塑造。
这就要求政府能采取科学合理有效的措施去管理公共危机,把危机损害降到最低,满足社会公众的利益需求,转危机为机遇,在公共危机管理的过程中修复、提升与塑造良好的政府形象。
关键词:公共危机;危机管理;政府形象;塑造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6)05-0056-02公共危机是指由于自然灾害、人为因素等引发的可能危及社会公共安全,影响社会正常秩序的危机事件。
它是一种在紧急状态下,严重威胁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安全的事件,这就要求政府能够采取措施积极应对危机,尽可能地减少损失,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甚至化危机为转机,化悲伤为力量,这不仅能够提高政府应对公共危机的能力,而且有利于塑造良好的政府形象。
一、在公共危机管理中政府形象塑造的重要性在公共危机事件发生的过程中,处于危机中的人民群众正处于惶恐、无助、害怕等状态,如果国家和政府能在第一时间给予关注和重视,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来应对危机,减少损失。
这使得广大人民群众对政府的工作予以肯定、赞扬和感激,对政府今后的工作充满信心,这也大大提高了政府的公信力,有利于塑造良好的政府形象。
公共危机具有公共性,它不仅需要政府和其它社会组织积极应对,更需要联合人民群众,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应对已发生的危机事件,在政府与公众齐心协力应对公共危机的过程中,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进而提高国家的国际地位。
二、公共危机管理中政府形象不足的原因1.政府危机公关意识淡薄政府危机公关指的是政府危机的公共关系处理,即政府为了处理给公众带来损失,给政府形象带来危害的危机事件所采取的公共策略和措施,也就是政府从公共关系的角度对危机的产生、发展、变化,采取或实施的有针对性的一系列控制行为,其内容主要对违纪进行预防和处理。
试论公共危机管理中我国政府形象的塑造
学 习型政 府 是指 在政 府 内部 有 着浓 郁 的学 习氛 围, 逐渐完善终身教育体 系和机 制 , 形成全体学 习, 团 队学 习 , 组织学习的新局 面, 从而提高整个政府 的行政
能力。 习型政府通过不 断学习 , 学 不断改善政府 收集 、 管理 和运 用知识的能力 , 以提高效能 和创新政府管理 。
震 , 9 的 甲型 HI 流 感 等 。这 o年 N1
些 突发 事 件对 人 类生 命 和社 会 安 全 产 生 了 巨 大 的 威胁 。有 资 料 显 示 , 0 4 , 国发生各 类突发 事 20 年 全 件51 6 万起 , 造成 2 万人死亡 、 7 1 15
张
丽
实行 紧急状态 和进 行应急处 理时 , 应遵守宪法和法律关 于尊重和保障
破坏力 。 要想最大 限度地减少危机
形 象, 同时也 存在着些许不 足之 但
处
一
3 一 2
行 政探 索
发生时造成 的损害 , 最有效 的办法就是对 危机做到 准
政府 ” 形象 , 仅赢 得了 国际社会的认可 , 不 更得到 了全
国人 民 的 拥 护 。 ( ) 四 吸取 经 验 的 学 习型政 府
人权的规定 。
万人受 伤 , 直接 经济损失 超过 4 5 50 亿 元。 0 7 , 国发生 各类 突事 20 年 我
件 造 成 2 人 死 亡 、10万 人 受 3万 8 伤 、 年 自然灾 害 、 全 事故 灾害 和社
雪灾时政府出动五十万名官兵 保 障春运 期间旅客 的生命 安全 , 地
否 认 ,比起 2 0 年 的 S R 危 机 , 03 A S 我 国政 府 的危 机 处理 能 力有 了大 幅提升 , 同时塑造 了良好 的政府 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地方政府防范和化解各种公共危机,是树立服务于民、取信于民良好形象的关键所在。
然而,在地方政府防范和处理公共危机的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地方政府的形象塑造。
本文首先对公共危机中地方政府形象塑造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做了相关阐述,然后对与论文相关的概念做了界定,接着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公共危机中我国地方政府形象塑造的现状进行分析说明,并且结合近期发生的山西苯胺泄漏事故、禽流感H7N9、雅安地震等公共危机事件,分析了地方政府在公共危机中形象塑造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通过问卷调查结果分析,立足我国国情,借鉴国外及我国地方政府形象塑造方面的优秀经验,提出塑造良好地方政府形象、提升我国政府公信力的对策。
关键词:公共危机,地方政府,形象塑造公共危机中地方政府形象塑造研究AbstractGuard against and dissolve all kinds of public crisis of local government, Is to establish a good image in the service of the people, the public key. however, the local government in the process of preventing and dealing with public crisis has many problems, serious impact on the local government image mold. In this paper, first of all, the study of public crisis in local government image mold made related in this paper, the background and research significance, Then the thesis related concepts defined, Then on the basis of investigation and study, to our country public crisis, analyzing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of local government image mold ,And combined with the recent spill in shanxi aniline, avian flu,H7N9, ya 'an earthquake, such as public crisis events, Analyzed the local government image in public crisis existing problems and the reasons. Through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analysis, based on the situation of our country, draw lessons from foreign and our country local government image molding excellent experience, shaping a good image of local government put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enhance the government credibility in China.Key words: Public crisis, local governments, image creation山东交通学院毕业论文(设计)目录前言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2)1.1研究背景 (2)1.3研究意义 (3)1.3.1良好的政府形象是政府与民众沟通的先决条件 (3)1.3.2良好的政府形象是提高政府行政效率的基本保障 (4)2相关概念界定 (5)2.1公共危机的界定 (5)2.1.1危机的含义 (5)2.1.2危机的特征 (5)2.1.3公共危机的含义 (5)2.2政府形象的界定 (6)3我国地方政府在公共危机中形象塑造的现状 (7)3.1我国地方政府在公共危机中形象塑造的进展 (7)3.1.1政府责任形象意识有所加强 (7)3.1.2政府服务形象意识有所加强 (7)3.1.3政府危机治理水平有所提高 (7)3.2公共危机中地方政府形象塑造存在的问题 (8)3.2.1地方政府人员“民本”意识差 (8)3.2.2地方政府对危机信息透明度低 (8)3.2.3地方政府处理公共危机能力不足 (9)3.2.4政府形象的美誉度不高 (10)3.2.5地方政府缺乏专门的危机管理机构 (10)3.3公共危机中地方政府形象塑造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1)3.3.1地方政府自身因素 (11)3.3.2外部环境因素 (12)4地方政府在公共危机中塑造良好形象的对策 (14)4.1加强地方政府形象塑造的意识 (14)4.1.1强化地方政府处理危机的责任意识 (14)4.1.2塑造“亲民”的政府形象 (14)4.1.3危机信息透明化 (14)4.1.4提高地方政府人员自身素质 (15)苏伟:公共危机中地方政府形象塑造研究4.2采取合作共治危机的有效形式 (15)4.2.1积极构建双向互动的协作机制 (16)4.2.2构建政府主导和社会协作的危机治理模式 (16)4.3加强与民众的良好沟通 (16)4.3.1增加与民众的沟通渠道 (16)4.3.2完善网络问政机制 (16)4.4建立合理的公共危机应急机制 (17)4.5完善公共危机管理机制 (18)4.5.1设置专门的危机管理机构 (18)4.5.2设置公共危机处置监督机构 (18)4.5.3制定统一的问责制度 (18)4.6建立公共危机事后评估机制 (18)结论 (19)致谢 (20)参考文献 (21)附录A (22)山东交通学院毕业论文(设计)前言公共危机是指社会运行过程中,由于自然灾害、社会运行机制失灵而引发的,可能危及公共安全和正常秩序的危机事件。
公共危机发生后,地方政府能否及时的发布信息、与民众有效的沟通,积极的贯彻落实上级单位政策,对于维护民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减小公共危机的损害,塑造良好的政府形象,赢得民众的支持与信赖具有重大的作用。
然而,在公共危机发生时,地方政府由于自身意识观念不强,受“官本位”传统思想的腐蚀,隐瞒不上报危机事件,信息得不到及时披露,没有有效的向民众宣传救护及防治措施,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在对公共危机处理的过程中,地方政府责任意识不强,服务理念不坚定,政策制定及执行过程中,缺乏科学性,不能统筹安排,行为不够规范,不能高效的解除危机,导致民众对政府的不信任。
公共危机处理解决后,地方政府缺乏与民众的沟通,民众的意见和建议得不到表达,缺少与民众沟通的渠道,没有及时的总结危机中的经验和教训,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政府形象的塑造。
鉴于此,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我国公共危机中地方政府形象塑造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阐释,并结合案例进行探讨,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由于公共危机本身的特征及我国危机预警机制普遍的不完善,本文通过对普通民众及政府进行问卷调查。
问卷是在阅读前人对该问题研究的基础上设计的,统计分析,获得相关的数据及材料,并参考一些学者对公共危机中地方政府形象塑造这一问题的研究结果进行探讨分析,结合近期的一些公共危机案例,山西苯胺事故泄露,禽流感H7N9,雅安地震等事件,对地方政府在处理这些公共危机事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最后提出解决对策。
本文主要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是公共危机中地方政府形象塑造研究的背景分析;第二部分是介绍公共危机中地方政府形象塑造的概况;第三部分阐述了我国地方政府公共危机中形象塑造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第四部分结合我国国情,针对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及解决方案。
本文的新意在于:第一,对于我国公共危机中地方政府形象塑造的研究,前人大多是针对我国危机预警机制不完善展开的,只考虑到要“防患于未然”,并没有看到公共危机中地方政府形象塑造还需要从政府本身出发,提升自身素质,加强与民众的沟通和信息交流。
第二,本文结合公共危机本身的特征及相关案例,全面分析我国公共危机中地方政府形象塑造存在的原因,并得出结论。
影响公共危机中地方政府形象塑造的主要原因有:政府缺乏危机信息公开意识、沟通机制不畅,“官本位”思想强烈,问责制度不完善。
第三,结合调查研究的结果,对公共危机中地方政府形象塑造提出对策,说明其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文明社会,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性,是政府取信于民的重要途径。
苏伟:公共危机中地方政府形象塑造研究1研究背景及意义1.1研究背景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政府形象受到越来越普遍的关注,1997年中国成立了“中国政府形象战略”研究课题组,政府形象建设被提到了重要议事日程,20世纪90年代以来,学术界对政府形象进行了大量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我国对于突发性公共事件中政府形象的研究是在9.1l事件和SARS事件后,政府和学术界才对这一领域重视,并且成为最近几年学术界讨论的最热的方向之一。
尽管这一问题在国内尚处于初级探索阶段,但也取得了一定的学术成果:第一,关于公共危机中政府形象塑造的重要性研究。
徐刚、黄训美的《政府危机管理中的公共关系问题研究》较早地涉及了危机管理中的政府形象,该文从危机公关的角度论述了危机管理中的政府形象塑造,指出要把公关危机管理纳入国家体制,提高信息和决策的支持能力,保持沟通渠道畅通等。
①第二,关于公共危机对政府形象的影响研究。
朱秦认为:“为维护和巩固危机中的政府形象,政府必须在真诚公开真相、快速决策应对和全员维护的原则下,抓住危机具有的建设力,从危机公关意识、非常规决策、常规决策、应对网络的建立和评估机制、责任机制的完善等方面重新塑造政府形象。
”②较为系统地分析了危机事件对政府形象的影响,对于塑造危机中政府形象也有所论及,但对于危机中政府形象维护的原则与管理措施论述相对单薄。
第三,关于公共危机中的政府形象建设对策的研究。
伍洪杏、吴丽娟的《论公共危机中的政府形象建设》一文提出政府在危机管理中可以通过信息公开塑造诚信形象,指挥和组织危机的处理塑造服务形象以及理性治理危机塑造责任形象。
③邹东升认为:“打造人本、法治、责任、服务的新型政府形象是应对危机事件的治本之策。
”④周晓丽的《论公共危机中政府形象及其重塑》指出,应对公共危机,政府必须具有透明、责任和高效的形象,要有效治理公共危机需设立专门的危机公关机构,完善政府新闻发布制度,提高公务员素质来提升政府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