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政府形象塑造浅析
政府形象的塑造
政府形象的塑造——以中国上海为例(法政与管理学院行政073 0705012086 董野)良好的组织形象能为组织的生存和发展提供无穷动力。
政府形象随政府诞生而产生,对政府的生存和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随着中国政治民主化和行政现代化的发展,公众对政府的要求越来越高,政府形象也逐渐成为衡量政府绩效的重要标准之一。
一政府形象系统可分为理念系统、视觉系统和行为系统三个部分。
理念系统是核心,是政府形象系统的最高决策层,反映了一个组织的基本价值理念,是驱动组织成员行为的精神力量,可看成是政府的心;行为系统是形象塑造和传播的关键,体现在政府制定相应的行政目标,各项决策和实施上,可看成是政府的手;视觉系统是政府形象的视觉要素,利用政府的建筑物、办公环境、办公用品、出版物等载体向社会公众准确、清晰传达政府作为公共管理角色的理念和行为的特征。
政府形象塑造的目的绝不是为了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是长远意义上的公众利益和城市利益的最大化。
政府理念系统是政府形象系统的核心和灵魂,是行为系统和视觉系统的展开依据。
以上海市为例,《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自身建设的若干规定》提出,要努力把市政府建设成为忧民所忧、乐民所乐的服务政府,务实高效、廉洁勤政的责任政府,依法行政、公正严明的法治政府。
可见,上海的政府理念系统的核心是建立服务、法治、责任政府。
服务政府体现了公共管理的根本目的是实现社会公共利益。
政府没有自己单独的利益,而是以实现社会公共利益为自己的出发点和归宿。
责任政府体现了公共管理系统的主体,政府行使公共权利,其责任是有限的、法定的。
政府应着力做好企事业单位不能做、做不好、不愿做的事,承担有限责任。
法治政府体现了公共行政权力法定,公共行政管理机构编制法定,公共行政管理体系法定,公共行政职能法定,公共行政经费法定。
政府形象的行为系统是理念系统的具体展开,是公众具体感知政府形象的依据。
政府的视觉系统指的是公众认知政府管理和服务行为的视觉标志。
国家形象的多维塑造与传播策略
国家形象的多维塑造与传播策略引言:在国际社会中,不同国家的形象对于其影响力和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国家形象既是一个国家在外界眼中的综合评判指标,也是国内外交往中的一种软实力。
为了塑造和传播乐观的国家形象,国家需要实行多维度的策略,这样才能更好地展示国家的特色和魅力。
一、政府形象的塑造与传播政府形象是国家形象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外界评判一个国家的政府实力和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
政府需要通过公开透亮的政府运作、有效的政策执行以及良好的治理能力来塑造和传播正面的政府形象。
同时,政府也应该参与国际事务,加强与他国的政治、经济合作与沟通,以树立国际上的信任度和影响力。
二、文化形象的塑造与传播文化是一个国家的奇特标志,对于塑造国家形象具有重要作用。
政府需要加大对文化事业的支持力度,保卫和传承本国文化遗产,同时推动本国文化在国际上的传播。
通过舞蹈、音乐、电影、文学等文化产品的输出,让外界更好地了解和熟识本国的文化,增加友邦对本国的好感和认同。
三、经济形象的塑造与传播经济实力是一个国家的重要支撑,对于塑造国家形象有着不行轻忽的作用。
政府需要通过增进经济进步和改革开放,提升国家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同时,国家应该乐观打造优质的投资环境,降低跨国企业的市场准入门槛,吸引外资的入驻,以树立国家经济的活力和魅力。
四、科技形象的塑造与传播科技实力是衡量一个国家创新能力和将来进步潜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政府需要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提高国家科技研发的投入,加强科技人才的培育与引进。
通过科技产业的进步和科技效果的国际合作共享,展示国家的科技进步和创新实力,树立起科技领域的国际地位和声誉。
五、环境形象的塑造与传播环境状况也是评判一个国家的重要指标之一。
政府应该加强对环境保卫工作的重视,推动可持续进步的理念,缩减污染排放,乐观应对环境问题。
通过宣扬国家的环保政策和环境保卫效果,展示国家对环境的责任感和承诺,提升国家的环境形象。
结论:国家形象的多维塑造和传播策略包括政府形象、文化形象、经济形象、科技形象和环境形象等等。
浅论我国的国家形象及其塑造
第18卷第7期(2006年7月)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SOCI AL SCI ENCES J OURNAL OF COLLEGES OF S HANX IV o.l 18N o .7(Ju.l 2006)[收稿日期]2005-10-31[作者简介]郑礼志(1978-),男,山东邹城人,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研究院国际事务研究所硕士研究生。
浅论我国的国家形象及其塑造郑礼志(华中师范大学,湖北 武汉 430079)[摘 要]国家形象是一个国家极其重要的无形资产,其定位和塑造直接影响对外政策的执行和国家利益的得失。
国家形象及其塑造一方面与国家自身综合国力密切相关,又离不开国际传媒和舆论的塑造。
我国应该充分利用国际传媒的作用,提高对外宣传水平,在国际社会上树立改革开放、政治稳定、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国内形象,又要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大旗,树立我国爱和平、要发展、求合作的国际形象。
[关键词]国家形象;定位;塑造;对外宣传;国际传媒[中图分类号]D 62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285(2006)07-0024-04国家形象是国家力量和民族精神的表现与象征,是综合国力的集中体现,是一个国家极其重要的无形资产。
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国家形象更加直接、更加有力地影响着国家的政治、经济、外交与军事等方面。
因此,无论是作为一个理论课题,还是作为一个实践课题,国家形象问题在许多国家已引起学术界和政府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本文拟从国家形象这一概念入手,论述我国国家形象的定位、塑造以及国家形象和舆论传媒的关系,以期抛砖引玉,推进学术界加强对这一课题的研究。
一国家形象是一个较新的概念,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定义。
中国传媒大学国际关系研究所杨伟芬教授将它定义为/国际社会公众对一国相对稳定的总体评价0[1];李寿源教授的定义是/一个主权国家和民族在世界舞台上所展示的形状相貌及国际环境中的舆论反映。
0[2]这两种定义都从国际层面、公共舆论上对国家形象的内涵做了界定。
分析我国的与形象建设
分析我国的与形象建设分析我国的形象建设近年来,随着中国的崛起,全球对中国的认知和了解也在不断增加。
形象建设成为中国政府和企业重要的策略之一。
本文将从政府推动、文化交流和品牌塑造等方面分析我国形象建设的现状和挑战。
一、政府推动形象建设中国政府非常重视国家形象的建设。
通过外交手段,政府积极扩大自身国际影响力和软实力。
例如,中国举办各类国际大型活动,如亚洲文化节、世界运动会等,吸引了全球目光。
政府还鼓励国内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和合作。
这些努力提高了中国形象,让国际社会更好地理解中国。
二、文化交流促进形象建设文化交流是中国形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艺术资源,通过传统文化的推广和传播,中国能够给世界带来独特的文化体验。
例如,中国丝绸、茶文化、京剧等都在国际上享有盛誉。
此外,中国积极举办各类文化交流活动,如艺术展览、文化节等,吸引了国际友人的关注。
通过文化交流,中国不仅推动了本国文化的传播,也提升了自身形象。
三、品牌塑造塑造形象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企业也开始重视品牌塑造,借助品牌力量提高形象。
通过加大对研发和创新的投入,中国企业能够不断提升自身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同时,企业可以通过社会责任和公益活动来展现企业的社会价值观,提高社会各界对企业的认同感。
品牌塑造不仅有助于企业的发展,也为中国的形象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然而,我国在形象建设中仍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我国的形象建设仍存在一定的认知差距。
部分国际社会对中国的了解仍停留在旧有印象上,对中国的认知有限。
因此,需要国家和企业更加积极地通过各种渠道进行宣传,让世界更好地了解现代中国。
其次,全球媒体对中国的报道往往偏重一些负面新闻,导致中国形象受损。
因此,我国需要加大国际传媒合作,提升国际话语权,让更多积极正面的消息传播出去。
总结起来,我国在形象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政府的推动、文化交流和品牌塑造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
浅析塑造良好政府形象的重要意义
浅析塑造良好政府形象的重要意义作者:支云秀来源:《青年时代》2017年第23期摘要:政府是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权威机构,其权威地位一方面来自宪法和法律力量的支撑,同时也来自社会对它的认同与支持,而政府要赢得公众的认同与支持其实现职能,必须注重政府形象的塑造。
政府形象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它是社会公众对政府价值标准、战略目标、是否廉洁、政策是否民主科学、高效与否、领导者素质、公务员行为规范程度乃至政府建筑物等诸因素的总体印象和评价,它以政府自身的素质、行为和表现为基础,受公众价值意向和主观评判的影响。
关键词:政府形象;支持;权威在我国政治日益民主化,经济日益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公众对政府的要求越来越高,政府形象作为特殊的社会资源,成为衡量政府绩效的一项重要标准,对政府影响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构成政府影响力的基本要素之一。
探索和重塑良好的政府形象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重大的现实问题,它对于增强党和政府的吸引力、凝聚力,巩固党和政府的执政地位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当前政府形象面临的主要问题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政治民主化的进程,公众对政府的要求越来越高。
虽然各级政府一直在努力树立与塑造政府形象,也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一)政府部门职能履行不到位政府的基本职能就是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但一些地方和基层政府在管理中不能准确定位:一方面,政府管了一些不该管、管不了、也管不好的事情,如对市场经济行为干预过多;另一方面,许多本来应该由政府履行的职责,如提供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等方面却做得远远不够,难以满足公众的需求,甚至出现了背离公共利益或违法的决策和行为。
(二)部分政府公务人员为民服务意识差政府工作人员往往被看作是政府形象的具体体现。
而某些工作人员在工作中缺乏维护政府形象的主观意识,综合素质低下,服务态度恶劣,见利滥用职权,履职能拖则拖,使得政府及公务员的整体素质达不到公众心目中的要求,严重破坏了政府形象。
浅论中国的国家形象塑造
浅论中国的国家形象塑造摘要:国家形象塑造是全球化背景下各国面临的共同课题。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其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我国政府已经有了越来越强的国家形象意识,各种形式的对外传播活动也相继展开。
这是一个历史性的进步。
但是,对中国而言,国家形象塑造毕竟是一个全新的实践领域,许多规律性的东西我们还没有把握好,一些观念与思路也没有调整到位,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国国家形象塑造与传播的效果。
鉴于此,对国家形象及形象塑造问题进行理论研究,分析国家形象的内在要素,探讨有效进行国家形象传播的途径与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中国国家形象塑造一、何为国家形象?国家形象是行为主体"塑造"与"传播"的基础,这个问题不搞清楚,"塑造"与"传播"就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国家形象的内容是什么?它首先是一种主体意识,是国家或民族精神气质中的闪光点。
它是在历史文化传统的基础上,融入现代化的要素,经萃取、提炼而成。
作为民族精神、意志的集中体现,它不但有助于形成公民对国家、民族的向心力与凝聚力,更有助于向外界展示一个鲜明的、一贯的国家形象。
在国家形象内涵的提炼方面,我国政府也做了许多工作,包括向外界展示文明古国的魅力与风采,展示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与美德,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提出"八荣八耻"的荣辱观等等。
然而从整体上看,这些理念与观念还只是从不同的角度和方面提出来的,尚未形成高度凝炼的系统化的内容,这使我国的形象内涵始终略显模糊,外界对它的认知与评价也常常带有不确定性。
有鉴于此,在国家形象塑造方面,我们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确定国家形象的基本内涵,以此聚合民心,形成内部共识,然后借助适当的表现形式向外传播,使内容与形式完美地结合起来。
如果不是这样,将形象塑造仅仅当作表面文章来做,把它视为技术技巧层面的事情,那么即使花费再多的资金、投入再大的气力,也无法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论政府公共形象的塑造
论政府公共形象的塑造政府形象在很多情况下都是以外在的形式表现出来的,但是,内在的本质才是特性的根源。
政府内在素质的具体体现,又必须由外在形式表现出来,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本质与现象的统一,内在素质与外在表现的统一。
政府形象建设的形成是主观的,是公众通过自身的感受,对客观事实的反映。
虽然政府形象是靠实际行动反映出来的,但是,公众岁政府系统的实际作为,特别是各个方面的活动与绩效并不能全面了解。
另外,对于政府的行为与活动,公众又都是经过自己的感受与思考才在头脑中形成一定的印象。
不同的公众与公众群体,其生活的范围不同,地位不同,知识程度与专业领域也不同,对政府的要求与愿望也不同。
因此,不同公众与公众群体对政府的印象是不一样的。
有时即使是同一件事,也可能产生不同的反映。
良好的政府形象是政府重要的资源和无形财富,是政府有效运行不可缺少的前提条件。
良好的政府形象能够增强政府的权威性;增强民众的认同感;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和号召力;良好的政府形象能降低政府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同时,良好的政府形象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公共关系在经济市场化,政治民主化,社会利益和价值观念多元化等多方面的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从空白到萌芽,并出现了职能化的趋势.有效开展政府公共关系,对于协调社会矛盾,维护政治和社会秩序稳定;对于促进信息的双向交流,提高政府的政策制定和推行能力;对于密切政府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塑造良好的政府形象;对于发展民主政治,加强廉政建设等各方面,都具有重大作用并将产生深远影响. 政府公共关系是公共关系学的一般理论在政务活动中的具体运用.因此,我们可以认为:政府公共关系即政府与社会公众之间的传播管理.从动态上看,政府公共关系即政府机构与社会公众之间的双向传播沟通活动;从静态上看,政府公共关系是发生在政府与公众之间的一种信息交流,沟通与传播的行为与状态;从管理学角度看,政府公共关系是一种组织职能,政府公共关系管理即对政府组织与社会公众之间的传播行为与状态进行管理.政府公共关系管理是对政府组织与社会公众之间传播沟通的目标,资源,对象,过程与效果等基本要素的管理,是对政府组织的公众传播沟通活动进行决策,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协调和监督.以提高政府的美誉度.塑造政府的良好形象,争取公众对政府工作的认同,理解和支持,最终达成政府目标.政府公共关系管理是现代行政管理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政府公共关系起码包括以下几层涵义:1、政府的公众信息管理。
政府形象塑造的问题【政府形象塑造与政府公关】
政府形象塑造的问题【政府形象塑造与政府公关】政府形象塑造与政府公关政府形象的塑造是促进政府工作的重要手段,在不同时期,政府形象具有不同的内涵。
塑造全新的政府形象需要许多方面工作的配合,其中政府公关工作作为联系政府和社会公众的桥梁,是塑造全新政府形象的关键。
一、时代呼唤全新的政府形象政府形象是政府的总体特征和实际表现在社会公众中的反映,即政府在社会公众中获得的总体印象和综合评价。
时代要求塑造全新的政府形象,政府也需要通过塑造全新形象来获得社会公众的认同与支持。
1.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呼唤重塑政府新形象。
在市场经济活动中,经济发展的主体是企业而不是政府,政府对经济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宏观调控。
也就是说,在宏观上起到抑制垄断,克服市场经济自身弱点的作用,在微观上由“无所不为的政府”走向一定意义上的“无为政府”,为市场经济创造良好的运行环境。
与之相适应,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那种封建衙门作风的“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政府形象,应该得到根本性的改变。
2.转型时期所暴露出的问题要求重塑政府新形象。
我国正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时期,社会的急剧转型,意味着社会环境的巨大变化,使社会在价值体系出现某种絮乱的状况,社会成员间难以形成一系列必要的共识,进而难以构建并普遍接受新的观念和行为。
由于对过去权力崇拜和盲目迷信的否定,政府官员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受到了强烈的冲击。
其中,一部分政府官员无法抵挡金钱的诱惑,以权谋私、权钱交易、贪污受贿,严重损害了政府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极大地降低了政府对民众的凝聚力和感召力。
因此,如何采用有力的反腐措施,严惩腐败,重塑廉洁政府新形象,已成为政府取信于民、提高威望、增强凝聚力的重要手段。
3.公民意识的觉醒呼唤重塑政府新形象。
市场经济所蕴涵的平等意识、自主意识、民主意识和进取意识等,使得社会成员培育出一种自主参与社会事务的意愿与能力,社会成员越来越感到有过问社会事务的必要。
政府形象建设的政治学思考
政府形象建设的政治学思考政府形象建设是现代政治中的重要议题。
政府形象是政治权力的外在表现,它直接反映着政府的权威和能力,这对政府的运作和管理具有关键性的影响。
政府如何建设自身形象,让人民认可和支持,是政治学研究的一个热点。
本文将从政治学角度进行深入思考,通过分析政府形象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需要注意的方面,探讨如何更好地在公众心中树立政府的形象。
一、政府形象建设的问题政府形象建设的问题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
首先,政府形象建设本身就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不断调整和改进,这需要政府具备良好的反思和自我完善能力。
其次,政府在形象建设中还需要面对公众对政府权力的不信任和批评。
这些问题包括政府贪污腐败、官僚主义、权力滥用等,这些负面元素对政府形象的建设是十分不利的。
第三,政府形象建设还需要面对媒体的批判。
媒体具有舆论导向的重要作用,一些负面报道可能会导致公众对政府的不信任,影响政府形象的建设。
二、政府形象建设的方面政府要树立良好的形象,在形式、内容、能力方面都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政府形象的品质和风格政府作为国家权力的体现,必须具备高品质和积极向上的风格。
政府形象需要表现出来的是公正、亲民、清廉等品质,这样才能赢得公众的信任和支持。
政府的形象与各类官员的言行举止密切相关,一个官员的言行糟糕,往往也会妨碍整个政府的形象建设。
1990年代,新加坡政府在全球范围内赢得了口碑。
新加坡政府成功地推出了超级校园计划,这是一个颇大规模的教育改革计划,包括制定国家学科框架、招聘新的教师和提供新的教学设施。
这个计划使得新加坡成为全球范围内最优秀的教育制度之一。
2.政策和行动的透明度公众对政府的期望越来越高,包括对政策和行动的透明度。
政府必须向公众提供准确、全面和及时的信息,这可以增加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和支持。
政府应该通过各种途径向公众披露相关信息,如发布信息公告、介绍政策背景、制度更改等等。
政府还可以通过公众参与、问政班子等机制,促进政策的民主化和普及。
谈谈政府形象塑造
谈谈政府形象塑造一、政府形象塑造概述所谓政府形象,是“政府这一巨型组织系统在运作中,即在自身的行为与活动中产生出来的总体表现与客观效应,以及公众对这种表现与客观效应所作的较为稳定与公认的评价”。
它体现着政府与社会公众之间的双向互动关系,是公众对政府整体素质、执政能力、施政业绩等客观实在的主观认识和评价。
良好的政府形象可以帮助政府赢得公众的理解及响应,减少政策执行阻力;可以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可见,政府形象是一种特殊的政治资源,直接关系到政府的生存发展与公益目标的达成。
二、当前政府形象塑造存在的主要问题政府在开展各项工作的过程中,必须有自觉的形象意识和相应的行为,以保证管理机器正常有效的运转。
目前,我国政府形象塑造仍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人事制度的怪圈。
从1993年开始推行公务员制度以来,中国各级政府已基本建立起考试聘用、择优录取等相关制度,公务员的竞争、激励和更新机制也基本上得到完善。
一方面,公务员的职位分类制度并没有明确的建立起来,公务员编制和事业编制、工勤编制亦未能得到完全划分,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的状况难以得到抑制。
政府机构改革仍难以跳出“精简——膨胀——再精简——在膨胀”的怪圈。
因此,公务员人事制度的相对不够完善直接影响政府的美誉度。
(二)政府系统财政状况。
与人事制度相关联的是政府维持自身运转所需的财政支持。
对1998年前的财政支出分析表明,“大部分财政支出用于人头费。
根据现在的标准10000元/人年,那么在1996年,3673万公务员就需要从政府财政支出3673亿,这几乎占了全国财政收入8000亿的一半。
”而且随着政府行政规模的不断扩大,“人头费”的支出在近年来亦不断增多。
政府未能将纳税人的钱用在像教育、医疗、环境保护等涉及民众切身利益的事项中,而浪费在国家公务人员不必要的开支上,必然引起公众的不满,进而影响政府在公众的形象。
(三)政府官员与群众的利益差异。
如何塑造良好的政府形象
如何塑造良好的政府形象内容摘要本文主要从价值层面论述如何塑造良好的政府形象。
首先阐述了政府形象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特征,然后说明要想塑造良好的政府形象必须尽快适应政府职能和政府观念的转变,最后着眼于政府形象的主客观统一性,从四个方面详细论述了如何塑造良好的政府形象。
这四个方面分别是政府整体形象与个体形象的统一、内在素质与外部形象的统一、价值目标与公众期望的统一、政府实际表现与公众对政府主观评价的统一。
前言在行政改革和行政现代化的过程中,政府形象受到越来越普遍的关注。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政治民主化的进程,公众对政府的要求越来越高,政府形象成为衡量政府绩效的一项重要标准。
近年来,我国各级政府在处理政府机构调整、塑造形象工程、实施名牌战略、搞活国有企业、整治腐败现象、打击法人走私、实施科教兴国、安臵下岗职工、组建创新体系、抗御特大洪水等社会问题时所采取的战略决策都体现了政府对形象问题的重视,同时也反映了政府及行政人员形象意识的增强。
1997年中国成立了政府形象战略研究项目,将政府形象问题提到了议事日程。
如何塑造良好的政府形象已成了摆在现代政府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一一般而言,政府形象指社会公众在了解和经验的基础上,对政府在运行过程中显示的行为特征和精神状况的总体印象和评价。
它既是社会公众的主观评价,又是政府客观表现的反映。
政府形象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资源,它虽然不是实实在在客观存在的,但对政府影响力却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构成政府影响力的基本要素之一。
政府影响力体现着政府与公众之间双向互动的心理关系,是决定政府的目标、意图、倾向能否为公众所接受或在多大程度上接受的一项重要因素,直接影响着公众的心理、行为或行为倾向。
所以政府形象的好坏对政府的目标、意图能否顺利实现起举足轻重的作用。
政府形象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它是社会公众对政府价值标准、战略目标、是否廉洁、政策是否民主科学、高效与否、领导者素质、公务员行为规范程度乃至政府建筑物等诸因素印象的总和。
新时期如何塑造良好的政府管理形象
论新时期如何塑造良好的政府管理形象摘要:建立良好的政府形象是近年来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对于我国社会的发展意义重大。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对我国政府形象塑造的要求越来越高,政府如何在公众面前树立良好的形象也成为当前政府行政工作的重要任务。
本文首先对当前我国政府形象建设的现状及问题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如何塑造良好的政府形象进行了论述,并给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关键词:政府形象政府管理决策执行星系平台创新理念1.当前我国政府形象建设的现状与问题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政府管理领域面临着新的考验,新时期,树立新的理念适应新的社会发展环境,成为当牵过政府形象塑造的重要任务。
然而,从目前我国政府形象的塑造现状分析来看,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
1.1政府管理思维僵化长期以来,我国很多政府部门在进行管理时往往将其所用于的权利简单的理解为管辖权,在执行政府职能时往往忽视了民众权益的保护,忽视了政府服务意识的形成。
这样就容易导致政府在决策和执行过程中效果不高,所执行的某些决策缺乏严密的考虑进而导致政府所主导的发展方向与民众在利益方面产生一定的偏差,影响了政府形象的塑造。
1.2政府信息透明度不高信息透明化一直近年来政府形象建设的一大热点问题,如果政府所提供的信息缺乏透明化,会让群众缺乏必要的安全感,缺乏对政府的信任度,这样就容易导致政府失去民众信任。
例如,网络上经常出现的对某些政府官员贪污受贿事件的报道,民众舆论给政府带来的负面影响等,都不利于政府形象的塑造。
1.3政府权力使用不当目前,我国某些政府机构在行政主管、行政执行等方面,并不能很好的把所管理和服务的对象摆在平等的位置。
最为常见的就是,一些政府单位在实行管理时为了部门和个人利益,牺牲了群众利益,这种做法违背了政府服务形象的塑造,制约了我国政府服务理念的推广和宣传。
2.政府形象塑造对策好的政府形象是推动政府决策,实施政府政策,实现政府既定发展目标的重要隐形资源。
国家形象的塑造
国家形象的塑造
国家形象的塑造是指通过各种手段和方式,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宣传和推广,营造出国家的良好形象,增强国家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背景下,国家形象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
国家形象塑造的途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政府形象的建设。
政府是整个国家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形象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国家形象。
因此,政府需要通过各种途径,如发布政府公告、开展政策宣传、组织政治文化活动等,展示政府形象的良好一面,营造出政府的权威形象和公正形象。
2.经济实力的展示。
经济是一个国家在国际竞争中最有说服力的手段之一。
因此,国家需要通过各种途径,如举办国际会议、参加国际展览、开展对外投资等,展示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塑造国家的强大形象。
3.文化底蕴的展示。
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灵魂,也是国家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国家需要通过各种途径,如设置国家文化走廊、举办国际文化交流活动等,展示自己的文化底蕴和多彩的文化形象。
4.品牌建设。
在国际舞台上,一个国家的品牌形象也非常重要。
因此,国家需要通过品牌建设,塑造出自己的国家品牌形象,例如德国的“工匠精神”、“荷兰的
自由”等。
总之,国家形象的塑造需要政府的引导和支持,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努力,以及人民的广泛参与。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营造出一个令人信服、令人敬畏的国家形象。
加强政府公共形象塑造赢得人民满意
加强政府公共形象塑造赢得人民满意现代社会,政府公共形象的塑造对于政府的发展和稳定至关重要。
一个良好的政府公共形象不仅可以提升政府的声誉和社会影响力,还能够赢得人民的信任和满意。
因此,加强政府公共形象塑造成为迫切的任务。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如何加强政府公共形象塑造,并赢得人民的满意。
首先,政府公共形象的塑造需要增强透明度。
政府应该主动提供信息,加强政务公开,确保政策决策透明化,让人民了解政府的工作进展和决策依据。
政府部门应建立健全的信息发布渠道,及时发布政府的决策和措施,同时对政府的工作进行全面的解读,使人民能够全面了解政府的工作,并且树立政府诚信形象。
其次,政府公共形象的塑造需要加强对社会民生问题的关注。
政府应当将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的实际问题。
政府应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提供优质的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关注困难群众的生活,努力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
政府还应主动回应社会民生的问题和诉求,建立起良好的沟通机制,与人民保持密切联系。
再次,政府公共形象的塑造需要加强与人民群众的互动。
政府应建立一个对外开放的平台,与人民群众进行互动交流。
政府可以通过举办市民座谈会、开展网上调查等方式,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
政府还应建立一个高效便捷的投诉处理机制,及时处理人民的诉求和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效率。
通过与人民的互动交流,政府可以更好地了解人民的需求,改进政府的工作,赢得人民的支持和满意。
最后,政府公共形象的塑造需要真诚负责的态度。
政府要严肃对待民主法治和廉洁政府建设,对腐败行为零容忍。
政府部门应树立诚信意识,勤政为民、廉洁奉公。
政府在处理事务中要坚持公平公正,不偏袒任何人,公开接受监督。
只有以真诚、负责的态度对待人民,才能赢得人民的信任和满意。
总之,加强政府公共形象塑造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政府应加强透明度,注重社会民生,与人民互动交流,并保持真诚负责的态度。
只有通过这些方法,才能赢得人民的满意,提升政府的公共形象。
试论政府形象的塑造
因此 ,对政府形象问题进行研究在理论和实践上 无疑都பைடு நூலகம்十分必要 的。本文主要从价值层面和理
论 角度谈 了些 自己的看 法 。
一
、
塑造政 府形象 的意义
树立良好 的政府形象是各届政府梦寐以求 的 目 ,任何政府都希望得到民众的充分信任和忠 标 心的爱戴 ,因为良好 的政府形象对于政府工作 的 开展具有重大意义 ,在这里我们从政府形象的涵 义谈 起 。
法 ,给政府形象抹黑。
目前 ,中 国国 内的变化 令世 人 瞩 目,中国政
此就创造不出和谐的工作环境 ,工作效率也会很 低。
3 政府形象决定政府号 召力 .
一
府的形象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 。当我 国的政 府形象战略研究项 目 中央电视 台披露时,很短 在 时间内便被国内各媒体转载,并受到海外学术 团 体 、超大公司 的密切关注。在这个特殊的转型时 期 ,能否塑造 良好 的政府形象不仅关系到政府职 能能否得到有效行使和发挥 ,政府工作能否顺利 开展 ,而且关系着能否树立 良好 的对外形象 ,形 成有利的外部投资环境 ,扩大对外开放 ,畅通投 资渠道 ,促进 中国经济持续发展 。它关系着我 国 改革的新型的政府能否得到广大公众 的认可 、欢 迎和支持 ,能 否成功地迈 开新 的充满希 望的一 步。因此 ,政府形象建设迫在眉睫。
维普资讯
第 2 第 5期 7卷
V0 . 2 1 7 No. 5
济 宁师 范 专科 学校 学报
Ju nl f iigTec es ol e o ra o nn ah r’C l g J e
20 0 6年 l 0月
Oc . 2 0 t 0 6
行起来 就 比较顺 利 ,不会 出 现 “ 上有 政 策 ,下有
浅论我国的国家形象及其塑造
造以及国家形象和舆论传媒的关系 , 以期抛砖引玉 , 推进 学术 界加 强对这 一课 题 的研究 。
是 国 内形 象 。这 两者 之间往 往存 在很 大 差异 。 国家 国家 形 象是 一 个 较新 的概 念 , 目前还 没 有 统 一 形 象在根 本 上说取 决 于 国家 的 综合 国力 , 并 不 能 但 简单 地等 同于 国家 的实 际 状 况 , 在 某 种 程度 上 是 它 可 以被塑 造 的。认 识 到 这 一 点 有 助 于政 府 在 对 内 、 对外 宣传 中保 持清 醒头 脑 , 取有 的放 矢 的策略 。 采
论、 传媒塑造水乳交融 、 密不可分。 笔者 认 为 , 国家形 象 是 指 国家 的 客 观状 态 在 公 众 舆论 中的投影 , 就是社 会公 众对 国家 的印象 、 也 看 法、 评价 的综 合反 映 。一般 而 言 , 国家形 象包括 一 国 国 内公众 和 国外 公 众 对 该 国 政 治 ( 治 局 势 、 府 政 政
往会 使该 国在 国际交往 中处 处受 挫 , 孤立 无援 , 出 付 更 多的 “ 形 成 本 ” 无 。就像 一 个 国际 品 牌 的形 象 在 全球 市场 的 巨大 吸 引力 一 样 , 国 的 国家形 象 在 世 一 界舞 台上 也发 挥 着 重 大影 响 。正 如刘 继 南 等 所 言 :
良好 的 国家形象 是 一 个 国家 极 为 重 要 的 “ 形 无
的定义 。中国传媒大学国际关系研究所杨伟芬教授 将 它定 义为 “ 际社 会公 众 对 一 国相 对 稳定 的 总体 国 评 价 州¨; 李寿 源教授 的定 义 是 “ 一个 主权 国家 和 民
族 在世 界舞 台上所 展示 的形状 相 貌及 国 际环境 中 的 舆论 反 映 。 【 这 两 种定 义 都从 国际层 面 、 ”2 公共 舆 论 上对 国家形 象 的 内涵做 了界 定 。 由此 可 见 , 国 国 一 家形 象既 有 国 内形 象 、 国际 形 象 之 分 , 与 国 外 舆 又
论政府形象的树立与塑造
论政府形象的树立与塑造作者:王启明来源:《职业时空》2007年第15期政府形象是政府的总体特征和实际表现在社会公众中的反映,即政府在社会公众中获得的总体印象和综合评价。
政府形象由以下一些具体的要素构成:组成人员,各级领导者和广大公务员;目标,政府宗旨的直接体现,也是政府形象的具体化;政策,政府为实现自己的路线和任务而规定的行为准则,包括各种法令、法规、纪录、制度等;效率,政府活动的综合体现,反映着政府的工作作风、人员素质等各方面的状况。
政府有了好的形象,就能取信于民,能更好地发挥协调作用,实现有效的传播与管理。
政府形象的树立与塑造与企业和其他非盈利性组织有所不同,这就是它具有层次性、系统性、统一性、完整性和连续性。
如任何一层级政府或任何一级的政府部门的声誉好坏,甚至于一个公务人员作风的好坏,都会直接影响整个政府形象。
因此,加强政府形象的树立与塑造在政府公共关系中显得尤为重要。
一、政府形象的树立与塑造1.政府形象树立与塑造的目标和具体任务任何组织开展公共关系工作,树立与塑造组织形象都是为了提高组织的认知度和美誉度。
对政府来说,本身就拥有较高的认知度。
政府树立与塑造形象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政府的美誉度,即树立“民主、法制、创新、务实、高效、廉洁、亲民”的政府形象,争取公众对政府工作的理解与支持,以便更好地治理社会,创造和谐社会。
为达到这一目标,政府应该多做实事,造福于民;廉洁自清,勤政为民;政务公开,取信于民。
竭尽所能地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既能提高政府的美誉度,也能使政府形象的树立与塑造做得扎实到位。
在公众心目中,政府工作人员是政府形象的具体表现,他们的一言一行都关系到政府的声誉,特别是领导干部是否勤政廉洁,直接关系到政府形象的好坏。
政府机关可以利用各种媒介和信息传播渠道将政府的各项方针政策、法规、决定和其他活动安排告知社会各界,让公众监督政府工作,这样才既能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又能增强公众参政议政的意识。
论当前我国政府形象的塑造
论当前我国政府形象的塑造政府形象是政府的“软实力”,是一种无形的资产,也是一项重要的政治资源。
当前,我国政府形象处于良好的上升阶段,形象意识不断加强,形象活动不断加大。
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直接影响了政府整体形象。
因此,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切实采取措施积极塑造良好的政府形象。
二、政府形象塑造概述政府形象是政府的素质、行为及表现为基础,受到公众的价值意向和主观评判的影响。
政府形象由行政主体、行政客体和客体对主体的反映过程三个要素构成。
政府形象塑造是政府的理念、行为及效果的集中表现和综合形成的系统过程,体现着政府主体特征与公众感知反映的互动关联。
政府形象塑造是一个动态的系统问题,需要将政府形象给以某种定位并为此付诸行动,用美好的形象和实际行动去得到公众的认可。
政府形象包含了理念系统、行为系统和视觉系统三大子系统。
政府形象塑造主要是围绕这三个子系统展开的,它将实践重点主要放在行政理念、行政行为、机构组成和人员素质这几方面上。
行政理念是政府形象的核心和灵魂,直接影响政府形象在公众心目中的认识;行政行为包括政策和制度上的行为以及实际生活中的具体作为,实践主体主要是政府机构;人员素质是重要因素,政府形象很大程度上受到公务人员与领导者素质的影响,他们行为不仅仅代表个人,更代表政府机关和整个政府行为作风,因此人员素质决定了其对待公众的态度和做事方式,直接影响政府形象。
三、积极塑造良好的政府形象为了积极塑造良好的政府形象,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1.提升公务人员素质,塑造政府内部形象。
加强公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道德水平,增强他们的服务意识和责任感,从而提高政府整体形象。
2.树立传媒形象意识,加强与媒体的良性互动。
政府应该注重与媒体的沟通和互动,及时回应公众关切,传递正面信息,树立良好形象。
3.提高应急管理能力,树立良好形象。
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提高应急处理能力,有效应对突发事件,体现政府的责任和能力,增强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和认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政府形象塑造浅析摘要:良好的政府形象是社会稳定的基石, 对政府形象这一宝贵财富和无形资产实施有效管理,意义十分重大。
在分析中国政府形象管理存在的一些问题的基础上, 要塑造良好的中国政府形象,主要有以下措施可供选择:从政府形象特点入手、建设现代政府文化、公务员民主法治素养的提高、提高政府对经济的领导力。
关键词:政府;政府形象;形象塑造;1 引言所谓政府形象是指政府在社会公众中的外在表现,是公众心目中对政府的言行、表现所形成的感觉、印象、评价和结合。
其核心是政府日常表现出来的与公众息息相关的政务行为。
政府形象的形成是由公众和舆论对政府的领导人、公务员、公共政策、行政行为、行政文化、建筑物等等与政府有关的事物直接或间接地感知而产生的一种综合印象。
它是政府管理中的一种无形力量,在政府行政管理中发挥着强大的作用。
良好的政府形象能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将公众的思想行为引导到政府目标上来,激发公众的主人翁意识,使政府有效地发挥职能作用。
否则,将令公众对政府失去信心,形成“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局面,使政府工作限于被动。
2 目前政府形象塑造的成绩及问题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中国经济日益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人民的政治文化素养也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多数人特别是中青年知识分子已经开始不满足与当前物质生活所带来的享受,他们开始追寻精神生活的满足,同时也更加关注自身在政治生活中享有的既得利益。
此外,他们把国计民生等国家大事时时装进心里,例如,汶川大地震中很多志愿者自发奔赴灾区,参加抗震救灾,协助政府维护灾区秩序,这在某种程度上来看,就是反映了我国公民意识到一种觉醒。
而这种公民意识的产生一方面是来源于我国国民教育的进步;另一方面,是政府在引导我国政治民主化建设过程中对大多数公民产生的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促进了民众政治素养的提升。
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政府形态基本上都是一种管理模式,即管理性政府。
这种政府形态大致有三种基本的历史类型:统治型政府、管理型政府、治理型政府。
我国经历了漫长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而后又经历过长达百年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一时期的政府与国家高度融合,政府没有从国家权利中独立出来,统治职能重于管理职能。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政府形态发生重大变化,并且逐步从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形态转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历了多场磨难,例如,1998年长江洪水爆发,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进行监督指挥;2003年,SARS肆虐中国,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率领全体公务人员制定政策、安抚民心;2008年,突如其来的5.12大地震震动了整个中国,现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第一时间奔赴灾区,亲自指挥救援工作,同时各地方政府也纷纷表示支援,特别是在灾后重建工作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
从这一幕幕突如其来的危机中来看,我国政府时时刻刻注重自身形象的维护,与此同时,中央政府这一系列的表现,可以说很直接的拉近了政府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同时也塑造了一个亲民、近民、爱民的政府形象。
然而,当今社会仍然有许许多多的不良镜头出现在公众的视野里。
例如:有些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卫生防疫部门、公安部门等单位的工作人员在公共场合执行公务时,态度蛮横、语言粗野、行为粗暴,甚至殴打群众。
个别执法人员,以收代罚、以罚代收、吃拿卡要,甚至被群众称为“土匪”。
另外由于网络技术和其他信息传递方式日新月异的发展,大众媒体上暴露出许多关于政府工作人员的不良作风,例如:“周老虎事件”、“躲猫猫”、“瓮安事件”、“深圳海事局副局长林嘉祥事件”、“‘天价烟’局长周久耕”、“局长日记事件”等等,严重损坏了党和政府的公信力和良好形象。
而且,这些现象的出现已经不仅仅是损害政府形象的问题,而是损害社会形象的问题。
政府形象的不佳,也严重制约着社会经济的良好稳定发展以及和谐社会的建设。
3 政府形象塑造成绩斐然的原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政府形象也同样有了进一步的转变,引起这种转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从以下方面阐述:3.1党风廉政建设促进了政府形象的提升党风廉政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重要的党建内容。
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同志针对党内监督的紧迫性、监督的内容、形式等做过全面论述。
那个时期,党风廉政建设理论的重点,在于加强党内教育,而在党内监督体制和制度建设上论证并不充分,实践上由于“文化大革命”等一系列的“左”的错误的影响,党内监督制度遭到严重破坏。
改革开放以来,党风廉政建设的理论取得了进展,策略也发生了转变。
邓小平同志更加注重党内监督体制和制度的建设。
我们党对党内监督和反腐倡廉理论问题的认识也伴随着党的民主建设实践步步走向深入。
3.1.1党内监督和反腐倡廉理论日益完善30年来,围绕着加强执政能力建设这一部分,反腐倡廉理论和党内监督理论一步步丰富和完善了起来。
第一,提出依靠党内监督解决权力过于集中问题的基本思路。
邓小平同志指出:“权力过于集中的现象,就是在加强党的一元化领导的口号下,不适当地、不加分析地把一切权力集中于党委,党委权利又往往集中于几个书记,特别是集中于第一书记,什么事情都要第一书记挂帅。
党的一元化领导,往往因此变成个人领导。
”因此,要通过完善党内权力制约机制、改革党内监督体制,从根本上解决权利过分集中尤其是权力高度集中于个人的体制问题。
第二,为党内监督提出制度建设的指导思想。
第三,建立党的专门监督机关,加强检查力度,加强对党组织和党员的监督。
第四,加强党外监督和社会监督。
发挥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重要作用,同时调动人民对党和党员监督的积极性。
3.1.2对党内各种消极腐败现象基本成因的认识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后,党对腐败产生的根源有了新的进一步的认识,不仅看到了腐败的成因有剥削阶级的腐蚀,而且看到对权利监督制约方面的因素。
在邓小平同志看来,制度和体制上的缺陷,是官僚主义、腐败现象滋生的根本原因。
应该说,这种分析从理论上结束了以往仅把腐败作为一种思想作风问题,是反腐败斗争从一种迫切的愿望和要求变成一种理智科学的实践。
另外,目前党风廉政建设更加务实,反腐败的运作方式更加科学化,这些都有利于促进党和政府的廉政建设,从而,促进政府公信力的进一步增强,使政府形象有了内在的实质性的提升。
3.2 政府工作人员素质的提升展现政府形象新世纪以来,我国政府工作人员的选拔和任用工作方面更为严格;另外,随着全国高等教育的普及,在校大学生数量陡增。
据统计,2010年仅应届毕业大学生就有630万人,而去年未就业的大学生约80万人,两项相加已超过700万人,每年还有数百万的中专毕业生和高中毕业的就业者,以及农村转移劳动力。
由此可见,几乎所有大学生都在面临着就业难的压力。
而从公务员工作性质及素质要求来看,这个职业无疑成为一个热门职业,因此造成公务员的竞争日益激烈。
在这一系列因素的影响下,政府公务员整体素质也得到了提升。
此外,由于近年来推出鼓励应届毕业大学生做村官的政策,使得多数年轻公务员深谙民情,了解人民群众所想、所需,更能体会到人民生活的疾苦,在为人民服务时能够注意自身的态度。
像安徽小岗村书记沈浩同志为人民工作废寝忘食,始终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直至离开这个世界。
而像沈浩同志这样始终想着人民的公仆在中华大地上还有很多,他们这种奉献精神的流露和自身素质的提升,无疑使得人民更加信任政府,配合政府工作,进一步提升了政府自身形象。
3.3网络技术的发展使政府工作趋于透明化媒体是联络政府与公众之间最直接的桥梁纽带,网络作为一种自由、大众的媒体日益受到政府机关的重视。
尽管网络的迅速普及对政府来说在某些方面造成危机,然而,绝大多数情况下对政府形象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有了网络的监督,促使政府更加努力打造一个负责任的、诚信、有依法行政能力和行政效率的政府,同时,各级政府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呼吁广泛的民众参与,从方方面面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促使政府不断完善自我,使政府的公信力有了极大的提升。
3.4公民的政治参与意识和能力的增强使政府工作更加规范化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各阶层都比较重视加强国民教育,使得我国公民的知识文化水平不断提高,也进一步促进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意识不断增强,政治敏锐性得到提高。
比如说, 2007 年5 月8日,在2008 年北京奥运会圣火传递巴黎站,作为火炬传递手的中国国家轮椅击剑队的队员金晶,在等待火炬交接时受到了“藏独”分子的干扰,在暴徒冲上来抢夺火炬的关键时刻,她毫不畏惧,不顾一切地保护了奥运火炬。
金晶通过自己的行动维护了祖国的尊严,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人民办好2008 年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坚强决心。
金晶的勇敢行为能够很好的说明我国公民具备敏锐政治观念的一个很好的例证。
此外,由于基层民主自治制度的完善和贯彻,使得公民参与政府决策的热情日益高涨。
这种高涨的情绪有利于促进政府决策的不断改善,使得决策更有利于人们,有利于整个社会。
同时,这些政策的合理实施无形中为政府形象的提升增加了砝码!4 政府形象塑造不完美的原因虽然,整体上来说,我国政府形象相对来说有了长足的进步,然而,仍然有很多地方政府的许多作为仍然不能令民众满意,扰民现象时有发生,政府与民争利的现象依然普遍存在,更有一些地方政府自持“天高皇帝远”的心态称霸一方,使得民众敢怒不敢言。
造成这种情况出现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从历史、文化和社会现状来加以分析。
4.1 历史及传统文化影响“政府文化”政府文化是政府体制的深层结构,是政府管理的灵魂。
政府文化通过行政人员的思想意识影响着行政实践。
任何一个政府体制的组织结构、运行程序、决策过程以及行政人员的行为、态度、价值等,都直接或间接地受到政府文化的影响和制约。
中国长达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历程和传统文化的深厚积淀也造就了“中国特色”的政府文化。
而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社会形态均具有与之相适应的政府文化,我国目前处于政府管理体制的转型期,造成传统的政府文化与新的政府文化发生了碰撞和整合。
以专制、集权、封闭、官僚主义等为特征的我国传统政府文化不仅对行政人员有着深刻的影响,也给民众的政治思维造成严重的错觉。
这种政府文化的封闭而不开放性,导致了导致了行政活动的神秘和暗箱操作排异而非兼容性,使“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的观念根深蒂固,导致行政活动缺乏公众的积极参与和有效监督注重形式,不求实效思想导致管理中爱做官样文章,办事拖拉,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决策迟缓,影响行政效率的提高和行政目标的实现重人治轻法治观念导致行政权力凌驾于法律之上,行政决策和执行缺乏法律的约束,有法不依,执法不严重权威而轻民主意识导致出现独断专行,个人决策,家长制,一言堂,行政民主难以得到体现官本位观念所衍生的等级和特权,阻碍了政府人员的分流全能政府观念使政府仍然管着许多不该管、管不好和管不了的事务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