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儒家哲学思想论文

合集下载

先秦时期思想文化总结论文

先秦时期思想文化总结论文

先秦时期思想文化总结论文先秦时期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一个时期,也是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关键时期。

在这个时期,诸子百家开始出现,各种不同的哲学思想和文化理念开始形成,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先秦时期的思想文化主要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诸子百家。

在先秦时期,出现了众多的学派,如儒家、墨家、道家、法家等。

这些学派代表了不同的思想观点和文化理念,各自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

儒家强调礼仪道德以及君臣之道,提倡仁爱和尊重传统。

墨家则主张兼爱和无为而治,反对战争和不公平。

道家则追求道的真理和自然的无为而治。

法家则注重法律和秩序的建立,主张严厉的法律制度来管理社会。

这些学派对后世的政治、社会和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二,思想多元化。

在先秦时期,思想的多元化是非常明显的。

各种学派和思想流派产生了许多不同的观点和理论。

这种多元化的思想环境使得人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思想体系。

同时,不同的学派也相互竞争和互相借鉴,推动了思想的进步和发展。

第三,重视实践和实用主义。

在先秦时期,人们更加注重实践和实用主义,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例如,儒家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强调知行合一,把学问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实际行动和实际效果。

墨家则主张以实践为中心,通过实际行动来改善社会和人们的生活。

这种重视实践和实用主义的思想观念对中国后来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总的来说,先秦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个丰富多元的时期。

各种学派和思想流派的出现,推动了中国哲学思想的进步和发展。

在这个时期,人们注重实践和实用主义,强调知行合一,追求和谐和和平。

这些思想和理念为后世的政治、社会和文化发展奠定了基础,对中国的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先秦儒家哲学思想研究

先秦儒家哲学思想研究

先秦儒家哲学思想研究【摘要】先秦儒家哲学思想在中国哲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其核心价值观念包括仁、义、礼、智等,对古代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从儒家经典的研究入手,探讨了儒家思想的起源和演变过程。

接着分析了儒家思想的核心观念以及与其他学派的对比,揭示了其独特之处。

在古代社会中,儒家思想被广泛应用于教育、政治和社会伦理等方面,为社会稳定和和谐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文还探讨了儒家思想在当代的价值,并对其持续影响和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

通过对先秦儒家哲学思想的深入研究,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同时也有助于启迪当代社会发展中的伦理道德建设。

【关键词】先秦儒家哲学,思想概述,研究背景,儒家经典,核心观念,社会影响,学派对比,当代价值,持续影响,未来研究。

1. 引言1.1 先秦儒家哲学思想概述先秦儒家哲学思想是中国哲学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它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儒家思想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主张以仁爱和礼义来规范人的行为,提倡“以礼治国”的理念。

主要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荀子等,他们在其著作中深刻探讨了人性、仁义道德、社会秩序等重要议题。

儒家思想注重修身养性,强调德行修养和道德自律,以达到身心和谐统一的境界。

儒家哲学体系丰富多元,包括了伦理道德、政治哲学、教育思想等多个方面,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哲学理论体系。

先秦儒家哲学思想是中国古代文明的瑰宝,对于塑造中国传统价值观和道德准则起到了重要作用。

通过深入研究先秦儒家哲学思想,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特点,为当代社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1.2 研究背景研究背景:在先秦儒家哲学思想研究领域,历来备受学者们的关注和探讨。

这不仅因为儒家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了重要地位,更是因为儒家思想对中国社会和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了深远影响。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学术研究的深入,人们对儒家哲学思想的理解和解读也在不断深化和扩展。

在当代社会背景下,如何重新审视和理解先秦儒家哲学思想,以及如何将其传统价值与现代现实相结合,也成为了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先秦儒家哲学思想研究

先秦儒家哲学思想研究

先秦儒家哲学思想研究从先秦百家争鸣中一支普通的流派,到秦焚书坑儒法家称雄时的短暂消沉,再到西汉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接着北宋程朱理学备受争议的“存天理,灭人欲”,再到今天掀起的新儒热。

反观这个演进历程,可以看到,儒家思想在这一过程中一直处于中华民族精神的主导地位,千百年来哺育和教化着中华民族,成为中国人精神和信仰的文化支撑。

现在,立足于较为理性和客观立场上的现代人,回望先秦儒家哲学思想,儒家产生背景是什么?其思想体系应该怎么概说?其发展走向和现实意义又是什么?笔者对此做了一些初步研究。

一、儒家产生的背景“诸子百家”,即儒家产生的背景。

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活跃。

“诸子”是指活跃于当时有名的思想家,“百家”是指不同的学派。

当时对诸子百家的论述较集中地文献有《庄子·天下篇》、《荀子·非十二子篇》、《韩非子·五蠹篇》。

“诸子百家”都指谁?历史上有不同的说法。

西汉初期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所列举的是儒、法、道、阴阳、名、墨六家。

西汉末年刘歆和东汉班固所列举的是儒、法、道、阴阳、纵横、小说、名、墨、农、杂十家。

但是,他们都丢掉了相当重要的一家——兵家[1]。

诸子百家产生于春秋时期,当时的社会急剧动荡,社会结构中的几个方面都发生了大的变化。

(一)经济结构的变化经济结构的变化是从生产力开始的。

春秋时期,铁器开始大量出现,这使劳动者只能用大规模的群体合作来弥补生产工具之低劣的时代骤然结束,劳动者个人用铁制作的生产工具有能力个人开垦土地。

孟子所说“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

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

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2]虽然是对他理想中村社生活的设想,但这种劳动成果的分成方式——劳役地租在当时无疑是存在的。

铁器的使用,使生产力大大提高,也推动了生产关系的转变。

但生产关系的转化不平衡,由此引起了政治上的动荡。

(二)社会政治结构的变化由于生产关系变更不平衡,主动变更、变更早、变更较彻底的贵族很快就富裕起来了。

先秦诸子哲学的思想内涵与价值理念

先秦诸子哲学的思想内涵与价值理念

先秦诸子哲学的思想内涵与价值理念先秦时期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黄金时期。

在这个时期,出现了大量思想家和学派,其中包括诸子。

诸子哲学以其思想深邃、内涵丰富、理念前卫而成为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探讨先秦诸子哲学的思想内涵和价值理念。

一、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是中国哲学传统的重要流派之一。

儒家强调人的内在道德素质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孔子是儒家思想的主要代表。

他强调“君子道德”和“中庸之道”。

君子道德是指一种高尚的道德标准,其中包括忠诚、诚实、尊重、谦虚、正义、仁爱等。

中庸之道则是指一种平衡的生活方式,人应该遵循适当的中庸之道,不过度追求,也不过分压抑。

儒家思想致力于通过教育、家庭和社会机构来培养学问精通、品德高尚、有责任心的人,为社会做出贡献。

二、道家思想道家思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主要流派之一,其代表人物为老子和庄子。

道家认为,万物起源于“道”,而“道”则是自然规律,是超越一切的真理。

道家思想强调人应该顺应自然法则,在宇宙中寻求一种和谐共存。

道家强调放弃个人利益和欲望,回归到内心深处,以获得真正的自由和平静。

道家的主要价值理念是“无为而治”,即遵守自然法则,摒弃人为的干涉,让事物自然变化。

三、墨家思想墨家思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学派之一,推崇“兼爱”思想。

兼爱思想是指应该对所有人都有同样的爱和关爱,不应该因为不同的社会身份或者关系产生偏见和歧视。

墨家认为,社会应该是一个和谐的整体,每个人都应该为整体的利益而努力。

墨家强调爱的实践和实践的爱,坚持“以利相交”的政策,反对“以权相交”的社会制度。

四、法家思想法家思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另一个重要学派,其代表人物为韩非、李斯。

该思想的基本原则是要通过法律和制度来统治一个国家,而不是依赖于传统民族习惯和道德规范。

法家思想追求效率和实用性,其社会目标是维持秩序和稳定。

法家认为,国家和社会制度应该是最符合实际和效率的,它们必须适应现实,并且有强有力的法律。

五、兵家思想兵家思想是中国古代哲学中最不寻常的流派之一,主要关注军事战争和战略。

先秦诸子哲学对后世文化的影响

先秦诸子哲学对后世文化的影响

先秦诸子哲学对后世文化的影响引言先秦时期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阶段,众多思想家和哲学家们产生了各种学派和思想流派。

这些先秦诸子的思想不仅对当时的政治、文化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对后世的文化与思维方式也有着重要意义。

本篇文章将探讨几个主要先秦诸子哲学对后世文化的影响。

孔子与儒家思想孔子被尊称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了仁爱、礼仪、孝道等核心观念,并强调个人修养与社会责任。

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上占据主导地位,并深刻影响着后世的政治、社会和教育体系。

一直以来,儒家价值观被视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其推崇的道德规范指导着人们在生活中形成了种种美德。

孟子与性善论孟子是儒家学派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他提出了性善论,认为人性本善,只是受到了外界环境的影响而腐化。

孟子强调教育的重要性,主张通过正面引导和道德塑造来培养人们的良好品德。

他的思想对后世文化影响深远,启示人们关注并发掘自身潜能以及培养社会责任感和个人修养。

老子与道家思想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之一,他提出了"无为而治"、“道可道非常道”等重要观念。

他认为宇宙万物源于“道”,强调谦虚、无欲、不能争强好胜等价值观念。

老子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不仅在中国文化中广泛渗透,也对全球范围内形成了一系列禅宗、修身养性等伦理思潮。

墨子与墨家思想墨子提出了以兼爱为核心的墨家思想,主张消除社会上不平等和战争,并推崇工程技术和实用主义。

尽管墨家未能形成独立的学派体系,但其思想对后世的巨大影响不容忽视。

墨子的核心观点和理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持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兼爱”、“非攻”等价值观。

庄子与道家思想庄子是道家学派中最重要的代表之一,他擅长使用寓言和譬喻来表达自己的哲学观点。

庄子强调追求自由、无为而治、放弃功利等思想,对个人修养和人生态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庄子的思想给后世带来了许多灵感,在艺术、文学和哲学领域形成了独特风格。

结论先秦诸子哲学对于后世文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儒家思想论文模板(10篇)

儒家思想论文模板(10篇)

任何一种有生命力的理论的产生,都是基于解决现实中其中一种问题的需要。

孔、孟、荀生当春秋战国之乱世,运用自己的学说帮助明君圣主结束各国纷争、建立有序社会,是他们共同的目标,也是先秦儒家德治思想得以产生和发展的动因和基础。

这样,便有了先秦儒家德治思想内在逻辑的一个最初的、也是最基本的元素:建立一个符合理想的社会。

孔子心目中的理想社会是一个类似周朝制度的社会:“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论语·八佾》)孟子心目中的理想社会是王治:“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仁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孟子·梁惠王上》)荀子心目中的理想社会可以称之为“政教之极”:“臣下百吏至于庶人,莫不修己而后敢安正,诚能而后敢受职。

百姓易俗,小人变心,奸怪之属,莫不反悫。

夫是之谓政教之极。

”(《荀子·君道》)从上可见,孔、孟、荀对理想社会的具体描述虽各有不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这就是社会有序,人民安居乐业,教化盛行,人人道德高尚。

正是从这个角度,我们也可以把孔、孟、荀追求的理想社会称之为道德社会。

那么,这种理想的道德社会如何才能成为现实呢?先秦儒家德治思想的内在逻辑由此往下推衍。

对于这个问题,孔、孟、荀的共同回答是:实行德治!孔子率先提出了他的德治主张:“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论语·为政》)孟子亦在其《孟子》一书的开篇中亮明自己的德治主张:“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孟子·梁惠王上》),并在《公孙丑上》中继续阐发这一主张:“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

荀子把德治进一步发展为礼治:“礼之所以正国也,譬之犹衡之于轻重也,犹绳墨之于曲直也,犹规矩之于方圆也,正错之而莫之能诬也”。

(《荀子·王霸》)以礼治国是荀子的治国之道的一大特色,但在先秦儒学那里,礼是德的外在表现,所以,礼治的实质仍是德治。

先秦哲学思想的心得体会

先秦哲学思想的心得体会

先秦哲学思想的心得体会先秦时期是中国哲学思想的重要历史阶段,先贤们对于人生、世界、伦理、道德等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探讨与研究,形成了一系列精妙的哲学思想体系。

在本文中,我将与大家分享我对于先秦哲学思想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儒家思想“仁者爱人”,这是儒家思想的核心。

儒家的思想强调对于人的关注和关怀,认为应该尊重人性的存在,追求道德的完善。

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往往会忽略他人的感受,或者追求自身的利益,这都是我们需要反思的问题。

儒家思想所强调的“仁”、“孝”、“礼”等等观念,都提醒着我们要关注人性,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并积极地进行社会交往。

同时,儒家的思想还要求我们去培养自己的道德理想,不断提高自己的品质。

这需要我们去学习,学会如何在生活中做出正确的选择,如何去尊重自己和他人的价值和尊严。

二、道家思想“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这是道家思想的核心概念。

道家思想强调人们应该回归自然,重视内心的修炼,关注自我发展的过程。

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问题,这些问题使我们感到焦虑、沮丧和困惑,而道家的思想则告诉我们,要放松自己的心态,不要过于紧张,要倾听内心的声音,追求自我和谐与自我完善。

同时,道家的思想还要求我们不断地去寻找自己的真正方向,要去发现自己真正的兴趣和追求,不要被外部的压力与期望所左右。

这需要我们要学会如何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宁静,如何去理解自己的情感和内心的体验。

三、墨家思想墨家的思想注重实用性和功利性,强调人们应该注重实际役用,以及如何利用技术、经济、政治等力量来提高社会的福利水平。

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常常会想着如何追求自己的个人利益,而忽略了社会和公共利益。

墨家的思想则提醒我们,要关注并改善社会的整体福利水平,要注重实践创新,发现并解决社会的问题,并鼓励人们积极投入到社会服务中去。

同时,墨家的思想还强调人们要坚守信义和诚实,注重人际关系,这有助于我们在生活中建立可持续的社会关系,并为社会的和谐与发展奠定基础。

从先秦本体哲学看儒家的“显学”地位

从先秦本体哲学看儒家的“显学”地位

从先秦本体哲学看儒家的“显学”地位■朱君鸿/山东财经大学摘 要:儒家与墨家在先秦同被尊为社会“显学”,两家在先秦的百家争鸣文化形态中脱颖而出。

儒家主张仁义礼智,经孔孟二人奠定发展基础,荀子将其收集编录从而保存下来,而先秦哲学对于本体持天本论及道本论两种观点,其中天本论主张天创造了这个世界,而儒家思想中也提及了尊天和祭天的礼仪。

道本论则和天本论有着和而不同的关联,儒家的“显学”地位和先秦本质哲学中的天本论有着密切联系,即使后来儒家地位威胁到帝王统治从而导致帝王实施焚书坑儒,但在汉武帝时期,儒家又重新发展起来。

由此可以看出,儒家的“显学”地位是经得起社会考验的,而先秦哲学则为儒家“显学”奠定了社会基础。

关键词:先秦 本体哲学 儒家先秦哲学呈现出百家争鸣的形态,在其本体论中也同样呈现同样的文化多元现象。

而儒墨两家在百家中呈现欣欣向荣的发展形势,但随着文化的脱变,墨家的文学地位却渐渐衰弱,而儒家却在经历社会的打击后仍旧蓬勃生长,其根本原因在于先秦本体哲学的天道合一和儒家主流思想不谋而合。

而经史学研究表明,在先秦哲学中,天本论的文学地位经久不衰,而道本论却日渐衰落,儒家和墨家同为天本论,却在后期的发展中呈现两种截然不同的形态,这其中原因儒家与墨家尊崇的“天”有着本质上的差别。

在本文中,便简要谈谈从先秦本体哲学看儒家的“显学”地位。

一、先秦本体哲学文化矛盾先秦本体哲学文化的争论点在于宇宙本体的初始形态。

从而先秦本体哲学体系中可大概的分为天本论和道本论两大家。

如先秦中老子的道家思想中提及的“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的无为而治的思想则为较为突出的道本论,又有“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则更加明显的表述了其道本论的核心思想。

而儒家创始人孔子曾曰“魏巍乎,唯天为大”则为天本论的鲜明代表学说。

先秦文学区别于古希腊哲学体系对宇宙本体的定义,其将宇宙定义一个抽象的形态,而古希腊哲学体系宇宙本体学说包含了水与火等具体事物。

先秦儒家“内圣外王”理想人格及其现代德育价值研究

先秦儒家“内圣外王”理想人格及其现代德育价值研究

先秦儒家“内圣外王”理想人格及其现代德育价值研究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先秦儒家“内圣外王”理想人格的内涵及其对现代德育的启示与价值。

先秦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圣外王”的理念塑造了一种独特的人格模式,这种人格模式不仅在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在现代社会依然具有积极的德育价值。

通过对这一理念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儒家思想的核心要义,同时挖掘其对于现代德育工作的启示和借鉴。

本文将对“内圣外王”理想人格进行系统的阐释。

通过解读先秦儒家经典文献,揭示“内圣”与“外王”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从而呈现出一种全面而深入的理解。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进一步分析这种理想人格在古代社会中的应用及其影响,以揭示其在历史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本文将探讨“内圣外王”理想人格对现代德育的启示。

在现代社会,德育工作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境,而先秦儒家的“内圣外王”理念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和思考方式。

通过对其内涵的深入挖掘,我们可以发现其对于现代德育目标的设定、德育内容的构建以及德育方法的创新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本文将分析“内圣外王”理想人格在现代德育实践中的应用及其价值。

结合具体案例和实践经验,探讨如何将这一理念融入现代德育工作中,从而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本文还将评估这种应用所带来的实际效果和影响,以验证其现代德育价值。

本文旨在通过对先秦儒家“内圣外王”理想人格的研究,揭示其对现代德育的启示和价值。

通过对其内涵的阐释、对现代德育的启示以及对现代德育实践的应用分析,我们期望能够为现代德育工作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推动德育工作的创新与发展。

二、先秦儒家“内圣外王”理想人格的内涵先秦儒家思想中,“内圣外王”理念构成了一种独特的理想人格模式,它融合了个体修养与社会责任,既关注内心的修炼与道德的完善,又强调外在事功的成就与社会秩序的维护。

这一理念在儒家经典中得到了深入阐述,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先秦时期的儒家思想

先秦时期的儒家思想

先秦时期的儒家思想先秦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的思想文化对之后的中国文化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

而其中的儒家思想则更是至今仍然被广泛传承和应用的一个思想体系。

那么,我们来一起探讨一下先秦时期的儒家思想吧。

一、儒家思想的起源儒家思想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末期,当时诸侯之间的战争不断,社会动荡不安。

孔子在这种情况下开始了自己的思想探索,他认为社会的问题在于各种道德规范的缺失。

他强调一种名为“仁”的道德规范,这种道德规范包括了尊重长辈、关爱家人、谦恭礼让等等。

这些道德规范被孔子认为是解决社会问题的根本所在,从而逐渐形成了儒家思想体系。

二、儒家思想的核心儒家思想的核心可以概括为“仁”,“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所在,它是指人类本性中的德行和道德情操。

儒家思想认为,每个人都应该追求“仁”,通过“仁”的实践来建立有序和谐的社会关系。

要实践“仁”,首先要明确人生的目的,也就是“德性”的追求。

在儒家思想中,“德性”是指人们应该有的品行和思想,这些品行和思想要求我们去追求实现最高美德,包括了尽孝、尽忠、尽信、尽仁等。

三、儒家思想的基本原则儒家思想的基本原则包括:仁、义、礼、智、信等。

其中,“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即强调关注社会的共同利益和安危。

而“义”则指行为的正当性,要求对他人负责、对自己负责,从而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始终保持公正和平衡;“礼”则是一种行为和心理的规范,它要求人在社会交往中要遵守一定的行为规则和礼仪,从而使人类社会得以有序、稳定和谐;“智”则指的是智慧和理性,儒家认为只有充分发扬智慧才能形成高度发达的文化和思想;“信”则是指诚信和守信用,儒家思想认为人与人之间应该诚实守信,避免欺骗和虚伪行为,从而产生信任和信赖。

四、儒家思想的影响先秦时期的儒家思想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全面和深刻的影响,它被后来的文化和哲学所继承和发展,也为中华文化的演变提供了深厚的思想基础。

从古代到现代,儒家思想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深刻影响了中国人的思想和行为方式,成为中国现代文化中的一部分。

先秦儒家学习思想及对当代人的启示

先秦儒家学习思想及对当代人的启示

先秦儒家学习思想及对当代人的启示[摘要]学习是我们现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通过学习来求得工作谋生的手段,也在生活中不断学习,开阔眼界,增长知识,从而提高自我,可以说学习能力的高低深深影响一个人的成就。

但是很多人虽然认识到了学习的重要性,却没有领会学习的意义,掌握学习的方法,从而总是事倍功半,那么先秦儒家思想家们提出了哪些学习思想,对我们当代人的学习生活又具有什么启示呢?[关键词]儒家;学习思想;学习方法;学习启示一、学习意义提到学习,很多人都会想到学习是我们获得工作本领的途径,学到的东西越多,就越可能获得更好的生活,常听的一句古话就是“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车马多簇簇。

”所以人们也认识到了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只有学习,我们才能获得最高的物质财富,提高生活水平,获得最大幸福。

但这真的就是学习的意义吗?儒家思想家们认为的学习意义有哪些呢?(一)获得知识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说明了知识的重要性,而在《论语》中,孔子说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不担心自己不被人知道,担心自己不具有被人知道的能力,连孔子都希望可以成为一个博学的人,而学习作为我们增长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更应该受到重视。

我们并不是圣人,不是一生下来就学富五车,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何况圣人也不是无所不知的,这就需要我们在平时的一点一滴中去学习,积累知识。

知识的大海是浩瀚无垠的,而我们的学习能力是有限的,所以要获得新知识,就需要不断的学习,荀子的《劝学篇》说“学,不可以已。

”也是这个意思,学习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是伴随我们一生的,对知识的追求不终止,对学习也不能停止。

(二)学习做人学习的意义不仅在于可以让我们收获丰富的知识,它对于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明确人生的意义也非常重要。

我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再进一步说,什么样的人值得我去追求成为一个这样的人,这是我们每一个人都会考虑到的问题,如果仅凭我们自己去思索,恐怕很难获得确定的答案,但是我们在学习中可以找出线索逐渐的去逼近这个答案。

论先秦儒家政治哲学思想

论先秦儒家政治哲学思想

乱 。如《 大学》 开篇就说 : “ 大学之道 , 在明明德 ,
在亲民, 在 止 于至善 。 ” 朱 熹认 为 “ 大学 者 , 大 人 之 学也。 ” _ 2 J ( 即是 说 , “ 大学” 就是 关 于 修 身 齐 家
Hale Waihona Puke 作者简介 : 孔祥安 , 男, 中国孔子研究院学术研究部部长 , 副研究 员, 主要从事儒家伦理研究 。
①关于先秦儒家政治思想的相关研究成果 : 陈来的《 论道 德的政治——儒家政治哲 学的特质》 , 《 天津社会科学) 2 o l o年第 1 期; 袁 立莉的《 论儒 家德治思 想的哲学基础 》 , 《 学术交流1 2 0 1 0 年第 9 期; 皮伟兵的《 论先秦儒家政治伦理思想 的人性 预设 》 , 《 云梦学刊1 2 0 0 7
价值 。
关键词 : 先秦儒家 ; 为政 以德 ; 仁政德治 ; 哲学思想
中图分类号 i B 2 2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6—7 2 3 X( 2 0 1 3) 0 2— 0 0 0 1— 0 5
孔、 孟、 苟代表 的先秦儒 家“ 祖述尧舜 , 宪章 文武 ” ( 《 汉书 ・ 艺文 志》 ) , “ 略于天道 , 详 于人 道” ¨ J ( ’ , 注重人 的心性修 养 和社 会 群 体 的礼 乐
摘要 : 孔、 孟、 苟代表 的先秦儒家 , 力倡修身为政 、 民为邦本 、 选贤使能 、 富民强国 、 礼主刑辅等方 面为主要 内容 的政 治哲学思想 。 自 汉武帝 以后 , 这一儒家政治思想便成为 中国封 建社 会政体 的主体 意识和人们社会 生活的主导思 想, 深 刻影 响中国封建社会两千余年 。其 所蕴含 的丰富合理 内涵和博 大精深 的理论体 系, 至今仍有超 越时空 的

先秦哲学思想的心得体会

先秦哲学思想的心得体会

先秦哲学思想的心得体会先秦哲学是中国古代思想宝库中的瑰宝,包含众多哲学家们的智慧和思考。

通过学习先秦哲学思想,我深深感到其中所蕴含的思辨力与洞察力,以及对人生和社会的关怀和探索。

以下是我个人在研究与思考先秦哲学思想时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我认识到先秦哲学的特点是强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在《老子》和《庄子》的思想中,我们能够看到强烈的自然观念和对自然的尊重。

他们认为人应与自然和谐相处,顺应自然的规律,而不是逆行抗拒。

这一观点对我来说非常有启发意义,让我反思自己是否与自然保持和谐与真实的连接,以及如何通过这种连接来获得更大的心灵宁静和幸福。

其次,我在先秦哲学中感受到了对人性的探索与批判。

孔子强调人性本善,而荀子则认为人性本恶。

这两个观点的对比与辩论,让我深入思考人性的本质及其对社会行为和道德准则的影响。

我逐渐理解到人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以及如何通过正确的教育和个人修养来培养和发展人性的优秀部分。

再次,先秦哲学强调道德与行为的关系。

儒家重视规范和道德的培养,强调仁爱、孝道和礼仪的重要性。

墨子则主张兼爱和普世的道德价值观。

这种关注道德与行为之间的联系的思想对我的影响非常深远。

它让我思考自己的生活和行为是否符合道德标准,以及如何通过行为实践来传递和弘扬道德价值观。

最后,我在先秦哲学中感受到了思想的自由和创新。

先秦时期众多思想家之间的辩论和思想碰撞,让我认识到不同观点之间的多样性和对话的重要性。

他们提出的问题和思考方式,让我意识到思想的发展和进步需要持续的思辨和探索。

这种自由的思想氛围对我来说是一种激励和鼓舞,让我更加勇敢地追求知识和真理。

综上所述,先秦哲学思想给予我很大的启发和思考空间。

通过学习和思考先秦哲学,我认识到与自然和谐相处、人性的复杂性、道德与行为的联系以及思想的自由和创新的重要性。

这些都对我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让我更加明确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和价值观。

我相信通过不断地学习和思考先秦哲学思想,我能够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提升自己,实现更高的境界和人生价值。

论先秦儒家的心灵哲学

论先秦儒家的心灵哲学
关键词 : 先秦 ; 家 ; 灵 哲 学 儒 心 中 图 分 类 号 :0 0 B /9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 6 3 1 9 ( 叭 1 1 - 0 5 0 17 — 9 9 2 )2 0 3 — 2
作 者 简 介 : 桂 丽 (92 , , 肃 天 水人 , 水 师 范 学 院 ( 肃 天 水 7 10 ) 史学 院 助教 。 王 18 一)女 甘 天 甘 401文
企 达这 一 目标 , 主体应 以“ ” “ 、礼 ” “ ” “ ” 仁 、义” “ 、智 、信
处理 好 与社 会 、 自身 的关 系 , 强 自身 的心灵 修 养 , 与 加 构建 和谐 的个 体 与社 会 、 体 与 自身 的关 系 。 个 孔 子 日 :为 仁 由 己 。 由人 哉 ? (论 语 ・ 渊》 “ 而 ”《 颜 )
恭 , 事上 也敬 , 其 其养 民也惠 , 其使 民也 义 ” 《 语 ・ (论 公
中国传 统 的儒家 哲 学有一 个 重要 的范 畴 “ ” 哲 心 . 学里 面 的 “ ” 仅仅 有 一层 含义 .心 ” 方 面看作 是 心 不 “ 一 对 人 自身主 观性 的界 定 . 另一 方 面可 以看 作是 上手 的

“ 欲仁 , 仁 至矣 。 ( 论 语 ・ 我 斯 ”《 里仁 》 孔 子认 为 ,仁 ” ) “
存 在 的 但孟 子学 说 的主要 贡献 在 于他提 高 了“ ” 义 在
儒 家 思 想 中 的地 位并 对 “ 义 ” 仁 二者 之 间 的关 系予 以
论 先 秦儒 家的 心 灵 哲 学
王 桂 丽
摘 要 : 秦 时期 的 儒 家 哲 学 , 先 通过 “ ” “ ” “ ” “ ” 一 系 列哲 学 范畴 体 现 了儒 家 思 想 对 主 体 心 灵 善 性 的 追 求 ; 仁 、义 、礼 、信 等 并 且提 出以 “ 己复 礼 ” “ 克 、 养浩 然之 气” 等修 养 方 式 达 到 “ ” 仁 的境 界 , 秦儒 家 哲 学是 一种 心灵 哲 学 。 先

先秦儒家人禽之辨的道德哲学意义

先秦儒家人禽之辨的道德哲学意义

的想法 和做 法从 根本 上就 是有 问题 的。
孑 L 子这一想法为孔门弟子所继承。《 大学》 云:
“ 《 诗》 云: ‘ 缗蛮黄 鸟, 止 于丘 隅 。 ’ 子 日: ‘ 于止 , 知
其所 止 , 可 以人 而 不 如 鸟 乎 ? ’ 《 诗》 云: ‘ 穆穆 文王 , 于 缉熙敬 止 ! ’ 为人君 , 止于仁 ; 为人 臣, 止于敬 ; 为 人子 , 止 于孝 ; 为人 父 , 止 于慈 ; 与 国人 交 , 止 于信 。 ” 朱 子认 为 , 这里的五条人伦道德乃 “ 人 当 知 所 当止 之处 ” 的“ 其 目之 大 者 ” , 也 就 是 说 人 伦 之 道 是 人 应 当达 到而 不 可改 易 的当然 理 则 。有 趣 的是 , 《 大学 》


孔子 及 ̄ L I ' - J 弟子 的人 禽之 辨
上, 彼此 结成 一种 社会 的联 系 ” 。 因此 , 人 就 应 当 按 照人 伦规 定来 生 活 , 任 何 试 图 逃 离人 伦 之 外 隐居
人 禽之 辨在 孔 子 这 里 尚非 核 心 问题 , 不过他 已
经开 始 有 了一 些 非 常 重 要 的讨 论 。孔 子 曾说 : “ 鸟
有 过深 刻 的思 考 和探 讨 。 而 对 比儒 家 对 这 一 问 题 的重 视 , 先 秦 其 他 诸 子 的 重 视 程 度 明 显 不 同。 那
当的 。应 当说 , 孑 L 子对 子路 的这个评价是接 受 的, 也 即在 孔子 看来 , 人 之 所 以不 能 离 开他 人 和鸟 兽 同
关键词 : 先秦儒家 ; 人禽之辨 ; 道德哲学 ; 类观念
中图 分 类 号 : B 2 2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0 -8 6 9 1 ( 2 0 1 5 ) 0 2 —0 0 4 7 —O 5

先秦儒家的生态哲学观--以“天人合一”及“天、地、人三才”观为致思论域

先秦儒家的生态哲学观--以“天人合一”及“天、地、人三才”观为致思论域

先秦儒家的生态哲学观--以“天人合一”及“天、地、人三才”观为致思论域张新民【期刊名称】《贵州文史丛刊》【年(卷),期】2015(000)003【摘要】先秦“天人合一”说的解读,当有两大值得注意的向度:一是形上本体论意义上的“天人合一”,可称为本体论的生态哲学思想;再即形下现象学意义上的“天人合一”,可称为伦理化的生态哲学思想。

本体论的“天”具有无尽的创造活力,也是一切价值的宇宙论根源。

在天道生生不已的创造力量的涵盖下,可说一切存在都在变化着的活动之中,离开了变化着的活动便难有什么存在,即使人的创造性活动也必须植根于天地之中,不能脱离天地变为了无生气的存在。

因此,不仅人与天不能二,终极性的天道可以与现实人生合为一体,即人作为天地间最有自觉精神的主体,也构成了“天、地、人三才”之道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人的伟大在于人能参赞天地之化育,尊重一切生命存在的价值,促进宇宙秩序的和谐,实现“裁成”“辅相”的生命创造活动。

可见今天面对全球性的生态危机,传统“天人合一”及“天、地、人三才”说,仍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学理依据,丰富了人类生存发展的精神思想资源。

【总页数】11页(P34-44)【作者】张新民【作者单位】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贵州贵阳 55002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K203【相关文献】1.是“天人合一”还是“天、地、人”三才——兼论儒家环境哲学的基本构架 [J], 李晨阳2.先秦儒家生态伦理观r——以"仁义礼"为论域 [J], 严丹3.先秦儒家“天人合一”生态伦理观及其现代价值 [J], 孙丽娟4.试论先秦儒家"天人合一"观及其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J], 祁丽华;王展旭;周晓梅5.“经文辨读”视角下先秦儒家的“天人合一”与理雅各《论语》译本中“天”的英译 [J], 冯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先秦诸子论文

先秦诸子论文

先秦儒、墨、法三家的概述摘要:春秋战国之际,当是中国思想史上的第一个高峰。

这时候社会的转型需要思想学说做理论指导,诸侯之间的激烈竞争又导致他们极力招揽人才。

时代的需要,宽松的学术氛围,孕育了中国最朴素而灿烂的思想文化。

开创了不同的思想流派共同活跃在周秦之间宏伟的社会舞台的光辉时代,这也就是后世之人所说的“百家争鸣”。

这期间形成的对后世较有影响的学说有:儒家、墨家、法家、道家、兵家等。

关键词:先秦诸子、思想、哲学、儒、墨、发、政治统治、阶级矛盾春秋战国时期,正是中国从奴隶社会转型的时期,诸侯争霸,群雄并起。

这时候社会的转型需要思想学说做理论指导,诸侯之间的激烈竞争又导致他们极力招揽人才。

时代的需要,宽松的学术氛围,孕育了中国最朴素而灿烂的思想文化。

其中各家学说都有为其服务的一方,这里主要研究一下儒、墨、法三家的思想对于社会的影响。

一、儒家孔子所处的时代,宗法领主制趋向没落,公社性的农村组织逐渐解体,正是由领主封建制转向地主封建制的过度阶段。

孔子处在这个过度阶段的开始时期,社会秩序已有相当显著的动荡,阶级矛盾开始尖锐化,统治阶级内部也在发生变乱,国与国之间互相兼并,家与家之间互相兼并。

周天子早已丧失实际的地位,中原族统治者和人民的矛盾、斗争外,是贵族阶级内部的矛盾、斗争。

诸侯的政权也大都下移到大夫的手里,甚至大夫的政权与下移到家臣的手里。

最主要的政治问题,除贵族统治者和人民的矛盾、斗争外,是贵族阶级内部的矛盾和斗争。

孔子站在上层士夫的立场上,企图维持贵族阶级的统治地位。

他模糊的认识到人民力量的强大,认为不能专用暴力镇压,企图用向人民让步的办法,来缓和阶级矛盾;并企图改良政治,是统治者提拔下层的贤士,来管理国家。

一面竭力维持宗法封建的等级制度,企图消弭贵族阶级的内部斗争,进而巩固贵族阶级的统治地位。

总之,孔子是个上层士夫的开明派,他的思想有很大保守面,但也有很大的进步成分。

儒家的“儒”大致说来是古代掌教育的一种职业者。

先秦儒家“学以成人”思想及其当代意义

先秦儒家“学以成人”思想及其当代意义

2020年第3期 现代大学教育 德育寻径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晚明传教士高一志‘义礼西学’系列译著整理与研究”,项目编号:17CZJ012。

收稿日期:2019-12-11作者简介:李鑫(1987-),男,河南平顶山人,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伦理学专业博士研究生,从事应用伦理学研究;谭杰(1986-),男,湖北随州人,哲学博士,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讲师,从事中国传统伦理、中西伦理交流研究;长沙,410083。

Email:jaytan@163 com。

先秦儒家“学以成人”思想及其当代意义李 鑫 谭 杰摘 要:“教书育人”与“学以成人”实际上是教育工作的一体两面,先秦儒家思想中的“学以成人”具有丰富的教育哲学理念。

《论语》中“为学”思想重在讨论“学”与“思”的关系,强调效仿与自觉之间的张力与平衡。

孟荀则继承而发展之,主张通过将“为学”即对经典的学习和反思,贯彻于道德与社会实践,并最终实现“成人”这一目标。

如何处理“为学”与“成人”的关系,是实现“安身立命”这一终极问题的重要前提。

先秦儒家“学以成人”思想的独特之处在于,强调通过“为学”成就人自身的生命意义,这在当下的教育实践中仍有着独特的价值和启示。

关键词:为学;成人;学以成人;先秦儒家;当代意义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610(2020)03-0099-06 关于先秦儒家传统中的“为学”思想,以往的学者大都聚焦于儒家“为教”与“成德”思想的讨论,而从“为学”与“成人”的关系方面的讨论较为少见。

事实上,教学互动而相长,教育和学习本来就是一体两面,“成才”与“成人”并重,教书育人和学以成人更是息息相关。

如果忽视学习和人的关系去探讨先秦儒家的教育和为学思想,恐怕终究是不完整的。

冯友兰曾举《论语》“学而”章为例,认为“学”的内容是诗、书、礼、乐这些具体的东西,它们已经过时,我们并不需要继承,我们要抽象地继承“学”本身。

傅佩荣先秦儒家哲学讲义

傅佩荣先秦儒家哲学讲义

傅佩荣先秦儒家哲学讲义儒家哲学是中国古代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中国文化的发展和演变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而在儒家哲学的研究中,傅佩荣先生的讲义无疑是一部经典之作。

本文将以傅佩荣先秦儒家哲学讲义为主题,探讨其中的一些重要观点和思想。

首先,傅佩荣先生在讲义中强调了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观——仁。

他指出,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概念,也是儒家伦理道德的基石。

仁是一种对他人的关怀和尊重,是一种以人为本的价值观。

傅佩荣先生通过对《论语》等经典文献的解读,深入剖析了仁的内涵和实践方法。

他认为,仁是一种内在的道德情感,是一种对他人的真诚关怀和善意行动。

只有通过实践仁,才能实现个人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

其次,傅佩荣先生在讲义中还探讨了儒家思想的政治理念。

他指出,儒家思想强调君主的德行和道德修养对于国家治理的重要性。

傅佩荣先生通过对《大学》等经典文献的解读,阐述了君主应具备的品德和修养。

他认为,君主应以身作则,以德治国,通过自身的榜样力量来影响和引导民众。

同时,傅佩荣先生还强调了君主与臣民之间的关系,认为君主应尊重臣民的权利和利益,与臣民共同构建和谐的社会秩序。

此外,傅佩荣先生还对儒家思想的教育观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他指出,儒家思想强调教育的重要性,认为教育是培养人的品德和修养的关键。

傅佩荣先生通过对《中庸》等经典文献的解读,探讨了儒家教育的目标和方法。

他认为,儒家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人格塑造,通过学习经典文献和实践仁义道德,使学生成为有德有才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最后,傅佩荣先生在讲义中还对儒家思想的宇宙观进行了探讨。

他指出,儒家思想认为宇宙是一个有序而和谐的整体,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

傅佩荣先生通过对《易经》等经典文献的解读,阐述了儒家宇宙观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方法。

他认为,人应该顺应自然的规律,与自然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只有通过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才能实现个人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

综上所述,傅佩荣先秦儒家哲学讲义是一部具有深度和广度的经典之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先秦儒家哲学思想论文[摘要]先秦是指秦统一中国之前的历史时期,主要指春秋、战国时代(公元前770-前221年)。

这个时代是世界文化史上的轴心时代,也是中国诸子百家活跃的时代。

先秦儒家哲学思想就是在这个时期创立的学说。

文章旨在通过对先秦儒家产生的背景及其哲学思想体系的梳理,还原儒家思想的特点,进而阐发其对当今中国社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先秦;先秦儒家;儒家思想;哲学思想从先秦百家争鸣中一支普通的流派,到秦焚书坑儒法家称雄时的短暂消沉,再到西汉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接着北宋程朱理学备受争议的“存天理,灭人欲”,再到今天掀起的新儒热。

反观这个演进历程,可以看到,儒家思想在这一过程中一直处于中华民族精神的主导地位,千百年来哺育和教化着中华民族,成为中国人精神和信仰的文化支撑。

现在,立足于较为理性和客观立场上的现代人,回望先秦儒家哲学思想,儒家产生背景是什么?其思想体系应该怎么概说?其发展走向和现实意义又是什么?笔者对此做了一些初步研究。

一、儒家产生的背景“诸子百家”,即儒家产生的背景。

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活跃。

“诸子”是指活跃于当时有名的思想家,“百家”是指不同的学派。

当时对诸子百家的论述较集中地文献有《庄子・天下篇》、《荀子・非十二子篇》、《韩非子・五蠹篇》。

“诸子百家”都指谁?历史上有不同的说法。

西汉初期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所列举的是儒、法、道、阴阳、名、墨六家。

西汉末年刘歆和东汉班固所列举的是儒、法、道、阴阳、纵横、小说、名、墨、农、杂十家。

但是,他们都丢掉了相当重要的一家――兵家[1]。

诸子百家产生于春秋时期,当时的社会急剧动荡,社会结构中的几个方面都发生了大的变化。

(一)经济结构的变化经济结构的变化是从生产力开始的。

春秋时期,铁器开始大量出现,这使劳动者只能用大规模的群体合作来弥补生产工具之低劣的时代骤然结束,劳动者个人用铁制作的生产工具有能力个人开垦土地。

孟子所说“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

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

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2]虽然是对他理想中村社生活的设想,但这种劳动成果的分成方式――劳役地租在当时无疑是存在的。

铁器的使用,使生产力大大提高,也推动了生产关系的转变。

但生产关系的转化不平衡,由此引起了政治上的动荡。

(二)社会政治结构的变化由于生产关系变更不平衡,主动变更、变更早、变更较彻底的贵族很快就富裕起来了。

这些贵族,开始不满足于眼前的政治地位,一方面是为了维护既得的经济利益,一方面也是为了满足更大的贪欲,开始在政治上有大的举动。

于是卿大夫凌驾于诸侯之上,“陪臣执国命”的事层出不穷。

整个局面是“社稷无常奉,君臣无常位”[3],而政治上的变化进一步影响到思想。

(三)社会群体构成的变化政治经济的变化导致了社会群体构成的变化:首先,阶级结构发生了变化。

原来大体上只有奴隶和奴隶主两大阶级,现在又出现了农奴和农奴主,农民和地主。

其次,既出现了大量的破落贵族,又出现了大量的新贵。

再次,职业的构成呈现多样化。

原来只有农牧业和一些手工业,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产业多样化,职业种类多了。

除农夫之外,还出现了职业工商者、职业官僚、职业军人、职业政客、职业谋士、职业教师、职业艺术工作者。

(四)文化的地域特色凸显出来,并汇聚到中原相互交流当时的区域特色有:齐鲁文化、燕齐文化、燕赵文化、三晋文化、秦文化、郑卫文化、荆楚文化、吴越文化、宋文化还有北方游牧民族文化。

以上经济、政治、社会群体构成的变化和地域特色文化的发展,必然在思想领域出现各种不同的声音。

儒家在这个时期应运而生,其哲学思想在中华民族的演进历程中走过了一条曲曲折折、起起落落,却又一直占据中华民族思想不倒的道路。

二、先秦儒家主要人物及哲学思想说起“儒家”,首先想到的是诸子百家中的“儒家”,当时孔子首开私人讲学之风,以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态度,以六艺教人,“仁”“礼”并举,从而吸引众多学生,通常我们说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

随着孔子思想的流传,孔子逐渐被看做是“儒”的象征,而他与那些追随他的理想,致力于整理、解释和教授古代经典,积极参与社会管理,保存和研习古代礼乐的群体,被称为儒家。

孔子之后,儒家发生了变化,但是儒家的基本信条为他的弟子们所继承。

并出现了孟子和荀子这样能够将其思想发扬光大的后学。

先秦儒家,主要人物就是孔子、孟子和荀子。

孔子在儒家发展史上应是首创者。

后世许多思想都是从孔子那里开始。

其哲学思想概括如下:第一,“礼”的理论思想。

第一点是“正名”的理论,所谓“正名”,也就是根据周礼确定人的身份和地位。

孔子说礼的功能是“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

第二点是“礼之用,和为贵”的理论。

《礼记・乐记》说:“乐者为同,礼者为异。

同则相亲,异则相敬。

乐胜则流,礼胜则离。

合情节貌者,礼乐之事也。

”第三点是关于“中庸”的理论。

中庸之道贯穿孔子思想始终。

他提出了“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4]。

第二,重视“仁”。

在孔子的思想中,“仁”是一个比“礼”更为重要的概念。

此外,“仁”是在他对“礼”的讨论中引发出来的。

据统计《论语》讲“仁”104次。

孔子还讲“义”“忠”“恕”,“义”源于“仁”的内在,“忠”“恕”乃“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冯友兰说:“忠恕之道就是仁道,所以行忠恕就是行仁义。

行仁义就必然履行在社会中的责任和义务,这就包括了义的性质。

[5]”因此“仁”包含“义”“忠”“恕”。

第三,政治思想。

除了“仁”和“礼”之外,孔子讲得最多的另一个问题就是如何“为政”。

他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不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为政》他认为,“道之以德,齐之以礼”的治国方略,会逐渐培养起人们的道德观念和遵守社会秩序的自觉意识,会使百姓真诚地热爱国家,心悦诚服地接受政府的统治。

第四,“学”的思想。

孔子指出,学习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充实自己、提高自己、成就自己。

他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论语・宪问》。

孔子自己就以“闻道”为期许。

他说:“朝为道,夕死可矣。

”《论语・里仁》。

“闻道”可以说是他的终极关怀,在他看来,人就是为了“闻道”而活着的,不懂得道理,人生就没有价值,没有意义。

闻什么“道”呢?闻为人之道,为政之道。

懂得了如何成为“仁人”、如何治理天下的道理,才能不虚度此生,才能成为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

[4]孟子是继孔子之后的一位儒学大师。

孟子学说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第一,性善说。

孟子认为人性内有种种善的成分。

意思不是说人从出生就是圣人。

相反他承认,还存有其他成分,本身无所谓善恶,若适当控制,就不会通向恶。

孟子认为一切人的本性中都有“四端”,若充分扩充,就变成四种“常德”,即儒家极其强调的仁、义、礼、智。

诸种道德都是自己的本性中固有的,而不是从外面加进来的,所以说人性是善的。

第二,修养说。

孟子非常重视后天的道德修养,建立了内容丰富的修养论。

他认为,道德修养首先是“存心”。

孟子所谓“心”是指“四端”,也叫做“良心”、“本心”。

“四端”犹如种子,很幼小,很微弱,需要精心养护才能萌发为道德,稍不小心便会丧失。

因此他告诫人们要时刻注意良心的走失,做到“存心”。

第三,仁政说。

孟子倡导仁政。

他说:“人皆有不忍之心。

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

”《孟子・公孙丑上》孟子的仁政主张,在中国社会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其真诚的人道主义精神至今仍然闪耀着耀眼的光辉。

荀子,先秦最后一位儒家大师。

荀子哲学思想吸收了战国时代更多地区的更多学派的思想和知识。

所以学术内容和学术背景都显得更加丰富和宽广。

其学说归纳为:第一,性恶说。

这是荀子最著名的学说。

与孟子的性善学说正好相反。

荀子的哲学可以说是教化的哲学,他认为,人性必须加以教化,凡是没有经过教化的东西不会是善的。

荀子的论点是:“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荀子・性恶》伪,就是人为。

在他看来,“性者,本始材朴也;伪者,文理隆盛也。

无性则伪之无所加;无伪则性不能自美”。

[5]第二,礼乐说。

“礼”是荀学的核心概念,在他看来,无论是对于人的化性起伪,还是对于社会的和谐有序,“礼”都是至关重要的。

荀子认为,治理国家的第一要务就是要组织好社会,避免纷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人“能群”的优势,使人类得以生存和发展,使国家得以繁荣和强盛。

他说:“故人生不能无群,群而无分则争,争则乱,乱则离,离则弱,弱则不能胜物。

”《荀子・王制》因此,人必须要结合成群体,组织成社会,依靠群体的力量才能官天地、财万物。

第三,王制说。

荀子不是讲“德治”,也不是讲“仁政”,而是讲“王制”。

所谓“王制”,本来是指圣王所建立的政治制度和政权设置,但荀子在讲这个问题时却把它扩大为包括各种重大政治问题的治国方略,集中代表了他得政治思想。

其政治思想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平政爱民;二是隆礼敬士;三是尚贤使能。

[4] 以上是先秦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哲学思想的归纳梳理。

三、先秦儒家哲学思想特点通过对儒家先哲思想的梳理,总结为以下几点:第一,现实主义。

也就是说他们所关心和研究的问题都是和人生密切相关的现实问题。

例如关于政治、经济、道德、教育等问题,而对于宇宙的本质和起源,上帝鬼神之有无,人的吉凶祸福等则很少考虑。

即使谈到,也是当做现实问题来谈的。

又如关于性和命这类性质的问题,孔子很少谈到,孟子和荀子虽然争论性善性恶,但仍不是把它抽象化,看做纯理论的问题,而是把它看做解决现实政治或教育问题的理论基础。

第二,中庸主义。

孔子特别提倡“中庸之道”,他说:“中庸之为德,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雍也》孟子说:“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

子莫执中,执中为近之,执中无权,犹执一也。

所恶执一者,为其贼道也,举一而废百也。

”第三,民本主义。

儒家的民本主义思想渊源于周初,发展于春秋时期,至孔子时遂成为儒家思想的核心,即仁的学说。

古代的统治阶级,认识到为了巩固、维护它的统治,必须顾及到被统治者的利益,不能违反民意而一意孤行,否则民人会起来造反,推翻它的政权,因而在施政上有保民的思想和措施。

孔子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荀子・王制》孟子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孟子・离娄》,就是这个意思。

[6]四、先秦儒家哲学思想现实意义著名学者南怀瑾先生在谈到儒家、道家和佛教这三家思想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时,做了形象的说明:“佛学像百货店,……人们可去可不去;道家则像药店,一个国家民族生病,非去这个药店不可;儒家则是粮食店,是天天要吃的。

”可以看出,作为“粮食店”的儒家思想,对于国家、民族是非常重要性,过去的人和当今的人都需要“粮食”。

实际上,儒学很多思想还留在人们心中,例如古代儒家所提倡的“五常”即仁、义、礼、智、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