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白族服饰PPT课件
合集下载
认识少数民族——白族(课件)-小学生主题班会
女子梳独辫且盘在花头帕外面,再缠上 花丝带等,左侧垂着一束白绦穗;婚后 发辫改为挽髻,盘在头顶,外包扎染或 蜡染的蓝布帕,缠素色布条。凤羽、邓 川、洱源的姑娘喜戴“凤凰帕”;有的 地方则头包花毛巾或只将辫子盘头上, 再缠一束红头绳;有的地方头饰为“一 块瓦”;有的地方头上用多块头布相叠 覆盖,最外面的一块布上绣白族人民喜 欢的图案。再外缠多种颜色的头绳,格 外美观。妇女们都喜戴玉或银手镯、坠 耳环。城镇居民多穿汉族服装,青年人 爱着时装。
8
民族文化
01
02
03
服饰
服饰
服饰
大理国白族服饰,王室及 官员皆衣绫罗绸缎。元代 ,服色,“略本于汉”, “男人披毡椎髻,妇人不 施粉,酥泽其发。以青纱 分编绕首系,裹以攒顶黑 巾。耳金环,象牙缠臂。 衣绣方幅,以半细毡为上 服”。
大理等中心地区男子一般 缠白色或蓝色包头,上穿 白色对襟衣,外套黑领褂 ,下穿白色、蓝色长裤。 洱海东部白族男子则外套 麂皮领褂,或皮质、绸缎 领褂,腰系绣花兜肚,下 穿蓝色或黑色长裤。出门 时,常背挂包,有的还佩 挂长刀。
15
民族艺术
雕刻
雕刻
经幢造型优美,雕刻技术 精湛,具有密宗佛教造像 的特点,被誉为“滇中艺 术极品”。白族木雕主要 运用于宫廷庙宇、民居建 筑的装饰上,尤以剑川木 雕最为出名。北京人民大 会堂云南厅的堂门和木雕 屏风就是出自剑川木匠要体现于石雕和木雕。石 雕以剑川石钟山石窟和大理 国经幢为代表。开凿于南诏 大理国年间的剑川石钟山石 窟是中国南方最具代表性的 石窟之一,享有“西南敦煌 ”的美誉。大理国经幢,又 名“地藏寺经幢”。
12
民族文化
文学
根据《南诏中兴国史画卷》所载,南诏时已有
《张氏国史》、《巍山起因、铁柱庙、西洱河
白族ppt
民族艺术
• 大理民族扎染采用民间图案,通过对传统的扎染工艺进一步渲染和艺 术加工,使之成为艺术化、抽象化和实用化融为一体的工艺品。
谢谢大家
白族
一个文化丰富,善经农业的 民族。
知识要点
• • • • • • 1、民族简介 2、民族建筑 3、民族服饰 4、民族节日 5、民族饮食 6、民族艺术
民族简介
• 白族是我国西南边疆一个少数民族。文学艺术富 多彩。善经营农业,白族人崇尚白色,有本民族 语言白语。
民族建筑
• 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是白族民居建筑中最基本、最常见的型式。
• 三月街:云南大理白族三月街,也叫大理三月会,是白族盛大的
节日。节日期间,有大型文艺表演:演出霸王鞭、八角鼓、双飞燕、 龙灯等富有民族特色的舞蹈。此外,还有赛马、洞经音乐演奏、龙舟 赛等文体活动 。
民族美食
• 大理白族地区的日常饮食,随喜欢吃、辣口味,下面,我来列举几 种比较有名的白族菜吧: • 1、乳扇 • 2、酸木瓜煮鱼 • 3、烧饵块 • 4、三道茶 • 三道茶是云南白族招待贵宾时的一种饮茶方式,以其独特的“一苦、 二甜、三回味”的茶道而著名。
民族服饰
• 大理男子一般缠白色或蓝色包头,上穿白色对襟衣,外套 黑领褂,下穿白色、蓝色长裤。女子服饰各地有所不同, 但都喜欢在腰间系绣花围腰,足蹬绣花鞋。 • 最有特色的是白族女子的头饰“风花雪月”:垂下的穗子 是下关的风;艳丽的花饰是上关的花;帽顶的洁白是苍山 雪;弯弯的造型是洱海月 。
民族节日
白族民风民俗介绍-精美ppt
三.白族民居
• 白族民间建筑多为二层楼房,三开间,筒板瓦盖顶,前伸重檐,,墙 壁常用天然鹅卵石砌筑。墙面石灰粉刷,白墙青瓦。水墨图案装饰, 木雕艺术也广泛用。
四.白族婚俗
白族同宗同姓不通婚,一夫一妻制。 • 当白族青年男子向姑娘求婚时,姑娘如同意,要向男方送粑粑;婚礼
时新娘要下厨房制作“鱼羹”;婚后第一个中秋节新娘要做大面糕, 并以此表现新娘的烹调技艺。
(一)背婚
• 背婚是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县白族地区普遍流行的一种婚俗。每 逢十字路口、三岔道或人员集结的地方,陪宾们便停下来,把嫁妆码 成两大摞,让新郎背着新娘围着嫁妆绕“8”字。
• 新娘新郎要拜天地,拜父母及舅父。
(二)拜天地
• 新娘被掐才幸福。
(三)掐新娘
(四)如意席
• 婚礼时讲究先上茶点,后摆四四如意(即四碟、四盘、四盆、四碗) 席。
白族
大理三塔
•
蝴蝶泉
• 一.地理分布 • 二.白族服饰 • 三.白族民居 • 四.白族婚俗 • 五.白族食俗 • 六.白族节日
讲解结构
主要聚居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
其余分布于云南各地、贵州省毕节地 区及四川凉山州。
一.地理分布
大理白族自治州
二.白族服饰
• 白族崇尚白色,服饰以白色为主色。女子头饰代表大理的“风花雪月 ”,舞蹈道具霸王鞭;男子身着扎染马褂,舞蹈道具八角鼓。山区白 族穿着较艳,坝区白族相对较素。
土八碗
雕梅
三道茶
六.节日和集会
• 白族一年四季有许多节日和集会。三月街、绕山林、鱼潭会、火把节 、石宝山歌会、本主会以及集体劳动等场合,只要是青年男女有意。 都可以通过唱调子彼此相识,谈情说爱。在被誉为热水之源的大理白 族自治州的洱源县西山地区,青年男女如果不会唱调子,找个对象都 十分困难。(12:24-16:18)
云南少数民族服饰赏析 18页PPT文档
云南少数民族服饰赏析
目录
白族——风花雪月 傣族——婀娜多姿 回族——穆斯林式 苗族——银色世界 满族——高贵典雅
白族——风花雪月
白族是世居在我国云南大理的一支 少数民族,白族服饰总体上看,男 子的穿戴简洁朴素,中老年服饰较 为淡雅,姑娘和小孩服饰比较艳丽。 以年轻姑娘的服装为例,上衣多为 白色或浅色襟衣或衬衣,紧袖管上 镶有各色花边。外罩多为红色,浅 蓝色为主的领褂。下穿白色或浅色 长裤。腰系短围裙,镶有花边,缀 有绣花图案。宽花腰带和飘带紧束 腰身,头梳独辨,盘于叠成长条形 的桃花或印花头巾中间,再缠以红 头绳,左侧飘吊着一束雪白的缨穂, 手腕上戴银质或玉石的手镯。脚穿 绣花鞋。这一身打扮,浓艳而又不 失庄重,线条美丽,婀娜多姿,飘 然若舞,十分讨人喜欢。
“苍山绿,洱海清,月亮白,山茶红,风摆杨柳枝, 白雪映霞红”,这正是婀娜多姿、飘然若舞的大理 白族服饰的真实写照。
说了这么多,只是片面描写而已。白族 最有特色的 就要数“风花雪月”这四个字了。
“风花雪月”四个字是用来描写白族少女的帽子的: 垂下的穗子是下关的风,艳丽的花饰是上关的花,洁白 的帽顶是苍山的雪,弯弯的造型是洱海的月。这四个字 不仅听上去令人感到诗情画意,更重要的是,它是代表 了一个民族,是本民族的特色。
满族——高贵典雅
满族先民生活在白山黑水之间, 为长期适应寒冷气候而选择了 保暖性较好的袍装作为日常服 饰。在明朝中期满族吸收中原 汉族的袄式服装,改进成具有 其民族特色的“旗装”。
旗头是满族妇女在一般礼仪或 婚礼场合佩带的头饰。具体做 法是以铁丝或竹藤为帽架,用 青素缎、青绒或青纱为面,蒙 裹成的长约三十多厘米、宽约 十多厘米的扇形头饰。佩戴时 固定在发髻之上即可。上面还 常绣图案、镶珠宝或插饰各种 花朵、缀挂长长的缨穗。
目录
白族——风花雪月 傣族——婀娜多姿 回族——穆斯林式 苗族——银色世界 满族——高贵典雅
白族——风花雪月
白族是世居在我国云南大理的一支 少数民族,白族服饰总体上看,男 子的穿戴简洁朴素,中老年服饰较 为淡雅,姑娘和小孩服饰比较艳丽。 以年轻姑娘的服装为例,上衣多为 白色或浅色襟衣或衬衣,紧袖管上 镶有各色花边。外罩多为红色,浅 蓝色为主的领褂。下穿白色或浅色 长裤。腰系短围裙,镶有花边,缀 有绣花图案。宽花腰带和飘带紧束 腰身,头梳独辨,盘于叠成长条形 的桃花或印花头巾中间,再缠以红 头绳,左侧飘吊着一束雪白的缨穂, 手腕上戴银质或玉石的手镯。脚穿 绣花鞋。这一身打扮,浓艳而又不 失庄重,线条美丽,婀娜多姿,飘 然若舞,十分讨人喜欢。
“苍山绿,洱海清,月亮白,山茶红,风摆杨柳枝, 白雪映霞红”,这正是婀娜多姿、飘然若舞的大理 白族服饰的真实写照。
说了这么多,只是片面描写而已。白族 最有特色的 就要数“风花雪月”这四个字了。
“风花雪月”四个字是用来描写白族少女的帽子的: 垂下的穗子是下关的风,艳丽的花饰是上关的花,洁白 的帽顶是苍山的雪,弯弯的造型是洱海的月。这四个字 不仅听上去令人感到诗情画意,更重要的是,它是代表 了一个民族,是本民族的特色。
满族——高贵典雅
满族先民生活在白山黑水之间, 为长期适应寒冷气候而选择了 保暖性较好的袍装作为日常服 饰。在明朝中期满族吸收中原 汉族的袄式服装,改进成具有 其民族特色的“旗装”。
旗头是满族妇女在一般礼仪或 婚礼场合佩带的头饰。具体做 法是以铁丝或竹藤为帽架,用 青素缎、青绒或青纱为面,蒙 裹成的长约三十多厘米、宽约 十多厘米的扇形头饰。佩戴时 固定在发髻之上即可。上面还 常绣图案、镶珠宝或插饰各种 花朵、缀挂长长的缨穗。
白族.ppt
雕梅 产于洱源县的雕梅,制作时先用石灰水将盐梅浸泡。取 出晾干后,用小刀在梅向上雕刻连续曲折的花纹,并小心挤 出梅核,使其中空若缕,压扁后其状似一朵朵盛开的菊花。 这时,放入酒中浸泡,再用红糖浸渍。几个月后开瓶取出, 雕梅色泽金黄,清香四溢,是洱源县出产的上乘果品。 洱源白族姑娘,人人善制雕梅,并成了衡量姑娘是否心 灵手巧的标志。因为当地婚俗中,姑娘出嫁前,须依俗给婆 家送上一盘姑娘制作的雕梅作为见面礼。新婚之夜,新娘要 为亲友宾客摆设点心甜席,此谓“摆果酒”,案十上陈列着 新娘带来的蜜钱、干果、雕梅款待客人,并让大伙品评。于 是,洱源姑娘皆精心雕刻,她们制出的雕梅,不但是上乘的 果品,还称得上是一种工艺美术品。
• 大理白族地区的日常饮食,随当地物产不 同而有所差异。平坝地区的百姓以稻米、 小麦为主食,住在山区的则以玉米、荞为 主食。平常食用的蔬菜有白菜、青菜、萝 卜、茄子、瓜类、豆类及辣椒等。在白族 饮食习俗中,下列几种较具民族特色。
• 生皮 • 生皮是白族特有的菜肴。这是将整只猪或羊 置于稻草火肉 丝或肉片,佐以姜、葱、蒜、炖梅、辣椒、芜美 等调料,又香又鲜,为款待贵客的民族佳肴。
• 饵块 • 饵块又称粑粑,是广泛流行于云南的传 统小吃。但是,大理饵块别具特色:将蒸熟 的米团,放在大理石垫板上,用工搓揉。包 入糖和核桃盐、卤腐等,置炭火炉*烘烤。 这种现揉现烧的饵块,软香可口。
四.歌舞文化
• 古典戏曲"吹吹腔"发展起来的"白剧",具有 鲜明的民族特色。白族的文化水准较高, 各种人才辈出。 白族能歌善舞,唐朝时南 诏歌舞即已流行到中原并列为宫廷乐。白 族民歌分为白族调、汉调、长歌、白族小 调、叙事歌等,流传最广的是白族调,其 中又以大理、剑川和洱源西山的白族调最 有代表性。它们常在山野间吟唱,节奏自 由,曲调悠扬,纯朴自然。
白族
白族的饮食文化(一)
白族饮食一般为一日三餐,农忙或节庆时则增 加一次早点或午点,平坝地区多以大米、小麦为主 食,山区常吃玉米、洋芋和荞麦.主食一般蒸干饭, 便于下地时携带。此外也喜爱粑粑、饵块、汤圆、 米线、稀粥、糖饭(糯米与干麦芽粉制成)等。三 餐都配新鲜蔬菜,也制成咸菜、腌菜、豆瓣酱。用 洱海特产的海菜花加工成的海菜豆腐汤等。善于腌 制弓鱼、油鸡棕、吹肝和饭肠等食品,妇女们 多会 制作蜜饯、雕梅、苍山雪婉甜拇的手艺。乳扇(羊 乳点酸水而成)是当地“一绝”。烹调方法多样, 口味偏好酸凉辣,大理白族创造出大理砂锅鱼、乳 扇凉鸡、油炸仙人花(仙人掌花)、鱼茸乳扇卷、 生皮、汽锅饭、大理洱丝等一批名食。
1.三道茶分别称为什么?
清苦茶、甜茶 回味茶 、
2.三月街有多少年历史?
一千多年
3.白族男女崇尚什么颜色?
白色
白族“拜日望会”(二)
第一个穿黑披毡,红面罩,手持无名棍,进三步退
三步前进,象徵着跃马扬鞭,随时准备为保卫本民 族而斗争。第二人穿黑披毡,但戴黑面罩,这人手 挥无名棍表演一 番后,随意把无名棍指向观众中 任何一人,这人就得向他磕头,表示对战争中死去 的英雄致敬。第三人男扮女装,“她”身挂值勤带, 腰佩兵器,威风凛凛,黑色面罩反戴在后脑部,似 乎在表示:前方有跃马扬鞭的勇士,后方也有勤劳 贤慧的妇女在家耕耘并操持家务,男女共同协作, 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十五日至十八日赶街集会,十九日下午便倒下“吉 利棍”,表示闭会。
白族三道茶(二)
第二道茶,称之为“甜茶”。当客人喝完第一道茶后,主人
重新用小砂罐臵茶、烤茶、煮茶,与此同时,还得在茶盅内 放入少许红糖、乳扇、桂皮等,待煮好的茶汤倾入八分满为 止。 第三道茶,称之为“回味茶”。其煮茶方法虽然相同,只是 茶盅中放的原料已换成适量蜂蜜,少许炒米花,若干粒花椒, 一撮核桃仁,茶容量通常为六七分满。饮第三道茶时,一般 是一边晃动茶盅,使茶汤和佐料均匀混合;一边口中“呼呼” 作响,趁热饮下。这杯茶,喝起来甜、酸、苦、辣,各味俱 全,回味无穷。它告诫人们,凡事要多“回味”,切记“先 苦后甜”的哲理。 白族三道茶:由于这种煮茶方法能发出似雷响的声音,响雷茶 也就因此得名。据说,这还是一种吉祥的象征。一当响雷茶 煮好后,主人就提起砂罐,将茶汤一一倾入茶盅,再由小辈 女子用双手捧盅,奉献给各位客人,在一片赞美声中,主客 双方一边喝茶,一边叙谊,预示着未来生活的幸福美满和吉 祥如意
少数民族服饰文化PPT课件
第一类,是传统的古老形式。比较华丽,内容丰富多采,是苗族最具 特色的部分。
仅头饰就有几十种,在头饰上以挽发髻盘扎于头顶,上插木梳及其它 妆饰物,类似云髻为多,其中也有差异。
如安顺、镇宁有的挽偏髻于头右上方。
黔东南是挽髻于头顶中央。
黔西南有的挽螺旋髻于额顶。
贵阳地区有的扎蓬髻类似盘边帽,有的扎成狭长的船形髻,有的 则在头髻中扎上两头向上的大牛角梳。
北方民族服饰: 主要特色:皮袍、长裤为主要款式,以冬装夏状有显著区别。 主要风格:普遍使用毛皮,多穿各种靴子而少有刺绣和饰物。 原因:与牧业、渔猎业及冬季寒冷的气候有密切关系。
南方民族服饰: 女性:基本上是短上衣和裙子(但款式较多),重视刺绣
装饰和首饰、佩饰,头上包头帕较多。 男性:宽腰宽裤,黑色和青色,上穿小褂子,头为包头。
苗族
服装有挑花、剌 绣、蜡染、织花、镶花等。 尤其是苗族女装特色更明 显。
还有两个特点: 多用百褶裙式样,喜佩银 饰。黔东南有的女性佩戴 的银饰重达二三十斤。许 多苗族他称来源于其服饰 的特点。如红苗、黑苗、 花苗、白苗、青苗、长角 苗、海岜苗、歪梳苗、长 裙苗、短裙苗等。苗族女 性原本都是穿裙的,自清 代以来湘西、湘西南及黔 东少部分地区苗族女性已 改穿裤装。
蒙古族服饰包括首饰、长袍、腰带和靴子等。男女老少一年四季都喜欢穿
长袍,春秋穿夹袍,夏季着单袍,冬季着棉袍或皮袍。男袍一般者比较宽大,尽 显奔放豪迈。女袍则比较紧身,以展示出身材的苗条和健美。男装多为蓝、棕色, 女装则喜用红、粉、绿、天蓝色。腰带是蒙古族服饰重要的组成部份,用长三四 米的绸缎或棉布制成。蒙古族钟爱的靴子分皮靴和布靴两种,蒙古靴做工精细, 靴帮等处都有精美的图案。佩挂首饰、戴帽是蒙古族习惯。玛瑙、翡翠、珊瑚、 珍珠、白银等珍贵原料使蒙古族的首饰富丽华贵
白族介绍课件ppt
白族服饰以白色为基调,男女 服饰风格各异,工艺精湛。
白族的传统节日
“三月街”
每年农历三月举行,是白族传统的盛大 节日,有“千年赶一街,一街赶千年”
之说。
“绕三灵”
每年农历四月下旬举行,是白族传统 节日之一,人们会绕着神山祭祀、歌
舞。
“火把节”
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举行,是白族 民间传统节日,人们会点燃火把游行 、唱歌跳舞。
“石宝山歌会”
每年农历七月末举行,是白族传统的 歌会,人们会在石宝山上唱歌、跳舞 、对歌。
02
白族的地理与人口
白族的地理分布
白族主要分布在云南 省大理白族自治州, 是该州的主体民族。
白族在省内外的其他 地区也有分布,但数 量较少。
此外,在昆明、丽江 、怒江等州市也有白 族聚居的地区。
白族的人口数量与结构
在地区中的影响
白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是该地区的主要民 族之一。白族的文化、风俗、习惯等都对当地社会产生了深 远的影响。在云南省,白族的传统文化和习俗被广泛传承和 保护,成为该地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白族与其他民族的互动与合作
互动
白族与其他民族的互动主要体现在经济、文 化、社会等方面。在经济方面,白族与其他 民族的贸易往来频繁,促进了地区经济的发 展。在文化方面,白族与其他民族互相学习 、借鉴,共同推动了文化的发展和繁荣。在 社会方面,白族与其他民族的交流与合作也 有助于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在历史上,白族地区曾经历过 多次战争和政治变革,如南诏 国、大理国等,形成了具有独 特历史背景的文化。
白族的文化特色
01
02
03
04
白族有自己的语言,属于汉藏 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同时通
白族服饰文化-精品资料PPT
三道茶
• 第一道茶叫“苦茶”,是由主人在白族人 堂屋里一年四季不灭的火塘上用小陶罐烧 烤大理特产沱茶到黄而不焦,香气弥漫时 再冲入滚烫开水制成。
• 第二道茶叫“甜茶”,是用大理特产乳扇、 核桃仁和红糖为佐料,冲入清淡的用大理 名茶“感通茶”煎制的茶水制作而成。
• 第三道茶叫“回味茶”是用蜂蜜加少许花 椒、姜、桂皮为作料,冲“苍山雪绿茶” 煎制而成。
扎染
• 大理民族扎染采用民间图案, 通过对传统的扎染工艺进一步 渲染和艺术加工,使之成为艺 术化、抽象化和实用化融为一 体的工艺品。其工艺由手工针 缝扎,用植物染料反复泠染制 而成,产品不仅色彩鲜艳、永 不褪色,而且对皮肤有消炎保 健作用,克服了现代化学染料 有害人体健康的副作用。
大理草帽
• 大理草帽编制是大理 地区白族群众一项传 统手工艺。据传南诏 时期太和城附近就曾 有过草帽街,现今大 理市七里桥太和村内 仍有此街名。
春节。 民族服饰文化
白族日常饮食以一日三餐为主,农忙或节庆用则增加一次早点或午点。 据传南诏时期太和城附近就曾有过草帽街,现今大理市七里桥太和村内仍有此街名。 取出晾干后,用小刀在梅向上雕刻连续曲折的花纹,并小心挤出梅核,使其中空若缕,压扁后其状似一朵朵盛开的菊花。 产于洱源县的雕梅,制作时先用石灰水将盐梅浸泡。
一般服饰
“苍山绿,洱海清, 月亮白,山茶红,风摆 杨柳枝,白雪映霞红”, 这正是婀娜多姿、飘然 若舞的大理白族服饰的 真实写照。白族服饰最 明显的特征,是色彩对 比明快而映衬协调,挑 绣精美,有镶边花饰, 朴实大方,充分反映了 白族人民在艺术上的高 度才能。
民族服饰文化
白族人崇尚白色,认为白色的衣服最 大为尊贵。白族服饰,美观大方,朴实、 健美,这样的服饰充分体现了他们的审 美观和对生活的热爱。
白族简介ppt课件
3
大理作为白族的最大集 中地,不仅是因为洱海地区 是白族的发祥地,更为重要 的是这里很久以来就同内地 有着密切的关系,基本上保 持着社会比较稳定,经济相 对发展,人民生活安宁的环 境。
4
服饰
• 白族男女普遍崇尚白色,以 白色衣服为重。大理地区的 白族男子喜缠白色或蓝色包 头,多穿白色对襟上衣,外 套黑领褂,下身穿宽桶裤, 系拖须裤带,有的还喜佩带 绣有美丽图案的挂包。
7
8
生皮生肉
大理生皮是云南白民族的一道传统菜肴。逢年过节或者日常 小聚,白族人总会以凉拌生皮作为自己的招牌菜和特色菜。
一般生皮生肉有两种吃法:一种是生皮和佐料不搁一起,吃 时就着佐料一起吃;一种是将佐料与生皮生肉拌匀,直接做成一 道凉拌菜。两种吃法各有各的特色和口感。
9
10
三道茶
三道茶指的是“苦茶”,“甜茶”,“回味茶”三道。“三 道茶”寓意人生“一苦,二甜,三回味”的哲理,喝三道茶,当 初只是白族用来作为求学、学艺、经商、婚嫁时,长辈对晚辈的 一种祝愿。应用范围日益扩大,现已成为白族民间婚庆、节日、 待客的茶礼。“三道茶”歌舞表演也成了大理旅游的保留节目。 2014年11月,白族三道茶荣列国务院公布的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 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15
16
17
18
白族特色舞蹈——霸王鞭
霸王鞭舞蹈渗透着白族的历史变迁、宗教活动、民族习俗和 文化娱乐,具有古朴幽默、典雅刚健、欢快明朗,清新活波的诸 多特点,反应了白族人民勤劳勇敢、纯朴善良、团结进取的精神。
19
20
21
11
12
炖梅
• 炖梅又称“黑梅”、“煮梅”。它的制作技艺是以苦梅作原料, 浸在陶罐内放在火塘的“子母火”(谷壳烧微火)灰中,持续加 温1月一2月,待梅色黝黑时即停火食用。炖梅能搁置数年不变味。 白族人常把它作为馈赠亲友的礼品。
大理作为白族的最大集 中地,不仅是因为洱海地区 是白族的发祥地,更为重要 的是这里很久以来就同内地 有着密切的关系,基本上保 持着社会比较稳定,经济相 对发展,人民生活安宁的环 境。
4
服饰
• 白族男女普遍崇尚白色,以 白色衣服为重。大理地区的 白族男子喜缠白色或蓝色包 头,多穿白色对襟上衣,外 套黑领褂,下身穿宽桶裤, 系拖须裤带,有的还喜佩带 绣有美丽图案的挂包。
7
8
生皮生肉
大理生皮是云南白民族的一道传统菜肴。逢年过节或者日常 小聚,白族人总会以凉拌生皮作为自己的招牌菜和特色菜。
一般生皮生肉有两种吃法:一种是生皮和佐料不搁一起,吃 时就着佐料一起吃;一种是将佐料与生皮生肉拌匀,直接做成一 道凉拌菜。两种吃法各有各的特色和口感。
9
10
三道茶
三道茶指的是“苦茶”,“甜茶”,“回味茶”三道。“三 道茶”寓意人生“一苦,二甜,三回味”的哲理,喝三道茶,当 初只是白族用来作为求学、学艺、经商、婚嫁时,长辈对晚辈的 一种祝愿。应用范围日益扩大,现已成为白族民间婚庆、节日、 待客的茶礼。“三道茶”歌舞表演也成了大理旅游的保留节目。 2014年11月,白族三道茶荣列国务院公布的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 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15
16
17
18
白族特色舞蹈——霸王鞭
霸王鞭舞蹈渗透着白族的历史变迁、宗教活动、民族习俗和 文化娱乐,具有古朴幽默、典雅刚健、欢快明朗,清新活波的诸 多特点,反应了白族人民勤劳勇敢、纯朴善良、团结进取的精神。
19
20
21
11
12
炖梅
• 炖梅又称“黑梅”、“煮梅”。它的制作技艺是以苦梅作原料, 浸在陶罐内放在火塘的“子母火”(谷壳烧微火)灰中,持续加 温1月一2月,待梅色黝黑时即停火食用。炖梅能搁置数年不变味。 白族人常把它作为馈赠亲友的礼品。
最新民族学科多彩的民族服饰课件PPT讲课稿
苗族服饰
苗族服饰,苗语叫“呕欠”,主要由童装、便 装、盛装组成,“盛装”苗语叫“呕欠嘎给 希”,即“升底衣服”,“ 呕欠涛”苗语称 谓即“银衣”,下穿百褶裙,前后有围腰。苗 族服饰是我国所有民族服饰中最为华丽的服饰, 既是中华文化中的一朵奇葩,也是历史文化的 瑰宝。湘西方言苗区和黔东方言苗区喜好银饰, 黔南某些地区喜好贝饰,而西部方言区苗族服 饰则少银饰。银饰、苗绣、蜡染是苗族服饰的 主要特色。
回族服饰
回族服饰的主要标志在头部。男子们都喜爱戴用白色制作的 圆帽。圆帽分两种,一种是平顶的,一种是六棱形的。讲究 的人,还在圆帽上刺上精美的图案。回族妇女常戴盖头。盖 头也有讲究,老年妇女戴白色的,显得洁白大方;中年妇女 戴黑色的,显得庄重高雅;未婚女子戴绿色的,显得清新秀 丽。不少已婚妇女平时也戴白色或黑色的带沿圆帽。圆帽分 两种,一种是用白漂布制成的,一种是用白线或黑色丝线织 成的,往往还织成秀美的几何图案。服装方面,回族老汉爱 穿白色衬衫,外套黑坎肩(老乡称“马夹”)。回族老年妇 女冬季戴黑色或褐色头巾,夏季则戴白纱巾,并有扎裤褪的 习惯。青年妇女冬季戴红、绿色或兰色头巾,夏季戴红、绿、 黄等色的薄纱巾。山区回族妇女爱穿绣花鞋,并有扎耳孔戴 耳环的习惯。
白族服饰
白族服饰是白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地理环境和民 族之间的交往有着密切联系。白族服饰 因聚居地不同而略有差异,但所体现出 的总体特征是:用色大胆,浅色为主, 深色相衬,对比强烈,明快而又协调; 挑绣精美,一般都有镶边花饰,装饰繁 而不杂。
土族服饰
土族服饰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已历 经变革,但仍然保留了本民族传统的特点。土 族男子穿琵琶襟上衣,缠青丝头帕。妇女着左 襟大褂,滚两三道花边,衣袖比较宽大,下着 镶边筒裤或八幅罗裙,喜欢佩戴各种金、银、 玉质饰物。青壮年男子一般戴红缨帽和“鹰嘴 啄食”毡帽。老年男子多戴礼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谢谢观看
典型事故案例
1.三交河煤矿“91.4.21”特大瓦斯爆炸事故 2.东村煤矿“96.11.27”特大瓦斯爆炸事故 3.东方化工厂“97.6.27”特大火灾事故 4.端溪酒店“96.7.17”特大火灾事故 5.重庆虹桥“99.1.4”特大垮塌事故 6.致丽工艺制品厂“93.11.19”特大火灾事故
典型事故案例
7.上栗县“2000.3.11”烟花爆炸事故 8.尼日利亚“2000.11.5”特大交通事故 9.珠海“96.6.16”特大火灾和厂房倒塌事故 10.大华化工厂“96.6.26”爆炸事故 11.合江“2000.6.22”特大翻船事故 12.大舜号“99.11.24”特大沉船事故”
三交河煤矿“4.21”特大瓦斯爆炸事 故
起源
演变
一 起源
据考古资料证明, 早在四千 多年前, 白族先民就开始在洱海 区域繁衍生息。从大理苍山、剑
川海门口、宾川白羊村等新石器
遗址出土的石质和陶制纺轮和骨 质、角质的针具, 骨锥、穿孔蚌 壳等文物, 证实纺织物已经出现, 人们已经懂得纺线织布, 缝制衣 服, 并用蚌壳等物作为装饰。但 此时的服饰非常简单、粗糙。
飘带
头饰
绣鞋
男装
女装
头巾
一 飘带
流行于云南大理。系围腰头
的带子。带端呈扁矛形,带面 由宽而窄,与腰头加接处最窄。 中老年妇女常用黑、蓝色布料, 少数用彩绸,较长且宽大。青 少年女子喜用白、蓝色,一般 用布料较短且窄。均用挑花装 饰,以白线为主,少用红线。
二 头饰
妇女头饰中少女头饰极为讲
究,最有民族特色,喜欢梳独 辫,用一块挑花头巾,把它叠 成长条形加在上面。再用红头 绳绕着长长的独发辫,把辫子 挽上,发辫成龙,挤在中间, 上成龙马角,下成龙凤尾。头 巾上的缨穗系到左耳下,风吹 飘摇,银珠闪闪发
பைடு நூலகம்
四 刺绣
白族刺绣是白族妇女手工艺。流行于大 理白族聚居区各县城乡。广泛运用于服饰、 头饰、鞋帽、裹背、针线包、枕套、帐帘等 日常生活用品。常用图案有牡丹、佛手、石 榴、菊、桃、梅、竹等花果及狮、虎、龙、 凤、金鱼、公鸡、松鼠、蝴蝶等动物和几何 图形。刺绣前或是直绘图样,或是剪纸作底, 再用各色彩线配绣。绣硬件绣品时,可把绣 品直接置于手上;绣软件大物时,则用花绷 作圈架。图案以洱源、剑川最繁富,色彩则 以大理下关山区最艳丽。在农村,刺绣水平 如何是衡量一位少女才智聪颖与否的重要标 志。
白族服饰
服饰特点 历史起源 服饰介绍
服装
布料
颜色
刺绣
三 颜色
崇尚白色,以白色为尊贵。男女的包头, 女子的帽箍,男女上衣甚至裤子都喜用白色和 接近白色的减绿、减蓝等色。浅色为主,深色 相衬,对比强烈,明快而又协调;挑绣精美, 一般都有镶边花饰,装饰繁而不杂。将其地域 特点与白族服饰特色联系考察大致可寻出这样 的变化趋势:白族服装越往南显得越艳丽饰繁, 越往北越见素雅饰简;就山区与坝区比较,山 区白族穿着较艳,坝区白族相对较素。
三交河煤矿“4.21”特大瓦斯爆炸事故
(续)
1991年4月21日早8时井下停电,约14时30分送电。下午 16时,共138人约15时左右相继入井。16时05分,203工作 面工人打眼试电钻产生火花引起瓦斯爆炸,冲击波扬起巷 道积尘,引起了全矿井煤尘连续爆炸。地面工人听到轰的 一声巨响,平峒冲出火焰并伴随着冒出浓烟爆炸导致井下 多处巷道支架被推倒,顶板冒落,平峒、大巷砌碹顶冒落 103处约530m,机电设备多数位移变形并遭到不同程度的 破坏,井下通风设施全部摧毁。冲击波把平峒口附近的三 间房摧垮,致使当班井下138人及早班应下班未出井的5人 和中班正准备入井的4人,共计147名矿工全部遇难,另有 地面2人重伤,4人轻伤。(待续)
五 女装
青年女性的衣饰,主要
有头帕、上衣、领褂、围 腰(围裙)、宽筒长裤、飘带、 花头巾、白缨穗几个部分。 上衣多用白色、嫩黄、湖 蓝或浅绿色,外套黑色或 红色领褂,右衽结钮处挂 “三须”、“五须”银饰, 腰系绣花或深色短围腰, 下着蓝色或白色长裤
六 头巾
白族头巾流行于云南大理、洱
源、剑川、鹤庆、云龙、丽江、 兰坪等地白族聚居区。按工艺可 分为四类:1、挑花头巾。蓝布底 白线挑花,用几何针法挑制各种 图案。青年人头巾挑花艳丽、繁 多。随年龄增长,花纹图案不断 简化。蓝底白线挑花这一反彩
一、事故经过
洪洞县三交河煤矿是地方国有企业,位于城西32公 里左木乡境内,井田面积285Km2,工业储量26800万吨, 煤种为肥气煤,煤尘爆炸指数为33.89%,有强爆性危 险,属低瓦斯矿井。1980年该矿曾发生死亡30人的瓦 斯爆炸事故。
1991年4月21日16时05分,山西省洪洞县三交河煤 矿,发生了特大瓦斯煤尘爆炸事故,死亡147人,重伤 2人,轻伤4人,另外在抢救事故中牺牲了1名救护队员, 造成经济损失295万元。(待续)
三 绣鞋
一为船型绣花鞋。盛行于大
理海东、下关山区、洱源等地。 以鞋体象木船得名。以船形为母 体,演变出鸡冠鞋、鱼型鞋等。 共同特点是:鞋头高翅,鞋尾留 有尾扣,鞋帮全部刺绣常用图案 有佛手、石榴、梅、菊、桃等花 果及蝴蝶青蛙、公鸡、蟹等动物。
四 男装
男装由对襟白衬衫、黑领
褂、大筒裤、剪口布鞋等件组 成。大理地区的男子:多穿白 色对襟衣,外套黑领褂;海东 (洱海东部地区)男子:多穿 白色对襟衣,外套黑领褂,或 数件皮质、绸缎领褂,俗称 “三滴水”,腰系皮带或绣花 兜肚,下着蓝色或黑
二 演变
1 四千多年前, 白族先民已经会纺线织布,缝制衣服; 青铜时代, 白族先民不分男女都穿着对襟无领外衣, 均似不着裤。男女皆有发髻, 并有一定的装饰; 2 唐初, 白族丝纺手工业发达,男女都披毡, 女性穿 着粗绸子做的裙衫并出现了刺绣。 3 南诏, 大理时期, 白族男子披毡, 穿对襟衣服, 系 腰带。女子穿短衣裙子, 上面披锦方幅作为装饰。 衣服颜色以红色和紫色为高贵,虎皮最尊贵。官家 穿绫锦制成的衣服, 非常华丽。无论官民, 都注重 色调与装饰, 彩染, 刺绣较多; 4 元朝时的服装和南诏时期的非常相似; 从明代以 来, 白族服饰受到汉族的影响, 男子改穿汉装,女性 服饰也发生了一定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