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推荐作品1
最新(人教版)高二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1)以意逆志,知人论世-单元写作导练(附参考答案)
写诗——提炼主旨写人论事要想写好诗,一定要读古人诗歌。
模仿前人的作品是学习写作的好方法。
诗歌的种类较多,有古体诗,有近体诗,古体诗是和近体诗相对的,有今体诗(自由诗)。
学写哪一种诗呢,近体诗要求严格,讲究对仗、押韵,讲究字数整齐;今体诗形式上比较自由、灵活。
怎样写诗?先学会欣赏诗歌,然后把学到的欣赏技巧反用在写作中,创作出自己的诗作。
写作诗歌要讲究“提炼主旨,写人论事”的技巧。
具体而言就是:(1)在感受生活的过程中提炼主题,要有鲜明的形象。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生活是我们写作的源泉,平常我们写作文,强调的总是写自己的生活,写自己真实的感受。
在写诗歌时,我们同样应该如此。
对于自己真实的感受,要着眼于写出具体的形象,用形象体现思想主旨,确立诗歌的灵魂。
例如该单元就以“爱国”这一永恒的主题为中心,热情讴歌了诗人们高尚的爱国情操。
(2)抓住生活中感受最深的人或事进行构思和立意,抒发真实的感情。
人总是有感情的,而诗歌是最要抒情的文学形式。
因为诗歌常常是有感而发的,而且优美的诗篇也总是产生在感情激荡的时候。
如白居易的《长恨歌》中夸张了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无尽的爱情遗恨,讽刺了统治者荒淫误国的行为。
鲍照的《拟行路难(其四)》借助自己的身世遭际,抒发自己仕途上的哀怨、悲伤。
陆游的《书愤》通过叙述现实境遇与昔日战斗生活的对比,表达了诗人渴望国家统一的强烈愿望。
诗就是诗人感情的喷发,当我们为某一人、某一事或某一物而动情之时,抓住自己的这种感受,通过诗歌的形式抒发出来,将自己的这种感情赋予诗歌之中,或歌颂,或讽劝,或揭露,强烈的感情就是写好诗歌的基础。
一、课内素材1.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的政治家、文学家。
他抱着救国救民的志向,富国强民的打算,主张改革政治,任用贤才。
因同贵族集团斗争,遭谗去职,屡被放逐。
后自沉汨罗江而死。
诗人一生为了祖国,为了实现政治理想,不惜奔走先后,试图“及前王之踵武”。
当他看见“党人”把祖国引上“幽昧”“险隘”的道路,就大声疾呼:“岂余身之殚殃兮?恐皇舆之败绩。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1单元长恨歌
• (2)调动我们的主观感受、生活体验去解读。
• 如果我们在生活中随时留意,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去解诗, 就能从作品中领会生活乐趣。如,杜牧《山行》一诗,不 少欣赏者认为“白云深处有人家”“霜叶红于二月花”等 句最妙,说是从中看到了作者心情之悠闲。但是,如果我 们有过“山行”的经验,就会知道此诗第一写了路途之 “远”、气候之“寒”、山径之“险”、天色之“晚”, 诗人显然行色匆匆,绝不只是漫步山间,悠闲看景,但诗 人在第三句却置天晚、秋寒、山远、径斜于不顾,“停车” 赏看枫林,这就凸现了霜染枫叶之美、诗人爱赏之深。这 “停”与“行”的矛盾,恐非有山行经验者不能深悟。所 以,我们今天也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生活的情况,
1.读准字音
回眸.( móu ) 霓.( ní )裳 万骑.( jì ) 萦纡.( yū ) 悄.( qiǎo )然 绰.( chuò )约 珠箔.( bó ) 阑.( lán )干 金钗.( chāi )
(二)通读文本,疏通字词
骊.( lí )宫 城阙.( què ) 花钿.( diàn ) 龙驭.( yù ) 翡.( fěi )翠 参差.( cī ) 迤.( yǐ )逦.( lǐ ) 凝睇.( dì ) 钗擘.( bò )
• 《长恨歌》是一首长篇叙事诗,语言精练,形象优美,抒 情极有特点,中间又有不少名句,我们可以在诵读中体悟 其意蕴美和情感美,探讨其主题思想。
• 《湘夫人》是一首祭神曲,用楚辞的情势写成,表达的是 湘君对湘夫人的思慕之情,诗歌的情势和艺术都独具特色。
• 《拟行路难》是乐府杂曲,表达的是诗人的一股不平之气, 一种悲愤之情。学习时要简要鉴赏其思想感情和艺术特点。
• 答:古代重男轻女思想是主流,因为男子能支撑起一家生 活,传宗接代。而唐玄宗对杨贵妃的宠爱竟使这一风气改 变,更从侧面表现出唐玄宗对杨贵妃的专宠已经全国皆知 了。
湘夫人(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33页
返回导航
第一部分
诗 歌 之 部
2.诗的开头渲染了什么样的环境气氛?这对全诗起了 什么作用?
解答 诗的开头是一个环境气氛十分耐人寻味的画面: 凉爽的秋风不断吹来,洞庭湖中水波泛起,岸上树叶飘落。 这里诗人用朴素自然的语言,以清秋的景色构成了一个美妙 而略带清愁的意境。这种环境气氛,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 调,有力地渲染了湘君不见湘夫人的惆怅和迷惘的心理。这 样一开始就有力地衬托了湘君久候恋人不来所勾起的怅惘之 情。
第25页
返回导航
第一部分
诗 歌 之 部
(二)诗文点译
帝子降兮北渚, 目眇眇兮愁予。 袅袅兮 湘夫人降落在北洲之上,极目远眺啊使我惆怅。树木轻摇啊 秋风, 洞庭 波兮木叶下。 句解 这两句纯属白描,表现出 秋风初凉,洞庭起波啊树叶落降。一种广阔而雄浑的景象。诗人
登白兮骋 捕捉到了一些最富于典型性的事物,用轻灵的笔触 写了出来,因此,这两句被广为传诵,成为千古名句。踩着白啊纵目
第8页
返回导航
第一部分
诗 歌 之 部
袅 . 枭 . 潺湲 . 名媛 . 引擎 . 搴 .
娜 首 旗
罾 . 崚嶒 . 修葺 . 茸 . 白芷 . 福祉 .
第17页
返回导航
第一部分
诗 歌 之 部
答案
1.袅袅兮秋风
2.罾何为兮木上 3.观流水兮潺湲 4.将腾驾兮偕逝 5.合百草兮实庭 6.时不可兮骤得
第18页
返回导航
第一部分
诗 歌 之 部
赏析探究学贵有疑,疑则方进
第19页
返回导航
第一部分
诗 歌 之 部
文 本 赏 析
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推荐作品)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 明月相伴、清风相慰,形影相吊, 渲染出一种凄清的意境,以清冷 的自然景色为衬托来抒写内心 的孤独和忧思
•―明月”、“清风”——衬托其高洁不群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在那广袤的原野传来孤单的鸿雁的鸣叫, 惊起的飞鸟在北边树林里惊叫。 • ―孤鸿”——给人以失群无依之感 • “翔鸟”——令人顿生无处栖生之哀
1.厌恶官场;
2.淡泊名利; 3.热爱自然; 4.热爱田园; 5.安贫乐道。 隐逸 出世
相关背景
《杂诗》是在晋义熙十年(公元414年) 前后,陶渊明50岁时所写,共12首,此首 为其中之二。这是离他辞彭泽令归耕园田已 10年之久了。在“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的生活中,他感到获得了自由,心情舒畅, 写下了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样 诸多名句。然而他终非“浑身静穆”,这首 诗正透露出个中消息。
我要倾吐心中的愁思,却没有人应和,只好一 个人举杯和自己的影子对酌。
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
时光飞快流逝,我空有壮志却不能得到伸展。
念此怀悲凄, 终晓不能静。
想起这件事满怀悲凄,心里通宵不能平静。
问题探讨一: 最能表现诗人情感的一个词?
悲凄
问题探讨二:
诗人为什么“悲戚”?
“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
写战场、抒写个人见解。
李白 (701—762年),字太白,号 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 人。其诗风雄奇豪放,是屈原以来 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
李白生活在唐代极盛时期,具有 “济苍生” 、“安黎元”的进步 理想,毕生为实现这一理想而奋斗。 它的大量诗篇,既反映了那个时代 的繁荣气象,也揭露和批判了统治 集团的荒淫和腐败,表现出蔑视权 贵,反抗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理 想的积极精神。存诗900余首,有 《李太白集》
高中语文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第1课长恨歌教案1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长恨歌学习目标1、了解白居易的生平及诗歌风格2、了解长恨歌的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创作风格3、把握长恨歌的思想内容及主题。
4、品味作者的语言,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
5`熟读成诵《长恨歌》学习重点1、了解长恨歌的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创作风格2、把握长恨歌的思想内容及主题。
3、品味作者的语言,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
学习难点1、把握长恨歌的思想内容及主题。
2、品味作者的语言,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唐玄宗李隆基与贵妃杨玉环之间的爱情悲剧,因与“安史之乱”紧相联系,有着相当严肃的政治色彩,而其情事本身之离奇、曲折,又极富传奇色彩,因而倍受历代文士的关注。
自唐至清,出现了不少以此为题材的文学作品,著名者如杜牧《过华清宫绝句》、李商隐《马嵬》、苏轼《荔枝叹》、白朴《唐明皇秋夜梧桐雨》、洪昇《长生殿》等。
自居易的《长恨歌》则是其中翘楚。
二、知识链接之背景介绍:杨玉环是蜀州司户杨玄瑛的女儿,随叔父杨玄琰入长安,及笄,嫁与玄宗第十四个儿子寿王李瑶为妃。
后为李隆基看中。
李欲将杨占为已有,又碍于名分,于是,让她出宫做女道士,而后再迎归宫中,掩耳盗铃。
李隆基早先励精图治,晚年逐渐松弛。
得杨玉环后,更是沉湎酒色,荒废朝政。
杨玉环则不仅自己得宠专房,身封贵妃,“声焰震天下”,而且满门亲族也跟着沾光,堂兄杨国忠位居宰相,杨銛官鸿胪卿,杨镕官侍御史,大姐封韩国夫人,三姐封虢国夫人,八姐封秦国夫人。
如《长恨歌》所说是“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天宝后期,朝廷内部本已矛盾重重,李隆基对杨家的偏幸,更促进了矛盾的激化。
天宝十四载(755),手握重兵的范阳节度使安禄山打着讨伐杨氏、以清君侧的幌子,发动了叛乱,兵临长安。
李隆基偕杨玉环等仓皇出奔,西行四川。
至陕西马嵬驿,扈从禁军发难,求诛杨氏兄妹以谢天下。
迫于情势,李隆基只得如请,“命高力士缢贵妃于佛堂前梨树下”。
(李肇《国史补》)“乐天深于诗,多于情者也。
试为歌之如何?”在王的提议下,白居易写下了此诗,而陈鸿则写了一篇传奇《长恨歌传》。
书愤教案 陆游书愤教案 陆游《书愤》教案(5篇)
书愤教案陆游书愤教案陆游《书愤》教案(5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作者整理了5篇陆游书愤教案陆游《书愤》教案,希望您在阅读之后,能够更好的写作书愤教案。
《书愤》教案篇一一、说教材《蜀相》和《书愤》分别是高二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一单元第四、五篇课文。
本单元教学目标为掌握诗歌鉴赏的重要方法“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以意逆志即我们在解说诗歌的时候,要正确理解词义、字义,结合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从作品的整体出发,由表及里地理解诗歌的主旨。
知人论世即结合作家思想和时代背景理解作品。
《蜀相》是杜甫的名篇,是一首七言律诗。
杜甫作为为“诗圣”,一生经历分为四个时期,留下大量诗篇这样的名家名篇是进行“以意逆志,知人论世”诗歌鉴赏指导的较好教材,本课的学习,将为学生学习本单元其他作品”打下良好的基础。
《蜀相》前两联写景,通过精巧的炼字艺术,情景交融,表达了独特的情感和意蕴;后两联抒情,表达了对诸葛亮丰功伟绩的崇敬和思慕,由诸葛亮的壮志未酬,不仅表达了诗人杜甫对其的痛惜,而且概括了古今英雄在国家危难之时,有才无命,壮志难酬的悲慨。
《书愤》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高二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一单元第五篇课文。
本诗的教学内容定为全面深入地了解陆游的生平经历,学习陆游的爱国诗词,以《书愤》这首诗观照整个南宋时代相类主题的诗词,理解陆游等南宋爱国志士壮志难酬、年华空老、有心报国、无路请缨的悲愤情怀。
二、说教学目标古代诗词是古代诗人心灵的透视,生活的缩影,字里行间流溢着诗人的激情。
可以说,每一个词都经过历练,每一句诗都经过生活的淘洗。
即使平仄声调,也如珠落玉盘。
因此,学习古诗词首先要学会吟诵,在反复的吟诵中,感知诗词的声韵美,在吟诵中激起想象,体味诗人的丰富情感。
根据上面的考虑,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及重点难点为:(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围绕《蜀相》《书愤》分析中国知识分子的历史使命、社会角色等一系列文化现象,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品味诗中写景的诗句,体会炼字技巧,把握其中蕴涵的作者情感。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第1课
第1课 长恨歌
内容索引
预读先学 精读研析 多读厚积
预读先学
一、音正形准 1.给下列加颜色的字注音
①回眸(móu ) ②粉黛(dài ) ③骊宫(lí) ④霓裳(ní) ⑤翡翠衾(qīn ) ⑥鼙鼓(pí) ⑦仙袂(mèi ) ⑧衣钿(diàn )
语言知识积累
⑨凝睇( dì) ⑩钗擘( bò) ⑪萦纡(yínɡ yū ) ⑫马嵬(wéi ) ⑬阑干(lán ) ⑭绰约( chuò) ⑮迤逦(yǐ )
美文深读
我想生活在唐朝
【思悟要点】
我想生活在唐朝,因为那里是诗的 (1)第一段在文中起怎样的作用?
世界,从诗中我领略到一位位诗人的襟怀, 提示 开篇点题,交代回到唐
感受到人世间复杂而真挚的情感。(1)
朝的原因,并领起下文的描写
与抒情。
提示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2) 梦回无数次,幻想千百回,我想生活在唐朝,领略自然美好的胜景。 我可以与李太白在“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的盎然春思中,一道 “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与他并肩闯天下,学诗学道, 仗剑任逍遥。与他“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到黄河岸边 高吟“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豪放诗句。我可以 结识到那“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才人孟郊,一起感受 到他的春风得意。我还可以穿行在鲜花盛开的黄四娘家中,于“千朵万 朵压枝低”的花间,独自品享“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的 醉人美景。我想生活在唐朝,于山川河流之中,挥洒“随意芳草歇,王 孙自可留”的自由和逍遥。
魄不曾来入梦”。
写杨贵妃化仙后托道士将信物、密誓 第四部分 “临邛道士鸿都客”至结束。
归报皇上,表达她绵绵无尽的相思。
高中语文同步学习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推荐作品咏怀八十二首其一杂诗十二首其二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31
第一单元推荐作品《咏怀八十二首(其一)》《杂诗十二首(其二)》《越中览古》《一剪梅》《今别离(其一)》学习目标1.熟读背诵这些诗歌,增强语感,提高文学素养。
2.了解这些作者的身世和诗的写作背景。
3.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
课前预习(一)知人论世,开阔视野1.走近作者(1)阮籍阮籍(210—263),字嗣宗,陈留尉氏(今河南尉氏)人,“建安七子”之一阮瑀之子,“竹林七贤”之一。
好学博览,尤慕老、庄。
他反对名教,向往自然,旷达不拘礼俗。
他不愿与新起的司马氏政权合作,故而纵酒谈玄,不问世事,作消极的反抗。
他是正始文学的代表作家,全力创作五言抒情诗。
他的诗大量运用比兴、象征、以景寓情、借古讽今等表现手法,曲折隐晦地抒写愤世嫉俗、感慨郁闷的内心世界,形成了言近旨远的艺术风格。
(2)陶渊明陶渊明(365—427),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东晋大诗人,出身于一个没落的士族家庭,从小生活比较贫苦。
二十九岁那年,他为生活所迫,开始步入仕途。
此后的十三年间,做了几任小官。
由于他个性高洁,与污浊的官场格格不入,每次出仕的时间都不长。
四十一岁那年,任彭泽令仅八十余天,适逢郡督邮来县视察,县吏叫他束带相迎。
他决心“不为五斗米折腰”,毅然辞官归家,从此过上了隐居躬耕的田园生活。
直到晚年,不改初衷。
最后在贫病交迫中死去,享年六十三岁。
(3)李白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附近)。
不知由于何种原因,李白先世谪居条支或碎叶(今巴尔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唐时属安西都护府管辖),李白就出生在那里。
大约在他五岁时,随家从碎叶迁居蜀之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县)。
他父亲何以要隐瞒名字,因何迁居蜀,成了千古之谜。
不过这可能是一个富有的、有文化教养的家庭。
李白说他“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早期曾受过很好的教育。
他的一生,绝大部分在漫游中度过。
天宝元年(742),因道士吴筠的推荐,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
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方雄
用
如何把这种鉴赏方法运用到具体
的诗歌鉴赏中呢?
一、解读文辞,揣摩情意
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二、融入体验,体会情趣
山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三、超越原意,推陈出新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意逆志,知人论世
以意逆志
什么是“以意逆志”:
以
意
自己的切 身体会
逆 推测
志
作者写作诗 歌的本意 我们在鉴赏诗歌的时候常常结合自己的生活经 验,也就是把自己当作诗人,然后“将心比心” 去领会、推测诗人在诗中所寄寓的情感,从而 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旨,这就是我们所说的 “以意逆志”的诗歌鉴赏方法。
问题:导致诗人不同情感的原因是什么?
《如梦令》表达了她早期少女的那种天真、
率真与浪漫的情趣和心境。 《一剪梅》是李清照写与她的丈夫赵明诚分 别后对其的绵绵思念。
境遇不同,诗情有别
还有其他影响诗歌情感和诗歌风格的 因素吗?
另外,诗歌能反映特定时代的风气和时
代精神。我们在全面了解了作者所处的 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宗教、风俗 之后,才能真正理解作品的内容以及作 品反映现实的深度和广度。如同为离别 诗,汉末多离别的哀怨,而盛唐普遍呈 现乐观的基调。
时代不同,精神迥异
总结归纳
我们在欣赏、吟咏古人的诗歌作 品时,应该深入探究他们的生平和 为人,全面了解他所生活的环境和 时代,与作者成为心灵相通的好朋 友。这就是“知人论世”的欣赏方 法。
语文:单元一《以意逆志知人论世》课件(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表现呢?是读得快还是读得慢, 是读得激昂还是读得低沉? ③诗歌中最能表现出诗人感情的 是哪些诗句?是前半首还是后半 首? ④这两句诗歌主要的意象是什么? ⑤诸葛亮的人物形象有何特点? ⑥你怎样理解这两句诗中所包含 的思想情感呢?
⑦诸葛亮虽然雄才大略,功业昭著,
自主欣赏 但最终却没有完成自己的事业,这
蜀相
是“三 顾频烦天 下计,两 朝开济老 臣心。出 师未捷身 先死,长 使英雄泪 满襟。”
④这两句诗歌 主要的意象是 什么?
诸葛 亮的人物 形象和 “英雄” 的人物形 象。
蜀相
⑤诸葛亮的人 物形象有何特 点?
蜀相
“天下计” 写出了诸葛 亮的雄才大 略,“两朝 开济”写出 了诸葛亮的 宏伟事迹, “老臣心” 写出了诸葛 亮的忠心报 国。
中有没有表现出来?如果有,从哪
里可以看出来?
①朗诵全诗, 体全诗的感 情基调如何?
感伤 叹惋
蜀相
②诗歌的感情基 调是感伤的、叹 惋的,那我们在 诵读时该怎样来 表现呢?是读得 快还是读得慢, 是读得激昂还是 读得低沉?
蜀相
要读 得稍慢, 读得深沉, 读出点感 伤。
③诗歌中最能 表现出诗人感 情的是哪些诗 句?是前半首 还是后半首?
第一单元
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
自主欣赏 ①朗诵全诗,体会全诗的感情基
调如何?
蜀相
②诗歌的感情基调是感伤的、叹
杜甫
惋的,那我们在诵读时该怎样来
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陆游《书愤》 (P16)
有,这 英雄也包括 着老杜自己。 杜甫是一位 忧国忧民, 以天下为己 任,有远大 抱负的诗人。
2018学年人教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 第一单元 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 第1单元
《一剪梅》这首词作于李清照和丈夫赵明诚远离之后,寄 寓着作者不忍离别的一腔深情,是一首工巧的别情词作。
《今别离》(其一)是黄遵宪运用乐府杂曲歌辞辅以旧题, 风格古朴。写法悉依古法,而内容上却是写19世纪末西方工业 文明的新事物,先后分别咏轮船、火车、电报、照相以及地球 东西两半球昼夜等。
[学法导引] 创作诗歌,功夫在诗外;欣赏诗歌,功夫同样在诗外。 1.以意逆志:“以意逆志”中的“意”有人认为是作者 之“意”,也有人认为是读者之“意”。后者的看法更合理 些。“志”,有人认为是作者之“志”,也有人认为是作品之 “志”,还有人认为是“记载”的意思。这三种意见并无本质 的不同,都可以视为作者或作品所表达的原意。
《杂诗十二首》(其二),陶渊明以写景开始,描画乡村傍 晚的景色:“白日沦西河,素月出东岭。遥遥万里晖,荡荡空 中景。”前两句写夕阳落下西山,皎洁的明月从东山升起。这 景象不禁使诗人产生时光易逝、“岁月不待人”之感。
《越中览古》是一首怀古之作,是诗人李白游览越中(唐 越州,治所在今浙江绍兴),有感于其地在古代历史上所发生 过的著名事件而写的。在春秋时代,吴越两国争霸南方,成为 世 仇 。 越 王 勾 践 于 公 元 前 494 年 , 被 吴 王 夫 差 打 败 , 回 到 国 内 , 卧 薪 尝 胆 , 誓 报 此 仇 。 公 元 前 473 年 , 他 果 然 把 吴 国 灭 了。此诗写的就是这件事。
“逆”,有三层意思:迎受、接纳,考证、探究,追溯、 反求。总之,所谓“以意逆志”,就是读者以“己意”去 “逆”作品之“志”。在这个过程中,读者既没有完全抛弃自 己原有的情感体验,也没有把理解对象初步体验简单地纳入自 己原有的体验,而是把这两种不同的体验融合起来,形成一种 全新的感受,从而得出带有自己个性的对作品的诠释。不难看 出,“以意逆志”的欣赏方法,是既有尊重读者的主体意识之 “意”,又不能背离对作者作品之“志”,并把欣赏过程看成 读者之“意”与解读对象之“志”,通过“逆”的方式相互交 融而建构新意义的过程。
2017-2018高中语文系列《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文档: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推荐作品含答案
一、作者简介(1)阮籍(210-263)字嗣宗,陈留尉氏(今河南开封)人,中国三国时期魏国的诗人,“竹林七贤"之一.曾任步兵校尉,人称阮步兵。
与嵇康并称“嵇阮"。
崇奉老庄之学,政治上则采取谨慎避祸的态度。
与嵇康、刘伶等七人为友。
他的诗大量运用了比兴象征、神话传说、以景寓情、借古讽今等表现手法,曲折隐晦地抒写愤世嫉俗、感慨郁闷的内心世界,形成了言近旨远的艺术风格。
(2)陶渊明(365—427)东晋诗人.名潜,字元亮.因宅边曾有五棵柳树,又自号“五柳先生”。
其诗多描绘自然景色及其在农村生活的情景,语言质朴自然而又极为精练,开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新的境界。
作品:《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诗》等。
作品平淡自然,出于真实感受.(3)李白,详见《梦游天姥吟留别》。
(4)李清照(1084—1155),宋代女词人,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今属山东济南)人.她出生于书香门第。
早期生活优裕。
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了文学基础.出嫁后,与丈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金石书画的搜集整理,共同从事学术研究.志趣相投,生活美满。
金兵入据中原后,流落南方,赵明诚病死,李清照境遇孤苦。
一生经历了表面繁华、危机四伏的北宋末年和动乱不已、偏安江左的南宋初年。
李清照是中国古代罕见的才女,她擅长书、画,通晓金石,而尤精诗词。
她的词作独步一时,流传千古,被誉为“词家一大宗”。
(5)黄遵宪(1848—1905),清代诗人,外交家、政治家、教育家。
被誉为“近代中国走向世界第一人”.字公度,别号人境庐主人。
广东嘉应州(今广东梅州市)人。
出身于屡代经营典当的大商人家庭.近代戊戌变法的重要人物。
他主张“以我手写我口”,要求表现“古人未有之物,未辟之境”,喜以新事物熔铸入诗,成为“诗界革新"旗手之称。
他的诗作反映了近代一系列重大的历史事件,被称为“史诗”。
高中语文选修一电子课本人教版
高中语文选修一电子课本人教版选修1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诗歌之部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赏析指导赏析示例《长恨歌》/白居易自主赏析《湘夫人》/屈原《拟行路难(其四)》/鲍照《蜀相》/杜甫《书愤》/陆游推荐作品《咏怀八十二首(其一)》/阮籍《杂诗十二首(其二)》/陶渊明《越中览古》/李白《一剪梅》/李清照《今别离(其一)》/黄遵宪第二单元置身诗境,缘景明情赏析指导赏析示例《春花江月夜》/张若虚自主赏析《夜归鹿门歌》/孟浩然《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登岳阳楼》/杜甫《菩萨蛮(其二)》//韦庄推荐作品《积雨辋川庄作》/王维《游夜书怀》/杜甫《新城道中(其一)》/苏轼《扬州慢》/姜夔《长相思》/纳兰性德第三单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赏析指导赏析示例《将进酒》/李白自主赏析《阁夜》/杜甫《李凭箜篌引》/李贺《虞美人》/李煜《苏幕遮》/周邦彦推荐作品《国殤》/屈原《燕歌行》/高适《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四州》/柳宗元《菩萨蛮》/温庭筠《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睢景臣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概述散文之部第四单元创造形象诗文有别赏析指导赏析示例《过小孤山大孤山》/陆游自主赏析《庖丁解牛》/《庄子》《项羽之死》/司马迁《阿房宫赋》/杜牧推荐作品《西门豹治邺》/禇少孙《大铁椎传》/魏禧第五单元散而不乱,气脉中贯赏析指导赏析示例《六国论》/苏洵自主赏析《伶官传序》/欧阳修《祭十二郎文》/韩愈《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苏轼推荐作品《狱中杂记》/方苞《陶庵梦忆序》/张岱第六单元文无定格,贵在鲜活赏析指导赏析示例《种树郭槖驼传》/柳宗元自主赏析《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论语》《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李白《项脊轩志》/归有光推荐作品《游沙湖》/苏轼《苦斋记》/刘基。
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知人论世
是故由其世以知其人,由 其人以逆其志,则古人之诗, 虽有不能解者,寡矣。
——王国维
怎样运用“知人论世”的鉴赏方法来鉴赏诗歌 呢?课文中为我们归纳了几点?
明确:
a.尽量利用现存的各种史传材料和后人的评述, 全面把握作者的心灵历程和精神世界。 (提示:所谓的心灵历程和精神世界主要指的是 作者一生的遭际、追求及理想、人格、品质等)
三杯两盏淡酒, 怎敌他晚来风急!
2、哪几句表达了作者无法排遣的愁?
宋代:陆游《书愤》 喝点酒来宽慰自己,歌唱《行路难》,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可结合题目和注释)
愤懑,哀痛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当英雄无用武之地时,他会回到铁马金戈的记忆里去的。
《声声慢》是她晚年的名作,当时,正值金兵入侵,北宋灭亡,志趣相投的丈夫也病死在任上,南渡避难的过程中夫妻半生收藏的金
• 志:作者之志,作品之志。 “命”指门第决定人生,有什么样的门第就有什么样的遭遇。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导致诗人不同情感的原因是什么? 凸显霜染枫叶之美、诗人爱赏之深。
• 逆:①迎受、接纳;②考证、探究;③追溯、 1、这首诗哪一个字最能表达心中的情感?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反求。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青梅嗅。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 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 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 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 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 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1.两首词表达的情感以及作品风格有什么不同? 2.导致诗人不同情感的原因是什么?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推荐作品-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2023/6/5
临河三中陈静1对一对来自孟尝高洁 空余报国之情
阮籍猖狂 岂效穷途之哭
咏怀·八十二首
其一
阮籍
2023/6/5
临河三中陈静
2
知 阮籍(210—263),三国魏诗人,字嗣宗,陈留尉氏(今河 人 南)人。正始文学的代表。建安七子之一阮瑀之子。
竹林七贤(阮籍 嵇康 山涛 刘伶 王戎 向秀 阮咸)之一。
月亮遥遥万里,放射着清辉,广阔的夜 空被照耀得十分明亮。
风吹入房门,在夜间枕席生凉。
气候变化了,因此领悟到季节也变了, 睡不着觉,才了解到夜是如此之长。
我想要倾吐心中的愁思,却无人与我答 话,只能举杯对着只身孤影饮酒。
时光飞快流逝,我空有壮志却不能得到
写长夜难眠,抒发时光流逝、有 伸展。
志难酬2023/6的/5 悲哀和世无知音的寂寞临。河三想中陈起静 此事满怀悲凄,心里通宵不能17 平静。
面对白色恐怖,一批头脑清醒的士人远离
政治,笑傲林泉,高谈阔论,企图以不跻身仕
宦的方式来保全生命,追求精神生活的自由。
文学创作时时常常流露出忧惧心态。
2023/6/5
临河三中陈静
7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 阮籍
整体感知
夜中不能寐,直至夜晚还不能入眠,起身坐在琴边鸣唱。
起坐弹鸣琴。月光照在薄帐上,清风吹进我的衣襟间。
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门荫入仕,累迁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崇奉老庄 之学,政治上则采取谨慎避祸的态度。著有《阮籍集》 代表作《咏怀八十二首》、《大人先生传》等。
籍容貌瑰杰,志气宏放,傲然独得,任性不羁,而
喜怒不形于色。或闭门视书,累月不出;或登临山水,
经日忘归。当其得意,忘其形骸,时人多谓之痴。(《晋
第一单元“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推荐作品自主学习资料
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推荐作品自主学习资料《咏怀八十二十二首》(其一) 李清照一、背景介绍公元239年,魏明帝曹叡死,太子曹芳即位,年八岁,曹爽、司马懿掌文武大权,从此曹魏政权与司马氏集团开始了尖锐的斗争。
在此期间,大量士人被杀,在极端黑暗恐怖中的广大士人处于惶惶不可终日的境地,其文学创作时时流露出这种忧惧心态。
正始十年(249),曹爽被司马懿所杀,司马氏独专朝政。
司马氏集团一方面高举屠刀,一方面为笼络人心,强调礼法,提倡忠孝。
面对白色恐怖,一批头脑清醒的士人远离政治,笑傲林泉,高谈阔论,企图以不跻身仕宦的方式来保全生命,追求精神生活的自由。
二、竹林七贤三国魏7位名士的合称,成名年代较“建安七子”晚一些。
包括:魏正始年间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
7人常聚在当时的山阳县(今河南修武一带)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谓竹林七贤。
7人的政治思想和生活态度不同于建安七子,他们大都“弃经典而尚老庄,蔑礼法而崇放达”。
在政治上,嵇康、阮籍、刘伶对司马氏集团均持不合作态度,嵇康因此被杀。
山涛、王戎等则是先后投靠司马氏,历任高官,成为司马氏政权的心腹。
文学成就上,向秀的《思旧赋》为悼念好友嵇康和吕安所作,十分感人,但无诗流传;刘伶只有一首五言诗传世;山涛、王戎、阮咸没有诗歌传世。
因此,七贤中真正能代表当时文学最高成就的只有阮籍和嵇康。
竹林七贤里的每一个人都喜欢喝酒。
“刘伶恒纵酒放达,或脱衣裸形在屋中。
人见,讥之。
伶曰:…我以天地为栋宇,屋室为褌(kūn裤子)衣,诸君何为入我褌中?‟”并作过著名的《酒德颂》。
魏文帝司马昭欲为其子求婚于阮籍之女,阮籍借醉60天,使司马昭没有机会开口,逐作罢。
三、作家作品1、阮籍字嗣宗,河南开封人,博览群书,尤好老庄。
为人狂放不羁,任情自适,鄙弃礼法——对母亲情感深厚,但守丧期间,在晋文王司马昭面前,公开纵酒吃肉。
晚年做过步兵校尉,又称“阮步兵”2、阮籍诗的贡献①、开辟黑暗压迫中状物抒怀之路其咏怀诗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政治抒情诗的先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 推荐作品《咏怀八十二首(其一)》《杂诗十二首(其二)》《越中览古》《一剪梅》《今别离(其一)》一、课内双基1.下列加点的词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C )A .翔.(xiáng)鸟 获骋.(chěng) 鹧.(shú)鸪 B .红藕.(yǒu) 玉簟.(diàn) 罗裳.(cháng) C .锦.(jǐn)书 须臾.(yú) 绸缪.(móu) D .柁.(duò) 杳.(yǎo)悠悠 吹襟.(jǐn) 【解析】 A 鹧:zhè;B 藕:ǒu ;D 襟:jīn 。
2.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B )A.⎩⎪⎨⎪⎧ 薄帷鉴.明月后人哀之而不鉴.之B.⎩⎪⎨⎪⎧ 忧思独.伤心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C.⎩⎪⎨⎪⎧ 气变悟时易.以乱易.整,不武 D.⎩⎪⎨⎪⎧有志不获骋.所以游目骋.怀 【解析】 两个“独”字都当“独自”讲。
A.鉴:①照,②以……为借鉴。
C.易:①变换,②替代。
D.骋:①驰骋,句中指大展宏图,②放开,敞开。
3.下列句子没有运用典故的一项是( B )A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B .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
C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D .岂无打头风,亦不畏石尤。
4.下列都是出自词牌名为“一剪梅”的词作语句,对其表现手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导学号 65994049( B )A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李清照《一剪梅》)——化虚为实B .旁观拍手笑疏狂,疏又何妨,狂又何妨!(刘克庄《一剪梅》)——对比、反问C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蒋捷《一剪梅》)——拟人手法D .流苏斜掩烛光寒,一样眉尖,两处关山。
(周文璞《一剪梅》)——通感、比喻【解析】 “疏又何妨,狂又何妨”构不成对比关系。
5.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判断,有误的一项是导学号 65994052( B )A.古诗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大类,近体诗根据每首诗诗句的多少,分为“律诗”“绝句”和“排律”,律诗限定为八句,绝句限定为四句,按字数律诗分为“七律”和“五律”,绝句也分为“五绝”和“七绝”。
B.杜甫、白居易等人,继承“乐府”诗的现实主义精神,运用“乐府”体制,自立新题,创作的诗称为“新乐府”,如“三吏”“三别”等。
C.唐初有“以文章齐名天下”的四杰,即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杜甫评其作品为“王杨卢骆当时体,不废江河万古流”。
D.晚唐杜牧、李商隐,有“小李杜”之称,杜牧,号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李商隐,字义山,号玉谿生,其爱情诗成就尤高,如《无题》诗等。
【解析】杜甫的“三吏”“三别”不是新乐府。
6.下面对诗歌思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导学号65994053(C)A.《咏怀八十二首(其一)》写的是忧从中来,夜不能寐,起坐弹琴,徘徊户外,环顾四野,忧思难排。
这首诗通篇写“忧”,却未明言,表达的是一种内心愤懑、悲凉、落寞、忧虑等复杂的感情。
B.《杂诗十二首(其二)》写的是一个不眠的秋夜,用环境的清冷衬托出自己心情的孤独,又以时光的流逝引出有志未骋的悲凄,是陶渊明咏怀诗中的代表作。
C.李白的《越中览古》是诗人游览春秋时期越国王城故址之后写的,写的是诗人对古代越国繁华生活的向往和羡慕,对其迅速灭亡无限惋惜,寄托了盛衰无常的感慨。
D.《一剪梅》是作者写给她丈夫赵明诚的,极言自己独居生活的寂寞和相思之苦。
【解析】“对古代……惋惜”不对。
二、语段精读7.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回答问题。
导学号65994054咏怀八十二首(其一)阮籍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这首诗通篇写“忧”,却未明言。
请联系当时的社会现实和作者的政治态度,说说诗人为什么而“忧”?【答案】阮籍生活在魏晋时代,身仕乱朝,又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常恐罹谤遇祸。
诗人对魏晋时代的黑暗社会现实不满,想说又不敢说,客观上又无法言说。
因此,满心忧愁,却又不便明言。
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导学号65994055越中览古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苏台览古李白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8.请从两个方面谈谈这两首诗共同的特点。
【答案】两首诗都是怀古之作,主题相同,题材相似,都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9.请谈谈这两首诗艺术手法的不同之处。
【答案】《越中览古》着重渲染越宫昔日的繁华,结句聚焦于今日荒凉的遗址,以强烈的反差抒写了诗人内心的感受;《苏台览古》着重描绘姑苏台今日的荒凉,以今古常新的自然景物衬托人物的变幻无常,抒写了诗人丰富的内心感受。
10.这两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慨?请作简要分析。
【答案】对人事变化、盛衰无常的感慨,对功名富贵的否定。
三、课外延伸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导学号65994496初授官题高冠①草堂岑参三十始一命,宦情多欲阑。
自怜无旧业,不敢耻微官。
涧水吞樵路,山花醉药栏。
只缘五斗米,辜负一渔竿。
【注】①高冠:山谷名,岑参终南山隐居地。
11.下列对诗歌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错误的两项是(AB)A.岑参,与高适齐名,并称“高岑”,同为晚唐边塞诗派的代表,此诗是岑参举进士授官后为辞别终南山隐居地高冠峪而作。
B.“宦情”,做官的志趣、意愿。
首联写三十多岁好不容易有个官做,感到自己终于要实现抱负了,于是发出“宦情多欲阑”的感慨。
C.颈联描写了谷水淹没山间小路,山花装点栏杆、旁若无人怒放的情态,描画出高冠谷秀丽清幽的自然环境,为下文的抒情做铺垫。
D.尾联表现诗人为微官薄禄不得不割舍闲适自得的隐逸生活的矛盾心情。
E.“渔竿”运用借代手法,代指隐逸生活;“五斗米”指微薄的俸禄。
【解析】A项,高适和岑参是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诗人。
B项,“阑”是将尽的意思,“宦情多欲阑”应为“做官的念头消磨殆尽”。
12.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复杂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案】①先直接抒写为官有所祈盼的心情;②继而通过对隐居环境的描写表达对隐逸生活的留恋;③最后用典故表达为了生计不得不告别隐逸生活前去为官的矛盾纠结情感。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
导学号65994057浣溪沙苏轼风压轻云贴水飞,乍晴池馆燕争泥。
沈郎多病不胜衣。
沙上不闻鸿雁信,竹间时听鹧鸪啼。
此情惟有落花知!【注】沈郎:苏轼自比南朝诗人沈约,体弱多病。
13.词的上片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答案】上片前两句描写了在和风轻拂的春日里,薄云迅飞,池馆内外燕子争相衔泥筑巢的生机勃勃的景象。
以乐景写哀情。
词人自比沈郎,将眼前春意盎然的景象与自己的衰弱形成强烈反差。
14.下片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请结合有关意象简要分析。
【答案】表达了诗人凄凉孤寂、思乡的感情。
“鸿雁”是书信的代称,“不闻鸿雁信”表达思乡而不得消息的苦恼;“鹧鸪”叫声常有凄切思念之意,它的啼叫也勾起词人的故旧之思;_“落花”含有悲情的意思,借“落花”进一步表达出词人内心的凄凉和孤寂。
四、高考热点15.用“如果人文知识分子”作文段的开头和叙述的主体,重组下面的句子。
(可以改变语序,增删词语,但不要改变原意)导学号65994058镜子映照自己并镜鉴他人,泉水滋养自己并哺育他人,灯盏燃烧自己并照亮他人,如果人文知识分子都能像它们那样把智慧、清醒和热情结合起来,就能丰富自己的思想也能丰富他人的思想。
【答案】如果人文知识分子都能像镜子那样映照自己并镜鉴他人,像泉水那样滋养自己并哺育他人,像灯盏那样燃烧自己并照亮他人,把智慧、清醒和热情结合起来,就能丰富自己的思想也能丰富他人的思想。
16.下面是某文学社开展“寻访诗仙”文学风采活动的构思框架,请你根据这个构思,以文学社社长的身份为全体社员介绍本次采风活动的安排情况。
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简明、得体,不超过100字。
导学号65994059【答案】各位同学(文友),大家好。
本次“寻访诗仙”采风活动大家要事先查阅资料,了解诗仙,并准备好所需物品和行装。
采风期间的主要活动有参观、访谈和诵诗会,活动结束后每人交一篇习作参展。
17.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导学号65994497中国的儒者将孔子看成圣人,把孟子看成亚圣。
历代帝王几乎都将孔子视为无可挑剔的圣人,但对孟子,总觉得味道有点儿别致。
既然如此__①__这也许因为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孟子的性善论,一是他的民本思想。
这里说孟子主张性善论,__②__。
孟子认为人性本是善的,因了后来的不良教育及社会熏染而变坏了;荀子认为人性本是恶的,但通过教育和觉悟可以走向善。
__③__,其价值取向也都是让人培养和保持善和美,但切入点不同。
【答案】①何不索性将孟子排除在圣贤之外呢?(为什么还要重视他呢?)__②是和荀子的“人性本恶”相对而言的__③两人都是从人性出发的五、读写创新18.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早在战国时代,思想家荀子就提出了“人定胜天”的说法,意思是人类凭借自身的智慧和力量,足以战胜自然。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为此沾沾自喜,骄傲自豪。
其实,地球是人类的家园,人是“自然”之子,难道非得一个“战胜”一个不可吗?人与自然能不能和谐相处呢?请以“人与自然”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向】大自然是人类的家园,人类与大自然有着密切的关系:一方面,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要占据一定空间,并从中获得物质和能量;另一方面,人类的新陈代谢和消费的产物要排放到自然中。
曾经有人喊出了“征服自然”的口号,但得到的却往往是抚不平的创伤。
善待自然,顺应自然规律,保持与自然界的和谐,这才是我们今天真正要做的。
法国人阿尔贝特·史怀泽创立了“敬畏生命”的伦理学,被爱因斯坦称为20世纪最伟大的人物之一。
他认为,敬畏生命,生命的休戚与共,是世界上的大事。
“善是保存和促进生命,恶是阻碍和毁灭生命。
”如果摆脱偏见,放弃对其他生命的敌视,与周围的生命休戚与共,那么我们就是道德的。
只有这样,我们才是真正的人。
我们要认真反思:人在战胜自然的道路上是否走过了头?面对满目疮痍的地球,我们是否还应对“人定胜天”的观念与“壮举”大唱赞歌?写本题既可以从大处着笔,也可以在小处落墨;可以回顾过去,可以关注今天,还可以预示未来。
如果写议论文,要条理清楚,说理充分而有力度;如果写记叙文,要从言行中体现一种意识,一种思索;如果写想象作文,可以从外星人或某种动物的视角审视人类的行为,呼吁切实保护地球这个人类惟一的家园。
【佳作赏读】我不认为我征服了沙漠20世纪人类最爱说的就是“征服自然”,还爱说“……展示了人类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