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前儿童卫生保健
名词解释
1、学前儿童卫生保健:是研究学前儿童生理解剖特点、生长发育规律,保护和促进其身心发展的一门科学。
2、文献研究法:是指根据一定目的,通过搜集、梳理和分析文献资料而进行的研究。
3、调查法:是调查者采访、问卷、谈话、考察、体检等手段,对学前儿童卫生的身心发育的各项指标进行测量。
4、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标,运用感官或一些辅助工具,在自然情景或预设情境下,对被观察对象进行考察、记录、分析,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
5、细胞:是人体形态、结构、生理功能与生长发育的基本单位。
6、人体:是由不同形态、结构和功能的细胞通过有序的排列、组合,构成了人体的各种组织、器官和系统,并形成完整的生命个体。
7、组织:是人体内有许多形态和功能相似的细胞和细胞间质组成的结构。
8、器官:是指由不同组织经发育分化,并相互结合,构成的有一定位置、一定形态和特定生理功能的结构。
9、新陈代谢:是机体与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转化,以实现自我更新的过程。
10、兴奋性:是指机体感受环境的有效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或特性。
11、神经调节:是指通过神经系统的活动对机体功能进行的调节。
12、体液调节:是由机体内分泌所分泌的特殊化学物质,经体液到达全身各种组织、器官,并对其功能活动进行调节的过程。
13、自身调节:是指器官、组织或细胞在内、外环境变化时,不受神经和体液调节的影响而自身对变化的适应性反应。
14、骨连接:骨与骨之间的连接。
15、血液循环系统:是一个密封的、连续的管道系统,由血液、心脏和血管组成。
16、血管:血液流通的管道,遍布全身。
17、血压:血液在血管中流动时对血管壁产生的侧压力。
18、消化系统:人体内加工食物的专门的管道系统。
19、生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到一定阶段后,产生与其本身相似的子代个体的功能,是生物体进行繁殖。
延续种族的重要过程。
20、生长:是指细胞繁殖、增大和细胞间质的增加,表现为身体各个器官以及全身的大小、长短和重量的增加与变化,是量变的过程,是可以观测的。
21、发育:是指细胞、组织、器官和系统在结构和功能上成熟与完善,是质变过程。
22、成熟:是指机体的生长发育达到一种完备的状态,标志着个体在形态、生理、心理上全面达到成人的水平。
23、学前儿童健康检查:针对0~6岁散居在家的幼儿和托幼机构中集中生活的幼儿,定期进行体格检查,并运用一定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对其生长发育进行评价,系统观察其生长发育状况,以便尽早发现异常,及时采取有效的改进措施,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
24、身高:是人体从颅顶至脚跟的身体高度。
25、体重:是指身体所有部分的总重量。
26、头围:是指经眉弓上缘至枕骨最高点绕头一周的最大直径。
27、胸围:是指经乳头下缘和两肩胛骨下角,水平绕体一周的围度。
28、坐高:是从头顶至坐骨结节的长度。
29、营养:是指机体摄取食物,经过消化、吸收、代谢和排泄,利用食物中的营养素和其他对身体有意的成分构建组织器官、调节各种生理功能,维持正常生长、发育和防病保健的过程。
30、食物的热力作用:是指由于人体摄取食物而引起机体能量消耗额外增多的现象。
31、营养素:是指维护机体健康,提供生长发育、劳动和活动所需的各种食物中所含的营养成分。
32、能量:是人体进行生理活动和生活活动所需的动力来源。
33、基础代谢:是指人体在维持呼吸、心跳等最基本生命活动情况下的能量代谢。
34、蛋白质的互补作用:为使蛋白质的利用率更高,将两种或两种以上食物蛋白质混合食用,其中所含有的必需氨基酸取长补短,相互补充,达到较好的比例,从而提高蛋白质利用率的作用。
35、合理营养:是指通过合理的膳食和科学的烹饪加工,能向机体提供足够数量的热能和各种营养素,并保持营养素之间的数量平衡,以满足人体的正常生理需要,保持人体健康。
36、平衡膳食:是指膳食中所含的营养素种类齐全,数量充足,比例恰当,易于消化吸收,能满足人体正常的生理需求。
37、传染病:是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是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
38、病原体:是造成人或动物感染疾病的微生物(如细菌、病毒等)和寄生虫的统称。
39、传染源:是指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能将病原体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
40、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体所经过的途径。
41、易感人群:是指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易受该病感染的人群,以及对传染病病原体缺乏特异性免疫力,易受感染的人群。
42、免疫:是机体的一种生理性保护反应,其主要作用是识别和排除进入人体内的抗原性异物(如细菌、病毒),以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态和平衡。
43、先天性免疫:是人类在长期进化中形成的,对一切侵入机体的异物或病原体起作用的非特异性免疫。
44、获得性免疫:是指后天获得,只能对一定的异物或病原体起作用的免疫,因其具有特异性,所以又称特异性免疫。
45、预防接种:是指运用人工的方法使人获得特异性免疫的能力,也就是将各种病原体的毒性降低,制成疫苗,通过适当的途径接种到人体内,从而达到预防传染病的目的。
46、中暑:是指因长时间在烈日下活动或处于高温环境中,导致人体体温调节功能发生障碍而引发的急性疾病。
47、脱臼:是在较强外力牵引下,引起的关节错位。
48、骨折:因外伤破坏了骨的完整性。
49、晕厥:是由于短时间内大脑供血不足所引起的一种症状。
50、脉搏:是随着心脏的节律性收缩和舒张,动脉内的压力发生周期性变化,导致动脉管壁发生节律性的搏动。
51、健康:是指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健全状态,而不只是没有疾病。
52、心理健康:就是良好的、持续的、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
53、性格:是人对客观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它是个性的核心因素。
54、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的反映,表现为喜怒哀乐等形式的一种内心体验,是心理活动赖以进行的背景。
55、自我意识良好: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包括对自己心理倾向、个性心理特征和心理过程的认识和评价。
56、心理卫生:也称精神卫生,是维持和增进人的心理健康、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以及矫治各种不健康心理的心理学原则、方法和措施。
57、学前儿童心理卫生:是指学前儿童在不同年龄阶段,按其心理发展规律,在良好的家庭和环境影响下,通过有益的教育和训练以及医疗预防等措施,培养儿童健康的心理、健全的性格和灵活的适应能力,使儿童达到心理健康、全面发展。
58、遗尿:是指5岁以上的孩子还不能控制排尿,夜间长尿床,或白天有时也尿湿裤子的现象。
59、夜惊:是指睡眠中突然出现短暂惊扰症状。
60、梦游:是指睡眠中突然爬起来进行活动,而后又睡下,醒后对睡眠期间的活动一无所知的行为。
61、语言发育迟缓: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幼儿口头表达或语言理解能力明显落后于同龄幼儿的正常水平的现象。
62、口吃:俗称“结巴”“磕巴”,是指语言节律出现障碍,表现为不自觉的重复某些字音字句,或发音延长、停顿,伴跺脚、摇头、挤眼歪嘴等动作才能费力地将字迸出。
63、精神性厌食:是指幼儿没有食欲,对食物不感兴趣,长期厌食或吃的极少。
64、幼儿期恐惧:是指幼儿对某些事物产生持续的恐惧反应,表现为适应行为异常和易焦虑、紧张不安。
65、选择性缄默:是指已经获得语言能力的儿童,在没有言语器官损伤或智力发展障碍情况下,因为精神因素的影响,沉默不语的现象。
66、攻击性行为:是指因欲望得不到满足而采取有害他人、毁坏物品的行为。
67、说谎:是指幼儿把和实际情况完全不相符或者是根本没有发生过的事件描述的完整、确定,包括无意说谎和有意说谎。
68、孤独症:也叫自闭症,指起病于婴幼儿期,具有社会交往、语言沟通和认知功能特定性发育迟缓和偏离为特征的神经精神障碍。
69、遗传因素:是指从父母那里继承来的解剖生理特点,遗传作为基本的生物前提对幼儿的心理形成与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
70、感觉统合失调:是指外部的感觉刺激信号不能在儿童中枢神经系统进行有效的组合,从而使整个机体不能和谐运作。
71、气质:是指那些与生俱来的心理和行为特征,也就是那些由遗传和生理决定的心理和行为特征。
72、自我意识:是对自己身心活动的察觉,即自己对自己的认识,具体包括认识自己的生理状况(如身高、体重、体态等)、心理特征(如兴趣、能力、气质、性格等)以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如自己与周围人们相处的关系、自己在集体中的位置与作用等)。
73、家庭:是幼儿生命中接触到的第一个环境,是幼儿生活的主要场所。
74、托幼园所:是幼儿最早加入的机体教育机构,是对幼儿进行保育、教养的社会场所,是幼儿成长的第二环境。
75、合理的生活制度:是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将幼儿在托幼园所一日生活的主要环节如晨检、进餐、睡眠、盥洗、如厕、饮水、教育活动、来园及离园每个环节的时间、顺序、间隔固定下来,以形成制度,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生活作息制度。
76、健康检查:对幼儿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体格检查。
77、隔离:就是将传染病患者、病原携带者或疑似患者同健康人群分隔开来,尽量减少或阻断相互间的接触,并实施彻底的消毒和合理的卫生制度,以防止传染病在托幼园所内传播和蔓延。
78、物质环境:是指托幼园所内对幼儿发展有影响作用的各种物质要素的总和。
79、精神环境:是指托幼园所内对幼儿发展产生影响的一切精神因素的综合。
80、环境污染:是指由于某种物质或能量的介入,使环境质量恶化的现象。
81、噪声:泛指人们不需要的和感到吵闹的声音。
简答题
1、学前儿童卫生保健的任务?(3)
2、学前儿童卫生保健的研究方法?(3—4)
3、人体的基本生理特征?(10—11)
4、人体的生理功能调节?(11)
5、运动系统的卫生保健?(17—18)
6、呼吸系统的卫生保健?(20—21)
7、循环系统的卫生保健?(24—25)8、消化系统的卫生保健(28—29)
9、排泄系统的卫生保健?(31—32)10、内分泌系统的卫生保健?(34—35)
11、神经系统的卫生保健?(37—38)11、眼的卫生保健?(41—42)
12、耳的卫生保健?(43)13、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特点?(46—47)14、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47—50)15、影响幼儿生长发育的因素?(50—51)16、健康检查的时间及内容(52—54)17、生长发育的评价指标?(54—56)
18、幼儿所需能量主要用在几个方面?(63—64)
19、蛋白质的生理功能、食物来源及需要量?(65、66)
20、脂类的生理功能及主要来源?(67)21、糖类的生理功能?(68、69)
22、维生素(A,C,D,B1,B2)的生理功能?(72—74)
23、水的生理功能及缺乏症?(74)
24、学前儿童膳食特点?(76,77)25、配制学前儿童膳食的原则?(77—78)
26、注意饮食卫生,预防食物中毒?(80)26、传染病的基本特征?(84—85)
27、传染病病程发展的基本规律?(86)28、传染病发生和流行的环节?(86—87)
29、学前儿童常见意外事故发生的原因?(109—110)
30、幼儿园常规的安全措施?(111—112)31、学前儿童安全教育内容?(113—115)32、急救的原则?(117—118)33、物理降温?(133)
34、心理健康的幼儿的表现?(138—140)
35、如何判断幼儿的心理是否正常?(142—143)
36、睡眠障碍包括?(144—145)37、情绪障碍包括?(146)
38、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因素?(154—156)39、制定生活制度的意义?(168—169)40、制定幼儿生活制度的原则?(169)41、执行生活制度的注意事项?(170)42、睡眠的卫生要求?(175)43、盥洗的卫生要求?(175—176)
44、教育活动的卫生要求?(177—180)
45、托幼园所常见的其他卫生保健制度?(182—186)
46、避免受空气污染、噪声污染及电磁辐射的影响?(191—192)
47、托幼园所精神环境的创设?(198—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