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言类材料作文“何处看世界”导写与例文点评

合集下载

高考作文模拟写作:以眼观世界,以心洞真知+导写及范文

高考作文模拟写作:以眼观世界,以心洞真知+导写及范文

高考作文模拟写作:以眼观世界,以心洞真知导写及范文作文题目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材料一: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苏轼《石钟山记》材料二: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轼《题西林壁》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 字。

作文解析这是一则双材料作文题。

材料一来自苏轼《石钟山记》,是苏轼在追求真相的时候对“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的质疑和批驳,强调要实地探索,亲眼认识事物。

材料二也是苏轼的话,“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仿佛进一步提出质疑:就算深入庐山,目见耳闻,也不一定能窥见庐山的真面目,可能只获得一个“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结果,这提示我们,从不同角度看待事物会看到不同的景象。

结合两则材料,可以发现二者的互补关系。

材料一强调要以实际行动来认识事物,不盲目臆断,不人云亦云,材料二强调在追求真理时候不能深陷其中,当局者迷,而要跳出迷雾,客观看待,也要认识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会获得不一样的结果这一事实。

这两则材料不仅提示我们如何正确观察事物、追求真相,还启发了信息时代的我们如何辨别信息真伪,追求事实全貌。

在写作中我们可以结合两则材料的内涵,在充分分析两则材料的基础上进行立意,追求认识事物的最佳方法,并且联系当今信息社会对信息的求真辨伪进行探讨。

优作欣赏纵观横察,尚真求实从天地蜉蝣一簇,到茫茫沧海一粟,世间万物,无不需要我们以尚真求实的态度纵观横察。

苏轼以寻觅石钟山洪钟之声源头的经历揭示凡事皆要目见耳闻、实事求是之理;又以探索庐山“真面目”游历之旅展现出视角对观点的决定性作用。

抛弃主观臆断,拥抱实事求是,并用多样眼光观察世间万物,纵览全局、横观八方,才能感悟至简大道。

尚真而求实,摒弃主观臆断。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毛泽东曾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说明了尚真求实的重要性,也批驳了主观臆断的危害。

高考作文模拟主题写作:我们应该以怎样的视角看待世界

高考作文模拟主题写作:我们应该以怎样的视角看待世界

高考作文模拟主题写作:我们应该以怎样的视角看待世界试题再现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60分)人与人相处,没有谁愿意被俯视,也不应该俯视他人。

回望历史,中国曾领跑世界,令他国景仰;但也曾因国力衰弱,仰人鼻息,被列强俯视。

人与人、国与国之间如此,文化与文化之间亦如此。

视角,取决于站位与定位,也取决于姿态和心态。

百年变局,面向未来,我们应该以怎样的视角看待世界?“世界青年交流论坛”邀请你作为中国青年代表参加,并以“我们应该以怎样的视角看待世界”为主题发言。

请完成一篇发言稿。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切合身份,贴合情境;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佳作展示雄立浪潮巅,平视待世界韩子妤亲爱的各国代表们:大家好!东海浩荡,陵谷沧桑;时局风雨,瞬息万变。

在这个百年未有之时代中,选择怎样的视角,是每个人乃至每个国家必做的选择题。

昔日中华,自诩天朝,闭关锁国。

一味俯视而不知双目近渺,终被重炮击碎大梦,跃入沉泥。

而后,反动分子崇洋媚外,奴颜仰视,落得丧权辱国。

直至今日,中华方以平等之姿雄立于世界。

由此可见,国家欲发展,青年欲进步,仰视与俯视,皆是不可。

唯有平视,方成大器。

平视者,嘉善而矜不能,警恶而不趋淫威。

新冠来袭,家家有号泣之苦。

中华力量,一马当先,不仅首抓防疫,更向友国伸出援手。

从塞尔维亚的“铁杆朋友”,到非洲的“救命针”,再到国际上“千军万马避白袍”的救援医疗。

中国面对受难者,不择身份,不挟恩图报,而以平等之姿助之,以平视之态关切之。

相反,对于某些大国将疫情政治化的言论,我们从不退避,而是英勇还击,不污清名,不畏强权,不恃己强,平视,造就大国气度。

平视者,不贬己之所长,不避彼之所长。

当下,许多青年总会陷入两种极端,或是一味赞颂外国,或是极力贬斥异国。

然而,这皆不是平视。

平视者,不卑不亢也。

我们可以传扬京剧的古雅,但也不妨欣赏歌剧的庄严。

我们可以学习茶艺的风雅,但也不必唾弃手中的咖啡。

2025届新高三作文导写:多维视角,洞见世界之美

2025届新高三作文导写:多维视角,洞见世界之美

多维视角,洞见世界之美——2025届新高三作文导写金题展示: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每个人对同一事物的理解都可能因其视角的不同而迥异,如何以多维视角去看待和理解这个世界,成为了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你怎么看?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材料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这是一则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本题以苏轼的《题西林壁》中的诗句为背景,引出对多维视角看待世界的思考。

题目强调了在复杂多变的世界中,我们需要以不同的角度和视角去理解和感知事物,体现了对个体思维方式和认知能力的考查。

材料意蕴丰富,具有很强的思辨性,核心词是“多维视角”,解读这个词是审题的关键。

一、关键词分析多维视角:这是题目的核心关键词,指的是从多个角度、多个维度去看待和理解事物。

它要求我们在面对问题时,不拘泥于一种思维模式,而是能够灵活地运用多种思维方式去分析和解决问题。

纷繁复杂的世界:这是对题目背景的描述,强调了现实世界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它提醒我们在思考问题时,要充分考虑现实世界的复杂性和多样性,避免片面和偏激的观点。

对同一事物的理解:这是题目中的具体情境,要求我们从不同的视角去理解同一事物。

它要求我们在面对问题时,能够运用不同的视角去审视和思考问题,从而得出更全面、更准确的结论。

二、立意与选材立意:本题的立意在于引导考生思考如何以多维视角去看待和理解世界。

考生可以从自己的经历和观察出发,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案例,阐述多维视角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同时,考生也可以从哲学的角度思考多维视角的深层含义,探讨其对人类认知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影响。

选材:在选材上,考生可以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性的案例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例如,可以选取科技领域的创新案例,说明多维视角在推动科技创新中的重要作用;也可以选取文化领域的交流案例,说明多维视角在促进文化交流和理解中的积极作用。

2022高考语文备考:材料作文“三种对世界的看法”写作指导及优秀作文

2022高考语文备考:材料作文“三种对世界的看法”写作指导及优秀作文

2022高考语文备考:材料作文“三种对世界的看法”写作指导及优秀作文材料内容:阅读下面一段文字,依照要求作文。

悲观主义者说:那个世界有许多的墙。

乐观主义者说:那个世界有许多的门。

现实主义者说:那个世界是由许多隔膜的墙和沟通的门组成。

你如何样明白得这三种看法?请你从以上看法中选择其中一种或几种看法,写一篇许多于800字的文章。

能够发表议论表示赞同或否定,能够编写故事形象地说明自己的看法,能够直截了当抒发自己的感受。

题目自拟,文体不限。

命题意图及写作指导:世界是复杂而多元的,专门当今世界,灾难频发,战乱未休,疾疫肆虐,争斗不已,危机四伏。

专门全球经融危机的爆发,给人们极大的挫伤和阵痛,也给以后蒙上一层阴影。

在如此的背景之下,心态,成了人们生活的重要平稳点。

悲观者眼里,阻隔无处不在,“墙”隐喻人们面临难于逾越的逆境。

乐观者眼里,打破阻隔的通道无处不在,“门”隐喻逆境中潜藏的许多机会。

盲目乐观,大而化之,对问题估量不足,必定导致失败;过于悲观,消极怠惰,对以后信心不足,无异于不战而败。

现实主义者既能看到逆境,又能看到期望,对世界、对困难、对机遇的认识高出一筹。

那个文题即“乐观与悲观”的话题,能够抓其一点自主立意,确定论点,选取古今中外的实例论据加以论证;也能够提炼生活,浓缩事件或片段,写成记叙文,以具体可感的故事诠释主题。

此题开放性强,选材能够是国际时政,如经融危机下各国姿势;能够是社会热点,如某一个体社会问题的应对解决;能够是人一辈子百态,如生命个风光对人一辈子逆境的不同心态。

能够正面立意,倡导乐观积极直面逆境;也能够反面取材,写悲观败兴必定错失良机;还能够剖析二者的不同内涵以及不同心态带来的不同结果。

因为开放性大,人人有话可说,文章要出彩,就不能泛泛而谈,不能写得无能。

要么靠典型、新颖、出众的论据,增强说服力;要么在文章的结构上有所讲究,表达布局的不落窠臼;要么形式上有所突破,比如采纳书信、日记等,表达构思上的与众不同。

高考模拟“我们应该以怎样的视角看待世界”为主题的作文导写及范文

高考模拟“我们应该以怎样的视角看待世界”为主题的作文导写及范文

高考模拟“我们应该以怎样的视角看待世界”为主题的作文导写及范文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人与人相处,没有谁愿意被俯视,也不应该俯视他人。

回望历史,中国曾领跑世界,令他国景仰,但也曾因国力衰弱,仰人鼻息,被列强俯视。

人与人、国与国之间如此,文化与文化之间亦如此。

视角,取决于站位与定位,也取决于姿态和心态。

百年变局,面向未来,我们应该以怎样的视角看待世界?“世界青年交流论坛”邀请你作为中国青年代表参加,并以“我们应该以怎样的视角看待世界”为主题发言。

请完成一篇发言稿。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切合身份,贴合情境;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

文题详解审题:本题是一道给材料的任务驱动型作文题,材料类型是引语式材料。

材料首先介绍了人与人之间相处的态度,即不去“俯视”他人,“俯视”表现的是自己的傲慢态度,是对他人的不尊重,这样不利于人与人的相处和交流;接着引申到国与国和文化与文化之间的交流,指出“俯视”也是错误的相处之道,这种做法格局太小,其实,无论国家的强弱,无论文化有什么样的差异,我们应以“平视”的姿态面对彼此,“平视”表现的是对他人的尊重,体现一种谦和的态度,平等交流,合作共赢,“平视”才是人与人、国与国、文化与文化交流的黄金法则。

从写作任务角度看,考题拟定了写作者的身份,即参加“世界青年交流论坛”的中国青年代表;明确了写作任务,即以“我们应该以怎样的视角看待世界”为主题,写一篇发言稿,作为中国青年代表,考生要站在本民族的立场与他国青年进行平等的交流。

写作时,要以“我们应该以怎样的视角看待世界”为主题,但具体交流的内容,可以各不相同。

材料已经提示写作者的身份是“中国青年代表”,交流的角度是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文化与文化之间,围绕的话题是“俯视”,即人与人、国与国相处的方式。

考生可以围绕“俯视”这个话题,从这三个角度形成三个分论点进行具体论证。

为使作文有纵向深度,在三个分论点之前进行总论。

“站在哪里看世界”作文讲评

“站在哪里看世界”作文讲评
• 简化为:带着仰望地冲劲向山顶出发 吧!
• 第五段:山脚好比三角形的一个角, 缺失了一个也就不成三角形了,相信, 对人生法则——山脚法则,你定会有 一种崭新的认知吧!有更深更透彻的 领悟吧!
人生四步曲
幼年
小时候,我发现我的眼前有一座大 山,站在山的脚底,我望不见山后平 原的广阔,森林的葱郁。我特别想翻 过大山,哪怕就站在山顶,我相信自 己也一定能够欣赏到所有的风光。
站在哪里看世界
作文讲评
作文题目
请阅读尼采的一首小诗,按要求作文。 处世之道
—尼采 别爬上山顶去,
也别站在山脚,
是尼采的一种人生观和世界观,你 是否同意他的看法?你认为在不同的位置看到的 世界有什么不同?从哪里看这个世界才最美好? 请以“站在哪里看世界”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 目自拟,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4、 分别站在山顶、山脚、山腰看 世界:多角度、多层次打量这个世 界,横看成岭侧成峰,善于变换不 同的角度,世界便异彩纷呈。
5、虚化或放弃到底在哪里看世界: 站在哪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保持 良好的心态。心态健康,自然能于 成功的顶峰看到失败的危机,从痛 苦的山脚窥见胜利的曙光。
榜上有名
• 胡燕花《客观的看待世界》 • 肖进军《那片安宁的风景》 • 颜晓亮《山高人为峰》 • 龚增朝《自在山腰——客观的看待世界》 • 周宏民《敖雪的位置》 • 欧阳义《风景高处独好》 • 梅朝峰《横看成岭侧成峰》 • 刘玲晶《适合自己是最美》 • 雷水平《做有价值的我》
• 改为:我们只有站在山脚下才能看到 心灵的美景
• 3、主次不分明,或面面俱到
• 三段切:山顶、山腰、山脚平分秋色。 最后匆匆点题说要站在哪里看世界
• 写文章要注意主次分明,中心论点要 着重凸现出来。不要做无谓的牺牲, 费力不讨好。

站在哪里看世界写作指导

站在哪里看世界写作指导

重要。
{2}身处底层,照样能实现人生价值。
{3}生活要从低处看、低处比。
{4}仰视高山、敬慕英雄、学习先进吧!
{5}不上进,没前途。
{6}低要求,难成事。
{7}底层视野不宽。
精品资料
3、赞同站在山腰看世界:山顶(shān dǐnɡ)有居高临下、高 处不胜寒的弱点,山脚有仰人鼻息、目光短浅的短处。站 在山腰看世界,才能把这个世界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站在山腰看世界,既可以是保持平和乐观的心态,过淡泊 宁静的生活;也可以是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以 最包容的心态把一切美景尽收眼底;还可以是始终怀着希 望与理想,披荆斩棘,不断进取,接受过程的考验与磨 练……
山脚
精品资料
“别爬上山顶,也别站在山脚,打从半 高处看,这世界最美好。”这就是伟大的诗 人尼采的诗。诗人伟大,诗却低俗,向人鼓 吹一种消极的处世之道!人就有一次生命, 而上天赋予我们的生命又是何其短暂,为了 不辜负这个生命,我们应该爬上世界的顶峰, 用自己的双手创造(chuàngzào)属于自己的 天堂,用自己的情操和品德把这天堂打磨得 晶莹剔透,让我们的灵魂如翼,自由飞翔!
行百里者半九十。威尔金斯放弃了向顶峰的攀登,他见 到的风景是美的,但不会是最美的。半途而废者,是可惜 的。如果说不曾迈出步伐的人完全(wánquán)没有见到山 顶风光的希望,而已经步至山腰的人则是与希望失之交臂。
精品资料
所以,朋友们,如果你站在奋斗的起点,不要犹豫, 不要学冉有裹足不前,而要像颜渊一样,整理行装, 勇敢上前,因为最美的风景只在顶峰。如果你行走在 攀登的中途,不要退缩,不要学尔金斯中道而刻,而 要像沃森和克里克擦干汗水(hànshuǐ),坚定前行, 因为最美的风景只在顶峰。
山腰

世界这么大你凭什么去看看分论点作文

世界这么大你凭什么去看看分论点作文

世界这么大你凭什么去看看分论点作文There are several reasons why people should explore the world and experience new things. Firstly, traveling allows individuals to broaden their horizons and gain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different cultures and perspectives. It provides an opportunity to learn about diverse traditions, customs, and ways of life that one may not be exposed to in their own environment. This exposure can lead to greater tolerance, acceptance, and appreciation for cultural diversity.为什么需要去看看世界,体验新事物呢?旅行让人们的视野得到拓宽,并能更深入地了解不同的文化和观念。

旅行可以让我们学习到各种各样传统、习俗和生活方式,这些是我们在自己的环境中不容易接触到的。

这种接触可以增加我们对文化多样性的包容、接受和欣赏。

In addition, travel offers the opportunity for personal growth and self-discovery. Stepping out of one's comfort zone and immersing oneself in new experiences can be transformative. It challenges individuals to confront theirfears, adapt to unfamiliar situations, and develop problem-solving skills. Traveling also fosters independence andself-reliance as individuals navigate through new places, interact with strangers, and overcome language barriers.旅行也提供了个人成长和自我发现的机会。

客观看待世界的作文

客观看待世界的作文

客观看待世界的作文
世界是多姿多彩的,每个人对世界的看法都不尽相同。

有人看到世界的美好,有人只看到世界的阴暗面;有人乐观向上,有人悲观失望。

然而,我们要学会客观看待这个世界,用理性和平和的心态去观察、思考和判断。

我们要明白世界没有绝对的黑白,事物往往是非黑即白,而是有着不同的阴影和光芒。

一件事情并不是完全好或完全坏,而是存在着利弊、得失。

比如,科技发展给人类带来了便利,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我们不应该武断地否定或赞同某件事物,而是要全面客观地分析它的利弊得失。

我们要学会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

每个人的立场、环境和经历都不同,因此对同一事物的看法也不尽相同。

我们不能武断地将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而要尊重他人的观点和选择。

用同理心去理解他人,这样才能客观看待问题。

再者,我们要虚心学习,谦逊好学。

知识和见解都是有限的,我们不应该自以为是,而要虚心向他人学习,积极吸收新的知识和观点。

保持开放的心态,不断学习和提升,才能不断更新自己的认知,客观看待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

我们要用平和的心态去面对世界。

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不要过于悲观失望;面对成功和荣耀时,也不要狂喜自满。

保持平和的心态,用理性
的眼光去分析和思考,这样才能做出明智的判断和决定。

客观看待世界,需要我们全面分析、换位思考、虚心学习和保持平和的心态。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正确认识世界,明辨是非,做出正确的选择。

让我们以积极向上、包容开放的心态,共同努力营造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

“用美好的心灵看世界”话题作文指导及范文3篇

“用美好的心灵看世界”话题作文指导及范文3篇

2003年宁波市中考作文:以“用美好的心灵看世界”为话题细读下面的字,然后作文。

打开心灵的窗户,呈现在眼前的是一个纷繁的世界。

用美好的心灵看世界,总是用乐观的精神面对人生,多一分自信,多一份失望。

用美好的心灵看世界,总是用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多一份感谢,少一份抱怨;用美好的心灵看世界,总是用顽强的意志面对困难和挫折,多一份勇敢,少一份怯懦;用美好的心灵看世界,总是寻找别人最好的东西,多一份肯定,少一份挑剔……请以“用美好的心灵看世界”为话题,联系自己和社会生活实际,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可以记叙经历,可以抒发感情,可以发表见解。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题目自拟。

【范文选登】曲径通“乐”处曾经有一位老人,他有两个儿子,一个晒盐,一个卖伞,因此老人便天天忧虑,因为天晴时,二儿子怎么卖伞呢?天下雨时,大儿子怎么晒盐呢?老人郁郁寡欢,身体憔悴,后来一位哲人对他说:“天晴时好晒盐,你应为大儿子高兴。

下雨时好卖伞,你应当为二儿子高兴。

”老人豁然一朗,从此便摆脱了烦恼。

这则故事虽无深刻的内涵,却道出了这样一个道理:用美好的心灵看世界,世界便会因此而精彩。

“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难免会磕磕碰碰,此时需要的是一颗乐观积极的心,不能被消极束缚了你本该进取的心,世界是精彩的,何必让不如意遮住你闪光的双眼。

撩开它,你会发现,你所期待的及你所向往的都在它的后面。

二次大战期间,一位德国妇女向他的父亲倾诉自己的痛苦,好位老人写下了这样一行字:两个被关在监狱中的囚犯,凭窗企望,一个说自己看见了地上的烂泥,一个说看见了星星。

那位德国妇女看了这一行字,精神为之一振,终于丢下了生活中的痛苦。

两个囚犯两种不同的看法,其处世态度是显而易见的:一个消极沮丧,一个积极乐观。

能够想像那个说看见星星的囚犯,最终会获得自由,坚强地活下去;而那个只看见烂泥的囚犯,只能消极等待死神的到来。

泰戈尔曾经说过,“如果你因失去太阳而悲伤,你也将失去星星。

”永远保持一颗美好的心灵。

站在哪里看世界写作指导分析

站在哪里看世界写作指导分析

• 4、分别站在山顶、山脚、山腰看世界: • 多角度、多层次打量这个世界,横看 成岭侧成峰,善于变换不同的角度,世界 便异彩纷呈。
全局立意。即“各个位置看世界”的立意: 人处各种位置,各有价值。
考场上,如果选写议论文, 1.只要先拟出几种角度,
2.然后选择你最有把握写好的一个角度来,
3.再然后围绕这个角度按照材料议论文“引、旨、 议、联、结”的结构模式来构思全文,成功就 已是一半了!

海伦· 凯勒曾说:一个人感到有一种力量推动 他去翱翔时,他是绝不应该去爬行的。所以这山 既然有了峰顶,我们就不应该在半山腰上看世界, 拾级而上,俯仰春秋,纵然风雨交加,每近一步, 也都有它真正的快乐。如果马克思和恩格斯停留 在半山腰处,就不会有历经40年多年才有的《资 本论》;如果歌德喜欢半高处看世界,那就不会 有历经50年艰辛而创作的《浮士德》。总之,人 生的脱颖而出需要的是人所登临的生命的高度, 而这高度绝不是停留在半高处无志的人所能达到 的。
过日子的想让自己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当官的盼望权位 一年比一年高;挣钱的渴望腰包能鼓的最高;商家追求 效益逐年提高……而这些“高”的背后往往隐藏着祸患。 就如老百姓常说的:“爬的高,跌的疼”。 生活水平提高了,侈奢浪费、对儿女娇生溺爱,培养了 一个性格暴躁、自私、横行的社会渣滓;官位高了,心 变野了,学会了贪污受贿、挪用公款、以权谋私,最后 落马蹲监;腰包鼓高了,常言道:“女人变坏就有钱, 男人有钱就变坏”,钱的增多拆散了一个和美的家庭; 效益的提高使有的人趁风起帆,把曾销不出去的产品以 假乱真卖出去,又造假货赚更大利润,好景不长,公司 破产了……人所努力的这些高处,不过是在攀登绝壁悬 崖,至终将人摔伤跌碎。
• 一、审题立意 • 审清材料、不要脱离材料,在行文中适当运用材料。

站在哪里看世界话题作文

站在哪里看世界话题作文

站在哪里看世界话题作文
看世界的多维角度。

一大早,我站在山顶上,哇,这视野绝了!太阳刚刚升起来,
整个大地都像是被撒了层金粉。

看着这么美的景色,心里真是舒服
极了。

到了城里,哎哟,这可真是个热闹的地方!高楼大厦一个接一个,车子多得像蚂蚁搬家。

每个人都在忙自己的事儿,走路都像是
带风似的。

这城市,就像个大型的战场,每个人都在为了生活拼命。

后来,我跑到图书馆去了。

找了个安静的角落,随便翻了本书。

这可不是一般的书啊,讲的是咱们国家的历史。

读起来就像是听一
个老人讲故事,每个字都充满了智慧。

看世界嘛,真的得从不同的角度去看。

每个地方、每个时刻,
都有它独特的美和故事。

所以啊,咱们得用心去感受,才能发现这
世界的精彩!。

高考作文模拟主题写作:站在哪里看世界

高考作文模拟主题写作:站在哪里看世界

高考作文模拟主题写作:站在哪里看世界作文材料别爬上山顶去,也别站在山脚,从半高处看,这世界最美好。

尼采本诗表达的是尼采的一种人生观和世界观,你是否同意他的看法?你认为在不同的位置看到的世界有什么不同?从哪里看这个世界才最美好?请以“站在哪里看世界”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范文展示心系苍生行走人间郭熙泽尼采曾写道:“别爬上山顶去,也别站在山脚,打从半高处看,这世界最美好。

”诚然,立于山顶,意味超凡出尘,可如谪仙一般“霓为衣兮风为马”,尽享一世逍遥;矗足山腰,可与庄子一道“与天地精神往来”,亦是其乐无穷。

然而,我却愿于人间行走一世,不羡山顶云霓,不慕山腰盛景,我愿站在山脚看世界,心系苍生,行走人间。

“我贴在地面步行,不在云端跳舞。

”维特根斯坦的声音犹在耳边。

是的,山顶缥缈高妙,地面平凡低微;山腰山花烂漫,地面苦行踉跄,然而,我还是愿在地面行走一生,也许,站在山脚看世界,并不能够看到最美的那个世界,然而,只因地面有苍生,我们却能够看到一个真实的世界。

我坚持认为,如今,众生的疾苦之声依旧在耳,时代的接力棒已然交接到我们手中,此时此刻,我们应当做的,便是低下仰望的头颅,扎根于凡尘之中,在关注民生疾苦的时候也救赎我们自己。

“大仁之极,而大勇生焉。

”回望历史,当革新的火种即将被暴政熄灭之时,谭嗣同发出如此宣言。

才华横溢,意气风发,这个本应继续他大好青春而登上人生高峰的青年,却毅然决然地投身于地面救亡图存的大潮之中,谭嗣同心系苍生,行走人间,于大清王朝风雨飘摇之际挺身而出,喊出“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时代最强音,谭嗣同虽因此成为变法流血的第一人,却同时唤醒无数志士的斗志。

或许,谭嗣同的字号“复生”便是他一生最好的写照——复生,复生,虽身死,志尤生。

可悲复可笑的是,这世上又有多少人却一直在功名利禄的山路上攀爬而不愿意在大地行走!在繁华浮梦降临之时,他们轻易放下了救赎苍生的心愿而忘记了自己的职责,他们忘记了本应肩负起的时代重任而只是埋头追求山顶之荣耀流连山腰之美景。

2017届名言警句型新材料作文导写及示例

2017届名言警句型新材料作文导写及示例

名言警句类材料作文审题立意一、单一名言审题立意这类材料一般里面只有一个名人的一句名言,或者一段话,我们同样需要从中找出关键词,理清关系,准确立意。

具体方法有四步:第一步,明确话题;第二步,抓关键词;第三步,理清关系(比喻性要弄清喻意);第四步,准确立意。

例1:中国著名企业家,阿里巴巴集团、淘宝网、支付宝创始人马云说:“如果你毕业自名牌学校,你就用欣赏的眼光看看别人;如果你毕业于像我们这样的三四流学校,就用欣赏的眼光看看自己。

”这则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第一步,明确话题。

在自己处在不同的位置时,如何看待他人,以及如何看待自己的问题。

第二步:抓关键词。

欣赏他人、欣赏自己,尽量不要将“欣赏”换成其他词。

第三步:理清关系。

要注意分析“欣赏他人”的前提条件是“自己毕业自名牌学校”,也就意味着“当自己比他人出色的时候”;而同样,“欣赏自己”的前提条件是“自己毕业自三四流学校”,也就是说“当自己不如他人的时候”。

这个关系理清楚了,对于我们准确立意十分关键。

第四步:准确立意。

结合上述的分析,再整理一下语言,可以立意为:人在高处时,我们需要欣赏他人;人在低处时,我们需要欣赏自己。

也可以从两句中任选一句来立意。

例2: 2010年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人生的一切变化,一切魅力,一切美都是由光明和阴影构成的。

——列夫·托尔斯泰请根据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第一步:明确话题。

讨论的是人生的美,人生的意义第二步:抓关键词。

光明和阴影。

第三步:弄清喻意、理清关系。

光明和阴影应该是喻体,我们需要找到合适的本体。

“光明”当指人生中的鲜花、掌声、顺境、功成名就,生活平静幸福、爱情甜美、友情真挚、家庭和谐等一切令人兴奋欣喜的事件与方面;“阴影”当指人生中的挫折、磨难、低谷、逆境、厄运、不幸等令人颓废、消极、痛苦的事件和方面。

“光明”“阴影”之间的关系必须阐释清楚,二者是共生的,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

“何处看世界”作文讲评——权衡选择类材料作文指导素材

“何处看世界”作文讲评——权衡选择类材料作文指导素材

“何处看世界”作文讲评——权衡选择类材料作文指导【原题回放】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对于登山,尼采曾说,不要爬上山顶去,也不要站在山脚,从半高处看这个世界真美好。

但杜甫认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而国学大师梁漱溟先生则认为,人生当如在山脚,寻常人过寻常人生,有无成就,亦可不管。

同样是登山,三者却有着不一样的看法,你○更认可何种观点?请综合考虑三类人“登山”的判断,体现你的思考、○权○衡、选择。

【材料解析】见“材”起意,对“问”下笔高中作文,强调材料的重要性。

材料,不像初中作文可用可不用,高中作文材料一定要用。

它强调观点要从材料中来,又要回到材料中去,写作要围绕材料展开。

因此,必须见“材”起意,要充分利用好材料。

写作的方向是:遵循命题要求,问什么,写什么,强调对“问”下笔,才不致偏题、跑题。

这是道权衡选择类作文,也是多则名言组合类的材料作文。

要求是“你更认可何种观点”“体现你的思考、权衡、选择”,那么你必须抓住“更”,突出“更”,体现“更”,运用“比较思维”来构思文章。

深度“思考”,由表及里材料是在说“登山”,但绝不仅仅说“登山”,它说的是“何处看世界”的问题。

关键出有三:半高处看世界、会当凌绝顶、山脚寻常人过寻常人生。

所以,材料说的是人生,喻指不同的处世之道,要你思考处世、竞争、成功、境界等问题。

处世之道是材料的核心概念,写作时要善于展开联想,调用自己的生活与素材的积淀,通过有层次的论述,让人信服地接受你的处世之道。

那么,材料实际上就转化为:半高处看世界、会当凌绝顶、站在山脚下分别喻指怎样的处世之道?你更认同怎样的处世之道?为什么?把这些问题想清楚了,观点和层次也就明晰了。

你可以赞同尼采的半高处看世界的处世之道,也可以欣赏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迈,还可以悦纳梁漱溟“寻常人过寻常人生”的本真,只要理由充分,自圆其说即可。

行文重“权衡”,有比较意识行文时,要紧扣材料,突出论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言类材料作文“何处看世界”导写与例文点评【原题再现】阅读下面这则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尼采曾说,处世之道应该是:不要爬上山顶去,也不要站在山脚,从半高处去看,这个世界真美好。

杜甫说: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请根据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文题解析与导写】这是一则名言类的材料作文。

这类作文在写法上首先要捕捉材料中的关键语句,准确理解材料及命题意图,然后由表及里把握名言警句中所蕴含的哲理及其隐含义,挖掘出喻意,还要在名言警句隐含义的范围内,由此及彼,结合社会现实准确立意。

材料提供了两句名言,构成一组相对立的观点,要求根据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成文,看似很宽,但仍有所限制,并不是想到什么就写什么,要扣合材料中的关键词。

材料的关键词有三:处世之道、半高处看世界、会当凌绝顶。

其中,半高处看世界、会当凌绝顶是以登山为喻,喻指不同的处世之道。

所以,处世之道是材料的核心概念。

那么,什么是处世之道呢?处世之道即立身做人等在社会上活动与人交往所应遵循的原则(态度、方法)。

这样,材料的要求就转化为:半高处看世界、会当凌绝顶分别喻指怎样的处世之道?你认同怎样的处世之道?为什么?把这些问题想清楚了,观点和层次也就明晰了。

你可以赞同尼采的半高处看世界的处世之道,也可以欣赏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迈,只要理由充分,自圆其说即可。

除就材料中的两个角度行文、立意外,还可以有以下角度、立意:(1)站在山脚看世界,即谦逊,脚踏实地;(2)分别站在山顶、半山腰、山脚看世界,多角度、多层次地打量世界;(3)站在哪个位置看世界不重要,关键在于健康的心态。

这则材料从审题上来说,没有什么难度,可选择性较大。

写作时要善于展开联想,调用自己的生活与素材的积淀,通过有层次的论述,让人信服地接受你的处世之道。

【例文点评】例文1站在山顶看世界陈璐袆每个人活在世界上都有自己看世界的角度,或高,或低,或远,或近。

有的人不喜欢山顶的居高临下,害怕“高处不胜寒”,而选择站在山腰或山脚下看世界。

但是,在我看来,我更喜欢站在山顶看世界。

正如唐代诗人杜甫所说,“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从山顶上看,美景尽收眼底,让人心胸开阔。

即使一时难以登临山顶,也应有“凌绝顶”的雄心与远大的目光。

一个人只要心在挺拔的山巅,纵使身处茅檐之下,也必能名垂青史。

杜甫,一生仕途艰难不顺,颠沛流离,却始终放眼天下,心怀苍生,目光远大。

正是因为他的心站在了巅峰,所以他清楚地看到了天下的黑暗,他用三吏三别等现实主义诗篇写出了老百姓的苦难,体现了他悲天悯人的情怀。

我想,成就其“诗圣”之名的不仅仅是他那千古传诵的诗句,更是他那颗眺望天下苍生的心。

站在山顶看世界,可以“一览众山小”,可以认识到自己曾战胜的困难,增强勇气与自信。

有人曾说,当你攀爬到了最高点,你才会让自己充满阳光和正能量。

乔·吉拉德是世界汽车销售冠军,创造了汽车销售的吉尼斯记录。

他曾回想自己35岁前的经历:有口吃,开过赌场,当过小偷,换过四十几个工作,等等。

可他都一一克服战胜,走向人生巅峰。

经历困难与攀爬山顶的他,正是因为站在山顶,看过自己曾走过的路,超越自己充满信心,才成为世界第一推销员。

站在山顶,“不畏浮云遮望眼”,不受蒙蔽,头脑清醒,可以更好地感受世界真实的美。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说过:“现在已经到了老人年纪的我,也会继续保持自己年轻时的初心,学习知识,积累经验,传播文章。

”正是因为他站在山顶,世界在他面前无所阻挡,故能不受蒙蔽,坚持自我,始终守住初心。

当你选择在哪里看世界时,一定不要忘记,山顶上有着最美的风景,最浓的信念,最初的梦想。

当你站在山顶上时,你已走上人生巅峰!例文2无限风光在险峰肖忠铧百年前,当林则徐登临鼓山,于云波浩渺中咏唱“海到天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这一气势磅礴的名句时,便是在阐述一个亘古难灭的真理:去吧,向着峰顶进发,当你历尽劫波,登临绝巅,全世界都将为你欢呼喝彩。

尼采说,人生绝美的景色,不在山顶与山脚,而在半高处。

其实不然。

“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山腰的风景固然独享一分恬然宁静,然较之峰顶,却少了一些胸襟与气魄。

峰顶的壮美,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迈气概,也是历经千磨万击仍岿然不动的苦尽甘来。

从个人到国家,乃至整个人类文明,不正是在这勇攀高峰的过程中,滚滚而前的吗?勇攀高峰,追求的是心中一份抱负,一份向往。

更重要的是,它是人类探索未知的最深切的渴望,这种渴望与名利的追逐,肉欲的餍足完全不同,因此,人类才能将足迹遍布陆地与海洋,甚至将目光投向遥远的星空。

正是这样一种向峰顶前进的不知足的精神,才造就了如今缤纷多彩的世界。

勇攀高峰,收获的是一份眼界,一份胸襟。

井蛙只知观天,夏虫不可语冰,狭隘的眼界只能带来同样狭隘的气量。

然而当你登上峰顶,世界展现在你面前的,是一副崭新的模样,如此的广博浩瀚,在喟叹自身渺小之余,更迸发出无穷的探索热情。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跳出狭小的格局,拨开层层迷雾,你会见到不可思议的美丽。

勇攀高峰,需要的是一份勇气,一份毅力。

多少人在峰顶前倒下,他们沉湎于山脚的安全,流连于山腰的舒适,于是雄心锐减,意志消磨,曾经如火的热情成了一潭死水,掀不起半点波澜,“死于安乐也”。

而对于拼搏者来说,在奋斗中牺牲比消磨斗志而死去好上千倍。

有着这样的大无畏精神,即使最终没能登临山巅,这般的经历也将成为人生中最美的风景,纵死亦无憾!在山巅之上有无数曼妙的风景,它不是大自然秘藏的宝藏,而是一份慷慨的馈赠,等待着有大抱负、大胸怀、大毅力的人来接受。

当你历尽艰辛,百炼成钢,终将登临绝巅。

那么,你,准备好了吗?例文3半高处的世界真美好陈雨晗尼采曾说,处世之道应该是:不要爬上山顶去,也不要站在山脚,从半高处去看,这个世界真美好。

站在半山腰,我们收获了从山底坚持而上的喜悦自信,对神秘的顶峰饱含期待。

而站在人生的半高处,我们可能没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骄傲与成就感,但我们没有生活贫困的恐惧,没有尝遍成功乐趣后的空虚,我们可以在安然地吃饱喝足后,去憧憬,去努力追求梦想中更好的生活,去变得更好。

站在山的半高处,仰头看山之巍峨,低头看四周奇松怪柏。

站在人生的半高处,既能了解优雅奢华的上流社会,也对民间的平凡淳朴的生活有所体会。

相比于站在人生的高处,站在人生半山腰的我们更能看遍世间百态,尝尽人间喜乐,更能听到见世间奇闻逸事,感受到这个世界不同维度的多姿多彩。

站在山顶的人容易会被缭绕的云雾遮蔽双眼,而站在半高处的人们却视线清晰,能够更好地观赏四周的美景。

人生也是如此,站在人生的顶端,收获了许多成功和人们的赞扬,更容易被成功、名利、世人的追捧蒙住双眼,变得骄傲,忘了初心。

而站在人生半高处的人,相比之下则更能认清自己的位置,明白自己该做什么,不会过于自卑,也不会过于膨胀,这样的心理状态,心灵世界,应该比站在顶端的人好得多。

站在人生的半高处,将山顶的美好化作梦想,指引着我们不懈奋斗与追求。

站在人生的顶端,人难免会因为得到太多而失去动力,迷失方向,原地踏步。

而站在人生山腰处的人们,从山脚到山腰已经坚持了一段时间,收获了一定的自信与底气,对于山顶那可触碰的成功与美好一定满怀憧憬,从而不断进取,不断超越自我。

在山顶,“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地看世界,那种畅爽自然美好,可看到的世界太单一。

站在半山腰处,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更全面地认识这个多姿多彩、五颜六色的世界,也会以更加积极进取的态度去面对这个世界。

站在人生的半高处,我们将斑斓的世界收入囊中,并在心中创造出一个积极奋进的美好世界。

站在人生的半高处看看吧,这里的世界真美好。

例文总评:人生在世,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处世态度,不同的处世态度成就各自的精彩。

如果说,半高处看世界是进退自如(有度)的从容与智慧,是谦逊低调的自信与洒脱;那么,山高我为峰则是一种勇攀高峰的大志向、大抱负、大追求。

三篇文章从标题到行文皆有明确的观点态度和清晰的层次。

《站在山顶看世界》在比照中鲜明地亮出自己的观点:我更喜欢站在山顶看世界。

作者欣赏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迈与雄心,尤其强调要有一颗“站在山顶看世界”的心:一个人只要心在挺拔的山巅,纵使身处茅檐之下,也必能名垂青史。

道理论述与事实论据相结合是本文的一个特点。

同时,善于调用素材积累,做到学以致用。

《无限风光在险峰》开篇以林则徐的名言引入,传达出勇攀高峰、积极进取的处世之道。

接着以尼采的所说的处世之道作经比照,突显存“山顶看世界”之于个人、国家乃至人类文明的重要性。

在作者看来,“会当凌绝顶”是勇攀高峰的大志向、大抱负、大追求,是眼界与胸襟的体现,需要有大勇气、大毅力。

全文语言高度概括,对分论点的阐述清晰到位。

诗文名句信手拈来,为文章增色不少。

《半高处的世界真美好》起笔承尼采的名言而谈,揭示“半高处”的内涵,表明观点。

通篇着眼山顶与半高处的对比,由实而虚,以登山不同位置的感受类比人生,而谈处世之道,突出半高处看世界的种种好处:更好地感受世界不同维度的多姿多彩,拥有良好的心态,能始终保持一种不懈奋斗与追求的动力。

层次清晰,自圆其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