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务春-自然疫源性疾病
蜱传莱姆螺旋体跨物种传播的信号调控
( 如不 同的 p 和温 度 ) 极 大地 改变 菌体 膜 蛋 白的 H 会
成分 。在 较高 的温 度 ( 3 约 7℃ ) 和较 低 的 p p H( H≈
7 条 件 下 , 旋体 主要 产 生 膜 蛋 白 C; 之 , 低 的 ) 螺 反 较 温度 ( 3℃ ) 2 和较 高 的 p p H( Hi8 则 使 螺旋 体 表 达 ) 膜蛋 白 A, 么该 现 象对 应 的生 物 学 意 义 作 何 解 释 那
中 图 分 类 号 : 37 R7 文献 标 识 码 : A
莱姆 病 ( D) 由硬 蜱 属 (x d s 传 播 的 自然 L 是 I o e) 疫 源性疾 病 , 其病 原 体 是呈 革 兰 氏 阴性 的 伯 氏 疏螺
旋体 ( o rl u g o f r 5 S a 。莱 姆 病 可 B rei b r d r ei 8 Ul w) a n 引起 皮肤 、 节 、 关 心血管 和 中枢神 经 系统组 织 等多 系 统感 染 , 从而 被世 界 卫 生 组织 列 为应 重 点 防 治研 究 的新 发 现传 染病 之 一 。近年 来 , 球 莱 姆 病 的发 生 全 呈 上升 的 趋 势 , 美 国 疾 病 预 防 与控 制 中心 公 布 , 据
第一 个被 发现 与莱 姆 病 毒 力直 接相 关 的膜 蛋 白 ; ) 3
原体 的跨 物种 传播 机制 一直 是莱 姆病 研究 领域 的热 点, 也是 疫苗 开发 、 疾病 预 防与 控制 的前期 基础 。本 文 现就莱 姆 螺旋体 的二元信 号 系统 和非 核心转 录因 子 在病原 体 跨物 种传 播 时的信 号调 控研 究进 展作 一
异性 , 直接 限制 了其 实 际应 用 价值 。相 反 , 究 表 明 研 膜蛋 白 A 拥 有 与 膜 蛋 白 C 完 全 不 同 的 生 物 学 功 能E94: ) 5-2 1 膜蛋 白 A 是 病 原 体 从 哺乳 动 物 进 入 蜱 , 1 中肠 后被 诱导 的膜 蛋 白 , 以 缺失 膜 蛋 白 A 基 因 的 所 病原 体丧 失 了寄生 虫媒 蜱 的能 力 , 蛋 白 A 也 是 目 膜 前发 现 的唯一 一个 寄生 蜱必 需 的膜 蛋 白;2 膜 蛋 白 ) A 与膜蛋 白 C的表达 呈 相 互 排斥 的关 系 , 当膜 蛋 白 A 表达 的时 候膜 蛋 白 C则 不 表 达 , 之 亦 然 ;3 缺 反 )
新发蜱媒传染病的国内外研究概况
新发蜱媒传染病的国内外研究概况代旭磊;宝福凯;柳爱华【摘要】Ticks are zoonosis vector and pathogen reservoirs, Tick-borne infectious diseases are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vector-borne infectious diseases.This article will focus on the overview of tick-borne diseases and their pathogens.%蜱是一些人兽共患病的传播媒介和储存宿主,蜱媒传染病是虫媒传染病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就国内外新发蜱媒传染病及其病原体研究热点进行扼要概述。
【期刊名称】《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年(卷),期】2013(000)003【总页数】8页(P202-209)【关键词】蜱;虫媒传染病【作者】代旭磊;宝福凯;柳爱华【作者单位】昆明医科大学,热带医学研究所,昆明650031; 邢台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临床检验教研室,河北邢台054000;昆明医科大学,热带医学研究所,昆明650031;昆明医科大学,热带医学研究所,昆明650031; 昆明医科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昆明650031【正文语种】中文蜱是许多种脊椎动物体表的暂时性寄生虫,是一些人兽共患病的传播媒介和储存宿主。
蜱种类很多,全世界有蜱类3科18属899种,2007年统计,国内蜱的种类有2科10属119种(Chen et al., 2010)。
蜱媒传染病是虫媒传染病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由蜱作为媒介而传播的一类疾病,其中绝大多数为自然疫源性疾病,具有分布广、危害大,易引起暴发流行的特点,近年来我国多个省市发生蜱媒传染病造成数十人死亡(宝福凯等,2009)。
迄今在国内外共发现蜱媒传染病18种,即苏格兰脑炎、波瓦桑脑炎、凯萨努森林病、颚木斯克出血热、落基山斑点热、钮扣热、昆士兰蜱传斑疹伤寒、阵发性立克次体病、人巴贝虫病、森林脑炎、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北亚蜱媒斑点热、Q热、土拉弗氏菌病、莱姆病、蜱传回归热、人埃立克体病和蜱瘫,其中后10种疾病在我国也有分布。
传染病学试题(含答案)
传染病学试题(含答案)一、单选题(共99题,每题1分,共99分)1.对传染病病人的隔离是指将处在()阶段的患者,置于不传染人群的环境下。
A、前驱期内B、潜伏期内C、临床期内D、恢复期内E、传染期内正确答案:E2.晚期血吸虫病中.最常见的临床类型是A、巨脾型B、腹水型C、侏儒型D、脑型E、肺型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晚期血吸虫病可分为巨脾、腹水及侏儒三型。
一个病人可兼有两种或两种以上表现.其中巨脾型最常见.占晚期血吸虫病的绝大多数。
腹水型是晚期血吸虫病的一种表现,多由门脉高压症引起。
侏儒型现已少见;肺型见于急性血吸虫病。
3.急性细菌性痢疾病变最显著的部位是A、回肠末端B、直肠与乙状结肠C、升结肠D、降结肠E、整个结肠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急性细菌性痢疾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常见肠道传染病。
临床上以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感及黏液脓血便为特征。
其基本病理损害为结肠黏膜的充血、水肿、出血等渗出性炎性改变。
急性细菌性痢疾最主要的病变在结肠.以乙状结肠和直肠病变最显著。
4.高危人群出现下列情况应考虑艾滋病的可能,下列哪项描述有误A、体重下降10%以上者B、慢性咳嗽或腹泻1个月以上C、间歇或持续发热1个月以上D、双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E、反复出现带状疱疹或慢性播散性单纯疱疹正确答案:D5.生活史在人体内进行的是A、全部有性生殖B、部分无性生殖C、小部分有性生殖,大部分无性生殖D、大部分有性生殖,小部分无性生殖E、全部有性生殖和全部无性生殖正确答案:C6.初次抗原刺激后,先产生的对传染病早期诊断有帮助的是A、IgGB、IgAC、IgMD、IgEE、IgD正确答案:C7.接受HIV感染的已妊娠3个月妇女的咨询时。
下述不正确的是A、应该立即终止妊娠B、此病可经过性交传播C、应避免与其他人共用餐具D、此病有较长的潜伏期E、应禁止共用牙刷等用具正确答案:C8.下列哪项为我国肾综合征出血热的主要传染源?A、黑线姬鼠B、东方田鼠.C、黑家鼠D、棕背鼠E、小家鼠正确答案:A9.霍乱的发病机制,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小肠黏膜隐窝细胞过度分泌水、氯化物及碳酸盐B、引起肠黏膜下大量炎性细胞浸润C、引起侵袭性病变有关D、主要病理变化是脏器实质性损害E、主要侵入结肠,乙状结肠正确答案:A10.钩端螺旋体病的主要传染源是A、人B、鼠类和猪C、牛、羊D、蚊虫正确答案:B11.提高人群免疫力起关键作用的是A、防止感染B、加强营养C、预防接种D、预防服药E、体育锻炼正确答案:C12.乙脑病人最常见的并发症是:A、褥疮B、支气管肺C、尿路感染D、金葡菌败血症E、肺不张正确答案:B13.肾综合征出血热潜伏期一般为A、1个月B、1周C、2~3周D、3~5天E、1~2周正确答案:E14.日本血吸虫病的主要病理变化为A、成虫寄生门静脉引起血管阻塞B、过敏性皮炎C、肝细胞变性、坏死D、尾蚴性皮炎E、虫卵肉芽肿正确答案:E15.日本血吸虫成虫主要寄生于人体哪一部位A、肠系膜上静脉B、结肠壁C、肺D、肝E、肠系膜下静脉正确答案:E16.日本血吸虫寄生于人体中A、肝动脉系统B、门静脉系统C、肠系膜动脉D、肝淋巴系统E、肝静脉系统正确答案:B17.患者男性,30岁,突起腹泻8小时,呕吐4小时,大便10余次,为水样便,无黏液、脓血,呕吐物初为胃内容物,后为水样,无发热、腹痛、里急后重。
春季常见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课件
春季常见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课件目录一、前言 (2)1.1 培训目的 (2)1.2 培训对象 (3)二、春季常见传染病概述 (4)2.1 春季传染病特点 (5)2.2 春季常见传染病种类 (6)三、传染病防治基本知识 (7)3.1 传染病预防措施 (7)3.2 传染病诊疗方法 (8)3.3 传染病隔离与消毒 (10)四、春季常见传染病防治实践 (11)4.1 流行性感冒防治 (13)4.2 手足口病防治 (14)4.3 病毒性肝炎防治 (15)4.4 麻疹防治 (16)4.5 水痘防治 (17)五、传染病防治法律法规及政策 (19)5.1 相关法律法规 (20)5.2 政策规定 (21)六、培训总结与考核 (23)6.1 培训总结 (23)6.2 考核与评估 (25)一、前言随着春风的吹拂,我们也迎来了各种传染病的多发季节。
为了提高大家对春季常见传染病的认识和防范意识,保障师生的健康与安全,本次我们将为大家带来一场关于“春季常见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培训。
在这场培训中,我们将深入探讨春季常见的传染病类型、症状、传播途径以及预防措施,旨在帮助大家掌握正确的防治方法,共同抵御传染病的威胁。
在接下来的培训中,我们将通过生动的案例、图片和视频等多种形式,让大家更加直观地了解春季常见传染病的危害和防治要点。
我们还将提供实用的防治建议和操作指南,帮助大家在日常生活中有效预防传染病的发生。
1.1 培训目的本次春季常见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课件的目的是提高参训人员对春季常见传染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掌握基本的传染病防治知识和技能,为春季疫情防控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通过本次培训,使参训人员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知识,有效预防和控制春季常见的传染病,降低疫情发生的风险,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也为学校、企事业单位等场所提供有针对性的传染病防控措施,确保各类人群的健康安全。
1.2 培训对象医疗工作人员:包括医生、护士、卫生技术人员等,他们在实际工作中需要了解和掌握春季常见传染病的防治知识,以便更好地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
重点自然疫源性疾病防治知识要点
重点自然疫源性疾病防治知识要点自然疫源性疾病是指病原体不依赖人类即能在自然界生存繁殖,并在一定的条件下,传染给人的疾病。
一些地区具有这类疾病的动物传染源、传播媒介及病原体在动物间传播的自然条件,当人类进入这种地区时,可以被感染得病,这些地区称为自然疫源地。
自然疫源性疾病主要包括鼠疫、布鲁氏菌病、炭疽、肾综合征出血热、森林脑炎、蜱传回归热、钩端螺旋体病、乙型脑炎、狂犬病等。
一、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一)症状:不明原因的高烧、全身不适、厌食、乏力等症状,伴白细胞、血小板减少,严重者可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甚至死亡。
(二)传播途径:蜱虫叮咬被认为是主要的传播途径,直接接触感染病人的血液或血性分泌物也可引起感染。
(三)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
2周内有丘陵、山区、森林等地区旅居史的人,感染发病风险较高。
(四)防控措施:1.清洁环境:保持居家、工作、禽畜圈舍环境卫生,避免蜱虫滋生。
2.提倡圈养:家畜、家禽等采用圈养,减少野外放牧,若发现家中宠物、牲畜有蜱寄生时可以用杀蜱的药剂进行药浴。
3.防蜱叮咬:户外游玩、劳作时不要在草地上长时间坐、卧;不要穿凉鞋;提倡穿长袖衣服;裸露的皮肤可以涂抹驱避剂。
4.做好防护:参与救治的医护人员及陪护亲属要戴口罩、手套,避免直接接触患者血液及分泌物而感染,若不慎接触应及时清洗消毒。
5.早诊早治:被蜱虫叮咬或不慎接触病人血液、分泌物后,如出现可疑症状,要及时去正规医疗机构诊治,避免延误病情。
二、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性出血热)(一)症状:突然发病,畏寒,高热;“三痛”(头痛、腰痛、眼眶痛);“三红”(面部、颈部、胸部潮红);可有全身肌肉关节酸痛、困倦无力、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
多在近期有老鼠或其排泄物接触史或被老鼠等啮齿类动物咬伤史。
(二)传播途径:1.呼吸道传播:鼠类携带病毒的排泄物如尿、粪、唾液等污染尘埃后形成的气溶胶被人吸入。
2.消化道传播:进食被鼠类携带病毒的排泄物所污染的食物。
2014—2016年河南省鼠类携带汉坦病毒的病原学分析
2014—2016年河南省鼠类携带汉坦病毒的病原学分析杜燕华;李懿;马宏;王海峰;许汴利;黄学勇【摘要】目的分析河南省鼠类携带汉坦病毒的基因型别和病原学特点.方法选取2014—2016在驻马店市确山县捕获的600只鼠类标本,分析该地区野外和居住区优势鼠种和鼠密度.采用RT-PCR法扩增鼠肺标本中汉坦病毒的特异性片段(M和S 片段),以M片段(2003~2302 nt)构建系统发生树,分析基因亚型和进化特点.结果确山县野外优势鼠种为褐家鼠和黑线姬鼠,鼠密度在1.33%~1.83%;居住区优势鼠种为褐家鼠、小家鼠和黄胸鼠,鼠密度1.36%~1.97%.RT-PCR结果显示2014年3只鼠携带汉坦病毒,鼠种分别为小家鼠、大仓鼠和褐家鼠.3株病毒M片段和S片段核苷酸同源性均为100%,基于M片段的系统进化分析显示属于S4亚型汉城型汉坦病毒,与韩国和我国湖北省分离的病毒亲缘关系较近.结论河南省确山县鼠类携带的汉坦病毒为S4亚型,宿主范围广泛,有必要采取相关防控措施,预防肾综合征出血热的流行.%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genotyping of hantavirus and investigate the pathogenic features of local rats in Henan province. Methods A total of 600 rats captured in Queshan county, Zhumadian city from 2014-2016 were chosen to find out the major species and density. Rat lung specimens were detected by RT-PCR using partial M and S segment primers, then sequencing and phylogenetic analysis based on M segment (2003-2302 nt) were performed to analyze gene subtype and evolution. Results In the field of Queshan county, major species were sewer rats and apodemus agrarius, and the average density of rats was 1.33%-1.83%. Sewer rats, mus musculus and apodemus agrarius were major species in the residential area, and the average density of rats was1.36%-1.97%. Hantaviruses were detected by RT-PCR in three captured rats in 2014, and the species were mus musculus, cricetulus triton and sewer rats. Nucleotide homology similarity based M and S segment of three positive products was 100%. Phylogenetic analysis indicated the virus was belonged to S4 subgenotype of Seoul virus, which was similar with the strains in Korea and Hubei province, China. Conclusion The virus from rats in Queshan county, Henan province is seoul virus, S4 subgenotype. It is necessary to take the relevant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to prevent hemorrhagic fever of renal syndrome because of wide host range.【期刊名称】《天津医药》【年(卷),期】2017(045)006【总页数】4页(P648-651)【关键词】肾综合征出血热;汉坦病毒;基因型;河南;病原学;系统进化分析【作者】杜燕华;李懿;马宏;王海峰;许汴利;黄学勇【作者单位】郑州,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河南省传染病病原生物重点实验室450016;郑州,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河南省传染病病原生物重点实验室450016;郑州,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河南省传染病病原生物重点实验室450016;郑州,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河南省传染病病原生物重点实验室450016;郑州,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河南省传染病病原生物重点实验室450016;郑州,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河南省传染病病原生物重点实验室45001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73.32肾综合征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以啮齿类动物为主要传染源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
自然疫源性传染病防治
全球合作与交流
世界卫生组织(WHO)
国际疫苗研究所(IVI)
全球疫情监测和应对中心(GECR)
国际组织与合作框架
各国向WHO报告疫情数据、病例动态等信息,确保全球范围内的信息共享。
疫情信息报告
建立全球疫情信息共享平台,方便各国获取实时疫情信息。
疫情信息平台
定期召开国际疫情交流会议,分享防控经验、研究成果和治疗方案。
定期开展专题讲座、培训和宣传活动,让专业人士和公众共同了解和掌握自然疫源性传染病的预防知识。
环境卫生
03
避免接触有疑似症状的人或动物,如有接触史要及时告知医生。
个人防护
01
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戴口罩、避免用手触摸口鼻眼等部位。
02
加强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增强对自然疫源性传染病的抵抗力。
按照医生的建议接种相应的疫苗,提高身体免疫力,预防自然疫源性传染病的发生。
及时进行疫苗补种和加强免疫接种,确保免疫保护效果。
注意观察疫苗接种后的身体反应,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免疫接种
03
自然疫源性传染病的监测与控制
疫情监测与报告
监测方法
采用临床观察、实验室检测、流行病学调查等多种方法对自然疫源性传染病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并报告疫情。
确定病原体的种类、分类、传播途径和致病机制等。
病原学研究
病原体鉴定
探究病原体的变异规律以及与疾病发生发展的关系。
病原体变异研究
基于病原体生物学特性,研发敏感、特异的诊断试剂。
诊断试剂研发
流行病学研究
流行趋势分析
系统收集、整理并分析传染病的发病、死亡和流行病学资料,掌握流行规律。
防治技术研究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洪涝自然灾害自然疫源性疾病发病原因、疾病分类、危害及预防措施科普提示
洪涝自然灾害自然疫源性疾病发病原因、疾病分类、危害及预防措施科普提示洪涝灾害后,生产生活环境受到破坏,高温湿热天气等因素叠加,导致自然疫源性疾病的发生及传播风险增加。
自然疫源性疾病自然疫源性疾病是动物和人类都能够感染的疾病,经常存在于某地区,该地区具备该病的动物传染源、传播媒介及病原体在动物间传播的自然条件,当人类进入该地区时可以被感染得病。
这些地区称为自然疫源地,这些疾病称为自然疫源性疾病。
一般来说,自然疫源性疾病的传染源都是野生动物,疾病在野生动物之间传播,在特定条件下也可以感染人类。
自然疫源性疾病自然疫源性疾病主要有:鼠疫、登革热、布鲁氏病、疟疾、盖虫病、菜姆病、流行性出血热、克雅氐病、寨卡病毒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等。
这里重点科普一下流行性出血热、登革热和流行性乙型脑炎。
(一)流行性出血热(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临床表现:以发热、低血压休克、充血出血和肾脏损害为主要表现。
传染源:在我国,黑线姬鼠和褐家鼠为主要宿主动物和传染源,也有个别病例接触患者早期的血和尿中携带的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后感染本病,但人不是主要传染源,传播途径:流行性出血热的传播途径多样。
(1)经呼吸道传播,携带病毒的鼠类排泄物如尿、粪、唾液等污染尘埃后形成的气溶胶,能通过呼吸道而感染人体(2)消化道传播,进食被携带病毒的鼠类排泄物所污染的食物,可经口腔和胃肠黏膜而感染;(3)接触传播,被鼠咬伤或破损伤口接触带病毒的鼠类血液和排泄物亦可导致感染;(4)母婴传播,孕妇感染本病后,病毒可经胎盘感染胎儿;(5)虫媒传播,寄生干鼠类身上的革螨或恙螨也具有传播作用。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病后可获得稳固而持久的免疫。
(二)登革热临床表现:突起发热,全身肌肉、骨、关节痛,极度疲乏,皮疹,淋巴结肿大和白细胞减少。
传染源: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是主要传染源。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蚊虫叮咬传播。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感染后可导致隐性感染、登革热、重症登革热,重症登革热少见。
自然疫源性传染病防治
自然疫源性传染病防治汇报人:2023-12-16•引言•自然疫源性传染病概述•预防措施与策略目录•诊断方法与治疗手段•监测与预警体系建设•科研进展与国际合作•政策建议与倡导01引言目的和背景自然疫源性传染病是由野生动物或家畜携带的病原体引起的疾病,如禽流感、鼠疫等。
这些疾病对人类健康和社会稳定构成严重威胁。
生态保护与公共卫生安全关联随着生态环境变化和人类活动范围扩大,自然疫源性传染病的传播风险增加。
因此,加强防治工作对于保护生态环境和维护公共卫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防治成效近年来,各国在自然疫源性传染病防治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如建立监测预警体系、加强疫苗接种等。
面临的挑战然而,随着全球化进程加速和气候变化等因素影响,自然疫源性传染病的传播范围和危害程度不断扩大。
同时,防治工作中存在诸多挑战,如监测预警能力不足、疫苗研发滞后、公众认知度不高等。
防治现状及挑战02自然疫源性传染病概述自然疫源性传染病是指在自然界中长期存在、并能在野生动物和人类之间传播的疾病。
定义根据病原体的不同,自然疫源性传染病可分为病毒性、细菌性、寄生虫性等多种类型。
分类定义与分类自然疫源性传染病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受气候、生态、地理等多种因素影响。
地域性季节性传播方式许多自然疫源性传染病的发病具有季节性,如春季和秋季是鼠疫、出血热等疾病的高发期。
自然疫源性传染病的传播方式多样,包括直接接触传播、空气飞沫传播、食物和水传播等。
030201流行病学特征自然疫源性传染病可导致人类感染,引发严重疾病甚至死亡,如埃博拉病毒、登革热等。
对人类健康的危害自然疫源性传染病的爆发和流行会对社会经济造成严重影响,如旅游业受损、医疗资源紧张等。
对社会经济的影响自然疫源性传染病在野生动物中传播,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影响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
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危害与影响03预防措施与策略控制传染源野生动物管理加强对野生动物栖息地的保护和管理,避免人类活动对其造成干扰和破坏,减少人与野生动物接触的机会。
从中医瘟病理论辨证论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从中医瘟病理论辨证论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一、本文概述Overview of this article自古以来,中医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医学体系,对于各种疾病的诊疗有着深厚的理论积累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作为一种全球性的重大传染病,对人类的生命安全和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本文将从中医瘟病理论的角度出发,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辨证论治,旨在总结并传承中医药在抗击疫情中的经验与智慧,为全球疫情防控贡献中国方案。
Since ancient time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as been the traditional medical system of the Chinese nation, with profound theoretical accumulation and rich practical experience in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various diseases. 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 (COVID-19), as a major global infectious disease, poses a serious threat to human life safety and health. This article will discuss the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treatment of 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CM plague theory, with the purpose ofsummarizing and inheriting the experience and wisdom of TCM in combating the epidemic, and contributing to China's plan for global epidemic prevention and control.本文将首先简要介绍中医瘟病理论的基本概念及其发展历程,阐述其在传染病防治中的重要地位。
初二学生 社会大课堂 研究报告
ipad对智力开发的作用微乎其微本课题是根据“2015年北京市中小学生暑期社会大课题学习成果评选展示活动方案”的要求,结合本人在乘坐地铁和公交以及在公共场所所见所闻,发现社会上存在着iPad一族。
于是在我的脑海中浮现了一个课题,这就是iPad对智力开发的作用有多大呢?我看到iPad是高科技产品,具有强大的功能,它是高智力水平的产物;我又看到我自己拿着iPad,常常耽误学习;我还看到3、4岁的小孩也能鼓捣票iPad;……。
这其中让我朦朦胧胧地感到:高科技之下有愚昧,愚昧之中有智慧。
我要感谢北京市教委,引导我去深深地思考,按照活动的主题来完成本次活动。
现将我的学习过程陈述如下;一、学习形式与资源单位确定1、活动组织介绍根据教委要求,活动组织可以是个人,故而,本课题采用一个人为研究小组,即本人。
但是,由于我的研究课题涉及知识广泛,所以本人请人对我的作业过程进行了指导,增补有关科学方面的知识。
2、资源单位选择规定的资源单位包括博物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名胜古迹、著名学府研究机构等。
本课题选择著名学府研究机构类,即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部和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
选择科技部的目的,是从中考研iPad在我国科研领域里的地位;选择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的目的,是作为抽样调查的个案,进行深入研究的对象。
3、结果文件资料本课题的结果,将形成的文件有:ipad对智力开发的作用微乎其微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2013年度立项项目清单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2013年度立项项目清单(分析用)在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调研的图片资料二、中国的科学研究与iPad的使用几乎不相关根据科技部在官方网站上发布的《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2013年度立项项目清单》,按照学科进行如下分类分析(详见下表“分析分类”一栏):科技部科研专项2013年度立项项目及分析通过分析可知,在以上48个项目中,有31个项目含“数据分析”项,占64.58%。
这里的数据分析,至少要使用excel 作为数据分析工具,通常需要用大数据分析工具(或者使用SPSS )。
常山县1991~2006年钩端螺旋体病疫情分析
85 。 5 )
发病 主要 集 中在 5 1 ,7 、9月为发 一l 月 、8
同血清群滴度相 同者 以混合感染计 。菌株鉴 定和 血清抗体
病高峰 ,8月份 达最 高 峰 ,占全 部 病例 的 6 . % (59 18 7 2/ 4 地区分布 全县各 乡镇 均有病例 分布 ,天 马镇博望 社区 (8 )、青石镇 (4例) 7例 7 、小天马 ( 原天马镇)(7例)发 6 病人数最多。发病率最 高的 3个乡 镇依次 为 :天 马镇博 望
王谦信 付 关华
中图分类号:R 1. 54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 7)3 20 )0-000 0 49 t(0 8 803 - 0 2
钩端螺旋 体病 ( 简称钩体病 )是一种 自然疫源性疾病 , 19 年曾在我县爆 发 ,共有 22人发 病 ,严重危 害我县 人 91 5
表 1 常 山县 1 6年钩体病 发病情 况
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为查 找传染源 ,预防和 控制钩体病 发
生 ,从 19 年开始开展钩体病宿主动物监测 ,对病例 、牛、 91
鼠、蛙 、鸭等进行钩体分离 培养。经 过连续 1 6年 (9 1 19
20 年 )监测 , 索其 流行 特征 及主要 流行 菌群 ,并 采取 06 探 以选用相对应的疫 苗进行预 防接种为主 导措 施 的综合 防制 策略 ,2O —20 05 06年 2年未 发现钩体 病患者 ,现将结 果报
维普资讯
・
3 ・ O
浙江预 防医学 20 年第 2 卷第 8 08 o 期 Zeag r e,Ags. 8 o2,N : hi e M d uu ' ,Vl0 o8 i Py n t0 2 0
常 山县 19 ~ 06 钩端 螺旋 体病 疫情 分 析 9 1 20 年
临床流行病学-自然疫源性疾病
Disease of Natural Focus
1
高致病性禽流感
➢人禽流感(人感染高致 病性禽流感)是由禽甲 型流感病毒某些亚型中 具有高致病性的毒株引 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2
禽流感(H7N9)
截至2014年2月18日16时,全国已确诊347人, 109人死亡。
病例分布于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 山东、河南、台湾、福建等地。 H7N9型禽流感是全球首次发现的新亚型流感病毒
20
季节性特点
• 旱獭:鼠疫宿主(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和天山地区,冬眠) 鼠疫流行只发生在旱獭出蜇后的4月初到入蜇前的9月末
• 我国北方,三带啄库蚊的种群数量高峰一般在6-8月,人间脑 炎病例也出现在7-8月
• 我国南方, 3、4月份雨季开始后,三带啄库蚊的种群数量开 始逐渐增多,6、7月份达到高峰,该地区脑炎一般也从5月 份开始出现,7月份达到高峰
17
地域性特点
新疆出血热 传播媒介
亚洲璃眼蜱 (主要分布在中亚地区)
我国
亚洲璃眼蜱 (分布于新疆)
西北和西南地区存在着 较广泛的自然疫源地
18
地域性特点
• 蜱媒回归热,又称地方性回归热,是由钝缘蜱属的软蜱传 播的一种螺旋体病
• 目前世界上已知有三大疫区,10多个地方型,病型分布及分 类以媒介蜱种及其地理分布、动物感染和临床症状为依据
在自然界中,很多宿主、媒介的种群动态、数量消长、季节迁 徙和日常活动规律、生理及免疫状态都会随着季节的变化21而改 变,必然会影响到病原体状态,影响其保存、转播病的能力
11
自然疫源性疾病(disease of natural focus)
• 指本来存在于自然界的一类传染病,其病原体 将野生动物、禽类、昆虫等作为天然宿主,可 能致病也可能不致病,还可能不依赖这些“活 体”长期生活于土壤等环境中,在一定的条件 下,这类病原体可感染家禽、家畜和人类,形 成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
军事医学科学院曹务春研究员领衔荣获2011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军事医学科学院曹务春研究员领衔荣获2011年度国家科学技
术进步一等奖
佚名
【期刊名称】《医学争鸣》
【年(卷),期】2012()3
【摘要】由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所长、病原微生物生物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曹务春研究员等完成的“新发传染病综合防控技术体系的建立与应用”荣获2011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总页数】1页(PI0002-I0002)
【关键词】军事医学科学院;科学技术进步;研究员;病原微生物;新发传染病;实验室主任;生物安全;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63.1
【相关文献】
1.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赵铱民院长领衔荣获2011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J],
2.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熊利泽院长领衔荣获2011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J],
3.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麻醉科熊利泽教授领衔荣获2011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J],
4.军事医学科学院金宁一研究员领衔荣获2012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J],
5.第二军医大学孙颖浩校长领衔荣获2012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我国蜱媒病原体地图绘制完成包含33种新发蜱媒病
我国蜱媒病原体地图绘制完成包含33种新发蜱媒病蜱是一种节肢动物,也是仅次于蚊子的第二大传染病媒介生物。
人类是蜱的偶然宿主,也是自然界中蜱传播的终端。
在过去的30年中,蜱传播疾病已经覆盖了全世界的范围,其已经成为了人类健康的一个显著危险因素。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方面已经取得了非常巨大的进步。
蜱媒疾病作为一类新兴的传染性疾病并没有受到大部分医疗卫生人员的重视。
蜱虫,又称为壁虱,可寄生于多种动物,包括爬行动物和哺乳动物,可生活在多种气候和环境中。
在一些发达国家,大家都已经了解蜱虫会严重威胁人类及动物健康,包括宠物、工作犬、马及家畜。
蜱虫是多种病原的传播媒介:病毒、细菌、原虫及寄生虫;其中有一些可感染人及动物。
从全球范围来讲,可感染宠物的蜱虫种类包括硬蜱属、扇头蜱属、革蜱属、花蜱属(钝眼蜱属)及血蜱属。
蜱虫感染宠物很常见。
在温带地区,蜱虫感染表现季节性,但在热带地区,全年均可见蜱虫。
蜱虫的分布和数量都在发生变化,包括蜱媒病的发病率。
这些变化是由多种因素导致的,包括气候变化(全球变暖趋势,温带地区的冬季气温比之前要高)、野生动物增加(野猪、狐狸、鹿及啮齿动物)、人类活动变化(新建公园增加、森林开发及管理及城市中更多的绿化覆盖)及宠物与人一起旅行越来越多。
所以,蜱虫对人类及宠物产生的威胁也越来越大)。
蜱传播的病原体有哪些?森林脑炎是一种由森林脑炎病毒引起的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为森林区的自然疫源性疾病。
我国主要的病媒蜱种为全沟硬蜱,病毒在蜱体内可长期保存,可经各变态期及经卵传至下一代或第三、四代,并可在蜱体内越冬。
本病多发生在5-8月,在我国主要分布于黑龙江和吉林两省林区,患者主要是伐木工人。
此外,四川、河北、新疆、云南等省和自治区也有病例发生。
新疆出血热是一种蜱媒急性传染病,是荒漠牧场的自然疫源性疾病。
病原为一种蜱媒RNA病毒。
疫区牧场的绵羊及塔里木兔为主要传染源,急性期病人也可传染。
华北地区主要呼吸道传染病与气象条件的关系
华北地区主要呼吸道传染病与气象条件的关系作者:霍爱梅赵达生方立群曹务春来源:《中国医药导报》2011年第32期[摘要] 目的:了解华北地区5种主要呼吸道传染病高发聚集区,评价气象条件对不同呼吸道传染病的影响,为预防和控制呼吸道传染病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选择华北地区为研究对象,从中国疾病控制预防中心获得华北地区1994~2000年主要呼吸道传染病发病资料,从国家气象局气象数据共享网获得该地区同期气象资料;应用SatScan 8.0软件对华北地区高发病区进行空间聚类分析;然后应用STATA 10.0统计软件构建基于面板数据的泊松回归模型,进行气象因素与传染病发病率的相关性分析,评价该地区气象因素(气温、湿度、日照)对呼吸道传染病传播的影响。
结果:空间聚类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聚集区空间分布存在异质性;面板数据的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肺结核发病率与平均最高气温呈负相关(IRR=0.507,P[关键词] 气象因素;呼吸道传染病;空间聚类统计;面板数据[中图分类号] R562;R457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1)11(b)-153-04Relationship between main aspiratory infectious diseases and meteorological factors in North ChinaHUO Aimei, ZHAO Dasheng, FANG Liqun, CAO Wuchun*Research Institute of Microorganism Epidemilolgy, Academy of Military Medical Science, Beijing 100071,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detect the hotspot areas of the five main respiratory infectious diseases, and to evalu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spiratory infectious diseases and weather conditions for providing scientific basis on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respiratory diseases in North China. Methods: The data of incidence of the main respiratory infectious diseases and metrological factors in North China from 1994 to 2000 were collected and were managed,the meteorological data wasfrom National Weather Service meteorological data sharing network. Spatial clustering statistics by SatScan 8.0 was used to draw the higher incidence areas of diseases, and poisson model of panel data analysis was performed to assess the effects on respiratory diseases resulted from meteorological factors include air temperature, humidity and sunshine. Results: The spatial cluster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distributions of respiratory infectious diseases present a significant spatialheterogeneity. The meteorological factors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incidence of tuberculosis wa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average maximum temperature (IRR=0.507, P[Key words] Meteorological factors; Respiratory infectious diseases; Spatial clustering statistics; Panel data温度、湿度、降雨和日照等气候和天气对人类健康有一定的影响[1],气候对人群死亡率和发病率的影响是目前国内外研究的重点和热点,尤其是在传染病研究领域[2-4]。
重视药源性疾病
重视药源性疾病
孟春梅
【期刊名称】《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年(卷),期】2009(007)002
【摘要】1药品不良反应与药源性疾病的概念和分类1.1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是指在预防治疗疾病或调节生理机能过程中,给予正常用法和用量的药品时所出现的有害的和与用药目的无关的反应,分为A、B两种类型。
【总页数】3页(P87-89)
【作者】孟春梅
【作者单位】北京市怀柔区中医医院,1014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
【相关文献】
1.重视药源性疾病促进合理用药 [J], 赵磊
2.应重视药源性疾病 [J], 王立云
3.重视药物不良反应减少药源性疾病 [J], 彭宗玢
4.必须重视药源性疾病问题 [J], 赫梅生
5.重视老年人用药减少药源性疾病 [J], 彭宗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东北地区新发现的自然疫源性疾病
东北地区新发现的自然疫源性疾病
吴益民
【期刊名称】《沈阳部队医药》
【年(卷),期】2005(18)5
【摘要】所谓自然疫源性疾病是指病原体不依赖于人而能在自然界生存繁殖,只在一定条件下才能传染给人与家畜的疾病。
东北地区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有17种之多,如鼠疫、炭疽、森林脑炎、狂犬病、弓形体病、肺吸虫病等。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检测与鉴定技术不断提高,近年来,不断发现了新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或新的病原体,这将严重影响当地的经济建设,威胁群众的生命安危。
为了解与掌握新情况,及时做好疾病的防控与监测,以保证我区官兵的身体健康与军事作业和行动完成。
本文介绍东北地区新发现的几种自然疫源性疾病。
【总页数】3页(P349-351)
【作者】吴益民
【作者单位】沈阳军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1003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12.8
【相关文献】
1.自然疫源性疾病相关肾损伤 [J], 孙世仁
2.福建省宁化县两种新发现的自然疫源性疾病的研究 [J], 陈振光;潘亮;毕德增;陈贻锴;于恩庶;范明远
3.川东北地区新发现特大气田 [J], 吴月先
4.东北地区的自然疫源性疾病疫情展望及对策 [J], 郭醒华;蔡天德;杨继源;鲁志新
5.2010-2016年华北地区部队虫媒与自然疫源性疾病流行情况分析 [J], 邓兵;杨惠;杜志辉;崔淑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莱姆病传播生态学研究进展
莱姆病传播生态学研究进展
孙毅;许荣满;郭天宇;曹务春;张泮河
【期刊名称】《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年(卷),期】2002(018)005
【摘要】@@ 莱姆病是一种由蜱叮咬传播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其病原体是伯氏疏螺旋体Borrelia burgdorferi.该病广布全世界五大洲70多个国家,估计年发病例30
万人左右,美国2000年报道43个州发病17621例(CDC,2001),我国29个省、市、自治区估计每年也有万余病例,1992年该病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列入重点防治
研究对象,其危害性受到人们的充分关注.
【总页数】4页(P90-93)
【作者】孙毅;许荣满;郭天宇;曹务春;张泮河
【作者单位】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北京,100071;军事医学科学院
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北京,100071;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北
京,100071;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北京,100071;军事医学科学院微
生物流行病研究所,北京,10007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377
【相关文献】
1.中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与莱姆病传播关系的研究 [J], 刘增加;孙毅;何静;米
红艳;鲜耀国
2.莱姆病概述及吉林省莱姆病调查研究进展 [J], 浦昀;杨怀宁;冯华;王勇
3.中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与莱姆病传播关系的研究 [J], 刘增加;孙毅;何静;米红艳;鲜耀国
4.西部大开发中环境改变对莱姆病传播的影响 [J], 刘增加;孙毅;石淑珍;赵彤言;许荣满;宫占威;张继军
5.第七届国际莱姆病会议:莱姆病疫苗研制进展 [J], 章建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曹务春
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病原微生物生物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山东大学生态健康研究院自然疫源性疾病:病原体在自然界宿主动物中循环,有病原体存在的地域称为自然疫源地,人进入自然疫源地就可能被感染。
不仅有宿主动物,
许多存在传播媒介
新蜱媒传染病的发生频率超出我们的想象,值得关注。
PCR and sequencing
Microscopy FISH
Isolation
从全沟硬蜱检测到
的巴贝西虫与感染
病人的病原体相同
Fifteen of them are known to cause human infections.
Since 1982, a total of 34tick-borne agents have emerged.
4
种立
克次体感染4种无
形体感染
3种莱姆病
3
种巴贝虫病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代谢组学分析发现SFTS
患者
精氨酸代谢异常
进一步分析发现SFTS
死亡病例︑急性
期︑恢复期精氨酸代谢的特征性变化
进一步精氨酸生物效应分析,发现:在精氨酸下调的同时,精氨酸代谢产物血小板内一氧化氮(Plt-NO )含量明显下降,可能参与了血小板激活,血小板-单核细胞聚集以及血小板凋亡的过程,进而血小板减少。
病例组血小板一氧化氮表达异常-
下调
血小板计数与血清精氨酸水平正相关
血小板减少显著改善
病毒载量迅速下降肝功显著改善
自主研制的移动BSL-3实验室
埃博拉病毒在流行过程中遗传多样性快速增加,出现多个新流行分支和突变位点
发现了三大传播相关的关键地点每个疫区同时存在不同流行株,说明来自多个传染源,流行因素复杂
发现病例的空间分布与环境、社会因素有关
整合塞拉利昂埃博拉疫情数据,阐述了其时空传播动态
发现部落间有六种不同的传播流行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