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学困生阅读能力低下原因及对策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学困生阅读能力低下原因及对策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一)研究背景

语文阅读能力对小学生语文学习起着非常严重的作用,在新课标的语文教学中要求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而对于学困生而言,语文阅读能力的低下是造成他们学习成绩低下的严重因素,也成为语文学习中难以逾越的障碍。

学生在入学前大体的差距是比较小的,经过几年的时间,学生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可老师的要求是一样的,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差别呢?表现在阅读中更为明明,优异的学生会把写作业、做练习的时间尽量缩短,抽出,挤出时间去阅读,阅读量大的惊人,甚至有些时间读得忘记写作业;学困的学生总是作业拖拖拉拉,连正常的作业、练习的时间也不够用,他们的阅读时间少的可怜,甚至没有,阅读量自然不言而喻了。面对这样的优困差距,面对这样的阅读状态,不得不引起我和同事们的思考。

(二)研究价值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认识世界,增长知识,发展思维,提高能力的严重途径,只有阅读能力的不断提高,才能使学困生的学习有所转变。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盛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学困生也应该具有这样的能力,为他们以后的发展打下结壮的基础,因此,我想通过这项课题的研究,寻找一些行之有用的对策,来激发这些学困生的阅读兴趣,从而切实提高这部分学生的阅读能力,对其终身发展有所帮助。

二、课题相关的研究

关于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早被人们重视,也有一定的成果。如发表在《中小学教学研究》中《“学困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一文,发表在《当代文化与教学研究》中的《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之我见》都充分阐述了提高学生阅读能

力的一些行之有用的方法。但从课题的角度进行学困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研究相对单薄,因此本课题具有一定的可研究性和实效性。

三、课题概念界定

《小学生心理学》认为:所谓能力是指人们胜利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个性心理特征,可分为大凡能力和分外能力两类。语文能力是一种分外能力。语文能力指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一言文字的能力,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一言的理解和表达能力。语文能力大凡概括为听、说、读、写能力。它是语文素质的核心内容也是语文素质教育的严重目标。而语文知识是形成和提高语文能力的必要条件,是构成语文素质的严重内容,也是语文素质教育的严重目标。

本文所指的阅读能力就是新课标中所提出来的“阅读能力”。因此,语文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诸能力,而读尤为严重。

由语文课的本质属性决定了语文课根源目的、任务,即是教育学生掌握祖国的语言文字,具有现代社会必须具备的运用语一言文字的能力,即听说读写语言交际能力。本课题是所指的学困生:结合本校实际和我们的研究能力,我们将语文学科中成绩明明低于平均水平的学生确定为学困生。为了统计的科学性和严密性,各班进行研究的学困生人数不超过班级总人数的8%。

四、理论依据

《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阶段学生课外阅读总量是这样要求的:第一学段(1—2年级):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异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第二学段(3—4年级):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第三学段(5—6年级):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五、研究设想

(一)研究的目标

我将通过对学困生的调查、分析,选择有用的教学方法,有目的地进行阅读能力的培养,使学困生逐步掌握一定的阅读技能,最终形成学习能力,提高学习质量。通过研究,我将在教学中不断提高自身的语文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二)研究的内容:

1.调查各班“学困生”阅读能力,研究导致其阅读能力低下的主要原因。2.研究树立“学困生”阅读兴趣和自信的对策。

3.研究指导学困生阅读书籍,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的对策。

4.对学困生阅读能力提高进行个案研究。

5.使学生爱读书的策略研究。

六、研究方法:

1.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困生情况,分析学困生阅读能力低下的成因。

2.分析法:分析各种情况,找出其中的规律,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以培养学困生阅读能力。

3.定期交流总结法:定期与同学科教师举行经验交流会,全方位的考虑问题,形成经验交流文章,科学概括研究成果。

4.适时测试法:通过测验了解学困生阅读能力发展情况,检查转化成果。

5.个案法:剖析学困生个案,从分外推导大凡。探索提高学困生阅读能力的方法。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

1.准备阶段:(2016年5月-2016年6月)。

搜集资料,对全校学困生阅读现状进行问卷调查和记录,调查学困生阅读能力低下的种种原因等,根据资料进行理论学习,制定研究方案。

2.实施阶段:(2016年7月-2016年10月)。

⑴按方案制订课题实施工作计划,开展研究。

⑵定期通过写读书笔记,开展知识竞赛等方式检测读书情况,进行阶段分析和阶段总结。

a.上课前督促其进行预习,可通过读课文、写生词、圈画不理解的词句联系上下文或查工具书加以理解,使学困生对新课内容有所了解,以便课堂更好地阅读。

b.上课时要加倍关注学困生,时刻关注其课堂情况,尽量与其形成互动,教授其听课、记笔记、作注释的方法。

c.课外多多关注学困生,教授其阅读的方法,帮助培养阅读理解的能力,使自主阅读成为一种习惯。对于要求背诵的重点课文、段落,教师应条分理析地讲解,使其在理解的基础上简易背诵;要督促学困生多看一些有益的课外书,如《唐诗》《宋词》《上下五千年》《寓言故事》《成语词典》等,以培养学困生优良的阅读习惯,提高其基本的文学素养。

d.针对学困生情况制定合理的目标,发现其点滴进步。

针对学困生制定的目标要合理、科学,切忌盲目、过高。要因人而异,根据学困生的例外情况采取个别对待,逐步提高的办法。教师要不悭吝自己的鼓励之词,予学困生精神上的强大支持。哪怕他失误再多,也有其亮点或创新的地方,都要予以鼓励,让他们觉得“原来我也可以做得很好”,增强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⑶在定期进行阶段总结的基础上调查、规划下阶段的课题研究方案,继续进行实践研究。

3.总结阶段:(2016年11月-2016年12月)。

整理课题研究资料,总结和撰写研究报告并进行反思,以备以后进行深入研究。

八、读书学习计划及时间安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