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送别》教案

合集下载

小学教资音乐《送别》教案模板

小学教资音乐《送别》教案模板

课时:1课时年级:四年级教材:《人教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习歌曲《送别》,学生能够掌握歌曲的基本节奏和旋律,并能正确演唱。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聆听、模仿、表演等方式,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表现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歌曲《送别》,让学生体会离别之情,培养他们的感恩之心和友谊之情。

教学重点:1. 歌曲旋律的演唱。

2. 歌曲节奏的把握。

教学难点:1. 歌曲中个别节奏的准确性。

2. 歌曲情感的表达。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包括歌曲《送别》的音频、歌词和图片。

2. 吉他或钢琴,用于伴奏。

3. 黑板和粉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播放歌曲《送别》的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旋律和情感。

2. 引导学生讨论:这首歌曲给你什么感受?为什么?二、新歌教学1. 教师出示歌曲《送别》的歌词,让学生跟唱。

2. 学生跟唱过程中,教师注意观察学生的节奏和音准,及时纠正。

3. 教师讲解歌曲的节奏特点,引导学生注意歌曲中的强弱拍。

4. 学生练习歌曲,教师适时给予指导。

三、节奏练习1. 教师带领学生进行节奏练习,如拍手、拍腿等,让学生熟悉歌曲的节奏。

2. 学生分组进行节奏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四、歌曲演唱1. 学生分组进行歌曲演唱,教师注意观察学生的演唱效果,给予鼓励和指导。

2. 学生互换角色,进行互评,提高演唱水平。

五、情感体验1. 教师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离别时的感受,激发学生对歌曲情感的理解。

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歌曲的理解和感受。

六、拓展活动1. 教师播放不同风格的送别歌曲,让学生感受不同歌曲的情感表达。

2.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送别歌曲,进行演唱或表演。

七、总结与作业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歌曲的演唱技巧和情感表达。

2. 布置作业:回家后,向家人或朋友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心得,并尝试演唱歌曲《送别》。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歌曲《送别》的学习,学生掌握了歌曲的基本节奏和旋律,并能正确演唱。

送别歌曲音乐幼儿园教案

送别歌曲音乐幼儿园教案

送别歌曲音乐幼儿园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送别歌曲的意义和作用;
2.掌握《送别》这首歌曲的歌词、旋律和节奏;
3.培养幼儿的音乐欣赏和表现能力;
4.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

二、课程内容
1.引导幼儿了解送别歌曲的意义和作用;
2.播放《送别》这首歌曲,让幼儿边听边跟唱;
3.教唱《送别》这首歌曲的歌词、旋律和节奏;
4.分组让幼儿表演唱歌,锻炼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过程
1. 介绍送别歌曲
老师可以在班级里播放一些送别歌曲的音乐,如《朋友别哭》、《相约在雨季》、《我曾用心爱着你》等,让幼儿感受音乐中蕴含的情感,了解送别歌曲的意义和作用。

2. 学唱《送别》
1.播放《送别》这首歌曲,让幼儿边听边跟唱。

2.带着幼儿一起分段练习唱歌,逐步掌握歌曲的歌词、旋律和节奏。

3.整体练习唱歌,加强练习,熟练掌握歌曲。

4.分组让幼儿表演唱歌,展示所学的唱歌技巧和团队合作精神。

3. 巩固训练
老师可根据幼儿们的掌握情况适当增加训练次数,加强幼儿对歌曲的理解和表
现能力。

四、教学效果
通过本次音乐教学活动,幼儿们还原了一个完整的送别歌曲,并通过团队表演,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同时,还提高了幼儿的音乐欣赏和表现能力。

五、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活动中,老师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使幼儿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送别歌曲。

在团队表演环节中,幼儿们展现出了较强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表现能力。

但是,在日后的教学活动中,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教学方案,提高幼儿们的音乐欣赏和表现能力。

初中音乐《送别》教案

初中音乐《送别》教案

初中音乐《送别》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感受中国西部民歌的风格特点,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2. 学会用优美的歌声表达自己对亲人、朋友的依依不舍之情。

3. 通过对《送别》这首歌曲的学习,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1. 感受歌曲中的情感,理解歌曲的含义。

2. 学会歌曲中的旋律,能够独立演唱。

教学难点:1. 歌曲中的高音部分,学生如何正确把握。

2. 歌曲的情感表达,如何让学生融入其中。

教学准备:1. 录音机、音响设备、乐谱。

2. 相关西部民歌的图片、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中国西部民歌的特点,引导学生对西部民歌产生兴趣。

2. 播放一些西部民歌,让学生初步感受其风格。

二、学习歌曲(15分钟)1. 向学生介绍《送别》这首歌曲的背景、作者及创作年代。

2. 分析歌曲的结构、旋律特点,引导学生关注歌曲中的高音部分。

3. 分组学唱歌曲,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正确把握高音部分。

三、情感体验(10分钟)1. 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自己即将离开家乡、亲人朋友的情景。

2. 讨论:歌曲中哪些旋律、歌词让你感受到了依依不舍的情感?3. 教师引导学生用真挚的情感演唱歌曲,表达自己对亲人、朋友的依依不舍之情。

四、实践活动(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自选一种形式(如:合唱、对唱、舞蹈等)表现《送别》这首歌曲。

2. 各组展示,其他学生担任评委,评选出最佳表现奖。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课程的收获,让学生认识到民族音乐的魅力。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感受,互相鼓励,共同进步。

教学延伸:1. 邀请一位西部民歌演唱家,让学生近距离感受西部民歌的魅力。

2. 组织一次班级音乐会,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才艺,增进同学间的友谊。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并热爱中国西部民歌,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同时,让学生在歌曲《送别》中体验到依依不舍的情感,学会用歌声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

《送别》音乐教案及反思

《送别》音乐教案及反思

《送别》音乐教案及反思《<送别>音乐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用自然、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送别》,感受歌曲的情感表达。

2、让学生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及词曲作者,培养学生对音乐文化的认知。

3、通过音乐实践活动,如合唱、节奏拍打等,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准确演唱歌曲的旋律和节奏,把握歌曲的情感。

(2)理解歌曲所表达的离别之情,并用歌声传达出来。

2、教学难点(1)歌曲中长音的保持和气息的控制。

(2)合唱部分的和谐统一。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欣赏法。

四、教学过程1、导入(1)播放一段关于离别的视频片段,如毕业时的场景或朋友分别的画面,引导学生进入离别的情境。

(2)提问学生对于离别的感受,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和体会。

2、歌曲介绍(1)向学生介绍歌曲《送别》的创作背景,讲述作者李叔同的生平故事,让学生了解歌曲的文化内涵。

(2)播放歌曲原唱,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3、学唱歌曲(1)带领学生朗读歌词,体会歌词所表达的情感。

(2)逐句教唱歌曲旋律,注意纠正学生的音准和节奏问题。

(3)让学生跟随钢琴伴奏完整演唱歌曲,强调声音的自然和连贯。

4、歌曲处理(1)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的情感变化,如开头的舒缓、中间的深情以及结尾的不舍。

(2)指导学生在演唱时通过音量、速度和语气的变化来表现歌曲的情感。

(3)针对歌曲中的长音,进行气息控制的训练,让学生能够保持稳定的声音。

5、合唱练习(1)将学生分成两个声部,分别练习自己的声部旋律。

(2)进行两个声部的合唱练习,强调声部之间的和谐统一,注意倾听对方的声音。

6、音乐拓展(1)让学生欣赏不同版本的《送别》,如乐器演奏版、合唱版等,感受不同表现形式的魅力。

(2)引导学生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歌曲,如舞蹈、诗歌朗诵等。

7、课堂总结(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歌曲的情感表达和演唱技巧。

(2)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欣赏音乐,感受音乐的美好。

送别,小学音乐教案[5篇范例]

送别,小学音乐教案[5篇范例]

送别,小学音乐教案[5篇范例]第一篇:送别,小学音乐教案篇一:音乐送别教案《送别》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学唱歌曲《送别》。

二、教学目的:知识:通过相关图片(或电影录像)及音乐的欣赏,学习演唱歌曲《送别》情感:能够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开阔学生的视野,体验多种音乐表现同一主题的乐趣能力:并尝试用电子琴的丰富音色来表现,引导、培养和激发学生对音乐之美的欣赏能力和感悟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对乐曲意境的理解和情感的表达四、教学教具:多媒体课件,歌曲曲谱等五、教学过程:1、练声曲:| 3 4 | 5 —|5 4 | 3 2 | 1 —咪吗咪2、学唱歌曲《送别》(1).教师:同学们,让我们听一听下面这首歌曲,听完后说说它的歌名?生:《送别》)师:你知道吗?我们今天学习的这首《送别》是出自一部老电影——《城南旧事》(2)、介绍曲作者李叔同一生迄今留存的乐歌作品70余首。

编作的乐歌继承了中国古典诗词的优良传统,大多为借景抒情之作,填配的文辞依永秀丽,声辙抑扬顿挫有致,意境深远而富于韵味。

加上他具有较为全面的中西音乐文化修养,选用的多为欧美各国的通俗名曲,曲调优美动人,清新流畅,词曲的结合贴切顺达,相得益彰,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

因此,他的乐歌作品广为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喜爱,像《送别》、《忆儿时》、《梦》、《西湖》等,特别是《送别》,先后被电影《早春二月》、《城南旧事》成功地选作插曲或主题歌,已成为了一个历史时期中国青年学生或知识分子思想感情的象征。

由他自己写的词谱曲的《春游》,则是我国目前可见的最早的一首合唱歌曲。

(3)、欣赏《送别》(4)、师: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歌谱吧。

请问,这首歌曲是几几拍的?(生答:4/4拍)(5)、学生跟琴视唱全谱教师提出注意点:二分音符,全音符,及附点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的时值把握(6)、请同学们学唱这首歌。

(7)、请同学们讨论歌曲的结构特点。

(8)、师总结歌词以长短句结构写成,语言精练,感情真挚,意境深邃。

声乐初学歌曲送别教案

声乐初学歌曲送别教案

声乐初学歌曲送别教案一、教学目标。

1. 了解送别这首歌曲的背景和意境,理解歌曲的情感表达。

2. 学习歌曲的基本唱法和发声技巧,提高声乐表现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提高对音乐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

1. 歌曲的情感表达和情绪把握。

2. 歌曲的基本唱法和发声技巧。

三、教学难点。

1. 歌曲的情感表达和情绪把握。

2. 歌曲的音准和节奏掌握。

四、教学准备。

1. 教学音乐录音带。

2. 教学琴谱和歌词。

3. 教学投影仪和音响设备。

五、教学过程。

1. 初步了解歌曲。

首先,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送别这首歌曲的背景和意境,让学生了解歌曲的故事背景和情感表达。

然后,播放歌曲的音乐录音带,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旋律和情感。

2. 学习歌曲的基本唱法。

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歌曲的基本唱法和发声技巧,包括音准、节奏、气息控制等方面的训练。

同时,教师可以示范歌曲的唱法,让学生跟唱,帮助学生掌握歌曲的基本唱法。

3. 情感表达和情绪把握。

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解歌曲的情感表达和情绪把握,包括歌词的理解和情感的表达方式。

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用自己的声音和表达方式演唱歌曲,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4. 综合训练和表演。

最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综合训练和表演,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歌曲的综合训练和表演,展现他们的声乐表现能力。

六、教学反思。

通过以上的教学过程,学生可以初步掌握送别这首歌曲的基本唱法和发声技巧,理解歌曲的情感表达和情绪把握,提高声乐表现能力。

同时,学生也可以培养音乐鉴赏能力,提高对音乐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在未来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一步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初中歌曲送别音乐教案

初中歌曲送别音乐教案

初中歌曲送别音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体验音乐的情感,通过歌曲《送别》的学习,感受音乐中的离别情绪。

2. 使学生能够用正确的姿势和呼吸方法唱歌,培养良好的歌唱习惯。

3. 引导学生理解歌曲的背景和歌词的含义,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歌曲《送别》的背景介绍2. 歌曲的歌词解析3. 歌曲的旋律分析和演唱技巧4. 合唱部分的指导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歌曲《送别》的演唱,理解歌曲的情感。

2. 教学难点:合唱部分的协调,正确的呼吸方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图片或故事引入《送别》的背景,让学生对歌曲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 新课教学:教师讲解歌曲的歌词含义,分析歌曲的旋律特点,指导学生正确的演唱姿势和呼吸方法。

3. 示范演唱:教师或学生代表示范演唱,让学生跟随示范学习歌曲。

4. 分组练习: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唱部分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5. 整体演练:全班学生一起演唱歌曲,教师纠正发音和节奏问题。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熟练地演唱歌曲《送别》。

2. 学生能够理解歌曲的情感,正确表达歌曲的离别情绪。

3. 学生能够掌握正确的歌唱姿势和呼吸方法。

六、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歌曲《送别》的合唱比赛,提高学生的合唱水平。

2. 引导学生创作与离别主题相关的音乐作品,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力。

3. 邀请家长或音乐专家来校进行音乐讲座,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希望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歌曲《送别》,感受音乐的魅力,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初中音乐公开课教案送别

初中音乐公开课教案送别

初中音乐公开课教案送别一、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歌曲《送别》,让学生感受音乐中的离别情感,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演唱、分析等方法,让学生深入理解歌曲的旋律、节奏和歌词,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知识与技能:学会歌曲《送别》,了解其背景和创作特点,掌握基本的音乐理论知识。

二、教学重点歌曲《送别》的旋律、节奏和歌词特点。

三、教学难点歌曲中的高音部分和节奏变化。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设备、乐谱、钢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歌曲《送别》的背景和创作特点,引发学生的兴趣。

2. 聆听:教师播放歌曲《送别》,让学生初步感受音乐的美感。

3. 学唱: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演唱歌曲,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旋律和节奏。

4. 分组练习:学生分组练习歌曲,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发音和节奏错误。

5. 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的结构、旋律特点和歌词意义。

6. 展示:学生代表上台演唱歌曲,展示学习成果。

7. 总结:教师对学生的演唱进行点评,总结课堂教学内容。

8. 拓展:教师推荐类似歌曲,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音乐。

9. 课堂作业:学生回家后练习歌曲《送别》,准备下一节课的表演。

10.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

注意: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音乐。

六、教学延伸1. 对比学习:教师选取其他版本的《送别》,如民谣版、流行版等,让学生进行对比聆听,分析不同版本之间的差异和特点。

2. 创作练习:教师引导学生以《送别》为素材,进行创意编曲或填词,培养学生的音乐创作能力。

七、课堂互动1. 问答环节:教师提出与歌曲《送别》相关的问题,学生回答,增强课堂互动性。

2.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歌曲中的情感表达,分享自己的感受和见解。

八、情感体验1. 教师引导学生想象自己与他人分别的场景,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音乐教学案例《送别》教案

音乐教学案例《送别》教案

音乐教学案例《送别》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感受《送别》这首歌曲的情感内涵和音乐特点。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和表现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3. 通过学习《送别》,培养学生对友情、离别等主题的思考和感悟。

二、教学内容1. 歌曲背景:《送别》是一首描绘友情离别场景的歌曲,歌词深情动人,旋律优美动人。

2. 歌曲结构:介绍《送别》的曲式结构,包括前奏、主歌、副歌、桥段等部分。

3. 音乐特点:分析《送别》的旋律线条、节奏、和声等方面的特点。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送别》的曲谱,能够熟练地演唱歌曲。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歌曲的情感内涵,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和表现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讲解歌曲背景、结构、音乐特点等方面的知识。

2. 示范法:教师示范演唱歌曲,学生跟随模仿。

3. 练习法:学生分组练习演唱,教师进行指导。

4. 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歌曲的情感内涵和音乐特点,分享自己的感悟。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歌曲《送别》的背景,引发学生对友情、离别等主题的思考。

2. 讲解:教师讲解歌曲的结构、音乐特点等方面的知识。

3. 示范:教师示范演唱歌曲,学生跟随模仿。

4. 练习:学生分组练习演唱,教师进行指导。

5.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歌曲的情感内涵和音乐特点,分享自己的感悟。

6. 总结:教师对学生的演唱和讨论进行点评,总结课程内容。

7. 作业:布置学生回家后继续练习演唱《送别》,并思考友情、离别等主题。

六、教学延伸1. 对比欣赏: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其他版本的《送别》,如民谣、摇滚等风格,感受不同风格下的歌曲情感表达。

2. 创作练习:鼓励学生以《送别》为灵感,创作自己的歌曲,表达自己对友情、离别的感悟。

3. 演出展示:组织学生进行小型音乐会,让学生登台演唱《送别》或其他自己创作的歌曲,展示自己的才华。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如演唱、讨论等。

送别-人音版九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送别-人音版九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送别-人音版九年级音乐下册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和演唱《送别》这首歌曲,学习表现文艺作品的方式和方法,提高音乐鉴赏和情感表达能力。

2.了解乐曲的演唱技巧和演唱乐器伴奏的基本方法,掌握合唱和伴奏的合理配合。

3.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音乐表现力和集体合作意识。

教学内容和步骤教学内容1.《送别》歌曲的演唱2.《送别》歌曲的伴奏演奏3.《送别》歌曲的情感表达和文艺表现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入通过介绍《送别》这首歌曲的悠久历史、诗歌背景和作曲家背景,增强学生对歌曲的兴趣和好感。

步骤二:歌曲学唱1.给学生展示歌曲的乐谱,帮助学生了解歌曲的调式和主旋律。

2.教唱歌曲,注重节奏和声音的细节把握,适当加强和练习重点难点。

3.分组合唱,指导学生合理分配声部和加强团队协作,达到和谐的合奏效果。

步骤三:乐器伴奏演奏1.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选择自己擅长的乐器,准备扮演整个合唱团的乐器伴奏。

2.分别指导学生如何用自己的乐器配合歌曲的节奏和仪式感,达到和声和韵。

3.分组练习合唱和伴奏,学生之间相互协作,共同搭建一个完整的音乐世界。

步骤四:创新表现和情感表达1.让学生了解歌曲背后的情感和思想,引导他们思考如何用自己的表现力和情感真挚地表达歌曲的主旨。

2.通过练习和创新表现方式,例如强化音乐风格或加入舞蹈动作,使得整个演出更有张力和感染力。

3.观看和回顾演出成果,帮助学生总结经验和提高表现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歌曲的基本乐谱和合唱演唱技能的掌握;2.小组乐器伴奏的配合和协调;3.情感表达和文艺表现的增强和强化。

教学难点1.让学生达到音乐、情感和文艺表现的统一,更好地表达歌曲的主旨和情感;2.解决合唱团和整体演奏中的难点和挑战,确保合唱和伴奏配合完美。

教学评价评价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学生的合唱、乐器演奏和表现能力;2.学生的创造力和应对挑战的能力;3.学生的团队协作和集体荣誉感。

决定评价方法应根据实际学生情况,可以是现场观看演出、学生自己录制评估,或是通过学生自我评价和教师评价并重的方式达到更全面贴近实际的评价效果。

小学音乐课《送别》教案三篇

小学音乐课《送别》教案三篇

【导语】教案是教师为顺利⽽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法等进⾏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种实⽤性教学⽂书。

⽆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 教学⽬标: 1、了解学堂乐歌的有关常识,了解作曲家李叔同。

2、通过演唱和对歌曲的艺术处理,提⾼学⽣的表现⼒。

3、能从乐曲的听赏中体会作品的内涵与情感。

4、能⼤胆的参与歌曲的演唱也表演,能准确表达歌曲情感。

培养学⽣合唱合作精神与充满爱⼼的情怀。

教学重点: 1、演唱歌曲《送别》 2、听赏乐曲 教学难点: 谈听赏乐曲的感觉与情感体验 教学⽅法: 欣赏与实践相结合法 教学⽤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 欣赏《童年》,介绍学堂乐歌。

:新课导⼊和授新 教学步骤: ⼀、导⼊今天我们⾸先来欣赏⼀⾸歌,请⼤家猜猜他的歌名。

(放《童年》)这是⼤家喜欢的《童年》,它是流⾏于现代校园的⼀⾸校园民谣,那么我们思考⼀下,如果我们追溯到“五四”时期,那时学堂⾥⼜在唱些什么?那时⼈们把在学堂⾥唱的歌叫乐歌,因此就把20世纪初流⾏于学校的歌曲,叫学堂乐歌。

学堂乐歌除向学⽣进⾏思想和知识教育外,还有反映⼈们要求“富国强兵”、“抵御外辱”的,还有宣传学习科学,反对封建迷信的。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学堂乐歌《送别》 ⼆、介绍词曲作者 学堂乐歌基本上是填词歌曲,其曲调⼤部分选⾃当时的⽇本和欧美的流⾏歌曲,因此它的曲作者为英国的奥待韦。

它的词作者是我国近代⾳乐家李叔同。

三、发声练习 四、唱谱 1、熟悉D⼤调 2、视唱全谱 3、解决难点 五、填词演唱 六、感情处理 歌曲表达了⼀种依依不舍的离别之情。

最后⼀句应唱得渐慢渐弱。

七、学⽣表演 ⽤王维的诗来启发,教师⽰范 ⼋、辩论:你更喜欢学堂乐歌还是校园民谣。

发挥⽣学的主体性 九、不管你更喜欢哪⼀种,我们都不能忘记学堂乐歌对我国近代⾳乐⽂化发展的影响 通过辩论加深学⽣对学堂乐歌的认识与喜爱篇⼆ 学情分析: 本班学⽣来⾃⾳乐素养较⾼的部分四年级学⽣和⾳乐素养很⾼的部分三年级学⽣,因此,教师可以对学⽣提出较⾼的⾳乐学习⽬标,可以挖掘拓展的深度,以适应学⽣发展的需求。

歌曲 《送别》-花城粤教版三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歌曲 《送别》-花城粤教版三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歌曲《送别》-花城粤教版三年级音乐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唱出歌曲《送别》的歌词。

2.能够掌握基本的旋律和节奏,并能够跟随节奏击鼓。

3.了解这首歌曲表达的情感和意义。

二、教学内容1.歌曲《送别》2.歌曲节奏和鼓点教学三、教学过程1. 歌曲欣赏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听一遍歌曲,了解歌曲的意境和感情,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歌曲和表达歌曲的情感。

同时,教师可以与学生们讨论歌曲表达了哪些感情和意义。

2. 歌曲学唱接下来,教师可以将歌曲的歌词分解成几个部分,让学生们跟随教师逐句学唱。

例如:第一部分:今天我们要说再见,送给你祝福甜蜜。

第二部分:你也要学好功课,长大了再见面。

在学唱过程中,教师可以多次反复教唱,让学生们掌握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3. 歌曲节奏和鼓点教学当学生们掌握了歌曲的旋律和歌词后,教师可以向学生们介绍歌曲的节奏和鼓点,并教授如何击鼓。

例如:第一部分:击两下鼓,休一下,再击两下鼓。

第二部分:击两下鼓,再击一下鼓,休一下,再击两下鼓。

4. 整合表演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们整合歌曲的唱歌和鼓点,并表演给同学们听。

四、教学反思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学生的参与感和兴趣,让学生们在欣赏歌曲、学唱和击鼓等环节中,感受歌曲的情感和意境,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歌词和表达歌曲的情感。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运用多媒体等教学工具,以更生动、形象的方式,让学生们更好地学习和掌握歌曲的基本内容。

最后,对于学习成效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鼓励他们在平时自己练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小学音乐课《送别》教案三篇

小学音乐课《送别》教案三篇

小学音乐课《送别》教案三篇导读:本文小学音乐课《送别》教案三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学堂乐歌的有关常识,了解作曲家李叔同。

2、通过演唱和对歌曲的艺术处理,提高学生的表现力。

3、能从乐曲的听赏中体会作品的内涵与情感。

4、能大胆的参与歌曲的演唱也表演,能准确表达歌曲情感。

培养学生合唱合作精神与充满爱心的情怀。

教学重点:1、演唱歌曲《送别》2、听赏乐曲教学难点:谈听赏乐曲的感觉与情感体验教学方法:欣赏与实践相结合法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组织教学欣赏《童年》,介绍学堂乐歌。

:新课导入和授新教学步骤:一、导入今天我们首先来欣赏一首歌,请大家猜猜他的歌名。

(放《童年》)这是大家喜欢的《童年》,它是流行于现代校园的一首校园民谣,那么我们思考一下,如果我们追溯到“五四”时期,那时学堂里又在唱些什么?那时人们把在学堂里唱的歌叫乐歌,因此就把20世纪初流行于学校的歌曲,叫学堂乐歌。

学堂乐歌除向学生进行思想和知识教育外,还有反映人们要求“富国强兵”、“抵御外辱”的,还有宣传学习科学,反对封建迷信的。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学堂乐歌《送别》二、介绍词曲作者学堂乐歌基本上是填词歌曲,其曲调大部分选自当时的日本和欧美的流行歌曲,因此它的曲作者为英国的奥待韦。

它的词作者是我国近代音乐家李叔同。

三、发声练习四、唱谱1、熟悉D大调2、视唱全谱3、解决难点五、填词演唱六、感情处理歌曲表达了一种依依不舍的离别之情。

最后一句应唱得渐慢渐弱。

七、学生表演用王维的诗来启发,教师示范八、辩论:你更喜欢学堂乐歌还是校园民谣。

发挥生学的主体性九、不管你更喜欢哪一种,我们都不能忘记学堂乐歌对我国近代音乐文化发展的影响通过辩论加深学生对学堂乐歌的认识与喜爱篇二学情分析:本班学生来自音乐素养较高的部分四年级学生和音乐素养很高的部分三年级学生,因此,教师可以对学生提出较高的音乐学习目标,可以挖掘拓展的深度,以适应学生发展的需求。

关于小学音乐课《送别》教案(12篇)

关于小学音乐课《送别》教案(12篇)

关于小学音乐课《送别》教案(12篇)小学音乐课《送别》教案篇1一、教学内容:由于影视音乐与影视剧情亲密关联,因此,与其他类型的音乐相比,影视音乐更易于理解。

影视音乐在传播渠道上也比其他仅通过现场演出或录音的音乐更为顺畅,随着相关电影或音乐剧的播放,影视音乐会很快得到传播。

本单元力图让学生对影视音乐及其不同类别有一个初步的熟悉和了解,并使学生能够结合所熟识的电影及电视剧,能够自主分析其中音乐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学问目标:了解影视音乐的不同分类,了解学堂乐歌的有关常识,演唱歌曲《送别》。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演唱和对唱曲的艺术处理,提高学生的表现力。

情感目标: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珍惜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意。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了解影视音乐的不同分类,了解学堂乐歌的有关常识,正确、有感情地演唱歌曲送别。

难点切分音,长音的演唱及休止符的停顿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5分钟)1、课前播放《喜羊羊与灰太儿狼》【设计意图】调动心情,创设一个宽松融洽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开心、兴奋地开头音乐课。

2、师生问好(1)导入:同学们,你们喜爱看电视、电影吗?那谁知道刚刚听到的是哪部动画片的音乐?请告知教师,有哪些影视剧的音乐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呢?(指生答复,并请学生唱唱他们所熟识的影视歌曲)(2)倾听影视歌曲片段片头曲《黑猫警长》:黑猫警长主题歌《上海滩》:上海滩背景音乐《还珠格格》:有一个姑娘插曲《浪漫满屋》:ithink 情节音乐《微笑百事达》:北极星的眼泪片尾曲《神话》:漂亮的神话(3)音乐常识:归纳影视音乐的分类(主题歌、片头曲、插曲、情节音乐、背景音乐、片尾曲等。

)同学们真棒!那么请大家依据音乐在影视剧中消失的不同位置,想一想影视音乐有哪些不同类型?我们今日要学的歌曲是一部电影中的插曲。

【设计意图】以流行影视歌曲引情激趣,将学生生活中已有的音乐感受带进课堂,既拉进了师生距离,表达了教学活动与生活相结合的课改新理念,又提醒本节课的主题。

幼儿园儿歌《送别》教案 幼儿园儿歌

幼儿园儿歌《送别》教案 幼儿园儿歌

《送别》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唐代诗人王维的诗作《送别》以及其中的意境和情感。

2. 培养幼儿对诗歌的欣赏能力,激发幼儿对文学的兴趣。

3. 启发幼儿对亲情和友情的情感体验,培养他们的情感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诗歌《送别》的背景介绍和解读。

2. 诗歌《送别》的朗诵学习和表演。

3. 借助《送别》这首诗歌,引导幼儿讨论爱与离别的主题,让他们从中感受到情感的交流和表达。

三、教学过程1. 诗歌《送别》的背景介绍和解读a. 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让幼儿了解唐代诗人王维的生平和成就,引导幼儿对他产生兴趣和好奇心。

b. 讲解《送别》中的场景和情感,让幼儿理解其中包含的深刻意境和情感内涵。

2. 诗歌《送别》的朗诵学习和表演a. 教师进行示范朗诵,让幼儿感受诗歌的韵律和美感。

b. 分段学习诗歌内容,引导幼儿掌握诗歌的诵读技巧和表达方法。

c. 分组进行诗歌朗诵比赛,激发幼儿参与和表现的兴趣。

3. 借助《送别》这首诗歌,引导幼儿讨论爱与离别的主题a. 组织围绕《送别》展开的主题活动,比如画画、手工制作等,让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亲情和友情的理解和感悟。

b. 通过故事、游戏等方式,让幼儿感受到爱和离别的情感,引发幼儿对亲情和友情的共鸣和体会。

四、教学评估1. 诗歌《送别》的朗诵表演评比,评选出最佳表演者和团队。

2. 观察幼儿对诗歌内容和主题活动的理解和参与情况,进行综合评估。

五、教学反思1. 教学有序进行,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诗歌的美和情感的力量。

2. 给予幼儿足够的表达空间和时间,鼓励他们在诗歌和主题活动中进行情感表达。

六、教学延伸1. 通过诗歌朗诵和主题活动,引导幼儿进行手工制作,制作与《送别》主题相关的作品,展示幼儿的创作才华。

2. 组织家长参与,在家庭中延续诗歌《送别》的教学内容,促进家校合作和情感交流。

通过以上教学内容和活动,幼儿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深入理解诗歌《送别》,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情感力量,培养和提升他们的情感表达能力,同时也启发幼儿对文学和艺术的热爱与理解。

歌曲送别教案初中

歌曲送别教案初中

教案:《送别》歌曲教学【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感受中国古典诗词的美,通过学习《送别》歌曲,进一步体会诗词与音乐的完美结合。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3. 通过学习《送别》歌曲,引导学生理解友谊、珍惜友情。

【教学内容】1. 歌曲《送别》的词曲分析2. 中国古典诗词与音乐的结合3. 歌曲的情感内涵【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播放《送别》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

2. 教师简要介绍《送别》歌曲的背景,引发学生对歌曲的兴趣。

二、歌曲分析(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的旋律、节奏、和声等音乐要素。

2. 教师解读歌曲的歌词,引导学生理解歌词的意境和情感。

三、诗词与音乐的结合(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古典诗词的特点,如平仄、韵律等。

2. 教师讲解诗词与音乐的结合方式,如旋律、节奏、和声等。

3.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送别》歌曲中诗词与音乐的结合方式。

四、情感内涵(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从情感角度分析《送别》歌曲,如友情、离别等。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讨论歌曲对他们的启示。

五、实践活动(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首古典诗词,尝试为其谱曲。

2. 各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大家共同欣赏、讨论。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如歌曲分析、诗词与音乐的结合等。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感受,提出改进意见。

【教学评价】1. 学生对《送别》歌曲的理解和感悟程度。

2. 学生对诗词与音乐结合方式的认识和运用能力。

3. 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情况,如创意、合作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了解《送别》歌曲的美,还能深入理解诗词与音乐的结合方式,同时,培养他们对友谊的珍视和情感的感悟。

小学音乐《送别》教案模板

小学音乐《送别》教案模板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送别》这首歌曲的背景和作者;2. 通过学习歌曲,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和表现力;3. 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教学重点:1. 学习歌曲《送别》的旋律和歌词;2. 通过演唱、演奏等形式,表现歌曲的情感。

教学难点:1. 歌曲旋律较为复杂,需要学生认真听讲、反复练习;2. 歌曲情感较为深沉,需要学生理解歌词含义,把握歌曲情感。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包括歌曲《送别》的歌词、旋律、作者介绍等;2. 音响设备,用于播放歌曲;3. 纸、笔,用于学生记录歌词和旋律。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歌曲《送别》的背景和作者;2. 引导学生思考:这首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二、歌曲学习1. 教师播放歌曲《送别》,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旋律和节奏;2. 学生跟唱歌曲,教师纠正学生的音准和节奏;3. 学生分组练习歌曲,教师巡回指导;4. 学生汇报练习成果,教师点评并指导。

三、歌曲表演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表演形式(如:合唱、器乐演奏、舞蹈等);2. 学生分组排练,教师巡回指导;3. 学生展示表演,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四、总结与拓展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歌曲《送别》的旋律和情感;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引导学生关注音乐作品背后的情感;3. 拓展:让学生课后搜集更多关于《送别》的资料,了解歌曲背后的故事。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歌曲《送别》,让学生了解了歌曲的背景和作者,培养了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表现力。

在歌曲学习过程中,教师注重学生的参与,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音乐。

同时,通过分组表演的形式,提高了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 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2. 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3. 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最新整理小学音乐课《送别》教案范文三篇

最新整理小学音乐课《送别》教案范文三篇

小学音乐课《送别》教案小学音乐课《送别》教案小学音乐课《送别》教案以下内容,供参考!!范文一教学目标:1、了解学堂乐歌的有关常识,了解作曲家李叔同。

2、通过演唱和对歌曲的艺术处理,提高学生的表现力。

3、能从乐曲的听赏中体会作品的内涵与情感。

4、能大胆的参与歌曲的演唱也表演,能准确表达歌曲情感。

培养学生合唱合作精神与充满爱心的情怀。

教学重点:1、演唱歌曲《送别》2、听赏乐曲教学难点:谈听赏乐曲的感觉与情感体验教学方法:欣赏与实践相结合法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组织教学欣赏《童年》,介绍学堂乐歌。

:新课导入和授新教学步骤:一、导入今天我们首先来欣赏一首歌,请大家猜猜他的歌名。

(放《童年》)这是大家喜欢的《童年》,它是流行于现代校园的一首校园民谣,那么我们思考一下,如果我们追溯到“五四”时期,那时学堂里又在唱些什么?那时人们把在学堂里唱的歌叫乐歌,因此就把20世纪初流行于学校的歌曲,叫学堂乐歌。

学堂乐歌除向学生进行思想和知识教育外,还有反映人们要求“富国强兵”、“抵御外辱”的,还有宣传学习科学,反对封建迷信的。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学堂乐歌《送别》二、介绍词曲作者学堂乐歌基本上是填词歌曲,其曲调大部分选自当时的日本和欧美的流行歌曲,因此它的曲作者为英国的奥待韦。

它的词作者是我国近代音乐家李叔同。

三、发声练习四、唱谱1、熟悉D大调2、视唱全谱3、解决难点五、填词演唱六、感情处理歌曲表达了一种依依不舍的离别之情。

最后一句应唱得渐慢渐弱。

七、学生表演用王维的诗来启发,教师示范八、辩论:你更喜欢学堂乐歌还是校园民谣。

发挥生学的主体性九、不管你更喜欢哪一种,我们都不能忘记学堂乐歌对我国近代音乐文化发展的影响通过辩论加深学生对学堂乐歌的认识与喜爱范文二学情分析:本班学生来自音乐素养较高的部分四年级学生和音乐素养很高的部分三年级学生,因此,教师可以对学生提出较高的音乐学习目标,可以挖掘拓展的深度,以适应学生发展的需求。

音乐教学案例《送别》教案

音乐教学案例《送别》教案

音乐教学案例《送别》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了解《送别》这首歌曲的背景及意义;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能够理解并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情感;3. 教授学生基本的乐理知识,如旋律、节奏等。

1.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聆听、演唱、分析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歌曲;2. 运用小组讨论、即兴创作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提高音乐素养;2. 引导学生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音乐形式;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升集体荣誉感。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歌曲背景及意义介绍《送别》这首歌曲的创作背景和历史意义,使学生了解这首歌曲背后的故事。

2.2 歌曲结构及旋律分析分析《送别》这首歌曲的结构、旋律特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

2.3 歌词解析对《送别》的歌词进行详细解析,使学生能够理解歌词所表达的情感。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课堂导入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思考送别的场景和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2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送别的场景和情感,让学生分享彼此的想法和感受。

3.3 歌曲聆听让学生聆听《送别》这首歌曲,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3.4 歌曲演唱教授学生演唱《送别》,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旋律和节奏。

3.5 即兴创作让学生根据《送别》的旋律,即兴创作歌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

第四章:教学评价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演唱和创作,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教学课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教学内容。

5.2 教学音频准备《送别》这首歌曲的音频文件,用于课堂聆听和演唱。

5.3 乐理教材准备乐理教材,用于教授学生基本的乐理知识。

第六章:教学活动6.1 课堂练习设计课堂练习,让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6.2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一首关于送别的歌曲创作。

歌曲《送别》教案

歌曲《送别》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歌曲《送别》教案课时安排:1课时年级:八年级教材:《音乐》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体验歌曲《送别》的情感,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2. 使学生掌握歌曲的基本演唱技巧,提高学生的歌唱水平。

3. 通过学习歌曲,让学生体会友谊的珍贵,懂得珍惜身边的人。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歌曲《送别》的旋律、歌词及情感体验。

难点:歌曲的高音部分及节奏处理。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歌曲的背景、作者及情感。

2. 示范法:教师演唱歌曲,学生跟随模仿。

3. 实践法:分组演唱、接龙演唱,提高学生的歌唱能力。

4.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歌曲中所表达的情感及友谊的意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歌曲《送别》的背景及作者。

2. 学习歌词:引导学生跟读歌词,注意音准和节奏。

3. 学习旋律:教师示范演唱,学生跟随模仿,注意高音部分的处理。

4. 情感体验:引导学生体会歌曲中所表达的友谊之情,讨论如何珍惜身边的人。

5. 分组演唱: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演唱练习,相互鼓励、纠正。

6. 接龙演唱:选取部分学生进行接龙演唱,提高学生的歌唱能力。

7. 总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友谊的珍贵。

8. 作业:布置课后练习,要求学生回家后自行演唱歌曲《送别》。

六、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歌曲的掌握情况。

2. 评价学生在演唱过程中的音准、节奏和情感表达。

3. 通过课后作业的提交,检查学生回家练习的情况。

七、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歌曲《送别》的演出活动,提高他们的舞台表现力。

2. 邀请家长参加演出,增进家长对音乐教育的了解和支持。

3. 开展友谊主题的班会活动,让学生从多方面体会友谊的珍贵。

八、教学资源1. 教材:《音乐》2. 音响设备:电脑、音响、话筒等。

3. 教学图片:与歌曲《送别》相关的图片。

4. 视频资料:关于友谊的短片或歌曲《送别》的演唱视频。

九、教学反思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找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歌曲《送别》教案
1、会唱歌曲《送别》
2、通过演唱和对歌曲的艺术处理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3、初步认识影视歌曲、学堂乐歌教学重点:学会演唱歌曲,理解歌曲情感意境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唱出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
1、欣赏根据四大古典名著改编的电视连续剧主题歌《敢问路在何方》《滚滚长江东逝水》《好汉歌》《枉凝眉》。

师:同学们,今天在上新课之前,我们先来欣赏几首歌,并且请大家来猜猜它的歌名?播放歌曲《敢问路在何方》、《滚滚长江东逝水》、《好汉歌》、《枉凝眉》
2、简介歌曲这四首歌曲是依据我国四大古典名著《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改编的电视剧主题歌曲《敢问路在何方》、《滚滚长江东逝水》、《好汉歌》、《枉凝眉》。

四大古典名著是我国文化的瑰宝,尤其在中央电视台将其拍摄成电视剧后,其主题旋律传遍了大江南北,成为广大群众非常喜爱的电视歌曲。

主题歌曲恰如其分的突出作品的主题,起到了歌颂主题思想,帮助观众明确理解作品思想内涵的作用。

一、那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新课也是一首影视歌曲,它是一部老电影《城南旧事》的插曲--《送别》
二、认识作者:李叔同(1880-1942)又名弘一法师。

浙江平湖人,中国著名音乐家、戏剧活动家。

1880年9月生于天津,1918年在杭州虎跑寺出家,1942年10月逝世于福建泉州开元寺。

李叔同是第一个向中国传播西方音乐的先驱者、除音乐、戏剧外,绘画、书法、诗词均所擅长。

名画家丰子恺、音乐家刘质平等文化名人皆出其门下。

主要音乐代表作品有《送别》、《西湖》、等。

三、歌曲介绍:1945年,在杭州第一师范人教的李叔同,写了这首著名的《送别》。

它属于李叔同早年的创作的“学堂乐歌”,所谓“学堂乐歌”是指清末明初一批有抱负的知识分子,鼓吹音乐对思想启蒙的重大作用,积极倡导在学校中开设音乐课,同时,一些在日本留学的青年学子,借当时流行于日本和欧美的曲调填上新词,编成新的歌曲。

此外“学堂乐歌”还常常采用中国国典诗词来填写新的歌词。

李叔同的《送别》就具有这些鲜明的“学堂乐歌”的特点,一是,古典诗词体填写歌词,二是,选用美国流行曲调作谱。

不了解这些背景,难免会对《送别》不同于现代歌曲的某些特点感到困惑和不解。

四、学唱歌曲1.听音范唱播放《送别》师:我们在听到时候看看这首歌曲是几拍子,速度是,力度以及调号?生:回答师:概括,四四拍、中速稍慢、中弱、D大调、再次听《送别》师:一
起来听听这首歌曲,注意歌曲的特点和情绪师:谁来说说歌曲的特点和情绪?师:说的很正确,这首歌曲特点,旋律平缓悠长,凄美柔婉,节奏也比较简单,表达李叔同对“金兰之”交友人分别时的离愁别绪,对友人依依不舍的思想感情。

情绪:忧伤惆怅深情师:好,那么下面把旋律带上跟着老师一起学唱这首歌曲
1、先来朗诵一遍歌词
2、学生一起朗诵
3、老师领唱一边简谱
4、学生聆听一遍歌曲
5、学生跟着音乐轻声哼唱
6、教师领唱
7、学生一起唱
三、主题延伸、扩大视野《城南旧事》是1982年女作家林海音改编的同名电影,《送别》因在影片中作为主题曲而广为人知。

我将播放电影片段,学生会看到在电影那行云流水般的叙述中,《送别》的旋律随着淡淡哀伤的情节的发展数度响起,深深地刻印在人们的心上,此时学生会感受到歌曲在影片中的隐约、哀婉之美。

四、扩展。

除了这首《送别》外,你们知道的还有哪些关于离别惆怅的歌曲或者诗歌文章呢?李白写了很多离别的诗篇,其中有两首很有名:《赠汪伦》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
广陵》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五、课堂小结:
1、今天我们一起欣赏演唱了这首清新、淡雅、优美的《送别》。

在这里老师真诚地希望同学们珍惜我们现在的师生情、同学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少一点冲动与矛盾,多一点宽容和帮助,为我们的和谐班级、和谐校园、和谐社会,做出自己的努力,也让我们将来的离别不留遗憾。

2、今天的音乐课就要结束了,谢谢大家!让我们唱着《送别》所再见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