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艺术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特征为主的滑稽短片,比较注重情节发 展和人物刻画的短故事片。
3、长故事片的创作
(1)《阎瑞生》:编剧杨小仲,导 演任彭年、徐欣夫。
(2)《海誓》:导演但杜宇, 1921年拍,1922年公映.
(3)《红粉骷髅》:导演管海峰, 1921年拍,1922年公映
❖ 总体来说,《阎瑞生》、《海 誓》、《红粉骷髅》等第一批长 故事片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电影 由短而长的一次飞跃
(一)初创期和发展期(1896-1930)
1、电影传入中国
1896年8月11日,上海徐园“又一村”放映“西洋影戏”; 最早以中国生活为题材的影片,并不是由中国人首先在 中国拍摄和放映的,而是由外国人拍摄、并且在外国放映 的。
2、早期电影短片的创作
❖ 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的老板任庆泰(字景丰) 拍摄了著名谭派京剧艺术创始人谭鑫培表演的京 剧片段《定军山》。
❖ 1913年《难夫难妻》, 郑正秋编剧、张石川和郑 正秋联合导演,是中国第一部短故事片。
❖ 同年,黎民伟主演、黎北海导演了根据庄子故事《庄 周蝴蝶梦》改编而成的影片《庄子试妻》。
1922年《掷果缘》
❖ 又名《劳工之爱情》 ❖ 现存最早的中国电影。 ❖ 编剧郑正秋,导演张石川。 ❖ 影片已经不是纯粹意义上以突出夸张的动
wk.baidu.com
(4)《孤儿救祖记》
❖ 明星公司1923年拍摄,编剧郑正秋,导 演张石川,主演王汉伦、郑小秋。
4、早期重要的民营制片、发行 放映业
❖ 20年代以后,制片公司蜂拥而起。“明 星”、“天一”、“联华”是最重要的 公司。
(二)中国电影的高潮期(1930-1937)
❖ 1、左翼电影的兴起
❖ 1933年3月,在瞿秋白的领导下,组织了由沈端先(夏衍)、 阿英(钱杏邨)、王尘无、石凌鹤、司徒慧敏在内的五人 “党的电影领导小组”。
❖ 1933年是左翼电影的丰收年,涌现了《春蚕》、《民族生存》 等无声影片,还有《姊妹花》、《渔光曲》等探索期的有声 电影,被誉为“中国电影年” 。
2、无声电影的成熟
吴永刚和《神女》
❖ 1934年,被誉为1934年中国电影界的最大收获, 也标志着中国无声电影的艺术成就走向了成熟的 最高点。
蔡楚生和《渔光曲》
(3)历史题材电影
❖ 《林则徐》(1959,郑君里、岑范导演) ❖ 《红旗谱》(1960,梁斌等编剧,凌子
风导演,吴印咸摄影,崔嵬、葛存壮主演) ❖ 《甲午风云》(1962,林农导演,李默
然、浦克等主演)
(4)音乐故事片
❖ 《刘三姐》(1960,乔羽编剧,苏里导 演,黄婉秋主演)
❖ 《阿诗玛》(1964,葛炎编剧,刘琼导 演,杨丽坤、包斯尔、韩非主演)
第一节 内地电影史概述
主要经历10个发展和演变阶段:
初创期——萌芽和初创阶段(1896—1921) 发展期——20年代,探索阶段(1922—1930) 高潮期——默片成熟和有声电影诞生时期(1931—1937) 低潮期——抗战电影阶段(1937—1945) 成熟期——40年代后半期,战后影戏电影的成熟阶段(1945—1949) 繁荣期——建国后“17年电影”的高潮阶段(1949—1966) 荒芜期——文革电影的低落阶段(1966—1976) 改革开放新时期——文革后创新突破阶段(1976—1989) 新新电影——新生代电影和老电影人新创作(1990-2000) 开放整合期——市场的放开,电影产业和创作的发展(2001-至今)
❖ 1934年,影片是中国电影史上第一部赢得国际奖 项的故事片。
3、有声电影的诞生和探索
❖ 1927年,美国电影《爵士歌王》标志着有声电影的诞 生,这是第一部有少量歌曲和人物对话、蜡盘发声的 电影。
❖ 明星公司在1930年6月开始拍摄蜡盘发音的有声片《歌 女红牡丹》,是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
1)郑正秋的《姊妹花》1933
以情节剧的结构模式为影片的主要叙事架构。 剧性冲突的多层次设置,反差性高潮段落 的合理安排
❖ (2)散文风格的艺术电影《小城之春》
1948年,导演费穆,文华公司出品。 侧重于表现人物的内心情感、注重散文诗 般的抒情文化传统,注重人生哲理的意义。
(五)中国电影繁荣期(1949-1966 )
❖ 1946年10月1 日 “东北电影制片厂”成立, 完成了新中国第一部故事片《桥》的拍摄, 这样就标志着新中国电影事业的诞生。
演) ❖ 《小兵张嘎》(1963,徐光耀编,崔嵬、欧阳红樱导演,聂晶摄,安吉斯主演)
(2)喜剧电影
A、讽刺喜剧 B、歌颂喜剧 C、轻喜剧
❖ 《李双双》(1962,鲁韧导演,张瑞芳、仲星火主演) ❖ 《新局长到来之前》(1956);《不拘小节的人》(1956) ❖ 《五朵金花》(1959,王家乙导演,杨丽坤主演) ❖ 《今天我休息》(1959,鲁韧导演) ❖ 《锦上添花》(1962,谢添、陈方千导演,韩非、赵子岳、凌元等主演) ❖ 《女理发师》(1962,丁然导演,王丹凤、韩非等主演)
❖ 国统区电影 ❖ 上海“孤岛” ❖ 沦陷区
(四)中国电影成熟期(1945—1949)
1、战后电影的成熟
一 (《一江春水向东流》) 三 (《三毛流浪记》) 五 (《乌鸦与麻雀》) 八 (《八千里路云和月》) 万 (《万家灯火》)
重点影片
❖ (1)情节剧史诗电影《一江春水向东 流》
1947,蔡楚生、郑君里合导,陶金、白杨主演。
(1)战争题材影片
❖ 《南征北战》(1952,成荫、汤晓丹导演;沈西蒙等编剧;陈戈、张瑞芳等主 演)
❖ 《董存瑞》(1955,丁洪等编剧,郭维导演,包杰摄影,张良主演) ❖ 《青春之歌》(1959,改编杨沫,崔嵬、陈怀恺导,谢芳、秦怡、于是之主演) ❖ 《红色娘子军》(1960,梁信编,谢晋导,沈西林摄,祝希娟、王心刚、陈强
❖ 声音探索上,台词的运用已经比较成功,而且 在语腔语调上有了比较独特的节奏感。
❖ 缺点在于,台词过于集中和戏剧化,并且整部 影片没有音乐和音响。
2)袁牧之和《桃李劫》1934
❖ 遵循了有声电影的创作观念,将声音第一次作 为有机的艺术表现手段进行构思,被赞誉为 “中国有声电影划时代的作品”。
(三)中国电影低潮期(1937—194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