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语文背影教案
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背影教案(9篇)
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背影教案(9篇)初中语文《背影》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体味并准确理解文章所表达的父子深情。
[教学重点]理解文章具体描写父亲“背影”的细节,体味作者为之感动落泪的表层和深层原因;体会选择“背影”作为表现主体的美学意义。
一、导入课文放《背影》歌动画。
(以此为背景音乐开始导入。
)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不经意的细节,会引发我们内心的感动。
比如:春天树尖上长出了第一片嫩芽,秋日里远处传来的一首怀旧的老歌,周六回到家,父母早已为我们准备了一桌热气腾腾的饭菜。
这样的事,也许还有很多很多。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一篇令人感动的文章《背影》。
最近我发现,有作曲家把它写成了一首的歌曲,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听一下。
二、作者介绍这首歌所表现的就是父子分别的情形。
那我们就一起来看课文,先了解一下《背影》的作者。
放作者介绍,同学读。
《背影》是朱自清早期散文的代表作,这是一篇记实的作品,作者曾说,他完全是写实,把当时的所见所感真实地记录下来。
追忆了作者在八年前,在北大读书时经历的家庭变故。
这篇课文当时中国社会处在军阀混战的时期,知识分子朝不保夕,奔波劳碌,谋事艰难,在他们心头笼罩着一层淡淡的哀愁。
江泽民同志曾在朱自清逝世四十周年时为他题词,放题词。
这可以说是对朱自清一生的品格和学识的高度概括。
下面我们就一起体会一下。
三、课文欣赏思考问题:1、本文写的主要事件是什幺?放全文朗读动画。
四、思考讨论㈠整体感知:两个问题1、本文写的主要事件是什幺?回答:父子浦口送别。
回答:四写背影。
分别为:⑴怀念父亲,惦记背影;第一次是开篇点题“背影”,有一种浓厚的感情气氛笼罩全文。
⑵望父买橘,刻画背影;第二次是在车站送别的场面中,父亲胖胖的身躯,艰难的步履,使儿子感动得热泪盈眶。
⑶父子分手,惜别背影;第三次是父亲和儿子告别后,儿子眼望着父亲的“背影”在人群中消逝,离情别绪。
⑷别后思念,再现背影。
第四次是在文章的结尾,儿子读着父亲的来信,在泪光中再次浮现了父亲的“背影”,思念之情不能自己。
八年级语文《背影》教案7篇
八年级语文《背影》教案7篇《背影》是朱自清早期的散文代表作,作品采用记实的手法,通过特定角度的背影去写父子间在那特殊的社会背景下的相怜相爱的感情。
牛牛范文网为朋友们整理了7篇八年级语文《背影》教案,希望能够对困扰您的问题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初中语文课文《背影》教案篇一教学分析:《背影》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上册(人教版)第二单元的一篇文章,这一单元的主题思想是让世界充满爱,对于母爱,友爱,学生们总是很容易体会得到。
而父亲深沉的爱,无处不在,却总是默默的。
《背影》是一篇包含着浓浓父爱的优美的散文,作者细腻的笔迹,将父亲沉默的细致的爱展示给我们。
这一单元,教会同学们体会到生活中爱,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爱的世界里。
学情分析:从上学期的各方面情况来看,本班总体还是不错的——班风积极健康向上,学生思维较活跃,班干部的工作能力有很大提高,大部分学生已经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是仍不排除少数一些自控力较差的学生。
本学期仍应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争取引导个别学生有明显进步。
学生的学习能力也较强,对文本的理解也有一定的基础。
教学重点:1.体会抓住人物特定情境下的“背影”进行细致描写的特点,感受理解父亲的爱子之情;2.体会朴实的语言中所包含的深情。
教学难点:1、理解文章具体描写父亲“背影”的细节,体味作者为之感动落泪的表层和深层原因;2、体会选择“背影”作为表现主体的美学意义。
教学准备:1.掌握作者情况及作品背景。
歌曲《懂你》、名画《父亲》的相关资料。
2.用音乐烘托气氛感染学生:诵读—感知—设疑—对话。
教学方法:朗读教学法、研讨点拨法。
重点研读文中父亲说的“五句话儿”,出现的“四次背影”,“三处情感的跌宕”,两个“聪明”,“一声长叹”选用语言实例赏析,体会关键词语的妙处,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在教学的最后阶段对学生进行作文训练,并引导其欣赏罗中立的名画《父亲》。
教师在疑难处给予指导点拨。
利用多媒体,精读、速读相结合。
第14课《背影》教案-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本节课旨在通过《背影》一文的教学,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第14课《背影》教案-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1.教学重点
(1)理解并掌握课文《背影》的基本内容,熟读成诵;
1.深入挖掘课文内容,让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2.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3.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合作精神;
4.加强写作指导,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5.及时反思教学效果,不断优化教学策略。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父爱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父爱的不同表现形式、分析其意义并学会表达对父爱的感激。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1.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通过对散文《背影》的阅读与品味,学会欣赏文本的语言美、情感美和结构美;
2.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通过分析课文内容,锻炼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
3.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理解作品中父爱如山的情感内涵,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4.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学会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手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提升写作水平;
(2)分析并领会课文的行文结构、写作手法及表达方式;
(3)深入体会作者对父爱的感悟,感受亲情的伟大;
(4)学会运用课文中的描写和抒情方法,提高写作能力。
具体举例:
-通过阅读课文,掌握生词、短语、句式,理解课文的基本情节;
八年级上册语文《背影》教案(精选7篇)
八年级上册语文《背影》教案〔精选7篇〕八年级上册语文《背影》教案〔精选7篇〕八年级上册语文《背影》教案篇1教学目的:〔1〕以学生活动为主、老师引导、点拨为辅,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培养学生的参与才能。
〔2〕揣摩语言,理解“背影”的特定环境。
〔3〕加强听说训练。
教学设想:〔1〕安排二课时。
〔2〕注重学生活动,安排讨论,强化听说。
第一课时一诵读课文,感知内容。
1.轻声读课文,遇到不认识或读不准音的字,画下来并注音。
争取读一两遍能把课文顺畅地读下来。
2.边读课文,脑海中边再现文中描绘的内容,力求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身临其境地体会父子相爱相怜的深情。
3.对儿子来说,父亲的背影再平常、再熟悉不过了,而浦口车站送行,父亲的背影竟使儿子感动得流泪,这是为什么?说明:要组织学生认真讨论这个问题。
初读课文,宜引导学生从总体上感知课文内容。
包括课文的情感基调,不宜匆忙“分析”。
“这一次”背影不同于平时,在家境惨淡、心境凄苦的特定背景下,父亲的爱子之情尤为崇高,尤其感人。
讨论中,鼓励尽可能多的同学发言,发言中不大准确的理解,一般可不予纠正,留待深化理解课文时解决。
二揣摩语言,理解“背影”的特定环境。
两人一组,讨论以下问题,参加全班交流。
1.说说以下词语的表达作用。
〔1〕祖母死了,父亲也失业了,作者为什么用“祸不单行”来形容这两件事?〔不仅仅是不幸,失业是社会造成的,对个人和家庭来说,失业是灾难,是飞来横祸。
失业,又遇丧事,就是更不堪承受的灾祸了〕〔2〕到徐州,为什么会见到“满院狼藉”的景象。
〔这是对失业后凄凉情景的描绘,父亲只能分开徐州,另谋生路〕〔3〕“惨淡”一词。
除了表现经济状况的困窘,还描绘了什么?〔心境也是惨淡、凄苦的〕2.在“祸不单行”的日子里,父亲承受着哪些痛苦?〔失去亲人的悲哀,失业后经济困窘的压力,生计无着,前景暗淡的凄苦〕3.“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父亲这样说的目的是什么?〔完全是为了宽慰儿子〕说明: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这几个问题,就能把握住“背影”描写的特定环境,为深化理解父亲爱子之心打下根底。
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背影教案【优秀8篇】
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背影教案【优秀8篇】《背影》是朱自清先生写于1925年10月的一篇回忆性记叙散文,文章深刻的表现了父亲的爱子之心和作者的念父之情。
以下内容是牛牛范文为您带来的8篇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背影教案,我们不妨阅读一下,看看是否能有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
初中语文《背影》教学设计篇一一、教学目标1、揣摩文章朴实而简洁的语言,感悟文字中蕴涵的父子深情。
2、仔细研读父亲爬过铁道去买橘子时的“背影”,学习本文抓住人物形象特征进行细致描写的方法。
3、联系自己的生活,进一步体会亲情的内涵。
二、教材分析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朱自清通过对父亲的背影在特定环境下的几个细节描写,刻画了父亲颓唐的老境和“我”对父亲的眷恋之情作者“诚实”的写作使文章真实可感,触人心弦,读之潸然泪下;语言朴实,意蕴深厚,“哀而不伤,怨而不怒”的美学风格,深深打动了一代又一代读者的心教学中,宜创设良好的课堂情境,采用朗读、研读相结合的方式,通过有感情的诵读以及对文章重点词句的分析,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感受浓浓的人间亲情。
三、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你平时注意过别人的背影吗?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著名的纪实散文,作为语文材料的传统篇目,它感动了很多很多读者,因为它写出了人世间至深至诚的父子之爱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品味朱自清先生的《背影》。
(二)整体感知(自主学习)1、朗读课文,进一步体验作品的情感。
2、讨论交流针对阅读中不理解的地方,如某些词语、句子等,提出疑问梳理筛选,将学生比较关注的、较有价值的问题找出来,共同解决。
(三)研读课文1、在写父子离别之前,作者还交代了随父奔丧、家境衰败、父亲到南京谋事等内容,从中可见父亲当时怎样的处境和心情?这对写“背影”有什么作用?2、文中四次写到“背影”,组织讨论,体会关键词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讨论:文章写了几次背影?哪次写得最具体、细腻?在这次描写中,哪些词语用得好?为什么?明确:(1)①难忘背影②刻画背影③惜别背影④再现背影(2)(提示:找动词、形容词)如:“探”表明父亲胖动作不灵便,下铁道小心翼翼;“攀”既写出了月台的高度,又可以想象到父亲爬月台的吃力;“缩”:两脚无处可蹬,把怎样爬写得更细致;“肥胖的身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把父亲爬月台是的艰难动作,写得栩栩如生。
八年级上册语文《背影》教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背影》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背影》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朱自清的情感表达。
(2)学会分析文学作品中的形象、情节、主题等要素。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
(2)学会朗读、感悟,提高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父爱的伟大,培养孝敬父母的传统美德。
(2)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背影》的内容,把握作者朱自清的情感表达。
2. 分析课文中的形象、情节、主题等要素。
三、教学难点1. 体会作者在细节描写中表达的深情。
2. 将课文内容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相结合,进行情感体验。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丰富教学手段。
3. 以情感体验为主线,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作者朱自清及其作品《背影》。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基本内容。
(2)结合课下注释,扫清字词障碍。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父亲形象有哪些特点?(2)全班交流:父亲的形象对作者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 情感体验(1)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细节描写,体会作者的情感。
(2)分享自己的亲情故事,感受父爱的伟大。
5. 拓展延伸(1)讨论:如何理解“背影”这一?(2)课后作业:写一篇关于亲情的作文。
6. 总结反馈(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2)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情感教育。
六、教学评价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课文《背影》的内容,理解作者朱自清的情感表达。
2.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分析文学作品中的形象、情节、主题等要素。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父爱的伟大,培养孝敬父母的传统美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调整。
初中语文背影优秀教案设计(优秀5篇)
初中语文背影优秀教案设计(优秀5篇)八年级语文《背影》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养成默读习惯,提高默读速度2.理解文章中父亲的四次“背影”3.感受父爱的伟大教学重点1.望父买橘2.情境教学教学过程一、导入本文作者是朱自清。
《春》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原籍浙江绍兴。
五岁时去了扬州,在那里时间较长,所以说他是扬州人。
他是现代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生于光绪二十四年十月初九(1898年11月22日),卒于1948年8月12日。
朱自清有很多散文,他的散文第一次结集时,是以《背影》作为他的整部散文集的名字的。
可以看得出来,他自己对《背影》这篇散文也是比较看好的。
可以说,《背影》是能够让我们终生受益的一篇散文。
《背影》到底是一篇怎么样的文章呢?为什么会这么有名?到底写了些什么呢?请同学们把课文翻开,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二、默读课文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并思考下面两个问题:1.文章写的什么事?事情发生的背景是什么?2.文章一共几次写到背影?作者想表达什么样的中心?三、生字新词好了吗?同学们上课之前一定预习过课文的生字新词,那我们来做一个小小的检查。
请一位同学上来给生字新词注音,其他同学可以在自己的本子也注一注。
交卸奔丧踌躇迂腐蹒跚颓唐琐屑晶莹差使狼藉簌簌拭关于生字新词的解释,同学们可以参照书本下面的注释去掌握一下。
四、整体感知好,那我们就针对刚才的问题,一起来看一下。
首先,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情啊?父子二人在车站送别。
那从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出送别的背景吗?哪里?对,第2自然段。
第2自然段怎么说的?“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
”一方面,祖母死了,另一方面,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也就是说,父亲下岗了。
另外,告诉大家一个不幸的事实,那就是,当时刚好是军阀割据,帝国主义明争暗斗的时期,想要重新找到工作是非常不容易的。
而朱自清,作为父亲的长子,还在学校读书,还没有能力承担起家庭的重担,于是乎,整个家庭的担子一下子落到了下了岗的父亲的身上,所以,对父亲来说,找工作是最迫切的一件事。
八年级语文背影教案范文
八年级语文背影教案范文《背影》是一篇带有很强抒情性的写人记事散文。
文章记述了作者回家奔丧,与父亲在浦口车站分别的事,突出表现了父亲的“背影”。
本店铺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背影教案篇一教学目的:1、学习本文抓住人物形象的一个特征在特定的环境下进行细致描写的特点。
2、通过关键词语,句子表达特殊感情。
3、领会本文所表现的父子之间的亲情,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4、感受父子之间的浓浓亲情,联系自身,净化灵魂。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重点语段(第六段父亲买橘子的过程的描写)阅读,感受理解父亲的爱子之情。
难点:朴实的语言的表达效果。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步骤及内容:一、导入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不经意的细节,会引发我们内心的感动。
比如:春天树尖上长出了第一片嫩芽,秋日里远处传来的一首怀旧的老歌,周六回到家,父母早已为我们准备了一桌热气腾腾的饭菜……这样的事,也许还有很多很多。
其中父母对我们的爱却是最令我们感动的,哪位同学能讲述一个父母令你们感动的故事?再谈谈你们当时的心情。
提示:可鼓励大家尽情去说,看谁讲述得栩栩如生,令大家感动。
今天,我们来品味一下现代作者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背影》,看他是怎样写自己的父亲的,怎样描绘父子亲情的。
二、朗读训练1、抽学生分段朗读后互相评议得失;2、播放配乐朗诵示范。
3、学生配乐朗读。
三、自主学习1.这篇散文的中心意思是什么?《背影》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它通过选取离别时对父亲背影的描写,充分体现了父亲之间真挚深厚的感情,表达了父亲的一片爱子之心。
这篇文章写于1925年10月,作者当时处于一个颠沛流离的时代,世态的炎凉,生活的困顿,使作者的心绪充满寂寞和哀愁,亲人之间的离别就更加重了这种伤感的色彩,特殊环境就多了一份特殊的感受。
故事发生的时候正是作者家境败落,祖母的死,父亲的失业,接二连三的灾难,父亲本已承爱了沉重的打击,对“我”却还无微不至地怜爱和体贴,送别时为“我”买橘子,使我们理解到父子间在困境中彼此体贴,相互怜爱的真挚感情。
人教版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背影(教案)
-写作技巧迁移: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写作指导,如如何运用细节描写来表达情感,让学生尝试在写作练习中运用所学技巧,并给予反馈和指导。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背影》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特别感动你、让你铭记在心的亲人举动?”(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亲情的深厚与美好。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对词语深层含义的挖掘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我尝试通过举例和对比的方式来帮助学生理解,但效果似乎并不如预期。我反思,可能需要更多的互动和讨论,让学生在交流中发现词语背后的情感,而不是单方面的讲解。
在实践活动环节,朗读感悟的活动得到了学生的积极响应。我观察到他们在朗读中逐渐能够体会到语言的力量和情感的表达。然而,小组讨论的环节,有的小组讨论不够深入,可能是因为我对讨论主题的引导不够明确,或是给予学生的思考时间不够充分。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背影》这篇文章的基本情节、主题思想以及如何在生活中表达对父母的爱。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亲情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去感受和表达对家人的爱。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5.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家庭亲情,培养孝敬父母的良好品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背影》教案(优秀9篇)
《背影》教案(优秀9篇)《背影》教案篇一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正确、流畅、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并积累词语;学习本文朴实而包含深情的语言。
(2)、能力目标学会在阅读中抓住关键语句,体会并赏析其在语言环境中的特殊意义和作用;抓住“背影”这一重点,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研究课文特色,领会文章情感。
(3)、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融于字里行间的真挚、深厚的父子之情,并沟通个体体验,体会天下至情——亲情。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融于字里行间的真挚、深厚的父子之情。
(2)教学难点:把握文中对父亲背影的细节描写,体味父子之间浓厚的深情。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根据屏幕内容结合生活实际谈一下对父亲的感受。
二、预习检测1、人们到这篇文章的评价有哪些?2、简介一下作者。
3、写作背景是什么?4、读准加横线的字音差使交卸狼藉簌簌踌躇迂栅栏蹒跚橘子举箸赋闲拭琐屑颓唐晶莹奔丧5、看意思说出相应的词语1、乱七八糟的样子2、纷纷落下的样子。
3、凄惨暗淡,不景气。
4、失业在家。
5、短时间停留。
6、言行守旧,不合时宜。
7、衰颓败落。
8、看到某种情况,心里感到悲伤。
9、感情积在心里不得发泄。
10、细小而繁多(的事)。
6、初读课文:用下列符号进行圈点批注。
(1)划分文章部分、层次分别用双竖线、单竖线。
第一部分:()开篇点题。
思念父亲,最难忘的是“他的背影”。
第二部分:()回忆往事,追述车站离别情景,表现父亲爱子之情。
第一层()父子离别时的家庭境况,为写“背影”渲染了悲凉的气氛。
第二层()叙述父亲在送行时对“我”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爱护。
第三层()描写父亲艰难地穿铁道买橘子时的“背影”,表现父亲爱子之情。
这是全文的重点段。
第三部分:()别后思念,泪光中再现背影,抒发怀念父亲之情。
(2)不能理解的词语用横线,认为用得好的用方框。
(3)关键语句(或写得好的语句)用波浪线。
(4)有疑问的地方,用括号和问号。
(5)这是一篇x,它以x为线索,表现父亲的x。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4背影
在今天的课堂中,我们一同走进了《背影》这篇课文,感受了父爱的深沉与伟大。课后,我对自己今天的教学进行了反思,觉得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总结:
首先,关于课堂导入,通过让学生回忆日常生活中的亲情瞬间,成功引起了他们对本节课的兴趣。这种贴近生活的导入方式,使学生们能够更快地进入学习状态,也为后续的教学奠定了基础。
2.思维发展与提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通过分析课文内容,锻炼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深入理解父爱如山的价值观念。
3.审美鉴赏与创造: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感受文学作品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鉴赏能力,激发学生对文学创作的兴趣和热情。
4.文化传承与理解:通过学习《背影》,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孝道观念和家庭价值观的内涵,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家国情怀。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课文中情感表达和写作手法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分析具体句子和段落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亲情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写作练习。学生尝试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手法,描绘一个自己熟悉的亲情场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课文朗读:正确把握课文节奏、语气、情感,培养良好的语感。
-生字词学习: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其含义,学会在实际语境中运用。
-课文内容理解:把握课文结构,理解故事情节,体会作者通过背影表达的情感。
-主题思想探讨:深入挖掘父爱、家庭、成长等主题,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写作特色分析: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如细腻的描写、情景交融的抒情等,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其次,在新课讲授环节,我注重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情感表达和写作手法。通过对比、举例等方法,帮助他们理解作者如何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出父亲的背影,以及这一形象所传递的深刻情感。从学生的课堂反应来看,这种教学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八年级《背影》语文教案
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背影》;(2)理解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3)掌握文章的基本情节和主题思想。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2)通过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语言特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3)通过讨论和写作,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父爱的伟大和无私,培养学生的感恩情怀;(2)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文章的基本情节和主题思想;(2)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3)正确的朗读和背诵。
2. 教学难点:(1)文章深层含义的理解;(2)父亲形象的分析;(3)学生个性化阅读的引导。
1. 导入新课:(1)简介作者朱自清及其作品《背影》;(2)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美;(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3)让学生概括文章的基本情节和主题思想。
3. 合作学习:(1)分组讨论,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语言特点;(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互相交流,取长补短。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学习态度;(2)评价学生在讨论和表达中的语言组织和思维能力。
2. 作业评价:(1)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包括朗读和背诵;(2)评价学生对文章内容和技巧的理解和运用。
五、课后作业:1. 朗读并背诵《背影》;2. 结合课文,分析父亲的形象,写一段心得体会;3. 推荐阅读朱自清的其他作品,如《春》、《荷塘月色》等,下节课分享阅读感悟。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文章的深层含义;2. 运用情感教学法,让学生体验父爱的伟大,培养感恩情怀;3.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父亲的形象,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背影教案设计 《背影》教案(优秀12篇)
背影教案设计《背影》教案(优秀12篇)《背影》选自《朱自清散文集》,是朱自清早期散文代表作,作为一篇叙事性散文入选人教版和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作者选取“背影”这个独特的视角,用朴素真挚的语言、细腻传神的细节和白描手法,客观真实地再现了父亲浦口送别的情境,把父亲对儿子的关爱之情展现得淋漓尽致。
重点描写了父亲为我买橘子的场景,让“背影”定格,成为永恒的经典。
为大家带来的是《背影》教案,欢迎阅读参考。
下面的12篇《背影》教案是由作者精心整理的背影教案设计范文模板,欢迎阅读参考。
《背影》教案篇一助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关键词语在表达感情方面所起的作用。
2.学习本文抓住人物形象的一个特征--“背影”,在特定的环境下进行细致描写的特点。
3.感受父子情深,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助学重点:体会文章饱含深情的、朴素的语言。
教学难点:明确“背影”是课文的明线,“父子深情”是课文的暗线,二者和谐统一,结构文章的特点。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设置情境。
导入新课:“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如果说母爱如涓涓溪流滋润着我们的心田,那么父爱便是一首永远不老的歌,时时震撼着我们的心灵!生活中“父亲就是那登天的梯,父亲就是那拉车的牛”!父爱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无私、深沉的爱!有名作家朱自清的《背影》,便是一篇体现父子之情的榜样作品。
(板书课题:背影)二、学生自助:自由朗读课文,思考:1.“我”与父亲是在怎样的背景下见面的?请从文中找出写见面背景的句子。
2.文中共有几次写到“背影”?给你感触较深的是哪一次?文章为何以“背影”为题?(1)四次写到“背影”:点题的背影、买橘子的背影、分别时的背影、想念中的背影。
(2)感触较深的“背影”:买橘子的背影。
(3)“背影”贯串全文始终。
3.文章明暗两条线索各是什么?明线:父亲的“背影”。
暗线:父子深情。
三、求助互助:有感情的朗读买橘子的背影,分析作者是怎样细致刻画这一“背影” 的?你认为用得较生动的动词有哪些?(1)感情基调:舒缓、深沉。
《背影》教案(精选9篇)
《背影》教案(精选9篇)朱自清《背影》优秀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品读文章朴实的语言,感悟文中蕴涵的浓浓的父爱。
2、仔细研读父亲买橘子时的“背影”,学习本文抓住人物形象特征进行细致描写的方法。
3、联系自己的生活,进行写作训练。
教学重点:学习本文抓住人物形象特征进行细致描写的方法。
教学难点:用诗意的语言诠释父爱的内涵。
课时安排: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酝酿情感。
同学们,谈及亲情,最先映入我们脑海的是谁?确实,母亲感情细腻,柔情似水,而父亲则是一部深奥厚重的书,年少的我们常读不懂,今天,让我们跟随着朱自清饱含深情的笔墨走近一位父亲,继而走近我们的父亲。
我们一起来学习朱自清的《背影》。
二、整体感知,品味父爱——父爱,是一首含蓄的诗。
1、昨天已让同学们预习课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2、父亲为儿子送行,是一件很寻常的事,同学们从这次寻常的送别中品味到了一种怎样的情感?3、品读父爱,用诗意语言诠释父爱。
①老师示范:父爱,是簌簌落泪时一句“好在天无绝人之路”的劝慰②展示品读要求:标出你感悟到的父爱的句子;用诗意的语言诠释父爱的内涵,每位同学至少写一句。
③同学朗读自创的诗歌。
三、品味细节,走近背影。
——父爱,是一幅感人的画。
赏析凝聚的感情最深重、最浓烈的画面——买橘子时的背影。
1、请同学们按要求来品味买橘子时的'背影的画面。
①作者从哪些方面来刻画这个背影的?②你从这些刻画中感受到了这是怎样的背影?采用“这不仅是买橘子时的背影,还是的背影”句式谈谈自己的阅读感受。
明确:体态——肥胖的背影衣着——沉重的背影走姿——蹒跚的背影攀爬月台——艰难努力的背影③找出作者感受的句子。
④听电视散文朗诵,再一次感受父亲买橘子时的背影所聚集的“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父爱!四、激情碰撞,抒写赞歌——父爱,是一首悠远的歌。
回顾父亲曾为自己做的一些事,截取闪光的瞬间或典型的经历,写一个最感人的片段。
五、布置作业,感恩父母。
歌手屠洪纲曾在《感谢》中唱到:“感谢我的爸爸/感谢我的妈妈/感谢您们/当初决定把我生下/感谢您们让我/看到这个世界/还把我辛苦养大/还给我一个温暖的家!”课后让我们怀着感恩的心对我们的爸爸妈妈说一声:“谢谢您们,我爱您们!”《背影》教案篇二长久以来,上课、编制初中语文背影教案、辅导学生、业务学习是中小学教师日常职业生活的重要内容。
《背影》教学设计(精选8篇)
《背影》教学设计(精选8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作者给大家分享的8篇《背影》教学设计,希望能够让您对于背影教案设计的写作有一定的思路。
《背影》的优质教案篇一知识目标:1、走进作者,掌握生字词。
2、抓住文中表达作者情感的主要语句。
能力目标:1、学习在平实的叙述、抒情中蕴藏着的极为精巧的构思。
2、关键语句含义的理解情感目标:1、认真体会稳重所表现的父子之间的深厚感情,特别是父爱。
2、并能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增进与父母的交流,与作者产生共鸣,表达出自己的情感。
教学重点重点段落的分析,以及从文中体味到父亲对儿子的深情,激发孩子理解父母,热爱父母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感悟父爱,表达父爱教学准备多媒体器材、视频(电视散文《背影》)、课件教学方法读:朗读、范读、听读、默读等、引导分析法、讨论法、体验法等学生分析年龄特征:初二学生处于过渡期,具有动荡性、闭锁性等特征,独立性与依赖性矛盾并存。
特别是学生的心理闭锁给课堂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带来困难。
学科基础:本校初二学生已经有初步的阅读能力,可以通过预习领会课文,把握大意,但是学生们还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和方法,语文知识射入信息量比较窄,不能主动合作探究,个别同学对语文不感兴趣,依赖心强,不善于思考。
这些情况都为“以学生为主体”教学造成了阻碍。
对策:依然要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采取一切措施让学生积极参与、思考,从而慢慢培养学生的好习惯,知难而进。
内容分析本课为名篇,重点要让学生体味感情。
课时安排一课时一课时(早读)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朗读课文2、通过自己的资料了解作者、写作背景3、掌握生字词4、整体感知课文,了解课文大意、中心,并能划分段落层次教学过程一、导入展现给学生“背影”这一动作,问我们今天要共同学习哪一课?生答:背影。
二、读课文(1)自由朗诵课文要求:①读准字音、标注出比较生疏的、读不准的字词。
八年级语文教案《背影》(优秀4篇)
八年级语文教案《背影》(优秀4篇)教案通常包括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步骤、教学评价等内容,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以下是勤劳的编辑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八年级语文教案《背影》(优秀4篇),仅供参考,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八年级语文教案《背影》篇一一、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课是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以爱为主题”)的一篇叙述文,描写了父亲送作者从扬州返回北京的路上,父亲与小贩讲价、跨上月台为他买桔子、临行前叮嘱他等故事,作者以父亲的背影为全文的题眼,通过“背影”歌颂了父爱的伟大。
本文写父爱,把背影放在一个特定的情景中来写,使得父爱尤显深情动人。
学习本文可以让学生因父爱而感动,因感动而更加珍惜亲情,并学会感恩父亲、体谅父亲。
另外,还可以使学生学习本文在特定情境中细致刻画形象的方法,并应用到自己的文章写作中。
(二)本课重点和难点根据本单元主题和本文的特点,设定本课重难点如下:重点:体会朴实语言中所饱含的深情。
难点:特定情境下对形象进行细致描写的方法。
二、说学情1.本课教学对象是初二上学期的学生,经过小学和初一的学习,他们对叙述文的知识有了一定积累,但是如何借助叙事来表达感情、借助特定情境来刻画形象,还需要教师的进一步引导。
2.我的学生多是95后,他们从小都是在父母格外的呵护下长大的,习惯了父母为他们做事情,对父母的爱甚至有些忽视了。
学习这篇课文可以唤起他们对亲情,尤其是父爱的关注和珍视。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三维目标、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一)把握内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的含义;(二)学习抓住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一个形象特征进行细致描写,以及从平凡琐事中提炼意蕴丰富的写作素材的写法;(三)体会朴实的语言中所饱含的深情,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四、说教法学法(一)教法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就是通过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文本研习、问题探究、活动体验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的综合素养,并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初中语文课文《背影》教案优秀7篇
初中语文课文《背影》教案优秀7篇篇一:初中语文课文《背影》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味字里行间的人间真情。
2.体会文章的语言特色及学习抓住人物特征刻画人物的方法。
3.珍爱亲情,增进父母的沟通与交流,培养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味洋溢在字里行间的人间至情。
2.体会文章的语言特色及学习抓住人物特征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学习在叙述和描写中抒发感情的方法,理解深沉的父子之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简介背景2、板书课题:背影朱自清3、作者简介写作背景4、检查预习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大意1.本文写的主要事件是什么?(父子浦口送别。
)2.请找出本文的文眼。
(我最不有忘记的是他的背影)3.“我”与父亲最后一次相见于什么时候?什么地点?(二年前的冬天,徐州)4.“我”与父亲见面的背景如何?(祸不单行,家境惨淡)三、思考讨论,体会父子之间的深情讨论一:父疼子全文共写到父亲几次背影?(四写背影。
“背影”在文章中出现了四次,每次的情况有所不同,而思想感情却是一脉相承的。
分别为:⑴怀念父亲,惦记背影;第一次是开篇点题“背影”,有一种浓厚的感情气氛笼罩全文。
⑵望父买橘,刻画背影;第二次是在车站送别的场面中,父亲胖胖的身躯,步履艰难,蹒跚的走过铁道为儿子买橘子,使儿子感动得热泪盈眶。
⑶父子分手,惜别背影;第三次是父亲和儿子告别后,儿子眼望着父亲的“背影”在人群中消逝,离情别绪,又催人泪下。
⑷别后思念,再现背影。
第四次是在文章的结尾,儿子读着父亲的来信,在泪光中再次浮现了父亲的“背影”,思念之情不能自己,与文章开头呼应。
表达的中心:父疼子,子爱父,──父子情深。
)讨论二:子爱父儿子总共流了几次泪,为什么流泪?讨论二:子爱父1、悲哀之泪:见父亲,睹家境,想祖母。
2、感动之泪:望父买橘,父子离别。
3、感伤之泪:背影远去,依依惜别。
4、伤心之泪:再现背影,泪光莹莹。
四、导学达标1.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课文哪两个地方着重写父亲的背影?2.这段动词准确精当,请根据课文填空:3.这篇文章有一种感人的力量,请问这种力量从何而来?4.请找出父亲送儿子上车的过程说的四句话,并体会它所含的意思。
第14课《背影》教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背影》教案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和朴实而饱含深情的语言的表达作用。
2.帮助学生学习刻画背影的方法,体会精心选材、叙事、描写和抒情结合的写作特点。
3.使学生感知父亲的形象,体会父子之间的深厚感情,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二、教学重点1.理解文中关键语句所表达的父子深情。
2.掌握刻画背影的方法以及其在文中的作用。
3.体会文章朴实而饱含深情的语言风格。
三、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深入体会父子之间复杂而深沉的情感变化过程。
2.让学生理解作者如何通过背影这一独特视角来展现父子情深以及文章的主题。
3.帮助学生学习文章精心选材、叙事、描写和抒情紧密结合的写作技巧,并能在写作中加以运用。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在我们的生活中,总有一些画面会深深地触动我们的心灵。
也许是父母在我们生病时焦急的眼神,也许是他们在我们取得成绩时欣慰的笑容。
今天,我们要走进一篇文章,作者仅仅记录了一个小小的背影,却感动了无数人。
(板书课题:背影)(二)预习检测1. 走近作者投影出示: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扬州人。
散文家、诗人、学者。
他的散文以语言洗练、文笔清丽著称。
代表作有《荷塘月色》《绿》《春》《背影》等。
2. 字词积累(1)读准下面加点字的读音。
交卸(xiè)、差使(chāi)、奔丧(sāng)、狼藉(jí)、簌簌(sù)、赋闲(fù)、游逛(guàng)、踌躇(chóu chú)、妥帖(tuǒ)、迂腐(yū)、栅栏(zhà)、蹒跚(pán shān)、拭(shì)、搀扶(chān)、颓唐(tuí)、琐屑(suǒ xiè)、祸不单行(huò)、情郁于中(yù)、触目伤怀(chù)。
(2)解释下列词语。
①狼藉:乱七八糟的样子。
八年级上册语文《背影》教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背影》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背影》的主要内容,把握作者朱自清的情感倾向。
(2)能够分析课文中父亲的形象,体会父爱的伟大和无私。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句段进行朗读和默写。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形象和情感。
(3)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父爱的伟大和无私,培养孝敬父母的传统美德。
(2)学会珍惜亲情,懂得关爱家人。
(3)激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培养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背影》的阅读与理解。
(2)分析父亲形象,体会父爱主题。
(3)朗读和默写课文中的重要句段。
2. 教学难点:(1)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形象和情感。
(2)如何引导学生深入体会父爱主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朱自清及其作品《背影》。
(2)学生齐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特点。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通过合作探讨,分析父亲的形象和特点。
3. 课堂讲解(1)教师详细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2)教师重点分析父亲的形象,引导学生体会父爱主题。
4. 实践活动(1)学生进行朗读和默写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2)学生尝试运用课文中的句段进行写作练习。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分析课文中的父亲形象,体会父爱主题。
3. 完成课后练习题。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学生对父亲形象的分析和体会。
3. 学生的朗读和默写能力。
4. 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审美能力。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多媒体展示相关背景资料,为学生营造一个情感丰富的学习氛围。
2. 情感教育:引导学生从课文细节中发现父爱的伟大,激发学生的感恩之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上册语文背影教案一、新大纲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要求新大纲对现代文阅读教学的要求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一、训练学生阅读一般的现代文,能领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作用,理解思想内容和思路,了解基本的写法,具有一定的语言感受能力。
二、使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基本课文中的一些精彩片段。
三、初步学习各种阅读方法。
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在能力训练的阅读训练项中特别强调了整体感知课文的大致内容从课文中找出感受最深的句子或段落欣赏课文中优美精辟的语句用普通话正确地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用圈点批注的方法精读课文等等。
二、课文特点及在教材中的地位《背影》是朱自清早期散文的代表作,作品采用记实的手法,通过一个特定的角度棗背影去写父子之间在那特殊的社会背景之下的相爱相怜的感情。
写得真挚而动人。
此文在新教材中编入第一册第一单元的第三篇课文,从编者意图来看,显然出于以下几种考虑:1、通过此文去引导学生关注家庭生活,关注父母的生活与情感。
因为新教材的第一册的编辑思想是根据反映生活的内容编排。
第一单元即家庭生活,其中第一课《这不是一颗流星》是写祖孙关系,第二课《羚羊木雕》是表现同辈的朋友关系,此课反映父子关系,而第四课《散步》表现的是整个家庭之间的关系,由此可见,教材编辑的意图是要示由近及远,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认识和反映家庭成员之间的美好的情感。
2、训练学生整体上学习与运用语文的能力,编者将此文的训练重点之一定为中心与段落的关系,意在训练学生理解作者如何根据中心去安排段落的能力。
3、新教材注意到了第一册的特殊的地位,一方面注意到与小学的衔接,另一方面注重第一册教材的学习在整个中学语文学习中的重要地位,强调语文学法的指导、最基础的语文能力的形成与良好语文习惯的培养。
这三方面的要求是体现在每一篇课文的教学当中的。
三、学生情况分析我班乃至我校的学生语文基础差,特别体现在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与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背影》这篇文章反映的毕竟是成年人尤而且是一个知识分子的情感,因而较为深沉,其中最大的特点淡淡的忧愁是很难让这些刚上初一的学生真正的领会。
根据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对这样一些内容进行大胆的舍弃,在课堂上不做要求。
四、教学目标与教学重点根据以上对教材和学生情况的分析,我将此课的教学目标确立为1、训练用普通话正确朗读的能力学习圈点批注的读书方法2、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3、体会中心与段落层次的关系4、通过学习课文引导学生观察父母的生活与情感,主动为父母分忧解难教学重点是目标2、3课文2、3两段对于表达中心的作用是本文的难点五、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运用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叶圣陶语),但教材又是一个很特殊的例子,它与数理化的例子不同,首先,它是一个综合性的复杂性的例子,从不同的方面可以有不同的用途;其次,这个例子本身也很重要。
因此,一方面,我们要将这一例子用好用足用得其所,另一方面,我们还不能得意而忘言,得鱼而忘荃,可以说,言荃更为重要。
整体阅读,以语言训练为主是我上这节课的指导思想,在教学方法的选用上主要体现这一点,在处理教材时,先让学生通过听读、朗读等方式从整体上进行充分的感知,并对重要的字词进行训练;再对文章的大致内容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之上,进行重点文段的阅读训练,着重训练词语的运用和关键语句的理解。
最后对中心与段落的关系进行领会与分析。
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采用圈点批注、朗读、讨论、质疑、课堂练习等方式使学生动脑动手。
为增大课堂教学的容量和提高效率,采用投影,播放录音等媒体。
六、学法的指导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说,学法的指导和习惯的培养显得异常的重要,这是走向主体性学习的最根本的途径。
因此,本课十分注重以下四点1、用普通话正确地朗读2、学习使用圈点批注的方法3、对基本语料的积累4、根据间接经验学习感受生活七、教学过程设计本课教学时数拟为二个课时第一课时第一课时的教学要点有:听读、朗读训练,语汇积累,圈点批注与整体阅读,文章大致内容的理解与把握。
具体为以下几个环节:一、导入,激发情感,创设氛围提问:1、在你的生活中谁最令你感动,最令你感动的是什么?2、而在我们今天所学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朱自清的《背影》中谁是令他最感动的人呢?而最令他感动的又是什么呢?(第一问的设计体现语文与学生生活的联系,让学生由生活中的具体形象出发;第二问旨在激起学生的阅读需要,同时,也体现了对预习的要求)二、朗读训练1、听录音朗读(选一段节奏舒缓情调感伤的音乐)要求:将那些自己读不准的字标出记号;将自己不能理解的词语框出来2、正音练习(幻灯出示,见附一)教师对这些词领读两遍3、朗读1、2段一组同学读,3、4段二组同学读,5段全班同学读,6段三组同学读(朗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而我们学生最薄弱的也是这一点,是顺其自然,还是切实去改变,我选择后者,初一时期是训练朗读的关键时期,如果此时不加以强化,到了高年级再去补已经很难有成效,心理学认为人发展某种能力具有关键期,朗读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就在小学和初中阶段。
根据学生实际,初一第一学期朗读要求为正确,对一些学生读不准的词语,采用英语学习中学单词的方法,教师进行领读。
)三、圈点批注与整体阅读训练1、阅读全文,用规定符号进行圈点批注批注要点1)、词语:不能理解的用横线,认为用得好的用框框2)、关键语句(或写得好的语句)用波浪线3)、有疑问的地方,用括号再加问号4)、用双竖线和单竖线划分文章层次(这一环节主要用于学习读书方法,形成不动笔不读书的习惯,既是对课文内容的进一步熟悉,又是个种发现式的学习过程,当然毕竟是初一的学生,不能做太高的要求,能够有所批注,不论对错都是可贵的)2、简要说说批注的地方并理由(找成绩好的同学,旨在给其它的同学做出示范,教师可在学生阅读时巡视,找那些批得较好的同学发言。
教师可根据此收集反聩信息)3、词汇积累课堂练习二(写完后对照课本,找出写错的字并改正)(词汇是语言的材料,切实落实,此练习一方面设计听的能力,一方面练习词的意义,一方面练习正确书写,一石三鸟)4、阅读尝试练习(提问讨论)1)我与父亲最后一次相见是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
(理解记叙要素)2)我与父亲是在一种怎样的背景下见面的?从文中找出写见面的背景的句子。
写出了怎样的一个背景。
3)文中一共写了几个背影?4)文中一共写了作者几次流泪,找出这些语句?5)对本文的中心有以下几种看法,你认为正确的是,简要说明理由。
a、表现父亲疼爱儿子b、表现父亲的生活艰难和老境颓唐c、表现儿子体谅父亲d、表现父亲怜爱儿子,儿子体谅父亲,父子之间的美好亲情(重点讨论解决2、5)(尝试练习的设计的目的是检测整体阅读的效果,同时解决一些次要的目标。
提问5的设计可视作是对此课的总结)四、作业布置1、将预习提示中的词语的注音和解释抄写在作业本上。
(语料的积累,习惯的培养,这类练习表面上看较为机械,但对低年级学生是有效的,所以是必要的)2、完成课后练习七(不借助其它参考书,做错没关系,做在书本上)3、熟读课文第二课时第二课时的教学要点是重点段落研读、关键语句意义的品读、理清本文的层次与结构体会中心与段落之间的关系、比较阅读训练。
如果说第一课时侧重于基础能力和基本习惯,是整体感知课文,那么第二课时主要是突破重点难点、完成主要目标并进行迁移训练。
第一课时的铺垫,第二课时是发展。
主要教学环节如下:一、重点研读第五段(朗读、讨论)1、上节课我们知道作者一共写了四个背影,那么作者写得最详细的是那一个?朗读这一段,注意其中的一些词语,等一下要求大家写出来。
引导学生研究删后补出的词语的含义和作用,教师进行适当的点拔a、两个黑字b、三个布字c、蹒跚肥胖d、两手两脚e、不要向左两字行不行,为什么?2、为什么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而不是轻轻的或是小心地?请一位同学表演一下?3、父亲为什么扑扑身上的泥士,感到很轻松似的,似的二字去掉可不可以?4、作者为什么看到这个背景眼泪很快地流下来了?又为什么赶紧拭干了泪?5、这一次流泪与第一次流泪有什么不同。
与第三次、第四次呢?二、关键语句的品味1、前面我们通过第五段的阅读,体会了父亲对儿子的一片疼爱之情,那么,文中还有那些句子表现了这种感情?引导学生分析以下句子,并进行点拔a、第二段父亲说事已至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b、第三段棗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
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贴,颇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送我去。
c、他嘱我路上要小心·····2、作者是否一开始就体会了父亲的这种朴实的疼爱之情呢?3、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有那些语句是互相呼应的?练习:完成课后练习五三、总结讨论1、文章的标题改为我的父亲浦口别父好不好,为什么?2、讨论上节课课后练习2、教师板书总结3、讨论中心与段落的关系a、2、3两段去掉可不可以,为什么?b、第四段为什么不详写作者在南京与朋友的游逛?四、比较阅读训练:见附四五、小结六、作业布置1、你也一定被你的父母深深的感动过,也许是一次送别,也许是一次谈话,也许是一份特殊的礼物,也许是······请你叙述一次让你让你最为感动的事。
2、背诵文中描写父亲背影的一节文字。
(着眼于迁移与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