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届三中全会主题是什么
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
一、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精神胡锦涛同志在《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中指出:(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
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和国家到二0二0年的奋斗目标,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
(2)强调全党必须坚定不移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带领人民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求真务实,锐意进取,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完成时代赋予的崇高使命。
(3)总结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后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
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4)提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5)强调要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使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深入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着力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继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着力建设高素质领导班子;积极推进党内民主建设,着力增强党的团结统一;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着力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全面巩固和发展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着力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切实改进党的作风,着力加强反腐倡廉建设。
十七届三中全会的
十七届三中全会的“一、二、三、四”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于2008年10月9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
出席这次全会的有中央委员202人,候补中央委员166人。
中纪委常务委员和有关方面负责同志列席会议,党的十七大代表从事农村工作的部分基层同志和研究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部分专家学者也列席了会议。
全会听取和讨论了胡锦涛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回良玉就《决定(讨论稿)》向全会作了说明。
2008年3月25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文件起草组正式成立。
由49人组成的起草组在6个多月时间里共召开9次全体会议、30次工作班子会议,正式修改41稿;胡锦涛总书记先后5次主持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3次中央政治局会议,听取起草工作汇报,讨论、审议决定稿,提出了许多指导性意见;8月7日,党中央印发决定征求意见稿,广泛征求意见。
起草组据此对决定征求意见稿作487处修改;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召开期间,起草组共收到150条意见和建议,在反复研究和讨论后作了认真吸收;10月12日下午3时,《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获得全会一致通过。
如《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从农业改革、土地改革、农村金融改革、农村公共服务改革四方面,对当前中国尤其中国农村的发展做出了前瞻性和务实性的部署。
《决定》对农业地位进行了全新描述: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
从基础产业到战略产业,词汇一小变,意义一大变。
以小农经济为主体的传统农业运行模式随着土地资源的紧张、人地矛盾加剧,如果长期维持,不仅无法化解农村僧多粥少的固有矛盾,也难以产生农业科技更新换代的市场动力。
因此10月19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农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规模经营主体。
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
从中央对三中全会的定位看,《决定》的全部内 容可以归纳为6点:
1、科学准确地判断了农村改革发展的历史方位 “决定”指出:“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 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 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刻,进入着力破除城 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 重要时期”。
某些地方党委和政府:甩掉农业包袱轻装发展,农业 成为“口号农业”“会议农业”“文件农业”“标语农业”
某些群众:我从来没有感到农民帮助了我,我每次买 菜都不能少給钱。农民工是我们这个城市的耻辱。
青岛的陈先生给《半岛都市报》提议,说:“作为北京2008年 奥运会的伙伴城市,青岛的市民素质步步提高,而在青岛打工的民工 却素质低,不讲卫生,衣服上沾满油污,引起市民的厌恶,双方的隔 阂越来越深。最简单的解决办法是在公交车上隔出小块区域专门供民 工使用,这样可以减少市民对民工的厌恶感,消除双方的隔阂和矛 盾。”
这样的恶作剧发生在崇尚自由和平等的大学校园,那 么多围观的大学生,他们除了麻木地看着这样的恶作剧从 头到尾地演完,剩下的就只是哄笑。他们不觉得有什么不 对的地方,虽然他们讲起人权来头头是道,可是一接触到 具体的农民,就从骨子里加以鄙视。
双汇集团是以肉类加工为主的大型食品集团,总部位 于河南省漯河市。 目前,总资产60多亿元,员工40000人, 年屠宰生猪1500万头,年产肉制品100多万吨,是中国最 大的肉类加工基地,在2006年中国企业500强排序中列 154位。
改革开放30年,围绕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中央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政策 文件,其中影响最大的是10个中央“一号文件”。
1982年:中共中央发出第一个关于“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进一步放 宽了农村政策,肯定了“双包”(包产到户、包干到户)制。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精神学习问答题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精神学习问答题一、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重大意义1、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什么时候在哪里召开?答: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于2008年10月9日至12日在北京召开。
2、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是什么?答:这次全会的主题是研究我国农村改革与发展问题。
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3、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农村取得了哪些主要成就?答:一是农村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初步形成了适合我国国情和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农村经济体制;二是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依靠自己力量稳定解决了13亿人口吃饭问题;三是农村经济全面繁荣,2.26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亿万农民工成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四是农村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加强,显著提高了广大农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五是农村党的建设不断加强,有效夯实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4、当前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存在哪些主要矛盾和问题?答:农村经济体制尚不完善,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低,农产品市场体系、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国家农业支持保护体系不健全,构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要求紧迫;农业发展方式依然粗放,农业基础设施和技术装备落后,耕地大量减少,人口资源环境约束增强,气候变化影响加剧,自然灾害频发,国际粮食供求矛盾突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求平衡压力增大;农村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水平较低,区域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改变农村落后面貌任务艰巨;农村社会利益格局深刻变化,一些地方农村基层组织软弱涣散,加强农村民主法制建设、基层组织建设、社会管理任务繁重。
5、针对农业和农村面临的矛盾和问题,中央提出“三个最需要”指的是什么?答:中央提出:农业基础仍然薄弱,最需要加强;农村发展仍然滞后,最需要扶持;农民增收仍然困难,最需要加快。
“三个最需要”集中概括了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党的十七大及一至六中全会主要精神
党的十七大及一至六中全会主要精神一、党的十七大(一)召开时间:20XX年10月15日(二)会议主题: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三)主要精神:中国共产党的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时期所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这不仅是大会的主题,更是全党全国人民前进的指南。
报告深深植根于中国国情现实,集中了全党的智慧,代表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意愿,是一份求真务实的报告、振奋人心的报告、与时俱进的报告。
报告回答了全国各族人民热切关注的三个问题——在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共产党将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实现什么目标。
报告要言不烦、观点明确地向世人昭示:中国共产党要举的旗帜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旗帜,就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旗帜;中国共产党人要走的道路,就是邓小平同志开辟的、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并发展了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要实现的目标,就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二、党的十七届一中全会主要精神(一)召开时间:20XX年10月22日(二)会议主题:选举产生新一届中央领导机构(三)主要精神:党的十七届一中全会的主要议题是选举产生新的中央政治局和政治局常委、总书记,选举产生中央书记处组成人员。
胡锦涛总书记的报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认真总结了党的十六大以来5年的工作,系统总结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和宝贵经验,对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做出全面部署,对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出了明确要求。
党的历次三中全会主题
党的历次三中全会主题
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把“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十二届三中全会标志着改革由农村走向城市,确立以公有制为基础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十三届三中全会适逢新旧两种体制转换,因此治理和整顿了经济秩序;
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十五届三中全会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
十六届三中全会对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出了新的思路和举措;
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完善土地流转,激活农村金融。
十七大以及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要点
十七大精神要点一、充分认识十七大的重大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1、十七大的意义:(1)、将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执政能力建设全部写入党章,彰显了我们党在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使党的纲领具有了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时代特色。
(2)、十七大的一系列重大战略决策,标志着国家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将对国家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3)、十七大的方针,顺应了“经济越来越自由、社会越来越多元”的历史潮流。
十七大的思想路线的实现,将进一步扎实推进几代领导集体顺应历史潮流提出的执政目标:经济自由,政治民主,社会和谐。
2、十七大解决的核心问题 :党的十七大解决的核心问题:科学回答了党在改革发展关键阶段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发展目标继续前进等重大问题。
十七大解决的最关键的问题是科学发展的问题,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手段和途径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不只是数字的发展,还是人的发展;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统筹兼顾的发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将能够更好地为总体目标“和谐社会”提供根本保障。
3、十七大深远的历史意义(四大历史性贡献):第一个历史性贡献,是对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和宝贵经验进行了科学总结。
十七大从历史高度、从全局角度、从政治深度,对改革开放作出了全面肯定,让全世界更加清楚地看到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
第二个历史性贡献,是将科学发展观与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起载入党章,作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
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根据新的发展需求,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与邓小平的“发展才是硬道理”一脉相承。
邓小平讲的不是经济增长,而是发展,本身就是科学的。
科学发展观正是深刻突出邓小平发展观的科学内涵。
科学发展观的确立,意味着中国的发展将在科学、自觉的层面进行,因而也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中国正在与“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告别。
第三个历史性贡献,是对国家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作出全面部署。
历次三中全会主题
历次三中全会主题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进程分析,十一届三中全会、十二届三中全会、十四届三中全会、十六届三中全会都具有纲领性意义,分别标志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四个阶段,即改革的启动阶段、改革的展开阶段、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框架的阶段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阶段。
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把“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十二届三中全会标志着改革由农村走向城市,确立以公有制为基础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十三届三中全会适逢新旧两种体制转换,因此治理和整顿了经济秩序;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十五届三中全会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十六届三中全会对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出了新的思路和举措;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完善土地流转,激活农村金融。
7次三中全会中,有两次是关于农村改革,有3次关于基本经济制度。
35年前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35年后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承担着改革攻坚的重要使命,历经35年改革,中国走上了富裕之路,但也进入了社会矛盾高发期,如何通过下一步改革,实现稳固发展、公平正义、真正富强,这是十八届三中全会要解决的问题。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全会确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作出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
1984年十二届三中全会改革从农村走向城市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规定了改革的方向、性质、任务和方针政策,是指导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件。
1988年十三届三中全会为深化改革扫清道路通过了《关于价格、工资改革的初步方案》,确定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方针。
这次会议为进一步深化经济改革扫清了道路。
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制定市场经济基本框架制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提出包括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扩大对外开放等政策方向。
历届三中全会的改革主题和意义
历届三中全会的改革主题和意义迄今最重要的一次三中全会是在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当时邓小平带领下的中国第二代核心批评了“两个凡是”的方针,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这个不适用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口号,否定了中共十一大沿袭的“文化大革命”中的所谓“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以及“文化大革命”今后还要进行多次等“左倾”错误观点。
指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根本原则,并使中国的焦点从内部斗争及革命转为发展和开放。
并审查和解决了中共历史上一批重大冤假错案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这一次的三中全会,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
1984年,十二届三中全会指出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不是计划经济,而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全会一致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在商品经济、价值规律这些大问题上,冲破“左”的思想束缚,澄清了在许多人中间存在的模糊认识,是指导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件。
那一年,中国开始允许公司发行股票。
1988年,十三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价格、工资改革的初步方案》。
当时,中国正处在新旧两种体制的转换时期,并因此带来一系列问题。
其中突出的问题是经济秩序混乱、物价上涨过快,并由此影响到人民群众的生活。
为了使中国的改革开放得以深入下去,这次会议确定了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方针,要求把今后一段时期的改革和建设的重点,突出地放到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上来。
这次会议为进一步深化改革扫清了道路。
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举行。
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要进一步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
提出了八个方面的改革内容,即企业改革、市场体系建设、宏观调控体系建设、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改革、农村改革、对外开放、科技体制改革和法制建设。
党的十七大、十七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辅导讲
▲党的十七大的重大意义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取得了预期成功。
这是我们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和工作布局上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作出战略部署的大会,是进一步统一思想、振奋精神、凝聚力量、鼓舞干劲的大会,是团结、胜利、奋进的大会,在我们党和国家的发展历程中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第一,十七大科学回答了在改革发展关键阶段中国共产党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发展目标继续前进等重大问题,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面伟大旗帜更高地举了起来,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满怀信心去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必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十七大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举世瞩目、举国关注。
十七大勇敢承担起党和人民的重托,鲜明回答了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回答了党内外、国内外关注的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
这些回答归总起来说,就是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发展目标继续前进。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所作的报告和报告的主题向世人明确昭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共产党高举的旗帜,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旗帜,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旗帜;中国共产党要走的道路,就是毛泽东同志开始探索的、邓小平同志开辟的、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始终坚持的、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继续坚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共产党人要保持的精神状态,就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的精神状态;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在本世纪前20年要实现的目标,就是按照十六大提出、十七大充实的要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目标。
在学习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读书会上的发言
在学习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读书会上的发言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于10月9日到12日在北京召开,这次全会的重要议题,就是研究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问题。
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则,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全党全国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一、召开十七届三中全会的历史背景第一个大背景:今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在这个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召开十七届三中全会,主要是对30年的改革开放进行总结,通过回顾历史来展望未来。
第二个大背景:党的十七大在统筹城乡发展的方略下,在农业和农村发展方面提出: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新格局,以农村为重点改善民生,依法改善农民的平等权利等四大任务。
落实这四大任务,是贯彻十七大精神的具体体现。
第三个大背景:当前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去年全国城乡人均收入比例为3.3:1,绝对差距达9646元。
长期已来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还不能打破,农村经济发展还面临着一系列新旧问题急需破解。
这些问题都是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第四个大背景:当前,世界粮食价格上涨,粮食安全受到影响,国际金融危机和全球气候变暧,共同成为全球性的重要问题。
为此,对于中国经济来说,要扩大国内消费,大幅度提升内需,突出抓好土地、资金、就业三个关键。
土地是农业最基本的生产资料,也是农民的根本。
全会提出要稳定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健全严格规范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提高土地产出率,同时在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前提下,鼓励土地向适度规模经营方向发展。
全会提出要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很难实现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通过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促进农业、农村发展。
就业是民生之本,剩余劳动力如何转移,农村劳动力如何发挥作用,如何解决留守老人和孩子的生产生活问题,都是全会关注的重要问题。
十一届三中全会题-网络版1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知识考试一、填空题1、2008年10月12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2、三农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他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
3、坚持改革开放,必须把握农村改革这个重点,推动科学发展,必须加强农村这个基础,促进社会和谐,必须抓住农民稳定这个大局。
4、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标准。
5、推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必须按照统筹城乡发展要求,抓紧在农村关键环节上取得体制改革成果。
6、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体制,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
7、土地制度是农村的基础制度。
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守住15亿亩耕地红线。
8、健全村民民主管理机制,深入开展以直接选举公正有序为的民主选举实践,推进村民自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9、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不断促进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生产经营信息化。
10、建立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开拓农村市场,推进农村现代化。
1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形成城乡经济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使广大农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12、建立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长效机制,引导城市文化机构到农村拓展服务。
13、加快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按照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要求,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14、实施扶贫政策,重点提高农村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对没有劳动力或劳动力丧失的贫困人口实行社会救助。
15、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也在农村。
16、中国共产党十七届三中全会于2008年10月9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17、农业基础仍然(薄弱),最需要(加强);农村发展仍然滞后,最需要(扶持);农民增收仍然困难,最需要(加快)。
三中全会
三中全会1、什么是“三中全会”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本次是第十八届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三中全会不止一次,每届都有第三次会议。
2、“三中全会”多久召开一次每五年召开一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每一届都会召开若干次“中全会”,第一次是一中全会,第二次是二中全会,以此类推。
每隔五年的换届,就有一次三中全会。
按党章规定,召开每届“中全会”的次数不是固定的,但一年至少召开一次。
3、为什么大家关注“三中全会”每一次会议讨论的主要议题都不同,一中全会的会议内容一般是安排党内领导人,二中全会的会议内容一般是安排每届政府领导人,三中全会的会议内容才是开始真正的工作布局,尤其是会主要讨论经济改革政策。
4、今年的“三中全会”谈什么学者预测:行政体制改革、金融改革、土地改革、国企改革、财税改革、资源价格改革、户籍改革民众关心:楼市调控政策会否转变、养老制度会否改革、会议期间对A股有何影响5、十八届三中全会调查凤凰财经就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政策期待、改革领域等问题展开调查,综合百万参与调查的网友观点,整理出以下调查结果:关于中国经济的出路问题:91.03%的网友认为应该告别旧的增长模式,启动实质性的改革;4.79%的网友认为应利用新四万亿开启新一轮投资刺激。
关于国企改革的方向问题:83.83%的网友认为应该打破行政垄断,放开民间准入;12.65%的网友认为应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
关于下一步金融改革的重点:35.68%的网友认为需要放开民间金融,推动互联网金融发展;29.52%的网友认为应该加速利率的市场化;还有30.66的网友寄希望于国有银行改革。
关于财税制度改革的重点:40.31%的网友认为应完善预算法,加强各级人大对政府征税权的限制;29.19%网友希望加快增值税改革,将减税落到实处;25.35%的网友要求完善分税制,调整中央和地方事权。
6、历届“三中全会”回顾十一届三中全会:会议主题: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民营经济之火被点燃。
十七届三中全会主要知识要点
十七届三中全会主要知识要点1.十七届三中全会于什么时候召开?答:中国共产党的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2008年10月9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
2.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哪个决定?答: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3.《决定》的核心内容是什么?答:《决定》的核心内容就是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深化改革,创新发展,走现代化农业发展的道路,解决“三农”的深层次矛盾问题,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4.解决“三农”矛盾问题的要求是什么?答:一是实行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战略。
二是坚持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方向。
三是坚持保障农民的物质利益和民主权利。
四是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5.十七届三中全会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农村改和发展作出了哪些部署?答:(1)大力推进改革创新,加强农村制度建设。
(2)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3)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
6.实现农村发展战略目标,推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两个必须”是什么?答:(1)必须按照统筹城乡发展要求,抓紧在农村体制改革关键环节上取得突破,进一步放开搞活农村经济,优化农村发展外部环境,强化农村发展制度保障。
(2)必须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加快农业物质技术装备,健全农业产业体系,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国际竞争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
7.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基本要求是什么?答:必须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范围,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使广大农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劳有所养、住有所居。
要繁荣发展农村文化、大力办好农村教育事业、促进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加强农村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强化农村社会管理。
三中全会主要精神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主要精神伴随着两个奥运的圆满成功和神七凯旋,在人们信赖和祈盼的目光中,10月9日到12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在北京胜利召开。
一、介绍一下《决定》产生的过程。
我先来介绍一下《决定》产生的过程。
十七届三中全会是2008年10月9日到10月12日召开,在这次会议上主要是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决定》是在10月12日正式通过的,却在10月19日才推出,这一段时间以来党中央以更加审慎的态度多方征求意见,尤其是党外人士的意见,结合很多学者提出的一些看法,中央对《决定》进行了相应的修改,这样才将最后成型的文件向全国发布。
《决定》产生就是这样一个过程。
二、历届三中全会主题1、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伟大历史转折。
它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它标志着一个伟大时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代的开始,以1978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掀开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开辟了一个新的纪元。
2、十二届三中全会:改革从农村走向城市。
这次会议一致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这次会议标志着改革开始由农村走向城市和整个经济领域,由此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进入了第二阶段,即改革的展开阶段。
3、十三届三中全会:为深化改革扫清道路。
会议原则通过了《关于价格、工资改革的初步方案》和《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通知》两个重要文件。
4、十四届三中全会:勾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5、十五届三中全会:建设新农村。
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并提出了到2010年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奋斗目标,确定了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坚持的方针。
6、十六届三中全会:新任务、新起点。
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不仅是今后十年改革与发展的“蓝图”,同时也是科学发展观的全面展示,对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出了新的思路和举措,被称之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实践的又一座新的里程碑。
民政工作以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做好民生大文章
民政工作以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做好民生大文章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是在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以农村改革发展为主题而举行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
全会通过的《决定》,是近年来中央文件特别是中央全会文件中涉及民政工作较多的一个文件。
它更加深刻的体现了十七大以人为本,民生为重的执政理念,使我们民政工作者深受鼓舞。
《决定》以农村改革发展为重点内容阐述了农村改革发展给民政工作带来的重大机遇和挑战,《决定》贯穿着农村改革中如何加快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如“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面落实农村五保供养政策”、“完善农村受灾民救助制度”、”落实军烈属和伤残病退伍军人等优扶政策”等等,这些推动农村改革、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的重大举措,构成了民生问题这篇大文章。
一、深刻领会做好民生大文章的重要性民生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的核心并贯穿于全面实践的始终,民生是国家之重,国计与民生相连。
生产力的发展必须落实到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上,综合国力的增强也必须体现在人民生计的改善上,改革的深入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成果更须着眼于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获得上。
民生与民政密切相关。
把握民生这篇大文章的重要性,关键是要用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武装民政干部的头脑,把各项民政工作的重点真正放在维护人民群众基本生活权益和政治权益上,进一步加强社会建设和公共服务的职能,将过去的特定服务群体向社会公众拓展,在切实发挥社会求助“兜底”保障的同时,努力提升社会公共水平,彻底转变临时性、分散性、应急性的传统,迈向整体制度安排和规范管理的新目标。
二、认识做好民生大文章的艰巨性民生问题,大到社情民意表达的权益,小到衣食住行的琐事,虽然纷繁冗杂,却体现党的执政理念并与国家的发展密切相关。
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从新形势下推动农村改革发展的需要,深刻阐述了改善民生的着力点,涉及农村改革发展的方方面面,涵盖农村的各种群体。
它以农村改革发展为主题,着重提出了农村社会保障体系问题。
十七大及十七届三中全会
会议精神: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必须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 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 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 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 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 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培养 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 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 主义文化强国。
十七届六中全会
主题:通过总结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丰
富实践和宝贵经验,指出加强文化建设 的重要意义,提出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 大发展大繁荣的指导思想,以及到2020 年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目标,部署了深 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 发展大繁荣的各项重要任务,强调了加 强党对文化产业发展的领导。
提出的主要内容:
把学习活动与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紧密结合起来, 突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这个关键,找准推动“十二五”规划 的着力点,充分发挥统一战线人才、智力、资源等优势,为我省 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会议要点:
要认清形势、坚定信心,把思想统一到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 动跨越上来。
加速发展是我省发展现状所要求的,是人民群众所期盼的,是符 合科学发展观的。
深入领会十七大报告精神
自主创新
1.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优化科技资源配置 2.完善鼓励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法制保障、政策体系、 激励机制、市场环境 3.实施知识产权战略 4.充分利用国际科技资源。进一步营造鼓励创新的环境,努力造 就世界一流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
聚焦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
作者: 邹双国
作者机构: 江苏连云港市锦屏高级中学,222021
出版物刊名: 中学教学参考
页码: 6-6页
主题词: 三中全会 农村改革 聚焦 中央委员会 指导性文件 中共中央 共产党 议题
摘要:中国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10月9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
这次全会的重要议题,是研究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问题。
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了在新的起点上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七届三中全会主题是什么?
2008年10月9日至12日召开的中共中央十七届三中全会,将审议《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这一决定将为未来的农村改革确立方向。
2008年09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讨论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一中全会以来中央政治局的工作,研究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等问题。
这些内容值得关注:推进新形势下的农村改革发展,必须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始终把解决好十几亿人口吃饭问题作为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切实保障农民权益,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根本利益作为农村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农民意愿,着力解决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和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亿万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健全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经济体制,使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充满活力;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始终把着力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作为加快推进现代化的重大战略,统筹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设,加快建立健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使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等等。
中国农村在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农业领域再也没有进行过根本性的改革。
改革的突破口在于土地、户口和金融,而土地制度改革至为关键。
他说,土地制度变革虽然不能马上出现很大效益,但从长期来看,有利于农业效率的提高。
现有的土地制度是典型的城乡二元结构,城市土地可以对价取得贷款,农村土地就不行;农民的土地、房屋等财产不能交易,不能形成资产。
那么,农民怎么扩大再生产呢?就只能维持现有的小农经济模式。
附:七届三中全会的主题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12月18~22日):全会的中心议题是讨论把全党的
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2、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1984年10月20日):进一步贯彻执行对内搞活经济、对外
实行开放的方针,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
3、中共十三届三中全会(1988年9月26~30日):十三届三中全会确定了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方针,要求把明后两年改革和建设的重点,突出地
放到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上来。
4、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1993年11月11~14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重大决定:《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5、中共十五届三中全会(1998年10月12~14日)全会提出了到2010年建设有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奋斗目标,确定了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坚持的方针。
6、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2003年10月11日至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员
会报告工作,讨论研究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问题和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
7、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2008年10月9日至12日)会议将研究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等
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