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人口与发展
人文地理学讲义_第6章

第六章人口地理学第一节人口与发展一、世界人口增长过程一般认为,人类由大约400万年前(第三纪晚期)南方古猿的一支发展进化而来。
人类进化经历了古猿-猿人-直立人-智人-现代人五个阶段。
大多数学者认为,非洲的东非高原很可能是人类最初完成从猿到人的历史性转变的地方,此后不断向亚、欧两大陆扩散。
5万年前,人类进化进入晚期智人阶段,人类文化进入旧石器晚期;大约1万年前,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产生最初的农业,人类开始从游牧、采集转向定居生活,世界人口增长逐渐加快;而18世纪后期开始的工业革命,极大地推进了世界人口增长的进程。
(一)农业革命前的人口农业革命前是现代人类形成的漫长时期。
原始人群过着极端分散、闭塞的流动生活,依靠采集、渔猎获得食物,这类生产活动的性质决定了当时人口的增长受到种群增长规律的强大制约。
其人口特征是:(1)极低的人口密度。
据研究,公元前1.5万年,世界总人口约300万,按狩猎采集的实际面积计,人口密度为0.08人/km2;公元前3000年,世界人口约4000万,人口密度为0.5人/km2。
(2) 高出生率和高死亡率。
该阶段人口增长缓慢,人口数量受食物所能承受的界限的限制。
(3)人口的分布集中。
由于采集狩猎群体对居住场所有着较高的要求,一般选择朝阳、干燥、开阔、地势较高、接近水源、能有效抵御外来危险的场所作为固定或半固定营地,因而原始人类的分布又相对集中。
(4)开始了人口迁移。
公元前8000年,狩猎和采集者已开始迁移,逐渐覆盖了大部分大洲的一些地区,只剩南极洲还未被人类占据。
(二)农业革命与人口增长一万多年前世界上出现了农业,农牧业成为人类主要生产方式。
农业社会与采集狩猎社会的一个最大差别是它能支持更高的人口密度。
世界人口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农业社会人口呈现的特征:婴儿存活率低,阶段性的饥荒和低营养,对流行病的抵抗力差,高出生率和高死亡率,死亡率呈现大幅度波动状态,出生率也相应变化,平均寿命低。
高中地理高考一轮复习-第6章 第2讲 人口迁移

返回导航
(2)人口迁移对城市化的影响 大量农村人口迁入城市,为城市注入了活力,促进了城市经济发 展。随着人口规模的扩大,城市的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功能区也随 之发生布局调整,郊区不断出现住宅小区,促进了郊区城市化的发展。 (3)人口迁移对年龄结构的影响 对迁出地来说,大量青壮年劳动力的迁出,会使其青壮年比重下 降,人口老龄化加重;对迁入地来说,大量青壮年劳动力的迁入,会使 其青壮年比重上升,人口老龄化减轻。
返回导航
考点一 人口的迁移特点 突难点
1.现代国际人口迁移的形式 在目前复杂的国际形势下,国际人口迁移表现出了新的特点,其中 科技移民、劳务输出和国际难民迁移是三种常见形式。如下表所示:
第六章 人口的变化
高考一轮总复习 • 地理 • 人教版
返回导航
形式
科技移民
劳务输出
国际难民迁移
迁移人口类型 高素质人才
D.行政区划变动
(2)2010年后,该市常住人口变化缓慢,主要是由于当地
A.人口老龄化加剧
B.GDP增长缓慢
C.环境承载力下降
D.产业结构优化
(3)该市的支柱产业是
A.采矿业
B.旅游业
C.制造业
D.物流业
(B ) (D) (C)
第六章 人口的变化
高考一轮总复习 • 地理 • 人教版
返回导航
[解析] 第(1)题,由图示信息,2016~2019年户籍人口增长比常住 人口快,如果是生育政策改变,常住人口基数大,增长应比户籍人口 快,故2016~2019年户籍人口变化的主要原因应是当地落户政策放宽, 使得户籍人口增长速度高于常住人口;医疗条件的改善和行政区划的变 动对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都有影响,两者人口增长的速度不会有较大的 差异。
第六章第一讲人口的数量变化

(2012·山东高考)下图为“1982年和2009
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统计图”。读图回答(1)~(2)题。
————————[获取和解读信息]————————
———————————————————————————————
[例1]
(2012·山东高考)下图为“1982年和2009
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统计图”。读图回答(1)~(2)题。
第一讲
人口的数量变化 考纲解读
考纲下载
1.识记:人口增长模式的类
型、特点及地区分布。 2.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 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 特点及地区分布。
人口问题及对策,环境承
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含 义与区别。 3.应用:各类人口统计图表 的判读。
一、人口的自然增长 1.世界人口的增长体现两个差异 (1)时间差异:
示美国。
二、综合题
5.读“人口出生率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关系曲线图”, 完成下列问题。
(2)曲线说明影响人口出生率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2)经济发展水平。
二、综合题
5.读“人口出生率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关系曲线图”, 完成下列问题。
(3)中国人口出生率与其他发展中国家比较有何不
同?原因是什么? (3)人口出生率低。采取了计划生育政策。
(2)与1982年相比,2009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 B )
A.显示人口的增长速度加快 B.意味着社会养老负担加重
C.不影响劳动人口的职业构成
D.表明25~59岁劳动力资源数量下降
“综合迁移能力——快得分”系列之 题及其解决措施 [知识整合]
中国人口问
中国的人口问题比较特殊,既有发展中国家普遍存 在的人口增长速度快的问题,还有发达国家的人口老龄
第六章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生态安全令人担忧,水土流失面积占国土面积 37.1%,土地沙化、酸化、盐渍化问题严重,耕地持 续减少,质量不断退化;草地、森林、湿地生态功能衰 退,90%以上的天然草原退化,森林数量型增长与质量 型下降并存,湿地大面积消失;外来物种入侵、物种资 源流失问题都很突出,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
唯心史观: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社会存在:是人类社会生活的物质方 面,是人类物质生活要素与条件的总和, 主要包括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人口因素 和自然地理环境。其中,生产方式起着主 要的、决定性的作用。
社会意识:是人类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
内容上包括社会心理、道德、宗教、政治思 想、法律、艺术、科学和哲学等基本要素, 在形式上则包括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
(1)地理环境是人类得以产生的自然前提; (2)地理环境为人类提供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 (3)地理环境影响生产部门的分布和生产发展 的方向; (4)地理环境通过生产影响社会发展速度(加 速或延缓)。
3、地理环境决定论:
一种主张地理环境在社会生活和社 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理论。
–地理环境,特别是气候,对于一个 民族的性格、风俗、道德、精神面 貌、法律性质和政治制度,有着决 定性的影响作用。其作用机理是地 理环境首先影响社会心理,并通过 社会心理决定社会制度
社会的变化和发 展比地理环境的变化 和发展快得不可比拟
——斯大林
地理环境决定 论不能解释:为什 么地理环境不同的 国家会经历大致相 同的发展道路,而 环境大致相同的地 区却有完全不同的 社会制度
高中地理思维导图:第六章:人口的变化

图像判读
人口增长曲线图的判读方法 人口增长模式图的判读方法
分析人口增长在时间上不匀速性
生产力水平提高(根本影响因素),导致人口增长加速
理解
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
正相关 负相关
资源,科技发展水平,地区的对外程度 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
判定人口增长模式的指标
分析人口合理容量的影响因素
居住地变更
人口居住地的空间变化
概念
时间限度
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
分类
人口的迁移
科技移居:高素质人材
劳务输出:廉价劳动力
现代人口迁移的特点
国际难民迁移:战争难民,政治难民 对迁入地,迁出地的影响(不利和有利影响)
人口迁移的影响
19世纪前迁入,二战后迁出
拉丁美洲
19世纪前迁出,二战后迁入
欧洲
不同地区人口迁移流向的变化
人口迁移及人口 迁移类型的判断
判断人口迁移类型的基本思路是抓住迁移的地理范围,迁移方向,就业性质,迁移方式,迁 移时间,迁移原因等多方面的突发特征
理解
人口的空 间变化
第六章:人 口的变化
人口 数量 变化 和人 口的 合理 容量
人口及人口“三率”: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历史时期
人口的自 然增长人口增长的 Nhomakorabea间变化及原因
农业革命之前 农业革命期间
工业革命开始
人口增长的空间差异及原因
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
人口的数量变化
人口增长模 式及其转变
人口增长模式 人口增长的时间,空间差异 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三个主要途径
人口的年龄结构
年龄结构的划分
人口老龄化 人口年轻化
人口爆炸
地理学概论章节要点整理

地理学概论章节要点整理本文档对地理学概论各章节的要点进行整理,旨在帮助读者快速了解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重要知识。
第一章:地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现象和人类活动空间分布的学科。
- 研究对象包括地形、气候、土地利用、人口分布、城市发展等。
第二章:地球的结构和演化- 地球由地壳、地幔和地核组成。
- 地球的演化包括板块构造和地质变动。
第三章:地球的表层特征- 大陆和海洋是地球表层的主要特征。
- 大陆包括陆地和岛屿,海洋包括各大洋和海湾。
第四章:气候与气候要素- 气候是指某一地区长期的天气状况和变化规律。
- 气候要素包括温度、湿度、降水量、风向和风速等。
第五章:环境与生态- 环境是指生物和非生物要素相互作用的空间范围。
- 生态是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关系的学科。
第六章:人口与人口地理- 人口是指某一地区或国家的居民总数。
- 人口地理研究人口的分布、迁移和组成特征。
第七章:城市与城市地理- 城市是人口集中、经济发展相对集中的地区。
- 城市地理研究城市的空间布局、功能分区和城市问题解决策略。
第八章:乡村与乡村地理- 乡村是指较为分散的农村聚居区。
- 乡村地理研究乡村的规模、结构和乡村发展问题。
第九章:经济地理- 经济地理研究地域经济活动和经济发展规律。
- 研究对象包括产业分布、交通运输和区域发展。
第十章:区域规划与城乡规划- 区域规划是指对某一区域的合理布局和发展规划。
- 城乡规划是指对城市和乡村的空间布局和发展进行规划。
以上是对地理学概论各章节的要点进行的简要整理,请读者根据自身需求进一步阅读相关章节以获得详细知识。
第二部分 第六章 第一节 人口的数量变化 人口的合理容量

返回
返回
读“某国自18世纪80年代至20世纪70年代人口再生产 类型的四个阶段示意图”,完成1~2题。
②15~64岁人
③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上
④人口年龄结构趋于年轻,劳动
C.①③
D.③④
返回
[答题流程] (一)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读材料可获取如下信息:
(1)读表格可知江苏省不同年份的人口数量。
(2)对比三地区可知三地人口比例大小。 (3)对比三地不同年份比例,可知比例变化趋势及变 化幅度。 (4)读图可对比不同年份年龄比例,可知不同年龄段
历史发展表明,人口增长模式在不同时期表现不同,
其转变主要与社会经济发展、传统文化观念和相关的 人口政策等密切相关。
返回
人 口 出生率
人口增长特征 死亡率 特 点 自
增 历史
长 时期 特 模 式 采猎 原 文明 到农 ①没有控制生育;②早 期的农业社会需要多生 子女来帮助从事农业; ①战争频 繁;②食 物匮乏; 点
2.(牢记点)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有?
提示:资源、科技发展水平、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 水平。
返回
3.(易混点)一个地区的人口增长仅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 决定吗? 提示:不是。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出生率和 死亡率决定的。但是,一个地区人口的增长除了自然
增长外,还有机械增长。
4.(常考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快慢带来的 人口问题有何不同? 提示:发达国家主要问题是人口老龄化。发展中国家 主要问题是人口增长过快。 返回
A.苏北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的变化幅度最大
B.苏中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下降且人口数量减少 C.苏南增加的人口数量等于苏中和苏北减少的人口数量 D.江苏省增加的人口数量等于从省外迁入的人口数量
人教版(2024)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六章 发展与合作PPT课件

欧洲的德国、法国、意大利、英国等,北美的美国、加拿大,亚洲的日本、韩国、大洋洲的澳大利亚、新西是主要的发达国家。
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绝大多数国家都是发展中国家
生活水平
教育水平
医疗水平
这里输入简单的文字概述
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商谈被称为“南北对话”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XXX
例如,我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连续多年超过30%,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最大贡献者。
抓住发展机遇,应对威胁与挑战
加强国际合作可以将世界建设的更加美好、更绿色、更平等、更有韧性和更可持续
课堂练习
03
促进全球经济发展
随着国际经济合作的不断加深,国际贸易往来越来越密切且频繁,国际贸易总额不断增加
国际合作
加强国际合作的重要性
中国在国际合作中重要性
国际经济现状
新知探究
02
不同国家和地区,自然条件有优有劣,开发历史有早有晚,发展水平存在显著差异。
欧洲的平均发展水平很高
非洲的平均发展水平很低
人类发展指数较高的国家和地区有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韩国、美国和欧洲西部等。这些国家和地区发展水平较高。
主要分布在北半球的南部和南半球(“南”)
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互助合作被称为“南南合作”
主要分布在北半球的北部(“北”)
发展中国家
发达国家
带动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带动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缩小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促进全球经济发展。
现代
交通工具主要是车马、舟船,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联系很不便利
古代
随着飞机、高铁等现代化交通工具和互联网等通信技术的发展,国际联系越来越密切,全球经济不断发展,经济全球化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
第六章,人口转变

二,人口转变理论
(一)死亡率转变的理论 1,死亡率的下降直接导致了人口的增长 2,死亡率下降与流行病转变理论 3,死亡率下降的原因分析 (二)生育率转变理论 1,生育率下降与死亡率下降的关系----人口 ,生育率下降与死亡率下降的关系----人口 变迁与反响的理论 2,生育率下降的原因分析 3,社会网络与社会互动
第六章 人口转变
人口转变是对人口再生产模式的历史, 现状和未来规律的总结.
第一节 人口转变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一,人口再生产和人口转变 (一) 人口再生产00公元前3000-前1000 公元前500 公元前500 公元元年 1000 1100 1200 1300 1400 1500 1650 人口数 (亿) 1.00 1.50 2.30 2.75 3.06 3.48 3.84 3.73 4.46 5.45
全球人口增长与增长率的变化
时间( 时间(年) 约前10000 约前10000 公元1 公元1 1650 1750 1800 1850 1900 1950 1970 1988 估计总人口数( 估计总人口数(亿) 平均人口翻番速度 期间平均年增长率(%) 期间平均年增长率(%) 0.05 2.50 5.45 7.28 9.06 11.71 16.08 24.86 36.32 50.00 50年翻一番 50年翻一番 200年翻一番 200年翻一番 1650年人口翻一番 1650年人口翻一番 0.04 0.05 0.29 0.44 0.51 0.63 0.87 1.90 1.78
人口转变的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传统农业社会)其人口发展模式的 特点是高死亡率,高出生率和低的人口增长率. 第二阶段:(工业化的起步阶段)其人口发展模 式的特点是死亡率大幅下降,出生率维持原状, 人口增长率快. 第三阶段:(工业化的后期)其人口发展模式的 特点是出生率下降,人口再生产为零增长或负增 长. 第四阶段:其人口发展模式的特点是人口出生率 和死亡率大致相当的水平.
发展经济学郭熙保1

武汉大学经济发展研究
中心 郭熙保教授
16
(七)生态环境恶化
? 1.发展中国家的人口膨胀和贫困对环境造成巨大破坏。
? 人口急剧增加对粮食需求不断增加,不得不加速开垦土地和过度使用化肥、 砍伐森林和过度放牧。
序号 4 3 2 1
经济组别 高收入 上中等收入 下中等收入 低收入
人均GNI 美元 12196以上 3946-12195 996-3945 995以下
经济体个数 个 69 48 56 40
人均GNI 美元 37970 7495 2316 512
武汉大学经济发展研究
中心 郭熙保教授
6
(二)大体分为两大类
? 发展中国家人口所占比重不断上升。 ? 高人口增长率的结果就是 15岁以下的儿童数目占总人口的比重高。
赡养率(dependency ratio ) :15岁以下和65岁以上的人属于被赡养人口,这 部分非劳动人口占经济活动人口的比重叫做赡养率。
?问题:虽然发达国家老人负担比重比发展中国家大一些,但把儿童和老人加起 来,发展中国家的赡养率就比发达国家重得多。
? “economy”在这里指一个独立经济实体。
发展经济学 的研究对象是
发展中国家
? 发展中国家 (developing countries )与发达国 家(developed countries) 相对应,
? 前者指经济比较落后但正在发展中,后者包含经 济已发展起来了的意思。
? 这两个术语自1970年代以来使用普遍。
?不过,即使按购买力平价估算人均收入,发展中国家收入水平仍远远低于发达 国家。
课件-第06章 人口和人口问题

公元1800年以前,世界人口增长 十分缓慢 公元1800年以后,世界人口增长 迅速
, ,
20世纪以来, 世界人口的增长速度 大大加快 .
近代人口爆炸的原因
80 70
世 界 人 口 ( 亿 )
60 50 40 30 20
平均寿命从20多岁延长到67岁 现代农业技术 1942年青霉素批量生产 1911年第一座氨肥厂
德国、法国、葡萄牙、日本、韩国、俄罗斯、台湾、新加坡, 如俄罗斯各地想办法鼓励生育,生孩子还能获赠汽车,出生率全 欧最低的德国每年拨400亿鼓励生育。
抑制生育: 印度、巴基斯坦及某些发展中国家。 强制计划生育: 只有中国。。。
网页资料:
/z/q163639246.htm • 西欧大多为发达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低,如德国,法国,葡 萄牙已出现负增长,所以他们的国家有实行激励的生育政策, 例如以下几个国家就有实行激励的生育政策
•1.新加坡
根据新加坡政府的调查,该国35至39岁的妇女有将近四成只有一个小 孩或是没有小孩,为此政府提出一套政策因应。在产假方面,强制性的产 假有八周,产假期间员工领全薪,非强制产假则有16周,假期长短由雇主 与劳方协议,员工在非强制产假期间领半薪,工资成本由政府负担。此外 ,每个小孩的育儿津贴折合台币约每 月7500元,两个小孩以上的家庭,给 予高免税额及特别扣除额,生到第三个小孩,还可分配到国宅。另外还有 「婴儿红利」计划,政府会在一对夫妇生第二个或 第三个小孩时,将钱存 入夫妇的户头,供应其支付托儿所或幼儿园的费用。 除了产假与津贴的发放外,新国政府也积极设置婴儿托管服务,目前约有 二十多家婴儿托管中心,可照料三百个婴儿,星国政府更计划在未来五年 ,将婴儿托管中心增加至三千个。
(当前世界上90%以上的氮肥从氮气合成)
《人口与发展》

人口迅速增长加剧 环境恶化
大量森林毁灭,生态失衡,洪涝灾害频繁发生;为了增加产 量,被迫大量施用化肥和杀虫药,造成土地肥力下降,江河 湖泊遭受污染。
n 不能把自然资源的耗竭、环境的恶化都归因于人口增长,但 人口快速增长的确加剧环境恶化的趋势。
n (四)人口增长迅速使失业问题严重
短缺 失业
人口质量
n 非熟练劳动力大量过剩,熟练劳动力极为短缺。 n 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失业问题更加严重。 n 过快人口增长是造成失业和就业不足的重要原因。
该模型没有得到事实的支持,因为其许多基本假 定是经受不住实践检验的:
假定没有技术进步或者说技术进步速度非常慢,可以 忽略不计。
假定人口增长与收入水平存在着正向变动关系。把人 均国民收入看成是影响人口增长的主要的甚至是惟一 的因素,过于简单.
事 实:
Ù科学技术进步的力量足以抵消人口迅速增长所造成的阻力, 避免陷入人口陷阱。
高劳动年龄人口比时期:社会负担率相对 较轻、生产性较强、社会储蓄率较高、于 经济增长有利——人口红利。
4.2 人口增长对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
1.粮食供给 2.沉重的赡养负担 3.加剧环境恶化 4.使失业问题严重
n (一)高速人口增长对粮食供给产生了重大的压力
莱斯托·布朗
n 1994年,在《谁来养活中国》的报告中预言中国在2030年将 会使粮食供求缺口达到3.8亿吨。
n 经济发展缓慢和就业机会创造有限是严重失业的根本原因。
n 年龄结构年轻化,儿童的体力和智力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n 因子女多负担重而无力保证营养、供子女上学念书,接受更 多正规学校教育。
n 国家财力有限,教育投资少,很难提供教育机会。教育数量 不足和教育质量下降导致劳动力素质差。
高中地理高考一轮复习-第6章 第1讲 人口的数量变化和人口的合理容量

第六章 人口的变化
高考一轮总复习 • 地理 • 人教版
返回导航
第六章 人口的变化
高考一轮总复习 • 地理 • 人教版
返回导航
(1)以下时间段中,该市人口出生率最高的为
(D)A.2001~200来自年B.1991~1995年
C.1981~1985年
D.1971~1975年
(2)造成该市20~24岁年龄组人数明显偏多的原因可能是,该组人口
低(<1.0%)
第六章 人口的变化
高考一轮总复习 • 地理 • 人教版
2.不同国家的人口问题及对策
返回导航
第六章 人口的变化
高考一轮总复习 • 地理 • 人教版
返回导航
3.我国的人口问题及对策 人口问题
解决措施
人口性别结构不合理(男性比重 调整计划生育政策,转变人口生育观
偏高)
念
人口素质较低
大力发展科技教育,提高人口素质
必考部分 第六章 人口的变化
第1讲 人口的数量变化和人口的合理容量
研析高考·明规律 研清教材·固基础 研析考点·破疑难 研透技法·提素养
返回导航
研析高考·明规律
高考一轮总复习 • 地理 • 人教版
返回导航
课程标准
考情统计
命题分析
运用资料,描
1.以人口统计图、文字材料为背
述人口 分布及 2021·北京,18题
景,考查人口增长状况及人口增
其影响 因素 , 2020·课标Ⅲ,4~6题 长模式。
并结合 实例 , 2019·北京,40题
2.以人口统计图或人口普查资料
解释区 域资源 2018·课标Ⅰ,4~5题 为背景,考查人口问题及对策。
环境承 载力 、 2018·江苏,13~14题 3.以示意图、地理统计图表、文
发展经济学人力资本

SSB Adjusted-Zhou Regression
1950
1953
1956
1959
1962
1965
1968
1971
1974
1977
1980
1983
1986
1989
1992
1995
1998
四、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变动的原因
死亡率降低的原因
奇妙的性别平衡机制:104-107 人为选择性别与性别比失调
中国:missing girls
2000Ä ê Ö Ð ¹ ú È Ë ¿ Ú Ð Ô ± ð ± È
140
80 60 40 20 0
È ±± Ô ð Ð
120 100
ê Á Ä ä
6 12 18 24 30 36 42 48 54 60 66 72 78 84 90 96
2、老龄化、抚养系数
重要的年龄分组:0-14/15-64/65+ 老龄化:65岁以上>7% 中国人口老龄化所产生的“四、二、一”家庭模式和抚养系
数比上升 ( 从 1964 年的 6.3% 逐渐上升到 2000 年的 10.1% ), 2025年左右达到14% 抚养系数:
少儿抚养系数: 0-14/15-64
第六章 人口、人力资本与经济发展
我们时代的中心问题最后可能是世界如 何对待不断增长的人口数量。
--联合国人口基金会
SIAS UNIVERSITY 发展经济学
本章内容
人口与生活质量 中国人口问题 教育与人力资本 中国的教育状况 就业与劳动力充分利用 中国劳动力就业状况
SIAS UNIVERSTY 发展经济学
2000Ä ê Ö Ð ¹ ú È Ë ¿ Ú Ä ê Á ä ½ ð × Ö Ë þ
高中生物《第六章 第一节 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不仅行动受到了很大的限 制,而且正常的生理活动和心 理活动也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从而感受到每个人都需要有一 个合理的生存空间。
2、造成人群如此拥挤的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从表面上看,是由于人口在某一地区过于集中; 从根本上看,是由于人口增长过快以及人口流动过于集中。
第1节
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本节聚焦
• 全球及我国人口的现状怎样?发展 前景如何? • 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有哪些影响? • 怎样协调人口与环境的关系?
一、全球及我国人口的现状及前景
1、全球人口现状及前景
2005年12月19日 65亿
目前,全球平均每秒钟便有4.4个婴儿 降生,不仅出生率令人震惊,而且分布也 相当不平衡,不到57%的新生人口集中在亚 洲,26%在非洲,9%在南美,5%在欧洲,3% 在北美,不到1%在大洋洲。
2、生物种群消长的规律完全适用于人口增长的情况吗? 人是生物界中的一员,所以,生物种群消长规律 有适用于人口增长的一面。但是,人不同于一般的生 物:人具有特别发达和善于思维的大脑;具有制造工 具和能动地调控人口增长以及能动地改造和保护自然 的本领,等等。所以,生物种群的消长规律不完全适 用于人口增长的情况。
A. 年龄组成呈增长型
B. 性别比例适当
C. 迁入率大于迁出率
D. 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3、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从种群特征 看,这种措施是调节( D),措施要达到 的目的是降低( A ) A. 种群密度 C. 性别比例 B. 年龄组成 D. 出生率
书后习题: 2、 “现在的人,有五个孩子不算多,每 个孩子又各有五个孩子。爷爷活着的 时候,就有二十五个孙辈了。这就造 成了社会上的人口多而物资少,虽然 辛勤劳作,生活用品却依然匮乏。” 这句话反映出作者的忧虑:如果不节 制人口增长,将会对家庭和社会增加 沉重的负担。
高一上册地理知识点手写版

高一上册地理知识点手写版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表面地理现象以及人类对地球表层的改变的学科。
它包括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个主要分支。
本文将介绍高一上册地理学科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地理学的基础知识。
第一章:地球与地图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地图是我们认识和了解地球的重要工具。
在这一章中,我们学习了地球的基本形状、大小以及地球的内部结构。
第二章:地球的运动与季节变化地球有自转和公转两种运动,这些运动导致了地球的季节变化。
同学们需要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规律,以及它们对季节的影响。
第三章:大气层与天气大气层是地球周围的气体围层,它对维持地球上的生命起着重要作用。
在这一章中,我们学习了大气层的组成、结构以及它与天气的关系。
第四章:水资源与水循环水是人类生活和生产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
在这一章中,我们学习了水资源的分布、利用,以及地球上的水循环过程。
第五章:城市与乡村发展城市与乡村是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两个主要空间。
在这一章中,我们学习了城市和乡村的定义、特征,以及它们在不同地区的发展状况和问题。
第六章:人口与人口迁移人口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在这一章中,我们学习了人口的定义、数量、分布以及人口迁移对社会变革的影响。
第七章:农业与工业农业和工业是人类经济活动的两个重要部门。
在这一章中,我们学习了农业和工业的定义、特点,以及它们在不同地区的发展情况和问题。
第八章:政治与经济政治和经济是国家和地区发展的两个关键领域。
在这一章中,我们学习了政治和经济的基本概念、主要形式,以及它们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实际情况。
第九章:人类与环境人类和环境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
在这一章中,我们学习了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以及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第十章:地震与火山地震和火山是地球上常见的自然灾害。
在这一章中,我们学习了地震和火山的发生原因、影响,以及对于减灾和防范的重要性。
通过学习这些地理知识点,同学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地球的构造、自然现象以及人类社会的发展状况。
人口社会学(第四版)

人口社会学(第四版)简介《人口社会学》是人口学领域的经典教材之一,该书的第四版是在第三版基础上进行了全面修订和更新。
本书从人口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出发,探讨了人口的组成、变动以及人口与社会的相互作用关系。
通过对人口问题的深入研究,可以揭示社会现象的变化趋势和影响因素,为社会问题的解决提供重要依据。
内容概述第一章:人口学的起源和发展本章主要介绍了人口学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包括人口学的定义、发展阶段以及人口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通过了解人口学的起源,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该学科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第二章:人口的基本概念和统计指标本章介绍了人口学中常用的基本概念和统计指标,包括人口数量、人口密度、出生率、死亡率、迁移率等。
通过掌握这些指标,读者可以更准确地描述和分析人口变动的特征和趋势。
本章主要探讨了人口增长和人口变动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通过分析人口增长的驱动力和人口结构的变化,可以更好地理解人口变动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第四章:人口流动与人口迁移本章介绍了人口流动和人口迁移的概念和类型,包括内部人口迁移和国际人口迁移。
通过研究人口流动的规律,可以洞察人口迁移背后的动因和影响。
第五章:人口与社会问题本章主要讨论了人口与社会问题的关系,包括人口老龄化、人口过剩、人口负担、性别失衡等。
通过对这些社会问题的研究,可以为制定政策和解决社会问题提供参考。
第六章:人口与经济发展本章探讨了人口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包括人口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人口红利的释放以及人口政策的影响等。
通过研究人口与经济的相互作用关系,可以帮助国家和地区制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本章介绍了人口预测和人口规划的概念和方法。
通过对未来人口变动趋势的预测和规划,可以为社会发展提供重要参考。
第八章:人口政策与人口管理本章主要讨论了人口政策和人口管理的内容和实施方式。
通过探讨人口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可以为解决人口问题和促进社会发展提供参考。
结语《人口社会学(第四版)》系统地介绍了人口学领域的基本概念、理论和研究方法。
人教版必修三第六章第一节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影响

6.1 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导学案07普理课型:新授制作人:审核人:使用时间:6月5日学习目标:1.描述我国的人口现状与前景。
2.探讨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3.关注我国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
4.运用资料搜集与分析的方法,了解人口增长过快给当地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
学习重点:探讨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一.导学过程:(一)课前预习1.我国的人口现状与前景(1)现状1982年,我国将__________确定为一项基本国策。
2001年,我国颁布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国已进入低生育水平国家行列,人口_______________明显下降。
(2)前景由于__________大,我国人口仍将在较长时间内持续增长。
我国人口发展目标:2005年,人口总数(不包括港、澳、台)要控制在__________以内。
2010年,人口总数控制在__________以内。
21世纪中叶,人口总数将达峰值__________后,将开始缓慢下降。
2.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1)然料需求增加(2)人均耕地减少(3)植被破坏(4)环境污染加剧3.协调人口与环境的关系(1)继续控制人口增长(2)加大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力度(3)监控、治理江河湖泊及海域的污染(4)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自然保护区的建设(5)推进生态农业(二)预习自测1. 下列关于人口增长于开垦土地引发的一系列问题的关系正确的是A.人口增长人均耕地减少开垦土地植被破坏自然灾害频繁B.人口增长人均耕地减少植被破坏自然灾害频繁开垦土地C.人口增长开垦土地人均耕地减少植被破坏自然灾害频繁D.人口增长人均耕地减少开垦土地自然灾害频繁植被破坏2.下列有关计划生育的叙述错误的是A.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全面实施计划生育B.1982年,我国将计划生育确定为一项基本国策C.2000年,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D.由于人口基数大,我国人口仍将在较长时间内持续增长3.我国目前人口年龄组成为A.增长型 B.稳定性 C.衰退型 D.无法确定4.到2050年,按16亿人均年消费粮食600千克计算,中国共需要粮食9.84亿吨,需要每公顷产量13.5吨,也就是说。
2024年湘教版七年级地理第六章 世界的发展差异第一节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设计说明本节课主要通过学生查找地图,阅读教材内容,阅读图表和景观图片进行自主学习。
教师设计问题,学生带着问题思考、作答、展示,教师进行点拨和提示,学生完善答案。
学习目标1.了解当今世界有着形形色色的国家和地区。
举例说明一些国家在领土面积、人口、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的差异。
(区域认知)2.运用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分布图分析归纳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地区分布特点。
了解“南北对话”和“南南合作”的含义。
(区域认知、综合思维)3.以某发达国家和某发展中国家为例,描述不同国家发展水平的差异。
(地理实践力、综合思维)4.知道世界各国虽然存在着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但各主权国家的地位是平等的。
(区域认知)重点难点重点:1.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分布。
2.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差异。
难点: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差异。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比较法、读图法等。
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完成《七彩作业》知识梳理部分的内容。
二、学习任务一教学模块师生活动设计意图教师:出示“世界政区地图”,由师生间简单的常识问答导入新课。
问:全世界有多少个国家和地区?目前,全世界有23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些国家和地区各有特色,领土有大有小,人口有多有少,体制有社会主义、有资本主义,经济上有的发达,有的欠发达。
由各具特色的国家和地区导入,使学生初步了解不同类型的国家。
过渡:不同的国家因自然条件与社会经济基础不同,其发展水平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1.面积大国和人口大国教师:阅读材料,找出面积前六位的国家和人口前三位的国家。
学生:面积前六位的国家分别是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巴西、澳大利亚。
世界人口居前三位的国家分别是中国、印度、美国。
世界面积前10位的国家世界面积后10位的国家排名国家万平方千米排名国家万平方千米1俄罗斯1709.81梵蒂冈0.44 2加拿大9982摩纳哥 1.49 3中国约9603瑙鲁22 4美国9374图瓦卢25.7 5巴西8515圣马力诺616澳大利亚7696列支敦士登1607印度2987马绍尔群岛181. 38阿根廷2788圣基茨和尼维斯261.69哈萨克斯坦2729马尔代夫29810阿尔及利亚23610马耳他316拓展:世界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有14个,分别是中国、印度、美国、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巴西、尼日利亚、孟加拉国、俄罗斯、墨西哥、日本、埃塞俄比亚、菲律宾、埃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孩子的净价格或净成本
指养育孩子的预期成本减去预期收入 预期成本包括:
母亲时间的机会成本。 孩子的养育费用。
预期收益包括:
人口年龄结构的年轻化,儿童比重急剧上升
当人口增长缓慢时,赡养负担就比较低;如果人口增长迅速, 人口迅速增长 赡养负担就比较高。
人口增长率快,少儿赡养比率就很高,老年赡养比率低; 增长率低,则老年赡养比率高,少儿赡养比率就低。
儿童(15岁以下)和老人(65岁以上)占工作年龄人口(15 -64岁)的比重被叫做赡养比率。
口大会
展中国家的生育率都是重要的。
1994年开罗第三次国际人口大 再次强调计划生育和出生控制,还突出强调通过
会
教育和社会经济流动性赋予女性权力的重要性。
发展中国家人口出生率在近30年中呈下降趋势
2.2.2 人口原理
(1)人口增长必然受到生活资料的限制。(限制原理) (2)只要生活资料增长,人口一定会坚定不移地增长。
(增殖原理) (3)占优势的人口增加,为贫穷和罪恶所抑制,致使
现实的人口必须与生活资料相平衡。(均衡原理)
这些抑制力量可以归极为积极抑制(positive check)(如战争、饥饿和疾病)和消极抑制 (preventive check)(如晚婚晚育、不婚不育)。
西方学者按照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变动关系, 把发达国家的人口增长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
阶段之间的相继转化称为人口转变 (Demographic transition)。
人口转变阶段
50
出生率和死亡率 40 30 20 10
死亡率
出生率
1
2
3
4
时期
中国人口转变:
▪ 解放前我国人口处于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阶段。
▪ 新中国成立之后社会安定和生产发展,很快使我国人口转入高出生率、 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阶段。1957年人口增长率高达36.01‰。
▪ 经过30多年的计划生育政策,我国人口的自然增长率稳步下降。终于 到90年代末迎来了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生育水平的局面
▪ 我国目前人口增长特征:低生育水平(1.7-1.8 )、高增长量(年新增
除以增长率,即可得到。 如果增长率为2%,则35年翻一番。如果为
3%,则为23年零几个月。
隐蔽的增长势头
即使出生率下降,但人口增长的势头还继续。其原因在于: 人口年龄结构 受传统习俗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出生率不可能在短时 间内有太大的改变。
世界人口的增长趋势将会持续很长的时间
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的现状与趋势
1. 出生率很高,但已出现普遍下降 2. 增长的人口大都分布在农村 3. 发展中国家的人口稳定还需要较长时间
二、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
1.人口转变理论:经济发展对人口增长的影响 2.人口陷阱论:人口增长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2.1 人口转变理论
人口转变理论(Demographic Transition Theory)是一种联系社会经济发展,以人口 发展过程及其演变的主要阶段为研究对象的 一种理论。
比世界粮食贸易总量还要大,即使中国有钱从国外进口,世 界上也不可能供给那么多剩余的粮食。
非洲:饥荒时刻威胁,这固然有其他原因(如内战),但其
粮食问题是个严重 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人口增长过快。
问题
人口迅速增长,粮食生产增长赶不上日益扩大的粮食需求,
缺口越来越大,发展中国家不得不用外汇进口粮食。
(二)沉重的赡养负担耗费了大量可用于发展的资源
经济发展缓慢和就业机会创造有限是严重失业的根本原因。
年龄结构年轻化,儿童的体力和智力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因子女多负担重而无力保证营养、供子女上学念书,接受更 多正规学校教育。
国家财力有限,教育投资少,很难提供教育机会。教育数量 不足和教育质量下降导致劳动力素质差。
4.3、控制人口增长的政策思路
人口增长率高不一定导致经济增长速度放慢
共识
人口增长率低,也很难说一定能加速经济增长。
摈弃将人口增长视为一个‘恶棍’角色观念,它很可能是一 个‘帮凶’。
认识逐渐深化
1974年布加勒斯特第一次国际 共识是不要人为控制人口增长,提出 “经济发展
人口大会
是最好的避孕药”。
1984年墨西哥城第二次国际人 新共识,即:经济发展与计划生育项目对降低发
对发展中国家的研究表明,在低收入水平上,人口增长与 人均收入水平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许多发展中国家生 活资料匮乏,人口增长率却很高;发达国家的生活资料充裕, 而人口增长率却较低。
增长率
收入增长曲线 人口增长曲线
人均收入
三、发展中国家高出生率的行为分析
1.需求角度:家庭生育行为的微观分析 2.供给角度:伊斯特林的供求假说
1A
间,存在一个“人口陷阱”。
0 Y0Y1 Y2
Y3
• 在这个陷阱中,任何超过最低水 -1
收入增长率 (△Y/ Y)
Y4 Y5 人均收入 (Y/P)
平的人均收入的增长,都将被人 口增长所抵消。
Fig2. the Multhusian population trap
2.2.4 对马尔萨斯人口陷阱的批评
2.2.3“低水平均衡人口陷阱” (Population Trap)
• 当人均收入提高时,人口增长速
度随之提高,结果人均收入又退
百 分
5
回到原有水平上,除非经济增长
比 增
4
B
迅速提高到超过人口增长的水平。
长 率
3
C 人口增长率
(△P/ P)
• 在最低人均收入水平增长到与人 2
口增长率相等的人均收入水平之
孩子在未成年之前为家里劳动带来的收入。 孩子将来对父母的赡养费。
A` G 一 般 生 活 享a 受G3 商 品
G2 G1
O
g h
e
f
C1 C2 C3 B``
I3 I2 I1 b
生育率微观经济理论
I4 B` C 子女数目
微观生育理论的应用
发达国家生育率低 发展中国家生育率居高不下 发展中国家城市和乡村生育率的不同
2.2 马尔萨斯人口陷阱 2.2.1两个公理、两个级数
第一,食物为人类生存所必须。 第二,两性间的情欲是必然的,且几乎会保持现
状。
人口(population),在无所妨碍时,以几何级数 (geometrical ratio)增加。
生活资料(subsistence),只以算术级数 (arithmetical ratio) 增加。
➢ C为实际的子女供给曲线,它随着收入的上升先上升而后下降,位于潜在 的供给曲线的下方表明实际存活的子女数目总是要小于潜在的数目。
理论意义
解释了经济落后的国家实行计划生育的困难。 指出了马尔萨斯人口论错误的症结所在。 一个国家人口增长并不完全决定于人口的需求,
还受到人口供给的影响,特别是控制成本的影响, 因此发展中国家的人口过剩问题在短时期内难以 解决的。
LOGO
第六章 人口与发展
主要内容
一.世界人口增长及其趋势 二.人口与经济发展的理论 三.发展中国家高出生率的行为分析 四.发展中国家的人口战略
一、世界人口增长及其趋势
世界人口的急剧增长是发展中国家人口快速增长的结果
人口指数增长公式 Pt=P0ert if Pt=2P0 then 2=ert rt=0.7 Where r is the growth rate of population. 对于一个固定增长的人口,翻番时间可用70
1950s以前是第一阶 段
1950-1960s中期进 入第二阶段
1960s中期以后发生 分化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人口转变的不同点
相对于经济发展进程,死亡率下降得更早和更快,因此, 人口增长更为迅猛。
原因:先进的医疗技术、药品的传入和从发达国家扩散到 发展中国家的粮食生产技术等,这些与经济发展水平似乎 并无必然的联系
人口迅速增长加剧 量,被迫大量施用化肥和杀虫药,造成土地肥力下降,江河
环境恶化
湖泊遭受污染。
不能把自然资源的耗竭、环境的恶化都归因于人口增长,但 人口快速增长的确加剧环境恶化的趋势。
(四)人口增长迅速使失业问题严重
短缺 失业
人口质量
非熟练劳动力大量过剩,熟练劳动力极为短缺。 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失业问题更加严重。 过快人口增长是造成失业和就业不足的重要原因。
发展中国家情形
孩子是资本品,预期收益过高,而不存在社会保障制 度使孩子成为父母生老病死的惟一依靠。
培养孩子的成本比较低,妇女受教育的机会少,就业 机会低,在家育儿的机会成本低
在落后的社会经济发展状态和低下的生活水平条件下, 孩子的抚养和教育费用低,
这种高收益、低成本导致了孩子的净价格低。 出生率过高,除了传统习俗外,发展中国家经济水平
人口700-800万)50。
人口出生率 人口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
40
30
20
10
0
1949 1952 1955 1958 1961 1964 1967 1970 1973 1976 1979 1982 1985 1988 1991 1994 1997 2000 2003 2006 2009
发展中国家的人口转变
低是根本原因。
发展中国家出生率的下降原因
出生率 下降
出生率控 制
经济发展
计划生育政策
文化娱乐水平 传统观念
社会环境 社会保障
抚养成本 妇女受教育水平
3.2 伊斯特林的供求假说
理查德·A·伊斯特林是美国著名人口经济学家, 著有《生育率革命:一种供求分析》等众多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