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读写的训练总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总结

一个生命从呱呱落地到呀呀学语以及入学前的这一时期,大都接受着自然而人文的习惯养成,入学后,则加强了规范性,甚至带有一定的强制培养。这应该是孩子入学后习惯形成的第一个阶段,那么第二个重要阶段便入学之后。在这里,我想谈谈自己任教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以来对孩子习惯培养的一点认识。当然,习惯是多方面的,在此单指语文学习过程中听说读写想习惯的训练。

一、听,要有目的、有礼有节

听的习惯最难培养。小学三年级孩子大都处在八、九岁这个年龄段,感兴趣的便听听,不感兴趣的,则充耳不闻,自行其事。即使迫于教师的威慑,也是“心在曹营身在汉”。当你想验证听的效果的时候,你会发现没有几个在“洗耳恭听”。

我们该如何训练孩子的听话习惯呢对一个八九岁

的孩子来说,有目的的倾听,才能接收到所听内容中的信息。因此,首先应该给孩子提出听的要求,但必须注意的是,所提要求应该是宽松的、自由的,如:你听到了什么你知道了什么……孩子由此可以自主的、轻松的进行听话。或许他会知道这段话讲的是什么,或许能听到一个用得好的词语,或许能提到一句给他留下印象深刻的句子……假如我们拔高

要求,提出这样的听话要求:你懂得了什么道理你体会到什么情感……那么,孩子们就会产生畏难情绪,产生紧张心理,使他们无法轻松自如的进行听话,达不到训练的目的。其次,还要培养孩子有礼有节的倾听习惯。告诉孩子,认真听别人

说话,是一种良好的品质,是尊重他人的一种行为。只有认真倾听别人说话,才能听明白别人说什么,才能学到知识。并告诉孩子,只有认真听别人说话,别人才会认真听你说话。最后在听话过程中,要大肆表彰听别人讲话的孩子,哪怕他只记住了一个词,只要得到老师的肯定,下次,他一定会记住更多的东西。

会听才会想,只有学会倾听,才会获得更多的知识。所以,我们必须培养孩子有效倾听的能力。

二、说,要规范、有话可说、口齿清楚

说是一种语言表达方式,不仅是小学阶段的难题,也是语文学习各个阶段的训练重点。语文教师当然喜欢能说会道的孩子,但到底如何训练他们能说会道,却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对于小学三年级的孩子们来说,正处在由说几句话向说一段话或几段话过度的阶段,说话训练就显得更困难。

训练时,我们应该从说的规范性入手。有个词叫“打胡乱说”,“打胡乱说”有可能是说的内容不符合事实,有可能是说话方式不符合条理,也有可能表达意思时前言不搭后语。这就需要对说话方式和内容进行规范。在回答老师所提问题时,应教会孩子说完整,而不是只表述答案。如这样一个问题:父亲有没有想过不把汽车还给库伯先生从哪里可以看出来(第五册《小摄影师》)有的孩子直接回答:想过,……乍一看,似乎并没有错,但不利于孩子养成说话有头有尾、根据要求答题的习惯。我们可以这样教孩子回答:父亲的确想过不把汽车还给库伯先生,从……可以看出来。有的教师会认为,这不是新课程理念下的训练,如果这样,

每个孩子就会同出一辙。但不要忘记,他们仅仅是小学三年级的孩子,自由发挥的能力不足,必须在教师的诱引下形成规范的说话模式,暂不可放手让其随意表达,否则,他们会把握不住说话的方向。有可能“半路杀出个程咬金”,让人摸不清头脑。

还有个词是“畅所欲言”,这应该包含两方面的内容:有话可说和说的主动性。即使每个孩子都有说的欲望,都想表现自己,可找不到可说的内容,该怎么办呢要做到有话,就要依赖教师的引导,随时随地从生活、从周围环境中去发现、去理解,积累丰富的语言。上课时,要适机的把孩子认识到的知识融入课堂让孩子表达。并要拓展课堂知识,让他们知道得更多更广,为说话做准备。但要注意,所训练说的内容必须和孩子生活学习密切联系。因为农村孩子信息来源窄,这对他们认识世界造成了局限。因此,在这个转型阶段,除了教师的有意培养外,更应让他们养成读书看报看有益电视的好习惯,并懂得边读边看,还要会想,甚至把那些给自己留下印象最深的内容记下来。这样一来,孩子有话可说,自然就不惧怕了。即使有的同学胆小,在教师的鼓舞下,他自然也会开心地表达,并能尝到勇敢的滋味。有话可说与说的主动性两方面,我个人认为前者更重要,后者是靠前者支撑的。

说的训练还应注重孩子的口齿清楚、声音洪亮。有的孩子所说内容的确非常精彩,可是吐字不清楚,声音小,让你听了,费了半天劲,也还是一头雾水。这就需要给孩子营造一个和谐宽松的氛围,让他们在教师和同学面前轻松自如。假如某个孩子表现不佳,你得做个耐心、温柔的教练:

孩子,没关系,再大声一点会更好,你能做到吗这次比前次有进步多了,真不错!一个一个字说清楚,让我们都听清楚好吗……在这种情况下,你不能失去耐性暴吼:怎么搞的,声音大一点,就听不进去吗此时,你不仅失去了教师的风度,更让孩子恐惧,恐惧会造成心理紧张、意识模糊,什么都被你吓走了,声音再大有什么用在此刻,正面表扬比负面批评更有效。我想,这方面训练,只能用爱去感染,而不是恐吓。

三、读,要通、顺、熟、流利、有感情,要激趣

读,也属于重量级训练。新课标指出,读要正确流利有感情。有的教师一拿到一篇课文,就对孩子讲:大家读一读,要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并边读边想……对于小学三年级孩子来说,如果前两年起始阶段教师忽视训练,那么三年级训练难度就更大,要完成老师提出的这样的要求,更是难上加难。因此,必须降低读的要求,第一步,仍只要求孩子把文章读通读顺,必须逐字逐句认读,不提任何过高要求,如读第一次就对孩子强调边读边想。所谓认识,不是大致认识,应该是读准字音,如字的平翘舌、前后鼻韵等等,一定要培养孩子读准字音的习惯,否则,孩子读出来的内容将是“白”的,就像一张白纸、一杯白开水,听后让人感到淡而无味,这就是课标中读正确的训练。认准每个字字音的基础上,在读通、读顺以后,才能要求孩子读熟,在这一过程中,就是对读的流利的体现。孩子最难掌握的应该是第三步,读得有感情。有的教师一入课,就要求孩子读出文章的情感,此时孩子连课文内容都不能理觢,如何把握情感呢在自学阶段,孩子可以利用自己已有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来赋予文章自己理解的感情色彩。这些八九岁的小孩子,他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