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学脊柱和脊髓病变MRI诊断培训课件
合集下载
脊柱及脊髓影像学ppt课件
![脊柱及脊髓影像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df61ec3a6c30c2258019eab.png)
-
66 66
腰椎段椎管不狭窄;腰5-骶1椎间盘变性、后突。
-
67
二.椎间盘病变
正常椎间盘:中部为随核,周围为纤维 环,上下是软骨终板(平均厚度为1cm)。
纤维环分两层,外层由胶原纤维组成, 内层由纤维软骨组成。
髓核为脊索的残瘤留物。依据年龄的不 同,髓核的水量随年龄的增长而降低(正常 时水的含量可占髓核总量的75—90%)。
-
64 64
椎管狭窄可分为骨性和非骨性狭 窄两种:
骨性椎管狭窄:多见于先天性发育性狭 窄;也可见于后天性外伤、骨质增生肥大、 手术后等。
非骨性椎管狭窄:指脊膜囊狭窄。常见 于椎间盘突出、黄韧带肥厚、后纵韧带肥厚 ,以及硬膜外除骨性以外的其它病变引起脊 膜囊受压狭窄的统称。
-
65 65
颈椎段椎管狭窄,椎间盘后突。
• 分型:(1)中央型
•
(2)侧后型
•
(3)外侧型
-
73 73
• CT直接征象: • 1、椎间盘后缘向椎管内局限性突出的软
组织影。
• 2、可见钙化。 • 3、脱出的椎间盘可见髓核游离碎片 • CT间接征象: • 1、硬膜囊外脂肪间隙移位、变窄或消失 • 2、硬脊膜囊及神经根受压 • 3、脱出的髓核周围骨质硬化
1、椎体变扁 2、骨皮质不连续 3、椎旁及附件周围软组织肿胀 4、部分爆裂性骨折骨块可突入椎管
-
42 42
腰 椎 压 缩 性 骨 折
-
43
腰 椎 滑 脱
-
44
腰椎骨折
-
45 45
腰 椎 爆 裂 性 骨 折
-
46
脊椎损伤
M R 诊断要点:
1、脊椎骨质信号异常,T1稍低信号;T2稍杂高 信号;STIR(压脂序列),新近骨损伤为异常高信
脊柱和脊髓病变MRI诊断通用课件
![脊柱和脊髓病变MRI诊断通用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ea6d288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a3.png)
、脊髓受压等情况。
脊柱肿瘤
如神经鞘瘤、脊膜瘤等 ,评估肿瘤大小、范围 及与周围组织的毗邻关
系。
脊柱外伤
如骨折、脱位等,了解 骨折部位、椎管受累程
度及脊髓损伤情况。
其他病变
如脊柱感染、脊柱畸形 等,协助诊断及制定治
疗方案。
03
脊柱病变的MRI诊断
脊柱退行性疾病
颈椎病
颈椎病是由于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导致颈椎间盘突出或颈椎 间盘退变,压迫神经根、脊髓或椎动脉而引起的各种症状。 MRI可以清晰地显示颈椎间盘的退变、突出以及脊髓和神经 根受压的情况。
脊柱和脊髓病变MRI诊断通 用课件
目 录
• 引言 • MRI基本原理与技术 • 脊柱病变的MRI诊断 • 脊髓病变的MRI诊断 • MRI诊断的优缺点与未来展望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介绍脊柱和脊髓病变MRI诊断的重要性和应用场景,强调其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的 价值。
分析当前脊柱和脊髓病变诊断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提出通过MRI技术进行准确诊 断的必要性。
随着技术的进步,MRI将能够实现功 能成像和分子成像,有助于疾病的早 期诊断和治疗评估。
人工智能辅助诊断
人工智能技术有望与MRI结合,提高 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
多模态成像融合
未来MRI将与其他影像学检查手段如 CT、PET等进行融合,提供更全面的 疾病信息。
THANKS
感谢观看
诊断要点
观察肿瘤的位置、大小、 形态及与脊髓的关系,判 断是否需要手术治疗或保 守治疗。
脊髓血管病变
脊髓血管病变概述
诊断要点
脊髓血管病变是指脊髓血管的狭窄、 阻塞或破裂血管 壁的完整性,判断是否需要介入治疗 或手术治疗。
脊柱肿瘤
如神经鞘瘤、脊膜瘤等 ,评估肿瘤大小、范围 及与周围组织的毗邻关
系。
脊柱外伤
如骨折、脱位等,了解 骨折部位、椎管受累程
度及脊髓损伤情况。
其他病变
如脊柱感染、脊柱畸形 等,协助诊断及制定治
疗方案。
03
脊柱病变的MRI诊断
脊柱退行性疾病
颈椎病
颈椎病是由于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导致颈椎间盘突出或颈椎 间盘退变,压迫神经根、脊髓或椎动脉而引起的各种症状。 MRI可以清晰地显示颈椎间盘的退变、突出以及脊髓和神经 根受压的情况。
脊柱和脊髓病变MRI诊断通 用课件
目 录
• 引言 • MRI基本原理与技术 • 脊柱病变的MRI诊断 • 脊髓病变的MRI诊断 • MRI诊断的优缺点与未来展望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介绍脊柱和脊髓病变MRI诊断的重要性和应用场景,强调其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的 价值。
分析当前脊柱和脊髓病变诊断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提出通过MRI技术进行准确诊 断的必要性。
随着技术的进步,MRI将能够实现功 能成像和分子成像,有助于疾病的早 期诊断和治疗评估。
人工智能辅助诊断
人工智能技术有望与MRI结合,提高 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
多模态成像融合
未来MRI将与其他影像学检查手段如 CT、PET等进行融合,提供更全面的 疾病信息。
THANKS
感谢观看
诊断要点
观察肿瘤的位置、大小、 形态及与脊髓的关系,判 断是否需要手术治疗或保 守治疗。
脊髓血管病变
脊髓血管病变概述
诊断要点
脊髓血管病变是指脊髓血管的狭窄、 阻塞或破裂血管 壁的完整性,判断是否需要介入治疗 或手术治疗。
脊柱脊髓疾病的MRI诊断1课件
![脊柱脊髓疾病的MRI诊断1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ab1429d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b1.png)
提
纲
脊 • 椎骨及椎骨的连接 • 椎管及其内容物
柱 • 脊柱的血管 解 • 断面解剖
剖 • 正常MRI表现
第一节 椎骨及椎骨的连接
一、椎骨
椎体 呈短圆柱形,上、下面 从近似平面至鞍状。从上至下, 椎体的尺寸和外形有较大的变 化。
椎弓 由一对椎弓根和一对椎 弓板构成。根的上、下缘各有 一切迹,弓上有7个突起,前面 略突,后面较直。
5、硬脊膜系致密的纤维组织,末端延伸到S2椎体, 硬脊膜在神经根平面向外突,其内含有蛛网膜,共同 形成神经鞘。于MRI上硬膜下腔通常难与下面的脑脊 液分辨开。 6、在T1WI上,黄韧带比其它韧带及临近骨信号稍强. 黄韧带较高的信号强度,与弹性蛋白含量高和I型胶原蛋 白含量低. 7、与颈椎的其它部位不同,齿状突的信号强度相对的 低一些,可能为部分容积效应引起。 8、持续存留的齿状突下软骨联合,在MRI矢状位上呈 无信号横条带为正常变异,勿诊断为骨折。 9、在颈椎椎体侧面,由椎弓根、横突前、后根及肋横 突板围成1个卵圆形或圆形横突孔,左侧比右侧稍大。
14、生理参数对脑脊液MRI表现的影响在颈段最大, 信号强度变化与流入增强效应、伪影或自旋去相位有 关。 15、颈椎横轴与矢状位扫描对椎管中心部分显示有互 补作用,避免部分容积效应产生,常规的旁矢状位方 位显示椎间孔并非最佳,横轴位更佳。 16、椎间盘信号:SE T1WI像,椎间盘中部比周围部 分信号强度降低,外周部分纤维环与前、后纵韧带汇 合处的信号强度更低,SE T2WI正常椎间盘中心信号 高、周围部分低(髓核和纤维环无明确分界),中部 区域代表髓核和内纤维环,较外区域代表外纤维环及 其与纵韧带连接处(属折入的纤维组织)。
2、在MRI正中矢状方位像,从硬腭到颅后点(枕大孔后缘的中 点)的连线。齿状突尖超出此线1/3为异常。
纲
脊 • 椎骨及椎骨的连接 • 椎管及其内容物
柱 • 脊柱的血管 解 • 断面解剖
剖 • 正常MRI表现
第一节 椎骨及椎骨的连接
一、椎骨
椎体 呈短圆柱形,上、下面 从近似平面至鞍状。从上至下, 椎体的尺寸和外形有较大的变 化。
椎弓 由一对椎弓根和一对椎 弓板构成。根的上、下缘各有 一切迹,弓上有7个突起,前面 略突,后面较直。
5、硬脊膜系致密的纤维组织,末端延伸到S2椎体, 硬脊膜在神经根平面向外突,其内含有蛛网膜,共同 形成神经鞘。于MRI上硬膜下腔通常难与下面的脑脊 液分辨开。 6、在T1WI上,黄韧带比其它韧带及临近骨信号稍强. 黄韧带较高的信号强度,与弹性蛋白含量高和I型胶原蛋 白含量低. 7、与颈椎的其它部位不同,齿状突的信号强度相对的 低一些,可能为部分容积效应引起。 8、持续存留的齿状突下软骨联合,在MRI矢状位上呈 无信号横条带为正常变异,勿诊断为骨折。 9、在颈椎椎体侧面,由椎弓根、横突前、后根及肋横 突板围成1个卵圆形或圆形横突孔,左侧比右侧稍大。
14、生理参数对脑脊液MRI表现的影响在颈段最大, 信号强度变化与流入增强效应、伪影或自旋去相位有 关。 15、颈椎横轴与矢状位扫描对椎管中心部分显示有互 补作用,避免部分容积效应产生,常规的旁矢状位方 位显示椎间孔并非最佳,横轴位更佳。 16、椎间盘信号:SE T1WI像,椎间盘中部比周围部 分信号强度降低,外周部分纤维环与前、后纵韧带汇 合处的信号强度更低,SE T2WI正常椎间盘中心信号 高、周围部分低(髓核和纤维环无明确分界),中部 区域代表髓核和内纤维环,较外区域代表外纤维环及 其与纵韧带连接处(属折入的纤维组织)。
2、在MRI正中矢状方位像,从硬腭到颅后点(枕大孔后缘的中 点)的连线。齿状突尖超出此线1/3为异常。
脊柱和脊髓疾病的MRI诊断医学影像专业PPT课件
![脊柱和脊髓疾病的MRI诊断医学影像专业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215a7b74afe04a1b071deb0.png)
5
二、正常MRI表现
MRI能从矢状、冠状及横断面上完 整地显示脊髓、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腔 与脊柱的关系 脊椎 椎间盘 椎管 椎管内正常结构
6
7
8
9
10
11
12
脊椎
骨皮质在T1、T2加权像上呈镜界清 楚、锐利的线状无信号影,松质骨组成 椎体的大部分,其信号强度与骨髓骨脂 肪 加 呈组权中织像等的呈偏含均低量 匀 信有 、 号关 较 。。 高 椎正 信 基常 号 底椎, 静体脉T2加松管权质横像骨贯上于T1 椎体后缘中部,在矢状面像显示清楚。 在 高T信1加号权。像上呈低信号,T2加权像上呈
34
病理
病变部位多在胸腰段,其特点是脊髓或 马尾呈矢状分裂成两半,中间为骨性、 软骨或纤维组织形成的间隔,此隔自椎 体后缘贯穿椎管中央向后固定于脊髓背 侧 硬膜部。
35
MRI表现
MRI成像最能显示病变,两条“脊髓”常大小 相称,较纵裂以上的正常脊髓细,信号同正常 脊髓相近。两“脊髓”外侧可发生神经根,骨 性及纤维性间隔显示低信号,若有脂肪组织成 分,则信号升高。如两“脊髓”不对称,侧细 小显者 示常 病位 变于 的粗 全者长的。腹MR侧I还。可冠显状示面脊T1髓加栓权系像表上现可 为平髓脊 以 信髓 下 号低 , 一位 终 般、 丝 均栓直正系径常和。>2终mm丝,增T粗1及。脊髓脊膜膨出的MRI表现具 特征性。矢状面图像上见脊膜向椎管背 侧呈囊袋状膨出,囊腔与蛛网膜下腔相 通,囊液信号与脑脊液信号相同或相近, 即T1加权像上呈低信号,T2加权像上呈 高信号。脊髓脊膜膨出除具上述表现外, 囊内还可见脊髓和(或)神经根。
32
33
2、脊髓纵裂
脊髓纵裂是一种少见畸形,多发病于儿 童期,女性稍多于男性。临床表现为小 儿行走较晚,步行困难和跛行等,约 70%-80%有局部皮肤异常,如生有毛发、 色素沉着及脂肪瘤等。
二、正常MRI表现
MRI能从矢状、冠状及横断面上完 整地显示脊髓、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腔 与脊柱的关系 脊椎 椎间盘 椎管 椎管内正常结构
6
7
8
9
10
11
12
脊椎
骨皮质在T1、T2加权像上呈镜界清 楚、锐利的线状无信号影,松质骨组成 椎体的大部分,其信号强度与骨髓骨脂 肪 加 呈组权中织像等的呈偏含均低量 匀 信有 、 号关 较 。。 高 椎正 信 基常 号 底椎, 静体脉T2加松管权质横像骨贯上于T1 椎体后缘中部,在矢状面像显示清楚。 在 高T信1加号权。像上呈低信号,T2加权像上呈
34
病理
病变部位多在胸腰段,其特点是脊髓或 马尾呈矢状分裂成两半,中间为骨性、 软骨或纤维组织形成的间隔,此隔自椎 体后缘贯穿椎管中央向后固定于脊髓背 侧 硬膜部。
35
MRI表现
MRI成像最能显示病变,两条“脊髓”常大小 相称,较纵裂以上的正常脊髓细,信号同正常 脊髓相近。两“脊髓”外侧可发生神经根,骨 性及纤维性间隔显示低信号,若有脂肪组织成 分,则信号升高。如两“脊髓”不对称,侧细 小显者 示常 病位 变于 的粗 全者长的。腹MR侧I还。可冠显状示面脊T1髓加栓权系像表上现可 为平髓脊 以 信髓 下 号低 , 一位 终 般、 丝 均栓直正系径常和。>2终mm丝,增T粗1及。脊髓脊膜膨出的MRI表现具 特征性。矢状面图像上见脊膜向椎管背 侧呈囊袋状膨出,囊腔与蛛网膜下腔相 通,囊液信号与脑脊液信号相同或相近, 即T1加权像上呈低信号,T2加权像上呈 高信号。脊髓脊膜膨出除具上述表现外, 囊内还可见脊髓和(或)神经根。
32
33
2、脊髓纵裂
脊髓纵裂是一种少见畸形,多发病于儿 童期,女性稍多于男性。临床表现为小 儿行走较晚,步行困难和跛行等,约 70%-80%有局部皮肤异常,如生有毛发、 色素沉着及脂肪瘤等。
脊柱和脊髓的MR诊断(ppt文档)
![脊柱和脊髓的MR诊断(ppt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3345bbdc6294dd88d0d26bc8.png)
形成消化道时,脊索与前肠分离出现异常所致 • 好发于脊柱(80%以上),也可发生在颅内
(10%-15%) • 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以小儿的发病率高,男
性略多于女性 • 40%以上可伴发脊柱发育异常。
胸段肠源 性囊肿
椎间盘退行性改变
• 青年人髓核含水量约80%-90%,纤维环含 水量约80%。随着年龄的增长,椎间盘含 水量逐渐减少
• 成人后为黄骨髓,无强化
• 椎体的上、下缘为终板,终板由软骨覆盖,椎 间盘附着于软骨上
• 椎间盘中央为凝胶状核心(髓核),周围是致 密的纤维软骨和纤维结缔组织(纤维环)
• 小儿椎间盘T2WI呈高信号,但中心可见残余 脊索所致的低信号
• 10-20岁椎间盘中央可出现致密纤维组织所致的 低信号带
• 成人T2WI椎间盘中央髓核等呈高信号,周围 的纤维环等呈低信号
• MRI可以直接显示脊髓、圆锥、终丝及 马尾等结构
• 蛛网膜下腔、脑脊液、硬膜囊、神经根、 硬膜外脂肪、静脉丛及黄韧带等也显示 较清晰
• 正常强化的结构:硬膜外静脉、静脉丛、 背侧神经节、脊膜(轻度)以及骨髓和 椎间盘纤维软骨(只在儿童强化)
• 正常无强化的结构:脊髓、神经根以及 骨髓和椎间盘(少年及成人)
• 胸腰段是最常见的发病部位,占50%以 上;颈段的血管畸形占40%左右
• 为常见,多发生在4080岁,40%以上为外伤引起,60%为隐性发病。 绝大多数含有单一的跨硬膜的动脉供血血管,引 流到硬膜下动脉化的静脉,引流静脉通常延伸到 多个节段
II型:又称球形畸形,是一种髓内的血管畸形。常 见于年轻人。颈髓背侧为好发部位,由多支脊髓 前动脉或脊髓后动脉形成局部血管丛供血,引流 进入纡曲的动脉化血管丛,这些血管包绕在脊髓 表面
(10%-15%) • 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以小儿的发病率高,男
性略多于女性 • 40%以上可伴发脊柱发育异常。
胸段肠源 性囊肿
椎间盘退行性改变
• 青年人髓核含水量约80%-90%,纤维环含 水量约80%。随着年龄的增长,椎间盘含 水量逐渐减少
• 成人后为黄骨髓,无强化
• 椎体的上、下缘为终板,终板由软骨覆盖,椎 间盘附着于软骨上
• 椎间盘中央为凝胶状核心(髓核),周围是致 密的纤维软骨和纤维结缔组织(纤维环)
• 小儿椎间盘T2WI呈高信号,但中心可见残余 脊索所致的低信号
• 10-20岁椎间盘中央可出现致密纤维组织所致的 低信号带
• 成人T2WI椎间盘中央髓核等呈高信号,周围 的纤维环等呈低信号
• MRI可以直接显示脊髓、圆锥、终丝及 马尾等结构
• 蛛网膜下腔、脑脊液、硬膜囊、神经根、 硬膜外脂肪、静脉丛及黄韧带等也显示 较清晰
• 正常强化的结构:硬膜外静脉、静脉丛、 背侧神经节、脊膜(轻度)以及骨髓和 椎间盘纤维软骨(只在儿童强化)
• 正常无强化的结构:脊髓、神经根以及 骨髓和椎间盘(少年及成人)
• 胸腰段是最常见的发病部位,占50%以 上;颈段的血管畸形占40%左右
• 为常见,多发生在4080岁,40%以上为外伤引起,60%为隐性发病。 绝大多数含有单一的跨硬膜的动脉供血血管,引 流到硬膜下动脉化的静脉,引流静脉通常延伸到 多个节段
II型:又称球形畸形,是一种髓内的血管畸形。常 见于年轻人。颈髓背侧为好发部位,由多支脊髓 前动脉或脊髓后动脉形成局部血管丛供血,引流 进入纡曲的动脉化血管丛,这些血管包绕在脊髓 表面
脊柱和脊髓MRI诊断基础知识PPT课件
![脊柱和脊髓MRI诊断基础知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748956feff9aef8941e06ed.png)
脊柱和脊髓MRI 诊断基础知识
2015.11.06
.-
1
检查方法
.-
2
平扫:T1WI、T2WI、T2-SPAIR(STIR/T2-fs) 增强扫描:T1-SPIR(T1-fs+C) 硬膜囊水成像(MRM):sMRU-3D-HR SENSE、T2-CLEAR 臂丛神经:DWIBS、T2-GRASE、VDWIBS SENSE
MRI表现: 脊髓圆锥位于腰3以下,“绷紧的”终丝栓系于椎管后壁 终丝增粗(终丝直径大于2mm) 可合并腰骶部脂肪堆积或终丝脂肪瘤、脊椎裂、脊柱侧弯、硬膜囊膨
.-
终丝 马尾
终丝
11
神经通道
.-
12
脊髓被膜及脊膜腔隙
硬脊膜 蛛网膜 蛛网膜下腔
软脊膜 硬膜下腔
硬膜外腔
.-
13
脊膜腔隙及内容物
硬膜外腔:位于椎管骨膜与硬脊膜之间的窄隙,内含脂肪、 椎内静脉丛和淋巴管,脊神经根及其伴行血管 上起自枕骨大孔,下终于骶管裂孔,不通颅内。
硬膜下腔:位于硬脊膜与脊髓蛛网膜之间的潜在腔隙,与脊神 经周围的淋巴隙相通,内有少量液体。
发育性 后天性
.-
37
椎体滑脱(真性)
.-
38
椎内静脉丛扩张
.-
39
椎内静脉丛扩张
.-
40
椎管内硬膜外脂肪堆积
可引起 脊髓或马尾 及神经根受 压
.-
41
脊髓空洞
脊髓空洞症是一种脊髓的慢性、进行性病变。 分为先天发育异常性和继发性脊髓空洞症,前者 多合并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后者常由外伤、肿 瘤、炎症等引起。病理特征为脊髓内空洞,洞壁 由增生的胶质组织构成。
.-
2015.11.06
.-
1
检查方法
.-
2
平扫:T1WI、T2WI、T2-SPAIR(STIR/T2-fs) 增强扫描:T1-SPIR(T1-fs+C) 硬膜囊水成像(MRM):sMRU-3D-HR SENSE、T2-CLEAR 臂丛神经:DWIBS、T2-GRASE、VDWIBS SENSE
MRI表现: 脊髓圆锥位于腰3以下,“绷紧的”终丝栓系于椎管后壁 终丝增粗(终丝直径大于2mm) 可合并腰骶部脂肪堆积或终丝脂肪瘤、脊椎裂、脊柱侧弯、硬膜囊膨
.-
终丝 马尾
终丝
11
神经通道
.-
12
脊髓被膜及脊膜腔隙
硬脊膜 蛛网膜 蛛网膜下腔
软脊膜 硬膜下腔
硬膜外腔
.-
13
脊膜腔隙及内容物
硬膜外腔:位于椎管骨膜与硬脊膜之间的窄隙,内含脂肪、 椎内静脉丛和淋巴管,脊神经根及其伴行血管 上起自枕骨大孔,下终于骶管裂孔,不通颅内。
硬膜下腔:位于硬脊膜与脊髓蛛网膜之间的潜在腔隙,与脊神 经周围的淋巴隙相通,内有少量液体。
发育性 后天性
.-
37
椎体滑脱(真性)
.-
38
椎内静脉丛扩张
.-
39
椎内静脉丛扩张
.-
40
椎管内硬膜外脂肪堆积
可引起 脊髓或马尾 及神经根受 压
.-
41
脊髓空洞
脊髓空洞症是一种脊髓的慢性、进行性病变。 分为先天发育异常性和继发性脊髓空洞症,前者 多合并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后者常由外伤、肿 瘤、炎症等引起。病理特征为脊髓内空洞,洞壁 由增生的胶质组织构成。
.-
脊柱和脊髓疾病的MRI诊断医学影像专业教案课件
![脊柱和脊髓疾病的MRI诊断医学影像专业教案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3307b54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0a.png)
第21页/共123页
(4)骶段椎管 骶段椎管上续腰段椎管,下部开口于骶管裂孔。前后藉骶前、后孔与椎管外相通。骶管平均高度为6.7cm。蛛网膜下腔终止于第2骶椎部。
第22页/共123页
第23页/共123页
椎管内结构
脊髓及脊神经根脑脊液信号显著高于脊髓,脊髓呈相对低信号正常颈、腰段脊神经根在横断面T1加权像易于显示,胸段神经根因较细且走向近于垂直,故难于显示。而对于椎间孔内脊神经,胸、腰段易显示,颈段因脊神经向前下方走行,故稍难显示。
第3页/共123页
二、正常MRI表现
MRI能从矢状、冠状及横断面上完整地显示脊髓、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腔与脊柱的关系脊椎椎间盘椎管椎管内正常结构
第4页/共123页
第5页/共123页
第6页/共123页
第7页/共123页
第8页/共123页
第9页/共123页
第10页/共123页
第64页/共123页
第65页/共123页
第66页/共123页
第67页/共123页
第68页/共123页
脊髓损伤后遗改变
①脊髓软化囊变,为脊髓出血、坏死所致;②脊髓空洞症;③脊髓萎缩;④脊髓增粗,为反应性胶质增生的表现;⑤蛛网膜粘连。
第69页/共123页
第70页/共123页
第71页/共123页
第74页/共123页
【病理】
骨质破坏和新骨形成同时进行,早期以破坏为主,后期以增生为主。病变多首先侵犯椎体中心或边缘部。后向椎间盘及上下椎体扩散,也可在椎弓、椎旁软组织扩散,引起椎间盘、椎旁软组织炎症,甚至椎旁脓肿,后期椎旁大量新生骨形成骨桥及椎间融合。
第75页/共123页
【MRI表现】
骨折与脱位椎间盘损伤与突出韧带撕裂
(4)骶段椎管 骶段椎管上续腰段椎管,下部开口于骶管裂孔。前后藉骶前、后孔与椎管外相通。骶管平均高度为6.7cm。蛛网膜下腔终止于第2骶椎部。
第22页/共123页
第23页/共123页
椎管内结构
脊髓及脊神经根脑脊液信号显著高于脊髓,脊髓呈相对低信号正常颈、腰段脊神经根在横断面T1加权像易于显示,胸段神经根因较细且走向近于垂直,故难于显示。而对于椎间孔内脊神经,胸、腰段易显示,颈段因脊神经向前下方走行,故稍难显示。
第3页/共123页
二、正常MRI表现
MRI能从矢状、冠状及横断面上完整地显示脊髓、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腔与脊柱的关系脊椎椎间盘椎管椎管内正常结构
第4页/共123页
第5页/共123页
第6页/共123页
第7页/共123页
第8页/共123页
第9页/共123页
第10页/共123页
第64页/共123页
第65页/共123页
第66页/共123页
第67页/共123页
第68页/共123页
脊髓损伤后遗改变
①脊髓软化囊变,为脊髓出血、坏死所致;②脊髓空洞症;③脊髓萎缩;④脊髓增粗,为反应性胶质增生的表现;⑤蛛网膜粘连。
第69页/共123页
第70页/共123页
第71页/共123页
第74页/共123页
【病理】
骨质破坏和新骨形成同时进行,早期以破坏为主,后期以增生为主。病变多首先侵犯椎体中心或边缘部。后向椎间盘及上下椎体扩散,也可在椎弓、椎旁软组织扩散,引起椎间盘、椎旁软组织炎症,甚至椎旁脓肿,后期椎旁大量新生骨形成骨桥及椎间融合。
第75页/共123页
【MRI表现】
骨折与脱位椎间盘损伤与突出韧带撕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像学脊柱和脊髓病变MRI诊断
10
第三节 椎管内肿瘤MR诊断
• 椎管内肿瘤的分类
• 髓内肿瘤
室管膜瘤 星形细胞瘤
• 髓外硬膜内肿瘤 神经鞘瘤 脊膜瘤
• 硬膜外肿瘤 转移瘤 淋巴瘤
1/16/2021
影像学脊柱和脊髓病变MRI诊断
11
第三节 椎管内肿瘤MR诊断
一 室管膜瘤MR诊断
(一) 概述
室管膜瘤为最常见的髓内肿瘤,占髓内肿 瘤的55~65%,常见于20~60岁,男性居多。 起病缓慢,疼痛为最常见的首发症状,逐渐 出现肿瘤以上节段的运动障碍和感觉异常, 表现为肢体无力,肌肉萎缩甚至截瘫等。
1/16/2021
影像学脊柱和脊髓病变MRI诊断
16
第三节 椎管内肿瘤MR诊断
二 星形细胞瘤MR诊断
(二) MRI诊断
1 脊髓呈梭形增粗,肿瘤由实性和囊性部分构成,
两端脊髓内常并发脊髓空洞
2 在T1WI上病变区呈低信号,在T2WI上 呈高信
号,且信号不均匀
3 增强扫描肿瘤呈结节状不均匀强化,并有延迟增
3 实性部分在T1WI上呈低信号,在T2WI上呈较高 信号
4 肿瘤周围常有水肿,平扫所见异常信号大于肿瘤 实际大小
5 增强扫描肿瘤实性部分有明显强化
6 囊性部分由肿瘤坏死液化和脊髓继发性空洞两部
分组成
1/16/2021
影像学脊柱和脊髓病变MRI诊断
14
1/16/2021
室 管 膜 瘤
MR
表 现
影像学脊柱和脊髓病变MRI诊断
1/16/2021
影像学脊柱和脊髓病变MRI诊断
12
第三节 椎管内肿瘤MR诊断
一 室管膜瘤MR诊断
(一) 概述
病理:室管膜瘤发生于脊髓中央关以及脊髓终丝
的室管膜细胞,可发生于脊髓各段,以脊髓两端
为多,60%发生在延髓和终丝。病变以位于脊髓
后部为多,绝大多数为良性,仅少部分为恶性,
呈膨胀性生长造成对邻近脊髓组织的压迫,骶尾
3 肿瘤在T1WI上呈低信号,T2WI上呈高信号 4 增强扫描肿瘤有明显强化 5 部分肿瘤可同时位于椎管内外呈哑铃形
1/16/2021
影像学脊柱和脊髓病变MRI诊断
24
神经鞘瘤MR表现--T1WI
1/16/2021
影像学脊柱和脊髓病变MRI诊断
部分肿瘤可沿神经孔生椎管外而呈哑铃状。由于肿瘤生长
缓慢,脊髓长期受压,常有明显压迹,甚至呈扁条状,伴
有水肿软化等。 1/16/2021
影像学脊柱和脊髓病变MRI诊断
23
第三节 椎管内肿瘤MR诊断
三 神经鞘瘤MR诊断
(二) MRI诊断
1 神经鞘瘤可发生于椎管内任何节段,常位于椎管 后外侧
2 神经鞘瘤呈圆形或卵圆形,有包膜,与脊髓间界限 清楚,邻近脊髓与硬膜囊受压变形移位
强现象,有时可呈连续性多个节段增强
4 分化好的肿瘤在T1WI上可呈等信号,增强后无
明显强化
1/16/2021
影像学脊柱和脊髓病变MRI诊断
17
1/16/2021
影像学脊柱和脊髓病变MRI诊断
颈 段 脊 髓 内 星 形 细 胞 瘤
18
1/16/2021
影像学脊柱和脊髓病变MRI诊断
颈 段 脊 髓 内 星 形 细 胞 瘤
15
第三节 椎管内肿瘤MR诊断
二 星形细胞瘤MR诊断
(一) 概述
星形细胞瘤占髓内肿瘤的25%,常发生在20~50 岁之间,男性稍多。发病部位以胸颈段最多(占 75%),肿瘤往往累及多个脊髓节段,甚至可累及 脊髓全长。
病理:肿瘤起于脊髓星形细胞,呈膨胀性或浸润性
生长,与正常脊髓无明显分解,肿瘤可发生囊变形 成空洞(占38%),空洞可向上延伸至延髓。脊髓 星形细胞瘤恶性程度低于脑内,76%为Ⅰ~Ⅱ级, 但其恶 性程度与肿瘤范围不成比例。
(一) 概述
神经鞘瘤(又称雪旺氏细胞瘤)起源于神经鞘膜的雪旺
氏细胞,为最常见的椎管内髓外硬膜内肿瘤,占椎管内肿
瘤的29%,可发生于椎管内任何节段,以颈胸段最多。
病理:肿瘤呈圆形,卵圆形或分叶状,常单发,少数可多
发,常累及神经后根,故90%的神经鞘瘤位于椎管后外侧,
肿瘤直径通常仅几厘米,有时较大易发生囊变,甚至出血。
19
颈段脊髓内星形细胞瘤
1/16/2021
影像学脊柱和脊髓病变MRI诊断
20
颈段脊髓内星形细胞瘤 --增强扫描
1/16/2021
影像学脊柱和脊髓病变MRI诊断
21Βιβλιοθήκη 1/16/2021影像学脊柱和脊髓病变MRI诊断
--
颈 段 脊 髓 内 增星 强形 扫细 描胞 瘤
22
第三节 椎管内肿瘤MR诊断
三 神经鞘瘤MR诊断
1 脊椎序列 2 生理曲度 3 椎体信号
T1WI 等信号 T2WI 低信号
1/16/2021
影像学脊柱和脊髓病变MRI诊断
6
第二节 脊柱脊髓正常MR表现
4 椎间盘 T1WI 等信号 T2WI 高信号
5 脊髓 T1WI 等信号 T2WI 低信号
1/16/2021
影像学脊柱和脊髓病变MRI诊断
7
第二节 脊柱脊髓正常MR表现
第一节 概 述
一; 适应证
1 椎管内各种病变 2 椎体病变 3 椎间盘病变
1/16/2021
影像学脊柱和脊髓病变MRI诊断
1
第一节 概 述
二; 检查方法
1 线圈选择:脊椎表面线圈;阵列线 圈可全脊椎成像
2 扫描层面:矢状. 横扫. 冠状 3 扫描参数:层厚/层距=5-8mm
T1WI/ T2WI 4 增强扫描:
部肿瘤可沿终丝进入神经孔向髓外和硬膜外生长,
而此处已无脊髓组织,故有时判断肿瘤位于髓内
或髓外十分困难。
1/16/2021
影像学脊柱和脊髓病变MRI诊断
13
第三节 椎管内肿瘤MR诊断
一 室管膜瘤MR诊断
(二) MRI诊断
1 室管膜瘤可发生于脊髓任何部位,且累及几个节段
2 室管膜瘤常由实性和囊性部分组成
1/16/2021
影像学脊柱和脊髓病变MRI诊断
2
第二节 脊柱脊髓正常MR表现
1/16/2021
影像学脊柱和脊髓病变MRI诊断
3
第二节 脊柱脊髓正常MR表现
1/16/2021
影像学脊柱和脊髓病变MRI诊断
4
第二节 脊柱脊髓正常MR表现
1/16/2021
影像学脊柱和脊髓病变MRI诊断
5
第二节 脊柱脊髓正常MR表现
6 脑脊液 T1WI低信号 T2WI高信号
7 硬膜外脂肪 T1WI高信号 T2WI高信号
1/16/2021
影像学脊柱和脊髓病变MRI诊断
8
第二节 脊柱脊髓正常MR表现
颈椎横扫 T2WI所见
1/16/2021
影像学脊柱和脊髓病变MRI诊断
9
第二节 脊柱脊髓正常MR表现
腰椎横扫 T1WI所见
1/16/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