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肌痛综合征18个压痛点

合集下载

针灸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进展

针灸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进展

针灸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进展作者:王洁晶唐晓颇来源:《风湿病与关节炎》2014年第02期【摘要】通过归纳近10年来运用针刺疗法、灸法及针灸特色疗法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的操作方法及疗效观察,发现中医针灸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效果较好,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辅助疗法,值得推广及深入研究。

【关键词】纤维肌痛综合征;针刺;灸法;综述纤维肌痛综合征(fibromyalgia syndrome,FS)是一种原因不明的,以全身肌肉骨骼系统多处疼痛,特殊部位压痛,伴有疲劳、焦虑、睡眠障碍、头痛、胃肠道刺激、关节肿胀和麻木感等症状的慢性疼痛性、非关节性风湿病。

该病多见于女性,病理生理机制尚不明确,实验室检查大致无异常,并可与其他风湿病并存。

目前该病无明确的治疗方案及药物[1-2],临床上多用抗抑郁药、肌松药及镇痛药治疗,效果较为显著,但副作用较大,理疗、柔性训练、强化肌肉、认知疗法等非药物治疗亦可改善症状,近几年有不少研究者针刺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症状改善明显。

通过中国知网(CNKI)总库,以“纤维肌痛综合征”为检索词,在“全文”检索2004年到2013年10年间的593篇文章中,选取关键词中含“纤维肌痛综合征”,部分论述以“经络学”理论为主,且均按照美国风湿病协会(ACR)诊断标准选取研究对象,符合“针刺”及“艾灸”为主要治疗方法的研究,其中30篇论文基本符合要求,现从中医针灸治疗方面综述如下。

1 中医针灸治疗的理论基础根据FS的临床表现,应属中医学“周痹”范畴。

《灵枢·周痹》曰:“周痹者,在于血脉之中,随脉以上,随脉以下,不能左右,各当其所。

”体现了该病全身疼痛,且痛点固定的特点。

又曰:“风寒湿气,客于外分肉之间……此内不在藏,而外未发于皮,独居分肉之间,真气不能周,故命曰周痹。

”指出其病因病机。

徐妍等[3]将其归为“肌痹”。

《素问·长刺节论》云:“病在肌肤,肌肤尽痛,名曰肌痹。

”这种表现亦与FS的临床表现有一定相似性。

纤维肌痛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和诊断标准

纤维肌痛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和诊断标准

纤维肌痛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和诊断标准纤维肌痛综合征(Fibromyalgia,FM)是一种慢性疾病,以身体广泛性疼痛和高敏感度为特征。

该病的具体原因尚不明确,但可能与神经系统异常活动和其它生理、心理因素有关。

本文将介绍纤维肌痛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和诊断标准。

一、临床特征1. 广泛性疼痛:纤维肌痛综合征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全身范围内广泛性的慢性疼痛,常常表现为持续至少三个月以上的肌肉酸胀感、刺痛或针刺感。

这些疼痛可能出现在身体各个部位,并可由轻微压力或运动引发或加重。

2. 高敏感度:患者对于外界刺激(例如触摸、声音、光线)的敏感度明显增加。

他们可能对轻微触碰甚至衣物触碰产生过度反应,容易感到过敏或不适。

3. 疲劳和睡眠障碍:大多数患者常感到疲劳,即使在休息后也难以缓解。

此外,他们还可能经历睡眠障碍,包括入睡困难、浅睡眠和非刷新性的夜间醒来。

4. 心理症状:纤维肌痛综合征患者常出现情绪低落、焦虑和压力过大等心理症状。

这些心理因素可能与神经系统功能紊乱有关。

5. 其它相关症状:患者还可能出现头痛、胃肠道问题(如腹胀、便秘或腹泻)以及认知功能下降(如记忆障碍和集中力不足)等其它相关症状。

二、诊断标准纤维肌痛综合征的诊断标准主要参考美国风湿学会制定的“2010 American College of Rheumatology Diagnostic Criteria for Fibromyalgia”。

根据该标准,纤维肌痛综合征的诊断需要满足以下两个条件:1. 疼痛指数评分:患者需自评身体上特定区域的局部持久性或广泛性疼痛。

根据VAS(Visual Analog Scale)或NRS(Numeric Rating Scale)等评分工具,纤维肌痛患者需满足以下条件:VAS评分≥7分或NRS评分≥4分。

2. 痛觉过敏点计数:医生通过触诊患者身体18个特定的痛觉点,记录其中疼痛反应的阳性点数。

在纤维肌痛诊断中,需满足以下条件:至少11个痛觉点阳性。

(整理)纤维肌痛综合征的分类标准a

(整理)纤维肌痛综合征的分类标准a

纤维肌痛综合征的分类标准a1、广泛性分布的疼痛史定义:出现以下情况认为疼痛是广泛分布的:左半身的疼痛、右半身的疼痛、腰部以上的疼痛、以及腰部以下的疼痛。

另外,必须存在中轴骨骼的疼痛(颈髓或上胸部或胸髓或下背部)。

在这个定义中,肩部和臀部的疼痛包括在其各自所在半身的疼痛中。

“下背部”疼痛认为是下节段疼痛。

2、触诊时18个压痛点中有11个点疼痛定义:触诊时,在以下18个压痛点中必须有至少11个点疼痛:后枕部: 双侧的枕下肌肉附着处。

下颈部: 双侧,C5-C7颈椎横突间隙的前面。

斜方肌:双侧,上缘的中点。

冈上肌:双侧,起点处,肩胛上近中线处。

第二肋:双侧,与第二肋软骨连接处,正位于连接处外侧上缘。

肱骨外上髁侧面:双侧,肱骨外上髁远端2厘米处。

臀肌:双侧,臀部外上相限臀肌前皱褶处。

大转子:双侧,转子粗隆后方。

膝部:双侧,中间的脂肪垫关节皱褶线近端。

a为了分类的需要,符合上述两条标准的患者可诊断为纤维肌痛综合征。

广泛分布的疼痛必须持续至少3个月。

有第二种临床疾病时并不能除外纤维肌痛的诊断。

触诊时的力量应在4kg左右。

认为某个压痛点是“阳性”时,必须确认这个点压之有疼痛。

“压痛”不等于“疼痛”。

摘自:Wolfe F, Smythe HA, Yunus MB, et a l.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Rheumatology 1990 criteria for the classification of fibromyalgia. Report of t he multicenter criteria committee. Arthritis Rheum 1990;33:160-172,with permission of the American Colle ge of Rheumatology.类风湿关节炎的分类标准a标准定义1、晨僵关节及关节周围晨僵,至少持续1小时才能最大程度的改善。

纤维肌痛

纤维肌痛
(fibromyalgia syndrome,FMS)是一种以全身弥漫性 疼痛及发僵为主要临床特征,并常伴有疲乏无力、睡眠障碍、情感异常和 认知功能障碍等多种伴发症状的慢性疼痛性非关节性风湿病。
流行病学
纤维肌痛是慢性疼痛的常见原因,也是20-55岁女性全身性肌肉骨骼 疼痛的最常见原因;在美国和在其他国家,纤维肌痛患病率为2%-3%,并 随年龄增长而增加。
纤维肌痛的临床表现
纤维肌痛的临床表现
纤维肌痛综合征的18个压痛点
辅助检查
纤维肌痛不会造成常规临床实验室检查(如全血细胞计数、急性期反应物测定、血 生化检测)或影像学检查结果异常。 (一)实验室检查 常规检查无客观异常,部分患者可存在激素水平紊乱; (二)功能性磁共振脑成像(fMRI) 可出现额叶皮质、杏仁核、海马和扣带回等激活反应异常; (三)评估量表 纤维肌痛影响问卷(FIQ)、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Beck抑郁量表(BDI)等
纤维肌痛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与睡眠障碍、神经内分泌变化、免疫紊乱、部分氨基酸浓度改变及心理因素有关; 由于机械性牵拉、挤压、P物质、缓激肽、钾离子等化学刺激及缺血性肌肉收缩刺激神
经末梢引起肌肉疼痛;
纤维肌痛的临床表现
症状 — 纤维肌痛的核心症状是广泛性疼痛、疲乏和睡眠障碍,持续时间至少3个月,且 不能用其他疾病解释. 广泛性肌肉骨骼疼痛–纤维肌痛的主要表现是CWP,也称为多位点疼痛(multisite pain, MSP). 疲乏和睡眠障碍–中至重度持续性疲乏和睡眠障碍是纤维肌痛的核心特征. 认知障碍–大部分的患者存在认知障碍。 精神症状–30%-50%的纤维肌痛患者在诊断时存在抑郁和/或焦虑. 头痛–50%以上的纤维肌痛患者有头痛,包括偏头痛和肌性(紧张)头痛. 感觉异常–患者也常诉有感觉异常,包括麻木、麻刺感、灼烧感或爬行或蠕动感,尤其是 在双臂和双腿。

重视临床症状,识别纤维肌痛综合征

重视临床症状,识别纤维肌痛综合征

重视临床症状,识别纤维肌痛综合征
患者常诉关节疼痛,但无
明显客观体征,常伴有晨僵,活动后逐渐
约30%以上患者可出现肠
激惹综合征,部分患者有虚弱、盗汗、体
质量波动以及口干、眼干等表现,也有部
分患者出现膀胱刺激症状、雷诺现象、不
宁腿综合征等。

辅助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均
多种联合药物治疗为主,辅以非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方案选择需要考虑纤维肌痛综合征疾病的发病机制。

社区医院即可对纤维肌痛进行诊断和治疗,只有在诊断不明确、患者对治疗无应答或出现重大共患精神问题的情况下才进行专科转诊。

2012年《加拿大国家纤维肌痛综合征诊疗管理指南》药物治疗推荐:三环类抗抑郁药(TCAs)、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可广泛用于纤维肌痛综合
发布年份
282019.12 No.35。

医学专题纤维肌痛综合征

医学专题纤维肌痛综合征
Goldenberg,DL. et al. JAMA;2004;292:2388-2395.
第二十四页,共三十六页。
抗抑郁药(antidepressants)
三环类抗抑郁药
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末梢对NE和5-HT的重吸收,使突 触间隙内二者含量增加,抑制痛觉传导,缓解疼痛,并调 节睡眠,改善情绪
响生活
是否有总体躯体症状
0=无; 1=轻微症状, 2=中等量症状; 3=大量症状
上述3个症状的积分加躯体症状积分(总分0-12分)
第十五页,共三十六页。
可能的躯体(qūtǐ)症状
肌痛,肠易激综合征,疲乏/累,思维或记忆问题,
肌无力,头痛,腹部痛/痛性痉挛,眩晕,失眠,抑 郁,便秘,上腹部痛,恶心,神经质,胸痛,视物模 糊,发热,腹泻,口干,瘙痒,哮鸣,雷诺现象,荨 麻疹/风团,耳鸣,呕吐,胃灼热,口腔溃疡,没有味
“对纤维肌痛综合征的诊断反而会使情况变得更糟,这样会使患 者整天想着自己是个病人,会对他们的生活产生阴影”
---美国风湿性疾病数据库主任
Frederick Wolfe
第六页,共三十六页。
WHY NOT?
主观症状为主:全身广泛性疼痛以及明显躯体不适,常伴有疲劳、
睡眠障碍、晨僵以及抑郁、焦虑等精神症状
按摩、推拿等 通过三步推拿法配合教育指导、体育锻炼治疗 FMS,疗效满意
局部痛点封闭,低、中频电疗法等
Guo XJ,et al. Zhongguo Zhen Jiu;2003;23:653-655. Guo Y, et al. Zhongguo Zhen Jiu;2005;25:98-100.
房敏等. 按摩(ànmó)与导引;2006,22:27-28
缺乏特异性、客观指标

纤维肌痛综合征

纤维肌痛综合征

纤维肌痛综合征疾病认知:纤维肌痛综合征(fibromyalgia syndrome,FMS)FMS是一种原因不明的非关节性的软组织慢性疼痛性综合征,其主要特征是慢性广泛的、对称的肌肉骨骼疼痛、常常是致残的肌肉骨骼疼痛和无力,伴有多个对称性广泛分布的压痛点。

可伴有晨僵及全身性疲劳、焦虑、忧郁、恐惧等精神症状、睡眠障碍或长期失眠、夜间肌阵挛、磨牙、晨僵、枕部跳痛、头昏眼花、认知缺陷以及短暂的记忆缺失等。

另外,还会有麻木感、刺痛感、手足感觉异常,胃肠症状和膀胱障碍也常见,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FMS发生在各个年龄阶段,但在25~45岁的年龄段,女性的发病率是男性的七倍。

FMS可以导致个体的生活质量和躯体功能受到严重破坏,其程度可与风湿性关节炎相比。

1990年美国风湿病大学(ACR)结合慢性广泛性疼痛(CWP)的概念确立了纤维肌痛综合征(FMS)的分类标准。

症状观察与护理:目前FMS患者不能获得及时正确的诊断给患者带来了持续的痛苦和精神压力,现有的措施还无法完全控制所有症状,但是通过充分治疗后会有明显的改善。

欧洲抗风湿联盟(EULAR)于2007年出版了一系列FMS的治疗程序。

他们强调对FMS患者的疼痛、躯体功能和心理社会环境进行全面评估,同时采用多学科交叉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的和非药物相结合的干预措施。

经过与患者沟通,根据疼痛强度、身体功能和相关症状如抑郁、疲劳、睡眠障碍等特点,因人而异地确定治疗方案。

1.心理护理:护士应设法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态度和蔼、让患者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在患者疼痛剧烈时可通过分散注意力、暗示疗法、松弛疗法使患者疼痛减轻。

通过疾病相关知识教育,使患者了解此病不会危及生命、造成关节畸形和破坏,让患者接受疾病的事实,处理好疾病和工作、生活的关系;向患者说明治疗目的不是根治,而是尽量减少不良影响,过一种正常的生活,以纠正患者不正确的就医观念和就医行。

2.疼痛护理:患者主诉下腰痛,向臀部和下肢放射。

纤维肌痛症中医诊疗方案(2018)8

纤维肌痛症中医诊疗方案(2018)8

纤维肌痛症中医诊疗方案(2018年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参照1990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CR)《纤维肌痛症的分类标准》[1]及2016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CR)修订的《2010/2011版纤维肌痛症的诊断标准》[2]。

1.美国风湿病学会(ACR)1990年关于纤维肌痛症(fibromyalgia, FM)的分类标准。

(1)持续3个月以上的全身性疼痛(全身性疼痛,即分布于躯体两侧、腰的上下部及中轴(颈椎、前胸、胸椎或下背部)等部位的广泛性疼痛。

(2)用拇指按压(按压力约为4kg/cm2,使得检查者拇指指甲变白,恒定压力几秒钟,同时使用相同方法按压前额中部、前臂中部、手指中节指骨、膝关节内外侧等部位,排除“伪痛”)18个压痛点中至少有11个部位疼痛。

这18个(9对)压痛点的部位是:枕骨下肌肉附着点处两侧;两侧斜方肌上缘中点;第5~7颈椎横突间隙前面的两侧;两侧肩胛棘上方近内侧缘的起始部;两侧肱骨外上髁远端2cm处;两侧第2肋骨与软骨交界处的外上缘;两侧臀部外上象限,臀肌前皱襞处;两侧大转子后方;两侧膝内侧脂肪垫关节皱褶线的内侧。

同时满足以上两个条件者,可诊断为纤维肌痛症。

如继发于各种风湿病(如骨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及非风湿病(如甲状腺功能低下、恶性肿瘤)等,诊断为继发性纤维肌痛症,否则诊断为原发性纤维肌痛症。

2.美国风湿病学会(ACR)2016年修订的2010/2011版纤维肌痛*:不包括在全身疼痛范围内。

(二)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纤维肌痛症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1.肝郁气滞证:肌肉疼痛,焦虑易怒,胸胁胀闷,寐差多梦,每因抑郁恼怒,或情绪紧张之时加重,或纳呆嗳气或腹痛腹泻,疲乏无力,便溏,或疼痛夜甚,胸胁刺痛,月经不调,或痛经,经色紫暗有块,舌质暗淡,舌苔白或腻,脉弦细。

2.寒湿痹阻证:肌肉酸胀、疼痛、僵硬,四肢萎弱无力,每遇寒肢端发凉变色疼痛,无汗,或面浮肢肿,大便稀溏,小便不利,舌淡苔白腻,或舌有齿痕。

纤维肌痛综合征18个压痛点课件

纤维肌痛综合征18个压痛点课件
1
枕骨下肌肉 附着点两侧
第5、7颈椎横突间隙 前面两侧
两侧斜方肌上缘中点
两侧肩胛棘上方近内 侧缘起始部
两侧第2肋骨与软骨交 界处外上缘
两侧肱骨外上髁 远端2cm处
两侧臀部外上象限的 臀肌前皱襞处
两侧大转子后方
两侧膝脂肪垫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节褶 皱线内侧
PPT学习交流
2
PPT学习交流
3
PPT学习交流
4
attachments just posterior to greater trochanter
PPT学习交流
第5.7颈椎横突间隙前 的两侧:颈前部左右两 Anterior aspects of C两5侧, C第72i肋nt骨ert与ra软ns骨ve交r 的外上缘:第二肋间, 约为胸骨两侧3cm处。 Second rib space – about 3 cm lateral t t两he侧s肱te骨rn外al上b髁or远de端r 2 处:肱骨外上髁肌肉附 点。Muscle attachm to lateral epicondyle 两侧膝脂肪垫关节褶皱 内侧:近关节线的膝脂 垫中部。Medial fat p of knee proximal to line
枕骨下肌肉附着点两侧:
颈部肌肉在枕骨上的附着
点。Insertion of nuchal
muscles into occiput 两侧斜方肌上缘中点:
Upper border of t两ra侧pe肩z胛ius棘, 上m方id近po内r侧tio缘n 的起始部:肩胛骨内侧缘
上部肌肉附着点。Muscle
attachments to upper m两e侧d臀ial部b外or上de象r 限of的臀肌 s前ca皱p襞ul处a :腰下,臀上, 臀肌外上象限。Upper o两u侧te大r q转u子ad的ra后nt方o:f 臀下, g股lu上te,a大l m转u子sc后les方肌肉附 着点。Muscle

纤维肌痛综合征的症状及治疗方法

纤维肌痛综合征的症状及治疗方法

纤维肌痛综合征的症状及治疗方法纤维肌痛综合征(Fibromyalgia,FM)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全身性疼痛、关节僵硬以及疲劳等症状。

根据统计,全球有2%-4%的成年人受到FM的影响,其中以女性居多。

本文将从症状和治疗两个方面谈论FM的相关问题。

一、症状1. 全身性疼痛FM的主要症状是全身性疼痛。

患者往往在软组织(如肌肉、韧带等)处感到剧烈的难以忍受的疼痛。

这种疼痛有时会伴随着针刺、酸胀等感觉。

有些患者会提示肩周疼痛,胸痛,甚至是颜面部痛。

2. 关节僵硬FM患者还经常出现关节僵硬的情况,尤其是早晨和长时间静止之后。

关节之间的摩擦会导致疼痛和僵硬,有时还会伴随有瘙痒、灼热和刺痛等感觉。

3. 疲劳除了疼痛和关节僵硬,患者还会感到极度的疲劳。

在早晨醒来后,他们感觉仍然疲惫不堪,缺乏精力和动力。

4. 睡眠障碍FM患者常常由于长时间的疼痛和其他症状而难以入睡。

即使睡眠时,患者也可能在疼痛和关节僵硬的影响下频繁醒来。

二、治疗方法1.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FM治疗的主要方式之一。

目前,一些类似抗抑郁药物和抗惊厥药物被广泛应用于FM患者的疼痛控制。

其次,非甾体抗炎药和镇痛药等对于疼痛的缓解也很有效。

2. 神经传导调节一些神经传导调节的方法也可用于FM患者的治疗。

电刺激治疗(TENS)可以改变某些神经的传导方式,以减缓疼痛的感觉。

另外,一些物理治疗方法也被广泛地应用于FM患者,如针灸、按摩等。

3. 生活方式改善生活方式的改变也对FM患者的治疗至关重要。

锻炼可以缓解肌肉紧张和疼痛,并增强身体的抗病能力。

注意饮食和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也有利于FM患者的健康。

总之,FM是一种慢性疾病,其症状复杂,治疗难度较大,需要综合起来进行多方面的治疗。

通过药物治疗、神经传导调节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善,FM患者可以逐渐减轻疼痛和其他相关症状的影响,在生活中更好地应对疾病。

纤维肌痛综合征有哪些症状?

纤维肌痛综合征有哪些症状?

纤维肌痛综合征有哪些症状?*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纤维肌痛综合征症状,尤其是纤维肌痛综合征的早期症状,纤维肌痛综合征有什么表现?得了纤维肌痛综合征会怎样?以及纤维肌痛综合征有哪些并发病症,纤维肌痛综合征还会引起哪些疾病等方面内容。

……*纤维肌痛综合征常见症状:疼痛、晨僵、钝痛、多梦*一、症状纤维肌痛综合征多见于女性,最常见的发病年龄为25~45岁。

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但主要有下述4组症状。

1.主要症状全身广泛性疼痛和广泛存在的压痛点是所有纤维肌痛综合征病人都具有的症状。

疼痛遍布全身各处,尤以中轴骨骼(颈、胸椎、下背部)及肩胛带、骨盆带等处为常见。

其他常见部位依次为膝、手、肘、踝、足、上背、中背、腕、臀部、大腿和小腿。

大部分病人将这种疼痛描写为刺痛,痛得令人心烦意乱。

病人常自述关节痛,但细问则答称关节、肌肉甚至皮肤都痛。

另一个所有病人都具有的症状为广泛存在的压痛点,这些压痛点存在于肌腱、肌肉及其他组织中,往往呈对称性分布。

在压痛点部位,病人与正常人对“按压”的反应不同,但在其他部位则无区别。

以测痛计测量,低于正常人的压力,即可引出压痛。

2.特征性症状这一组症状包括睡眠障碍、疲劳及晨僵。

约90%的病人有睡眠障碍,表现为失眠、易醒、多梦、精神不振。

50%~90%的病人有疲劳感,约一半病人疲劳症状较严重,晨僵见于76%~91%的病人,其严重程度与睡眠及疾病活动性有关。

3.常见症状这一组症状中最常见的是麻木和肿胀。

病人常诉关节、关节周围肿胀,但无客观体征。

其次为头痛、肠激惹综合征。

头痛可分偏头痛或非偏头痛性头痛,后者是一种在枕区或整个头部的压迫性钝痛。

心理异常包括抑郁和焦虑也比较常见。

此外,病人劳动能力下降,约1/3的病人需改换工种,少部分人不能坚持日常工作。

以上症状常因天气潮冷、精神紧张、过度劳累而加重。

4.混合症状原发性纤维肌痛综合征很少见大部分纤维肌痛综合征病人都同时患有某种风湿病。

这时临床症状即为两者症状的交织与重叠。

肌纤维疼痛综合征诊断标准

肌纤维疼痛综合征诊断标准

肌纤维疼痛综合征诊断标准The diagnostic criteria for fibromyalgia syndrome are as follows:1、符合通常诊断标准:1. Meet the usual diagnostic criteria:(1)被确诊的成年患者:(1) Adult patients diagnosed:1) 疼痛在体表上同时分布,持续时间至少为3个月;1) Pain is distributed simultaneously on the surface of the body and lasts for at least 3 months;2) 在34 个特定点(18 个肌肉组合肌,分别是双肩、颈的外侧、胸的外侧、腰的外侧、双后臀部、双关节突、双锁骨后部,即ACR-1990 版本) 的压力检测至少应有其中11 个肌位检测出疼痛。

2) Pressure detection in 34 specific points (18 muscle composite muscles,namely both shoulders, lateral neck, lateral chest, lateral waist, both buttocks, both joint protrusions, both posterior clavicles, i.e. ACR-1990 version) should at least detect pain in 11 muscle sites.(2)潜在诊断标准:(2) Potential diagnostic criteria:1) 近期或者现在有睡眠障碍;1) Recent or present sleep disorders;2) 现在或者近期有慢性全身性疲劳;2) Chronic systemic fatigue now or recently;3) 宿主有一种受抑郁症、焦虑症或者其他心理障碍的证据;3) Host has evidence of depression, anxiety or other mental disorders;4) 头痛;4) Headache;5) 关节痛;5) Joint pain;6) 其他类型的肌肉痛(例如手足痛、肩胛痛);6) Other types of muscle pain (e.g. hand and foot pain, shoulder blade pain);7) 消化问题(例如腹痛、恶心、反酸、缓慢排空);7) Digestive problems (e.g. abdominal pain, nausea, reflux, slow emptying);8) 忽视疼痛的能力出现问题。

纤维肌痛综合症的病因治疗与预防

纤维肌痛综合症的病因治疗与预防

纤维肌痛综合症的病因治疗与预防纤维肌痛综合征(fibromyalgiasyndrome,FS)是一种非关节性风湿病,临床表现为肌肉骨骼系统多处疼痛与发僵,并在特殊部位有压痛点。

纤维肌痛综合征可继发于外伤,各种风湿病,如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arthritis,RA)以及各种非风湿性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低下、恶性肿瘤)。

这种纤维肌痛综合征被称为继发性纤维肌痛综合征(secondaryfibromyalgiasyndromen),如无其他疾病,则称为原发性纤维肌痛综合征(primaryfibromyagiasyndrome)。

本病的病因机制尚不清楚。

文献报告与睡眠障碍、神经递质分泌异常和免疫障碍有关。

睡眠障碍、神经递质分泌异常和免疫障碍详细介绍如下:1.睡眠障碍累及睡眠障碍60—90%患者。

表现为睡眠易醒、多梦、早起精神不振、疲劳、全身疼痛、晨僵。

夜间脑电图记录发现α波介入到Ⅳ期δ睡眠波。

用铃声干扰志愿者非快动眼睡眠。

(nonrapideyemovement)它还可以诱发上述脑电图图形和临床症状。

其他影响睡眠的因素,如精神紧张和环境噪音,会加重纤维肌痛的综合症状。

因此,推测Ⅳ期睡眠异常在纤维肌痛综合征的发开门见山中起重要作用。

2.神经递质分泌异常血清素文献报道(serotonin,5-HT)和P物质(substanceP)神经递质在本病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

血清素的前体是色氨酸和食物蛋白中的色氨酸。

肠道吸收后,大部分与血浆蛋白结合,少数为自由状态。

自由色氨酸可由载体携带-脑屏障进入脑组织。

然后,在5-HT经羟化和脱羧作用生成能神经元5-HT。

释放到突触间隙5-HT,在部分被突触前神经末梢重摄取,部分经线粒体单胺氧化酶作用生成无活性的5-羟吲哚乙酸(5-hydroxyindoleaceticacid)。

5-HT它也存在于消化道粘膜、血小板和乳腺细胞中,因为它很难通过血液-脑屏障,因此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血5-HT属于两个系统。

纤维肌痛症的症状和综合治疗

纤维肌痛症的症状和综合治疗

纤维肌痛症的症状和综合治疗引言:纤维肌痛症是一种常见但难以诊断和治愈的慢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是全身性的持久性无菌性疼痛、压痛点和广泛肌肉紧张。

对于患者而言,了解纤维肌痛症的常见症状以及现有的综合治疗方法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纤维肌痛症的常见临床表现,并探讨目前最常用的综合治疗措施。

一、纤维肌痛症的常见临床表现1. 疼痛:患者多数出现全身不同部位的慢性持久性无菌性骨髓样似/深层/灶坐躺/活动当地神经支配区“组群”估计内脏特异神经行群健康感倒出发送,表达为钝压或刀片样胀闷般酸软晕、韧带科心系百叶窦-查尔东静上压迸纳该痛,以及特异皮兰、抖动验证和牵引类似神经痛另感觉上口音。

疼痛随情绪变化或体力活动加重。

2. 压痛点:患者身上出现广泛的压痛点,即特定部位轻度压迟针躯干骨髓检运动机关开放最小心孔中国大指.mg/m5分布,共18个正常人不存在这种明显吃东西前后会弹奏区,在易突触中右癌多肌能自行治好并离硬组织表面但电镜壁强阳式运输药物。

压痛点比较敏感,并可能导致相应的放射性或反射性疼痛。

3. 疲劳:许多患者报告存在体力和精神方面的持久性、无原因的不适和乏力。

他们经常感到筋疲力尽,即使进行一些轻微的活动也会感到过度劳累。

4. 失眠:患者常常由于睡眠质量不佳而产生失眠。

他们可能有入睡困难、睡眠浅或过于频繁地唤醒。

这种失眠会导致进一步的疲劳和心理压力。

5. 抑郁和焦虑:慢性疼痛和其他症状对患者的生活产生了负面影响,引发了情绪问题,如抑郁和焦虑。

这些情绪问题可能进一步加重纤维肌痛症的症状。

6. 其他常见表现:纤维肌痛症还可伴有头痛、消化不良、记忆和注意力问题以及感觉异常等。

二、纤维肌痛症的综合治疗方法1. 药物治疗:(1) 长效止痛药:药物包括鸦片类镇静剂(如吡洛昔康)、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等。

(2) 抗抑郁药物:如特列帕林、血清素再摄取抑制剂(如百忧解)等。

这些药物可以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并提高心情。

(3) 抽搐控制药物:对于伴随纤维肌肉痉挛的患者,抽搐控制药物如氯硝西泮可以缓解肌肉疼痛和僵硬。

纤维肌痛综合症判定标准

纤维肌痛综合症判定标准

纤维肌痛综合症判定标准
答案:
第一,持续三个月以上的全身性疼痛,身体的左右侧腰部的上下部位以及中轴骨骼等部位同时出现疼痛则称为全身性疼痛。

第二,压痛点用拇指按压,按要的压力约为4千克,按压十八个压痛点中至少有十一个疼痛,这十八个压痛点部位是枕骨下肌肉附着处斜方肌上缘中点,第五到七颈椎横突间隙的前面,岗上肌起始部及肩甲肌上方近内侧缘,肱骨外上髁远端2厘米处,第二肋骨与软骨交界处,臀外上象限,臀肌前皱褶处,大粗隆后方,膝内侧脂肪垫关节褶皱线的近侧。

通过以上标准就可以诊断纤维肌痛综合征。

扩展:
患者要有持续三个月以上的全身性疼痛,疼痛的部位,包括身体的左右、侧、腰的上下部以及中轴部,同时疼痛,同时压痛点会有18个,压痛点中至少有11个压痛点为阳性的。

如果患者同时满足以上的临床表现,结合患者有一些疲乏无力、睡眠障碍、情感异常和认知功能障碍之类的情绪方面的问题的话,就可以诊断为纤维肌痛综合症。

但是在诊断之前,我们还需要排除其他的一些风湿性疾病,比如风湿性多肌痛之类的风湿病,查炎症指标,如果是正常的,比如血沉、c反应蛋白都正常,也就进一步支持纤维肌痛综合征的诊断。

浑身疼痛谨防纤维肌痛综合征

浑身疼痛谨防纤维肌痛综合征

浑身疼痛谨防纤维肌痛综合征景丽玲1,刘云龙2(1.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上海 200433 2.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宝山分院,上海 201999)纤维肌痛是一种以广泛的肌肉骨骼疼痛为特征的疾病,伴有疲劳、睡眠问题以及情绪和精神困扰。

这些症状可能突然出现,或突然消失。

纤维肌痛患病率因国家和种族而异,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我国目前没有相关资料,美国的纤维肌痛患病率约为2%~3%,英国的发病率约为5%。

病因纤维肌痛的原因尚不清楚,可能与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遗传等因素有关。

有研究表明,患者对疼痛特别敏感,会在别人感觉不到疼痛的时候而感到疼痛。

尤其当受到情绪压力或疾病等诱因影响时,通过中枢神经系统(大脑和脊髓)发送的疼痛信号会变得过强。

此外,还会导致疲劳、睡眠障碍和认知问题。

神经内分泌因素有研究表明,纤维肌痛患者的血清中儿茶酚胺浓度明显高于正常人群,且浓度与疼痛程度呈正相关。

此外,纤维肌痛患者的血清中5-羟色胺浓度也比正常人群高,也与疼痛程度和疲劳程度呈正相关。

结果表明,神经内分泌因素在纤维肌痛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

免疫系统因素有研究表明,纤维肌痛患者的血清中自身抗体和免疫球蛋白浓度均比正常人群高。

此外,纤维肌痛患者的淋巴细胞功能异常,T细胞和B细胞的数量和功能异常,NK细胞活性降低。

结果表明,免疫系统功能异常可能与纤维肌痛的发病有关。

遗传因素有研究表明,纤维肌痛患者的亲属中,患病风险高于正常人群。

此外,纤维肌痛患者的基因多态性也与发病有关。

目前已发现多个与纤维肌痛相关的基因,如5-HTTLPR、COMT、DRD4、SLC6A4等。

危险因素纤维肌痛可出现在任何年龄段的人群,常见发病年龄是25~45岁。

以下是纤维肌痛可能的危险因素:(1)女性患纤维肌痛的可能性是男性的2倍;(2)患其他疾病。

尤其是风湿性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或系统性红斑狼疮等;(3)情绪障碍。

如焦虑或者抑郁等;(4)压力或创伤事件,如不良童年经历或创伤后应激障碍等;(5)缺乏锻炼;(6)有家族史。

纤维肌痛综合征的诊断和综合治疗

纤维肌痛综合征的诊断和综合治疗

纤维肌痛综合征的诊断和综合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又称为纤维肌痛症(Fibromyalgia Syndrome, FMS),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全身性疼痛和疲劳的临床综合征。

本文将介绍纤维肌痛综合征的诊断和综合治疗方法。

一、纤维肌痛综合征的诊断1.1 纤维肌痛综合征的特点纤维肌痛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全身范围内非关节性疼痛和压痛点,伴随着长期的体力或精神方面的疲劳。

患者常伴有睡眠障碍、头晕、头昏、记忆力减退等非特异性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1.2 临床评估与检查医生在判断是否存在纤维肌痛时,需要依据患者自述的主诉和具体体格检查来进行评估。

常用标准包括2010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使用的“午饭分数”及1990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CR)提出的纤维肌痛诊断标准。

1.3 确定压痛点按压肌肉群中特定部位的压痛点是诊断纤维肌痛综合征的重要依据。

常见的压痛点包括喉结上方和两侧,锁骨下骨突内侧、第二肋间隙内上方等区域。

医生在检查时需轻柔地用指尖施加压力,并评估患者对此刺激是否敏感。

1.4 排除其他疾病纤维肌痛综合征并无特异性检查结果,因此需要排除其他引起类似症状的系统性风湿性或神经性疾患。

通过血常规、生化指标、免疫学检查和相关影像学方法等进行全面检查,以明确诊断。

二、纤维肌痛综合征的综合治疗2.1 有效控制疼痛药物是控制纤维肌痛患者体内化学物质失衡所产生的异常反应的重要手段之一。

NSAIDs类药物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常用于缓解疼痛。

抗抑郁药物和抗癫痫药物也常被使用,例如阿米替林、多塞平等。

2.2 改善睡眠质量纤维肌痛患者普遍存在睡眠障碍,因此改善睡眠质量是治疗的重要环节之一。

建立一个良好的睡眠习惯,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过度劳累和过度精神压力。

可使用非处方药如镇静催眠类药物或一些天然植物提取物来辅助改善睡眠。

2.3 针灸和按摩治疗针灸和按摩是中医传统疗法在纤维肌痛综合征治疗中的常用方法。

通过刺激特定穴位和按摩关节及肌肉组织,可促进血液循环、消除淤血,并释放身体内的能量以恢复正常生理功能。

纤维肌痛综合征

纤维肌痛综合征

纤维肌痛综合征知识摘要纤维肌痛综合征(Fibromyalgia, FM)是一种以全身广泛性疼痛、疲劳、睡眠障碍和多种躯体症状为特征的慢性非炎性疾病。

本知识文档详细介绍了纤维肌痛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及特征、常用术语解释、病理全过程、病因、发病机制、类型及其概念、并发症及其概念、详细诊断方法及确诊标准、与其他疾病的鉴别诊断、治疗及预防等内容。

文档旨在为医学生和患者提供系统、详尽的纤维肌痛综合征知识,并通过具体案例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复杂疾病。

目录1.引言2.纤维肌痛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及特征o广泛性疼痛o疲劳o睡眠障碍o认知功能障碍o其他症状3.常用术语解释4.病理全过程5.病因和发病机制6.纤维肌痛综合征的类型及其概念7.并发症及其概念8.详细诊断方法及确诊标准9.鉴别诊断10.治疗及预防11.总结1. 引言纤维肌痛综合征(Fibromyalgia, FM)是一种复杂的慢性疼痛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广泛的肌肉骨骼疼痛,伴随多种其他症状如疲劳、睡眠障碍和认知功能障碍。

FM常常给患者带来显著的生活质量下降,且其确切病因尚未完全明确。

本文将系统地介绍FM的各个方面,以帮助读者全面理解和应对这一疾病。

2. 纤维肌痛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及特征纤维肌痛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广泛性疼痛•特点: FM的主要症状是全身广泛性疼痛,患者通常描述为深部的、持续的、广泛的疼痛,常伴有触痛点或压痛点。

疼痛可以在身体的任何部位出现,但常见于背部、颈部和四肢。

•案例: 一名45岁女性患者报告全身广泛性疼痛,尤其是肩部和背部,疼痛感持续数月,且无明显诱因。

疲劳•特点: FM患者常感到极度疲劳,即使睡眠充足也无法恢复体力。

疲劳感通常是持续的,并且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能力。

•案例: 上述患者还提到,即使睡眠时间达到8小时以上,醒来后依然感觉极度疲劳,难以进行日常活动。

睡眠障碍•特点: 患者常报告难以入睡、频繁觉醒或早醒,且睡眠质量差,导致晨起后仍感疲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