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传》PPT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彻悟与痛苦 一个人彻悟的程度,恰等于他所受痛苦的深度。 2、稀罕 人类之足引以自傲者总是极为稀少,而这个世界上所能予人生以满足 者亦属罕有。 3、倘无幽默 没有幽默滋润的国民,其文化必日趋虚伪,生活必日趋欺诈,思想必 日趋迂腐,文学必日趋干枯,而人的心灵必日趋顽固。 4、人之渺小 人生在宇宙中之渺小,表现得正像中国的山水画。在山水画里,山水 的细微处不易看出,因为已消失在水天的空白中,这时两个微小的人 物,坐在月光下闪亮的江流上的小舟里。由那一刹那起,读者就失落 在那种气氛中了。 5、悠闲的情绪 享受悠闲生活当然比享受奢侈生活便宜得多。要享受悠闲的生活只要 一种艺术家的性情,在一种全然悠闲的情绪中,去消遣一个闲暇无事 的下午。
⑤继续探索:人们所得出的节奏的概念,改变了所有艺术家与人 们对线条、质量、表面、材料的看法。因为‚美是运动‛,故美 在艺术形式上所表现的为动态而非静态,那么以曲折顿挫所形成 的线条即为动态,然而反之平直的线条与表面即为静态,像工程 蓝图自然不属于艺术方面,因为它的线条平直,没有节奏的概念, 更无美感之谈。曲折的线条给人以动态感,这种动态感不仅蕴含 节奏之美,还在不同的事物上象征、体现不同的效果。树枝是曲 折的,故给人动态之感,同时其动态之中还暗示着生命,因为其 动态表现着树枝的生长过程,生命的衰盛。由此可知为何多数中 国画家从不画不平直的线条而是以笔的下压、微顿、疾行、偶尔 的飞白泼墨表现出线条的生命力和运动感,而体现于整体即为动 态之美。画虽力戒平直线,但似桌的边缘不得不直,这是基本原 则。如上举例树枝的曲折,这使人发现不同的内涵。同此所述, 艺术家们也将笔锋转向自然,以自然的动态来感受自然之美。鹿 的身体美,众人皆知,而这不仅因为其调和的轮廓与比例,还因 为其暗示着跳跃的运动这也是自然于无形之中将动态与美的关系 相连。
林语堂,福建龙溪(现福建省漳州市平 和县坂仔镇)人。笔名毛驴、宰予、岂 青等,中国当代著名学者、文学家、语 言学家、翻译家。早年留学美国、德国, 获哈佛大学文学硕士,莱比锡大学语言 学博士。回国后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 厦门大学任教。曾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美术与文学主任、国际笔会副会长等职。 林语堂于1940年和1950年先后两度获得诺 贝尔文学奖提名。曾创办《论语》《人 世间》《宇宙风》等刊物,作品包括小 说《京华烟云》《啼笑皆非》。散文和 杂文文集《人生的盛宴》《生活的艺术》 以及译著《东坡诗文选》《浮生六记》 等。1966年定居台湾。1976年在香港逝世, 享年80岁。
苏东坡收了很多学生,让很多人心生嫉妒。一次一位钦差大臣来观看教学,出 了道题题。他指着东面的一座宝塔唱道:‚宝塔尖尖,七层四面八方;‛他念完 后,就观察学生的表情,因为事出突然,大家不知如何对答。一时心情紧张,反 而闭住了思路,弄得开不了口。钦差大臣暗中得意,就站起来一个个点将。学生 们个个不敢抬头,只是用手举起摇一摇。 钦差大臣就质问道:‚苏学士,你的这些学生……” 苏东坡还没等他说下去,就笑着接话说:‚都不错。‛ 钦差大臣不屑一顾地说:‚我出的对子,他们都答不上来,还叫不错?‛ 苏东坡说:‚他们都答对了。你怎么还没明白?‛ 钦差大臣冷笑一声问:‚那只会摆摆手,就算答出来了么?‛ 苏东坡说:‚‘你的上联是:宝塔尖尖,七层四面八方’;我的学生们伸手一摇, 就是说:下联是:‘玉手摇摇,五指三长两短。’这不是对得很工整吗?‛ 钦差大臣不服气地问:‚哪能用手势来答对子的?‛ 苏东坡说:‚这不怪他们呀。你将他们集中在一起对同一幅对联,前面开了口, 后面的就有抄袭之嫌。所以,只有用手势罗。‛ 钦差大臣想到反让自己出丑啦,只好苦笑地说:‚本官佩服,佩服你呀,苏学 士。‛
④ 尝试分析:传统的中国书画以水墨为主,彩料为
辅,以其着笔瞬间笔尖的色调、浓淡程度、停顿时 间、笔法回转而决定了书画作品的优劣与美丑。其 中色彩的浓淡与笔锋的抑扬顿挫最为重要,因为批 评家所看的并非静态的比例与对称,而是动态的感 观。作品上唯一可以看出的痕迹就是色彩浓淡与线 条的曲折交错之处,中国的批评家以其在脑中构出 书画家手执毛笔,笔尖挥动,顿挫有致的节奏之感, 仿佛在欣赏笔在纸上的盘旋、舞蹈,忽而飞扬,忽 而踮足,忽而下跌,忽而轻盈跳跃,好似形成一种 独立的节奏,自配着背景音乐,让人浮想联翩。因 此探索此种抽象画的门路方法与西洋抽象画不同, 也就出现了‚写意‛、‚写实‛之说。人们也由此
在艺术家们不断的探索中可以得知大自然的节奏 永远是含有功能作用的,因为其线条轮廓都是生 长发展的结果,而且各有用途。大自然的环境促 使动物进化,外形自然因其改观这也同时隐含生 命之感、动态之美,一切皆将美与运动相关联。
⑤得出结论:以上所述,便证明了‚美是运动‛。 因为运动使人感受到生机与不同的特征,将其活 灵活现的表达出来,使人感受到运动,便有了生 命力有了美感。故‚美是运动‛。
ຫໍສະໝຸດ Baidu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 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 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市)人,中国北 宋文豪,‚三苏‛家族成员之一,‚唐 宋八大家‛之一。其诗,词,赋,散文, 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 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 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 的大家之一。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 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又与陆游并称苏 陆;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其画则开创 了湖州画派。现存诗3900余首,代表作 品有《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念奴 娇· 赤壁怀古》、《赤壁赋》等。
探讨问题:为何美是运动?
我阅读《苏东坡传》至第二十章是,心中的好奇与疑惑油 然而生。第二十章名为“国画”,谈到艺术,必定离不开 美与丑的评价,而何为美呢?我饶有兴趣地读了下去。 “美是运动”(“美感便是律动感”)此观点牢牢吸引住 了我的眼球。为何“美是运动”而非静止?艺术又如何运 动?运动又何谈美感?这些问题皆围绕着“美是运动”的 观点,似有千丝万缕将其相连,却又似毫无交集。着浓浓 的神秘感激起了我求知的欲望,由于我第一次阅读太过简 单,仅是大致浏览,故我再次将描述与解释的部分仔细阅 读了多遍,每一次阅读就似一次未知的旅行,有时读懂, 解决了几个问题,有时反之,心中又多了几分疑惑。此举 反反复复,并未使我热情冷却,反是火上浇油,使我越激 越勇,更加将注意力集中至此,将那千丝万缕理顺,不停 地思考着其中的奥秘。
苏东坡被贬黄州后,一居数年。一天傍晚,他和好友佛印 和尚泛舟长江。正举杯 畅饮间,苏东坡忽然用手往江岸一指,笑而不语。佛印顺 势望去,只见一条黄狗正在啃头,顿有所悟,随将自己手 中题有苏东坡诗句的扇子抛入水中。两人面面相觑,不禁 大笑起来。 原来,这是一副哑联。苏东坡的上联是: 狗啃河上(和尚)骨。 佛印的下联是: 水流东坡尸(东坡诗)。
①重新阅读:‚美是运动‛的概念最初我是在第二 十章‚国画‛中,于是我便再次阅读关于‚美是 运动‛的数段。 ②重找原句:书中说‚艺术上所有的问题,都是节 奏的问题‛,而‚艺术‛让人联想至‚美‛, ‚节奏‛必然由‚运动‛而来。无论任何的艺术 方式,其中皆蕴含着节奏。例如绘画、雕刻、音 乐等,各种艺术形式都隐藏着节奏,而节奏的不 同,导致了美的千姿百态,不拘泥于单调,此点 也正诠释了美的真谛。
‚印象派‛此说法众人皆知即为艺术家对所见事物的第一印象, 而第一印象必定是一种动感,自然这种动感用写意的方式勾勒最 为传神。若如上所述自然所绘出的就是一幅佳作了,而佳作的评 判与美定是分不开的。动态之美赋予了画活力与生机,抑扬顿挫 之感并非偶然,而是接触自然与被画之物久了,那种独特的律动 感便自由心生。
本书所记载的是一个诗人、画家与老百姓之挚友的事迹。他感受敏 锐,思想透彻,写作优美,作为勇敢,绝不为本身利益而动摇,也 不因俗见而改变。他并不精于自谋,但却富有赤心为民的精神。他 对人亲切热情、慷慨厚道,虽不积存一文钱,但自己却觉得富比王 侯。他虽生性倔强、絮聒多言,但是富有捷才,不过也有时口不择 言,过于心直口快;他多才多艺、好奇深思,虽深沉而不免于轻浮, 处世接物,不拘泥于俗套,动笔为文则自然典雅;为父兄、为丈夫, 以儒学为准绳,而骨子里则是一纯然道家,但愤世嫉俗,是非过于 分明。以文才学术论,他远超过其他文人学士之上,他自然无须心 怀忌妒,自己既然伟大非他人可及,自然对人温和友善,对自己亦 无损害,他是纯然一副淳朴自然相,故无需乎尊贵的虚饰。在为官 职所羁绊时,他自称局促如辕下之驹。处此乱世,他犹如政坛风暴 中之海燕,是庸妄官僚的仇敌,是保民抗暴的勇士。虽然历朝天子 都对他怀有敬慕之心,而历朝皇后都是他的真挚友人,苏东坡竟屡 遭贬降,曾受逮捕,忍辱苟活。
③结合实例:苏东坡的友人文与可学习书法很久却无成效,后来
独自探索自然,见二蛇相斗,其中一蛇进攻,另一蛇躲避,蛇身 甚柔,灵活多变,久久僵持不下。蛇的身体移动呈曲线,文与可 将其尽收眼底,从其中得到了灵感,悟出了笔法要领。他将蛇身 上那种矫健的动作吸于笔画中,,柔中带刚,刚中有柔,自成一 体。还有一位书法家看见有两人碰面,不知谁先让路,那二人的 前后躲闪和紧张气氛使他悟出节奏的重要性,悟出了书法艺术的 原理。此二人皆为出色的书法家,因为他们掌握了节奏、运动的 奥妙,体会到运动之中的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