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财政政策

合集下载

第十二章 财政政策 《财政学》PPT课件

第十二章 财政政策   《财政学》PPT课件
(2)转移性支出:消费性补贴可直接增加消费者的可 支配收入,鼓励消费者增加消费需求。生产性补贴可直 接增加生产者的收入,从而提高生产者的投资和供给能 力。因此,在有效需求不足时,主要增加消费性补贴; 在总供给不足时,主要增加生产性补贴。
第三节 中国财政政策实践
一、改革开放初期 二、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后的时期:从紧财政政策 三、应对亚洲金融危机时期:积极财政政策 四、建设和谐社会新时期:稳健财政政策 五、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积极财政政策
第二节 财政政策目标及工具
一、财政政策目标 经济发展、物价稳定、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平衡、收入公
平分配等 二、财政政策工具 预算:调整和变动预算支出结构 税收:调整税种、征税范围、税率、税收优惠措施 公债:调节国民收入使用结构及流通中货币量 财政投资:直接增加社会总需求,影响产业结构 财政补贴:影响价格 公共支出:调节生产和消费、产业结构、收入分配
第十二章 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含义 财政政策类型
财政政策目标 财政政策工具
中国财政政策实践
第一节 财政政策及类型
一、财政政策的概念 是国家以一定的财政经济理论为依据,为实现预定 的目标而规定的综合运用各种财政手段的基本规则。 二、财政政策的基本功能 导向功能、协调功能、控制功能、稳定动能 三、财政政策的主要类型 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中性财政政策
第二节 财政政策目标及工具
(1)购买性支出:可以扩大或缩小社会总需求,调整 国民经济结构,改善社会投资环境,以刺激私人投资。 政府通过消费政策可以直接增加或减少社会总需求,引 导私人生产发展方向,调节减,进而影响到国民收入的增减。

中国政府如何通过财政政策改善民生

中国政府如何通过财政政策改善民生

中国政府如何通过财政政策改善民生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通过财政政策改善民生,积极采取措施提高国民的收入水平、保障社会福利,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调节财政收入和支出,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一种手段。

下面将从税收优惠政策、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和教育、医疗等领域的投入等方面来探讨中国政府如何通过财政政策改善民生。

一、税收优惠政策税收优惠政策是中国政府通过财政手段改善民生的重要措施之一。

政府利用税收优惠政策鼓励民众增加收入,提高生活水平。

例如,对低收入群体实行个税减免,减轻他们的税负。

此外,对农村地区和贫困地区提供税收减免和税收优惠支持,鼓励农民和贫困群体增加收入,改善生活条件。

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中国政府通过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为人民提供基本的社会保障服务,改善民生状况。

政府通过财政支持,完善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确保人民在面临风险时能够得到应有的保障。

政府还鼓励社会组织和企业参与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为民众提供更多的社会保障选择。

三、教育投入中国政府积极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投入,提高国民的受教育水平,促进人力资源的发展。

政府通过财政支持,建设优质的学校,提供免费的教育资源,降低贫困家庭和农村地区的教育负担。

此外,政府还通过设立奖学金、助学金等措施,鼓励有条件的家庭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推动教育的公平发展。

四、医疗卫生投入中国政府加大了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致力于改善人民的健康状况。

政府通过财政补贴,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提供免费或低价的医疗服务,降低医疗费用负担。

政府还加大对偏远地区和贫困地区医疗资源的投入,确保人民能够享受到基本的医疗卫生服务。

总体而言,中国政府通过财政政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改善民生。

税收优惠政策减轻了低收入群体的税负,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为民众提供了基本的社会保障服务,教育和医疗卫生领域的投入提高了人民的受教育和医疗水平。

中国政府将继续加大财政支出,提高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改善民生,促进社会稳定与发展。

中国的财政政策

中国的财政政策

第四讲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之一——财政政策第一节财政政策的方法和手段一、财政政策的原理(一个封闭经济的通俗化解释:乘数效应)因此,财政政策在经济萧条时期其效果是非常明显的,但是在经济高涨时期,效果不明显。

(但是开放经济中大国和小国其效果截然相反,以后再解释)二、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挤出效应是指由于政府扩大赤字、增发国债而引起的对民间资金供应的减少,从而减少民间投资的现象。

这也是许多经济学家反对积极财政政策的主要原因之一,因为它会引起经济主体行为的扭曲,干扰市场作用的发挥,这与我们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是背道而弛的。

在我国,由于民间投资入市门槛高、难以进入和融资渠道不畅的原因,表面上看,国债的发行没有引起利率的上升,不存在政府和民间部门对信贷资金需求的竞争,但是剔除这些因素后,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完善,“挤出效应”肯定会显现出来。

三、财政政策的主要内容1、自主性的财政政策1)税收2)转移支付2、功能性财政政策:不是按照平衡财政预算的目的出发来实施财政政策,而是根据具体宏观经济发展状况实施扩张性或紧缩性的财政政策。

前者一般是为应付经济萧条而实施的,政府可以发行国债,实施财政赤字;后者则是为应付通货膨胀而减少政府需求,政府可实行财政盈余。

第二节我国的财政体制变革一、税制改革:一)从承包制到分税制1、四个阶段:1)1980-1985:划分分支,分级包干:2)1985——1987:划分税种,分级包干3)1988——1994:地方包干4)1994年至今:分税制:在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事权的基础上,按税种划分为中央和地方财政收入,建立中央和地方税收体制。

中央的税种有:关税、央启的各种税收,资源税中的海洋石油税。

中央和地方分享:增值税中央75%,地方25%;证券交易税各50%。

地方独享: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房产税、房地产增值税、遗产税、印花税、车船使用税、其他资源税等。

8-10 中央和地方财政收入及比重年份全国(亿元)比重(%)中央地方中央地方19781132.26175.77956.4915.584.5 19801159.93284.45875.4824.575.5 19852004.82769.631235.1938.461.6 19892664.90822.521842.3830.969.1 19902937.10992.421944.6833.866.2 19913149.48938.252211.2329.870.2 19923483.37979.512503.8628.171.9 19934348.95957.513391.4422.078.0 19945218.102906.502311.6055.744.3 19956242.203256.622985.5852.247.8 19967407.993661.073746.9249.450.6 19978651.144226.924424.2248.951.1 19989875.954892.004983.9549.550.5 199911444.085849.215594.8751.148.9 200013395.236989.176406.0652.247.8 200116386.048582.747803.3052.447.6 200218903.6410388.648515.0055.045.0 200321715.2511865.279849.9854.645.4 200426396.4714503.1011893.3754.945.1 200531649.2916548.5315100.7652.347.7注:1.中央、地方财政收入均为本级收入。

中国财政政策及其框架

中国财政政策及其框架

中国财政政策及其框架
中国的财政政策是由政府制定和执行的一系列措施和政策,旨在调节国民经济的收入和支出,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

中国的财政政策框架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 宏观经济调控:中国财政政策的首要目标是维持经济增长的合理速度,并实现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政府通过调整财政支出、税收政策与货币政策等手段,推动宏观经济的平衡和稳定。

2. 支持经济增长:中国财政政策注重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创新、环境保护和农村发展等领域的支出,以推动经济增长。

政府通过增加财政投资、减税降费等手段鼓励企业投资和创业,并促进消费需求的增长。

3. 促进就业和减少贫困:中国财政政策致力于增加就业机会,通过扩大公共就业和稳定民间就业,推动就业的稳定增长。

同时,政府加大对特定地区和弱势群体的扶贫力度,通过提供财政补贴和社会保障,减少贫困人口数量。

4. 地方财政的改革:中国财政政策还致力于改革地方财政体制,提高地方政府财政收入能力和自主权,加强地方财政管理和监督,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5. 财政风险管理:中国财政政策强调财政风险的防范与控制,加强财政预算管理,提高财政透明度和规范性,减少债务风险
和不良贷款的风险。

总之,中国的财政政策旨在实现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目标,通过调控宏观经济、支持经济增长、促进就业和减少贫困等手段,推动经济的健康发展。

同时,中国还注重改革地方财政体制和管理,防范财政风险,保持财政政策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什么是财政政策

什么是财政政策

什么是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国家整个经济政策的组成部分,同其他经济政策有着密切的联系。

以下是整理的关于什么是财政政策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财政政策的涵义财政政策是指国家根据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而规定的财政工作的指导原则,通过财政支出与税收政策来调节总需求。

增加政府支出,可以刺激总需求,从而增加国民收入,反之则压抑总需求,减少国民收入。

税收对国民收入是一种收缩性力量,因此,增加政府税收,可以抑制总需求从而减少国民收入,反之,则刺激总需求增加国民收入。

它由国家制定,代表统治阶级的意志和利益,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并受一定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相应的经济关系制约。

财政政策是国家整个经济政策的组成部分,同其他经济政策有着密切的联系。

财政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要有金融政策、产业政策、收入分配政策等其他经济政策的协调配合。

目前中国实行的是: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的手段财政政策的手段主要包括税收、预算、国债、购买性支出和财政转移支付等手段。

国家为实现财政政策目标所采取的经济、法律、行政措施的总和。

经济措施主要指财政杠杆;法律措施是通过立法来规范各种财政分配关系和财政收支行为,对违法活动予以法律制裁;行政措施指运用政府机关的行政权力予以干预。

财政政策手段的选择是由财政政策的性质及其目标所决定的。

财政政策的阶级性质和具体目标不同,所采取的手段也不同。

中国财政政策的手段中国财政政策的基本手段有:①国家预算。

主要通过预算收支规模及平衡状态的确定、收支结构的安排和调整来实现财政政策目标。

②税收。

主要通过税种、税率来确定和保证国家财政收入,调节社会经济的分配关系,以满足国家履行政治经济职能的财力需要,促进经济稳定协调发展和社会的公平分配。

③财政投资。

通过国家预算拨款和引导预算外资金的流向、流量,以实现巩固和壮大社会主义经济基础,调节产业结构的目的。

④财政补贴。

它是国家根据经济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和一定时期的政策需要,通过财政转移的形式直接或间接地对农民、企业、职工和城镇居民实行财政补助,以达到经济稳定协调发展和社会安定的目的。

中国当前的财政政策及趋势

中国当前的财政政策及趋势

中国当前的财政政策及趋势一、引言在当前全球经济不稳定的背景下,中国的财政政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中国当前的财政政策进行全面、详细、完整且深入地探讨,并展望未来的趋势。

二、中国当前财政政策的背景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其财政政策是经济稳定和发展的重要支撑。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不断调整和完善财政政策,以适应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

三、当前财政政策的主要特点3.1 经济发展与结构调整的平衡中国财政政策的一个主要特点是平衡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的关系。

在过去几十年中,中国经济以高速增长为目标,通过财政政策的支持,加大了对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创新、教育和医疗卫生等方面的投资。

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结构性问题逐渐凸显,财政政策也开始着力调整结构,推动经济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

3.2 进一步扩大内需为了抵御外部冲击,中国当前的财政政策也在积极推动扩大内需。

通过减税降费、增加基础设施投资、扩大社会保障等举措,鼓励居民增加消费和投资,以推动经济平稳增长。

3.3 积极的财政政策取向当前,中国的财政政策取向是积极的。

面对外部不确定因素的增加,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积极财政政策措施。

其中包括加大减税降费力度,增加对研发和创新的支持,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等。

这些政策旨在提振市场信心,稳定经济增长。

四、未来财政政策的趋势4.1 增加减税降费力度在未来,中国将继续加大减税降费力度。

这既包括降低企业税负,提高市场竞争力,也包括鼓励个人消费,促进经济增长。

4.2 推动创新和科技发展中国将继续加大对研发和创新的支持力度。

这将有助于提高中国企业的竞争力,并推动转型升级。

4.3 加大对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支持随着环保和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日益突出,中国将进一步加大对环保领域的支持力度。

通过财政政策的引导,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提升环境品质和可持续发展水平。

4.4 加强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为了解决人口老龄化和社会保障问题,中国将继续加大对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和投入。

中国财政政策体系

中国财政政策体系

中国财政政策体系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在中国财政政策体系中的财政收入政策。

财政收入政策是指国家通过税收和非税收等手段筹集财政收入,以满足政府支出和国家发展需要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和制度安排。

在中国,财政收入政策主要包括税收政策、非税收政策和财政预算安排。

税收政策是指国家通过税收制度和税收政策调节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公平公正的一系列措施。

中国的税收政策主要包括完善税收制度、调整税率结构、扩大税基、简化税制和优化征管等方面的政策。

通过完善税收制度,政府可以更好地调节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公平公正。

非税收政策是指国家通过其他非税收入渠道筹集财政收入的一系列政策措施。

中国的非税收政策主要包括国有资产管理、资源利用权出让、政府性基金和其他非税收入渠道等方面的政策。

通过这些政策,国家可以更好地调节经济社会发展,促进财政收入的增加。

财政预算安排是指国家根据国家发展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制定财政预算,合理调配财政资源,保障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的一系列政策措施。

中国的财政预算安排主要包括编制预算、执行预算和监督预算等方面的政策。

通过这些政策,国家可以更好地保障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有序地调配财政资源。

其次,我们来看一下在中国财政政策体系中的财政支出政策。

财政支出政策是指国家通过财政支出来满足政府和民生需求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和制度安排。

在中国,财政支出政策主要包括财政投资政策、社会保障政策和农村扶贫政策。

财政投资政策是指国家通过财政资金投入到国民经济各个领域来促进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的一系列政策措施。

中国的财政投资政策主要包括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保障民生需求和扶持经济发展等方面的政策。

通过这些政策,国家可以更好地推动经济增长,改善民生。

社会保障政策是指国家通过财政支出来满足社会各界群众的保障需要的一系列政策措施。

中国的社会保障政策主要包括社会保险制度、社会救助制度、劳动就业制度和公共服务系统等方面的政策。

2024年中国经济政策走向: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发展

2024年中国经济政策走向: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发展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变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发展成为促进经济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本文将探讨2024年中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走向,以及它们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挑战。

一、背景介绍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国家调控经济的两大重要工具。

财政政策通过调节政府支出和税收,影响经济运行和结构调整;货币政策通过调控货币供应量和利率,影响货币市场和金融体系的运行。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发展对于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二、财政政策的走向和作用经济结构调整:财政政策将继续支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加大对科技创新和研发的投入,推动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支持民生领域:财政政策将继续加大对教育、医疗、社保等民生领域的支持力度,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区域发展均衡:财政政策将采取差异化的区域政策,促进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减少地区间的差距。

加强环境保护:财政政策将加大对环境保护的投入,推动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

三、货币政策的走向和作用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货币政策将保持稳健中性,注重平衡通胀压力和经济增长的关系。

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适时进行逆周期调节,保持经济运行的平稳。

推动金融改革:货币政策将继续推动金融体系的改革开放,加强监管,提高金融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促进金融创新:货币政策将积极支持金融科技和数字经济的发展,推动金融创新,提高金融业的竞争力和稳定性。

防范金融风险:货币政策将继续加强对金融风险的监测和防范,确保金融体系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四、挑战与建议协调政策的效果: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发展需要考虑到宏观调控的整体效果,避免政策操作的副作用。

防范金融风险:随着金融市场的复杂性增加,需要进一步加强金融监管,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

推动结构调整: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应更加注重结构调整,促进传统产业的转型和新兴产业的发展。

理顺政策衔接机制: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之间需要建立有效的协调机制,确保政策的衔接和执行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年我国施行的积极财政政策

1. 适当扩大财政赤字和国债规 模,保持必要的调控能力。 2014 年,为了稳增长、调结构、 促改革和惠民生初步预测,财 政收支差额在14000亿元左右。 2. 进一步调整财政支出结构,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3. 进一步深化财税改革,促进 经济转型升级。
什么是积极的财政政策
④,电信业纳入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自2014 年6月 1日起执行。提供 基础电信服务,税率为11%;提供增值电信服务,税率为6%。
⑤4日 21个亚投行首批意向创始成员国的财长和授权代表在北京人民大 会堂签署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备忘录。亚投行法定资本为 1000亿 美元,初始认缴资本为500亿美元左右。亚投行总部将设在北京。 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关于对小微企业免征有关政府性基金的 通知》,宣布自2015年 1月1日起至2017年12月31日,对按月纳税的月销 售额或营业额不超过 3万元(含3万元),以及按季纳税的季度销售额或 营业额不超过 9万元(含9万元)的缴纳义务人,免征教育费附加、地方 教育附加、水利建设基金、文化事业建设费。

增加财政支出为主要内容的宏观调控政策, 即积极财政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是具有 中国特色的名字,以带动民间投资、促进 社会消费和扩大出口潜力。积极的财政政 策不是一种政策类型,而是一种政策措施 选择。中外的经济理论表明,现代市场经 济条件下的财政政策,大体可分为扩张性 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和中性财政政 策三种类型

什么是财政政策


(2)分类:量入为出的财政政策、积极的财政政 策、稳健的财政政策 ①量入为出的财政政策:减少财政开支,抑制需 求,扩大社会总供给。 ②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大财政支出,刺激需求、 增加国债、扩大财政赤字。


③稳健的财政政策:松紧适度,着力协调,放眼 长远。具体说来,就是十六个字:控制赤字、调 整结构、推进改革、增收节支。( 2006 年稳健的 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 国家将继续加大对城乡基础设施等重点建设项目、“三农”、教育、科技、
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环境保护和节能环保等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 的投入,进一步加大对民族地区、边疆地区的支持,一是保持政府投资规模 的合理增长。加大对棚户区改造、中西部地区铁路、城市管网改造等在建项 目的资金支持力度;积极推进一批既利当前、又利长远的带动性强的“十二五” 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加大国家预算内资金的支持力度。二是严格控制对高耗 能、高排放行业和产能过剩行业投资,严格控制新的一般性的地方政府投资 项目的开工,切实防范地方债务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风险累积。三是切实落 实鼓励引导民间投资的财税、金融政策措施,全面开放民间资本进入领域, 进一步提高民间资本在投资中的比重。四是积极培育新的消费热点,支持实 施“宽带中国”战略,推动信息惠民工程建设,积极培育扶植信息、养老、 健康等新型消费业态。五是继续加大对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 文化、保障性住房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加快构筑社会保障网。六是综合运用 税收、信贷、利息优惠政策,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工程,支持产业创新 和创新成果产业化。2014年,要大力深化和推进财税改革,为经济转型升级 提供新动力一是在进一步理顺中央和地方事权关系的基础上,出台并实施财政转移
2014财政政策

在 2014 年 3 月 5 日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 的报告《关于 2013 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 2014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中有提 到:……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继续实施积 极的财政政策;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推动相关领 域改革,发挥财税体制改革在整体改革中的基础 性和支撑性作用,促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盘活财政存量,用好财政增量,完善基本公共服 务体系,促进社会事业发展,着力改善民生,严 肃财经纪律,从严控制“三公”经费等一般性支 出;推进预算公开透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 理,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
2014年度中国财税政策大事记(1-12月)
①1日 铁路运输和邮政业启动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增值税税均为11%。 ②企业年金、职业年金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开始执行。 ③ 自 2014 年 1 月 1 日至 2016 年 12 月 31 日,对年应纳税所得额低于 10 万元 (含 10 万元)的小型微利企业,其所得减按 50% 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 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
2014年我国财政收入与支出

1-12月累计,全国一般公共财政收入140350亿元,比上 年增加 11140 亿元,增长 8.6% 。其中,中央一般公共财政 收入 64490 亿元,比上年增加 4292 亿元,增长 7.1% ;地方 一般公共财政收入(本级) 75860 亿元,比上年增加 6849 亿元,增长9.9%。一般公共财政收入中的税收收入 119158 亿元,同比增长7.8%。 1-12 月累计,全国一般公共财政支出 151662 亿元,比上 年增加11449亿元,增长8.2%。其中,中央本级支出22570 亿元,比上年增加 2098 亿元,增长 10.2% ;地方财政支出 129092亿元,比上年增加9351亿元,增长7.8%。



支付的意见,加强中央和地方政府转移支付的清理和整合。 二是进一步推进和完善营改增试点改革,完善消费税制度,积极推进房地产税改革, 加快煤炭资源税从价计征改革,推进城市维护建设税改革。 三是稳步推进收入分配改革,提高城乡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者收入,以逐步增加居民 收入和扩大消费。 四是逐步建立规范的地方政府债务融资机制。规范地方政府举债权限,对地方政府性
2014年中国财政政策
组长:陈博伦 组员:张俊 王一凡 高山 李思宇 李振强
ppt by 陈博伦
目录
1 2 3 4 5

什么是财政政策 我国施行的财政政策 什么是积极的财政政策 我国财政收入与支出1 )财政政策的含义:国家通过 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方向和数量的 确定,及其对数量的增减变化的调 整来调节社会总需求。 如预算、税收、国债、补贴、财政 收入和支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