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登乐游原译文赏析

合集下载

李商隐《登乐游原》全文及赏析.doc

李商隐《登乐游原》全文及赏析.doc

李商隐《登乐游原》全文及赏析
《乐游原》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诗作。

登乐游原此诗赞美黄昏前的原野风光,表达自己的感受。

前两句点出登原游览的原因:由于黄昏日暮心情不适,便驱车登
上古原;后两句极力赞叹晚景之美:在夕阳余晖照耀下,涂抹上一层
金色的世界。

后两句诗历来脍炙人口,其意蕴非常丰富,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
和思想价值。

全诗语言明白如话,毫无雕饰,节奏明快,感喟深沉,富于哲理。

《登乐游原》作者:李商隐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注解: 1、意不适:心情不舒畅。

2、古原:即乐游原,是长安附近的名胜,在今陕西省长安以南八百里的地方。

韵译:临近傍晚时分,觉得心情不太舒畅;驾车登上乐游原,心想把烦恼遣散。

看见夕阳无限美好,一片金光灿烂;只是将近黄昏,美好时光终究短暂。

评析: ??这是一首登高望远,即景抒情的诗。

首二句写驱车登古原的原因:是向晚意不适。

登乐游原后二句写登上古原触景生情,精神上得到一种享受和满。

登乐游原原文及翻译赏析

登乐游原原文及翻译赏析

登乐游原原文及翻译赏析《登乐游原》原文李商隐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登乐游原》注释⑴乐游原:在长安(今西安)城南,是唐代长安城内地势最高地。

汉宣帝立乐游庙,又名乐游苑。

登上它可望长安城。

乐游原在秦代属宜春苑的一部分,得名于西汉初年。

《汉书宣帝纪》载,“神爵三年,起乐游苑”。

汉宣帝第一个皇后许氏产后死去葬于此,因“苑”与“原”谐音,乐游苑即被传为“乐游原”。

对此《关中记》有记载:“宣帝许后葬长安县乐游里,立庙于曲江池北,曰乐游庙,因苑(《长安志》误作葬字)为名。

”⑵向晚:傍晚。

不适:不悦,不快。

⑶古原:指乐游原。

⑷近:快要。

《登乐游原》翻译傍晚时心情不快,驾着车登上古原。

夕阳啊无限美好,只不过已是黄昏。

《登乐游原》赏析这首诗反映了作者的伤感情绪。

当诗人为排遣“意不适”的情怀而登上乐游原时,看到了一轮辉煌灿烂的黄昏斜阳,于是发乎感慨。

此诗前两句“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点明登古原的时间和原因。

“向晚”指天色快黑了,“不适”指不悦。

诗人心情忧郁,为了解闷,就驾着车子外出眺望风景,于是登上古原,即乐游原。

自古诗人词客,善感多思,而每当登高望远,送目临风,更易引动无穷的思绪:家国之悲,身世之感,古今之情,人天之思,往往错综交织,所怅万千,殆难名状。

陈子昂一经登上幽州古台,便发出了“念天地之悠悠”的感叹,恐怕是最有代表性的例子了。

李商隐这次驱车登古原,却不是为了去寻求感慨,而是为了排遣他此际的“向晚意不适”的情怀。

后两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描绘了这样一幅画面:余晖映照,晚霞满期天,山凝胭脂,气象万千。

诗人将时代没落之感,家国沉沦之痛,身世迟暮之悲,一起熔铸于黄昏夕照下的景物画面中。

“无限好”是对夕阳下的景象热烈赞美。

然而“只是”二字,笔锋一转,转到深深的哀伤之中。

这是诗人无力挽留美好事物所发出深长的慨叹。

这两句是深含哲理的千古名言,蕴涵了这样一个意旨:景致之所以如此妖娆,正是因为在接近黄昏之时才显得无限美好。

李商隐《登乐游原》全诗翻译赏析

李商隐《登乐游原》全诗翻译赏析

李商隐《登乐游原》全诗翻译赏析登乐游原李商隐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注释:向晚:傍晚。

古原:指乐游原,汉宣帝修建的游览地,在陕西长安城南。

李商隐二十五岁时由令狐楚的儿子令狐陶推举得中进士,不久令狐楚死,他得到王茂之的器重,王将女儿嫁给了他。

因为王茂之是李党的重要人物,李商隐从此陷入牛李党争不能自拔,在官场之中异常失意,著名诗篇《乐游原》正是他心境郁闷的真实写照。

意:感到不适:不悦,不快。

近:快要诗文解释:翻译一:傍晚时分心情郁闷,于是驱车来到京都长安城东南的乐游原。

只见夕阳放射出迷人的余晖,然而这一切美景将转瞬即逝,不久会被那夜幕所笼罩。

翻译二:临近傍晚时分,觉得心情不太舒畅;驾车登上乐游原,心想把烦恼遣散。

看见夕阳无限美好,一片金光灿烂;只是将近黄昏,美好时光终究短暂。

化为第一人称翻译三:傍晚以至,我心中有些不惬意,于是就乘坐马车,到古时的乐游原上游玩。

这时望见将要西落的太阳,落日余晖洒向大地,无限美好,可惜已近黄昏,美好的太阳也就渐行渐远了。

句解: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傍晚时分,不知由于什么原因,诗人心绪不佳,于是驾着车登上乐游古原。

乐游原曾为秦宜春苑,汉宣帝神爵三年(前59)在此修乐游庙,又名乐游苑;到李商隐时,已有九百多年的历史,故称“古原”。

诗人一开始就道出心中的“不适”,作为这首诗的大背景。

他的那种感觉似乎非常强烈,以致无法静中独处,无法独步徘徊,而要到一个更高更开阔的地方去排遣,似乎只有在一个更大的环境中,他才能暂时抒解抑郁,释放自己。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登高望远,壮伟的长安城阙和秀美的山川田野,都沐浴在夕阳的金色余辉之中。

诗人精神为之一振,不禁由衷地发出感叹:这夕阳真是无限的美好啊!然而,正当陶醉之际,生性敏感的诗人又不禁悲叹起来:太阳就要落山了,这无限的美丽转瞬即逝,只可惜好景不长!诗人想要挽留它,却又无能为力,心中又添怅惘惋惜之情。

自古诗人词客善感多思,每当登高望远,常易引动无穷的思绪。

李商隐《登乐游原》全文及赏析

李商隐《登乐游原》全文及赏析

李商隐《登乐游原》全文及赏析
《乐游原》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诗作。

登乐游原此诗赞美黄昏前的原野风光,表达自己的感受。

前两句点出登原游览的原因:由于黄昏日暮心情不适,便驱车登上古原;后两句极力赞叹晚景之美:在夕阳余晖照耀下,涂抹上一层金色的世界。

后两句诗历来脍炙人口,其意蕴非常丰富,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和思想价值。

全诗语言明白如话,毫无雕饰,节奏明快,感喟深沉,富于哲理。

《登乐游原》作者:李商隐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注解:1、意不适:心情不舒畅。

2、古原:即乐游原,是长安附近的名胜,在今陕西省长安以南八百里的地方。

韵译:临近傍晚时分,觉得心情不太舒畅;驾车登上乐游原,心想把烦恼遣散。

看见夕阳无限美好,一片金光灿烂;只是将近黄昏,美好时光终究短暂。

评析:??这是一首登高望远,即景抒情的诗。

首二句写驱车登古原的原因:是向晚意不适。

登乐游原后二句写登上古原触景生情,精神上得到一种享受和满
足。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二句,素来人们多解为晚景虽好,可惜不能久留。

今人周汝昌认为:只是二句,正是诗人的一腔热爱生活,执着人间,坚持理想而心光不灭的一种深情苦志。

这种看法,虽有新意,却不合诗人的身世,也不合诗人当时的情绪。

李商隐《登乐游原》全文及赏析。

《登乐游园》这首诗的意思

《登乐游园》这首诗的意思

《登乐游园》这首诗的意思
《登乐游园》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五言律诗,以游览名胜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由与美好生活的向往。

下面,我将详细解析这首诗的意思。

《登乐游园》全诗如下:
空腹思晨露,登山望曙光。

翠华摇摇行复止,西陵遗泽在荆楚。

白云映水曲,芳草随人去。

何时石岭月,送我还东都?
接下来,我们逐句解析这首诗的意思。

1.“空腹思晨露”:诗人在空腹时,想起了清晨的露水。

这里的“空腹”暗示了诗人身处困境,渴望得到滋润和滋养。

同时,“晨露”象征着清新、纯洁的美好事物。

2.“登山望曙光”:诗人登上高山,期待看到曙光。

这里的“曙光”寓意着希望和未来,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翠华摇摇行复止,西陵遗泽在荆楚”:诗人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面,翠绿的山峦起伏,仿佛在摇曳。

而“西陵遗泽”则是指古代名将霍去病在荆楚地区留下的恩泽,这里寓意着诗人对英雄事迹的敬仰。

4.“白云映水曲,芳草随人去”:诗人观察到白云在水面上映照,形成一道美丽的曲线;而芳草则随着人们的离去而渐行渐远。

这句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美好的自然景象,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5.“何时石岭月,送我还东都?”:诗人怀念起东都(洛阳)的时光,期
待在石岭的月光下,能再次回到那里。

这里的“石岭月”象征着故乡的思念,诗人渴望回到熟悉的地方,过上美好的生活。

综上所述,《登乐游园》这首诗以游览名胜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故乡和英雄事迹的怀念。

登乐游原翻译赏析

登乐游原翻译赏析

登乐游原翻译赏析登乐游原翻译赏析《登乐游原》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前言】《登乐游原》是唐朝著名诗人李商隐的作品,这是一首登高望远,即景抒情的诗。

诗中首二句写驱车登古原的原因:是“向晚意不适”。

后二句写登上古原触景生情,精神上得到一种享受和满足。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二句,素来人们多解为“晚景虽好,可惜不能久留,既有感叹诗人身世之感,亦有时事之叹,令人无限惋惜、无限感慨。

【注释】乐游原:又名乐游苑,在长安东南,地势较高,登原可以眺望长安城,汉宣帝曾在此修乐游庙。

《长安志》:"升平坊东北隅,汉乐游庙。

"注云:"汉宣帝所立,因乐游苑为名。

在曲江北面高原上,余址尚有。

……其地居京城之最高,四望宽敞。

京城之内,俯视指掌。

向晚:傍晚。

意不适:心情不舒畅。

古原:即乐游原,是长安附近的名胜,在今陕西省长安以南八百里的.地方。

只是:只可惜,但是。

【翻译】临近傍晚时分,觉得心情不太舒畅;驾车登上乐游原,心想把烦恼遣散。

看见夕阳无限美好,一片金光灿烂;只是将近黄昏,美好时光将要结束。

译文二傍晚时心情不快,驾着车登上古原。

夕阳啊无限美好,只不过接近黄昏。

【赏析】这是一首登高望远,即景抒情的诗。

诗中写傍晚心情不舒畅,驱车郊游,去乐游原解闷时的感受。

前两句写傍晚登乐游原的原因与目的。

原来在傍晚感到心情烦闷,于是产生去长安著名的游乐区散散心解解闷的动机,终于乘车去了。

下联紧承上联,这后两句就是写到了乐游原后的所见所感。

因为是“向晚”去的,所以看到的自然是晚景。

“夕阳”与开头的“向晚”呼应,“无限好”是对乐游原晚景的赞叹,辽阔的原野、金色的夕照、缤纷的晚霞,西望长安,在夕照中,晚岚缭绕,朦胧缥纱,犹如海市蜃楼,奇幻可爱,令人陶醉。

但这时天色渐渐昏暗,景色渐渐模糊,于是猛然醒悟,原来这“无限好”的“夕阳”,很快就要消失了,令人无限惋惜、无限感慨,不禁发出了“只是近黄昏”的感叹。

登乐游原译文及赏析

登乐游原译文及赏析

乐游原/登乐游原译文及赏析乐游原/登乐游原译文及赏析乐游原/登乐游原译文及赏析1《乐游原》是作者赞美黄昏前的原野风光和表达自己的感受。

诗人李商隐透过当时唐帝国的繁荣,预见到社会的严重危机。

而“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两句诗也表示:人到晚年,过往的良辰美景早已远去,不禁叹息光阴易逝,青春不再。

这是迟暮者对美好人生的眷念,也是作者有感于生命的伟大与不可超越,而借此抒发一下内心的无奈感受。

登乐游原李商隐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注释】向晚:傍晚。

古原:指乐游原,汉宣帝修建的游览地,在陕西长安城南。

李商隐二十五岁时由令狐楚的儿子令狐陶推举得中进士,不久令狐楚死,他得到王茂之的器重,王将女儿嫁给了他。

因为王茂之是李党的重要人物,李商隐从此陷入牛李党争不能自拔,在官场之中异常失意,著名诗篇《乐游原》正是他心境郁闷的真实写照。

意:感到不适:不悦,不快。

近:快要翻译一:傍晚时分心情郁闷,于是驱车来到京都长安城东南的乐游原。

只见夕阳放射出迷人的余晖,然而这一切美景将转瞬即逝,不久会被那夜幕所笼罩。

翻译二:临近傍晚时分,觉得心情不太舒畅;驾车登上乐游原,心想把烦恼遣散。

看见夕阳无限美好,一片金光灿烂;只是将近黄昏,美好时光终究短暂。

翻译三:傍晚以至,我心中有些不惬意,于是就乘坐马车,到古时的乐游原上游玩。

这时望见将要西落的太阳,落日余晖洒向大地,无限美好,可惜已近黄昏,美好的太阳也就渐行渐远了。

句解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傍晚时分,不知由于什么原因,诗人心绪不佳,于是驾着车登上乐游古原。

乐游原曾为秦宜春苑,汉宣帝神爵三年(前59)在此修乐游庙,又名乐游苑;到李商隐时,已有九百多年的历史,故称“古原”。

诗人一开始就道出心中的“不适”,作为这首诗的大背景。

他的那种感觉似乎非常强烈,以致无法静中独处,无法独步徘徊,而要到一个更高更开阔的地方去排遣,似乎只有在一个更大的环境中,他才能暂时抒解抑郁,释放自己。

李商隐登乐游原赏析4篇

李商隐登乐游原赏析4篇

李商隐登乐游原赏析4篇本文是关于李商隐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李商隐的五绝《登乐游原》(一作《乐游原》):“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脍炙人口,久传不衰。

下面是应届毕业生网小编整理的相关内容资料。

(更多内容请关注应届毕业生网)【原文】登乐游原唐:王维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赏析1】这是一首久享盛名的佳作。

李商隐所处的时代是国运将尽的晚唐,尽管他有抱负,但是无法施展,很不得志。

这首诗就反映了他的伤感情绪。

前两句“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是说:傍晚时分我心情悒郁,驾着车登上古老的郊原。

“向晚”指天色快黑了,“不适”指不悦。

诗人心情忧郁,为了解闷,就驾着车子外出眺望风景。

“古原”就是乐游原,在长安城南,地势较高,是唐代的游览胜地。

这两句,点明登古原的时间和原因。

后两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是说:夕阳下的景色无限美好,只可惜已接近黄昏。

“无限好”是对夕阳下的景象热烈赞美。

然而“只是”二字,笔锋一转,转到深深的哀伤之中。

这是诗人无力挽留美好事物所发出深长的慨叹。

这两句近于格言式的慨叹涵义是十分深的,它不仅对夕阳下的自然景象而发,也是对自己,对时代所发出的感叹。

其中也富有爱惜光阴的积极意义。

【赏析2】李商隐的五绝《登乐游原》(一作《乐游原》):“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脍炙人口,久传不衰。

诗中无僻词冷典,似乎人人都可通解。

其实不然,历来向有两种解说,一种将理解的重心放在“只是近黄昏”上,缘此而认为“此诗忧唐祚将衰也。

”(《唐诗品汇》杨诚斋语)“以末句收是‘向晚’意,有身世迟暮之感。

”(《诗法易简录》):纪昀说:“百感茫茫,一时交集,谓之悲身世可,谓之忧时事亦可。

”总之,都认为“美景不常”。

惟有今人周汝昌先生将重心放在第三句上,他不说:“你看,这无边无际、灿烂辉煌、把大地照耀得如同黄金世界的斜阳,才是真的伟大的美,而这种美,是以将近黄昏这一时刻尤为人惊叹和陶醉!“(《诗词赏会》广东人民出版社1987年6月版第184页)周先生将此文付诸《唐诗鉴赏辞典》,见辞典1136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诗登乐游原译文赏析
唐诗登乐游原译文赏析
《登乐游原》
作者: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注解】
1、意不适:心情不舒畅。

2、古原:即乐游原,是长安附近的.名胜,在今陕西省长安以南八百里的地方。

【韵译】
临近傍晚时分,觉得心情不太舒畅;
驾车登上乐游原,心想把烦恼遣散。

看见夕阳无限美好,一片金光灿烂;
只是将近黄昏,美好时光终究短暂。

【评析】
这是一首登高望远,即景抒情的诗。

首二句写驱车登古原的原因:是“向晚意不适”。

后二句写登上古原触景生情,
精神上得到一种享受和满足。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二句,素来人们多解为“晚景虽好,可惜不能久留。

”今人周汝昌认为:“只是”二句,“正是诗人的一腔热爱生活,执着人间,坚持理想而心光不灭的一种深情苦志。

”这种看法,虽有新意,却不合诗人的身世,也不合诗人当时的情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