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 图形认识初步 单元测试2
新版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测试题(含答案)

)
D. 经过两点可以画一条直线,并且只能画一条直线 C
A. ∠1 与∠ AOB 是同一个角
B. ∠ AOC 也可以用∠ O 来表示
C. 图中共有三个角:∠ AOB ,∠ AOC ,∠ BOC O
D. ∠β 与∠ BOC 是同一个角
3.甲看乙的方向是北偏东 ຫໍສະໝຸດ 00,那么乙看甲的方向是()
A. 南偏东 600
B.南偏西 600
C.南偏西 300
B
β
1
A
第 2 题图 D. 南偏东 300
4. 分别从正面、左面和上面这三个方向看下面的四个几何体,得到如图所示的平面图形, 是( )
那么这个几何体
A
B
C
D
5. 下列四个图形中,经过折叠能围成如图所示的几何图形的是(
)
A
B
C
B 书店 D
6.一个角的度数为 54 11 23 ,则这个角的余角和补角的度数分别为(
8.如图,各图中阴影部分绕着直线 AB 旋转 3600,所形成的立体图形分别是
A
A
A
A
学校
第 7 题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D
C
B 9.如图,以图中的
B
B
第 8 题图
A,B,C,D,E 为端点的线段共有 __________条 .
参考答案: 1.D 2.B 3.C 4.C 5.B 6.A 7.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8.圆柱、圆锥、球 9.10 10.520 11.DC=3cm ,AB=10cm 12.略 13.∠ 2=50 0,∠ 3=65 0
14.( 1) 116 010 ,( 2) 106 025 .
七年级数学上学期第四单元几何图形初步测试卷5套带答案

第4章 单元测试题(时间100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如图1所示的棱柱有( )A.4个面B.6个面C.12条棱D.15条棱C(2)A DB2.如图2,从正面看可看到△的是( )3.如图3,图中有( )A.3条直线B.3条射线C.3条线段 D.以上都不对4.下列语句正确的是( )A.如果PA=PB,那么P是线段AB的中点;B.作∠AOB的平分线CDC.连接A、B两点得直线AB;D.反向延长射线OP(O为端点)5.如图4,比较∠α、∠β、∠γ 的大小得( )A. ∠γ>∠β>∠α;B. ∠α=∠β;C. ∠γ>∠α>∠β;D. ∠β>∠α>∠γ.6.5点整时,时钟上时针与分钟之间的夹角是( )A.210°B.30°C.150°D.60°7.两个角,它们的比是6:4,其差为36°,则这两个角的关系是( )A.互余B.互补C.既不互余也不互补D.不确定8.∠α=40.4°,∠β=40°4′,则∠α与∠β的关系是( )A. ∠α=∠β;B. ∠α>∠β;C. ∠α<∠β;D. 以上都不对9.如果∠α=3∠β, ∠α=2∠θ,则必有( )2310.如图5所示,已知∠AOB=64°,OA1平分∠AOB,OA2平分∠AOA1,OA3平分∠AOA2,OA4平分∠AOA3,则∠AOA4的大小为( )A.8°B.4°C.2°D.1°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1.已知线段AB=8cm,延长AB 至C,使AC=2AB,D 是AB 中点,则线段CD=______.12.如图,从城市A 到城市B 有三种不同的交通工作:汽车、火车、飞机,除去速度因素,坐飞机的时间最短是因为___________.13.57.32°=_______°_______′_______″;27°14′24″=_____°.14.已知∠a=36°42′15″,那么∠a 的余角等于________.15.∠1+∠2=180°,∠2+∠3=180°,根据________,得∠1=∠3.16.表示O 点南偏东15°方向和北偏东25°方向的两条射线组成的角等于____17.如图,∠AOC=90°,∠AOB=∠COD,则∠BOD=______°.航线铁路公路(6)A B18.102°43′32″+77°16′28″=________;98°12′25″÷5=_____.19.已知线段AB=acm,点A 1平分AB,A 2平分AA 1,A 3平分AA 2,……,____________cm.20.在平面上有任意四点,过其中任意两点画直线,能画_______条直线.三、解答题:(21、24、25、26每题6分,22、23题每题8分)21.根据下列语句画图:(1)画∠AOB=120°;(2)画∠AOB 的角平分线OC;(3)反向延长OC 得射线OD;(4)分别在射线OA、OB、OD 上画线段OE=OF=OG=2cm;(5)连接EF、EG、FG;(6)你能发现EF、EG、FG 有什么关系?∠EFG、∠EGF、∠GEF 有什么关系?22.已知线段AB=10cm,直线AB 上有一点C ,且BC=4cm,M 是线段AC 的中点,求AM 的长.23.如图,直线AB、CD 交于O 点,且∠BOC=80°,OE 平分∠BOC,OF 为OE 的反向延长线.(1)求∠2和∠3的度数.(2)OF平分∠AOD吗?为什么?24.一个角的补角与它的余角的度数之比是3:1,求这个角的度数.25.测量员沿着一块地的周围测绘.从A向东走600米到B,再从B向东南(∠ABC= 135°)走500米到C,再从C向西南(∠BCD=90°)走800米到D.用1厘米代表100米画图, 求DA的长(精确到10米)和DA的方向(精确到1°).北D CA B26.利用线段、角、三角形、圆等图形为你的学校设计一个校标,并简述你的设计思路.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D2.C3.C4.D5.C6.C7.B8.B9.C 10.B二、填空题11.12cm 12.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13.57、19、12;27.2414. 53°17′45″ 15.同角的补角相等16.140° 17.90 18.180°;19°38′29″. 19. 20.1或4或6三、解答题21.(6)EF=EG=FG,∠EFG=∠EGF=∠FEG=60°22.AM=7cm或3cm23.(1)∠2=100°,∠3=40°;(2)∠AOF=40°,OF平分∠AOD24.设这个角为x0,( 180-x):(90-x)=3:1,x=45.第4章 单元测试题2检测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班级 学号 姓名 得分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46分)1.正方体有______条棱,_____个顶点, 个面.2.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 ,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 ,棱柱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 。
202年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几何图形初步认识02 图形的认识(2)点、线、面、体含答案

一、点线面体。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球、棱柱、棱锥等都是几何体,几何体也简称体。
包围绕着体的是面。
夜晚流星划过天空时留下一道明亮的光线,节日的焰火画出的曲线组成优美的图案,这些都给我们以线的形象。
天上的星星、世界地图上的城市等都给我们以点的形象,线和线相交的地点是点。
二、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一.填空题:1.在乒乓球、橄榄球、足球、羽毛球、冰球中,是球体的有;2.将下列几何体分类,柱体有:,锥体有(填序号);3.圆柱的底面是,侧面展开后是;4.圆锥的底面是,侧面展开后是;5.棱柱的侧面是,分为棱柱和棱柱;6.如图1-1中的几何体有个面,面面相交成线;7.把一块学生使用的三角板以一条直角边为轴旋转成的形状是体形状;8.六棱柱有个顶点,个面;9.如右图,长方形围绕着虚线旋转一周,所形成的几何体,这个几何体是10.正方形是一个立体图形,它是由________个面,_______条棱,________个顶点组成的;11.如图,观察图形,填空:包围着体的是______;面与面相交的地方形成______;线与线相交的地方是_______.1-112.笔尖在纸上快速滑动写出了一个又一个字,这说明了_________ ;车轮旋转时,看起来像一个整体的圆面,这说明了_________;直角三角形绕它的直角边旋转一周,形成了一圆锥体,这说明了__________。
13.如图,三棱锥有________个面,它们相交形成了________条棱,这些棱相交形成了________个点。
14.如图,各图中的阴影图形绕着直线I旋转360°,各能形成怎样的立体图形?15. 图1-1是由( )图形饶虚线旋转一周形成的A B C D 图1-116.图1-2绕虚线旋转一周形成的图形是 ( )A B C D 图1-217.请观察丰富多彩的生活世界,有哪些物体的形状与下列几何体类似?(1) 圆柱:(2) 圆锥:(3) 棱锥:18.如图,第二行的图形绕虚线旋转一周,便能形成第一行的某个几何体,用线连接;19.请写出下列几何体的名称( ) ( ) ( ) ( ) ( ) ( ) 快乐晋级1.小明用如图所示的胶滚沿从左到右的方向将图案滚涂到墙上,下列给出的4个图案中,符合图示滚涂出的图案是( )2.生活中经常看到由一些简单的平面图形组成的优美图案, 你能说出下面图中的神秘图案是由哪些平面图形组成的吗?3.将如图左边的图形折成一个立方体, 判断右边的四个立方体哪个是由左边的图形折成的.。
人教版七年级上数学 第四章 图形的初步认识单元测试及整章综合测试

第四章图形的初步认识单元测试一选择题:1.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A)两直线相交所成四个角中有两个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垂直;(B)两直线相交所成四个角中两对角相等,则这两直线垂直;(C)两条直线相交所成四个角中若有两个角互补,则这两直线垂直;(D)两条直线相交所成四个角中有两个对顶角互补,则这两直线垂直.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点之间,直线最短;(B)大于直角的角叫钝角;(C)若两个角互为余角,则这两个角不可能相等;(D)一个锐角的补角比这个锐角的余角大090.3、下列图形,()都是柱体.(A)(B)(C )(D)4、如图,下列关系式错误的是()A.∠DOE=∠BOC B.∠AOE=2∠AOCC.∠AOC>∠AOB D.∠COD+∠COB=∠BOD5、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B.直线上任意两点都可以表示这条直线C.两条直线相交只有一个交点D.三条直线相交,共有三个交点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射线比直线短一半B.延长直线AB至CC.两点之间的线叫线段D.直线上两点和它们之间的部分叫做线段7、延长线段AB至C,再反向延长AB至D,则线段CD上共有线段()条A.3B.4C.5D.68、已知线段AB=4 cm,在直线AB上,画线段BC=2cm,则AC=()cmA.6B.2C.6或2D.不能确定9、A、B、C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AB=5cm,BC=2cm,则AC=()A.7cm B.3cm C.7cm或3cm D.无法确定10、下面给出的图形中分别有直线、射线、线段能相交的图形是()①②③④A、①②B、②③C、①④D、①③11.①平角是一条直线②射线是直线的一半③射线AB与射线BA表示同一条射线④用一个扩大2倍的放大镜去看一个角,这个角会扩大2倍⑤两点之间,线段最短⑥120.5°= 120°50׳以上说法正确的有( )A .0个 B.1个 C.2个 D.3个12.下列四个图中,能用∠1、∠AOB、∠O三种方法表示同一个的是()13.若一个立体图形的正视图、左视图都是长方形,俯视图圆,则这个图形可能()A.圆柱 B 球 C 圆锥 D 三棱锥14.若∠A的余角是70°,则∠A的补角是()A.70°B.110°C.20°D.160°1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180°是补角 B 120°和60°互为补角C 120°和60°是补角D 60°是30°的补角填空题:16、线段有_____个端点,射线有_____个端点,直线_____端点。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单元测试题(含答案).doc

人教 , 版 , 七年级 , 上册 , 数学 , 第四章 , 几何图形 , 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一、填空题 ( 每小题 3 分,共 18 分 )1.写出如图所示立体图形的名称:①____;② ____;③ ____.2.计算:(1)53 °19′42″+ 16°40′18″=____ ;(2)23 °15′16″× 5= ____ .3.延长线段AB到 C,使 BC= 4,若 AB= 8,则线段 AC的长是 BC的 ____ 倍.4.把一张长方形纸条按如图的方式折叠后,量得∠ AOB′=110°,则∠ B′OC的度数是____.5.如图,已知∠ COE=∠ BOD=∠ AOC=90°,则图中互余的角有___ _ 对,互补的角有 ____对.6.如图,点 A 在数轴上对应的数为 2,若点 B 也在数轴上,且线段 AB的长为 4,C 为 OB的中点,则点 C 在数轴上对应的数为 __ __ .二、选择题 ( 每小题 3 分,共 30 分 )7.下列能用∠C表示∠1 的是 ()8.已知∠ A=40°,则它的余角为()A.40° B .50°C.130° D .140°9.下列图形中可以作为一个三棱柱的展开图的是()10.下面四个几何体中,从左面看到的图形是四边形的几何体共有()A.1 个11.已知B.2个 C.3个M是线段AB的中点,那么:①AB=D.4 个2AM;② BM= AB;③ AM = BM;④ AM+ BM=AB,上面四个式子中,正确的个数有( )A.1 个12.如图,已知∠平分∠ DAF;④ AE B.2个C.3个D.4个1=∠ 2,∠ 3=∠ 4,则下列结论:①A D 平分∠ BAF;② AF平分∠ BAC,其中正确的个数是()平分∠ DAC;③ AEA. 1 B . 2 C . 3 D . 413.平面上五个点最多可以确定直线的条数为( ) A.5 条 B .8条C.10 条D.12 条14.如图,直线 l1 , l2 , l3 把平面分成 ( ) 部分.A. 4 B .5 C . 6 D . 715.如图,在时刻A.85° B8: 30,时钟上的时针和分针之间的夹角为.75° C .70°D.60°( )。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 第四章 几何图形初步 单元测试(含解析)

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单元测试一.选择题1.对如图所示几何体的认识正确的是()A.棱柱的底面是四边形B.棱柱的侧面是三角形C.几何体是四棱柱D.棱柱的底面是三角形2.电视剧《西游记》中,孙悟空的“金箍棒”飞速旋转,形成一个圆面,是属于()A.点动成线B.线动成面C.面动成体D.以上都不对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延长直线AB到点CB.延长射线AB到点CC.延长线段AB到点CD.射线AB与射线BA是同一条射线4.如图,C为线段AD上一点,点B为CD的中点,且AD=9,BD=2.若点E在直线AD 上,且EA=1,则BE的长为()A.4B.6或8C.6D.8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这两点之间的距离B.87'等于1.45°C.射线OA与射线AO表示的是同一条射线D.延长线段AB到点C,使AC=BC6.线段AB=9,点C在线段AB上,且有AC=AB,M是AB的中点,则MC等于()A.3B.C.D.7.某公司员工分别在A、B、C三个住宅区,A区有30人,B区有15人,C区有10人,三个区在一条直线上,位置如图所示,该公司的接送车打算在此间只设一个停靠点,为使所有员工步行到停靠点的路程之和最小,那么停靠点的位置应设在()A.A区B.B区C.C区D.A、B两区之间8.如图,将一副三角板叠在一起使直角顶点重合于点O,(两块三角板可以在同一平面内自由转动),下列结论一定成立的是()A.∠BOA>∠DOC B.∠BOA﹣∠DOC=90°C.∠BOA+∠DOC=180°D.∠BOC≠∠DOA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射线比直线短B.从同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C.若AP=BP,则P是线段AB的中点D.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这两点之间的距离10.如图,O在直线AB上,OC平分∠DOA(大于90°),OE平分∠DOB,OF⊥AB,则图中互余的角有()对.A.6B.7C.8D.10二.填空题11.若一个六棱柱,则它有条棱,有个面.12.秒针旋转一周时,形成一个圆面,用数学知识可以理解为.13.已知点A、B、C在同一直线上,若AB=10cm,AC=16cm,点M、N分别是线段AB、AC中点,则线段MN的长是.14.如图,线段AB=3,延长AB到点C,使BC=2AB,则AC=.15.如图,已知CD=AD=BC,E、F分别是AC、BC的中点,且BF=40cm,则EF 的长度为cm.16.人们会把弯曲的河道改直,这样能够缩短航程.这样做的道理是.17.如图,有一种电子游戏,电子屏幕上有一条直线,在直线上有A,B,C,D四点,且AB=BC=CD,点P沿直线l从右向左移动,当出现点P与A,B,C,D四点中的至少两个点距离相等时,就会发出警报,则直线l上会发出警报的点P有个.18.如图,已知A、B是线段EF上两点,EA:AB:BF=1:2:3,M、N分别为EA、BF 的中点,且MN=8cm,则EF长为.19.如图,C、D是线段AB上的两点,E是AC的中点,F是BD的中点,若AB=m,CD =n,则线段EF的长为.20.如图,射线OC,OD在∠AOB内,∠AOB和∠BOC互为补角,.若∠COD比∠BOD大m°(m<30),则∠AOC=°.(用含m的式子表示)三.解答题21.如图所示是一张铁皮.(1)计算该铁皮的面积;(2)它能否做成一个长方体盒子?若能,画出来,计算它的体积;若不能,说明理由.22.如图,线段AB=20,BC=15,点M是AC的中点.(1)求线段AM的长度;(2)在CB上取一点N,使得CN:NB=2:3.求MN的长.23.如图,是小明家和学校所在地的简单地图,已知OA=2km,OB=3.5km,OP=4km,点C为OP的中点,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到小明家距离相同的是哪些地方?(2)由图可知,公园在小明家东偏南30°方向2km处.请用方向与距离描述学校、商场、停车场相对于小明家的位置.24.如图,在直线AD上任取一点O,过点O做射线OB,OE平分∠DOB,OC平分∠AOB,∠BOC=26°时,求∠BOE的度数.25.如图,C是线段AB上一点,AC=5cm,点p从点A出发沿AB以3cm/s的速度匀速向点B运动,点Q从点C出发沿CB以1cm/s的速度匀速向点B运动,两点同时出发,结果点P比点Q先到3s.(1)求AB的长;(2)设点P、Q出发时间为ts,①求点P与点Q重合时(未到达点B),t的值;②直接写出点P与点Q相距2cm时,t的值.26.线段与角的计算.(1)如图1,已知点C为AB上一点,AC=15cm,CB=AC,若D、E分别为AC、AB 的中点,求DE的长.(2)已知:如图2,∠AOB被分成∠AOC:∠COD:∠DOB=2:3:4,OM平分∠AOC,ON平分∠DOB,且∠MON=90°,求∠AOB的度数.参考答案1.解:如图所示的几何体是三棱柱,它有两个全等的三角形的底面,三个矩形的侧面,因此选项ABC均不符合题意,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2.解:孙悟空的“金箍棒”飞速旋转,形成一个圆面,是属于线动成面,故选:B.3.解:A、直线可以沿两个方向无限延伸,故不能说延长直线AB,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B、射线可沿延伸方向无限延伸,故不能说延长射线AB,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C、线段不能延伸,可以说延长线段AB到点C,故本选项符合题意;D、射线AB与射线BA不是同一条射线,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4.解:若E在线段DA的延长线,如图1,∵EA=1,AD=9,∴ED=EA+AD=1+9=10,∵BD=2,∴BE=ED﹣BD=10﹣2=8,若E线段AD上,如图2,EA=1,AD=9,∴ED=AD﹣EA=9﹣1=8,∵BD=2,∴BE=ED﹣BD=8﹣2=6,综上所述,BE的长为8或6.故选:B.5.解:A、应为:连结两点的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间的距离,故本选项错误;B、87'=60'+27'=1°+()°=1.45°,故本选项正确;C、射线OA的端点是点O,射线AO的端点是点A,所以,它们不是同一条射线,故本选项错误;D、延长线段AB到点C,则AC一定大于BC,不能使AC=BC,故本选项错误.故选:B.6.解:∵AB=9,∴AC=AB=3,∵M是AB的中点,∴AM=AB=∴MC=AM﹣AC=﹣3=故选:B.7.解:∵当停靠点在A区时,所有员工步行到停靠点路程和是:15×100+10×300=4500m,当停靠点在B区时,所有员工步行到停靠点路程和是:30×100+10×200=5000m,当停靠点在C区时,所有员工步行到停靠点路程和是:30×300+15×200=12000m,当停靠点在A、B区之间时,设在A区、B区之间时,设距离A区x米,则所有员工步行路程之和=30x+15(100﹣x)+10(100+200﹣x),=30x+1500﹣15x+3000﹣10x,=5x+4500,∴当x=0时,即在A区时,路程之和最小,为4500米;综上,当停靠点在A区时,所有员工步行到停靠点路程和最小,那么停靠点的位置应该在A区.故选:A.8.解:因为是直角三角板,所以∠AOC=∠BOD=90°,所以∠BOA+∠DOC=∠AOC+∠BOC+∠DOC=∠AOC=∠BOD=180°,故选:C.9.解:A.射线和直线不可以比较长短,原说法错误,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B.从同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原说法正确,故本选项符合题意;C.若点P在线段AB上,AP=BP,则P是线段AB的中点,原说法错误,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D.两点之间的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之间的距离,原说法错误,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10.解:∵OC平分∠DOA,∴∠AOC=∠COD,∵OE平分∠DOB,∴∠DOE=∠BOE,∴∠COE=90°,∴∠AOC+∠BOE=90°,∠AOC+∠DOE=90°,∠COD+∠BOE=90°,∠COD+∠DOE =90°,∠COF+∠EOF=90°,∵OF⊥AB,∴∠AOC+∠COF=90°,∠COD+∠COF=90°,∠BOE+∠EOF=90°,∠BOD+∠DOF =90°,∠DOE+∠EOF=90°,∴互余的角有10对.故选:D.11.解:因为六棱柱上下两个底面是6边形,侧面是6个长方形,所以共有18条棱,8个面;故答案为18,8.12.解:根据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可得,线动成面.13.解:(1)如图1,,∵AB=10cm,点M是线段AB的中点,∴AM=10÷2=5(cm);∵AC=16cm,点N是线段AC的中点,∴AN=16÷2=8(cm),∴MN=AM+AN=5+8=13(cm)(2)如图2,,∵AB=10cm,点M是线段AB的中点,∴AM=10÷2=5(cm);∵AC=16cm,点N是线段AC的中点,∴AN=16÷2=8(cm),∴MN=AN﹣AM=8﹣5=3(cm),综上,线段MN的长是13cm或3cm.故答案为:13cm或3cm.14.解:∵AB=3,∴BC=2AB=6,∴AC=AB+BC=3+6=9.故答案为:9.15.解:∵点F是BC的中点,且BF=40cm,∴BC=2BF=80cm,∵CD=AD=BC,∴CD=×80=16cm,AD=64cm,∴AC=AD﹣CD=48cm,∵E、F分别是AC、BC的中点,∴CE=AC=24cm,CF=BF=40cm,∴EF的长度为CE+CF=64cm,故答案为:64.16.解:由线段的性质可知,把弯曲的河道改直,能够缩短航程,这样做根据的道理是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故答案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17.解:根据题意可知:当点P经过任意一条线段中点时会发出报警,∵图中共有线段DC、DB、DA、CB、CA、BA,∵BC和AD中点是同一个∴发出警报的可能最多有5个.故答案为5.18.解:∵EA:AB:BF=1:2:3,可以设EA=x,AB=2x,BF=3x,而M、N分别为EA、BF的中点,∴MA=EA,NB=BF,∴MN=MA+AB+BN=x+2x+x=4x ∵MN=8cm,∴4x=8,∴x=2,∴EF=EA+AB+BF=6x=12,∴EF的长为12cm,故答案为:12cm.19.解:∵AB=m,CD=n.∴AB﹣CD=m﹣n,∵E、F分别是AC、DB的中点,∴CE=AC,DF=DB,∴CE+DF=(m﹣n),∴EF=CE+DF+DC=(m﹣n)+n=m+n,故答案为:m+n.20.解:∵∠AOB和∠BOC互为补角,∴∠AOB+∠BOC=180°,∵∠BOD=,∴3∠BOD+∠BOC=180°,即∠BOC=180°﹣3∠BOD,∵∠COD+∠BOD=∠BOC,∴180°﹣3∠BOD=∠COD+∠BOD,∴∠COD+4∠BOD=180°,∵∠COD比∠BOD大m°(m<30),∴∠COD﹣∠BOD=m°,∴∠BOD=()°,∠COD=()°∴∠BOC=()°,∴∠AOB=180°﹣∠BOC=(108﹣)°,∴∠AOC=∠AOB﹣∠BOC=(108﹣)°﹣()°=(36﹣m)°.故答案为(36﹣m).21.解:(1)(1×3+2×3+1×2)×2=22(m2),(2)根据棱柱的展开与折叠,可得可以折叠成长方体的盒子,其长、宽、高分别为3cm,2cm,1cm,因此体积为:1×2×3=6(m3),22.解:(1)线段AB=20,BC=15,∴AC=AB﹣BC=20﹣15=5.又∵点M是AC的中点.∴AM=AC=×5=,即线段AM的长度是.(2)∵BC=15,CN:NB=2:3,∴CN=BC=×15=6.又∵点M是AC的中点,AC=5,∴MC=AC=,∴MN=MC+NC=,即MN的长度是.23.解:(1)因为点C为OP的中点,所以OC=2km,因为OA=2km,所以可得出距小明家距离相同的是学校和公园;(2)由图可知,学校在小明家东偏北45°方向2km处,商场在小明家西偏北60°方向3.5km处,停车场在东偏南30°方向4km处.24.解:∵OC平分∠AOB,∠BOC=26°,∴∠AOB=2∠BOC=52°.∴∠BOD=180°﹣52°=128°.∵OE平分∠DOB,∴∠BOE=∠DOB=×128°=64°.25.解:(1)设AB=xcm,根据题意可得:(x﹣5)﹣=3,解得:x=12,答:AB的长为12cm;(2)①由题意可得:3t=t+5,解得:t=,故点P与点Q重合时(未到达点B),t的值为;②当点P追上点Q前相距2cm,由题意可得:3t+2=t+5,解得:t=,当追上后相距2cm,由题意可得:3t﹣2=t+5,解得:t=,总上所述:t=或t=.26.解:(1)∵AC=15cm,CB=AC,∴CB=×15=10(cm),∴AB=15+10=25(cm).∵D,E分别为AC,AB的中点,∴AE=BE=AB=12.5cm,DC=AD=AC=7.5cm,∴DE=AE﹣AD=12.5﹣7.5=5(cm);(2)设∠AOC=2x,∠COD=3x,∠DOB=4x,则∠AOB=9x,∵OM平分∠AOC,ON平分∠DOB,∴∠MOC=x,∠NOD=2x,∴∠MON=x+3x+2x=6x,又∵∠MON=90°,∴6x=90°,∴x=15°,∴∠AOB=135°.。
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测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如图,下列几何语句不正确的是( )A 直线AB 与直线BA 是同一直线 B 射线OA 与射线OB 是同一射线C 射线OA 与射线AB 是同一射线D 线段AB 与线段BA 是同一线段2、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1就是∠ABCB ∠1就是∠DCBC 以B 点为顶点的角有两个D 图中有两个角能用一个大写字母表示3、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和第三条直线相交,则( ) A 这两条直线平行 B 这两条直线相交 C 这两直线平行或相交 D 不能确定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B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C 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D 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5、同一平面内两两相交的三条直线,如果最多有m 个交点,最少有n 个交点,那么m+n 是( )A 1B 2C 3D 46、在同一平面内,有三条直线a ,b ,c ,如果a c ⊥,b c ⊥,那么a 与b 的位置关系是( ) A 相交 B 平行 C 垂直 D 不能确定7、点到直线的距离是指( )A 直线外一点与这条直线上任意一点的距离B 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的长度C 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D 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8、把一条弯曲的高速路改为直道,可以缩短路程,其道理用几何知识解释应为()A 两点确定一条直线B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C 垂线段最短D 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9、如图,点C 是线段AB 的中点,点D 是线段BC 的中点,下面等式不正确的是( )A AB CD 31=B DB AC CD -= C BD AB CD -=21D BC AD CD -=10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在判断时钟的时针和分针互相垂直的时刻,他们每个人都说两个时刻,其中说对的是( )A 甲说3时整和3时30分B 乙说6时15分和6时45分C 丙说9时整和12时15分D 丁说3时整和9时整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11、要整齐地栽一行树,只要确定两端的树坑的位置,就能确定这一行树坑所在的直线,其依据是 。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4章几何图形初步单元测试 含解析

第4章几何图形初步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一个几何体的表面展开图如图所示,这个几何体是()A.正方体B.三棱锥C.四棱锥D.圆柱2.由6个相同的立方体搭成的几何体如图所示,则从它的正面看到的图形是()A.B.C.D.3.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如图所示,“重”字的对面为()字.A.巴B.蜀C.中D.学4.下列图形中,可能是右面正方体的展开图的是()A.B.C .D .5.如图,点A 、B 在直线l 上,点C 是直线l 外一点,可知CA CB AB +>,其依据是( )A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B .两点确定一条直线C .两点之间,直线最短D .直线比线段长6.如图,在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射线OA 的方向是正西方向B .射线OB 的方向是东北方向C .射线OC 的方向是南偏东60︒D .射线OD 的方向是南偏西55︒7.如图,AOC ∠和BOD ∠都是直角,如果28DOC ∠=︒,那么AOB ∠的度数是( )A .118︒B .152︒C .28︒D .62︒8.如果线段6AB cm =,4BC cm =,且点A 、B 、C 在同一直线上,那么A 、C 间的距离是()A .10cmB .2cmC .10cm 或者2cmD .无法确定9.OB 是AOC ∠内部一条射线,OM 是AOB ∠平分线,ON 是AOC ∠平分线,OP 是NOA ∠平分线,OQ 是MOA ∠平分线,则:(POQ BOC ∠∠= )A .1:2B .1:3C .2:5D .1:410.一副三角板ABC 、DBE ,如图1放置,(30D ∠=︒、45)BAC ∠=︒,将三角板DBE 绕点B 逆时针旋转一定角度,如图2所示,且090CBE ︒<∠<︒,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个数有( ) ①DBC ABE ∠+∠的角度恒为105︒;②在旋转过程中,若BM 平分DBA ∠,BN 平分EBC ∠,MBN ∠的角度恒为定值; ③在旋转过程中,两块三角板的边所在直线夹角成90︒的次数为2次; ④在图1的情况下,作DBF EBF ∠=∠,则AB 平分DBF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二.填空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11.一个角的余角是这个角的补角的三分之一,则这个角的度数是m ︒,这里的m = . 12.如图,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 ,OB 平分EOD ∠,100COE ∠=︒,则AOC ∠=︒.13.如图是一个正方体纸盒的展开图,当折成纸盒时,与数11重合的数是 .14.已知线段AB 和线段CD 在同一直线上,线段(AB A 在左,B 在右)的长为a ,长度小于AB 的线段(CD D 在左,C 在右)在直线AB 上移动,M 为AC 的中点,N 为BD 的中点,线段MN 的长为b ,则线段CD 的长为 (用a ,b 的式子表示).15.巴蜀中学下午到校时间为14:15分,此时钟表上时针和分针的夹角为 .16.如图,线段4AB cm =,延长线段AB 到C ,使1BC cm =,再反向延长AB 到D ,使3AD cm =,E 是AD 中点,F 是CD 的中点.则EF 的长度为 cm .17.已知线段AB 如图所示,延长AB 至C ,使BC AB =,反向延长AB 至D ,使13AD BC =,点E是线段CD 的中点. (1)依题意补全图形;(2)若AB 的长为30,则BE 的长为 .18.已知点C 在线段AB 上,1M 、1N 分别为线段AC 、CB 的中点,2M 、2N 分别为线段1M C 、1N C 的中点,3M 、3N 分别为线段2M C 、2N C 的中点,2019M ⋯、2019N 分别为线段2018M C 、2018N C的中点.若线段AB a =,则线段20192019M N 的值是 .三.解答题(第19~21题每题6分,第22、23题每题8分,第24、25题每题10分,第26题12分,共8小题,共66分)19.如图,已知A 、O 、B 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OD 平分AOC ∠,OE 平分BOC ∠.(1)若62∠=︒,求DOE∠的度数;BOC(2)若BOC a∠的度数;∠=︒,求DOE(3)图中是否有互余的角?若有请写出所有互余的角.20.如图,已知点A、B、C、D、E在同一直线上且AC BDAD=,=,E是线段BC的中点,10 AB=.3(1)求线段BD的长度;(2)求线段BE的长度.21.如图,140∠∠=,求COBAOD COD∠的度数.∠,:1:2AOB∠=︒,OC平分DOB22.如图,点B、C在线段AD上,且::2:3:4AB BC CD=,点M是线段AC的中点,点N是线段CD上的一点,且9MN=.(1)若点N是线段CD的中点,求BD的长;(2)若点N是线段CD的三等分点,求BD的长.23.已知线段(=为常数),点C为直线AB上一点(不与点A、B重合),点M、N分别AB m m在线段BC、AC上,且满足3=.CM BM=,3CN AN(1)如图,当点C恰好在线段AB中点,且8m=时,则MN= 6 ;(2)若点C在点A左侧,同时点M在线段AB上(不与端点重合),请判断22+-的CN AM MN值是否与m有关?并说明理由.(3)若点C是直线AB上一点(不与点A、B重合),同时点M在线段AB上(不与端点重合),求MN长度(用含m的代数式表示).24.如图所示,点A,B,C是数轴上的三个点,其中12AB=,且A,B两点表示的数互为相反数.(1)请在数轴上标出原点O,并写出点A表示的数;(2)如果点Q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从点B出发向左运动,那么经过秒时,点C恰好是BQ 的中点;(3)如果点P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从点A出发向右运动,那么经过多少秒时2PC PB=.25.将一副三角板如图1摆放,30︒的速度逆时针旋转,旋∠绕C点以15/s∠=︒,现将DCEDCE转时间为()t s.(1)t为多少时,CD恰好平分BCE∠?请在图2中自己画图,并说明理由.(2)当68∠,在图3中完成.<<时,CM平分ACEt∠,求MCN∠,CN平分BCD(3)当812<<时,(2)中结论是否发生变化?请在图4中完成.t26.对于平面内给定射线OA,射线OB及∠MON,给出如下定义:若由射线OA、OB组成的∠AOB 的平分线OT落在∠MON的内部或边OM、ON上,则称射线OA与射线OB关于∠MON内含对称.例如,图1中射线OA与射线OB关于∠MON内含对称.已知:如图2,在平面内,∠AOM=10°,∠MON=20°.(1)若有两条射线OB1,OB2的位置如图3所示,且∠B1OM=30°,∠B2OM=15°,则在这两条射线中,与射线OA关于∠MON内含对称的射线是;(2)射线OC是平面上绕点O旋转的一条动射线,若射线OA与射线OC关于∠MON内含对称,设∠COM=x°,求x的取值范围;(3)如图4,∠AOE=∠EOH=2∠FOH=20°,现将射线OH绕点O以每秒1°的速度顺时针旋转,同时将射线OE和OF绕点O都以每秒3°的速度顺时针旋转.设旋转的时间为t秒,且0<t<60.若∠FOE的内部及两边至少存在一条以O为顶点的射线与射线OH关于∠MON 内含对称,直接写出t的取值范围.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一个几何体的表面展开图如图所示,这个几何体是()A.正方体B.三棱锥C.四棱锥D.圆柱【分析】由平面图形的折叠及立体图形的表面展开图的特点解题.【解答】解:1个长方形和两个圆形折叠后可以围成圆柱.故选:D.考查了几何体的展开图,熟记常见几何体的表面展开图特征,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2.由6个相同的立方体搭成的几何体如图所示,则从它的正面看到的图形是()A.B.C.D.【分析】从正面看所得到的图形,进行判断即可.【解答】解:从正面看的图形为,C选项中图形,故选:C.考查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实际上就是从正面、左面、上面对该几何体的正投影所得到的图形.3.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如图所示,“重”字的对面为()字.A.巴B.蜀C.中D.学【分析】根据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的特征知,其相对面的两个正方形之间一定相隔一个正方形,据此作答.【解答】解:这是一个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共有六个面,其中面“重”与面“蜀”相对,面“庆”与面“学”相对,“巴”与面“中”相对.故选:B.本题考查正方体相对两个面上的文字,注意正方体的空间图形,从相对面入手,分析及解答问题.4.下列图形中,可能是右面正方体的展开图的是()A.B.C.D.【分析】利用正方体及其表面展开图的特点解题.【解答】解:A、折叠后,圆不是与两个空白小正方形相邻,故与原正方体不符,故此选项错误;B、折叠后,圆与三角形成对面,与原正方体不符,故此选项错误;C、折叠后与原正方体相同,与原正方体符合,故此选项正确;D、折叠后,两个三角形的短边不是与两个空白小正方形相邻,与原正方体不符,故此选项错误.故选:C.此题主要考查了几何体的展开图,解决此类问题,要充分考虑带有各种符号的面的特点及位置.5.如图,点A、B在直线l上,点C是直线l外一点,可知CA CB AB+>,其依据是()A.两点之间,线段最短B.两点确定一条直线C .两点之间,直线最短D .直线比线段长【分析】依据线段的性质,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解:点A 、B 在直线l 上,点C 是直线l 外一点,可知CA CB AB +>,其依据是: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了线段的性质,两点的所有连线中,可以有无数种连法,如折线、曲线、线段等,这些所有的线中,线段最短.6.如图,在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射线OA 的方向是正西方向B .射线OB 的方向是东北方向C .射线OC 的方向是南偏东60︒D .射线OD 的方向是南偏西55︒【分析】根据方位角的确定方法分别把各个选项中对应的方位角确定即可判断正误.【解答】解:根据图示可知A 、射线OA 的方向是正西方向,正确;B 、射线OB 的方向是东北方向,正确;C 、射线OC 的方向是南偏东30︒,错误;D 、射线OD 的方向是南偏西55︒,正确.故选:C .主要考查了方位角的确定.注意角的度数是指的哪个夹角.7.如图,AOC ∠和BOD ∠都是直角,如果28DOC ∠=︒,那么AOB ∠的度数是( )A .118︒B .152︒C .28︒D .62︒【分析】从图形中可看出AOC ∠和DOB ∠相加,再减去DOC ∠即为所求.【解答】解:90AOC DOB ∠=∠=︒,28DOC ∠=︒,909028152AOB AOC DOB DOC ∴∠=∠+∠-∠=︒+︒-︒=︒.故选:B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角的计算的理解和掌握,此题的解法不唯一,只要合理即可.8.如果线段6AB cm =,4BC cm =,且点A 、B 、C 在同一直线上,那么A 、C 间的距离是( )A .10cmB .2cmC .10cm 或者2cmD .无法确定【分析】讨论:当点C 在线段AB 的延长线上时,AC AB BC =+;当点C 在线段AB 的上时,AC AB BC =-,再把6AB cm =,4BC cm =代入计算可求得AC 的长,即得到A 、C 间的距离.【解答】解:当点C 在线段AB 的延长线上时,如图,6410()AC AB BC cm =+=+=,即A 、C 间的距离为10cm ;当点C 在线段AB 的上时,如图,642()AC AB BC cm =-=-=,即A 、C 间的距离为2cm .故A 、C 间的距离是10cm 或者2cm .故选:C .本题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两点间的线段的长叫两点间的距离.也考查了分类讨论思想. 9.OB 是AOC ∠内部一条射线,OM 是AOB ∠平分线,ON 是AOC ∠平分线,OP 是NOA ∠平分线,OQ 是MOA ∠平分线,则:(POQ BOC ∠∠= )A .1:2B .1:3C .2:5D .1:4【分析】依据OM 是AOB ∠平分线,OQ 是MOA ∠平分线,可得1124AOQ AOM AOB ∠=∠=∠,依据ON 是AOC ∠平分线,OP 是NOA ∠平分线,可得111()244AOP AON AOC AOB BOC ∠=∠=∠=∠+∠,进而得出:1:4POQ BOC ∠∠=.【解答】解:OM 是AOB ∠平分线,OQ 是MOA ∠平分线, 1124AOQ AOM AOB ∴∠=∠=∠, ON 是AOC ∠平分线,OP 是NOA ∠平分线,111()244AOP AON AOC AOB BOC ∴∠=∠=∠=∠+∠, POQ AOP AOQ ∴∠=∠-∠11()44AOB BOC AOB =∠+∠-∠, 14BOC =∠, :1:4POQ BOC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了角平分线的定义的运用,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利用角的和差关系进行推算.10.一副三角板ABC 、DBE ,如图1放置,(30D ∠=︒、45)BAC ∠=︒,将三角板DBE 绕点B 逆时针旋转一定角度,如图2所示,且090CBE ︒<∠<︒,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个数有( ) ①DBC ABE ∠+∠的角度恒为105︒;②在旋转过程中,若BM 平分DBA ∠,BN 平分EBC ∠,MBN ∠的角度恒为定值;③在旋转过程中,两块三角板的边所在直线夹角成90︒的次数为2次;④在图1的情况下,作DBF EBF ∠=∠,则AB 平分DBF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分析】①计算旋转角度大于45︒时,DBC ABE ∠+∠的大小与105︒比较便可得结论; ②利用角的和差与角的平分线得1122MBN DBC DBA CBE ∠=∠-∠-∠,便可求出其值; ③由当旋转30︒时,BD BC ⊥,当旋转45︒时,DE AB ⊥,当旋转75︒时,DB AB ⊥,便可得结论; ④当BE 在DBE ∠外时,作图判断便可.【解答】解:设旋转角度为x ︒,①当45x >︒时,(60)(45)(215)105DBC ABE x x x ∠+∠=+︒+-︒=+︒>︒,于是此小题结论错误; ②1111(60)(15)52.52222MBN DBC DBM CBN DBC DBA CBE x x x ∠=∠-∠-∠=∠-∠-∠=+︒-+︒-︒=︒,于是此小题的结论正确;③当旋转30︒时,BD BC ⊥,当旋转45︒时,DE AB ⊥,当旋转75︒时,DB AB ⊥,则在旋转过程中,两块三角板的边所在直线夹角成90︒的次数为3次,于是此小题结论错误;④当BE 在DBE ∠外时,如下图所示,虽然DBF EBF ∠=∠,但AB 不平分DBF ∠,于是此小题的结论错误.综上,正确的结论个数只有1个,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了角的和差,角的平分线,旋转的性质,关键根据题意正确进行角的和差计算.二.填空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11.一个角的余角是这个角的补角的三分之一,则这个角的度数是m ︒,这里的m = .【分析】因为这个角的度数为m ︒,则它的余角为90m ︒-︒,补角为180m ︒-︒,再根据题意列出方程,求出m 的值即可.【解答】解:因为这个角的度数为m ︒,所以它的余角为90m ︒-︒,补角为180m ︒-︒, 依题意得:190(180)3m m -=-, 解得45m =.故答案为:45.本题考查的是余角及补角的定义,能根据题意列出关于m 的方程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2.如图,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 ,OB 平分EOD ∠,100COE ∠=︒,则AOC ∠= ︒.【分析】利用邻补角性质可得EOD ∠的度数,再利用角平分线定义核对顶角相等可得答案.【解答】解:100COE ∠=︒,80DOE ∴∠=︒, OB 平分EOD ∠,40BOD ∴∠=︒,40AOC ∴∠=︒,故答案为:40.此题主要考查了对顶角和邻补角,关键是掌握对顶角相等、邻补角互补.13.如图是一个正方体纸盒的展开图,当折成纸盒时,与数11重合的数是 .【分析】由正方体展开图的特征得到结论.【解答】解:由正方体展开图的特征得出,折叠成正方体后,点11所在的正方形分别和点7、点1所在的两个正方形相交,故点1与点7、点1重合.故答案为1和7;此题考查的是正方体的展开图,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运用空间想象能力把展开图折成正方体,找到重合的点.14.已知线段AB 和线段CD 在同一直线上,线段(AB A 在左,B 在右)的长为a ,长度小于AB 的线段(CD D 在左,C 在右)在直线AB 上移动,M 为AC 的中点,N 为BD 的中点,线段MN 的长为b ,则线段CD 的长为 (用a ,b 的式子表示).【分析】根据线段中点定义线段CD 在直线AB 上移动时,分五种情况解答即可.【解答】解:M 为AC 的中点,N 为BD 的中点,12MA MC AC ∴==,12BN DN BD ==. 线段AB 和线段CD 在同一直线上,线段(AB A 在左,B 在右)的长为a ,长度小于AB 的线段(CD D 在左,C 在右)在直线AB 上移动,∴分以下5种情况说明:①当DC 在AB 左侧时,如图1,MN DN DM =-1()2BD DC CM =-+ 1122BD DC AC =-- 即22MN BD DC AC =--2MN BD DC AC DC =---2MN AB DC ∴=-,22CD AB MN a b ∴=-=-;②当点D 与点A 重合时,如图2,MN MC CN =+1()2AC DN DC =+- 1122AC BD DC =+- 即22MN AC AB DC =+-22MN DC AB DC =+-2MN AB DC ∴=-,22CD AB MN a b ∴=-=-;③当DC 在AB 内部时,如图3,MN MC CN =+1()2AC BC BN =+- 1122AC BD BC =-+ 即22MN AC BD BC =-+2MN AC BC BD BC =+-+2MN AB DC ∴=-,22CD AB MN a b ∴=-=-;④当点C 在点B 右侧时,同理可得:2CD a b =-;⑤当DC 在AB 右侧时,同理可得:2CD a b =-;综上所述:线段CD 的长为2a b -.故答案为2a b -.本题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分类讨论思想的运用.15.巴蜀中学下午到校时间为14:15分,此时钟表上时针和分针的夹角为 .【分析】钟表里,每一大格所对的圆心角是30︒,每一小格所对的圆心角是6︒,根据这个关系,求解即可. 【解答】解:时钟指示2时15分时,分针指到3,时针指到2与3之间,时针从2到这个位置经过了15分钟,时针每分钟转0.5︒,因而转过7.5︒,∴时针和分针所成的锐角是307.522.5︒-︒=︒.故答案为:22.5︒.本题考查钟面角,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根据表面上每一格是30︒,时针每分钟转0.5︒,计算出分针与时针的夹角的度数.16.如图,线段4AB cm =,延长线段AB 到C ,使1BC cm =,再反向延长AB 到D ,使3AD cm =,E 是AD 中点,F 是CD 的中点.则EF 的长度为 cm .【分析】结合图形和题意,利用线段的和差知CD AD AB BC =++,即可求CD 的长度;再利用中点的定义,求得DF 和DE 的长度,又EF DF DE =-,即可求得EF 的长度.【解答】解:3418CD AD AB BC cm =++=++=; E 是AD 中点,F 是CD 的中点,118422DF CD cm ∴==⨯=,113 1.522DE AD cm ==⨯=. 4 1.5 2.5EF DF DE cm ∴=-=-=,故答案为:2.5.本题主要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和中点的定义,解题的关键是运用数形结合思想.17.已知线段AB 如图所示,延长AB 至C ,使BC AB =,反向延长AB 至D ,使13AD BC =,点E 是线段CD 的中点.(1)依题意补全图形;(2)若AB 的长为30,则BE 的长为 .【分析】(1)根据题意画出图形;(2)由图,根据线段中点的意义,根据线段的和与差进一步解决问题.【解答】解:(1)如图所示;(2)30AB =,BC AB =,30BC AB ∴==,1103AD BC ==, 103040BD AD AB ∴=+=+=, 点E 是线段CD 的中点,11(103030)3522DE CD ∴==++=, 5BE BD DE ∴=-=,故答案为:5.此题考查线段的和与差以及线段中点的意义,结合图形解题会变得形象直观.18.已知点C 在线段AB 上,1M 、1N 分别为线段AC 、CB 的中点,2M 、2N 分别为线段1M C 、1N C 的中点,3M 、3N 分别为线段2M C 、2N C 的中点,2019M ⋯、2019N 分别为线段2018M C 、2018N C 的中点.若线段AB a =,则线段20192019M N 的值是【分析】根据线段中点的定义得到112CM AC =,112CN BC =,求得111122M N AB a ==,同理2211211112222M N M N a a ==⨯=,于是得到结论. 【解答】解:1M 、1N 分别为线段AC 、CB 的中点,112CM AC ∴=,112CN BC =,111122M N AB a ∴==, 同理2211211112222M N M N a a ==⨯=,33312M N a ∴=, ⋯,20192019201912M N a ∴=,故答案为:201912a . 本题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规律型:图形的变化类,正确的理解题意是解题的关键.三.解答题(第19~21题每题6分,第22、23题每题8分,第24、25题每题10分,第26题12分,共8小题,共66分)19.如图,已知A 、O 、B 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OD 平分AOC ∠,OE 平分BOC ∠.(1)若62BOC ∠=︒,求DOE ∠的度数;(2)若BOC a ∠=︒,求DOE ∠的度数;(3)图中是否有互余的角?若有请写出所有互余的角.【分析】(1)OD 平分AOC ∠,OE 平分BOC ∠,得出1()2DOE BOC COA ∠=∠+∠,代入数据求得问题;(2)利用(1)的结论,把BOC a ∠=︒,代入数据求得问题;(3)根据(1)(2)找出互余的角即可.【解答】解:(1)OD 平分AOC ∠,OE 平分BOC ∠, 12DOC AOC ∴∠=∠,12COE BOC ∠=∠ 11()(6218062)9022DOE DOC COE BOC COA ∴∠=∠+∠=∠+∠=⨯︒+︒-︒=︒;(2)11()(180)9022DOE BOC COA a a ∠==∠+∠=⨯︒+︒-︒=︒;(3)DOA ∠与COE ∠互余;DOA ∠与BOE ∠互余;DOC ∠与COE ∠互余;DOC ∠与BOE ∠互余. 此题考查角平分线的意义以及余角的意义.20.如图,已知点A 、B 、C 、D 、E 在同一直线上且AC BD =,E 是线段BC 的中点,10AD =,3AB =.(1)求线段BD 的长度;(2)求线段BE 的长度.【分析】(1)根据线段的和差即可得到结论;(2)根据线段的和差和线段的中点的定义即可得到结论.【解答】解:(1)10AD =,3AB =,1037BD AD AB ∴=-=-=;(2)10AD =,3AB =,210234BC AD AB ∴=-=-⨯=,114222BE BC ∴==⨯=. 即线段BE 的长度为2.此题主要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其中利用中点性质转化线段之间的倍分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21.如图,140AOB ∠=︒,OC 平分DOB ∠,:1:2AOD COD ∠∠=,求COB ∠的度数.【分析】由OC 平分DOB ∠可得BOC COD ∠=∠,由:1:2AOD COD ∠∠=可得::1:2:2AOD COD COB ∠∠∠=,再根据140AOB ∠=︒解得即可.【解答】解:OC 平分DOB ∠,COB COD ∴∠=∠, :1:2AOD COD ∠∠=, ::1:2:2AOD COD COB ∴∠∠∠=, 140AOD COD COB AOB ∠+∠+∠=∠=︒, 5140AOD ∴∠=︒,解得28AOD ∠=︒,256COB AOD ∴∠=∠=︒.此题主要考查了角的计算以及角平分线的定义,正确得出AOD ∠度数是解题关键.22.如图,点B 、C 在线段AD 上,且::2:3:4AB BC CD =,点M 是线段AC 的中点,点N 是线段CD 上的一点,且9MN =.(1)若点N 是线段CD 的中点,求BD 的长; (2)若点N 是线段CD 的三等分点,求BD 的长.【分析】(1)根据线段中点的定义和线段的和差倍分关系即可得到结论; (2)根据线段中点的定义和线段的和差倍分关系列方程即可得到结论. 【解答】解:(1)如图,点M 是线段AC 的中点,点N 是线段CD 的中点,12CM AC ∴=,12CN CD =, 11()922MN CM CN AC CD AD ∴=+=+==, 18AD ∴=,::2:3:4AB BC CD =,24234AB AD ∴=⨯=++,18414BD AD AB ∴=-=-=;(2)点N 是线段CD 的三等分点,∴当13CN CD =时,如图,::2:3:4AB BC CD =,∴设2AB x =,3BC x =,4CD x =,5AC x ∴=,点M 是线段AC 的中点,12.52CM AC x ∴==, 1433CN CD x ==,54923CM CN x x MN ∴+=+==, 5423x ∴=, 378723BD x ∴==; 当23CN CD =时,::2:3:4AB BC CD =,∴设2AB x =,3BC x =,4CD x =,5AC x ∴=,点M 是线段AC 的中点,12.52CM AC x ∴==, 2833CN CD x ==,58923CM CN x x MN ∴+=+==, 5431x ∴=, 378731BD x ∴==. 本题考查了线段的中点和求两点之间的距离,能求出各个线段的长度是解此题的关键. 23.已知线段(AB m m =为常数),点C 为直线AB 上一点(不与点A 、B 重合),点M 、N 分别在线段BC 、AC 上,且满足3CN AN =,3CM BM =.(1)如图,当点C 恰好在线段AB 中点,且8m =时,则MN = 6 ;(2)若点C 在点A 左侧,同时点M 在线段AB 上(不与端点重合),请判断22CN AM MN +-的值是否与m 有关?并说明理由.(3)若点C 是直线AB 上一点(不与点A 、B 重合),同时点M 在线段AB 上(不与端点重合),求MN 长度(用含m 的代数式表示).【分析】(1)设AN x =,BM y =,则3CN x =,3CM y =.由8AB =列出方程,求得x y +,再进而求得MN ;(2)把MN AM AN =+代入22CN AM MN +-中计算便可知道结果;(3)设AN x =,BM y =,则3CN x =,3CM y =,①当C 点在B 点右边时,不符合题意,舍去;②当点C 在点A 的左边,由AB CB CA =-得出14y x m -=,进而得33()4MN y x m =-=;③当点C 在线段(AB 上时,由AB CB CA =+得14y x m +=,进而得33()4MN y x m =+=,最后总结结论.【解答】解:(1)设AN x =,BM y =,则3CN x =,3CM y =.AB AN CN CM MB m =+++=,338x x y y m ∴+++==, 2x y ∴+=,MN NC CM =+33x y =+3()x y =+6=.(2)22CN AM MN +-的值与m 无关.理由如下: 如图1,3CN AN=,22CN AM MN∴+-322()AN AM AN AM =+-+AN =AN 与m 的取值无关, 22CN AM MN∴+-的值与m 无关;(3)设AN x =,BM y =,则3CN x =,3CM y = ①当C 点在B 点右边时,满足3CM BM =,M 在线段AB 上,如图2此时,M 不是线段BC 上的点,不符合题意,舍去; ②当点C 在点A 的左边,如图3,()()AB CB CA CM MB CN AN m =-=+-+=, (3)(3)y y x x m ∴+-+=,14y x m ∴-=,3333()4MN CM CN y x y x m ∴=-=-=-=; ③当点C 在线段(AB 上时,如图4,()()AB CB CA CM MB CN AN m =+=+++=, (3)(3)y y x x m ∴+++=,14x y m ∴+=, 3333()4MN CM CN y x y x m ∴=+=+=+=; MN ∴长度为34m . 综上,MN 长度为34m .本题主要考查两点间的距离,方程的应用,掌握线段的和差运算是解题的关键,分类讨论是难点.24.如图所示,点A ,B ,C 是数轴上的三个点,其中12AB =,且A ,B 两点表示的数互为相反数.(1)请在数轴上标出原点O ,并写出点A 表示的数;(2)如果点Q 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从点B 出发向左运动,那么经过 秒时,点C 恰好是BQ 的中点;(3)如果点P 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从点A 出发向右运动,那么经过多少秒时2PC PB =.【分析】(1)根据12AB =,以及A ,B 两点表示的数互为相反数即可判断点O 的位置. (2)设经过t 秒时,点C 恰好是BQ 的中点,点Q 对应的数为2t -,点B 对应的数为6,点C 对应的数为2-,根据中点坐标公式即可求出答案.(3)设经过t 秒2PC PB =.由已知,经过t 秒,点P 在数轴上表示的数是6t -+.根据两点之间距离公式即可求出答案.【解答】解:(1)如图,标出原点O ,点A 表示的数是6-,(2)设经过t 秒时,点C 恰好是BQ 的中点,由题意可知:点Q 对应的数为62t -,点B 对应的数为6,点C 对应的数为2-,当点C 是BQ 的中点时,∴62622t -+=-,解得:8t =, 故答案为:8秒(3)设经过t 秒2PC PB =.由已知,经过t 秒,点P 在数轴上表示的数是6t -+.|62||4|PC t t ∴=-++=-,|66||12|PB t t =-+-=-.2PC PB =.|4|2|12|t t ∴-=-.20t ∴=或283本题考查一元一次方程,解题的关键是正确找出题中的等量关系,本题属于基础题型. 25.将一副三角板如图1摆放,30DCE ∠=︒,现将DCE ∠绕C 点以15/s ︒的速度逆时针旋转,旋转时间为()t s .(1)t 为多少时,CD 恰好平分BCE ∠?请在图2中自己画图,并说明理由. (2)当68t <<时,CM 平分ACE ∠,CN 平分BCD ∠,求MCN ∠,在图3中完成. (3)当812t <<时,(2)中结论是否发生变化?请在图4中完成.【分析】(1)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出30BCD DCE ∠=∠=︒,进而利用60DCA ∠=︒,进而得出t 的值;(2)当6t >时,CD 在CB 左边,当8t <时,CE 在CB 右边,设BCN DCN x ∠=∠=,ACM ECM y ∠=∠=.则302BCE x ∠=-,进而利用90ACB ∠=︒得出即可;(3)当8t >时,CD 在CB 左边,当12t <时,CE 在CB 左边,设BCN DCN x ∠=∠=,ACM ECM y ∠=∠=.则230BCE x ∠=-,进而利用90ACB ∠=︒得出即可.【解答】解:(1)当CD 平分BCE ∠时,30BCD DCE ∴∠=∠=︒, 60DCA ∴∠=︒,60154()t s ∴=÷=;(2)当6t >时,CD 在CB 左边,当8t <时,CE 在CB 右边, 设BCN DCN x ∠=∠=,ACM ECM y ∠=∠=.则302BCE x ∠=-,90ACB ∠=︒,302290x y ∴-+=, 30y x ∴-=,30260MCN x x y ∴∠=+-+=︒(3)当8t >时,CD 在CB 左边,当12t <时,CE 在CB 左边, 设BCN DCN x ∠=∠=,ACM ECM y ∠=∠=.则230BCE x ∠=-,90ACB ∠=︒,2(230)90y x ∴--=, 30y x ∴=+,30NCE x ∴∠=-,30303060MCN x y x x ∴∠=-+=-++=︒.此题主要考查了角的计算和角平分线的性质,利用数形结合得出等式是解题关键.26.对于平面内给定射线OA ,射线OB 及∠MON ,给出如下定义:若由射线OA 、OB 组成的∠AOB 的平分线OT 落在∠MON 的内部或边OM 、ON 上,则称射线OA 与射线OB 关于∠MON 内含对称.例如,图1中射线OA 与射线OB 关于∠MON 内含对称. 已知:如图2,在平面内,∠AOM =10°,∠MON =20°.(1)若有两条射线OB1,OB2的位置如图3所示,且∠B1OM=30°,∠B2OM=15°,则在这两条射线中,与射线OA关于∠MON内含对称的射线是;(2)射线OC是平面上绕点O旋转的一条动射线,若射线OA与射线OC关于∠MON内含对称,设∠COM=x°,求x的取值范围;(3)如图4,∠AOE=∠EOH=2∠FOH=20°,现将射线OH绕点O以每秒1°的速度顺时针旋转,同时将射线OE和OF绕点O都以每秒3°的速度顺时针旋转.设旋转的时间为t秒,且0<t<60.若∠FOE的内部及两边至少存在一条以O为顶点的射线与射线OH关于∠MON 内含对称,直接写出t的取值范围.【答案】(1)OB2;(2)10≤x≤50;(3)20≤t≤32.5.【分析】(1)由∠MON内含对称的定义可求解;(2)由∠MON内含对称的定义可得10°≤(x+10)°≤30°,可求解;(3)分两种情况讨论,利用∠MON内含对称的定义列出不等式,即可求解.【解答】解:(1)∵∠AOB1在∠MON的外部,∴射线OA、OB1组成的∠AOB1的平分线在∠MON的外部,∴OB1不是与射线OA关于∠MON内含对称的射线,∵∠B2OM=15°,∠AOM=10°,∴∠AOB2=25°,∴射线OA、OB2组成的∠AOB2的平分线在∠MON的内部,∴OB2是与射线OA关于∠MON内含对称的射线,故答案为:OB2;(2)由(1)可知,当OC在直线OA的下方时,才有可能存在射线OA与射线OC关于∠MON 内含对称,∵∠COM=x°,∠AOM=10°,∠MON=20°,∴∠AOC=(x+10)°,∠AON=30°,∵射线OA与射线OC关于∠MON内含对称,∴10°≤(x+10)°≤30°,∴10≤x≤50;(3)∵∠AOE=∠EOH=2∠FOH=20°,∴∠HOM=50°,∠HON=70°,∠EOM=30°,∠FOM=40°,若射线OE与射线OH关于∠MON内含对称,∴50﹣t≤≤70﹣t,∴20≤t≤30;若射线OF与射线OH关于∠MON内含对称,∴50﹣t≤≤70﹣t,∴22.5≤t≤32.5,综上所述:20≤t≤32.5.。
最新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几何图形初步》检测卷(答案解析)(2)

一、选择题1.给出下列各说法:①圆柱由3个面围成,这3个面都是平的;②圆锥由2个面围成,这2个面中,1个是平的,1个是曲的;③球仅由1个面围成,这个面是平的;④正方体由6个面围成,这6个面都是平的.其中正确的为()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2.如图,∠AOB=120°,OC是∠AOB内部任意一条射线,OD,OE分别是∠AOC,∠BOC的角平分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OD+∠BOE=60°B.∠AOD=12∠EOCC.∠BOE=2∠COD D.∠DOE的度数不能确定3.下面的几何图形是由四个相同的小正方体搭成的,其中主视图和左视图相同的是() A.B.C.D.4.某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如下图所示,这个正方体可能是下面四个选项中的().A.B.C.D.5.一个小立方块的六个面分别标有字母A,B,C,D,E,F,从三个不同的方向看形如图所示,则字母D的对面是( )A.字母A B.字母F C.字母E D.字母B6.已知线段AB=8cm,在直线AB上画BC,使BC=2cm,则线段AC的长度是()A.6cm B.10cm C.4cm或10cm D.6cm或10cm 7.22°20′×8等于( ).A .178°20′B .178°40′C .176°16′D .178°30′ 8.如图,图中射线、线段、直线的条数分别为( )A .5,5,1B .3,3,2C .1,3,2D .8,4,1 9.已知线段AB=5,C 是直线AB 上一点,BC=2,则线段AC 长为( ) A .7 B .3 C .3或7 D .以上都不对 10.高速公路的建设带动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在高速公路的建设中,通常要从大山中开挖隧道穿过,把道路取直,以缩短路程.这样做包含的数学道理是( )A .两点确定一条直线B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C .两条直线相交,只有一个交点D .直线是向两个方向无限延伸的 11.如图是一个正方体展开图,若在其中的三个正方形A 、B 、C 内分别填入适当的数,使得他们折成正方体后相对的面上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则填入正方形A 、B 、C 内的三个数依次为( )A .1,-2,0B .0,-2,1C .-2,0,1D .-2,1,01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两条直线相交,只有一个交点B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C .两点确定一条直线D .过平面上的任意三点,一定能作三条直线二、填空题13.请写出图中的立体图形的名称.①_______;②_______;③_______;④_______.14.如图所示,128∠=︒,272∠=︒,OC 平分BOD ∠,则COD ∠=________.15.(1)375324'''°=________°;(2)1.45︒=________′.16.已知,如图,点M ,N 分别是线段AB ,BC 的中点,且9MN =,线段1143BD AB CD ==,则线段BD 的长为________.17.如图所示,直线AB ,CD 交于点O ,∠1=30°,则∠AOD =________°,∠2=________°.18.如图所示,O 是直线AB 上一点,OD 平分∠BOC, ∠COE =90°,若∠AOC =40°,则∠DOE =_________.19.如图,90AOC BOD ∠=∠=︒,70AOB ∠=︒,在∠AOB 内画一条射线OP 得到的图中有m 对互余的角,其中AOP x ∠=︒,且满足050x <<,则m =_______.20.如图,点A ,O ,B 在同一直线上,12∠=∠,则与1∠互补的角是________.若1283235'''∠=︒,则1∠的补角为________.三、解答题21.已知,A 、B 是线段EF 上两点,已知EA :AB :BF=1:2:3,M 、N 分别为EA 、BF 的中点,且MN=8cm,求EF的长.22.如图,O在直线AC上,OD是∠AOB的平分线,OE在∠BOC内.(1)若OE是∠BOC的平分线,则有∠DOE=90°,试说明理由;(2)若∠BOE=12∠EOC,∠DOE=72°,求∠EOC的度数.23.如图是由7个相同的小立方体组成的几何体,请画出从正面看、从左面看、从上面看的平面图形.24.如图,两个直角三角形的直角顶点重合,∠AOC=40°,求∠BOD的度数.结合图形,完成填空:解:因为∠AOC+∠COB=°,∠COB+∠BOD=①所以∠AOC=.②因为∠AOC=40°,所以∠BOD=°.在上面①到②的推导过程中,理由依据是:.25.小明用若干个正方形和长方形准备拼成一个长方体的展开图,拼完后,小明看来看去觉得所拼图形似乎存在问题.(1)请你帮小明分析一下拼图是否存在问题,若有多余图形,请将多余部分涂黑;若图形不全,则直接在原图中补全;(2)若图中的正方形边长为5cm,长方形的长为8cm,请计算修正后所折叠而成的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26.如图,有一只蚂蚁想从A点沿正方体的表面爬到G点,走哪一条路最近?(1)请你利用部分平面展开图画出这条最短的路线,并说明理由.(2)探究若这只蚂蚁在正方体上爬行的最短路线,请你找出所有的最短路线,并画出示意.【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C解析:C【分析】根据圆柱、圆锥、正方体、球,可得答案.【详解】解:①圆柱由3个面围成,2个底面是平面,1个侧面是曲面,故①错误;②圆锥由2个面围成,这2个面中,1个是平面,1个是曲面,故②正确;③球仅由1个面围成,这个面是曲面,故③错误;④正方体由6个面围成,这6个面都是平面,故④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认识立体图形,熟记各种图形的特征是解题关键.2.A解析:A【分析】本题是对角的平分线的性质的考查,角平分线将角分成相等的两部分.结合选项得出正确结论.【详解】A、∵OD、OE分别是∠AOC、∠BOC的平分线,∴∠BOE+∠AOD=∠EOC+∠DOC=∠DOE=12(∠BOC+∠AOC)=12∠AOB=60°.故本选项叙述正确;B、∵OD是∠AOC的角平分线,∴∠AOD=12∠AOC.又∵OC是∠AOB内部任意一条射线,∴∠AOC=∠EOC不一定成立.故本选项叙述错误;C、∵OC是∠AOB内部任意一条射线,∴∠BOE=∠AOC不一定成立,∴∠BOE=2∠COD不一定成立.故本选项叙述错误;D、∵OD、OE分别是∠AOC、∠BOC的平分线,∴∠DOE=12(∠BOC+∠AOC)=12∠AOB=60°.故本选项叙述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是对角平分线的性质的考查.然后根据角平分线定义得出所求角与已知角的关系转化求解.3.C解析:C【分析】根据从正面看得到的视图是主视图,从左边看得到的图形是左视图,根据看到的图形进行比较即可解答.【详解】解:A、主视图看到的是2行,3列,最下1行是3个,上面一行是1个,第2列是2个;左视图是2行,上下各1个;B.主视图看到的是3行,最下1行是2个,上面2行在下面1行的中间,各1个,左视图是3行,每行各一个;C.主视图是2行2列,下面1行是2个,上面1行1个,左面1列是2个;左视图是2行2列,下面1行是2个,上面1行1个,左面1列是2个,故主视图和左视图相同;D.主视图是2行2列,下面1行2个,上面1行1个,右面1列2个,左视图也是2行2列,下面1行2个,上面1行1个,左面1列2个.故选:C.【点睛】此题考查了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重点是看清有几行几列,每行每列各有几个.4.A【分析】根据正方体的展开与折叠.可以动手折叠看看,充分发挥空间想象能力解决也可以.【详解】根据题意及图示只有A经过折叠后符合.故选:A.【点睛】此题考查几何体的展开图,解题关键在于空间想象力.5.D解析:D【分析】根据与A相邻的四个面上的数字确定即可.【详解】由图可知,A相邻的四个面上的字母是B、D、E、F,所以,字母D的对面是字母B.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正方体相对两个面上的文字,仔细观察图形从相邻面考虑求解是解题的关键.6.D解析:D【分析】由点C在直线AB上,分别讨论点C在线段AB上和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两种情况,根据线段的和差关系求出AC的长即可.【详解】∵点C在直线AB上,AB=8,BC=2,∴当点C在线段AB上时,AC=AB-BC=8-2=6cm,当点C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时,AC=AB+BC=8+2=10cm,∴AC的长度是6cm或10cm.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线段的和与差,注意点C在直线AB上,要分几种情况讨论是解题关键.7.B解析:B【分析】根据角的换算关系即可求解.【详解】22°×8=176°,20′×8=160′=2°40′,故22°20′×8=176°+2°40′=178°40′故选B.本题考查了角的度量单位以及单位之间的换算,掌握'160︒=,''160'=是解题的关键. 8.D解析:D【分析】直线没有端点,射线有一个端点,线段有两个端点.【详解】以A 点为端点的射线有2条,以B 为端点的射线有3条,以C 为端点的射线有2条,以D 为端点射线有1条,合计射线8条.线段:AB ,BC ,AC ,BD ,合计4条.直线:AC ,合计1条故本题 D.【点睛】直线没有端点,射线有一个端点,线段有两个端点.9.C解析:C【分析】由点C 在直线AB 上,分别讨论点C 在点B 左侧和右侧两种情况,根据线段的和差关系求出AC 的长即可.【详解】∵点C 在直线AB 上,BC=2,AB=5,∴当点C 在点B 左侧时,AC=AB-BC=3,当点C 在点B 右侧时,AC=AB+BC=7,∴AC 的长为3或7,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线段的和与差,注意点C 在直线AB 上,要分几种情况讨论是解题关键. 10.B解析:B【分析】本题为数学知识的应用,由题意将弯曲的道路改直以缩短路程,就用到两点间线段最短定理.【详解】解:弯曲的道路改直,使两点处于同一条线段上,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性质,正确将数学定理应用于实际生活是解题关键. 11.A【分析】本题可根据图形的折叠性,对图形进行分析,可知A对应-1,B对应2,C对应0.两数互为相反数,和为0,据此可解此题.【详解】解:由图可知A对应-1,B对应2,C对应0.∵-1的相反数为1,2的相反数为-2,0的相反数为0,∴A=1,B=-2,C=0.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相反数的概念,两数互为相反数,和为0,本题如果学生想象不出来图形,可用手边的纸剪出上述图形,再根据纸片折出正方体,然后判断A、B、C所对应的数.12.D解析:D【解析】【分析】根据直线公理、线段公理进行逐一分析判断.【详解】A. 根据直线公理“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则两条直线相交,只有一个交点,故该选项正确;B.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是线段公理,故该选项正确;C. 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是直线公理,故该选项正确;D. 当三点共线时,则只能确定一条直线,故该选项错误.故选 D.【点睛】此题考查直线、射线、线段,直线的性质: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线段的性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解题关键在于掌握各性质定义.二、填空题13.圆柱三棱柱三棱锥圆锥【分析】依据圆柱的概念可以对(1)进行判断依据棱柱的概念可以对(2)进行判断;依据棱锥的概念可以对(3)进行判断依据圆锥的概念可以对(4)进行判断【详解】(1)该立体图形的上下两解析:圆柱三棱柱三棱锥圆锥【分析】依据圆柱的概念可以对(1)进行判断,依据棱柱的概念可以对(2)进行判断;依据棱锥的概念可以对(3)进行判断,依据圆锥的概念可以对(4)进行判断.【详解】(1)该立体图形的上下两个底面是大小相同且平行的两个圆,所以是圆柱;(2)该立体图形的上下两个底面是相同且平行的两个三角形,三个侧面都是长方形,所以是三棱柱;(3)该立体图形的共有四个面,每个面都是三角形,所以是三棱锥;(4)该几何体只有一个底面,是圆,并且有一个顶点,所以是圆锥.答案:(1)圆柱;(2)三棱柱;(3)三棱锥;(4)圆锥.【点睛】此题考查柱体与锥体的认识,掌握立体图的概念是解题的关键.14.40°【解析】【分析】由题意可知∠1+∠2=100°从而得到∠BOD=80°由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到结论【详解】∵∠1=28°∠2=72°∴∠1+∠2=100°∴∠BOD=80°∵OC 平分∠BOD ∴∠解析:40°【解析】【分析】由题意可知∠1+∠2=100°,从而得到∠BOD =80°,由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到结论.【详解】∵∠1=28°,∠2=72°,∴∠1+∠2=100°,∴∠BOD =80°.∵OC 平分∠BOD ,∴∠COD =∠BOC 12BOD ∠==40°. 故答案为40°.【点睛】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定义,掌握图形间角的和差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15.8987【解析】【分析】根据1°=60′1′=60″计算即可【详解】(1)==3789°;(2)=145×60′=87′故答案为:3789°87′【点睛】本题考查了度分秒的运算注意度分秒是60进制解析:89 87【解析】【分析】根据1°=60′,1′=60″,计算即可.【详解】(1)375324'''°=3753.4'°=37.89°;(2)1.45︒=1.45×60′=87′.故答案为:37.89°,87′.【点睛】本题考查了度分秒的运算.注意度分秒是60进制.16.3【分析】根据等式的性质可得AB 与BD 的关系CD 与BD 的关系根据线段中点的性质可得AM 与BM 的关系DN 与NC 的关系根据线段的和差可得BD 的长根据线段的和差可得答案【详解】∵∴AB=4BDCD=3BD解析:3【分析】根据等式的性质,可得AB 与BD 的关系,CD 与BD 的关系,根据线段中点的性质,可得AM 与BM 的关系,DN 与NC 的关系,根据线段的和差,可得BD 的长,根据线段的和差,可得答案.【详解】 ∵1143BD AB CD ==,∴AB =4BD ,CD =3BD . 点M 、N 分别是线段AB 、BC 的中点,AM =BM =2BD ,DB =BN =NC .由线段的和差,得MN =MB +BN =3BD =9.所以BD =3.故答案为3.【点睛】本题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利用了线段的和差,线段中点的性质.17.30【分析】根据邻补角和对顶角的定义解答【详解】∠AOD =180°-∠1=180°-30°=150°∠2=180°-∠AOD=180°-150°=30°故答案为:15030【点睛】此题考查邻补角的定解析:30【分析】根据邻补角和对顶角的定义解答.【详解】∠AOD =180°-∠1=180°-30°=150°,∠2=180°-∠AOD=180°-150°=30°.故答案为:150,30.【点睛】此题考查邻补角的定义,正确理解图形中角的位置关系是解题的关键.18.20【解析】【分析】求出∠BOC=140°根据OD 平分∠BOC 得出∠COD=∠BOC 求出∠COD=70°根据∠DOE=∠COE-∠COD 求出即可【详解】∵O 是直线AB 上一点∴∠AOC+∠BOC=18解析:20【解析】【分析】求出∠BOC=140°,根据OD 平分∠BOC 得出∠COD=12∠BOC ,求出∠COD=70°,根据∠DOE=∠COE-∠COD 求出即可.【详解】∵O 是直线AB 上一点,∴∠AOC+∠BOC=180°,∵∠AOC=40°,∴∠BOC=140°,∵OD 平分∠BOC ,∴∠COD=12∠BOC=70°, ∵∠DOE=∠COE-∠COD ,∠COE=90°,∴∠DOE=20°,故答案为20°.【点睛】本题考查了角的计算、角平分线的定义,解题的关键是能求出各个角的度数. 19.3或4或6【分析】分三种情况下:①∠AOP =35°②∠AOP =20°③0<x <50中的其余角根据互余的定义找出图中互余的角即可求解【详解】①∠AOP =∠AOB=35°时∠BOP=35°∴互余的角有∠解析:3或4或6【分析】分三种情况下:①∠AOP =35°,②∠AOP =20°,③0<x <50中的其余角,根据互余的定义找出图中互余的角即可求解.【详解】①∠AOP =12∠AOB =35°时,∠BOP=35° ∴互余的角有∠AOP 与∠COP ,∠BOP 与∠COP ,∠AOB 与∠COB ,∠COD 与∠COB ,一共4对;②∠AOP =90°-∠AOB =20°时,∴互余的角有∠AOP 与∠COP ,∠AOP 与∠AOB ,∠AOP 与∠COD ,∠COD 与∠COB ,∠AOB 与∠COB ,∠COP 与∠COB ,一共6对;③0<x <50中35°与20°的其余角,互余的角有∠AOP 与∠COP ,∠AOB 与∠COB ,∠COD 与∠COB ,一共3对.则m =3或4或6.故答案为:3或4或6.【点睛】本题考查了余角和补角: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90°(直角),就说这两个角互为余角.即其中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余角.20.【分析】根据补角的性质和余角的性质解答即可【详解】∵∠1=∠2∴与∠1互补的角是∠AOD ∵∠1=28°32′35″∴∠1的补角=151°27′25″故答案为:∠AOD ;151°27′25″【点睛】本解析:AOD ∠ 2512517'''︒【分析】根据补角的性质和余角的性质解答即可.【详解】∵∠1=∠2,∴与∠1互补的角是∠AOD ,∵∠1=28°32′35″,∴∠1的补角=151°27′25″,故答案为:∠AOD;151°27′25″.【点睛】本题考查了余角和补角,两个角的和为90°,则这两个角互余;若两个角的和等于180°,则这两个角互补.三、解答题21.12cm【解析】【分析】由已知设设EA=x,AB=2x,BF=3x,根据线段中点性质得MN=MA+AB+BN=12x+2x+32x=4x=8,可得EF=EA+AB+BF=6x=12.【详解】解:∵EA:AB:BF=1:2:3,可以设EA=x,AB=2x,BF=3x,而M、N分别为EA、BF的中点,∴MA=12EA,NB=12BF,∴MN=MA+AB+BN=12x+2x+32x=4x,∵MN=8cm,∴4x=8,∴x=2,∴EF=EA+AB+BF=6x=12,∴EF的长为12cm.【点睛】本题考核知识点:线段的中点.解题关键点:根据线段中点性质和线段的和差关系列出方程.22.(1)见解析;(2)72°【解析】【分析】(1)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以求得∠DOE=12∠AOC=90°;(2)设∠EOB=x度,∠EOC=2x度,把角用未知数表示出来,建立x的方程,用代数方法解几何问题是一种常用的方法.【详解】(1)如图,因为OD是∠AOB的平分线,OE是∠BOC的平分线,所以∠BOD=12∠AOB,∠BOE=12∠BOC,所以∠DOE=12(∠AOB+∠BOC)=12∠AOC=90°;(2)设∠EOB=x,则∠EOC=2x,则∠BOD=12(180°–3x),则∠BOE+∠BOD=∠DOE,即x+12(180°–3x)=72°,解得x=36°,故∠EOC=2x=72°.【点睛】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定义.设未知数,把角用未知数表示出来,列方程组,求解.角平分线的运用,为解此题起了一个过渡的作用.23.画图见详解.【分析】分别画出从正面看、左面看、上面看的图形,注意所有看到的棱都要表示到三视图中.【详解】如图所示:【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视图的画法,所有看到的棱都要在三视图中表示出来是画图的关键. 24.90,90,∠BOD,40,同角的余角相等【分析】根据同角的余角相等即可求解.【详解】解:因为∠AOC+∠COB=90 °,∠COB+∠BOD=90 ° -﹣﹣﹣①所以∠AOC=∠BOD .﹣﹣﹣﹣②-因为∠AOC=40°,所以∠BOD=40 °.在上面①到②的推导过程中,理由依据是:同角的余角相等.故答案为:90,90,∠BOD,40,同角的余角相等.【点睛】本题考查了余角的性质: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及角的和差关系.25.(1)多余一个正方形,图形见解析;(2)表面积为:210cm 2;体积为:200cm 3.【分析】(1)根据长方体的展开图判断出多余一个正方形;(2)根据表面积=四个长方形的面积+两个正方形的面积,体积=底面积×高分别列式计算即可得解.【详解】解:(1)多余一个正方形,如图所示:(2)表面积为:225285450160210()cm ⨯+⨯⨯=+=,体积为:2358200()cm ⨯=【点睛】本题考查了几何体的展开图以及长方体的表面积、体积的求法,熟练掌握长方体的展开图是解题的关键.26.如图①,(1)见解析,理由:两点之间线段最短;(2)见解析.【分析】(1)先把正方体展开,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即可得出由A 爬到G 的最短途径.(2)分情况讨论, 作图解答即可.【详解】(1)如图①,理由:两点之间线段最短.(2)如图②,这种最短路线有4条.【点睛】本题考查了几何体的展开图和最短路线问题,把几何体展开为平面图形是解决“怎样爬行最近”这类问题的关键.。
数学七年级上学期《几何图形初步》单元测试带答案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解答.
解:道理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故答案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考点:线段的性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14.如图,B处在A处的南偏西45°方向,C处在A处的南偏东15°方向,C处在B处的北偏东85°方向,则∠A C B的度数为.
[答案]80°.
16如图所示,已知OA⊥OB,OC⊥OD,∠AOC︰∠BOD=1︰2,则∠BOD=________.
17.如图,M是线段A B的中点,N是线段B C的中点,A B=8Cm,B C=6Cm,则线段MN=______Cm.
18.上午10点30分,钟表上时针与分针所成的角是___________度.
三、计算题:
[解析]
试题分析:如图:
B处在A处的南偏西45°方向,C处在A处的南偏东15°方向,C处在B处的北偏东85°方向,
∴∠1=45°∠2=85°,∠3=15°,
由平行线的性质得∠5=∠1=45°.
由角 和差得
∠6=∠2-∠5=85°-45°=40°,
∠4=∠1+∠3=45°+15°=60°,
由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得∠A C B=180°-∠6-∠4=180°-40°-60°=80°,
(1)若∠AOD=75°,求∠AOE的度数.
(2)若∠DOE=54°,求∠EOC的度数.
27.已知∠AOB=100°,∠COD=40°,OE平分∠AOC,OF平分∠BOD.(本题中的角均为大于0°且小于等于180°的角).
(1)如图1,当OB、OC重合时,求∠EOF的度数;
(2)当∠COD从图1所示位置绕点O顺时针旋转n°(0<n<90)时,∠AOE﹣∠BOF的值是否为定值?若是定值,求出∠AOE﹣∠BOF的值;若不是,请说明理由.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第四章《图形认识初步》单元测试卷

七年级上期《图形认识初步》测验试卷(满分100分)班级姓名座号成绩一、填空题(每题3分,共30分)1.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2.若要使右图中平面展开图折叠成正方体后,相对面上两个数之和为6,则x=_ ___, y=______.3.已知α∠与β∠互余,且40α=∠51',则β∠为.4.如图,若是中点,是中点,若,,_________。
5.俯视图为圆的立体图形可能是____________ 。
(填两个即可)6.要在墙上固定一根木条,至少要个钉子,根据的原理是。
7.⑴°;⑵0.5°=______′=______″8.不在同一直线上的四点最多能确定条直线。
9.小明每天下午5:30回家,这时分针与时针所成的角的度数为____度。
10. 一个角的补角等于它的余角的3倍,则这个角的度数为 .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如果与互补,与互余,则与的关系是…………()(A)=(B)(C)(D)以上都不对2.对于直线,线段,射线,在下列各图中能相交的是()12 3x yA650O3.下列四个图中,能用∠1、∠AOB、∠O三种方法表示同一个的是()4.如图,∠1=︒15,∠AOC=︒90点B、O、D在同一直线上,则的度数为()(A)(B)(C)(D)5.如图的几何体,左视图是()6.如图,点A位于点O的方向上.().(A)南偏东35°(B)北偏西65°(C)南偏东65°(D)南偏西65°7.将下列图形绕直线l旋转一周, 可以得到右图所示的立体图形的是( )8.下图中, 是正方体的展开图是( )DCBA9、平面上A 、B 两点间的距离是指( )A 、 经过A 、B 两点的直线 B 、 射线ABC 、 A 、B 两点间的线段D 、 A 、B 两点间线段的长度 10、一个立体图形的三视图如图所示, 那么它是 ( ) A .圆锥 B .圆柱 C .三棱锥 D .四棱锥 三、作图题:(6分)根据下列要求画图: (1)连接线段AB ; (2)画射线OA ,射线OB ;(3)在线段AB 上取一点C ,在射线OA 上 取一点D (点C 、D 不与点A 重合),画直 线CD ,使直线CD 与射线OB 交于点E 。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测试卷(含答案)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的四种物体中,哪种物体最接近于圆柱 ( )2.一个几何体从前面、左面、上面看到的图形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是( )A.棱柱B.圆柱C.圆锥D.球3.如图所示的几何体是由右边哪个图形绕虚线旋转一周得到( )A. B. C. D.4.下列四个平面图形中,不能折叠成无盖的长方体盒子的是( )A. B. C. D.5.下列图形中的线段和射线能够相交的是( )6.如图是一个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正方体中相对的面上的数字或代数式互为相反数,则2x+y的值为( )A.0B.﹣1C.﹣2D.17.七年级一班的同学想举行一次拔河比赛,他们想从两条大绳中挑出一条最长的绳子,请你为他们选择一种合适的方法( )A.把两条大绳的一端对齐,然后拉直两条大绳,另一端在外面的即为长绳B.把两条绳子接在一起C.把两条绳子重合,观察另一端情况D.没有办法挑选8.下列现象中,可用基本事实“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来解释的现象是( )A.用两个钉子就可以把木条固定在墙上B.利用圆规可以比较两条线段的大小关系C.把弯曲的公路改直,就能缩短路程D.植树时,只要定出两棵树的位置,就能确定同一行树所在的直线9.下列语句正确的是( ).A.由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B.如图,∠A就是∠BACC.在∠BAC的边AB延长线上取一点D;D.对一个角的表示没有要求,可任意书定10.已知∠α是锐角,∠α与∠β互补,∠α与∠γ互余,则∠β与∠γ关系式为( )A.∠β﹣∠γ=90°B.∠β+∠γ=90°C.∠β+∠γ=80°D.∠β﹣∠γ=180°11.如图,C、D是线段AB上两点,已知图中所有线段的长度都是正整数,且总和为29,则线段AB的长度是()A.8 B.9 C.8或9 D.无法确定12.用一副学生用的三角板的内角(其中一个三角板的内角是45°,45°,90°;另一个是30°,60°,90°,可以画出大于0°且小于等于150°的不同角度的角共有( )种.A.8B.9C.10D.11二、填空题13.如图,为抄近路践踏草坪是一种不文明的现象,请你用数学知识解释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14.两条直线相交有个交点,三条直线相交最多有个交点,最少有个交点.15.用“度分秒”来表示:8.31度=度分秒.16.如图,点O是直线AD上的点,∠AOB,∠BOC,∠COD三个角从小到大依次相差25°,则这三个角的度数分别是.17.比较大小:52°52′________ 52.52°.(填“>”、“<”或“=”)18.如图,将长方形纸片ABCD的∠C沿着GF折叠(点F在BC上,不与点B,C重合),使点C落在长方形的内部点E处.若FH平分∠BFE,则∠GFH的度数是__________.三、作图题19.按要求画出图形,并回答问题:(1)画直线l,在直线l上取A,B,C三点,使点C在线段AB上,在直线l外取一点P,画直线BP,射线PC,连结AP;(2)在(1)中所画图中,共有几条直线,几条射线,几条线段?请把所有直线和线段用图中的字母表示出来.四、解答题20.如图(1),已知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长分别为3和4,斜边的长为5.(1)试计算该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高;(2)按如图(2),(3),(4)三种情形计算该直角三角形绕某一边旋转得到的立体图形的体积.(结果保留π)21.如图,点M是线段AC的中点,点B在线段AC上,且AB=4 cm,BC=2AB,求线段MC和线段BM的长.22.如图,O为直线AB上一点,∠AOC=50°,OD平分∠AOC,∠DOE=90°.(1)请你数一数,图中有多少个小于平角的角;(2)求出∠BOD的度数;(3)请通过计算说明OE是否平分∠BOC.23.如图,把一副三角尺的直角顶点O重叠在一起.(1)如图①,当OB平分∠COD时,则∠AOD和∠BOC的和是多少度?(2)如图②,当OB不平分∠COD时,则∠AOD和∠BOC的和是多少度?24.如图,已知线段AB上有两点C,D,且AC∶CD∶DB=2∶3∶4,E,F分别为AC,DB的中点,EF=2.4 cm,求线段AB的长.25.如图,已知∠AOB是直角,∠BOC=60°,OE平分∠AOC,OF平分∠BOC.(1)求∠EOF的度数;(2)若将条件“∠AOB是直角,∠BOC=60°”改为:∠AOB=x°,∠EOF=y°,其它条件不变.①则请用x的代数式来表示y;②如果∠AOB+∠EOF=156°.则∠EOF是多少度?答案1.A.2.B.3.C.4.A.5.D6.B7.A8.C9.B10.A11.C12.C13.答案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14.答案为:1;3;1.15.答案为:8,18,36.16.答案为:35°,60°,85°.17.答案为:>.18.答案为:90°19.解:(1)如图所示;(2)2条直线,12条射线,6条线段,直线l,直线BP,线段AC,BC,AB,AP,CP,BP.20.解:(1)三角形的面积为12×5h=12×3×4,解得h= 12/5.(2)在图4-11(2)中,所得立体图形的体积为13π×32×4=12π;在图4-11(3)中,所得立体图形的体积为13π×42×3=16π;在图4-11(4)中,所得立体图形的体积为13π×(125)2×5= 9.6π.21.解:因为AB=4 cm,BC=2AB,所以BC=8 cm,所以AC=AB+BC=12 cm,因为M是线段AC中点,所以MC=AM=12AC=6 cm,所以BM=AM-AB=2 cm22.解:(1)图中小于平角的角有∠AOD,∠AOC,∠AOE,∠DOC,∠DOE,∠DOB,∠COE,∠COB,∠EOB,共9个.(2)因为∠AOC=50°,OD平分∠AOC,所以∠DOC=1/2∠AOC=25°,∠BOC=180°-∠AOC=130°.所以∠BOD=∠DOC+∠BOC=155°.(3)因为∠DOE=90°,∠DOC=25°,所以∠COE=∠DOE-∠DOC=90°-25°=65°.又因为∠BOE=∠BOD-∠DOE=155°-90°=65°,所以∠COE=∠BOE,即OE平分∠BOC.23.解:(1)∵∠AOB=∠COD=90°,当OB平分∠COD时,∠DOB=∠BOC=∠COA=45°,∴∠AOD+∠BOC=3×45°+45°=4×45°=180°.(2)∠AOD+∠BOC=∠AOB+(∠COD-∠BOC)+∠BOC=∠AOB+∠COD=90°+90°=180°.24.解:因为AC∶CD∶DB=2∶3∶4,所以设AC=2x cm,CD=3x cm,DB=4x cm.所以EF=EC+CD+DF=x+3x+2x=6x cm.所以6x=2.4,即x=0.4.所以AB=2x+3x+4x=9x=3.6 cm.25.解:(1)∵∠AOB是直角,∠BOC=60°,OE平分∠AOC,OF平分∠BOC. ∴∠EOF=∠EOC﹣∠FOC=12∠AOC﹣12∠BOC=12(∠AOB+∠BOC)﹣12∠BOC=12∠AOB=45°;(2)①∵∠AOB=x°,∠EOF=y°,OE平分∠AOC,OF平分∠BOC. ∴∠EOF=∠EOC﹣∠FOC=12∠AOC﹣12∠BOC=12(∠AOB+∠BOC)﹣12∠BOC=12∠AOB.即y=12x.②∵∠AOB+∠EOF=156°.则x+y=156°,又∵y=12x.联立解得y=52°. 即∠EOF是52°.。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四章 几何图形初步》章节检测试卷及答案(共五套)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章节检测试卷《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单元检测试卷(一)考试时间:60分钟总分:100分得分: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答案的代号填在题后括号内)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直线的一半是射线B.直线上两点间的部分叫做线段C.线段AB的长度就是A,B两点间的距离D.若点P使PA=AB,则P是AB的中点2.钟表在5点半时,它的时针和分针所成的锐角是( ).A.15° B.70° C.75° D.90°3.从点A看B的方向是北偏东35°,那么从B看A的方向是( ).A.南偏东55° B.南偏西55°C.南偏东35° D.南偏西35°4.如图是一正方体展开图,则“有”“志”“者”三面的对面分别是( ).A.事竟成B.事成竟C.成竟事D.竟成事5.下图中的三棱柱从正面、左面、上面看到的图形是( ).A.三个三角形B .两个长方形和一个三角形C .三个长方形D .两个长方形,且长方形内有一条连接对边的点的线段和一个三角形6.如图所示,点P ,Q ,C 都在直线AB 上,且P 是AC 的中点,Q 是BC 的中点,若AC =m ,BC =n ,则线段PQ 的长为( ).A .B . C.D . 7.如图所示的四个图形,可以折叠成棱柱的是( ).8.线段AB =5厘米,BC =4厘米,那么A ,C 两点间的距离是( ).A .1厘米B .9厘米C .1厘米或9厘米D .以上结果都不对9.已知一个角的余角的补角是这个角补角的,则这个角的余角度数是( ). A .90° B .60° C .30° D .10°10.轮船从A 地出发向北偏东70°方向行驶了4海里到达B 地,又从B 地出发向南偏西20°方向行驶了5海里到达C 地,则∠ABC 等于( ).A .90°B .50°C .110°D .70°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11.植树时只要先确定两个树坑的位置,就能确定一行树所在的位置,其根据是__________.12.已知线段AB =9厘米,在直线AB 上画线段BC ,使它等于3厘米,则线段AC =__________.13.若∠AOB =40°,∠BOC =60°,则∠AOC =__________.14.53°40′30″×2-75°57′28″÷2=__________.15.已知线段AB =3厘米,延长AB 到C ,使BC =2AB ,若D 为AB 中点,则线段3m 2n 2m n +2m n -45DC 的长为__________.16.8°44′24″用度表示为__________,110.32°用度、分、秒表示为__________.17.如图是一套三角尺组成的图形,则∠AFD =____________,∠AEB =__________,∠BED =____________.18.∠α与∠β互补,若∠α=47°37′,则∠β=__________.19.将线段AB 延长到C ,使BC=,延长BC 到D ,使CD =,延长CD到E ,使DE =,若AE =80厘米,则AB =__________. 20.在圆柱的展开图中,圆柱的侧面展开图为__________,棱柱的侧面展开图为三、解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40分)21.(6分)如图所示的一张纸:(1)将其折叠能叠成什么几何体?(2)要把这个几何体重新展开,最少需要剪开几条棱?22.(7分)如图所示,点E ,F 分别是线段AC ,BC 的中点,若EF =3厘米,求线段AB 的长.23.(8分)如图所示,直线AB ,CD ,EF 都经过点O ,且AB ⊥CD ,OG 二等分∠BOE ,如果∠EOG =∠AOE ,求∠EOG ,∠DOF 和∠AOE 的度数.13AB 13BC 13CD 2524.(9分)如图所示,设相邻两个角∠AOB ,∠BOC 的平分线分别为OE ,OF ,且∠EOF 是直角,你能说明OA ,OC 为什么成一条直线吗?试试看吧!25.(10分)某校七年级学生李刚在周六下午六点多钟外出买东西时,看手表上的时针和分针的夹角是110°,下午近七点回家时,发现时针和分针的夹角又是110°,你能知道李刚同学外出用了多长时间吗?你是怎么知道的呢?参考答案1答案:C2答案:A 点拨:由于5点半时,时针在5和6之间,分针在6上,所以它们之间的夹角是半个大格,即×30°=15°. 3答案:D4答案:A5答案:D6答案:C 点拨:PQ =PC +CQ =. 7答案:C 点拨:由于棱柱的上底与下底分别在两边,所以A ,B ,D 都不对. 8答案:D 点拨:C 点可能在线段AB 内,亦可能在线段AB 的延长线上,还可能在直线AB 外.9答案:B 点拨:设这个角为∠α,则180°-(90°-∠α)=, ∴∠α=30°.∴90°-∠α=90°-30°=60°.10答案:B11答案:两点确定一条直线12答案:6厘米或12厘米 点拨:由于点C 的位置不确定,所以要分情况讨论:当C 在线段AB 上时,AC =AB -BC =9-3=6(厘米);当C 在AB的延长线上时,1211222m n AC BC ++=4(180)5a ︒-∠AC =AB +BC =9+3=12(厘米).13答案:100°或20°14答案:69°22′16″15答案:7.5厘米16答案:8.74° 110°19′12″17答案:135° 30° 60°18答案:132°23′19答案:54厘米 点拨:设DE =x 厘米,则CD =3x 厘米,BC =9x 厘米,AB =27x 厘米,∴AE =x +3x +9x +27x =80,解得x =2,∴AB =54厘米. __________,圆锥的侧面展开图为__________.20答案:长方形 长方形 扇形21解:(1)三棱柱.(2)最少剪开5条棱.22解:∵E ,F 分别是AC ,BC 的中点,∴EC =,FC =, ∴EF =EC -FC =-===3(厘米), ∴AB =6厘米.23解:∵∠EOG =,OG 平分∠BOE , ∴∠BOE =. ∵∠AOE +∠BOE ==180°, ∴∠AOE =100°,∠BOE ==×100°=80°,∴∠EOG =40°. ∵AB ⊥CD ,∠EOF =180°,∴∠DOF =180°-∠BOE -∠BOD =180°-80°-90°=10°.24解:根据题意可得:∠AOE =∠BOE ,∠COF =∠BOF ,∠EOF =90°, ∴(∠AOE +∠EOB )+(∠COF +∠BOF )=2×90°=180°,即∠AOB +∠BOC =180°,∴∠AOC =180°,12AC 12BC 12AC 12BC 1()2AC BC -12AB 25AOE ∠45AOE ∠95AOE ∠45AOE ∠45∴AO ,OC 成一直线(即A ,O ,C 三点共线).25解:设时针从李刚外出到回家走了x °,则分针走了(2×110°+x °), 由题意,得,解得x =20, 因时针每小时走30°,则小时,即李刚外出用了40分钟时间.《第四章 几何图形初步》单元检测试卷(二)姓名:________班级:_____得分:_________一 选择题:1.如图是由几个相同的小正方体搭成的几何体的三视图,则搭成这个几何体的小正方体的个数是( )A.5B.6C.7D.82.如图,把一个正方形三次对折后沿虚线剪下则得到的图形是 ( )3.下列四个图中能用,,三种方法表示同一个角的是( )A. B. C. D.22036030x x ︒+︒︒=︒︒202303︒=︒4.如果有一个正方体,它的展开图可能是下列四个展开图中的( )A. B. C. D.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①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②连接两点的线段叫做两点的距离;③两点之间,垂线最短;④若AB=BC,则点B是线段AC的中点.A.1个B.2个C.3个D.4个6.下列命题中是真命题是()A.锐角大于它的余角B.锐角大于它的补角C.钝角大于他的补角D.锐角与钝角之和等于平角7.下列举反例说明“一个角的余角大于这个角”是假命题的四个选项中,错误的是( )A.设这个角是45°,它的余角是40°,但45°=45°B.设这个角是30°,它的余角是60°,但30°<60°C.设这个角是60°,它的余角是30°,但30°<60°D.设这个角是50°,它的余角是40°,但40°<50°8.把两条线段AB和CD放在同一条直线上比较长短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如果线段AB的两个端点均落在线段CD的内部,那么AB<CDB.如果A,C重合,B落在线段CD的内部,那么AB<CDC.如果线段AB的一个端点在线段CD的内部,另一个端点在线段CD的外部,那么AB〉CDD.如果B,D重合,A,C位于点B的同侧,且落在线段CD的外部,则AB〉CD9.下列四个有关生活、生产中的现象:①用两个钉子就可以把一根木条固定在墙上;②植树时,只要定出两棵树的位置,就能确定同一行树所在的直线;③从地到地架设电线,总是尽可能沿着线段架设;④把弯曲的公路改直,就能缩短路程.其中可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来解释的现象有()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①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②连接两点的线段叫两点的距离;③两点之间线段最短;④如果AB=BC则点B是AC的中点;⑤把一个角分成两个角的射线叫角的平分线⑥直线经过点A,那么点A在直线上.A.2个B.3个C.4个D.5个11.如果A、B、C三点在同一直线上,且线段AB=6cm,BC=4cm,若M,N分别为AB,BC的中点,那么M,N两点之间的距离为( )A.5cmB.1cmC.5或1 cmD.无法确定12.线段AB被分为2:3:4三部分,已知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两中点间距离是5.4cm,则线段AB长度为()A.8.1cmB.9.1cmC.10.8cmD.7.4cm13.经过同一平面内A、B、C三点可连结直线的条数为( )A.只能一条B.只能三条C.三条或一条D.不能确定14.如图,已知B是线段AC上的一点,M是线段AB的中点,N是线段AC的中点,P为NA的中点,Q是AM的中点,则MN:PQ等于()A.1B.2C.3D.415.如图∠AOB是平角,过点O作射线OE,OC,OD.把∠BOE用图中的角表示成两个角或三个角和的形式,能有几种不同的表示方法()A.2种 B.3种 C.4种 D.5种16.如图,甲从 A 点出发向北偏东 70°方向走到点 B,乙从点 A 出发向南偏西15°方向走到点 C,则∠BAC 的度数是()A.85° B.160° C.125°D.105°17.如图,已知O为直线AB上一点,OC平分∠AOD,∠BOD=3∠DOE,∠COE=α,则∠BOE的度数为( )A.360°﹣4αB.180°﹣4αC.αD.2α﹣60°18.如图,∠AOB=∠COD,若∠AOD=110º,∠BOC=70º,则以下结论正确的个数为()①∠AOC=∠BOD=90º②∠AOB=20º③∠AOB=∠AOD-∠AOC ④A.1个B.2个C.3个D.4个19.一个角比它的余角大18°22′46″,则这个角的补角的度数为( )A.35°48′37″B.144°11′23″C.125°48′37″D.36°11′23″20.如图所示, 两人沿着边长为90m的正方形, 按A→B→C→D→A……的方向行走. 甲从A点以65m/min的速度、乙从B点以72m/min的速度行走, 当乙第一次追上甲时, 将在正方形的()(A)AB边上(B)DA边上(C)BC边上(D)CD边上二填空题:21.如图,点C是的边OA上一点,D、E是边OB上两点,则图中共有条线段,条射线,个小于平角的角。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几何图形初步》单元综合测试题(带答案)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两点间的距离的计算,灵活运用数形结合思想是解题的关键.重点关注,延长BA到C与,延长AB到C画法的区别.
9.如图所示,把一根绳子折成3折,用剪刀从中剪断,得到绳子的条数为()
A. 3B. 4C. 5D. 6
【答案】B
【解析】
把一条绳子从中间剪断,得到两条绳子,折一次,从中间剪断,得到三条绳子,以此类推,折两次,从中间剪断得到四条绳子,故选B.
A. 105°B. 90°C. 100°D. 120°
6.如图所示立体图形,从上面看到的图形是( )
A. B. C. D.
7.如图所示,从A地到达B地,最短的路线是().
A. A→C→E→BB. A→F→E→B
C. A→D→E→BD. A→C→G→E→B
8.已知线段AB=3厘米,延长BA到C使BC=5厘米,则AC的长是( )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①圆柱由3个面围成,这3个面都是平面;
②圆锥由2个面围成,这2个面中,1个是平面,1个是曲面;
③球仅由1个面围成,这个面是平面;
④正方体由6个面围成,这6个面都是平面.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对各题进行依次分析、进而得出结论
【详解】解:依题意,设这两个互补的角的度数为x、2x;则有:
x+2x=180°,解得:x=60°;
∴90°-x=30°;故这两个角中较小角的余角的度数是30°.
故答案是:30°
【点睛】此题综合考查余角与补角,解答此类题一般先用未知数表示所求角的度数,再根据一个角的余角和补角列出代数式和方程求解.
(新版人教版)七年级上第四章《图形认识初步》单元测试卷及解析答案

第四章《图形认识初步》 综合测试题(满分120 分时间90 分钟)一、选择题(每题 3 分,共 30 分)1. ①平角是一条直线;②射线是直线的一半;③射线一个扩大 2 倍的放大镜去看一个角, 这个角会扩大= 120 °50. ?AB 与射线 BA 表示同一条射线;④用2 倍;⑤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⑥ 120.5 °以上说法正确的有 (A.0 个B.12.以下四个图中,能用∠)个 C.2 个 D.3 个1、∠ AOB 、∠ O 三种方法表示同一个角的是()3.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 . 180°是补角B 120°和 60°互为补角 C 120 °和 60°是补角 D 60°是 30°的补角4. 如图 1 表示一个用于防震的 L 形的包装用泡沫塑料,当从上边看这一物体时看到的图形形状是()A .B .C .D .(图 1)5.以下图形中,哪一个是正方体的睁开图()6.甲看乙的方向为南偏西25°,那么乙看甲的方向是 ()A .北偏东 75° B.南偏东 75° C.北偏东 25° D .北偏西 25°7.若∠ A 的余角是 70°,则∠ A 的补角是()A . 70°B .110°C . 20°D . 160°8.如图,AOC和BOD都是直角,假如D CAOB150 ,那么 COD()AA 、30B 、40C 、50D 、60BO9.经过随意三点中的两点共可画出()A .1 条直线B . 2 条直线C .1 条或 3 条直线D . 3 条直线10. 如下图,从O点出发的五条射线,能够构成角的个数是().A.10个B.9个C.8个D.4个二、填空题(每题 3 分,共 30 分)11.橙子近似 ______ 体,菠萝近似 _______ 体,角柜近似 _______ 体,金字塔近似 _______体,粉笔盒近似 _______体。
人教版七年级上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几何图形初步》单元测试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几何体的左视图是()2、下列平面图形经过折叠不能围成正方体的是()3、图为某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则该几何体是()A. B. C. D.4、汽车车灯发出的光线可以看成是( )A.线段B.射线C.直线D.弧线5、如果A、B、C三点在同一直线上,且线段AB=6 cm,BC=4 cm,若M,N分别为AB,BC的中点,那么M,N两点之间的距离为( )A.5 cm B.1 cm C.5或1 cm D.无法确定6、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两点确定一条直线;②两点之间线段最短;③∠α+∠β=90°,则∠α和∠β互余;④一条直线把一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这条直线叫做角的平分线.A.1个 B.2个 C.3个 D.4个7、如图所示,B、C是线段AD上任意两点,M是AB的中点,N是CD中点,若MN=a,BC=b,则线段AD 的长是( )A.2(a﹣b) B.2a﹣b C.a+b D.a﹣b8、如果线段AB=13cm,MA+MB=17 cm,那么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M点在线段AB上 B.M点在直线AB上C.M点在直线AB外 D.M点可能在直线AB上,也可能在直线AB外9、点C在线段AB上,不能判定点C是线段中点的是()A.AC=BC B.AB=2AC C.AC+BC=AB D.AC=AB10、3点30分时,时钟的时针与分针所夹的锐角是( )A.70° B.75° C.80° D.90°11、已知:∠A=25°12′,∠B=25.12°,∠C=25.2°,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A=∠B B.∠B=∠C C.∠A=∠C D.三个角互不相等12、如图,已知OC是∠AOB内部的一条射线,∠AOC=30°,OE是∠COB的平分线.当∠BOE=40°时,∠AOB的度数是A. 70°B. 80°C. 100°D. 110°13、如图,OC是∠AOB的平分线,OD是∠AOC的平分线,且∠COD=25°,则∠AOB等于()A.50° B.75° C.100° D.120°14、用一副三角板不能画出的角为( )A.15° B.85° C.120° D.135°15、如图所示的四条射线中,表示南偏西60°的是()A.射线OA B.射线OB C.射线OC D.射线OD二、填空题16、计算33°52′+21°54′= .17、将18.25°换算成度、分、秒的结果是__________.18、上午6点45分时,时针与分针的夹角是__________度.19、如图是由一些大小相同的小正方体搭成的几何体的主视图和俯视图,则搭成该几何体的小正方体最多是___个.20、A,B,C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若BC=2AB且AB=m,则AC=__________.21、如图,若CB=3cm,DB=7cm,且D是AC的中点,则AC= cm.22、如图,点C是线段AB上一点,AC<CB,M、N分别是AB和CB的中点,AC=8,NB=5,则线段MN= .23、已知线段AB=10cm,直线AB上有一点C,且BC=4cm,M是线段BC的中点,则AM的长是 cm.24、已知线段AB=4cm,延长线段AB至点C,使BC=2AB,若D点为线段AC的中点,则线段BD长为cm.25、已知 A、B、C 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M、N 分别为线段 AB、BC 的中点,且 AB=60,BC=40,则 MN 的长为26、已知∠AOC=2∠BOC, 若∠BOC=30°,则∠AOB=27、如图,下列图形是将正三角形按一定规律排列,则第5个图形中所有正三角形的个数有.三、简答题28、按要求作图(1)如图,已知线段a,b,用尺规作一条线段CD=2a+b.(2)如图,在平面上有A、B、C三点.①画直线AC,线段BC,射线AB;②在线段BC上任取一点D(不同于B、C),连接线段AD.29、如图,B是线段AD上一动点,沿A→D→A以2cm/s的速度往返运动1次,C是线段BD的中点,AD=10cm,设点B运动时间为t秒(0≤t≤10).(1)当t=2时,①AB= cm.②求线段CD的长度.(2)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运动过程中AB的长.(3)在运动过程中,若AB中点为E,则EC的长是否变化?若不变,求出EC的长;若发生变化,请说明理由.30、已知,如图,B,C两点把线段AD分成2:5:3三部分,M为AD的中点,BM=6cm,求CM和AD的长.31、如图,已知数轴上的点A对应的数为6,B是数轴上的一点,且AB=10,动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6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着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t>0).(1)数轴上点B对应的数是_______,点P对应的数是_______(用t的式子表示);(2)动点Q从点B与点P同时出发,以每秒4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着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试问:运动多少时间点P可以追上点Q?(3)M是AP的中点,N是PB的中点,点P在运动过程中,线段MN的长度是否发生变化?若有变化,说明理由;若没有变化,请你画出图形,并求出MN的长.32、(1)已知:如图,点C在线段AB上,线段AC=12,BC=4,点M、N分别是AC、BC的中点,求MN 的长度.(2)根据(1)的计算过程与结果,设AC+BC=a,其它条件不变,你能猜出MN的长度吗?请用一句简洁的语言表达你发现的规律.33、如图,已知∠AOC=∠BOD=100°,且∠AOB:∠AOD=2:7,试求∠BOC的大小.34、如图,O为直线AB上一点,∠AOC=50°,OD平分∠AOC,∠DOE=90°.(1)写出图中小于平角的角.(2)求出∠BOD的度数.(3)小明发现OE平分∠BOC,请你通过计算说明道理.35、如图,直线AB上有一点O,∠DOB=90°,另有一顶点在O点的直∠EOC.(1)如果∠DOE=50°,则∠AOC的度数为;(2)直接写出图中相等的锐角,如果∠DOC≠50°,它们还会相等吗?(3)若∠DOE变大,则∠AOC会如何变化?(不必说明理由)36、如图所示,OM平分∠BOC,ON平分∠AOC,(1)若∠AOB=90°,∠AOC=30°,求∠MON的度数;(2)若(1)中改成∠AOB=60°,其他条件不变,求∠MON的度数;(3)若(1)中改成∠AOC=60°,其他条件不变,求∠MON的度数;(4)从上面结果中看出有什么规律?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A.【解析】分析:找到从左面看所得到的图形即可.解答:解:从左面看可得到上下两个相邻的正方形,故选A2、D3、D【考点】由三视图判断几何体.【分析】由主视图和左视图确定是柱体,锥体还是球体,再由俯视图确定具体形状.【解答】解:由主视图和左视图为矩形判断出是柱体,由俯视图是正方形可判断出这个几何体应该是长方体.故选D.【点评】考查学生对三视图掌握程度和灵活运用能力,同时也体现了对空间想象能力方面的考查.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是分别从物体正面、左面和上面看,所得到的图形.4、B5、C6、C【考点】直线的性质: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线段的性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角平分线的定义;余角和补角.【分析】根据直线的性质可得①正确;根据线段的性质可得②正确;根据余角定义可得③正确;根据角平分线定义:从一个角的顶点出发,把这个角分成相等的两个角的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可得④错误.【解答】解:①两点确定一条直线,说法正确;②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说法正确;③∠α+∠β=90°,则∠α和∠β互余,说法正确;④一条直线把一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这条直线叫做角的平分线,说法错误;正确的共有3个,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直线和线段的性质,以及余角和角平分线的定义,关键是熟练掌握课本基础知识.7、B【考点】比较线段的长短.【专题】计算题.【分析】由已知条件可知,MN=MB+CN+BC,又因为M是AB的中点,N是CD中点,则AB+CD=2(MB+CN),故AD=AB+CD+BC可求.【解答】解:∵MN=MB+CN+BC=a,BC=b,∴MB+CN=a﹣b,∵M是AB的中点,N是CD中点∴AB+CD=2(MB+CN)=2(a﹣b),∴AD=2(a﹣b)+b=2a﹣b.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比较线段长短的知识,利用中点性质转化线段之间的倍分关系是解题的关键,在不同的情况下灵活选用它的不同表示方法,有利于解题的简洁性.同时,灵活运用线段的和、差、倍、分转化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也是十分关键的一点.8、D9、C10、B11、C【考点】度分秒的换算.【分析】根据小单位华大单位除以进率,可得答案.【解答】解:∠A=35°12′=25.2°=∠C>∠B,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度分秒的换算,小单位华大单位除以进率是解题关键.12、D13、C【考点】角的计算;角平分线的定义.【专题】计算题.【分析】根据角的平分线定义得出∠AOD=∠COD,∠AOB=2∠AOC=2∠BOC,求出∠AOD、∠AOC的度数,即可求出答案.【解答】解:∵OC是∠AOB的平分线,OD是∠AOC的平分线,∠COD=25°,∴∠AOD=∠COD=25°,∠AOB=2∠AOC,∴∠AOB=2∠AOC=2(∠AOD+∠COD)=2×(25°+25°)=100°,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对角平分线定义和角的计算等知识点的应用,主要考查学生运用角平分线定义进行推理的能力和计算能力,题目较好,难度不大.14、B15、C【考点】方向角.【分析】根据方向角的概念进行解答即可.【解答】解:由图可知,射线OC表示南偏西60°.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方向角,熟知用方位角描述方向时,通常以正北或正南方向为角的始边,以对象所处的射线为终边,故描述方位角时,一般先叙述北或南,再叙述偏东或偏西是解答此题的关键.二、填空题16、55°46′.【考点】度分秒的换算.【分析】相同单位相加,分满60,向前进1即可.【解答】解:33°52′+21°54′=54°106′=55°46′.【点评】计算方法为:度与度,分与分对应相加,分的结果若满60,则转化为1度.17、18°15′0″.【考点】度分秒的换算.【分析】根据大单位化小单位乘以进率,可得答案.【解答】解:18.25°=18°+0.25×60=18°15′0″,故答案为:18°15′0″.【点评】本题考查了度分秒的换算,利用大单位化小单位乘以进率是解题关键.18、67.5度.19、_720、m或3m.【考点】两点间的距离.【分析】A、B、C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则A可能在线段BC上,也可能A在CB的延长线上,应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解答】解:如图①,当点A在线段BC上时,AC=BC﹣AB=2m﹣m=m;如图②,当点A在线段CB的延长线上时,AC=BC+AB=2m+m=3m.故答案为:m或3m.【点评】本题是求线段的长度,能分清是有两种情况,正确进行讨论是解决本题的关键.21、8【考点】两点间的距离.【分析】根据题意求出CD的长,根据线段中点的定义解答即可.【解答】解:∵CB=3cm,DB=7cm,∴CD=4cm,∵D是AC的中点,∴AC=2CD=8cm,故答案为:8.【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两点间的距离的计算,掌握线段中点的定义、灵活运用数形结合思想是解题的关键.22、4 .【考点】两点间的距离.【专题】推理填空题.【分析】根据点C是线段AB上一点,AC<CB,M、N分别是AB和CB的中点,AC=8,NB=5,可以得到线段AB的长,从而可得BM的长,进而得到MN的长,本题得以解决.【解答】解:∵点C是线段AB上一点,AC<CB,M、N分别是AB和CB的中点,AC=8,NB=5,∴BC=2NB=10,∴AB=AC+BC=8+10=18,∴BM=9,∴MN=BM﹣NB=9﹣5=4,故答案为:4.【点评】本题考查两点间的距离,解题的关键是找出各线段之间的关系,然后得到所求问题需要的条件.23、8或1224、2 cm.【考点】两点间的距离.【分析】先根据AB=4cm,BC=2AB得出BC的长,故可得出AC的长,再根据D是AC的中点求出AD的长,根据BD=AD﹣AB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解:∵AB=4cm,BC=2AB=8cm,∴AC=AB+BC=4+8=12cm,∵D是AC的中点,∴AD=AC=×12=6cm,∴BD=AD﹣AB=6﹣4=2cm.故答案为:2.【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两点间的距离,熟知各线段之间的和、差及倍数关系是解答此题的关键.25、10 或 50 .【考点】比较线段的长短.【专题】压轴题;分类讨论.【分析】画出图形后结合图形求解.【解答】解:(1)当 C 在线段 AB 延长线上时,∵M、N 分别为 AB、BC 的中点,∴BM= AB=30,BN= BC=20;∴MN=50.当 C 在 AB 上时,同理可知 BM=30,BN=20,∴MN=10;所以 MN=50 或 10.【点评】本题考查线段中点的定义,比较简单,注意有两种可能的情况;解答这类题目,应考虑周全,避免漏掉其中一种情况.26、30 º或90 º;27、485.三、简答题28、【解答】解:(1)如图1,CD为所作;(2)①如图2,直线AC,线段BC,射线AB为所作;②线段AD为所作.29、【解答】解:(1)①∵B是线段AD上一动点,沿A→D→A以2cm/s的速度往返运动,∴当t=2时,AB=2×2=4cm.故答案为:4;②∵AD=10cm,AB=4cm,∴BD=10﹣4=6cm,∵C是线段BD的中点,∴CD=BD=×6=3cm;(2)∵B是线段AD上一动点,沿A→D→A以2cm/s的速度往返运动,∴当0≤t≤5时,AB=2t;当5<t≤10时,AB=10﹣(2t﹣10)=20﹣2t;(3)不变.∵AB中点为E,C是线段BD的中点,∴EC=5cm.30、【考点】两点间的距离.【专题】方程思想.【分析】由已知B,C两点把线段AD分成2:5:3三部分,所以设AB=2xcm,BC=5xcm,CD=3xcm,根据已知分别用x表示出AD,MD,从而得出BM,继而求出x,则求出CM和AD的长.【解答】解:设AB=2xcm,BC=5xcm,CD=3xcm所以AD=AB+BC+CD=10xcm因为M是AD的中点所以AM=MD=5xcm所以BM=AM﹣AB=5x﹣2x=3xcm因为BM=6 cm,所以3x=6,x=2故CM=MD﹣CD=5x﹣3x=2x=2×2=4cm,AD=10x=10×2=20 cm.【点评】本题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利用中点性质转化线段之间的倍分关系是解题的关键,在不同的情况下灵活选用它的不同表示方法,有利于解题的简洁性.同时,灵活运用线段的和、差、倍、分转化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也是十分关键的一点.31、(1)-4,6-6t; (2)5秒; (3)线段MN的长度不发生变化,MN=5;32、【考点】两点间的距离.【分析】(1)根据线段中点的性质,可得CM的长,CN的长,根据线段中点的性质,可得答案;(2)根据线段中点的性质,可得CM的长,CN的长,根据线段中点的性质,可得答案;33、【考点】角的计算.【分析】根据∠AOB:∠AOD=2:7,设∠AOB=2x°,可得∠BOD的大小,根据角的和差,可得∠BOC的大小,根据∠AOC、∠AOB和∠BOC的关系,可得答案.【解答】解:设∠AOB=2x°,∵∠AOB:∠AOD=2:7,∴∠BOD=5x°,∵∠AOC=∠BOD,∴∠COD=∠AOB=2x°,∴∠BOC=5x﹣2x=3x°∵∠AOC=∠AOB+∠BOC=2x+3x=5x=100°,∴x=20°,∠BOC=3x=60°.【点评】本题考查了角的计算,先用x表示出∠BOD,在表示出∠BOC,由∠AOC的大小,求出x,最后求出答案.34、【考点】角的计算;角平分线的定义.【专题】计算题.【分析】(1)根据角的定义即可解决;(2)根据∠BOD=∠DOC+∠BOC,首先利用角平分线的定义和邻补角的定义求得∠DOC和∠BOC即可;(3)根据∠COE=∠DOE﹣∠DOC和∠BOE=∠BOD﹣∠DOE分别求得∠COE与∠BOE的度数即可说明.【解答】解:(1)图中小于平角的角∠AOD,∠AOC,∠AOE,∠DOC,∠DOE,∠DOB,∠COE,∠COB,∠EOB.(2)因为∠AOC=50°,OD平分∠AOC,所以∠DOC=25°,∠BOC=180°﹣∠AOC=180°﹣50°=130°,所以∠BOD=∠DOC+∠BOC=155°.(3)因为∠DOE=90°,∠DOC=25°,所以∠COE=∠DOE﹣∠DOC=90°﹣25°=65°.又因为∠BOE=∠BOD﹣∠DOE=155°﹣90°=65°,所以∠COE=∠BOE,所以OE平分∠BO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角的度数的计算,正确理解角平分线的定义,以及邻补角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35、【考点】余角和补角.【分析】(1)根据∠DOB=90°可得∠AOD=90°,再由∠DOE=50°,∠EOD=90°,可得∠DOC=40°,然后再根据角的和差关系可得∠AOC的度数;(2)根据同角的余角相等可得∠AOE=∠DOC,∠EOD=∠COB;(3)首先根据余角定义可得∠DOE+∠DOC=90°,由∠DOE变大可得∠DOC变小,再由∠AOC=90°+∠DOC 可得∠AOC变小.【解答】解:(1)∵∠DOB=90°,∴∠AOD=90°,∵∠DOE=50°,∠EOD=90°,∴∠DOC=40°,∴∠AOC=90°+40°=130°,故答案为:130°.(2)∠AOE=∠DOC,∠DOE=∠BOC,如果∠DOC≠50°,它们还会相等,∵∠AOD=90°,∴∠AOE+∠EOD=90°,∵∠EOC=90°,∴∠EOD+∠DOC=90°,∴∠AOE=∠DOC,∵∠DOB=90°,∴∠DOC+∠COB=90°,∴∠EOD=∠COB.(3)若∠DOE变大,则∠AOC变小.∵∠EOC=90°,∴∠DOE+∠DOC=90°,∵∠DOE变大,∴∠DOC变小,∵∠AOC=∠AOD+∠DOC=90°+∠DOC,∴∠AOC变小.36、【考点】角平分线的定义.【分析】(1)由∠AOB=90°,∠AOC=30°,易得∠BOC,可得∠MOC,由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CON,可得结果;(2)同理(1)可得结果;(3)同理(1)可得结果;(4)根据结果与∠AOB,∠AOC的度数归纳规律.【解答】解:(1)∵∠AOB=90°,∠AOC=30°,∴∠BOC=120°,∴∠MOC=60°,∵∠AOC=30°,∴∠CON=15°,∴∠MON=∠MOC﹣∠NOC=60°﹣15°=45°;(2)∵∠AOB=60°,∠AOC=30°,∴∠BOC=90°,∴∠MOC=45°,∵∠AOC=30°,∴∠CON=15°,∴∠MON=∠MOC﹣∠NOC=45°﹣15°=30°;(3)∵∠AOB=90°,∠AOC=60°,∴∠BOC=150°,∴∠MOC=75°,∵∠AOC=60°,∴∠CON=30°,∴∠MON=∠MOC﹣∠NOC=75°﹣30°=45°;(4)从上面结果中看出∠MON的大小是∠AOB的一半,与∠AOC无关.。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图形认识初步单元测试题

第四单元 《图形认识初步》 单元测试班级 姓名 号数一、填空题 (每题3分,共30分)1、 三棱柱有 条棱, 个顶点, 个面;2、 如图1,若是中点,AB=4,则DB= ;3、 42.79= 度 分 秒;4、 如果∠α=29°35′,那么∠α的余角的度数为 ;5、 如图2,从家A 上学时要走近路到学校B ,最近的路线为 (填序号),理由是 ;6、 如图3,OA 、OB 是两条射线,C 是OA 上一点,D 、E 分别是OB 上两点,则图中共有 条线段,共有 射线,共有 个角;C BADE F(1)(2)(3)图2图3图5图47.如图4,把书的一角斜折过去,使点A落在E点处,BC为折痕,BD是∠EBM的平分线,则∠CBD=8.如图5,将两块三角板的直角顶点重合,若∠AOD=128°,则∠BOC= ;9.2:35时钟面上时针与分针的夹角为;10.经过平面内四点中的任意两点画直线,总共可以画条直线;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24分)7、角三角形绕它的直一周得到的几何体是12、如果与互补,与互余,则与的关系是()A.=B.C.D.以上都不对13、对于直线,线段,射线,在下列各图中能相交的是()14、下面图形经折叠后可以围成一个棱柱的有()A. 1个B. 2个C. 3个D. 4个AB;③AM=BM;④AM+BM=AB。
上面四个式子中,正15、已知M是线段AB的中点,那么,①AB=2AM;②BM=12确的有()A.1个 B.2个 C.3个 D.4个16、在海上,灯塔位于一艘船的北偏东40度方向,那么这艘船位于这个灯塔的()方向A.南偏西50度B.南偏西40度C.北偏东50度D.北偏东40度17、如右图,AB、CD交于点O,∠AOE=90°,若∠AOC:∠COE=5:4,则∠AOD等于()A.120° B.130° C.140° D.150°18、图中(1)-(4)各图都是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若将他们折成正方体,各面图案均在正方体外面,则其中两个正方体各面图案完全一样,他们是()A. (1)(2)B.(2)(3)C.(3)(4)D.(2)(4)三、作图题(各7分,共21分)19、已知、求作线段AB使AB=2a-b(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ab20、按照要求,在图中画出表示下列方向的射线:(1)南偏东300 (2)北偏西600 (3)西南方向四、解答题(8+8+9分,共25分)21、若一个角的补角等于它的余角的4倍,求这个角的度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数学(上)图形认识初步整章测试
(时间90分钟满分100
分)
班级学号姓名得分
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32分)
1.45°= 直角= 平角.
2.15°-10°7′= .
3.比较大小:38°15′38.15°.
4.如图所示,其中共有
条线段,
条射线.
5.如图,用几何语言叙述图形的含义是.
6.如图,是的展开图.
7.如图,图中小于平角的角共有个,其中能用一个大写字母表示的角是.
8.类似于长方体的形状的实物有等.
9.两个角互补且相等,则这两个角分别是、.
10.将一个直角三角尺绕着一条直角边旋转一周得到的几何体是.
11.用一副三角尺,可以作出大于0°而小于180°的角共个.
12.如果79°-2x与21°+6x互补,那么x ____________.
13.线段AD=76,BD=70,CD=19,点B、C在线段AD上,则AB= ,BC= .14.如图,已知B是AC的中点,C是BD的中点,若BC=1.5cm,则AD=________.
第14题图第15题图第16题图第4题图第5题图第6题图第7题图
15.如图,已知∠AOC=90°,∠BOD=90°,
3
2
AOD
∠直角,则∠BOC= .
16.如图所示的是长方体的展开图,若C面在前面,D面在下面,则面会在上面;
若从右面看是面C,而D面在后面,E面在左面,则面会在上面.(字母
朝外)
二、解答题(每题2分,共32分)
17.(7分)读句画图并填空:
(1)画直线AB;
(2)在线段AB上取一点O,用量角器画∠BOC=40°;
(3)由图形可知,∠AOC= ;
(4)画射线OC的反向延长线OD;
(5)由图可知:∠AOD= ,∠DOB= .
18.(5分)如图,AB=6cm,点C是AB的中点,点D是线段AB的六等分点,求CD.
19.(5分)如图,平原上有A、B、C、D四个村庄,为解决当地缺水问题,政府准备投资建一个蓄水池,不考虑其它因素,请画图确定蓄水池H点的位置,使它与四个村庄的距离之和最小.
20.(5分)如图,分别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该立体图形,能得到什么平面图形?
请分别说出各图形的名称.
21.(5分)如图,东西方向的海岸线上有A、B两个观测站,在A地发现它的北偏东30°方向上有一条渔船,同一时刻,在B地发现这条渔船在它的北偏西60°方向上,试画图说明这条渔船的位置.
22.(5分)如图,点O是直线AB上的一点,OD是∠AOC的平分线,OE是∠COB的平分线,若∠AOD=14°,求∠DOE、∠BOE的度数.
23.(5分)已知∠1和∠2互为补角,∠2度数的一半比∠1大45°,试求出∠1与∠2的度数.
24.(5分)马小虎准备制作一个封闭的正方体盒子,他先用5个大小一样的正方形制
成如图所示的拼接图形(实线部分),经折叠后发现还少一个面,请你在图中的拼接图形上再接一个正方形,使新拼接成的图形经过折叠后能成为一个封闭的正方体盒子.(注:①只需添加一个符合要求的正方形;②添加的正方形用阴影表示))
25.(6分)如图,O是直线AB上一点,OC为任一条射线,OD平分∠BOC,OE平分∠AOC.
(1)指出图中∠AOD的补角,∠BOE的补角;
(2)若∠BOC=68°,求∠COD和∠EOC的度数;
(3)∠COD与∠EOC具有怎样的数量关系?
26.(6分)如图,将一副三角尺的直角顶点重合在一起.
(1)若∠DOB与∠DOA的比是2∶11,求∠BOC的度数.
(2)若叠合所成的∠BOC=n°(0<n<90),则∠AOD的补角的度数与∠BOC的度数之比
是多少?
27.(6分)如图,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
(1)分别写出以点B为端点的线段;
(2)一只蚂蚁要从A点沿表面爬行到顶点B1,怎样爬行路线最短?为什么?(3)若由点A沿表面爬行到点C1呢?
28.(8分)任意画一个三角形ABC,取三边中点依次为D、E、F,连结DE、EF、FD得到三角形DEF.
(1)分别量出三角形ABC的周长与三角形DE F的周长,你会发现什么?
(2)用量角器量一下三角形ABC中∠A、∠B、∠C的度数之和;再量一下三角形DEF 中的∠1、∠2、∠3的度数之和,你会发现什么?
(3)多画几个试一试,你会得到哪些猜想?
七年级数学(上)图形认识初步整章测试
一、填空题 1.11
,
24
2.453'︒ 3.> 4.6,6 5.直线c 与线段AB 相交于点 P 6.圆锥 7.7,∠B 、∠C 8.粉笔盒等 9.90度,90度 10.圆锥 11.11 12.20 13.6,51 14.4.5cm 15.45度 16.B ,A 二、解答题
17.(3)140;(5)40,140,图略18.2cm 19.略 20.略 21.略 22.90DOE =∠,
76BOE =∠ 23.130=∠,2150=∠ 24.略 25.(1)∠AOD 的补角为∠BOD 和
∠DOC ;∠BOE 的补角∠AOE 和∠COE ;(2)∠COD =34°,∠EOC =56°;(3)∠COD +∠EOC =90° 26.(1)70;(2)1:1 27.(1)BA ,BC ,1BB ;(2)连结1AB ,沿1AB 路线爬行最短,因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3)将正方体部分展开,连结1AC ,沿1AC 路线爬行最短.28.(1)三角形ABC 的周长是三角形DEF 周长的2倍;(2)
123180A B C ++=++=∠∠∠∠∠∠;(3)三角形各边中点连结所得三角形的周长是
原三角形的一半;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之和为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