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传统的养生理论与方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传统的养生理论与方法
无需用功夫深读。

重点应学习中国传统养生的理论与方法,并付诸实践,形成习惯。

二、我国传统的养生基础理论知识
(一)天人合一理论
天人合一论是传统养生中顺应自然养生方法的理论基础。

中国养生家将人体养生活动置于一个大的系统环境中去考虑和认识,按自然法则的规律来养护生命,从而构成了天人合一的思想。

认为人体内环境系统与外部客观自然环境系统是统一的。

《灵枢·岁露论》说:“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

”人是受天地之间的变化规律支配的,自然界中的一切运动变化,必然直接影响到人体生理变化《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故养生者必谨奉天时也。

”养生活动必须遵循自然规律的变化,“和于阴阳,调于四时”,利用自然变化的规律来进行养生实践活动,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中国传统养生思想的人天观不只是“顺天”、“顺乎自然”,而是用积极、进取的态度,对待生命与自然规律的关系,提出“我命在
我不在天”的思想,主张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以主动进取的精神去探索和追求人类的健康和长寿。

(二)形神共养理论
形,指形体。

神,指人体的精神思维活动。

形神共养既要注重形体的养护,而且还要注意精神的调整。

使形体康健,精神健旺,身体和精神都得到均稳发展。

中国传统养生学认为:神和形是构成人体生命的两大要素,缺一不可。

形是神之宅,而神为形之主。

明代著名医学家张景岳说:“善养生者,不可不先养此形以为神明之宅。

”无神则形不可活,无形则神无所附,神与形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

魏末晋初的著名养生家城康说:“形恃神以立,神须形以存。

”神的生机旺盛,是建立在形体健康的基础上的,所以,欲养神,必先养形。

另一方面,神的昌盛与否,也直接影响形的盛衰存亡,《素问·移精变气论》说:“得神者昌,失神者亡”。

南北朝时期的范缜在《神灭论》中说:“形神相即”“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形神统一是生命存在的主要保证,
形神共养是延年益寿的主要手段。

(三)阴阳协调理论
《黄帝内经》指出:“人生有形,不离阴阳。

”认为生命现象是由阴阳构成的。

在人的生命活动中,阴阳是相互依存的,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面单独存在。

在人体阴阳的消长运动中,对立双方,总是保持动态的相对平稳,从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同时,阴阳两个方面又是相互转化,互相制约的。

如果阴阳失去相对平衡,即产生由阴转阳或由阳转阴的变化,人体的生理活动,就会出现紊乱,引起疾病。

养生,就是企图使阴阳保持和恢复平衡、协调。

(四)整体观理论
中国传统医学把人体看成是一个以脏腑为核心,以经络互相联系的整体。

人体各个系统、器官是有机联系的,脏腑之间相互依赖,以维护内环境的统一性和稳定性。

若脏腑发生变化,就可以通过经络,互相影响响,并反映于体表。


之,体表组织器官有病,也可以通过经络影响到体内所属的脏腑。

人体是内环境相对稳定的有机整体。

我国历代养生家都十分重视从整体观出发,主张促进人体整体的平衡和稳定,主张“治病求本”,“未病先防”,注重整体性和防衰保健措施。

三、我国传统的养生方法
我国传统的养生方法,在古代医学典籍中有大量论述。

如《黄帝内经》中就有关饮食、起居、劳作、房事、情态的调摄;呼吸、导引、按摩的方法,以及药物、针灸的使用等记载。

概括起来讲,传统的养生方法主要有:气功养生、太极拳健身、导引、按摩保健等。

现仅就气功养生作简要介绍。

气功养生。

气功是我国传统养生的主要方法之一,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

气功流派很多,方法各异,但无论哪种功法都具有一个共同点,即通过气功练习充分发挥练功者个体的主观能动作用,对身心进行自我锻炼和自我调整,以达到
养生保健的目的。

我国气功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以自我锻炼为主要形式,以强身健体,养生康复为目的的健身气功和由医者向患者实施以治疗疾病为目的的气功医疗两大类。

气功的练功过程主要由练功姿势、练意和练气三个环节组成。

(一)练功姿势。

分为动功和静功两类,凡具有形体运动的统称为动功。

保持静态姿势的称静功。

动功多是外动而内静,动中求静。

静功则是外静而内动,强调意和气的锻炼。

具体可分为行、立、坐、卧四种姿势。

总的要求是全身放松,呼吸协调,动作柔和圆滑,以感到舒适、愉快、轻松为宜。

(二)练意。

又称意守和调心。

是指练功时,通过意念活动的锻炼,影响生理机能活动的一种方法。

其要领是排除杂念,达到“人静”状态(即似睡非睡的状态),这种状态是大脑皮层的主动内抑制过程,是大脑的一种特殊休息形式。

因此,“人静”的深浅是练功的关键,也是自我调控的集中体现,一般来说,人静的状态越深,练功的效果也越好。

(三)练气。

又称为调息和气息。

是指练功时的呼吸,它是气功锻炼的基本环节之一。

练气可以增加肺活量,促进气体代谢和血液循环。

也可以“按摩”内脏,促进消化和吸收,从而起到保健强身的作用。

练气包括呼吸锻炼和内气锻炼两种。

呼吸锻炼是指练功时,改胸式呼吸为腹式呼吸,改浅呼吸为深呼吸,逐渐把呼吸练得柔和、细缓、均匀、深长,从而练成自发的丹田呼吸。

内气锻炼是指在练功过程中,在特定状态下体内产生的一种“气”的感觉。

科学地进行气功锻炼对强身健体具有积极的作用。

对高中学生而言,一定要在老师的指导下练功,不可盲目锻炼,以免出现偏差。

结束语
我国传统的养生理论和方法,是具有鲜明的中国特点的‘“养身之道”,在人民群众中有深远影响。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对其中不科学的东西,要加以淘汰。

作为中学生,要坚决反对有人利用气功进行封建迷信活动,特别要自觉抵制别有用心的人打着气功健身的幌子,进行反科学、反人类、反社会的活动。

应该继承和发扬传统养生理论中的有益部分,促进身心健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