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融雪剂的融雪原理和效果

合集下载

科学使用融雪剂

科学使用融雪剂

科学使用融雪剂【摘要】融雪剂是清除道路积雪的有效方法,而融雪剂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危害是当今世界头痛的问题之一。

本文综述了融雪剂的种类、融雪原理以及融雪剂对生态环境的危害,对融雪剂的应用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融雪剂;融雪原理;环境危害长期以来,世界各国清除道路积雪的方法主要有机械法和融雪剂法,机械除雪设备昂贵,且需较高的维护费用;融雪剂法除雪成本低,毋须大量的人力、物力且融雪速度快,不必运输和处理积雪,交通恢复快。

近年来融雪剂除雪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广泛采用。

那么,融雪剂究竟是什么?融雪剂为什么能融雪?使用融雪剂会不会对环境、人类造成危害?如何安全使用融雪剂?下文将就此作简单分析。

一、融雪剂的种类目前,国内外使用的融雪剂一般有两大类:一类是以醋酸钾为主要成分的融雪剂,该类融雪剂融雪效果好,没有什么腐蚀损害,但它的价格高,一般用于机场等重要场所融雪除冰。

另一类是以“氯盐”为主要成分的融雪剂,如氯化钠、氯化钙、氯化镁、氯化钾等,通常称作“化冰盐”。

其优点是价格便宜,但对公共基础设施的腐蚀严重。

我们常见的融雪剂就属于这一类,其中氯化钠由于来源广、价格低,所以用量最大,使用最广泛。

2.融雪原理融雪剂是通过降低水的冰点来达到融雪效果的。

“氯盐”类融雪剂溶于水(雪)后,其冰点下降至零度以下。

这一点可以通过实验证实:向100g 冰或雪加入33g 氯化钠可以使冰点降到零下21℃以下,即使在零下20℃的环境中也不结冰。

原因就在于,盐极易在水中溶解,形成氯离子、钠离子等,这些离子的加入,阻止了冰的形成。

同时,融雪剂溶于水后,水中离子浓度上升,使水的液相蒸气压下降,但冰的固态蒸气压不变。

为达到冰水混和物固液蒸气压相等的状态,冰便溶化了。

这也是盐水不易结冰的道理。

此外,水是一种特殊的物质,结冰后其密度变小(一般物质固态下的密度大于液态下的密度),压强越大,冰的熔点越低。

因此常常见到,车轮碾过的地方雪往往易于融化。

积雪的路面上洒上融雪剂后,再经车辆的碾压就更易使雪融化。

氯化钠做融雪剂的原理

氯化钠做融雪剂的原理

氯化钠做融雪剂的原理
氯化钠(NaCl)作为常见的融雪剂主要基于以下原理:
1.路面结冰的形成过程:当路面温度低于冰点时,路面表面的水分会
结成冰,形成结冰层。

这会增加车辆行驶的摩擦力,影响行车的安全。

2.溶解过程:氯化钠可以溶解在水中,形成盐溶液。

当氯化钠散布在
路面上时,与路面上的冰和雪发生作用,使其融化。

3.降低冰的冰点:氯化钠可以降低冰的冰点。

一般情况下,纯水的冰
点为0℃。

但是,当添加了氯化钠后,水的冰点会降低。

这能够使结冰的
水迅速融化。

4.易于溶解:氯化钠是一种高度溶解于水的盐类。

其分子中的正离子
钠(Na+)和负离子氯(Cl-)能够与水分子中的氧原子和氢原子形成氢键,扩大了溶剂分子和盐溶剂分子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其容易溶解。

5.渗透压效应:氯化钠的溶液拥有较高的渗透压。

当氯化钠溶液被施
加到冰上时,氯化钠与冰之间的渗透压差异会使冰快速融化。

这是因为氯
化钠溶液中的离子会与冰中的冰晶格结构发生相互作用,并使冰晶格逐渐
解开。

综上所述,氯化钠作为融雪剂的原理主要是通过降低冰的冰点、直接
溶解冰雪、增加渗透压等作用来加速冰雪的融化与消除结冰层,为车辆行
驶提供安全保障。

融雪剂融雪的原理

融雪剂融雪的原理

融雪剂融雪的原理随着气候变化和人工环境的发展,冬季的降雪给交通出行带来了很大的困难,特别是在交通要道、城市道路、机场等场所,如果不及时清除积雪,将会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很大的不便和危害。

传统的清雪方法是人工铲雪或机械清雪,但这种方法费时费力,成本高昂,同时还会产生对环境的二次污染。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人们发明了一种能够快速融化积雪的融雪剂,它是一种新型的环保材料,能够对冰雪进行快速的融化,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和出行。

融雪剂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和氯化钙,这是一种低毒、环保的物质,对环境的污染非常小,不会对空气、水源和土壤等造成危害。

融雪剂在接触到冰雪时,能够吸收周围的热量,使得周围的温度迅速升高,从而使冰雪迅速融化。

融雪剂能够释放出大量的热量,使得冰雪的温度快速升高,同时还能够使冰雪产生化学变化,从而使冰雪失去原来的结构和硬度,使得清除起来更加方便。

除了能够快速融雪之外,融雪剂还有一些其他的优点。

首先,它能够防止冰雪的再次凝结,这可以减少清雪的次数,从而节省时间和成本。

其次,它可以提高路面的摩擦系数,有效地增强车辆的抓地力,减少车辆在路面上打滑的可能性,提高行车的安全性。

此外,融雪剂的使用还可以减轻清雪设备的工作负担,减少机械清雪对路面的损害,延长道路的使用寿命。

尽管融雪剂有很多优点,但是人们在使用时还需要注意一些问题。

首先,融雪剂的使用不能过量,否则会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其次,使用融雪剂时还需要注意防止化学品对人体的影响,特别是在储存和使用时必须格外小心,避免融雪剂对人体和环境造成伤害。

总之,融雪剂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清雪工具,它能够快速融化冰雪,方便人们的生活和出行。

同时,融雪剂对环境的污染也非常小,是一种低毒、环保的物质。

但是,在使用融雪剂时还需要注意一些问题,以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不良影响。

氯化钙融雪剂原理

氯化钙融雪剂原理

氯化钙融雪剂原理
氯化钙融雪剂是一种常用的除雪剂,它的原理是通过与雪结合形成热量,加速雪的融化过程。

下面我将从氯化钙融雪剂的成分、作用方式以及使用注意事项三个方面来介绍它的原理。

氯化钙融雪剂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钙,它是一种无色结晶体,具有很强的吸湿性。

当氯化钙与雪接触时,它会迅速吸收雪中的水分,形成水合物。

这种吸湿性使得氯化钙能够加速雪的融化过程。

氯化钙融雪剂的作用方式是通过释放热量来加速雪的融化。

当氯化钙吸收雪中的水分后,会与水发生反应,释放出大量的热量。

这种热量能够迅速传导到雪层中,加速雪的融化过程。

同时,氯化钙还能够降低雪的结冰温度,使得雪更容易融化。

然而,使用氯化钙融雪剂需要注意一些事项。

首先,由于氯化钙具有腐蚀性,使用时需要注意避免接触皮肤和眼睛,以免造成伤害。

其次,在使用氯化钙融雪剂时,应注意控制用量,避免使用过多,以免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此外,氯化钙融雪剂对某些植物和水生生物也具有一定的危害性,因此在使用时应注意保护周围的植物和水源。

氯化钙融雪剂通过与雪结合形成热量,加速雪的融化过程。

它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钙,作用方式是通过释放热量来加速雪的融化。

然而,使用时需要注意腐蚀性和环境影响,以确保安全有效地除雪。

融雪剂融雪的原理

融雪剂融雪的原理

融雪剂融雪的原理
融雪剂是一种用于融化积雪和冰的化学物质。

它可以加速融雪过程,提供更安全的道路和行车环境。

融雪剂的主要原理是通过改变冰的物理性质来融雪。

融雪剂含有一种称为氯化钠的化学物质,它与积雪和冰之间发生反应。

氯化钠可以降低冰的熔点,使其在较低的温度下变成液体。

这样,积雪和冰会迅速融化,形成水。

另外,融雪剂还有助于防止积雪和冰的重新结冻。

当积雪或冰融化后,融雪剂中的盐分会渗入地面,形成一层保护膜。

这层膜可以防止水再次结冰,并防止道路变得滑溜。

融雪剂的使用还提供了一些其他的好处。

首先,它可以快速融化大量的积雪和冰,减少了人工清除的工作量和时间。

其次,融雪剂可以改善行车安全,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最后,融雪剂可以防止冰冻的水进入土壤中,从而降低地下管道和基础设施的损坏风险。

总的来说,融雪剂通过改变冰的物理性质来快速融化积雪和冰,并防止重新结冰。

它是一种有效的工具,用于提供安全的道路和行车环境。

融雪剂作用原理

融雪剂作用原理

融雪剂作用原理融雪剂是一种常用的抗冻融材料,其主要作用原理是加速积雪融化,从而使道路、桥梁、机场等设施不受积雪的困扰。

接下来,我们将从融雪剂的作用原理、使用方法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融雪剂的作用原理融雪剂通过以下几个作用原理来加速积雪融化:1.降低积雪的冰点融雪剂中的化学物质可以与积雪表面的水分子结合,形成一个稳定的化合物,使积雪的分子结构发生变化,从而降低其冰点。

当积雪表面的温度降至低于冰点时,部分积雪会开始融化,加速了积雪的融化进程。

2.增加积雪的表面积融雪剂能够与积雪表面的水分子充分结合,形成一个均匀、稳定的混合物,使得积雪的表面积增大,从而使更多的积雪表面得到及时的融化。

3.提高积雪的温度融雪剂中的化学物质可以产生热量,将积雪表面的温度升高,从而加速了积雪的融化进程。

当积雪表面的温度升高至积雪熔点以下时,积雪就会开始融化,实现了快速融化冰雪的目标。

二、融雪剂的使用方法融雪剂的使用方法有两种:1.撒盐将适量的融雪剂撒在积雪表面上,用铁锹或其它适当的工具翻撒均匀,使融雪剂与积雪充分混合。

这种方法适用于积雪厚度小于15厘米的场所。

2.喷洒将融雪剂撒在积雪背上,用扫雪工具或其它适当的工具将积雪表面与融雪剂充分混合。

这种方法适用于积雪厚度大于15厘米的场所。

三、融雪剂的注意事项1.融雪剂具有一定的腐蚀性,因此在使用过程中应当避免与金属物体接触,以免对金属造成损害。

2.融雪剂中的化学物质对植物有一定的伤害作用,因此在使用融雪剂时应当远离植物和种子,确保植物和种子的安全。

3.融雪剂在撒布或喷洒过程中应当适量使用,避免过量使用导致积雪过于融化,从而影响道路、桥梁、机场等设施的正常使用。

总之,融雪剂作为一种常用的抗冻融材料,具有多种作用原理来加速积雪融化。

在使用融雪剂时,应当遵循注意事项,确保积雪融化后不会对道路、桥梁、机场等设施造成损害。

融雪剂

融雪剂

融雪剂定义融雪剂,是一种化学品,其成份主要是醋酸钾和氯盐,并以这两种进行分类。

融雪剂的功能就是融化道路上的积雪,便于道路疏通,但其具有危害性。

基本信息融雪剂顾名思义,其作用是融雪化冰,代替食盐主要作为城市道路、高速公路、机场、港口、桥梁等设施的除雪化冰,有的融雪剂还可用作建筑工程冬季施工冰雪融化的速融剂和防冻外加剂等。

融雪剂不能对道路、混凝土构件、桥梁设施有损害,也不能破坏花草树木、农作物、动物及对人有损害。

融雪剂种类与性能目前我国开发的融雪剂种类较多,按物态分为固体和液体;按组成分为无机物和无机物与有机物的混合,以无机物与有机物的混合物为最多,其中环保型的融雪剂多为不含或少含氯的MgCl2-等化学品的混合物;也可按不同用途分类,一般用于城市道路的品质较低,用于桥梁机场等地的品质要求较高,但其质量都必须符合标准。

环保型融雪剂除成分比例为技术关键外,添加剂(助溶剂等作用)也保密。

融雪剂的种类一类是以醋酸钾为主要成分的有机融雪剂,该类融雪剂融雪效果好,基本没有腐蚀损害,但它的价格太高,一般用于机场等重要场所。

另一类则是以“氯盐”为主要成分的无机融雪剂,如氯化钠、氯化钙、氯化镁、氯化钾等,通称作‘化冰盐’。

其优点是价格便宜,仅相当于有机类融雪剂的1/10,但它对大型公共基础设施的腐蚀是很严重的。

我们常见的融雪剂就属于这类,用的最多的是氯化钠(即食盐)。

几种常用的融雪剂性能比较融雪剂融雪原理“氯盐类”融雪剂的融雪原理是:“氯盐类”融雪剂溶于水(雪)后,其冰点在零度下,如,氯化钠(食盐主要成分)溶于水后冰点在-10℃,氯化钙在-20℃左右,醋酸类可达-30℃左右。

盐水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低,因此在雪水中溶解了盐之后就难以再形成冰块。

此外,融雪剂溶于水后,水中离子浓度上升,使水的液相蒸气压下降,但冰的固态蒸气压不变。

为达到冰水混和物固液蒸气压等的状态,冰便融化了。

这一原理也能很好地解释了盐水不易结冰的道理。

融雪剂的原理及作用

融雪剂的原理及作用

新闻稿四2013-3-30融雪剂的原理以及作用融雪剂原理:融雪剂的原理就是“氯盐类”,原理就是把冰的熔点降低。

冰的熔点在零下十度,氯化钙的熔点在零下二十度左右。

醋酸类可达零下三十度左右,而且由水结成冰后,冰的密度就会变小了,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马路上看到,被汽车碾压过的时候,冰就很容易化的原因。

融雪剂的销量:当冬天雪下的比较多比较厚的时候,当地的融雪剂的需求量一般都会比平常增加百分之四十到百分之五十左右。

然而大连本地的融雪剂却很难融自己家乡的雪,专家分析,是因为,大连的小型企业比较多,很难进入政府采购的视线,虽然说近水楼台先得月,但是由于资金等原因,还是从山东等地引进,对于依靠海边的城市的大连而言,融雪剂有这得天独厚的优势,现在很多小型企业也在回顾自己家的地里优势,暂且不论这种方向对不对,但是的确是一个很好的尝试。

融雪剂的优点:融雪剂可以降低扫雪的人工成本,节省开支,也可以缓解雪天,白雪皑皑时对路面造成的交通影响。

路面的积雪多了容易出现交通事故,给行人造成很多不便,扫雪工人扫过之后,还是会聚集成堆会冻住,融雪剂在这方面的优点是工人除雪所无法比拟的优点。

融雪剂的缺点:凡事有利就有弊,融雪剂终究是化学药品,对道路两旁的绿化带和路面还是会造成一些影响的,北方的植物虽然抗碱性强,但是在南方这样的现象就会比较明显了。

道路一般都是沥青混凝土路面,城市里也很少会用造价比较高的抗盐性高的水泥。

因为抗盐性比较弱,这样会使得沥青和里面的沙石包裹能力下降出现松动。

这种现象在美国出现的比较严重,尤其是美国的大桥,在十五年里花费维修的资金是当初建巧的1.6倍资金。

而这些大多是因为融雪剂的原因所致。

在中国也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

其实,在我们生活中,爱开车的司机朋友会发现,汽车的锈蚀一般都是从底盘开始的,因为每天开车的时候都会经过崎岖的路面,接触到污水,雨水以及冬天的融雪剂等都会对汽车的底部造成伤害。

生锈后都会对车架造成松动,带来安全隐患。

融雪剂的基本原理和危害

融雪剂的基本原理和危害

融雪剂的基本原理和危害融雪剂是一种在冬季用于融化积雪和冰的化学物质。

它可以帮助清除积雪,减少滑倒和交通事故的发生。

然而,融雪剂的使用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和危害。

本文将就融雪剂的基本原理和危害展开讨论。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融雪剂的基本原理。

融雪剂通常是由盐类、碳酸钙和尿素等化学物质组成的。

这些化学物质可以通过降低冰雪的冰点,使其融化。

当融雪剂撒在冰雪上时,它会与冰雪发生化学反应,释放出热量,从而加速冰雪的融化过程。

这种原理使得融雪剂成为了清除积雪的有效工具。

然而,融雪剂的使用也存在一些危害。

首先,融雪剂中的化学物质会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

当融雪剂与冰雪融化后,其中的化学物质会被带入地表水和地下水中,造成水质污染。

此外,融雪剂还会对植物造成伤害,导致土壤中的盐分浓度升高,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

另外,融雪剂中的化学物质还会对建筑物和交通工具等金属材料造成腐蚀,降低它们的使用寿命。

除了对环境和建筑物的影响外,融雪剂的使用还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融雪剂中的化学物质如果接触到人体皮肤,可能导致皮肤干燥、瘙痒甚至灼伤。

同时,融雪剂中的化学物质如果被误食,可能对人体的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造成伤害。

因此,在使用融雪剂时,需要注意避免直接接触,并且在使用后要及时清洗双手,以防止化学物质残留对人体造成伤害。

综上所述,融雪剂虽然可以帮助清除积雪,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但其使用也会带来一些环境和健康上的危害。

因此,在使用融雪剂时,需要注意使用量的控制,尽量减少对环境和健康造成的影响。

同时,也需要寻找更加环保和安全的替代品,以减少融雪剂带来的负面影响。

希望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能够更好地保护我们的环境和健康。

融雪剂化雪原理

融雪剂化雪原理

融雪剂化雪原理
融雪剂的作用原理是利用盐水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低的特点,实际上雪是在不断融化和凝固的,只不过二者速度相等,处于种平衡状态,撒上盐以后,雪周围的水就便成盐水,但又未能凝固,这样雪就会不断融化,并会越来越少了。

溶解是个物理化学过程,当溶质溶解在溶剂中形成溶液后,溶液的性质已不同于原来的溶质和溶剂。

溶液的某些性质与溶质的本性有关,如颜色、导电性等。

但是溶液的另类性质,如蒸气压下降、沸点升高、凝固点降低及渗透压,只与溶液中溶质粒子的浓度有关,而与溶质的本性无关。

由于这类性质的变化,只适用于稀溶液,称为稀溶液的依数性,如化冰盐的水溶液的凝固点随着盐的浓度增加而降低,直降低到冰盐合晶点,稀溶液的凝固点、沸点具有依数性,它与每1000 g 溶剂中含溶质的物质的量的值有关,每上升1 mol/1000 g水,凝固点下降大约1.86℃。

如若1000 g水中溶有58.5 g NaCl,也就是大约1mol,。

此盐水的凝固点便大约是-3.72℃,这样可由盐水的浓度大致推出其凝固点。

融雪剂的原理

融雪剂的原理

融雪剂的原理
1融雪剂的结构
融雪剂(de-icing agent)是指由化学物质组成的一种能够破坏水冰晶结构的溶液,其产生的能量和热量能够有效地减缓水冰的结晶速度,使之无法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形成完整的晶体,从而有效地达到融雪的效果。

2融雪剂的作用原理
融雪剂的作用由其结构引起的,它们都含有一种叫做极性物质的分子。

极性分子的一端带有正电,另一端带有负电,它们之间有着很强的吸引力。

这种吸引力使它们能够穿过冰晶管壁并作用在冰融解的重要部位,导致它们内部的水分子发生变化,从而融化冰。

3融雪剂的减缓效应
极性物质在冻结的水中普遍存在,当较多的极性物质进入溶液时,它们会将水分子的晶体形成的机会降低,从而有效地减缓水冰的结晶速度,从而达到融雪的效果。

4融雪剂的类型
普通的融雪剂常用来融化硝酸铵、六水合硫酸钠、碳酸氢钠等极性物质,但一般来说,不同的物质在形成水冰时,都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此外,还有一类叫做逆冻膏(anti-freeze paste)的融雪剂,
它们常使用一种叫小苏打的非极性物质,是由一种带有酸性成分的硅酸锌组成的,能够有效抑制结冰。

5融雪剂的使用
融雪剂的使用强调的是适度的使用,量的大小要通过合理的测试,融雪剂的必要添加量不但受冰面的厚度影响,还受气候及水质的影响,以更有效地达到融雪的效果。

总之,融雪剂是一种安全、有效而又成本较低的融雪方法,具有更多的使用可能,因此有必要学习它的知识,让自己在遇到恶劣天气时,能够有更好的融雪效果。

融雪剂的融雪原理和效果

融雪剂的融雪原理和效果

1融雪剂的融雪原理和效果融雪剂是一类能使冰雪在0°C以下自动融化的化学物质,组成为盐类或可溶于水的有机物,外加少量防滑剂和缓蚀剂。

目前使用的融雪剂大体有三类。

第一类以醋酸钙、醋酸镁、醋酸钾或多种特殊有机物等为主要成分的非氯盐环保型融雪剂,钙盐类对建筑和环境没有大的腐蚀危害,但是价格高,主要用于机场路面;第二类是氯盐类,有氯化钠、氯化钙、氯化镁、氯化钾等通称为化冰盐;第三类是氯盐类和非氯盐的混合物。

融雪剂的状态不完全为颗粒状也有液体状态的。

1.1溶液的蒸气压降低使冰点发生变化融雪剂在降雪频繁地区颇受青睐,是因为冰在其与水形成的溶液中能够融化。

凝固点是物质在固态和液态二者平衡共存时达到的温度,亦叫熔点。

其含义是在一定的外压下,溶剂液体与溶剂固体具有相同蒸气压时的温度。

每一种纯溶剂都有其特定的凝固点。

水在常压下的凝固点为0C,自然界的降雨、降雪在0C 以下时会凝固成冰,并且保持不融;醋酸的凝固点17C,无水醋酸低温时会自然凝结成冰,故无水醋酸也叫冰醋酸。

虽然每一种纯溶剂都有固定的凝固点,但是当一种溶剂中溶解有其他物质时,伴随体系蒸汽压的变化,溶剂的凝固点就会下降。

比如冰的饱和蒸汽压下降与冰点之间有如表1的关系。

从表1的数据即可看出:随着冰的饱和和蒸汽压的降低冰的冰点在同时降低。

事实上不同种类、不同浓度的盐溶液中水的冰点与纯水的冰点相比都有所降低。

溶液的蒸气压比原先的溶剂固体的蒸汽压低,故溶剂固体在原冰点显然不会结冰。

只有在更低的温度下,溶剂固体蒸气压与溶液饱和蒸汽压重新相等,二相才能重新达到平衡,固液才能重新在低于原溶剂固体的温度下共存。

如果外界温度高于这一温度,“冰”便可溶化。

溶液的这种性质就是著名的拉乌尔溶液定律。

表1不同泳的饱和蒸汽压与温度1.2盐液浓度与冰点的实验数据饱和NaCl溶液的冰点为-23C,饱和CaCl2的冰点为-50C。

冰点低、价格低是“氯盐类”融雪剂的诱人之处。

当在冰雪中抛洒了这类融雪剂之后,就会导致由冰雪与融雪剂组成混合物的凝固点大幅度降低。

融雪剂化学

融雪剂化学

融雪剂化学
《融雪剂化学》
一、什么是融雪剂?
融雪剂是指能够把冰雪从表面融化而液化的化学物质,通常有硫酸钠、磷酸三钠和氯化钠3种,用于融化冰块,以改善路面状况。

二、融雪剂的功能机理
1、融雪剂是把冰雪从表面融化而液化的化学物质,它可以把水中的离子抽出来,形成混合物,从而使水变成溶质,有助于冰块快速熔化。

此外,融雪剂还可以分解为氯化钠和碳酸钠,从而抑制冰块再次结冰,这样就可以使路面更平整。

2、融雪剂还具有催化作用,可以把水变成酸性,这样可以使冰块快速融化,并促进冰块熔解。

此外,融雪剂还可以改变水的热传导性能,使冰的熔化更快,以及促进热量的传导,提高融雪效率。

三、融雪剂的使用注意事项
1、由于融雪剂一般是溶于水时就失去力量的,所以一旦它接触到水就会失去它的融雪性能,所以应该尽量避免将其聚集在一起,否则融雪效果会比较差。

2、由于融雪剂中含有各种离子,如氯离子等,当接触到饮用水中的微生物可能会对健康造成危害,所以在使用融雪剂时应该要特别小心,并加以控制,以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3、在使用融雪剂的时候,应该要注意不同形状的冰块特性,例如碎冰块的熔化效率较高,而厚冰块的熔化效率可能会低些,所以在
融雪的时候也要根据冰块的不同情况,适当增加融雪剂用量。

四、融雪剂的优缺点
优点:
1、融雪剂可抑制冰块再次结冰,改善路面状况,提高行车安全系数。

2、融雪剂可以加速冰块熔化,提高融雪效率,大大缩短时间。

缺点:
1、融雪剂的使用可能会给环境带来污染,其中含有的各种离子可能会对饮用水的微生物生态系统造成危害。

2、如果使用量不当,可能会使冰块的融化效果下降,从而造成安全隐患。

融雪剂的原理及危害

融雪剂的原理及危害

融雪剂的原理及危害
融雪剂是用于清除结冰的道路和人行道上的冰雪的化学物质。

它们有多种不同的成分和工作原理。

常见的融雪剂包括氯化钠(食盐)、尿素、氯化钾和碳酸钙等。

融雪剂的主要原理是在与冰雪接触时,通过与冰雪反应产生热量,使冰雪融化或破碎。

融雪剂通常会使冰雪变成水,以保持道路的安全和可通行性。

然而,融雪剂也存在一些危害性。

首先,某些融雪剂可能对环境有负面影响。

例如,氯化钠在高浓度下会对土壤和植物造成腐蚀和损害。

尿素等氮肥类融雪剂可能会导致水质污染并促进藻类和植物生长,从而破坏水生态系统。

此外,融雪剂中的化学物质也可能对车辆、基础设施和建筑物造成损害。

例如,氯化钠和氯化钾具有腐蚀性,长期使用可能导致道路和桥梁的腐蚀和破坏。

此外,一些融雪剂可能对车辆的金属部件产生腐蚀性影响。

另外,融雪剂使用不当也可能对人类健康产生一定的危害。

高浓度的融雪剂可能刺激眼睛和呼吸道,诱发呼吸道和皮肤不适。

同时,融雪剂的储存和处理也需要按照相关规定进行,以减少危害。

因此,在使用融雪剂时,应遵循适当的用量和方法,并在可能的情况下选择环境友好型和低腐蚀性的融雪剂,以减少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危害。

融雪剂的基本原理和危害

融雪剂的基本原理和危害

融雪剂的基本原理和危害融雪剂作为一种常用的除雪工具,广泛应用于道路、桥梁、人行道等公共场所。

它能够迅速融化积雪,提高交通安全和行人通行的便利性。

但是,融雪剂在使用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基本原理和危害,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和注意。

首先,我们来谈谈融雪剂的基本原理。

融雪剂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氯化钾、尿素等化学物质,它们能够降低雪的融化点,加速雪的融化过程。

当融雪剂与积雪接触时,化学反应会产生热量,从而使雪融化成水。

这种原理使融雪剂成为了一种高效的除雪工具,能够在短时间内清除大面积的积雪。

然而,融雪剂的使用也存在着一些危害。

首先,融雪剂中的化学物质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

当融雪剂溶解成水后,其中的化学成分会渗入土壤和地下水中,导致土壤和水源的污染。

这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其次,融雪剂中的化学物质对植物生长也有一定的影响。

长期使用融雪剂会导致土壤中的营养物质流失,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此外,融雪剂中的化学物质还会对动物造成一定的危害,影响生态平衡。

除了对环境和生态造成的危害外,融雪剂的使用也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

融雪剂中的化学物质会在空气中挥发,当人们长时间暴露在融雪剂的环境中时,会对呼吸系统和皮肤造成一定的刺激和伤害。

尤其是对于儿童和老年人来说,这种影响更为明显。

因此,在使用融雪剂时,需要注意保护好自己的呼吸系统和皮肤。

综上所述,融雪剂虽然在除雪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其基本原理和危害也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在实际使用中,我们应该尽量减少融雪剂的使用量,选择对环境影响较小的融雪剂产品,并且在使用后做好环境保护和清洁工作。

同时,对于个人健康也要加强保护意识,避免长时间暴露在融雪剂的环境中。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发挥融雪剂的作用,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其对环境和健康造成的危害。

融雪剂化雪原理

融雪剂化雪原理

融雪剂化雪原理
融雪剂是一种可以加速雪的融化过程的化学物质。

其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降低冰雪的熔点:融雪剂中的成分可以降低冰雪的熔点,使得周围环境的温度在0°C以下时,冰雪也能开始融化。

常见
的融雪剂成分有氯化钠、氯化钙等。

2. 提供活化能:融雪剂中的成分可以与冰雪表面相互作用,提供活化能,促使冰雪分子之间的连接断裂,加速融化过程。

3. 增加融化速率:融雪剂可以通过与冰雪表面的摩擦作用,产生热量,增加周围环境的温度,使冰雪更容易融化。

此外,一些融雪剂还可以吸湿,降低冰雪的冰晶点,从而加速融化。

总体来说,融雪剂通过改变冰雪的物理、化学性质,降低熔点、提供活化能以及增加融化速率,达到加速冰雪融化的效果。

这对于清除雪道、道路保通、减少交通事故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融雪剂原理

融雪剂原理

融雪剂原理
融雪剂原理:融雪剂的冰点在零度以下,且凝固点比水要低很多,当融雪剂溶于冰水后,水中离子浓度上升,水的液相蒸气压就下降,但冰的固态蒸气压不会变。

为了使冰与固态液体蒸气压相等融雪剂是指可以降低冰雪融化温度的药剂,是一种化学品。

普通融雪剂原料易得,价格低廉,其成份主要是醋酸钾和氯盐,并以这两种进行分类。

的状态,冰就会融化。

融雪剂降低了雪的融点,会让雪更容易融化。

融雪剂能代替食盐主要作为城市道路、高速公路、机场、港口、桥梁等设施的除雪化冰,有的融雪剂还可用作建筑工程冬季施工冰雪融化的速融剂和防冻外加剂等。

融雪剂不能对道路、混凝土构件、桥梁设施有损害,也不能破坏花草树木、农作物、动物及对人有损害。

融雪剂有关融雪的原理

融雪剂有关融雪的原理

冬天的雪天是很多人向往和喜欢的,美丽的雪花可以让人心情愉悦,但是随之而来的也有交通的不便利,摔跤不说,车辆往来也给大家的交通带来了许多安全隐患,融雪剂也就应运而生,今天我们要了解的是融雪剂有关融雪的原理,其实上学的时候可能会有学到相关的知识,那么应用到日常生活中为生活创造价值也是学有所得了。

很多人不了解什么是融雪剂,其实融雪剂是一种化学品,价格也很便宜,是通过降低冰雪融化温度来实现积雪融化的,这样说是不是就很容易理解了?雪天清理积雪的时候,播撒融雪剂就会有很明显的效果。

图片告诉你融雪剂的样子吧,看见可以看一下(下图)。

融雪剂关于融雪的原理这一个方面,说的专业一点,就是“氯盐类”融雪剂溶于水(雪)后,其冰点在零度下,醋酸类可达零下三十度左右,盐水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要低,盐水不易结冰。

当咱们在路面的积雪上洒上融雪剂后,来来回回的车辆不断的碾压,这样积雪就很容易融化了。

其实不管是什么样的功能和效果,凡是化学品,多多少少都会有一定的危害的,经过融雪剂的积雪化了之后流
入农田对农作物的生长也是非常不利的,而且盐类的化学品对混凝土路面的使用寿命也很不利,所以在使用的过程中,还是要谨慎选择,咱们了解了融雪剂关于融雪的原理之后,就能更好的理解这个产品,当然是又爱又恨啊~同时如果一定要使用的话,还是要选择正规的厂家,本来就是不贵的产品,就不要再偷工减料的选择次品了,毕竟保护环境也是人人有责的。

积雪给交通带来很多的困扰,除了融雪剂,也可以人工铲雪、机械除雪等等方式,结合融雪剂除雪,减少化学品的使用量,对道路的养护也能起到好的保护作用。

融雪剂的试用总结

融雪剂的试用总结

融雪剂对路面破坏及试验总结
目前我国正在进行大规模基础工程建设,尤其在长春地区修建大量沥青混凝土和桥梁,普及融雪剂对沥青混凝土破坏理论和在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采取防治盐冻破坏的技术措施是一项非常紧迫的工作。

融雪剂对混凝土路面剥蚀破坏机理
1融雪剂的主要成分NaCl是在道路工程中最常用的除冰盐成分之一,它原料易得、价格便宜,但它的融冰雪效果只能达到-15℃左右,只能适用于一般低温条件。

CaCl2具有很强的吸湿性,溶解度大,降低冰点效果好,它的融冰雪温度可以达到-31℃左右,虽然对道路表面有润滑作用,但易使路面抗滑性能下降,不便于施工,另外较氯化钠成本高。

因此为了取长补短常把NaCl和CaCl2混合使用,这样可以得到既经济、融雪效果又好的新型除冰盐。

2混凝土盐冻破坏的主要特征根据现场盐冻破坏的调研,结合试验室盐冻破坏试验的观察,可以归纳出盐冻破坏有别于其他破坏的主要特征:①破坏从表面开始,面层先剥落,然后逐步向内部发展,造成表面骨料暴露,凹凸不平,逐渐形成沥青面层脱落、坑槽、拥包,直至路面大面积破坏;②桥上部分使用融雪剂破坏发展远比其他种类的破坏严重,对桥面混凝土及钢筋锈蚀等构筑物出现裂缝,直至混凝土保护层剥落,截面承载力失效。

1、科学使用融雪剂:当降雪量不超过10mm/次时,施撒量不大于10g/m2,在中
到大雪时适当增加施撒量,保证路面不结冰。

结合市区实际情况尽量采用人工
和机械方式进行除雪。

2、规范融雪剂的安全使用:含融雪剂的积雪不得随意倾卸,特别是桥梁上的积雪,
一定要进行消运。

3、针对不同地段使用不同类型的融雪剂:在桥面上除雪采用醋酸钙镁代替氯盐作
为融雪剂,单独使用醋酸钙镁比氯化钠对钢筋的腐蚀性小很多。

氯化钠做融雪剂的原理

氯化钠做融雪剂的原理

氯化钠做融雪剂的原理
氯化钠是一种常见的融雪剂,其原理是利用氯化钠溶液的低冰点特性来加速雪和冰的融化过程。

具体的原理如下:
1. 溶液浓度:氯化钠溶液浓度较高,当与雪和冰接触时,会形成一个浓度较高的溶液环境。

这种高浓度的溶液可以降低水的冰点,从而使雪和冰迅速融化。

2. 渗透作用:氯化钠溶液中的离子可以渗透入雪和冰的晶格中,破坏其结构。

这样,雪和冰的结晶体积会扩大,从而使其融化速度加快。

3. 融点降低:根据“冰点降低规律”,当固体溶质溶解于溶剂时,溶液的冰点会低于纯溶剂的冰点。

由于氯化钠是一种具有显著降低溶液冰点的物质,所以使用氯化钠溶液可以有效地降低雪和冰的冰点,使其更易融化。

综上所述,氯化钠作为融雪剂的原理是利用其高浓度溶液的渗透作用和降低冰点的特性,加速雪和冰的融化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融雪剂的融雪原理和效果融雪剂是一类能使冰雪在0℃以下自动融化的化学物质,组成为盐类或可溶于水的有机物,外加少量防滑剂和缓蚀剂。

目前使用的融雪剂大体有三类。

第一类以醋酸钙、醋酸镁、醋酸钾或多种特殊有机物等为主要成分的非氯盐环保型融雪剂,钙盐类对建筑和环境没有大的腐蚀危害,但是价格高,主要用于机场路面;第二类是氯盐类,有氯化钠、氯化钙、氯化镁、氯化钾等通称为化冰盐;第三类是氯盐类和非氯盐的混合物。

融雪剂的状态不完全为颗粒状也有液体状态的。

1.1溶液的蒸气压降低使冰点发生变化融雪剂在降雪频繁地区颇受青睐,是因为冰在其与水形成的溶液中能够融化。

凝固点是物质在固态和液态二者平衡共存时达到的温度,亦叫熔点。

其含义是在一定的外压下,溶剂液体与溶剂固体具有相同蒸气压时的温度。

每一种纯溶剂都有其特定的凝固点。

水在常压下的凝固点为0℃,自然界的降雨、降雪在0℃以下时会凝固成冰,并且保持不融;醋酸的凝固点17℃,无水醋酸低温时会自然凝结成冰,故无水醋酸也叫冰醋酸。

虽然每一种纯溶剂都有固定的凝固点,但是当一种溶剂中溶解有其他物质时,伴随体系蒸汽压的变化,溶剂的凝固点就会下降。

比如冰的饱和蒸汽压下降与冰点之间有如表1的关系。

从表1的数据即可看出:随着冰的饱和和蒸汽压的降低冰的冰点在同时降低。

事实上不同种类、不同浓度的盐溶液中水的冰点与纯水的冰点相比都有所降低。

溶液的蒸气压比原先的溶剂固体的蒸汽压低,故溶剂固体在原冰点显然不会结冰。

只有在更低的温度下,溶剂固体蒸气压与溶液饱和蒸汽压重新相等,二相才能重新达到平衡,固液才能重新在低于原溶剂固体的温度下共存。

如果外界温度高于这一温度,“冰”便可溶化。

溶液的这种性质就是著名的拉乌尔溶液定律。

1.2盐液浓度与冰点的实验数据饱和NaCl溶液的冰点为-23℃,饱和CaCl2的冰点为-50℃。

冰点低、价格低是“氯盐类”融雪剂的诱人之处。

当在冰雪中抛洒了这类融雪剂之后,就会导致由冰雪与融雪剂组成混合物的凝固点大幅度降低。

不过,溶质的质量分数与溶液的冰点有一定的关系。

不同浓度CaCl2溶液的冰点见表2所示。

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在不超过盐的溶解度的范围内,盐的浓度越大,冰点越低。

所以应该根据外界环境的温度把握抛洒融雪剂的数量,这样既可快速融雪又可以减少浪费。

另外部分盐,如醋酸钙溶于水时伴随放热的性质更有助于融冰雪。

2 融雪剂的使用对植物产生的危害大多数融雪剂都属于盐类,故又称融雪盐。

盐进入植物生长环境之后会导致植物的生长出现严重问题。

据园林部门统计:城市行道树木死亡80%是因为融雪剂。

2002年冬季,北京市在9天中将7000多吨融雪剂抛洒在路面上,结果在第二年3000多株行道树、40多万株路篱及5万多平方米的绿地植物相继死亡。

2.1融雪剂使植物出现“水干旱”或“盐胁迫”问题水对植物生命活动的重要性包括两大方面:即生理作用和生态作用。

生理作用表现是直接参与细胞原生质组成。

植物细胞的原生质一般含水量在80%以上,这样才使原生质保持溶胶状态,黏性较小,细胞代谢活跃,生长旺盛。

如果含水量减少,原生质由溶胶状态变成凝胶状态,细胞生命活动大大减缓。

植物体内绝大多数生理生化过程都是在水介质中进行。

光合作用中的碳代谢、呼吸作用的作物分解代谢都发生在水相中,因为参与光合作用的核酮糖1-,5-二磷酸和3-磷酸甘油酸都是溶于水的。

光合作用的产物和无机离子的运转也是在水介质中完成的。

植物体内的水分流动把整个植物体联系在一起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在这个体系内有机物和无机离子取水溶状态到达需要的创造条件任何部位。

盐渍是植物生长的大敌。

一般植物对盐渍都有敏感生理反应,表现是影响其正常生长,实质是外界土壤的水环境与植物之间的水渗透势出现反差,导致细胞失水直到死亡。

因为盐分过多,使植物吸水困难。

严重时植物组织中的水会产生渗透胁迫(盐胁迫)即外渗,造成生理干旱,使得生长和光合作用等生理过程受抑制。

一般情况下,土壤溶液盐浓度较低,水势(化学势)较高。

水总是从高水势区域向低水势区域移动。

若环境水势高于细胞水势,细胞吸水;反之,水从细胞流出。

植物水分进出细胞由细胞与周围环境之间的水势差决定,但是水势的绝对值不易测得,因此规定纯水的水势为零。

其他溶液与纯水比较,得出化合物溶液和不同环境下植物叶片的水势范围。

土壤盐分过多,降低了土壤溶液中的水势,若土壤溶液中的水势低于根系水势,植物不能吸水,反面要丧失水分。

土壤溶液的渗透势不低于-0.1MPa时,对植物根吸水影响不大。

盐胁迫抑制种子萌发,这是妨碍作物在盐渍土地上立苗的一个重要因素。

其主要原因是降低了水解酶的活性,特别是α-淀粉酶的活性,α-淀粉酶是含Ca2+的金属蛋白,酶的活化至少要结合一个Ca2+。

盐胁迫下种子α-淀粉酶的活性可作为区别植物耐盐性的重要依据之一。

外源Ca2+和赤霉素(gibberellin,GA能刺激细胞分裂和伸长的一类化合物的总称)可增加种子中K+积累,减少Na+积累,提高α-淀粉酶的活性,缓解盐抑制作用。

在严重胁迫下会使细胞膜系统的选择透性丧失,细胞内溶物渗漏,代谢失调,有毒物质积累。

如小麦和玉米等在盐胁迫下产生的游离NH3对细胞有毒害作用。

美国的高尔夫协会研究结果是:对于草皮TDS(总溶解固体)小于450mg/L没有影响,450mg/L~2000mg/L轻度或中度影响,大于2000mg/L重度影响。

盐分过多使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C4植物和CAM植物光合碳代谢的关键酶,该酶起着固定环境中CO2的作用)和叶绿体中的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的催化活性降低,叶绿体趋于分解,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的生物合成受干扰,气孔关闭,光合作用受到抑制。

低盐时植物呼吸受到促进,而高盐时则受到抑制,氧化磷酸化解偶联。

盐分过多会降低植物蛋白质的合成,促进蛋白质分解。

例如蚕豆在盐胁迫下叶内半胱氨酸和蛋氨酸合成减少,从而使蛋白质含量减少。

2.2融雪剂中某些离子对植物产生毒害作用盐渍使某些离子对植物产生毒害作用。

土壤盐渍往往由于少数离子含量过高,形成不平衡的土壤溶液,导致特殊的离子毒害作用。

这些毒害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2.2.1离子的竞争性抑制作用导致营养缺乏当土壤中Na+、Cl-、Mg2+、SO42-等含量过高时会抑制K+、NO3-等的吸收,特别是当土壤中Na+含量过多时植物对K+、PO43-、Ca2+的吸收减少,导致这些营养元素的缺乏,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极度缺乏会导致植物死亡。

对于大多数植物来说,钠的需求是非常有限的,钠通过影响土壤的渗透性间接影响植物的生长,并引起植物营养障碍。

如果土壤交换络合物被钠饱和,钙就会从植物根部组织离去,结果因为缺钙而引起死亡,钠中毒还可引起叶灼伤。

当土壤吸附的钠离子量超过土壤中阳离子总量的10%~15%时,土壤渗透性较差。

渗透性减小的典型征兆包括:水堵塞、慢渗透、结壳、压紧、不良通风、野草入侵、疾病出没。

相对渗透性可以用钠吸附比(SAR)表示。

SAR表示钠与钙、镁离子总和的二分之一的平方根之比。

当这个值大于6,表明出现渗透性问题。

对于根吸收的植物不造成影响的值小于3,造成中度影响的3~6,高度影响大于9;对于叶吸收的植物没有影响的值小于3,造成中度影响以上的大于3。

水体中的Na+进入土壤溶液,如果其含量过高,就有可能引起土壤次生碱化的发生。

土壤的碱化过程通常指土壤吸收性复合体从土壤溶液中吸附钠离子的过程,这个过程常是通过阳离子交换进行的,即溶液中钠离子与土壤胶体表面其他阳离子进行交换的过程。

2.2.2离子对细胞膜和酶类有所伤害用一定浓度的NaCl处理植物,细胞膜的透性增大,内容物外渗,其外渗量与处理的盐浓度成正比。

在渗透浓度相同时NaCl处理的外渗量显著大于山梨醇,说明盐分对细胞膜的伤害不仅是渗透效应,更主要的是离子效应。

高浓度的Na+可置换质膜和细胞内膜系统所结合的Ca2+,使膜结构的完整性及膜功能改变,促进细胞内K+、PO43-和有机溶质外渗;Cl-能使PO43-吸收受到限制。

氯离子对植物造成伤害的主要症状是叶变黄,叶类灼烧和生长速度降低。

对于草皮,氯没有显著的毒性,但是大多数树木和灌木对氯相当敏感。

对于根吸收的植物,氯浓度小于70mg/L没有影响,70mg/L~355mg/L中度影响,氯浓度大于355mg/L重度影响;对于叶吸收的植物,氯浓度小于100mg/L没有影响,氯浓度大于100mg/L中度影响以上。

3使用融雪剂带来的其他隐患美国由氯盐腐蚀破坏环境的成本占GDP的4%。

几乎与美国的国防开支相当,美国每年用于修复被氯盐融雪剂腐蚀的工程费用是2000亿美元,是初建费的4倍,在丹麦哥本哈根地区,被调查的102座桥之中,50%的严重的钢筋腐蚀。

主要原因就是在桥面使用了氯盐融雪剂。

融雪剂的使用还可能对饮用水源造成污染。

今年南方雪灾期间,国家环保局发布了《关于加强防范应对雨雪冰冻灾害次生环境污染事故的紧急通知》通知指出饮用水安全问题是环保应急预防的工作重点,要求各地加强饮用水源地水质的监测工作,预防大量使用融雪剂后可能对水环境的污染。

但是令人遗憾的是随着天气转暖,冰雪消融。

融化的冰水和雪汇成小溪,涌向京珠高速旁沿线的一些小村庄。

乳源县大桥镇红光村、大桥村、柯塑下村等三个村子的村民先后反映,村里蓄水池的水以前一直甘甜清爽。

现在却突然变得又苦又咸,“不少人喝了都发烧、呕吐、喉咙痛”。

这种事故都是由于工业盐作为融雪剂使用所带来的后果。

因此使用融雪剂理当慎重。

4 在环保理念下使用新型融雪剂由于交通运输事业的迅速发展,为保证道路畅通和安全,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北美、北欧、日本等多雪地区和国家,对融雪产品的需求量与日俱增,年需求量在2000万吨左右,其中仅日本就需20万吨~30万吨。

因氯化钠对环境会造成污染,对道路设施会产生腐蚀,及其在高寒地区的使用效果不佳等原因,还因盐水用量大而不适用长距离融雪作业,故正逐步被环保型新型融雪产品所代替。

醋酸钙镁盐CMA是环保型融雪剂。

有人对菱镁矿粉与CaO试剂以不同的比例制备出9个融雪剂样品,并与氯化钠做对比实验结果见表3。

V融雪剂:冰化后液体总体积;表中的数据引自参考文献2。

由试验可知选择CaO含量在50%~60%比较理想。

CaO与MgO按照1∶1的比例与醋酸作用得到醋酸钙和醋酸镁。

醋酸镁的融雪速度快,但价格高,醋酸钙的融雪速度慢但价格低,将两者结合可以取长补短。

还有人用三水琥珀酸钾、铵、钠单一或混合配制出了一种低腐蚀性融雪剂。

日本科技人员研制了以石灰石和盐酸制得的氯化钙与硫酸镁为主要成分加入可溶的磷酸盐、钾盐和氯化镁,喷入羟基乙表4 非氯盐融雪剂的原料和组成基纤维素溶液及着色剂,然后造粒筛分得到粒状制品。

另外由MgCl2、NaCl、MgSO4可以组成一种提供植物营养元素镁、硫的融雪剂,同时加入具有防锈作用的偏硅酸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