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油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表石油原油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表石油原油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https://img.taocdn.com/s3/m/8f1ac26eb9f3f90f76c61bd0.png)
相对密度(空气=1)
沸点(℃)
/
饱和蒸气压(kPa)
/
溶解性
不溶于水。
毒性及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
吸入、食入。
毒性
LD50:
LC50:
健康危害
遇热分解释出有毒烟雾。吸入大量蒸气可引起神经症状。
急救方法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表石油原油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表-石油原油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标识
中文名:石油原油
危险货物编号:32003
英文名:petroleum grude oil
UN编号:1267,1255
分子式:/
分子量:/
CAS号:8002-05-9
理化性质
外观与性状
暗黄、棕色或绿黑色液体。
熔点(℃)
/
相对密度(水=1)
储运条件
与泄漏处理
储运条件: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和容器损坏。泄漏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用砂土吸收,倒至空旷地方掩埋;对污染地面用水冲洗清肥皂或洗涤剂刷洗,经稀释的污水放入废水系统。
灭火方法
灭火剂: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小面积可用雾状水扑救。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误服者用水漱口,就医。
燃烧爆炸危险性
危险化学品特性表_第3.2类
![危险化学品特性表_第3.2类](https://img.taocdn.com/s3/m/328e97ae6529647d272852ac.png)
目录表- 石油醚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1)表- 石油原油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2)表- 石脑油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3)表- 正庚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4)表- 正辛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5)表- 异辛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6)表- 甲基环己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7)表- 二氯乙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8)表- 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9)表- 溶剂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10)表- 粗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11)表- 甲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12)表- 甲醇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13)表- 乙醇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14)表- 正丙醇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15)表- 异丙醇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16)表- 叔丁醇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17)表- 正戊醛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18)表- 2-丁酮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19)表- 甲基异丁基(甲)酮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20)表- 双丙酮醇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21)表- 甲基叔丁基醚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23)表- 乙二醇二甲醚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24)表- 四氢噻吩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25)表- 甲酸正丙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26)表- 甲酸异丙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27)表- 甲酸正丁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28)表- 甲酸异丁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29)表- 乙酸乙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30)表- 乙酸正丙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31)表- 乙酸异丙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32)表- 乙酸正丁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33)表- 乙酸异丁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34)表- 丙烯酸甲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35)表- 丙烯酸乙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36)表- 异丁烯酸甲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37)表- 甲基丙烯酸乙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38)表- 碳酸(二)甲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39)表- 钛酸(四)乙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40)表- 钛酸(四)正丙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41)表- 钛酸(四)异丙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42)表- 乙腈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43)表- 六甲基二硅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45)表- 正硅酸甲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46)表- 煤焦油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47)表- 松焦油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48)表- 氯丁酚醛胶粘液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49)表- 303胶粘剂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50)表- 730胶粘剂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51)表- 丙烯酸酯胶粘剂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52)表- 醇酸树脂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53)表- 酚醛树脂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54)表- 环氧树脂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55)表- 丙烯酸清烘漆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56)表- 丙烯酸清漆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57)表- 硝基木器清漆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58)表- 硝基清漆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59)表- 硝基底漆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60)表- 硝基磁漆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61)表- 聚酯树脂清漆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62)表- 丙烯酸漆稀释剂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63)表- 氨基漆稀释剂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64)表- 硝基漆稀释剂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65)表- 聚酯漆稀释剂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67)表- 脱漆剂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68)表- 7110甲聚氨酯固化剂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69)表- 磷化液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70)表- 印刷油墨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71)表- 皮革光滑剂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72)表- 快干助焊剂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73)表- 环己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74)表- 1-溴丁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75)表- 乙基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76)表- 氟代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77)表- 1,4-二氧己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78)表- 吡啶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79)表- N-甲基吗啉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80)表- 乙酰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81)表- 乙酸乙烯酯[抑制了的]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82)表- 三乙胺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83)表- 二异丙胺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84)表- 正丁胺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85)表- 三甲基氯硅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86)表- 硝化棉溶液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87)表- 虫胶清漆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89)表- 醇酸漆稀释剂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90)表-石油醚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石油原油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异辛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甲基环己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二氯乙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溶剂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正丙醇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甲基异丁基(甲)酮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双丙酮醇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乙二醇二甲醚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四氢噻吩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乙酸乙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丙烯酸乙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异丁烯酸甲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甲基丙烯酸乙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乙腈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三甲基乙氧基硅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六甲基二硅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柴油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柴油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https://img.taocdn.com/s3/m/5e1a74b402d276a200292e5b.png)
LD50(mg/kg,大鼠经口)
无资料
LC50(mg/kg)
无资料
健康危害
车间卫生标准
侵入途径:吸如、食入;
皮肤接触可为主要吸收途径,可致急性肾脏损害。柴油可引起接触性皮炎、油性痤疮。吸入其雾滴或液体呛入可引起吸入性肺炎。能经胎盘进入胎儿血中。柴油废气可引起眼、鼻刺激症状,头晕及头痛。
急
救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防
护
工程控制:密闭操作,注意通风;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建议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该佩戴空气呼吸器。
无资料
相对密度(空气=1)
4
临界温度(℃)
燃烧热(KJ·mol-1)
溶解性
不溶于水
燃
烧
爆
炸
危
险
性
燃烧性
可燃
闪点(℃)
38
爆炸极限(%)
0.7~5.0
最小点火能(MJ)
引燃温度(℃)
最大爆炸压力(Mpa)
危险特性
遇明火、高热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和大气可造成污染。本品易燃,具刺激性。
小量泄漏:用活性炭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
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储运
石油原油安全技术明细MSDS
![石油原油安全技术明细MSDS](https://img.taocdn.com/s3/m/f1ab7506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a1.png)
石油原油安全技术明细MSDS
1. 产品标识
- 产品名称:石油原油
- 产品代码:N/A
- 适用领域:石油加工、能源生产等
2. 成分/组成信息
- 主要成分:碳氢化合物、硫、氮等
- 其他成分:可能含有微量的金属元素和杂质
3. 危险性信息
- 急性毒性:高浓度接触可能引起呼吸道刺激、头晕等不适症状
- 慢性毒性:长期接触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 环境影响:原油泄漏可能对水体、土壤和生态系统造成污染
4. 灭火措施
- 灭火剂:干粉、二氧化碳、泡沫等
- 不适宜使用的灭火剂:水
5. 泄漏应急处理
- 切勿直接接触泄漏物
- 隔离泄漏区域,远离火源和点燃源
- 采取适当的泄漏应急处置方法,如用油吸附剂进行吸附、用防水隔离堤坝进行围堵等
6. 防护措施
- 避免接触皮肤、眼睛和呼吸道
- 使用防护手套、护目镜和防毒面具等个人防护装备
- 在通风良好的区域使用,避免吸入有害气体
7. 储存和运输要求
- 储存于阴凉、通风良好的地方
- 避免与氧化剂和强酸碱等物质接触
- 运输时需注意包装完整,防止泄漏和损坏
8. 废弃物处理
- 按照当地法规妥善处理废弃物和污染物
- 不可将废弃物倾倒至水体、土壤和下水道
9. 急救措施
- 发生接触或吸入后,立即移至空气新鲜处
- 如有必要,进行人工呼吸或心肺复苏等急救措施- 就医时,携带产品或标签
10. 特殊防护信息
- 遵循工作场所健康与安全规定
- 使用符合标准的个人防护装备
以上为石油原油安全技术明细MSDS的简要内容,如需更详细信息,请参考相关法规和标准。
原油特性表
![原油特性表](https://img.taocdn.com/s3/m/ad5e8799fd0a79563c1e72ba.png)
分子式
危险性类别
第3.3类高闪点易燃液体
理化
性质
稍有粘性的棕色液体。熔点-18℃,沸点282~338℃,相对密度(水=1)0.87~0.9,不溶于水,可有机溶剂。闪点55℃,建规火险分级丙类
危险
特性
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静电火花或与氧化剂接触有燃烧爆炸的危险,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爆炸的危险。
美国TLV-STEL:未制定标准
毒性:LD50:无资料LC50:无资料
侵入途径:吸入
健健康危害与急救措施:高浓度时,有单纯性窒息作用。
灭火剂
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灭火
侵入途径
吸入、食入
健康危害
主要表现为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等症状。中碳烷烃和高碳烷烃对皮肤和黏膜有轻度刺激作用,长期反复接触可引起接触性皮炎和皮肤局限性角质增生等。环烷烃对人体具有麻醉作用;对皮肤有刺激作用,长期接触可引起皮肤脱水、脱脂及皮炎;吸入高浓度蒸气可刺激黏膜,引起肺炎、肺水肿。原油大量泄漏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泄漏
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喷雾状水稀释、溶解。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如有可能,将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空旷地方或装设适当喷头烧掉。也可以将漏气的容器移至空旷处,注意通风。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灭火剂
雾状水、抗溶性泡沫、干粉。
侵入途径
吸入。
健康危害
本品是强烈的神经毒物,对粘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短期内吸入高浓度硫化氢后出现流泪、眼痛、畏光、视物模糊、咳嗽、头痛、头晕等,重者出现脑水肿。极高浓度(1000mg/m3以上)时可在数秒钟内突然昏迷,呼吸和心跳停止,发生闪电型死亡。长期低浓度接触,引起神经衰弱综合征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表- 石油气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表- 石油气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https://img.taocdn.com/s3/m/b47913cf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b4.png)
理化性质
说明
化学式
石油气是由多种碳氢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主要成分为甲烷(CH4)、乙烷(C2H6)、丙烷(C3H8)和丁烷(C4H10)等。
分子式
石油气的分子式为CnH2n+2,其中n为整数,表示碳原子数。
相对分子量
石油气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16-60。
密度
石油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大致为0.55-0.65 kg/m³。
燃烧性质
石油气能够燃烧,能产生高温和明亮的火焰。
爆炸极限
石油气的爆炸极限为2%-12%,低于2%无法燃烧,高于12%无法维持燃烧。
闪点
石油气的闪点约为-40℃到-140℃,越低越易燃。
热值
石油气的热值约为45-50 MJ/kg,属于高热值燃料。
危险特性
说明
火灾爆炸危险
石油气具有较低的爆炸极限和较低的闪点,具有较高的火灾爆炸危险性。
毒性
石油气在高浓度下有窒息作用,能导致人体窒息死亡。
环境危害
石油气的燃烧会释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对环境造成污染和影响。
安全措施
在使用和存储石油气时应注意火源,避免泄漏和积聚,保持通风,避免窒息和火灾发生。
使用建议
在室外使用时应注意防风,避免罐体受热。在室内使用时应保持通风良好,避免积聚。
原油安全技术说明书
![原油安全技术说明书](https://img.taocdn.com/s3/m/77a4ddef856a561252d36f8c.png)
临界温度(℃):
无资料
临界压力(MPa):
无资料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
无资料
闪点(℃):
-6~155
引燃温度(℃):
350
爆炸上限%(V/V):
8.7
爆炸下限%(V/V):
1.1
溶解性:
微溶于水,溶于氟仿等
主要用途:
其它理化性质:
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稳定性:
稳定
禁配物:
氧化剂
避免接触的条件:
生物降解性:
自然界中的部分厌氧菌,硫化菌以及部分绿色植物能将原油的大部分物质降解
非生物降解性:
原油中的沥青质等高分子物质具有很难得生物降解性
生物富集或生物积累性:
其它有害作用:
温室气体。应特别注意对地表水、土壤、大气和饮用水的污染
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
废弃物性质:
废有机液体
废弃处置方法:
若本产品成为废品,必须由取得许可证的专业工厂进行处理,处理前必须先收集,在空旷安全地带点火充分焚烧。
第十六部分:其他信息
填表部门:
海南分公司总调度室
数据审核单位:
修改说明:
其他信息:
环境危害:
造成大气,河流,湖泊,海洋,土壤等污染
燃爆危险:
易燃。遇到高热,火星或火苗极易引起燃烧爆炸。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如有不适感,就医。
眼睛接触:
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如有不适感,就医。眼睛受伤后,应由专业人员取出隐形眼镜。
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第十六部分
其他信息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危险化学品特性表-第3.2类
![危险化学品特性表-第3.2类](https://img.taocdn.com/s3/m/58309a54aa00b52acec7ca97.png)
目录
表- 石油醚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1)
表- 石油原油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2)
表- 石脑油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3)
表- 正庚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4)
表- 正辛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5)
表- 异辛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6)
表- 甲基环己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7)
表- 二氯乙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8)
表- 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9)
表- 溶剂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10)
表- 粗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11)
表- 甲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12)
表- 甲醇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13)
表- 乙醇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14)
表- 正丙醇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15)
表- 异丙醇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16)
表- 叔丁醇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17)
表- 正戊醛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18)
表- 2-丁酮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19)
表- 甲基异丁基(甲)酮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20)
表- 双丙酮醇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21)
1 / 96。
表-液化石油产品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表-液化石油产品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https://img.taocdn.com/s3/m/654e3b63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82e5952.png)
表-液化石油产品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本文档旨在介绍液化石油产品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液化石油产品是一类重要的能源资源,我们需要了解它们的性质和可能存在的危险特性,以便在使用和处理过程中采取适当的措施。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液化石油产品及其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的信息。
1. 液化石油气(LPG)
- 理化性质:
- 分子式:C3H8、C4H10等
- 密度:较轻,比空气轻
- 熔点:-188.2°C
- 沸点:约-42°C(丙烷)
- 危险特性:
- 易燃,易爆
- 高压气体,内压力高
- 对皮肤和眼睛有刺激性
2. 液化天然气(LNG)
- 理化性质:
- 分子式:CH4
- 密度:较轻,比空气轻
- 熔点:-161.6°C
- 沸点:约-162°C
- 危险特性:
- 易燃
- 极低温,接触可能导致冷烫伤
- 高压气体,内压力高
3. 煤油
- 理化性质:
- 密度:较重,比水重
- 熔点:约-47°C
- 沸点:约175°C
- 危险特性:
- 易燃
- 挥发性高,蒸气可形成易燃混合物- 对环境有潜在危害
请注意,液化石油产品的性质和危险特性可能因品牌、成分或其他因素而有所不同。
使用和处理液化石油产品时,请仔细阅读和遵守相关的安全操作指南和法规要求,确保安全使用。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的液化石油产品性质和危险特性请参考相关资料和权威机构的发布文件。
表- 液态石油气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表- 液态石油气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https://img.taocdn.com/s3/m/0f37b919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9f.png)
表- 液态石油气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液态石油气是一种无色透明的液体,化学式为C3H8,分子量为44.1。
其密度为0.553 g/cm3(20°C),熔点为-187.6°C,沸点为-42.1°C。
液态石油气具有高度易燃、易爆炸的危险特性。
由于液态石油气具有较低的闪点(-104°C),只需极小的能量
就能引发燃烧。
其爆炸上限为9.5%(体积浓度),爆炸下限为1.8%(体积浓度)。
在燃烧过程中,液态石油气能产生2220 kJ/mol的
燃烧热,并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等燃烧产物。
因此,在涉及液态石油气的操作中,必须采取严格的安全措施,避免火源的接触以及过高的温度和压力。
应储存在通风良好的地方,并远离热源和火源。
同时,在运输、储存和使用液态石油气时,需
要遵循相关法规和标准,确保人身安全和环境保护。
以上是液态石油气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的简要介绍,希望能
对您有所帮助。
表—液化石油气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表—液化石油气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https://img.taocdn.com/s3/m/e9c505517f1922791788e862.png)
表—液化石油气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中文名:石油气[液化的];液化石油气危险货物编号:21053标识英文名:Liquefied petroleum ges UN 编号:1075分子式:/ 分子量:/ CAS 号:68476-5-7外观与性状无色气体或黄棕色油状液体,有特殊臭味。
理化性质熔点相对密度( 水=1)相对密度( 空气=1)//(℃)沸点(℃)120~200 饱和蒸气压(kPa)1380/37.8℃溶解性// 侵入途径吸入。
毒毒性/。
性本品有麻醉作用。
中毒症状有头晕、头痛、兴奋或嗜睡、恶心、呕吐、及健健康危害脉缓等症状,严重时有麻醉状态及意识丧失。
长期接触低浓度者,可出现头痛、头晕、睡眠不佳、易疲劳、情绪不稳、植物神经功能障碍康等。
危害急救方法皮肤接触:若有冻伤,就医治疗。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燃烧性易燃燃烧分解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闪点(℃) -74 爆炸上限(v%)33引燃温度(℃)426~537爆炸下限(v%)5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
与氟、危险特性氯等能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
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液化石油气与皮肤接触会造成严重灼伤。
烧燃建规火险分级甲稳定性稳定聚合危害不能出现爆禁忌物强氧化剂、卤素。
炸储运条件: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不燃库房。
仓温不宜危超过℃。
远离火种、热源。
防止阳光直射。
应与氧气、压缩空气、30 险卤素(氟、氯、溴)、氧化剂等分开存放。
储存间内的照明、通风等设性施应采用防爆型;罐储运条件与泄漏处理储应有防火防爆技术措施。
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
槽车运送时要灌装适量,不可超压超量运输。
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
泄漏处理:切断火源。
戴自给式呼吸器,穿一般消防防护服。
最新原油安全技术说明书资料
![最新原油安全技术说明书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f43b5f8cc281e53a5802fff9.png)
原油安全技术说明书说明书目录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第九部分理化特性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第五部分消防措施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第十六部分其他信息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化学品中文名称:原油化学品英文名称:Grudl oil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有害物成分含量CAS No.苯71-43-2 二甲苯1330-20-7辛烷111-65-9十六烷544-76-3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第3.2类中闪点液体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健康危害:液体有强烈刺激性。
食入可引起恶心、疼痛和呕吐,引起黏膜水肿和溃疡症状,包括口腔和咽喉灼烧感;较大的剂量可引起恶心、呕吐、麻醉、无力、头晕、呼吸表浅、腹痛、抽搐和意识丧失;可引起心律失常、室颤和心电图改变;可发生中枢神经系统抑制。
眼睛接触本品可引起刺激,长期接触引起炎症。
皮肤长期或持续接触液体可引起脱脂,伴随干燥、破裂、刺激和皮炎。
蒸气对上呼吸道有刺激性。
高温时吸入伤害加重。
吸入高浓度蒸气的急性影响是肺部刺激症状,包括咳嗽伴有恶心;中枢神经抑制表现为头痛、头晕、兴奋、视力模糊、反应迟钝、疲乏和共济失调。
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蒸气中可导致麻醉、神志不清,甚至昏迷和死亡。
吸入高浓度的油雾可引起油性肺炎。
慢性影响:长时间接触可引起支气管炎和肺水肿。
长期皮肤接触可造成皮肤干燥、皲裂和发红。
影响神经系统、骨髓机能等。
环境危害:造成大气,河流,湖泊,海洋,土壤等污染燃爆危险:易燃。
遇到高热,火星或火苗极易引起燃烧爆炸。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如有不适感,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如有不适感,就医。
眼睛受伤后,应由专业人员取出隐形眼镜。
根据石油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撰写一份文档。
![根据石油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撰写一份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9ccdb2d7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c5.png)
根据石油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撰写一份文档。
根据石油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撰写一份文档一、引言本文档旨在根据石油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对石油的相关信息进行描述和归纳。
石油是一种重要的能源资源,了解其性质和危险特性对于安全处理和运输至关重要。
二、石油的理化性质石油是一种复杂的混合物,主要由碳氢化合物组成。
以下是石油的主要理化性质:1. 密度:石油的密度取决于其成分和温度,一般在0.65-0.95 g/cm³之间。
2. 粘度:石油的粘度是指其流动性,可以分为高粘度和低粘度两类。
3. 燃点:石油的燃点是指其能够在空气中燃烧的最低温度,不同种类的石油燃点各不相同。
4. 燃烧热值:石油的燃烧热值表示单位质量的石油燃烧所释放的能量,通常以焦耳或千卡表示。
5. 沸点范围:石油的沸点范围指的是石油成分的沸点变化范围,可以根据沸点对不同组分进行分离。
三、石油的危险特性由于石油具有易燃、易爆和毒性等特性,对其安全处理和运输需要格外注意。
以下是石油的主要危险特性:1. 易燃性:由于石油中的碳氢化合物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故具有较强的易燃性。
2. 易爆性:由于石油中的一些成分具有爆炸性,遇到火源或高温条件可能发生爆炸。
3. 毒性:石油中的某些成分对人体有毒性作用,接触或吸入可能对健康造成危害。
4. 环境影响:石油泄漏或溢出可能对土壤和水源造成污染,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需要引起重视。
四、结论根据石油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我们了解到石油是一种复杂的混合物,具有特定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
在石油的处理和运输过程中,我们需要严格遵守相关的安全规范,以确保人员和环境的安全。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来源]Note: Please replace "[参考文献来源]" with the actual references used in your document.。
危险化学品(石油开采过程中)的危险特性及事故类型
![危险化学品(石油开采过程中)的危险特性及事故类型](https://img.taocdn.com/s3/m/32bb24eb90c69ec3d5bb75f0.png)
危险化学品(石油开采过程中)的危险特性及事故类型分析了原油、天然气、液化气、轻质油等危险化学品的危险特性,提出了可能引发的井喷、火灾、爆炸、中毒、环境污染等事故发生的机理。
石油开采业为石油化工、石油炼制提供主要原料来源,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和能源产业。
石油开采过程中生产的危险化学品主要包括石油、天然气(甲烷)、液化石油气、稳定轻轻等,属于易燃液体、易燃气体和液化气体。
由于所处理物料的危险性及工艺过程的危险性,对作业人员的安全与健康、生产设备的安全运行也构成了巨大的威胁.因此,掌握石油开采过程中生产的危险化学品的危险特性及事故类型,对保证安全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石油开采过程中危险化学品的危险特性按照GB13690-1992《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类别划分,危险化学品分为8类,其危险性包括燃烧性、爆炸性、腐蚀性、活性和毒性等。
危险化学品事故往往具有发生突然,扩散迅速,损失巨大的特点。
如1948年墨西哥城液化石油气爆炸事故,650人丧生、数千人受伤;1993年8月5日深圳危险化学品仓库爆炸火灾事故造成15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2亿元;2004年4月15日重庆天原化工厂危险化学品泄漏爆炸事故造成9人死亡,16万人转移。
这些涉及危险化学品的事故,尽管起因和不尽相同,但都是失控的偶然事件.发生事故的根源是设施或系统中储存或使用易燃、易爆或有毒物质。
大量事实表明,造成重大工业事故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既与危险化学品的固有性质有关,又与设施中实际存在的危险品数量有关.1。
1石油1。
1。
1理化特性深色粘稠液体,不溶于水,可溶于多种有机溶剂,并可与水形成乳状液;相对密度(水=1)0.8~0.98;pH值7;沸点(℃)常温-500℃;闪点(℃)28;爆炸极限1.0%~10.0%。
1。
1。
2危险性危险性类别:第3。
2类中闪点易燃液体。
侵入途径: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我国原油多属石蜡基原油,以烷烃对人的影响为主。
表- 石油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表- 石油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https://img.taocdn.com/s3/m/0c0f8bb6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51e484e.png)
表- 石油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石油是一种黑色或棕色的液体,其具体外观取决于其类型和温度。
它具有不同的密度,熔点和沸点,取决于具体的油品。
石油具有高燃烧性,在高温下容易燃烧。
它也可以挥发为蒸汽,具有一定的挥发性。
此外,石油不溶于水,但可以溶解于适当的溶剂中。
石油中常含有有害物质,其中一些具有致癌性。
因此,接触石油可能存在致癌风险。
此外,在特定条件下,石油具有爆炸性,可能在不适当的处理条件下引发爆炸。
石油也可能对人类和环境具有毒性。
若石油处理不当,可能会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不当处理石油可能导致污染和破坏环境。
因此,在使用和处理石油时,应该采取适当的措施来确保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请注意,这些信息可能仅适用于一般情况下的石油。
具体石油产品的特性可能会有所不同。
建议在具体情况下查阅可靠资料以获取准确的信息。
石油原油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石油原油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https://img.taocdn.com/s3/m/592f876a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c02045f.png)
标识
别名:原油
UN编号:1267
英文名:Petroleum,Grude oil,Earth oil, Seneca oil
危险化学品编号:32003
分子式:无资料
分子量:无资料
CAS号:无资料
理化性质
外观与性状
暗黄、棕色或绿黑色。由碳氢化合物的混合物组成。
熔点(℃)
无资料
泄漏处置
首先切断一切火源,戴好防毒面具与手套;用砂土吸收,倒至空旷地方掩埋;对污染地面用肥皂或洗涤刷洗,经稀释的污水放入废水系统。
储运注意事项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仓间内或贮罐内,远离热源、火种,避免阳光直射;与氧化剂隔离储运。
无资料
燃烧爆炸危险性
燃爆危险
无资料
危险特性
遇高热、明火有燃烧危险。能与氧化剂反应。遇热分解释出有毒的烟雾。吸入大量蒸气能引起神经症状。
灭火方法
用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灭火,小面积可用雾状水扑救。
有害分解产物
无资料
急救措施
①皮肤接触:皮肤接触时先用水冲洗,再用肥皂彻底洗涤。②眼睛接触:眼睛受刺激时用水冲洗,溅入眼内的严重患者就医诊治。③食入:误服应立即漱口,急送医院救治。
相对密度(水=1)
0.780-0.970
沸点(℃)
无资料
相对蒸汽密度(空气=1)
无资料
闪点(℃)
-7-32
饱和蒸汽压(k Pa)
无资料
引燃温度(℃)
无资料
爆炸上限/下限[%(V/V)]:
8.7/1.1临界压力(MPFra bibliotek)无资料
临界温度(℃)
无资料
主要用途
原油处理安全技术文件MSDS
![原油处理安全技术文件MSDS](https://img.taocdn.com/s3/m/4a70e435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e2.png)
原油处理安全技术文件MSDS1. 概述原油处理安全技术文件材料安全数据表(MSDS)提供了关于原油处理过程中应遵循的安全措施以及紧急情况下的应对方法。
本文件旨在确保工作人员在处理原油时能够识别潜在风险并采取适当的安全预防措施。
2. n2.1 化学品名称- 原油2.2 化学品成分- 原油是一种复杂的碳氢化合物混合物,主要由烷烃、环烷烃、芳香烃和少量硫化物组成。
2.3 联合国UN编号- UN 12022.4 危险分类- 根据国际化学品分类和标签协调系统(GHS),原油被归类为易燃液体,具有以下危险特性:- 易燃性:原油蒸气与空气混合后可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 腐蚀性:原油可能对某些金属和非金属材料产生腐蚀作用。
- 毒性:长时间暴露于原油蒸气中可能对人体造成健康损害。
3. Hazards n3.1 物理危害- 易燃液体:原油蒸气与空气混合达到一定比例时,遇火源可能引发爆炸。
- 蒸气压:原油具有一定的蒸气压,高温或泄漏情况下可能导致蒸气扩散。
- 腐蚀性:原油可能对皮肤、眼睛和呼吸道产生刺激和腐蚀作用。
3.2 健康危害- 吸入:长期吸入原油蒸气可能导致呼吸道刺激、头痛、眩晕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中毒甚至死亡。
- 皮肤接触:原油可能引起皮肤刺激、炎症,甚至化学烧伤。
- 眼睛接触:原油对眼睛具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可能导致视力损伤。
- 摄入:误食原油可能导致消化系统严重损伤、中毒甚至死亡。
4. First aid measures4.1 吸入- 立即转移到新鲜空气处,保持呼吸道的通畅。
- 若呼吸困难,给予氧气吸入。
- 必要时,拨打急救电话寻求专业医疗援助。
4.2 皮肤接触- 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受污染的皮肤部位至少15分钟。
- 脱去受污染的衣物,避免污染其他部位。
- 若症状严重,寻求医疗援助。
4.3 眼睛接触- 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眼睛至少15分钟,轻轻眨眼。
- 避免用手揉搓眼睛。
- 若症状严重,寻求医疗援助。
4.4 摄入- 立即给予大量清水催吐。
柴油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柴油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https://img.taocdn.com/s3/m/8c0185b1f12d2af90342e6ba.png)
小量泄漏:用活性炭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
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储运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应与氧化剂、卤素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饱和蒸汽压(kpa)
无资料
相对密度(空气=1)
4
临界温度(℃)
燃烧热(KJ·mol-1)
溶解性
不溶于水
燃
烧
爆
炸
危
险
性
燃烧性
可燃
闪点(℃)
38
爆炸极限(%)
0.7~5.0
最小点火能(MJ)
引燃温度(℃)
最大爆炸压力(Mpa)
危险特性
遇明火、高热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和大气可造成污染。本品易燃,具刺激性。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一般作业防护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入:立即就医。 切断火源,泄露物采用沙土等不活泼物质掩盖吸收,装入指定容器后处理。 全面通风。搬运时要固定牢固。空容器可能有残留,注意处置。远离热源、明火或火花。
包装
储存注 意事项 器中蒸气压过高。不要压、砍、焊接、钻孔或研磨容器,不要将空容器靠近热源 或明火。 包装类别 Z01 包装方法 无资料 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的库房。密闭保存,与其他物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远离热 源、火花或明火。本品易被氧化,长期储存会结晶而发生爆炸
害
侵入途径 急性毒性
健康危害
吸入、食入、皮肤 LC50:无资料 LD50:≥ 4300 mg/kg 刺激眼睛和皮肤,导致皮肤红肿、干燥和皮炎,食入将引发恶心、
呕吐和腹泻,影响中枢神经系统,表现为兴奋,继而引发头痛、眼 花、困倦及恶心,更严重者将精神崩溃、失去意识、陷入昏迷,甚
至由于呼吸系统衰竭导致死亡。吸入高浓度蒸气将影响中枢神经系
标识
理化性 质
危险特 性与消
防
中文名 危规号 危险性类别
外观与性状
原油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原油 无资料 无资料
分子(结构式) UN编号 毒物分类
深黄棕色或墨绿色液体,无刺激气味
相对密度
(水 =1)(空气 =1) >
熔(凝固)点:℃ -60 ℃
沸点 : ℃
溶解性 稳定性
禁忌物 主要用途
燃烧性 爆炸下限( V%)
统肺损伤,引发恶心、头痛、眼花至昏迷。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按用大量水冲洗冲洗皮肤至少
15 分钟。就医。
急救措 施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水冲洗眼睛,至少
15 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撤离现场到空气新鲜处;如呼吸停止,进行人工呼吸;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有适当的解毒剂,立即服用) 。就医。
泄漏应 急处理 操作注 意事项
无资料
工程控制:采用通风装置。 呼吸系统防护:无资料 眼睛防护: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橡胶工作服 手防护:防护手套。
火灾危险类别
在常温常压下稳定 四氧化氮、强氧化剂
易燃 无资料 无资料
不溶于水 饱和蒸气压( kPa)
聚合危害 无资料 闪点(℃) 爆炸上限( V%)
危险特性
无资料
灭火方法
二氧化碳、干粉、泡沫。用水无效
无意义 无资料 无资料
<0 - >1093.3 ℃
无资料 无资料
- 32.2 ℃ 无资料
毒性及 健康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