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现象认识本质
透过现象看本质主题作文7篇
透过现象看本质主题作文7篇透过现象看本质主题作文【篇1】“二战”期间,为了加强对战机的防护,英美军方调查了作战幸存飞机上弹痕的分布,决定哪里弹痕多就加强哪里。
然而统计学家沃德力排众议,指出更应该注意弹痕少的部位,因为这些部分受到重创的战机,很难有机会返航,而这部分数据被忽略。
事实证明,沃德是正确的。
读了这段话,我明白了往往人们被忽略的地方,更应该去注意,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虽然飞机有些地方弹痕多,但它却仍然可以幸存下来,透过这个现象可以看出那些弹痕部位并不是飞机的要害,有些地方看上去没有弹痕,可是一旦中弹就会机毁人亡,根本没有返航的机会。
如果只注重加强了不重要的地方,而忽视了重要的地方,那将使防护工作适得其反。
生活中也一样,往往人们只注重了一些事物的表面现象,却没想到造成其表面现象的深层原因是什么,所以,只能做出一些表面的努力,也只会取得一时的成功,不会永远领先。
就好像学习一样,有的家长只注重孩子学习成绩怎么上不去,做了许多卷子,上了很多速成班,却仍然没能改变学习成绩,但家长却没有想过,孩子面对学习是怎样的学习态度,真的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吗?孩子的表面成绩不好,是因为没有更深的理解怎样学习,是没有好的学习习惯,为什么不先改变习惯,再改变成绩呢?另一方面是有些上学寄宿的孩子居然生活不能自理!这都是因为家长当年的过度呵护。
而许多家长却不知道其中的原因,只是一味地教育孩子怎么怎么做,可孩子仍然不知道怎么做。
这就好像是母鸟把小鸟的翅膀割掉了,而母鸟却对他说:“你飞呀!飞呀!怎么这么没用!”由于当年的娇惯,孩子丧失了独立的能力,准确的说这种能力是被家长剥夺的!孩子不能自理,家长要透过这个现象来找到根本的原因——就是过度呵护,看到了事情的本质,也就有了处理方法,而并非盲目的叮嘱。
生活中的许多现象都要通过本质来解决,就如同孩子的学习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一样,只有透过现象看本质,才能让问题从根本上解决。
透过现象看本质主题作文【篇2】窗子里的人喜欢往窗外看,看外面的景物随四时而变化,看春天花开,看冬日雪落,看风乍起,吹皱一池秋水,看雨飘落,路上的行人在夏雨中匆匆走过……人确实需要向外看的勇气,不能囿于一室之中,泯灭突破藩篱的渴望。
哲学基础课件——透过现象认识本质
D、它的发挥 受到主客观因素 的制约
3、邓小平为我们设计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宏伟蓝 图,提出了一系列的有力措施,我国人民正以创造 性的劳动 向既定目标 前进。这一事实主要说明
A、人在实践的基础上能认识事物 的现象
B、人能通过抽象思维活动反映事物 的本质 和规律
C、人的认识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能指导人们的活动
人类基因组“工作框架图”的绘制成功,探索人类自身的状况, 为的还是更好地生存和发展。其计划性、目的性同样很强。
认识具有预见性和创造性:
人可以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预见自然和社会的变化,预见自 己行为的结果,预见未来。人们还可以展开想象的翅膀,想象出那 些现实中暂时还没有的事物。之所以能如此,原因就在于人可以认 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第五课 透过现象认识本质
第一节 要重视发挥主观能动性
第一课时
主观能动性是人区别于物的特点
1、人区别于物的特点是 :具有主观 能动性 即自觉能动 性,是人类特有的能力和活动
它包括互相联系的三个方面
主观 能动 性含义的 三个方面 1、认识世界的能力 与活动—“想”
2、改造世界的能力 与活动—“做”
三方面相互联系 的原因
包括认识事物 的现象,认识事 物 的本质 和规律以及认识所共 有的预见性、创造性、目的性、 计划性、指导性等
人的主观 能动性能够把客观规 律作为行动的向导,把思想、计 划和方案等 观念的东西 用于指 导 实践,以自己创造 性的活动 改造世界,达到预期的目的。
3、精神状态-----决 心、意志、干劲
包括人的情感、性格、意志等 心理品质和精神状态,它对人的 活动会产生导向与选择、激发与 抑制、控制与调节的巨大影响
要充 分认 识这 一特 点
高二政治 第五课:透过现象认识本质人教版知识精讲.doc
高二政治第五课:透过现象认识本质人教版【同步教育信息】一. 本周教学内容:第五课: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第二节:学会分析事物的本质第一框:认识的根本任务二. 重点、难点:(一)重点认识的根本任务在于透过现象认识本质,不仅是本框题的教学重点,也是全课的教学重点之一。
因为:从本课的中心议题来看。
本课的中心论题是透过现象认识本质,阐明这一论题需要从两方面来论述,一是为什么要透过现象认识本质,二是怎样透过现象认识本质。
因此,这个教学重点是直接关系到本课的中心论题得以说明的基础。
(二)难点现象与本质的区别是教学难点。
三. 具体内容:(一)学习目标:能够结合切身经验了解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基本含义;能够列举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实例,说明真理的确切含义。
能够通过对某一事物的认识过程的分析,结合有关的理论分析,理解认识的根本任务为什么是透过现象抓住本质和规律;能够分析“只看现象不看本质”的危害性。
通过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区别的教学,提高比较分析能力。
通过关于认识的根本任务为什么是透过现象认识本质和规律的三条理由的分析,培养学生综合概括能力。
(二)学习提纲第二节:学会分析事物的本质1. 认识的根本任务(1)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基本含义。
(2)认识的根本任务是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①从现象与本质、规律的区别来说,认识了现象不等于认识了本质和规律。
②从认识的程度、水平来说,认识需要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③从认识的作用来说,只有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正确认识,才能更好地指导实践。
(3)要提高“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自觉性。
(三)问题解析1.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含义:对事物现象的认识属于感性认识,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属于理性认识。
2. 认识的根本任务是什么?为什么?认识的根本任务就是经过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1)从现象与本质、规律的区别来说,认识了现象不等于认识了本质和规律。
①现象与本质、规律的区别:现象是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它是个别、多变的东西;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是同类现象中一般的东西,是事物相对稳定的内部联系;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联系。
透过现象认识本质
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第一节认识事物必须把握事物本质与事物现象事物都有自己的现象和本质,每一事物都是现象和本质的统一体。
现象和本质既有区别又紧密联系,它反映人们对事物的认识过程和认识深度。
因而,认识的根本任务是透过现象认识本质。
正确理解和把握本质与现象的关系,对于我们认识事物有重要意义。
一、现象和本质及其辩证关系本质和现象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一对范畴。
香山红叶、西湖垂柳是自然景象;气温的高低变化、天气的阴雨晴风是气象;人们待人接物、言谈举止是人的表象。
景象、气象、表象就是客观世界呈现出来的现象。
世界的现象是丰富多彩的,但是,这些现象并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有根有据、有规律可循的。
自然景象表现了大自然生生息息的规律;气象反映了天气变化的规律;人的表象反映了人的内在本质。
总之,任何现象后面都隐藏着事物的本质。
任何事物都具有现象和本质两个方面。
自然界有现象和本质两个方面。
我们知道自然界的现象千差万别、息息变化,令人目不暇接,但无论怎么变化,在每一类现象中,都存在着某种本质。
海洋潮汐有半日潮、全日潮、混合潮;有大潮、小潮,这些现象纷繁复杂,但背后隐藏的是引力作用的本质。
树根向下生长、树干向上生长,两种现象的本质都是植物对单向环境因素刺激的反应。
“桂林山水甲天下”,其石头千姿百态,形状各异,但无论像动物还是似瓜果,都是由桂林地区的地质状况造成的,本质上都是由于桂林地质是石灰岩层组成,易被雨水等冲刷溶蚀,石炭岩的主要成分碳酸钙溶解程度不同,形成形态各异的山石。
人类社会各个领域的事物也都有现象和本质两个方面,例如:我们都知道可以用货币去购买商品。
但在古代,曾经有一个时期是用实物进行交换:二只羊换一担米;一尺布换半斤茶叶,那么,当时,人们是凭什么决定物物交换的比例呢?通过学习,我们知道无论哪种商品,都是劳动者生产的,一切商品中都凝结着劳动者无差别的社会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
这就为交换提供了依据。
所以,交换的比例是由商品的价值决定的。
第五课透过现象认识本质.doc-第五课透过现象看本质
第五课透过现象认识本质一、教育和教学目标:(一)知识素质要求1、基本概念理解:(1)主观能动性的含义及其表现。
(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3)结合实例说明真理的确切含义。
2、基本原理识记:创造性思维、合理想象在认识中起积极作用的一些事例。
理解:(1)结合实例说明为什么必须重视发挥主观能动性。
(2)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物质条件、客观规律和自身素质的制约。
(3)以事例说明认识的根本任务是透过现象认识本质。
(4)以事例说明要认识事物的本质,必须占有大量可靠的感性材料,分析事物的本质,是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
(5)结合事例,理解认识要不断深化、扩展、向前推移。
(6)结合事例,说明在认识过程中分析与综合的意义。
运用:(1)运用有关原理,结合事例说明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否认或夸大主观能动性为什么是错误的。
(2)举例说明认识的根本任务,进而分析“只看现象不看本质”的危害。
(3)运用有关原理,针对某一社会实际问题进行实地调查,写出调查分析报告。
3、方法论意义(1)坚持正确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达到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目的。
(2)学会分析事物的本质。
(二)能力素质要求1、提高比较分析的能力。
(1)比较主观能动性的不同表现及否认或夸大主观能动性的观点;(2)比较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3)比较认识的扩展、深化、推移;(4)比较概念、判断、推理的作用;分析与综合的意义。
2、提高辨证思维的能力。
(1)理解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制约它的因素之间的关系;(2)理解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3)理解分析与综合的关系。
(三)思想觉悟要求(1)提高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自觉性,把自己培养成对社会有用的人;(2)透过现象看本质,端正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认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主观能动性的三个表现。
2、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规律的制约,而客观条件的制约又给人发挥主观能动性提供了了广阔的余地。
3、认识的根本任务是透过现象看本质。
4、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第二个条件。
第五课透过现象认识本质
人类认识世界的能力和活动与动物又有什么区别
呢?人类的认识活动有什么特点呢?
人类认识世界是积极的能动的,而不是消极被 动的,即具有主观能动性。表现在:
①人的认识活动是有意识、有计划、有目的的。
这是讲认识活动的特点。 ②人不只是反映事物的外部的表面的现象,而且具有抽象思维能力, 能通过思维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这是指认识能力,是人高于一般动物之处;又是讲认识活动, 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是人特有的认识活动。正是因为人的认识的 这一特点,才有各门科学理论知识,才使人超出了动物界。
第五课 透过现象认识本质
人要取得改造世界的胜利,从自 然界取得物质生活资料,就要正 确认识客观世界。那么,人有没 有能力认识客观世界,人怎样认 识客观世界,这就是第五课要学 习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 要重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人为什么要重视发挥主观能动性? 人怎样才能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 要回答这两个问题, 首先要明确什么是人的主观能动性。
什么是人的主观能动性呢?
1
主动能动性是人区别于物的特点
1、主观能动性也叫自觉能动性,
是人类特有的能力与活动
2、主观能动性包括三个方面
(1)人类认识世界的能力和认识世界的活动——“想”什么是认识?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人们在同客观世界的接触过程中,客观事物反映 到人的头脑中,就形成了认识。
有人会说, 动物同客观事物相接触,不也产生认识吗?
人比蜜蜂高明的地方,在于人能用意识指导自己 的行动,有计划、有目的地去进行改造世界的活 动。动物也能改变环境,造出精美的蜂房,但这 只是一种自然本能,不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而人则不同,人具有主观能动性。
表现在:
①人能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去改造客观世界。这是 人类改造世界活动的特点。
第五课透过现象认识本质
第一,从现象与本质、规律的区别来 说,认识了现象不等于认识了本质 和规律
例一,我们现在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商品市 场中,我们看到
例一:在商品市场中
商品经济的现象 商品时多时少 价格时高时低 企业兴盛衰败 感性认识
认识问题中的辨证法是————感性认识需要发展 为理性认识
• 5.法国天才数学家格勒阿的挚友鲁柏被人刺死,死时鲁柏手里 • 死死捏着没吃完的馅饼,数学家来到三楼314房间,思索后肯定 • 地说,314号的主人吉姆就是杀人凶手,因为馅饼英语是PIE, • 而希腊语含义是π,其值是3.14。鲁柏是善于思考的人,临死 • 时,他用馅饼来暗示凶手所住的房间,根据这一分析,警方很快逮捕了 • 吉姆。材料体现的哲理是( )
(
)
A
A、客观物质对象在人脑中的反映
B、客观物质在人脑中正确的反映
C、按照一定的逻辑体系组成的知识体系
D、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人脑中的反映
3、感觉到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即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
东西才能更深刻的感觉它。这主要说明( D )
A、 感觉反映活生生的现象是可靠的,理解是抽象的不 可靠的
B、对事物现象的认识是感性认识,对事物本质的认识是 理性认识
三、要提高 “透过现象认识 本质”的自觉性
第一,不要满足于对事物现象的认识。而 要把现象作为入门的向导,通过现象认识事 物的本质。
第二,由于现象认识问题危害多多,不 能满足于感性认识,需上升到理性认识, 这就要努力学习科学理论知识。
第三,认识的根本任务是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 性认识,这是基本原理,遵循该原理,就要慎对 社会生活中的重大问题,透过现象,正确认识其 本质
透过现象认识本质课件 共51页
反映中国政府在维护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 化权益上所做出的不懈努力和执着追求。
辨题: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就能正确发 挥主观能动性,推动社会进步发展。
考点二:透过现象看本质
1、现象与本质 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3、真理是人们对事物本质极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 4、认识的根本任务是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并 能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5、分析与综合相结合 6、创造性思维、合理想象在认识中的作用
第三、精神状态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 → 中,必然遇到困难、挫折、暂
时失败,需要坚强的意志
考点一、要重视发挥主观能动性
1、《揠苗助长》的寓言故事的哲学寓意是
( ABCD )
A、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 B、客观规律始终制约着主观能动性 C、不同的能动性带来的结果不同 D、违反客观规律,就要受到规律的惩罚
B
C.理性认识必须回到实践中去
D.认识事物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
4.辨析:认识的根本任务就是认识的根本目的。
考点一、关于实践(基本特征;作用)
自觉的投身社会实践
认识世界
的活动
改造世界
都离
不开
人生价值
的实现 理想
方 法 论
实践
走与人民群众相结合 的道路
主体 人民群众
地
位 人类存在和发展的前提
人类认识的基础
考点二:透过现象看本质 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分析与综合相结合
分析就是把事物的整体或过程分解为各 个要素,分别加以研究的一种思维方法 和思维过程。
统一的
综合就是把分解开来的各个要素结合起 来,组成一个整体的思维方法和过程。
透过现象看本质的金句
透过现象看本质的金句1. "真正的智慧不在于看到表面的现象,而在于看到本质的本质。
"2. "世界上很多事情都是表象,只有深入本质才能找到真相。
"3. "把握本质,就能洞察事物的内在规律和本质特征。
"4. "只有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才能做出明智的决策。
"5. "掌握本质,才能把握事物的发展趋势和未来方向。
"6. "看待问题要从根源出发,挖掘本质原因才能解决实际问题。
"7. "人类进步的历程就是不断深入认识事物本质的过程。
"8. "只有深入研究事物内在规律和特点,才能做出更加准确的判断和预测。
"9. "看待问题要有全局视野,从多个角度分析问题的本质原因和影响因素。
"10. "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可以避免被表面迷惑而做出错误决策。
"11. "只有深入了解事物背后的原理和机制,才能更好地利用它们。
"12. "本质是事物最根本的特征,只有深入了解本质才能真正掌握事物。
"13. "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可以更好地理解事物的历史和未来发展趋势。
"14. "只有深入了解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在机制,才能创造出更好的产品和服务。
"15. "看待问题要从全局出发,从整体上把握问题的本质和关键点。
"16. "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可以更好地预测市场变化和行业趋势。
"17. "只有深入研究事物的内在规律和特征,才能创造出更加优秀的科技产品和技术方案。
"18. "看待问题要注重实际效果,从实际应用中挖掘问题的本质原因和影响因素。
"19. "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社会的演进历程和未来发展方向。
透过现象看本质议论文素材7篇
透过现象看本质议论文素材7篇透过现象看本质议论文素材【篇1】“眼见为实,耳听为虚。
”这是我们经常能够听到的。
如今,我们所处如此纷扰的世界里,眼见不一定为实,同样,耳听也不一定为虚。
如此纷乱的世界里,我们会被一些表象所迷惑,从而陷入歧途,落入苦海而终将无法自拔。
那么,我们如何去避开这些“假”的表象呢?如何去活得真诚,真实?这就需要我们有一颗清醒的大脑,而且时时刻刻保持清醒的状态,透过事物的表象看本质,这样,我们才不会活得糊涂,人生才会快乐。
年少轻狂的我们,恰恰处于通过表象而看不到本质的时期,很容易上当受骗,产生一些误会……,现在这样的情况其实不仅仅是在少年时期,社会上比比皆是。
有些专家学者同样也会犯这样的错,只看到事物的表象,而没有考究事物本质就把脑门一拍,一项不成功的决策就下发了。
对于生活中常见的一些事物,由于人们的思维定势,会按照自己狭隘的那种想法去想,然后去做,也许自己也没有看到错误,也没有感到什么,但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如此,后果可想而知。
因为对于每一件事,我们对它的认识不够到位,没有深入考究一件事情,没有看到事物的本质现象,就一个结论下定了。
历史上有许多英雄,名人之所以以失败而落幕,是因为他们没有看到别人对他的真实用心。
政治上的阴谋,如西楚霸王项羽,他武功盖世,堪称一世枭雄,但他就是没有一颗清醒的政治头脑,他看不透刘邦一举一动的本质,他在乌江亭旁自刎前说的那些话:“非我的武功不好,而是老天要灭我。
”其实,这句话是他推卸他没有看透事物本质而失败了的责任,他没有对自己负责。
所以,未看透事物本质是他在战场上的一个致命点,是一个决定事物成败的误点。
如果当时项羽在鸿门宴上看透刘邦所演的戏,不用拿剑去挡项伯,斩草除根,那么乌江前掉头的就不是他,也许,历史就会被他改写。
事后,获得功劳的战士们一起饮酒畅谈,大口吃肉大碗喝酒,而韩信垂头无语,他为项羽被表象所蒙蔽而伤心。
有一个英雄落幕,只留得《霸王别姬》流传至今。
透过现象认识本质:高中政治教案探究
透过现象认识本质:高中政治教案探究高中政治教案探究政治学作为一门学科,一直是人们探究社会、国家、政治现象的重要途径。
高中政治教育则是培养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国家政治形势的重要环节。
正确的政治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判断力和分析力,使其透过表象看本质,从而更好地完成这门科目的学习任务。
那么,在高中政治教案中,透过现象认识本质是如何实现的呢?一、分析问题的背景和条件在许多情况下,我们学习政治只是针对某些国家政治现象的表面特征,我们需要从分析问题的背景和条件入手,深入研究问题的产生背景、发展历程、主要原因、根源等问题,进而从中推导出问题的本质。
例如,在学习政治制度时,我们不能单纯地只了解一个国家的政治组织形式,而应该考虑到这个政治制度的产生历程、发展阶段、政治目的等。
只有通过透彻的了解,才能更好地认识问题的本质。
二、研究问题的原因和根源常言道,“治标不如治本”。
在高中政治教案中,了解问题的原因和根源,能够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重要方法。
例如,在研究中国发展中的历史问题时,我们不能只停留在一个单独的事件或现象上,而应该了解事件与时代的关系、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深层次关系以及历史演进的根源。
只有深入了解,才能真正了解问题。
三、观察问题的影响在政治现象研究中,透过现象认识本质,还需要准确观察问题的影响,从而可以更好地认识政治现象所反映的本质。
例如,在研究政治制度变革时,我们不仅需要考虑到制度的变革过程,还需要了解制度变革对社会和政治生活产生的影响,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认识问题的本质。
四、理解政治现象的复杂性在政治学研究中,很多政治现象是复杂的,不应停留在表面,而应深入学习并进一步分析,从中找到本质关系。
如何理解着重需要高中教育,这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中国政治的认识。
例如,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下的政治是多元化的,而不是简单的一党独裁,学生需要了解党内民主、制度民主和社会民主的体现,不仅要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要对世界主流政治制度进行深刻探讨和分析。
透过现象看本质作文(精选12篇)
透过现象看本质作文透过现象看本质作文(精选12篇)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许多人都有过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
你所见过的作文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透过现象看本质作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透过现象看本质作文篇1车是目前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我是一个普通的80后,随着祖国改革开放的脚步成长,我也是一个老司机,老司机不光要会开车,更要会修车。
只有你读懂了车还能像藤原拓海一样真正的驾驭车,车也是有感情的。
这几年祖国的改革日新月异,群众的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以前我们只能开自己家的车,现在我们不光能开自己家的车,有的群众还开上了邻居家朋友家的车!当然私自开其他人的车是有风险的,也发生了不少摩擦。
喜欢开邻居家车的人要注意安全,别被车主堵在4S 店就很尴尬了。
当然无间道里有句话说的好,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你当年开了别人的车,你自己的车没准就要被邻居开走。
这就是命运!还有一部分年轻的朋友不光局限于开国产车,他们觉得开了这么多年的国产车,我现在有钱了我想试试开外国车行不行?答案是YES。
我们国家有钱了,想开什么车开什么车,想怎么开车怎么开车,还有去俄罗斯和泰国飚车。
甚至有一次开两辆车的群众。
老司机TIPS:去泰国的司机一定要留神,不要租到改装车。
开改装车是非常危险的一件事儿。
主要是心里震撼太大。
我现在经常感叹祖国的发展和强大。
说实话开外国车在我小时候简直是不敢想像的事情。
最后老司机再说一点,从人文的角度上说,之前我们只能开跟自己不同款的车型,但是目前文化的开放程度,让某一部分喜欢开同款车型的群众,也能当司机了。
这些“另类”的司机总是前往东单公园进行飚车,也给当地派出所带来了不小的困扰。
透过现象看本质作文篇2霍金和加州理工学院的理论物理学家莱昂纳德?蒙罗蒂诺合写的一篇文章。
文章开头描述了这样的一种场景:一群金鱼被养在圆形玻璃鱼缸里,他们看到的世界和我们所处的世界,哪个更真实?鱼有的眼光,鱼有鱼的看法,我们有我们的视角和价值观,哪个更真实?这就需要我们学会透过现象,看清实质的本领,做一条不被表象迷惑的“鱼”。
第五课 透过现象认识本质
第五课透过现象认识本质1、人区别于物的特点是:人具有自觉能动性。
人的自觉性,又叫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人类特有的能力与活动。
它包括相互联系着的三个方面:第一,人类认识世界的能力以及人们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能动地认识世界的活动,突出地表现为我们通常说的“想”;第二,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以及人们在认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即通常我们所说的“做”;第三,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所具有的精神状态,即通常所说的决心、意志、干劲等。
(“做”是“想”的基础,“想”是“做”的指导,“想”和“做”的过程,需要良好的精神状态作支撑。
)2、为什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第一,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透过事物的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与规律;第二,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利用规律和条件,改造世界,创造美好的生活;第三,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战胜种种困难、挫折甚至暂时的失败。
3、如何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第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因素的制约,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就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从客观实际条件出发;第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还受一系列主观因素的制约,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就必须不断积累正确的主观因素。
4、如何处理好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的关系?第一,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离不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第二,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和前提;第三,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5、如何处理好发挥主观能动性与主观因素的关系?第一,积累起来的主观因素越正确,就越有利于发挥主观能动性,因此,我们必须不断学习,不断地实践,积累知识,锻炼能力;第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利益出发点问题,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因此,我们必须选择正确的利益出发点,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
6、现象是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它是个别的、多变的东西,能够为人的感觉器官所直接感知。
本质是事物相对稳定的内部联系,是事物的根本性质,只能由人的理性思维去把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课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第一节要重视发挥主观能动性【教学目标提示】(一)识记:人区别于物的特点是人具有自觉能动性。
(二)理解:①列举事实,说明人类主观能动性在不同情况下的表现;②通过实例,说明人类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③分别说明人类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物质条件、客观规律和自身素质的制约;(三)运用:列举社会生活中正反两方面的实例,比较说明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否认或夸大主观能动性都是错误的。
【知识体系】1.是什么⑴人区别于物的特点想做⑵主观能动性的含义精神状态⑴事物的本质与规律隐藏于现象之中主观主观能动性 2.为什么⑵事物不会自动满足人的需要⑶人们会遇到种种困难、挫折3.怎么做⑵必须不断积累正确的主观因素【重点难点突破】(一)主观能动性的三个表现1、了解主观能动性是人区别于物的特点,理解主观能动性的含义,不仅为学习后四课奠定了基础,也为理解全书的理论结构提供了一把“钥匙”。
2、要明确主观能动性三个表现的含义,并注意“这种能力和活动是在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的”,“这种能力的实现和活动的开展是在认识指导下进行的”。
3、主观能动性的内容包括相互联系着的三个方面(表现):第一,人类认识世界的能力及人们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能动地认识世界的活动,突出地表现为我们所说的“想”。
想问题就是认识世界。
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人类积极的能动的认识世界的能力和活动首先表现在,人在实践基础上不仅能认识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通过抽象思维活动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同时还表现在,在实践基础之上所形成的认识具有预见性和创造性,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因而能指导人们的活动。
第二,人类改造世界的能力以及人们在认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的活动,即通常我们所说的人以自己创造性的活动改造世界,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越来越具有创造性,这表现在:一是改造自然界,改变自然物的形态和内部结构,创造出自然界原来不存在的、单靠自然力量也不能产生的东西;二是改造人类社会,即形成、改造和创造着自己的社会联系和社会关系。
人们改造世界的一个重要表现,是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变或创造条件,发挥其有利作用,限制其破坏作用,甚至变有害为有利。
第三,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所具有的精神状态,即通常所说的决心、意志、干劲等。
决心、意志、干劲等精神状态具体表现为积极主动的进取精神,吃苦耐劳的牺牲精神,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孜孜不倦的务实态度等。
这些精神状态始终贯穿于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并对这些活动有巨大影响。
4、关于主观能动性的第一个和第二个表现,在学习中要准确理解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的困难。
这两个表现首先可以简化为“认识世界的能力和活动”,“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
第一个表现,无论是认识世界的能力还是认识世界的活动,都是在社会实践基础上进行的。
从这个意义上说,是先有“做”后有“想”。
第二个表现,改造世界的活动是在认识世界的指导下进行的。
从这个意义上说,是先有“想”后有“做”。
(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与其所受的客观规律制约之间的关系(1)、两者的关系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我们必须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和基础。
①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离不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人们要想按客观规律办事,就必须先了解、认识规律,并在事物运动中把握规律,而这离不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此外,人们按客观规律办事还需要一定的客观物质条件,这同样离不开发挥主观能动性。
所以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
②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又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和基础。
规律具有客观性,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要受客观规律的制约,这是唯物论的基本原理。
人们只有对客观规律把握的程度越高、了解得越深,越是按客观规律办事,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才越能取得积极的效果。
从质的差别上看,人们是否按规律办事,决定着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否收到积极的效果,从量的差别来看,人们按规律办事的程度,决定着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收到的积极效果的程度。
(2)、防止两种错误的观点:一是不尊重客观规律,片面夸大主观能动性的唯心主义观点;二是夸大客观规律的制约作用,放弃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悲观失望、无所作为的观点。
◆这个关系包括两个层次:一是客观规律对主观能动性的制约作用。
从质的差别来看,“人们是否按规律办事,决定着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否收到积极的效果”;从量的差别来看,“人们按规律办事的程度,决定着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收到积极效果的程度”。
二是正因为客观规律制约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人们才需要积极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去认识和利用规律,以便做到按规律办事。
◆分析和批判两种错误观点,即“不尊重客观规律,夸大主观能动性”的唯心主义观点和“认为客观规律妨碍了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放弃发挥主观能动性”,人在客观规律面前无能为力的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人类的两项基本活动,这些活动要顺利进行,最根本的是要正确认识和处理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
我们正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更需要处理好这二者的关系。
人们(四)为什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1、事物的本质与规律隐藏于现象之中,人们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运用抽象思维能力,才能透过事物的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与规律,从而正确地指导人们的行动。
(即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需要)2、事物不会自动满足人的需要,人们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实实在在的行动,利用规律和条件,才能改造世界。
我们应该从现有条件出发,改变不利条件,创造出新的有利条件。
(即利用规律改造世界的需要)3、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种种困难、挫折和失败,这就需要坚强的意志和十足的干劲,需要充满活力的精神状态。
(即克服困难战胜挫折的需要)总之,人们要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有所建树,就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五)怎样才能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从以下几个主要方面来考虑:第一,要坚持一个根本的哲学观点:物质和意识的辩证统一。
第二,要按照一个根本的制约因素——客观事物的性质和规律,去想去做。
第三,要创造一定的物质条件,使用一定的物质工具。
第四,要通过实践这个根本途径。
第五,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
四、迷津问题点拨(一)注意“意识的反作用”、“意识能动作用”、“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内涵和外延的不同:1、三者的内涵和表现不同:意识的反作用是指在实践活动中,意识总是指挥着人们使用一种物质的东西作用于另一种物质的东西,从而引起物质具体形态的变化。
主要表现为:两种不同性质的意识(正确或错误)对事物的发展起不同作用。
意识的能动作用,一是意识能动地反映客观世界,二是意识能动地通过实践反作用于客观世界。
它首先表现在意识不仅能正确地反映事物的外表,而且能正确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其次意识能反作用于客观事物,以正确的思想为指导,通过实践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而主观能动性是指人类特有的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它包括三个方面(略)。
2、外延不同:意识的反作用包含于意识的能动作用,是意识能动作用的第二个方面;意识的反作用和意识的能动作用都包含于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表现。
(二)人与物的区别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区别于物的特点是人具有自觉能动性,这也是人类很早就意识到的一个事实和观点。
“人区别于物”中的“物”,既可以泛指人之外的一切事物,也可以理解为专指动物,在这里最好从“动物”意义上使用和理解。
(三)本质与规律的区别本质和规律二者虽然都是事物的内在联系,都是理性认识的对象,但二者又是有区别的。
第一,含义不同。
本质是事物的根本属性,是同类现象中一般的东西,是事物相对稳定的内部联系;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第二,从认识的程度看,认识了事物的本质不等于认识了规律。
规律不仅是从现象深入到本质,还(四)利用规律与“改造规律”、“创造规律”的区别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认识规律的内容、表现形式、存在条件。
在认识的基础上,就可以改变或创造条件,从而改变规律起作用的方式,发挥其对人们有利的作用,限制其破坏作用,甚至变有害为有利。
这就是“利用规律”。
“利用规律”是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一个重要表现,它不是“改造规律”、“创造规律”。
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不能“改造规律”、“创造规律”,否则违背了规律的客观性,就会遭到规律的惩罚。
(五)注意几个易错点:①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是相互制约、不可分割的( )②规律的客观性与意味着人们必须要听从规律的摆布( )③只要坚持正确的价值观,主观能动性就能得到充分发挥( )④只要把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结合起来,就能收到与预期的效果( )【跟踪强化训练】(一)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3分,共48分)人的自觉能动性,又叫主观能动性,是人类特有的能力与活动,它包括三个方面:“想”、“做”、和“精神状态”。
据此回答1—3题1、材料中主观能动性所说的“做”是指A、人类认识世界的能力以及人们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能动地认识世界的活动B、人类在实践的基础上不仅能了解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C、人类改造世界的能力以及人们在认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的活动D、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所具有的精神状态2、人类积极的能动的认识世界的能力和活动,表现在①透过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②积极主动的进取精神③在实践的基础上所形成的认识具有预见性和创造性,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④利用对规律的认识去改造世界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3、下列说法中强调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具有精神状态的是A、星星之火,可以燎原B、女娲补天 C物及必反D、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人们要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有所建树,就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据此回答4—6题:4、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原因是①事物的本质与规律隐藏于现象之中②事物不会自动满足人的需要③规律是客观的,我们在做事情时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④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和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种种困难、挫折,甚至暂时的失败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5、主观能动性并不是可以随意发挥,制约因素主要有①客观规律②客观条件③人的观念、能力、方法和身心健康的程度④主观因素6、下列说法不符合上题观点的是A、只讲需要,不讲可能;只讲干劲,不讲条件;只讲热情,不讲科学B、花开花落各有时C、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D、解放思想,实事求是7、俗话说“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
这句话告诉我们A、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就是敢想敢干B、是否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办事能否取得成功没有必然的因果联系C、人们是否按客观规律办事,决定着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否收到积极效果D、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揠苗助长”事与愿违,“庖丁解牛”则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