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教案食物的消化过程和营养吸收

合集下载

第8章第2节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优秀教学案例(第1课时)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第8章第2节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优秀教学案例(第1课时)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5.反思与评价促进全面发展
案例中,教师注重学生的反思与评价,帮助他们总结所学知识,提高自我认知。通过反思,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从而激发内在的学习动力,促进全面发展。
(二)问题导向
本节课将围绕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展开,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教师可以设计如下问题:
1.食物在人体内是如何被消化的?
2.消化液在消化过程中扮演什么角色?
3.营养物质是如何被吸收的?
4.如何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促进身体健康?
(三)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是本节课的重要教学策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围绕问题展开讨论、合作探究。在小组活动中,学生可以互相交流、分享观点,共同解决问题。教师在此过程中要关注各小组的讨论情况,适时给予指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提高课堂的互动性。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如何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促进身体健康?”
2.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分享各自的饮食心得,探讨如何合理搭配食物,保证营养均衡。
3.每个小组选出一名代表进行汇报,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引导他们认识到饮食健康的重要性。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食物消化与营养物质吸收的过程、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等关键知识点。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掌握消化系统的组成,包括口腔、食管、胃、小肠、大肠等器官的结构与功能。
2.了解消化腺的分泌功能,掌握唾液、胃液、胰液、胆汁等消化液的作用。
3.掌握食物消化与营养物质吸收的过程,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4.能够运用图表、模型等教学资源,分析消化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科素养。

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2.2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教案(附导学案)

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2.2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教案(附导学案)

课题《第二节消化和吸收》教案第1课时人的消化系统教学目标 1.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2.记住消化的概念。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消化的概念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教学方法讨论探究合作教具试管、碘酒、馒头、消毒棉絮、温度计、清水、热水等教学内容教法,学法问题引入1.我们每天吃的食物都含有哪些营养成份?2.食物中的这些成分只是构成人体内这些成分的原料。

那么食物中的这些成分是怎样转化成人体内这些成分的呢?明确目标授课口腔是消化系统的起始部分,口腔中有哪些与消化有关的结构?回忆自己在进食时这些结构分别有什么作用?口腔仅仅起到嚼咀食物的作用吗?下面我们来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请一位同学吃馒头,但不能白吃,要求慢慢地嚼咀,细细地体味。

看能否吃出什么味道。

馒头并未放糖,为什么会吃出甜味呢?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创设问题情境学生思考回答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和维生素。

消化吸收引入新课。

学生回答牙齿、舌、唾液腺牙齿嚼咀,舌搅拌,唾液腺分泌唾腺,能湿润食物。

学生活动口中有点甜。

学生思考,馒头变甜是否是淀粉在口腔中发生了变化?我们假设淀粉在口腔中发生了变化,这个变化并与唾液有关。

下面我们来一起探究我们的假设是否正确提醒:探究中的“提示”部分演示请××同学谈谈你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是什么?并解释。

口腔中的什么物质使淀粉发生了变化?哪个试管内的淀粉发生了变化?为什么?牙齿、舌和唾液的作用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既然牙齿这么重要我们怎样进行保健?科学实验证明:蛋白质、脂肪在口腔中不能被消化,只有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部分转变成麦芽糖。

麦芽糖有甜味的原因,这就是为什么细嚼馒头有甜味。

麦芽糖还需要进一步消化才能被人体吸收。

因此,口腔只具有初步消化淀粉的作用。

那么什么叫消化呢?阅读教材P29-30消化的概念。

补充: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并不是所有的都必须经过消化才能被吸收!只有大分子的有机物,如:淀粉、蛋白质、脂肪必须经过消化而水、无机盐、维生素则不需要经过消化就可以直接被人体吸收。

七年级生物下册消化和吸收教案

七年级生物下册消化和吸收教案

七年级生物下册消化和吸收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消化的概念,知道消化系统的组成。

2. 使学生掌握食物的消化过程,理解各种消化器官的功能。

3. 让学生了解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明白吸收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1. 食物的消化过程。

2. 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三、教学难点1. 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过程。

四、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食物模型、消化器官图片等教学资源。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彩笔等学习用品。

教案内容:第一课时:消化和吸收的概念及消化系统的组成一、导入新课1.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提问: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有哪些?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食物中的营养物质需要经过消化和吸收才能被人体利用。

二、自主学习1. 请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消化的概念。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讲解。

三、课堂讲解1. 讲解消化系统的组成,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

2. 介绍消化道各器官的功能,如口腔、胃、小肠等。

四、案例分析1. 教师展示食物消化过程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

2.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消化过程。

五、课堂小结1.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内容。

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

第二课时:食物的消化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提问:食物在消化道中的消化过程是怎样的?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本节课我们将学习食物的消化过程。

二、自主学习1. 请学生阅读教材,了解食物的消化过程。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讲解。

三、课堂讲解1. 讲解食物的消化过程,包括物理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

2. 介绍各种消化酶的作用及消化器官的功能。

四、小组合作1. 教师布置小组合作任务:分析食物消化过程。

2.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消化过程。

五、课堂小结1.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内容。

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

第三课时: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提问:营养物质是如何被人体吸收的?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本节课我们将学习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部编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第2课时 食物的消化过程和营养吸收

部编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第2课时  食物的消化过程和营养吸收

第二节消化和吸收第2课时食物的消化过程和营养吸收一.教学目标:1.概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2.尝试解读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内被吸收的曲线图;3.分析小肠的结构和功能的关系,说出小肠的结构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二.重点和难点:重点:分析小肠的结构和功能。

难点: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小肠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教法建议:关于吸收的概念可以从“细胞需要营养,而人体的营养是由消化系统摄取的,这些营养如何从消化系统到达肌体各部分的细胞呢?”这一问题的讨论引出。

关于吸收的主要器官是小肠,可由学生讨论得出,并通过观察小肠实物或利用录像让学生对小肠表面大,小肠绒毛壁薄,小肠绒毛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等适于吸收的特点有较为直观的认识。

关于吸收的过程是比较抽象的,建议先看录像《消化吸收》后半段,里面的动画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这一过程,然后再归纳总结。

其中脂肪酸和甘油的吸收途径是容易弄错的,因此要特别强调一下。

教学过程设计:<引入>:问题:1.食物经过消化最终形成哪些物质?2.真正需要这些营养的是什么?这些在消化道中的营养成分怎样才能到达需要它们的每个细胞呢?细胞又如何利用它们呢?这就是我们要在第一节学习的内容--营养物质的吸收。

营养物质只有进入循环系统,才能被运送到机体各部分需要它们的细胞处,这一过程就是"吸收"。

哪些物质能进入循环系统被吸收呢?食物中的蛋白质、脂肪和糖类在消化管内消化成小分子后被吸收,而食物中的水、无机盐和维生素,不经过消化,在消化道内直接被吸收。

在消化道的哪些部分营养成分可以进入循环系统呢?那些部位得具备什么特点呢?先由学会讨论,再总结。

(学生应该能想到:面积大,结构薄,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人体的各段消化道的吸收能力是不同的。

口腔和食道几乎无吸收养分的能力,胃粘膜仅可吸收酒精和少量的水。

这也就是喝酒伤胃的原因。

大肠则可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部分维生素,因此营养物质主要是依靠小肠来吸收的。

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第二节消化和吸收》精品教案

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第二节消化和吸收》精品教案

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第二节消化和吸收》精品教案第一篇: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第二节消化和吸收》精品教案济南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第二节消化和吸收》精品教案第二节消化和吸收(一)学习目标:1、能说出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2、根据消化系统图,能说出食物消化的过程。

3、能通过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及胆汁对脂肪的作用,得出食物在消化系统中初步消化的过程。

学习重点:1、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2、三种有机物的消化过程。

学习难点:1、举例说出消化系统与其消化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2、认识酶在消化过程的重要作用。

学习内容及方法:1、消化系统是由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组成的,其功能是______________。

2、理解并交流口腔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的探究实验。

3、消化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口腔中的物理消化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化学消化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蛋白质在__________内在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下消化成___________________.▲6、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是_____________,其内部含有的消化液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三大营养物质的消化过程:▲()()淀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脂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蛋白质───────────→____________________()8、位于消化道内的消化腺有____________________,位于消化道外的消化腺有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年级下册生物消化和吸收教案及教学反思

七年级下册生物消化和吸收教案及教学反思

七年级下册生物消化和吸收教案及教学反思《消化和汲取》是人教版七班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其次章其次节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是在同学学习了食物中的养分的基础上,引出了人体是如何将食物消化并将其中的养分物质汲取的。

以下是我为大家细心整理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1.七班级下册生物消化和汲取教案篇一教学目标【学问与技能目标】1、了解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运用试验法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操作试验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的过程,熬炼动手操作和观看力量。

2、通过整理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提高分析,归纳,总结等规律思维力量。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科学发觉过程,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透过纷繁简单的生命现象揭示事物普遍联系,初步建立唯物主义世界观。

教学重难点【重点】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难点】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和结构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请同学们观看flash动画《馒头历险记》,让同学们在观看的时候总结出馒头从被人们吃下去始终到被人体消化汲取直到排出体外分别经受了哪些部位,同学回答消化道及消化腺各部分的名称;老师进一步提问馒头在经过以上各部分的时候分别发生了哪些变化呢?同学无法回答,老师由此引出本节课的课题《消化与汲取》二、新课教学(一)利用导入中视频所呈现的食物从摄取到被细胞汲取的画面,引导同学总结出消化的定义:食物在消化道内分解成可以被细胞汲取的物质的过程叫做消化。

(二)老师展现人体消化系统的模型,通过让同学自主观看引导同学总结出消化系统的组成:由消化道和消化腺构成,其中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等器官构成,消化腺是由胰,肝唾液腺等构成。

并且让同学指出每个结构对应于身体的什么部位。

(三)通过实际生活,带领同学回忆馒头嚼的时间久了会有甜味,这是为什么?引出本节课的探究试验:探究馒头在口腔的变化。

1、提出问题:馒头变甜是否与牙的咀嚼,舌的搅拌以及唾液都有关系呢?假如是这样,他们各是什么作用?馒头为什么会变甜?2、作出假设:淀粉是馒头的主要成分,淀粉没有甜味,但淀粉分解形成的麦芽糖有甜味。

七年级下册生物【教案】03 2.2消化和吸收

七年级下册生物【教案】03  2.2消化和吸收

消化和吸收课时目标1.设计并实施实验,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讨论与交流。

2.观察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示意图,认识各器官的结构与功能。

3.观察哺乳动物的小肠和大肠,明确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形成结构与功能观。

学习重点: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学习难点: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课时活动设计由教材第26 页“想一想,议一议”引发学生思考:吃饭应细嚼慢咽的道理。

设计意图:由生活现象导入,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引入食物在口腔中的消化。

1.亲身体验:吃馒头时,狼吞虎咽和细嚼慢咽,哪种咀嚼方式会感到馒头是甜的?2.实验分析:(1)口腔中有哪些与消化有关的结构和物质?答:牙齿、舌、唾液。

(2)这些结构和物质分别起到什么作用?答:牙齿可以咀嚼,舌可以搅拌,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可以分解淀粉。

(3)如何在体外模拟这些结构和物质的作用?如何模拟人的口腔温度?如何检测淀粉的存在?答:通过用馒头块和馒头碎屑对比,模拟牙齿的咀嚼;玻璃棒的搅拌模拟舌的搅拌;用水浴加热的方法模拟人的口腔温度。

用碘液检测淀粉的存在,淀粉遇碘变蓝。

3.制定计划:学生参考教材第27页的方案制定自己的探究计划。

4.讨论和完善方案:学生分享自己的计划,并说明实验变量,预测实验结果。

全班共同完善方案,并思考:①用多大的馒头做实验合适?②怎样才能既方便又快速地获得大量的唾液?③实验装置在37 ℃的温水中保持多长时间后再滴加碘液合适?答:①用细细地切碎的馒头碎屑和较大的馒头块。

②取唾液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在口中含一块消毒棉絮,取出后用镊子将吸收的唾液挤压到试管中;二是喝一些水使口腔保持湿润,口腔微张,舌顶上腭,想象酸的食物,使唾液自然流出,收集在干净的杯子中。

③5~10分钟后再滴加碘液。

5.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工操作完成实验,观察现象并记录。

6.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7.思考讨论:牙齿、舌和唾液的作用,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口腔中有什么物质使淀粉发生了分解?答:通过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馒头中的淀粉才能与唾液充分混匀。

七年级生物教案: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吸收

七年级生物教案: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吸收

七年级生物教案: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吸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食物的消化过程及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掌握各种消化器官的功能及其在消化系统中的作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食物的消化过程。

学会使用图表和模型来描述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对生物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食物的消化过程及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消化器官的功能及其在消化系统中的作用。

难点:各种消化酶的作用及其在消化过程中的重要性。

营养物质的吸收机制。

三、教学准备:教材或教辅材料。

食物消化过程的图片、图表或模型。

实验材料和器材(如面包、牛奶、盐酸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问题或生活实例,引发学生对食物消化吸收的兴趣。

引导学生思考食物在人体内的变化过程。

2. 教学内容:介绍食物的消化过程,包括物理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

讲解各种消化器官的功能及其在消化系统中的作用。

3. 实验探究:安排学生进行观察实验,如观察面包在盐酸中的消化过程。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现象,理解食物的消化过程。

4. 知识巩固:提供图表或模型,让学生描述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通过小组讨论或问答,巩固对消化系统的理解。

5. 总结与拓展:总结食物的消化吸收过程及其重要性。

五、作业布置:请学生绘制一张食物消化过程的简图,标注各消化器官和消化过程。

写一篇关于良好饮食习惯的小短文,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观察和分析能力,以及对实验结果的描述和解释。

3. 知识掌握: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和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食物消化吸收过程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七、教学延伸活动:1. 组织一次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扮演消化器官的角色,向其他同学解释其功能和作用。

2. 安排一次小组项目,让学生设计一个关于健康饮食的宣传活动,如制作海报、编写宣传册等。

七年级生物下册消化和吸收教案

七年级生物下册消化和吸收教案

七年级生物下册消化和吸收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消化的概念、过程和消化系统的组成。

2. 使学生掌握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过程,了解各种消化器官的功能。

3. 培养学生对人体生理功能的探究兴趣,提高学生的生物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功能2. 食物的消化过程3. 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4. 消化系统的卫生保健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消化系统的组成、食物的消化过程、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难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机制。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消化系统的奥秘。

2. 利用多媒体教学,直观展示消化系统的结构及功能。

3. 开展小组讨论,增强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合作。

4. 设置实验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解食物在人体内的旅行过程,引发学生对消化系统的兴趣。

2. 讲授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功能:引导学生了解消化系统的各个器官及它们的功能。

3. 食物的消化过程:讲解食物的消化过程,让学生明白食物是如何被消化的。

4. 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讲解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使学生了解人体如何吸收营养物质。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加深学生对消化系统的理解。

7. 布置作业:设计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教案设计仅供参考,具体实施时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讲解:评价学生对消化系统组成、食物消化过程和营养物质吸收过程的理解程度。

2.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实验操作:评价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的动手能力和实验观察能力。

4. 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七、教学拓展:1. 邀请营养师或医生进行专题讲座,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消化和吸收的重要性。

2. 组织学生参观实验室或医院,实地观察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3. 开展校园宣传活动,提高学生对健康饮食的认识和重视。

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

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

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下
册教案
概述
本课主要介绍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是生物学中的一大难点和重点,因此需要同学们认真学习掌握。

食物的消化
消化系统的组成
消化系统由唾液腺、食管、胃、小肠、大肠和肛门等器官组成。

消化系统的功能
消化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将食物中的大分子营养物质分解为小分子营养物质并吸收利用,同时将食物中的废物排出体外。

消化的三个过程
消化分为机械消化、化学消化和吸收三个过程。

•机械消化:主要指口腔、胃和小肠中的摩擦、揉捏和搅拌等运动。

•化学消化:主要指唾液、胃液、胰液和肠液等体液中的酶类将大分子营养物质分解为小分子,并发生酸碱中和等反应。

•吸收:小肠中的微细结构绒毛起到吸收小分子营养物质的作用。

营养物质的吸收
营养物质的种类
营养物质包括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

营养物质的吸收途径
营养物质的吸收主要通过肠壁上的绒毛进入血液和淋巴系统,供给人体所需。

营养物质的利用
营养物质的利用需要通过呼吸作用和各种代谢作用,最终产生能量和排出废物,供给人体生长、修复和运动等所需。

总结
本课内容较为复杂,需要同学们认真学习和掌握。

建议同学们多做练习题和实验,加深对食物消化和营养物质吸收的理解。

2024七年级下册生物消化和吸收教案及教学反思

2024七年级下册生物消化和吸收教案及教学反思

01教学目标与要求Chapter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积极探索未知世界的态度。

帮助学生树立健康饮食的观念,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引导学生关注自身和他人的身体健康,培养关爱生命、珍惜健康的情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教学难点02教材内容与分析Chapter消化系统组成及功能消化系统的基本组成01各器官的功能02消化腺的作用03食物在消化道内变化过程食物的消化过程消化液的作用吸收方式营养物质通过主动运输、被动运输等方式进入小肠绒毛内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随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运送到全身各组织器官。

吸收部位小肠是营养物质吸收的主要场所,其表面积大、绒毛多、血管丰富等特点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

吸收途径水、无机盐、维生素等小分子物质直接吸收入血,而糖类、氨基酸、脂肪酸等则通过主动运输等方式进入细胞内被利用。

营养物质吸收途径和方式教材特色及创新点第二季度第三季度第一季度第四季度图文并茂贴近生活实际注重实验探究拓展知识视野03教学方法与手段Chapter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探究拓展思维空间030201启发式教学法应用实验探究法实施设计实验方案动手操作实践分析实验结果多媒体辅助教学运用播放视频制作课件通过播放相关的视频资料,如人体消化系统的解剖结构、食物在体内的消化过程等,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互动教学1 2 3分组合作交流讨论成果展示小组合作交流讨论04课堂活动设计Chapter导入新课,激发兴趣通过生活实例引入消化和吸收的概念,如为什么我们每天都要吃饭?食物在我们的身体里发生了什么变化?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我们吃下去的食物都去哪里了?它们是如何被消化和吸收的?讲解示范,引导思考讲解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各部分的功能,重点介绍口腔、胃、小肠等器官的消化作用。

通过动画或视频展示食物在消化系统中的旅程,让学生直观了解消化过程。

引导学生思考不同食物对消化系统的影响,以及消化不良可能引起的健康问题。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消化和吸收》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消化和吸收》教案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消化酶的活性和小肠的吸收功能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实物模型、动画和实验视频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消化吸收相关的实际问题,如不同食物的消化速度等。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模拟淀粉的消化过程,观察淀粉在不同条件下的消化速度。
其次,在新课讲授过程中,我尝试运用案例分析、实物模型等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消化和吸收的过程。但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在小组讨论环节的参与度不高,部分学生表现被动。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我将在下次教学中尝试引入更多有趣的讨论话题,鼓励学生主动发表观点,增强课堂互动。
此外,实践活动环节,虽然学生们对实验操作表现出很大的热情,但在实验过程中的观察和记录方面,部分学生仍显得不够细致。针对这个问题,我将在下一次实验课中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发现部分学生对于消化和吸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认识不足。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我计划在课后布置一些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
3.营养的吸收:阐述小肠是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介绍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等营养物质如何被小肠吸收进入血液循环。
4.课后实践:观察并分析不同食物的消化过程,了解消化酶的活性。
本节课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消化和吸收的基本原理,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
二、核心素养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消化系统的组成、食物的消化过程和营养物质的吸收原理,培养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的能力。
举例:以淀粉的消化为例,讲解唾液淀粉酶在口腔中的作用,淀粉如何转变为葡萄糖,并在小肠中被吸收。

七年级生物下册消化和吸收教案

七年级生物下册消化和吸收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消化的概念,知道消化系统的组成。

2. 使学生掌握食物的消化过程,了解各消化器官的功能。

3. 让学生了解吸收的概念,知道吸收的主要场所及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4.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二、教学重点:1. 食物的消化过程。

2. 各消化器官的功能。

3. 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三、教学难点:1. 食物的消化过程。

2. 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食物模型、消化器官图谱等教学资源。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彩笔等学习用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PPT展示食物在口腔、胃、小肠等消化器官中的消化过程,引导学生思考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过程。

2. 讲解消化系统的组成:教师讲解消化系统的组成,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

3. 讲解食物的消化过程:教师讲解食物在口腔、胃、小肠等消化器官中的消化过程,重点讲解淀粉、蛋白质、脂肪的消化过程。

4. 讲解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教师讲解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重点讲解小肠在吸收过程中的作用。

5. 课堂练习: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食物消化和吸收过程的图谱,填写相应的表格。

6. 课堂讨论:学生分组讨论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过程,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8. 布置作业:学生回家后,观察家人进餐时的消化过程,写一篇观察日记。

9. 课后反思:教师反思课堂教学,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

10. 学生反馈:学生通过课后日记,反馈自己对食物消化和吸收过程的理解。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消化系统的组成、食物的消化过程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的掌握情况。

2. 评价学生观察、分析问题、合作交流的能力。

3. 评价学生书写观察日记的质量,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七、教学拓展:1. 邀请营养师或医生来校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过程。

2. 组织学生参观食品加工厂,了解食品加工过程中营养物质的保存和流失。

七年级生物下册消化和吸收教案

七年级生物下册消化和吸收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2)掌握食物的消化过程,能够解释消化酶的作用。

(3)了解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及吸收的主要场所。

2. 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学会从图表中获取信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增强学生探究生命奥秘的热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2)食物的消化过程及消化酶的作用。

(3)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及吸收的主要场所。

2. 教学难点(1)食物的消化过程及消化酶的作用。

(2)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及吸收的主要场所。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过程。

2. 利用图表、动画等直观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消化和吸收的概念。

3. 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食物的消化过程。

4. 组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了解人体需要营养物质。

(2)提问:营养物质是如何被人体吸收利用的?引出本节课的主题——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2. 教学新课(1)介绍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2)讲解食物的消化过程,解释消化酶的作用。

(3)讲解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及吸收的主要场所。

3. 学生活动(1)观察消化系统结构图,了解消化系统的组成。

(2)参与实验操作,观察食物的消化过程。

4. 课堂小结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绘制消化系统的组成图。

2. 观察家人的饮食习惯,分析其营养摄入情况,提出改进建议。

3. 思考:为什么说均衡饮食对身体健康很重要?如何做到均衡饮食?六、教学评价1. 知识掌握:通过课堂提问、作业和课后测试等方式,评估学生对消化系统组成、食物消化过程和营养物质吸收过程的掌握情况。

2. 能力培养:通过实验操作和小组讨论,评估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七年级生物下册消化和吸收教案

七年级生物下册消化和吸收教案

七年级生物下册消化和吸收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食物的消化过程。

(2)掌握各种消化器官的功能。

(3)理解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2. 能力目标(1)通过实验、观察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生物学现象。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关爱身体健康的意识和行为。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食物的消化过程。

(2)各种消化器官的功能。

(3)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2. 教学难点(1)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过程中的微观变化。

(2)营养物质的吸收机制。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

2. 利用多媒体动画和图片,直观展示消化和吸收过程。

3. 进行实验操作和观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4.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掌握消化和吸收的相关知识。

(2)准备多媒体课件和实验材料。

2. 学生准备(1)预习本节课的内容。

(2)准备实验操作。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食物图片,引导学生思考食物的营养成分。

(2)提问:“食物是如何被消化的?营养物质是如何被吸收的?”2. 探究食物的消化过程(1)介绍食物的消化过程,展示多媒体动画。

(2)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食物消化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3. 学习各种消化器官的功能(1)介绍各种消化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展示图片。

4. 实验操作:观察消化器官模型(1)学生分组,观察消化器官模型。

(2)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消化器官的结构特点。

5. 营养物质吸收过程的学习(1)介绍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展示多媒体动画。

(2)引导学生讨论营养物质吸收的机制。

6. 小组讨论:营养物质的吸收实例(1)学生分组,讨论营养物质在人体内的吸收实例。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2)学生自我评价,分享学习收获。

8. 布置作业(1)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整理笔记。

七年级生物下册消化和吸收教案

七年级生物下册消化和吸收教案

七年级生物下册消化和吸收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消化的概念,知道消化系统的组成及食物的消化过程。

2. 使学生掌握各种消化器官的功能及其在消化过程中的作用。

3. 帮助学生理解吸收的概念,知道吸收的主要场所及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4.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合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二、教学内容:1. 消化系统的组成2. 食物的消化过程3. 各种消化器官的功能及作用4. 吸收的概念及过程5. 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消化系统的组成,食物的消化过程,各种消化器官的功能及作用,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2. 教学难点:食物的消化过程,各种消化器官的功能及作用,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

2.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食物的消化过程,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各种消化器官在消化过程中的作用。

4.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营养物质吸收过程的理解。

5. 运用实验教学法,让学生亲身体验消化和吸收的过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六年级上册所学的人体营养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消化系统的组成:介绍消化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如消化道和消化腺等。

3. 食物的消化过程:讲解食物在消化道中的消化过程,包括物理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

4. 各种消化器官的功能及作用:详细讲解口腔、胃、小肠、大肠等消化器官的功能及在消化过程中的作用。

5. 讲解吸收的概念及过程:介绍吸收的定义,讲解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及主要场所。

6.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营养物质如何在消化道中被吸收,分享自己的观点。

7. 实验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过程。

8. 总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

9. 布置作业:设计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10.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为学生的学习做好准备。

七年级生物下册《消化和吸收》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生物下册《消化和吸收》教案、教学设计
(二)过程与方法
1.利用图示和模型等教学资源,通过直观教学帮助学生形成对消化系统结构的直观认识。
-使用消化系统图解、立体模型等教具,引导学生观察、讨论,形成对消化器官布局和功能的认识。
2.通过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消化酶的作用,加深对消化过程的理解。
-安排简单的消化酶实验,如使用唾液淀粉酶分解淀粉,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1.选择题与填空题:设计一组包含5-10道选择题和填空题的练习,涵盖本节课的重点知识点,如消化系统的组成、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过程等。通过此类题目,帮助学生回顾课堂所学,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2.简答题:布置2-3道简答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用自己的语言回答问题。例如:“请简述小肠在消化吸收过程中的作用及其结构特点。”此类题目旨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讨论消化不良可能导致的健康问题,教育学生合理搭配膳食,注意饮食卫生。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科学探究精神。
-在小组讨论和实验活动中,鼓励学生相互合作,尊重不同意见,共同探索消化和吸收的奥秘。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对周围世界充满好奇,对新知识有着强烈的探索欲望。在生物学科方面,学生们已经掌握了细胞结构和基本的生命现象,但对人体消化系统的认识尚浅。此外,他们对实验活动和合作学习表现出较高的兴趣和参与热情。因此,针对这部分学生,本章节教学应注重以下方面:
5.小组讨论:布置一道小组讨论题目,要求学生在课后分组进行讨论,共同探讨某一消化和吸收问题。例如:“讨论如何通过饮食调整来改善消化吸收功能。”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可以相互交流、分享观点,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6.课后阅读:推荐一本与消化和吸收相关的生物学科普书籍,要求学生在课后阅读,并撰写读后感。此类作业有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2课时 食物的消化过程和营养吸收 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2课时  食物的消化过程和营养吸收 教案

第二节消化和吸收第2课时食物的消化过程和营养吸收一.教学目标:1.概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2.尝试解读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内被吸收的曲线图;3.分析小肠的结构和功能的关系,说出小肠的结构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二.重点和难点:重点:分析小肠的结构和功能。

难点: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小肠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教法建议:关于吸收的概念可以从“细胞需要营养,而人体的营养是由消化系统摄取的,这些营养如何从消化系统到达肌体各部分的细胞呢?”这一问题的讨论引出。

关于吸收的主要器官是小肠,可由学生讨论得出,并通过观察小肠实物或利用录像让学生对小肠表面大,小肠绒毛壁薄,小肠绒毛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等适于吸收的特点有较为直观的认识。

关于吸收的过程是比较抽象的,建议先看录像《消化吸收》后半段,里面的动画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这一过程,然后再归纳总结。

其中脂肪酸和甘油的吸收途径是容易弄错的,因此要特别强调一下。

教学过程设计:<引入>:问题:1.食物经过消化最终形成哪些物质?2.真正需要这些营养的是什么?这些在消化道中的营养成分怎样才能到达需要它们的每个细胞呢?细胞又如何利用它们呢?这就是我们要在第一节学习的内容--营养物质的吸收。

营养物质只有进入循环系统,才能被运送到机体各部分需要它们的细胞处,这一过程就是"吸收"。

哪些物质能进入循环系统被吸收呢?食物中的蛋白质、脂肪和糖类在消化管内消化成小分子后被吸收,而食物中的水、无机盐和维生素,不经过消化,在消化道内直接被吸收。

在消化道的哪些部分营养成分可以进入循环系统呢?那些部位得具备什么特点呢?先由学会讨论,再总结。

(学生应该能想到:面积大,结构薄,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人体的各段消化道的吸收能力是不同的。

口腔和食道几乎无吸收养分的能力,胃粘膜仅可吸收酒精和少量的水。

这也就是喝酒伤胃的原因。

大肠则可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部分维生素,因此营养物质主要是依靠小肠来吸收的。

七年级生物下册《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生物下册《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教案、教学设计
c)合作学习:组织小组讨论、交流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d)反馈与评价:及时给予学生反馈,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观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3.教学内容组织:
a)消化过程:以食物在口腔、胃、小肠、大肠的消化为主线,详细介绍淀粉、蛋白质、脂肪的消化酶及其作用。
b)营养物质吸收:重点讲解小肠内的营养物质吸收方式,如主动运输、被动扩散等,并分析影响吸收的因素。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展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物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食物的营养成分及对人体的重要性。
2.提问:“我们每天吃的食物是如何被身体吸收利用的呢?”引发学生对食物消化与吸收过程的思考。
3.学生分享自己对食物消化与吸收的了解,教师总结并引入新课《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
c)消化与吸收的关系:强调消化与吸收的相互联系,让学生明白消化良好是吸收的前提。
4.教学评价:
a)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讨论、实验操作、小组合作等方面的表现,给予及时反馈。
b)终结性评价:通过单元测试、期中考试等方式,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c)自我评价: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教师对练习题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确保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食物消化与吸收的关键知识点。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提出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3.教师针对学生的反馈,进行解答和指导,强调消化与吸收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提出讨论主题:“如何做到合理饮食、均衡营养?”
2.学生分成小组,针对讨论主题进行探讨,列出符合健康饮食原则的食物搭配。

2025年春季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教学设计

2025年春季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检查教学目标是否实现,学生是否能够描述消化系统的基本结构,解释消化和吸收的基本原理。
-教学效果:通过学生的作业和测试成绩,评估教学效果,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15.教学改进:
-根据教学反思的结果,提出具体的教学改进措施,如调整教学节奏、增加互动环节、改进实验设计等。
-计划在下一节课中引入新的教学资源或活动,以增强学生的理解和兴趣。
14.教学反思:教师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包括教学方法的适用性、学生的参与度、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等,为后续教学提供改进方向。
14.教学反思:
-教学方法:评估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有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消化过程的关键知识点。
-学生参与:观察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参与程度,是否能够积极参与讨论和实验操作,是否能够提出问题并寻求答案。
教学内容:
8.学生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模拟消化过程的小实验,如用模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展示食物在口腔、胃和小肠中的消化过程,增强学生对消化系统工作原理的理解。
9.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如食物中毒、消化不良等,让学生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探讨如何预防。
10.综合应用: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讨论合理膳食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饮食调整来促进消化系统的健康。
-收集学生反馈,了解他们对课程内容的看法和建议,以及他们对教学方法的接受程度。
-分析学生的学习数据,识别学习困难点,针对性地提供个别辅导或小组辅导。
17.教学总结:
-在课程结束时,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总结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成长点。
-强调消化系统健康对整体健康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
-制定长期的教学计划,确保学生在整个学期的学习过程中能够逐步建立起完整的消化系统知识体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消化和吸收
第2课时食物的消化过程和营养吸收
一.教学目标:
1.概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2.尝试解读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内被吸收的曲线图;
3.分析小肠的结构和功能的关系,说出小肠的结构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二.重点和难点:
重点:分析小肠的结构和功能。

难点: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小肠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教法建议:
关于吸收的概念可以从“细胞需要营养,而人体的营养是由消化系统摄取的,这些营养如何从消化系统到达肌体各部分的细胞呢?”这一问题的讨论引出。

关于吸收的主要器官是小肠,可由学生讨论得出,并通过观察小肠实物或利用录像让学生对小肠表面大,小肠绒毛壁薄,小肠绒毛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等适于吸收的特点有较为直观的认识。

关于吸收的过程是比较抽象的,建议先看录像《消化吸收》后半段,里面的动画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这一过程,然后再归纳总结。

其中脂肪酸和甘油的吸收途径是容易弄错的,因此要特别强调一下。

教学过程设计:
<引入>:
问题:1.食物经过消化最终形成哪些物质?
2.真正需要这些营养的是什么?
这些在消化道中的营养成分怎样才能到达需要它们的每个细胞呢?细胞又如何利用它们呢?这就是我们要在第一节学习的内容--营养物质的吸收。

营养物质只有进入循环系统,才能被运送到机体各部分需要它们的细胞处,这一过程就是"吸收"。

哪些物质能进入循环系统被吸收呢?食物中的蛋白质、脂肪和糖类在消化管内消化成小分子后被吸收,而食物中的水、无机盐和维生素,不经过消化,在消化道内直接被吸收。

在消化道的哪些部分营养成分可以进入循环系统呢?那些部位得具备什么特点呢?先由学会讨论,再总结。

(学生应该能想到:面积大,结构薄,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
人体的各段消化道的吸收能力是不同的。

口腔和食道几乎无吸收养分的能力,胃粘膜仅可吸收酒精和少量的水。

这也就是喝酒伤胃的原因。

大肠则可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部分维生素,因此营养物质主要是依靠小肠来吸收的。

小肠为什么能完成这一主要功能呢?与其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

我们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经知道小肠是消化道中最长的部分,其内表面有皱襞,因此具有相对大的表面积,其实小肠的表面积决不只是我们看到的那么大。

环行皱壁的存在使小肠面积增大了三倍,而皱壁里还有些更微小的结构呢!
实验:观察小肠绒毛或用录像取代。

观察到小肠绒毛后,讨论小肠绒毛的存在对小肠的吸收功能有何意义?
由于小肠绒毛的存在,使吸收面积增大了三十借。

在小肠绒毛的柱状上皮细胞的向肠腔一侧,还有一些指状突起,叫微绒毛。

由于微绒毛的存在,使面积比5~6米长的圆柱体面积增大了六百倍。

小肠的表面积为200平方米,相当于一个排球场这一特点决定着小肠吸收的快,吸收量也多。

此外,(利用挂图或书上的图)小肠绒毛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

绒毛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都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营养物质可渗入内部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并经循环输送至全身各处的细胞,用于全身的生命活动。

营养物质的吸收途径是不同的,脂肪酸和甘油要进入毛细淋巴管。

而其余营养成分进入毛细血管。

这些营养成分被运输到身体各部分的细胞后,主要有哪些用途呢?请同学们先看书,在来讨论归纳。

第一、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第二、为构建人体提供原材料;第三、作为储备的能源物质。

思考:营养物质是不是摄入的越多越好呢?为什么有些人过分肥胖?有些人过分瘦小?
怎样衡量自己的营养是不是合理呢?
板书:
第二节消化与吸收
第2课时食物的消化过程和营养物质的吸收
(一)吸收的概念:
营养物质经过消化道管壁进入循环系统(血液和淋巴)的过程
(二)可吸收的物质:
葡萄糖、氨基酸、脂肪酸、甘油、水、无机盐、维生素
(三)吸收的部位:
1.吸收的主要部位--小肠。

2.小肠与吸收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1)表面积大;
(2)小肠绒毛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
(3)小肠绒毛壁、毛细血管壁和毛细淋巴管壁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四)吸收的途径:
①葡萄糖、氨基酸、水、无机盐、维生素→血液
②脂肪酸、甘油→淋巴
二、营养物质的利用:
1.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2.为构建人体提供原材料;
3.作为储备的能源物质。

探究活动
制作小肠结构模型
尝试制作小肠结构模型,分组评比。

目的: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其主体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协作意识。

要求:
材料、制作方法不限,只要能表现出小肠适于吸收的结构特点即可。

(能突出表面积大
就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