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精灯火焰温度

合集下载

2020年苏科版中考物理实验(探究型)专题05-升华与凝华探究练习

2020年苏科版中考物理实验(探究型)专题05-升华与凝华探究练习

实验05-升华与凝华探究1、(2018秋•鼓楼区校级期中)某同学在探究物态变化的实验中,密封的锤形玻璃泡内有少量碘颗粒,将玻璃泡浸在开水里如图甲,观察到玻璃泡内固态碘逐渐消失,变成紫色的碘蒸气并充满玻璃泡。

(1)此过程固态碘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填物态变化名称)。

(2)在上述实验中,同学猜想:固态碘是先变成液体,再变成气体,因为速度太快,液态碘出现的时间太短,因而没有观察到,为验证猜想,他查询了一些小资料:碘的熔点是113.5℃,碘的沸点是184.4℃,水的沸点是100℃.请你根据上述小资料分析说明该同学的猜想为什么是错误的:。

(3)为了进一步探究此类现象,老师在烧杯中放入适量的温水,然后放入一小块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如图乙,此时观察到水中有大量气泡产生,同时水面有大量白雾,内部气泡是(选填“水蒸气”、“二氧化碳”或“空气”);“白雾”产生原因是。

2、小常与小谷在家用电冰箱研究物态变化现象:(1)根据看到的现象填写相应的物态变化名称,打开冰箱下面冷冻室内壁上附着的一层白色霜是现象,若放进冰箱内的果蔬用保鲜膜包裹好,冰箱应该(选填“容易”或“不容易”)产生霜。

(2)利用冰箱制作冻豆腐。

将豆腐切成正方体后放入电冰箱的冷冻室,一天后取出来观察,冷冻后豆腐的形状由图中的①变为②,可以看出水在凝固后体积。

(3)探究盐水凝固点与浓度的关系,为解决测量凝固点不方便的问题,可以采取先将不同浓度的盐水放入冷冻室速冻,然后再取出测量它们的熔点,从而得到凝固点,这样做的理由是;(4)他们在一杯水中加入半勺盐,搅拌使盐溶解,插入温度计,放到冰箱冷冻室。

一小时后取出发现部分盐水已经凝成冰,此时杯内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他观察温度计错误之处是,这杯盐水的凝固点是℃.另一杯水中加了更多的盐,凝固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④,可以初步得出盐水浓度增加时其凝固点可能会。

(5)将放有冰的试管直接置于空气中熔化时,发现所用时间较长,为了加快冰的熔化,有同学建议用图⑤所示方法加热,请你认为此建议是否合理,为什么。

2020年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同步检测(含答案解析)

2020年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同步检测(含答案解析)

课题1 燃烧和灭火同步检测一、选择题1.我校正在创建“无烟校园”,下列图标与此主题相符的是()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溶液中溶剂不一定都是水B.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一定会燃烧C.点燃可燃性气体前一定要验纯D.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3.用下图所示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实验只能得出燃烧需要氧气这一结论B.该实验使用了相同的可燃物C.该实验现象是铜片上的白磷不燃烧,红磷燃烧D.该实验说明燃烧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4.用一块棉布手帕浸泡在盛有质量分数约为70%的酒精溶液中,待均匀湿透后取出。

将浸透的手帕舒展开,用镊子夹住两角,用火点燃(如图所示)当手帕上的火焰熄灭后,手帕完好无损。

对于这一现象,下面解释正确的是()A.这是魔术,你所看到的是一种假象B.火焰的温度低于棉布的着火点C.手帕上的水和酒精的汽化吸热,使手帕的温度低于棉布的着火点D.酒精燃烧后使棉布的着火点升高5.下列事故处理方法错误的是()A.发生火灾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下身子沿墙壁跑出火灾区B.档案资料起火,立即用泡沫灭火器灭火C.发生煤气中毒,立即将中毒人员移到通风的地方救治D.浓硫酸沾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6.如图将一根铜丝烧成螺旋状网罩罩在一支燃着蜡烛的火焰处,不多久蜡烛火焰熄灭,其熄灭的原因是()A.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B.清除了可燃物C.降低了着火点 D.隔绝了氧气7.如图所示,加热烧瓶中的水使之沸腾。

水蒸气从铜管喷出,把火柴靠近管口P处,火柴被加热,迅速移开火柴,火柴开始燃烧。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水沸腾,水分子质量和体积增大B.P处水蒸气的作用是使火柴温度达到着火点C.火柴移离水蒸气,与氧气充分接触,从而燃烧D.火柴燃烧的产物含有二氧化碳和水8.“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的热播让厨房再次成为人们施展厨艺的舞台,其实厨房也是同学们的家庭实验室,利用厨房中的物品不可以进行的实验是()A.探究铁制品在什么条件下生锈B.比较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C.用燃着的火柴检查天然气管道是否漏气D.探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9.下列处理事故的方法都会用到水,其中做法不合理的是()A.楼房失火,用高压水枪灭火B.燃着的酒精不慎被碰倒着火,立即用湿布盖灭C.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立即用水浇灭D.少量浓硫酸沾在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稀碳酸氢钠溶液10.生活中处处蕴含着化学知识。

物理酒精燃烧实验报告

物理酒精燃烧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观察酒精燃烧的现象,了解燃烧过程中的能量转化。

2. 探究酒精燃烧时火焰的温度分布,分析不同区域温度差异的原因。

3. 通过实验,验证燃烧放热现象,并计算燃烧释放的热量。

二、实验原理酒精燃烧是一种化学反应,其主要反应式为:C2H5OH + 3O2 → 2CO2 + 3H2O + 能量燃烧过程中,酒精分子与氧气分子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大量的热量。

实验中,我们通过观察火焰颜色、温度分布,以及测量热量释放量,来探究酒精燃烧过程中的能量转化。

三、实验器材1. 酒精灯2. 火柴3. 干燥的玻璃棒4. 温度计5. 酒精6. 澄清石灰水7. 量筒8. 计时器9. 铝箔10. 实验记录纸四、实验步骤1. 将酒精灯点燃,待火焰稳定后,用干燥的玻璃棒蘸取少量酒精,轻轻放在火焰上,观察火焰颜色和温度分布。

2. 使用温度计分别测量火焰外焰、内焰和焰心的温度,记录数据。

3. 将酒精灯移至距离酒精灯火焰约10cm处,用铝箔包裹温度计,测量酒精燃烧产生的热量。

4. 在酒精灯火焰上方放置一个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观察石灰水的变化。

5. 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

五、实验现象1. 酒精燃烧时,火焰分为外焰、内焰和焰心三层,外焰温度最高,火焰呈蓝色;内焰温度次之,火焰呈黄色;焰心温度最低,火焰呈红色。

2. 火焰外焰、内焰和焰心的温度分别为:外焰约800℃,内焰约600℃,焰心约500℃。

3. 酒精燃烧时,酒精灯周围温度较高,火焰上方温度较低。

4. 将澄清石灰水放置在酒精灯火焰上方,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燃烧产生了二氧化碳。

六、实验数据与分析1. 火焰温度分布分析:火焰外焰温度最高,这是因为外焰与空气接触面积最大,燃烧反应最为充分。

内焰温度次之,焰心温度最低,是因为内焰与空气接触面积较小,燃烧反应相对较弱。

2. 燃烧放热分析:通过实验测量,酒精燃烧释放的热量为X千焦/克。

将实验数据与理论计算值进行比较,分析误差原因。

小学科学实验火的颜色与温度关系

小学科学实验火的颜色与温度关系
类型:水银温度计、酒精温度计等 作用:测量实验中不同火焰温度 使用方法:将温度计插入火焰中,观察温度读数 注意事项:确保温度计完好无损,使用前需校准
04
实验步骤
准备实验材料
火柴 酒精灯 铁架台
烧杯 温度计 记录表
点燃酒精灯
准备工具:酒精灯、火柴、实验器材 点燃酒精灯:用火柴点燃酒精灯,注意安全 观察火焰颜色:观察酒精灯火焰的颜色,并记录下来 测量温度:用实验器材测量酒精灯火焰不同部分的温度
实验材料:酒精、蜡烛、 打火机、色卡
实验步骤:点燃蜡烛,观 察火焰颜色并对照色卡判
断温度
实验目的:了解火的颜色 与温度之间的关系
实验结论:通过观察火焰 颜色可以大致判断温度高

掌握实验操作方法
准备实验器材:酒精灯、火柴、不同颜色的玻璃杯 点燃酒精灯:注意安全,远离易燃物品 观察火焰颜色:将玻璃杯置于火焰上方,观察不同颜色的火焰 测量温度:使用温度计测量不同颜色火焰下的温度
灯是 小学科学实验中 常用的加热工具, 通过燃烧酒精产 生热量,可用于 加热火柴、金属 丝等实验材料。
实验材料:酒精 灯、火柴、金属
丝等。
使用方法:点燃 火柴后,将其放 入酒精灯的灯芯 处,待酒精灯燃 烧稳定后即可开
始实验。
安全注意事项: 使用酒精灯时需 注意安全,实验 结束后应立即熄 灭酒精灯,并将 其放置在安全的
在实验结束后,应 确保酒精灯被完全 熄灭,并放置在安 全的位置,避免儿 童接触或玩耍。
THANK YOU
汇报人:
不同颜色的火对应的温度范围
蓝色火:温度最低,约2500摄氏度 青色火:温度较高,约3000摄氏度 黄色火:温度更高,约4000摄氏度 白色火:温度最高,约5000摄氏度以上

酒精喷灯

酒精喷灯

酒精喷灯预热管、喷管长度与火焰温度的关系总述通过对酒精喷灯的分析、解剖、使用,我们小组得出以下结论:1、酒精喷灯喷管长a与其火焰温度不是单调函数关系,当a的长度在某一个值时,温度最高,a增加或减少会使温度下降。

2、酒精喷灯预热管长c,在b长相同的情况下,在可能的范围之内,越大则火焰温度越高。

3、两管高度差c与火焰温度无较大的直接关系,但影响火焰的连续性。

而在本小组的探究过程中,又发现了一些酒精喷灯的改良方案:1、酒精喷灯的调节杆现有的形式往往会因为生锈而影响使用,可以利用一种酒精炉的调节圈的设计,防止生锈带来的麻烦。

2、酒精喷灯的调节杆可以改成中空的,这样有两个好处。

一是解决当酒精喷灯预热时,由于预热盘的酒精燃烧使的喷管下空气入口缺氧,而导致的喷管只喷酒精不燃烧的现象。

由于在喷酒精是,管内气压小使调节杆外的空气得以进入喷管,使喷管火不灭。

而是利用这一现象给调节杆降温,这样酒精喷灯长期工作也不会使调节杆烫手。

研究过程观察我们在观察酒精喷灯的工作时,发现了以下几个特点:1、只有当预热盘的酒精全部烧尽,喷灯才可以正常工作。

2、堵住喷管下部,酒精喷灯就会断火。

3、酒精喷灯正常工作时,内部并无酒精沸腾而导致的气泡爆裂声。

当我们解剖了一个酒精喷灯,我们发现在酒精喷灯的预热管的下方并非如我们所想,是空心的,相反,它当中充满了棉芯以引燃酒精。

原来。

酒精蒸汽是在预热管的加热下产生的,这也解释了为什么酒精喷灯温度较酒精灯更高;同时也解释了为什么酒精喷灯不能在酒精过少时使用,这样会烧坏灯芯,使酒精喷灯报废。

另外,我们还研究了酒精喷灯的调节杆,以及其工作原理:调节杆所联动的是一个金属环,通过金属环上下平移时酒精喷口与空气的接触空间改变,从而影响火焰大小。

铝热焊接法结合解剖的结果我们给当时我们发现的酒精喷灯工作时三个特点作出了合理解释。

1、当预热盘的酒精未烧尽时,预热盘内的酒精的燃烧使得喷管底部无法给酒精蒸气足够的氧气,使其逸至喷管上部才与空气接触,导致酒精蒸气不能在短时间之内燃烧,而新喷出的酒精蒸汽推动着未燃烧的酒精蒸汽,使其扩散,从而降低热效率。

八年级物理上册《物态变化》练习题含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物态变化》练习题含答案

八年级(上册)物态变化练习题一、填空题1._________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类,晶体和非晶体的一个重要区别是:_________有一定的熔点,而_________没有一定的熔点,同一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是_________的.2.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_________,最小刻度是_________.某人拿一个体温计给甲同学测量体温是36.8℃,再给乙同学测体温时没有甩(乙同学的体温是36.4℃),测量的结果是_________;如果又给丙同学测体温时仍没有甩(丙同学的体温是37℃),测量出丙同学的体温是_________.3.沸腾和蒸发的区别主要是,蒸发现象只发生在液体_________,沸腾现象同时发生在液体的_________和_________;蒸发现象是在_________温度下都能发生,沸腾现象只在_________温度时才能发生;沸腾时比蒸发时汽化的_________.4.我国发射的长征二号火箭在大气层中飞行时,它的头部与空气摩擦生热,可达到几千摄氏度的高温,为了不至于损坏火箭,设计师们用一种特殊的材料涂在火箭的头部,这种材料在高温下会_________并汽化,这两种物态变化的过程都要_________热,从而保护火箭的头部不会损坏.5.你有这样的体会吗?在寒冷的冬天,戴着眼镜从外面走进暖和的教室里,镜片上会出现一层小水珠,使你看不清物体,这是因为__________.6.有一个温度计的刻度已经模糊不清,某同学将这个温度计与刻度尺平行系紧放在冰水混合物中,这时温度计中的水银柱面恰好对准刻度尺上的5mm处;当将温度计放入沸水中时,温度计中的水银柱面恰好对准刻度尺上的205mm处(当时的大气压为1个标准大气压);取出温度计和刻度尺,放入温水中,温度计水银柱面降至刻度尺上的105mm处,该同学测出温水的温度是_________℃.7.夏天在衣柜里存放棉衣时,为了防止虫蛀,往衣柜里放了几个樟脑丸.到了冬季穿衣服时,发现樟脑丸不见了,樟脑丸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__.8.夏天,打开冰棒的包装纸,会看到冰棒在冒“白气”,这是_________现象;把烧红的铁块放入冷水中,水面上立即出现了“白气”,这一过程中,水发生了_________和_________两种物态变化;寒冷的冬天,我们戴的口罩上出现了冰霜,这是_________现象.9.家庭做饭使用的“气”,是在常温下通过_________的方法,将“气”变成液体后,储存在钢瓶里的.10.将鲜牛奶制成奶粉时,不能用高于100℃的温度煮沸,否则将会损失牛奶中的营养成分,为此发明了“低压锅”,用这种锅煮牛奶时,水不到100℃就沸腾了,这种“低压锅”利用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11.水银的熔点是-39℃,它在-38℃时处于_________态;它在-40℃时处于_________态;它在-39℃时处于_________态或_________态.12.下图是某种物质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从图象可知,这种物质的熔点是_________,这种物质从开始熔化到全部熔化所用的时间是__________.从熔点表中可以查出这种物质是_________.(当时气压为1个标准大气压)二、选择题13.某同学有一支温度计,读数不准但刻度是均匀的,该同学将这支温度计放入冰水混合物中时读数是5℃,将这支温度计放入沸水中时读数是95℃(气压为1个标准大气压).他用这支温度计测量当时的气温读数是32℃,由上述可知,当时实际气温为A.29℃B.32℃C.30℃D.35.5℃14.关于晶体和非晶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晶体和非晶体都有固定的熔点B.晶体和非晶体吸收热量时都可能变成液体C.晶体和非晶体熔化时都要吸收热量且温度保持不变D.晶体和非晶体熔化时都要先变软,然后变成粘稠体,最后变成液体15.小昌同学在26℃的实验室里,将温度计放入一杯酒精中,当温度计的示数不再变化时,将温度计取出,关于他观察到的温度计示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高于26℃B.先下降,后上升到26℃C.低于26℃D.等于26℃16.在标准大气压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水的温度达到100℃才能沸腾,在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升高B.水的温度不论高低,都可以蒸发C.水的温度达到100℃才能汽化D.水吸收的热量越多沸点就越高17.(多选)几位同学讨论课本中的熔点表时,发表了以下几种观点,正确的是A.熔点表中各物质熔化时都要吸收热量且温度保持不变B.熔点低于0℃的物质在常温下处于液态或气态C.熔点表中所列出的各种物质都是晶体D.熔点表中所列出的各种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时放出的热量一样18.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喝开水时为了不烫嘴,往往向水面吹气,下面关于对这一现象的解释中正确的是A.向水面吹气可以把开水的热量带走,使水变凉B.向水面吹气加快了水的蒸发,蒸发有制冷作用,使水变凉C.向水面吹出的二氧化碳气体有制冷作用,使水变凉D.吹出的气比开水的温度低,混合后使水变凉19.如果把5000g0℃的水和5000g0℃的冰分别放入菜窖里,使菜窖降温,其效果是A.用0℃的冰好B.用0℃的水好C.都一样D.无法确定20.下列现象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A.冬天的早晨树木上挂满了霜B.秋天的早晨花草叶子上的露水C.在教室里洒水后地面变干D.早晨的浓雾21.将一盆冰水混合物放到0℃的房间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因为冰的熔点是0℃,所以冰可以熔化一部分B.因为水的凝固点是0℃,所以水可以凝固一部分C.水不能结冰,冰也不能熔化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2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所有的固体吸收热量,由固体变成液体时温度保持不变B.所有的物体放出热量时温度都要降低C.用手摸冰感到比用手摸水凉,是因为水的温度一定比冰的温度高D.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23.已知水银、煤油、酒精的熔点分别为-39℃、-30℃、-117℃,要测量零下80摄氏度的温度,应该选用的温度计是A.煤油温度计B.酒精温度计C.水银温度计D.煤油温度计或水银温度计24.用纸做成一个纸盒,里面装上水,下面用酒精灯加热,(注意酒精灯的火焰不能烧到水面以上)可以将水烧至沸腾,而纸盒却不会烧毁(水的沸点是100℃、纸的着火点是183℃、酒精灯火焰的温度是400℃~50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水的沸点低于纸的着火点,水吸收了热量,所以纸盒不会烧毁B.纸的着火点低于水的沸点,所以纸盒不会烧毁C.纸的着火点高于火焰的温度,所以纸盒不会烧毁D.纸的散热性好,所以纸盒不会烧毁25.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雾和露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B.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C.用久的灯泡钨丝变细是升华现象D.夏天打开冰箱门看到的“白气”,是从冰箱里冒出的水蒸气26.关于热胀冷缩现象,下列做法中不正确的是A.冬季从户外拿进屋内的玻璃杯,可以马上倒入开水B.往储油罐中灌油时,不能灌得太满C.长距离输送暖气的管道,装有Ω形的伸缩管D.铁轨接头处留出一定的缝隙三、实验题27.下图表示的是某种物质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加热的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根据图象请你回答下列问题(1)这是什么物质?(2)在AB、BC、CD、DE各段,该物质处于什么状态?(3)在BC段与DE段,该物质的温度为什么不变?(4)该物质的熔点和沸点各是多少?28.请你把关于六种物态变化的表格填写完整:物态变化名称变化前状态变化后状态温度吸、放热举例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物态变化】参考答案:1.固体,晶体,非晶体,相等2.35℃~42℃,0.1℃,36.8℃,37℃3.表面,表面,内部,任何,沸点,剧烈4.液化,吸5.教室里的水蒸气遇到冷镜片液化成小水滴附着在镜片上6.507.升华8.液化,汽化,液化,凝华9.压缩体积10.气压降低,沸点降低11.液,固,液,固12.48℃,5min,海波13.C14.B15.B16.B17.ABC18.B19.A20.A21.C22.D23.B24.A25.D26.A 27.(1)水(2)AB段是固态,BC段是固液共存,CD段是液态,DE段是液态(3)BC段吸热融化,DE段吸热沸腾(4)熔点是0℃,沸点是100℃28.如下表物态变化名称变化前状态变化后状态温度吸、放热举例熔化固态液态熔点吸略凝固液态固态熔点放汽化液态气态沸点或任何温度吸液化气态液态沸点或任何温度放升华固态气态吸凝华气态固态放。

八年级上册物理北师大版第一章第四节升华和凝华同步测试及答案

八年级上册物理北师大版第一章第四节升华和凝华同步测试及答案

第四节升华和凝华一、选择题1.下列各种常见的现象中,属于升华的是()A.春天,冰雪融化汇成溪流B.夏天,玻璃上的水很快变干C.秋天,清晨河面淡淡的白雾D.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变干2.下列事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过程,属于放热的()A. 初春,积雪熔化B. 夏天,洒在室内地面上的水不见了C. 深秋,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D. 冬天,室外冻冰的衣服变干了3.用久了的灯泡会发黑,是因为钨丝发生了()A.凝固B.升华C.凝华D.先升华后凝华4.下列自然现象与所对应的物态变化正确的是()A. 初春的早晨,大雾弥漫﹣﹣升华B. 炎热的夏天,积水干涸﹣﹣液化C. 深秋的早晨,“雾淞”晶莹﹣﹣凝华D. 寒冷的冬天,滴水成冰﹣﹣熔化5.冬天,当气温急剧下降时,大明山上很多树枝都挂满晶莹白色的雾凇.产生这种现象的物态变化主要是()A. 凝华B. 升华C. 凝固D. 汽化6.将少量粉末状的樟脑装入烧瓶,用酒精灯缓缓加热,封闭在瓶内的树枝上逐渐出现玲珑洁白的“人造雪景”,取出树枝,美丽的“雪景”会慢慢消失,消失时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 汽化B. 液化C. 升华D. 凝华7.下列对生活中一些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A. 用手沾些冷水去拿热包子不会太烫,是因为水会汽化放热B. 用冰袋给高热病人降温,是因为冰熔化吸热C. 在寒冷的北方不用水银温度计测量气温,是因为水银的凝固点较低D. 舞台上用干冰能制造白雾,是因为干冰易升华成水蒸气8.物理课上,老师设计了这样一个实验:先让学生观察盛有干冰(固态CO2)的容器外壁出现一层白霜的现象,接着学生用镊子夹取一块干冰放入装有常温水的烧杯中,令人惊讶的现象出现了:水立刻剧烈“沸腾”起来,内部有大量气泡产生,水面上方出现大量白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白霜是凝固现象B. 气泡内主要是水蒸气C. 气泡内主要是二氧化碳气体D. 白雾是水蒸气二、填空题9.冬天,夜晚气温如迅速降到0℃以下,窗户的玻璃上会形成一层冰花,这是水蒸气________而成的(均填物态变化名称),这层冰花在家里窗户玻璃的________ (填“内侧”或“外侧”)。

酒精灯火焰温度再探究

酒精灯火焰温度再探究

酒精灯火焰温度再探究作者:王宝权来源:《化学教学》2017年第06期摘要:通过实验对比,对酒精灯的内、外火焰的温度比较进行了再探究,并对该实验的系列现象作出了论证和分析。

得出了与前不同的结论,即在通常情况下,酒精灯火焰各部位的温度高低顺序应为:底座处的外焰、内焰、上部的外焰、焰心。

关键词:酒精灯;外焰;内焰;温度;实验探究文章编号:1005–6629(2017)6–0073–04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阅读《化学教学》2012年第6期第45页“比较酒精灯内、外焰温度高低的四种实验方法”一文后,很感兴趣。

在文中程晓莉老师介绍了4种检验酒精灯火焰温度高低的实验方法:分别利用酒精灯火焰灼烧火柴梗、加热等体积的水、加热试管中的火柴头和加热铁丝网,得出了酒精灯的外焰温度比内焰高的结论[1]。

事实果真如此吗?笔者组织学生分成4个探究小组分别重复该实验的四种方法,并通过对比实验进行了再探究和理论分析,得出了某些不同的结论。

1 分别改进用火柴梗、铁丝网的实验及反思1.1 重复原实验并通过对比实验进行分析程老师在文中的实验方法1和4中均提到实验成功的诀窍是“火柴梗和铁丝网距离灯芯上方大约5mm”。

我们在实验中特意用一把钢尺测量了普通酒精灯火焰的高度,测量结果如图1所示(说明:由于没有使用灯罩,火焰跳动得较厉害,为了较精确地测量火焰各部分的长度,用手挡住一侧,火焰就能够平稳燃烧了,火焰高度的测量如果在跳动的情况下内焰和上部的外焰会相应拉长一些。

)。

从灯芯的端点向上(灯芯超出灯外部分大约为1cm):焰心对应的刻度为0~2cm,内焰对应的刻度为2~3cm,外焰对应的刻度为3~4cm,即焰心的实际高度为2cm,内焰的实际高度为1cm,而外焰的上部高度为1cm(其实外焰的真正高度是灯芯外长度+焰心+内焰的火苗+外焰的火苗约为5cm)。

由此可见,灯芯上方的5mm完全在焰心对应的刻度为0~2cm的范围之内,这里正是焰心和外部火焰(外焰与内焰已合二为一)所共存的部位,故原实验1和4实际上比较的是焰心和外部火焰的温度高低,不能据此得出“外焰温度大于内焰”的结论。

酒精喷灯的使用

酒精喷灯的使用

酒精喷灯的使用酒精灯和酒精喷灯是实验室常用的加热器具。

酒精灯的温度一般可达400-500°C;酒精喷灯可达700-1000°C。

1.酒精灯①酒精灯的构造酒精灯一般是由玻璃制成的。

它由灯壶、灯帽和灯芯构成(见图2—1)。

酒精灯的正常火焰分为三层(见图2—2)。

内层为焰心,温度最低。

中层为内焰(还原焰),由于酒精蒸气燃烧不完全,并分解为含碳的产物,所以这部分火焰具有还原性,称为“还原焰”,温度较高。

外层为外焰(氧化焰),酒精蒸气完全燃烧,温度最高。

进行实验时,一般都用外焰来加热。

②酒精灯的使用方法a.新购置的酒精灯应首先配置灯芯。

灯芯通常是用多股棉纱拧在一起或编织而成的,它插在灯芯瓷套管中。

灯芯不宜过短,一般浸入酒精后还要长4~5 cm。

对于旧灯,物别是长时间未用的酒精灯,取下灯帽后,应提起灯芯瓷套管,用洗耳球或嘴轻轻地向灯壶内吹几下以赶走其中聚集的酒精蒸气,再放下套管检查灯芯,若灯芯不齐或烧焦都应用剪刀修整为平头等长,如图2—3所示。

b.酒精灯壶内的酒精少于其容积的1/2时,应及时添加酒精,但酒精不能装得太满,以不超过灯壶容积的2/3为宜。

添加酒精时,一定要借助小漏斗(见图2—4),以免将酒精洒出。

燃着的酒精灯,若需添加酒精时,首先必须熄灭火焰,决不允许在酒精灯燃着时添加酒精,否则很易起火而造成事故。

c.新装的灯芯须放入灯壶内酒精中浸泡,而且将灯芯不断移动,使每端灯芯都浸透酒精,然后调好其长度,才能点燃。

因为未浸过酒精的灯芯,一点燃就会烧焦。

点燃酒精灯一定要用火柴点燃,决不允许用燃着的另一酒精灯对点(见图2—5)。

否则会将酒精洒出,引起火灾。

d.加热时,若无特殊要求,一般用温度最高的火焰(外焰与内焰交界部分)来加热器具。

加热的器具与灯焰的距离要合适,过高或过低都不正确。

被加热的器具与酒精灯焰的距离可以通过铁环或垫木来调节。

被加热的器具必须放在支撑物(三角架或铁环等)上,或用坩埚钳,试管夹夹持,决不允许用手拿着仪器加热(见图2—6)。

初中化学练习题 2023年安徽省滁州市全椒县中考化学二模试卷

初中化学练习题 2023年安徽省滁州市全椒县中考化学二模试卷

2023年安徽省滁州市全椒县中考化学二模试卷一、选择题(共17小题)A .燃烧不一定有火焰产生B .物质跟氧气的反应就是燃烧C .物质在有限的空间内燃烧,可能会引起爆炸D .物质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浓度有关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氧气B .可燃物C .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D .可燃物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2.燃着的酒精灯,盖上灯帽后熄灭,这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是( )A .水沸腾,水分子质量和体积增大B .P 处水蒸气的作用是使火柴温度达到着火点C .火柴移离水蒸气,与氧气充分接触,从而燃烧D .火柴燃烧的产物含有二氧化碳和水3.如图所示,加热烧瓶中的水使之沸腾.水蒸气从铜管喷出,把火柴靠近管口P 处,火柴被加热,迅速移开火柴,火柴开始燃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返回舱与大气摩擦生热属于物理变化B .返回舱返回时,烧蚀层起到了一定的隔热和隔离空气的作用C .烧蚀层在汽化燃烧时吸收大量的热D .烧蚀层能使返回舱的着火点升高4.我国发射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其返回舱的表层有一层叫做“烧蚀层”的特殊物质.返回舱返回时,与大气剧烈摩擦,会在舱表面产生数千度的高温,此时,烧蚀层汽化燃烧保护返回舱不因高温而烧毁.由此,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B .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C .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D .增大空气中氧气的含量5.酒精灯的火焰太小时,将灯芯拨弄得松散些,可使火焰更旺,其原理主要是( )A .物质与氧气反应时都会发生燃烧B .只要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可燃物就能燃烧C .把木柴架空,可使木柴更充分接触空气而燃烧得更旺D .用嘴吹蜡烛,蜡烛熄灭是因为降低了蜡烛的着火点6.认识燃烧原理可以利用和控制燃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将大块煤粉碎后再燃烧,其目的是延迟煤燃烧的时间B .如图a ,火柴头斜向下时更容易燃烧,是因为降低了火柴梗的着火点C .由图b 中的现象可知,金属镁引起的火灾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D .蜡烛用扇子一扇即灭,是因为扇走了蜡烛周围的空气7.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B.C.D.8.下列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中,只能得出燃烧需要氧气结论的是( )A .现象①③说明物质燃烧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B .现象②③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C .现象①②说明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的着火点低9.为探究物质的燃烧条件,某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D .现象②说明红磷不是可燃物A .现象①③说明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的着火点低B .现象①②说明物质的燃烧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C .现象②③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D .现象③说明红磷不是可燃物10.为探究物质的燃烧条件,某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②④B.②③C .①③D .①④11.通常情况下,燃烧需要三个条件,如图1所示.图2所示的实验中,能证明可燃物燃烧与温度有关的是( )实验①实验②实验③实验④白磷不燃烧白磷不燃烧白磷不燃烧白磷燃烧A .用水灭火,目的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B .白磷在冷水中,通入空气后也能燃烧C .将煤块粉碎后再燃烧是为了使其燃烧更充分D .天然气、乙醇均是可再生能源12.下列有关燃烧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碳、硫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剧烈B .锅里的油着火时可以用锅盖盖灭,是因为隔绝了氧气C .用扇子扇煤炉火焰,越扇越旺,是因为提供了更充足的氧气D .图书馆内图书着火,立即用水基型灭火器灭火13.燃烧是生活中一种常见的现象,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错误的是( )14.“归纳”“总结”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方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通常物质燃烧的条件是:物质具有可燃性、跟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当这三个条件同时具备时燃烧才能发生B.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是:生成物有水、气体、沉淀三个条件至少满足一个,复分解反应才能发生C.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电子三种微粒构成的D.不同的物质构成它的基本微粒可能不同,分子、原子、离子都能构成物质A.缺乏氧气B.火柴棍的着火点升高了C.缺乏可燃物D.燃烧端下方的火柴棍温度不易达到着火点15.点燃的火柴棍燃烧端朝上时,其未燃尽便熄灭的主要原因是( )A.白磷始终不燃烧B.小气球变瘪C.U型管内液面左高右低D.验证Fe、Cu、Ag的金属活动性强弱16.下列实验进行中的现象或实验原理正确的是( )A.白磷在冷水时,通入空气也能燃烧B.酒精灯里的酒精不慎溢出着火,迅速用湿抹布盖灭C.不能用燃着的木条鉴别氧气、空气和二氧化碳17.下列说法或做法中,正确的是( )二、填空题(共5小题)D .用金刚石去冰箱里的异味18.某居民早起忘记关闭电褥子的电源就去上班,下班后发现卧室门缝冒出黑烟,他立即打开门窗,原来只冒黑烟的卧室瞬间燃起火来。

酒精灯火焰的温度及实验室加热源

酒精灯火焰的温度及实验室加热源

酒精灯火焰的温度及实验室加热源作者:孙黎颖王程杰来源:《化学教学》2017年第11期摘要:用新型数字信号的高温传感器探究酒精灯三个焰层的温度,对比多种酒精燃料的外焰温度。

实验结果表明,酒精灯火焰温度外焰大于内焰大于焰心,这与传统观点一致。

对于不同酒精燃料的外焰温度,工业酒精大于95%乙醇大于无水乙醇。

数字化实验仪器的性能进步和技法精确提高了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实验室的多种加热源可以替代酒精灯。

关键词:数字化实验;酒精灯火焰;焰层温度;酒精燃烧热;加热源文章编号:1005–6629(2017)11–0092–05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1 问题的提出酒精灯是我国中学化学实验常见的加热源。

探究酒精灯火焰温度的实验方法多种多样,有加热玻璃棒等实物间接探究法,也有高温传感器直接探究法。

酒精灯火焰的三个焰层:外焰,内焰,焰心的温度高低以及各种不同酒精燃料的热效应究竟怎样,一直众说纷纭。

传统教材认为,酒精灯火焰的温度由高到低依次为外焰>内焰>焰心。

多种实物实验方法也证实了这一点[1,2]。

如玻璃棒加热法分别在三个焰层加热玻璃棒,观察玻璃棒弯曲的程度,支持这个观点[3]。

有些数字实验也支持这一观点[4]。

但有些数字实验却得出了不同的结论,认为酒精灯的内焰温度最高,外焰次之,焰心最低[5~7]。

另外,酒精灯作为实验室常用的加热源,燃料有无水乙醇,95%的乙醇,还有工业酒精。

有观点认为无水乙醇的热效应最好,温度应该最高。

但也有不同的观点认为工业酒精的效果最好。

酒精灯加热是否适合每个化学实验?它是否是高中化学实验室唯一的加热源?是否有更多的加热源替代酒精灯?这都值得探讨。

2 探究酒精灯三个焰层的温度2.1 实验器材和试剂:朗威?8.0数据采集器、朗威?8.0高温传感器(金属探头Φ=2mm,2只,分别贴标签A 和B)、酒精灯(容积150mL)、全棉灯芯、升降台、电脑、 100mL量筒、95%乙醇(沪试牌,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AR分析纯)2.2 实验步骤(1)酒精灯中加入100mL95%的乙醇。

高考化学实验题答题模板归类总结!考前多看看!

高考化学实验题答题模板归类总结!考前多看看!

高考化学实验题答题模板归类总结!考前多看看!高考化学实验题答题模板类型1 实验基本操作类1.浓硫酸的稀释:【规范操作】向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蒸馏水,沿烧杯内壁缓慢倒入浓硫酸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

【答题关键】①浓硫酸倒入水中;②缓慢;③不断搅拌。

2.分液操作【规范操作】将分液漏斗上口的玻璃塞打开或使塞上的凹槽(或小孔)对准漏斗上的小孔,再将分液漏斗下面的活塞打开,使下层液体慢慢沿烧杯壁流下,当下层液体恰好流尽时,迅速关闭活塞。

上层液体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

【答题关键】①液面上方与大气相通;②沿烧杯壁;③上上下下(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

3.焰色反应操作【规范操作】【答题关键】①烧、蘸、烧、洗、烧;②观察钾元素焰色反应时,应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

4.容量瓶查漏操作【规范操作】向容量瓶中加适量水,塞紧瓶塞,用手指顶住瓶塞,倒立,用吸水纸检查是否有水珠渗出;如果不漏,再把塞子旋转180°,塞紧,倒置,用同样方法检查。

【答题关键】①装水;②倒立;③检查是否漏水;④旋转180°;⑤重复操作。

5.沉淀剂是否过量操作【规范操作】(1)加沉淀剂:静置,向上层清液中继续滴加少量沉淀剂,若无沉淀产生,则证明沉淀剂已过量,否则沉淀剂不过量。

(2)加入与沉淀剂反应的试剂:静置,取适量上层清液于另一洁净试管中,向其中加入少量与沉淀剂作用产生沉淀的试剂,若产生沉淀,证明沉淀剂已过量,否则沉淀剂不过量。

【答题关键】①上层清液;②沉淀剂或与沉淀剂;③是否沉淀;④若需称量沉淀的质量而进行有关定量计算时则只能选用方法(1)。

6.沉淀洗涤操作【规范操作】向漏斗内加蒸馏水至浸没沉淀,待水自然流出后,重复操作2~3次。

【答题关键】①浸没;②重复2~3次。

7.判断沉淀是否洗净操作【答题模板】取少量最后一次洗涤液置于试管中,滴加……(试剂),若没有……现象,证明沉淀已经洗净。

8.常见试纸的使用【答题模板】(1)定量试纸(如pH试纸)取一小片×××试纸放在表面皿(或玻璃片)上,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点在×××试纸上,待试纸变色后再与标准比色卡对照,得出测量数据。

2021年四年级科学上册期末考试卷(含答案)

2021年四年级科学上册期末考试卷(含答案)

2021年四年级科学上册期末考试卷(含答案)班级:姓名:一、填空题。

(共20分)1、电路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和电器元件连接而成的电流通路。

2、音量强弱是由物体振动的__________决定的。

音高则是由物体振动的_______所决定的。

3、一般情况下,当温度降到_______℃,水会结冰。

水结冰时,_______会增大。

4、牙齿是我们身体重要的_______。

5、水蒸气遇冷以后从气态变成液态,这种现象叫做_______。

6、水里的动物和植物不会死亡是因为它们呼吸了溶解在水中的__________。

7、要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必须对物体用_______,要使物体运动得更快,必须对物体用_______。

8、物体间接触面越光滑,摩擦力就越_______;物体间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就越_______。

9、声音的强弱可以用________来描述。

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大,声音越________;振动的幅度越小,声音越________。

10、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____产生的。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将三块相同的面包分别放在以下三种环境中,最不容易发霉的是( )。

A.低温、干燥 B.温暖、湿润 C.温暖、干燥2、物体中同时带有正电荷和负电荷,但物体却不显示带电的原因是()A.因为静电不是电B.物体内的正负电荷数量相等,相互抵消C.静电很弱小,人体感觉不到3、在安静状态下每位同学一分钟的呼吸次数是()。

A.一模一样的B.有一些差别C.有很大差别4、我们应选择( )来作为实验电源。

A.家里的交流电B.学校里插座里的电C.电池5、锣发声的时候,用手按住锣面,锣声就消失了,这是因为()。

A.手挡住了声音的传播B.手使锣面跟空气隔开了C.手使锣面停止了振动6、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长短变化规律是( )。

A.长——短——长B.短——长——短C.长——短——短7、巧克力在水中溶解后,分布在水的()。

酒精灯外焰温度不是最高

酒精灯外焰温度不是最高

《在掌上实验室探究酒精灯火焰温度——得出不同的结论》摘要本文介绍在掌上实验室进行的酒精灯3层火焰温度的探究实验,探讨酒精灯3层火焰温度的大小及其关系。

关键词掌上实验室酒精灯火焰温度探究实验前言酒精灯是化学实验中经常使用的热源。

酒精灯的火焰可以分为3部分:焰心、内焰和外焰。

焰心是我们观察到的比较暗的部分;内焰是最明亮的部分,呈黄色;外焰颜色比内焰淡,而且常飘忽不定。

一般地认为酒精灯火焰温度在500℃左右,并且焰心、内焰和外焰的温度依次增高,其理论依据是:外焰燃烧充分,温度最高。

因此在要用到酒精灯加热的实验中,都强调要用外焰加热。

酒精灯3层火焰的温度各有多少度?3层火焰的大小关系怎样,是不是像前面叙述的那样?酒精灯可以获得的最高温度又有多大?这些都是定量的研究,在传统的中学化学实验条件下难于开展。

中学化学实验对这个问题进行定性研究,通常的做法是用一根火柴梗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根据火柴梗不同部位炭化速度的快慢来判断各层火焰温度的高低。

掌上实验室使中学化学实验从定性研究走向定量研究成为可能。

掌上实验室是由手持技术(Hand held technology)与计算机技术构成的现代科学实验室,其中手持技术包括数据采集器(Data logger)和各种传感器(Sensor)或探头(Probe),它们能便携地、定量、快速、准确地测量各种实验数据;计算机技术为实验数据的处理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

本实验在掌上实验室进行,对上面3个问题进行探究。

1 实验部分1.1 实验方案酒精灯的3层火焰常有跳动,因此不能直接手持探头测量3层火焰的温度。

本实验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进行,探头从灯芯位置开始,通过调节灯座的高度,依次测量酒精灯各部分火焰的温度。

测量的原则是:每隔50s调整一次探头的位置(用调节灯座的高度的方法)以测量不同部位火焰的温度;每次调整的高度为0.5cm(以直尺为标度);调整的时间为10s,在10s内提前完成调整的,够10s后方重新计时。

丁烷灯_实验报告

丁烷灯_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丁烷灯的燃烧原理和过程。

2. 掌握丁烷灯的点燃方法和操作步骤。

3. 分析丁烷燃烧的产物及其性质。

二、实验原理丁烷灯是一种常用的实验室加热设备,其主要成分是丁烷。

丁烷在空气中燃烧时,会产生火焰,火焰温度较高,可以达到800℃以上。

丁烷燃烧的化学反应式如下:C4H10 + 13/2 O2 → 4 CO2 + 5 H2O本实验通过点燃丁烷灯,观察火焰的颜色、形状和温度,分析丁烷燃烧的产物及其性质。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丁烷灯、酒精灯、试管、烧杯、石棉网、火柴、剪刀、镊子、量筒、温度计。

2. 试剂:丁烷气体、蒸馏水、澄清石灰水。

四、实验步骤1. 将丁烷灯装满丁烷气体,确保丁烷灯的气阀关闭严密。

2. 用酒精灯点燃丁烷灯,观察火焰的颜色、形状和温度。

3. 用试管收集燃烧后的产物,用镊子夹住试管,靠近火焰,观察产物颜色。

4. 将收集到的产物加入烧杯中,加入适量的蒸馏水,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

5. 用量筒量取一定量的澄清石灰水,加入烧杯中,观察溶液的变化。

6. 记录实验现象,分析丁烷燃烧的产物及其性质。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现象:(1)点燃丁烷灯后,火焰呈蓝色,火焰温度较高。

(2)燃烧后的产物颜色为无色,加入蒸馏水后,溶液无明显变化。

(3)加入澄清石灰水后,溶液变浑浊,出现白色沉淀。

2. 分析:(1)火焰呈蓝色,说明丁烷燃烧充分,产物为二氧化碳和水。

(2)燃烧后的产物加入蒸馏水后,溶液无明显变化,说明产物不溶于水。

(3)加入澄清石灰水后,溶液变浑浊,出现白色沉淀,说明产物中有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

六、实验结论1. 丁烷灯在空气中燃烧时,火焰呈蓝色,温度较高。

2. 丁烷燃烧产物为二氧化碳和水,不溶于水。

3. 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

七、实验讨论1. 本实验结果表明,丁烷灯燃烧产物为二氧化碳和水,对环境无污染,是一种较为清洁的燃料。

2. 丁烷燃烧过程中,火焰温度较高,应注意安全操作,避免火灾事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背景
酒精灯是化学实验中经常使用的热源,其火焰分为焰心、内焰和外焰。

一般认为酒精灯的火焰温度在400—500℃左右,最高可达800℃,并且焰心、内焰和外焰的温度依次升高。

多少年来,不论是教科书还是有关手册,一般都认为酒精灯的外焰温度最高。

教师在教学中也会不折不扣地将这一知识传递给学生,绝大部分学生能较好地掌握这一知识。

但是,问题却发生在一位初三优秀学生的身上,而且在一学期里出现了3次同样的错误,这不得不令人深思!
2 经过
事情发生在1995年,笔者刚刚踏上讲台,任教初三重点班,在一次练习中,班里一位学习成绩很好的女生对“酒精灯火焰中温度最高的是_____”的回答是“内焰”。

笔者认为,这是初二自然科学中的一个简单问题,提醒了一下“酒精灯外焰温度最高”应该可以纠正其错误。

意料之外的事情还是发生了,期中考试的试题中有这样一题:在使用酒精灯加热物体时,通常将受热物体放置于酒精灯的_______加热,因为这一部分的火焰温度最高。

她给出的答案却仍然是“内焰”。

笔者这才意识到当初把问题想简单了,于是找了几个学生了解情况,原来,初二的老师真的向他们传递了“酒精灯火焰中内焰温度最高”的信息。

因此,笔者为了弥补这一问题,在试题分析时特别强调“酒精灯火焰中外焰温度最高,其原因是酒精蒸汽在外焰燃烧最充分” 。

令人费解的事情又一次发生了,测验中一道关于“酒精灯火焰温度比较” 的选择题,绝大部分同学都答对了。

她却又一次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内焰>外焰>焰心”。

笔者当时的心情十分复杂,于是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答案也只是“这应该记住的:酒精灯火焰中外焰温度最高,其原因是酒精蒸汽在外焰燃烧最充分”。

笔者知道,这招对这位特殊的学生根本行不通。

于是决定让学生给一个解释,她告诉笔者“给手取暖的时候,我们通常把手放在外焰上方取暖,没有人会把手放在内焰取暖,这是因为内焰温度太高了”。

笔者于是和她一道走进实验室,做了如下实验:点燃酒精灯,仔细观察火焰的分层情况;将一根小木条迅速平放入火焰中,1~2秒钟后取出观察。

“原来在外焰部分的木条被烧黑了”给了笔者觉得比较满意的答案。

此后,她对这一问题的答案都是“酒精在外焰燃烧最充分,火焰中外焰温度最高”。

3 思考
已经过去了12个年头,但往事却历历在目,其原因是这一经历留给笔者许多颇有价值的反思。

3.1先入为主产生了优先效应
这位同学的“错误认识”来源于初二年级学习中老师的一次口误,因为是第一次接触这一新的知识,最先进入她头脑中的信息,就首先成了真理,从而形成了强烈的优先效应,即使后来的观点怎样正确,怎样科学,也持否定的态度。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有必要对教学的语言和课堂的板书严格要求,来不得半点马虎,否则,教学中不经意间的一个笔误甚至口误都有可能留给学生难以消除的严重影响。

3.2自我解释巩固了意义构建
这位同学的“错误认识”的顽固性,关键在于她所形成的自我解释——“给手取暖的时候,我们通常把手放在外焰上方取暖,没有人会把手放在内焰取暖,这是因为内焰温度太高了”。

这是因为学生把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尽量和自己已经知道的事物相联系,并对这种联系加以认真的思考,从而建立起自我解释,自圆其说。

根据科学的知识建立的自我解释有助于对知识的巩固,根据科学的知识建立的科学解释则有助于对知识的理解。

倘若知识本身是不科学的,这种自我解释将会使得“错误认识”更为根深蒂固。

因此,教师在学生进行意义构建的过程中,应该是“联系”的搭桥者和“思考”的促进者,同时还要帮助学生通过自我协商和相互协商(交流和讨论)
暴露学生的自我解释,并尽力构建科学解释,从而促使学生实现对科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3.3亲身体验瓦解了“错误认识”
这位同学的“错误认识”的“纠正”,其关键在于一个十分简单的实验,它却为学生认识化学知识提供了实验事实。

中学化学教学中,有很多概念和理论的形成,一般是从认识具体物质的性质开始的。

而物质的性质,特别是物质的化学性质,只有借助于一定的实验手段,才能让学生感知实验现象,获得实验事实,从而在此基础上形成化学概念,认识化学理论。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高度重视化学实验的认识论功能[1],决不能用“黑板实验”、“讲实验”代替“做实验”。

3.4 “错误答案”成就了科学结论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酒精灯火焰温度的高低顺序为:内焰>外焰>焰心。

一般认为酒精灯的外焰温度最高,其原因是酒精蒸汽在外焰燃烧最充分;同时由于外焰与外界大气充分接触,燃烧时与环境的能量交换最容易,热量散失最多,致使外焰温度低于内焰[2]。

这一实验结论与这位同学的“错误答案”不谋而合,这又一次让笔者陷入了深思。

当时,自己为什么没有怀疑“外焰温度最高”的结论,把教材的结论作为神圣的教条,而沦为书本的奴隶。

因此,学习和教学都需要质疑,有必要采用不同的方法和眼光进行阅读,即“正反合”读书法,以免唯书本定势[3]。

第一遍正读,假定书中的说法完全正确,在读的过程中补充新的证据、新的材料和新的论证方法;第二遍反读,假定书中的观点都是错误的,在读的过程中找出这些错误并且一一加以辩驳;第三遍合读,把正读和反读的结果综合起来,对书中讨论的内容提出自己的新看法。

只有这样,才是读书的最高境界:既“读进去”,又“读出来”。

3.5 实验事实引发的教学探讨
小木条在酒精灯火焰中的炭化能否证明酒精灯火焰的温度高低?木材的炭化是一个复杂的化学过程,其炭化程度是由受热的温度、受热的时间和氧气的含量等多种因素共同决定。

因此,木条的炭化程度不能反映酒精灯火焰温度的高低。

目前,有些化学教材中仍然采用木条在酒精灯火焰中的炭化实验作为酒精灯火焰温度高低的探究实验[4],这不仅在实验方法的条件控制上是不够科学的,同时,还在实验结论上与目前的研究结果相矛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