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阻肺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护理
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和护理措施
![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和护理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3d2b02b402768e9951e738e8.png)
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和护理措施摘要】目的:对无创性机械通气(NPPV)治疗慢性肺心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护理干预进行研究。
方法:收集我科室的慢性肺心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使用NPPV治疗的病人共56例进行研究,按照病人的病情以及上机标准,给予NPPV治疗,同时在治疗中采取全面高效的临床观察和护理措施。
结果:经过全面高效的临床观察和护理措施,本实验病人的PaO2均显著升高,而PaCO2显著降低,并成功脱机,与治疗前对比有明显差别(P<0.05)。
结论:对于NPPV气治疗慢性肺心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病人,采取全面高效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措施,可以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和水平。
【关键词】NPPV 慢性肺心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临床观察护理干预【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18-0228-02目前治疗慢性肺心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病人的临床第一线的手段就是无创性机械通气(NPPV)[1],它为慢性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的病人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并对临床护理工作也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
1 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我科室的慢性肺心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使用NPPV治疗的病人共56例进行研究,其中男性38例,女性患者18例,他们的年龄在60-88岁之间,平均为67.18±2.10岁。
1.2方法:1.2.1 NPPV治疗的标准:(1)呼吸困难、辅助呼吸机的正确使用、胸腹部矛盾式呼吸为呼吸窘迫症状的主要表现;(2)经血气分析值、PaC02>60mmHg、Pa02<60mmHg、pH<7.20;(3)病人意识清楚,有主动咳痰能力,可以主动配合和耐受面(鼻)罩BiPAP呼吸机治疗进行辅助呼吸;(4)若病人已达到进行NPPV治疗的标准,但是病人家属拒绝行NPPV的病例除外。
1.2.2 临床NPPV治疗好转的标准:检测病人的呼吸频率<24次/分,心率<100次/分,血气分析值中pH为7.35-7.45、Pa02/Fi02>200,病人意识清楚,原发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的机械通气治疗与护理
![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的机械通气治疗与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b80b879602768e9951e738ee.png)
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的机械通气治疗与护理目的:探讨在基层医院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进行机械通气的护理对策。
方法:对25例COPD并发轻至中度Ⅱ型呼吸衰竭的患者采用无创性正压通气(NIPPV)治疗及12例COPD并发重度Ⅱ型呼吸衰竭的患者通过人工气道进行机械通气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平均通气时间15.6 d,脱机成功率为78.4%,病死率为13.5%。
结论:合理实行机械通气是治疗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有效方法,恰当地应用机械通气策略,采取正确的护理措施,是机械通气治疗取得成功的关键。
标签:肺疾病;阻塞性呼吸功能不全;护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组具有气流阻塞特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病程呈缓慢进行性发展,在晚期或急性感染时可并发呼吸衰竭而需应用机械通气治疗,有效的气道护理是机械通气成功与否的关键。
现将我院收治的37例COPD 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采用机械通气治疗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中,男性26例,女性11例;年龄55~83岁,平均71岁;有吸烟史24例。
病例选择标准:①有COPD病史,COPD患者均符合1997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制订的COPD诊治规范标准[1]。
②血气分析:动脉血氧分压(PaO2)<60 mm Hg(1 mm Hg=0.133 kPa),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50 mm Hg。
1.2治疗方法全部病例均给予机械通气治疗,其中,进行无创性正压通气(NIPPV)治疗25例,有创正压通气治疗12例(经鼻气管插管6例,经口气管插管3例,气管切开3例),建立人工气道后,接国产PV-2000型呼吸机,开始采用A/C(辅助/控制)模式,以后改为同步间歇指令(SIMV)和压力支持通气(PSV)。
根据患者通气改善的状况和血气分析结果调整各项参数。
气道压力报警上限设置在50 cm H2O以下,维持PaO2>60 mm Hg,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90%。
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伴Ⅱ型呼吸衰竭的护理
![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伴Ⅱ型呼吸衰竭的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82fc67e9453610661fd9f4a3.png)
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伴Ⅱ型呼吸衰竭的护理摘要】目的:就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伴Ⅱ型呼吸衰竭的护理措施进行探讨。
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所收治的60例慢性阻塞性肺病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均采取机械通气治疗的方式,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而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优质护理措施。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6.67%,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为73.33%,观察组的满意度明显要高于对照组,二组患者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行优质护理措施,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机械通气;慢性阻塞性肺病;呼吸衰竭;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2-0299-01慢性阻塞性肺病伴Ⅱ型呼吸衰竭是由于通气功能障碍而导致出现二氧化碳潴留、严重缺氧等现象,进而引起一系列会对患者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慢性阻塞性肺病伴Ⅱ型呼吸衰竭的致死率、致残率、发病率都较高,并且病情变化快,稍有不慎,就较易造成患者死亡。
临床上多采用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伴Ⅱ型呼吸衰竭,不仅临床效果较佳,而且并发症较少,但是机械通气治疗离不开行之有效的护理措施,本文就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伴Ⅱ型呼吸衰竭的护理措施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所收治的60例慢性阻塞性肺病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均采取机械通气治疗的方式,男35例,女25例,最小年龄为42岁,最大年龄为68岁,平均年龄为(57.3±5.6)岁。
基于随机数字法将全部患者分为两组,分别是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男18例,女12例,最小年龄为42岁,最大年龄为66岁,平均年龄为(55.3±5.2)岁;对照组:男17例,女13例,最小年龄为44岁,最大年龄为68岁,平均年龄为(58.5±8.8)岁,两组的年龄、病情程度等均不存在着统计学意义(P>0.05)。
无创通气治疗慢阻肺合并2型呼吸衰竭的临床护理分析
![无创通气治疗慢阻肺合并2型呼吸衰竭的临床护理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b318c0fe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7a.png)
无创通气治疗慢阻肺合并 2型呼吸衰竭的临床护理分析摘要:目的:为慢阻肺合并2型呼吸衰竭患者提供无创通气治疗时的护理方法进行研究。
方法:将来我院就诊的慢阻肺合并2型呼吸衰竭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目标,本次研究的起始时间控制在2018年6月,截止时间控制在2019年10月,在此时间段之中入选本次研究的患者一共有104例。
开展本次研究前,共设置两个不同的小组,分别命名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双盲法将所有患者平均分入两个小组之中,保证两个小组中的患者数量相同。
开展研究时,所有入选研究的患者均接受无创呼吸机治疗,所有被纳入对照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护理,所有被纳入观察组患者均接受综合护理,以此来对对照组以及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情况进行对比。
结果:通过给予观察组患者综合护理的护理服务模式,观察组患者在症状缓解时间、心理状态以及护理满意度各项指标方面,都明显较对照组患者更具有优势(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在对慢阻肺合并2型呼吸衰竭患者进行无创统计治疗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可以通过开展综合护理,更好的保证患者的护理效果,对患者的心理状态和护理满意度进行有效的控制,因此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关键词:无创通气治疗;慢阻肺;2型呼吸衰竭;临床效果在对慢阻肺合并2型呼吸衰竭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无创通气治疗是最常用也是效果最好的治疗方式之一,通过给予患者的及时的治疗,可以很好的对患者呼吸衰竭症状进行控制,同时对病情进行缓解。
但是在对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可能出现各种影响治疗的情况,需要护理人员通过科学的护理措施来保证患者的安全。
笔者在本文中针对综合护理在慢阻肺合并2型呼吸衰竭患者无创通气治疗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开展了相关研究,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将来我院就诊的慢阻肺合并2型呼吸衰竭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目标,本次研究的起始时间控制在2018年6月,截止时间控制在2019年10月,在此时间段之中入选本次研究的患者一共有104例。
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要点探讨
![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要点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e34a195b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f6.png)
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要点探讨【摘要】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呼吸衰竭是其严重并发症之一。
针对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工作至关重要。
本文从患者护理的基本原则、呼吸衰竭患者护理要点、药物治疗、营养支持和康复训练等方面进行探讨。
合理的护理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活水平,减轻其病情。
多学科的合作和精细化的护理方案是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科学的护理方法和综合治疗策略,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和预后。
对于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工作,需全面考虑患者的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保证患者获得最佳的护理效果。
【关键词】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病,呼吸衰竭,护理,药物治疗,营养支持,康复训练,多学科合作,综合治疗策略。
1. 引言1.1 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意义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其临床特点为进行性呼吸困难、咳嗽和咳痰等症状。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方式的变化,COPD的患病率逐渐增加,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而呼吸衰竭是COPD的常见严重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意义重大。
科学合理的护理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症状和减少并发症发生的风险,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护理工作对患者的康复和康复训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帮助患者重新建立信心和积极的生活态度。
护理工作还能够减少患者的住院次数和医疗费用,为家庭和社会减轻经济负担。
加强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工作,提高护理质量和水平,对于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减轻社会负担具有重要意义。
需要不断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和技能提升,构建多学科合作的护理团队,为患者提供更全面、个性化的护理服务。
1.2 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本文旨在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呼吸衰竭患者护理的关键要点,旨在为临床护士和医护人员提供相关的护理指导和方法。
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呼吸衰竭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常常伴随着呼吸困难、气促、咳嗽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期。
慢阻肺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护理
![慢阻肺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e19bfb21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a5.png)
2.指导病人使用肢体语言表达需求 。
言语表达(biǎodá)障碍
3.病人床边放置简易呼叫器,以提醒家属及护士及时处理需要。
第三十四页,共48页。
烦躁:睡眠障碍(zhàng ài)、言语表达障碍(zhàng ài)、合理镇静?
护理(hùlǐ)措施: 1
与管床医生沟通协调病人呼吸机使用效果,是否有必要使 用镇静剂。
腺体过度增大
杯状细胞变形
气道纤维化
第六页,共48页。
气道 阻塞 (zǔsè
)
肺实质(shízhì)破坏
炎症刺激,蛋白酶-抗肺蛋弹泡白性牵酶回拉缩失肺力衡泡下,牵降蛋拉作白作用酶用(z导(uzuò致òyy(òdònǎngog)z消)h消失ì)失肺组织结构功能破坏,肺泡牵拉作用消失,弹性回缩力下降 弹性回缩力下降
2021/12/25
第十八页,共48页。
营养支持(zhīchí)干预
营养支持方法:
⑴静脉(jìngmài)营养支持:静脉(jìngmài)输注包含葡萄糖、 白蛋白、长链脂肪乳剂、氨基酸、电解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等的营养液。
⑵肠内营养支持:口服营养餐。
第十九页,共48页。
该病人 (bìngrén)治疗 前
呼吸机的ST模式具有主动呼吸与被动呼吸功能,在 患者有自主呼吸的时候,通过患者的自主呼吸来触 发呼吸机送气,在患者有自主呼吸较差时,呼吸机 自动送气,不需要等患者自主呼吸来触发送气功能。
第二十九页,共48页。
泡沫(pàomò)贴(八字型) or
泡沫(pàomò)贴(蝶翼型)
12/25/2021
第三十页,共48页。
营养状况指标主要参考
1.体重 2.上臂肌围 3.三头肌皮褶厚度(TSF) 4.血清总蛋白 5.血清白蛋白 6.血清前白蛋白 7.血红蛋白(Hb)
二型呼吸衰竭的护理措施
![二型呼吸衰竭的护理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91b4d37e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8c.png)
放松训练
指导患者进行渐进性肌肉 放松训练,帮助其缓解紧 张和焦虑情绪。
情绪调节技巧
教给患者一些情绪调节技 巧,如通过冥想、听音乐 、阅读等方式来转移注意 力,保持心情平静。
05
健康指导
指导患者正确使用呼吸机等辅助器具
确保患者了解呼吸机的使用方 法、注意事项和保养要求,正 确操作呼吸机。
使用呼吸道舒张剂
根据患者情况,适当使用呼吸道舒 张剂,以扩张支气管,改善呼吸。
吸氧护理
监测吸氧效果
吸氧器具的消毒与更换
定期监测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和呼吸频 率,评估吸氧效果。
定期对吸氧器具进行消毒,并及时更 换,以预防感染。
调整吸氧流量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根据患者情况,适当调整吸氧流量, 以保证有效的氧气供给。
病情观察与监测
感谢观看
THANKS
定期检查呼吸机的工作状态, 确保其正常运转,及时处理故 障。
指导患者在使用呼吸机过程中 保持舒适体位,避免长时间使 用导致的肌肉疲劳和不适。
指导患者进行呼吸功能锻炼
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慢呼吸、 腹式呼吸等呼吸功能锻炼,以改
善肺通气功能。
鼓励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进行适当 的运动,如散步、慢跑等,以增
强心肺功能。
01
02
03
观察呼吸情况
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情况 ,包括呼吸频率、深度、 声音等,及时发现异常。
监测生命体征
定期监测患者的血压、心 率、体温等生命体征,及 时发现病情变化。
记录病情变化
详细记录患者的病情变化 ,包括症状、体征、检查 结果等,为治疗提供依据 。
02
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护理
![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3fd91dd38bd63186bcebbc37.png)
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护理1临床资料本组COPD合并II型呼吸衰竭患者46例,男25例,女21例,年龄48~85岁,均系我科住院患者。
其中应用呼吸机的患者28例,二氧化碳分压>70~80 mmHg,男20例,女8例,年龄45~85岁。
使用呼吸机2小时~20天。
经口气管插管上呼吸机6例,经鼻19例,气管切开3例。
COPD诊断符合2002年中华医学会呼吸学分会COPD学组关于COPD诊治指南及COPD方案的要求[1]。
2病情观察密切观察患者神志、血压、呼吸、脉搏、体温、尿量和皮肤色泽等变化,以及各类药物作用和不良反应(尤其是呼吸兴奋剂)。
注意监测动脉血气分析和各项化验指数变化。
3一般护理鼓励患者进高蛋白、高纤维素、低碳水化合物食物(安置胃管患者应按胃管护理要求),保持病室整洁、通风,每日2次,正确留取各项标本,严格控制陪伴和家属探望。
4机械通气患者的护理4.1严密观察人机配合情况:尤其是使用呼吸机最初24小时内,更应注意患者与呼吸机配合是否协调。
当患者感觉使用不舒服、与呼吸机不协调时,要查找原因,随时根据病情调整呼吸模式及参数。
4.2保持呼吸道通畅:使用鼻面罩机械通气患者在排痰时护士应协助取下鼻面罩,鼓励患者多饮水,作有效的咳嗽、咳痰和深呼吸,协助翻身、拍背。
每日给予超声雾化吸入2~3次,每次10~20分钟,如发现患者无力咳痰或出现意识障碍不能自行排痰,需及时吸引器吸痰,同时报告医生并作气管插管的准备。
4.3严密观察患者意识、胸闷、气急、紫绀、呼吸困难的程度及生命体征的变化,病情较重者可使用心电监护仪监测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定时监测血气、电解质,及时通知医生,必要时应建立人工气道进行机械通气。
4.4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1)腹胀是最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21%~46%[2],无创面(鼻)罩通气可产生误咽,容易发生胃膨胀。
须嘱患者用鼻呼吸,减少吞咽动作,病情允许可半卧位,出现胃胀气反应及早行胃肠减压,若引起小肠胀气可用芒硝外敷腹部、肛管排气等处理。
无创通气治疗慢阻肺合并2型呼吸衰竭的临床护理分析
![无创通气治疗慢阻肺合并2型呼吸衰竭的临床护理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6dc4251c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70.png)
无创通气治疗慢阻肺合并 2 型呼吸衰竭的临床护理分析摘要:目的讨论无创通气治疗慢阻肺合并2型呼吸衰竭的临床护理效果。
方法此次研究对象为我院近年来收治的90例慢阻肺合并2型呼吸衰竭的患者,采用随机分配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症状缓解的时间和舒适度。
结果通过实验观察,观察组患者的症状缓解时间和舒适度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无创通气治疗慢阻肺合并2型呼吸衰竭患者过程中采用综合护理,能够使患者的症状得到明显缓解,获取更加良好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无创通气治疗;慢阻肺;2型呼吸衰竭慢阻肺合并2型呼吸衰竭疾病的治疗中,无创通气是经常采用的一种方法,其可以使患者呼吸衰竭的状况得到一定缓解,对其病情进行良好控制,然而实际治疗过程中存在众多风险因素,因此应进行相应的护理干预。
1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此次研究对象为我院2017年11月-2018年9月收治的90例住院患者,采用随机分配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各45人。
在这其中,对照组中有26例男性,19例女性,年龄为51-80岁;观察组中有25例男性,20例女性,年龄为52-83岁。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应保证患者平日基础护理工作的有序开展。
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详细护理措施如下:首先,心理护理。
对各种交流技巧加以充分运用,加强和患者之间的交流,给予患者相应鼓励,让其能够将自己内心的想法表达出来,这样护理工作者才能真正了解患者的想法,对其想法加以尊重,同时问询患者内心的担忧,总结归纳患者所出现的心理问题,并结合患者的心理问题采取合理的措施进行疏导。
其次,呼吸道护理。
助力患者做好拍背和吸痰,对患者呼吸道中存在的内分泌物进行清理,若是病情需要可以采用生理盐水雾化吸入的方式,这样能够使痰液得到一定稀释,保证患者的呼吸道更加湿化与畅通;关于呼吸机,需要在第一时间内调整相关通气参数,气囊可以采用最小的漏气充气方法,如此可以减小气囊中气体的漏出量。
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护理
![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cdccfeed5a8102d277a22f8d.png)
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护理目的探讨无创呼吸机辅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和护理方法。
方法对38例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在常规治疗同时予以无创呼吸机辅助治疗并给予全面、周到、专业的护理,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PaO2,PaCO2,PH,生命体征及临床症状的变化。
结果无创呼吸机辅助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具有迅速改善症状、有效纠正低氧和高碳酸血症,并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患者满意率为92%,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结论在临床应用中应当予以全面、周到、专业的护理。
标签:COPD;Ⅱ型呼吸衰竭;无创正压通气;护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由于慢性支气管炎或肺气肿所导致的,以不完全可逆性气流受限为特征的肺部疾病。
常因感染因素导致病情急性加重,此时可发生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临床上表现为Ⅱ型呼吸衰竭,其中16%~35%的患者有进行机械通气的必要[1]。
我科2013年1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38例COPD 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应用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通过精心的护理,取得了比较满意的临床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总结以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38例,男28例,女10例;年龄55~86岁,平均66岁,患者均神志清,所有病例均符合2007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制定的COPD 诊断标准[2],患者无气胸或纵膈气肿,无影响使用面罩的面部创伤,无口角歪斜等神经系统疾病史。
12 方法38例患者在常规抗感染,祛痰,支气管扩张剂,糖皮质激素和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失衡等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采用鼻(面)罩法,通气模式为S/T模式,呼吸频率依患者的呼吸取12~18次/分,吸气压力8~20 cm H2O,呼气压力4~5 cm H2O,氧流量为2L/min,通气8~20h/天,疗程为3~11 d。
通气前后监测动脉血气,并记录呼吸频率及临床症状,观察呼吸机治疗耐受情况。
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舒适护理的应用分析
![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舒适护理的应用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b024695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ff.png)
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舒适护理的应用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
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由于呼吸功能受损,常常需接受长期的呼吸支持和护理。
对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进行舒适护理已成为临床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文将对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舒适护理进行应用分析,探讨如何通过合理的护理措施和方法,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生活质量。
一、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特点慢阻肺是一种进行性肺部疾病,主要表现为气道梗阻、呼吸困难和进行性呼吸系统功能损害。
当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时,患者通常呈现气道阻塞更严重,呼吸困难更明显,并伴有严重的呼吸功能不全。
这类患者通常需要接受长期的氧疗和呼吸机辅助治疗,并易于出现呼吸道感染、肺部感染等并发症。
由于呼吸困难和慢性疾病的影响,患者的体力活动能力差,容易出现全身乏力、食欲不振、体重减轻等问题。
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需要接受全面的护理,并且护理内容比较复杂。
1. 呼吸道管理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呼吸困难严重,需要定期清理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护士应该掌握正确的呼吸道清理方法,如气管插管、吸痰、气道湿化等,以确保患者呼吸道通畅,减轻呼吸困难,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2. 氧疗管理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常常需要接受氧疗,以提供足够的氧气,改善组织缺氧情况。
护士需掌握各种氧疗设备的使用方法,监测患者的氧合情况,及时调整氧疗浓度和方式,保证患者能够获得有效的氧疗,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3. 营养支持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常常由于呼吸困难和体力活动能力减弱,导致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情况。
护士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营养支持方案,包括合理的饮食安排、口服或静脉营养支持,保证患者获得足够的热量和营养物质,维持体重稳定,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4. 定位转移护理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常常需要长时间卧床,容易出现压疮、肢体僵硬等问题。
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伴低血钾病人护理
![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伴低血钾病人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d5b6b5b0783e0912a3162a76.png)
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伴低血钾病人护理发表时间:2009-12-16T11:23:36.59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第27期供稿作者:俞生灵张庆梅张晓丽[导读] 输液过程中多加巡视,密切观察滴数,倾听患者主诉,观察针头有无滑出,局部有无红肿俞生灵张庆梅张晓丽(巢湖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内科安徽巢湖 238000)【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09)27-0140-01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是由于通气功能障碍造成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并可由此引起一系列危及病人生命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加上治疗时大量输入葡萄糖、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和利尿剂,容易导致低血钾,为了改善病人全身状况,减少合并症,提高病人生活质量,我科对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II型呼吸衰竭伴低血钾病人进行有效护理,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评估1.1重视病人入院时的护理评估入院时在资料收集时,了解患者饮食习惯,重视病人营养摄入情况,有无食欲减退,厌食、腹胀、呕吐,询问有无用药史如利尿剂、洋地黄等。
1.2对住院过程中临床症状进行细致的评估,及时查看血电解质报告。
1.3对造成低血钾病因进行评估。
2 饮食护理大多患者久病体质虚弱,发病时有的患者呈端坐位,呼吸困难、多汗,热量和蛋白质消耗过多,给予高蛋白、高脂肪、高维生素、清淡低糖易消化的食物[1]。
给含钾高的食物,例如桔子、鲜蘑菇、肉类,每日有一定的进水量,防止失水和气道分泌物干结,加重病情,但不能过量,以免加重心脏负担,一般进水量在2500-3000ml,并记录24小时出入量,指导患者少吃甜食,避免进高碳水化合物。
3 补钾护理3.1口服补钾是一种有效而安全的补钾方法,临床效果好,对轻度低血钾患者成人一日三次,每次口服10ml,针对重度低血钾患者,成人一般首次口服10%kcl20ml,四小时后口服一次10ml,连续口服三次,然后改为每日三次,每次10ml口服,口服kcl引起胃肠道反应加上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血流缓慢,胃肠道肝脏淤血,出现腹胀、恶心、呕吐,口服补钾有的困难,护理人员耐心宣教补钾重要性,并耐心劝导患者饭后服用,同时将10% kcl稀释于果汁或者牛奶中。
综合科疑难病例讨论-慢阻肺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护理
![综合科疑难病例讨论-慢阻肺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31a5069f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ccce752.png)
饮食护理
给予患者高蛋白、高热量、易 消化的食物,鼓励患者多饮水
。
病情监测
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节 律、深浅度及血氧饱和度变化
,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特殊护理措施
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
对于病情较重、呼吸困难的患者,使 用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减轻呼吸肌 疲劳。
机械排痰
心理支持
针对患者的焦虑、恐惧等心理问题, 给予心理疏导和支持。
医护人员应提高与患者的沟通能 力,关注患者的需求和感受,增
强患者的信任感和满意度。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专 业素质和技能水平,使其能够更好地应对 各种疑难病例的护理挑战。
对医护人员的建议
不断学习新知识
医护人员应不断学习慢阻肺合并 ⅱ型呼吸衰竭的新知识、新技术 和新方法,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
加强团队协作
医护人员应加强团队协作,共同 为患者制定最佳的治疗和护理方
案。
提高沟通能力
02
慢阻肺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 病理与生理机制
慢阻肺的病理机制
01
02
03
慢性炎症
慢阻肺的主要病理特征是 慢性炎症,涉及气道、肺 实质和肺血管。
气道重塑
慢阻肺患者的气道结构发 生改变,包括气道壁增厚 和气道重塑。
氧化应激
慢阻肺患者体内存在氧化 应激反应,导致肺部炎症 和组织损伤。
ⅱ型呼吸衰竭的生理机制
综合科疑难病例讨论-慢阻肺 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护理
目录
• 病例介绍 • 慢阻肺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病理
与生理机制 • 护理方案 • 护理效果评估 • 总结与展望
01
病例介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护理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8270baea7375a417876f8f08.png)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性呼吸衰竭患者常反复发作,病程较长,思想压力较大,再兼多次住院,经济负担重,患者常缺乏战胜疾病的信心,在治疗过程中,要加强巡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合理氧疗,加强排痰,畅通气道;合理指导饮食,加强营养支持,预防褥疮发生,可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与转归。
自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们对19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给以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198例,男126例,女72例;年龄55~82岁。在疾病发作期均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诊断。合并肺心病108例,合并肺性脑病32例。其中197例好转出院,仅1例患者死亡。
2护理
2.1建立畅通的气道首先要注意清除口咽部分泌物或胃内返流物,要预防呕吐物返流至气管。口咽部护理和鼓励患者咳痰很重要。可用多孔导管经鼻孔或口腔吸引法,清除口咽部贮留物,此法也能刺激患者咳嗽,有利于气道内痰液的咳出。要鼓励患者咳痰,呼吸困难、心功能不全患者采取前倾位,对于呼吸困难较轻的患者采取高枕右侧卧位及前倾坐位交替。多翻身拍背,协助痰液的咳出。护士站在患者右侧,左手扶患者肩背部,右手五指并拢,手指关节微屈,指前部大小鱼际与患者皮肤接触,腕关节均匀用力,从肺底自下而上,由外向内轻拍,同时嘱患者深呼吸,用力咳嗽。拍背时不要用力过猛,要观察患者面色、呼吸、心率等情况。对于严重排痰障碍者可考虑纤支镜吸痰,吸痰时可同时作深部痰培养以分离病原菌。对于有气道痉挛者,要积极治疗,雾化吸入β2受体激动剂。对于痰液粘稠不易咳出者,可加用氨溴索注射液30mg雾化吸入,2次/d,使痰液稀释,顺利排出体外,改善通气。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护理
摘要】总结19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临床护理体会,通过建立畅通气道;合理氧疗;合理饮食,加强营养支持;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加强口腔、皮肤护理;明显改善了患者的预后与转归。
Ⅱ型呼吸衰竭病人的护理-4页文档资
![Ⅱ型呼吸衰竭病人的护理-4页文档资](https://img.taocdn.com/s3/m/cbb7e0e0a32d7375a5178069.png)
Ⅱ型呼吸衰竭病人的护理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全组25例患者,男15例,女10例,年龄56~78岁,平均67岁,均为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合并肺部感染病人。
1.2临床转归经药物治疗后,22例肺部感染好转出院,3例保守治疗效果欠佳,出现意识障碍转ICU后机械通气。
2护理体会2.1保持呼吸道通畅保持室内空气湿化,病室温度保持在18~20℃,湿度50%~60%,定时通风换气。
呼吸衰竭病人因食欲差、进水量少,使痰液黏稠不易排出,可给予药物促排痰或用α-糜蛋白酶雾化吸入使痰液稀释易于排出。
定期帮助病人翻身拍背、鼓励咳痰。
对无力咳痰病人可嘱其深呼吸或叩其背部,有利于分泌物向较大气管移动,刺激咳嗽;对意识不清病人经鼻导管吸痰,吸痰动作要轻、稳、准、快,避免损伤黏膜并防止负压过大,时间以每次小于15 s为宜。
注意导管插入的深度,防止过深刺激。
吸痰期间应加大氧的流量,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2.2氧疗的护理2.2.1持续低流量吸氧(1~2 L/min)氧浓度控制在25%~30%,直至呼吸平稳,紫绀明显减轻。
因呼吸衰竭病人伴有二氧化碳潴留,呼吸中枢对二氧化碳刺激敏感度降低或消失,所以只有在缺氧时才刺激呼吸中枢,当吸入高流量氧气后,随着缺氧的改善,消除了缺氧对呼吸中枢的刺激,反而使呼吸功能减退,血中二氧化碳潴留更多,从而麻痹呼吸中枢,导致昏迷,故应低流量吸氧。
2.2.2注意氧气的湿化及温化呼吸衰竭患者长时间地持续低流量吸氧,易导致呼吸道干燥、痰液黏稠等一系列不利因素,而且如果吸入寒冷干燥的氧气还可引起支气管痉挛性收缩而加重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
因此,在加强气道湿化的基础上,还要特别注意在给氧的同时注意氧气的温化和湿化。
2.3营养支持慢性呼吸衰竭病人病程长,纳差,摄入、吸收蛋白减少,体内蛋白质分解代谢增加,如不给予足够的营养支持则会发生血清蛋白降低。
在负氮平衡下,肺部感染不易控制,同时营养不良还可导致呼吸功能下降,膈肌反射功能降低而无力排痰,从而加重感染,甚至加重病情。
ii型呼吸衰竭的护理措施
![ii型呼吸衰竭的护理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c432a561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3a.png)
03
氧疗护理
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氧疗方式
低流量持续吸氧
对于伴有CO2潴留的呼吸衰竭患 者,应采用低流量持续吸氧,以 避免高浓度氧疗导致的CO2潴留
加重。
面罩吸氧
对于无法配合鼻导管吸氧的患者, 可采用面罩吸氧,以保证吸入足够 的氧气。
机械通气
对于严重呼吸衰竭患者,可能需要 机械通气以维持呼吸功能。
监测吸氧效果,调整氧流量
日常护理指导
指导患者及家属如何进行日常护 理,包括饮食、休息、活动等方
面的注意事项。
预防措施
向患者及家属介绍预防疾病复发 的措施,如避免接触诱发因素、
定期复查等。
帮助患者缓解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
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
01
通过观察和沟通,了解患者的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的原因和
程度。
提供心理疏导
02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适当的心理疏导和安慰,帮助其缓
ii型呼吸衰竭的护理措施
汇报人:XXX 202X-XX-XX
目录
• 病情观察 • 保持呼吸道通畅 • 氧疗护理 • 药物治疗护理 • 饮食护理 • 心理护理
01
病情观察
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节律和深度
呼吸频率
深度
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是否正常,呼吸 过快或过慢都可能提示呼吸衰竭。
观察患者呼吸深度是否适中,过浅或 过深的呼吸都可能影响氧气交换。
01
每2-3小时为患者翻身一次,并轻 拍背部,有助于痰液的松动和排 出。
02
拍背时用手掌呈杯状,由下向上 、由外向内轻拍,力度适中,避 免过重导致患者不适。
使用祛痰药、雾化吸入等措施
根据医嘱使用祛痰药 ,以促进痰液的排出 。
慢性肺心病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
![慢性肺心病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39af705b8762caaedc33d400.png)
慢性肺心病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标签:慢性肺心病;Ⅱ型呼吸衰竭;护理Ⅱ型呼吸衰竭(呼衰)是慢性肺心病严重并发症之一,在临床护理中运用一系列的有效护理措施,可使患者的缺氧症状得到良好控制,减少肺心病并发症的发生,现就护理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本组28例患者中,男11例,女性17例,年龄56~79岁,首次住院12例,反复住院16例,所有病例均符合慢性肺心病Ⅱ型呼衰患者。
除2例转上级医院外,其余26例均取得满意疗效。
2护理2.1呼吸道的管理2.1.1改善环境室内温度、湿度以及新鲜的空气对肺心病患者尤为重要,室温应保持在20~25℃,湿度应保持在鼻、口黏膜无干燥感为宜,可采用地面洒水、湿拖布拖地、超声加湿器等方法来保持湿度,同时保持定期开窗通风,加强病室的清洁消毒工作,避免交叉感染。
2.1.2改善呼吸道通气功能积极控制感染,可减轻因呼吸道黏膜炎症所致的水肿、痉挛,改善呼吸道通气,减轻缺氧与二氧化碳潴留。
积极有效地排痰,保持气道通畅有利于二氧化碳的排出,可采用叩击与吸引的方法进行,夜间由护理人员辅助翻身,先翻向一侧,然后将手形成环状,有节律地叩击背部以松脱支气管内的分泌物,以刺激咳嗽利于痰液随时排出。
2.2饮食护理肺心病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因长期卧床,活动较少,消化功能较差,消化道存在不同程度淤血,容易发生消化不良现象。
应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讲解饮食知识,鼓励患者进食高蛋白、低碳水化合物、高维生素及富含微量元素、低脂、低盐易消化的饮食。
2.3夜间观察重点2.3.1意识缺氧早期出现睡眠节律紊乱,尤其是夜间兴奋,易与普通睡眠障碍相混淆,夜间兴奋与血中氧浓度降低、二氧化碳浓度增高有关,常应用呼吸兴奋剂加入液体中静滴,以改善通气,加速二氧化碳排出,禁用镇静催眠药。
2.3.2咳嗽、咳痰情况观察咳嗽是阵发还是持续性、有无哮鸣音,注意观察痰的颜色、性质和量,并对患者进行咳嗽指导,禁用中枢性镇咳药。
2.3.3紫绀观察口唇、甲床、等部位皮肤粘膜有无紫绀。
慢阻肺呼吸衰竭护理
![慢阻肺呼吸衰竭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54f28d62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9c79a6a.png)
06
护理案例分享
案例一:成功戒烟的慢阻肺患者
总结词
戒烟是慢阻肺患者减缓病情进展的重要措施,戒烟后患者的肺功能得到明显改 善。
详细描述
一位50岁的慢阻肺患者,在医生的建议下成功戒烟。在戒烟后的三年里,他的 症状得到明显缓解,咳嗽减少,气促减轻,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多饮水
保持充足水分摄入,以利于痰液排出。
避免刺激性食物
避免摄入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以免加 重呼吸道症状。
04
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预防感染
保持呼吸道通畅
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鼓励患者咳嗽、咳痰,避 免分泌物堵塞呼吸道。
增强免疫力
合理安排患者的休息和活 动时间,避免过度劳累, 同时注意保暖,预防感冒 。
处理二氧化碳潴留
监测二氧化碳分压
密切监测患者二氧化碳分压,了 解是否存在二氧化碳潴留。
调整呼吸机参数
对于使用呼吸机的患者,根据二 氧化碳分压调整呼吸机参数,以
降低二氧化碳潴留。
促进二氧化碳排出
鼓励患者活动,同时注意保持大 便通畅,以促进二氧化碳的排出
。
05
健康教育与康复指导
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慢阻肺呼吸衰竭患者需要了解疾 病的成因、治疗方法和日常护理
慢阻肺呼吸衰竭还会引发其他并发症,如自发性气胸、肺部感染、呼吸心脏骤停 等。
02
护理评估
了解患者病史
询问患者是否有慢阻肺(COPD)家族史,以及患者吸烟史、职业暴露史等。
了解患者是否长期接触有害气体、粉尘等刺激性物质。
进行身体检查
检查患者的生命体征 ,如体温、心率、呼 吸频率、血压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0 kg
30cm 0.56cm 64g/L 28.3g/L
6.血清前白蛋白
7.血红蛋白(Hb)
156mg/L
147g/L
营养评分表
评分≥ 4分,请营养科会诊,制定营养 治疗方案,根据统计每日所需热量为 1800kcal,每日需碳水化合物247.5g、 蛋白质67.5g-92.8g之间.以易消化流质、 半流质为主。如菜叶、蛋花、烂面条、 瓜果、鱼豆制品等。
11/20/2018
清理呼吸道无效
护理措施:
3.遵医嘱使用祛痰 药物,静脉给药和 雾化吸入,观察用 药效果,痰液的性 质及量的改变。
4.对痰液多且咳嗽无 力时予以吸痰,且动 作要轻柔规范,以减 少气道粘膜损伤。
11/20/2018
烦躁:睡眠障碍、言语表达障碍、合理镇静? 护理措施:
白天以图片及文字形式对病人宣教以分 散注意力并保持清醒,夜间予以音乐疗 法促进病人睡眠,保证病人清醒-睡眠 周期。 调低仪器声及报警声巡视时步态轻 盈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干扰;并配合白 天、夜晚时段予以调整灯光强度。
舒适感差
清理呼吸道无效
烦躁
呼吸同步 性差、面 罩压迫
痰液增 多、排 痰困难 造成的 咳嗽次 数增多
睡眠障 碍、言 语表达 障碍、 合理镇 静
11/20/2018
舒适感差:呼吸同步性差、面罩压迫
护理措施:
1.呼吸同步性差:指导患者行深而慢的节律呼吸: 用鼻吸气嘴呼气,可对患者喊“吸 - 呼 - 吸 - 呼”口令,教会患者随着呼吸机送气而吸气, 使自己呼吸与呼吸机同步。 2.面罩压迫:面部使用减压贴,定时解除面罩 压迫(饮食水、雾化吸入时、每4小时改鼻导管 5-10min给氧1-2L/min)
病例介绍
入院查体:T:36.7℃, P:85次/min, R:35次/min, BP:120/60mmHg, Spo2:85%, 随机血糖:5.9mmol/l, 身高:175cm 体重:80kg 生活自理能力评分:35分 跌倒评分:7分 皮肤评分:17分
诊疗计划:1.完善相关检查: 急查血气、生化、血常规、心 电图、痰培养。 2.给予抗炎、平喘、祛痰、 呼吸兴奋剂等药物支持治疗, 持续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
2018/11/20
患者为什么要进行营养支持
一
长期使用呼吸机,急性期给予静脉营养,不能经口进食 – … 最终导致食物摄入不足。
患者使用抗生素引起菌群失调,使胃肠功能受损 – … 不能进行营养吸收
二
三
慢阻肺患者静息能量的消耗比正常人增加15%-20%, 使患者处于高代谢状态,加速能量消耗和分解
难点一: 对该患者如何进行营养支持干预?
慢阻肺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护理
01 02 03
病历介绍
疑点及解析 难点及解析
目录
CONTENTS
病例介绍
9床 XX 男 85岁 住院号:6140840 诊断:1.慢性阻塞性肺病 2.呼吸衰竭 3.低蛋白血症
患者主诉:间断咳嗽、咳痰、 喘气4年余,近一年来无明显 诱因症状加重,咳白色粘稠痰 液,并有喘息、气促,活动后 加重。2017-01-05因受凉后咳 嗽、喘息加重一天,以“慢性 阻塞性肺病”收我科。 患者神志清楚,精神、饮食欠 佳。尚能平卧休息,无发热, 无胸痛、心慌,无四肢水肿, 口唇甲床紫绀,大小便正常, 皮肤完好。 既往史:高血压I期,颈椎病, 有吸烟史20余年、现已戒烟, 有近日外出活动增大,未注意 合理饮食、休息。
[5]徐思成, 朱蕾. 患者 - 呼吸机对抗的原因与对策.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2013; 17( 8): 456. [6]张彦宏,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联合吗啡治疗急性左心力衰竭临床疗效分析,药 物 与 临 床, 2016 N O .04
使用镇静药物时,观察病人 有无呼吸抑制,神志、意识 改变。观察病人有无呼吸型 态改变。
无创呼吸机的工作原理
1、涡轮泵供给气体压力 2、呼吸机阀门与泵调节 压力大小
3、气体通过单向阀进入 面罩
无创呼吸机对呼吸功能的影响
无创呼吸机是一种能代替、控制或改变人的正常生 理呼吸,增加肺通气量,改善呼吸功能的治疗手段[4]
1、改善呼吸肌做功环境
2、肺泡复张
3、降低气道阻力 4、改善CO2潴溜、缺氧
无创呼吸机的优点
COPD所致呼吸衰竭常 规治疗很难有效改善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 状态,有创机械通气 创伤大,并发症多, 应首选无创呼吸机通 气治疗[3]
方便
优点
安全
降低并发 症发生率
避免大创 伤性治疗
[3]尚愚.肖金玲.吕福祯等.无创通气治疗慢阻肺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观察[J],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2012.46(2):158-159
28.3 37
156 236
136 138
预防并发症
腹泻: 观察大便情况,有无腹部不适。 反流:采取抬高卧位、给予胃动力药 后症状缓解。 预防误吸: 误吸评分、喂食抬高床头, 速度宜慢
难点二: 如何用护理手段解决人机对抗的问题?
2018/11/20
概念
- ……
人机对抗:患者与呼吸机对抗(简称人机对抗)实 质上是呼吸机和自主呼吸两个呼吸泵节奏不同引起的异 常人机关系,是机械通气(MV)的最常见的重要问题之 一。
[4]吴红霞, 范秋霞.BiPAP呼吸机治疗 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观察及护理[ J] .护理研究, 2012, 22(4A):983.
呼吸机治疗的效果
1
皮肤的改变:甲床、面色红润
治疗前
2
血氧饱和度:
90-95%
3
血气分析: Pao2:88mmHg
Paco2:40mmHg 治疗后
疑点二: 为什么该患者要进行营养支持?
呼吸机的ST模式具有主动呼吸与被动呼吸功 能,在患者有自主呼吸的时候,通过患者的 自主呼吸来触发呼吸机送气,在患者有自主 呼吸较差时,呼吸机自动送气,不需要等患 者自主呼吸来触发送气功能。
泡沫贴(八字型)
or
泡沫贴(蝶翼型)
11/20/2018
清理呼吸道无效
护理措施:
1.鼓励患者少量多 次饮水以稀释痰液, 每日补充1500 ml以 上水。 2.定时予以翻身扣背, 松动痰液,指导患者 咳痰,必要时行体位 引流。
定制食谱
营养支持前后对照
项 目
前后
体重 (kg)
上臂肌围 (cm)
三头肌 皮褶厚 度(cm)
血清总蛋 白(6285g/L)
血清白蛋白 (35-53g/L)
血清前白蛋 白(100400mg
血红蛋白(男: 130-175g/L)
/L)
治疗前 治疗后
80 82
30 35
0.56 0.67
56 71.1
难点三: 患者病情稳定后如何尽早撤机?
撤机的指征
1.引起本次呼吸衰竭的原因已被控制或去除。 2.全身状态改善, 血红细胞压积、血浆蛋白及电 解质接近正常。 3.血液动力学稳定, 包括血压、心率等。 4.无明显腹胀,不会影响吸气肌群的效能。 5.12h内未使用血管活性药物、肌松剂及镇静剂, 不影响中枢驱动和肌肉收缩力。
指标 日期
PH 7.357.45
PaO2 80100mm Hg
PaCO 2 3545mm Hg
白细胞 (3.59.5*10^ 9/L)
中性粒细胞 百分数 (40-75%)
白蛋 白 (3553g/L)
血红蛋白浓 度 130-175g/l
症状
治疗及护理
01-05 第一天
7.32
59
55
4.62
63
35
01-07 第三天
7.32
53
63
9.56
77
31
138
01-11 第七天
7.40
72
60
10.35
76
28
141
01-14 第十天 01-18 第十四天 01-22 第十八天
7.30
80
51
9.21
69
29
152
7.39 7.38
86 8850 407.8 Nhomakorabea59
28.3 37
136 138
撤机前的心理
呼吸系统解剖
[2] 概念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COPD):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 特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 呈进行性发展。COPD主要累及肺脏,也可引起肺外的不 良效应。[1]
[1]内科护理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 第五版 第五章 第七节 75页)
•6
COPD病理
气道 炎症
气道 结构 改变
心理上经历恐惧、适应、依赖、焦虑阶段
1、耐心解释撤机 得可能性、必要性、 安全性
2、音乐干预疗法, 消除紧张和恐惧
3、每次撤机时1-2 名护士及家属陪伴 患者,予以安全感
撤机方式
1、直接离断法:对病情较轻、短期 ( 几天内) 或间歇使用呼吸机者, 可试验停机1h,观察临床表现和血 气分析,如无明显异常即可撤机, 无需过度阶段。
与管床医生沟通协调病人呼吸机使用效果, 是否有必要使用镇静剂。 研究显示:无创机械通气联合吗啡, 可提高无创通气效率,同时防止漏 气所致的人机不同步[6]。
2
合理镇静?
3
有研究表明[5]:呼吸机治疗引起患者的情感反应,如 焦虑、恐惧也可造成呼吸频率加快或憋气引起人机 同步性差,因此对此类患者要加强 机械通气(MV) 前后患者的心理疏导及护理,消除患者紧张心理,积 极配合治疗有助于减少人机对抗, 必要时可给予适 当镇静药物。
睡眠障碍
减少探视,将病人安置于单 间,避免外界干扰。
烦躁:睡眠障碍、言语表达障碍、合理镇静? 护理措施:
1.定时用图片及写字板形式 询问病人需要,如饮食、饮 水、排便等。 2.指导病人使用肢体语言表达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