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是怎么知道地球是圆的

合集下载

中国人是什么时候知道地球是个球的?

中国人是什么时候知道地球是个球的?

中国⼈是什么时候知道地球是个球的?
古代中国⼈根据直观的经验,提出了“天圆地⽅”⼀说,认为⼤地是⽅形的,天就像⼀个圆形的穹庐笼罩在⼤地上,太阳⽉亮星星则点缀在天幕之上,这是“盖天说”。

中国第⼀个提出⼤地是圆形的⼈为张衡,他曾说过“天如鸡⼦,地如鸡中黄”,把宇宙⽐作鸡蛋,这就是“浑天说”,⽐以前的盖天说进了⼀⼤步。

在西⽅,公元500年前后,古希腊数学家必达哥拉斯和他的弟⼦们⾸先提出了地球是圆形的假设。

100多年后,古希腊著名的科学家、哲学家亚⾥⼠多德第⼀次对这个假设作出了论证,他根据⽉⾷时地球在⽉球上的投影推断出地球是圆形的。

但是当时没有万⽤引⼒⼀说,⼈们质疑如果地球是圆的,另⼀⾯的⼈怎么不会掉下去,因此古代⽆论是在东⽅还是西⽅该学说都不受重视。

真正证实地球是圆的是16世纪麦哲伦的环球航⾏,以铁的证据证实了地球是圆形的⼀说,从此不再有⼈质疑。

明朝末年,利玛窦等传教⼠将此知识介绍给中国⼈,中国才有了“地球”这⼀词汇,但只是⼀些⼠⼤夫知道。

地球是圆的⼀说普遍被中国⼈所接受应该是20世纪初清朝实⾏新政,设⽴⼤批新式学堂,科学的传播才将地圆说传播开来。

20年粤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一节《地球的形状与大小》PPT课件(3P)

20年粤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一节《地球的形状与大小》PPT课件(3P)

10o

赤道

0o
()

10o

南 纬
20o
越 向
30o
南 度



90o
定义
形状
长度
指示 方向 起点 度数 划分 半球 划分

线
地球表面与赤道平行的圆圈。
每一条纬线自成纬线圈。
从赤道开始,向两极逐渐缩短,到极点 时成一点。 东西方向
赤道( 0o ) 向北、向南各分为90o
赤道把地球划分为南、北两个半球。
• 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 地球的大小 • 地球仪 • 纬线和纬度 • 纬度的地理意义 • 经线和经度 • 经度的地理意义


同 • 进多媒体教室要案慢步轻声
学 • 按照教室位置入座
们 走 进 地
• 带齐你的学习用具(特别是眼镜)
• 下课后带走地理知识和技能和所有物品, 将椅子放到桌下摆放整齐
• 人类是如何逐步认识地球形状的?
• 经纬网定位。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形状
考考你
• 你知道地球是什么样子的吗? • 人类又是如何认识地球的呢?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认识过程:
古人直观臆断 天圆地方
一些现象 及观察 地球是圆球体
近代精密 测量
中国古代对地球形状的认识
天圆地方说: 天圆如穹盖, 地方如棋局。
对地球形状的认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天圆地方
天如斗笠,地如 覆盘
推测:“地 球”
证明地 球是个 球体
麦哲伦环球航行, 证实地球是一个 球体。
地球的形状
地球是一个巨大的 球体。经过科学家的精 密测量,发现地球并不 是一个正圆的球体,而 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 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023年浙江省中考科学专题复习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含解析)

2023年浙江省中考科学专题复习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含解析)

2023年浙江省中考科学专题复习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含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下列各项可以作为支持地球是球体的证据是()A.日食时,月球投射在地球上的阴影呈弧形B.铅笔在篮球表面前移时笔尖先消失C.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D.地球仪上每一条经线的长度都相等2.下列现象不能作为“地球是球体”的证据的是()A.远去的物体,看着会逐渐变小B.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是球体C.远处驶来的帆船总是桅杆比船身先出现D.月食发生时阴影部分的轮廓是圆弧形3.不能证明地球是个球体的现象是()A.太阳东升西落B.麦哲伦航海C.在卫星上拍摄的地球照片D.大海中帆船在远处逐渐消失的过程4.每周三下午第四节是某中学的社团活动课。

在课堂上科技社的社员们在对地球的相关知识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其中正确的是()①小黄认为:中国古人对天地的认识是“天圆地方”的观点。

②小洪认为:远离海岸的帆船船身比桅杆先消失,能够证明海平面并不是平面。

③小吴认为:月食时月轮缺损的部分为圆弧形,能够证明地球是圆的。

④小张认为:日食时日轮的缺损部分为圆弧形,能够证明地球是圆的。

⑤小徐认为:全球由七大板块组成,所以有科学家把它戏称为“七巧板”。

⑥小方认为:全球的这些板块漂浮在海洋上,并相互不断地发生着碰撞和张裂。

⑦小芮认为:地球的内部结构与鸡蛋非常相识,也分为三层。

A.①②③④⑤⑥⑦B.①②③④⑤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⑦5.地球是一个球体,今天看来已经是再简单不过的问题,但人类对它的认识却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地平一地圆一地球,直到20世纪人造卫星拍摄了地球的照片,才得以确证。

以下观点中你认同的是()A.人类认识地球从“地平”到“地圆”,全凭自己的想象B.地球是一个球体的证据是铅笔在篮球上移动,看到的长度逐渐变短C.合适的技术和工具的使用或改进是认识地球形状的基础D.直到卫星照片的成功拍摄,人们才认识到地球是一个球体6.每周三下午第四节是某中学的社团活动课。

在课堂上科技社的社员们在对地球的相关知识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麦哲伦发现地球是圆的评价

麦哲伦发现地球是圆的评价

麦哲伦发现地球是圆的评价经历了几千年,人类对于地球形状的探索一直没有停歇。

近代,在麦哲伦的著名发现中,我们认识到这个世界是一个圆的地球。

麦哲伦(Magellan)出生在西班牙,1480年他第一次着手到外面去探索外界的世界,1519年,他开始了他著名的探索旅程,也就是从西班牙穿越大西洋到发现美洲的行程。

在开始这次旅行之前,麦哲伦受到了皇家赞助,他将要比之前航海家发现更多地方,并且帮助西班牙建立一个更大的帝国。

麦哲伦用了3年的时间来完成他的任务,在这个过程中,麦哲伦发现了地球是一个圆的世界,这一发现是欧洲航海史上最重要的事件之一,为探索世界提供了重要的启发。

从发现地球是一个圆的世界开始,麦哲伦不仅仅发现了美洲,也发现了世界的真实大小和世界的地理特征,被认为是全球化的先驱。

他的发现最终解决了地球形状的争论,让人们知晓了地球是一个圆的世界,而非地平面形状。

除了发现新大陆和地球形状方面的贡献,麦哲伦还发现了一些新技术和新知识,比如他利用海角来测量航程的方法,这也是后来海洋探索的基础。

麦哲伦的发现也开创了后来的航海者不断发现新领土的历史。

另外,围绕麦哲伦的发现,有一些负面的评价,比如他的发现导致了跨文化的冲突和殖民侵略。

然而,尽管有许多贬低麦哲伦发现的评论,但是从历史的角度来看,麦哲伦发现地球是一个圆的世界是个重要的事件,它改变了人类对地球的看法,也改变了航海行业的发展历史。

通过这次发现,我们了解到地球是一个圆的世界,这种发现为后人的海洋探索和全球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感谢麦哲伦,他的发现改变了历史进程,给世界带来了很大的变化。

因此,麦哲伦发现地球是一个圆的世界,对人类文明发展有重要意义,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发现之一。

他的发现使人类拓展了海洋探索,并让全球化发展成为可能,他不仅为人类提供了一个更大的视野,而且为人类文明带来了更多可能性。

思维导图-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第3章 人类的家园-地球

思维导图-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第3章 人类的家园-地球

赤道以北是北半球 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概念
经纬度位置 作用
在地球仪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构成经纬网。
在经纬网上,地球上任何一个地点都有其对应的一条经线和一条纬线, 其位置就是这两条线的交点。
利用经纬网,可以标记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
目前,经纬网定位已经广泛应用于军事、航空、航海、气象观测等许多领域。
地图的含义 常用的地图
东、西半球的划分
根据经度判断东、西半球
如果某点经度是东经,与160° 较
小于160° E则位于东半球,大于160° E则位于西半球 小于20° W则位于东半球,大于20° E则位于西半球
中国位于东半球。
纬线
概念 赤道 维度的划分
为了区别每一条纬线,人们给纬线标注了读数,这就是维度 是划分纬度的起始线,定为 0° 。
如 “ l : 36 000 000 ” 表示图上 1 厘米代表实地距离 36 000 000 厘米。
大比例 尺(大于或等于 1 : 100 000)
比例尺的大小分类
通常可将比例尺分为三类(按数字式比例尺表示时)
中比例尺(介于1 : 1 000 000 和 1 : 100 000 之间)
小比例尺(小千或等于 1 : 1 000 000)
从赤道到北极和南极各分作90° 。赤道以北称北纬(用 “ N ”表示),赤道以南称南纬(用 “ S ”表示)
纬度
地图
纬线和纬度 经纬网
纬度的分布规律与判定方法 分界线
赤道,即0° 纬线
南、北半球的划分
南、北半球
赤道把地球平分为南、北两个半球。
高、中、低纬度的划分
中国位于北半球。
我们习惯这么划分
纬度0° ~ 30° 称为低纬度 纬度30° ~ 60°称为中纬度 纬度60° ~ 90° 称为高纬度

从新航路开辟到资产阶级革命小作文

从新航路开辟到资产阶级革命小作文

从新航路开辟到资产阶级革命小作文全文共8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篇1题目:从新航路开辟到资产阶级革命我们都知道,地球是个圆圆的球体,可以环绕着做一圈航行。

很久很久以前,人们根本不知道地球是圆的,他们以为地球是一个平面。

在15世纪的时候,有一个聪明的葡萄牙人,名叫哥伦布。

他认为地球是圆的,如果从西边出发,一直向西航行,就可以到达亚洲的东边。

当时的人们都不相信他,认为他在胡说八道。

但是哥伦布并没有放弃。

1492年,他带领三艘小船,经过几个月的航行,终于发现了美洲大陆。

虽然没有到达亚洲,但他证明了地球是圆的,从而开辟了通往美洲的新航路。

新航路的开辟,使欧洲与美洲建立了联系,欧洲人开始向美洲移民。

同时,大量金银被运回欧洲,促进了货币经济的发展。

贵族和国王渐渐失去了经济实力,取而代之的是一些富有的商人和手工业者,他们组成了新兴的资产阶级。

资产阶级越来越富有,开始对封建制度产生了不满。

他们要求享有更多权力,推动社会进步。

于是,1640年代到1780年代,一场场资产阶级革命在欧洲爆发了。

英国是第一个发生资产阶级革命的国家。

1642年,国王查理一世与议会发生冲突,导致了内战的爆发。

最终,革命者在olivecomwell的领导下获胜,国王被处死,英国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

接着是法国大革命。

1789年7月14日,法国人民攻陷了巴士底狱,推翻了专制统治。

他们高呼"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废除了封建制度,确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制。

在欧洲其他国家,也相继爆发了一系列革命运动,旨在摆脱封建专制,建立资产阶级的新秩序。

这些资产阶级革命为现代社会的到来扫清了障碍。

总之,新航路的开辟是个重大历史事件。

它不仅把欧洲与美洲联系起来,而且促进了商业的发展,培育了富裕的资产阶级。

资产阶级的崛起最终导致了一系列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推翻了旧的封建制度,确立了资产阶级的新秩序。

这就是我对这个题目的一些认识。

虽然语言比较简单,但我尽量讲清楚了事件的发展脉络。

《地球的形状》教学设计(精选6篇)

《地球的形状》教学设计(精选6篇)

《地球的形状》教学设计《地球的形状》教学设计(精选6篇)作为一名老师,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

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地球的形状》教学设计(精选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地球的形状》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能够比较详细的描述地球的形状。

2、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3、使学生领悟到人类对大自然的认识,是一个孜孜不倦的求索、深化的过程,激发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兴趣,领悟追求真理的精神,促进其求真务实科学态度的形成。

教学重点:认识地球的形状,能够描述地球的真实形状。

教学难点:科学精神的培养。

教学导入:七年级语文《带上她的眼睛》里这样描述:“这个决定对她来说似乎很艰难,她的双手在太空服的手套里,握在胸前,双眼半闭着,似乎认为地球在我们这次短暂的旅行后就要爆炸了,我不由得笑出声来。

”这里所说的“地球”,大家了解它的形状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地球的形状。

教学过程:一、地球的形状阅读:“盖天说”与“浑天说”提问:1、什么是“盖天说”与“浑天说”?2、你认为古人是怎样证明他们的学说的?小结:盖天说认为地在下面,天在上面,自然就是认为地是平的,天像罩子一样罩在上面;浑天说认为日月星辰都绕着地在转,所以地就是蛋黄,天是蛋壳。

你相信他们说的吗?你能推翻他们的说法吗?我们来看看后人又是怎样推翻他们的说法的。

阅读: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提问:麦哲伦环球航行证明了什么?小结:证明地球是圆的。

提问:你还能举出哪些例子证明地球是个球体?小结: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登高望远;在海边看远处的帆船,首先看到的是桅杆,然后才是船体;人造地球卫星拍的地球照片。

至此,人类经历了一个曲折而漫长的过程,终于确认地球是一个球体。

提问:地球是一个规则的球体吗?阅读:地球的真是形状讲述: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的球体,它的赤道半径比极半径约长21千米,所以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湘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地球与月球》同步课时练习(含答案)

湘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地球与月球》同步课时练习(含答案)

湘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地球与月球》同步课时练习(含答案)1 地球的故事学习目标1.知道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2.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的猜想和假设,能够通过模拟进港的帆船实验来验证地球是球形的。

3.了解亚里士多德的推测,知道人类对地球形状不断求证的过程。

4.知道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如今人们能在太空中观察地球了。

重点:知道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所经历的漫长过程。

难点:能够通过模拟进港的帆船的实验来验证地球是圓的。

一、知识广场1.古代人们凭直觉认识地球,认为“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盘”,由此提出了____________的猜想。

2.1519年9月,____________带领由 5艘舰船组成,共237人的船队开始了人类第一次环球航行。

3.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球体,其赤道的周长大约为____________千米。

4.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____________, 太阳是太阳系中唯一的____________。

5.船只出港总是先不见____________,然后____________再逐渐隐没在海平面下。

二、判断大厅1.人们现在还不能在太空中观察地球。

( )2.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 )3.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对天圆地方的猜想产生了怀疑。

( )4.进港的船只总是先看见船身。

( )5.古希腊人通过观察进出港的船只,提出大地可能是方的。

( )6.麦哲伦的环球航行证明了地球是球体的推测。

( )7.古代人认为地像一张有褶皱的纸,是平的。

( )三、选择乐园1.地球赤道的周长大约为( ) 千米。

A.4万B.5万C.6万2.通过阅读了解到,1519年航海家麦哲伦带领船队绕地球航行于1522年.返回出发点,这一史实证明了地球是( )。

A.球体B.方的C.无法判断3.下列现象能证明地球的形状是球体的是( )。

①海上远去的帆船的船身比桅杆顶先消失;②太阳是圆的;③人越往高处爬,看到的地平圈越大;④月球是圆的。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大致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古时候的人,由于活动的范围很小,只看到自己生活地区的一小块地方,因此单凭直觉,就产生了种种有关"天圆地方"的说法.例如,我国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周代,就有"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棋盘)"的盖天说.古代埃及人认识,天像一块穹窿形的天花板,地像一个方盒.俄罗斯人则认为,大地像一块盾牌,由三条巨鲸用背驮着,漂游在茫茫的海洋里.印度人也有类似的传说,不过他们认为驮着这块大地的,不是巨鲸,而是站在海龟背上的三头大象.大象动一动,便引起地震地球的形状与大小着生产技术的发展,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和各种知识的积累,人们逐渐认识到,大地在大范围内不可能是平坦的,而应该是弯曲呈弧形的.因为在海边看离岸的船,先是船身隐没,然后才是桅帆.在陆地上旅行的人,如果向北走去,一些星星就会在南方的地平线上消失,另外一些星星却在北方的地平线上出现.如果向南走去,情况就相反.这些现象,只有大地是弧形的才好解释. 古希腊著名的科学家,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才第一次对大地是球形作出了论证.他观察天象,从月食时地球在月球上的投影等现象中,推断大地的形状为球形.当时,一些持反对意见的人便提出:如果大地真是圆球状的,为什么住在地球另一端的人,没有掉向下面的空中呢那时候,由于人们还不懂得有地心引力,要回答这个问题是很难的.15,16世纪的地理大发现,特别是1519-1521年,麦哲伦率领的一支船队,环绕地球航行一周成功,这为大地是球形提供了有力的证据.明朝末年,西方传教士利玛窦,汤若望等来到我国,介绍了天文,地理,数学等科学知识,我国才出现"地球"这个译名随着测量技术的不断进步,特别是人造地球卫星的利用,现在测得的地球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极半径为6356千米,两者相差为21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如果我们把这个庞大的地球,缩小制成一个直径1米的地球仪,赤道半径只比极半径长1毫米多,这点微小差别,在地球仪上是表示不出来的,所以我们使用的地球仪都还是正圆形的.简单说:天圆地方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大地不是平的麦哲伦环球航行,地球是圆的人造地球卫星照片,地球是球体古时候人们认为天圆地方后来人们又认为大地弯曲呈弧形公元前500年前后毕达哥拉斯设想大地是球形约100年后亚里士多德通过月食推断大地是球形我国东汉年间张衡提出“地如鸡中黄”15—16世纪麦哲伦通过环球航行证实大地是球形17世纪牛顿推断地球为扁球体卡西尼认为地球是个长球体18世纪法国科学家测量出地球为扁球体现在赤道半径为6378140米,极半径6356755米,扁率为1/298.2人类在长期生产实践中,对于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反复曲折的过程。

关于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小报

关于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小报

关于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小报哇,说到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真是一段精彩纷呈的旅程,简直像是一场穿越时空的冒险。

想想看,咱们的祖先可是从不知道地球在转动,到现在已经搞明白了各种宇宙奥秘,真是牛啊!早期的人们一抬头,看到星星和太阳,心里可能想:“哎呀,这些闪闪发光的东西是干啥的?”于是他们就开始观察,开始猜测,慢慢地从迷雾中摸索出来一点道道。

你知道吗?在古希腊的时候,有个名叫亚里士多德的家伙,真是个聪明人。

他就开始琢磨地球的形状,居然提出地球是圆的!这可不是随便说说的,得多勇敢啊。

当时大伙儿都觉得,地球就是个大饼,怎么可能是圆的呢?不过亚里士多德用了一些小实验,像观察船只在海上远去时,船体先消失,帆最后才看见,大家一听,哟,似乎有道理呢!再加上后来的埃拉托斯特尼,他甚至用影子的长度来计算地球的周长,真是脑洞大开,简直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可有些人还是不相信,觉得地球中心的理论更靠谱,像是托勒密,他把地球放在了宇宙的,认为太阳和星星围着地球转。

那会儿的科学,哎呀,真是有点“天真无邪”。

不过,历史就是这样,后来出现了哥白尼,这位大佬来了一招“反转世界”,他提出了日心说,意思就是,太阳才是中心,地球围着太阳转。

这个理论一出,哇,真是如同在水面投下一颗石头,激起千层浪,很多人都觉得他疯了。

但慢慢地,随着更多的观察和研究,这个理论开始被接受,大家开始认真思考,哦,原来我们的宇宙是这样的。

再说说开普勒,这位老兄可是个天文学的奇才。

他总结出了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什么轨道是椭圆的,速度变化等等,听起来有点复杂,但简单说就是,行星们在绕着太阳转的时候可不是一成不变的,速度也会变化,像是在跳舞一样。

哈哈,想象一下,行星们在宇宙的舞台上翩翩起舞,多么浪漫的场景啊!开普勒的发现让人们对宇宙的认知又上升了一个档次,大家都纷纷为之欢呼,感叹不已。

然后还有伽利略,这位大大咧咧的科学家简直是个先锋。

他通过望远镜观察星空,发现了木星的卫星,甚至看到太阳的黑子,像是在给当时的人们揭示一个秘密,嘿,你们看,宇宙可比你们想象的复杂多了。

《地球的形状》(教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科版1

《地球的形状》(教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科版1

教材解读本课是三年级下册“太阳、地球和月球”单元的第6课。

“地球的形状是球体”这个常识,学生都知道,所以本课一开始就给学生明确了地球和太阳、月球一样都是球体。

这是在高科技的现代社会中毋庸置疑的一个观点。

但是学生并不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学生生活阅历中的观察和实验,也比较难让学生发现地球是球体的这个认识。

就像古代人没有这种科技力量,他们也无法认为地球是一个球体。

因此本节课将学生带入古代生活,引导学生经历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大概过程,让学生体会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不断修正认识的过程,也是一个漫长而又艰辛的过程,体会人类探索未知的艰难,以及科技力量的发展对人们认识带来的影响。

在古时候科技力量薄弱时,古代人们对地球的形状有猜想。

可随着观察,古代人们发现原有的猜想或认知,无法现解释一些生活现象,产生了认识冲突,提出新的假设。

学生模仿古人,通过模拟实验去验证是否能得到生活现象一样的结果。

可是打破原有根深蒂固的认知,科普一个新的认知,是需要花费很长很长的时间。

直到麦哲伦环球旅行、人类通过卫星在外太空拍摄地球的形状,“地球是球体”才被所有的人们所认同。

同时,本节课也藏了一条暗线,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发展,人们可以更方便地认识到地球是球体,更客观地认识自然现象,发现更多的自然规律。

本单元教学内容多数都是以“聚焦、探索、研讨、拓展”这4个板块开展的,并且每个探究实验一次科学建模。

因此每一节课都是从聚焦生活大问题开始,进行疑模、设模、建模、研模、拓模。

让学生亲身经历猜想、观察、分析、推理、发现的探究过程,帮助学生逐步建立科学概念。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通过科普读物、视频、地球仪等对地球形状已比较了解,知道地球是球体。

所以本节课开始时,教师引导学生去思考:没有目前科技的时候,古代人们是怎么认识地球的形状?教师引导学生去体会古代人们认识地球的形状是一个漫长而又艰辛的过程。

根据课外读本,三年级的孩子已经对古人的猜想与神话故事有一定了解。

(完整)《地球的形状》教案.

(完整)《地球的形状》教案.

(完整)《地球的形状》教案.
地球的形状
李凤 201210240521
1.教学内容
《地球的形状》选自江苏教育出版社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本课通过想象建立假设、实验了解人类认识地球是球形的过程,是后续学习地球的表面和内部、地表的迁移等内容的基础。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知道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能够收集有关地球的资料并提出关于地球形状的一些问题,能够通过计算对地球的大小做出解释。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科学探究中运用想象建立假设以及解释的重要性,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3.教学重点
知道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曲折过程;知道科学结论的得出可以来源于生活中的现象.
4。

教学难点
知道合理质疑是科学探究不可缺少的推动力。

5.教学方法
观察法、对比法、实验探究。

6.学情分析
小学六年级的学生通过前三年的科学学习,已经基本了解了学习科学课的方法,具备了初步的思维能力、实验操作能力、数据采集和分析的能力.学生对我们的地球的形状已经具备了初步的了解,但对人类认识地球形状整个发展过程却不甚了解。

基于此,通过角色扮演,学生从人类最初对地球的认知开始,逐步了解整个认识过程。

7.学法指导
本课教学联系生活实际,教师主导课堂教学,教学中采用假设和实验探究,学生在合理的质疑中不断推动科学探究,得出结论.
8.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纸船、桌面、球体、伞面、圆柱体、圆锥体等模型。

9.教学过程。

教科版科学五下4.2《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教案

教科版科学五下4.2《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教案

教科版科学五下4.2《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和运动的认识过程,以及科学家们是如何通过观察、实验和推理等方法来探索地球的形状和运动的。

教材通过介绍古希腊学者埃拉托色尼、科学家麦哲伦、地球的卫星照片等实例,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地球形状和运动的认识。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对地球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对地球形状和运动的认识上,可能还存在一些模糊的地方。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进一步理解地球的形状和运动。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和运动的认识过程。

2.使学生能用语言描述地球的形状和运动。

3.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推理等方法来探索科学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和运动的认识过程。

2.难点:地球是圆的,地球绕着太阳转。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探讨问题的答案。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2.准备地球仪模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地球的卫星照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照片中的地球。

引导学生思考:地球是什么形状的?地球是如何运动的?2.呈现(10分钟)介绍古希腊学者埃拉托色尼和科学家麦哲伦对地球形状和运动的探索过程。

展示地球仪模型,让学生观察地球仪上的标记和线条,理解地球的形状和运动。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选取一个地球仪模型,观察并描述地球的形状和运动。

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其他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4.巩固(5分钟)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总结地球的形状和运动。

教师进行点评,确保学生对地球的形状和运动有清晰的认识。

5.拓展(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人类是如何得出地球是圆的结论的?讨论后,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

2021年春新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2单元《地球、月球与太阳》教案

2021年春新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2单元《地球、月球与太阳》教案

2021年春新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单元教案第二单元地球、月球与太阳5地球教学目标1.知道人类生活在一个巨大的球形天体上,知道地球大小、海陆分布等基本信息。

2.阅读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科学史资料,知道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经历了从简单直观的想象到根据经验、事实进行推测,最后通过实践证实的过程,体会随着经验和实践的深入,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入。

教学重点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历程。

教学难点将“地球是球形”的常识回溯到历史情境,让学生重新经历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各种关于地球的图片和视频。

学生分组材料:地球形状模拟器、模型小船、充气地球仪、气球、气筒、陆地板块贴纸、记录用的纸和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出示课本13页的小诗:太阳用灿烂的阳光, 描绘白天的画卷。

月亮用柔和的月光,讲述夜晚的故事。

......仰望苍穹的人啊,从未停止过对它们的探寻与思索。

2.学生读一读这首小诗,想一想这首小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里面提到了哪些事物?3.教师引导:大家知道我们生活的星球叫什么吗?学生答:地球。

教师问:大家知道,白天照亮地球,给地球送来光明和温暖的是什么吗?学生答:是太阳。

教师问:那同学们知道每天晚上给地球送来月光的是什么吗?学生答:是月亮。

4.教师引导:大家对我们生活的地球以及与地球密切相关的月球和太阳了解吗?又了解多少呢?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来探讨地球、月球和太阳的有关知识。

板书课题:第二单元地球、月球与太阳。

5.今天这节课,我们先来认识一下我们生活的地球。

板书课题:5地球二、探索活动一:阅读资料,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1.同学们现在都知道,我们所生活的地球是一个球体。

不过,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大家知道古人是怎么认识你做的吗?2.出示课本第14页的几幅图片,学生认真观察,并读一读相关的文字,了解我们人类的祖先是怎样认识地球的。

3.全班交流,师生共同观察图片,研读相关的文字,进一步体会古人认识地球形状的漫长历史。

第一节 地球与地球仪讲解

第一节   地球与地球仪讲解

西经W



午 线
东经E
经度
思考下列问题: 1 经度是以哪条经线为起点?
本初子午线 2 经度的标度范围是多少度?
180º-- 0º-- 180º
3地球仪上经度的变化有什么特 点。
东经:0º经线向东依次排列,越 往东度数越大,最大值为180; 西经:0º经线向西依次排列,越 往西度数越大,最大值为180;
海船远去时,先是看不见 船身,最后才看不见船的桅杆。
发生月偏食时,地球挡住一部分日光,
使地球的影子投射在月面上,使我们看见了 地球的球体模型。
麦哲伦船队从西班牙出发环绕地球航行, 依次经过的大洋是?
1519-1522年 (葡)麦哲伦

麦哲伦海峡
好望角
麦哲伦的船队成功地进行了环球航行,首 次环球航行的成功,在实践上第一次证实 了大地是球形的,第一次证实了全球海洋 是一个整体。这使地理学发生了一场真正 的革命。
你能找出其他 证据证明地球 是个球体吗?
站的高看的远 向北走,北极星越来越高 坐飞机旅行所见
你知道地球的真正形状吗?
表 你能用数据说明地球的大小吗?



5.1
平均半径:
亿
6371千米

方 千 米
周长:4万 千

形状 北 极


轴道
6357
6378
南极
近代精确测量发现,地球是一个 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0° 40° 60°
(0°, 12C0°E) B
( 20°S, 0 °)
15 °
160°
180° 160° 140 °
25°

为什么地球是圆的?

为什么地球是圆的?

为什么地球是圆的?
地球是圆的主要是由于其自身的引力作用和自转运动。

引力作用:地球是一个质量很大的天体,具有强大的引力。

在吸引物质的同时,引力也会使得地球的物质向内部均匀地压缩,使得地球的形状趋于球形。

自转运动:地球的自转运动也是地球呈现出圆形的重要原因之一。

由于地球自转,地球上的物质受到向外的离心力作用,使得地球的赤道区域稍微膨胀,而极地区域稍微压缩,从而使得地球的形状更接近于椭球体。

但整体来看,地球仍然近似于一个球体。

综上所述,地球的圆形形状是由引力和自转运动共同作用的结果。

需要指出的是,地球并非完全规则的球体,其形状稍微扁平,略呈椭球体,这是由于地球自转运动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类是怎么知道地球是圆的
地球是个椭圆形的球体,这是连小学生都知道的常识。

但是人类从什么时候又是怎样知道自己居住的星球的形状
的呢?
最早人类并不知道地球是圆形的。

25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在一本叫《周髀》的书中说:“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

”这就是著名的“天圆地方”说。

古巴比伦人和古印度人的想象比较相近,都认为地球是座驮在海龟背上的山。

所不同的是,大概印度人崇拜大象的缘故,在古印度人的想象中地球这座“山”不是直接由海龟驮着,而是由屹立在大海龟背上的三只神圣的巨象驮着的。

相比之下,古希腊人凭直觉所得的见解更实际些,他们断定大地是圆的。

古希腊人之所以有这种先见之明,是因为作为人类几何学先躯的古希腊人认为,球体是几何图形中最完美的形状。

公元前350年左右,古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提出了最有说服力的论据,证明地球是圆的,而不是扁平的。

他的理由是:驶入大海的船只,不论它朝什么方向行驶,总是船身先从观望者的视野中消失。

另外,每当月食之际,不论月亮在什么位置,地球在月亮上的投影总是圆的。

如果大地不是球形的话,这两种现象就无法解释。

公元1519年9月20日,葡萄牙贵族麦哲伦率领256人组成远航船队,从西班牙出发,一直向西航行。

横渡了大西洋,
穿过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的麦哲伦海峡,又横渡了太平洋和印度洋,经过非洲南端的好望角,历时3年整,于1522年9月26日回西班牙,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

地圆论12也因此得到了证实。

100多年后,科学家牛顿在研究地球旋转中的离心力时计算出,两极的扁平度约为地球的1/230。

也就是说,地球是个扁椭圆体,赤道部分向外鼓出,两极地区则呈扁状。

地球的形状应该像个桔子,而不是个球。

随着历史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尤其是宇宙技术的发展,人们从太空中看清了地球准确形状,证实了地球确确实实不是一个正圆球体,而是一个东西半径长、南北半径短的椭圆球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